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2 22:57: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审计法制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引言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石油总产量由无到有,现在已位居世界第四位。由于石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国内的石油机械设备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内各石油机械企业在不断扩大设备产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推进自身制造工艺技术的提高,争取做到生产出的产品不仅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也包含着先进的制造工艺水平。这样我们的石油机械设备产品才能从内而外的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现今石油机械制造工艺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工作,现今中国国内的石油机械企业制造工艺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跟欧美等制造业强国相比,我们的工艺制造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1石油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缺乏系统性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只依靠机械学知识的技能。在越来越多的石油机械企业大力引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新理念新技术的同时,相关的机械制造工艺却没有及时跟上这些新技术的脚步,在整体制造上还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
1.2石油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水平不高
我们看到欧美等制造业强国在机械产品工业化的工程中,大量运用到了自动化生产。尤其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引入的自动化流程,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制造精度、保障了产品质量。虽然近些年我国在石油机械产品自动化生产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距离实现自动化强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1.3石油机械制造工艺对管理的重视不够
石油机械制造工艺看似跟管理学毫无联系,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两者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中所谓的管理即包括了优化控制、成本和时间管理等技术层面的管理,又包括了组织管理、体制管理和生产模式管理等广义上的管理。而这些工艺管理理念正是现在大多数石油机械相关企业所缺乏和不重视的。
2.石油机械制造工艺的几点看法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我们看到在石油机械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歇,无论是设计上还是技术工艺上都有了一定的创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工艺的智能化和精密化
可以断言,未来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一定是朝着智能化和精密化的方向发展。在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愈加成熟的今天,如何解放劳动力和提高加工精度,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是摆在所有石油机械人面前的问题。而只有向着智能化制造方向发展,这一切才能成为现实。另外,随着精密工程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前进方向。类似超精密的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特种和复合加工都能给机械制造工艺提供大量辅助作用。
2.2工艺的绿色化和低碳化
就当前而言,我国的石油机械行业远远谈不上绿色环保,反而是有着极大资源和能源消耗的能耗型企业。在资源和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提倡绿色环保生产,所以对石油机械行业来说,尽快实行绿色制造工艺是当务之急。在我们每个企业的产品制造过程中,就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在保证产品满足性能、安全、成本等技术条件下,统筹兼顾产品的资源能源消耗量,尽量做到用最少的资源能源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具体来说,在设计产品之初就应该多考虑设备的尺寸和比例,做到产品轻巧且可靠,用料少而稳定性好,多采用对称性设计;全面推进产品的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综合产品工艺设计、营销、内部管理等方面工作;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废料、多选择绿色材料和可回收物料;优化液压系统配置,提高产品集成度,合理选择元件,以及建立健全相关绿色评价体系,都是石油机械行业为生态环保做出的贡献。
2.3工艺管理的深化和细化
一件产品的制造水应的是一个团队的技术水准,要想提高一个团队的水平,首先要从管理上下功夫,对于工艺水平的提升尤其如此。目前,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以此为契机推动整个工艺管理系统的全面深化和细化,一方面推进了整个制造技术的革新和变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制造的效率和能力。尤其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讲,机械制造工艺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能使整个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大大提升制造工艺的水平。
3.结语
在整个国家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石油机械的制造工艺再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而是各个学科多种技术相融合后所形成的新体系革命。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石油机械人加入到这场革命过程中,我们的行业一定会得到更加科学有序的良性发展,石油机械的制造工艺也会在不断地融合中展现自己独特的新魅力。
参考文献:
[1]吴振雅.关于深化石油机械制造工艺工作的几点看法[J].石油机械,1991,(12).
[2]郭志坚.组织起来,抓住机遇,努力开创机械制造工艺工作的新局面[J].机械工艺师,1994,(08).
二、地质矿产及其现状
伴随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要量逐年攀升,即便我国有着品种繁多、总量庞大的矿产资源,然而人均少、禀赋不足,缺乏大宗、支柱性矿产。地质矿产作为一项关键的战略资源,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安康。煤、石油、天然气在全球、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系统中,逐一占比约93.0%、95.0%,此类地质矿产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料[2]。国民经济发展中绝大部分一次能源源自于地质矿产,所以,真正意义上强化能源资源保障水平是地质矿产工作的首要任务,务必要将能源矿产勘查放置于地质矿产工作规划的第一位。现阶段,我国是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发展中大国,能源资源需求形势严峻,已然转变成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大瓶颈,解决一个15亿人口发展中大国的能源资源问题,要求强化对市场、资源的利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强化我国能源资源保障水平。
三、地质矿产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并形成十分明显的产业波、效应矿业,一方面具备自身特有的产业经济效益,一方面有着覆盖面广的产业关联、波及效应。矿产资源开发可有效作用于对货物流量、空间布局予以改变,其能够尽可能地发挥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用武之地”[3]。就好比以加大西部地质矿产开发力度为例,其不单单能够有效推动西部经济发展,还可为其他产业发展注入正向积极力量。好比地质矿产工作可推动建筑产业、交通运输产业、电力产业及一系列服务产业的发展。
(二)推进城市化进程
矿业城市既要为全国供给超过90个百分点的矿物原材料,既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经济集聚、辐射的功效。现代化城镇逐步发展,必然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并且城镇对经济发展具备协调功能,进一步推动着全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地质矿产工作此项作用在我国西部地区现阶段及将来发展中势必进一步明显。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应当着重把握自身区域地质矿产丰富、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机遇,打造资源型城市。
现阶段,我国矿业城市大部分处在中西部地区,且西部地区矿业城市以中年时期居多。在推进西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基于不同城市地质矿产优势,加大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拓宽产业链条,使资源优势发展成经济优势,推进西部城市化进程,拉拢我国东西部贫富差距,积极促进全国不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4]。
四、充分发挥地质矿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注重提升科技水平
自矿产资源勘查突破、地质资料服务应用等相关领域出发,对地质矿产科技工作实际情况、面临的问题及地质矿产科技工作的发展趋势等予以明确,提升地质矿产科技工作创新力度,归纳出生产实践期间面临的核心技术疑难点,组织学习人员相互间的合作研究、应用,为矿产资源勘查突破提供有利科技保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科技支撑。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将强化一系列业务技术管理水平作为目的,着重剖析系统理顺矿产资源勘查期间行政管理步骤、技术工作步骤及一系列业务管理规章,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及引发的原因;对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开展评定研究,经由世界范围内的比较,得出我国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适用范围及对现阶段地质矿产工作存在何种影响的结果;加强对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学习,就全面流程每一环节技术规范、规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制定修改完善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构建起与时俱进地质矿产工作的框架设想及对策建议[5]。
(二)做好协调组织工作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是为了促进对其的科学开发利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针对存在一定规模,市场需求相对高的矿种应当摆放在开发利用的第一位,以构筑起相应的产业群。现阶段,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失衡,部分金属矿、化工矿被过度开发利用,而建材矿、非金属矿,不管是其开发规模,还是利用水平,均与其庞大的储量不相吻合;矿产品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不足,一些矿区依旧停留于买卖原矿或者粗加工阶段;一些生产企业缺乏法制意识,生产技术水平低,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现象时有发生,对地质矿产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构成极大不利影响等。鉴于此,各地区政府应当强化宣传教育,作用以提升各级领导、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应当深化地质矿产工作改革,促进地质矿产工作逐步朝统一规划、科学采矿方向买进;做好协调组织工作,依法整治地质矿产行业秩序,促进地质矿产行业秩序本质改善,各级政府、矿管单位均应当明确自身的重要职责,进一步依法健全矿产资源勘查登记、采矿许可证规章,依法约束矿山生产企业生产行为,杜绝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现象,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各式各样违法案件,应当迅速开展科学处理,防止矛盾激化及不安定因素的引发,积极促进地质矿产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一、神华销售集团简介及现状
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是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神华集团)所属的专业销售公司。神华集团销售公司的主要职能是:负责销售煤炭产品及油品和化学品销售业务。神华集团成立于1995年10月,是一家由国务院批准的国有独资公司,集电力、铁路、港口、煤制油、航运与煤化工为一体的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能源企业,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行列,是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和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作为中央直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神华销售集团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营销公司之一,是神华集团对外销售的窗口。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上市,其综合实力非常强大。神华销售集团作为神华集团产品的营销组织,其下属有四个区域公司,分别是香港国际贸易公司、西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华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和东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截止到2011年底,神华销售集团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河北、山西、内蒙古、天津等全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设立了四个区域销售子公司、1个专业财务结算公司、9个办事处,其员工将近1500人。神华销售集团的终端用户覆盖、贵州和云南之外的各省区,煤炭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效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神华销售就伴随着神华集团的迅猛发展而进步。神华销售的成长历程如下:1985年,隶属原华能精煤公司的华能精煤运销分公司成立;1996年,神华集团成立后,神华煤炭运销公司成立;2005年,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炭销售中心成立;2011年6月28日,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在煤炭销售中心的基础上正式挂牌成立,这也翻开了神华销售的新篇章。神华销售集团成立之后,神华集团的销售量大幅上涨,2012年,神华集团首次实现了年销售增长的亿吨级跨越,煤炭的销售量达到了6.16亿吨(包含焦炭)。现阶段,神华销售集团致力于打造煤炭能源领域的“沃尔玛”,搭建了较完整的销售网络,形成了资源组织、运输协调、质量监管、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销售业务系统,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产品和配煤方案,并成功实现了化工品及煤块的网上电子交易,正在全面推广电子商务,秉承神华集团“科学和谐、厚德思进”的核心价值观,奋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营销企业。
二、集团公司的功能定位
《意见》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行业和地区范围,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小型金融机构,修订《贷款通则》,合理引导民间融资,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等。
《意见》还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深化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择机推出改革方案;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快研究城镇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
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意见》要求,以投资、社会事业和非行政许可领域为重点,清理、减少和规范现有审批事项;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全面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适时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意见》还要求,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财政部:财政资金将实行全程监督
为规范财政部门监督行为,加强财政管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财政部制定了《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办法》对财政部门实施监督的对象、原则、监督机构及其职责、监督范围、监督权限、监督方式和程序等内容作了全面规定。
《办法》规定财政部门监督职责由内设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共同承担,明确了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各自的监督职责。《办法》规定,财政部门实施监督可以采取监控、督促、调查、核查、审查、检查、评价等方法,采用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此外,还明确了财政部门实施监督应当遵守的有关程序。
《办法》强调,财政部门实施监督,应当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建立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应当与财政管理相结合;应当加强绩效监督。
外管局:个人外汇可参与境外公司股权激励
为规范和完善境内个人参与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外汇管理,外汇管理局网站3月16日了个人参与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称,个人可以其个人外汇储蓄账户中自有外汇或人民币等境内合法资金参与境外公司股权激励计划。
通知明确,参与同一项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个人,应通过所属境内公司集中委托一家境内机构统一办理外汇登记、账户开立及资金划转与汇兑等有关事项,并应由一家境外机构统一负责办理个人行权、购买与出售对应股票或权益以及相应资金划转等事项。
通知明确,境内机构应凭股权激励计划外汇登记证明,在银行开立一个境内专用外汇账户。该账户的收入范围是:从个人外汇储蓄账户划入的外汇资金,境内机构为个人统一购汇所得的外汇资金,个人出售股权激励计划项下股票或权益后汇回的本金及收益,汇回的分红资金,以及经所在地外汇局核准的其他收入。支出范围是:向境外支付参与股权激励计划所需资金、境外汇回资金结汇或向个人外汇储蓄账户划转的资金,以及经所在地外汇局核准的其他支出。
个人参与股权激励计划所得外汇收入调回后,境内机构应凭相关书面申请、股权激励计划外汇登记证明、境外交易凭证等材料,由银行将资金从境内机构境内专用外汇账户分别划入对应的个人外汇储蓄账户,并按照个人外汇储蓄账户的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
我国将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商贸物流领域
答: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而艰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顺利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是推进今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综合性、指导性文件。
问:《意见》为什么提出要处理好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依法行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处理好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的关系,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大胆探索,又要有效运用法制手段规范改革程序、深化改革实践、巩固改革成果。对符合发展方向、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改革创新,要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局部试点,控制风险,稳妥推进。对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改革措施,要及时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已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法律法规,要按照立法程序及时修订或废止。对个别地方出现一些以改革的名义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要依法坚决予以纠正。
问:在重点任务布置上,《意见》是如何考虑的?
答:《意见》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一是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二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三是围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改革,四是围绕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此外,对一些近年来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需要继续推进和深化的改革,也提出了工作要求。以上改革任务,既立足应对当前突出问题,又着眼解决长期矛盾,大多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会议和文件明确部署的重点改革工作,还有一些是适应当前改革发展形势需要提出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的重点改革工作。同时,兼顾工作连续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力争年内取得突破的改革目标和任务,并根据职能分工,对每一项任务提出了牵头或负责部门。
问: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年要推进哪些重点改革?
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主线。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有效转变的根源。为此,《意见》提出今年要重点在资源性产品价格、税收制度、垄断行业、金融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一是深化成品油、电力、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二是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增值税、消费税、房产税等税收制度。三是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稳步开展电力输配分开试点,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四是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五是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六是健全支持境外投资的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
问:《意见》将食品安全监管和完善境外投资政策列为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社会关注度很高。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为此,《意见》将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列为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提出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加大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力度,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由过去以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进入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阶段。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一项重大举措。与境内投资相比,对外投资面临的经济政治环境更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更多。特别是最近有关国家局势出现动荡以后,相关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正确引导和规范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促进对外投资平稳有序健康发展。为此,《意见》将完善境外投资体制机制列为今年的改革重点,提出要加快完善境外投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支持“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
问: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要推进哪些重点改革?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意见》提出,要处理好发展社会事业和创新社会体制的关系,更加重视从制度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今年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在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二是围绕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体制改革。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五是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问:围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今年要推进哪些重点改革?
答: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政府依法行使权力、有效履行职能的基础和前提。政府预算公开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意见》将完善政府预算公开机制作为今年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点,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包括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继续推进中央部门预决算公开、公开“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公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地方财政预决算公开等。此外,《意见》还提出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开展省直管县(市)改革试点等其它改革任务。
问:围绕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今年要推进哪些重点改革?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认真按照审计法所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执法,执法质量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积极做好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业务局长为成员的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局依法行政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对审计执法过错进行确认和追究。并在法制科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法制科名同志作为依法行政办公室兼职人员,具体负责依法行政资料复核、整理等日常工作。
二是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每年年初,我们都根据市委市政府、上级审计机关及组织部门的要求,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重点等作出明确规定。对每个审计项目,我们都事先进行审前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对审计目的、内容、重点、程序、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做出具体规定保证审计工作高效、顺畅地完成。
三是实行审前公示、审计结果公告等审务公开制度。在审计进点时,在被审计单位醒目位置张贴审计内容公示书,将审计流程、审计目的、审计内容、审计组成员、审计纪律、监督举报电话予以公开;审计结束后,通过传阅公告或会议公告等形式,将审计结果在被审计单位一定层面进行公开。以利于干部职工对审计工作和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
四是坚持持证上岗。我们为所有工作人员都依法办理了《山东省行政执法证》,并要求在进行审计和调查时,必须首先出示执法证件,否则造成审计风险要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二、严格依法行政
我局依法行政事项主要为审计检查,并相应地对审计查出的违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理或处罚。
对每项审计我们都严格按照审计法及审计署制定的各项审计规范要求的程序实施。同时,我局建立了以审前调查进点见面会、审前公示、审计复核、审计报告预审、审计纪律反馈、审计结果公告、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为主线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安排3名党组成员和法制科对审计业务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和监控,确保各项审计工作程序合法、文书规范。
对每个审计项目,我们都要求由专人在项目结束后及时进行审计档案整理,并交由办公室归档保管,每个审计项目的各种立项和结果文件及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日记等一应俱求。
我们还采取邀请专家作报告、选派人员外出学习、由本局业务骨干传授经验等形式,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技能和法规知识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积极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一是按时完成行政执法主体、依据梳理工作。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结合本单位的职责分工,对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本部门的“三定”规定,反复进行了梳理、归纳,经逐一审查确认,对审计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和每项具体行政执法职权及其依据的条款认真地进行分类编排,并及时报告市法制局。
二是科学合理分解执法职权。在认真梳理执法依据的基础上,我局根据内部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的配置情况,将我局法定职权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岗位,并责任到人。对每一执法行为的工作程序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每个科室还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执法责任落到实处。还专门把审计项目的道程序设计成《审计项目作业流程图》,挂在每个科室的醒目位置,以便审计人员随时对照执行。
三是建立审计执法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审计法》和《审计法审计质量控制暂行办法》的规定,我局制定了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审计执法过错行为、追究过错的种类和办法等进行了详细地规定。并出台了审计业务考核办法,规定从文书质量、查出力度等个方面对审计项目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落实到人,并且每季度在局内部通报一次考核结果,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优和奖惩挂钩。
四、其他情况说明
一是我局今年没有制定出台有关规范性文件,也未擅自设定行政审批。
二是我局没有行政许可项目。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是方便简单、与各业务部门不产生矛盾。但是这种管理办法也有其不科学和不完善的地方:
1、片面追求审计覆盖面,忽略了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和资金流动过程的连续性。审计本级政府的预算执行部门单位,一般说来除了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等少数重点部门单位,为了保证审计覆盖面,其他预算执行部门单位很少安排连续两年或多年进行审计。但是,作为地方政府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为了体现政府的工作,资金分配在各个年度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大多数审计部门在预算执行审计计划管理上一般对一个部门是不会按照财政资金的分配情况连续多年安排进行审计,忽视上述财政资金流动的连续性和财政资金安排的内在联系,选择的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单位,不能够反映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
2、没有协调好年度审计重点与长期审计重点的关系。预算执行审计既有长期的重点,又有年度重点。有一些问题应该连续审计,连续披露,锲而不舍,体现长期重点;而每一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应该各有侧重,体现出年度重点,而且重点应该有机结合起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结合。特别是当预算执行审计年度重点要反映的问题而在年度计划中不能体现时表现尤为突出。
3、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不够,存在脱节的现象。预算执行审计是龙头,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等其他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上缺少“预算执行”这个衔接点,没有用“预算执行”这个纽带来串联其他专业审计,从形式到内容缺乏必然联系,显得比较松散,形成了“预算执行审计是个筐,其它专业审计都可装”的现象。
4、其他财政收支反映的问题不够及时。由于当年计划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一般要在第四季度才能出结果,而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一般在第三季度向政府和人大报告,所以当年的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只能将上个年度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等审计情况进行反映,所反映的其他财政收支问题则一般是前个年度情况。这些问题由于时间间隔较长,一方面冲淡了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审计机关效能的负面影响。
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总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审计范围更广、直接审计对象更多,这就需要调整审计计划管理方式,建立由综合部门牵头、以财政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即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各项专项审计有机结合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运行机制,通盘考虑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按照整合财政审计资源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要坚持“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统一审计处理”的原则,做到全局一盘棋,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工作。
电子发展基金设立于1986年,是中央财政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十一五”期间,我们扎实做好电子发展基金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安排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的项目,为产业较快实现企稳回升、加快结构调整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2010年,电子发展基金累计实际投入34.71亿元,支持项目1825个,突出支持了五个方面。
(一)重点支持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显著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软件、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及其材料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也是基金一直重点支持的领域。
――软件业领域。以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为核心,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开发,建立中间件构件库和应用开发平台,完善嵌入式软件发展环境。针对软件服务化趋势,加快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累计支持项目561个,安排资金9.31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软件打破了国外软件长期垄断的局面,自主知识产权数据库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中间件研发水平大幅提升,中文办公软件成熟度不断提高,应用软件实现快速发展。2010年,软件产业规模达到13364亿元,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为18%。
――集成电路领域。以打造芯片与整机大产业链为目标,重点支持了3G移动通信芯片、数字多媒体处理芯片、平板显示和LED控制芯片等研发和产业化。累计支持175个项目,安排资金3.96亿元。比照电子发展基金管理模式,2005年,国家设立了集成电路研发资金,累计支持项目209个,投入19.5亿元。
――新型显示器件领域。围绕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和薄弱环节,基金以面板生产为重点,安排项目89个、资金3.68亿元,支持了PDP、TFT-LCD、OLED等产品领域和玻璃基板、显示光学膜、背光源等关键环节,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
(二)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光二极管、太阳能光伏等新兴领域产业链条,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
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演进升级需要,基金注重对新兴领域的引导支持,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加快推进计算机和视听产业升级,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
――第三代移动通信方面。以新一代网络建设为契机,投入资金2.285亿元,带动社会投入22亿多元,支持TD-SCDMA项目88个,涵盖芯片、操作系统、终端、测试仪器仪表等,推动形成了完整的TD-SCDMA产业链,为大规模试商用和正式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光二极管(LED)方面。投入资金5900万元,支持了20个项目,推动LED芯片制造、器件封装以及检测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建立LED产业标准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取得一系列关键工艺和技术的突破。
――太阳能光伏方面。围绕电池及专用设备、硅材料生产及循环利用等环节,投入资金3650万元,支持项目26个。我国已基本掌握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的关键工艺技术,制造设备国产化率超过50%,太阳能电池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形成了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信息安全技术产品方面。投入资金2.96亿元,支持了29个项目,在防火墙、防病毒、防入侵、身份认证、网络隔离、安全审计、可信计算、备份恢复等领域取得较大技术突破,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三)培育骨干企业和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相结合,推动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2010年,电子百强企业半数以上曾得到基金支持,这些企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基金重点支持了9家龙头企业,投入7.09亿元,华为、中兴、联想、大唐等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基金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四)完善行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
自2007年起,基金先后投入7200万元,带动地方投入7亿多元,支持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支撑平台和18个地方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2010年,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收入达到1064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80%,聚集效应明显。
(五)大力支持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十一五”时期,基金选择汽车、机械、服装等行业,投入资金6700万元,支持了51个工业软件和应用电子研发项目,提高了对两化融合的支撑能力。通过倍增计划,基金投入1.48亿元,支持了徐工集团等204个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基金还支持了一批服务于“三农”的产品研发和应用,支持了维哈柯、蒙古等少数民族文字软件研发和推广应用。
二、“十一五”期间电子发展基金使用和管理的体会
第一,制度不断完善是用好财政资金的前提条件。基金已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在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方面形成了示范。
第二,良好的工作机制是管好资金的重要支撑。基金管理形成了部门配合、部省互动、司局协作的工作机制。财政部和工信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管理,地方电子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参与组织和管理。基金项目审查委员会和基金办成员依据职责,携手合作、互相支持,确保政策执行的一致性和整体协调性。
第三,适应产业发展内在规律是确保项目成效的必要条件。基金根据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优先支持产业发展急需、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的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不断增强核心产业竞争实力。进一步将支持领域向产业两端倾斜,加大新型材料和核心领域专用设备的研发投入,从源头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第四,创新支持方式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基金管理不断创新,自1999年开始,拿出部分资金采取股权投资方式对企业进行支持,探索创业投资支持方式,开创了财政资金按基金管理、以创投方式支持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三、进一步做好电子发展基金管理工作的思考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贯彻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和产业政策,结合过去五年各省区市管理部门和企业反映的问题,以提高资金使用的质量效益为核心,创新管理制度,完善支持方式,进一步做好基金管理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基金申报、评审程序。加强中介机构为申报企业提供研究、咨询服务的监管,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加强项目评审前对专家权利与义务的宣讲,督促专家履行评审职责。利用申报通知、基金网站加强申报企业相关经济、技术指标实现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的检查。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情况
年我局按照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和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机关的目标,结合本局工作实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开展,实现了稳步提高。一是完善领导工作机制。年我局重新部署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要求,及时对2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政务公开的工作过程总形成决策、指导和操作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工作制度。本局根据信息产生、信息报批、保密审核、信息、信息备案、申请办理、登记归档等不同环节的工作特点,依据相应的工作程序,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形成了专项工作规范。三是深化公开内容。我局出台的相关文件均予以公开,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互联网了解内容;四是规范了公开行为。从加强政府公文类信息管理入手,对信息的公开属性的确定严格把关,属于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及时予以公开,确保信息的时效。
三、解读、回应社会关切以及互动交流情况
围绕局中心工作,针对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及时、全面、准确的权威政府信息“财经法规服务台”上班时间开通,能及时的与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组织和人民群众进行互动交流,为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审计监督和服务。
四、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情况
本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中心,制定审计机关工作规划纲要、年度工作计划,适时公开。着力公开审计法规规章和“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情况,及时更新和公布审计法规、规章,规范审计行政权力工作。着力公开审计履行职能及机构设置和人事任免、招考招聘、教育培训、人事表彰工作。根据审计法及其条例规定,以及审计署和省审计厅统一部署要求,本着“积极、稳妥、慎重”的原则,着力推进审前公告、审计信息、审计动态、审计结果等审计业务公开。着力推进本局预算决算、公用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
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以及公开平台建设情况
为方便公众了解信息,本局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渠道方面以我局政务网站为主要窗口,并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本办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截止年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0条,其中本年度公开16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
六、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办理情况
我局年度未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我局年度共接咨询0次,其中,咨询电话接听0次,网上咨询0次。
七、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我局年度不存在依法收费项目和减免情况
八、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情况
我局年全年未发生针对我局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九、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及监督检查情况
年政府信息公开在保密审核上,确立并落实了四级审核制度,并组织了一次政府信息公开保密自查,通过自查未发现泄密事项。
十、所属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推进措施和落实情况
二、项目统筹问题。项目统筹是地方审计工作统筹发展的基础。一是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将本级审计对象要按行业、按地域分类录入审计管理系统,建立审计对象资料库,并将历年的审计情况录入审计管理系统,建立审计情况数据库,为审计项目统筹安排提供基础资料;二是省级审计机关在每年的10月底以前提出新的一年审计计划安排意向并征求基层审计机关意见,基层审计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提出当地审计项目安排意见以及要求授权审计项目申请于11月底以前报省级审计机关,以便省级审计机关统筹制定新年的审计项目计划;三是省级审计机关要科学谋划好本省的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确定当年审计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从上到下全面铺开,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审深审透,使本省各级审计机关做好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完成好审计结果报告。
三、资源整合问题。整合全省审计资源是解决审计力量不足,打造精品项目的有效途径。资源整合不是简单的从下级审计机关抽多少人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而是为完成全省统筹安排的审计项目,合理组织调配审计力量,形成“铁拳头”,打好整体战。因此,省级审计机关要根据统筹安排的全省审计工作计划及各地审计工作计划安排情况,统筹考虑全省审计项目与审计力量的配比,科学合理整合审计资源。
(一)以政府审计机关为主体,应对危机机动性增强
抗震救灾物资审计的主体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部分。政府审计的关注范围最广,几乎包涵了救灾资金使用的方方面面,具有最高的权威性。由于政府审计具有权威性、法制性、公共性和政策性的特征,因而在救灾物资审计中居于主导地位。目前抗震救灾物资审计以政府审计机关为主体,它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也是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
(二)审计介入时点提前,不断向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
汶川地震审计在我国救灾物资审计发展过程中意义非常重大,此次审计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一次有效尝试,为今后的救灾资金审计提供了借鉴。审计署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审计部门密切关注救灾资金使用情况。随后,又相继出台了跟踪审计的指导方针、工作计划和相关准则、手册。全过程跟踪审计不仅可以防范风险,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且可以尽量地节约资金,不浪费人们捐赠的每一分钱。它是近几年新发展出的创新服务类型,对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要求事务所在制度、管理、执业程序上不断创新,做到真正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三)审计取证方法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
在汶川地震中,审计取证的环境更加恶劣,不仅交通不便,审计人员更是时时刻刻面临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威胁。然而,审计人员仍然严格执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职责,收货单清查、物资领用登记、存货盘存、受灾情况核实、资金下拨状况核实等。由此可见,审计人员通常选择的都是下到基层,实地了解救灾物资使用终端的实际状况。与审计中常用的函证、凭证抽查等审计方法相对比,汶川地震中救灾物资审计取证方法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很强。
二、抗震救灾物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抗震救灾物资审计的发展正在慢慢趋于完善,但我们通过观察灾情发生后救灾物资审计的进程以及对审计机构人员的了解,不免发现审计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审计机关应对仓促,审计人员专业性不足
2008年汶川地震作为救灾物资审计的一次尝试,难免暴露出很多长期积累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审计工作的展开显得仓促迟缓。由于没有提前预先得知危机,以致灾害发生时,审计单位往往采用临时抽调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奔赴受灾地区开展工作的方式。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审计机构的响应速度,使其无法在第一时间采取必要措施,处理物资问题,从而错过了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防患于未然的最佳机遇期。另外,由于人员来自多个部门,之前又没有在组织中的职责划分,从而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高效、统一的领导体制,由此会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战的现象,继而影响到危机审计小组的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地震发生后,审计小组为弥补人员不足的问题,从各级审计部门紧急抽调审计人员填补空缺,缺乏必要的上岗前的培训。当审计机构人员看到灾区审计现场的混乱场面,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很容易产生放任思想和畏难情绪。
(二)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方法缺乏完善性和规范性
救灾物资审计鉴于开展的紧迫性,无法对被审计单位或人员的背景进行搜集,因而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往往采取简化流程,强调效率的原则。如果不再进行审前信息收集、取消风险和重要性水平评估,取消部分审计节点,审计结论现场与被审计人通告合并,不再就审计意见与单位沟通,等等。这些重要程序的忽略可能会给审计人员带来更高的审计风险,但却能大大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至于审计方法,传想要在这种恶劣条件下获得审计资料,必须要采用更富创新性的审计手段;而这些手段应该被具有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合法性,应该被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加以规范。
三、建设有效的救灾资金审计体系
通过分析抗震救灾物资审计出现问题的原因,我们发现要想把审计做得更好,必须建设有效的救灾资金审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审计人员危机意识,尽快制定救灾资金审计应急预案
救灾资金审计的开展,最重要及其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就是拥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审计人员。要尽快着手制定相关的救灾物资审计应急预案。该项预案应涵盖救灾物资审计的资源配置、响应机制、组织体制、特定的审计程序等内容,一个好的救灾物资应急预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机动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目前救灾物资审计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全过程跟踪审计。所以,救灾物资审计预案的编制应以此为基础,出台清晰的、实用性的救灾物资审计纲领或审计准则,统一审计作业的考核指标和评估标准,不断完善全程跟踪审计的方法和程序,保证审计业务开展的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
(二)扩大审计参与主体,加强并重视多主体协作
传统的由政府审计机构垄断救灾资金审计的单一化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审计的要求。当地震灾难来临的时候,参与管理的不应仅仅只有政府,企业、社团、媒体,公众人人都应该是参与救灾物资管理的一股力量。例如,在新加坡,民兵组织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经过专业军事化训练的五万多名民兵成员,分布在星岛几乎每一个街区,一旦遭遇灾难或入侵,他们随时可以转化为国家正规防卫力量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的审计机关也应该充分利用、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扩展自然灾害救灾物资审计的主体。在一些发达国家,灾害发生后会计师事务所等民间审计机构,甚至是注册会计师个人经常主动为救灾物资管理提供保障和监督,将其作为一种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