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经济师专业技术工作

经济师专业技术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4 14:32: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经济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经济师专业技术工作

篇1

我国在多年以前就开始在教育领域的教学实践中开始进行尝试工作室制度的教学模式,为全面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做出努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成效,进而推广开来被各大高校相继采用,现今不少高校及社会性质的团体都相继展开了设计类设计工作室的教学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引入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工作室是当今社会中出现的新词汇,工作室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工作室的出现作为媒介,有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教学,主要任务是承接技术项目和辅助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究将学习、探究、实践融为一体,进而将学生自身专业综合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共同得到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将工作室制引入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到更多实用性的专业知识,综合培养适应各种情况和各方面实用技术能力,这种模式不但打破了以往老旧的教育思想,更是将知识、趣味、实战作为教学的第一标准。因此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建设教学实践型大学的有益举措。而在高校学生中这种创立工作室进行创业的方式更是成为大学生创业选择中的大热。

二、创业工作室在我国现今的发展局势

1.由创客空间引出的国内工作室环境。创客空间是一个具有加工应用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型实验室,创客们可以在这里贡献资源,自2007年起,全球各地成立了超过2000多个创客空间,我国在上海落户的新车间成为国内创客大本营,在这里,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创造的方式共同交流学习,使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一些大学院系也逐渐开始将实践作为重要的学习环节加入进来,变成课程组成的一部分。据统计,中国已有数十所高校建立了创客空间,这些创客空间的建立有效的满足了一部分有思想有能力并且需要机会的学生学习的需求,从而引导学生成为创造者。2.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案例-409工作室。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师生共同创立了工作室,由朱贵详老师带队主办,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学校的大力支持现今已经拥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团队和工作室体制,先后承接学校工程项目6项(第一教学楼改扩建方案设计、建筑学院陈列室设计、新教师公寓周边景观绿化设计、十号学生宿舍楼周边景观绿化设计、六号教学楼周边景观绿化设计等),校外小型工程项目等。同时也取得一些成绩包括一教改扩建方案设计一等奖及三等奖、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门及入口设计大赛荣获一等奖、最佳创意奖,参与设计重庆北碚青峰项目营销中心建筑设计,并且主持设计了贵州省赤水市长沙镇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设计。团队通过实践训练日渐成熟,同时对理论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加强作用。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409工作室将根据自身情况,凭借学院提供的便利结合各项资源,给成员提供了学习和团队的机会,同时根据成员在大学的实践情况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以团队形式提高成员们的主观能动性,并建立完善“产学研”的工作体系。

三、实践型工作室模式在教学中的运行内容

1.工作室的设置。工作室制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定位上应与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设置专业一致,并且与工作室老师的研究目标一致。每个工作室配置10-17个学生,并且涉及的专业范围广泛,导师根据每个学生专业所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将理论与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师资结构。工作室制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实践与发展,所以,在工作室导师的选择上是十分慎重的,作为导师,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并且全方面的综合素质比较高,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方案来针对不同的学生,工作室制的更高要求意味着导师不只是要担任几门课程的指导教学过程,更是要求全面的指导学生完成课题和实践项目方案,辅导学生对课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在现今,符合标准的导师在各院校艺术设计师师资队伍中占的比例均比较少,单凭本校的教师并不能满足工作室的需要,因此,工作室导师的结构应该邀请由本校专业水平及实践经验突出的老师和聘请的校外实践丰富的计专家担任教学。3.管理模式。工作室制教学不同于往常的教学方式的地方在于,它几乎完全打破了教室和车间的所有界限,一切教学行为都能根据导师的教学需要安排准备,老师既能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也可以在工作室环境下进行教研,唯一的不同在于管理上就要有别于现在的管理模式,工作室导师负责组织安排教学常规的管理,同时,学院应该专门安排一名教师专职做工作室学生的负责人,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思想教学的调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向引导。凭借工作室这个平台,带动提高本专业专业能力的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有效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路线。

四、结语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不但关系到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而且对未来艺术教育改革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而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首要突出教、学、做相结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性和团结协作的意识,从而达到将工作室与人才相结合的培育模式,综合培养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目的。从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到自主创新创业是一个缓慢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储艳洁,任磊.工作室教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探索[N].上海: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11(1).

[2]刚政.包豪斯“车间”对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N].河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篇2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环境可能更利于我们同学的独立能力,然而在这阶段之前,我已经在大二往口试过,尝试过口试的失败滋味;尝试过被人冷眼的滋味;尝试被人敷衍的滋味……

然而这都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我明白身处于社会,很多东西都要讲究条件,在面对多次的失败打击,我总结起我自己经验,收拾起自己的信心。想着,自己凭什么进人家的设计公司?你有什么条件能被人家收纳你为公司的人?同样还有和你一起竞争的人,你又有什么上风可以在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这都是我这个出来实习的大三学生必须要面对的题目……我总结起来这些的不足,我将它纳进了我人生的一股气,一股常伴我的气。这个宝贵财富,在我大三实习阶段受到实习通知的时候,我知道我之前失败的经验让我觉醒了,我需要的是什么,我想要的是什么…果然,在我看上的一间设计公司中,我口试成功了,而且是一击即中的…回想到现在,假如别人问我,他为什么会留你?我技术比你好呀?我会回答:诚意!

实在在这个社会中很多东西都需要诚心诚意来完成的,这样别人给你的机会就更多,由于你已经给人一种无可相比的信任感。这是我在实习阶段收获的第一笔财富。

第二阶段:从我往口试的那刻起,我已经了解到我口试的是一间什么样的公司,干些什么的?我进往后能干些什么?我能学到什么?能给我人生带来什么?同时我又能给公司带来什么?这些那么多的什么,同时都会浮现在我脑海中,由于这次的实习能给我答案,我必须要认真考虑我要到的公司是什么公司。

“光与影照明设计”一间在灯具开发的基础上,现在开始发展着灯光设计项目,往设计方向发展的照明设计公司,它的公司背景关系和合伙伙伴都是国际化的,所以在设计项目中,能依靠关系接到特大的项目,这相对于我在公司的未来远景是可观的。这也可能是我学习和发展起步的地方,所以我需要一间这样可以给我很大发展空间的公司。而且对于灯光设计,我之前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设计,同时这更是让我接触一项新的设计,带领我融进另一个设计领域,让我的见识更能提升。

篇3

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

1.教学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专业学科体系,艺术设计在教学理论上融合了建筑学、园林学以及艺术学等各方面的学科体系,同时,随着现当今设计理念的不断演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延伸。这种延伸范围不断放大,使环境艺术专业课程难以与学校的教学体系相匹配,造成高校相关课程很难与时俱进,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受到一定的阻碍。

2.专业师资力量不够健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我国高校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起步还相对较晚,虽然得到了各方专业人才以及政府教育资金的大力支持,但是,在专业师资力量的组建上依然比较薄弱。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引导者,担负着对教学进行组织、整合的重要作用,而教师师资力量以及专业素质的高低则直接影响整个教育教学的最终质量。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有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往往在教学上担任许多不同课程的教学活动,很难对一门专业课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得教育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更好的提升。

3.在教育教学中缺乏实践性。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具有艺术性特点的专业课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赋予极强的自由度,然后,在我国目前高校中有关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模式当中存在着一定的程序化问题以及理论教学相对较难的情况,从而使得整个教学活动难以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对于艺术设计课程的相关教学来说,其本质主要是以美术教学为其重要的教学基础,从而通过与社会以及市场进行联系,来满足社会实践所需要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设置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辅助教学。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缺少专业性实践教育活动,导致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难以与市场相融合。

三、构建专业性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

1.建设完善的工作室课程教学体系。对于高校环境艺术教学来说,合理地构建工作室教学体系不仅包括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学习活动,而且还包括与企业之间搭建合理的学习活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更为全面地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市场需求进行考虑,从而搭建更为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首先,在工作室模式进行课程改革,重点应当以对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为了进一步健全工作室教学模式,应当不断与社会各企业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对教学课程进行相应的优化;最后,在进行教育教学中,要将项目实践融入其中,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实践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水平。

篇4

在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的教学课程设计中一般是注重理论教学,随着这几年来教育发展和改革,兴起了实践教学风,高校结合实践教学体制更为适应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这就兴起了“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工作室制”教学体制的发展理论最初起源于德国的包毫斯设计学院,现今大多数欧洲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都是以课题结合社会设计项目来实施的,其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产学研相结合。

1 国内外“工作室制”体制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在西方国家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是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的,其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也发展得比较悠久。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室制”体制的发展起步较晚。这也决定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包括室内设计专业在内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起步较晚。我国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地方高等院校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笔者根据地方院校的情况一一列举如下: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尤其是地方院校的教学过于理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相对薄。特别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这一块,许多二线城市的高校,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几乎没“工作室制”教学,使得学校教学理论和实践不能接轨,甚至脱节。这就造成了高等院校培育人才的目标定位偏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学生毕业后的实践能力不强,适应不了社会需求。所以树立正确的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保证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重要保障。

1.2 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缺乏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教师。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要求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双师”素质。但具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是绘画出身,而且大部分教师缺乏丰富的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在地方高等院校这种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缺乏或不足导致了专业教学不能够及时反映行业企业的设计新动态、新材料、新工艺的知识、造成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职业针对性不强。

1.3 教学模式和内容较为传统

根据调查显示,国内的高校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的室内毕业生专业课程的教学都是在教学室中进行的,许多专业课程的作业都是采用模拟课题来做;实践教学形式上,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机会较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无法经历结构完整的“学习性工作过程”,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造成学生就业。适应性不强。

1.4 实训实践环节薄弱

室内设计这门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实训是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训实践也需要有良好的实训场所和条件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调查中发现,许多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反映其专业实训场所匮乏,实训项目单一;即使是在企业顶岗实习时,由于实习点相对分散,学校指导教师往往疲于奔波或没有指导老师,这样的指导效果难以顾及实习生工作能力的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出现“放羊”的状况。这样就导致了学生职业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行业企业要求。

2 “工作室制”教学的应用的益处

2.1 有利于学生“工学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即实现学生在学习中“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工作室化的教学环境中经历现实社会完整的工作过程。经历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践实施完成到后期评价反馈的整个实践解决专业问题的全过程,并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工作过程的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工学结合”学生能在实践行动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取专业知识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处理信息,整体化思维和系统化思考等关键能力。这是工作室教学的一大益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把学生作为中心指导,达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中心的教学理念。

2.2 有利于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高素质技能实践型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采用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特别是各种企业驻校工作室的设立,能够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这需要专业教师通过到装饰行业企业实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努力成为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咨询者。有利于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2.3 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职业位的适应性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职业位的适应性,“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或公司的员工的角色来参与整个实践教学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教学生坚忍不拔课堂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可以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主动调整心态和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顺利完成从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活动中来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发展岗位职业技能,并形成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等好的职业素养。

3 当今工作室教学模式存在的误区

3.1 “工作室制”教学应用的实施目的不够明确

目前很多艺术类院校都在不断地尝试实行工作室教学模式,以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而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教学模式改革的方针,但在真正地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过程中,由于没有系统、合理的模式作为依据,所以认识上产生了大的误区,地方院校更是如此。首先,学校只是表面上制定决策,将实施权完全下达给各系部,对工作室的具体实施没有监督和考察等相关方面的健全体制。另外,负责工作室的专业领导和教师也只是建立了不同专业方向的工作室,对于如何以企业实际项目的形式实施教学,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并不重视,结果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室内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工作室制”教学应用的实施追求价值不够明确

学校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会模仿企业模式,但是工作室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为教学服务,并不是真正的企业,更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为追求市场利润目的的。据调查分析某些高校工作室模仿企业模式目的变成了企业追求市场利润的目的,达到学生工作量的负荷,使学生心理产生逆反心理,效果并不佳。工作室的建立只是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价值观,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顺利完成从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而不能成为教师追求利润的手段。

篇5

在本科的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向与兴趣已经开始了一些分化。其设计水平也开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教学,如何使用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实时地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横向与纵向两种)与学生学习的个人兴趣取向(包含设计水平差异)相结合的特色教学就孕育而生了,这就是教师工作室制度。其是一个以开放性、多样性、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为基础的、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模式体制下,学生和教师之间实行的是双向选择模式,从两个方面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基础形式,通过“设计工作室”模式在设计教学中的运用,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其在本科教育中的学习更为灵活、生动,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教授工作室的运作,使每一位有志于提高本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的教师都能够在研究方向、成果创造与积累等方面享有自我优化、自我设计、自我创造和自我组织的自由,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在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下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①笔者认为,面对这样一种教学实践,如何才能建立起一个具有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工作室,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一、双向选择制度建设

在工作室双向选择之初,首先是学生选择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业发展方向自由地选择工作室,但这样的选择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部分工作室人满为患的情况,这种情况对于工作室的良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毕竟每个工作室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多的组员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而面对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简单地剔除或末位淘汰都不太合适。对于如何解决这一尴尬的难题,笔者认为,使用“优劣”选择法较为合适,具体操作如下:例如一个工作室规定人数为20人,教师根据所选学生前一学期的成绩挑选出成绩名列前15位的学生,同时挑选出成绩位于末尾的5位学生进入工作室。这样的选择方式首先有利于工作室保持健康的教学风气,其次还能产生学生间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二、师生教学交流机制

由于工作室本身的特点,学生和工作室导师的交流是极为密切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如何结合工作室教学特点更好地激励学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在工作室中,设计的各个阶段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公开展示,同组其他学生对此方案发表不同的感受与意见,其次由任课教师总结,提出建议,针对讨论会中学生及教师提出的观点做进一步深化设计。

2.在第二阶段,要求学生之间互换彼此的设计方案,并分析设计方案的特点与不足,以建议书的形式提交给彼此,针对建议书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下一步设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使其学会在分析中寻找彼此的问题与闪光点。

3.进入方案的最后评审阶段。评审方式是以工作室教师与校外专家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评审,这样的模式有利于找出方案中与现实结合不够紧密的地方,更有利于方案的可实施性的优化设计。

4.在整个学年的学习阶段,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即软件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设计思路的过程和表现方法的应用以及设计项目过程中的设计心得。采用这种交流方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工作室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术氛围的营造,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找出彼此的不足与长处,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

纵观历史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工作室制度的建立与推行也是当下社会发展对于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提出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三、工作室制度下的课程设置

工作室制度下的教学工作多是以课题的形式展开。课题的形式有纵向模式,即理论层次方面的专业研究;也有横向模式,即以项目形式展开的课程教学。项目的形式有竞赛、实际工程设计或假题设计等几个方面。无论是横向模式还是纵向模式,教师在进行课题的安排时都需要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有序的安排,内容或有扩展或有缩减,需要根据课题与学生的大纲安排情况而定。现以一个课题为例来进行说明。

课题名称:会泽老街居住片区改造

课题要求:城市发展,现有的老街在交通、消防、污水排放、房屋形式等方面均已不再适于居民居住。需要从如上几个方面进行改造,但同时要保持原有街道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保持其城市肌理的发展形式与建筑传统形式,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改建,进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处。

根据如上的课题要求,结合工作室各个年级的教学大纲要求,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初,将课题分为三大部分进行,每个部分均结合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要求进行设计。

首先,结合课题研究的要求,对会泽地区民居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的建筑特色、风土人情,为课题的开展收集好第一手的丰富资料,此部分是结合教学科目中的“云南民族居住环境分析”课程进行开展,要求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民族民居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后,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会泽地区的调研与实地测绘,最终整理成完整的资料以备下一步设计使用。

其次,结合该地块周边的环境与地理特征,进行初步的设计。这个阶段需要数轮的方案讨论与调整,工作量比较大,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四年级的学生来完成,结合大纲中的“毕业创作”课程进行开展,此部分是课题的核心内容,需学生对于前一阶段对该地区进行的调研资料仔细研究与二次整理,最终形成较为全面的设计方案稿。

第二阶段的方案设计是整个课题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细致的深化设计,比如街道的导视系统设计与城市家具设计都是这个课题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该部分内容的完成是结合大纲中的“城市家具设计”课程和“造型基础”课程来进行的,由低年级的学生完成。

以上是设计项目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设置安排,其目的是通过对课程的设置,进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立体化评价,在设置工作室相关课程之初就应该预想到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如何进行引导,工作室工作如何安排能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融入其中,各司其职进而共同进步。由此可见,建立有效课程设置方式和与之相关的评价机制是工作室顺利进行的至关重要的要素。

课题研究与教学课程的教学安排是工作室教学制度中需要特别引起教师重视的问题。工作室教学制度的建立,其最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课题研究之中,让二者有机结合。基于此目的,如上的课题与教学科目安排形式,正是根据课题研究进程的要求,兼顾工作室中各个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的教学形式的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探求出一条课题研究与专业教学课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注: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项目编号:2012Y217)

注释:

①马驰,彭蓉.在高年级建筑学教学中建立“设计工作室”模式的理论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08(5).

参考文献:

[1]何晓佑.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研究[J]. 艺术百家,2008(1).

[2]单踊. 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史研究[A]. 设计教育研究[C].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3]顾大庆. 图房、工作坊和设计实验室———设计工作室制度以及设计教学法的沿革[A]. 设计教育研究[C].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4]季鹏. 自由. 自律——卡塞尔美术学院的学习车间[A]. 设计教育研究[C].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5]贾倍思. 从“学”到“教”———由学习模式的多样性看设计教学行为和质量[J]. 建筑师,2006(1).

[6]张路峰. 中、德建筑教育的不完全比较[J]. 世界建筑,2006(10).

篇6

在现代教育的体系中,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创新性和实践性为重点的。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以教、研、产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景观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艺术样式,自诞生以来,已取得了广泛发展,当今景观艺术设计专业已成为艺术领域极为引人瞩目的专业,但按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授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现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差,跟不上行业的需求,所以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1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就是要培养技能型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但是,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缺乏成功的经验和人才,所以在发展中就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1.1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当前的教学基本上采取的是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既教师讲、学生听,然后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在这种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属于被动的接受者,以迎合老师的口味、教学风格为目标,缺乏自动性和创新精神。

1.2 理论与实践脱节

当前实践课大多是在实训机房里进行,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安排环节安排较少,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相对单一,对企业项目实际开发流程的考虑比较少,与市场接轨的环节也相对匮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现代化需求。

1.3 实战项目的来源单一

实践训练设计上的内容较单一,实训内容基本上都来自于教材,而一般教材上实训项目比较简单,虽然学生完成所给项目,不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应用,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实战项目,学生的团队协作 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使艺术设计类教学内容不能和社会单位的需求不吻合。

1.4 师资条件有限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团队中,很过教师都是受传统模式影响的校内教师,受条件的限制,这些教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社会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使得学生的动手力能和社会的实践经验不高,无法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2 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情况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仅是某一教师、某一部门就可以独立支撑起来的,需要教师和部门统一协调,来保障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课程的设置与安排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按照企业模式采取开放式的管理,工作室既是教学场所、也是工作场所,选拔进入工作室的学生将全程在工作室完成学习任务。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相结合,这样也打破的传统教学的死板模式,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学的内容。

2.2 师资与学生结构

(1)资队伍建设: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拥有一支素质优良富有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工作室制的教学团队结构是由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和公司一线工作人员组成。学科带头人把握工作室的宏观发展方向、对工作室进行整体的把握和建设。专业教师主要承担日常工作和项目化教学。另外一线企业工作人员,是工作室外聘的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兼职工作室的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实践,是工作室与外界联系的桥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工作室的实践能力。

(2)学生队伍组成: 工作室的成员由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组成,一年学生下学期转入工作室除掌握基础课的学习外,还要拓展专业课知识,辅助二年级学生的实际项目工作;进入二年级的工作室学生要参与实际的项目中学习专业课,将专业课融合在一起,主要以实际案例、项目教学、参加设计大赛等教学方法为主,还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的差异,有所侧重地发展学生的长处,如表现技法、创意设计、软件应用、工程实践的深化学习、方案的推敲和设计、成果的展示和汇报等,教师可以进行有重点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确定其发展方向。工作室的人数不宜过多。每一届学生的人数不宜超过15人,并采取“老带新”的学习模式,在专业技能、知识及素质能力方面全面提升。

2.3 教学组织

(1)引入实战项目:以实际项目贯穿工作室教学,实际项目可通过工作室与相关景观工程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拿到设计制作项目,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将工作室教学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从中得到实践和提高;工作室也可通过对外承接合适的制作项目,工作室的教师与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设计项目,也可获得部分工作室的经费,作为工作室添置设备和活动经费的需要。

(2)大赛促进人才培养,近年来,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有着明显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是保证工作室化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性大赛,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接轨学校教学与社会企业接轨。

3 结束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改革和突破,大大增加了的培养高素质,高级能,动手力能强的学生的数量,这种模式是景观设计专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篇7

工作制教学模式基本载体就是工作室,同时采用教室、课程和实践一体化的形式,由传统转向实践,由封闭式过渡为开放式教学,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主要任务就是课题项目研究,主导是专业教师队伍,核心为应用专业技术,基础是掌握课程知识,在完成和承接各种生产技术项目的同时,由教师带领学生

一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现状是,很多还在延续传统的教学体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依次设置造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和实习与毕业设计,在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中,往往更多关注是课堂教学,对实践教学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理论知识体系过多强调,实践往往流于形式,采用虚拟课题的方式,既没有真正落实,同时监管不到位,造成了学生在实习环节无所适从,无法顺利开展实习单位交给的设计任务。所以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采取一种新型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既基础教学和实际课题相结合,努力培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二 建立工作室的基础条件

培养师资人才、建设师资梯队、改革课程体系是建立工作室的基础条件。

(1)改革课程体系

系统的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在大学一、二学年完成手绘、软件、基础理论等基础理论学习,为大三阶段的工作室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基。

(2)培养师资人才和建设教师梯队

采用老中青结合的方式,对教师梯队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校企结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由老教授把握方向,利用自身的人脉、成果、经验、学识等对科研课题进行承接。中年教师作为中坚力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团队的衔接、管理和组织工作;青年教师负责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协助团队完成课题。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帮助青年解决教师实践和理论教学相脱节的问题。一方面为培养教师的业务能力,将青年教师送到设计公司或企业接受锻炼;另一方面为创造条件,从外引入设计师或者是专职实验员作为兼职教师,以支撑工作室的高效运行。

三 工作室的设置

设置工作室要以调研论证工作为基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采取市场调研的方式

一是到同类专业或者是国内外艺术院校进行调研;二是到行业设计单位进行调研;三是为获得数据和一线资料,采用交流座谈、实地参观、问卷调查等方式,为以后论证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2)进行专业论证

举行专业的论证会,邀请优秀毕业生及院校专家,掌握着丰富的工作室教学经验,同时还有那些有着留学经历的艺术专家,通过研讨工作,最终对工作室的运作形式及名称进行确认。

四 工作室教学模式

基本上分为以下两种:

(1)与课程相结合

工作室的教学模块由专业学科组负责制定,为了规避采取单一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和影响学生,可在不同的工作室来开展同一方向的数学模块。同时可采取一定的竞争机制,在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同一类的授课内容,以促进工作室健康发展,便于师生间的双向选择。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及考核机制,学生只有在经过工作室考核,指定学分达标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毕业设计环节。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持续性,学生还可留在工作室继续接受辅导,直至毕业设计顺利完成。以制作模型课程为例,这些基础课实践教学工作是由基础课程工作室来承担,完成之后,工作指导是由专职实验员负责制作,由教师负责造型的指导及创意的设计。设计类实践教学是由设计工作室来承担。针对课题项目,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竞争,承担教学指导工作。由某领域的专家或职业设计师担当兼职教师,通过实战经验的传授、最新资讯及设计理念的传播,起到辅助设计室的作用,和学校进行设计项目的合作。

(2)采取课外运行模式

通过采取市场化项目运作形式,项目由教师承接并担任负责人,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挑选,带领学生共同进行项目的运作工作。创造学校、教师和学生“多盈”局面,锻炼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为个人和学校赢取更大的效益。组织学生参见大型的设计竞赛,创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在工作室承接项目期间,召开座谈或讲座,创造机会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进行指导工作。

五 工作室管理

采取逐层学科管理模式,既工作室——专业学科组——院系,学科的发展规划、责任教授的聘请、考核指标的建立、教学的管理及专业学科组的建立,基本上由院系来负责制定。而建立专业的工作室和团队、制定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本专业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由专业学科组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和实施科研项目、探讨专业的研究方向由工作室负责。工作室的管理特色是项目负责制和个人责任制,根据项目来设置责任人或者是项目负责人,组建师资群完成额课题的研究。

六 工作室的评价体系

由学科委员会或学院建立工作室的评价体系,定期进行考核,对工作室目标是否真正实现予以监控,对经过考核没有达标和合格的工作室,要予以撤销和更换负责人。

七 结语

通过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够为社会源源不断的培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此课题是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它是在借鉴国内外个知名院校基础上,通过大胆的尝试研究而成,由于各个学校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之中,还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在实践中建立符合我校特色的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唐春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艺术与设计,2010.08

篇8

助理经济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xxx年从xx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系劳动人事管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xx厂第三电解铝厂人事科工作,从事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及劳动合同的签订等方面的工作,xxx年被厂部聘任为助理经济师;xxx年3月调入xxx公司人事科工作至今,除继续负责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工作外,还主要从事劳动工资方面的管理,并参与了公司*年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试行工作。现将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本人参加工作后从事时间较长的专业技术工作,主要是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工作。95年,xx职工养老保险进入行业统筹阶段,刚刚起步的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最基本的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的采集、整理、建立台帐记录做起。在人事科领导的指导下,我认真负责地做好职工的养老保险信息采集、登记工作,填写核算《贵州铝厂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过录表》,做好各类养老保险数据统计工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在办理、核算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过程中,我灵活运用自己在校学习掌握的《社会保障学》及有计算机数据信息库知识,将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核算修改为一项简便、合理的函数公式,使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由单一、老化的手工操作真正转变成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大大缩小了工作量,缴费基数核算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受到单位领导和职工一致好评。在完成厂内职工养老保险的前期阶段性工作后,在随后而来的失业、医疗保险统计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我准确理解各类统计指标的解释内容,保证各种保险统计报表基础原始数据正确,对上述保险统计报表体系中,指标栏目涉及内容较多,指标分解要求也较为细致的,我认真正确归类处理统计报表各项指标的内容,按统计报表的填报要求,使发生数据变化的逻辑关系正确,对表中指标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调整并作变更说明,及时统计汇总。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烦琐的统计工作要求我作为一名业务经办人员,要时常进行细致的业务工作效果分析,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对整个业务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才能得出准确的定量报表数据,同时,必要的企业保险统计数据报表综合分析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养老保险为例,从参保单位、参保职工、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到养老保险费的征缴额度的确定,相互之间形成了一条紧密的工作链,在指标参数都确定的情况下,各项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都是十分明确的。通过对统计报表各项指标数据的综合分析,我进一步提高了上报统计报表数据的准性。多年来,我所在人事部门的保险统计信息资料,填报及时可靠,数据准确无误,多次受到有关业务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日常工资管理和岗位工资制度改革在工贸实业总公司人事科,我除主要负责上述类别的保险统计工作以外,还主要具体负责全公司职工工资管理工作。工贸实业总公司作为xx集体企业,其下属各分公司工资管理在经过该公司劳资员造表核算后,交人事科最后审核。我从99年到工贸总公司至今,公司实行的岗位结构工资制度变化不大,工资管理也成了一项较为简单的日常管理工作。尽管如此,我仍然小心认真地做好每月的劳动工资统计审核工作,保证各项原始数据准确无误,并根据上级各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上报给各业务部门。包括每月向贵州铝厂人事处上报,每季度向贵阳有色公司上报,每半年和年终向贵阳市统计局、劳动局、白云区劳动局分别报送人事劳动工资报表等,除此之外,我还建立健全了公司职工工资管理各类各项记录台帐,并按规定办理日常的职工转正、职务变动、岗位变动及工龄变化等工作调整的办理工作,多年来,由我经手上报的各级各类报表无差错、无遗漏,时间上从不滞后,多次在有关业务检查、审核中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免费范文写作第一站!度好评;*年4月,xx分流改制上市,工贸总公司面临的内外生存环境都发生严峻变化,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在总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由我科室体承办的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拉开序幕,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资管理人员,我参与了公司推行工资实行全额浮动的劳动工资改革方案措施的制定、讨论和修改工作。在具体讨论、修改到最后的定稿过程中,我多次提出有见地、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改革方案思路,受到主管领导的肯定。最后,由我执笔完稿的我公司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在经过反复的调查摸底、纵向核算比较后,在年初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开始实施。我公司实行的工资全额浮动方案,是在本人档案工资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变革。其中,劳动工资改革方案总的原则是,根据企业经济效益,总公司对各分公司实行总的全额工资浮动分配,职工每月只能领取原月均工资收入的60,其余40视单位经济效益上下浮动,半年兑现一次。同时,在我的提议下,公司还进行了岗位结构工资制的改革,我和同事们一起,对全公司职工工资收入进行反复核算比较后进行套改,将原来名目较为繁多的工资明细项目用统一的岗位工作制来套改替代,职工工资由岗位工资、奖金、职称补贴、保留工资四个部分组成,突出了岗位定收入高低的特点,公司职工收入分配制度真正形成了“岗位凭能力”“收入靠贡献”的格局。最初,实行这样大幅度的工资制度改革,尤其是在贵州铝厂范围内第一次实行这样的岗位工资改革,且实行全额浮动,肯定是触及了部分职工切身利益的,在科室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作直接的业务经办人员,我对个别收入受到影响,暂时有抵触情绪的职工,耐心向他们做好细致入微的说明和解释、沟通工作,为公司*年推行三项制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上是我从事人事工作8年多时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其他方面工作因其不占我工作内容中的主导地位,在此就不再敷述了,总的来说,我自95年浙江经专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一名人事科的业务经办人员,多年的工作实际也为自己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经验,有较为熟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企业的生存、改革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篇9

一、总体要求

(一)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围绕“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求”,支持各行业做好人才评价。聚焦重点领域,发挥人才评价的先导作用,对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人才、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疫情防控一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倾斜措施。

(二)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自治区正在组织新一轮职称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对于已完成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并正式下发的职称系列(专业),可按新修订的评审条件执行。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旗县区、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对现行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评审政策措施进行全面系统梳理评估,查找出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妨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策措施,积极稳慎地进行调整,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四)突出思想政治和品德评价。坚持把政治合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用人单位可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综合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政治、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五)拓宽各类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在更多领域贯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有效衔接职称和职业资格,促进人才融合发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二、申报评审范围

(一)我市所属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在我市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各地颁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外籍人员。

(三)符合申报评审条件的高技能人才。

(四)公务员(含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不得申报评审或考核认定职称。

三、申报评审时间

(一)材料截止时间。职称申报评审的学历、资历年限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论文、奖项和荣誉等各项业绩成果、继续教育审验卡截止到申报时间。申报工作结束后,不再补报相关材料(申报材料目录见附件)。

(二)进度安排。市直部门和单位(含自主评审单位)要及时做好组织申报工作,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报送(见附件时间安排表)。各旗县区在6月20日前完成高级职称组织申报工作,自评地区和单位在8月30日前完成评审和公示,11月31日前完成核准备案工作,原则上不得跨年度评审。

四、申报评审渠道

(一)为规范职称申报评审及推进电子证书工作,所有申报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首先在内蒙古人才信息库(nmgrck.cn)中注册,下载《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和《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并完成线下填写申报工作。申报材料按照隶属关系及相关要求申报。

(二)申报人员,由所在单位将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

(三)中央和其他省区驻包头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市参加评审的,须经本单位同意并由中央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或其他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委托函,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同意后,可进行申报评审。

(五)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按照属地原则,由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审核把关后,可通过以下任一单位(部门)推荐报送。

1.存放档案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

2.工作单位所在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3.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组织。

4.有条件的旗县区可以在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才密集的创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地设立职称申报受理服务点。

5.包头市考务中心社会化服务科

五、政策规定

(一)完善评价标准

1.各单位在开展职称评审时,要体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神,克服“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等倾向,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实际贡献。

2.继续设置论文条件的系列(专业),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业绩贡献及作品创作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其人员范围是:盟市及以上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评定自治区高校、党校、社科、卫生、农牧林业科研、会计、经济、统计、审计、新闻、出版、档案、图书、文博系列副高级以上职称、正高级工程师职称。

不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的系列(专业),侧重考察实际工作业绩,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替代论文要求。其人员范围是:上述人员范围以外的系列高级及以上职称;各系列中级及以下职称;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3.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需评价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

4. 继续教育有关要求按照《关于开展2021年包头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的通知》(包人社办字〔2020〕227号)执行。

(二)创新评价方式

1.实行考评结合。卫生、经济、会计、审计、统计等系列高级职称,实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他系列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

2.实行以考代评。计算机、外语翻译职称,卫生、经济、会计、审计、统计、出版、通信等系列中初级职称,按国家统一安排实行以考代评,不再进行相应的评审或认定。

3.实行面试答辩、量化评审。中小学教师职称采取讲课说课、面试答辩、量化评审、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自主评审地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行面试答辩、量化评审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推行网上申报评审。自治区经济系列正高级经济师、统计系列高级统计师等部分系列职称评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评审。

(三)继续下放评审权限

 1.下放高职院校、包头广播电视大学高校教师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2.下放中专(技校)、市委党校教师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3.下放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农牧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4.向旗县区下放中、初级职称评审权及考核认定。

自治区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骨干示范高职院校高校教师正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下放到学校,由学校自主开展评审。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盟市,由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组建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

(四)破格申报条件

1.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获得下列奖项和荣誉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单位推荐,可直接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考评结合系列,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可不参加考试,直接参加评审:

(1)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3)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其他人才计划入选者;

(4)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5)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含原“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6)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引进人选;

(7)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

(8)科技成果国家级奖额定获奖人员,或科技成果自治区(省部)级一等奖额定获奖人员。

2.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获得下列奖项和荣誉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单位推荐,可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其中考评结合系列,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1)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地区工作,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二、三等奖的额定获奖人员,或者自治区行业一等奖(含原盟市科技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以上的额定获奖人员;

(2)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获得者;

(3)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

(4)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一层次人选。

3.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自治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可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采取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由自治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各申报单位要对申报人员条件及申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4.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军队转业干部调入(调整、安置)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后,5年内初次申报职称,可不受职称任职资格限制,比照同等条件人员参评相应职称。其中考评结合系列,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5.上述通过破格申报条件取得职称的人员,原则上只享受一次政策优惠。

(五)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职称评聘

1.对于不实行岗位管理的单位,以及经济、会计、统计、审计、档案、图书、翻译、计算机等通用性强、广泛分布在各社会组织的职称系列和新兴职业,可实行评聘分开。

2.对于全面实行岗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一般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聘。

(1)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工作。

(2)其他事业单位申报职称评审,原则上按照单位正高级、高级、中级岗位空岗数推荐申报。确需超岗位职数评审的,申报总数应控制在已设正高级、高级、中级岗位数的5%以内(正高级、高级、中级分别计算)。申报比例以各级主管部门为单位统一衡量。

(3)符合“(四)破格申报条件”的人员不受岗位数额(比例)限制参加评审。

(4)为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评聘管理,对参评人员受聘时间不做硬性要求,由各盟市、各行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5)“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基层卫生高级申报和卫生系列社会化评审申报要一并计算申报名额。

(六)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一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1.对在旗县区及以下基层农牧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不作论文、科研成果要求。对苏木乡镇专业技术人才不要求继续教育学时。

2.打破学历专业限制。在旗县区从事专业工作满30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在苏木乡镇从事专业工作满20年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受学历、专业的限制,在业绩成果等其他条件符合的情况下,破格参加高一级职称评聘。

3.在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2年的本科毕业生和满4年的大专毕业生,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全日制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可在规定的考核认定年限基础上提前1年认定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4.经组织选派到苏木乡镇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教育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重点评价其实际工作业绩。

5.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在晋升高级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的农村牧区基层工作服务经历,鼓励引导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

(七)实施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1.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职称逐级申报要求的限制,直接申报相应专业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大学专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相关中级职称业绩成果条件,可以直接申报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2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相关副高级职称业绩成果条件,可以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考评结合专业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2.对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论文和继续教育不作硬性要求。

3.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到非公有制领域兼职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批准的年限内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职称,其创业或兼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八)继续实施疫情防控一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职称申报评审时,同等条件下向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将抗疫表现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实绩。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可提前一年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或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援鄂医疗卫生人员和收治确诊病患定点医院直接参与医疗救治的一线医务人员,在高级职称评审中,可不受单位岗位职数限制,免除自治区专业实践技能考试,提前一年参加职称评审。其中做出突出贡献、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且满足职称评审业绩成果条件的,可不受现有职称取得年限限制,直接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审。具体人员范围由卫生行业主管部门确定。

(九)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

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具体评审办法另行印发。

(十)促进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

按照《关于在部分领域建立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内人社发〔2019〕20号)以及《2020年关于更新公布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表的说明》,有关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资格,用人单位可根据岗位需要进行聘任,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十一)转系列评审

专业技术人才因工作岗位变动需参加转系列(专业)评审时,按照“先转后评”原则,在新工作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可转评新系列(专业)同等级的职称;转系列满1年后,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可申报新系列(专业)高一级职称评审。转系列人员参加晋升的,过去的资历连续计算,相关的业绩成果予以认可。

(十二)考核认定

1.在站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或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出站后继续留在企业的可直接认定副高级职称(国家规定需考试的专业,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再进行认定)。

2.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以考代评专业除外),经考核合格,可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直接申请认定相应的职称,不需要进行评审。其中,大学专科毕业、工作满3年的可认定助理级;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1年的可认定助理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2年的可认定中级;博士研究生毕业,可直接认定中级。

(十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另行安排。

六、资格审核要求

(一)单位审核。申报人所在单位要认真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将所有申报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在本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报材料包括公示情况。

(二)主管部门复核。各级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材料真实,符合申报条件予以报送;申报材料不完整、不规范,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及时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报人员逾期未补充完整的,视为放弃申报。

(三)由主管部门按规定的时限统一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各旗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市直主管部门在上报材料前,要将本地区、本部门各系列申报人员花名册在相关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报材料包括公示情况。

(三)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评审结束后,通过各自门户网站公示评审结果,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七、评审组织要求

(一)评委会核准备案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对全区组建的高评委会和自治区直属单位组建的中级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各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对本地区组建的中初级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未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组建的评委会不得开展职称评审,所发职称信息和颁发证书一律无效。

(二)完善专家评委库

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要充实完善中初级级职称评委库,并及时报送包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吸纳学术造诣深、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能认真履行职责的专家,增加经验丰富的基层一线专家以及非公有制组织专家的比例,对专家评委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随机抽选。

(三)报送评审实施方案

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要认真做好组织申报和申报材料的审核、整理、汇总工作,制定详尽的评审实施方案(内容须包括申报情况、评审时间、地点、评委会组建情况、评审工作程序、采取措施等情况;另附申报人员花名册、送审表、评委推荐名单等)。在开评一周前向包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同意后方可开展评审工作。

(四)评审工作要求

1.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评审条件进行评审。控制评审质量,做到好中选优,确保评审的社会公信力,切实发挥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作用。

2.严格按照评审权限开展工作,不得超范围、跨专业受理或评审职称,不得违反规定降低评审标准和申报条件,不得违反评审程序。

3.遵守评审工作进度要求,确有困难不能按期评审的,要提前提交书面延期申请,同时抓紧做好评审各项准备工作。

4.明确评委会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责任,不得干涉专家评审,强化评审考核,建立倒查追责机制。

5.加强封闭式入围评审管理,保证评审工作不受外界干扰;实行评委轮换制度,保证三分之一以上的评委实行轮换,已经连续三年担任职称评审工作的评委,原则上不再担任本年度的评委;自主评审须保证一定数量的非本单位同行专家评委参加;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对职称评审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

6.对在旗县、苏木乡镇中小学、卫生、农牧业、林业、水利、乌兰牧骑等基层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评委会评审时,可单独设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

(五)职称评审结果核准备案和发证

1.各旗县区、自评单位在评审(工作)工作结束10日内,将《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花名册》、公示期间举报事项处理情况及正式核准备案报告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同时,将评审数据上传职称管理系统(nmgrck.cn/zcps/login/index.shtml)。

2.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通过后,制发职称电子证书。评审通过人员登录内蒙古人才信息库查询打印个人职称电子证书。

3.从中央单位、外省市和军队通过组织调动、转业安置或个人自主来我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其在区外(军队)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评委会评审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需要换证的,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并统一换发职称电子证书。

八、其他事项

(一)加强监督管理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职称评审综合管理、协调落实和监督检查。会同有关单位,采取随机抽查、巡查、复查等方式,加强对职称评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按照有关规定限期予以纠正,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不能按期纠正的,责令停止评审工作,直至取消评审资格,追究相应责任。

(二)严肃评审纪律

1.申报人所在单位要严格审核申报材料,对把关不严、违反规定程序的,视其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对未履行公示程序的评审结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一律不予核准备案。

3.对公示期间举报反映的问题,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组织核实,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对未按计划进度完成年度评审任务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

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申报评审职称须签署《职称申报诚信承诺书》,评审工作结束后,与《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并归档备案。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学术不端、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予以撤销,并将人员信息记入失信黑名单,从次年起,三年内不允许职称申报评审。

(四)优化服务水平

1.实行“一次告知、一次申报受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和用人单位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公布职称政策相关文件和咨询电话,在办公场地醒目位置张贴纸质的职称申报相关工作要求,制印《职称申报评审一次性告知书》,认真履行一次告知、一次申报受理义务。经办人员要熟练掌握职称工作相关政策要求和工作流程,认真审核及时接收申报材料,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2.健全职称信息化服务体系。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做好历年职称评审信息数据采集整理,抓紧时间整理上报。依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加快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在实现职称评审信息区内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省区互联互通,不断提升职称评审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五)严格评审收费管理

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对自治区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与证书工本费标准的批复》(内计费字〔2001〕1202号)和《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证书收费及支出的通知》(内人发〔2001〕124号)规定收取评审费用,不得另行加收费用。

(六)严格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

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2021年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保障考试安全,做好考试服务,及时公布考试成绩和发放合格证书。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维护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公平、公正。

职称制度改革事关全局,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准确领会文件精神,严格职称评审纪律,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要切实增强职称评审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组织和社会监督,努力营造职称制度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前的有关文件(含各职称系列评审条件)规定,凡与本安排意见不一致的,按照本意见执行。

附件1:职称评审材料目录单.docx

附件2:2021年申报人员数目统计表(事业在编).xls.xls.xls

附件3:2021年申报人员数目统计表(事业非在编).xls.xls.xls

附件4:22021年非中小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审核时间安排表.xls  

附件5:2021年中小学教师系列和非中小学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审核时间安排表.xls

附件6:包头市2021年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花名册.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