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市政技术论文

市政技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18: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市政技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市政技术论文

篇1

1.1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施工规范混淆不清(质量验收规范管的是结果,施工规范管的是过程)。

1.2开工前、施工中材料、资料收集不同步。工程分部、分项、检验批完成时,资料填写不同步。工程在交竣工前,资料收集、整理不同步。

1.3资料归档、接收单位(也就是主管部门)是谁不统一,执行的标准不统一(例如:是市政工程,还是公路工程),资料的组卷规划不统一。

1.4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不全或深度不够(个别工程还有用招、投标方案作为施工方案使用的),对施工的对象未进行认真分析、合理的、科学的策划,对施工不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1.5未经审核施工图纸,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签证不全或由建设单位代出(有些设计变更建设单位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形成书面的),从而造成签证时出现“扯皮”现象。

1.6施工技术交底内容不全面或照抄规范。

1.7施工日志填写不详细(例如:施工过程中每天的天气情况,完成的工程量情况,所投入的机械设备、人员、材料、脚手架搭、拆、临边洞口的防护等情况等),没有可追溯性。

1.8工程基坑探查范围不够,探查报告时间与现场问题坑处理时间前后矛盾;地基验槽记录缺少验收结论或签字盖章不全,不及时。

1.9没有留足混凝土、砂浆试块,没有对强度进行规范的分析和评定。

1.10没有及时验收隐蔽项目,并且存在签字不齐全,填写不规范,技术术语使用不规范等现象,甚至缺少验收结论等。

1.11没有认真评定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没有明确检验批的个数。

1.12没有及时、齐全地收集材料出厂合格证,有些合格证缺少生产日期、数量、检验标准等技术指标。

1.13在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中,对有悬挑类构件时,结论中没有注明所抽检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数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1.14商品混凝土厂家提供的资料不齐全,部分还存在原材料的出厂时间、数量与复检报告中的时间、数量不对应。

1.15在防水工程检查记录上,填写不规范,对蓄水深度、蓄水时间、节点的作法、排水坡度等不作单独的详细记录,另外还缺少确切的检查结论及签章手续。

1.16在进行工程移交时,建设、施工单位办理交接手续没有遵守规定,同时没有相应的文字记载。

1.17竣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有的施工单位将施工图不作修改、说明,仅加盖一个“竣工图章”即作为竣工图存档;也就是说没有将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的内容、变更说明、变更通知单编号、修改时间重新绘制在施工图上,只在施工图上稍加说明,盖上“竣工图”章即作为竣工图存档;还有的施工单位更是将设计变更通知单贴在施工图上作为竣工图。

1.18签字不严肃。在核查工程技术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技术资料签字不严肃的现象,应该分别签字的,通常由一个人签字;甚至仿照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人员的笔迹进行代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程技术资料丧失了真实性。工程一旦出了问题,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时,就分不清责任,进而使得处理事故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1.19技术资料与监理资料存在重复。通常情况下,一般工程项目的工程技术资料需要3份,其中监理资料需要2~3份;对于重点的工程项目来说,其工程技术资料通常需要5份,而监理资料需要3份。在现实生活中,技术资料与监理资料中普遍存在重复现象,图纸会审、设计变更记录等在两者中都要求有。资料要齐全则至少要五份,一般只好采取复印的方法,这样做不仅浪费纸张,而且给施工单位带来很重负担(多整理一套资料大概需要一万多元钱的费用)。

1.20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利用率低。目前,许多工程技术资料都存在城建档案馆里,但是查阅、利用相关资料的人比较少。当需要查找相应的工程技术资料时,不是查档案,而是找原来参与建设施工的人员,通过这些施工人员了解相应的情况和信息。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

2政策建议

保存在档案馆中的资料是便于大家查阅的,如果查阅资料的人越多,那么说明档案的价值就越高。当然,入档编制的工程技术资料都要确保其准确性,否则这些档案就会失去利用的价值。那么,如何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工作,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1指定专人负责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单位工程开工时,需要设置专职的资料员,同时安排质检员配合资料员的工作,资料员需要参加每次的质量检查工作,并且记录原始的数据信息,同时将相应的数据资料填入验收记录表中。

2.2资料内容要真实可靠。资料员在填写数据信息时,需要按照表格的内容及资料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填写,在填写过程中,不能弄虚作假,填写的数据资料要确保真实性、可靠性。

2.3及时整理资料,保持与工程进度同步。在整理各项技术资料时,需要与工程进度保持同步,及时整理各种资料。这样,使得工程的施工情况得到真实的反映,避免出现中间停顿现象,否则造成后期匆忙编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隐患。特别是材料试验资料更要加倍重视,如果一旦木已成舟就无法修正。技术资料在及时整理的基础上,要认真履行签字手续。

2.4隐蔽验收记录要完整、规范。填写隐藏验收记录时,要结合技术复核、质量检查等工作,同时按照记录要求,填写相应的材质、标高、部位等,如钢筋工程隐蔽要求填写钢号、规格、数量、间距、预埋件部位、绑扎方法、位置尺寸、搭接长度、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材料变更代用、钢筋复试单编号,且签章,必须及时齐全,避免最后扯皮。在检查过程中,如果不符合质量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也要将存在的问题写在记录上,也就是说,必须确保隐蔽验收记录的完整性。

2.5施工阶段资料整理要杂而不乱。在施工阶段,需要分类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同时按照施工管理、材料试验等类别,分别对资料进行装盒,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程交工时发生资料混乱的现象,造成无法整理。

2.6对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质量监督站等,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加大管理的力度,及时制止做假资料、出具假试验报告、不履行监督职责等行为的发生,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

2.7竣工图绘制要规范。竣工图是由施工企业负责整编的,竣工图绘制工作是从进行图纸会审后且发生变更时即应做的一项工作。而不是待工程需竣工时勿忙绘制的,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材料、施工工艺等原因,设计难免发生变更,施工单位应将变更单作为施工的最新依据,同时,应及时绘制在施工图相应部位,确保施工中使用的施工图是有效的,而不是变更前的。绘制竣工图时,尽量采用仿宋体,且加盖竣工图章,变更部分严禁随手涂改或不改。没有变更的图纸,仅加盖标准“竣工图”印章,在原蓝图上增绘的图面及文字说明,应用黑色绘图墨水绘制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或普通型的圆珠笔,做好的竣工图应按折叠规定装订成册。其实,在施工过程中,竣工图是建筑工程根据实际情况所绘制的一种定型图样,这种图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工程建成后实际面貌和构造,在工程技术资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8竣工资料交接手续要规范。对于单位工程来说,竣工后,需要经过质量认证机构对其评定等级后,及时与甲方进行联系,即在办理技术资料交接文字手续时,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需要在交接单上履行相应的签字、盖章手续,同时注明交接的日期。

篇2

1.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市政工程在施工前进行大量调查分析,在资料准备与数据分析层面满足工程施工的条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个市政工程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再到最终交付使用,会在各个阶段做出一系列系统、科学的规划,不同阶段的重点存在差异。因此,在市政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内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项目的推进而逐步转变,只有在最终交付使用阶段达到前期规划设计的功能性要求,才可创造出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施工前进行科学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稳定,但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要想使工程目标符合预期,须较为透彻分析不同的施工阶段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既减少安全隐患和质量缺陷,又在使用功能上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1.2政策性原则。当前市政工程施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基础建设过程中,每项工作开展均须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完成。若出现了偏差,或者在执行上出现了违背,将会直接导致市政工程的管理形成隐患,对工程质量、安全和施工功能上都将产生巨大的、无法弥补的损失。

2各阶段技术管理问题

2.1缺乏健全管理。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整体缺乏健全管理,导致很多技优势未较好地发挥,各项任务落实偏差较大。目前管理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一些工程为通过验收,使用不良技术手段,造成很多质量缺陷。2.2技术选择相对落后。很多市政工程在技术的选择上未达到合理、科学状态,而是应用成本较低、落后的技术。市政工程的建设形态和建设效率表面较高,但自身质量根本就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一旦开展运行,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对市政工程本身造成严重的破坏,瞬间坍塌的现象在以往也有所出现,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对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的技术管理而言,技术落后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如部分市政道路、桥梁的运行过程中,本身功能可以抵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但是由于技术上的落后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直接导致项目运营阶段在各种外界因素影响下造成坍塌、损毁等现象。2.3缺乏健全制度。缺乏健全制度,主要是表现在如下方面。(1)市政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在制度遵循上直接选择固有的制度,或针对成功工程的模式进行全面套用。该模式执行后,易造成与现实工作的冲突。(2)制订制度时,未考虑到一些突发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城市基建力度不断加大,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严重,自然危害都会对市政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3技术管理对策

3.1施工准备阶段。市政工程在落实的过程中,明确相关原则与问题后,各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须采取针对性的手段进行执行和改善。现阶段发展中,在速度与效益上均应不断提升技术管理;倘若长久保持在传统的层面上,将会造成很大的滞留问题,易引发其他变故的出现。为在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上得到预期成果,建议在施工准备阶段,加强一切可以执行的技术管理措施,打造坚实的基础。3.1.1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在市政施工阶段,深入分析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和问题,从而不断加强、完善、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能够促进工程施工环节的顺利开展,保证工程管理的所有内容可有效地在各施工环节得以落实;充分合理地执行技术管理职责,从而保证施工现场的所有技术活动可顺利开展等。3.1.2制订完善的技术交底制度。创建并落实完善的技术交底制度,可以充分满足施工技术及工艺的各项标准,帮助相关技术人员更加了解施工的基本特征与任务等。从而保证诸多分部分项工程能够规范化、合理性的实施。而技术交底重点涵盖的内容有安全措施交底,施工材料、图纸及工艺交底等。3.1.3制订完善的施工日记制度。此项制度能够系统、全面的记录总过程中施工现场以及施工活动状况等,其中重点含有施工活动与队伍、气候及日期等。此制度能科学有效地评定工程,并实现工程完工的最后验收。而且还要对施工状况给予准确与完整的记录。3.2施工过程阶段。市政工程各阶段技术管理落实进程中,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保证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将技术管理工作开展全面的把控,减少各种问题的重复发生。在进行实际施工时,科学合理管理施工组织、流程及现场技术操作的工作即为施工技术管理,此管理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总体质量。为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应从根本上控制施工图纸质量,从而保证在施工阶段避免出现设计变更的现象。应深入、全面、系统综合工程项目的所有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选取最佳的施工方案。在落实方案时,要不断地完善施工方法与技术,合理控制成本,从而保证工程建设充分符合项目预期的基本要求。3.3控制技术经济成本。(1)在技术的选择过程中,应该以性价比为主,将适合市政工程的技术进行综合的考量。当下的很多市政项目的工程量均较大,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多。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需将技术联合应用,选定主导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在其他的辅助技术上投入较多的努力,进而将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处理。(2)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了特殊情况,或因某些因素造成突发事故,则须在技术应用上重新设定,将技术问题降到最低,减少对工程本身的威胁。如果该阶段的技术不影响下一阶段工作,则后续施工技术无需变动;若该阶段工作恶劣影响较为突出,则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后续的施工技术作出变更处理,观察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减少损失。3.4施工竣工阶段技术管理。市政工程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仅在前期阶段和中期阶段开展技术管理并不足,还应该在竣工阶段更好地开展,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保证最终的收尾工作可更好地开展。在市政工程的竣工阶段,技术操作原则及技术操作规范必须要更加严格地执行,不能在该方面出现任何的损失和不足;应用相关技术体系时应针对中期、前期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观察是否在技术操作上存在较多的问题,是否需要进行改善;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还须详细记录,将相关数据信息记录充足,便于进行核对和检验。3.5技术评价。市政工程在竣工验收投入运营后,为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果,需要及时的开展技术评价工作。如选择市政工程的重点部分、关键工序,对实施的技术进行总结分析,检验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是否与理论上相符合,且还可改进优化。技术评价是市政工程技术管理后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后续项目的开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作用,故对此项工作应有足够的重视。

作者:彭纪宝 单位:济南舜尧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童鑫刚.深度探讨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2(7):210,256.

[2]程佳雯.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研究[J].门窗,2013(12):69.

[3]宗志忠.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9):228–229.

[4]杨良春.浅析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13):58.

篇3

数字技术介入电影、电视领域必然导致当代影视理论及影视美学观念的更新。于是面对着数字化奇观带来的巨额票房和视觉冲击,就有论者认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降临,数字影像必然导致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解体,颠覆了传统以真实性为基础的真实性概念,甚至认为“数字就是一切”。

一、我们面对的仅仅是技术吗?

数字技术对电影的逐步介入,是技术加盟,还是本体颠覆9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单向度的,正如马克思用赞赏而又痛恨的语言揭示资本主义现代社会深刻的内在矛盾,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机械、对现代科技的态度也是自我抵触的,既欢迎崇拜又警惕恐惧。因为机器和科技沿着消蚀神性、解放人性的方向却似乎不由自主要走向控制人性、异化人性的归宿。而数字技术正在彻底改变着电影的历史面貌的同时正在对电影的艺术特质提出严峻挑战。只要你愿意,电脑工程师就可以将任何人的图像经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让他在银幕上“为所欲为”。有趣的是,电影的虚拟世界在视觉上和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现实世界并没有任何区别。当科学迈着诱人的步伐在艺术的殿堂飞舞的时候,电影与数字技术的联姻是否还能保持住它那颗艺术的心,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欢喜也有忧虑。

不管怎样,首先我们应该冷静下来,一起再读数字电影的发展。不容否认数字化技术给传统电影业带来了巨大影响。自1968年完成的科幻电犀狱2001遨游太空沁正生以来,银幕画面,时间和空间、真实和虚幻、终极和多元,一下子就开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了,它简直是电影艺术大师们对未来世界的一个惊人隐喻。

1977年《星球大战》为这种高科技在电影中的运用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影片中虚构了神奇奥秘的“太空景象”和“星球大战”的场面,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幻想中的世界。随咸终结者号))R使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生成一些画面,然后和实拍画面相结合。这种真人实物和计算机生成的形象的合成,使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再往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幻片、灾难片。1993年好莱坞的神奇人物斯皮尔伯格在影粼侏罗纪公园冲就创造了恐龙复活的神话。

此后ILM挟其数字技术之精锐武器又在《真实的谎言》、《龙卷风》、《独立日》、《回到未来》影片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山呼海啸、金戈铁马的奇观场面。特别是最近《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全球火爆上演《冰河世纪》风靡全球。渐渐地,即使普通的观众,也不能不为数字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奇观而兴奋不已。当他们看到电影中那些复杂而又非凡的大动作大场面时也会立刻意识到这是电脑特技玩的魔术,然而对数字技术来说,它的作用并不仅止于创造惊人的视觉奇观,虚构某些新奇怪诞的空间形象,令人震惊的是它甚至可以虚构历史!在具有史诗意义的好莱坞电粼阿甘正传冲俄们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令人睦目结舌的场面—扮演阿甘的演员汤姆·汉克斯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分别与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三位美国历任总统一一握手会谈,而这三位总统的镜头都是真人并非替身。面对这样一组逼真的镜头,我们简直不知道是该怀疑历史,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而事实上它们不过是在数字技术的操纵下虚拟而成的一段镜头的组接。正是由于数字电影以新的表达范式冲击了人们的眼球,一时间导演与观众都对数字技术都表现出特别的关注与喜爱。把人们带进一个数字狂欢的视觉时代。

二、可由此我们自然会产生疑问:既然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任何影像的创造都已成为可能,那么电影是否还是对物质现实的复制?

前辈巴赞的“影像本体论”是否面临解体的挑战,电影影像真实性价值是否依旧?历来观众总是相信他们的眼睛所看到银幕上的一切都是确实存在的客观现实,然而现在这种影响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却呈现越来越松散的态势。在数字技术的“鬼斧神工”之下电影的表现空间开始拓展延伸,电影也从传统的“照相艺术的延伸”演变为内涵更为丰富的影像制作艺术,从这个角度看,数字技术无疑为创作者解脱了许多来自技术的羁绊,计算机技术日臻完善的发展将为观众提供越来越多的数字生成品。但换个角度,电脑特技的加盟,使得电影不再完全是对物质现实的复制,电影真实性的价值自然会受到怀疑,而以此为保障的人类视觉的可靠性也受到了威胁。那么,在数字化的今天电影一味地拓展延伸数字影像的无限可能性而使其仿真与虚构的功能日益强化,而作为电影最本质特性的纪录意味会不会一点一点丧失,观众也会不会在经历了虚拟的数字后开始冷眼重审电影的本质问题呢,因此我们在惊讶于数字电影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盛宴的同时,再度理性地对数字技术进行再读和评判。

在世界电影史任何一个技术的产生,任何一次技术的发明都有可能有一个被偏爱的过程或者使极端化的过程。现在的数字技术也许正处在这样一个被极端化的历史过程之中。数字化技术使这种梦幻在外在的形态上趋于现实化的同时,在内容上也将人的种种欲望演变成为各种各样的故事形式。

事实上,在电影的历史过程中,科技始终是达到电影美学境界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而不是它的终极目的,更不是它的归宿。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日新月异。但是归根结底数字化技术在电影中不能替代观众对故事的观赏。如果电影的内容空虚空泛,再好的技术也只是对内容的一种粉饰,没有恰当的表现内容,技术永远是空壳,是外表。

无论是冲天巨浪,还是飞掠的流云,是自己数都是针对一片的总体美学风格进行制作,并为影片的叙事主题服务的。如今的数字技术已可以合成非常逼真的爆炸、烟云、流沙、风暴的效果,而所有这些模仿自然现象的目的也都是针对影片中的人。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关心的更多是屏幕上的影像效果能否打动人感染人,而不是乐意于观赏导演一味地采用数字技术制造视觉的盛宴。导演韦廉说:“我们不是在那纯粹玩数字技术,那就不是电影了。电影的根本是在于运用它。”所以技术的运用归根到底恐怕还得服从艺术整体上的需要。因为电影最终还是反映人表现人的,数字技术只有再丰富和强化人的情感世界时才是根本。而当它使电影远离了这个宗旨的时候,就走向了迷途。数字化技术可以把电影的外形弄得面目全全非,但它依然不能改变人们对电影与生俱来的期待,他们想在电影中看到人真是的内心人的情感人的灵魂。

到目前为止,面对滚滚滚而来的数字技术,成龙就是第一个公开要拒绝采用电脑技术的电影人,它的一系列影片公开与数字化抗衡。他在拍《龙旋风》时就坚定地说“我就要跟他们特别,特别之处是我不需要电脑合成帮我忙,这样我的电影在世界上就有一定的风格。我想人们更期待看的是这样的“真功夫,真动作”而不是看由电脑科技帮忙所制造的。例如国产电视剧《西游记续集》因为太多地运用了电脑特技,所以人们对此评价并不高,虚假的东西太多,使观众难免有失真的感觉。可见数字技术的滥用反而于影视创作不利。

三、同时在人们对数字电影过度情绪化的高声呼喊中,还有观点认为‘“数字技术决定一切”,更激进的是数字技术“革”了传统电影美学的“命”的见解或者说颠覆了传统美学的见解。

我们翻一翻《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可以发现不止一位学者持这样的观点。

而事实并非如此。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就商业片而言,全球票房超过2亿美元的100部影片里采用数字技术的约在45部以上。同样获得客观票房记录的一些影片,像1972的《教父》,1987年的《致命的诱惑》,1990年粼与狼共舞认1991年白试美女与野兽》城沉默的羔羊》,1992年白斌修女也疯狂浓1997年配袱我最好朋友的婚礼降等,都不是数字技术制品,而是艺术价值特别高的作品。所以数字技术时代电影仍不能脱离其艺术的轨道。原因大概有几方面:

第一、电影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综合艺术,是人们用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审美方式。需要强调一点“它还是一种艺术”。与其它文学艺术一样,人们通过电影来认识感知把握世界。电影作为艺术,靠的一是形象,二是情感,而不是只由科技来决定。即使电影制作技术的进步会改变许多方面却还是无法从根本上取代艺术家作家充满激情的富有想象力的充分个性化的艺术、创造活动。无法改变电影艺术之成为电影艺术的本质特征。电影艺术本该表现的作为艺术的主体的人的内在情感和精神,是任何科技包括具有神奇魔力的数字化技术所无法替代和表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和情感,这种充满了激情的富有想象力的个性化艺术,永远都是电影一是的魅力所在。以为“数字技术就是一切“是过激的偏执的看法。艺术依然是根本,技术只是表现手段。高科技的魔力永远无法取代意识的魅力。前苏联电影理论家B,日丹进行过精辟的论述:“无论技术元素对扩大和加深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这一因素本身却不是也不可能是形成艺术形象的独特形式和决定因素。艺术与技术、诗学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不可简单化对待。不管超感光度的胶片对于银幕艺术多么重要,还是艺术家超敏感的目光和思想具有更大意义。在艺术中起决定作用的,开拓通向观众道路的,是艺术家记得目光和思想,而不论胶片的质量和规格如何”。

第二、数字化技术的进入,传统电影与观众那种以直观的情感交流为核心的亲缘关系也被无情地打破了。观众从此也就会不再相信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由现实世界所组成的感性天地,电影成了一种真正的视觉游戏。

篇4

【分类号】:TV523

一、市政给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

规范GB50318-2000《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是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划定市政给排水范围,预测市政给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方法

2.1道路给水系统的设计

(1)管线设计。一般在定线所用图至少是本市最近的实测1:500地形图,并且有必要时通过现场的踏勘来确定或修正。如果是改造工程,注意最理想的管位是和老管道的净距1.5m。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管道之间影响比较小,净距可酌情减少。如规范中规定热力管与给水管的水平净距为1.5m,而如今管材的质量提高后,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酌情减少两管道水平净距,而并不影响管道正常运行。设计人员应加强对管道基础、预留预埋、管径、标高等的标注和说明,给出尽可能多的标准图或详图,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竖向设计时,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合理布置,保证管线在荷载作用下不被压坏;在天气寒冷地区或是冬季,要保证管道介质不冻结,满足竖向规划要求,按照规范要求布置各个管线之间的垂直间距。值得注意的是,各个管材对压力的承受力是不一样的,设计最小覆土要根据所选择的管材实际情况而定。

当工程管线竖向之间发生矛盾时应遵行如下原则:支管避让干管:可弯曲管避让不可弯曲管;规划管线让现状管线;压力管避让重力管;管径小的管线避让管径大的管线。在设计过程中,这些原则也不是固定的,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2)管网优化。一般在解决中小型管道系统优化设计时,可以选择遗传算法求得最优化设计方案。综合地运用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技术和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当市政供水管网水量充分,供水压力相对稳定时,可采用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用水非常集中、瞬时用水量过大的地方,则应使用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以减少峰值流量对管网造成的影响,保证无负压设备的正常工作。

2.2 道路排水设计方法

(1)车行道排水设计。城市道路排水分成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当面对较宽的车行道时,为了要减少路面水在路面的流经时间,同时将水及时的排除,一般使用双坡排水的方法,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以便收集路面水,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入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后,这些路面水就会排放到河流和海洋中。

(2)人行道排水设计。人行道的路面排水也是十分重要的,人行道横坡设置时,坡度朝向车行道,所以,在人行道上的路面水就会通过横向坡度排入车行道边的雨水口中。当道路还在开挖阶段时,一般要在道路两边设置两道防土墙,道路两侧应在挡土墙上方安排一道截水沟,拦截将要流入到人行道里的路面水。此外,还有一些路面水或地下水会从挡土墙上的空隙中从挡土墙流到人行道上,最后流入人行道旁的车行道的雨水口中。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在道路两侧设置路堑挡土墙的路段,人行道上都有沿挡土墙流下的雨水痕迹。

(3)路面结构内排水设计。路面上一定会有一些缝隙,除了有大部分的雨水通过纵横坡由雨水口排走之外,还有少量地表水通过路面孔隙、裂缝等渗入到路面结构中,影响了路基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完全排除路面水,保证路基结构的稳定。

三、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常见问题的分析

3.1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问题

居民生活离不开水,工厂企业生产也需要水,所以解决水资源的问题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因为水资源是有限资源,所以要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及用地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实行节水工程,推行节水灌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储存剩余的水资源,把用水的项目放在用水的季节,在比较干旱的季节从事非用水行业。对于有大型水库的城镇,由于水量丰富而浪费现象严重,节水意识淡薄,使城市供水系统不堪重负,高峰时甚至出现明显缺水情况,使得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城市水资源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类城市中。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给排水规划必须把握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分布不均,而且根据水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设计方案,市区给水系统规划要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倡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要做好水资源供需平衡首先要做好需水量预测工作,还要考虑流域、江河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其中区域供水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改善城乡供水水质,有效控制地下水过量开发,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促进了供水行业集约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

3.2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问题

(1)排水主要是生活及生产排水,还有就是防洪排涝,防洪排涝是城市的生命线,对于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防洪排涝规划主要针对对象是外洪和内洪,外洪以防为主,如防洪堤水库等,而内洪则雨水如何及时排除或滞蓄起来的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防洪排涝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排洪规划重现期应根据城市重要性以及当地的历年雨水量,排洪流域面积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大中城市排洪标准不宜小于10年一遇。对于山区,考虑到内捞来得快,退得快,宜采用抬高方案,但同时也要考虑村庄现状,可设置局部的抽排设施。

篇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to accelerat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we must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the municipal road drainage facilities exist various problems. Municipal engineering drainage facilities to ensure timely exclusion of city water, city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to ensure that the city water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btain the reasonable protection, is a basic proje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xposition of the current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ituation,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system planning and rational organization of a few city drainage design.

Keywords: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排水系统是水循环中水质与水量的连接点,再生水利用是良好水循环中质与量的桥梁。污水的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地保护了水环境,有利于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良性循环。市政给排水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城市地面水的排除,城市污水的处理,使水资源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设施,对居民居住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长远来看,这将是有效地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优化途径。

一、目前我国市政给排水的现状

城市将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提高供水质量的多重挑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开展对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市政给排水设施运行的长期性、投资高沉淀性、技术上的继承性以及水在自然属性上的易流性和随机性,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工程本身的长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社会性问题。现阶段市政给排水设计缺乏科学性,设计不能因地制宜,缺乏功能多样化和设计的多目标化。设计管道走向杂乱,缺乏实地勘察;部分次干路、支路辐射的管道埋深较大,无法接入主干道敷设的管道;个别路段的雨水管直接排入外河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凸现了出来。由于缺乏系统的整体设计,市政给排水出现的这些矛盾已严重威胁到城市的水系统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政给水系统设计规划

2.1 给水系统规划设计:

随着新型变频供水设备大量使用,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取消屋面水箱),但现实的问题是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高峰供水量增大,水厂必须加大供水规模。因此在城市供水时考虑城市供水系数,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以满足城市在高峰供水要求。同时给水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2.2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

2.3 城市污水系统设计

2.3.1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排放的合流制与分流制讨论

在新城区规划设计上一般采用分流制,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真正意义上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例如雨污系统中管道设计上有一根接错.两个系统就相通,可能就成了合流制。根据污水处理排放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分流制必须从化粪池出口分流开始。并且采用专业监督和专业队伍施工。

2.3.2 污水厂尾水去路

目前国家强调水循环再用,要从“污染控制” 向“水生态修复和恢复”转变,因此污水厂尾水排放以就近向内河排放做景观用水为宜。而环境影响评价常以事故排放为由,建议尾水向外江江心排放,两者矛盾如何协调值得进一步讨论。

三、合理组织城市排水设计

3.1 景观与工程相结合:

在一些水系比较少的城市,地势较低并且平坦的区域,应考虑把雨水主干管改造成人工景观河道或者人工湖,人工河道既可以有效地缩小排水管渠的排水距离,减少干管管径,同时合理的设置人工湖可以缓解暴雨强度大的降水对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两者及解决了排水问题,又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符合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2 重力自流与机械强排相结合:

城市排水方式有多样,在排水较好的区域,排水方式一般都是重力自排。但在城市的某些区域,排水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就可以分为自排和强排。但城市地面高程比周边河流一定频率洪水位低很多并且高水位持续时间比较长、土方的来源比较困难几价格偏高的地区,排水方式我们就只能采取机械强排。但在城市的有些区域地面高程与周边河流洪水位的高差相差不大或高水位持续时间比较短并有土方来源的地区,应该深入分析研究当地与排水有关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进行必要的方案比较,确定排水方式是采取强排还是自排。以及通过什么措施来实现自排。有些城市区域排水,在非汛期时,雨水可以通过重力排入下游水体,到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引起顶托,是城市流水不畅,使市区路面出现大量积水,甚至出现河水倒灌城区,出现城区内涝。

3.3 加大雨水资源的利用。

在城市排水设计中,一味的加大雨水工程的施工,但却不能完全解决城市排水不畅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的老城区,由于综合管线多,道路窄及其他种种原因,老城区的管道大面积改造和价大管径施工并不现实。可以通过加大雨水的利用,不仅可以减轻水资源的压力,也能有效减轻城市排水压力,降低工程投资,同时相应的提高现有排水设施的利用率。

3.4 排水管材的选择

常规设计一般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由于钢筋混凝土管的自身质量大,管壁厚,沟槽开挖宽度也较大,增大了土方量,但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工技术的发展。塑料管道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价格越来越便宜。同时塑料管的内壁光滑,粗糙系数小,过水能力比同等管径的混凝土管大30%~50%,因而水力坡将小。在同等设计流量时,塑料管的管径一般可以比钢筋混凝土管小一级。因此在城市排水设计中,应大力推广塑料管材,以减少管径和坡度,近而减少埋深。

四、结束语

总之,在追求城市发展中,水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也可以损害人的生命和财产妨碍社会的进步。因此,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要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如果能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将二者协调好,将是城市建设之福,有利地促进我国城市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同时对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篇6

应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过程中,由于钻杆连接以及其在调节过程中不能保持垂直等因素,使得钻孔在实际工作中发生位移,导致钻孔偏移,给后期的施工带来困难,不能保证孔桩的质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以下四点解决措施:

(1)在钻孔实施前,应该对场地进行清理,同时对场地的标高以及水平高度进行准确的测量,保证钻头以及钻杆的垂直度能够适应相关的要求;

(2)在钻孔过程中,保证钻杆的垂直度,遇到硬土层或者岩石层应及时更换钻头;

(3)钻孔完成后应该对其上下孔进行清扫,确保桩孔的垂直度适应相应的施工要求;

(4)还应该确保施工场地平整,这样钻机才能平稳安装。在成孔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校正和检查。钻杆、钻头接头要一一检查并校正,坚决不可以使用变形的钻具。坚硬土层中需要吊住钻杆,但是不需要强行加压,从而控制钻进速度。如果钻孔已经偏斜,钻孔的速度要减慢,并无需进行扫孔纠偏。

1.2水下砼灌注问题及其解决和预防措施

1.2.1堵管。商品砼的质量必须是优良的,砼的搅拌及级配必须确保砼的初凝时间、坍落度、水灰比、和易性满足规范要求或设计要求,每车砼的坍落度一定要符合相关施工规范。灌注用导管必须要平直,并且要确保内壁不漏水。

1.2.2桩顶部位疏松。确保桩顶留长度符合相关施工要求。由于受到稠泥浆和沉渣的影响,因此难免出现误测现象。采取的措施是使用带钢管取样盒的探测,当取样盒中捞起的不再是沉淀物而是砼,则可以判定终灌标高已经达到。

1.2.3桩身砼夹泥或断桩。成孔时必须要控制孔底沉淤和泥浆密度。首次清孔一定要将泥块彻底清除,砼灌注过程中要缓慢提升导管,到了桩顶时,绝对不允许大幅度提升导管。导管埋深需要严格控制。单桩砼灌注时不能中途断料,否则将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拔导管之前需要精确计算拔导管后砼的埋深。

1.3孔壁坍塌问题及其解决和预防措施

通过对市政工程实际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进行分析和研究,在钻孔过程中如果孔的形成速度非常快,钻头在孔壁没有形成泥膜时就拔出,极易造成孔壁塌陷的问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孔壁塌陷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产生巨大的影响,应该控制钻头上提的速度,等到孔壁内膜形成后再将钻头拔出;然后对已经塌陷的孔、孔壁以及底部进行彻底的清理,对孔壁进行二次加固,防止塌陷现象再次发生。

1.4吊脚桩问题及其解决和预防措施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出现吊脚桩,主要是由于孔壁发生了塌陷,造成孔低泥沙堆积;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不能很好的把握,导致孔低平整度不和谐,堆积大量的泥沙,进而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要想能够有效地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在清孔的过程中执行相关的标准,并对底部进行严格的清理,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在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以及监督,进而确保浇筑的施工质量。

1.5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和预防措施

1.5.1钢筋笼安装与设计标高不相符。完成钢筋笼制作,为了预防钢筋笼扭曲变形,必须要确保垂直安装钢筋笼,砼保护层垫块的间距要适宜,并且要精确计算吊筋长度。在进行安装时要多次检查及核对。

1.5.2钢筋笼的上浮。对于砼的质量要严格控制,坍落度控制在15~18厘米之间。进入钢筋笼的砼的上升速度要适宜,导管在砼内埋深要控制在2~6厘米之间。为了避免导管钩钢筋笼,提升导管的速度要适宜。

篇7

1CFG桩处理地基的特点综述

1.1适用范围广

CFG桩复合地基适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也适用于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就土而言,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淤泥质土地基。从挤密效果看,既可用于挤密效果好的土,也可用于挤密效果差的土。CFG桩适用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目前己经被广泛用于高层建筑。

1.2承载力强

CFG桩桩长可以从几米到20多米均可,并且可以全桩长发挥桩的侧阻力,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可在40%-75%之间变化,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幅度大并且具有很大的可调性。当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若上部荷载不大,可将桩长设计得短一点。有时根据承载力要求和具体土层情况,可采用长短桩间隔设置,发挥不同土层的端承力。

1.3桩体排水

当CFG桩在饱和的粉土和砂土中施工时,由于成桩的振动作用,会使砂土液化,土体内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刚刚施工完的CFG桩将是一个很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沿着桩体向上排出,直到CFG桩桩体硬化为止。此现象不仅不会影响桩体强度,反而对减小因孔压消散太慢引起地面的隆起和增加桩间土的密实度大为有利。

1.4沉降变形

CFG桩复合地基复合变形模量大,建筑物沉降量小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对于上部和中间有软弱土层的地基,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桩端持力于下面较好的土层,可以获得变形模量较高的复合地基,从而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根据大量工程实践得知,采用CFG桩进行有效的地基处理后,建筑物的沉降一般可控制在20-50mm左右。

1.5时间效应

利用振动沉管施工时,由于振动作用,将会对桩间土产生扰动,特别是高灵敏度的土,会使其结构强度丧失或降低,成桩结束后,随着恢复期的增长,结构强度逐渐恢复,桩间土的承载力会有所增加。另外CFG桩本身强度在28d-60d过程中增长的最快,以后强度逐渐慢慢增加。特别是高标号的混合料要到60d龄期才能达到或超过设计强度。

2工程背景资料

某市政道路某段软基路基宽56.0m、路线长约3Km,由于整个路堤斜交座落在一条河道上,河道与附近的淤泥厚度变化极不均匀的分布,加之路堤填土高等原因,发生滑塌。

根据相关的设计理论和计算资料反映,滑塌段软基CFG桩处理的设计参数为,平均桩长20.4m,桩径500mm,桩体强度C15(材料配合比:水泥:碎石:沙子:粉煤灰=1:6.24:3.12:0.76),桩距为1.5m,采用正方形布置,垫层厚为0.3m,采用2-4级配的碎石填料。

3地基处理主要施工技术探讨

3.1施工机械设备

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FG桩施工工艺是由长螺旋钻机、混凝土泵和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组成的完整的施工体系,本工程采用2台ZKL800BB型步履式长螺旋钻机、1台HBT60型混凝土输送泵、1台JS50型混凝土搅拌机。

3.2主要施工工艺

(1)测量定位

测量定位采用打孔灌石灰的方法处理,即先用直径30的钢管打孔300mm深的深度,然后灌入石灰粉,再插入钢筋进行复核桩位,施工中所有桩孔一次定位完成。

(2)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前需检查场地情况,如果场地较软,应增加支腿接地面积。若场地坡度>30°应加垫枕木施工,钻机就位后必须平衡,启动四支腿油缸调整钻机水平,确保钻塔垂直度≯1%,对位偏差≯20mm,钻机开钻前必须严格检查钻头上楔形出料活门是否闭合。

(3)钻进成孔

钻进过程中根据地层变化和动力头工作电流值对钻压、转速和钻进速度进行合理调整,钻进采用间歇式钻进方法,即钻进一空钻一钻进,钻进至设计深度后空车30-60s,待电流稳定确认桩长满足要求后终孔停钻。

(4)混凝土搅拌及泵送

混凝土搅拌应该严格按配合比配料,严格控制好进场原材质量,每盘搅拌时间≮90s,经常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坍落度,控制好混凝土的搅拌质量。

(5)每桩灌混凝土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封顶以保护桩头。

(6)施工中遇到地下障碍使桩位偏移时应及时处理后再次就位,并对混凝土泵送中遇到输料管堵塞或钻进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时正确处理。

3.3施工质量控制

在制作桩体时应特别注意拨管的高度与速度。在没有施工现场成桩试验等有关参数时,桩管内灌满混合料后,应先锤击5-10s,再开始边锤击边拨,以防止桩底出现吊脚现象。每次拨管高度宜控制在0.5-1.0m,每拨管一次停拨锤击5-los或者反插深度0.3-0.5m;拨管过程中,应分段添加混合料,桩管内混合料始终高于拔管高度1.5m,以保证桩身的完整性。拨管速度控制在1.5m/min以内,当拨管通过淤泥夹层时,应适当放慢拨管速度,以防止桩身出现缩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些桩成孔到设计深度,开始泵料时,钻头阀门打不开,无法成桩。经调查,钻头阀门打不开有两种原因:钻头问题,当钻头加工不合理时,成孔过程中土中的砂粒或小卵石易卡死阀门,造成阀门打不开;由于桩端落在砂土层,桩端土质具有良好渗透性,导致阀门外的水头压力大于钻杆内混合料的压力,造成阀门打不开。本工程钻头穿越细砂、圆砾、卵石层,终孔于粉细砂层及细中砂层上,很容易导致阀门打不开。经设计组和施工组共同商量改用防水钻头或者是适当增加桩长,中低压缩性的粉质粘土层或粘质粉、砂质粉土层,避免阀门打不开的情况发生。超级秘书网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70-90mm,水灰比宜在0.6-0.8之间;桩位应保证准确,其偏差允许不大于150mm,桩身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按序跳打施工,向一个方向逐渐推进,以防止地冒,在已成桩的桩顶埋设标尺,观察施工对己成桩的挤压情况,防止已成桩受挤压而断裂并了解地面地冒情况;若遇孤石,则桩位应适当移位,以保证桩体满足设计要求;根据桩机顶部吊下的垂球即可控制垂直度,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定期对桩机进行检测,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CFG桩作为一种新的道路软基处理方法,在应用上有其与一般房建不同的地方和自身的特征。本文根据道路软基处理特点和质量要求,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背景,从实用设计方法、和施工控制等方面系统的对CFG桩在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篇8

室内设计中所有的感觉都是通过装饰材料来传播的,而室内设计中的色彩是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人们对整个空间的最直观感受。不同颜色可以反馈出不同的情感特征。从艺术特征来讲,装饰材料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物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比如,黑色给人以神秘感具有想象特征,白色给人一种纯净和视觉的扩张感,黄色给人一种柔和感,红色让人充满激情,生活充满能量。这些装饰材料特有的特征赋予了空间生命力,色彩的搭配可以说对整个室内的影响作用是很重要的,在色彩的使用上要注重这个空间的具体结构,同时也要把握整个室内的装饰风格来进行色彩搭配,以充分实现渲染空间气氛和情感内涵的特点。

(二)装饰材料的触觉特征

装饰材料根据材料本身所表现的结构和组织特征,是材料本身的自然属性,这种属性就是我们通常在材料选择上对材料的触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质感。这种给人们表现出的质感感受可以引发人们不同的触觉感受。主要表现有粗糙或者光滑,透明度,这种视觉结果同人们的触觉感受是相联系的,给人们一种真实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一种艺术特征,这也是装饰材料重要的艺术特征。例如毛绒给人舒适感、皮质表现大气典雅、木材表现的事亲切和安全等等。

(三)装饰材料的肌理特征

装饰材料的肌理特征就是物体表面所表现的一切现象。这种材料在室内设计应用的时候可以给整个室内环境营造一种特定的表面艺术品位。由此可见装饰材料的肌理特征是进行室内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肌理特征和人的视觉表现是分不开的,人们对环境的细节感受都是来源于材料的肌理特征。这种肌理特征大致分为两种人为创造的肌理和自然形成的物质肌理。这些肌理特征赋予了室内空间一种节奏的美感,同样为室内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材料。

(四)装饰材料的规格特征

装饰材料都是以自身或者特定情况相爱经过设计或者雕琢的形态出现的,这种形态被统称为材料的规格。这些规格具有大小之分,而在室内设计中对规格的运用也是表现规格特征的重要表现。在进行材料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整个空间和材料本身的尺寸进行设计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整个空间的协调感,充分体现不同材料表现的艺术风格,这种规格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空间在形式上的美感。

二、装饰材料艺术特征在室内设计中创新

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要针对装饰材料所表现的艺术特征进行不断地创新,充分体现整个空间的艺术形态,空间感觉。利用更新和创造为室内增添魅力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

(一)在装饰材料的色彩上进行创新

在进行室内设计上要对色彩进行大胆的尝试,色彩的尝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生活的疲劳,使人们生活充满激情。采用创新设计的原理,利用更新创造改变的法则使装饰材料遵循设计的要求,打破常规使用方法,为室内空间注入无限的趣味与魅力,满足个性化的审美需求。

(二)在装饰材料的形状组合上进行创新

运用材料所表现出的固有的肌理特征,在室内设计中对图形组合进行创新和探索,可以营造出材料的图形艺术,可以通过夸张对比的组合方式体现图形的结构特定变化,形成新的结构组合。打破图形固有的形状进行全新的组合可以打破材料本身固有的形状特征,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再造感受。利用装饰材料不同肌理形成的表面进行图形变化,针对需要的比例进行大小的变化可以改变呆板的艺术形状,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空间活力,同时一定的形状可以给人强烈的线条感和运动感。

(三)装饰材料的质感转换创新设计

装饰材料固有的质感特征给人一种真实的触觉感受。在室内设计上需要把握其固有的质感特征进行创新设计,可以突破事物的固有质感特征从本质上进行反差性的干煸,这样可以打破常规的视觉框架,构造出全新的质感,从根本上激发出固有的审美价值。质感上的变化可以有力的提升材料的艺术表现力,还可以从改变材料本身属性的角度进行实践创新,赋予材料一定的感情,在视觉上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竹子我们可以改变常规的固有属性。利用塑料或者金属进行创新制造,在保留原有的形态和色彩特征基础上,改变质感和属性。这种创新后不但给人一种时尚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一种视觉冲击,使人们在艺术欣赏上产生了一定的张力。

(四)废旧材料的再生利用与创新设计

在进行室内材料创新上,人们往往会忽略原有的旧的材料,而往往这些材料是创新灵感的来源。旧的材料带有时间的痕迹,可以体现出另外一种感觉。对废旧材料的创新和改造,可以给旧的材料一种新的生命。如对收纳筐进行创新,可以将这种柳条的材质设计成台灯或者装饰花瓶等等,同一材料在空间上进行再造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利用价值,也会赋予该材料一个不同的意义。如交换空间节目中对废旧材料的改造,就是对废旧材料最好的处理方式,不仅一定程度上降低资源和金钱方面的浪费,同时给空间一种改头换面的感觉。由此可见,废旧材料的再造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体现出再造人的情感思想,同时也体现了材料的空间趣味特征。这种废旧材料创新再造是当前室内设计中广为应用的创新方法,值得大家广泛应用。

篇9

0 引言

在国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城市陆路交通的基础建设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同时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保障。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各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等交流水平,完善市政道路的建设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面对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的施工技术问题,为了不让其影响道路建成质量,所以必须对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问题整治。

1 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技术出现的一些问题

1.1 道路路基防护施工技术问题

在进行道路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的影响,各地区道路施工地质状况存在问题,有些地方的路基施工地质土壤较为疏松、密实度不足,在处理施工后,虽然得到了强化,不过受到当地环境温度、湿度变化以及特殊雨水气候条件的影响,路基路面极易被外力损伤,造成道路病害问题的发生,所以必须加强路基防护技术的使用。

1.2 混凝土道路施工裂缝问题

道路出现裂缝后会使道路的质量直线下滑,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不过,有时因为裂缝过为细小,施工检测人员无法通过肉眼进行辨别,之后在通车后车辆载荷的负压下导致路面裂缝不断增大、增多,在受到雨水天气侵蚀后,道路内部被渗入大量积水,最终造成道路坍塌等危害发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如混凝土浇筑完成硬化期间,因水泥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且外部因散热过快造成内外温差大,在表面引起拉应力。混凝土作为一种脆性材料,在使用中抗拉强度较低,如果施工时配合比与搅拌等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路面抗拉强度出现差异,从而使路面抗拉强度最弱的位置首先出现裂缝。

1.3 道路排水施工技术问题

道路在施工中出现的排水受阻、积水排放不顺也是重要施工技术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道路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者出现问题造成的。一旦道路排水管道等设施出现堵塞等问题,就会影响排水的效果。造成这种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时管道铺设出现问题,局部管道使用后出现破损。还可能是管道质量不达标,在路面压力与水压的共同作用下出现损坏与破裂。

1.4 沟壑回填技术问题

在进行道路路基的处理中,需要开挖路基,进行施工。所以做好沟槽的回填对道路整体质量的影响十分重要。在进行沟槽回填的过程中要重视碾压工作,确保碾压到位,应避免碾压操作不合格造成的路面沉降问题的发生。不过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使用的回填土不是含水量过高便是用垃圾土、拆房土以及混凝土硬块等,使得沟槽内土质间隙过大,不能充分碾压密实,对于后续施工步骤影响很大。最终导致道路通车后,在长时间的载荷负重下沟槽两侧逐渐产生裂缝,最终引发路面整体坍塌病害发生。

2 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技术问题处理对策

2.1 强化道路施工路基防范技术的使用

保护好市政道路的路基,将有效的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避免相关道路病害问题的出现,减少路基受到温湿度变化的影响,降低雨水对路面冲刷造成的直接性损坏等。所以,在进行道路路面路基的防护中,可以采用植物防护技术与矿料防护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土质边坡条件下最适宜使用的就是植物防护技术,而在石质边坡中最常使用的是矿料防护技术。所谓植物防护技术,主要是根据施工环境的土质特点,结合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选择适宜的草本植物进行种植,在实现绿化道路的基础上,草本植物还可以固定沙土,起到雨水缓冲与调节道路周边温湿度的作用,从而达到对道路的保护目的。而矿料防护技术使用范围相对较少,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策略,一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设计。所以植物防护技术推广的范围就相对较为广泛。

2.2 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控制中需要从原材料入手。在配比时可以通过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的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来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的产生。混凝土拌合时可适当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浇筑温度。浇筑时如果天气较热,可减少浇筑的厚度或是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过冷水来降温。浇筑完成之后采用科学的养护措施,养护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持适宜的混凝土表面湿度,从而防止冷缩和干缩裂缝。在养护的过程中,要严格保证养护时间达到要求,不可过早或者过晚的停止养护。在拆模的时候要在规定的时间使用规定的技术进行操作,从而有效避免混凝土表面短时间内发生温度梯度现象的发生,进而降低由温度梯度造成的路面裂缝发生的概率,若施工地域属于寒冷地区或者昼夜温差相差较大的地区,需要做夜间的路基防护工作。

2.3 强化道路施工排水系统防护技术

完善道路的排水系统建设,将有效的应对雨季雨水激增带来的问题,并有助于改善雨季人们出行的环境,确保交通的通常无阻。所以强化道路施工排水系统防护技术的运用对改善民生状况具有很大帮助。一般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排水系统的防护强化中可以采取以下相关措施:首先,在道路施工设计的时候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察,确保各类信息都符合实际施工要求时在对其进行设计,以确保排水系统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其次,在进行排水系统建设时,如有遇见一些障碍物影响导致施工无法继续进行时,而施工设计图纸上又没有标出,这时方案的设计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合理的避开障碍物对排水系统施工的影响;然后,在市政道路施工人员进行排水技术及工艺的运用中需要派遣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操作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必须严格的遵照相关施工技术要求及规章进行排水施工,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的质量不出现任何的差错。待道路排水系统建成后,应通知相关检验部门及管理人员通过水压测试等方式对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若在检验中为发现排水系统不存在施工技术问题,则可以签字验收。

2.4 做好路基回填的控制

在进行路基路面的沟槽回填质量控制中,施工技术人员必须端正自己的施工工作态度,重视路基沟槽回填对整体道路施工质量的影响作用。因此沟槽回填时:首先,应保证沟槽内无积水;其次,是回填的土质不能含水量过高,不能有大体积硬块等物质,更不能是垃圾土;最后,严格执行分层回填管理,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30cm,在进行碾压的过程中应派遣专业技术监督人员对碾压环节进行监督,并对碾压的最终结果进行抽样检查,确保碾压密实度达到施工技术标准。由于市政道路施工除检查井四周采用人工夯实处理,所以对于其他所有回填的区域必须严格的按照标准进行压路机的碾压处理,从而提高路基路面的稳定性与承载性,避免沉降问题的发生。

3 结束语

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增加了城市对市政道路的使用需求。面对市政道路质量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作用,在进行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就必须重视施工时存在的技术问题,面对问题的存在应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及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效果、道路施工质量,满足城市发展的交通需求。

【参考文献】

篇10

二、几种常见的混凝土加固技术

建筑工程加固的主要要求在于经过运用加固技术对房屋进行修补、增强承受力、提高使用作用、满足使用要求,所以,采取混凝土加固方案要围绕提高建筑质量为根本任务。选择不一样的加固方案就会有相应的施工方式和质量评定标准相对应。

混凝土加固技术主要分为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两大类,施工时主要按照实际的建筑条件和使用工恩呢该选择合理的方案及加固技术。

(一)直接加固技术

1、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也叫做外包混凝土加固方法,这主要是运用相同的材料(混凝土和一般的钢筋)对原来的建筑结构实行加固补强,经过加大混凝土和钢筋截面扥面积和一螳构造方法,将加固部分与原构件紧密的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增强截面承受能力和强度。加大截面的技术要点在于设计构造时必须切实处理好新加部分与原来部门的整体连接、共同承受等问题。该技术要求简单、适用性强,可普遍运用在柱头、墙面、屋架等房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然而,改技术需要工程量大,修护实践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和生活,另外结构的截面加大后也会影响了建筑的美观和房屋整洁。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是将以前结构承受力低、韧度小的材料换成承受能力强、韧度高的材料。该技术主要运用在建筑承受能力要求高的部分的混凝土强度度或有严重的破损的部分加固。此技术简单方便,耗费时间短,所占空间少,完全影响建筑的使用,而且造价比较低,经济实惠。

3、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技术是将型钢(主要为角钢、槽钢)或者是钢板包于构件的四角或两角进行加固,运用此技术加固混凝土建筑构件时,必须使用环氧树脂胶粘剂进行灌注,将型钢和新加入的构架结合在一起,从而确保型钢和原构件共同产生强大的承受力。该加固技术属于比较先进的技术,承受能力强、加固效果好、所占空间少、施工简单、耗费时间少、工程量少、安全隐患低。

(二)间接加固法

1、预应力加固法

运用异型材料(高强钢筋或型钢),增加预应力来迫使新材料与原材料紧密结合,产生共同的承受力,从而达到对混凝土的加固。该技术拥有能够承受加固构建截面超重的能力、降低原构建裂缝宽度和绕度等特点。运用于要求增加构建承受力、刚度和抗裂度以及加固后占用空间小的混凝土受弯构件或变压构件,然而,这种技术不能运用于温度高于60℃环境下的混凝土,也不能使用与混凝土收缩变化大的结构。

2、增加构件法

在原来的结构的构件和构件中间重新增加一个构件,从而降低原来构件的负荷量,从而实现加固的作用。这一技术主要运用在单层工业厂房或者新增加构件后不会引起房屋质量的多层建筑的楼面梁、柱的加固,必须注意不能破坏原来的构造,保证建设安全。

篇11

2掌纹识别

掌纹即手掌面上深浅褶皱与纹路的总称,不同个体差异比较明显。选择此种生物特征进行识别,特征信息比较丰富,可以提取研究多种特征,并且主线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与抗干扰特点。另外,此项特征对采集设备的精度要求比较低,可以有效降低开发成本。但是选择利用此种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因为掌纹在一段时间内会发生变化,影响识别效果,并且掌纹特征更易被复制与伪造,在实际应用上安全级别比较低。

3多模态手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实现措施分析

3.1手部生物特征识别流程

以指纹、指静脉等识别流程为例,首先要对同一手指手指纹图像、手指静脉图像进行采集,并分别提取可以代表手指纹图像与手指静脉图像生物特征的特征向量,对此向量进行存储,完成存储样本数据的注册。然后,对当前生物特征进行采集,并将其转化为特征向量与样本库中的特征向量进行全面比较,并计算得出最终识别结果。在识别过程中要对同一手指手指纹图像、手指静脉图像进项预处理,并提取同一个体的相应特征向量,两者进行独立的特征匹配,并得到各自的多模态融合,最终采取将做小距离分类器完成身份的识别与判决。

3.2图像采集设备

图像采集设备是整个生物特征识别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主要就是根据血管吸收近红外光特性,搭建出一个可行性高的采集装置。其中硬件采集装置所得图像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生物特征识别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多模态手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时,必须要做好此方面的工作。以静脉成像为例,应做好光源的选择,如红外LED成本低廉,其光谱分布为半峰带宽约40nm左右窄带分布,中心波长为830nm~950nm之间,利用黑白CCD相机即可获得相应信息。对于光源的确定,应以满足实际识别设计要求为基础,保证光谱波长的合理性。

3.3多模态融合算法

基于多模态识别数据获取方式以及处理顺序,多模态算法主要包括并行与连续两种结构,其中连续结构又称为层叠结构,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可以按照顺寻依次来进行,并且前一个数据处理结果会对后一个数据的处理结果产生影响。而并行结构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都是采取的单独进行方式,各项数据之间不存在影响,只需要在运算最后将各结果进行融合。如果选择用连续结构进行运算,整个过程效率更高。在运算时如果上一个数据处理效果可以满足系统要求,则后面的数据就可以不必在继续进行处理,避免了不必要运算造成的时间浪费。并且选择用此种运算方式,可以提高多模态生物识别系统的可靠性,并行考虑每一处数据处理模块,可以有效降低误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