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村工作思路

村工作思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26 06:38: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村工作思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村工作思路

篇1

【正文】

2020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一、农业农村工作

(一)今年工作总结

1.注重部署落实,全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两手抓”确保“两战赢”,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农业生产,确保疫情期间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任务要求不变,节点要求不变的原则,做到早预判、早谋划、早发动、早落实,不断强化农业专班的功能,强势推进粮食生产和生猪生产等工作。自2月中旬以来,相继出台《海曙区疫情期间农业指导性十条意见》《海曙区粮食和生猪增产保供工作方案》等指导文件,平稳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完成省市的粮食和生猪增产保供任务,确保我区在省、市农业专班推进体系评价排名中始终位于省市前列。今年,我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82万亩,完成市任务数的113.3%,总产量1.513亿斤,完成市任务数的115.0%。5月、6月、7月农业专班推进体系评价排名分列全市第一、第二和第二名,9月份粮食专班又名列前茅。

2.注重突出亮点,全面抓好产业发展。一是落实“4566”产业发展工作。围绕宁波市《高质量推进“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出台《海曙区高质量推进“35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高质量推进我区乡村产业发展。借力各类平台,积极推介我区农产品和农业文化,今年,我区成功举办“2020年海曙区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和茶文化“五进”活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发挥古林现代都市农业集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试点5G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推动我区数字农业发展,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今年,我区乡村产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二是加快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三区六园建设,三区六园总投资7亿元,六个园区进展顺利,完成投资额的70%以上,其中蜃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2个项目中已有14个项目全面完成,8个项目正在建设中,完成投资44554万元,占计划投资的85%。龙观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建设8个项目已有2个项目全面完成,完成投资4300万元,占计划投资的77.5%。鄞江省级特色农业强镇高分通过省农业“两区”办现场验收。三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发掘传统产业新优势,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开展水稻-红螯螯虾综合种养技术示范点建设工作,6个综合种养技术示范点,已于10月份完成验收,产量达100公斤/亩,超出预期产量100%,成效显著。加大浙贝母产业振兴,召开以“助力振兴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浙贝母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省市区相关领导、国家中医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一流专家学者参加,浙贝IP形象“贝贝”助推海曙浙贝母产业发展。与浙东大竹海、西凤竹业合作社商讨竹产业发展,确定竹笋精品园示范基地、竹林认养、竹林下经济、竹笋加工及与竹海旅游结合等发展模式。推进樱花茶园建设项目和樱花茶试制,开展樱花快繁技术研究,加快我区樱花品种结构调整。四是持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它山堰”品牌持续发力,今年全区春茶总产量约455吨,其中名优茶生产约15吨,共计包装“它山堰”系列茶5.2吨。打造 “禾西悠”、“共享乡村”等区域公用品牌,开展“杖锡山樱花+图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工作;组织宁波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黄古林凉席)、宁波梁桥米业有限公司(KKK大米)和它山堰茶叶专业合作社(它山堰茶叶)申报“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宁波方兴食品有限公司)和市级1家(宁波安和达菜篮子配送有限公司)。

3.注重打牢根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目标要求,一是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对照创建目标,按照“整合力量抓典型、集中资源出精品”思路,深化连片成景,开展乡镇全域环境整治,筛选确定了章水镇作为2020年度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和风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培育对象,选定古林镇仲一村等41个村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对象。加快推进2019年度集士港镇美丽乡村续建项目建设,目前集士港镇美丽乡村示范镇、风景线和示范村基本建设完成。前三季度共完成省新时代精品村14个,达标村41个的自查验收工作,完成3个浙江省特色精品村申报工作。二是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作为工作核心,依托农村工作指导员、网格员、村两委会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四支队伍,将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庭院堤坝、村间道路、溪河两岸等五大区域作为整治重点,全面做到路面无垃圾、田面无废弃物、庭院无乱堆乱放、河面无漂浮物,推动村容村貌提升。

4.注重强村富民,全力推进产业扶贫。今年我区继续巩固消除全区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9000元及以下现象,实现全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的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0346元增长到目前的37199元,增长22.6%,为全市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补齐短板、夯实基础。一是全面压实责任,成立以区委副书记任组长,15家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强化各级责任人主动抓发展的责任意识。二是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针对经济相对薄弱村设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项目。2020年,章水镇、横街镇、龙观乡的三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均完成竣工并取得验收通过。在确保兜底补助3700余万的基础上,再安排4000余万资金用于经济相对薄弱村产业发展。将全区2016-2018年三年平均经营性收入少于90万元的行政村列入补助范围,按30万元(含)以下、30万元-60万元(含)、60万元-90万元(含)三档,分别给予每村每年60万元、40万元、20万元经费补助。我区村级集体资产已具规模,总收入稳中有升。三是开展结对帮扶。采用党员干部结对帮带项目开发增收、经营主体带动增收等模式,对全区范围内经民政部门调查认定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包括农村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实施精准扶持。已有宁波兴溪田农场有限公司等9家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帮扶规范化(示范性)示范点创建,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新后屠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党员干部结对帮带项目开发(整村连片帮带),切实提高农户收入。10个低收入农户精准扶持增收项目实现带动就业60余万元,帮助购销各类农副产品金额50万元。

5.注重增强活力,全力推进改革。一是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开发。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以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海曙,提升区域治理能力。二是稳步推进村级集体资金网银收付款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村级集体资金便捷收款业务,作为试点的古林镇24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开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属二维码,村民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直接缴纳租金、水电费、物业费等费用,资金直接存入村基本存款账户,能够有效预防现金坐支甚至挪用的现象,属于我区加速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中的一大创新亮点。三是推进高桥镇整镇美丽田园建设,对全镇农棚田舍进行整治,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统一拆除、统一建造,打造“整洁田园”;流转100余亩农田,规划建设“农景之窗”,打造“美丽田园”;结合新村建设,整理多余土地,谋划田园综合体建设。

(二)明年工作思路

1.守牢底线,着力做好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力做好“米袋子”“菜篮子”和生猪增产的保障工作。确保明年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4000亩的任务,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8.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左右,生猪出栏能力达到4万头,加强方兴食品服务和管理。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农业“压舱石”作用。

2.全面实施区“35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一是着力推进平台建设,持续做好“三区六园”、省级特色农业强镇、5条产业融合示范带建设,重点做好以鄞江四明山区域产业转型科技示范园区为主体的园区建设升级行动,力争再创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强势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做好贝母、毛竹、水稻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通过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强土地流转、培育种植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领域产品等措施来改造传统贝母产业;通过展开优质高产技术攻关、稻渔共养模式等“稻下经济”来提升水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来改造传统毛竹产业。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力争明年再打造1条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注重发挥园区和城郊十园作用,发展农旅项目和康养项目。四是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建设,继续试点“手掌农业”“众筹农业”“直播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五是培育壮大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培育一批“新农人”“农创客”,增设农民田间学校、农业教育实训基地,谋划一批博士工作站,加强跟袁隆平团队的联系与合作。

3.补齐短板,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新亮点。一是做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精心打造一批体现江南水乡韵味和浙东民俗风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二是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促进村庄建设有机更新。三是强化经营村庄建设,以村为单位,优化村庄空间,整合内外要素资源,社会化运营,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村庄。四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集中优势资源,多主体共建,培育5条特色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五是全力推进全域美丽田园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带,推动全域美丽田园建设,争取能在我区召开省、市农业乡村振兴现场会。

4.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一是争取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点,推进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点工作,打造样板,为全域乡村振兴打牢坚实基础。二是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积极引进开发项目,探索创新激活闲置宅基地(农房)利用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将闲置资源纳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或信息平台。以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开发。三是引导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继续大力推广章水、横街“镇村联建统营”等模式,积极探索发展“物业项目”“服务项目”“联合项目”等。争取明年全区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所有村经营性收入超1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超过30万元的村达到90%,四是启动“共享乡村”试点,重点推动乡村优质农产品、农耕文化要素与城区人才、资金、技术资源双向连通。

二、水利工作

(一)今年工作总结

1.抢抓时间紧盯目标,扎实推进水利重点工程。今年我区共有建设项目8个,其中在建项目2个(鄞江堤防整治工程、樟溪河干流整治工程(龙王溪段)),前期项目2个(沿江泵排工程群建设项目、沿山干河河道整治工程一期(横街镇-大西坝段)),完工项目4个(姚江堤防加固工程、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农村段、剡江堤防维修加固工程、风棚碶泵闸工程)。今年,我区计划完成年度水利投资4.2亿,其中省“百项千亿”防洪工程完成投资3.5亿,市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完成3.8亿。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39亿元,完成市局考核任务的87%。一是抓牢时间节点,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我局积极克服疫情和“超长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续建项目建设,鄞江堤防整治工程总投资3.5亿,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2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的92%。目前正在实施的一期工程中, Ⅰ标段正在开展防洪墙及塘堰闸施工,Ⅱ标段已完成600米防洪墙及红卫碶水闸上部结构施工,Ⅲ标段施工招标公告已,Ⅳ标段完成施工招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项目部组建。二期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备案工作,正在进行Ⅴ标段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及施工、监理招标准备工作。樟溪河干流整治工程(龙王溪段)年度考核任务为0.3亿元,已完成投资0.1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56.7%,目前2号桥下游挡墙压顶、部分青石栏杆完成施工,2号桥上游南岸挡墙基本完成,1号桥、3号桥完成桥梁上部结构,廊桥主体及屋顶浇筑完成。二是抓好前期规划,稳步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为确保项目实施更加科学、合理,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方案经数次易稿,精益求精。目前,沿山干河河道整治工程一期(横街镇-大西坝段)和沿江泵排工程群建设项目正开展规划选址工作。三是做好收尾工作,确保完工项目顺利验收。姚江堤防加固工程、剡江堤防维修加固工程、风棚碶泵闸工程正积极配合审计部门,抓紧开展审计相关工作,确保后续竣工验收工作顺利推进。风棚碶泵闸工程已于今年9月30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在开展大禹奖申报工作,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农村段计划11月底完成竣工验收。

2.查漏补缺真抓实干,确保安全度汛。一是靠前部署,落实主动防御的决策。今年,我区按照主动防御的决策部署,提前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汛前检查工作,完善山洪防御监测预警机制。抽调12个检查组进行专项抽查,并对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促落实整改。对山区村落再次进行疏理排查,划定防御区域,厘清防御对象清单,对全区相关防汛安全责任人进行再落实再明确,于汛前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对全区64个水雨情遥测站点进行了全面检查清洗维护,认真贯彻每二周一次实地巡查、每日网上数据巡检、故障2小时响应的常态运维机制,落实防汛物资长效管理机制,对柴油发电机、铲车、冲锋舟等应急动力设备进行集中维护保养,每月试运行一次,确保所有应急抢险设备随时处于备战状态。提前与市局河道中心、皎口及周公宅水库进行对接,确保预判及联合调度渠道和机制畅通,开展溪下水库预泄方案研究,配合做好皎口水库下游有关测站接入,提高预泄预排的科学性、准确性。二是推进水文“5+1”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水文基础感知能力。我区持续推进海曙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及2020年水文“5+1”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六大”提升行动。今年,我区完成基础感知任务22项,布局视频点位25个,新建水位站10个,改建水位站11个,实现重要小(二)型以上水库和10平方公里以上小流域雨量站广覆盖。实施的4个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中,洪水湾流量站项目和溪下水库出库流量站配套堰坝工程已经完工,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通过完工验收,水文监测能力建设项目验收通过。

3.保障民生提前部署,有序开展面上水利工作。一是完成水利规划编制,出台水利有关政策。今年在总结“十三五”规划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谋划“十四五”规划编制,目前,已基本完成《宁波市海曙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和《宁波市海曙区水利综合规划》重点工程征地范围线初步划定和土地面积测算工作,《海曙区水利管护及防汛专项工作实施办法》等相关的涉水政策正在抓紧研究出台。二是抓好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今年,我区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共计15个,计划完成投资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609万元,完成率达87%。续建项目中,横街镇水官口山塘等5个项目已完成验收,其余项目正在有序建设;新开工项目中,4个工程已开工,其余2个工程完成招标后即可开工建设。三是扎实做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提标工作。2020年是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收官之年,今年我区已累计完成年度投资2500万元,完成30座高山单村独立水站的建设改造,完成受益人口0.99万人任务目标,完成率超过100%,全面完成19968人的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总任务,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人口覆盖率达100%,顺利完成农饮水销号工作。11个村级水站改造和2个乡镇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已全部完工,全区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在95%以上、水质达标率在90%以上、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95.4%。水费收缴工作按“完工一个,收缴一个”原则推进,我区农饮水工程水费收缴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千人以上工程水费收缴率达100%。水表安装率100%,水费收缴率100%。四是强化水利安全生产监管。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督查、安全生产万里行及安全生产月、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活动,摸排和整治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隐患,切实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做到预防在先,防治结合,力争水利行业安全生产零伤亡。

4.科学谋划强化监管,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一是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检查专项行动。今年,对全区81座村级独立水站水源地卫生状况、水源类型、标识牌设立情况、水源保护公约制订情况等进行详细评估,完成全区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公布、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和警示标志设置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美丽河湖建设。结合我区河道现状,科学谋划河道治理,将生态理念融入河道治理,打造“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文化融入、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今年投资3000万元古林镇照天港河—千丈镜河—里龙港河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增游步道7公里,绿化6万平方;农村河道清淤工作持续推进,已完成33公里河道清淤工作,清淤量达到12万方;“美丽河湖”创建扎实有力,樟溪河美丽河湖创建在10月20日通过了市级验收、省级复核。三是强化河道日常监管。开展“无违建河道”回头看行动,以2018年和2019年创建的17条市区级河道(总共167.34公里)为基础进行全面回头看,重点排查是否有新增违建。已完成6条河道(集士港河、西洋港河、南新塘河、西塘河、南塘河,中塘河)共计70.07公里的排查工作,完成率41.9%,未发现有新增违建现象。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遏新增、清存量,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做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四是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科技管控。今年,我局成立八支督查组,在7-9月集中对9个镇(乡)街道集中开展河道及溪坑保洁专项检查行动,通过专项检查行动,强化落实“一河一策一档案”管理,对河道保洁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治理,巩固了保洁成效。同时,我局积极将“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与日常的监管融合,我局“5G无人船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项目探索了“5G+水利监管”的新模式,该项目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荣获全国三等奖。我区建设的南塘河、西塘河标准化管理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和区级农村河道及独立水站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已完成验收。

(二)明年工作思路

1.补齐短板,提升水利能级。一是补齐防洪安全短板。从推进新建在建工程建设、谋划项目储备等方面入手来补齐短板。二是补齐环境整治短板。明年我局计划在区全范围内复制、推广集士港水循环模式,通过实施水体调活工程,提升河水自净能力。三是补齐“重建轻管”短板。推进物业化管理,充实一线管理力量,加强对水库山塘、堤防闸站日常监管,使各类小型水利设施处于有效管理状态。

篇2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为深入贯彻区委六届八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旧村改造工作,特拟定本工作思路:

一、旧村改造时间安排

1、2006年下半年,继续做好吴家、胜丰(萧甬铁路以西部分)的旧村改造工作和甬台温铁路海曙段的筹建工作。

2、2006年底前启动联丰、双杨旧村改造工作,同时实施前丰的周江岸自然村和胜丰萧甬铁路以东部分的城中村改造。

3、2007年计划实施西成村、后孙村的改造,并兼带两个城中村改造。

4、2008年始,计划每年改造两个旧村,力争2010年之前完成全区的旧村改造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积极组织实施旧村改造区域的土地征收(征用)工作;组织实施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对拆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已拆迁地块遗留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2、根据拆迁工作的需要,做好旧村改造及道路建设具体拆迁地块的拆迁安置工作,包括房屋调查测量、权属确定、拆迁协议签订和拆迁户的安置等工作。

3、加强宣传。在今后的旧村改造工作中,要及时向拆迁户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并加强与街道、村的沟通交流,请他们共同协助做好这项工作,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从而得到村民的支持与配合。

4、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旧村改造工作的经验、做法和深刻教训。要深入调查当前拆迁安置过程中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善于总结我区实际情况,特别是政策执行中的一些历史问题补偿标准,以及经过几年实践已经被广大村民认同的具体问题解决办法,建议区政府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视为我区《实施细则》。

篇3

(一)优化结构,继续抓好特色农业发展

我乡在巩固保障粮食生产面积的同时,继续抓好特色农业推广工作。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全乡水稻制种面积达1520亩,亩均增收2800元,形成了以樟木、柳江、塘湾为中心的水稻制种基地;金银花种植面积新增300亩,形成了以七岭、八寨为中心的金银花种植基地。二是大力发展畜牧经济。目前,全乡共有各类养殖专业户300多户,全年共出产生猪15210头,牛1820头,羊2350只,家禽51000羽。三是全力抓好劳务经济。今年我乡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8.5%,完成劳务输出13350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增加群众收入最有效、最快捷的增收渠道。

(二)综合整治,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

我乡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突破口,在工作中实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工作方针。以今年被评为我县第一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的柳江村为榜样,其他各村也都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全乡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设垃圾填埋场二个,修建高标准垃圾房36个,设置垃圾池、垃圾箱102处,购买垃圾清运车2台,新安装路灯15盏,栽植绿化树569株。

(三)夯实基础,有序推进项目化建设

重点做好“路、水”两篇文章。一是通村通组公路建设迭起。今年全乡17个村16个村民小组相继修建成或正在修建通组公路18公里,总投资600余万元。全乡249个村民小组现已有224个组实现了通水泥路,比例达90%。到目前为止,我乡的公路建设成为全县的典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乡的交通状况。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全乡共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10公里的标准渠修建,投资45万余元完成了12座水库山塘的清淤和除险加固。

(四)创新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一是坚持安全生产不放松,确保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按照“一岗双责”的工作要求,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实现了连续四年无一起重大或较大安全事故发生,今年仍然保持全县先进行列。二是狠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积极开展社会治安“大走访”活动,继续保持了连续四年全乡无一起民转刑案件的记录,成为全县公检法司出警处警最少的乡镇。三是矢志不移地抓好稳定工作,确保社会和谐。乡党委、政府狠抓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强化制度约束。坚持并创新“四心”抓,在今年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积极开展矛盾化解工作,成功化解了2例积案,有效地维护了全乡社会和谐稳定。

(五)提升形象,全面改善机关办公条件

在县委县政府亲切关怀和大力帮助下,共投入483.97万元完成了乡综合办公楼及院内设施的改造,彻底告别了乡机关办公楼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下雨的状况,干部职工们欢欣鼓舞,意气风发。有效改善了乡政府机关的办公住宿条件,对提升政府整体形象和优质服务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团结协作,迅速投入当前工作

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上任后,迅速投入到当前工作中,展现出了积极进取、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乡党委对调整后的领导班子重新进行了分工,将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逐一分解、量化到每名班子成员,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指标”的目标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机关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勤政廉洁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了相对严密和完备的制度体系,既发挥了约束性、强制性和惩戒性作用,又体现了保护性、导向性和激励性的作用,为不断推进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新班子圆满完成了乡人大、政府和县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确保了选举的一次成功率和组织意图的实现,并实现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全部满票当选。

二、2013年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县委艾书记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中心、三个突破”战略思路,确定了“突出抓好思想作风建设;突出抓好财源建设;突出抓好社会管理;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升级;突出抓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2013年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监督,完善作风建设机制。在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做到了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促进机关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二是抓招商,进一步膨胀民营经济规模。继续扩大招商引资的视野、力度。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加强招商引资宣传力度。力争实现民间招商引资见成效。通过招商引资扩大项目建设。争取雪峰农业集团对我乡蔡山江水库综合开发项目尽快落户。

三是抓监管,进一步做好财政工作。开源节流,拄杖化缘,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监管,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收支平衡,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篇4

到目前,我镇已建立起相对健全的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全镇共有中心卫生院1家,乡村卫生所(室)12家,从事卫生工作(包括村医)36人。而全镇总人口13000人,千人口医生数仅占2.76人,开放床位12张,千人口0.92张。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我院除仅能提供基本门诊医疗服务外,总体医疗服务能力低下,卫生院生存仍然困难。年全院业务总收入43.2万元。其中医疗收入12.2万元,占28.9%;药品收入30.9万元,占71.1%;按年度决算报表反映,总支出104万元。通过8万元药品结余弥补后,全年尚亏损额12万元。

二、造成卫生院生存困难的主要因素

(一)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以药补医现象依然突出。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公共卫生职能,卫生投入政策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医疗条件较差,影响了正常防治任务的完成。

(二)布局不够合理,规模“小、差”问题突出。卫生院、村卫生所(室)均存在规模小、功能弱、布局不够合理以及人员素质低的现象,从“小”字方面看,卫生院虽初具规模,但相对较小,大多数患者到卫生院只是看看门诊而已;从“差”字方面看,房屋、设备、人员、技术,缺少医疗服务能力,尤其是我镇一些边远村屯,如卫疆、新平等村屯出现了只有老少居住的“空壳”现状,百姓缺医少药,迫使患者多半流失异乡他院,从而导致收入减少。

(三)乡镇卫生院体制不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运行中存在“以药补医”的现象,药品收入在全部业务收入中占有绝对比重,占71.7%,在现行管理体制条件下,仍靠销售药品来维持医院现状;二是观念滞后,管理落后,人浮于事。卫生院内部从上到下缺乏制度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领导层缺少创新意识,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机制不活;一般职工安于现状,坐等病人上门服务,仍然固守“大锅饭、铁饭碗”思想,不愿改革,害怕竞争,坐以待毙。

(四)卫技队伍严重不适应新时期要求。总的表现在: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在全院20名职工中,有65%的医务人员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5人,占25%;高级职称仅有2人(其中有1名于年1月即将退休)占10%。学历低,技术水平不够高,这种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发展,更进一步地制约着农村群众的医疗消费需求。其次,近10余年来没有高技术、高素质专业人才来充实和壮大乡镇卫生院,人员进出机制僵化,群众对“小医院”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五)卫生院存在管理松懈问题。管理制度不全、或有制度不按制度落实,这些内部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卫生院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如:财务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学习制度、卫生院消毒管理制度、院内感染控制制度、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等等都已建立健全,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管理。

三、工作思路及工作举措

(一)指导思想

年,将在市中医院帮扶三年来的成果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卫生局中心工作,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创一流文明优质服务;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以目标治理为主线,强化治理力度,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和任务。

篇5

主要体现在“三稳、三提升、三改善”

三稳:

——粮食作物稳定增产。通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确保了粮食主产县的地位不动摇。全县共落实水稻面积59.62万亩,较去年增加3.53亩,粮食总产量达4.77亿斤,较去年增加0.04亿斤,实现了连续五年超历史。

——畜牧水产稳步发展。全县注册养猪企业共发展到23家,成立了养猪合作社5个,建立种猪场6个(其中一级资质2个,二级资质4个),建成万头以上规模猪场20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专业户196户(其中:1000头以上的有48户)。预计全年生猪出栏60.2万头,其中:供港7.3万头,分别比去年增长20.2%、25.86%;生猪产值预计可达9.3亿元,较去年增长41.3%。肉类总产量51280吨,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达11.28亿元。全县共完成水产养殖面积65600亩,同比增长1.7%。其中珍珠养殖面积达6000亩,完成水产品产量XX0吨,同比增长37.9%,水产品总产值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30.9%。

——农业效益稳键增长。全县农业生产总值预计达22.28亿元,同比增长39.25%,农民人均收入3720元,同比增长101元,增长2.8%。

三提升: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万年珍珠集团顺利重组,贡米、生猪二大产业集团发展迅速,其中万年贡米集团年产20万吨大米生产线已开工建设,生猪产业集团4个万头猪场正在新建。万年贡米集团已成为省上市指导公司,珍珠集团成为市上市指导公司,万年生猪集团的上市准备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万年贡米集团可望实现产值13.85亿元,同比增长19.4%;生猪产业集团预计出栏生猪58万头,实现产值10.8亿元(数字来于生猪集团,其计算的产值超过农业局上报的全县生猪产值);全县各类农业企业已发展到250家,新增6家,万年贡米集团、万年生猪产业集团、万年珍珠集团、凤珠实业公司、喜果绿化公司5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企业入围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选名单;雷竹、油茶、吊瓜、食用菌、蔬菜五大新型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雷竹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油茶面积2万亩,吊瓜面积3000亩,食用菌面积5万平方米,大棚蔬菜基地近1000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注册73家,新增8家;农村经纪人已达478人;14个专业村被列入省“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新获绿色食品标志2个,全县获得绿标的农产品已达11个;五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建设实施单位已完成计划投资额的77.6%,预计12月上旬可以全部进行项目验收。

——民生工程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放早稻良种补贴等各种涉农补贴3384万元,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覆盖面100%。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300人。扎实推进了12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扶贫工作,扶贫搬迁移民400人;保障城镇低保对象2885户、9460人,发放低保金1263万元,人均补差达140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529户、10835人,发放低保金675万元,人均补差达50元,发放城乡低保对象副食品补贴157.9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86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开展了五保对象普查活动,全县共核定五保对象2521人,下发五保金380万元。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拨付移民项目资金172.5万元。

——森林防火防控水平明显提升。面对灾后森林防火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全县各级投入前所未有的人力精力,采取前所未有的断然措施,打赢了一场科学防火的人民战争。(1)高位推动。将原森林防火指挥部升格为由县委书记任第一总指挥、县长为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为指挥的森林防火指挥部,进一步加强了森林防火的领导。同时,县政府专门从财政安排了60万元经费,用于购置灭火装备,切实提高防火专业队伍防火灭火能力。(2)四级联防。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森林防火联防长效机制,县里成立了一支3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专业消防队,实行军事化管理,集中食宿,24小时在岗待命。每个乡镇、村委会、村小组按营、排、班的民兵建制形式,分别成立了一支40人以上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2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应急队,1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巡逻队,形成了四级联防、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3)全县动员。从各县直单位抽调了1409名干部在全县143个村(居)委会、1268个自然村和居民小组开展“千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广泛宣传森林防火知识。防火期间,以县长令的形式印发了7万余份《万年县森林防火禁火令》、印刷了7万份《森林防火基础知识小册》发放到全县每个农户手中,并在全县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小孩教父母”活动,将森林防火知识、法规带进千家万户,做到森林防火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森林火灾高发态势,实现了清明期间“零”火灾目标。

三改善:

——新农村试点村快速推进。XX年纳入全县试点工作范围的自然村共100个,其中省级试点自然村74个。今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战役意识”“民本意识”“平台意识”三种意识,紧扣提升试点村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五种生活品质目标,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不断提升试点工作的操作层面和工作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全县共投入资金3138.32万元,截止到11月底,全县7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100%完成村庄规划;建设村内主干道107.9公里,改水3917户,改厕3319户,改房1319户,使用清洁能源1971户,其中使用沼气户数939户,使用太阳能户数832户;各试点自然村电视和电话基本普及。全县已形成“一村一品”试点村75个,其中贡米、雷竹、吊瓜、泡桐、蚕桑、无籽西瓜、蔬菜等种植类的专业村46个,生猪、龙虾、渔业、珍珠、獭兔、麻羊等养殖类的专业村15个,加工、运输、商贸、劳务、农业旅游等各类的专业村14个;试点村农民人均“一村一品”纯收入2437万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1%。

——“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强势推进。全县上下坚持以“四化“为目标,严格按照“弘扬抗冰保电精神,决战‘一大四小’工程”及“全县总动员,会战一百天,决胜十万亩,绿化我万年”的要求,以山上绿化为依托、以通道绿化为重点、以城镇绿化为突破口、以农田林网建设为支撑,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造林绿化,有力地推进了我县“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全县已完成新造林5万亩,其中补植3万亩;完成育苗1780亩,雷竹施肥1万亩,义务植树60万株。今冬明春10万亩造林任务,截止目前,已全部落实造林主体,外业规划设计全部完成,全县完成整地挖穴面积6万余亩。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万年县用水安全规划》已获县人大常委会批准;《万年县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万年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已进入尾声,三个规划的编制,必将为我县今后争取水利项目奠定扎实基础。姚坊电排站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彻底解决了我县滨湖乡镇的排涝问题,这是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6月份的防汛过程中,该工程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张家山及8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5座,解决存在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人口2.2万人,改造中低产田1.25万亩,建设标准农田5000亩,全面启动大港桥渠系加固工程。争取到齐埠圩除险加固工程等21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或省相关项目笼子,项目资金将过亿元;创新水务管理机制,成立了万年县水务管理委员会,向水务一体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成功组建了大禹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将有效破解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瓶颈。

总的来看,XX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措施扎实、成效显著,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从XX年9月份开始,全县化肥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复合肥较去年同期增长80%,尿素增长25%,钾肥增长100%,磷肥增长90%,农药增长10—20%,因农资价格上涨,每亩双季稻种植成本增加了130元左右,而国家补贴为每亩136元,比去年增加了57元,农资涨价幅度远远超出国家惠农补贴幅度,较大程度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虽然从XX年开始实施的三年病除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梓埠联圩电排站更新改造工程顺利结束,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我县仍还有较多小型水库、万亩以下圩堤极需除险加固。同时,由于渠系配套工程严重不足,灌溉设施薄弱,导致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水库虽然修好了,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XX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的关键一年,根据当前农村发展改革形势,按照县委、县政府战略部署,XX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xx大和xx届三中全全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综合各种因素,XX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目标:农业总产值达到24.06亿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936元,同比增长5.8%;粮食总产稳定在4.5亿斤以上。

具体工作思路可以概括为:创新一个机制,推进三大建设,实施五大工程。

(一)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针对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不相适应,劳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利用不充分,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层次薄弱等矛盾,重点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上下功夫,努力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一是依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为重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等多种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制度性的关键性举措,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促进加快发展。使其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及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扭转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功能薄弱的格局。适应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重点通过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机制创新,奠定农业公益的基础;研究制定扶持发展经营组织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和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推进三大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推进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坚持用经营的策略建设新农村不动摇,以打造有个性的特色化村庄为核心,进一步创新思路、机制和方法,强力推进,快速启动,较好保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省、全市格局的领先地位。在选点定点上,突出“三个优先”:优先选择国道、省道沿线和中心城镇、旅游景区周边的村庄列入明年试点范围,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精品亮点;优先选择一批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文化的个性化村庄,并给予叠加点扶持其改善基础设施和打造工作特色。优先选择先期成立理事会、组织完成“三清”、签订农户分户项目协议书、筹集资金10万元以上的村庄列为试点。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四个结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同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相结合,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同弘扬稻作文化相结合,把改水改厕同普及太阳能和沼气建设结合,把推进城镇化和实施民生工程相结合。在推进机制上,注重“五个强化”:强化结对共建机制、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规划执行机制、强化投入多元机制、强化奖优罚劣机制。

2、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紧紧围绕“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三年总体目标,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推进造林主体多元化、林权交易市场化、林业经济产业化。力争再完成造林绿化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提前一年完成省里提出的预定目标。一是推进造林主体多元化。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责权利结合的原则,在稳定所有权,完善承包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平等、自愿、有偿原则,积极鼓励林地合理流转;尽快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各类法人、经济实体和个人以承包、租赁、拍卖、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林业建设和综合开发。二是推进林权交易市场化。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和评估中心,成立网上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力争将网上林业产权交易平台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林业产权交易网,充分激活和规范全县林权交易市场。三是推进林业经济产业化。大力发展以杨树、泡桐等树种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进一步壮大以雷竹、油茶、花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积极培育和扶持林业加工企业,加快林业产业一体化进程。力争新建雷竹基地3万亩,油茶基地4万亩,林业产值突破10亿元。

3、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抓好项目申报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战略机遇,认真研究和用好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盯紧重点支持领域和项目,做好项目的策划、规划、立项、编制及申报工作,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级计划笼子,确保并争取突破应有份额。另一方面,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尽快完成《万年县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万年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设审;抓紧实施大港桥、群英2座中型及11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切实做好大港桥(含余源)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加固工作,全面启动万亩圩堤齐埠圩除险加固和鄱阳湖二期治理第6个单项工程,大力实施以供水水源地、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和崩岗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项目,继续推进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农田4.5万亩;解决全县12乡(镇)2万人口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三)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从根本上弱化了我县在农业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必须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市场牵动、基地促动、标准驱动、内外联动”五大工程,努力构建龙头企业加工附加值高、带动农户增收能力强、特色基地发展速度快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1、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围绕贡米、生猪、珍珠三大产集团和省市龙头企业,做好项目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力争三大产业集团早日上市,其它龙头企业实力更强、带动作用更大。研究出台扶持本县骨干企业的具体措施和评选办法,重点扶持50个强势骨干企业,促使全县农业企业整体崛起。进一步发挥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吸引县外资本、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到我到投资、开发农业,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集团,借助外力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链条长的大型农业项目,用一流企业、一流技术、一流产品尽快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今年新增农业企业10家,其中加工型企业新增5家。

2、大力实施市场牵动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以批发市场和区域性专业市场为重点,放手发展、积极引导、逐步完善,为农产品销售提供载体。加快培育各类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壮大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营销队伍。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抓紧实现与乡镇站所、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农业中介组织的联网,开拓无形市场。

3、大力实施基地促动工程。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5亿斤以上。围绕贡米、生猪、珍珠等特色农业,重点抓好裴梅的3000亩有机贡米基地、湖云的万亩省级水稻高产示范片、以梓埠为主的20个万头猪场、以石镇为主的千亩吊瓜基地和5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以上坊为主的千亩大棚蔬菜基地等建设。力争XX年生猪出栏70万头,实现产值10亿元。

4、大力实施标准驱动工程。坚持把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管水平。加快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步伐,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标准化种养比重。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组织开展农产品例行监测和抽检活动,公布监测结果,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确保消费安全。严格农产品生产全程监管,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切实从源头上杜绝各种安全隐患,严防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万年生猪、万年贡米、万年珍珠等知名品牌,支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力争XX年认定无公害产地3个、认证绿色或有机食品4个。

5、大力实施内外联动工程。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沟通,密切农产品经贸往来,强化信息、市场、管理、资源多方面交流、对接、联姻,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开展战略合作,有力提升我县农业开放度和外向度;坚持以“现代、科技、规模、高效”为标准,加强与对系,积极引进台资企业,加快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力争到XX年,该试验区初具规模,发挥出示范效益;积极鼓励各类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突破传统地域界线,走出万年门户,开发利用外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外向扩张。

三、XX年第一季度工作安排

一是督促和带领农口各部门积极跑部进厅,加强项目申报工作,力争更多的项目落户万年,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十百千”工程任务目标。

二是深入各乡镇,加强“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督查,确保10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篇6

2、配合开展石泉水库建设前期工作。一是做好谋划。尽早尽力做好搬迁户的普查。二是做好安置工作。三是与公安系统做好搬迁前的户口协调工作。

3、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强化“五包”责任制落实,抓好“七进”和“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活动和镇容村貌、城乡市场、公路沿线、重点部位的集中整治,“五乱”治理,推进全镇城乡环境整治面貌再上新台阶。今年工作的重点是治理农村环境,做到村容整洁,计划修建垃圾池350口,做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实施“村收集、镇转运”。我镇在2月初实施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召开动员大会,召开了全体镇村干部大会、书写宣传标语,召开广播大会,做到人人皆知,全社会共同参与;二是召开场镇个体户大会,签订门前“五包”责任制;三是召开学生大会,组织学生义务宣传和劝导队,动员学生和家长共同行动,保障农村环境卫生。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了督查和问责机制,对行动得好的村(居)在年度目标考核上专项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问责。

4、抓好稳定和安全工作。认真搞好农村“六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搞好整体联动工程建设和第二轮平安创建工作,抓好农村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为全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大力度对道路交通、烟花爆竹、食品药品等安全管理,做到创建平安。

5、加强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任务落实,坚持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强化以城镇社区、农村居民委员会为基础单元的社会管理模式;抓好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管理;抓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加强和创新信息网络管理;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村(居)委村民自治;加强和创新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完善“大调解”机制;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创新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二、我镇的工作重点

1、加强“四个年”的提升工作。一是在项目攻坚年上,我们要结合到交通、水利等建设上再争取上级项目,改善的艰苦条件。二是在产业提升上,要将镇从农业大镇向旅游强镇进行转化;三是在开放突破上下功夫,在改革开放上打破以前陈旧的思路,突破闭关自守的想法;四是在干部作风上进行转变,加强机关和村社干部的管理,率先推行村四职干部坐班制度,严格考核。

2、加强对违规计生对象的清理工作。我镇将加强对违规计生对象的清理工作,坚决执行国策。目前,已收违规计生对象缴费10万余元。

3、加强殡葬管理对象的清理。一是加强宣传,要求死亡户尽量火化;二是加强对土葬的对象进行处罚,坚决加大力度进行处置。

篇7

⒉加强卫生行业监管,解决群众“看病贵”;

⒊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解决群众“看好病”。

二、进一步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努力改善医疗卫生状况,满足农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⒈加快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

⒉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步伐;

⒊认真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市工作。

三、认真落实农村卫生工作政策,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⒈进一步完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⒉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

⒊加强传染病控制,巩固和提高地方病、结核病防治工作。

四、强化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⒈加大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的卫生防护意识;

⒉加强执法力度,持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

⒊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人民健康。

五、续抓好血防、麻防工作,巩固血防、麻防成果。⒈稳步推进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计划的实施

⒉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新疫区的血防治理,严防急感发生。

⒊狠抓麻防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疫区内人员管理工作;

⒋认真抓好麻风病监测工作,重点抓好现症病人的治疗。

六、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力度工作。

⒈认真做好乡村医生培训班工作;

⒉积极做好创建村级群众满意卫生所(室)工作。

七、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

⒈重点抓好“降消”项目工作,确保实现项目目标;

⒉继续抓好儿童计划免疫等基础工作,突出抓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为迎接年计免达标打下扎实基础。

⒊继续开展“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活动;

⒋继续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基础上作实施“关爱儿童”项目,推广应用“儿童保健卡”。

八、持续抓好爱国卫生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⒈积极开展“创卫”活动,打造卫生城镇;

篇8

围绕建设“清洁家园、美丽乡村、绿色城镇”这一目标,建设的和谐生态村。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有序推动和谐生态村建设。建设规划和国土部门要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布局规划,明确县域内中心村、一般村的数量、功能与定点,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认真做好村庄规划的配套衔接,确保规划可实施。

2、深入推进村庄整治,着力打造村容整洁的优美环境。加强农办、城管、水利、农业、环保、教育、国土、建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实行城郊农村、村内村外、水面陆上“清洁家园”的综合治理,整合农村改水、电气化示范村等项目,优先安排到创建村,推进龙溪乡开展整乡村庄整治,抓好国省道沿线、岸等区块的村庄连片整治,计划完成整治40个村。建设生态村、生态乡和绿色城镇,着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县。

3、加快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和康居工程建设。年计划创建3个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新实施农房改造村16个。以省市级示范村为基础,启动5个中心村建设,使示范村、中心村和农房改造村三类建设互为融合,形成符合实际的建设模式。大力提升中心镇的承载力,加大对中心镇的工业功能区、环保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

4、抓清洁家园长效机制建设。巩固“三有机制”,使农村垃圾分捡模式更具实用性、经济性、生态性。一是理顺体制,建议将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整合成一个机构和办公室,在城市执法局成立后,综合协调城乡清洁家园工作,确保有人管事;二是解决资金瓶颈,以保洁员工资按月发放、环卫设施保证够用为目标,保证财政投入,采用多种途径向全社会筹集卫生保洁经费,保洁员工资由乡镇直接发放;三是加大对乡镇(街道)考核权重,建议将和谐生态村工作按5%、清洁家园工作按15%权重分解;四是建立工作问责制度,落实五步法(举报电话、媒体监督、领导监督、干部承诺、定期回访)和四级监管考评等措施,对一个区域年内三次以上通报(曝光)的党政领导采取免职或到清洁办挂职的办法进行问责;五是强化乡镇(街道)监管体系,监管体系不健全是普遍性问题,要按每乡镇(街道)1-3人配齐配强,保证监管力量不减。六是推行“分类收集、简单分捡、生态处理”新模式,深度推进农村垃圾生态处理。

(二)以欠发达地区全面小康建设为抓手,着力增强农民创业增收能力。

围绕打造“省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使全县农民共同奔小康。

1、促进移民下山,改善农民生存条件。完善下山移民政策,加快新一轮中心镇、集镇、中心村安置小区建设步伐,年抓好幸福花苑五期建设、镇二期工程开工、镇袜业城二期征地以及街头镇马家田移民小区启动。“十二五”期间创造条件,将镇等东片产业基地的高山移民小区建起来。鼓励人口较少的村整村搬迁到中心镇、集镇、中心村,积极引导自发移民,对拆除原居住房屋或实行房屋置换的自发移民户尽快落实财政补助政策,争取省级财政资金,加快下山移民步伐,年完成500户1600人。

2、发展来料加工,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建成5个加工特色村(点),总量达到20个,对特色专业村(点)进行广告、品牌形象包装。建立来料加工协会,到义乌等地进行经纪人培训,举办在义乌创业的人与在的经纪人对接活动,拓展来料加工业务。争取省级财政支持袜业基地和特色村发展,在对袜业加工产业调研的基础上,以贸促工,启动袜业园区征地,建设自己的袜业加工企业。制定政策措施,打造特色品牌,提升袜业项目,将袜业加工产业做成五大地方工业主导产业之一,提升全县经济总量。

3、抓精品农业,做强农业主导产业。立足于生态优势,坚持走一村一品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发展之路,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精品项目和精品乡村为目标,大力发展以茶叶、油茶、中药材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一批辐射带动明显的示范基地、等产地茶叶加工企业做大,形成自主加工优势。提升茶叶市场档次,将产地茶叶加工企业、产地茶叶市场和县域茶叶集散中心市场串成线、联成网,培育和扶持“小狗牛”等地方品种及和盈公司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教育系统帮扶优势,发展山地蔬菜产业。年计划创建市级强村10个、县级强村20个。

4、发展与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宜游相配套的农家乐。争取农家乐游客突破160万人次,经营收入8000万元。当前,着重支持农户家庭为主体,自然景观、文化遗存、特色产业以及农业产业链为依托,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新兴产业;要集群发展等地的农家乐,利用佛教文化、济公文化、霞客文化以及寒山文化等发展特色村镇、点农家乐,“十二五”期间发展几个农业观光休闲区;依托市、县农家乐协会,加强农家乐行业自律,健全经营户培训管理,规范经营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有针对性地选择旅游集散中心、商品市场、城市社区、学校团体等召开会,组织协会到周边大中城市开展促销活动,举办与参与山旅游节、美食节、杜鹃节、茶叶节、杨梅节、梨花节等。加强“农家乐”网站建设,进行宣传推介。

5、培育新型农民。采用分类培训、精品培训、特色培训和逐级培训的办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年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6600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3600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000人,实现培训转移2400人。一要充分利用供销社、农业等涉农部门的培训平,对从事种养殖农户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二是依托大学、农林大学、树人大学等,提高补助标准,组织举办各类特色培训班;三是继续推行培训任务招投标方式和实行违规培训机构“黑名单”制度,加强日常培训管理,规范办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将培训后农民切实转移出去;四是以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加强村主要干部、合作经济组织领头人、农产品基地负责人等经营管理业务培训,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

(三)以推进“三农”服务创新为抓手,着力提升农村改革和服务保障水平。

篇9

1.1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乏保障

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对县乡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的养路费切块补助,但县、区交通部门基本将其用于县道公路的养护,而且地方配套资金太少,一些欠发达县仅依靠省养路费补助地方配套资金几乎为零。另外,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也较为突出,以至于乡道、村遒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大部分乡村道因此处于失养、失管状态。

1.2农村公路养管运行机制不健全

农村公路养护政策不完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失养现象很普遍,路政管理也还未触及村道。由于失养,管理不到位。新建公路在一、两年内转眼又变成坑洼路,长此下去,大量投资将付诸东流,造成极大的财力浪费,农民的行路难也将会再现。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实施农村康庄工程建设,在农村公路大规模建成后,农村公路的长效养护机制研究迫在眉睫。

1.3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薄弱

当前,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执法人员配备不够,路政巡查的范围小、时效性差,无法及时发现路政案件,更谈不上处罚和纠正;二是执法难度大,各种侵占、损坏路面的行为难以制止。再加上治超以后,大量的超限超载车辆绕行农村公路,加剧了农村公路损坏的速度。

1.4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

作为“通达”、“通畅”工程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弱等缺陷。如兴隆县近几年完成的“通达”、“通畅”路都是标准很低的准四级公路,特别是山岭重丘区的农村公路,因没有更多的资金来完善边坡、挡墙等公路配套设施,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又如泉溪镇坝溪河村公路挡墙受投入资金的限制,未用砂浆浆砌,在去年夏季暴雨来临的时候,路基被冲毁,板块被架空,造成了重大损失。

1.5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难

根据公路管理部门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工程技术力量和养护管理力量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的管理需求,而无力兼顾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同时因为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而且进去后往往是条“死胡同”,需原路返回,增加了巡查管理的里程和难度。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延伸,侵占、损坏公路的行为也随之增加,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根本不可能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

2、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对策思考

2.1科学计划

“十一五”期间,应科学合理地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对每年实施的项目应在年底或该年3月份之前完成项目的前期工作,在每年的7月份以前完成实施工作。这样就能抓住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能在下半年提前完成验收及制定来年计划,使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更加规范、科学。

2.2立足于农村公路的公益性特征。建立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

农村公路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其公益属性决定了不能采取收取通行费的方式筹措管理养护资金。因此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应坚持实行“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资”的原则。只有保证农村公路的公益性,才能切实做到为广大农民服务。应该立足于农村公路的公益性特点,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合理协调农村公路建设者、管理者、使用者等各方利益,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只有责、权,利的协调统一,才能真正保证建立起的养护管理机制长期的良好效果。

2.3健全运行机制,落实养护人员为落实管养责任

篇10

一、前言

农村公路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为。由于农村公路的使用极不规范以及项目分散涉及面广。基层和一线技术力量管理力量都比较薄弱,且在养护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资金投入也受到限制。乡镇的养护机构正值建立初期。养护管理部门的设置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阻碍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积极筹集乡村道路养护资金,加强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领导,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必要性

农村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适应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搞好农村公路养护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脱贫致富的基本条件之一。

要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观念。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质是巩固来之不易的大规模建设成果。提高路网整体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建设投资效益。没有农村公路建设的成绩越大,养护管理工作任务就越重,越需要得到加强。仅靠当地政府或沿线村社投资、投劳管护,其路况质量可想而知。

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特点

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与高等级公路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应根据农村公路特点进行,才能使管理养护工作更有效。概括而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有以下特点:

1.两大面广,区域间差异大

农村公路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分布在广阔的农村,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就有农村公路。全国每年新改建农村公里30余万公里,目前部分地区村级公路不但“通村”,而且通“社”、通“队”,因此农村公路分布区域大,管养工作量大。

农村公路涵盖了县乡村三级,区域间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这就使农村公路的专业性管理养护难以实现。

2.公路等级低,简易养护比例大

农村公路一般等级较低,村级公路占了相当大比例。大量等外级公路往往承担很小的交通量,其养护工作主要包括除草、清理边沟、路面保f吉等,这些工作虽然简易,但是保持农村公路正常发挥使用性能的必需。

3.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养护队伍和设备

由于农村公路面广量大,专业性管理和养护难度极大。目前,部分地区乡级公路由农村公路养护站(所)承担养护任务,实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半专业化。然而,对于绝大部分的村级公路,仍由农民自己承担养护工作,甚至还未健全完善的养护制度。另外,目前农村公路的专用养护设备十分缺乏,高等级养护设备难以直接应用于农村公路。

4.经费紧缺,区域间差异大

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繁重,经费相对紧缺,主要来源于中央、地方各级财政和农民集资、捐款等。而对于长期的养护管理工作,资金缺口更大,已经严重影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农村公路的建养经费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东部地区较富裕农村的地方公路建养经费相对充足,建设标准往往较高;而西部地区,尤其是自愿匮乏,缺乏支柱产业的农村地区公路建设经费都十分紧张,养护管理资金更是难以保障。

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对策

1.提高认识,将农村公路使用质量纳入考核指标

如前所述,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对于保障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延长农村公路使用寿命,保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目前主要以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里程作为相关建设管理部门的业绩考核指标,造成对管理和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远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因此该将农村公路建设里程、使用性能、使用寿命等均纳入考虑范畴,以此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部门统筹安排建设、管理和养护资金,提高农村公路的综合效益。

2.立足于农村公路的公益性特征,建立管理养护的长校机制

农村公里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其公益属性决定了不能采取收取通行费的方式筹措管理养护资金。因此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应坚持实行“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资”的原则。

应该立足于农村公路的公益性特点,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合理协调农村公路建设者、管理者、使用者等各方利益,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只有责、权、利的协调统一,才能真正保证建立起的养护管理机制长期的良好效果。

3.立足于农村公路特点,推荐分级管理和养护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不同区域的同级别道路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应依据不同级别道路的不同性能要求,开展分级管理和养护。对于县道,由于公路等级较高,承担的交通量大,对道路性能要求相应较高,因此应建立专业化管理养护队伍,保证管理养护的专业化。对于乡道和部分交通量大的村道,应努力创造半专业化的管理和养护。而对于交通量很小的村级公路,则应以“政府培训、农民承担,定期指导”的方式开展有效的管养。只有合理分配有限的养护管理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养护才能保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效益的最大化。

4.建立农村公路档案,开发实用的农村公里管理系统

篇11

随着交通部交公路发(2008)43号文

1、首先是整合已有资源,建立和完善三级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网络

1.1 县级农村公路管机构

就是县交通局或公路管理段设立相对独立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科室,配备3-4名专职(不参与养护工程管理)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巡查)人员,同时结合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合理调整现有专业公路养护管理站点布局,转变部分专业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从养护作业调整到养护管理方面),切实履行县道公路养护和乡村公路养护监管的农村公路管养职责,在充分发挥和挖掘现有养护从业人员的技术与管理优势的同时,加强农村养护质量考核和养护技术指导人手,强化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对全县农村公路养护行业的管理职能。

1.2 乡、村公路管理(信息)网

每个乡(镇)除明确分管领导外必须配备一到二名(视公路里程多少而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干,同时每个村(社区)聘请一名兼职农村公路管理协调(信息)员,具体负责本辖区内乡、村道公路的养护班组建设和日常养护的管理监督工作,协助县公路管理段做好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的质量考核、技术指导和各类协调衔接工作,做好农村公路各类信息、任务的传递工作,作为县级管理骨架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努力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一条农村公路。

1.3 农村公路养护作业队伍

积极扶持和培育专业养护企业和以各种形式自由组建的农村公路养护班组。根据农村公路养护和分布特点,在积极扶持专业公路养护企业的同时,积极鼓励部分农村剩余劳力以各种形式组建农村公路养护承包实体,通过招标、议标和委托的形式取得一定区域内道路养护权,以弥补农村公路养护力量的不足,真正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落到实处。

2、其次是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督

在根据国务院《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和浙江省、湖州市有关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有关规定出台《安吉县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的同时,及时制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标准、养护质量考核办法、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农村公路管理考核办法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建立奖励和监督机制,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考核机制,是我们指导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必要手段,完善各类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特别是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乡镇领导任期目标进行考核,制定一套奖惩办法,是保证乡、村道路得到正常养护的重要保障。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和稳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

由于农村公路养护公益性较强,养护资金需要长期投入,靠上级公路部门和县级财政全包起来是不可能的,必须多途径筹集资金:一是县财政必须根据《公路法》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2005]49号)和《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和大中修配套经费,足额地列入县级地方财政预算,与上级各类补助资金一起纳入县级公路养护基金专户;二是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用好上级有关优惠政策,争取更多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三是各乡、镇(开发区)和村级组织要充分激发本地在外人士热爱家乡的热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展社会筹资、捐资活动,还可根据“一事一议”的原则,特别是向农村公路沿线使用超限车辆运输较多的厂矿企业进行集资,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大中修工程筹集资金捐资。在做好上述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工作的同时必须建立县、乡两级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基金,设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户,其中县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县交通局将根据年度计划统筹使用,各乡、镇(开发区)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各乡镇根据上级计划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与大中修支出。

4、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政策宣传与技术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