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构造实训总结

构造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20: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构造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构造实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建筑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项基本技能,在施工现场,读懂结构施工图纸是做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岗位的必备基础。然而,高职院校中,对于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尤其是查阅平法图集相应构造图掌握构件节点钢筋构造要求和排布次序对学生来讲依然是难点,也是识读结构施工图的重点。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现状分析

如何解决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困难的问题,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结构施工图的现状和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以下:

1.理论教学的局限性

课堂理论教学,仅通过实际工程图片和绑扎钢筋视频等辅助手段,展示的内容依然不蛲暾。虽然有钢筋模型教具,但只是单一构件,不能够涵盖各种节点的构造,覆盖面过小。实训中心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单一,提高学生识图能力,但是班级学生较多,难以组织。

2.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学生对于平法图集制图规则掌握不好,记忆不牢,不会根据图纸查阅图集中相应的构造详图;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很难根据平面配筋想象出空间中节点钢筋构造与排布。在图纸抄绘作业中只是机械的抄图,并没有理解构造要求。

3.学生的兴趣引导

对于动手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尝试的热情,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对《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的兴趣,进而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学校效率。

二、结构模型制作实训

结构模型制作实训的引入,目的是学生通过完成模型制作的任务,能够熟练的识读结构施工图,能熟练的查阅平法图集,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方式独立完成构件的钢筋算量、放样图绘制和钢筋模型绑扎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结构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结构模型制作作为《结构基础与识图》学期末的集中实训,实训时长为一周。

1.实训任务

背景:某实验楼建筑,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结构,独立基础,三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本项目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实验楼的构件放样图绘制及基本构件的模型(梁板柱基础、楼梯)制作,并进行成果汇报。

2.实训过程

(1)复习和引导学生回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梁、板、柱、墙、基础等构件平面表达形式、配筋信息等。分组布置任务和制定进度计划。让学生对本周将要完成的任务有大概的了解,并且在头脑中构建出钢筋骨架

(2)分组绘制各构件的构造详图,根据各构件的平面配筋图绘制梁、板、柱、基础、楼梯等构件的配筋放样图,此过程需要查阅平法图集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是学生制作模型的前提,也是反复熟悉图集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学生一方面巩固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方面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要考虑各构件节点构造要求,例如梁板柱节点钢筋排布和各构件在节点位置锚固长度的要求。通过这个重要的环节,加强学生对基础平面布置图,柱配筋图,梁配筋图,板配筋图和楼梯配筋图的识读方法和相关的构造要求的学习。

(3)根据绘制的构件配筋放样图准备材料制作结构配筋模型。根据绘制的放样图以及材料的总量,每组按照规定的模型比例,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此环节建立在构造要求掌握良好的基础上。

(4)总结汇报。每组对实训周的成果和过程进行汇总展示,并定期汇报实训过程收获。

3.实训成果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上交一张A2幅面图纸的构件的配筋放样图、每组提交结构构件模型一个。

4.考核

每组提交成果并进行汇报,以答辩的形式考察每个学生在结构模型制作实训中学习的程度。教师进行点评和打分。

故模型制作是学生们边做边思考的实践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思维创造能力。

三、建筑结构模型制作实训效果评价

建筑结构模型制作实训过程中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学生结构识图能力的提高

1.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结构模型制作弥补了图纸、照片、视频这些方式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到了实际的配筋和钢筋绑扎的过程,见证了由图纸到实物的过程,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也能够主动询问老师或者上网查阅资料。

2.增强学生空间理解力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需要建立图纸与实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深刻的将G平法图集的构造知识融会贯通。在模型制作过程中,空间实物能够更加清晰全方位的表达节点构造也使得在模型完成以后,对结构施工图纸有了空间上的深入理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查找规范、图集,解决问题的习惯。

4.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团队意识和个人自豪感在总结汇报当中尤为凸显。

四、小结

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通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

高职院校就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建筑结构识图课程与建筑材料课程、施工课程等先关专业课程的联系,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实际工程图知识、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全新的思维和最大的效率焕发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郑晓丽.关于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的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86-01

一 课题研究针对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目前来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复杂而系统,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知识,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实物就内容进行讲解。我校本专业整体的实训条件不是很好,校内的整车及发动机台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众所周知,汽车的硬件更新换代快,如果不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新型的车,那么学生虽然经过实践学到了一定知识,但却不一定能够在真正的实践中得以应用。

从教学方式来看,在过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按照“导入新课程、讲授新课程、练习新知识、总结巩固知识点、布置作业”五个步骤依次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并加以练习。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实训基地是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 国内外可借鉴的先进做法

从国内研究来看,很多名校早在20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实训基地的构建工作。同济大学于1997年底开始筹建具有实验、实习、模拟训练和岗位实践等多种功能的“上海市城市建设与管理实训中心”(简称实训中心),“山东大学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教学基地”签约及揭牌仪式在淄博市淄川区举行,学校建成较为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

从国外研究来看,德国“双元制”是国外实践教学贯彻较好的国家。所谓的双元制是指受教育者要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简单来说,其本质就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

澳大利亚TAFE模式是国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中较好的一种模式。TAFE模式非常重视学院学习条件的改善和优化,他们投巨资建设实验室、实习工场,配备先进仪器设备。这种模式针对性和实用性都较强。

基于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做法,结合我校和我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做好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构建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三 研究方案和初步认为应当采取的对策建议

1.研究方案

第一,系统总结当前我校实训条件。结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课程和当前我校的实训基地场所,就针对实训条件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第二,了解学生关于实训基地的意愿。在对客观条件做出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调查。以汽车制造与装配1201班的学生为调研对象,以“你心中理想的实训基地构建模式”为主要调查内容。通过调查内容的分析进一步为实训基地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2.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拟采取对策建议

第一,强化学生的实训意识。结合之前的实训课来看,部分学生将实训课当做是放松的课,脱离了课本,脱离了教材,脱离了教师管教,装模作样地学习,只有当老师过来的时候,才会象征性地看看车。这样对实训课的认知不利于实训基地课程的开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训基地重要性”“如何强化实训训练”等主题开展座谈会,强化学生的实训意识。

第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相结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使用检测设备与维修工具,通过与现场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完成具体的工作学习任务。

第三,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从校内实训基地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校内实训工作。(1)认识观察实训。认知观察实训主要采用开放式或解剖式的直观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设备、设施的各部件,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如汽车的构造都包括什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而是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学习中,以汽车这一实物为观察对象,了解汽车构造。(2)演示操作实训。演示操作实训主要是通过有关硬件设备或者装置来演示某项技术的应用过程。如汽车检修,对如何检查汽车某个部件是否有问题,可以通过演示操作来让学生了解,这样的演示操作能够强化学生的印象。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81-03

近年来,国内对高职高专课程考核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是从宏观上研究考核形式及作用。有学者提出考核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评定学习效果、发挥育人作用、反馈教学效果、衡量人才培养质量。考核反馈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考核结果应该成为指导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指挥棒。因此,考核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传统考核方式是结果性考核,即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考核特定的内容,容易让学生认为只需要在考核之前背(练)好考核内容就行,造成学生只重视考核结果而不重视学习过程。而考核内容不可能涵括所有的学习内容,学生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就存在片面性。甚至会出现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前一个星期甚至几天才“突击”的学生,期末成绩居然不错,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对技术、工艺、原理、知识都不甚了解,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常表现出高分低能的现象。

为了让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必须引入过程性考核。传统观念认为过程考核主要就是考勤,认为除了考试之外其它考核方式都是走过场,考核的结果基本上就是集体通过,这样的考核缺乏严肃性和客观性。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过程性考核的可操作性差,考核标准不清晰,人为因素比较多。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可操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态度、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考核结果应客观、真实,最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特点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一般都由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高职高专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一共132个课时,其中理论知识60课时,技能训练72课时。采取每周6节,持续10周讲授理论知识,后期连续3周整周实训完成技能训练。这种授课方式的弊端是理论讲授时学生不愿意听,听了也记不住,整周实训时没有理论的指导又不会动手,需要老师重复的讲授,而且动手时不会联系理论,仅仅获得了技能,理论没有提升,达不到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考核引进教学过程,不仅考核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还要考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采取边学边考的方式,让学生重视教学过程,及时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考核内容

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汽油发动机的构造、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认识汽油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以及部分易损零部件的检测方法、掌握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教学目标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技能操作,因此,考核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训考试成绩。其中三个模块所占权重分别为20%、40%、40%,如公式①所示。

Z=20%P+40%K+40%S ①

Z:表示课程总成绩。

P:表示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

K:表示期末考试成绩。

S:表示实训总成绩。

(二)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

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前小测验、课堂主动回答问题、考勤、课堂纪律五个方面。按照百分制,作业、课前小测验、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的权重分别为35%、50%、15%,以上三项为加分项,而考勤和课堂纪律为减分项,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而且无故旷课课时数达到理论课时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也不得参加补考,只能参加毕业前的清考。迟到、早退一次扣3分,三次迟到、早退折算一次无故旷课。违反课堂纪律一次扣1.5分,上课玩手机一次扣3分,如公式②所示。

P=35%H+50T+15%Q-D ②

H :表示课后作业成绩。

T :表示课前小测验成绩。

Q:表示课堂主动回答问题成绩。

D :表示所有扣分。

1.课后作业成绩

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一般很少留课后作业,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方法,所以,本课程每周一次课后作业,60节理论课时一共7次课后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评定A、B、C、D四个等级,A折算为100分,B折算为90分,C折算为80分,D折算为60分,没有做作业为0分。课后作业成绩取7次作业的平均分,作业次数达不到三分之二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也不得参加补考,只能参加毕业前的清考。课后作业的成绩如公式③所示。

pi :表示第i次作业的成绩。

n:表示课后作业次数。

2.课前小测验成绩

课前小测验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前一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主要是零部件名称、作用、安装位置等基本知识。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很难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考核,但是为了督促每位学生课堂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复习,需要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因此,根据学生人数将全班分为6个组,每个组推选一位组长,组长负有管理小组的职责。每次课前小测验在小组中随机抽一名同学完成,该学生的测验成绩代表其所在小组的测验成绩。每个小组必须完成10次课前小测验,每次测验满分为100分,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评分。该学生课前小测验成绩取10次的平均值。由于小组成员的课前小测验的成绩是相互影响的,所以,组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成绩负责,还需要对别人的成绩负责,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合作学习。学生课前小测验的成绩如公式④所示。

ti :表示第i次课前小测验的成绩。

n:表示课前小测验的次数。

3.课堂回答问题成绩

在讲授新课时,老师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回答,每题满分33.3分,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分,每位学生得满100分为止,这样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可以采取开卷或闭卷的形式,满分100分,题型可以有少量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主要还是以问答题、论述题为主,可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实训总成绩

本课程有三周的整周实训,实训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以学生动手实训操作为主,老师指导为辅。本课程实训内容非常多,实训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考核每个实训内容,因此,选定四个有代表性的项目考核学生,项目考核的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62.5%。为了督促学生认真练习非考核项目,就要采取实训过程的考核,即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而且本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25%。另外,实训结束后的总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总结才会有提高,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写总结,没有写总结的学生实训成绩为零分,并且总结的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12.5%。实训总成绩如公式⑤所示。

S=25%SP+62.5%ST+12.5%SZ ⑤

SP:表示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

ST:表示实训项目考核成绩。

SZ:表示实训总结成绩。

1.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

整周实训时也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小组负有管理小组的职责。组长应该组织组员学习、动手操作、练习,现场的5s管理等。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施行减分制,满分100分。组员的平时成绩中50分由组长评定,剩下的50分由老师评定。组长和老师评分细则相同。迟到、早退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一节扣5分,上课期间玩手机一次扣5分,不服从组长安排一次扣5分,学习不积极酌情扣分。组员考核记录表如表1所示。

组长的平时成绩中50分由组员评定,剩下的50分由老师评定。每位组员根据组长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分工是否合理、是否协调管理好团队以及组长自己的纪律情况等评分。老师根据小组的工作情况,如是否进行5s管理、工单是否按时填写、组员学习情况以及组长的纪律情况等给组长评分。组长考核记录表如表2所示。

2.实训项目考核成绩

根据课程目标,设置四个考核项目,分别为零件认知、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气门拆装和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项目考核成绩如公式⑥所示。

零件认知采用笔试的方式,将发动机零件图打印出来,让学生写出对应零件的名称。满分25分,根据零件图的数量设置每空的分值。笔试的好处是可以让所有学生均参加,节约考核时间,而且可以将所有重要零部件均打印出来让学生认知,考核内容比较全面。

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主要是考核学生检测零部件的能力。该项目可以在每组随机抽一名同学考核,该同学的考核成绩代表该小组的该项目成绩。该项目满分25分,具体配分如表3所示。

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仅依靠老师一对一教学的话,效率太低,而采用团体考核的方式,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老师只需要教会组长,组长教会组员,老师只需要在各组之间巡视、个别指导,效率大大提高。团体考核大大缩短了考核时间,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就增加了,因为是随机产生考核名单,因此,每位学生都会认真练习,组员之间也会相互监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气门拆装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气门拆装一般需要两位同学协作进行。两位同学之间配合一定要非常默契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该项目的考核采取团队考核加竞赛式考核。即每个小组随机抽两名同学参与考核,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做裁判,值裁其他小组。六个小组同时考核,裁判记录时间,拆装过程有无掉零件、工具,现场有无进行5s管理,有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等。考核成绩以时间排名为主,第一名25分,其他小组与第一名比较,慢几分钟得分就少几分,在此成绩基础上,掉一次零件或工具扣3分,没有进行5s管理的扣3分,由此得到每个小组该项目的考核成绩。由于每个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学生值裁非常认真负责。

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是一个综合的项目,要对电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完成此项目。其中考核内容主要是电控方面,包括传感器、执行器、ECU、电路以及部分机械零部件,如火花塞等。该项目满分25分,具体配分如表4所示。

3.实训总结成绩

实训总结是学生对三周实训过程中自己的学习态度、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等的总结,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可以根据总结的字数、内容、独创性评ABCD四等,A为100分,B为80分,C为60分,D为40分。字数大于1000字,内容完成,独立完成的为A;字数在800到1000之间的,内容较完整,独立完成的为B;字数少于800,内容较完整,独立完成的为C;字数少于800,内容较完整,不独立完成的为D。

(五)学生考核成绩记录总表

设计学生考核成绩记录总表如表5所示。这样的考核成绩记录表非常清晰的记录下学生的每项成绩,学生甚至可以算出自己该课程最后的总成绩,根据自己的当前成绩随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获得理想的成绩。这样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都是可以量化的指标,教师的主观因素比较小,是一套比较公平、公正、透明、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这套考核评价指标要求教师平时的记录要及时、客观、公正。教师要严肃认真对待课前小测验、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等。通过对实验班级的学习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来,这套考核评价指标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容易实施,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其他课程的考核评价指标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学坤,王琳静,诸刚,蒋晓,姚长永.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5)

篇4

通过对《建筑CAD》和《房屋构造与识图》实训课程标准的研究,发现第一、二学期开设的《房屋构造与识图》第二学期的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而《建筑CAD》在第二学期开设,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在时间点上恰好能够衔接上,课题组大胆尝试,把两门课程的实训进行整合,并初步在实训教学中进行实施,在教学中进行验证。

一、实训课程整合的先决条件

(一)指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教师是整个实训课程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不是一个或二个教师对整个实训课程的整合进行简单的指导,而是一个教师团队,一个具有能够统筹整个专业课程的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这是实训课程整合能够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

(二)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

一个具有能够统筹整个专业课程的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团队是进行课程实训整合的先决条件,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是整个实训整合课程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不仅要在内容的设定上要体现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整合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衔接,内容上要环环相扣,而更要和现实工作的流程相呼应,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决定了实训课程整合的成败。

(三)实训整合课程时间上的安排

实训整合课程时间上的安排要根据整合的课程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部门能在时间安排上给予更大的灵活空间,做好实训整合课程和实际教学课程的有效衔接,时间点是非常关键的。《AUTOCAD》与《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程整合实训,要在两门课程并行授课之后、学生参加完课程期末考试之后进行课程整合实训,这样学生和老师都会全心全意的进行实训工作,在精力分配上,时间投入上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

(四)实训地点的选择、设备的配备

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室、场所及所需的设备。

(五)严谨的考核制度

要选择一种新的考核方式,既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训课程中,又能充分体现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全过程实行动态考核,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团队的合作精神。

(六)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

要针对实训的对象设置实训的内容、形式、考核方式,就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力及提点,有针对的灵活的设置相关的实训整合环节。

二、《房屋构造与识图》和《建筑CAD》实训课程整合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整合实训的定位

该课程整合实训,把《房屋构造与识图》课程内容的识图部分与《建筑CAD》制图内容相整合,是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训课程,实践性很强,是研究制图标准、建筑工程图的识读、制图的一门课程,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多实践的重要专业技能基础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识图的能力,其内容及影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

(二)课程整合实训的目标

知识目标:

1.建筑施工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

2.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

能力目标:

1.能熟练掌握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识图及绘制方法。

2.能熟悉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楼梯及基础的钢筋构造要求。

3.能熟练运用与结构施工图相关的国家制图标准和图集等。

4.能熟练利用建筑CAD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

5.具备利用AutoCAD软件对施工图纸进行编辑和修改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的能力。

2.应具有自主收集、阅读有关的科技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3.应具备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4.应具备对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的能力。

5.应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课程实训整合项目总体设计与时间分配

(四)课程实训工作任务设计(以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中任务1、任务2为例)

任务1 建筑施工图平面图的识读与绘制

实训内容:

1.以一套实际工程图纸为实例,识读建筑平面图。

2.识读仓库层平面图、一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阁楼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

3.绘制标准层平面图。

实训技能要求:

1.能够识读出图名、图号及比例、建筑的形状及总长和总宽。

2.能够识读出中墙的分隔情况和房间的名称,房屋内部各房间的配置、用途、数量。

3.能够识读出图定位轴线的编号及其间距。

4.能够识读出图中标注的尺寸可了解各房间的开间、进深、门窗及室内设备的大小和位置。

5.能够识读出各层楼地面的标高(相对标高)。

6.能够识读出门窗的图例及编号。

7.能够识读出室内楼梯、室外台阶、花池、散水。

8.能够掌握样板文件的绘制和使用方法。

9.能够掌握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过程和要点。

10.能够掌握平面图标注的要点及方法。

任务2 建筑施工图立面图的识读与绘制

实训内容:

1.以一套实际工程图纸为实例,识读建筑立面图。

2.识读建筑物南立面图、北立面图及侧立面图。

3.绘制南立面图。

实训技能要求:

1.能够识读出图名、图号及比例、建筑立面形状及朝向。

2.能够识读出房屋的整个外貌形状、层数、高度。

3.能够识读出室外地坪、出入口地面、勒脚、窗台、门窗顶及檐口等处的标高。

4.能够识读出图上标注外墙表面的装修做法。

5.能够掌握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方法、过程、要点、技巧

6.能够掌握立面图标注的要点及方法。

(五)实训的有效模式及成绩评定

在实训内容上,课题组将两门课程进行整合,而形式上也要打破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六个人为一组,在时间上分为3周。学生之间要彼此合作,紧密配合,虚心请教,教师作为整个实训过程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每组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进行统筹。每个学生除了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之外,还要参与其他学生的任务。

第一周,每组分成两个小分队,三人小分队分别做项目一和项目二,并填写任务分配表。三人精诚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内容。周五召开小组项目交流会议,由一名指导教师参加交流会。

第二周,小组两个小分队项目互换,填写任务分配表。周五针对自己所做的任务进行总结和分析,彼此交流做任务的经验和成果。

第三周,成果验收。成果验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教师针对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给出成绩,百分制;第二部分是指导教师组成答辩小组,随机从每组成员中抽取两名学生进行现场答辩和现场制图。这就要求每名学生不仅要熟知自己所做的任务,还要掌握其他学生完成的任务,给学生们一个沟通、合作的平台。答辩分四天进行,时间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每组都是一个参赛队,每天每组都有两名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和现场制作,指导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分数,得到四天八个参赛成员得分的平均分,得出答辩成绩,百分制。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升自己的识图和制图能力,还要兼顾整个团队的成果,此举在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实训成绩由(项目成果成绩+答辩成绩)/2,得出每组成员的成绩基数。最后,由每组成员匿名选出每组的两名优秀学员和两名懈怠成员,优秀学员的成绩提一等,懈怠成员的成绩降一等。

整个实训过程,就像是一场比赛,前两周的实训就像是赛前的热身,是自己知识的积累和提升的过程,而第三周就是真正的比赛,使这个实训过程既有趣又刺激。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29-01

前言: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的改革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岗位实践能力,改变传统以教师、教室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基本知识,丰富学生们视野,让学生们了解发动机的名称、形成、用途等原理。并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教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做好发动机构建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可以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优秀人才。

一、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资源的建设

1、实现基地建设

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了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主要的教学课堂中。近几年来,各高校纷纷建立了发动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以汽车发动机为主题。学校将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课桌与丰田轿车V8发动机、大众轿车JR发动机、飞轮、机体等多种零件软件相结合,并在教室内形成一种全新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用于对学生们的实践、生产教学,同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将工学互相交替[1]。由于在校内实训学习过程中,将发动机进行模拟,学生很难了解真实的发动机设备。对此,学校必须要建立一个长期、科学、稳固、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充分的发挥作用。做好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师资队伍的建设

形成全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成为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突破口。需要规定一些新进大学生必须要在实训基地岗位实习一年,并通过技能考核,合格之后才能走向讲台。比如说,该校汽车维修专业共有15名教师,其中有8人获得汽车维修专业技师证书,7人获得汽车高级维修证书,在这其中只有7名教师成为了高校的汽车维修高级平考评员;同时,学校在建设师资队伍时,需要保证教师可以进行互帮互助,并将理实一体化教师相结合,只有这样教师之间才能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形成一种全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效率[2]。

3、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项目为主,向学生展现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学生,自主训练。同时教师在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时。需要将教学课程划分成多种科目,再将科目划分成任务。比如说,教师在将汽车发动机与构造的课程中,需要将该课程进行分割:(1)汽车发动机的拆卸工作、维修工作共同使用;(2)汽车的配机器结构的使用与维修工作;(3)汽车汽油机燃油的组成结构、使用步骤、维修工作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益[3]。

二、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安排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知识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二者之间互相通融。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边讲知识理论边讲发动机系统、零件的实质物品,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加直接的让学生们了解发电机结构设备,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发电机的构造勾画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4]。

三、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信息化教学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们更加了解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将教学课程迈向信息化,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课程中的主要教学标准、教学计划、学习指南等内容都可以上传到对应的教学网络平台,同时还可以根据网络平台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5]。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学生进行活动,通过语音、视频、文字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学习,了解相关的技术知识,丰富学生们专业知识水平。

总结:本文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的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教育人员加强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的研究,从而提高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秋琴.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广西教育,2013,23:151-152.

[2]王功,王文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职教通讯,2016,09:69-70.

篇6

实训是什么?实训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实训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训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实训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利用建筑设计专用软件绘图;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房屋建筑学实训的目标:房屋建筑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实践,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房建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集训。在实训中,采用真题假作,让学生逐步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转贴于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的发展需要建筑业的发展,而建筑业的发展依赖于学校输送大批的建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这正是房屋建筑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正是我们探讨房屋建筑学实训改革的宗旨所在。

房屋建筑实训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初次接触设计,由于缺乏了解,难以进入是普遍的现象。教改的重点应放在指导教师的精心策划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渐入佳境,步入专业学习的正确轨道。通过对《房屋建筑学》实训各主要环节的问题分析和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了搞好《房屋建筑学》实训的改革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让学生通过《房屋建筑学》实训,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一直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篇7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175-02

1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就业岗位群

(1)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汽车系,在进行汽车职业能力分析时首先对汽车生产企业及维修公司进行调研和技术咨询。分别对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北盛(沈阳)汽车有限公司、沈阳三洋空调有限公司、辽宁汇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宝马4S店、福特4S店、一汽奥迪4S店等进行专业调研和课程研讨论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课程的教学目标。

(2)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维护保养、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包括以下任务内容完成:①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②拆装更换发动机正时带或正时链条;③清洁发动机压力油道;④拆装检测发动机汽缸盖及更换发动机缸垫;⑤拆装检测发动机凸轮轴及轴承;⑥z测发动机汽缸体;⑦拆装检测汽车发动机曲轴及轴承;⑧拆装检测发动机机油泵;⑨拆装检测发动机活塞连杆组;⑩拆装检测发动机气门组;拆装检测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的拆装。

(3)该课程是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指导大纲开发而成。以学生掌握基本结构和原理为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各个总成的构造。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知识由课堂上课老师讲授,发动机各个总成结构及各个零部件结构和装配关系由实训教师讲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学与做”的教学模式。

(4)在实训操作中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训任务,将每个实训任务分成若干个操作步骤,实训教师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要求逐步操作演练。依照4S店维修实际操作安排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训中按照每个实训任务的实训步骤来规范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更加规范化,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开发探索

(1)此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各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来设计的,学生以学习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为基础,完成发动机总成拆装为目的。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汽发动机结构,独立或协作完成不同类型发动机拆装能力。

(2)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设计主要包括:①教学目标;②学习目标;③任务描述;④任务分析;⑤任务准备;⑥学、教、做、评、练等6个环节。学生通过“学”:学习本任务的基本知识和零部件的基本结构;“教”:实训老师首先在实训场地现场操作,按照实训步骤细致规范拆装,学生见习;“做”学生首先填写实训老师的拆装操作步骤记录卡,然后模仿实训老师的操作过程进行做;“评”实训老师根据拆装过程评分卡的评分标准给做的学生评分;“练”为了巩固掌握学习的知识,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供学生练习。例如:对任务一――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课程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①认识发动机外部附件。

②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

③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装配。

④掌握发动机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⑤掌握发动机各部件拆装工艺流程。

任务描述:发动机外部附件主要由发电机、起动机、节气门组件、进气歧管、氧传感器、排气歧管、机油滤清器、空调泵、碳罐电磁阀、PCV阀等组成。拆装时严格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进行。

任务分析:发动机附件都是结构复杂的零件或总成。附件通常都采用螺栓、螺母,螺钉与发动机的机体是连接的,拆卸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同时防止零件和工具掉下,把拆卸的部件及螺栓摆放整齐。

任务准备:直列四缸4A13VVT型发动机一台,发动机拆装工具一套,零件摆放案台两台,发动机维修手册一本。

学生首先学习发动机外部附件基本结构、作用、材质、安装位置。

教学生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过程,技能训练由实训老师首先现场操作,学生见习,基本训练如下:(1)发动机拆卸部件的选择;(2)发动机拆卸工具的选择;(3)发动机拆卸过程及部件的摆放。

学生做:模仿实训老师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以直列四缸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工艺流程为例,一切过程要严格遵循维修手册进行。按照表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记录卡的相关要求,进行部件的拆卸。(1)学生首先填写拆卸发动机附件的顺序;(2)拆卸附件和工具的选择;(3)拆卸附件及螺钉螺母的摆放;(4)工具的清洁;(5)实训场地的清洁。

实训老师评:给学生拆卸发动机外部附件过程进行评分,主要考察操作关键步骤、拆卸注意事项、零件和工具摆放是否整齐、工具的清洁和实训场地的清洁等。

通过上面的学习环节,学生掌握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过程、正确的拆装方法、拆装工具的选用和使用、零件和工具的摆放,会查阅相关发动机维修手册,了解拆装过程注意事项。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设计特点

在上述的课程体系中,教师针对学习目标探索出学习任务,更加接近生产厂或4S店实际工作要求,体现了“学”“工”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念。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实施的载体,这些载体就体现实训活动内容,这些实训活动内容是对生产厂或4S店维修工作过程的模拟体现。

4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课程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该地区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汽车产业在辽宁沈阳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发展的地位,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就决定中等职业教育方向和课程设计内容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中等职业教育受教育的人群特点: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各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3)中职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发掘他们活波好动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进步。

篇8

关键词:房建实训房建教学教学方法

实训是什么?实训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实训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训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实训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利用建筑设计专用软件绘图;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房屋建筑学实训的目标:房屋建筑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实践,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房建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集训。在实训中,采用真题假作,让学生逐步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篇9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技术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学习在汽修专业中起到承前启后的连接和支撑作用,学生必须对这门课有了熟悉的了解,打好坚固的基础,才能对以后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汽车故障分析与诊断等其它专业课的学习有更好的体会。并且《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学习与岗位实际环境、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感、学生成才志向相互呼应。同时,该课程开设较早,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树立操作规范意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汽车运行与维修专业中专的教学中,之前都是通过《汽车构造》和《汽车维修》两门课程分别进行发动机的构造知识和维修知识的学习。后来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的要求,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整合。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了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快的找到工作岗位,如果学校在有限的条件下能够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汽车发动机维修任务”为前提,以“汽车发动机系统、机构或维修”为线索,以工学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学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分析

1.改进教学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既有抽象的理论知识,也有复杂的操作技能和工艺。汽车维修与一般的机械操作工不同,汽车维修完成一般的工作任务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对典型的故障判断排除方法进行学习,但是实际上碰到的更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在汽修专业起着很重要的连接作用,因此不能因为理论枯燥而荒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学习。在课堂上对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讲解时,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甚至失去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解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应当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训练,以实践训练巩固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抽象理论变得直接和生动,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和感触,也提供了学生进行理性分析的机会。(2)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各种动画演示材料的使用,活泼生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为认识运动和变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增加了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的学习热情。(3)采用汽修专业教室。既是理论课的讲台,又是学生的实训场所。实训和理论的教学和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相辅相成,边听边看,边看边做。这样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和巩固。(4)拓展学生知识和技能。依托各种教学手段,比如对外的技术服务和网络课程平台,给学生提供拓展知识和技能的机会。通过市场和网络,不断更新和改进所学的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把汽车发展前沿的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可以把切身的修车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化解教学的重难点。

2.实例讲解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能的机器,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在对发动机理论知识教学讲解时,如果直接按照课本内容的安排,单纯的对发动机进行介绍认识,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教师要想学生好好听讲,认真学习发动机的理论知识,吊住学生的胃口是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能事先了解到学生感兴趣的车型,从学生的喜好入手进行教学,从学生喜爱车型发动机的系统和原理具体讲解到整个发动机的知识和操作。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知识。

3.加强实训

为了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与未来将要工作的地方紧密联系起来,学校应当建立相互依托、共建双赢的的校外实训基地,与相关企业达成协议,每学期有计划有组织的将学生送到相关企业去进行参观实践,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明白未来将要从事职业具体的工作模式,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外聘教师,在现场为学生进行讲解,同时拉拢企业为学校专门提供实训工作台,实训教室和实训设备,课程结束后学校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培训。这样,学校培养的学生将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减少学生角色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期和不适应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与社会接洽。

篇10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实质上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在汽车专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汽车专业必学的基础性课程,并且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让学习的效率最大化。

一、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改革课程体系

在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电控装置结构与检修、汽车维修、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这六门汽车专业的课程之中都包含有汽车发动机相关的内容,但是在每种课程之中关于这个版块又不是十分的详细,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就是将这六门课程之中关于发动机的知识统一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了这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汽车发动机相关的知识点,如: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系、燃料供给系检修和故障诊断等汽车发动机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并且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独自完成汽车发动机的装配、故障诊断等基本技能。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对于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学效率低下,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就业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本次研究之中,笔者选择了这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总结来带动其它课程的改革,让整个专业的教学都能因此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重组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配套教材

由于这门课程是讲其它的课程中关于汽车发动机内容的部分进行组合的,因此在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改革教学,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将讲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更新,编写出合适的配套教材。在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按照从基础知识教学开始,然后熟悉汽车发动机之中的各零部件、构成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检测方法,构建了发动机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系等章节内容,并在每个章节之中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编写: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技能训练和思考训练。在新教材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将关于汽车发动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加的系统化,同时也避免各课程教学之间的重复。第二,采用模块化的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主要按照发动机各个部分各个系统进行规划和划分,每个大的系统为一个模块,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思路更加清晰,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由于在每个部分都有着技能训练部分,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四,更新教学内容,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对原教材中较为落后的一些教学内容删除,并补充进入当前的一些新技术方面的内容,如电子控制等。同时在选择车型时,选择一些常见的车型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

三、制作多媒体课件,改进教学手段

在教材成功改革之后,为提升改革的效果,结合当前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为此对新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并在课件之中插入大量的图片与视频素材,让学生在跟随教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和视频的观看,能够对相关知识点有更清晰的认识。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一种实用性较强、操作较为简单的方式,而且多媒体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实物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实物,让学生对于汽车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更加熟悉和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形式、考核的方式改革,建立课程题库和规范实训技能考核

为更好的提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教学质量,对现行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课程题库和实训技能考核规范,具体操作如下:(一)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模式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为充分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一体化教学首先应当做到结构、原理、拆装、检修、故障诊断一体化;其次在教学中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行,不拘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在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直接到实训的场地上,边讲解边让学生练习,既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掌握了实际的操作技能,最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以项目任务引领学习的教学模式。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项目完成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当学生在项目结束之后,自身的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第三,充分发挥“双师”作用。如果是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都由指导老师来完成,既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进行实际技能的培训。如果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实训教学时,则安排实训指导教师来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有效的改善教学的效果。首先,在教学中采用小班教学,让教师具有更多的精力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其次,充分利用当前的仿真模拟教学软件,通过这些模拟软件模拟现实中的实际故障,让学生在仿真软件上进行操作,掌握相关故障的解决方法,然后让学生再进行实操训练,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实训课所需要消耗的成本。第三,采用与实际操作完全一致的实训培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三)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模块化”考核方法。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考核成绩应当分为理论成绩和实训技能成绩两个部分,然后再将这两个部分的成绩统一结合起来进行评定,得出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考核成绩。然后再将这个考核成绩与学生平时的一些表现结合进行综合性考虑,得出最终的总成绩。其中在理论考核成绩上面既可以采取传统的考试方式——利用试卷答题的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课堂答辩的方式。在实训成绩考核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考核。(四)建立该课程理论实践试题库。对于所建立的理论实践试题库应当具有全面的特点,试题库中包含教材内容的全部知识点,对于其中的每个章节都设置有单独的考核题目,并将考核题分为多种形式,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当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时,可以直接从该试题库中提取相应的试题,具有快速高校的特点。而对于实训考核的试题则主要是采用日常教学中的项目作为考试试题。(五)结合实际岗位开展考核。为了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迅速的适应自己的岗位,能够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表现,在学校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考核之中应当与实际岗位相结合来展开考核。在理论知识教导方面将高级汽车维修工的的岗位知识要求作为学习基本,将汽车维修技师的岗位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的内容都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汽车维修技师和高级汽车维修工汽车发动机部分内容为准,使得考核的最终成绩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符合。(六)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理论教学上来看,建立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录像、视频资料等进行教学。提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理论教学的效率。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实训教学上来看,利用先进的仿真实训系统,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七)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当前是一个计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兴起的时代,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之中也应当将这些技术充分的应用进来。如:使用中锐教育集团搭建的OTO云课堂,上传一些具有学习价值的资料到网站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上网收索观看。同时也可以制作一些微视频、微课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QQ群等移动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和探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提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的效率。

五、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效果分析

经过以上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策略,使得课程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改善,经分析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促进课程的建设。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不断改革,推动了其它课程的改革与完善,让整个专业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同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成功改革,也为其它课程的改革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二)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使得本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进行调查和了解,发现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方面都标出明显的进步,关于汽车发动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维修拆装都能够从容的应付。

六、课程改革的特色分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实际型人才,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为此在本次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个转变”“三钟氛围”“三个能力”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其中所谓的三个转变指的是课程教学的结构和内容转变,教学场所转变以及教学的角色转变。所谓的三种氛围指的是合作氛围、学习氛围以及和谐氛围;三个能力指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经过这“三个转变”“三钟氛围”“三个能力”,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得到加强,更有助于学生面对今后的职业岗位。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让该课程的教学朝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让学生与社会职业岗位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更有助于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同时也对其他主干课程的改革起到了促进及示范作用。

作者:孙兴海 单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48-50.

[2]王凤军,李效春,王甲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5,01:31-35.

[3]赵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02:50-52.

[4]崔树平,张亚军,崔涵.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开发和项目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25-27.

[5]王凤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70-73.

[6]吴东平,吕青.基于CDIO理念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15,19:226.

[7]王洪章,常青."全程六步法做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汽车发动机技术及检修》课程改革案例分析[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59-65+80.

篇11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实质上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在汽车专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汽车专业必学的基础性课程,并且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让学习的效率最大化。

一、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改革课程体系

在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电控装置结构与检修、汽车维修、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这六门汽车专业的课程之中都包含有汽车发动机相关的内容,但是在每种课程之中关于这个版块又不是十分的详细,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就是将这六门课程之中关于发动机的知识统一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了这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汽车发动机相关的知识点,如: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系、燃料供给系检修和故障诊断等汽车发动机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并且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独自完成汽车发动机的装配、故障诊断等基本技能。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对于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学效率低下,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就业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本次研究之中,笔者选择了这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总结来带动其它课程的改革,让整个专业的教学都能因此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重组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配套教材

由于这门课程是讲其它的课程中关于汽车发动机内容的部分进行组合的,因此在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改革教学,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将讲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更新,编写出合适的配套教材。在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按照从基础知识教学开始,然后熟悉汽车发动机之中的各零部件、构成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检测方法,构建了发动机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系等章节内容,并在每个章节之中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编写: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技能训练和思考训练。在新教材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将关于汽车发动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加的系统化,同时也避免各课程教学之间的重复。第二,采用模块化的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主要按照发动机各个部分各个系统进行规划和划分,每个大的系统为一个模块,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思路更加清晰,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由于在每个部分都有着技能训练部分,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四,更新教学内容,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对原教材中较为落后的一些教学内容删除,并补充进入当前的一些新技术方面的内容,如电子控制等。同时在选择车型时,选择一些常见的车型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

三、制作多媒体课件,改进教学手段

在教材成功改革之后,为提升改革的效果,结合当前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为此对新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并在课件之中插入大量的图片与视频素材,让学生在跟随教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和视频的观看,能够对相关知识点有更清晰的认识。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一种实用性较强、操作较为简单的方式,而且多媒体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实物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实物,让学生对于汽车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更加熟悉和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形式、考核的方式改革,建立课程题库和规范实训技能考核

为更好的提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教学质量,对现行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课程题库和实训技能考核规范,具体操作如下: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

教学模式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为充分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一体化教学首先应当做到结构、原理、拆装、检修、故障诊断一体化;其次在教学中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行,不拘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在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直接到实训的场地上,边讲解边让学生练习,既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掌握了实际的操作技能,最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以项目任务引领学习的教学模式。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项目完成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当学生在项目结束之后,自身的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第三,充分发挥“双师”作用。如果是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都由指导老师来完成,既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进行实际技能的培训。如果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实训教学时,则安排实训指导教师来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有效的改善教学的效果。首先,在教学中采用小班教学,让教师具有更多的精力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其次,充分利用当前的仿真模拟教学软件,通过这些模拟软件模拟现实中的实际故障,让学生在仿真软件上进行操作,掌握相关故障的解决方法,然后让学生再进行实操训练,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实训课所需要消耗的成本。第三,采用与实际操作完全一致的实训培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模块化”考核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考核成绩应当分为理论成绩和实训技能成绩两个部分,然后再将这两个部分的成绩统一结合起来进行评定,得出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考核成绩。然后再将这个考核成绩与学生平时的一些表现结合进行综合性考虑,得出最终的总成绩。其中在理论考核成绩上面既可以采取传统的考试方式——利用试卷答题的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课堂答辩的方式。在实训成绩考核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考核。

(四)建立该课程理论实践试题库

对于所建立的理论实践试题库应当具有全面的特点,试题库中包含教材内容的全部知识点,对于其中的每个章节都设置有单独的考核题目,并将考核题分为多种形式,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当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时,可以直接从该试题库中提取相应的试题,具有快速高校的特点。而对于实训考核的试题则主要是采用日常教学中的项目作为考试试题。

(五)结合实际岗位开展考核

为了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迅速的适应自己的岗位,能够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表现,在学校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考核之中应当与实际岗位相结合来展开考核。在理论知识教导方面将高级汽车维修工的的岗位知识要求作为学习基本,将汽车维修技师的岗位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的内容都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汽车维修技师和高级汽车维修工汽车发动机部分内容为准,使得考核的最终成绩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符合。

(六)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理论教学上来看,建立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录像、视频资料等进行教学。提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理论教学的效率。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实训教学上来看,利用先进的仿真实训系统,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

(七)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前是一个计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兴起的时代,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之中也应当将这些技术充分的应用进来。如:使用中锐教育集团搭建的OTO云课堂,上传一些具有学习价值的资料到网站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上网收索观看。同时也可以制作一些微视频、微课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QQ群等移动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和探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提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的效率。

五、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效果分析

经过以上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策略,使得课程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改善,经分析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促进课程的建设

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不断改革,推动了其它课程的改革与完善,让整个专业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同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成功改革,也为其它课程的改革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二)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

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使得本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进行调查和了解,发现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方面都标出明显的进步,关于汽车发动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维修拆装都能够从容的应付。

六、课程改革的特色分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实际型人才,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为此在本次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个转变”“三钟氛围”“三个能力”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其中所谓的三个转变指的是课程教学的结构和内容转变,教学场所转变以及教学的角色转变。所谓的三种氛围指的是合作氛围、学习氛围以及和谐氛围;三个能力指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经过这“三个转变”“三钟氛围”“三个能力”,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得到加强,更有助于学生面对今后的职业岗位。

七、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让该课程的教学朝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让学生与社会职业岗位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更有助于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同时也对其他主干课程的改革起到了促进及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48-50.

[2]王凤军,李效春,王甲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5,01:31-35.

[3]赵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02:50-52.

[4]崔树平,张亚军,崔涵.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开发和项目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25-27.

[5]王凤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70-73.

[6]吴东平,吕青.基于CDIO理念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15,19:226.

[7]王洪章,常青."全程六步法做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汽车发动机技术及检修》课程改革案例分析[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59-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