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17: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篇1

内部审计机构全面质量控制是指内审机构为合理保证所有内部审计活动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以便于审计人员有据可依。分别从审计人员的管理、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管理等方面建章立制,督促审计人员对内审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守;确保审计人员按照各专业的审计实务操作手册开展规范的审计业务;保证审计机构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定期开展内审的风险评估,处理重大审计风险,并通过相关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审计的质量。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要制订出内部审计的风险清单,并划分风险等级,根据ERM风险管理模型,制定评价框架;另一方面,定期开展风险的评估,对存在有重要风险的活动或事项制订应对措施并有效落实。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大精细化管理程度,通过构建科学的内审管理体系进行日常行政以及业务管理,如明确工作纪律要求、员工绩效考核标准等,通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来构建一个良好的内部审计氛围。

积极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如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并对计算机审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充分的审计调查是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是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计算机审计结果的复核是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的保证。计算机审计复核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对计算机审计人员的作业文档进行复核;二是对计算机审计的线索进行核实,反过来验证计算机审计结果。通过这两种方式的结合,进行充分的事前、事后两个阶段的计算机审计复核,从而使之成为保证计算机审计质量的重要关口。

二、内部审计具体项目的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审计项目的实施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与方法,应体现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的需要与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项目时,应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即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制度。

(一)事前控制建立科学的审计项目选题机制。通过对公司风险评估的结果选出对公司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在项目筛选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原则:重要性原则,选取领导、员工关心的。对公司有较大影响的;效益性原则,选择紧扣公司发展大局,紧密联系当前的环境变化综合考虑;可行性原则,选择项目是审计人力物力所及,审计环境较好的项目;增值性原则,具有改进空间的项目。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方案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在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审计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及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确定审计方案内容的繁简程度;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人员按批准后的审计方案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针对新发现的重要问题修订审计方案。

(二)事中控制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审计证据是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1)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2)审计项目的各级复核人应在各自责任范围内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予以复核。(3)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下列基本因素:适当的抽样方法;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以及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从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判断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性,以做出获取审计证据的决策。(4)内部审计人员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工作底稿中。(5)内部审计机构经批准后可聘请其他专业机构或人士对审计项目的某些特殊问题进行鉴定,以鉴定结论作为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引用该证据的可靠性负责。(6)对于被审计单位存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作进一步核实。一般审计证据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如果证据提供者拒绝,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和日期,该证据依然可作为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7)内部审计人员应做好审计证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工作,保证已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充分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

篇2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审计质量对于审计工作,好比产品质量对于企业;产品质量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审计质量的生命线。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效果,促进审计人员提高职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审计功能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体现在: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审计质量控制是为提高审计质量这一目标而建立的。质量低下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这项管理工作,可以控制一些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不良因素的发生或形成;对一些已发生或形成的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则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可以及早发现,并加以控制和消除,从而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在于能够从组织上、制度上、思想上、人员素质上保证审计质量。通过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使审计质量管理活动达到上下联结,横向协调,不但可以较快发现审计质量问题,而且还可以得到综合治理。因此,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业务更趋复杂,任务越来越重。审计工作要逐步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由此可见,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而要实现“三化”就必须建立一个与其要求紧密联系的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这是审计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

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全方位的综合质量管理活动。推行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有一个由浅入深、从局部到全部的发展过程。而要在整体审计质量上见效果,只有在“质量第一”原则的指导下,把环节间或部门间行动协调起来,统一纳入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使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所以,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推行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必然趋势。

三、如何做好内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应是以项目质量控制为核心,包括机构、准则制度、人员管理等的综合控制系统。在此控制系统中,保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和健全各项审计准则和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本保证。

(一)营造良好的独立审计环境,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

审计环境是内部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内部审计活动完成其自身职能的基础。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单位内设的一个部门,不可能象社会审计那样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审计项目委托人与内部审计人员之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甚至可能会有利益冲突。因而内部审计工作中经常出现让你审你就审,需要审不让审的被动局面,审计的自和权威性就无从谈起,审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良好的独立审计环境能保证审计人员不受干扰的从事工作,所以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和审计人员的安排都要保证独立性,这也是最为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

(二)对高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

任何审计项目都牵扯到一系列人员,审计项目组成员、审计项目负责人、相关领导等等,每一个人都会对任何一个审计项目的顺利完成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审计人员中懂财务的人员多,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建筑工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如工程决算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的施工图纸识图水平、现场勘察、定额的熟知程度、材料价格的变动和工作责任心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审计结果。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组织加强对人员的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人员都要对自己所作承担相应的责任,可以起到约束其行为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政策知识、准则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使审计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现代复合型审计人才,从而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三)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

任何审计任务均是通过具体审计项目来完成的,而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也都涉及审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审计人员,做好具体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就等于是做好了内部审计全方位的审计控制、全过程的审计控制。它的核心是分清责任,责任明确才能很好地对审计全过程和人员工作质量进行控制,也便于追究责任。内部审计项目实施其实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前准备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结果阶段、后续审计阶段等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以保证审计目标实现,化解审计风险的过程。现阶段中,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结果阶段已日趋成熟,而审前准备阶段和后续审计阶段尚在完善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如审计准阶段中的审计立项,影响因素较多,一旦立项不准备或考虑因素不周全,会给审计计划带来偏差,不能做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从而产生审计风险。所以要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审计人员必须将审计关口前移,从审前准备开始抓起,精心布署,把握审计过程的每一细节,周密履行审计程序,实行全过程控制。

篇3

一、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现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审计工作的内容较为复杂烦琐,且企业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审计方法有待创新

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和财务工作上的项目分类也都有了新的规划。同时,基于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各个企业都在积极建设信息化工作平台。这就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企业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数量统计和质量检查问题上,传统的审计工作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工作效率慢,而且容易出现数据记录错误的问题,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许多审计人员所使用的方法还存在不科学的问题。比如,目前仍然有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根据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来做出分析和判断,在专业技术的使用方面只对统计抽样的方法有一定的应用,其他审计技术都没有发挥作用。而且,内审人员的审计理念和意识仍停留在账项及制度基础审计方面,片面地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问题、找毛病。过于注重企业资产核对的工作,而忽视了内部审计在监督、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容易出现工作马虎的情况,无法全面地展示出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审计工作人员自身审计能力不够完善引起的,也与企业没有重视起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关系。这是目前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虽然是在企业内部完成各项工作,但是其相应的技术操作及运行方法都是经过国家统一规定的。而实际上,许多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工作方式和发展目标都不相同,就使得各个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在运行机制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且,工作人员应当制定科学的审计工作方案,规范工作流程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基于目前个别企业的管理机制无法有效落实到位的问题,审计工作经常出现同一项目重复审计或者审计疏漏的情况,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下降,这也与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不畅通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针对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制约着内部审计工作效力的充分发挥。

(三)审计质量评价问题

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在具体进行工作时,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工作。而这体现在内部审计工作上就是对质量控制的标准设定问题。国际上有很多的内部审计准则,说法不一。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因素,更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审计质量的标准。主要应当将评价目标放在员工的工作行为上,而在目前的审计工作中,有部分企业就缺乏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主要是以业务量的多少或者查处问题的多少来衡量其审计能力。内部审计业务标准的缺乏,使得审计人员执业目标不清晰,执业能力低下,没有积极的执业意愿,只关注于如何提升审计工作量,而忽视了质量方面的问题。

二、有效控制和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的可行方法

基于内部审计质量方面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控制和优化审计质量的有效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提高审计团队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要想充分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就必须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工作的内容应当以思想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为主,结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变化情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具体需求,安排专家授课。企业必须要意识到设置审计工作部门的重要作用,认可审计工作人员在企业当中的地位,并帮助审计人员明确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为了能够提高审计团队整体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企业还应当设置人才引进机制,面向社会开展招聘会议,招收一些高技术、高素质的专业审计工作人员,为内部审计工作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从而确保各项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全面的审计结构体系

在信息时展进步的环境背景下,相关企业应当重视起信息技术能够为审计工作带来的便利性,增加资金投入,引进相应的工作设备,然后创建内部的网络工作平台。审计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质和核心便是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和适当,不同的审计证据可以实现不同的审计目标。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流程,设置完善的网络结构运行体系,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性。比如,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管理以及事后审核,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侧重点来明确工作的重点方向,细化网络结构体系的分类情况。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并整理相关的经济收支信息,在这里尤其要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并设置平台的身份验证系统,其他工作人员可以查看审计信息,监督审计工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但是不能对审计数据随意进行修改。

(三)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基于传统的监管机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进行设置,因而无法有效落到实处,也就无法发挥监管工作的真正价值。针对这个问题,相关企业必须要结合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审计工作的范围以及国家相关的管理规定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内部管理制度。企业需要设置一个监管工作部门,保证其各项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出现权责问题划分不清而导致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情况。但是,独立不代表不与其他部门建立联系,企业内部每个部门的工作数据变化都会对审计工作的最终数据产生影响。这就要求监管部门与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在这方面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保证工作数据的及时传递,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四)建立审计质量的综合考评制度

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是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评价和考核,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实力。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个科学的审计质量综合考评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每日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定期针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工作总结,在总结会议上,对严格按照管理规定进行审计工作的员工给予表扬,并对出现审计马虎情况的人员进行批评。同时,企业要设置一些奖惩结合的考评机制。根据每位员工的实际绩效情况合理进行职位和薪酬的调整,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这个环节,企业还要根据基础审计结构体系当中对审计内容的分类来为每位审计人员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这是保证员工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

三、结语

企业必须要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结合国家的相关管理规定,以及新时期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变化,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培训教育工作。在这个环节要注重对员工个人工作素质的提升,然后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建设工作平台,根据审计工作流程来完善审结构体系。并将审计工作的相关基本要求与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机制结合起来,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最后,建立审计工作质量的考评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达到控制和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教育内部审计是保障教育系统经济建设健康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随着《审计法》的修改,以及国家审计署和教育部一系列文件下发以及两办按《规定》的公布,原教育部17号令关于教育审计的定义显然已经落后于形势,教育部正着手修改17号令。中国教育审计学会常务副会长沈国强认为:教育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具有内部审计资格的机构与人员独立对本组织教育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评价、鉴证、控制及其咨询服务的行为,以保障、促进、加强教育经济管理和实现事业目标。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分为广义质量控制和狭义质量控制。一般认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应从审计的计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等各个环节加以控制,也就是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实施程序的各个阶段,这是狭义上的审计质量控制。

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指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其中,内部审计督导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最基本内容,是保障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内部自我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通过适当的手段对内部审计质量所实施的控制;2009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内部审计督导办法》(沪教委审【2009】7号)指出:“审计督导是指市教委审计部门对全市市属高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市教委直属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指导”。审计督导、自我质量控制、外部评估是广义上的审计质量控制。

二、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特征

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素应该符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特征要求。《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曾提出,要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并在规划中提出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1)全面性。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涉及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各个方面,包括实现审计质量目标的组织结构及物质手段,涵盖各机构的职责、工作标准和程序等,因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必须是全面的。(2)系统性。审计组织内部不同部门的职责不同,审计组内每人的分工不同,不同审计类别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手段、标准也不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关系到审计机关内部的综合部门和各业务处室,贯穿于审计实施的各个阶段因此具有系统性。(3)严密性。审计质量控制的各种要素相互依靠,相互钳制,丝丝入扣,少了任何环节或那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影响整个审计质量,因此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能有漏洞,具有较强的严密性。(4)有效性。任何控制系统必须是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审计质量管理,既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直接效果,又能进一步促进审计工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果;二是通过质量控制,既对某一环节、某一项目的审计质量产生效果,同时也对整个审计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三、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SWOT分析

篇5

随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因此如果想给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强化内审质量控制,提高内审质量控制的质量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同时,它还起着提高审计部门地位的作用,为进行审计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更加利于审计团队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审计工程中的审前阶段、审中阶段和审后阶段等各环节的深化,审计中的工作人员对素质要求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社会压力、自身动力的双重影响下,审计团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将会有明显地提升,目的是更好的顺应当展对内部审计的需要。

(二)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制定提供实践基础

可以从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践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同时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对我国有实质性帮助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竭力创造适合我国基本国情有我国自身特色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为我国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颁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是我国审计事业顺应时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内部审计事业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认识不到位

领导不重视,审计形同虚设。调查发现,人事组织部门在安排内审人员时,大多不考虑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工作胜任能力。一般情况是根据领导意愿,为财务、预算等部门“遗弃”人员找一个安生之地,可概括为审计部门是“老弱病差休”职员的“栖息场所”。特别是在某些基层单位,审计沦为可有可无的尴尬境界。此外,我国的许多企业,管理层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他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是有限的,这大大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制约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的权责落实不到位

当前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独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及相应的工作团队设置也不完善,有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因为日常内部审计工作量比较大,人事部门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几乎很少安排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即使安排了,内部审计人员也大都无暇顾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另有一些企业尽管安排了人员从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但质量控制主体不够明确,忽略了内部审计工作中和管理中的责、权、利相统一的法则,没有有效地激励制度和责任制度辅助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多数监督检查工作草草了事,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标准不健全

现在使用的内部审计制度体制建设侧重于内部审计法律、内部审计标准和规则的建设,忽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确定、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缺乏系统性,各单位内部审计控制标准无章可循,质量参差不齐。

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认识

全面提升企业领导层和内部各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改变传统看法上的偏差,重新认识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应积极通过自己的工作,让企业了解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创造积极的审计环境。

(二)落实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权责

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的设置,对规模、审计业务量较少的企业,可设立兼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或由内审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规模、审计业务量较大的企业,可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部门,明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权责,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篇6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们公司虽然出台了内部审计业务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控制措施以及审计项目管理办法等,但审计业务流程有些还不完善、有些与实际不符合,有些未有效执行。从内部审计项目管理办法中,虽然也提到项目质量督导,但具体如何操作并无明确规定,责任、义务落实不到位。

(二)未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的标准评价体系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作业规范,但目前国内缺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公司内部也未建立评价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这样我们公司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无章可循。

(三)内部审计督导职责不清晰

内部审计督导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但从公司出台的内部审计项目管理办法中对督导人员工作职责、如何开展督导工作均未明确规定。

(四)未建立内部审计考核体系

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 号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通过持续和定期的检查,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但目前我公司还未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这无疑有碍内部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质量意识的提高。

二、公司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活动的归宿,对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按既定审计标准运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机构的威信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标准应以内部审计准则为基础,按审计项目实施过程划分,可分为审计准备阶段质量标准、审计实施阶段质量标准和审计终结阶段质量标准。审计准备阶段质量标准可细分为: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和合理制定审计方案;审计实施阶段质量控制标准:可根据每类项目如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管理效益审计、专项审计等进行分类,制定每类项目的作业控制标准,健全审计底稿符合制度。审计终结阶段质量标准:各类审计项目的报告、意见、决定的规定格式;审理标准等。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我们公司海外业务的不断发展,审计业务的领域也不断扩大,为适应公司管理、发展需要,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公司具备外语、熟悉国外法律、经营环境等审计人才缺乏,这需要公司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审计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促进审计人员审计理念与国际化接轨,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使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三)强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对审计人员遵循职业道德情况应纳入审计人员年度绩效考核中。审计人员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高度的职业客观性,对审计事项进行公正的评价。

(四)明确内部审计的督导职责

内部审计督导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公司目前项目审计管理办法中,应明确内部审计的督导职责。审计过程中,督导人员合理的安排、精心的指导、严格的监督和正确的评价,是顺利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

(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沟通机制,不断改善内部审计环境

篇7

一、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主要服务于单位、部门内部,是企业为了加强经营管理的一种内部的监督手段。内部审计主要是由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对本单位、本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对内部审计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十分重要,高效益的审计质量有利于企业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在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必须对质量控制进行全方位的监管,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质量符合审计准则和制定的审计制度,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存的问题

(一)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有待提高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大多企业在财务部门、监督部门或其他部门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部门职权范围过于庞大缺乏独立性,审计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也容易造成贪污和犯罪。甚至有一些中小企业,领导重视度不够,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由非专业人员担任,审计工作质量水平不高和审计有效性欠佳。另外,审计人员受制于领导者,他们的薪金、福利及去留等问题都由领导者决定。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自1995年开始,我国先后颁发实行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涵盖了审计工作的审计机构设立、内部审计程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以及审计人员资格等方面。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有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目前的发展和未来规划。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做了进一步规定和努力,但依然存在缺陷,没有强制力。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规范和审计质量管理方法,更谈不上随着经济发展做出相应调整。由于审计质量标准的模糊,在内部审计出现问题时未能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制度未得到认真贯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更是泛泛而谈。这都将会削弱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致使审计行为的规范性下降,审计缺乏有效性。

(三)内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的内审计人员大多数对会计、财务管理、财政等一般财务审计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法律制度规定熟悉,但缺乏对现代管理理念,科学技术,金融等知识的综合学习和分析能力,知识结构单一。其次,有的未能熟悉和掌握已更新并与审计相关法律规定和审计新动态,部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再次,审计人员在宏观、现代审计以及创新等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审计方法,审计方式较单一,对审计业务的综合分析能力不高。

(四)后续审计强度不够

后续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发出后的短时期内,继续跟踪监督检查被审单位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改正情况。审计质量优劣程度很大一部分受后续审计强度的影响,能否最终实现内部审计总体目标的关键在于后续审计环节。虽然随着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推行和风险管控的加强,企业对后续审计的重视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已实现边审计边整改,但是力度不够,影响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法律效力弱,企业领导者重视度不够;缺乏时效性,审计重点不明,范围广;未考虑纠正过程的复杂性和被审计企业的业务安排和时间要求;落实审计建议所需要的期限和成本过高。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严格坚守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审计责任体制

审计机构除独立设置外,还应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构的权威性,避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的现象。审计人员应独立执业,审计时应当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客观公正、保守秘密。此外,还应从我国企业的目前现状出发,借鉴国内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经验和教训,选择适合自身的内部审计模式,发挥高效益监督和促进发展作用。

(二)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明确内部审计准则和质量尺度,制定出具体的内部审计规范和操作指南,完善以审计考核、审计复核和审计责任追究为主体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在实际审计操作中给审计人员提供指导性意见,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加强对审计质量的管控,细化审计审理的方法和步骤,实行审计质量控制全过程监控,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贯彻落实到位。

(三)提高内审人员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首先审计从业人员应具有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持有相应专业资格证书,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会计、内部审计知识,随着internet+的推广和应用,还需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重视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审计人员需不断的完善知识结构,与时具进,关注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走向,了解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现代管理方式,广泛涉猎金融、管理、贸易、工程、法律等领域知识。最后,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和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依法文明审计,同时培养审计职业的怀疑态度、审计沟通协调技巧和方法、审计查证能力。

(四)加强后续审计管理和提高风险意识

提高企业对后续审计的重视度,强化后续审计管理,明确后续审计的规范、目标,确定后续审计范围,充分考虑改正措施的复杂性、时效性以及原有审计建议是否仍然可行,并对不可行的决定进行必要的修订;制定强有力的监督评估运作程序,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封闭式管理保障体系,落实审计整改问责制度。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自我约束力,从根本上减少审计人员对财务资料的误报率;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实施风险管理模式;严格监督审计执行过程,减少人为的风险损失。

四、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我国企业改革进程的加速发展,内部审计应适应时展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审计质量控制的经验,推陈出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不断推进审计事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主题,也是内部审计能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核心。内部审计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为了保证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力,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就需要根据内部审计准则以及企业规定的程序进行,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使审计质量控制存在与内部审计的全过程。

一、企业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顺利实现。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提出改进的意见,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使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使审计的风险得以降低,使会计信息失灵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强化内部控制系统,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完善的内部审计控制系统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完善内部审计是以提高其质量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做好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能够促进内部审计的良好发展,能够提高企业中审计部门的地位,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中实现其职责[1]。还有助于促进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对审计工程监督、教育以及培训,使审计人员对素质能力有全新的认识,能够在压力和动力下促进自身业务素质以及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熟经验和管理模式,建立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二、企业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策略

(一)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进行控制

企业要实现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结果,需要聘用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对企业内部的战略目标、方针等有共同的认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2];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企业要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持续发展的机会,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的更新,实现审计力量的高效利用。审计的技术含量对于审计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审计人员加强知识和技能学习,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重要力量,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保证其能够胜任工作,提高审计质量,使内部审计评价客观、公正。

(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保障机制

内部审计需要建立完善的督导制度,对不同层次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对审计项目的履行情况进行及时的审查,督导工作的效果会对内部审计的质量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完善内部审计的考核制度,将内部审计考核工作纳入到企业考核工作中,并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使内部审计能够科学合法,保证审计内容准确,质量提升,及时整改内部审计中的不规范行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以及质量的提升。强化责任追究以及奖惩机制,对于既定的审计项目,需要加强质量检查,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应用。

(三)实现信息化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中有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信息有效性不足造成的,信息不完整、开发利用不足,不能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信息的共享性不强,企业内部审计没有与业务、财务等部门相联系,内部审计信息反馈不及时。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科学使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内部审计与业务、财务等系统有效衔接,实现审计数据库的建立,保证审计质量的提高及效果的实现。

(四)做好审计报告的复核控制

审计报告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体现着审计的质量。提高审计报告质量,需要做好三级复核。要明确审计的事实、程序、实现目标;审计的证据是否客观、合法、充分;有无正确的审计依据;审计的评价意见是否合理,审计报告是否完整、用词规范。[3]复核之后,需要进行复核标识,从而实现责任的明确划分。

三、结束语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需要全过程进行控制的,使质量控制的效果得到保障。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的审计评估,及时了解企业内部的潜在风险,并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科学规范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强化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海静.基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5:54-55

篇9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含义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好与坏是审计工作的成与败,它在整个审计工作,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素。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包括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和企业内部质量审计结果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审计行为直接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质量结果,没有良好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行为,就没有高质量的企业内部审计结果。因此,企业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企业内部质量审计行为的表现和反映。全面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实现增值。

二、控制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意义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企业管理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进行有计划地监督检查的实现全面控制的行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是实现审计目标,规范的行为审计,审计责任,保证审计的质量符合要求的企业内部审计标准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内部审计活动和特定的个体审计服务,专注于各种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建立和实施,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增加组织的价值。因此,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好坏,企业内部审计与工作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企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和信誉。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限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在独立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1.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是为企业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监督和服务,是在本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 根据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当企业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审核,如果发现重大问题,以反映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3.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各具特色,如有设在企业办公室,也有与企业企业内部其他相关部门合署办公的。

4. 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中只是充当了“中间人” 的角色,少数组织往往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摆设”, 视为可有可无的部门,不受组织领导重视,开展审计工作难以得到组织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支持配合,认为审计就是找“茬”,不愿意将本部门的问题在企业内部审计中暴露出来。显然,以上各种情况的存在削弱了审计独立性的要求,难以规避审计风险和保证审计质量。

(二)项目审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待提高

1. 审前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的深入调查,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往往认为开展本企业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基本情况有所知晓,审前准备工作可以简化,忽视了对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业务特点和其他审计环境的充分了解,然而制定的审计实施方案比较笼统,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致使方案的具体操作指导性不强。

2.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较随意,缺乏谨慎性。审计工作底稿是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记录,是一座桥连接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 审计工作底稿中存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编制不规范,审计取证不完整,不能揭示审计发现问题的全过程,没有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性复核,甚至有的审计人员不认真仔细分析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存在简单复制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资料,对提供的资料不做进一步分析性复核,就作为审计证据,记录于工作底稿。

3. 审计报告质量不高,表现为审计项目深度不够,审计结论缺乏准确度,审计决定事实不清,法规制度引用不准确甚至不引用现象,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1. 审计项目复核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审计质量控制检查复核的“真空地带”,复核仅限于对底稿编制人员是否签字,底稿各要素是否齐全、准确,报告结构和措词是否规范等方面,没有对审计查出问题、提出建议等实质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确认落实, 偏重结果而忽视对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由此极易造成审计项目“错报”和“漏报”风险,导致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审计成果不明显,容易造成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审计期望值的下降,影响审计形象。

2. 责任划分不清晰,落实责任制度不到位,因其职能原因,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部门责任制,建立责任体系但不执行,有些不清楚,主要责任责任划分不清楚,使责任追究制度无法得到真正落实。

(四)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1. 表现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目前大部分企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只具备对财务与审计知识的掌握,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各生产业务流程、 信息化应用、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等还存在明显不足, 无法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对现代企业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管理的需要,在面对简单的审计业务工作时可以从容应对,一旦面对多元化的复杂审计工作就显得捉襟见肘。

篇1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成熟,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经济生活中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审计事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起著推动作用,审计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一定的审计准则或审计标准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法和程序手段等,对企业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等进行追踪、分析、指导、监督,以确保企业审计机构及人员提升自律能力,企业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及审计工作效率。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一)强化内部审计功能

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对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做出的结论也就越公正,也就能给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客观的信息;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也就越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低;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内部审计在企业内控系统中的作用也就越强,对于企业利益的维护、资产的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动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

首先,增强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有利于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为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其次,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也会对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企业为获得高质量内审工作,会对内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再次,审计质量的提升,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与国际惯例接轨,促进我国企业审计事业在国际审计主流中的融入。

(三)促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制定

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制定提供了实践基础,企业在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吸取先进经验,根据国情实际特点,创造出符合自己特色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意识不到位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在对企业进行审计工作时,一般会将被审计对象是否存在舞弊现象看作首要任务,而忽视内部审计业务的查错防弊功能,而且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在短时间内要想发现是否存在舞弊事件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现场审计时往往花费时间很短暂,不可能深入具体地了解实际情况,对于每一笔交易是否合理做到明确还有很大困难。或者很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就算查出企业的某一方面内控存在缺陷,对员工的舞弊现象也不会特别关注,往往采取信任老员工的态度,导致最后无法进行深入调查,这些都是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意识不到位造成的。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难以及时有效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时,可能会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违法违规现象,例如可以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建立内外两套账来逃避税务部门的查询,或是存在较高的特殊业务费用,或是违反证券监管规定等不良行为,但是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即使发现了这些行为,往往也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去制止,因为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受雇于企业,受制于受托责任制,独立性较弱,再加上我国的内部审计相关立法不太健全,在这种背景下,想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力量去改变企业的某些行为,无异于以卵击石。

(三)后续审计开展困难

受托责任制带来的一大难题包括经营者在将日常经营中的困难传递到投资决策者时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内部审计可以充当二者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沟通桥梁,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形成的内部审计报告,不仅能够向企业的领导层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也能够将下层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信息通过这一渠道传递给企业所有者。但内部审计工作在实际开展时,只能在现场审计时获得一些信息,若想在审计前后时间段内与被审计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还存在困难,而且在现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很难立即处理,这就导致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

(一)完善审计委员会组织

完善企业的审计委员会组织,健全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职责,不仅能够将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具体地位加以明确,还能够处理好审计质量控制的问题存在。要完善企业审计委员会组织,首先委员会必须独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层,独立董事既需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也需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次,审计委员会应当加强与内外部审计师、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定时召开会议,及时解决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二)优化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环境

首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外部环境是需要全社会各相关审计机构及人员去共同创造及维护的,企业应当尽量融入到大环境中去,以身作则;其次,在企业内部,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治理机制建设,加大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力度,以此来提高对企业各部门、各分子公司的监管强度;再次,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大对内部审计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各个部门及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程度,给内部审计创造一个更好的职业环境。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

第一,从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资源整合,不仅要引进足够的内部审计人员,还要确保内审人员尽量来自企业各个部门,对企业的经营流程等明确了解,既具备相关的审计专业知识,也能够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金融、法律等相关信息,这样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

第二,内部审计结合外部审计,建立三级审计体制,明确各级审计职责,提高审计整体效率:一级是外部审计师对企业整体层面上的审计,在这一层面上,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师的有效沟通不仅能够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更加了解,还能够从外部审计获取审计工作底稿,并稳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二级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各个部门、下属分、子公司的例行审计;三级是分、子公司下设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下属分支机构进行的内部审计。

第三,重视开展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审计活动。前文已经介绍过内部审计人员后续审计活动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开展后续审计活动呢?首先,对于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反馈要进行认真分析,回应审计报告中指出的问题,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确定以后工作重点及审计方向;其次,对于审计过程中没有反馈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沟通,认真探讨;再次,对于造成重大影响的内容事件需要进行追踪审计,认真记录;最后,对于采取的措施还需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并提交后续审计报告。

四、结束语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是一项艰巨且繁琐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在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企业的管理者给予高度重视,需要全体内审人员共同努力,坚持不懈,需要企业内的所有部门共同协调配合,更需要对审计质量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等不断创新。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任重而道远,但是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文姝.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1(09).

篇11

关键词:

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控制方式

内部审计质量直接决定审计工作效率,相关审计人员应该对其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对内部审计生存与发展几率进行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自身工作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加以优化,保证能够更好提升优化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容

内部审计就是审计机构通过对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出符合法律的审计方式。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审计全过程,包括审计计划的制订、审计人员的配置、审计方案的制订、审计工作的执行、审计工作的考核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控制,保证提升审计效率。同时,还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内部审计全过程进行调配[1]。

1.审计计划工作。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审计计划工作内容给予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分析[2]。首先,内部审计机构是事业单位组织,其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仅需要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还要对事业单位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予以重视,保证可以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内部项目审计计划就是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计划,保证能够对企业的内部工作加以改革,使其更好地发展。在项目审计设计的过程中,审计计划是较为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审计特点,制订细化以及量化的审计计划,包括负债审计、风险估测、抽查等,使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保证得到更加准确的内部审计结构,进而提升审计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

2.确保审计记录真实合理性。在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相关控制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工作记录的真实性予以重视,保证能够长期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控制,从而提升控制质量。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对审计内容的编写予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资料以及审计凭证加以重视,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审计报告的编写,对审计情况进行真实的记录,保证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审计记录的真实性在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中是较为重要的,主要因为审计记录工作过程中的审核工作不便利,相关质量控制人员必须对此类问题给予一定的重视[4]。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结果的真实性进行关注,及时发现内部审计结果中的问题,并加以整改,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优化。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对内部审计考核工作加以重视,保证能够对设计结果进行有效考核,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在考核过程中,应该重视各个方面的审计真实性以及合理性,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可参考性[5]。

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是较为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更好地对内部审计工作项目质量进行控制。此时,应该重视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调配,保证能够更好地根据相关标准执行工作。

1.质量控制操作流程。在内部审计项目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操作流程的规范加以重视。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流程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工作规范加以规定,制定良好的工作标准。例如,在制定相关内容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制订内部审计初稿,将审计初稿汇报到上级领导;领导阶层应该对内部审计内容加以修改,提出整体修改意见。在审计工作人员初稿审核意见提出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报告的基本内容再一次征求意见。在第二次的意见反馈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意见的提出对内部审计内容进行修改,从而提升审核工作的工作效率。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其特点对内部审计工作特点加以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标准,保证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参考,使其可以更好地根据工作标准执行工作[6]。

2.制定监督制度。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操作制度加以重视,根据操作制度的特点,制定责任制度,保证能够对内部项目质量控制工作效率进行控制。此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更好地制定责任制度,利用监督体系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相关项目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对自身的审计工作进行及时检查。管理人员将内部审计工作划分为几个项目,将项目责任分配给每位质量控制人员,要求其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对内部审计内容进行复核审查,要求审计工作记录进行明确的责任规范,当出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时,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区域负责人进行薪资的惩罚,同理,当区域内部审计工作较为合理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薪资的奖励,从而激发质量控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阶段性地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加以评估,保证能够更好的建立激励方式。例如,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制定一定的审计评分标准,利用相关评分标准对内部审计机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打分,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在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质量控制效率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全过程项目控制质量,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要求其在自身岗位中尽职尽责,在制定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控制效率,进而提升事业单位发展效率。

作者:代颜荣 单位:邢台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欧世新.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14,(3):58-61.

[2]王小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2,(19):57-59.

[3]缪启军.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5,(3):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