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经营管理统计工作计划

经营管理统计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21: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经营管理统计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经营管理统计工作计划

篇1

关键词:医院统计工作 综合统计 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 经验管理 科学管理 医疗市场 财力资源

1综合统计的优势

    它是医院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是检查监督医院各项计划实施进展的依据;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

1. 1医院综合统计为医院管理提供医疗、预防、诊疗、保健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医院行政部门及时了解医院工作情况,对医院的规模和医疗质量进行监控、规划、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服务。

1.2医院综合统计拥有大量的资料数据,能保证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科学地反馈于医院的决策机构,它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具有统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1.3医院综合统计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型和管理型的医院统计指标体系[Ls1,全面反映和监督医院经济运行的状况,提升医院管理质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1, 4医院综合统计在评价医院在社会、医院和患者三者利益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着医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患者的利益,使患者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得到最佳服务,同时医院获得社会效益,提升了医院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1.5医院综合统计可以反映医院的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它反映了医院在过去各个时期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水平以及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每项成果。

1.6医院综合统计参与了医院管理决策,对医院管理工作起着“智能团”的作用。一是及时准确地提供领导做出决策目标的统计信息;二是在决策目标确定后能够提供辅助论证决策方案的统计信息;三是在决策付诸实施后提供有助于决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借鉴性统计信息;另外善于抓住医疗服务、管理和经营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  亟待解决的问题

2. 1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良好的制度带来良好的工作效果。医院应完善相关统计工作制度,做到制度留人,管理留人,工作留人。通过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考核,评估季度、年度统计分析报告,促使统计工作人员不断提高统计业务水平。

2. 2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综合统计工作包括了人力资源、医疗设备调查表,并将统计业务扩展为统管全院医疗业务、医务人员、卫生经费、医疗费用、医疗设备等的综合统计。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必须建立科学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全院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

2. 3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在新形势下医院统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应急性的统计任务。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不断拓展和累积医院的信息量,增加统计信息的利用率,不断深化统计内涵,拓展新的统计项目,充分发挥统计预测、评价、咨询、监督的职能。

2. 4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医院综合统计需要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统计专业知识、娴熟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较强科研能力的统计专业队伍,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咨询、监督功能,才能发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的作用,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服务。这就对统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统计工作者要达到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川,只有通过自身的在岗培训,自我加压,自学充电,才能不断的更新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统计综合分析与文字处理能力。医院要把培养一批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良好的数理统计技术和基本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微机操作的统计专业人才列人议事日程。

3不断加强并发展医院综合统计工作

3.1综合管理统计就是要强化统计管理职能,将统计与医院的管理相结合,把统计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中去,充分发挥统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使统计工作直接参与医院管理,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为医院的经营管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信息的收集,力求以统计数字、图表、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情况,使统计更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和医学研究各个领域;准确把握领导决策对信息需求的特点,发挥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作用。

篇2

1综合统计的优势

它是医院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是检查监督医院各项计划实施进展的依据;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

1. 1医院综合统计为医院管理提供医疗、预防、诊疗、保健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医院行政部门及时了解医院工作情况,对医院的规模和医疗质量进行监控、规划、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服务。

1.2医院综合统计拥有大量的资料数据,能保证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科学地反馈于医院的决策机构,它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具有统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1.3医院综合统计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型和管理型的医院统计指标体系[Ls1,全面反映和监督医院经济运行的状况,提升医院管理质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1, 4医院综合统计在评价医院在社会、医院和患者三者利益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着医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患者的利益,使患者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得到最佳服务,同时医院获得社会效益,提升了医院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1.5医院综合统计可以反映医院的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它反映了医院在过去各个时期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水平以及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每项成果。

1.6医院综合统计参与了医院管理决策,对医院管理工作起着“智能团”的作用。一是及时准确地提供领导做出决策目标的统计信息;二是在决策目标确定后能够提供辅助论证决策方案的统计信息;三是在决策付诸实施后提供有助于决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借鉴性统计信息;另外善于抓住医疗服务、管理和经营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 亟待解决的问题

2. 1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良好的制度带来良好的工作效果。医院应完善相关统计工作制度,做到制度留人,管理留人,工作留人。通过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考核,评估季度、年度统计分析报告,促使统计工作人员不断提高统计业务水平。

2. 2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综合统计工作包括了人力资源、医疗设备调查表,并将统计业务扩展为统管全院医疗业务、医务人员、卫生经费、医疗费用、医疗设备等的综合统计。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必须建立科学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全院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

2. 3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在新形势下医院统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应急性的统计任务。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不断拓展和累积医院的信息量,增加统计信息的利用率,不断深化统计内涵,拓展新的统计项目,充分发挥统计预测、评价、咨询、监督的职能。

2. 4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医院综合统计需要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统计专业知识、娴熟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较强科研能力的统计专业队伍,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咨询、监督功能,才能发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的作用,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服务。这就对统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统计工作者要达到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川,只有通过自身的在岗培训,自我加压,自学充电,才能不断的更新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统计综合分析与文字处理能力。医院要把培养一批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良好的数理统计技术和基本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微机操作的统计专业人才列人议事日程。 转贴于  3不断加强并发展医院综合统计工作

3.1综合管理统计就是要强化统计管理职能,将统计与医院的管理相结合,把统计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中去,充分发挥统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使统计工作直接参与医院管理,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为医院的经营管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信息的收集,力求以统计数字、图表、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情况,使统计更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和医学研究各个领域;准确把握领导决策对信息需求的特点,发挥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作用。

篇3

现代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随着现代矿山管理的发展,矿业统计管理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作为矿业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枢纽,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视。矿业的科学决策应当建立在充掌握矿山生产建设的各种信息基础上。矿业统计专业性强,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影响矿业经营决策水平,因此,统计工作在矿业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统计数据的性质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矿业统计指标在矿业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决策者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矿业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大中型矿业企业实现了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基层统计人员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矿山生产一线,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现场,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矿业综合信息台账,包括地质、人事、财务、设备、科研培训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决策者和上级主管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二、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矿业质控工作

矿业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矿山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矿业统计指标对实现矿业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矿业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有重要意义。矿业统计的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矿业企业总体管理水平,根据矿业企业制定总的经营管理目标,把炸药、雷管、轮胎、钢、铁球、衬板消耗等物耗指标;柴油、汽油、电力、水等能耗指标;钻机、汽车、电机车、破碎机、磨机等设备运行指标分解到各生产单位,矿业统计定期通报。密切关注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企业决策者以及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矿业管理

时代在发展,矿业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矿业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矿业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矿业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矿业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矿业的管理、科研和发展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矿业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矿业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4

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

1.要充分认识统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统计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没有统计信息作为基础,企业领导就成为“盲人骑瞎马”,无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取胜。在企业各种计划的编制中,离不开统计报表提供的统计数字作为下一步工作计划的依据。检查监督计划的执行和落实,需要统计报表的数字,从而及时了解计划执行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发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计划实现。统计利用其特有的形式,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方映各项生产、经营的执行情况,以供企业领导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方针和计划,监督和检查各项指标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指导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统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监测作用,决定了统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层工作。

2. 目前企业统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是统计工作岗位得不到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简单相加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中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本单位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统计人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企业改制、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特别是现在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三是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多数中小企业甚至于大型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均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或因业务冲突,或因素质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尤其统计增加专业性报表时更是上报质量越来越差。

3. 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认识

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在企业都应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下职能:

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明确其报送或提供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

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该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结果应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可考虑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第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4. 加强统计队伍素质建设

在过去,企业统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填制上级布置的报表。简单的工作任务,使不少企业安排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员担任统计,但时过境迁,他们面对市场经济的变化已跟不上时代的节拍。有些统计人员,虽是科班出身,却因统计工作的简单化,而被惯成方法滞后,成为缺少创意的少有作为者,面对新时代所赋予的新任务,他们又难以适应。

在当今市场经济主导下,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企业尤其是需要具有责任心、富有时代感,并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能带领同事一道学习与工作的统计负责人。

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应自尊,要自信、自强,方能自立。统计人员务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应该及时给予表彰。在主观上能勤奋者,加上客观条件之改善,统计受重视,将水到渠成,必将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篇5

一、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综合运用的重要作用

(一)会计和统计存在内在联系

在医院方面,会计主要是通过复式记账的形式来反映医院的资产存量或者是资金运营,甚至包括收支情况,所以,同样是对医院实际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一种客观性反映。而会计工作是医院核算的重要基础,也是经营管理决策中最关键的信息支持,不仅与医院统计工作联系密切,同样也成为统计数据的来源。

统计所指的就是数量计算和分析的方法,所以,在医院会计工作环节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在获取原始数据并整理,直到财务报告,整个过程中都涉及到多种统计方法。而在会计核算中,统计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医院财务分析,特别是分析医院收入变动与成本变动方面,应当选择使用因素分析法与因素替代法。而在医院会计工作从核算转变为管理性质过程中,会计工作要预测未来业务,所以,应当正确选择并构建统计模型,而这些模型的构建也是转变会计职能的重点。

由此可见,医院会计和统计都是为医院经营管理提供服务的管理工具,所以,两者在相同服务目标之下密不可分。

(二)会计工作统计水平亟待提升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应基于会计数据科学统计分析之上,现阶段,医院会计更注重核算作用,却对管理的重要性严重忽视,为此,阻碍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其中,会计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统计方法的落后性,同时,统计分析工作不到位,也为针对财务数据展开深层分析与挖掘,所以,很难获取为医院正确财务决策的预测性数据信息。而在调查医院财务统计方面,大部分医院在财务统计分析工作中,数据的来源很多,但是分析指标却十分单一,且层次并不深入。由此可见,医院管理工作并不完善,且存在严重的统计问题。

二、医院财务管理中会计与统计综合运用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基础性会计工作力度

1、对医院会计日常核算予以规范

在医院财务工作中,日常会计核算是重点,同样也是原始数据的来源,所以,确保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提高会计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进而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由此可见,日常核算工作十分关键,必须要保证信息真实可靠,才能够在后期的核算与统计中更好地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所需的参考信息内容。在规范医院会计日常核算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其经营管理的需求,并且制定出核算的制度,贯彻并落实岗位分离与定期轮岗等制度。另外,在填写并审核原始单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并且全面保管并归类会计资料,全面建设内部控制体制,确保医院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开展医院财务预算管理

在医院安排年度财务管理工作计划的时候,起到最主要作用的就是财务预算。所以,在安排医院经营管理活动财务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并且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医院发展的战略目标予以全面考虑,另外还包括中期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实际情况,确保年度预算具有良好的激励效果与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应合理细化并分解预算指标,及时跟踪并反馈财务预算的执行状况,确保在落实财务预算的基础上,能够随客观环境的变化予以调整。通过统计信息对预算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以多种形式解决问题。

(二)组建专业会计统计团队

1、更新观念并增强认识

医院会计与统计工作人员应当更新观念,并突破传统工作的束缚,通过全新的观念认识会计与统计工作。积极树立职能意识,确保会计与统计核算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会计与统计工作管理和服务智能,通过会计工作来向医院的资产保证增值提供服务,通过统计为医院的财务决策提供所需服务。对医院财务会计及统计分析的重要作用给予深入认识,不仅要有行动作为支持,同时也应当为财务管理提供资源管理的平台。

2、通过学习增强业务能力

医院会计与统计工作人员应当将知识转化成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财务统计的水平,转变财务管理的职能。为此,工作人员需要开展职业发展规划,并且参与财务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体系,以丰富经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而医院也应当将业务能力的培养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范围内,合理制定财务统计人才培养的计划,通过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或者是组织技能培训等方式,组建具有专业能力的会计统计团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实现会计与统计工作的结合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应针对两者的结合应用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钱一青.会计与统计联合应用于医院财务管理的意义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65-265,267

[2]孙于雯,杨晓玲.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综合运用[J].现代商业,2012(6):229-229,228

篇6

二、病案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价值

病案不但是医疗业务统计的原始资料,同时还能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通过深加工病案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及理论进行分析,可为医院的长远规划及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同时还能分析出医院的医疗效果、业务水平、医疗质量等,还能监测医院各部门的工作质量,找出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1.病案统计可为临床科室的管理提供信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临床科室,而临床科室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主体及核心。病案统计中的“平均住院日”、“术前住院天数”、“床位周转率”、“病床使用率”、“科室出入院人数”等统计指标均可反映临床科室的经济管理及工作效率。例如为避免医院感染暴发等事件的发生,严格要求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控制在1.5%以下,无菌手术切口中甲级愈合率控制在97%以上,而医院每月均可通过病案统计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超标,则可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病案统计可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每一年年初,医院均需要制定新的工作计划,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医院业务发展的目标”,这些目标中包含“总业务收入”、“手术人次”、“出院人数”、“总诊疗人次”等统计指标。每一年制定的指标的均是根据上一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比较后,并根据医院的实际制定出来的,有效保障了医院发展目标的可靠性、先进性、科学性。3.病案统计为诊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每个病案均准确记录了患者的诊治、转归过程,可较为全面的反映医院的医疗制度、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等。当前我国的医院管理工作主要由病案检查出发,将病案作为评估及监督诊疗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检查病案的内容,并通过对病案进行统计分析后,从而制定出相对应的措施,进一步确保了诊疗的安全性,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4.病案统计可为医院考核提供核算依据。病案统计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病案统计报表中的指标是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的指标的反映,通过病案统计,可有效减少医疗成本,为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病案统计可影响到医院人员的绩效考核。通过病案信息系统,可全面了解每个科室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还能反映每位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管理情况,通过统计这些数据指标,可制定出相对应的绩效工资、晋升标准、年终考核考评等。

三、病案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病案统计信息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领导对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视度不足,病案统计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大部分医院的统计操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单机运行阶段。有的病案统计工作还是由病案统计人员手工计算、录入、抄写等,导致部分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不能直接利用,造成医院在物力、人力资源上的浪费。2.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统计工作的认识度不够。当前部分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统计工作的认识度还不足,认为病案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将病案收集、保存即可,不舍得在财力、物力、人力上投入,单纯的将病案统计看作是完成上级交代的一项任务,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病案统计信息。3.病案统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大部分医院的病案统计人员并非专业出身,且主要是由退居二线的临床岗位人员居多,这些病案统计人员存在的通病是缺乏医学统计理论知识、知识贮备落后等。大部分病案统计人员只会最基本的数据收集,并不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导致对收集的病案信息缺乏更深层次的分析及研究,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医疗行业要求。

四、提高病案统计工作水平的途径

1.加大对病案统计软件及硬件的投入。现阶段的医院管理正处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且随着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案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因此医院管理领导者应将病案统计纳入日常的医院管理体系中,加大财力、物力、人力上的投入,不断改善病案统计工作的软件及硬件设施设备,采用现代技术,建立更加完善的病案资料信息库,实现病案信息资料在收集、存储、传输、处理、输出等方面达到一体化,从而更好的为医院管理工作服务。2.提高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统计的重视程度。医院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应增强病案统计的意识,并主动承。担病案统计的部分内容,主动对医院管理工作进行追踪,同时对病案进行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追踪,以获取更加完善的病案信息,从而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参考。3.提高病案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病案统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同时还需具备专业的统计知识。因此医院应根据自身医院的规模设立专门负责病案统计的机构,并委派分管院长进行负责,有效分配病案统计人员的工作。同时病案统计人员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增加病案服务意识,调整统计项目,学习新的统计技能,以期更好的为病案统计工作服务。

作者:沈华 单位:丹东市中医院病案室

参考文献:

篇7

在当前的企业经营运行中,提到企业管理,首先人们就会想到企业管理的经营方式、运行机制、组织形式等,而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就会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现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是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要求。企业运行机制是否有效,对企业适应市场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而言,对于各项管理就如同摆设,华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工作,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统计工作就是指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统计信息工作上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指数量性。它是通过数字来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是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样看来,统计信息正在逐渐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都是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可利用程度也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是指综合性。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了国民经济各种行业、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宏观与微观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领域。利用统计信息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可以总结历史和探测未来。

(2)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建立,是以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基础的,那么,这套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就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性。①从现状上看,一方面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它反映企业的机构、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②再从动态观察,它既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③结构上,它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④从规模上看,它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和营销规模等。

(3)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是由计划部门所负责的,而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或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最后再经计划部门汇总后呈现给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工作当中,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基建技改统计、人员工资统计以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但这种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有三个不利因素:①目前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分析,这就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②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和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统计信息,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③企业各部门之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缩水。在当前的企业体制下,仍有部分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支持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工作。

2 统计工作的问题

企业经营活动的表现形式就体现在统计工作上,而且也是市场检测企业的主要科学依据,能够有准确、科学的数据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企业的统计工作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统计模式,统计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企业统计不够完善。在当前的企业工作中,统计机构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统计机构管理体系。现如今,有一些企业还没有设专门的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仅隶属一个科室,像生产科中设一个综合统计组。这种综合统计,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种生产记录,对企业各方面如产品质量、技术进步、计量、能源、环保等的统计工作仍无专职统计人员负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平常对上级下达的专业统计报表不求质量,只是敷衍而已。

(2)统计方式不够健全。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因此,需要不断充实统计内容和完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指标体系,这就需要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进一步发挥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检索、传输作用,为企业科学、客观的经营决策提供适用的统计信息。而在实际中,企业统计工作手段虽然已做到人机结合,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使用计算机的水准还只限于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进一步发展。

(3)企业统计不够科学化。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多样化,许多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填报。

(4)统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根据调查,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了极少数大中型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大多数为兼职的企业统计人员,一般都是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学历较低,素质较差,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就会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有效内部统计资料,也未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等。

3 结 论

总之,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把企业的统计工作抓紧抓好,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8

在当前的企业经营运行中,提到企业管理,首先人们就会想到企业管理的经营方式、运行机制、组织形式等,而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就会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现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是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要求。企业运行机制是否有效,对企业适应市场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而言,对于各项管理就如同摆设,华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工作,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统计工作就是指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统计信息工作上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指数量性。它是通过数字来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是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样看来,统计信息正在逐渐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都是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可利用程度也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是指综合性。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了国民经济各种行业、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宏观与微观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领域。利用统计信息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可以总结历史和探测未来。

(2)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建立,是以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基础的,那么,这套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就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性。①从现状上看,一方面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它反映企业的机构、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②再从动态观察,它既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③结构上,它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④从规模上看,它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和营销规模等。

(3)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是由计划部门所负责的,而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或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最后再经计划部门汇总后呈现给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工作当中,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基建技改统计、人员工资统计以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但这种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有三个不利因素:①目前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分析,这就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②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和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统计信息,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③企业各部门之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缩水。在当前的企业体制下,仍有部分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支持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工作。

2 统计工作的问题

企业经营活动的表现形式就体现在统计工作上,而且也是市场检测企业的主要科学依据,能够有准确、科学的数据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企业的统计工作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统计模式,统计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企业统计不够完善。在当前的企业工作中,统计机构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统计机构管理体系。现如今,有一些企业还没有设专门的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仅隶属一个科室,像生产科中设一个综合统计组。这种综合统计,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种生产记录,对企业各方面如产品质量、技术进步、计量、能源、环保等的统计工作仍无专职统计人员负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平常对上级下达的专业统计报表不求质量,只是敷衍而已。

(2)统计方式不够健全。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因此,需要不断充实统计内容和完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指标体系,这就需要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进一步发挥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检索、传输作用,为企业科学、客观的经营决策提供适用的统计信息。而在实际中,企业统计工作手段虽然已做到人机结合,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使用计算机的水准还只限于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进一步发展。

(3)企业统计不够科学化。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多样化,许多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填报。

(4)统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根据调查,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了极少数大中型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大多数为兼职的企业统计人员,一般都是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学历较低,素质较差,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就会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有效内部统计资料,也未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等。

3 结 论

总之,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把企业的统计工作抓紧抓好,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篇9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6]董军,朱士俊.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研究与应用.中国医院管理,2002;22(3):23-24.

篇10

一、统计的定义及特性

1.1定义从微观上说,统计工作是一个工程项目各分项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综合性的工作。平时点点滴滴的统计数据是反映平时工作成效、结算支付以及未来工作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

从宏观上说,统计工作是一个工程项目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项目实施的重要手段,是工程项目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同时,统计的各项数据及指标也是反映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重要参考依据,就好像照片一样能够直观的反映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1.2特性统计有两个鲜明的特性: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二、统计工作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

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其精髓在于控制,即重点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现场的管理控制。而控制的基础就在于对于工程项目所做的科学的,切实可靠的统计工作。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于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分析,根据其动态变化,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由此得到的对于工程项目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决策和结论,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或修改原计划的综合管理过程。影响项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如果不努力去做大量的统计工作,就会导致事到临头,毫无警觉,风险隐患在哪里不清楚。因此,统计工作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建立起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提高了统计人员的素质,强化了统计管理,对工程项目管理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2.1可以反映工程项目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例如月末、季度末或年底),也可以反映工程项目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即本月的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情况),还可根据现状或动态指标制定工程计划及保证措施。

2.2可以反映工程项目的效益与效率。可以通过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投入的人、材、机等诸方面的统计、汇总与合同清单进行盈亏分析,另外还可计算人均产值来反映项目的生产效率。

三、统计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现状及分析

3.1统计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统计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

3.2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主要由于统计人员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甚至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3.3统计指标提供的及时性普遍较低。实际工作中,很少甚至不向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工程项目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整个项目的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了。

由于上述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所以目前统计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决策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因此导致了统计工作陷入“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这一怪圈。之所以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主要原因是管理者和统计人员往往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进而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更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目前管理者和统计人员对统计的认识不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②认为统计是为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负担越重;③认为统计对项目管理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管理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④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而当前经营项目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统计无能为力。

四、统计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发展

统计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是监督整个项目实施的重要手段,是项目管理者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能充分发挥统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我们必须在原有的统计工作基础上进行更全面、更有效、更系统的改革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始着手:

篇11

1 统计的定义及特性

1.1 定义 从微观上说,统计工作是一个工程项目各分项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综合性的工作。平时点点滴滴的统计数据是反映平时工作成效、结算支付以及未来工作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

从宏观上说,统计工作是一个工程项目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项目实施的重要手段,是工程项目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同时,统计的各项数据及指标也是反映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重要参考依据,就好像照片一样能够直观的反映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1.2 特性 统计有两个鲜明的特性: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2 统计工作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

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其精髓在于控制,即重点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现场的管理控制。而控制的基础就在于对于工程项目所做的科学的,切实可靠的统计工作。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于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分析,根据其动态变化,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由此得到的对于工程项目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决策和结论,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或修改原计划的综合管理过程。影响项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如果不努力去做大量的统计工作,就会导致事到临头,毫无警觉,风险隐患在哪里不清楚。因此,统计工作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建立起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提高了统计人员的素质,强化了统计管理,对工程项目管理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2.1 可以反映工程项目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例如月末、季度末或年底),也可以反映工程项目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即本月的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情况),还可根据现状或动态指标制定工程计划及保证措施。

2.2 可以反映工程项目的效益与效率。可以通过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投入的人、材、机等诸方面的统计、汇总与合同清单进行盈亏分析,另外还可计算人均产值来反映项目的生产效率。

3 统计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现状及分析

3.1 统计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统计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

3.2 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主要由于统计人员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甚至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3.3 统计指标提供的及时性普遍较低。实际工作中,很少甚至不向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工程项目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整个项目的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了。

由于上述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所以目前统计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决策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因此导致了统计工作陷入“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这一怪圈。之所以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主要原因是管理者和统计人员往往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进而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更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目前管理者和统计人员对统计的认识不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②认为统计是为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负担越重;③认为统计对项目管理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管理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④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而当前经营项目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统计无能为力。

4 统计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发展

统计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是监督整个项目实施的重要手段,是项目管理者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能充分发挥统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我们必须在原有的统计工作基础上进行更全面、更有效、更系统的改革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始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