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18: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

篇1

首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是由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内涵决定的。顾名思义,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包含“文化”“创意”“产业”三个层面。其中,核心是创意,精神导向是文化,支撑力量是科技创新。具体而言,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成果是文化产品,它和艺术绘画作品的表达不一样。文化创意产品的产生远比一般产品复杂得多,因而其在风格特色上具有更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明显高于普通产品和服务模式[3]。文化不发展,城市就失去了灵魂。向广大民众提供以文化、艺术、精神娱乐为主的消费商品,可以提升大众的文化品味和鉴赏能力。创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起到核心要素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和发展者都是具有一定创意行为的自然人,他们以创意为前提[4]。单纯地将传统文化形式进行简单的拼凑与组合并不是创意,创意的重点是对文化资源要素进行创新和整合,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民众对“创意”的呼唤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创意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就是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创意是整个文化产业链的起点和核心,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精神文化的创新,更具备时代特征。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代表着新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产业一词本是经济用语,文化产业与普通经济产业的差别之一便是生态化的机动就业形式。由于消费与生产的全民性特征,创意产业存在巨大的就业潜力和空间。从就业形势的大方向上来分析,传统产业的工作人员与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就业形态有着本质区别。脱离了传统形势的工业化就业模式,文化创意人才实行分散式就业,不以某发达区域为就业核心,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态化的就业新局面。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不确定因素是由于在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大前提下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性所决定的。其中就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风险高、受益高的特点,这与高科技产业类似。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高利润空间中必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也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这种不确定性给自身增添了无穷魅力。

在经济发展形式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文化娱乐生活及其相关消费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以文化、艺术相互结合而开发出来的创意商品逐渐走出地区范围,成为走出国界、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新兴创意产品,甚至发展成为产业集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兴产业。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爆发点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在文化创意产业下对凤阳凤画的发展

在经济、技术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将艺术与经济密切结合的创意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大的产业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凤阳凤画作为一种极有潜力的文化资源,应该探索出自己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笔者对凤阳凤画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如下几点设想,以便为凤阳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

(一)创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协调机制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朝阳产业,也是一种风险产业,它需要政府主导为文化创意产业和凤阳凤画的发展创造一个合理稳定、良好势态的积极空间。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动力就是良好的政策。因此,政策扶持是它能够实现良好发展的前提。政府需要发挥不同的引导、服务和协调作用,充分认识凤画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与创造力,从战略高度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与凤阳凤画的协调作用。由政府引领相关社会力量和企业,通过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不断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设置文化创意产业与凤画的互联机构,对资源进行整合,对推进凤阳凤画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可以组织创意凤画协会和促进中心等来扶持凤画的发展。

(二)鼓励发展多种凤画产业形式,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鼓励凤画形态的多样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能起到积极作用,对于民间传统文化附加值的提高以及发展也是有利的。近年来凤画产品虽有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还需进一步扩大其知名度。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加大凤画与文化创意的链接,打破传统模式,将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依托凤阳地区资源,打造新颖且有文化底蕴的产品。建立相关的中介机构,提供展示及交易的平台,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优势。创新能力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吸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经济人加入到凤画产业中来,并且与凤画的传承人紧密结合,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的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篇2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些特别倚重创意及才华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中日益受到关注。英国率先于1997年有系统地推广文化创意产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亦紧随其后加以发展。中国香港地区长期以来是亚洲的创意中心,数码娱乐、电影、设计、漫画、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在业内均享负盛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经济型态看,香港已进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阶段,具有知识型、创意型及服务型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我国内地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内地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由于历史渊源与地理条件的关系,香港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会的舞台,因此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独特环境。根据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香港创意产业在狭义上分为三大类,包括11个行业。第一类是文化艺术类,包括艺术品、古董与手工艺品、音乐、表演艺术。第二类是电子媒体类,包括数码娱乐、电影与视像、软件与电子计算、电视与电台。第三类是设计类,包括广告、建筑、出版与印刷。然而以广义的角度来思考,香港也将健身美容、美食、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称为创意行业。

进入21世纪,香港陆续推出研究报告,全面梳理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2002年9月,香港贸发局公布了首份题为《香港的创意产业》的研究报告,评估文化创意产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3月,香港创意产业聘用员工超过9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3.7%:创意产业在2000年的出口总值达100亿港元,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31%;同年,创意产业产值为250亿港元,约占香港本地产值的2%。

2003年6月和2004年8月,香港与内地签署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第一、第二阶段协议,内地承诺开放26个服务业领域,其中有多项行业(如广告、视听、文化娱乐等)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按有关规定,香港影视制作等行业可以进入内地投资,并可从事文化市场开发等活动,大大促进了香港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后,香港特区政府于2004年正式策划推出香港创意指数(HKCI),拟定了5Cs作为香港的创意指数:创意的成果、结构及制度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研究结果表明,香港自1999~2004年的整体创意指数显示出正增长,指数由1999年的75.96上升至2004年的100(以2004年作为基准年)。

2005年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更详尽论述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因和限制,并指出目前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左右,相对于英国的8%尚有很大的增长余地。2006年以来,CEPA在实施中不断深化,内地居民访港“个人游”的计划逐步扩大,已遍及泛珠三角全部省会城市;2007年元旦起进一步扩展至石家庄、郑州、长春、合肥及武汉等5个省会城市。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更加持续建设、落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公共投资,包括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和公众休憩用地的添马舰工程等。

二、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

经过多年发展,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创造了令人称道的成就。相关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出15%,并且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巨大的催化和推动作用,促进了整体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迈进。以广告业为例,目前香港经营广告业务的公司超过1,100家,其中约半数从事广告策划及顾问服务,其他包括广告招牌制作以及广告赠品制作公司分别约200家,宣传展览公司约50家,广告喷画制作公司40多家,电视广告制作公司20多家,户外广告制作公司约20家,直销市场服务、报纸及期刊广告制作公司,以及网上广告制作公司各1O余家等。各行业广告开支十分巨大,2004年香港各行业整体广告总开支剔除折扣后为164亿港元,同比上升14.8%。此外,在数码娱乐、电影、设计、漫画、出版等方面,香港在亚洲也占据重要位置,在业内赢得了广泛的影响力。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的自由市场体制

香港的自由市场体制,表现在企业可以自由经营、自由贸易,无关税及配额,对外来投资和对外投资亦无限制。同时,香港实行独立税收制度和低税政策,无外汇管制,港币可以自由兑换。香港连续10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是世界上主要的金融商贸中心,但政府除了发行低面额的辅币外,没有中央银行和存款保险制度,印发法定钞票由私营商业银行负责,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较松,资金流动和进出十分自由。目前,香港是亚洲唯一低风险地区,已成为美元和欧元的亚洲实时结算中心,以及人民币最大境外流通中心。作为独立的关税区,香港还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在WTO框架下进行商贸活动。正因为香港具有健全的自由市场体制,使企业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随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快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

(二)自由市场主导下的政府角色

香港特区政府依照不同产业链的需要,承担着不同角色,尽量使文化创意产品实现自由生产和流通,政府只提供必不可少的法治基础和商业环境。具体管理方面,香港采取事后机制,即市场的文化创意产品只在违法或受到市民正式投诉之后,政府才依法处理。在自由市场的主导下,香港政府的政策范围虽然有限,但执行力度却很有效。在私人企业能力不达的范围,在符合公共利益和资源许可的情况下,政府才予以协助。例如,近年来,香港电影业与银行业达成共识,由政府成立电影贷款保证基金,银行以履行合约保证的方式,发放贷款给电影制作公司,使各界在不同的平台上相遇和合作,缔结出更多的文化创意良缘。

(三)积极有效的吸引创意人才机制

香港在吸引创意人才方面极具竞争优势,创意人才汇集。在“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下,香港过去3年已成功吸纳超过1.1万名内地人才。对于人才引进,香港都持自由开放的态度,各类人才可以根据行业变化的需要,自由申请工作签证或以其他身份来港发展及定居。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很多方面,香港都拥有众多高水平的专业及管理人才。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出身的人才汇聚在香港,不断产生交流及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增加了香港企业的创意与活力。目前,香港的文化创意人才,普遍具备企业经营技巧,而且有长期的国际合作经验,精通国际融资、成本控制、人才搜罗与市场开拓等技能,为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人力基础。

(四)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法治精神

香港是法制社会,其独立的司法制度,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香港除了外交事务、国防及中国宪法外,终审法院是其他一切事务的最终裁决机关。于1985年成立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如今已是全球主要仲裁地之一。香港在商业、金融、船务及建筑等方面的专长,能为仲裁提供经验丰富的各行各业专家,包括会计师、律师、建筑师、工程师、银行家等。香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已通过《防止贿赂条例》、《廉政公署条例》,建立起有效的肃贪倡廉的执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法治精神,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确保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和个人无须顾虑隐蔽不清的交易成本,实现在商业上的公平竞争。

三、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内地的启示

我国内地目前正在建设创新型社会,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内地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必须建立自由的市场机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近几年来,我国内地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许多地区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生产基地。但内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产品比例偏小,广播影视业、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休闲娱乐业等行业的原创能力还很薄弱;市场规模也不够大,单靠本地市场难以获得足够盈利,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利用南洋华侨和美加华人聚居地市场来扩大产品发行网的经验,确保文化创意产品的外销出路和资金回笼,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例如,可以音像制品出口为突破口,确立电视剧、电影、民乐、书法、杂技、现代舞以及武术、风光、医药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音像节目为重点目标市场,利用文字和文化亲和力,辐射港台、韩日、东南亚华人文化圈,并进军欧美等文化创意主流市场,积极拓展外向型文化创意产业。

篇3

中国开始从“十一五”期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它的目标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的重点和创意产业是其鲜明的产业特色,在全国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1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状态

(1)在中国各大城市,以增加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政策的倾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资金和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创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由于文化创意项目投资回收期长,是难以估量的价值投资风险,融资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跨越困难。为此,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加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偏好和财政支持。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活动的实施细则”,文化部也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政策支持。除了国家部委的政策出台,当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并介绍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工作23意见设立的企业集团的文化条件已经放宽,并扩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资金来源。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和法规,政府出台了多项密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涵盖多个维度。

(2)文化创意产业在主要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利润的快速增长的绝对值。国内主要城市,新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员工数量逐年增多,整个创意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北京2012年产业规模,去年达到198.99亿美元,近两百亿元,占北京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已经达到了12.2%,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县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810.8亿元,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前三季度已经完成了197亿,同比增长36.1%。 2012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全市每年文化创意产业为115十亿亿元,同比增长25%,占GDP9%。在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动漫游戏,文化软件,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等为核心的数字内容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近30%。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存在问题

在规划上缺乏一个全面的整体协调和布局。目前,部分城市往往是支离破碎,各县市区政府单独对很多事情负责,单位更唱独角戏。虽然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必须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突破,重点加强和扩大城市范围和改变的发展模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是不是一个县或区的事情,不是一个行业的事情,但不是唯一政府或私营部门,这需要各方携手合作,共同规划和建设。政府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创意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跟踪国际最新潮流的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规划工作,促进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

3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1)大力发展文化经纪和管理人才,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的形成,不仅需要设计师,工艺美术师,创意策划人,你还需要创造性的工作要善于“产业化”和“市场化”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市场营销人才,所谓的“新媒体人”类(如艺术经纪人,传媒中介人,制作,出版,文化公司经理等),他们是熟悉的艺术,但也是一个强大的商业运作能力,而不是只有直接的艺术市场,还能促进创意渗透到传统产业等方面,因而艺术家的创作成就,为创业企业资源,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像美国的米老鼠,有日用品,服装,玩具,文具及其他行业渗透,形成超过一亿美元的产业。同样,英国辣妹,流氓兔韩国,日本的凯蒂猫,也正在开发一个庞大的产业。我们的创意成就的大多数未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原因是:一个失败的聚集创意力量不断发展的“故事”,这种特定的“文化资本的积累。”二是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创造性的成就和接触文化和行业文化经纪人。因此,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门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2)加大集群规模。有些城市的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它的穿透力和辐射是不是很大。大多数从业者是艺术家,知识分子,设计师,工艺师,并有多种才华的自由职业者。他们有创意的独立,自由活动,工作的灵活性和广度领域。但也因为文化艺术创作和商业活动的一般都是独立的个体活动,有时不得不满足之前和之后的过程或一组协作,不像一般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工作的规范有序,具有休闲和松散的特点。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初创企业,他们往往与探索,实验,目标是不明确的情况,很多从业者没有雄厚的资本。因此,需要加强园区建设,将吸引有创意的人去公园在过去,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相结合,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多样化的,不仅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但具有国际化的特点。

(3)建立各自品牌,重点发展创意产业本地化。现有产业的创意产业基地格式分析可以发现,来自国外的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发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产业,完善机制,从创意策划,可行性研究到生产成品,生产,然后广告,市场营销等,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市场运作程序,因此,比较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另外,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合作,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和市场经验的优势,往往能够控制方向和合作的过程中,这样的合作,实际上仍然是增加或扩大其市场份额,消费文化产品的全球行动。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相对缺乏,加上缺乏文化经验在工业生产和其他客观和主观因素,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普遍不高,这是很难有效地吸引生产商。在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地化保护,以避免从国外的大公司,领导和控制的情况。

(4)促进主流文化,亚洲文化的发展。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倡导主流文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在亚洲文化精神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有宽容的态度,并促进其发展。所谓的亚洲文化是在尊重文化的主导,是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文化现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艺术家往往追求艺术的前卫风格,而文化创意产业通常与亚洲的文化,这是LOFT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城市的最有灵性的地方。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允许它的存在,引导其发展,以创造一个多元文化的气氛,激发创造力。

(5)一些工业遗产保护和发展创意产业基地,特别是那些与旧厂房和仓库的基础上的老地方。大多数城市的改造旧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的,新的渠道,非选择性的目标块实施的业务性质,在市场的整体发展,经济和数字,以显著提升缺乏的表现文化追求。商业,市场开发容易实现,与人文,传统仍然很难找到,但它被收购。此外,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那些大的历史建筑或房屋应该去保护,建筑等行业,是不值得保留。因此,建立在创意产业的老工业基地,是有可能成为市区重建和商业剥削的受害者。

虽然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扩散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居民身份的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提升和带动作用产业结构,一旦跨国公司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力的国际分工地位,将形成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因此,保护文化和创意产业的本地化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俊杰.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一).2007.

[2] 王伟年,张平宇.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 城市规划学刊,2006(2).

篇4

一、引言

近几年,产业集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地域宽广、规划整齐的产业开发区成为许多地区经济开发的标志,其中有政府规划扶植的各种产业园区,也有民间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其中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创意产业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广义文化产业范围的一个分支,其集群化趋势非常明显。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出现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其灵活的运作机制、强大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多样化的经营业态等特色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亮点。

无论是在伦敦、纽约,还是在波士顿、上海、北京,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意产业因为对知识、人才、环境的高度依赖,都表现出了在城市中心区的空间集聚现象,特别是在城市的旧城区和大学周边地区,由于人才、知识的富集更容易,形成城市中的创意产业集聚。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在通过开发各种创意产业园并辅之以优惠政策来吸引创意产业的入驻,致力于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必然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文化产业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创意产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创意产业的兴起,不但有相当的经济意义,更重要的是文化多元化的体现,代表着精神文明的发展。近几年河南省的文化产业有明显趋于创意化发展的趋势,特色旅游、嘻哈文化、电子娱乐、动漫城这些时代潮流的代表,都形成了一定规模,广泛深入社会,民众的文化生活空前丰富,以此衍生出得创意产业文化也得以蓬勃发展。

创意产业集聚化经引起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研究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是全方位的建设,得益于中原地区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原文化产业显现出一番蓬勃的景象,从古色古香的开封龙庭旅游区,到充满现代气息各类俱乐部,文化在维持传统魅力的同时,用创意的方式延续着生命力。但是我国的学者主要研究范畴还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远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由于现有研究大多是为政府的决策咨询服务的,所以往往停留在实证描述与现状分析阶段,缺乏对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机制、创新模式等方面的深层探索。学界最近的研究表明,从产业发展阶段的角度看,创意产业实际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趋势要求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要平衡发展,笔者基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地理集中的规律和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机理,探讨如何把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成为一个有序的、自组织的松散机构,以推动中原经济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

国务院《指导意见》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充分表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不仅是河南省资源优势、经济实力和生产力水平等硬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中原地域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等软实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对文化发展而言,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文化传承和创新是一个有机整体。文化传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化是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传承的。今天的文化传承是历史的文化创新,而今天的文化创新则是明天的文化传承。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创新是核心内容。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建设,要到从点到面地贯彻创新的理念,其中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形成,正是文化产业发展亮点,是一系列文化现象的源头。

二、创意产业区的特点

2.1 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整合

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创意产业更加注重产业链知识的延伸和相互之间的整合。例如,一个漫画可以衍生出电视、电影,接着是书籍、玩具,并进而衍生出广告、服装、时尚消费等其他更多产品。这种产业链的延长依靠的就是产业内部的知识整合,通过产业链的知识整合使一个个单独的创意最终形成创意产业链延伸,并进而促进整个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形成完整的知识产业链式创意产业成熟的标志。我国的创意产业虽然呈现出集群化趋势,但还没有形成完整高效的知识产业链,这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较为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创意产业涵盖了多种行业,创意产品更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不同的行业,其创意产业链的产品形式会有很大差别,很难用一种整合模式对其进行概括。针对中原经济区中的河南地区来说,因为其地处中原腹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人文历史景观为项目的旅游业近些年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历史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典故形成独特的动态演绎,这种特色旅游让古老的景点重新趣味盎然,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其中的典型如开封的龙庭景区,其历史重现式的特色旅游已颇具规模,且形成了以吃、玩、观、听等集多种体验为一体的全方位旅游新体验。极好地实现了创汇与宣传历史文化相结合。

2.2 对创意资源的根植性

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创意产业有别于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农业布局是均匀的,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工业布局更多地取决于原料、低成本和劳动力等因素;而创意产业其发展和集聚更多地取决于创意资源,主要包括文化资源、高级生产要素和创意环境。其中,地域文化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和传承性,属于不完全流动的要素。文化资源禀赋是影响创意产业布局的物质基础和条件,高级生产要素如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也称创意阶层,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大学和科技机构及现代化的通信网络等也是影响创意产业布局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创意人才在创意产业空间布局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受创意人才区位的影响,国内外许多成功的创意产区集聚区都紧邻当地著名大学,并依托大学发展起来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政府管理的透明度、社会亲和力、城市文化多样化和包容性等也必不可少,它们也是影响创意产业聚集的重要因素。

2.3 动态学习型主体

创意产业集群化起始的地方化学习阶段是一个“隐性知识—隐性知识”阶段,诀窍和个人技巧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在个人与个人之见传播是其基础;发展阶段则是一个“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学习过程 ,这时起始的隐性知识逐渐转成可以在集群内部成员之间自由交流的显性知识;创意产业集群化的成熟阶段,有两种知识类型学习阶段,把分散的不同的显性知识予以综合,形成新的显性知识的能力被称为一体化学习;而内部化学习则是运用显性知识,集群个体、企业不断丰富其自身的隐性知识基础的过程。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知识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类型的转变对于其创新实现和特有竞争优势的形成发展至关重要。

许多创意聚集型企业都是以高校、传媒文化公司等知识信息含量丰富的单位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发展的,因为此类单位的主体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接受潮流、消化信息的能力比较强,创意产业可以在这类群体中找到广泛的受众群,完成创意传播的第一步。

三、集聚创意产业遇到的挑战

3.1 聚集区商业化带来的高成本

创意产业相对聚集在某个地区,给这个区域创造新的不菲价值(级差地价),既抬高了这个区域的进入门槛,也增加了这个区域的运营成本。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当创意产业中的这部分运作成本在支出构成中所占比重,高于生产流程其他环节所节约部分,而增强竞争能力所需的支出又大于在此区域立足所能提供财力,其他部分降低成本已不能支撑新增加支出时,业主就会选择转移。典型的代表是“城市遗弃之地”——由于创意产业的成功,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逐渐成为繁荣的商业圈,而由此带来的是地价的飞涨,从而导致创意人群难以承担而撤离,形成了由边缘到主流又回归边缘的怪圈。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瑞达路上的欧洲风格建筑群就经历了这样的尴尬遭遇,欧洲风格建筑群作为早期的创意建筑群曾被许多投资人看好,盲目的地价炒作使其价位扶摇直上,导致一些有活力但资本不够雄厚的小公司无力承担,而入驻的消费场所又因消费群体不足及其它种种原因而难以维持,直接导致了数年后整条欧洲风格街区的萧条。

3.2 路径依赖形成创意的丧失

创意产业存在一种“短时期”现象,即当大公司主导市场时,创意产品的种类将会减少,而当小公司的发展出现快速增长的时候创意产品的种类将大大增加。一般情况下,这两种状态之间将呈现转换的态势。由于知识的隐含技术的离散、环境的变化等一系列条件,非一体化的产业结构可以通过产品的异化进行持续快速调整,“探索”出新组合从而更好地实现范围经济,产业结构会渐趋于垄断。随着创新进入巩固化阶段以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导致模仿竞争逐渐激烈。厂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得不采取一体化措施,力图借助规模和范围经济效应,提高生产效率以应对残酷的价格竞争,从而泯灭创意。Allen Scott 用印度婆罗门画家风格的锁定、法国电影的衰落以及20世纪50~60年代好莱坞电影业的巨变来论证这个观点。

3.3 运营模式变革与新技术投资诱惑

当新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应用改变产业的运行模式和生产流程时,或是新技术装备投资冲动强劲时,创意产业就会以很大几率选择迁出,或者说迁出弹性较大。以创意产业中的传媒业为例,传统运营模式下,报纸编辑部与印刷厂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铅排印刷技术所决定的。随着激光照排技术、排版技术等在报业广泛应用,编辑部与印刷厂不一定非在一其也能获得所需要的运行效率,传统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传版已经成为一种技术手段;特别是报纸对印刷效率的追求,使得报业纷纷选择引进新设备。这使得许多曾今名噪一时的传媒报纸街变得名不符实。

另外,我们提出创意产业发展应重视空间因素,在推动创意产业的空间重构、推动创意产业与城市的文化产业、创意经济相融合的同时,也应当警觉两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其一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高估”,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文化的力量借由传媒迅猛释放。中国和世界过快的接轨,潮流的激荡引发了时尚、民意、大众心理的膨胀乃至超载。我们在看到创意产业繁荣的表象时,也应该清醒地知道如果只是单纯地以文化和创意所产生的符号价值,就可以带动一个区域或是城市的全面发展和推动民众健康地、优质地生活,并非一件易事。其二是政策和产业力量的快速迎合对地方性知识的滥用。从产业角度看,基于地缘的创意产业的发展显然是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特性。将一些知识、创意、资源进行商品化而后获得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加上政府策略的配合则发展更快。但是政府常常比较迎合最新的城市发展议题,而不愿意承担导致地域文化遗产扭曲发展的负面责任。

参考文献:

篇5

(一)观念上的滞后

思想决定我们的行动,而观念决定我们的命运,在江苏、上海、湖南等多个广电媒体纷纷及时地调整思路,各自利用自身的平台资源优势与内容生产优势,在迅速地进行着产业拓展的时节,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广播电视文化产业仍然受传统思维上的制约,没有将财力、物力、人力等有效地应用在产业的发展上。对于产业重视上的不足,以及缺乏发展思路与切实可行的方法,导致了文化产业的落后。

(二)缺乏人才

文化产业有着其独特的发展与经营的规律,这需要有能与之相匹配的经营管理型人才、产业技术型人才与文化创意型人才。在当今互联网的语境下,发展广电文化产业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的新兴技术上的要求非常之高,只有详细地了解了这些技术,并且能够较为娴熟地应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统领整个文化产品的生产、策划、营销和研发,才能够在社会激烈的角逐中取得胜利。

(三)机制上的障碍

完全发挥人才的作用,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生态。在当今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广电媒体的发展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用户都在迅速地增长,这使得广电媒体整体上的受众的规模在逐渐减少,广告增速也在持续地减慢,媒体支撑也是后继乏力。另外一方面,乐视、优酷、百度、腾讯等正在发展成为“一体共生”。他们从内容生产、传播渠道等多个方面对整个广电媒体进行蚕食。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制与体制的障碍就显得尤为突出。在近些年来,像马东、王利芬等一大批业界内的精英都选择辞职并且转投到新的媒体,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传统的媒体在机制与体制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

二、亟需思维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在软实力上的重点组成部分,一种文化的力量,是熔铸在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与生命力之中。大力发展整个文化产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早已成为了我国一项基本的国策。为了推进文化产业的进步发展,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多种措施、政策,也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这相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还显得远远不够。

在当今互联网的语境之下,文化消费的基本内容与形式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都希望能享受到更多丰富多彩的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高品位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作为现今最为重要的文化产业与传播媒体的主体,广电媒体应当在思维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以达到人们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相互呼应,而这种变革的内容涉及到生产方式、终端产品以及产业的主体三个层面。在这里我们将它概括为三个关系:商品与作品的关系,生产与创作的关系,企业与事业的关系。

(一)商品与作品的关系

互联网的思维主要原则是“用户至上”。在创作者的心中,能否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这关乎到产品的属性问题,也是商品与作品的分水岭。对于作品来说,是否有人会购买,可不可以传播都不重要,而商品则是相反,商品具有能够应用的功能,是文化产品的外在应用形态。例如:电视节目的播出首先是作品,是许多电视人努力创作的、适合在电视上播放的作品,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可以转化为商品,只有那些能够满足大众的需要,且能够完成产业链的延伸开发的一些作品才能够变成商品。作品要强调思想和感情上的表达,但商品却必须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作品只有在具备了商品的属性时,才能够发生买卖,进而形成利润。

(二)生产与创作的关系

创作是整个产业发展进步的基础,但是只有能够批量化的一些创作才能形成足够的生产规模,不能形成生产规模的一些创作,也就不能产业化。创作的发生往往追求个性,而生产却更重视其共性。综艺节目在创作中的一些“模式”,或者说“流程”,就是这些节目能够完成批量生产的主要元素。

(三)企业与事业的关系

电视台、电台等作为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新闻媒体的阵地,必须坚持住事业体制,坚持以新闻的宣传为主体,坚持其公益性。其次,电视台或电台中经营的部分,又必须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完善产业化经营。广电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需要进行内容创新、平台拓展、技术升级,也需要对其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传播体系做出较为深刻的完善和调整。

三、在新时代互联网语境下的创新模式

(一)在传播渠道上的创新

一云多屏,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却是2014年在广电行业中的一个热门词汇。伴随着智能终端的愈发普及,我们看电视的方法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由于受到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个人电脑的冲击,电视机开机率已经大为降低。而客厅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核心的区域,正在受到PC、PAD、手机等多种智能终端疯狂的蚕食。即使电视节目再怎么好看,也难以扭转当代年轻人放下手中的遥控器转身按下鼠标或者捧起触摸屏的趋势。坐观自己的影响力在逐渐收缩,传统的广电媒体除了反击没有其他的选择,其服务范围必须由电视机逐步延伸到手机、PAD、电脑等终端,从而实现一云多屏。

(二)在经营板块上的创新

在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跨界竞争与融合的立体多元化已是必然之势,不同行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经营互相渗透,而终端客户的争夺之战成为了当下竞争的焦点。2014年,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3家国内的互联网络巨头都不约而同地在整个文化产业方面发起了一系列投资和并购,触角涉及到了视频、手游、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电影电视领域等相关文化产业衍生的方方面面。而面对各大互联网巨头强力的“跨界打劫”行为,广电文化产业自然也要借势而动,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武装自己,并重新去思考整个文化产品的业务形态、服务模式和生产流程。

(三)在运营机制上的创新

篇6

中图分类号:TU9843;F2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7003109

作者简介:王慧敏,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创意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 200020)

集聚区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历经了自然集聚、开发集聚、规划集聚的规模扩张之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呈现出了动态升级的发展态势,逐渐步入融合联动的品牌化发展新阶段。在新世纪的第2个十年伊始,上海制定了新的5年发展规划——《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成为国际创意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这一目标既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上海重点服务业的产业目标,也突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在上海城市转型中的功能和战略地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将面临从形态到业态,从集聚到辐射,从功能到品牌、从生产到消费、从产业政策到环境营造等多维度的综合升级和转型。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既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也要与城市本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有机融合,以政府主导为主要推进模式的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其转型升级的新发展不仅要承担和融入上海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社会就业扩大、本土文化传承、区域品牌塑造等功能,还依赖于有效的体制机制突破和政策体系创新。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30理论模型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的产业业态,综观世界各地的实践和发展,不难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遵循着从创意产业到创意经济,再向创意社会发展的演进轨迹,所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一种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即一些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创意企业通常倾向于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以便低成本地获得外部性。集聚既是创意产业起步阶段的普遍发展模式,也是一个多维度动态演进的过程,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创新发展模式的理论认识,根据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实践和趋势特征,可概括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30演进模型。空间维度的演进轨迹是创意园区——创意街区——创意城区;产业维度的演进轨迹是重点产业——融合型产业——衍生型产业;政策维度的演进轨迹是产业扶持政策——经济系统政策——社会环境政策。根据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理论上可以分为三类:起步阶段以要素集聚为主要特征的10产业型文化创意集聚区,起飞阶段以融合渗透为主要特征的20经济型文化创意集聚区,成熟阶段以辐射联动为主要特征的30社会型文化创意集聚区。在上海发展的集聚区中,从10到30各个不同阶段的集聚区并存,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征。

(一)10产业型文化创意集聚区:创意要素的扎堆集聚

10创意集聚区的典型特征是文化创意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扎堆式集聚,区内以个体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彼此间的经济联系松散,具有产业综合体的初级形态。10产业型创意集聚区的主要功能是集聚创意要素,培育创意生产力,服务创意者的生产需求,孵化新型创意企业,目的是通过集聚效应促进创意产出,形成规模化的创意产能。从上海的实践来看,2006年前上海文化创意集聚区大多属于10产业型集聚区,相对封闭性的物理空间,主题特色不清晰的产业内容,单一的产业扶持政策,政府的规划引导不足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篇7

试论博物馆的文化产业之路

巧器——中国古代的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关于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几点思考

多元的文博创意产品及市场

文创热潮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塑造

试论博物馆文创商店的陈列设计

文化资源保护是文创产业的基石

博物馆文创产品架起传播的桥梁

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浅谈对博物馆文化产业的认识

新形势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新思路

关于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

从博物馆建设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维

国内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新思考

博物馆文化产品评价体系设计研究

解构与重组——文创设计方法漫谈

浅议云南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优劣态

内乡县衙文化产品开发研究

浅谈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

简论文化创意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解读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五种关系”

新媒体语境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新营销

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略研究

参与博物馆文创发展,思考博物馆文创未来

让文创产品点亮博物馆最后的展厅

话说中山舰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工作

武汉市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思考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之我见

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思考

对博物馆文创授权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文化创意与博物馆藏品融合发展研究

浅谈遗址博物馆的原位文化与衍生品开发

运用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研究文化类公共组织

以新馆建设为契机推动军博文化产业新发展

浅谈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衍生商品的开发与经营

博物馆文创实践——南京博物院文创开发与思考

方寸之地,彰显文化内涵——抗战纪念馆邮局概述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要素——以广西博物馆为例

浅谈博物馆文创商品的开发——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为例

摸索和实践博物馆文创的新路子——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中心

与“历史”为伴——一种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思路的讨论

基于观众心理需求分析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与服务拓展思考

博物馆举办文创设计大赛大有可为——从河南博物院的做法谈起

突出文化特质兼顾公益特性——湖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思考

篇8

浓浓

学  号

   12345678

二级学院

学院

专  业

   级    班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限

(根据本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填写)

   2019年 9月 2日起至 2020年 5月 10日止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学院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背景和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耳熟能详的地标性传统文化景点,成功转型为一代超级文化类大IP,成为国内外博物馆争相学习的典范。近年来,在文创产业带动下,故宫化身成为“网红”。到2019年,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万件,文创产品收入年营收在2017年就已达15亿元。如今,故宫已不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故宫“年轻化”,文创的创造性开发和新媒体传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故宫的成功并未带动国内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腾飞,文创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希望从对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发展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对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借鉴之处。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本文着重分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营销与传播的成功方法,从研发,新媒体平台与营销渠道等方面研究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发展模式。文内除分析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外,还分部分展示了故宫品牌的营造 ,包括故宫系列APP,这些应用不仅推动了博物馆内文物知识的传播,而且丰满了故宫亲和的形象;“故宫六子”的拟人化推广,不仅与古代文化相对应,而且极受观众喜爱。

 

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及预期进度: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先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活动策划、视频资料,然后到故宫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对故宫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设计方案:整篇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故宫文创产品开况,包括开发理念、模式和特性;第二部分研究故宫文创产品的新媒体营销,包括故宫系列APP和故宫线上商铺;第三部分则是分析故宫文创品牌的跨界合作。

预期进度:

1、2019年7月1日-5日:毕业论文写作动员会议,安排指导老师;

2、2019年7月6日-9月1日(暑假):选择研究范围,酝酿选题;

3、2019年9月2日-11月24日:定题,修改和提交开题报告书;

4、2019年11月25日-2020年5月4日:毕业论文写作、修改、定稿、提交;

5、2019年12月23日-29日:毕业论文写作中期检查;

6、2020年5月4日-5月10日:毕业论文相似度检测;

7、2020年5月11日-15日:小组答辩;

8、2020年5月15日-17日:大组答辩;

9、2020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工作建档、总结、评优等工作。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吴春晖,范文静.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4):37-41.

[2]石珺婷.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分析——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中国报业,2019(08):10-11.

[3]赵迎芳.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2020(04):169-176.

[4]宋云飞,张云笛.新媒体背景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9,5(06):124-126+137.

[5] 王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研究——以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J]. 设计,2019,32(11):142-145.

[6]陈子焓,王晨奇,刘珈莉,刘倩.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分析——以故宫出品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0):78-80+90.

[7]王威娜.新媒体重塑旧传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品牌创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6(02):89-96.

[8]史灵歌,孙子惠.社交媒体时代故宫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8-25.

[9] 何依宁. 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的品牌文化传播路径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19,5(04):54-56.

[10]刘东昂.媒介融合背景下营销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107-108.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研究意义、创新点、前期准备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建议等):

 

 

 

 

 

 

 

 

 

 

 

 

篇9

②参见《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二条第八款。《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二部分从第9条到第40条规定的知识产权范围包括: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

③相关论述详见孙玉荣的《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选择》;余 翔、李 伟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初探》;姜 南、徐 明的《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实证研究》。

④名人形象,即名人的身份及其所代表的商业价值。在美国知识产权体系中有专门的形象权,未经许可而在商业活动中适用他人的姓名、肖像、声音、签名以及显著服饰,均属于侵犯形象权的行为,应当承担禁令和损害赔偿的责任。

④《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社会科学辑刊,2015(3):60-65.

[2]邹龙妹.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与策略[J].知识产权,2012(8):77-81.

[3]王 琪.“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甘肃理论学刊,2009(4):113-118.

[4]王红珊.保护知识产权与发展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与创意产业国际论坛综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1):58-60.

[5]王海燕.创意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J].特区经济,2007(11):250-251.

[6]雷丙寅,赵 凯.论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J].求索,2012(3):113-115.

[7]胡兆燕.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5[N].中国财经报,2015-10-22(007).

[8]孙玉松.试论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61-64.

[9]何 敏.知识产权法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40.

[10]王海燕.武汉城市圈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6):60-62.

[11]杨德桥,田荣哲.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39.

[12]秦 昕,胡宗谦.数字时代的版权保护问题浅析[J].编辑之友,2010(12):102-103.

[13]詹 映,张 弘.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判例实证研究:以维权成本和侵权代价为中心[J].科研管理,2015(7):145-153.

篇10

[1]汪美葵.后亚运时代的广州文化产业[J].文化月刊:下旬刊.2012(08):38-39.

[2]邓靖.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J].创新.2012(03):68-70.

[3]王晓红.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2(09):26-29.

[4]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

[5]葛俊杰.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下的工业设计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1,24:119-120.

工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敏,方忠民,程友斌.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工科类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47-48.

[2]骆沙鸣.创办设计专业大学,助推我国工业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1(19):6-7.

[3]倪江忠,王力夫.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6):49-50.

[4]王凤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本建设的任务[J].职业技术教育,2008(2):58-59.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工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周维宏,宋金文等编.日本社会解读[M].时事出版社,2002

[2]李亮之编著.世界工业设计史潮[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李彬彬编著.设计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美)WM.E.舒德尔,(美)J.丹尼尔·舍曼编著,绎明宇等译.新技术开发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0

[5]马国馨著.日本建筑论稿[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袁宏伟,谷淑娟编著.专利权保护案例分析[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篇11

我国已进入文化创意历史时期,档案信息管理创新对于文化创意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和助推作用。

档案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化网络技术,实现文化创意实现深层次开发,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给档案行业所提出的新课题。因此,加快档案信息系统化建设和管理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档案信息化是文化创意的基础

信息化包括六大要素,即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及信息政策法规。从这个意义上说,档案信息化就是指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档案信息化就是指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即在档案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和利用等各方面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加快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承担着人类“记忆”功能的各类档案,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是知识的积淀、智慧的结晶的阶梯。它根植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于政府行政、军事指挥、经济筹划、生产建设、社会治理、科技文教等各项活动。无论文化创意多么富有含金量和创新性,没有这些学习资源的积累,再有能力创意与策划者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就是如此。

档案信息内容的广泛、多样、丰富和本源性、回溯性和连续性等特征,在文化创意的思维活动中有着独到的作用。档案翔实地记录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事实或数据、经验或教训、科技发明或理论构想,构成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教等活动赖以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知识背景。它,与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情报所、图书馆等各种信息生产、贮存、传播的单位一样,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信息源单位,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

我国即将迎来文化创意产业的期,加快档案信息系统化建设和管理,对于文化创意不仅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同时,还具有创新意义。

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需要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课题,意义重大,令全国人民振奋,令世界华人鼓舞。十七大政治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文化发展问题。“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闪现。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世界已经进入文化产业时代。以十七大为标志,我国已进入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为了使文化创意产业更好的发展,迫切需要相应的理论跟进和指导,文化创意的特征和规律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为了更好地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我们有必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理论建设,也就是说,作为文化创意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信息创新,也将有提到议事日程。

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发展经济为理念的,依靠的是文化资源优势,使人文资源和文化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是发展创意产业的灵魂。离开文化,创意产业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文化创意是对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渗透力、影响力的挖掘和拓展。高校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和重要辐射源。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也是新文化的诞生地。图书馆、档案馆等均为创意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另外,文化创意产业历史时期,历史地把包括档案信息资源在内的与信息业相关的行业、部门置于基础的战略地位,为带动行业素质的提高和行业整体水平的全面进步,必然赋予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创新的任务和职责,档案工作由于在文化创意历史时期的新的使命,档案信息工作的创新任务就凸现出来了。

三、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的对策

现代社会在信息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时间与空间上带来规模化效益。因此,文化创意,无疑给传统的信息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档案、图书及其他文献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导致信息行业必须为文化创意提供准确、新颖的优质信息资源。

从目前的情况看,网上信息是档案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监督工作的“盲区”和“真空地带”。从档案信息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要求出发,档案行政部门应尽快行使对网上档案信息管理的职能,加快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网,实施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创新,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要加快实现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并且一定要创新。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的创新,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