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职业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4: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职业规划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职业规划论文

篇1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大学生求职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提高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成为高校和大学生迫在眉睫的任务。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实践中有很多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参考。

一、高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模式与做法

(一)加强学生表达能力培养[1]

许多大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但因为自身缺乏良好的表达能力,无法向用人单位更好地“推销自己”,不能在面试环节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造成求职就业困难的局面。高校在课程的系统设计方面,将表达能力的培养分为大学生表达能力的基础培养阶段、全面提升阶段以及强化冲刺阶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强化非专业素质培养[2]

提高学生非专业素质,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非专业素质是一个与专业素质相对的概念,与专业素质相比,这些方面的素质往往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特征。非专业素质一般是指除专业性的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文化知识、通用能力、必备人格等。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几种非专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等。

高校非专业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常见的有:

1.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在立足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把提高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从组织机构、资金支持上保障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把大学生道德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素质拓展训练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机结合,构建完整、科学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平台。

2. 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

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从教授学生求职择业技巧的“成品包装”向指导学生科学合理规划人生,有目的选择职业发展道路的“产品设计”转变,构建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来抓。其次,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度职业规划论文,形成从大一到大四的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完整体系。在一般性的就业指导课程之外,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有目的地开展各类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锤炼学生勇敢、坚毅的优秀品质。

3. 广泛开展各种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高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创造一种良好的学生科研氛围。在学校教学中应该增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高校应结合专业素质教育开展各类校内科技创新比赛或者知识普及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感性上把握社会的整体就业形势。高校应积极建立更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实习实训结合起来,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与实习实训双重身份的育人基地。

(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3]

1. 创新办学模式,推进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高校要走开放式的专业建设路子,倡导和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制订、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选择一批办学水平高、办学特色鲜明和应用性强的专业,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合作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高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使学生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培养实用人才。

2. 强调通识教育和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

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教育模式,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第一、二学年接受通识教育,主修和辅修专业教育之外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逐渐具备学科内交叉、跨学科交叉的基础知识结构;从第三学年开始,强调文理学科交叉渗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社会需求更科学、更合理地选择方向进行深入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位。当今世界的许多重大问题都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才能解决,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就业能力。

3. 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正规化

首先应建立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或创业;其次应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最后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

(四)鼓励自主创业[4]

2009年2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cssci期刊目录。如何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认真思考:出台优惠政策职业规划论文,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转变就业观念,投身基层农村;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等。

二、学生层面的模式与经验

(一)进行科研性学习[5]

科研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深化理论学习、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此,应从指导教师、资金投入、过程控制和质量测评等方面创造条件,以推动大学生科研性学习。

(二)提高综合素养

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每一位大学生应练好“内功”,即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综合素质,增强创业意识,只有具备充分的竞争力,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锻炼。其次,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再次,培养全面的综合素质。在创业中需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管理经验、法律常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所以,高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大学生独立创业素质、自立自强的创新意识、锐意进取的心态、奋发向上的精神、独立思考的思想、独立展示自我、主宰自己的前途的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三)自我效能培养[6]

自我效能是由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他的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概念。强调认知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和自我判断,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个体在实际活动中主体能力的发挥,是构成自我的一个现象学特征。

1.开设专门的训练课程,将培养纳入教育体系

将自我效能的培养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纳入到正式的课程体系中,将它的理论和应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对自我效能功能作用、影响因素有明晰的认识,了解到高与低的自我效能个体在完成某项任务时个体在活动的动机、持久性上的差异和对活动结果的带来的影响,使他们能够产生努力提高自我效能的强烈内在动机,能够自觉、主动地从意识层面上加强对自我效能的培养。

专门课程的开设可为自我效能的培养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教育环境,在专门设置的课堂环境中教师可就如何有效地提高自我效能信念做出示范,对如何运用自我调控能力对行为施加影响进行客观分析与详细讲解,让学生对提高自我效能信念有更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通过集中对话、反思和讨论使各自观点得以阐明,充实加深了对自我效能的深度理解,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今后自觉和主动地发展自我效能。

2. 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

(1)积极引导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

过高的目标会使个体在付出大量努力后达不到预期效果而遭受挫折,过低的目标又会使个体在活动中既得不到能力的提高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两者都对自我效能的发展没有助益;确立的目标要具体直观,使教与学的活动的开展有更多的可控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参照比较的标准;近期目标要与远期目标相结合,利于在实现长远目标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动力和坚持性。

(2)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合作和支持

教师与学生之间结成学习的伙伴,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共同努力以达到教学目标;学生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他们提供积极关注的学习氛围。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在心理上逐渐走向独立,但他们的自我认识又较成年人不完善,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他人”的教师,积极反馈和适时鼓励都能增加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有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信念。

3. 建立积极和多维度的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的标准不宜采取单一形式。应当认识到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对他们的评价也应该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使大学生不再将大学阶段活动的重心仅仅限于对成绩和分数的过分追求上职业规划论文,让他们能够发展各个方面的才能。

在活动(不局限于学习活动)结束后对之进行客观评价,当获得成功和进步时进行积极归因,相信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和努力勤奋是使活动进行顺利的重要因素;当遭受失败和挫折时也要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不能因为某次的失败而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而是客观地进行分析失败的原因,为以后的相关活动提供有效经验,同时调整自己、自觉加强和提高各个方面素质以迎接新的挑战,最终形成一般层次上的自我效能。

4. 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这既是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素质,如自我效能信念易于在类似的实践任务中产生迁移并得到巩固加强。在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但有利于相关活动的进行、问题的解决,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模仿的方式学习其他人的优点,同时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了各自特长。R.Schwarzer(1997)在研究中发现不依赖领域为转移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使个体在应对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有总体的信心,它是从具体任务和目标活动中积累的具体任务自我效能,通过泛化延伸逐步建立了对类似活动、不同领域或活动的效能信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在获得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更能形成一般的自我效能。

三、结语

要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校必须加强学生表达能力培养、重视对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学生而言,则需要从进行科研性学习、提高综合素养、自我效能培养等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就业能力。总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不是高校或者学生单方面的工作,必须构建高校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鄢澜,刘丸源,冯小明.加强表达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

[2]温旭明,晁怀翔,刘宝.强化非专业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 党史博采,2008,7.

[3]翟玉肖,王素萍,周雪霞,韩慧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J].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文教资料,2009,23.

[4]吴友石,王振岩,李幸平.鼓励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黄敬宝.科研性学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篇2

 

五年制高职生是大学生队伍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他们都是高职院校里的弱势群体。在知识结构与心理素质上,他们与三年制高职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自身原因或其它因素,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与教师教学指向不相协调甚至相背离的消极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明显的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如谩骂、故意顶撞老师等等,干扰课堂秩序;另一种是较隐蔽的具有退缩性的行为,如睡觉、上课走神、易爱消极暗示、上甲课做乙事等等,虽未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却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这一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故往往为教师所忽视。调查、分析产生课堂消极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生源质量先天不足。进入高职院校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中考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进入重点高中甚至普通高中接受继续教育资格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好、自控能力差是五年制高职的普遍特点。

2、学生普遍感到厌烦。主要是教学内容太难,或者太抽象,令人味同嚼蜡;其次是教师教法单调——照本宣科,语言平淡如水,令人索然无味;再次是教师课外话太多令人心烦;最后,教师授课总是信马由缰或者愤世嫉俗,也令人倒胃口。

3、紧张感的发泄。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或行为规范方面的正常要求总是完不成,面临着失败的威胁,造成心理紧张,积累一定程度,只要有导火线作用,便不断发泄,有时还可能发泄到其他教师身上,让教师感到莫名其妙,而学生则认为“老师总是对我有偏见”;或者是教师要求过当,且滥用惩罚手段,使学生如履薄冰、疲于应付,产生不满情绪,诱发退缩性的行为,个别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还有自虐行为。

4、寻求注意与地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中得到承认、受到尊重。这些学习成绩或行为习惯较差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发现自己很难从学习或其他活动中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同时,便以明显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以“争得”在班级中的地位,颇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5、教师处置失当。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这些学生的消极行为,心里来“气”,不够冷静职业规划论文,甚至失去理智,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言语与过火的动作,诸如训斥、辱骂、体罚等,使学生觉得很没有“面子”,从而恼羞成怒,导致消极行为不断升级,甚至激起极端行为——跟老师摆“擂台”。

6、家庭因素干扰。家庭环境是学生的第一教育环境,其不同构成可以造成学生性格方面的差异,如家庭贫困或父母过早离异的学生,比较自卑,心理相对封闭;家庭过于严厉的学生,比较胆怯,叛逆心强;家庭富有或受到过分溺爱的学生,比较任性、唯我独尊;父母关系长时间紧张的学生,容易激动、性情暴躁;父母中有不良嗜好且放任小孩自流的家庭,学生一般自控能力低。

上述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使课堂消极行为的诱因复杂化。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下列五个措施,以减少课堂消极行为的发生:

1、课堂教学求新求变,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关键

课堂新颖、有趣、多变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大多数公开课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当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课堂学习时,课堂消极行为便不攻自破。因此,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求新求变”:①加强教材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教学改革的种种设想和试验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在教材建设上,而作为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教材的质量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改革水平的高低。教材建设必须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与教学摘要注意有新意、有变化,以保证每节课都能抓住学生的“心”。

2、注意融洽学生师生关系,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可靠保证

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情感关系不同的教师来施教,教学效果完全不同。课堂消极行为案例也表明,师生之间相互反感,诱发课堂消极行为。因而,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可从三个方面来努力:①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勤奋好学、诲人不倦、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富有责任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等等都将有助于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②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正确认识。通常,教师对于所喜欢的学生易于感知其优点,对于不喜欢的学生易于感知其缺点,并以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反之亦然。所以教师要创造并抓住各种机会,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有时还可以尝试建立移情性的认识,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体会彼此的情感、思想,赢得相互的理解和肯定;③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如给学生送点小礼、多些口头表扬、满足其求知和人格完善的欲望、适时适当地“减压”——宽容其偶然过失、开开玩笑、搞点无伤大雅的“恶作剧”(对象最好选择教师自己或是与教师亲近且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你所教的课,课堂的消极行为自然也就销声匿迹了。

3、磨练课堂组织教学机智,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有力手段

大量事实证明,高超的课堂组织教学艺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制止课堂消极行为的发生。对于有课堂消极行为的这些五年制高职学生班级,教师进行组织教学时可作如下尝试:①上课提前两分钟进行教室,跟学生适当接触,并暗示学生快要上课了;②上课铃响后,全体学生起立,教师要用温和的目光、微笑的表情注视每个学生,检查课前准备和立正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③对于课堂上发生的消极行为,一般以暗示、提醒为主,如用眼神制止、性地拍拍肩膀、适度变化语音语调等等,避免将学生置于众目睽睽之下,维护其自尊心,尤其是对于有退缩性行为的学生更应如此;④对于学生的行为,教师务必坚持“热问题冷处理”原则,保质冷静和理智,避其锋芒、以“柔”克“刚”,必要时可以“求弱”——找个台阶,将问题留到课后解决,这也是更深层次维护“师道尊严”;⑤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会欣赏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对有退缩性行为的学生,不能听之任之或凭空指责,要广泛使用激励机制,使课堂成为所有学生展示、锻炼、成长的“乐园”。此外,教师在平时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或观摩著名电视节目的现场主持,把握有关处理偶发事件的技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4、注意形成帮教合力,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重要举措

课堂消极行为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惯性职业规划论文,这要求我们在处理具体个案时,既要充分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又要注意形成帮教合力。可能通过如下途径:①主动跟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班干部交流,了解其他课程的课堂情况,看看是否有类似表现,并与其他教师在课堂要求上达成共识,统一步调;②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交换看法,帮助家长们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③对于受消极暗示的学生要做好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工作,使之放下思想包袱,以正常的心态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④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办法,请班级中比较优秀的同学适时给予提醒、帮助,促使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⑤在班级广泛开展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有消极行为的同学感受到的温暖,逐步实现集体荣誉感与个人荣誉感的统一,愿意为班集体的荣誉尽一份责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和主题活动日,引导五年制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教师身心状态良好,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必要条件

教师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对于教师从容地驾驭课堂、有效的控制课堂消极行为,十分必要。因而,教师个人还要注意努力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建议做到:①保证每天有必要的休息时间,特别是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自己每天都有充沛的精力。八小时之外的娱乐活动可以适当参加,但在时间安排上要合理,决不可昏天黑地、通宵达旦;②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最好是户外活动,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自己健康的身体;③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多与外界交流,特别是与兄弟院校的同行们交流,开阔视野,充实自己,适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因封闭而自卑或自大;④选择发展一至两项有益的业余爱好,诸如练习琴棋书画、伺弄花草虫鱼等等,使自己一则有精神寄托,二则可以修身养性;⑤随时调整心态,笑对人生,处理好“知足常乐”与“知不足而进取”的关系,乐观豁达、锐意进取,并以自己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吕立宁.关于五年制高职改革发展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2)68-70.

[2]姚延匠.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8-20.

篇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工作岗位都对职工的学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岗位的学历要求让开放学员时刻感到下岗或转岗的威胁,这种威胁经过转化就变成了对文凭的需求,迫使一大批不符合学历要求的职员必须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学员在入学时十分清楚自己的入学动机,会充分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和自身需求选择专业。目前,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就明确标注学历要求,却对具体的专业不作要求。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入学时对专业的选择也不重视,仅仅是因为开放教育的“低门槛”,方便其获得一纸文凭。甚至还有一部分学员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来入学,仅仅是因为周围有人来读书,自己跟风,或者家里人希望他们来读书,经济条件又允许,所以报名接受开放教育。学习动机不强,明显的内驱力不足,是无法让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热情的,也极大地影响了学员学习的效果。

2.专业了解不清目前

很多学员都是通过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或者经熟人介绍接受开放教育的。一些学员仅仅希望学历上有所提升,但对于具体的专业要求、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并不清楚。在专业选择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学员所学的专业在毕业时根本无法体现作用,多年的学习,仅仅是获得了一纸文凭,并没有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获得提升。此外,有些招生单位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在进行招生宣传时,虚化了一些专业优势,弱化专业劣势,让一些学员对于专业情况发生混淆,选择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这些情况,最终会导致学员的流失,让学员对于开放教育产生不良印象。这既不利于学员的自身成长,也不利于开放教育的后续发展。

3.学习过程无序

开放教育以其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受到成人学习者的欢迎,为其实现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没有明确职业发展规划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目标性不强,学习动机较弱,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侥幸的心理,对于其系统的专业学习不利。而与全日制高校相比,开放教育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授课方式,更使得在学习过程的控制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对于意志力不强,目的性较弱的学员来说,时间与精力的付出有时候是事倍功半的。对于初期对专业了解不够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转换专业的要求。

4.专业转换不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工作变动或者其他原因,会要求进行专业转换。学分制也是开放教育得以吸引学员的一个原因。但出于专业设置角度考虑,有些专业课程的学分是不能随着专业的转换进行抵扣的。这就会产生在转换专业时,有些课程还需要补修,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而在专业转换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5.毕业去向迷惘

由于开放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在职人员可以学习时限内(8年),采取不离岗、不离家的自主学习,所以,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学员,多数是在职人员。但很多获得开放教育专科或者本科文凭的学员,在毕业后,却无法像入学时预期的那样得到提升或者转岗。获得文凭,却无法凭借所学的专业知识改变工作或者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也使得一部分学员对毕业后的去向感到茫然。

二、开放教育学员的职业规划建议

1.建立入学前专业分析帮助体系

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情况,在学员产生入学动机的时候,帮助其认真分析自身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其选定专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更为了解,也可以帮相学生认清自己的兴趣点与需求。帮助学员更快的融入学习之中,更好的适应开放教育。

2.建设入学初各专业体验环节

宋彩凤在其论文《电大开放教育学生保持研究——以北京电大东城分校为个案》研究中提出:各专业之间的保持率差别较大,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生保持率较高,对基础和抽象思维要求高的专业学生保持率偏低。学生注册入学的第一、二学期是学生保持的关键期也是“危险“期,它直接决定学生后续的保持情况。如果经过了入学前的专业分析,在帮助学员确定了专业的基础之上,结合开放教育的特点(在读期间,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专业),让学生在入学初期,增设不同专业的体验环节,让学员再深入了解不同课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深切的了解所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情况,同时也能更坚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学生的保持率,避免学生的流失。

3.引入学习过程学情分析模块

开放教育各专业之间的保持率差别较大,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生保持率较高,对基础和抽象思维要求高的专业学生保持率偏低。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学情进行分析,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和侥幸心理,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学习,促进教学。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法律、财会等专业,要加大对学员实践性的辅导,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获得学习指导,得到专业提升。

4.搭建不同专业学分互通平台

为保证专业特征,即便开通专业转换平台,但对基础课程方面也有一定的学分要求。对于进行专业调整的学员,如果能在学分方面也进行调整,保证学员在相近专业调整后,免修某些学分,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不同专业的学员搭建互通平台,解决学员学习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专业变换要求,降低退学率。

篇4

回头看自己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鞠立像很多毕业生一样,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规划。“我当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我要做得比别人好,这是我当时一个特别强烈的愿望。但是在什么环境下做,没有特别的规划。”

但鞠立认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那个时候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是因为我还没有经验,没有很好的良师益友帮我做一些指导。职业规划非常必要,因为它可以防止你走很多弯路。一个人发展的方向毕竟很多。即使在一个公司里面也有很多方向,比如我在IBM,可以走一条专业的路,也可以走管理的路,里面有很多其他的细分,如果没有一个有针对性的规划的话,你可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浪费时间,浪费经历。”

在IBM除了一些正规的培训以外,像鞠立这样的资深员工也会给新员工做一些培训,“有时间我会跟他们交流一下自己的经验。比如很多员工刚刚到IBM,接触到这个公司时,会感觉跟他们以前的想法不太一样,他有可能困惑,想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不清楚是不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有时候会付出一些代价走下去,是不是值得?有一些问题是由他比较信任的朋友来分享。我的看法和我的经历会分享给他们。”

关键人物指点迷津

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总有几位值得信任的前辈同时也是朋友,他们身上不仅具有榜样的力量,更会在紧要关头提出适合的建议,这些建议是他们对自己经历的总结和提炼,其效用不可小视。

鞠立回忆在她职业生涯中的几位关键人物时,依然认为自己很幸运,他们给她提供了很多帮助,实际上也帮助她完成了职业生涯的成功规划。“第一位出现在我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她是本地的经理,也是很成功的女性。我当时是把她作为我的榜样,只想像她一样成功。所以很多时候我会请教她的意见。她实际上对我的影响就是要非常执著,想要得到收获你必须要付出。以前,坚持和执著不是我的优点,这些是我从她身上学到的。”

之后有一位香港公司的资深经理和一位在国外做新项目的高级经理也对鞠立有很大帮助,“他们也可能是因为对我抱着有希望吧,所以把很多的经验与我分享。”

香港公司的经理教会鞠立很多作为管理者所必须的基本工作方法,比如说怎样管理时间,“因为你做了经理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你怎么样设计自己的优先级,什么是最重要又很对你的长远很必要的东西?他教会我计划我的工作和时间,这些对我后来的发展很重要。因为如果分不清轻重缓急,时间分配不好的话,到头来你会被累死然后也不会有什么成绩。”

第三位高级经理给了鞠立前往美国深造的机会,“他给我了一些很好的指点,比如下一步应该怎么样规划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也是他告诉我,‘你要有一个完整的人生,是可以要孩子的’。”之前,鞠立有一个矛盾的心理,就是到底要不要孩子。“我很没有自信,担心影响我的发展。但他说完全可以要,他告诉我IBM是一个很好的公司,会给我这个时间。”鞠立微笑着说计划工作到最后一分钟,然后休一个比较长的长假,多一点时间跟孩子在一起。

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追求

篇5

近日,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与杭州21世纪人才评价培训中心签订职业规划(学生版)在线测评服务协议。实现这项技术支持后,浙大学生可以在寝室里面随时使用职业规划在线测评,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个性和最适合从事的职业方向。

据悉,只要是浙大在校学生,都可以用学生证号码作为登陆该测评系统的用户名,然后在电脑上完成3000多题测试题,测试后即时获得专业、翔实的职业规划测评报告,对每个人的类型、动力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被测评者的优劣势、适合的工作、适合的职业、适合的工作环境、发展建议,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据悉,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成倍增长和就业难度的增加,高校越来越强调人性化和有针对性的管理与服务,很多学校对大一、大二学生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辅导,使学生在毕业后少走弯路。

浙江大学安装的这套测评系统是国内第一代直接面向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的人才测评系统。清华大学是全国第一所使用该测评系统的高校,浙大是我省第一所使用该测评系统的高校。(俞熙娜)

来源:钱江晚报

篇6

1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盲目性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大学毕业生,重庆人,是河南省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2005年本科毕业生,英语过六级。因为考研,错过了找工作的好机会,去年8月,回到重庆找工作。经熟人推荐,进人江北一度假中心做销售代表,底薪600元。仅仅干了17天,就被“炒鱿鱼”,原因是专业不对口,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整天呆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不久,找到第二份工作,在一家生产眼科仪器的公司做打字文员。可每分钟打三、四十个字的速度还没来得及提高,又被“炒”了。去年11月12日,进人一家畜产公司做外销员,月薪800元。不过,可能是与另位外销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没干多久,被公司无故就解聘了。来不及伤心和难过,有了第四份工作,在花卉园一家中介公司做中介,月薪800元。不久,主动“炒”了第四个老板。现在,我拼命学习各种知识,还在考导游证。我只有一个希望:下一个工作能干得长久一些。

据调查,有这样经历的大学生,在我国大学毕业生中不是个别现象。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不到半年已经有大约20%的人更换过工作。跳槽不是坏事,但盲目而频繁的更换工作,会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给自己准确定位,从而在频繁更换工作中迷失自我,失去自信,给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重大的人生损失!这种现象从一方面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欠缺,学生对于社会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于外界的情况掌握的较少,对自身又缺乏足够的分析了解,这就造成学生们进人社会后,极其的盲目和不适应。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改进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帮助我们的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强化自己的职业选择,从而增强竞争力。

2职业生涯的定义及生涯规划的几个重要理论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担负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是以自我价值实现和增值为目的。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指个人和社会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基本上可以分为确立目标、自我与环境的评估、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策略、评估与反馈等五个阶段。

下面介绍几个生涯规划的重要理论。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学科有一个著名的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霍兰德认为,职业性向包括价值观、动机、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职业或岗位的重要参数。他基于对职业性向测试的研究,一共发现六种职业性向,然后根据业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1)实用型。倾向于从事包含着体力劳动并且需要一定技巧、力量和协调性才能承担的职业;这类人通常遵守规则,实际、安定,喜欢需要基本技能的基本活动,如操作工具,各种修理工作等。(2)研究型。倾向于从事包含较多认知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内省,理性,创造,喜欢独立分析与解决抽象问题,如研究数学、物理等工作。(3)艺术型。宜从事包含大量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以及个性化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想象丰富,做事凭直觉,冲动、无序,喜欢用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如绘画、音乐、表演等。(4)社会型。宜从事包含大量人际交往内容的职业;这类人通常乐于助人,喜欢与人合作,富有同情心,如教师、医生、咨询等社会服务工作。(5)企业型。宜从事人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的语言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喜欢支配、劝导别人,自信,喜欢从事领导他人实现组织目标或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6)常规型。宜从事包含大量结构性的且规则较为固定的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有条理,顺从、有序,喜欢有固定规则的工作,如秘书,会计,出纳等。

霍兰德认为,失业者职业性向类型与职业及岗位相关系数越大,两者适应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他还认为人格类型与环境类型适配性越高,对所做的选择就越满意,对职业认同度也就越高。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与所处的环境类型之间的匹配度,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选择职业的盲目性。

3舒伯职业发展理论

美国的一位职业指导专家舒伯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过程。他把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I)成长阶段(出生一14岁),是以幻想、兴趣为中心,对自己所理解的职业进行选择与评价;(2)探索阶段(15--24岁),逐步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进行考虑,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开始从事某种职业;(3)确立阶段(25一44岁),对选定的职业进行尝试,变换工作,到逐步稳定;(4)维持阶段(45-64岁),劳动者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维持现状,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5)衰退阶段(60岁以后),职业生涯接近尾声或退出工作领域。在上述舒伯的生涯展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他还认为,生涯发展可能是循环的而不是直线的,并用生涯彩虹图描述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一个人一生中,在不同的生活空间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并且每一阶段都有其重要的角色。

透过生涯彩虹图,可以帮助我们具体而清晰地f解不同生命阶段中不同的角色是如何构建其特有的生涯类型,小同的角色如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扮演其特有的内容,角色的组合如何合理安排才一能达到址佳的自我实现。

4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

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被归属于生涯发展理论的一种,主要关注发展理论的发展问题。将心理学观点与社会学观点相结合,以性别类型、社会声望和职业领域作为研究职业抱负发展的3个重要纬度。

Gottfredson指出,职业抱负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缩小范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淘汰和放弃那些不能接受的选择,建立一个自己认可可以接受的社会空间。个体有时会为了那些虽不太喜欢但更可能得到的机会,以妥协方法调整抱负以适应外部世界。妥协有两种,一种是预期性妥协,即个人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知觉,意识到自己喜欢的选择不可能实现,于是调整自己的希望。另一种是经验性妥协,即个体在实施自己最喜欢的选择时遇到障碍,不得不放弃先前的选择。因此,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决策者要回答“如果我有几种理想的工作可供选择,我应该选择干什么?”和“如果我不能干我想干的工作,我应该干什么?”我们通过此理论,可以确定自己可以接受的职业选择的范围,在选择和妥协中不断的达到内外平衡,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

当然,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理论和专业测评工具充分分析自我,了解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合自己的价值观、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为我们今后的生涯决策奠定基础,提高对自己未来职业定位的承诺。否则,即使勉强就业,其获得的成绩和乐趣也远低于付出的辛苦。

篇7

1.1职业生涯规划有四项原则

喜欢原则、擅长原则、价值原则、发展原则根据职业规划描述:只有这个事情是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在碰到强大对手的时候仍然坚持;在遇到极其困难情况时不会放弃;在有巨大诱惑的时候也不会动摇。如果一个人做自己最喜欢的同时也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且觉得这件事最有价值,那么做成的概率会很大;如果这件事情还很有发展前途,那么就可以获得更长久的成功。所以要想获得职业生涯的真正成功,坚持这四条原则非常重要!

1.2职业规划在国外学校的应用

在加拿大,学生们从初二到高中毕业一直学习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在德国,每个学生高中毕业前都必须到实习车间、实验室去亲身实践,了解并实践后自主选择自己的大学学习方向,这些是考大学前选择个人职业方向的必修课。

1.3职业规划方法的选择

职业规划方法有完整的体系,并且在不断完善。性格测试的MBTI人格类型量表、卡特尔16PF人格特征量表、大五人格模型;价值观测试例如埃德加˙施恩(EdgarSchein)的职业锚测试、WVI工作价值观问卷、罗克基价值观调查表(RokeachValueSurvey);兴趣测试的约翰霍兰德(JohnHolland)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差别能力倾向测验(DAT)。

2职业规划的具体实施办法

我国应该引入德国、加拿大的作法,在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鼓励青少年科学地做出人生职业规划,引导适龄学子投身社会需求的专业方向,让适合的学生进入适当的职业发展道路。(1)具体地说,初中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邀请大学老师进课堂,(村镇边远地区可以先看录像)首先通过各种测试对学生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到底在哪里,发现自己适合干什么。其次帮助在校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分析各行业特点。其实,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它吸引人的一面(高工资、发展前景好、不累、压力小、有挑战性、有休假、工作环境好、安全、工作团队很棒、社会地位高、交际范围广),同时也有让人讨厌的一面(收入低或不稳定、枯燥、压力大、休假少等),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及早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2)高中开设“社会实践”必修课,国家出资请大学老师到高中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村镇边远地区可以先看录像),带领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各行业特点,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初步的系统的计划。每个城市设置实习基地、实训基地。根据自身条件建设有特色的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基地供全市高中、初中学生参观、使用。也可以借用当地高校、职院、科技馆和图书馆的原有设施。促成全社会共享国家投入的教育文化资源。鼓励企业和个人对学生开放教育资源,让我国的学生们能丰富见闻,了解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一批科普教育精英队伍,在理化生地等方面各展所长,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学、研究兴趣。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工作岗位进行亲身观察和体验,从而验证自己对这个职业或领域的工作到底是否适合,是否感兴趣。最终理性确立值得一生追求的职业、事业目标。(3)在职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通过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的培养,达到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符合社会需求,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职院管理和引导学生们在学校里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如认真负责务实、执行力强、提高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守时、重信誉。在岗位实习期间,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了极大提升。实习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具体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掌握该岗位需要做什么,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具体流程(SOP)是什么,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应用了哪些学过的知识,还有什么可以改进。使学生认识到职业技能是保住饭碗的必要条件,职业行为习惯优劣是能否赢得尊敬的关键。树立职业规划的职校生,他们能抗拒短期的诱惑(懒散、骄纵、贪图小利),才会感觉充实乐观。(4)高校里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条件的结合青年特点,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们规划就业定位,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指导学生5-10年的职业积累和发展。在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指引下,在校大学生不断思考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探索高校学生生涯规划的新方法,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篇8

大学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选择过程的开始。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三个出路,一是就业;二是创业;三是专升本。这三条路径,多数选择就业,选择升学和创业的是少数。所以对高职院校来说,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规划,引导他们做好就业、升学或创业的准备。创业对于一名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词汇,高职设置的很多专业,如兽医、会计、食品加工等专业因其专业本身的特点和高职的办学机制的优势,使得毕业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很快适应工作,所以这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小规模创业或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创业是较有优势的。创业对于一个高职毕业生来说是有很大诱惑力的,但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走这条路。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创业素质,激发起学生创业的激情,帮助指导学生为创业做好心理、技能等各方面的准备,是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指导大学生思考并规划未来发展,主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怎样的工作;二是意识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工作对自己未来人生发展非常重要;三是做出承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完成这样这项工作。这一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勇于对自己承担责任的过程。对于创业者来说必须具有规划自己人生目标的能力,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要拥有自己创业的梦想,激发起学生创业的激情,鼓励学生建立起为实现自己未来创业梦想做好准备的决心。

2探索自我、发现优势,鼓励大学生自觉培养创业的基本素质

创业的过程困难重重,能否坚持直至成功需要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因此,对于把创业作为人生目标的人来说,不只要有激情,要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同时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楚自己是否具备创业者的基本素质,能够清楚地告诉自己“我适合创业”,并以此不断激励自己遇到挫折时不退缩。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职业定位,要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需要学生们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我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我将来要到哪里工作,我职业发展的路径是什么,进行职业定位的前提是对自我的“特质”进行分析,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二个步骤——自我探索阶段。自我探索要完成四项任务:职业兴趣探索、性格偏好探索、工作技能探索和工作价值观探索,对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实质上是让学生清楚自己:我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我能做好什么,我在职业活动中最看中的东西是什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教师可以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按兴趣、性格偏好、工作技能和工作价值观四个方面分类,在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重视指导学生对自己是否具有创业者的素质进行评估。特别强调的是评估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将来创业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如\9墨圊恬面业果自己还有欠缺的话,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进行自我训练。如创业者必须对成就有高度的欲望、对把握自己的命运有强烈的自信心,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创业激情。工作价值观主要有成就、独立自主、挑战性、服务他人、人际交往等,因而在工作价值观探索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工作价值观的同时,指导学生确立创业所需要的工作价值观,如强烈的成就感、对独立自主和挑战性工作的追求等。

3掌握技能、学会方法,指导大学生自觉学习

篇9

一、专业设置现状分析

1.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专业发展整体规划不够

一些高职院校不能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只看社会需求,在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随意、盲目地开设新专业,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能脚踏实地,从而造成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规范化管理潘米乐(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02)专业频繁调整,浪费人财物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对专业的生存发展和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提前规划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出口不畅

专业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的硬件条件是开设专业的前提条件,有的院校只追求所谓一时的“热门”专业,在自身师资和教学条件跟不上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社会上什么专业热门就开办什么专业,因此受市场经济变化的影响,三年后毕业的学生可能成为“滞销产品”,给就业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因为学校不能满足热门专业的一些办学条件,造成教学质量低下,不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工作的需要,使学校的声誉受到影响。此外,还有一些院校只是根据现有的教师资源来开设专业,所设置的专业社会需求面窄,社会需求量不大,也会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3.专业设置较为单调,无层次结构

有的院校专业布局总体思路不够清晰,过于频繁地增设新专业,从而导致专业数量增长过快,不能使开设的新专业得到循序渐进式的可持续发展,缺乏专业建设的稳定性。传统优势专业没能及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导致专业特色不明显,同质专业较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不能紧密与行业、企业联系在一起,导致了院校某些专业的优势资源不能很好地利用,造成相近区域中某些专业重复设置。

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思考

1.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域优势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应以贴近区域经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按照不同技术层次,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区域经济需求来设置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比如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地方,面向全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该学院根据办学定位,将几十个专业中的大部分专业整合为物流管理专业群、服务外包软件专业群、财金专业群、艺术设计专业群和建筑专业群。其中,物流管理和服务外包软件专业群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立项建设的专业群,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的验收,酒店、会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已成为优势相对突出、特色比较明显,在南京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市重点专业。同时,该学院加快了专业建设与专业调整的步伐,初步呈现出专业布局合理、实力较强、特色明显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我院有两个央财扶持项目已结项,两个省级重点专业群在建,四个市级重点专业在建,六个第一批院级重点专业已结项,三个第二批院级重点专业在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在南京市属同类高职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专业设置与调整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为基础,本着立足需要、确保质量的原则,优先发展面向市场、面向一线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专业,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学院应当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当地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实际要求进行充分调研,并就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把论证的结果作为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的依据,准确把握未来市场需求趋势来进行专业的配置,体现专业设置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未来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于培养的“产品”是否“畅销”,因此,关注国家和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入了解国家、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3.整合优化专业结构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压缩或淘汰衰退专业,重点建设一批具有生命力、发展稳定、前景广阔的成熟专业,适时合理的进行专业调整来优化专业结构。如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立足的地方经济形势是把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现代制造业加强了信息化的程度,有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主要是建立在软件信息技术和先进电子装备技术基础上的产业。现代服务业更多地体现在现代物流、仓储、金融、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与设计、社会服务等形态多样的现代第三产业。因此,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原则,充分考虑各专业之间的联系,注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整合现有专业,建立了服务外包软件、物流管理、艺术设计、财金、建筑专业群,覆盖全院二十几个专业,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院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三、专业新增、调整及停办程序

1.新专业设置

新增专业需符合学院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应与学院已设专业之间有相互支持关系,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具备该专业必需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有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在具备该专业必需的开办经费和教室、图书资料、实训场所等基本条件外,还要拥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该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首先,各教学系根据学院发展和专业建设规划,在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新专业设置方案,写出论证报告,按要求准备申请材料,并以书面形式报教务处。其次,教务处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新专业要求以及学院专业建设规划,审核各教学系拟设新专业的申报材料,对符合条件的专业,组织由行业人员参加的专家组进行论证,提出对拟设新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学院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对下一年度拟设新专业及申报材料、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评审。然后,学院召开院长办公会议,对下一年度拟设新专业进行研究,确定年度新专业名单。最后,学院在规定时间内将确定的新专业及申报材料报省教育厅审批备案。

2.专业调整及停办

学院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变化、招生、就业等综合情况,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或停办。对于更改专业名称的专业调整情况,一律按新设专业的程序进行。对于需要停办的专业,首先由教学系提交书面报告,提出停办理由和相关论证材料,其次学院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对下一年度拟调整和停办的专业进行审议,最后召开院长办公会议,对拟调整和停办专业进行审批。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任务,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重要接口,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必须适宜于地方的经济,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引进竞争、引进合作,吸收一些适合自身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管理模式。因此,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规范化管理对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学院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潘米乐 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S].中央法规,国发〔2014〕19号,2014-05-02.

篇10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由于会计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实用性也比较强,而且相对比较容易就业,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学生倾向于选择会计专业。而随着我国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数量在逐年增长,我国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这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

(一)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缺乏学习主动性

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数在初中学习中,文化基础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他们在进入中职院校选择专业的时候具有盲目性。中职院校学生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很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会计专业比较容易就业,有一些学生是遵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会计专业,个别学生是不明白自己的喜好随便选择这个专业。在他们进入中职院校之后,他们对这个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自己并不喜欢,因此,在学习上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必须要在教师的监督之下才能完成学习。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专业的学习上十分被动,无心向学,为了混一张毕业文凭采用的是应付式学习,使得中职会计教学效果不高。

三、职业规划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一)职业规划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我的分析和认识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我,只有了解和认识自我,学生才能够制定出明确的奋斗目标,针对自身知识的薄弱点进行加强学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开设的各项课程中,促进学生全方位提升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会计专业学生为了实现奋斗目标,不仅会主动采取各种手段去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地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他们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以便能从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更加清晰,并且会想方设法全方位地提升自我,使自己的奋斗目标更快实现。

(二)职业规划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增添动力

对于部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他们不愿意花心思在学习上,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和教师,学习态度不端正,严重影响了中职会计教学效果。而做好职业规划的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为谁在学习,就能够在目标的驱使之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尽管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去克服战胜这些困难。

(三)职业规划有利于学生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前社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我国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拔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且认真实施学习计划,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机制所淘汰。

(四)职业规划能够增强学生的考证意识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为了实现个人的目标和证实自身实力,学生就会积极考取会计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考证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会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通过考取不同等级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使得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五)职业规划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中职会计教学当中,能够改变传统会计教学中教师填鸭式进行教学,学生机械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清楚自身会计技能跟企业的实际要求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亲自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中职会计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得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中职会计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

清晰地认识自我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进行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扬长避短;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后,教师还要帮助和鼓励学生掌握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备的两个内容。学生初入中职院校的时候对未来都会感觉很迷茫,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走出迷茫,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如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各类会计证书,为长期目标的实现做好扎实的基础准备;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要让他们明确毕业之后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前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长期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努力奋斗。

(三)中职院校要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

要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就必须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机构,让学生在迷茫时能够有专门的求助机构;其次,学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师资建设,为学生提高更加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最后,学校还要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职业规划工作有计划、有条理、有系统地开展,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加规范。

篇11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076-02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与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且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确立适当的变通性。虽然是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职业规划也是个体人生规划的主体部分。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主要内容

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于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2、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环境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1)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2)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3)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4)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应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5、实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评估与反馈

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储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二、职业规划的关键点是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

第一步:职业准备

这一阶段是一个人完成基础的高中或初中学习。准备进入大学或职业学校,选择某一特定专业学习,为今后做职业准备的阶段,因而这一阶段也可称为职业准备阶段。这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是决定能否赢在起点的重要阶段,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虽然一个人最初选择的专业并不代表他未来的职业,但在经过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的有针对的选择,会为人一生的事业奠定基础,如果你未来的职业和所学专业一致的话,那么你的职业将更加稳定和有发展前途,其职业生涯将更精彩。所以处在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就必须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核心就是根据自己的现状,确定是沿着提高职业技能的方向发展还是上大学。对个人而言,既符合自己的能力特点、为自己兴趣所在,又是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方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弄清楚下列问题。

1、想干什么?未来希望干什么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同样,一个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人通常什么也干不好。所以,确立一个具体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方向,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是选择专业的前提条件。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俗话说兴趣是人最初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之母,从事一项感兴趣的工作本身就能给人以满足感,职业生涯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对于处在职业准备阶段的初高中毕业生来说,虽然其兴趣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清晰,但兴趣不稳定的因素还是存在的,所以处在这一阶段的中学生要在父母、老师甚至心理专家的帮助下,找出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据此选择专业方向。

2、干什么?适合干什么

仅凭兴趣选择是不全面的,感兴趣的事情并不代表其有能力去做,宇航员杨利伟,导演张艺谋,央视名主持白岩松、水均益,球星姚明等人所从事的职业可以说是众多年轻人的兴趣和梦想,但从事这些职业所必备的个性能力特征决定了不是只有兴趣就能干好的。因此,清楚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是选择专业的必备条件。因为不同能力优势的人适合学习的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职业是有所区别的,如空间能力强的人适合于从事机械制造、工程设计、建筑等理工科的专业和艺术方面的专业,以及与这些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语言能力强的人适合于学习语言文学、文字编辑、翻译、文艺创作等专业和从事相应的职业,爱因斯坦因思考方式偏向直觉,就没有选择数学而是选择了更需要直觉的理论物理作为事业的主攻方向;湖南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李湘,幼时曾因嘴巴过快,说话太多而被当成主要的缺点受到家长的批评,但恰恰是这一特点加之不懈的追求,使她成为优秀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在这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优势和个性特征,有自

己的长项、弱项,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恰当地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业和专业方向。

3、社会需求什么

在明确自己想干、能干的专业领域和事业方向的同时,还应兼顾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外在因素这是专业选择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如果所选择的专业自己既感兴趣又符合能力要求,但社会没有需求或需求极少,未来就业机会渺茫,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其起步就是失败的。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劳动力市场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衡量社会需求以及发展前景不是简单的事情,因而在选择专业时,应综合权衡、统筹考虑,正确分析处理好专业冷与热、目前就业市场需求大与小、名校不适合专业与非名校适合专业等矛盾,力争做到在择己所爱、择己所长的同时择社会所需,理智地走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第二步:职业选择

这一阶段是一个人完成大学或职业学校专业的学习,准备选择职业的阶段,因而这一阶段也可称为职业选择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它是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如何起步,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成败。只有弄清楚了市场需要什么,自己想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才能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一阶段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充分做好自我评价和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自己兴趣、能力匹配,与所学专业领域方向一致、符合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理想职业。要达到这一理想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新审视

重新审视、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一份阶段性的职业发展目标。由于年龄、资历以及社会发展变化等原因,最初选择专业时制定的职业目标可能会有比较吻合或比较抽象甚至有所偏差等多样结果,经过几年专业学习,对自己进行再一次的职业定位。设立阶段性的职业发展目标是必要的。正确处理好理想职业与现实需求,以及个人职业目标与高薪高福利职业之间的矛盾,以利于锻炼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为宗旨选择最初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