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厨艺比拼

厨艺比拼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18: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厨艺比拼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篇1

制作方法:

1、猪蹄氽烫后切块,苦瓜洗净、去籽、切成长条,姜、葱拍破。

2、锅中油热后,放入姜、葱煸炒出香味后,放猪蹄和盐同煮。

3、猪蹄熟时,放入苦瓜稍煮,味精调味出锅。

特点:

猪蹄含有丰富的胶蛋白,极易于消化又滋阴补液。苦瓜清热凉血,有明显的降血糖之功。本道菜补而不腻,咸香爽口,适于经常选用。

2、苦瓜软骨汤

工作劳累,下班回来,觉得没胃口?或是在外面吃腻了?

想在家里喝一碗清淡点的汤水?不妨试试这个苦瓜软骨汤。

苦瓜性凉,有平衡调理的作用,老幼都适合。

选用特瘦的软骨而不是排骨,因为排骨多油。软骨也不易炖老,在炖得很烂时,有些软骨还能整块吃下去,

软骨除了有钙质还带胶质,尤其对发育少年有很大裨益。

适量的蚝干能使汤味带鲜,并不会造成胆固醇过量,而红枣和枸杞子都是极温和的滋补食品,只是枸杞子也别放太多,否则汤味会带点酸。

材料:苦瓜300克、特瘦的软骨300克、枸杞子30克、红枣5粒、中型蚝干5只。

做法:

苦瓜剖开,去核,洗净,先切圆筒形,再对半切开将苦瓜置于慢炖煲的煲底。

把软骨烫过沸水,除去腥臊,与泡好洗净的蚝干、红枣和枸杞子一起置入煲内。

把慢炖煲调回自动,下班回来就有汤喝。

[主厨的话]

要是想汤透明一些,除了用纱布袋装着鱼肉,还可以在熬汤时把整个煲口密盖,留一点缝,并且,用很慢的火。

苦瓜的药用价值

苦瓜,也叫癞瓜、凉瓜。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的果实。它的营养价值较高,据资料分析,蛋白质、脂肪、各种氨基酸和糖类、维生素B、C的含量非常丰富。它是丝瓜、菜瓜的20倍,是蕃茄的7倍,黄瓜的14倍。与水果维生素C之王的猕猴桃的含量相当。它还含有人体必需的无机盐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据《本草纲目》载“苦瓜味苦性寒”。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苦瓜子益气壮阳。祖国医学认为苦瓜能清热解暑,明目解毒,开胃进食,主要用于热病烦渴,中暑头晕,肝热目赤,肠炎痢疾,热毒疖肿,食欲不振等症。治疗肠炎或痢疾,用苦瓜2个洗净,切碎捣烂绞汁,过滤后服用,每次半杯,开水冲服,能消炎止痢。

篇2

小伊妞妈妈的红豆(绿豆) 冰糕

原料:红豆(绿豆)、米仁、牛奶、淀粉和糖。

制作:将20克绿豆、20克米仁淘洗后放入锅中,加入500毫升清水煮沸,然后用文火焖至绿豆和米仁酥烂。取全脂奶粉40克、白糖60克、淀粉5克,用少量水调匀,倒入酥烂的绿豆米仁中,用筷子不停搅拌,使其混匀。再注入冰糕模中,插上冰糕杆,待冷却后放进冰箱冷冻室冷冻。 冰糕冻结后,将冰糕连同模具浸在60度热水中,5秒钟左右即可脱模。

特点: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功效,米仁能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绿豆米仁冰糕奶香浓郁、硬中带酥,堪称夏令冷饮佳品。

妈妈心得:原料准备好,倒入冰盒,把雪糕棍切成两半,注意去掉木刺,插好。也可以用吸管,但要用胶条把露在外面一端的孔封住,要不宝宝吃的时候冰棍汁就从吸管中往下流了。自己制作的迷你小冰棍很小,宝宝一天多吃几个其实体积也没多少。

翔翔妈妈的仙桃芒果冰糕

原料:黄桃6个,芒果2个,甘蔗糖浆0.1升,1个柠檬榨出的汁。

制作:先将黄桃在沸水中浸一下,捞出后放入冰水中冷却,剥皮去核后切丁。芒果对半切开,取出果肉,和切成丁的黄桃一齐倒入搅拌机中搅拌,并添加糖浆和柠檬汁。水果泥制成后倒入冰糕模子中放进冰箱20分钟,制成冰糕,饰以黄桃片等即成。

妈妈心得:做好的冷饮可以装在宝宝精美的小水果盘内,在炎热的夏季让人胃口大开。

靓靓妈妈的三味红果冰糕

选料:去核樱桃500克,醋栗200克,覆盆子100克,1个柠檬榨出的汁,糖浆0.12升,酸樱桃1汤匙。

制作:将去核樱桃倒入搅拌机,搅成泥状后取出待用。醋栗去壳(留几串待用),覆盆子去梗,分别倒入搅拌机,搅成泥状后用滤器滤去小籽。然后,将果汁掺入待用的樱桃泥中,添加柠檬汁和糖浆,搅匀后倒入冰糕模了子中放入冰箱20分钟即可。冰糕制成后饰以酸樱桃和成串的醋栗.

妈妈心得: 此冷饮清新爽口,还有多种水果在里面,很有营养哦。如果宝宝比较大了,盛冷饮的容器可以用高脚玻璃杯。

笛笛妈妈的菠萝冰糕:

原料:牛奶500克,菠萝500克,白糖50克,炼乳150克。

制作:将菠萝切成小丁,留汁备用。将牛奶煮沸后,加入白糖、奶油、菠萝汁、菠萝丁搅拌均匀,冷却后置入冰箱冷冻即可。

妈妈心得:菠萝要用盐水浸泡一定时间, 冰糕棍可以用牙签代替。

嶙嶙妈妈的香蕉冰糕:

篇3

文/胡蓉

为进一步丰富监狱文化生活,展示女警的才艺技能,为大家提供相互学习与交流厨艺的平台,2015年6月3日,云南省昆明监狱以“展私房厨艺,促监狱和谐”为主题,举办首届女警厨艺大比拼活动。

一监区的“冰八宝粥”、二监区的“冰山火海”、“齐心协力”、三监区的“凉拌鸡丝”、四监区的“苦尽甘来”、五监区的“天鹅戏水…‘玉兔满园”、六监区的“春意盎然”、七监区的“凉木耳”、九监区的“玫瑰木瓜水”、十监区的“秘制柠檬水”、特警队的“心心相印”、“五福临门”……随着主持人即兴的发挥,参赛女警摩拳擦掌,同台竞技;观赛警察跃跃欲试,欢呼鼓劲;评委席、仲裁席上品鉴打分有条不紊,比赛现场气氛热烈,迭起。

来自监区、特警队的11支参赛队均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一道凉菜、一个拼盘和一道消暑甜品,并由带队领导现场向评审组介绍菜肴名称、原料来源、营养价值及制作工艺。评审组以“色、香、形、味”为评分标准,现场评出团体一、二、三等奖及凉菜神拌手、甜品厨神、创意拼盘手。

篇4

金米鲍鱼、海天大棒骨、养生绿豆肘……大厨纷纷拿出自己的“独门绝技”,进行了一场“舌尖上的比拼”,喷香的美味让在场的人垂涎欲滴。

交流厨艺,共谋发展

2012年6月17日,北戴河海天一色大酒店迎来了一批批拉着各式保鲜盒、保险柜的队伍。进店后,这些人不着急自己住哪里,更关心如何安顿自己带来的“行李”。这些队伍就是从合肥、杭州、山西、河南、石家庄、内蒙古、北京等12个省市赶来参加第六届厨艺交流会的知名餐饮管理者和烹饪大师们。

饮食作为一种文化,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特别是餐饮行业,饮食不单单是吃饭那么简单,还要把“礼仪、文明、健康、养生”融汇进去,把“味觉、审美”的观点建立起来,有“嗅觉、口腔触觉、视觉、听觉”的感知。所以,厨艺交流协会,不仅仅是一次展示菜品的机会,更是厨艺大师们切磋交流、互相学习,了解中国“菜系”之融合菜、意境菜,艺术菜创新实验的好机会。这种交流活动必将为中国餐饮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菜品创新,饮食健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切磋技艺,菜品出新

全国厨艺交流会每一届都在不同的城市,由当地知名的大型餐饮企业承办,前几届主办地分别在山西长治、杭州、合肥、武汉。6月18日下午和19日全天,大厨们分成三批,走进北戴河海天一色酒店的后厨,用自带的食材和餐具,烹制自己拿手的菜品,然后用自带的餐具盛出,进行现场展示,再由靖三元、石万荣、庞煜、张长义、胡晓屹等享誉业界的烹饪大师进行品尝和点评。

18日下午,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告诉记者:为能来参加学习交流活动,各个酒店都准备了很长时间,带什么菜来,由谁来做哪道,食材和调味品如何确保新鲜不变质,坐火车还是飞机……能来美丽的北戴河与业界的高手们切磋交流,参加者都特别高兴,很珍惜这次互相学习、提高技能的机会。

新鲜出炉的每一道菜品,都会引来围观和拍照,厨师们讲解做法和特色时,其他同行们纷纷记录,询问细节,达到了交流和学习的目的。活动进行到19日,慕名而来“偷艺”的餐饮企业已多不胜数,以至于主办方不得不清场维持秩序。

权威评委,点石成金

本次活动,主办方请来了6位重量级评委。分别是: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大师卢永良;中国烹饪大师靖三元;中国烹饪大师庞煜;中国烹饪大师、北京万荣集团董事长石万荣;中国烹饪大师、湖北黄石楚乡厨艺董事长胡晓屹;中国烹饪大师、河北秦皇岛福临门董事长张长义。

期间,大师们穿梭于展示台前,对每一道菜品在色、香、味、形、美以及健康实用,创意新颖,营养搭配,成本核算上进行讲评。优秀的不吝赞美之词,有瑕疵的也直言不讳。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卢永良先生在18日晚上举办的交流论坛上做了关于如何管理好酒店,如何做好大厨,如何让顾客满意的讲座。专业权威性的讲座赢来阵阵掌声,与会者受益匪浅。卢永良表示,这次厨艺交流会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展现地域饮食特点,倡导绿色健康饮食,杜绝使用添加剂,树立起美食文化品牌,为推动餐饮业的健康发展作贡献。闭幕式上,他对海天一色承办的本届活动大加赞赏。认为这种无偿的付出和精细的组织接待,完全一派大家风范。是共同探索中国民间烹饪发展方向,引导广大烹饪工作者加强专业技能,共同提高菜品质量的积极推动者。

本次活动的开幕式于2012年6月18日上午举行。秦皇岛市副市长张经华到会致辞,高度赞扬厨艺交流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对各位高厨名师表示热烈欢迎。秦皇岛市旅游局、商务局以及北戴河区的相关领导也出席了开幕式。

舌尖盛宴,共享精华

吃对于中国人是一件重要的事,当然,吃在哪个国家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在世界版图上,会做各种好吃食的民族总是十分自豪,美食输出还会会被认为是一个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法国的奶酪和面包、西班牙的火腿、德国和比利时的啤酒、希腊的橄榄油、东南亚的咖喱、日本的寿司、韩国的泡菜、墨西哥的卷饼、阿根廷的牛排、美国的汉堡……这就是“吃货”眼中的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充满了和谐、动人,让人身心满足。

TIPS 第六届厨艺交流大会餐饮企业名单

1 星夜蜜(广西南宁)

2 西湖蓝宝(安徽合肥)

3 大宅弟(河南洛阳)

4 故乡一家人(山西长治)

5 样样红(江苏徐州)

6 山西会馆(山西太原)

7 川渝人家(陕西西安)

8 小厨娘(江苏南京)

9 香樟雅苑(浙江杭州)

10 花之轩(河南郑州)

11 小灶王(河南许昌)

12 熙来顺(内蒙古呼和浩特)

13 玉龙锦(湖北黄石)

14 乔家碗(河北承德)

15 贵都和福会(湖南邵阳)

16 楚乡厨艺(湖北黄石)

17 金湾国际(湖北大冶)

18 太行国宾馆(河北石家庄)

19 品海楼(辽宁大连)

20 金筷子(河北保定)

21 万荣集团(北京)

22 北国之村(辽宁葫芦岛)

23 福临门(河北秦皇岛)

24 升云餐饮(天津)

25 武汉人家(湖北武汉)

26 俊龙餐饮(山东青岛)

27 食家鸽园(北京昌平)

28 农家小院(江苏徐州)

29 川外川(辽宁大连)

篇5

本季的T恤裙装款式回归简单的轮廓,有着简单、非凡、实用等特征,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快速穿着又十分舒适,因此十分受大众欢迎。

在色彩方面,所有来自于白色和白灰色的亮色是本季T恤裙的关键色,此外还有来自自然界花花绿绿的生动鲜亮色。

在面料方面,最为常见的是T恤棉、棉布针织、纤维胶针织、软棉针织、双绉等。同时T恤裙的轮廓也经常被用于梭织织物的设计中。

在细节与图案方面,本季最常见的一点就是小金属片的装饰,彩色的亮片或布满全身,或拼接成闪亮的图案,比如Ashish热带风景的亮片T恤裙。斑马条纹也非常流行,比如Lacoste的黑白条纹T恤裙,Marcby Marc Jacobs的蓝橙交错条纹裙既运用了蓝与橙的互补色搭配,又将条纹做成不规则的、错位的,更加贴合2010年流行趋势。彩色印花也相当抢眼,DKNY、Brian Reyes、Dries Van Noten都推出了系列的印花或抽象印花T恤裙。另外FTD在此有个搭配小贴士,就是利用束腰细节为你的T恤裙装锦上添花,如Lacoste和Marcby Marc Jacobs,一条腰带不仅打破了T恤裙的单一形象,也将人体的比例与线条勾勒得更加优美。

紧身短裤

2010年的春夏,裤子的流行趋势把握着上世纪80年代的主题,Cycling Shorts被视为新式的紧身短裤,可以当做叠穿,也将成为这个春夏年轻市场的关键项目。

这一系列的灵感来自于本季“冲浪运动”的趋势,通过对比色,亚光、光泽面料,或使用镶板接缝等,体现纤细修长的腿形。紧身是这一外观关键的轮廓,第二层皮肤般的穿着非常重要,高弹力的面料充分凸显身体的曲线,并创造出一种纤瘦的轮廓。冲浪装灵感的缝合或拼接是新的设计细节。

在色彩方面,黑色是主要的关键色,另外还有一些时尚的单一亮色或几何图案,有着生机盎然的春夏气氛。

在面料方面,多见一些高密度莱卡、运动布、弹力网、弹力棉、氯丁橡胶或乳胶面料等。

在搭配方面,紧身短裤可以作为套装中的关键单品,非常易于叠搭简单的夏季服饰,甚至穿在宽松的短裤里面,比较典型的品牌有Topshop Unique、Vivienne Westwood、DKNY等;也可与中长款西装搭配,既可以上宽下紧,也可以是收腰风格,代表品牌有Thakoon、DNKY等;而Prada、Jenni Kayne等品牌则直接配以T恤或衬衫,看似随意间就把纤瘦与时尚轻松演绎出来。

拼色连身裙

2010年春夏,连身裙的焦点虽然停留在极具女性魅力的、带有荷叶边装饰或者裹身悬垂的款式上,但我们仍然能看到紧身裙在继续流行。这种镶拼的、紧身的,带有运动感的裙装,也恰恰迎合了我们本季“冲浪运动”的趋势。

镶拼紧身裙的轮廓堪称运动装的改良版,而在这种运动裙装中又加入了镶嵌与拼接的细节,极其贴身的款式将女性的优美曲线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季春夏的秀场上,设计师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空间,在紧身裙装的表层上大做文章,有些是把一些鲜明对比的面料混搭在一起,拼出不同的层次,款式简洁却又看似眼花缭乱,比较典型的品牌有Josh Gool、Ohne Titel、Julien Macdonald等。有些是在结构线处采用黏合和滚边的手法来体现人体的轮廓,代表品牌有BCBG Max Azrla、Alexander Wang、Gucci等。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业的发展、限制他国纺织产品的出口,不断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出口大国每年因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纺织品出口方面遭到很大损失。自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以来,印度纺织业不断显现的劳动力优势以及产品国际竞争力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威胁,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有必要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两国纺织品出口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度的实证研究,从中找到中国纺织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关于中印两国纺织品贸易比较的文献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两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差异研究上,极少有文献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条件下两国纺织品出口对比的分析。本文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切入点,运用引力模型来分别测算其对两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在比较分析中找出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之策。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与理论预期

经济学中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将引力模型运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的是经济学家Jan 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国的双边贸易流量与两国各自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Poyhonen给出了贸易引力模型的早期形式:

Xij=cCiCj(YiaYjb)/(1+hrij)d①

其中:Xij表示国家i到国家j的出口贸易值;Yi和Yj分别代表两国的经济总量;Ci、Cj分别出口国i和进口国j的出口参数和进口参数;a、b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收入弹性;rij代表两国间的运输距离;h为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d是独立参数,c为常数。随后,经济学家为了检验政策、历史、文化等因素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又逐步对模型进行扩展,引入人口、人均收入、汇率、是否同属于一个经济组织等变量。

本文选取引力模型来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模型选择人均GDP表示经济规模,相对距离表示阻碍因素,引入虚拟变量来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额的影响,得到扩展的模型,并对模型两边取对数,具体构建的模型如下:

LnExcj=a0+a1LnPGDPc+a2LnPGDPj+a3LnRDcj+a4D1+a5D2+a6D3+a7D4+ξcj②

LnExcj=a0+a1LnPGDPi+a2LnPGDPj+a3LnRDij+a4D1+a5D2+a6D3+a7D4+ξij③

方程②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方程③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印度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其中,PGDP表示贸易国的人均GDP,预期符号为正,Rd表示相对贸易距离,预期符号为负,D表示技术性贸易壁垒虚拟变量,预期符号为负。

(二)数据来源

模型中的数据主要来自官方网站:各国GDP和人均GDP来自联合国统计数据库;中印纺织品出口总额来自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纺织品的统计口径采用HS1992的分类方法,共分为14大类;贸易双方实际运输距离来源于网站(省略)中的“距离计算工具”(city distance tool),分别是中国首都北京和印度首都新德里到各国首都的距离,相对距离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本文选用1992-2008年中印纺织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国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比较,模型选取美国、德国和法国,这三个国家是中印纺织品出口市场分布中重叠份额最大的国家,2008年中国出口至这三个国家的纺织品金额占其纺织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是:13%、4.2%和2.2%,而印度相应比重是:20.3%、6.2%和6.9%。此外,美国和德国是纺织品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最为严格的国家,而法国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大多纺织品相关的法令和技术法规与欧盟一致,对纺织品进口和销售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因此,选取这三个国家为代表来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和印度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模型中的虚拟变量主要根据发达国家颁布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法规选取。1994年7月15日德国在之前消费品法基础上明确将20种致癌芳香胺的禁令扩大到染料乃至纺织品、皮革制品,规定从1995年7月1日起德国“那些使用这些有害染料的染色及印花纺织品不得再在德国销售”,从此掀起了世界各国关注并禁用部分偶氮染料的热潮;1996年美国CPSC发表指南,对儿童上衣的绳带及腰部的束带做出严格规定,最大限度保护儿童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之后许多国家出口至美国的童装因为不符合此项规定而损失惨重;1997欧盟了67/648/EC指令,该指令主要是禁止在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可裂解并释放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2007年6月1日欧盟正式出台《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限制》(REACH法案),该法案是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的一项化学品管理法律,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因此,虚拟变量的选取分别以1995年、1996年、1997年和2007年为界限,实施之前为0,实施当年及之后为1,表示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当年就对两国纺织品出口产生影响。

(三)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文选取1992-2008年共计17年的时间序列以及3个国家的截面数据作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结构,模型②选用不变系数模型,模型③选用变截距模型,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中的交叉权重系数法,利用Eviews5.1软件对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从回归结果看,两模型的F统计量显著,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好,但具体变量存在不显著情况。剔除模型中不显著变量,对模型进行修正,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两个模型重新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修正后的两个模型F统计量显著,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具体各解释变量的都通过检验,回归系数符号与预期基本一致。1997年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进口门槛的提高阻碍了中印纺织品出口,模型②的弹性系数为-0.154,模型③为-0.135,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阻碍程度要略大于印度。2007年欧盟出台的REACH法案给中印两国纺织品出口造成了极大阻碍,从回归系数来看,模型②为-0.23,印度为-0.26,印度遭受的影响要大于中国。说明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中国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的阻碍程度要小于印度。

中印两国经济实力的提高确实促进了纺织品的出口。两国人均GDP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都为正,与预期一致,并且数值均接近2,表明两国人均GDP每提高1%,两国纺织品出口额都能增加近2%。而两模型中相对距离印度的回归系数皆为负,距离因素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系数为-1.028,而对印度的影响系数为-1.93,说明两国在交通设施方面都不完善,不足以保证纺织品出口的顺畅,而印度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比中国更加落后,对纺织品出口形成了很大阻碍。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都产生了阻碍,尤其是2007年欧盟REACH法案的出台对两国纺织品出口冲击很大,纺织品出口形势加剧。相比较而言,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范围更广;随着中国在应对纺织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自身产品技术标准的不断提高,出口受到的阻碍程度逐渐与印度相当,并且开始低于印度纺织品出口受到的阻碍程度。

2、距离因素阻碍两国纺织品的出口,印度存在的问题更严重。两国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纺织品出口受到限制,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中国更加落后,更大程度上阻碍了纺织品的顺利出口。当然,两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将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将减少贸易距离因素对纺织品出口的阻碍。

(二)对策

为积极应对纺织品出口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中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政府与纺织行业协会协同努力,打造权威信息平台,构建对外沟通磋商机制。国际市场瞬息万变,政府及纺织行业并整理国外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建立统一权威的信息平台,让企业及时准确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快速地对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政府积极与国外相关机构磋商,尽量简化各种产品出口过程中的检验程序,降低企业成本。

2、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外压力,发展需求为内动力,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中国纺织行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步伐显得太慢,金融危机又对其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也是一个加快调整步伐的大好时机。在国际贸易壁垒对企业的外在压力和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加快纺织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实现纺织业良性发展。

3、以质量为核心求发展,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搞创新。发达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机包括保护本国消费者的安全。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将产品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参照国际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另外,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了解目标市场消费者对纺织产品的偏好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使得出口产品更加受到进口国消费者青睐。

4、打造特色纺织品牌,逐步引导国际市场消费观念。企业有责任引导国内消费者正确的消费观念,让其在选购纺织品过程中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服装文化打造特色纺织品牌,逐步引导国际市场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余文娟,李晓钟.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

2、高巍.中国和印度纺织业竞争力比较与合作建议[J].国际贸易,2006(8).

3、王亚静,陈富桥,祁春节.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4).

4、田毕飞.绿色壁垒对中德纺织品服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9(8).

篇7

幼儿教师角色问题的实质就是幼儿教师在幼儿保育和教育中作什么样人,做什么样的工作的问题。教师本人的角色观直接影响其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其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幼儿教师的角色观与幼儿观相辅相成,与教育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幼儿教师必是合格的教育者

幼儿教师是物质环境的提供者和组织者。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细心观察者和记录员,幼儿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思想愿望,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就必须细心观察,通过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不良倾向,给孩子及时的引导教育。幼儿教师是幼儿榜样和示范者。幼儿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善于和喜欢模仿,也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和感染,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人师表,做幼儿的榜样。幼儿教师还是问题的设计者和探索者。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必须善于设计问题,用问题引导孩子的活动和思维,而且应参与各种问题的探索活动,与孩子一起提出问题,假设并提出验证问题,使幼儿活动成为有意的探索过程和经验累积过程,唯有如此,幼儿的智慧才能得以成长,心灵才能得以丰富。

2.幼儿教师是幼儿知心朋友和游戏的伙伴

尽管幼儿是幼稚的个体,但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随着社会性得到初步的发展,也会产生交友的愿望,这时幼儿教师可以和孩子交朋友,以心换心,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当幼儿教师把自己当做幼儿的知心朋友时,幼儿就是与教师平等的一员,教育过程就会更重视师生的平等交流。游戏活动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课程内容融合在孩子自主探索活动中,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主动的捕捉其中的文化信息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幼儿教师不仅要为游戏提供材料准备,情节设计和充当游戏中矛盾的协调人,更应该参与游戏中并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在与幼儿一起游戏的同时,使幼儿不知不觉的接受指导。

二、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对心理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幼儿,幼儿每周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的游戏、学习、生活都由教师指导、管理和培养,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而儿童时期的心里是否健康,对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有着深远的意义。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心里的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如以孩子日常发言来说吧,幼师如果对孩子表现持关注,支持和认可的态度,并给与积极地回应,就能激起孩子更强的表达愿望,能使他们更想说、更爱说,当然也能更乐于说和更能说。反之,如果幼师对孩子不闻不问,否认缄默的态度则会大大影响他们的表达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渐渐地对语言表达失去兴趣变得不想说、不爱说,这一定程度上阻碍儿童的心里健康发展。

2.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认知是学前儿童发展的中心任务,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教育的任务在于积极引导幼儿认知从具体形象性到抽象逻辑性过渡。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好奇好问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也是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所以,保持学前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之一。除了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能够影响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外,幼儿教师无疑是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3.对行为的影响

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孩子在这段时期行为习惯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孩子的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幼儿教师的影响,他们尚不能在思维和语言水平上直接理解道德,而只是在感觉和行动上理解道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对幼儿起着影响和教育作用。

4.对情感的影响

通过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学习,知道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儿园当仁不让地成为幼儿情感教育的前哨阵地。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直接教导者,与家长一起,承担着幼儿情感教育的重任。幼儿期儿童的情感发展还很不成熟,积极情绪的开发和情绪、情感能力的调动需要依赖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幼儿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孩子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我们要使班上的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用教师的爱心关照每个孩子,尤其是那些需要特殊关爱的孩子。这样班中每个孩子才不会感到排斥。通常幼儿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扬,可能使某位孩子以后的表现更棒。幼儿教师师给儿童恰当的赞扬和鼓励安慰,会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被理解和接纳从而产生安全感。反之,则会影响学前儿童的自尊、自信,继而容易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其情绪,情感的正常发展。

三、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品质的策略

1.规范管理

需要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幼儿教师的遵守规则和纪律要求,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规则,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换句话就是说通过幼儿园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让规章制度成为制约教师行为和加强工作效益的指挥机制。

2.加强对幼师的培训

优化幼儿园的培训方式,多途径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园本培训是幼儿园较多使用的一种职后培训方式,但是,对于许多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说,这样的培训不能解决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职业理想等问题,所以,多途径的培训方式,比如,学历教育、短期脱产进修、专家讲座等,是解决当前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不高的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

3.建立奖励和竞赛机制

通过激励机制和竞赛机制,促进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建立激励和奖惩机制,对幼儿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我们可以通过正面激励和反面批评对幼儿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竞赛措施,使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素质并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以学期为单位举行教师的艺术能力竞赛,可以使教师主动加强艺术素质的训练,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并争取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学年为单位,可以组织一些教学技能竞赛和幼教科研能力竞赛,这种竞赛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作用十分明显。还可以结合教师的素质竞赛活动适当辅以奖励措施,这样效果会更好。

四、幼儿教师应注重自身不断地发展

1.热爱幼儿

幼儿教师应热爱我们的幼儿,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应是一种博大的、理智的、社会的爱,是一种责任,因此,幼儿教师没有任何理由偏爱孩子,也没有任何理由歧视、侮辱、甚至虐待孩子。

2.不断学习

幼儿教师应把把自我的持续发展当做一种过程和必须,不再满足现状,力求突破,善于开拓进取,提高自身技能。不断地充电再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发扬长处,更好的为幼儿的发展服务。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

篇8

1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及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1.1食品安全、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法规

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完整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既规范着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例如,日本依据《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对入境的农产品及食品实行近乎苛刻的检疫、防疫制度。对于植物检疫,凡属日本国内没有的病虫害,来自或经过发生该病虫害国家的寄生植物和土壤均严禁进口。作为食品或食品原料的动植物、农产品还需要接受卫生防疫部门的食品卫生检查。对于强制性检查食品,要逐批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对不同时间进口的相同商品,则规定每次必须检验,而对日本国内同类产品只需一次性检验即可。目前,我国蔬菜出口正遭遇此类限制。

1.2质量标准、食品标签和包装要求

目前,发达国家仍然在不断升级质量检验标准,检测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标签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食品标签多达22种,且逐年修订补充。美国要求所有包装食品应有食品标签,澎化食品还要有营养标签,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再如日本,从前设定的进口农产品残留物限量标准是63种2470项,而今年实施的“肯定列表”则新增了51392个限量,涉及264类食品中的734种化学品残留,同时禁止使用15种农药、兽药,这使得农产品检测项目成倍增加。日本是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的大市场,占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总量的32%,“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大幅抬高出口技术门槛,直接影响我国近80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额,涉及到6000多家出口企业。

1.3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要求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对进口农产品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绿色壁垒”。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和标签要求、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例如,1995年4月,发达国家要求实施《国际环境监查标准制度》,要求产品达到IS09000系列标准体系,还要求使用“绿色环境标志”,例如,德国的“蓝天天使”、日本的“生态标志”和欧盟的“欧洲环保标志”等。动物福利问题则尤其为欧盟所重视,例如,鸡场饲养密度一般为12只/m2,欧盟却提出每平方米只能养10只,理由是密度太大,鸡会感到不“舒适”。由此养殖成本增加,形成贸易壁垒。

1.4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这一直是国际争论的焦点。美国由于占据转基因技术的制高点,对转基因食品的推广持积极态度,而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则坚决反对,由此也引发了有关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管理措施的讨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日益升级的趋势。例如,日本自2003年起在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认证制度”,即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的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不允许销售。“大米身份认证制度”推行之后,日本各地又对新制度“层层加码”,把认证范围推广到蔬菜,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本地蔬菜都必须有认证标志。对中国蔬菜等农产品来讲,今后进入日本市场将更趋困难。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直接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据商务部统计,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探析

2.1国内自身原因

(1)农产品自身存在质量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们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农产品的生产及其加工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水源污染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河流的污染直接影响水产品的卫生质量;农药、兽药的滥用,造成农产品中的农兽药残留超标;违规或超标使用添加剂,使得一些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不符合健康和环保要求。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20%~30%的蔬菜存在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问题,使其出口受阻。

(2)政出多门,监管不力。我国农产品安全管理涉及经贸、工商、卫生、质检等多个部门,由于存在多头监管,职责不清,监管不力,造成权威不足,收效不明显。

(3)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管理,标准化与认证体系建设滞后,食品安全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检验技术和检验手段也有待改进。

(4)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以小规模个体农户为主体,加工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实力不强,战略经营的理念和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对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的动向知之甚少,不能适应快速多变的国际市场需求。

2.2国际方面的原因

(1)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需要。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有一定的成本比较优势,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此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国在关税和市场准入方面也逐步放松,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关税门槛因此随之降低,这就为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和条件。

(2)消费理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改善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保护环境。相应地,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就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健康型”转变,对营养、健康、卫生、无污染的安全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绿色消费正成为世界性的消费潮流。

(3)国际标准在SPS协议和TBT协议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各成员国都在积极援引WTO协议和国际标准进行贸易交涉。但是,迄今为止,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发达国占据主导地位。

3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3.1大力发展绿色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当务之急是要从源头抓起,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强全过程监管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保证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生产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通过对农产品生态环境和生产过程中投入物的控制来对农产品进行品质管理,能有效地提升农产品品质,成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措施。针对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新形势,出口企业要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规范管理养殖、种植和加工环节,促进种植、养殖水平的提高,确保出口产品安全合格。

3.2建立负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的专门机构

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有必要设立负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的相应机构。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研究实施重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协调我国技术性贸易领域多边、双边合作与交流中的重大问题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立场;承担建立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的工作等。这有利于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有利于企业形成合力,联合作战;有利于部门间、行业间、企业间加强沟通,在应对技术贸易型壁垒上收到良好效果,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

3.3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和完善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应对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障碍的技术保障。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组织专家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修改、完善我国的农产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标准水平,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加快发展速度,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3.4加大WTO/TBT、SPS人才培养力度

技术性贸易措施涉及方方面面,影响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国内外贸易等各个环节的众多企业及中介组织、政府管理部门、消费者自身。所以,要应对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客观上需要有一支熟悉WTO规则,尤其是WTO/TBT、SPS协定、WTO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国际标准、指南、争端的人才梯队。因此,必须依据新的形势,尽快培养相应地专门人才,立足长远,为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一、大学生整体就业难,贫困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规模从2010年的630余万人增至2011年的640余万人。虽然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就业情况有些回暖,但国际金融危机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的影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苦苦挣扎。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作为学校的弱势群体,政府、学校以及社会都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贫困生就业帮扶工作,以促进贫困生就业。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性原因

1.国家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全国高校毕业生的规模逐渐扩大,我国总体劳动力供过于求,就业形势严峻。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各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面临精简机构、人员裁汰的压力,尽管各单位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但接受毕业生人数有限,国家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2.高校缺乏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的专业人才

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得到的就业指导也只是一些关于政策咨询、派遗、就业协议签订等事务,大学生从理想的学校到现实的社会还有一定距离。由于高校缺乏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的专业人才,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体系薄弱,因此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学生通过培训、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可以得到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辅导,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定职业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准备。

3.学校教学模式与社会实践脱离

建国后形成的大学生培养机制存在计划经济色彩,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学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专业设置、学生人数、课程设置等都要由市场来调节,但现今的市场经济对人才流向的调节未在教学中得到反映。再者,相对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言,目前我国大学教育比较注重知识型教育,高校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一些单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对聘用的毕业生进行培训。因此,学校教学模式与社会实践脱离的现状严重限制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二)个性原因

1.贫困生学习基础薄弱

首先,贫困生由于生长环境或家庭经济收入偏低等因素,受教育基础较差,大多数学习成绩一般。其次,进入大学后,多数贫困生会将一部分时间用于打工以缓解经济压力,用于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贫困生学习基础薄弱,对以后的就业势必会产生不良影响。

2.贫困生就业压力大

大多数贫困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长期的生长环境使其视野受到局限。不少贫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家庭贫困而自卑,不愿融入集体,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使其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在择业、就业过程中贫困生加害怕竞争,急于求成,遇到挫折时心理难以承受,更容易产生悲观情绪。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贫困生担负着个人的夙愿以及家庭的寄托,因此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3.贫困生就业期望值偏高

大多数来自农村或者经济较差的贫困生,进入大学的目的之一是想用知识改变命运,因此在择业时会偏向高收入、高地位、高稳定的职业,而不愿选择到基层,到偏远地区或艰苦行业。但据调查,贫困生在大中城市求职成功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而在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生,贫困生就业期望值偏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困生就业难的现状。

4.贫困生社会资源较少

在现今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各种社会关系对毕业生求职的成败与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与学生本人综合素质竞争的同时,也与学生家庭的社会关系较量着。由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网络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其中41.61%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实现的。由于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原因,贫困生没有广泛的人际关系,缺乏社会关系网络与社会支持,得到的就业信息较少,就业渠道相对较窄,因此大大降低了就业的机会。

5.贫困生综合就业能力较弱

由于大多数贫困大学生生长于教育资源有限、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或偏远地区,入学前,其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入学后,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生活压力及心理素质等原因,缺乏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在学生会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致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另外,基于很多贫困大学生缺乏社交礼仪知识,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以致他们不能顺利就业。再者,由于经济实力的影响,贫困生无法参加各种职业能力方面的培训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也无力支付找工作时比如面试职业着装或跨地域就业交通等费用。贫困生综合就业能力较弱是影响贫困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建立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的意义

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的建立,不仅与社会“重才重教”正确价值理念的形成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对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有效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关系到社会“重才重教”正确价值理念的形成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现今,尤其是在农村家庭,“毕业等于失业”的就业形势使毕业生和家长看不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供子女上大学使得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经济上雪上加霜,“不读书等着穷,上大学立刻穷”在农村流行起来。因此,建立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解决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重才重教”正确价值理念的形成,也关系到整个国民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

其次,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关系到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贫困生在升入大学后,由于经济基础、生长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他们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愿融入集体,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使其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贫困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贫困生择业、就业会有很大帮助,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但目前,由于大学生整体就业难,贫困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导致贫困

生还贷难,银行不愿发行学生助学贷款的情况。甚至,某些城市或学校把毕业生的助学贷款归还记录与国家的征信记录或者学位证书发放相关联,如果毕业生逾期不归还贷款,则影响毕业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解决高校贫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就业帮扶体系构建

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构建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贫困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一)政府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

作为大学生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贫困生应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的重点考虑对象。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纳入政府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的体系,出台和完善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建立一套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形成公开、公平、优胜劣汰的就业环境的法律和法规,使人才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另外,政府对于贫困生创业要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贫困大学生创业时的一些问题,为贫困大学生创业营造便利的社会条件,以此来激发贫困大学生的创业潜力。

(二)企业提供就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机会

由于生长环境等原因,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贫困生更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为提高贫困生就业率。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企业应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机会。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市场,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实践竞争力,为毕业时参与就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完善贫困生就业支持体系

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支持主要是物质资助,而对他们就业问题关注不够,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措施欠缺。随着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贫困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多,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列入贫困生工作中的重点,完善贫困生就业支持体系,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高贫困生就业率,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

首先,高校应针对贫困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帮助。通过国家鼓励贫困生就业政策的宣讲,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求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引导贫困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充分认识自己,使其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符合自己发展的求职目标和择业方向。高校也应积极向贫困生提供招聘信息,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带领贫困生到校内外各种招聘会和用人单位求职,增加贫困生就业机会,努力使他们早日就业。

其次,高校还应针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正确面对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

再次,高校应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加大对贫困生就业的扶持力度,给予经济援助,提供免费的就业技能培训,缓解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经济压力。除此之外,高校也应鼓励贫困毕业生自主创业,对贫困生自主创业进行政策指导和宣传,提供创业指导和帮助。

(四)贫困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就业不等于扶贫,希望用人单位降低门槛,给贫困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不现实的。能力是就业的关键,只有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整体能力,才能提升就业能力,才能提高贫困生就业率。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提高心理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各方面素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为毕业时参与就业竞争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郝军,浅谈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1,(2).

[2]崔小璐,陈小琼,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的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0,(1).

篇10

中图分类号:F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4-0055-03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作为当前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主要由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三大部分组成,是一国政府机构或非政府机构为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比如,欧盟实施的WEEE指令和RECH法规, 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美国实施的HACCP计划和环境标志制度。 这些标准和规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工具,限制着国外商品的自由进入。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表现为强制性的技术法规、苛刻的技术标准、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和质量认证制度,除此之外,进口国也会使用如绿色壁垒、安全壁垒、信息技术壁垒、包装和标签等其他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比如,美国早在1992年底就实施了食品标签法,要求所有包装强制使用新的标签,标签必须标明食品所含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等,否则禁止销售。2011年, 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因标签不合格被扣留份额高达28.1%。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1. 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目前,河北省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技术性贸易保护最为严格的北美、日本和欧盟,这些国家和地区对农产品进口的检测力度及限制能力都比较大。比如,美国拥有私营标准机构400多个, 政府和行业协会设立的技术标准高达9万多个,质量认证体系55种;日本针对农产品设立的标准高达397个,以大米为例,出口至日本的大米需要经过多达579种有害物质的检测; 欧盟的技术标准有10万多个,约25%涉及到农产品,仅在农药残留量限量方面就高达17 000多项。层出不穷的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程序,直接限制了河北省农产品的出口。

2. 农产品出口市场的拓展难度增加。 河北省农产品标准体系的混乱,分散管理和多头认证的生产、流通、进出口环节,使标准认证工作存在很多漏洞。再加上出口国家实施的技术壁垒, 一些企业根本无法获得国际认证的检测标准,而无法进入其市场。比如,美国实施的HACCP计划,要求对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从育种、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至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限制,同时对水质、肥料、仓储、运输工具的卫生、相关人员的个人卫生及健康等进行安全管理控制。

3. 农产品出口成本增加,比较优势下降。河北省农产品在技术标准、检验设备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达到进口国的限制要求,不得不花钱购买检测设备,支付认证检测费用。比如,出口到日本的大米必须要经过异色粒挑选、微生物、农兽药残留、大肠杆菌等几十项检验,而这种设备只有日本生产;出口至美国的农产品必须要取得“绿色环境标志”,来表明农产品在生产至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符合进口国的环保要求,对人身健康无毒害,而这种环境标志的认证费将使农产品出口成本增加20%。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主要以价格低的优势受到进口国家的青睐,然而受技术装备、生产管理水平的制约,农产品的检测检验及认证成本已经占到生产成本的2%~10%,随着农产品出口成本的持续增长,农产品的出口优势及国际市场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

4. 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持续下降。随着农产品进口国对农产品检测要求的不断提高,河北省农产品受到的技术壁垒限制越来越多,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持续下降。2002~2012年期间,除2009年农产品出口所占比重高于2008年2.3个百分点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前一年的所占比重(如表1所示)。河北省农产品因技术壁垒造成的订单损失约占全部损失的21.5%,降级及口岸处理、货物退回、扣留销毁分别占23.9%、12.8%、20.2%。

5. 以农产品出口为主体的第一产业增长率较低。编码协调制度将我国出口企业分成七大类:农食品行业、玩具家具行业、机电仪器行业、化矿金属行业、木材纸张非金属行业、纺织鞋帽行业、塑料皮革行业。其中,农食品行业受技术壁垒的影响最为严重,受影响的企业数占总企业数的52.53%,其他分别为45.22%、36.88%、26.03%、35.27%、33.53%、32.64%。除此之外,在技术贸易壁垒所涉及的通报产品中,农产品所占比例高达30%。农产品行业属于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但由于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其增加值及增长率远低于其他两大产业(如表2所示)。

三、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政府方面

1.加大农业资金支持力度。近年来,虽然河北省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但支农资金仍然不足,农业投入的增长速度远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2011年, 河北省支农惠农资金虽然同比增长了17.1%,但仍比地方一般财政预算增长率低8.3%。而发达国家财政支农的比重已占到农业GDP的30%~50%。如美国从2002~2011年间,投入农业的资金高达830亿美元;德国每年都会投入7000万欧元支持农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可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12年无息贷款。因此,政府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加大对农业的投资。

2. 搭建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河北省农产品的出口市场较为集中,新兴市场占有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差,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方式使得单个企业无法扩大市场,政府应该帮助农产品企业走出去,积极为出口企业到境外参加相关展会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向世界。比如,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农产品分中心曾组织200多家农业企业与国外80余家跨国采购商洽谈,并前往马来西亚、欧洲参加农产品博览会;浙江温州17家农产品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第107届意大利维罗纳国际农业博览会,取得了大量的订单。随着网络贸易的发展,政府也可以支持企业利用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国际贸易,利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打开销路,拓展国际市场。

3. 构建完善的农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国际上采用的农产品标准、制度和要求等绝大多数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代表其自身的根本利益,这对于河北省农产品的出口是极为不利的。目前,河北省农产品对国内的产品和出口产品实行双重标准,使其陷入被动的局面,很多农产品因为达不到统一的标准认证而无法出口。比如,在包装技术标准方面,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在保鲜、保质期、食品运输、货架寿命方面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我省的农产品包装技术仅仅停留在避光、不散光、抗冲击、无毒害、防渗漏等基础包装方面。所以政府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技术优势加入到标准体系之中,构建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

4.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话语权。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发达国家往往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早在1980年初,英、法、德等国家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采用率就达到了80%,日本是河北省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国,其实施的国际标准采用率竟高达90%以上。目前,我国共有2万多项国际标准,采用率仅为43.7%,而农产品标准采用率更低,仅为4%。所以,政府要加强和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WTO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的协商对话与谈判,提高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帮助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5. 加强质量检测,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我国农业部于2012年9月11日印发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从制度上保障了农产品安全消费和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企业方面

1. 调整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国际市场对普通农产品的需求状况趋于饱和,对绿色、有机、环保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河北省出口的农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品种结构单一,环保档次低。2011年, 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程度仅为57.2%,其中,资源状况、环境状况实现程度分别为50.3%、71.1%,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已经实施了《可持续农业法》、《食品废弃物循环法》;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制定了《有机食品生产法》、《有机农业法》; 欧盟也已经实施了《水资源保护法》等。因此,企业要适应营养和绿色安全消费的发展趋势, 及时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大力研发有益于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农产品, 提升农业产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以促进农产品的出口。

2.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服务技术含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对商品与服务中的技术含量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达国家凭借较强的经济实力制定的高服务标准已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例如山东龙大集团作为对日出口的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 经过三年的技术研发历程,将传统的食用花生油升级换代,使烹制食品省油一半。“省油、健康”的产品理念,引领食品油市场进入健康安全新时代。因此,企业必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3. 加强对技术壁垒相关规则的学习和了解。据海关数据显示,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被扣留、退回的主要原因是出口企业对进口国的农产品技术标准了解不够。企业应仔细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内容,熟悉并掌握技术标准及质量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及实施方面的详细要求,加强对相关规则的学习,对于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要提出抗辩,合理地利用贸易规则保护自己。 关注与本行业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行业中先进企业生产标准的变化动态, 多方收集信息, 根据国际市场需要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本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标准。

(三)行业协会方面

1. 建立良好的贸易预警机制。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面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最大困难就是信息了解不足,无法得到专业机构的指导。行业协会可利用其灵活性,为企业搜集相关信息,及时出口企业进口国最新的标准政策并给予指导。比如,日本于2013年3月7日通报,取消对河北省出口至日本的鸡肉及加工产品中呋喃唑酮残留量的检查检测;欧盟于2013年2月22日及15日,分别修订对进口食品中氯氟氰菊酯、咯菌腈的最大残留限量; 美国从2012年12月5日起, 对进口禽肉产品中的沙门氏菌取样检测量从25克增至325克。除此之外,行业协会可针对各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规模结构、创新能力、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情况进行探讨研究和对外交流,建立良好的贸易预警机制,及时向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国内外市场的最新数据和动态。

2. 积极组织制定行业标准。 发达国家往往运用行业协会所制定的国内市场规则和技术标准,形成游离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之外的保护屏障, 甚至将一些做法通过立法机关上升为国家规定。行业协会要借鉴其经验,积极组织企业制定自己的标准,利用行业协会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来保证实施,达到保护农产品出口的目的。 农业生产合作社作为行业协会的典型代表, 应积极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制定行业标准,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北京为例,截止到2012年底,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179家,同比增长8.5%,拥有商标注册的合作社278家;拥有各类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557家;实施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的合作社159家;获得专利技术的合作社16家;得到有机产品认证的145家、得到无公害产品认证的175家。

3. 加强与国外行业协会的交流和合作。 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国际协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方法, 将我们具有相对优势的标准变为国际统一认可的标准,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小。例如2002年,我国出口的蜂蜜就因质量不合格遭到美国进口商协会的通报,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得到通知后,立即赴美游说,成功避免了美国效仿欧盟对我国蜂蜜封杀措施的实施;2010年,在第42届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年会上,中国作为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电子工作组的副主席, 与澳大利亚共同主持了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电子工作。2011年8月, 由我国申请制定的茶叶上硫丹限量10mg/kg,经由第43届CCPR年会和第34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大会的审查通过,正式成为国际认可的食品法典标准。

参考文献:

[1]曲如晓. WTO框架下的贸易壁垒及应对机制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11

1 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及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1.1 食品安全、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法规

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完整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既规范着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例如,日本依据《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对入境的农产品及食品实行近乎苛刻的检疫、防疫制度。对于植物检疫,凡属日本国内没有的病虫害,来自或经过发生该病虫害国家的寄生植物和土壤均严禁进口。作为食品或食品原料的动植物、农产品还需要接受卫生防疫部门的食品卫生检查。对于强制性检查食品,要逐批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对不同时间进口的相同商品,则规定每次必须检验,而对日本国内同类产品只需一次性检验即可。目前,我国蔬菜出口正遭遇此类限制。

1.2 质量标准、食品标签和包装要求

目前,发达国家仍然在不断升级质量检验标准,检测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标签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食品标签多达22种,且逐年修订补充。美国要求所有包装食品应有食品标签,澎化食品还要有营养标签,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再如日本,从前设定的进口农产品残留物限量标准是63种2 470项,而今年实施的“肯定列表”则新增了51 392个限量,涉及264类食品中的734种化学品残留,同时禁止使用15种农药、兽药,这使得农产品检测项目成倍增加。 日本是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的大市场,占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总量的32%,“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大幅抬高出口技术门槛,直接影响我国近80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额,涉及到6 000多家出口企业。

1.3 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要求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对进口农产品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绿色壁垒”。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和标签要求、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例如,1995年4月,发达国家要求实施《国际环境监查标准制度》,要求产品达到IS09000系列标准体系,还要求使用“绿色环境标志”,例如,德国的“蓝天天使”、日本的“生态标志”和欧盟的“欧洲环保标志”等。动物福利问题则尤其为欧盟所重视,例如,鸡场饲养密度一般为12只/m2,欧盟却提出每平方米只能养10只,理由是密度太大,鸡会感到不“舒适”。由此养殖成本增加,形成贸易壁垒。

1.4 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这一直是国际争论的焦点。美国由于占据转基因技术的制高点,对转基因食品的推广持积极态度,而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则坚决反对,由此也引发了有关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管理措施的讨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日益升级的趋势。例如,日本自2003年起在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认证制度”,即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的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不允许销售。“大米身份认证制度”推行之后,日本各地又对新制度“层层加码”,把认证范围推广到蔬菜,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本地蔬菜都必须有认证标志。对中国蔬菜等农产品来讲,今后进入日本市场将更趋困难。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直接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据商务部统计,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2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探析

2.1 国内自身原因

(1)农产品自身存在质量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们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农产品的生产及其加工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水源污染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河流的污染直接影响水产品的卫生质量;农药、兽药的滥用,造成农产品中的农兽药残留超标;违规或超标使用添加剂,使得一些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不符合健康和环保要求。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20%~30%的蔬菜存在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问题,使其出口受阻。

(2)政出多门,监管不力。我国农产品安全管理涉及经贸、工商、卫生、质检等多个部门,由于存在多头监管,职责不清,监管不力,造成权威不足,收效不明显。

(3)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管理,标准化与认证体系建设滞后,食品安全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检验技术和检验手段也有待改进。

(4)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以小规模个体农户为主体,加工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实力不强,战略经营的理念和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对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的动向知之甚少,不能适应快速多变的国际市场需求。

2.2 国际方面的原因

(1)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需要。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有一定的成本比较优势,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此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国在关税和市场准入方面也逐步放松,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关税门槛因此随之降低,这就为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和条件。

(2)消费理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改善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保护环境。相应地,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就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健康型”转变,对营养、健康、卫生、无污染的安全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绿色消费正成为世界性的消费潮流。

(3)国际标准在SPS协议和TBT协议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各成员国都在积极援引WTO协议和国际标准进行贸易交涉。但是,迄今为止,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发达国占据主导地位。

3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3.1 大力发展绿色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当务之急是要从源头抓起,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强全过程监管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保证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生产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通过对农产品生态环境和生产过程中投入物的控制来对农产品进行品质管理,能有效地提升农产品品质,成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措施。针对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新形势,出口企业要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规范管理养殖、种植和加工环节,促进种植、养殖水平的提高,确保出口产品安全合格。

3.2 建立负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的专门机构

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有必要设立负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的相应机构。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研究实施重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协调我国技术性贸易领域多边、双边合作与交流中的重大问题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立场;承担建立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的工作等。这有利于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有利于企业形成合力,联合作战;有利于部门间、行业间、企业间加强沟通,在应对技术贸易型壁垒上收到良好效果,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

3.3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和完善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应对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障碍的技术保障。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组织专家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修改、完善我国的农产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标准水平,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加快发展速度,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3.4 加大WTO/TBT、SPS人才培养力度

技术性贸易措施涉及方方面面,影响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国内外贸易等各个环节的众多企业及中介组织、政府管理部门、消费者自身。所以,要应对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客观上需要有一支熟悉WTO规则,尤其是WTO/TBT、SPS协定、WTO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国际标准、指南、争端的人才梯队。因此,必须依据新的形势,尽快培养相应地专门人才,立足长远,为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