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17: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物理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物理教案

篇1

案例选择的原则:示范性和适中性;现实性和应用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弄清楚案例涉及的问题会联想到与哪些生物学知识有关?哪些问题有探讨的价值?把学生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汇总,在集体商议后,设置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及教学经验精心预设问题。此类问题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更好地诱发学生参与学习,进一步提出问题。预设性问题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能动思考间起了纽带作用,它将教师要讲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支架作用,体现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解决思维冲突。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中,设计了以下7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已有知识,思考、讨论、理解实验是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①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本实验中科学家选用了什么材料?有何好处?②根据实验材料,你可以提出几种实验假设?③探究遗传物质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用何种方法探究的?④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最好用哪些元素?为什么?⑤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是什么?沉淀物是什么?为什么?⑥实验现象是什么?分析实验现象,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⑦此实验能说明DNA具有哪些特征?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同化、顺应新知识的过程,是整合建构知识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自行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启发、引导学生解决。

2.利用学生熟悉案例穿插在课堂中

例如教学案例“酶在代谢中的作用”一课时,可以采取利用学生熟悉案例穿插在课堂中。

(1)导入新课:用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工业上利用氮气合成氨,引出在生物体内也有同样的反应,但反应的条件不同。工业上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在细胞内合成氨是在常温、常压等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并且反应速度极快,这是因为细胞内有特殊的催化剂——酶。

(2)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在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完成,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等等。又如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中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等实验也可以获得很好的实验效果。关键是教师要重视,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还有一个新的教学亮点就是模型构建。物质物理模型包括各种结构示意图、结构模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等。模型构建的活动课如果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则比在教室中进行效果更好。一是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或完善作品;二是可以为学生的作品摆放提供空间;三是给学生的交流、展示提供空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挖掘和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

社区的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如科技馆、动植物标本馆、动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科研机构、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园林绿化部门等,还有广阔的田野、山林、河流等,也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是使生物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的延伸,这种学习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高中生物教材的相关内容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开展学习活动的方式有多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可以请有关专家来校开讲座或座谈等,还可以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这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最好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学生今后重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例如开展人类遗传病的调查、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等的调查、探究种群密度、调查本地主要农作物的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等。

4.结论

总之,高中生物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学会观察、反思,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长足地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4—0081—01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需要生物课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诸多方法中,案例教学法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清晰的教学原则、明确的教学目标,成为高中生物教学中最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从教学目的出发,精选富有启发性的典型案例,然后组织学生研讨或提供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去感悟、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具有一定优势:

1.能调动学习兴趣

一切成功在一定意义上都来源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便有了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索的内在动力。案例教学法追求以人为本,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引导,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凸显。高中生物课作为一门具有一定实践性的学科,仅仅依赖老师唱“独角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取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生动、有趣和鲜活的案例,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容易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宽学生思考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能培养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模拟现实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诊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旨不在于让学生立即解决问题,而在于鼓励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思维,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从讨论中获得了知识和经验,也学会了吸收、借鉴别人的知识与经验,提高了他们对比分析研究问题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能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讲授法,它主要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随堂讨论方式,启发思维,达到让学生充分表达看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效果。教师课前从所讲基础知识出发,精心准备课堂上即将要讨论的课题,恰到好处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交流,学生的学习状态亦由机械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富有活力而有成效。

二、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叙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但在案例教学操作过程中,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选典型案例,适时进行更新

案例要能反映真实情景,有趣味性,包含一个或几个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且解决的途径具有多样性。案例教学法还要与时俱进,要求教师要不断保持案例的更新。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生物学科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特点突出,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并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具有理性的认识,完成“教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35-01问题是一种发展性的科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本质上说就是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时,原来学习的知识以及经验不足以同化新情景,那么他们就会面临新的问题。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应用知识的技能,还能了解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点。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物理问题,老师就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对物理理论知识的讲解要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地了解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技能。

1.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针对学生而言

针对学生个人而言,在物理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问题主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他们习惯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习惯,他们喜欢老师给他们处理相应的教学信息,他们针对不懂的问题也不去问老师,在课堂效率来看,学生不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后也不认真复习功课,导致学生不会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学习的现象。

1.2针对老师而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教学给老师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具有较深的物理知识,还要会带着问题进行讲课。老师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专业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避免出现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知如何解答的尴尬局面。

1.3针对教学内容而言

物理问题教学相对传统习题教学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背景上遇到了麻烦,物理问题自身内容相比较而言是比较贫乏的,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适当地引入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物理老师增加了教学负担,而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对来说是比较广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个科学之间的综合问题,物理问题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不够系统,并不是任何内容都可以当成物理问题进行处理的,也不是任何问题都要单独构成一节课,这使人们对教学价值也产生了怀疑。

2.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2.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是很透彻,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正确的运用理论知识,我们主要以“匀速圆周运动”这一节为主要的分析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同的时间里,经过的圆弧长相等,这种做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这一节课上的内容而言,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不好上。如果老师按着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话,这将会是一种比较乏味无聊的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概念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老师可以在对知识点进行导入的过程中,运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度曝光得到的星空照片和游乐场的过山车,也就是我们身边经常看到的圆周运动,老师再用一些相关的实验器材配合概念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了解,还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讲解内容时,不仅要结合教材的相关要求,还要运用过山车模型代替游乐场的过山车进行导入。老师还可以把水流星实验进行导入,在水流星进行导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表演水流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水流星上,课堂气氛也会达到,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课堂上的内容吸引住了,这样老师再讲出今天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就是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可以让枯燥的物理概念变得具有活力。

2.2加速度g分析

篇4

一、实验法

大多数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新概念的,学生易于进入教学情境,形成鲜明的印象,从而强化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引入弹力的概念时,先演示小车受拉伸或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运动,说明弹簧在恢复形变时要对使之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再演示弯曲的弹性钢片能将粉笔头推出去,总结得出物体恢复形变时要对使之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进而得出弹力概念。又如,在讲述超重与失重时,让学生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在指针下卡一块小纸片并记下示数,当提着弹簧秤加速上升时指针会把小纸片推到下方,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增大了,从而给出超重的概念;同样,在观察弹簧秤加速下降时其读数减小的现象后,建立失重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的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新概念的情境,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类比法

类比是从事科学研究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学中,有不少的概念是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因此,针对这类物理概念的教学,其最佳方法就是用类比法进行引入教学。只有这样,可以使学生借类比事物为”桥”,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新概念。

例如,与重力势能类比,引入电势能的概念;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方法类比,引入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将电流类比于水流,建立电流概念;将电压类比于水压,建立电压概念;把交流电相与相差的概念同简谐振动做适当的类比,建立交流电的相与相差的概念;把电磁振荡类比于弹簧振子或单摆,把电谐振类比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现象,建立电磁振荡概念等等。

三、设疑法

设疑如同悬念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经过学生积极思维之后得到的概念能经久不忘。在概念教学中设置疑难能更好地为概念引入创设思维情境,这是引入物理概念的一种好方法。

例如,引入全反射概念时,将一束光线从光密媒质(水或玻璃)中斜射到光疏媒质(空气),然后慢慢地增大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为什么折射光线不存在了呢?反射光的强度为什么加强了呢?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句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一现象。在学生分析疑问的基础上,引号学生抓住本质给出全反射的定义,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全反射的概念。

四、实例法

在物理学中,有许多的物理概念是通过剖析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分析现象、抓住其本质而归纳得出的,因此,在对这类概念引入教学时,我们不妨也模仿这概念的建立过程模式对其进行”重复式”的讲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并掌握该概念涵义。

五、联结法

物理概念大多数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新概念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概念。通过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发生联结,有意义的研究才能实现。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已有旧知识的作用而引入新概念,这是物理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

六、激趣法

心理学家认为: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便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去探索新知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物体运动与变化现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引入概念时应注意结合有趣的物理现象进行讲述去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并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值得注意采纳的方法。学水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七、直接法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概念是直接引入被采用的,用揭示概念外延的方法给出的这样的概念比较具体直观,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重力、机械运动、平抛运动、动能和势能、温度、热量、磁通量、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等等,都是直接引入的概念。为此,对于这类概念的教学,我们不必做太多的分析与讲解而直接引入,其教学效果才是立竿见影的。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学科是高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因此教学效率比较低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与学的优化已成为重中之重。

一、当前的物理教学情况

1.老师占据着绝对的教学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一般以老师讲解知识内容和指导学生完成习题为主,教师在课后需要完成较为繁重的备课任务和作业批改工作,几乎没有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想法,更无法及时地互相交流,改进教学。在高考体制的管理下,教师也面临着同样巨大的压力,他们不仅需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还要努力钻研教材紧紧跟随高考的步伐,这也使得他们对教材知识深信不疑、紧紧把握,在知识的讲解上面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甚至有时候为了给学生多节约一点练习的时间,课堂内容不断浓缩,省去很多相应的事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就没有那么深入明了了。由于各方面压力较大,对于考试成绩的期望度很高,选择从事高中教育的人才有所减少,为了满足学校教师数量的要求,一些对于知识理解并不透彻的毕业生被聘用。他们自己受到传统教育影响,也将其传递给学生,这就形成了教学效率不断低下的恶性循环。

2.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物理学科的学习讲究思维的活跃与理解,但由于教师地位的强化,学生更加习惯于接受已有的规则概念,很少会去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般都是直接把概念和公式套用在习题上,往往只注重解题结果的正误而不会去过多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学形式单调乏味,没有实验操作体验,没有光影教学媒体的参与,甚至连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的内容也是少之又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已经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学习内容多、接收的信息量大、学习氛围压抑,学生难免会感到腻烦,学习效率低下。在平时的知识巩固与练习中,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老师,课堂上不能理解的知识被遗留到课下,当在练习中再次碰到同类问题仍然不能得到解决。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甚至会越来越厌烦学习,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更具理解性的知识也就更加不能掌握。

3.师生关系不密切。和谐舒适的人际关系总是能让人心情舒畅,工作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对于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也会更加敏捷有效。相反,本应密切的关系如果过于生生疏则会影响人的身心发展,阻碍人的进步。人无完人,教师也难免会犯错,学生由于心智发展还不尽成熟就更容易在学习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师生之间不能得到有效的交流,教师就不能及时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且可能误导学生,学生也就不能反映问题解决自己的疑惑。师生之间没有一定的默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能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轻描淡写,而对于自觉很难而学生却能快速理解的知识着重强调,这也就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学习效率的低下。

二、物理教学的改良

1.教师始终以有效教授学生知识为重。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联系实际,将枯燥的物理知识融合在有趣的生活经验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比如说,在学习摩擦力这一内容之前,可以提一提在冰面上比在粗糙的干燥地面上行走更容易摔倒,这样类似的例子贴合实际,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这就会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先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工具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于生活当然是学习知识的本质所在,这时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解决疑惑,而且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高考的目的就是选拔高质量有思想会处理问题的人才,千万不能为了高考而高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应积极传递这方面的想法,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

2.学生端正心态以知识学习为己任。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不以学习而学习,端正自己的态度,去深入地理解知识,注重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上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随时思考问题,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要敢于提出、及时提出,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以便于老师及时更正错误和自己高效地学习。课下多与别人进行交流,互相补充知识、巩固知识,在有效的讨论争辩中锻炼自己对问题系统理解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中,经常性地思考问题,建立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活跃充沛的精力,不断联系知识的各个层面,做到理解与运用并重,对于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强烈,学习的效果自然也越来越显著。从根本上来说,学习始终是自己的事情,我们在学习上要有一定的责任感,自主地去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探究性问题和要求稍微高一点的问题,应该主动面对,不应逃避,不断促进对于知识的掌握,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成就感。

3.师生之间保持密切的交流。课堂之上,为了保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师生之间随意性的交流自然不被肯定,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适量的问题来供大家讨论,问题讨论往往会使课堂更为活跃、教学效率大增。或者每隔几节课设置一个反馈环节,对于大家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讨论与解决,在这之前,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困惑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了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在课下的时间,学生也可以主动地去找老师,将自己的缺点展示给老师,彼此之间友好交流,从而帮助老师更有针对性地教学。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甚至可以进行一些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比如说体育类合作项目,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从而达到更高效合理的学习。

结语:知识技术日新月异,教育教学始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当前新高考方案的执行,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与改变。物理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状态,摒弃一些传统教育中的落后观念,发扬和接受一些新的学习理念,不断促进知识的掌握与学习。

参考文献:

篇6

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应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①。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时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各种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在题海中摸爬滚打,而应注重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提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

一、高中物理教学常见的问题

由于高考的指挥棒效应,学校和社会对高中物理教学成果的评估完全依据高考成绩。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1.现代教学理念缺失

不少高中物理教师对近几年高考热点、常考题型烂熟于胸,经典考题信手拈来,他们以几年来不错的高考成绩,而成为众多学生仰慕的“天才老师”和众多家长追捧的“教学名师”。但是,如果我们对他们的每一堂课进行细致分析,对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就会发现,在课堂上,他们是唯一的权威,所有的学生都以仰视的目光,倾听他们讲了无数遍的“经典试题”。课后,学生们又淹没于“名师”们从“经典试题”演化出的“模拟试题”的题海之中。这些学生能够解答不少“经典试题”,但是他们对物理现象熟视无睹,他们对物理规律毫无体验,甚至深深厌恶物理学习。这样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解题机器”,而不是对自然怀着孩童般兴趣、勇于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青少年。

2.教学技能运用不当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讲解各种知识点,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教师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技能,而且在一堂课当中要不断地变化。常用的教学技能有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展示技能、变化技能、论说技能、反馈技能,等等。在现实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存在教学技能单一,缺乏变化,或者所使用教学技能与所讲授知识点不匹配等不足。

3.学生主体地位不明

不少教师在物理课堂中,以教材为纲,以高考成绩为目标,以操练“经典考题”为手段,学生成了教学的客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成了解答“经典考题”的机器。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讲授知识点之外,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去亲身体验得出物理规律的过程,掌握发现物理规律的方法,从而培养起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勇于探索的态度,以及追求科学创新,服务国家与社会的价值观。

二、何为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②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将自然事件中的部分真实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对所遇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处理的训练,达到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物理学起源于实践,而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在教学中精选案例、设计实例,让课堂上的每一个理论知识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落脚点,把复杂的物理现象转换成简单的生活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积极参与学习,而不是教师“填鸭式”的单方面说教。

2.案例教学法的教育价值

案例教学法中所使用的案例是教师经过反复挑选和提炼出来的,能够反映各种物理情景的具体实例,这些实例往往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经历。通过对这些生活事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很有效地调动起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能够很好地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的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④,而不是教师灌输的、书本上书写的硬梆梆、毫无生趣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们理解得更透,已经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更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驾驭。

(2)技能。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最大的差别就是大量使用讨论和学生自主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法特别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为教学手段,以题海战术为学习方法,学生们沦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成为解答“经典题型”的机器。广大学生被物化,被异化。而案例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和动手实验权,能够培养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能够坚定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能够让他们树立起探索自然、理解自然、服务人类社会的价值观。

三、案例教学注意事项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事项。

1.不可忽视系统理论知识教学

虽然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要求广大教师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传输知识仍然是任何一堂课的基础,都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一项重要目标。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就缺乏根基,就不可能真正建构起物理学大厦。因此,广大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的时候,也应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而且案例教学法也有一定的适用性,需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并非所有知识点都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⑤

2.精心挑选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精准的案例。在备课时,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或借鉴教学参考书中的案例,或自行构思案例。所挑选的案例最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力争做到恰当、新颖、有趣、有用。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好案例的标准应该是,既能体现教学内容所要求的知识点,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优良的科学态度。

3.扮演好“主持人”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中唯一的主角,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学生们是与教师一起讨论某一“话题”的“嘉宾”,学生与教师具有平等的地位。教师在“主持”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放任学生为所欲为,也不能严格控制学生的一举一动,而应引导学生充分地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让学生们在激烈的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4.把好讲评的量与度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观点作出评价,但是教师的评价必须把握好量与度。在教学中,学生是“嘉宾”,拥有自主发言权,教师不应“侵犯”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讲错了,教师不得严厉训斥,而应以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对于讨论中碰撞出的有价值的思想火花,应该加以鼓励和表扬,并且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培养起学生探索自然的自信心,培养科学思维,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四、如何开展案例教学――以《超重与失重》为例

案例教学是一个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但又需反复实践才能娴熟驾驭。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具体教学章节《超重与失重》为例,介绍如何开展案例教学。

1.实验案例:先教师演示,随后学生自主实验

生活实例1:一个在侧面靠底部开一小孔的塑料瓶,用手指按住小孔,装入适量的水。当瓶处在静止时,放开手指,水从小孔流出。当放开手,使瓶从高处自由下落,可观察到瓶在下落过程中,水并没有从小孔喷出。

生活实例2:一个重锤上绑上一根细线,缓慢拉起,细线能够很好地承受重锤的重量。这时,再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细线立即断裂。

学生分成10个小组,分组完成实验:

实验: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突然向上拉弹簧秤,使钩码向上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读数大于钩码所受重力;当使钩码向下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读数小于钩码所受重力;当放开手时,使弹簧秤和钩码作自由下落,弹簧秤读数为零。

2.小组讨论

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对刚刚观察的三个案例进行充分讨论。由各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展开充分的讨论,最后推选出一位同学参与全班讨论。

3.全班讨论

让各个小组的代表同学就本组的讨论情况进行陈述,小组成员如果还有补充意见也可畅所欲言。本环节是案例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主持人”应该鼓励和引导“嘉宾”积极发言。我在班级建立了一个考核体系,对于课堂上踊跃发言、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加分的奖励,很有效地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就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乐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获取鼓励加分。但是,在讨论中,“主持人”也要防止个别善言“嘉宾”滔滔不绝,形成“一言堂”。例如,有一位反应敏捷、基础扎实的学生总喜欢展现他的天才发现,多数学生都还没有深刻思考,他就把正确答案告诉全班同学。教师在课后需要对这类天才学生进行个别沟通,既不要打击他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他留给班级普通学生足够的观察和思考时间。

4.总结

本节课从两个生活案例和一个实验案例出发,启发学生分析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做自由落体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而学生在分组实验中体验了获取这一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掌握了一项实验技能。

最后通过视频短片告诉学生,超重与失重现象在现代工业当中的运用:在失重状态下可以生产能够减少轴承摩擦的、用于绝对球形钢珠和飞机机翼制造的、又硬又轻的泡沫钢材。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以及探索自然、理解自然、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注释:

①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②③王桂芝.谈案例教学法[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112.

④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9,VOL13,(5):56.

⑤沈金林.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48.

参考文献:

篇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高中物理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在大多数的普通高中,由于生源情况一般,学生普遍感到物理抽象、难学,因而物理成绩差。综合多数学生反映的学习感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高中物理教材难度大,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和定量研究问题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高,教学进度快,课堂容量大,习题类型繁多,且变化复杂,学生理解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跟不上。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会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成为物理教学的关键。

什么是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教学与学习任务时使用的方法,其中包括教师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学的。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要将材料中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注重让学生在体验科学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讲解各种思考题上,应注重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目前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对近几年的高考热点、常考题型烂熟于心,经典题型几乎信手拈来。很多名师都是以几年不错的高考成绩而闻名,成为众多学生仰慕的天才教师。但是,如果对这些教师的每一堂课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教师的王牌是那些讲解无数遍的经典试题。之后,学生会淹没在这些名师布置的题海中。这些学生可以解决不少经典试题,但却对常见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他们对物理规律毫无体验,更有甚者还会厌恶物理。试问,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他们只能是解题机器,而不是真正喜欢、想去探索自然奥秘的青年。

2.教学技能的运用不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启发学生,教师需要运用很多教学技能,在每一堂课中都要不断展示给学生。高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技能有提问、变化、反馈等。在现实中,有很多教师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教学技能比较单一,缺乏变化。

3.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在高中教学中,很多教师以教材为提纲,以高考成绩为目标,学生常常成为储备知识的机器。新课标要求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中发现物理的规律,掌握方法。

二、案例式教学方法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学生通过教师反复挑选的例子让学生亲身体验。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灌输给学生一些不正确的教学理念,学生沦为答题机器。而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绪。

2.知识。案例教学所获得的知识是内化的,是学生自己能够驾驭的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的成果。通过案例,学生对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会记忆得更加牢固。

3.技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践,案例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实践环境,这种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应用案例教学方法,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不能忽视系统知识的梳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开展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缺乏根基的。

2.认真挑选案例。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挑选案例。挑选优秀案例的范围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发,要新颖、有趣、实用。经典案例可以引发学生提问与思考。

3.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教师不应该是课堂中的主角,教师更多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高中物理案例教学实例分析

生活实例1:一个在侧面靠底部开一小孔的塑料瓶,用手指按住小孔,装入适量的水。当瓶处在静止时,放开手指,水从小孔流出。当放开手,使瓶从高处自由下落,可观察到瓶在下落过程中水并没有从小孔喷出。

生活实例2:一个重锤上绑上一根细线,缓缓拉起,细线能够很好地承受重锤的重量。这时,再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细线立即断裂。

教师将学生分组,10人一组完成实验:在弹簧上挂上钩码,当弹簧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钩码的重力;当弹簧秤突然向上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的读数小于它所受的重力;放开手时,弹簧秤和钩码自由下落,弹簧秤读数是零。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物理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推选一人参与全班讨论。

篇8

在众多的高中物理教师中,有着不少对高考热点和常考题型熟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经典考题几乎是信手拈来,也有着十分显耀的高考成绩,成为家长和学生眼中的天才名师。可在对他们每节课进行分析探究,对他们所教出的学生进行调查,都会发现他们在课堂上就是一种权威,学生往往是以仰视的角度去看他们,去听他们讲解经典考题。而课后学生也一般是沉浸在模拟题目之内,不过学生能够解答很多经典题目,却不能明确地看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更没有对物理规律的体验,逐渐就会厌烦对物理的学习。

(二)施教采用不当的技能

在物理教学中,要想讲解好不同的知识点,并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技能,因此课堂上都是变化不断的。一般而言,教师能采用的有导入、提问、展示等教学技能,可在实际运用上,特别是新教师他们对教学技能并不熟练,且多是单一技能等种种原因,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度降低。

(三)没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进行物理施教时,教师多以教材为纲要,极度重视高考的成绩,多喜欢采取经典题目练习的手段等,造成学生成为解题机器,而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更加难以接受物理的学习。

二、如何在高中物理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一)定义的讲解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要想让学生观察理解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教师就需要用到案例来进行施教。比如,用相同质量的两辆小车,置于平顺的水平板上,并将小车的前端都系上绳子,而绳子的另一端要跨过定滑轮且挂上一个小盘,盘子里面放入各不相同的筹码,让小车在处于不一样的拉力情况下,做匀加速动作。由于筹码不同,小车受到的拉力也就不同,最终移位最大的还是拉力更大的小车。而此时教师可以问:导致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是什么?速度的提升与物体受力大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会去观察并讨论位移和力的规律,最终得出物理的结论,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学习的兴趣度。

(二)故事案例

比如说,在讲解共振知识点时,教师举出一些实际的故事案例:1831年时,有一对骑兵,他们要通过曼彻斯特附近的某座桥,为了彰显军队的秩序性,将军让马队务必要以整齐的步伐前进,正是由于这样的步伐,导致桥体发生共振而坍塌,致使军队伤亡惨重。这些生动的案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培养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解决物理学习枯燥乏味的现象,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科学的发展史,使得学生更加热爱物理知识。同时,高中的物理教学还可以采取图片、动画等各种方式进行,让案例更具多样趣味性,确保学生的最近学习的状态。

篇9

引言

高中物理课程是观察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在实施其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在现今的一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他们仍是以老师为主,仍是重视物理的理论知识的填鸭,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忽视了学生物理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究其因,主要是部分老师认为学生自己去做相关的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存有安全隐患;另外就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他们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他们在进行物理实验或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引起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不但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还能给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伤害。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现今各个学校对安全教育已经提升到了“一级战备”地位,成了学校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关系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方面面。对此,这些老师看起来在思想上已经重视,可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也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仅仅滞留表面,这种做法是不妥的。笔者认为:为了学生的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时,我们应有机地渗透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让他们掌握一些必备的安全错误,规范他们物理实验的操作习惯和行为,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课改也与时俱进,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也成了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教与学的质量不但体现在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上,而且体现在物理教学的安全性上。物理实验和操作是学生获得体验、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但在物理实验与操作中,学生实验的规范性、操作的有序性等直接影响到实验是否成功,是否安全。就此,很多学生对它的重要性没有认识清楚,虽然他们有着探究知识的冲动,他们敢做,但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触电、爆炸等安全事故,这就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伤害,会威胁他们的生命健康,严重的时候还能造成火灾,如此伤害的面积更大、更危险。所以,将安全教育有形地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之中,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事实证明:也只有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的培训,才能使他们懂得如何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知晓如何应急,从而确保学生安全获得物理知识,提升学习质量。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机渗透安全教育的策略

安全重于泰山,加之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心理不成熟遇事不冷静易冲动,所以,安全教育应作为我们高中物理教学中一项基本、常态的内容,这也是人才教育的根本保障,应贯穿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高中物理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全面落实安全教育,让学生始终把安全牢记在心。1.切实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过程中安全问题的认识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之所以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特别是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和落实不重视,也导致了学生对安全的认识不足、不够,进而给物理教学带来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应该增强教师自己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同时向学生传播科学的安全常识和知识、规范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各种行为。比如在教学“测定金属电阻率”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在课中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电的危险性,对有关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和事项做详尽的说明。接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视频展播“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的操作步骤,展播不规范的实验操作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事故和后果,增强学生在物理操作实践中的安全意识,使他们牢记安全操作的规范并落实在行动中。2.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紧绷安全这根“弦”在现实的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中,极少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而忘记了师德规范,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措施,如体罚学生、言语打击学生,使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导致了一些好面子和自尊心强的学生干出蠢事和傻事。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必须明确物理教师课内外的安全职责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检测相关的安全教育制度的落实情况,要求教师坚决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去讽刺和挖苦学生;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尤其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不得离开岗位,在安全问题上多长一个“心眼”,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好排除工作。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具体的高中教学中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按照要求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对实验所需的药品、器材等做好课前检测,同时自己先进行实验,做好安全问题应急预案,确保劣质、已损的器材不进入课堂。其次,作为教师必须对实验的内容、步骤进行整理;课中,在学生实验前,详细讲述和演示操作的步骤,同时提出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不要接触一些低压的带电体,不要接近高压的带电体,坚决不能可以用身体触及带电电器的损害处和处,不用湿手接触电开关,告知他们应急的预案,要求学生进行复述;课中,在学生实验时,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实验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全程监控,发现不良苗头,及时纠正,确保学生的学习和身体的安全。3.营造安全教育的外部环境和氛围高中物理,它是一种应用型的课程,物理的问题是贯穿教学全程的主线。高中物理实施问题教学法,其根本宗旨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而它依靠大量的物理实验。有关实验的安全,除了教师的教导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环境育人”,良好的安全环境和氛围也是开展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把学生置身于安全教育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保证物理教学的安全和质量,使学生在安全的课堂习得知识。比如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张贴安全提示语、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安全事故是如何逃生等。再如,在相关知识的教学时,一定要预先置留安全的时空等,如教学高中物理“平抛运动”时,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这需要足够的空间,否则容易受伤。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安全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空余的时间给学生作安全方面的讲座,进而为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保驾护航。

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物理实验操作,我们一定要将安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结合物理教科书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使学生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掌握安全知识,提升他们自我防范的能力,规范他们的学习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案例教W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所讲理论知识寄托于现实案例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案例,或者是某个实际的业务项目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亲身实践,以此提升学生对物流专业的具体业务操作项目认知程度。案例教学法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其亲身感受该行业的操作流程以及行业特点,有别于传统教学理念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灌输的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是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所准备的案例组织学生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以及全班同学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物流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

一、利用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逐渐成为当前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将此种教学模式引入物流教学的过程当中,是根据物流专业的实际需要做出的探索[1]。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案例。案例教学也不应只停留在对案例的分析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探讨,将案例看作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适当引导,使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应使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案例教学是将学生直接放到问题中去,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美国安达尔公司的实例将其具体转化为一位买家在收到货品时,发现货品出现人为破坏的痕迹,要求卖家予以相应赔付的实际例子,使学生分别充当买家、卖家、物流客服、物流运输负责人、仓库配货员等角色,在课堂上使学生模拟整个赔付环节的操作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形式也更加新颖,学生的接受度也较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积极组织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的课堂形式虽然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课堂参与度,也不能完全忽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担任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分组,使各个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在每个学习小组安排小组长,对小组讨论的秩序和进度进行整体的把控[2]。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使每位学生都有亲身实践的机会,教师在课上巡查过程中,应对讨论的方向和内容适当的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学生之间也应做好协调工作,避免性格内向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被忽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把控小组讨论的时间,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教师在安排小组讨论内容时,可以设置不同的探讨方向供学生自行选择,例如,在前文提到的“追偿”案例中,可以对追偿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进行整理,也可以就物流管理、配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还可以就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如此多角度的探究方式在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物流课堂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强调对案例的学结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完成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之后,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将讨论结果进行梳理,使讨论结果规范化、系统化[3]。由于学生自己讨论出的结果相对零散、杂乱,如果不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所以对案例学习的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可以将总结环节看作是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重要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将讨论结果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还以前文提到的例子来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在物流运输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物流行业应当强化哪些方面的监管力度、在追责过程中能看出物流行业的运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管理漏洞,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环节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依据,教师围绕教材理论知识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此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但是由于物流专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学生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满足当前的物流行业的从业要求,案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的把控,重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满足市场竞争对物流行业的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童艳蓉.浅思物流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教师,2014(2):82-83.

篇11

1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1培养学习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导学案可以有效帮助高中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物理知识的状态,并保障物理教学课堂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高中生的物理自学能力.除此之外,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也便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不足予以必要指导,并综合学生们的学习表现做出更客观全面的评价.导学案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育提升.

导学案在吸引高中生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时,之间的学习互动交流.学案导学增加了学习物理知识使得积极思考和有效交流,并实现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学案导学还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流程的操作性和有序性,使学生能目标明确而又方向精准地开展具体探究学习.导学案不仅增加了高中物理的课堂容量,而且有助于提升实际的物理学习效果.

1.2突出主体地位,激发学习激情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将过去错误“以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生为主”的全新定位关系.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学习活动的主体是高中生,物理老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协助引导者.导学案的高度自主性和参与性可以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并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

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时间较为有限,学生也很难在一堂课内就理解并掌握众多的知识点.而使用导学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避免学生们萌生懒惰心理.在具体应用中,物理老师还可以精心选取有趣生动的导学案例,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学趣味性.导学案使得高中物理有了少教多学的实现可能.

1.3注重方法引导,展现思维过程

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演算推理要求较高,基础记忆型的知识就可以不必复述,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在讲解物理题目时,老师就需要分出层次,重点指出学生自学时出现的缺陷即可,而不必讲解过细.导学案的鲜明特色就是强调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能力.

在使用导学案模式后,不少老师在批阅试卷作业时发现,学生们的自我思考和尝试解答痕迹明显增加了.虽然还是会存在一些漏洞或错误,但这是值得大力肯定和赞扬的.此时物理老师应当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完成解题思维的系统推演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

2高中物理课堂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一般而言高中物理教学包括,新课的讲授、实验操作教学和复习课.如何将导学案结合在其中,必然会对高中物理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笔者通过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实践经验,探究出高中物理导学案运用的三种模式,分别是讲授新课导学案模式、物理实验操作导学案模式、复习巩固导学案模式.这三种模式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高中物理教学与导学案的结合,推进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下面将分别阐述:

2.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课讲授导学案模式

新课讲授导学案模式的基本环节为:制定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反馈信息,教师点拨,理清知识,构架整合,复习检验,迁移拓展.在导学案中,把高中物理知识问题化,通过解决问题来串联整个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一步一步慢慢地升华,有目的的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通过导学案科学的指导,学生接受知识,固化为自己的,并且在自己的头脑中主动重组和消化,进而构建起新的知识模型.

借用导学案的方式来讲授新课,将导学案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地设计和规划,引导学生有序科学地学习,层层深入.特别是现代多媒体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有利于提供新的优势,为导学案助力,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优势,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此外,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弥补导学案的不足,教师可以相应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使课堂氛围得以更加活跃.

2.2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课导学案模式

实验课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为:明确实验课题,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设计实验方案,问题探讨,动手实验,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报告.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掌握主动权,进行独立的实验,教师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学生即可,不能做过多的干预.在实验中尤其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交流,在运用导学案来组织实施实验课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调控课堂,培养学生实验的习惯和态度,做到严谨有序,注意安全.教师在实验课中的导学案,不仅要遵循物理实验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还要保证学生操作的可行性.导学案的设置,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课导学案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特点和实验的特点,导学案要和实验课有机地结合需要考虑不同的实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