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育

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29 00:00:26

教育

教育例1

0 前言

教育是人类文明传递的手段。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外乎两点:一是教书;一是育人。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年轻人在父母身边就孝敬父母,离家在外敬爱兄长,为人谨慎,说话诚实,广泛友爱大众,亲近有仁德之人。这样都做到了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去学习文献。这里孔子告诉我们,弟子修行要分两步走,首先,品行要过关,之后再去学习文化知识。也就是教育要“先成人,后成才。”

反观现代教育,为了追求升学率,注重教书,忽视育人。虽然有政治课、道德课。但只作为选休甚至不休。育人环节大部分交给了父母及社会环境。形成了参差不齐的道德水准。教育形成了畸形的发展。人们只追求学习成绩,只追求名利财富。缺乏社会责任、缺乏社会爱心、缺乏奉献意识。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

看看周围,大家的防盗门加强了、防盗网增多了,防盗锁增重了,是锁住了房子、是锁住了车子,更是锁住了人心,锁住了信任。于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们幸福指数不尽人意的局面。面对以上状况,笔者提出以下教育理念供读者参考。

1 信仰教育

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正确的信仰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倡为人民服务,提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是我们人人要树立的世界观。教师在教育中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是善行好事,长期积小善为大德,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如果生产商生产食品,少赚点,而多注意食品卫生。如果房地产开发商,少赚点而注意房子质量和服务。如果教师多费点心,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如果医生都多一些责任而少一些自私,多关注病人的健康……,只要人人都注重一点积善,人类的文明一定会越来越灿烂,人们会感到心里越来越踏实。

2 诚信教育

在美国的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全村在一次庆典活动中,一位长者提议。全村每家献出一瓶好酒,都到入村里唯一的指定的一个大缸中,混合后,酒一定很美,每人再品尝这样的美酒,作为庆典。大家一致同意,踊跃参加。吉姆一家不舍得献出自己的美酒,心想我们用凉开水代替酒,也倒入村子的酒缸,反正别人都是真酒,参入一瓶白开水,不影响缸中酒的品味,而且我们还能品尝全村的美酒,何况别人还不会知道。于是就这样做了。全村每家献完酒后,结果,吉姆再取缸中混合的美酒品酒时,发现缸中的美酒竟然是白开水,原来,每家的想法都和吉姆一样,都用白开水代替美酒献出。结果,缸中全是白开水。

可见,诚信社会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教育者只有重视诚信教育,才能培养诚信意识。

3 快乐教育

唐代诗人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中提到,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作舟。可见,中国传统式教育模式带来了学习过程的不舒适,甚至苦不堪言。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过程的不乐,必然带来了成长过程的不乐,也必然影响着我们的性格和幸福。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改变教育体制或者教育方法。

犹太人的教育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参考。犹太人的成就举世瞩目。犹太人在从小(在一岁半到五岁期间)家长就给孩子灌输,“知识是甜的”理念。具体做法是,在孩子第一次看书认字时,就在书中加几颗葡萄,翻开书时就发现了甜葡萄。有的家长用奶油做成了字母或字,使孩子在已开始识字时就知道知识是甜美的。快乐学习一开始就形成了。

当然,对于现在的学校教育,教师授课时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传播知识的趣味,只有教师有趣了,教师传播的知识才有趣,学生学习才能快乐。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快乐的性格,才有可能有趣。

总之,文明的发展应该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物质文明,一条是精神文明,两者都不可偏废。只有两条腿一样发展健壮,才能平稳前进,才能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景寅.教育家的几种特质[J].教书育人,2013(11).

[2]房三虎,赵凤,梁娟.社区自治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建[J].教书育人,2013(21).

教育例2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教育例3

2.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个性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学生主体性、教学开放性和学习思维创造性等特征。

3.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它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宏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摈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现

1.现代教育技术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具体表现在: (1)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具有的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被动参与的情况,实现个别教学;(2)从封闭式的教学和垄断式的信息传输向开放式的教学和跨时空资源分享转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3)从“填鸭式”教学转向个性化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普遍存在“一刀切”现象,致使学习者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制约了人才培养。

2.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学生的自主性。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也为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有许多新型软件如几何画板、Flash,Dreamweave等为老师制作多种课件提供了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辅助教学良好的交互性、自适应的接口,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随意的教学时间地点,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同其对话、讨论;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素质教育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

1.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让各类计算机网络构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

2.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在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Internet 等。

3.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环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 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

4.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教育例4

2、抓实阳光体育活动。落实“三操两课一活动”进课表,上好体育课,确保学生天天锻炼一小时。开展好全县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小学生乒乓球比赛、校园集体舞展示等系列阳光体育运动。努力进步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课率和教学质量。继续抓好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

3、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深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课程治理,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做好高中课程改革预备工作。改革教育评价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切实抓好语言文字工作,加大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工作力度。

二、以教育公平为取向,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创新学校治理体制。按照“行政治理有限授权制,业务指导学区负责制,教育经费校财局管制,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的思路继续理顺学校治理体制,推进中心校一体化治理。在2-3个乡镇试点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将乡镇内的中心校与基点校合并或结对,以强扶弱,以优扶弱,***发展。优化学校内部治理,进步学校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治理水平。完善和规范校财局管制度,加强中小学财务预算治理、勤工俭学和后勤服务工作。

5、强化督政督学职能。加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建设,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功能,切实发挥督学督政职能。组织开展乡镇“两全”达标和复查验收工作。认真组织和开展专项督导、随访督导和综合督导工作。以“两基”国检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为导向,完善中小学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

6、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建设步伐,构建区域性示范学校,努力缩小区域内校际间的差距。撤并民族中学、沙坝学校、四龙小学、丁心小学、建武小学等5所初中校点,撤并村小10所以上。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加大教育投进。完成香山中学、建武中学、大坝中学、义合小学跨年度扩建工程,实施大河初中、五星初中等学校扩建、改建等标准化和寄宿制工程,推进20个蒸饭点、10个合格食堂、40个学校饮水工程、5个合格学生宿舍建设。加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薄弱学校改造和建设,解决好超大班题目和城区进学难题目。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市级1-2所,县级2-3所。

7、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免除学生学杂费、课本费,对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推进学生学籍治理电子化,加强学籍治理。强化控辍保学措施,抓好民族教育、留守学生教育,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学题目。兴文县特殊教育学校独立建制,进步残疾少年儿童进学率。

8、抓好现代远程教育。加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治理、应用和研究工作。坚持以应用为主,抓好两个结合(即远程教育与实施素质教育、校本培训相结合;与农科教统筹,农村党员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相结合),做好迎检工作。加强实验仪器等小硬件的配、管、用工作。

9、推进学前三年教育。加强学前班和幼儿园规范化治理,推进大坝苗族乡和大河苗族乡等乡镇中心园建设。进步保教保育质量,创建各级示范园,积极推进“普三”工作。

三、以职教攻坚为抓手,促进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10、培育高色教育。巩固兴文二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和省级艺术特色学校成果,抓好民族班、宏志班、艺体班的特色教育。启动兴文中学创建“市级示范性高中”工作。完善普通高中助学奖学资助体系。

1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教攻坚,启动职业技术学校创建省级重点职高工作。争取好,落实好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力争县内职高招生突破1000人,在校生规模突破2000人,新建校舍突破4000m2。突出抓好专业设置、实训基地、教师队伍三项建设和进口(招生)、对口(专业)、出口(就业)三个重点环节建设。面向市场,积极构建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政校合作、内外结合等办学模式,建立职教与企业、社会的供需常态对接机制。改革招生制度与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学历互认、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非并举等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大力打造职教“双师型”群体,进步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

12、拓展各类技术培训。继续组织实施“扶贫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再就业培训工程”等项目的培训工作,力争完成2500人的培训任务。充分发挥电大、自学考试和中国教育卫视等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继续教育。

四、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13、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按照省定标准,核定教师编制,及时补充教师。做好清理清退130名代课教师的相关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高冷地区教师编制足,素质不高、人心不稳的题目。依法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录用和活动等工作。

14、努力提升教师素质。抓好教师学历进步培训、“三新一德”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和全员学科培训,抓实教师任职资格、服务年限、城乡交流、支教走教等制度,广泛开展“校对校”、“师对师”、“手拉手”、“***式”等互助活动。构建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课程改革为核心、岗位培训与进步培训相结合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拓宽专业发展的通道,进步教师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竞技水平,推进“136”名师工程和职教“双师型”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大校长和后备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校长队伍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

15、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完善教育科研课题治理制度、教育科研培训制度和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增强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素养和动力,抓实一批科研课题,促进科研兴教。依托兴文教育学会,办好《兴文教研》。

16、营造教师乐业氛围。在原“四项奖励”基础上,设立“高考中考基础工程奖”等奖项,多渠道、多层次建立教师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重视教师住房难题目,启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关心教师,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保障教师正当权益,为教师排忧解难。各种评优向农村教师倾斜,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17、创建合格师训机构。以创建县级合格师训机构为载体,力促“县研训中心”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努力形成一支学科结构公道、业务素质精良的专家型教研队伍。继续探索“教学业务指导学区负责制”,完善“县-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

18、进步教学治理水平。走抓常规治理,树品牌效应,促质量进步的内涵发展之路,遵循“四个围绕”(围绕课堂抓业务,围绕教学抓治理,围绕学科抓突破,围绕品牌促发展),落实“四线五制”(组织领导工作线,德育心辅工作线,后勤保障工作线,教学指导工作线,学校领导负责制,年级组治理负责制,班务工作负责制,学科质量负责制,学科教学负责制),夯实“两建一提”(学科建设和班级建设,进步课堂教学效益),确保教育质量“稳中有升”(高考上线总量增加、品牌有凸显,中考抽考排位稳住,学科有突破)。

五、以平安校园为保障,促进全县教育***发展。

19、深化警校共育机制。进一步形成党委政府推动、公安教育互动、学校社会联动的“警校共育”机制。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着力塑造清净、通畅、安宁的周边秩序。

20、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措施保障和防范体系为重点,在人防、技防、物防上下功夫,建设10个校园监控系统。狠抓“五个重点”(校舍安全、疾病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周边整治及治安安全),攻克“三个难点”(边远村小安全治理、民办幼儿园安全治理和后勤安全治理),着力“八个防范”(校园活动伤害、设施伤害、惩罚性伤害、暴力伤害、交通事故伤害、灾难伤害、饮食卫生伤害、集体活动伤害),力争实现校园死亡事故零记录,构建平安***新校园。

教育例5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基本形式,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及时纠正,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就应及时抓紧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付诸行动。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是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一)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身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就是教师行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接形象;二是在特定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教师除了用语言教学外,行为教学更多、更直接。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对体育教师优美的动作,高尚的品德心领神会。

(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个性

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解脱和说教,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在体育教学诸项目中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断等品质。但由于各项教材的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也有所侧重,如在田径项目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刻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项目中进行美育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定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任务,提出相应的措施,保证教学中高度的政治水平和科学水平。

第二,根据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场地器材对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条件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最易见效。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及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

第三,是在教育方法上要有针对性,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诚心、热心和耐心,主要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要多表扬、少批评,要真诚和恳切地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在运动场上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教育,教育运动员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尊敬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裁判;公正、诚实、谦虚、有礼貌等,这些教育应渗透到底。

教育例6

1如何认识体育学科的素质教育

柳斌同志指出:“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体育,健康的身体既是良好道德品质的载体,也是知识的载体……。”“素质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办事,教会学生健体。”周远清同志指出:“一个知识丰富、能力很强的人,不一定就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所以培训人才,一要传授知识,二要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素质。”还指出:“这里所讲的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提高全民素质,是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目标的具体化,它注重受教育者长远发展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证明:学校体育既能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发展。可以说,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2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体育教师只注重技术课教学,忽视专业理论的学习,特别对新理论及体育专业科研前沿的新成果了解更少,造成理论知识贪乏,影响了理论课的教学。有些教师根本不上理论课,甚至害怕上理论课,总觉得“无话可讲”。

2.2科研能力差。由于缺乏专业理论的学习,不了解本专业科研情况的进展,加上中小学体育教学忽视对科研方面的要求,或要求不高,片面认为,只要完成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指技术教学)就行了,因而部分教师养成了动笔少,提笔不知写什么等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更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2.3上课无教案或有教案不按教案上课,教学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究其原因: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与“重智力,轻体育”的旧观念有直接关系;二、教师本身素质差,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三、学校没有建立一套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或虽然建立,但督导、检查力度小,因而制度流于形式。

2.4“应试教育”高于一切。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影响,部分初、高中学校,到了初三或高三就取消了体育课,有的学校虽然课程表上也设置体育课,但其它学科(如语文、数学等)占用或根本不上的现象也存在。造成了小学的体育课程内容到了中学还不会,中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到了大学还要从头学的奇怪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记得我国有位著名大学校长说过:“一个不懂体育或不重视体育的校长,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鲜明指出了一名合格校长应具有的领导素质及领导责任。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肩负领导教育工作的校长,更应对全体学生负责,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2.5“竞技体育第一”,忽视对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的学校领导或体育教师为了在不同层次的运动会上拿几块奖牌,宁愿放弃对体育课的正常教学,而只抓几个“尖子”队员,严重影响了多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及身心健康的发展。

3体育教育要适应素质教育大趋势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3.1根本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3.1.1转变只重视“技术传授”,忽视理论传授及教育功能提高的观念。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的同时,也学习体育基本理论,学习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

3.1.2转变只强调“增强体质”,忽视体育多功能作用的观念,使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3.1.3转变只注重学校运动队个别尖子队员的提高,忽视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观念。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1.4转变只重视“校园体育”,忽视社会大体育的观念。学校体育教育不能仅限于“校园体育”这个小的范围,学校体育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学生将来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问题。因此,“校园体育”必须紧密地与社会体育相结合,才能达到学生从事终身体育的目的。

3.2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说:‘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是以其言传身教来教化学生,培养人才的。”又指出:“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历学位,学术水平,而且也取决于他的文化素养,一个教师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精神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3.2.1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3.2.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到教学严谨,精益求精。

3.2.3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具备精深广博的文化知识与教育科学知识。

3.3改革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为此应进行如下教学模式的探索:

3.3.1探索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向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3.3.2探索由单纯追求增强学生体质,逐渐转向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方面的教学模式。

3.3.3探索由只注重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逐渐转向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3.3.4探索由从学生学会到会学,逐渐转向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3.4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

3.4.1在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重视发展学生特长。

现代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知识,还应注意发现、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兴趣与爱好,使他们的个人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发展。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应紧紧围绕这一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改革与探索,使之服务于素质教育的需要。

3.4.2启发式教学仍然是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创造性学习精神。

3.4.3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学法研究。

现代教学方法研究的特点之一是从过去的只重视教、不重视学,逐渐转向既重视教,更重视学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加强学法研究,特别是针对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的学法研究,应该是我们体育教法改革的重要目标。

3.5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测定、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两个方面。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评价常以运动量、运动强度的生物指标,或技能掌握率、达标率来反映质量的高低,而这种评价标准与当前素质教育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3.5.1体育教学评价模式

3.5.1.1以激励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不断激发学生努力攀登更高目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5.1.2全面性评价模式,既在评价过程中,既注意教学结果的评价,又注意教学过程的评价,既评价教,又评价学。

3.5.1.3认知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教育例7

一个平凡而又不能再平凡的生命种子,在一次偶然的邂遘,便产生了我。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晃就是几十年的光景。几十年,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几十年呢?不言而喻。在几十年的岁月流逝中,有多少翻天覆地的惊人质变。教育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进步,而不断形成,变革,更新。

传统的中国教育,还是现在的素质教育,它依然是一种强者教育,只是这种强是不同斯巴达克的威武,或是日本武士的角逐,后者崇尚个性的英雄本色,前者则是提倡人作为一种社会部件的创造。“悬梁刺股”并非磨练意志,而是在获取功名;即在社会这个大机器中充当比较重要的零件,同是零件,但他们之间仍存在轻重高低之别。因此,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有我长大后要当什么?自然就成了几十年,几百年,乃至上前年的意愿。人只是人,或者说人仅仅是人,当一个人可以找出自己的所爱的时候,所受益的肯定不仅仅是他自己。人对人的了解,包括对自己的了解,实在又是一个艰难而又有有益的长期探索过程。作为中国教育的探索过程,也有可能提供人由附属零件变成独立机器的可能――自己主宰命运,自己创造人生。一个国家的内政不容别国的干涉。更何况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公民呢?时光在流逝,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提高,自己的命运只有自己在社会中去创设,谁也不会留念过去。人们被长久压抑的梦想现在纷纷实现,过去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上的丰盛饭菜,今天已很不稀罕了,他们对遍地是黄金的生活,还能无动于衷吗?不。曾经受命于人,差不多忘了自己是谁的人们,能不产生掌握自己命运的欲望吗?

现在市场经济独有的机遇性与魅力,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新,及其社会的未来发展与强大,促使人们不得不随之而动,所以思想观念、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等与时俱进,故而也导致了我国教育的代代革新。近代中国的主宰者,为了中国的未来与发展,为了社会人的素质与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根据国情,逐步形成与之相应的配套教育措施:有关教育的新鲜术语应运而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依法执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近来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什么创新人才的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教育公平体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等等,无不在为了教育的发展而形成,目的也在于如何提高国民素质,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那就是一个词,“‘育强’教育”。

教育例8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思想品德 教育

体育是以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的。唯物辩证法是我们正确地阐明各种体育关系,研究体育矛盾,并进一步科学地揭示体育概念本质的总的指导方法,离开它就不可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体育是以宽厚的体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体育不同于自然,它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体育产生于实践,其前进和发展于是由人的现实的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所推动的。人是体育的主体。体育作为人所创造的存在物,同其他物质客观相比,于人有更本质,更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体育不能仅仅客体的理解,还应该作主体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体育的深刻本质,建立起对人类体育的前途和命运高度负责的,能够指导人类体育健康发展的体育理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的优势,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一、体育的本质

体育与人的关系是揭示体育本质的关键。由于多年体育学科呈现分化与整合严重失衡的发展取向,因此以往对体育与人之关系的探讨多是局限在具体分支学科中来进行的,比如,当身份是学生时,体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增强体质,掌握三基”;当身份是运动员时,体育的主要目的就变了“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而当作对象是普通群众时,体育的主要目的又变成“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了。这种归类研究的方法,突出了人这个矛盾统一体相对立的一面,而忽视了相统一的一面,即不管以什么样身份出现的人,都必将统一于人的“自然存在的生物个体”之中。忽视统一性不仅会使研究本身带形而上学的色彩,而且也会损害理论的实践指导价值。目前,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很难在理论层面达到和谐统一,个中原因,也与这种各自为政的研究取向有关。因此,当探讨体育与人的关系时,必须注意不能把这里的“体育”和“人”置换成某一专门领域的体育和具体特征类别的人,而必须是在他们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归类研究才会有积极意义。

二、体育的教育性

“体育”一词在含义上有一个演化过程。概括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确立、提高了体育的社会地位。这一阶段我国对体育概念的研究的特点是:第一,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确立、提高了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第二,从教育学、生物学视角研究体育概念;第三,将体育分为广义体育和狭义体育。当时的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在体育的定义中涉及“人”的问题在整体上不够;二是研究的角度整体上缺少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确立了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对体育概念的研究,有一下几个特点:第一,在我国体育概念已经确立,包括体育(狭义的)、竞技运动、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第二,体育概念的内涵扩大。第三,把体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提高了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及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第四,在体育概念的研究中非常可喜的是重视了体育的主题—人的问题。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确立了人的发展在体育中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一是即肯定了人的个体发展,又肯定了社会对人发展的社会需求,二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二是注重人健康的生物观、心理观和社会观的统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体育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体育功能和内涵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人们认识体育运动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增强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的智力开发,情绪调节,意志力等心里方面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体育的认识也由原先单纯的生物学的“身体教育”的观点。体育的本质是教育,体育脱离了教育就不能成立体育脱离了身体活动也不能成立,所以,“教育性”和“身体活动性”是构成体育的两个不可却少的本质属性。

三、基础学科的多样性为德育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体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学问。它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之上的,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为方法论的,是以解剖学、力学、生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为基础学科的。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内容,而且要有科学的依据,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好,而技术动作差,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解剖学和力学来改进技术动作,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目的;有些学生身体素质好,技术动作也正确,但就是不敢过器材,那么我们可以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学科作为教学依据,对学生的教育会变得空洞而乏力,更谈不上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学中了。

四、体育教学的特点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的教学,它与其它各科之间的差异要比其它各文化学科教学之间的差异更明显更深刻。体育教学具有极强的动态性、开放性、社会性等特点。动态性既指学生观察、思考的智力活动,又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器材、学生与器材的互动实践性,它能够让学生的身心直接参与,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进行全面刺激,能够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既具体又实际,不仅让学生能够从思想上受到启迪,关键是通过亲身实践与体验,还能把这种好的思想意识与行为结合起来,加深了记忆。开放性既相对于其它文化课的内堂教学而言,又指外界环境的干扰、多变和复杂性,这表明了体育教学在组织和实施起来的难度较大,但这也为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有利时机。总之,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这些特点,把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搞得有声有色,使我们学生在获得健康身体的同时,也获得健康心理。

五、课堂类型的多样性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和丰富内容

体育教学分内堂理论和外堂实践两大部分。内堂部分主要涉及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指导学生体育实践所必需的,也是学生应有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尊重他人,公平竞争的意识。外堂部分主要指室外进行的身体练习课,其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都可作为德育教育的实践素材。

六、教学时间的长期性是强化德育教育的保障

德育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教育的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教育的数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信息减少或被淡化,而体育教学由于教学时间的长期性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体育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受体育教育,并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也可以说,从人生的启蒙教育,一直到人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体育教学始终在发挥作用。这种教学的长期性也增加了相关信息和其它信息结合运用的机会,使得德育教育内容有可能变得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详细、更具体、更完整、更合理和有意义,也对人生的长远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身体活动自然地和谐地统一起来,无疑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把培养学生的德育行为和体育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并使学生的德育行为在活动中直接受到实践和检验,其优势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教育例9

(一)规范性用语

当教师告诉学生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或错误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时,就是在下“道德义务判断”。例如,“学生应当尊敬老师”,“做人要信守诺言”、“歧视成绩差的同学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均属道德义务判断。教师同学生谈论责任或义务,谈论什么是道德上对的或错的,就是在告诉学生应该样待人处世。在这种语境下教师使用的是“规范性用语”,这种用语涉及行为,是教师规范学生行为常用的道德语言。在英语语言中则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规范性用语”。

1、祈使句:禁令、指令、倡议;即Imperativesentence:WarningandProhibition,Obligation,Adviceetc.教师通常用指令和禁令,直截了当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其中,指令表达肯定性道德规则,规定必须如何行事。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认真听讲或不按时完成作业时我会板着面孔对那些学生说,“Youhaveto….”这时候学生会意识到他们做错了,并通过改正或完成任务来表达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教师通常采用道德倡议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激励学生高尚的行为。在教学中我尽量运用激励语言来鼓励学生,如“You’dbetter….”“Youarethebestone.”“Don’tbeshy.”etc.教师采用道德禁令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规行为。语言教学也要灌输一点禁令给学生,如“Don’tdothat.”,“Youcouldn’tsayinthatway.It’snotpolite.”“Youmustn’t….在教学中体现一些中西文化差异,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知。

2、陈述句:建议、期待、希望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不同的学生按其个性及成长经历应予以不同句式来表达对他的教育期待。在我的教学中也常运用“Iwish….”“Youshould….”“Yououghtto….”“Whydon’tyou….”etc.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期望,希望。同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后多少会朝着你的期望,希望发展。无形中德育教育贯穿与教学。教师要注意面对学生尽可能少用语气生硬的祈使句劝诫学生,而代之以比较委婉的方式。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也会学会尊重他人。

3、疑问句:商量与请求

在学生具备较强理解力的前提之下,教师可以进一步软化道德要求的语气,如用商量和请求的方式规范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如“MayI…?”“Willyou…?’’“Wouldyou…?”“Let’s….’’etc.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明与道德,并在感受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总之,教师可以用多种语句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让学生在道德语言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评价性用语

在道德语境中,“评价性语言”声明,它是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有义务去做的事情。这类道德判断归根结底是对善良生活由什么构成、什么东西具有终极价值、应当追求什么、珍视什么、把什么传递给下一代的断言。在我的教学中我重视Teamwork即团队精神,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重要及温暖。让其以热爱集体而发展为热爱祖国Motherland,直至热爱自己的民族。

(三)解释性用语

在道德教育中,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或错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是不够的,还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对或错、为什么该或不该、为什么好或不好。即Tellthemthereason,andwhy.儿童不仅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行为也充满探究欲望。诸如“为什么我受罚而他没有?”“那样公平吗?”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向他们做出合理的解释。解释并不是简单地“填塞”,而是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当教师对学生说:“是的,你们都做了错事。但他主动认错,你却说谎。罚你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别的事情,而是因为你说谎。”正是这种对话才使学生受到启示,才使学生具有人的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运用解释性用语,WhyIdidn’tcriticizehe,butyou.Justbecauseheishonest!.有一次,我在所教某班级当堂抽查科代表的家庭作业,两位科代表都不能及时交付,于是我质问为什么,一位很诚实,告诉我,他忘记做了并愿意尽快完成;而另一位,却用其认为最快的速度收起作业本,并告诉我,他忘记带作业本了。我直视他良久,未言一语,直至他感到脸红。并告知他,“Ilikehonestboy.”我喜欢诚实的孩子。二、师德与德育

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为了实现教师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我校特别重视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师德建设。我作为其中一分子,在点滴上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课堂用语,与学生平等,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一)师德的专业精神

(1)服务精神。教师向社会和个人提供教育服务,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学生是教师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教育服务的公共性,还要求教师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不容许教师出于个人的好恶不公平地对待任何学生。在班级中我从不会因学生来源的差异而施予不同的教育。

(2)奉献精神。在必要时常常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向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必要时无条件的牺牲个人利益,服从或服务于集体或服务对象。

(3)敬业精神。教育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一样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为教育专业团体和个人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工作不仅是一种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敬业精神”意味着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在专业方面我要求自己不断提高。

(4)团队精神或协作精神。在教育专业领域,由于服务面广,且长期采取集体教育形式,内部职能分工较细,教师个人几乎已难以对学生进行全人生指导,教育服务基本属于团体服务。因此,教师不但要与同事和睦相处,而且要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是现代教育实践固有的专业特性。正如我们英语组,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发展。

(5)以身作则。教育服务有其独特性。教师运用自己全部的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向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如果说大部分专业服务属于技术的话,那么教育服务归根结底是道德服务,自然会向教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教育例10

过分追求课堂效应,把体育课中运动负荷通运动技术教学的平衡作为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把体育的教育任务同锻炼任务混为一谈。教学模式呆板,严肃紧张有余,活泼放松不足,严重妨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固定在一个模式上,课堂教学显得僵化。

课外活动多数放任自流,体育教师把重点放在运动队业余训练方面,置多数学生于不顾,学生活动只凭兴趣,不是以锻炼为主,而是以娱乐为中心。这势必造成学生互动人数减少,尤其女生组织不完善,锻炼效果差。

因此,从体育教学结构,体育课程、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诸方面进行改革。

2.体育教学在试试素质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首先要体现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健体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现在和将来乃至生体育需要的健体知识、健体技术和技能以及必要的体育文化素养。其次,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功能及其目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应该教给学生的,或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可遵循以下原则:

2.1 掌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由于生理素质的差异,以及后天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他们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活性、意志品质和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在以往应试体育教学中忽视个性化的存在,并且偏重于技能教学,体育意识淡薄,许多人没有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

为此,体育教学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体育达标的情况和体能状况进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并加强练习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学得深一些,使他们感到自身的提高。还应重视学生的气质、性格差异的存在,从每个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2.2 克服过去单一的运动知识技能教学

要把对学生的教育和体育能力的多元化培养放在首位。这些体育能力包括:锻炼能力、保健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强学生体育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加体育理论课时,提高体育理论课的质量。提高对体育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3 教学内容与健身娱乐内容相结合

把繁杂的竞技项目精简,保留的竞技项目同保健项目相结合,所学项目和内容应同学生实际学习和应用能力相结合。同时,要开辟新的、多层次的、适应不同体质和年龄特点的教材内容。为此,太极拳和游泳应为重点的普及项目。

2.4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组织好学生业余锻炼的普及,充分发挥学生兴趣爱好活动的空间,又要抓好运动队的训练;既保持群体活动的朝气,又有一支井然有序、训练有素的运动队。帮助学生建立各种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单项协会,并努力达成由体育老师包办变为学生自由选项、自己组织、自己管理的新型生动活泼的体育模式。

3.小结与建议

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教育的内在规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经验和组织能力,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学生,控制课堂进行活动。素质教育的落实,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努力和不断创新。即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教学遂平,又要在教育手段、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

建议教育管理者要提高认识,转换观念,要提高对素质教育内涵及其意义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和紧迫感,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念,育人观念,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进一步深化中师、高师体育专业的政策,加强体育专业建设,提高体育师资基本素质,加强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为在职教师业务的学习深造创造条件,经常组织参观学习,学术交流,使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此外,加强教材建设,监理科学的考核体系。制定大纲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的和体育目标,处理好根本目标与多元目标,共同目标与个性目标,定性目标与量化目标的关系。考核要有层次性,可操作行和可评估性。教材内容要从国情、校性出发,针对学生性别、年龄、地区的差异,处理好全面与重点、健康与知识、继承与时代、规律与选择、目的与趣味等方面关系,注重体育意识、能力的培养。监理新型复制教育的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明远.从素质教育看体育教材建设[J].中国学校体育,1998(5).

[2]刘英杰.孙伟.张晶.“三自”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1988(5).

教育例11

要进行有效的政治教育,当然必须正确地理解什么是政治。人们经常说:不能把思想问题混同于政治问题;思想是认识问题,政治是立场问题。这种说法是很对的,也是我们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它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政治问题与思想问题是两种不同范畴的问题,因而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也是两种不同内容的教育。

政治应该有不同于思想和道德的内涵。我们经常讲政治运动、政治关系、政治权力、政治利益、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等等,在运动、权力、利益、体制、文化、教育等前面都冠以“政治”一词,以表示同经济的、道德的、文化的等等相区别。这也充分说明,政治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

我们所讲的政治,是阶级的政治。社会主义学校所进行的政治教育,不仅是阶级的政治教育,而且是工人阶级的政治教育,也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教育。所以,我们在回答什么是政治问题时,主要是要弄清楚什么是工人阶级的政治,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马克思在谈到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时,对什么是政治运动,作了具体的说明,并对经济运动和政治运动作了区分。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马克思对什么是工人阶级政治的看法。马克思说:“任何运动,只要工人阶级在其中作为一个阶级与统治阶级相对抗,并试图从外部用压力对统治阶级实行强制,这都是政治运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4页。)。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自然是以为自身夺得政权作为最终目的,为此当然需要一个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在经济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工人阶级的预先的组织”(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3—604页。)。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政治,是工人阶级的政治。从马克思的这个说明中,我们可以知道,工人阶级的政治就是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所以,我们经常说,政治就是阶级斗争。这种斗争之所以是政治斗争,而不是经济斗争,就在于:为了实现工人阶级的利益,“从外部用压力对统治阶级实行强制”。马克思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了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区别。他指出:在某个工厂中,甚至在某个行业中试图用罢工等手段来迫使个别资本家限制工时,这是纯粹的经济运动;而强迫颁布八小时工作日等法律手段时,则是政治运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运动都运用罢工等等的手段,这是共同的;而政治运动不仅运用了罢工等的手段,而且还运用了法律这种社会强制力量,实行八小时工作日,来实现工人阶级的利益。这就标志着它已经从经济运动发展为政治运动了。所以,政治运动都是从经济运动中发展而来的,它的普遍形式是运用了社会的强制力量。它的最高目的,是夺取政权,即夺取政治权力,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马克思说:“这样,到处都从工人的零散的经济运动中产生出政治运动,即目的在于用一种普遍的形式,一种具有普遍的社会强制力量的形式来实现本阶级利益的阶级运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4页。)

马克思对政治运动的这个说明告诉我们,工人阶级运用社会强制力量来实现本阶级的利益,这是构成工人阶级政治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说,政治的基本要素是:第一是政治主体,即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第二是政治权力,即社会强制力量;第三是政治利益,或政治目标。社会强制力量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包括国家政权的力量、阶级的力量、政党的力量、政治集团的力量、法律的力量、权威的力量等。在阶级社会中,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运用社会强制力量,为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而奋斗,表现为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运用社会强制力量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奋斗,表现为经济建设。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工人阶级用社会强制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这就是政治的最一般的本质。所以,工人阶级政治可以是阶级方面的,也可以是经济方面的。无论是哪一方面,国家和法的问题都是政治的核心问题。列宁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谈政治的。他说:“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指导国家,确定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注:《列宁文稿》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407页。)这个关于政治的规定,对于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都是适用的。

国家事务是多方面的,从事阶级斗争,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这是国家的主要事务。但是,列宁认为,这只是阶级方面的政治,是政治的一个方面。除此以外,政治还有另一方面,即经济方面的政治。如果把政治仅仅理解为阶级斗争,那是旧的政治观念。列宁说:“如何理解政治呢?要是用旧观点来理解政治,就可能犯很大的严重的错误。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但是我们的斗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粉碎资产阶级制度遗留下来的东西,粉碎整个资产阶级一再想消灭苏维埃政权的尝试。到目前为止,这个任务吸引了我们最大的注意力,妨碍了我们转向另一方面的任务——建设任务。”(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8页。)在从阶级方面的政治转向经济方面的政治以后,政治的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列宁说:“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开采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8—309页。)为什么把经济建设看作主要的政治?因为,要从事经济建设,国家必须运用社会强制力量,即国家权力,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斗争。

邓小平把四个现代化、经济建设看作是我国当前社会的最大政治,这同列宁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为什么实现四个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的最大政治?因为它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符合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要求。

党的十五大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具体内容。在十五大的报告中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页。)我们今天所要讲的政治,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政治教育的涵义和目标

政治教育是各个时代都有的。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政治教育的内容也不同,因而它们的内涵和目标也各有区别。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它的涵义和目标,是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所决定的。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关系表现为阶级对阶级的关系,它是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和政治又决定观念形态的文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政治关系的文化,一般称为政治文化,它是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所谓政治文化,就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它包括两个方面,即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形式。政治心理是对政治关系的自发的反映,它主要表现为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情绪、政治愿望等。政治意识形式也就是政治思想观点,它是对政治关系的自觉反映。这些思想观点的系统化、理论化,就形成一定的政治理论或政治学说。

在一定的社会中,每一个阶级的政治文化,都是从本阶级所处的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出发,在政治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发展等方面的反映;同时,反过来,政治文化又对本阶级的政治实践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发挥着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为了运用本阶级的一切社会强制力量,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每一个统治阶级都极力地传播自己的政治文化,使它们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接受,内化为个体的政治意识;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遵照适应当时社会的政治规范,从事政治活动。这既是政治实践的过程,又是政治教育的过程。所以,政治教育是把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灌输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内化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政治信仰、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规范,从而使社会成员成为与这一社会相适应的公民。

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家庭、学校、职业团体、社团组织,以及运用大众传播工具,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教化。学校是实践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学校的政治教育,使学生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规范的系统知识,树立与社会相适应的政治态度,并开始了解和习得政治活动的能力。

在高等学校,政治教育的对象是青年学生。在我们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中,根据工人阶级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规定和政治教育的涵义,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是灌输无产阶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使青年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掌握政治参与技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当然,我们的青年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后,不会都以政治为职业,但是,其中也必定有一部分人要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职业政治家。而且,不以政治为职业的人,也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所以,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

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要随着时代内容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是由政治教育的涵义和目标所决定的,而且还为不同的时代内容所规定。从我国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学校政治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目标的教育。工人阶级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工人阶级国家的政权问题,即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力问题,它是我们国家的最高的社会强制力量。这种社会强制力量,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我们要讲政治,首先必须讲维护国家的政治权力。依法治国,讲的就是运用法律的力量,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我们要进行政治教育,也首先是要进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教育,维护国家的政治权力的教育,进行依法治国的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历史时期,我们所从事的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也是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的问题上,必须维护国家的和领土完整,绝不能丧失国格,屈服于强权政治。所以,维护国家的政治权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这是我们的政治目标。这就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态度。坚持和完善无产阶级,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光荣而伟大的政治任务。学校的政治教育,必须使学生解决这个政治目标问题。

第二,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社会主义学校对青年学生的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页。)这个政治方向,是由我国的历史和当前的国情所决定的。历史和现实都向我们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的表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反对社会主义道路,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认识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尤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否则,就会违背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损害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进行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领导力量的教育。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也是早已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根本保证。所以,我们要坚持工人阶级政治目标和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如前所述,国家的权力,党的力量,都是社会强制力量。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由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来领导的。有了这些社会强制力量,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才能实现。所以,在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进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教育,不仅使青年学生懂得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道理,而且要在实践中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同一切反对党的领导的政治倾向,进行不懈的斗争。

第四,进行马克思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指导思想的教育。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工人阶级政治文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它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反映,而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指导思想。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十五大通过的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4页。)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必须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要讲政治,就是要讲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使它成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第五,进行坚持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规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总任务,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道路和途径。为了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还必须有为实现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服务的方针和政策。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反映和意志的体现,它们都属于政治范畴。邓小平要求我们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努力实现当的基本纲领,保持党的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长期稳定,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都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讲政治,必须要讲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讲改革开放的政策。所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现党的基本纲领,坚持党的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都是高等学校的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上述有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表明,所谓政治教育,就是有关国家大事的教育。关系到国家和党的前途和命运的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事,都是国家大事。政治教育就是要传播和灌输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国家大事的道理。这些内容还向我们表明,政治教育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虽然是相互联系着的,但它们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思想教育主要是理想教育,它的基本内容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道德教育也不同于政治教育,因为道德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以及用来维护这些行为规范的非社会强制力量,都不属于政治范畴。我们只有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区别开来,分别研究它们的特殊规律,才能使这三种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政治教育,实现政治教育的目标,使青年学生逐步地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就是政治教育的任务。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这些话虽然是针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针对高级干部说的,但对学校的政治教育也同样具有普遍性。我们要通过上述内容的政治教育,使青年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培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的素质,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政治教育的实施

如何进行政治教育,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当然,关于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因时间、学校以及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并不存在一般的模式。不过,我们可以根据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和任务,探讨一下进行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是十分有益的。

进行政治教育,有两个基本的途径:一是从事政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态度,端正政治立场,习得参与政治的技能;二是进行理论、形势政策和其他方面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逐步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政治问题的能力。

通过政治实践的途径进行政治教育,应该是第一位的。但是,由于青年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在校学习,直接参加社会政治实践活动的机会并不多,这条途径的实现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当然,我们应该在可能的条件下,积极地组织和引导青年学生参与社会上的各种政治活动,培养政治参与意识,习得参与政治的技能。关于校内的各种政治活动,我们应该进行精心的组织,使学生得到政治教育。

学校的“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的任务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然,这里包含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教育,是学校进行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工人阶级政治的理论基础,它科学地揭示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关系。我们只有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从而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我们必须更好地使“两课”教学为学校的政治教育服务,使它们成为讲政治的一个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