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14: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经济统计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研究国民消费的意义
按照经济学的分析,社会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消费需求作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总需求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进而对总需求政策的制定也有明显的影响,它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
现阶段,我国有条件也有必要依靠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首先,我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阶段,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和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为拉动需求增长提供了物质条件。其次,我国居民生存型消费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并正向发展型消费需求升级过渡,但产业产品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及消费政策和观念等严重滞后于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的需求,既导致了消费需求的缩减,也给社会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关于如何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中央经济会议曾指出增加居民消费是重点。从理论角度讲,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一) 模型建立与求解
居民消费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收入水平,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恩格尔系数。下表给出了从1991年到2010 年消费水平的相关数据。基于表1和表2的数据,分别建立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关于其三个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二)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根据回归结果:城镇:y?4672.999?0.736x1?5.937x2?52.900x3 农村:y?470.486?0.721x1?1.793x2?8.827x3,得知,其中x1前面的系数0.736与0.721分别表示在城镇(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平均增加0.736元(0.721元),与理论中描述的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对居民消费水平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个结论是一致的。
2.统计推断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由上面分析数据知两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分别为0.994、0.998,调整文秘站:的决定系数为0.992、0.998,可见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效果非常好,解释变量能对被解释变量99.4% 99.8%的离差做出解释。
(2)方程显着性检验—F检验
给定显着性水平?=0.05,由表中可以看出F=823.034(3195.1),查F分布表中自由度分别为k=3,n?k?1?4的临界值2F?3,4??6.59 ,由于0.05
F>F0.05?3,4?,所以认为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Y对x1, x2, x3有显着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式是显着的,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显着影响。
(3)变量显着性检验—t检验给定的显着性水平?=0.05,查t分布表得出自由度为4的临界值t?4?=2.776,由于回归分析表中: 0.025
城镇: t1?25.622,t2??0.371,t3??1.956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现实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为支撑,利用数学、概率统计等方法,依据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分析伴有随机因素效应的现象的定量关系和发展变化的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计量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新的一个分支,西方经济学为其发展奠定了的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对经济变量之间质的分析是计量经济学进行定量研究的前提。数学与概率统计是计量经济分析、理论研究的主要工具,计量经济学在的建立与选择时,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在实际教学中,仅注重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求解及检验方法,而忽略模型建立的经济学基础;仅仅强调模型的设定是正确的,但是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检验模型是否正确;同时,也未将经济学基础考虑进来。第二,目前的教学过于强调“重思想、重方法”,把必要的数学过程与技巧只是作为解决计量经济学基本思想的工具,不过分强调,而是着重于基本思想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第三,在教学时,并没有将计量经济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实践。在上机课上,让学生自己操作Eviews软件对课本习题进行操作练习,并写实验报告,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学生并没有机会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经济问题中,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与实践相脱节,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处理经济问题时,感到迷茫,也不知运用相关软件来完成计量经济学的运算,即使能够运用软件,却不知该怎样解释与分析模型的结果。
3计量经济学教学措施
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使学生达到掌握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和方法,了解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要求学生能够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方法,对实现经济数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继续学习高级计量经济理论、方法打下基础。
3.1理论与实验教学的互动发展
提升教学效果加强理论教学,同时开展创新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动、协调发展。
3.2以"任务"驱动教学
课程理论知识、使用专用软件、提出研究问题、解决研究问题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四大任务。带动学生的自主创新及动手能力,适时的给学生布置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划分和挑选教学内容
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进行反复讨论和界定,形成分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安徽省各地级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1.指标以及具体数据X1各市的进出口总额(万美元)、X2各市的出口总额(万美元)、X3各市进口总额(万美元)、X4各市出口总额占各市GDP的比例、X5各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万美元)、X6各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X7外商投资企业个数(个)、X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外方所占比例。因为找不到国际旅游收入,故在此分析中删去该指标。2.由主成分分析产生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由主成分分析所可知,前3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89.194%,所以应提取3个因子。第1个因子主要解释进出口状况,所以可解释为贸易开放度;第2个因子和第3个因子主要解释利用外资的情况,可解释为资本开放度。由这3个因子可基本解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由此可以写出因子得分函数,继而得出安徽省各市外向型经济综合得分及排名,即表2。由表2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合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得分为1.5811,位居安徽省第一位。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这是它的绝对优势,国家已明确推进中部崛起,将在发展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倾斜,合肥拥有中科大、合工大等56所高校,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各种科研机构200多个,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极大地催化和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作为长三角近邻和纵深腹地,随着高速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全国内河航运重要港口的定位,将会凸显合肥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为合肥市加快融入长三角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马鞍山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得分为0.8026,位居安徽省第二位。马鞍山作为安徽省的东大门,皖江经济带的“老龙头”,有着紧邻长三角的独特优势,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凭借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以融入南京都市圈为切入点,以谋求与长三角城市共同繁荣为目标,内强素质,外拓市场,抢抓机遇,奋力追赶,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以其独有的矿产资源,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些年来,马鞍山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利用外资实现高速增长,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芜湖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得分为0.6696,位居安徽省第三位。芜湖地处皖江一带,毗邻长江,接壤长三角,交通优势明显,拥有奇瑞、海螺、方特等诸多知名经济实体的芜湖经济在安徽省举足轻重。芜湖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及其他跨国企业成绩良好,香港信义、台达、日本川崎重工、德国博世、美国伟世通、英国特易购等企业均在芜湖新设投资项目或加大投资力度,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着芜湖市外向型经济向前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优秀的前三位城市都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地区,比较临近上海等长江三角洲一带,外向型经济受它们的带动比较大,发展势头良好,而最后几位的城市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此可见,安徽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样非常不利于安徽省外向型经济的整体发展,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努力实现安徽省外向型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其发展特点
由上面的主成分分析可知,外向型经济大体可由贸易开放度、资本开放度来解释。因此下面我从这两个方面来描述一下多年来,安徽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1.安徽省的贸易开放度近年来安徽省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2000年进出口总额为334689万美元,2012年进出口总额为3928454万美元,2012年的进出口规模近似是2000年的12倍,其增长异常明显;从2000年到2012年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一直占最大比例,2000年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为86.65%,到2012年占比上升到了93.36%;在进出口商品贸易中以一般贸易为主,进料加工贸易次之,其他的所占比例非常小。2012年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占77.43%,加工贸易占15.16%。2.安徽省资本开放度近年来,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逐渐增大,外商投资企业户数不断增加,注册资本中外方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2012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为863811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有4466户,注册资本中外方所占比例为74.50%;外商直接投资以独资经营企业为主,合作经营规模逐渐变小,合资经营规模逐渐变大,但今年有所下降。2012年,在对外签订利用外资协议额中,独资经营占外商直接投资的67.28%,合作经营企业利用外资额为4472万美元,合资经营企业利用外资额为70431万美元;在实际利用外资额中,独资经营占外商直接投资的65.97%,合作经营企业利用外资额为1971万美元,合资经营企业利用外资额为269883万美元。由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这些发展特点可知,安徽省的贸易开放度不断提高,进而反映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项目不断增多,效率不断提高,增长速度非常快。
1.2综合应用性强如前文所述,数据挖掘技术是一个工具系统而不是单一的工具,能够实现使用主体的各种信息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管理的各个部门都需要大量的经济统计信息来作为经济管理决策的基础。但是因为各个管理部门经济管理的领域不同、经济管理的方式不同、经济的管理权限不同,所以相应的经济统计数据呈现形式的需求就不同。这就为经济数据统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对符合各个经济管理部门需求的数据内容进行统计,同时要将统计完成的数据换算成各种不同的呈现形式,并根据统计信息的来源和统计信息的计算方式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2]。最终这些数据信息的输出格式还应该符合所服务的经济管理部门管理系统的格式要求,保证统计数据能够在管理部门的管理系统中正常录入、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很好地满足了上述的复杂经济数据管理要求,其功能的综合性促进了其应用深度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大。
1.3宏观数据库有利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当前因为经济管理部门的职权较为分散,各个经济管理部门的经济统计数据需求不尽相同。所以我国的经济统计活动绝大多数还采用传统的经济统计方法,统计收集的经济信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服务于经济管理活动的整体,或者造成一些数据统计工作的重复,对经济数据统计工作造成了一系列的质量和效率上的影响。经济数据统计活动急需一个能够整合各个统计系统,实现统计数据信息融合的新技术。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为数据挖掘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数据管理系统的经济统计信息要正确无误,然后经过数据挖掘技术的整合,就能得到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3]。
2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对经济统计数据的要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一个是数据统计信息的实用性。单就这两个经济统计数据要求而言,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经济统计工作的需求,是适用性极强的一种经济数据统计技术,其在具体的经济数据统计活动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应用方法。
2.1预处理方法在经济数据统计活动中,最为基础的一种处理方式就是经济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因为数据挖掘本身是一种基于提供基础信息的智能分析技术。其本身是受基础经济信息限制的,不可能无中生有代替经济数据收集系统的功能。所以所有作为数据挖掘系统数据基础的经济统计数据信息都应该进行预处理,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这些数据中不正确、不真实、不准确,以及不同经济统计数据信息之间差距较大的现象。对这些基础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被称为数据清理,当前数据清理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均值法、平滑法和预测法。其中均值法是现代分析技术中模糊理念的一种应用形式,当基础数据中的一个数据点是空值或者噪声数据的时候,可以采用均值法进行处理,即用数据库中所有该属性已知的属性均值来填补空缺。保证数据挖掘系统对基础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能够正常进行,得出相对而言准确度较高的统计分析数据。其中Ci表示当前数据点的取值,Cj表示当前数据点前后不为空的数据点,K表示当前数据点进行计算所取的参考数据点数量[4]。平滑法依然是对基础数据中空值和噪声数据的计算方法,其与均值法的区别是用加权平均数代替了平均数,考虑了计算过程中提取的每一个数据对数据结果的影响权重,所以计算出的结果往往更加接近真实的数值。其中Ci表示当前数据点的取值,Cj表示当前数据点前后不为空的数据点,K表示为对当前数据点进行计算所取的数据点数量。WJ表示Cj数据点的权值。
2.2集成化处理方法在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活动中,因为相同地区的数据统计主体不同,或者在不同地区对相同经济数据的统计标准不统一,会产生一系列的数据集成问题,如何对这些调查方向不同或者是呈现方式不同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而不影响经济数据统计的准确性,是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数据集成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5]。
2.2.1模式集成当前因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数据的统计内容过于广泛,很多经济数据统计并不是来自于官方的统计局而是来自一些民间统计组织,或者是由一线社会经济主体直接提供的经济数据,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将这些来自多个数据源存在多种数据呈现模式的经济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就涉及实体识别的问题。例如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如何确定一个数据库中“std-id”与另一个数据库中的“std-no”是否表示同一实体,当前一般使用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的含元数据对比来保证实体识别高效率和高质量[6]。
2.2.2冗余问题数据挖掘本身是对经济统计数据的一种深加工技术,经过其加工的经济统计技术应该在本质上达到最简状态。在数据挖掘过程中要将与其他数据呈现某种正相关关系的数据项目进行精简,以保证数据库中数据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为数据管理和应用提供便利。在经济数据挖掘活动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典型的冗余属性,因为其数值是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和总人口属性计算出来的,所以类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种冗余属性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就应该精简,应用的时候在利用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属性计算得出[7]。对冗余属性的判断主要通过相关度对比来实现。其中n表示元组的个数,分别是属性A和属性B的平均值,分别是属性A和属性B的标准方差,在这一公式中如果则表示A、B两个属性是正相关,也就是说A越大B就越大,值越高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就越密切;如果则表示属性A、B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如果则表示A、B两个属性呈负相关,属性B会随着属性A的减小而增大,的绝对值越大,二者的负相关关联关系就越密切。
2.3决策树方法在数据挖掘技术应用过程中,经过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以后,分析数据的输出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其输出的数据形式会对使用者的经济管理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决策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直观的快速分类方法。其应用的关键是决策树的构建,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利用训练集建立并精简一棵决策树,建立输出分析的模型;第二步是利用构建完毕的决策树进行输入数据的分类,这一分类是一个递归的过程,从决策树的根部开始进入到树干、枝丫,直到输入数据的分类满足了某种条件而停止。在具体的应用中停止分割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当一个节点上的所有数据都属于同一个类别的时候;另一个是没有分类属性可以对输入数据进行再分割[8]。在决策树构建完成后,还要根据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对决策树进行“剪枝”,剪枝的主要目的是要降低因为使用训练集而对决策树本身数据输出产生的起伏影响。
统计实际上属于一种社会调查活动,凡是涉及到数量信息和数字问题内容的均涵盖在统计学研究领域中。经济统计学是在国民收入统计基础上而研究起来的。随着不断的努力,经济统计学逐渐得到完善。
2.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统计学是经济研究中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具体作用有:首先,数据收集中少不了统计,所以其能够为经济研究中相关数据的收集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定性分析的方式促进经济学的有效研究,而为了保证定性研究的正常进行应具备完整的数据库,这就需要在统计的帮助下实现。其次,为总结和提炼客观经济现象的数量变动规律提供方法。因为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因素众多,且存在各种不同的现象,为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数据,以便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另外,为检验经济学理论的真实性和完善程度提供保障;所有新得出来的理论均属于相对理论,唯有在一番严格的验证后方可变为绝对真理。所以应通过经济数据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检验,以明确其准确性。经济学与数据间是紧密相关的,但统计发挥着收集数据的作用,可见,统计学在经济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3.经济统计的应用的意义
经济涉及到的领域与信息较多,因此使得经济的研究困难重重。众所周知,数据是信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经济问题也同样需要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在庞大的信息量下,只有运用统计学内有效合理的方法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方能对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经济的研究始终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所以经济统计学意义重大。若缺乏统计学的支持,经济的研究将停滞不前。由于统计学分析研究工作少不了数据这一关键因素以及统计在数据收集中的作用,可见加强经济统计的应用至关重要。只要经济统计得到充分应用,就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二、树立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法律地位上平等的新观念
至今,政府统计部门仍把企业当成附属于自己的被领导者,由此引发出许多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行为。一些地方规定企业统计人员要参加政府统计部门办的上岗培训班,并通过考试取得统计上岗证方可从事统计工作。一些地方将统计报表和统计制度印刷费、培训费摊派到企业。企业需要综合统计数据,一些部门和地方统计机构不提供,让企业花钱买资料。这是违反公司法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则的。企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法人实体,企业的机构设置包括统计机构和人员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政府无权干预。政府统计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是法律上完全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统计部门要求企业填报统计报表是法定的权力,而向企业提供统计资料则是统计部门的义务。统计部门不应当只行使权力而不尽义务。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统计部门在普遍重视统计法制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政府统计部门的公共关系建设,他们不仅是靠法律维护统计的权威,更重要是通过统计部门的各种公关活动,比如开展统计宣传活动、免费提供统计资料、搞好与被调查者的合作等,提高社会公众对统计的认知度和配合程度。
三、依法规范政府统计调查工作,增强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的观念
政府各部门行使统计调查权力的时候,不受法律约束随意印发调查表的问题较为突出。政府部门在行使统计调查职能时,必然要涉及到被调查者的权益。因此,在市场经济国家里开展统计调查时是严格依法进行的,一般来讲有法定填报义务的调查表都要有法律根枯,通常要在调查表中注明法律依据,并且将统计调查制度通过一定的渠道向社会公布。市场经济国家的统计调查一般都分为强制性统计调查与自愿性的统计调查,强制性统计调查填报的对象一般是企业,调查的内容是经济类,要求被调查者必须要填报的,否则要追究法律责任;自愿性调查对象一般是公民个人,调查内容是社会类,被调查者可以填报也可以拒绝填报。依法规范统计调查行为是统计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维护被调查者权益的重要举措。公民和企业的单项调查资料一般只用于汇总和推断总体数据,而不允许用于其它。市场经济国家对于被调查者的资料,制定施行如此严格的保密制度,是为保护被调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使被调查者放心地为政府统计部门如实填报资料,提高公民和企业对政府统计部门的配合程度。
1.行政方面
农村经济统计体系中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各级政府干部升迁考核的重要指标,经济指标本应该遵循着经济波动的循环规律有升有降,但是某些官员为体现政绩,人为的干扰统计数据,使数据严重失真,如此一来统计数据就失去了参考的意义。
2.统计队伍建设方面
根据新的统计报表制度及相关要求,农业部组织了农经的统计骨干进行了业务培训。几年来,使他们的业务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基本能够较好的完成统计任务,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的改革,导致了有一部分乡镇没有农经统计人员,导致农村经济统计数据无法及时上报甚至无法上报,使得统计工作无法继续开展。
3.经费不足
由于乡镇并未将农村经济统计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上级部门也未将业务经费下拨,所以统计业务的经费几乎为零,农村经济的统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如此一来,接下来相关的统计工作就无法展开,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4.数据难统计
首先,农村经济统计范围广,统计指标繁多,统计对象多种多样,涉及部门杂乱,数据来源非常广泛;其次,获取资料的难度大,只有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负债表及收益表可以从乡镇、村里可以直接得到,其余的涉及到农户及企业的地方都没有做好数据,都只能由统计人员逐一的去统计;其次,统计的数据精度得不到保障,因为农村农户收入来源不一,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较多,统计起来确实存在困难。尽管在当前的农经统计工作中还有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经过几年来各级农经部门和广大农经统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也基本明确了新时期应该如何面对各种问题,以及新时期应该如何突破难题,做好农村的经济情况统计工作。面对新的制度和政策,进一步认清形势,切实做好下步农经工作,已是当务之急。
二、认清新形势,切实做好新时期的农村经济情况统计工作
当前,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更深刻的提出了深化机制改革的重要决定,从国家到乡镇都处于变革和转形的重要时期,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推进,做好农经工作将会面临着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更要准确把握形势,顺势而为,针对特定问题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1.领导要更加重视统计工作并提高思想觉悟
各级领导要对农村经济情况统计给予高度重视,将农村经济情况统计纳入日程和工作计划,采取积极的措施给予支持。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应积极争取政府对其工作的重视,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并为地方政府解决相应的问题提供有效帮助。
2.扩充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自身素质
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改变,使得农村经济情况统计人员缺失,无人从事统计工作,则更无从谈起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所以政府应该适当的扩充统计队伍。除此之外,针对一部分基层的统计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业务知识不扎实的问题,政府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这些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并大力宣传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工作能力。
3.加大对农经部门的投入
针对农经部门经费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足够的经费,统计人员的工作就无法正常展开,例如:农经统计工作的布置,统计调查报表和农户登记账册这些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基本用品都无法满足,统计工作的质量又何从谈起。所以应该加大对农经部门的投入,为统计工作提供基本的保障。
4.推行多主题抽样调查,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体系
在国家农业普查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全面报表,替之以方案简单、取得数据快捷的抽样调查。根据调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具体指标取得数据最有效的方法。改变以前一个主题一套方案、一套样本、一种调查方法的做法,探索多主题、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式。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数据,避免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和数据混乱。
计划经济实质上是由政府主宰着经济活动,统计为政府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多数统计数据对于政府之外的机构和公民是保密的。而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和消费者,企业和消费者是根据市场信息从事经营和消费活动的。在市场经济国家里,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生产出来的信息和在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都属于全体公民所有,是一种公共产品,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外,政府有义务向全体公民提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把统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统计立法,制定统计制度、调查规则、资料保密、数据等制度。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就统计信息产品的归属、统计服务对象等基本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方针,反映到统计设计上主要是考虑政府的需要,而很少研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需要。在统计数据披露方面,实行先内后外、内详外略的“政府优先”的政策。在一些政府部门把统计数据当成部门的私有财产,甚至被政府机构中的少数人所垄断,成为他们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资源。这种统计数据归政府所有、部门所有、个人所有的观念,导致了政府统计行为的商业化,出现了一些政府部门以数谋利的行为,增加了企业获取统计数据的成本。
二、树立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法律地位上平等的新观念
至今,政府统计部门仍把企业当成附属于自己的被领导者,由此引发出许多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行为。一些地方规定企业统计人员要参加政府统计部门办的上岗培训班,并通过考试取得统计上岗证方可从事统计工作。一些地方将统计报表和统计制度印刷费、培训费摊派到企业。企业需要综合统计数据,一些部门和地方统计机构不提供,让企业花钱买资料。这是违反公司法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则的。企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法人实体,企业的机构设置包括统计机构和人员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政府无权干预。政府统计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是法律上完全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统计部门要求企业填报统计报表是法定的权力,而向企业提供统计资料则是统计部门的义务。统计部门不应当只行使权力而不尽义务。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统计部门在普遍重视统计法制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政府统计部门的公共关系建设,他们不仅是靠法律维护统计的权威,更重要是通过统计部门的各种公关活动,比如开展统计宣传活动、免费提供统计资料、搞好与被调查者的合作等,提高社会公众对统计的认知度和配合程度。
三、依法规范政府统计调查工作,增强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的观念
二、树立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法律地位上平等的新观念
至今,政府统计部门仍把企业当成附属于自己的被领导者,由此引发出许多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行为。一些地方规定企业统计人员要参加政府统计部门办的上岗培训班,并通过考试取得统计上岗证方可从事统计工作。一些地方将统计报表和统计制度印刷费、培训费摊派到企业。企业需要综合统计数据,一些部门和地方统计机构不提供,让企业花钱买资料。这是违反公司法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则的。企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法人实体,企业的机构设置包括统计机构和人员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政府无权干预。政府统计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是法律上完全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统计部门要求企业填报统计报表是法定的权力,而向企业提供统计资料则是统计部门的义务。统计部门不应当只行使权力而不尽义务。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统计部门在普遍重视统计法制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政府统计部门的公共关系建设,他们不仅是靠法律维护统计的权威,更重要是通过统计部门的各种公关活动,比如开展统计宣传活动、免费提供统计资料、搞好与被调查者的合作等,提高社会公众对统计的认知度和配合程度。
三、依法规范政府统计调查工作,增强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的观念
政府各部门行使统计调查权力的时候,不受法律约束随意印发调查表的问题较为突出。政府部门在行使统计调查职能时,必然要涉及到被调查者的权益。因此,在市场经济国家里开展统计调查时是严格依法进行的,一般来讲有法定填报义务的调查表都要有法律根枯,通常要在调查表中注明法律依据,并且将统计调查制度通过一定的渠道向社会公布。市场经济国家的统计调查一般都分为强制性统计调查与自愿性的统计调查,强制性统计调查填报的对象一般是企业,调查的内容是经济类,要求被调查者必须要填报的,否则要追究法律责任;自愿性调查对象一般是公民个人,调查内容是社会类,被调查者可以填报也可以拒绝填报。依法规范统计调查行为是统计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维护被调查者权益的重要举措。公民和企业的单项调查资料一般只用于汇总和推断总体数据,而不允许用于其它。市场经济国家对于被调查者的资料,制定施行如此严格的保密制度,是为保护被调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使被调查者放心地为政府统计部门如实填报资料,提高公民和企业对政府统计部门的配合程度。
2.综合应用性强数据挖掘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统计工作中的多个领域,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据挖掘技术不仅是一种综合应用性强的技术手段,同时又能满足统计数据使用者的特定数据需要。因此,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定向的整理和开发,为数据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宏观型的数据库有利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当前,我国的经济统计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经济统计方法,统计收集的数据信息不能形成有机整体,在对数据进行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经济统计工作需要能够提供数据整理开发的新技术。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为数据挖掘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数据管理系统的经济统计信息要正确无误,然后经过数据挖掘技术的整合,就能得到更丰富的数据资源。
二、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
数据挖掘技术的特性决定了其对经济统计数据整理的重要性,经济统计所得到的数据信息要求必须有实用性和真实性,数据挖掘技术的特性正好满足了经济统计工作的需要。数据挖掘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法:
1.预处理方法首先,要对统计数据进行预处理。由于经济统计信息在收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收集到的数据存在缺失和模糊现象,这种有缺憾的数据信息不能作为数据挖掘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对数据挖掘对象进行事先的处理。其中包括对基础数据中不正确、不真实、不准确和偏差较大的数据进行甄别。
2.集成化处理方法其次,要对统计数据进行集成化处理。经济统计过程中,会出现对多个数据源进行重叠统计的现象,这就要求对数据进行挖掘之前,要有一个统一整理的过程,即数据的集成化处理。数据集成在统计中被广泛的使用。经过数据集成处理的统计信息更加全面,更加真实,可以作为数据挖掘基础信息。
3.转换方法再有,要对统计数据根据需要进行转换。经济统计数据的描述形式比较单一,为了满足数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就要对数据进行转换,使其的表现形式具有泛化或是更加规范。这里所说的泛化指的是利用更深层次和更加抽象的定义来代替原有的低层数据。
4.决策树方法除却上述四种处理方法外,还有决策树方法,指的是对庞杂的经济数据进行分类,把有利用价值的统计数据提炼出来,这种数据挖掘形式能够对分析对象进行体现,并能快速的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能够解决在经济统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计划经济实质上是由政府主宰着经济活动,统计为政府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多数统计数据对于政府之外的机构和公民是保密的。而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和消费者,企业和消费者是根据市场信息从事经营和消费活动的。在市场经济国家里,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生产出来的信息和在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都属于全体公民所有,是一种公共产品,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外,政府有义务向全体公民提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把统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统计立法,制定统计制度、调查规则、资料保密、数据等制度。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就统计信息产品的归属、统计服务对象等基本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方针,反映到统计设计上主要是考虑政府的需要,而很少研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需要。在统计数据披露方面,实行先内后外、内详外略的“政府优先”的政策。在一些政府部门把统计数据当成部门的私有财产,甚至被政府机构中的少数人所垄断,成为他们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资源。这种统计数据归政府所有、部门所有、个人所有的观念,导致了政府统计行为的商业化,出现了一些政府部门以数谋利的行为,增加了企业获取统计数据的成本。
二、树立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法律地位上平等的新观念
至今,政府统计部门仍把企业当成附属于自己的被领导者,由此引发出许多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行为。一些地方规定企业统计人员要参加政府统计部门办的上岗培训班,并通过考试取得统计上岗证方可从事统计工作。一些地方将统计报表和统计制度印刷费、培训费摊派到企业。企业需要综合统计数据,一些部门和地方统计机构不提供,让企业花钱买资料。这是违反公司法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则的。企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法人实体,企业的机构设置包括统计机构和人员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政府无权干预。政府统计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是法律上完全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统计部门要求企业填报统计报表是法定的权力,而向企业提供统计资料则是统计部门的义务。统计部门不应当只行使权力而不尽义务。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统计部门在普遍重视统计法制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政府统计部门的公共关系建设,他们不仅是靠法律维护统计的权威,更重要是通过统计部门的各种公关活动,比如开展统计宣传活动、免费提供统计资料、搞好与被调查者的合作等,提高社会公众对统计的认知度和配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