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伊朗核协议

伊朗核协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20: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伊朗核协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伊朗核协议

篇1

3、心平气定:心气平定,没有杂念。

篇2

黄鼠狼和狐狸结亲——臭味相投。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3、舒适版有电动天窗,而风尚版没有天窗。天窗还是比较实用的。

4、舒适版座椅是真皮的。

5、舒适版比风尚版多定速巡航和前驻车雷达。

6、舒适版后排座椅可以比例放倒,而风尚版是整体放倒。

篇4

西方艺术进入巴洛克时期是西方合唱艺术的成熟和发展期,体现出了形形的特征,艺术风格极为复杂。在音乐创作,特别是合唱音乐创作的形式上日渐丰富,体现了静谧和喧嚣的双面特征。18世纪中期以后,合唱音乐开始从宗教音乐中解脱出来,逐渐接纳世俗音乐的融入,并产生了大批优秀的音乐家,为合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是1600年至1750年之间,即从蒙特威尔地(1567-1642)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1750年,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这一时期是西洋音乐史上最多彩多姿,也是最混乱复杂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音乐的发展朝着几个方向同时并进,乐曲的形式与构造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合唱音乐更为丰富。合唱音乐基本运用大小调体系,复调与主调密切结合,并逐渐向主调音乐转换过渡,合唱音乐篇幅迅速扩大,大型协唱(奏)风格在巴洛克时期大肆盛行,两个或多个合唱队组成的复合唱得到新的发展。出现了双合唱组(SATB/SATB)、或三重合唱组(SSAT/SATB/TTTB)等,大多合唱作品都带有器乐伴奏,组合的可能性加大,喜好运用多个合唱组进行不同音色对峙。据记载,1639年,一次在密涅瓦圣母教堂的合唱演出,2个大的合唱队分立两边,中间还有8个小合唱组,左右各4,每一合唱组都带有一个简易管风琴,非常壮观,巴赫壮美的《马太受难曲》(1729)就是一个运用大型的双合唱队的很好例子。

16世纪末,威尼斯宗教音乐开始兴起,此时的音乐轻快活泼,乐队的表现力进一步加强,管风琴音乐达到了鼎盛时期。在新的艺术风格冲击下,宗教艺术观逐渐失去了对艺术的统治地位。17世纪,宗教艺术以全新的姿态重生,宗教与世俗文化被恰当地融在一起,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也相互交融,宗教音乐焕然一新,从原来的静谧转变为激情喧嚣。宗教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推向至真至美的崇高境界。布克斯胡德(1637-1707)、泰勒曼(1681-1767)、巴赫(1685-1750)、亨德尔(1685-1759)等一批新时期的音乐家均写下大量优秀的宗教合唱音乐,通过合唱的巨大艺术力量将西方宗教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巴洛克时期的合唱音乐,从调式体系转向调性体系;建立起大小调体系主调音乐风格成为主流女高音和男低音两个外声部受到重视;和声的运动由“协和――不协和――协和”,成为推动旋律前行的主要动力;小节线、节拍的使用成为重要的音乐技术要素;“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使音乐情感内容更加丰富,对比性更强、音乐的戏剧性冲突更大;加上当时文人对古希腊戏剧的痴迷,“戏剧热” 迅速蔓延至欧洲各地,并成为文化的典型标记,音乐与文学、戏剧联系更为紧密,通过不断实践与融合,创造出了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戏剧音乐形式。这些综合性的、戏剧形式的音乐艺术体裁极大地提高合唱音乐的戏剧性,为合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2、古典主义时期的和谐观

这个时期是西方音乐作品风格的成熟期,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全面发展,促进音乐艺术内部的综合发展,思路更为开阔,合唱作品主要体裁扩充为:歌剧合唱、交响曲合唱、音乐会合唱、弥撒、清唱剧、康塔塔、安魂曲等,声部的组合更为自由,乐器伴奏大量加入,交响性增强,音色更为细腻而多变,合唱队编制得到明显扩充,特别是在亨德尔之后,合唱音乐开始参与大型的活动,规模向更加庞大的方向发展。据记载,1784年,在西敏寺纪念亨德尔诞辰的音乐会上,合唱团人数多达500人以上。18世纪末,曾出现由2400人组成的巨型合唱队。大型合唱队的产生,极大地增加了控制大型合唱队的难度,对合唱指挥的要求越来越高。

18世纪末,合唱音乐进一步走向世俗化,并逐渐占据上风。以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1770.12.17-1827.3.26)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为推进宗教音乐向世俗化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出现了海顿的清唱剧《创世纪》(1798)和《四季》(1801),莫扎特的《安魂曲》(1791),贝多芬的《D大调庄严弥撒》(1819)等,最具代表性的是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1808)、《第九交响曲》(1817-1823)“欢乐颂”合唱、以及《费德里奥》中的合唱。这些作品已经不再适用于教堂宗教仪式中,它们带领合唱音乐从宗教教堂走向了音乐厅。是现代合唱从宗教文化转变为大众艺术的开端。

古典主义时期的合唱艺术,宗教意识逐渐淡化,主要为个人对宗教的体验,宗教也仅仅是一种体裁形式和合唱的传统范式。器乐的蓬勃发展,世俗的精神和力量、人的高贵与权力、平等与自由成为合唱的主要内容。在合唱的表现形式上,古典时期的合唱对比更强烈、音响更丰富,人声的美和色彩性更大得到发挥,速度与力度的对比性更强,曲式结构规整、音乐的逻辑性大大加强,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也增加了合唱的表现力。

3、浪漫主义时期的和谐观

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迭起,民族情绪不断高涨,大批音乐家在继承以往艺术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推进了合唱的创作,世俗合唱音乐得到极大的重视,大型合唱作品受到青睐,混声合唱队发展到200-300人规模。以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李斯特为代表的欧洲作曲家都创作了大量类型丰富的合唱作品,进入音乐的浪漫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别具一格,音色变化多样,戏剧性增强,恰当的将合唱艺术融入到世俗文化之中,随当时文学艺术发展迅速,许多合唱作品同文学作品交相辉映,被运用于歌剧和戏剧之中,这些合唱以气势磅礴,旋律流畅,节奏短促、明快为特点,极大地增强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19世纪的人文精神在合唱艺术上与传承多年的宗教理念融为一体,康塔塔(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和清唱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门德尔松的《沃尔珀吉斯之夜》(1843)、舒曼《天堂与仙女》(1843)、勃拉姆斯女低音与男声合唱《狂想曲》(1870)。李斯特的《节庆弥撒》,威尔第的《圣母悼歌》(1832,1841)是康塔塔的典型代表。清唱剧的代表作品为门德尔松的《圣保罗》(1836)、《伊利亚》(1846),罗西尼的《圣母悼歌》(1832)、《小弥撒》(1864),勃拉姆斯的《德语安魂曲》(1857-68),布鲁克纳的《D小调弥撒》(1864),古诺的《赎罪》(1868-1881)等。

浪漫主义时期的合唱艺术追求风格上的多样性,并表现出创新与反传统的意图,合唱被运用到多个领域,实现了不同艺术之间的跨界融合,表现形式发生着重大的改变,早期无伴奏合唱的声音观念渐渐淡出,音乐对比强烈、速度、力度、音色变化频繁的浪漫主义新观念成为时尚。同时受浪漫主义美学观点的影响,合唱的“和谐观”倾向发生了巨大变化,声部叠加更为自由、主观,和声语言的个性化打破古典合唱的原则,主调和声风格明显,使音乐个性和创新精神更为凸显,人文主义思想更强烈。

纵观西方三个时期合唱艺术的“和谐观”变迁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合唱艺术从本身的艺术性、学科性、社会性、政治性等各方面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和谐观” 变迁的影响下,“和谐美”始终被定义为合唱艺术的本质,随社会的发展,经历不断融合、创新,从音乐内部的和谐到与相关艺术门类之间的和谐,一直坚守着传承中发展、发展中出新的理念,以新颖、融合的“和谐观”,把合唱艺术推向传统形式和新颖样式辉映并存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孟超美:《合唱表演艺术新概念》,《天津音乐学院报》2004年04期(83-86)。

2. 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3. 赵末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4. 田晓宝、文思隆、石一冰编著《合唱艺术》,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 候锡瑾:《西方早期合唱艺术》,北京大学图书出版社2007年版。

6. 秋里:《秋里合唱训练》,环球音像出版社2009年版。

篇5

3、感谢岳父岳母

4、感谢宾客

5、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各位领导,大家晚上好!

6、今天非常的高兴所有的来宾来参加我和我媳妇儿的婚礼,此刻我的心情非常的激动,大家今天能够抽空来,我非常的开心也收到了大家的祝福,大喜的日子,感谢一直以来都非常疼我的爸爸妈妈,他们辛苦的让我幸福的长大,今天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这一切让我所以感到非常的幸福,也希望在座的所有来宾都幸福快乐,吃的好喝的好。

篇6

奥巴马下令解除制裁

美国总统奥巴马10月18日备忘录,下令政府开始采取措施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以履行美方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中的承诺。

奥巴马在备忘录中要求包括国务卿克里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在内的相关政府官员“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开始履行涉及对伊朗制裁的承诺,但他表示,这些措施将在克里确认伊方已履行其相关承诺后开始执行。

奥巴马在当天白宫的一份声明中说,美方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伊核协议相关方密切合作,严密监控伊朗对协议的遵守情况,以保证其完全履行协议中的每一项承诺。

欧盟行动

通过解除制裁法律框架

欧盟10月18日通过旨在解除针对核问题对伊朗制裁的法律框架。欧盟强调,只有伊朗落实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并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可,解除对伊制裁的法律框架才会生效。

欧盟表示,这份法律框架就解除对伊朗经济、金融制裁作出了规定。所有各方都要确保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尽快落实,欧盟将为此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根据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当天发表的联合声明,10月18日是3个月前达成的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关键节点,意味着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签署的《共同全面行动计划》90天“采纳期”的结束。

中方表态

保持与各方沟通 推动阿堆改造项目

按照协议,今后几个月,伊朗须在国际监督下,开始减少铀浓缩活动规模,重新设计和改建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减少浓缩铀库存等。

伊朗、美国和中国10月18日发表关于阿堆改造三方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当天表示,这一声明体现了三方合作推动阿堆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的积极政治意愿。中方还在同六国其他方和伊方保持沟通,积极推动阿堆改造“官方文件”磋商进程,为阿堆改造顺利实施创造必要条件。华春莹说,全面协议达成以来,中方始终采取建设性态度,积极开展协议执行准备工作。中方同美、伊等各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沟通,推动改造项目执行准备取得积极进展。

新闻延伸

伊核协议生效 伊朗将迎游客潮

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10月18日正式生效。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协议逐步落实,伊朗旅游业将迎来快速发展,一场游客“海啸”将席卷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

旅游业井喷

伊朗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境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迹达19处之多。然而,多年来遭受制裁和封锁把不少心向往之的外国游客挡在了门外。

不过,随着伊核协议起步,伊朗旅游业将迎来春天。伊朗副总统兼伊朗文化古迹、手工业和旅游业组织主管苏丹尼法尔10月18日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统鲁哈尼推行的温和政策以及签证手续的简化都将为外国游客“回归”伊朗打开大门。

苏丹尼法尔说,伊朗政府不久将上马一项涉及1300个项目的投资计划,以吸引外国投资、拉动旅游业发展。此外,伊朗将逐步简化游客入境手续,预计今后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抵达德黑兰后可享受落地签证服务。这一签证有效期30天,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5天。从明年起,伊朗旅游部门还将着手签发电子签证。

按伊方设想,伊朗外国游客人数到2025年将达到2000万,旅游业收入将增至300亿美元。

配套要跟上

前景固然好,但伊朗旅游业目前还面临交通和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落后的难题。苏丹尼法尔说,伊朗眼下有1100家酒店和旅馆,其中只有130家是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我们需要在十年内让这一数字增加至400家。我们正从国家发展基金中出资,给予私人投资者低息贷款以新建现代化酒店。”

篇7

伊朗核谈判全面协议达成后,美国将目光转向朝鲜半岛,寻求重启朝核六方会谈。

据《美国之音》报道,最近,朝核六方会谈美国特使悉尼・塞勒将分别在韩国、中国和日本会晤有关官员,讨论搁置已久的朝核问题。这是自伊核协议达成之后,美国在该地区进行的最高级别外交访问。

7月27日,塞勒在首尔表示,朝核谈判的对话大门向朝鲜打开,美国随时准备和朝鲜达成协议。在伊朗核协议全面达成之际,有专家指出以此为蓝本解决朝核问题。据CNN报道,一位美国国务院谈判人员表示,希望伊朗核协议“能够让朝鲜在当前的危险道路上三思而行”。

韩国在朝核问题上也显示出积极态度。据报道,朝核六方会谈韩国团长黄浚局于7月10日-24日期间访问中国,会见中国团长武大伟等人,希望中方在朝核问题上给予更多支持。中日韩三国的一些官员都表示,希望朝核谈判能够重启。

亚太利益是关键

《金融时报》分析称,之前美国集中精力解决伊核问题,对朝核问题采取“战略耐心”不作为政策,导致朝鲜核能力迅猛发展。目前,伊核问题谈判结束,美古关系缓和,美国将注意力重新转回朝核谈判上,也是必然选择。事实上,“西方从来没有放弃朝鲜弃核的目标,三国会谈属正常情况”。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分析称,现在举行会谈,也是三国在确认将就朝核问题加强合作。

美国的出发点在于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董向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奥巴马政府确立“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朝核问题就一直是美国巩固美日韩同盟的借口。

谈判还需各方努力

如今,美国态度积极,然而,谈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7月28日,美国特使塞勒抵达北京,试图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此前一天,塞勒在韩国首尔访问时表示,“美国准备用与伊朗达成核协议的同样方式与平壤进行对话”。不过,正如沈丁立所说,朝鲜似乎对于美国的呼吁不感兴趣。7月28日,朝鲜驻华大使池在龙于发表声明称,“朝鲜核武器不是玩具,谈判不能决定它们的未来”,再次表明朝鲜在朝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篇8

国际原油价格7 月6 日遭遇暴跌。实际上,自6 月24 日以来,WTI 原油价格的跌幅已经接近13%。

据报道,国际原油价格6 日遭遇暴跌。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和布伦特原油的价格均迎来近三个月内最低结算价格。实际上,自6 月24日以来,WTI 原油价格的跌幅已经接近13%。

截至当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2015 年8 月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4 美元,收于每桶52.53 美元,跌幅为7.7%。这也是今年4 月13 日以来的最低结算价格。2015 年8 月交割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78 美元,收于每桶56.54 美元,跌幅为6.3%。这也是今年4 月8 日以来的最低结算价格。

那么,原油价格为何会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滑?原因主要有五个,如下:

希腊混乱!

在希腊针对国际债权人提出的援助协议草案举行的全民公投中,反对者获胜。这一令人颇感意外的结果,导致“希腊退出”风险直线上行。国际原油市场认为,欧洲能源需求将受到影响。Capital Economics 大宗商品经济学家Thomas Pugh 指出,“即使希腊是个非常小的原油消费国,但是希腊危机可能会蔓延,甚至可能会让欧元区坠入新一轮衰退,油价因此承压。”

伊朗!

伊朗核谈因未能于6 月30 日达成最终协议而被迫延期一周至7 月7 日。如今,“最后期限”已到。伊朗外交部长Javad Zarif 上周五曾暗示, 谈判接近达成最后协议。CMC Markets 首席市场策略师ColinCieszynski 指出, 伊朗核协议“ 将会通向制裁举措的取消,让伊朗再一次出口石油”。部分分析师指出,伊朗有能力为全球油市增加数百万桶原油,从而将纽约商品交易所油价拉低至50 美元,甚至更低。

美国供应/ 钻井平台!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示,自4 月份以来,美国原油供应出现首次周增长。贝克休斯公司每周数据显示,截至7 月2 日的一周,美国活跃石油钻井平台数增加12 座,至640 座,为30 周以来首次增长,但较去年同期减少922 座。Pugh 指出,“有更多的证据表明美国石油产出将再次上行。”

中国!

Pugh 声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已经导致市场对这个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商需求将走弱的担忧升温。他指出,中国5 月份石油进口同比下滑10%。Long Leaf Trading 集团首席市场策略师Tim Evans 指出,“也表明该国对石油的需求将会进一步走软”。不过,Pugh 强调,他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不会萎缩的太多。

篇9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自伊朗核危机爆发以来,为了迫使伊朗放弃核试验,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其中之一就是在全球建立起了针对伊朗政府的制裁体系。不过,正所谓“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伊朗积极进军美国“后院”,试图建立抗美新战场。众所周知,拉美有诸多反美国家,为伊朗进入该地区提供了便利和条件。在过去十年中,伊朗在拉美的大使馆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此外,伊朗政府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发展与拉美国家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今年初内贾德高调出访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古巴和厄瓜多尔之际,伊朗还推出了西班牙语新闻电视频道。内贾德说,此举是“根本性地限制(美国)霸权”的一部分。

其中,与委内瑞拉的伙伴关系是伊朗积极进军拉美最突出的例子。两国间的经贸来往从21世纪初的几乎零规模扩张到现在的200亿美元。两国总统频繁互访,其中查韦斯自1999年就任总统以来,已经出访伊朗近十次。查韦斯政府甚至已成为与伊朗关系密切的真主党的一个重要安全避风港和资金来源。而伊朗革命卫队也积极参与培训委内瑞拉安全机构和警察。借助委内瑞拉,伊朗不仅可以减轻美欧经济制裁的压力,而且能够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继续保持存在。伊朗是世界第四大原油出口国,但本国的炼油能力很有限。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伊朗与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成品油贸易关系,其中阿联酋和委内瑞拉是伊朗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有数据显示,在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期间,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至少向伊朗提供了价值5千万美元的成品油。此外,通过在委内瑞拉设立伊朗全(独)资的金融机构,以及伊朗商业银行在委内瑞拉设立分支机构,伊朗可以“借船出海”,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美欧封锁。

委内瑞拉还是伊朗在拉美进一步扩展经济和外交关系的桥头堡。在委内瑞拉的帮助下,基于共同的反美立场,伊朗已成功地与玻利维亚的莫拉莱斯政府、厄瓜多尔的科雷亚政府建立起较密切的关系。由于伊朗被指涉嫌阿根廷境内的两起重大恐怖爆炸案,伊阿关系一直停滞不前,但是就在美欧纷纷加强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之际,阿根廷却悄然与伊朗接触。近几年来双方经贸数额大幅增加,2010年阿根廷对伊出口大增70%至15亿美元。伊朗如今是阿根廷玉米的最大采购国。

获取重要的铀矿资源

伊朗核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大热点之一,但实际上,伊朗的本土铀矿储量数量十分有限。上世纪70年代,巴列维国王推出国家核电计划时,就曾不得不从南非进口大量的铀矿石。40年后,伊朗的铀矿石库存差不多已经消耗殆尽。为了顺利推进核计划,伊朗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海外铀矿石的收购和开采力度。2009年,伊朗试图从哈萨克斯坦购买1000吨市值近5亿美元的铀矿石。不过由于美欧从中作梗,这笔交易最终未能成交。

伊朗政府主要在以下两个区域寻找稳定、长期的铀矿来源:第一个是非洲,伊朗政府已经与津巴布韦、塞内加尔、尼日利亚等铀矿生产和出口国达成合作意向;第二个就是拉美,伊朗政府积极发展与铀矿资源国的关系。其中,伊朗与委内瑞拉在铀矿资源上的战略合作已经成为两国盟友关系的标志性特征。伊朗政府目前已经在毗邻委内瑞拉与圭亚那边界的罗赖马盆地进行铀矿石开采和提纯活动。有资料显示,该矿区的地质特征类似于加拿大的阿萨巴斯卡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铀矿床之一。

玻利维亚也正迅速成为伊朗铀矿资源的重要来源国。经莫拉莱斯政府批准,伊朗现正在玻利维亚东部地区、接近该国工业首都圣克鲁斯的11处不同地点进行铀矿石的开采和提纯活动。而且,2010年玻利维亚和伊朗签订的一系列合作协定,使伊朗能够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勘探开发玻利维亚的锂矿石。这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此外,2009年伊朗和厄瓜多尔缔结的价值达3000万美元的联合开采协议也表明,科雷亚政府最终也成了伊朗的铀矿石供应商。

伊朗之所以能够顺利获取拉美的铀矿资源,一是因为拉美许多国家与伊朗有共同的反美需求,二是因为这些国家急于将本国的资源财富变现。这意味着,拉美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伊朗政府战略资源的重要来源地,也势必成为伊朗核活动的主要支撑力量。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伊朗在拉美的铀矿石开采和提纯活动仍然相对比较温和,而且还受到一些大国的竞争(如加拿大)以及伊朗技术水平的限制。同时,目前也尚无迹象表明拉美国家可以完全满足伊朗的铀矿需求。

打造抗美斗争的前沿基地?

伊朗在拉美的活动近年来引起了外界、尤其是美国的关注。美国国防部在2010年度的《伊朗的军事实力》报告中指出:“伊朗旨在通过对抗美国的影响力,扩大与拉美地区国家间的关系来提高其地位。”以色列也持类似看法,认为“自内贾德上台以来,伊朗一直在推行旨在增强与拉美国家关系的进攻性政策,公开目标就是‘使美国屈服’”。

篇10

2011年,伊朗是中国第三大原油进口来源,占总进口量比例的11%,仅次于沙特和安哥拉。

美欧的石油禁运虽对中国并不产生直接约束力,但去年12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新的对伊朗制裁法案,宣布将制裁与伊朗央行有业务往来的外国金融机构,给中伊石油贸易的结算带来了麻烦。

确保中东石油来源地的稳定,成为总理此行最受关注的一点。

总理“降温行”

要确保中国在中东、海湾地区的能源安全,就必须向海湾三国明确中方在中东、海湾局势中的立场,明确中方利益所在,争取三国的理解与支持,同时通过上述三国,将中国的意见传递到“海合会”和阿盟层面。

故此,访问中,中国在“阿拉伯之春”问题上强调尊重阿拉伯人民要求变革的权力,反对滥杀平民,主张努力寻求该地区问题的和平、政治解决,主张充分发挥阿盟作用,在伊朗核问题上一方面表示坚决反对伊朗拥有和制造核武器,主张中东无核区,另一方面支持六国机制继续斡旋,主张争取尽快和平解决。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在“阿拉伯之春”和伊朗核问题上最全面、具体的官方立场综述,立场的明确有助于中方争取“海合会”各国的尊重和理解。

中国是“海合会”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对于中国的利益和立场,相关国家是重视的,从各国对总理此行的郑重对待,和对中方立场的积极反应看,中方的这些主张也大体符合“海合会”国家的立场和利益。

尽管海湾三国乃至“海合会”六国和伊朗有积怨,且在能源市场存在竞争关系,但彼此间也并非没有合作。

1月12日美国财政部制裁与伊朗进行业务往来的三家外国石油公司,其中一家就是阿联酋的FAL Oil Co公司。

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石油海上运输咽喉,一旦海峡局势紧张,受损的就不仅是伊朗、也是海湾各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利益。

海湾局势持续升温,也将影响近在咫尺的海湾阿拉伯国家自身的利益,包括社会秩序和石油生产,确保地区和平,促进伊朗核问题和平解决,符合中国和海湾各国的利益。

总理此行反复重申上述观点,以争取海湾三国和“海合会”国家的理解,目的是釜底抽薪,为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降温,从而缓解危机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威胁。

尽管出访的只是沙特等三国,但此行的一言一行,并非只说给上述三国和“海合会”国家听,美国和伊朗也是听众。

多次强调,中国尊重联合国各项对伊制裁决议,“不会拿原则做交易”;中国强调与伊朗正常、正当贸易权力,并认为这一权力应受到保护,不应受局势影响。

上述表态实际上集中阐明了两大原则,即一方面中国会尊重联合国安理会针对伊朗的制裁决定,反对伊朗“拥核”和在海峡冒险,另一方面表明中国不会响应美国、欧盟单方面追加的对伊石油禁运和金融制裁,反对武力干预。

这些话是说给海湾三国、更是说给美欧和伊朗听的,目的在于界定中国利益线所在,提醒相关各方尊重中方的权益和诉求。

投石问“油”

访问前夕,美国财长盖特纳曾访问北京,呼吁中方响应美国和欧盟可能发起的对伊石油禁运,并逐步减少从伊朗的石油进口。

中方对此的回应,是强调中方进口石油不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制裁决议,与伊朗核计划无关,中方的权益理应受到各方尊重。在访问海湾三国期间,也重申了这一中方的一贯立场。

然而正如前文所言,一旦美欧启动对伊石油禁运、尤其是金融制裁,中方从伊朗进口石油将增添许多障碍,而海湾和海峡局势的恶化,也同样会影响中国从伊朗的石油进口。不仅如此,由于中伊双方在价格、结算方式等方面存在争议,自去年底以来,已影响到中国从伊朗的石油进口。

鉴于此,温总理对海湾三国的访问,也带有投石问路的色彩,希望为中国增添石油海外来源的多样性。

沙特是中国最大石油进口来源,也是唯一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大量增产的主要产油国,沙特官方称,目前日产原油1000万桶,可以很轻松地提升到1250万桶,以满足“任何市场和任何国家的需要”,且多次表达“愿意出手稳定国际油价”的意愿,并表示希望与中国加强能源和其它领域合作。

中石化日前传出消息,与沙特石油公司签署合同,在沙特建设一个炼油能力达每天40万桶的炼油厂,这是迄今中国资本在海外建造的第一个大型炼油设施。

阿联酋在中国海外石油来源排名中尚进不了前10,但该国日产石油270万桶,与伊朗(350万桶)相差无几,更重要的是,阿联酋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局势,且经济状况良好,这对中国都具有极大吸引力。

2014年,该国将更换大量油田特许经营权,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总裁阿卜杜拉.纳塞尔·艾尔.苏韦迪(Abdulla Nasser Al Suwaidi)表示,经营许可证将“通过招标授予”,这意味着西方油企的垄断有望被打破,包括中国在内,各国油企都有机会进入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篇11

如果制裁取消,伊朗经济应会显著改善。官员们预计,石油出口会很快就能翻一番。汽车产业应该也会很快复苏。过去伊朗的汽车产业贡献了10%的GDP,但在过去三年里,由于无法采购外国零部件,汽车产业规模缩水了70%。“我必须告诉你,”美国谈判代表温迪・谢尔曼2014年9月份表示,“我们一取消主要的制裁措施,全世界就会涌入伊朗。取消主要制裁的动作在达成协议后很快就会执行。” 西方为了阻止伊朗研发核弹,对其实施了严苛的制裁,此举伤害了伊朗经济,使得该国迫切需要资本。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