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协同通信论文

协同通信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4: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协同通信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协同通信论文

篇1

2、商务旅游

NFC技术为广大使用者解决了很多以前不能在路上解决的问题,例如,着急出差却已经买不到票耽误了行程,NFC技术可以在网上迅速查到票的剩余情况并及时更新;在旅游的路上找不到路,NFC技术可以进行定位;着急打车却没有空车,NFC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帮助使用者联系车辆并自动定位。

3、NFC的关键技术

3.1调制技术

NFC的工作频段是12.33-14.99MHz。为了保证NFC信号的频谱范围在13.56MHz频段内,NFC信号的波特率必须小于1Mbps。当数据传输速率大于1Mbps时,只有采用多进制调制才能满足高速传输要求。如果采用多进制ASK调制脉冲波形,则由于脉冲波形的调制度较低,多进信号的分辨率很低,这将导致系统输出信噪比的严重下降。多进制差分相移键控可解决这一难题。DPSK信号是利用前后两个相邻码元载波的相位差来传送数字信息,而与载波的幅度没有关系,因此调制信号的幅度在传输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同时,在DPSK接收机中避免了复杂的相干解调,价格低廉、容易实现。因此在高速数据传输时,采用多进制DPSK调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3.2信源编码

随着数据传输速率的上升,脉冲的宽度变得越来越窄,对电路的脉冲响应要求也愈来愈高。为了减小电路的实现难度,在高速传输时可以采用Miller码进行信源编码。它是Manchester码的一种变形,Miller码的平均脉宽要比Manchester码宽,降低了编码硬件的实现难度。

3.3防冲突机制

如我们所知,NFC技术是两个技术设备相互靠拢就可以开启的网络,但并不是随便的两个设备都可以靠拢,NFC技术在启动之前,都是需要对周围可以连接的系统进行检测,看是否能够有空闲的设备供自己与之想靠拢,这是NFC技术在工作之前必须要确认的一个步骤,因为随便和其它设备相连,会导致网络混乱,网络突然断开,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会造成NFC技术的瘫痪。因此,在连接其他设备之前,NFC技术的设备通常都是先对周围进行扫描,当周围的射频场小,也就是说扫描后确定有未连接的设备,在对其他设备进行呼叫,相对近的设备会与这一台设备相连,连接成为网络。NFC技术中没有那两个技术设备是固定连接的,所以在确定了较近的设备正常工作后,会连接成为可安全使用的网络。

3.4传输协议

传输协议的设计主要考虑数据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传输协议一般分为三个过程:协议激活、数据交换、协议关闭。3.4.1协议激活协议的激活包含属性的申请和参数的选择,激活的流程分为有源模式和无源模式两种。有源模式的协议激活流程为:第1步:主呼启动防冲突机制,进行系统初始化;第2步:主呼切换到有源模式并选择传输速率;第3步:主呼发送属性请求;第4步:被呼发出属性响应以回应主呼的属性请求,回应成功后选中该被呼作为连接对象;第5步:主呼如果检测到有冲突发生,重新发送属性请求;第6步:如果被呼支持主呼属性请求中的可变参数,主呼在收到被呼的属性响应后发送参数选择请求指令,以改变有关参数;第7步:被呼发出参数选择响应以回应主呼的参数选择请求,并改变有关参数(如果被呼不支持属性请求中的可变参数,则不需要改变有关参数);第8步:利用数据交换协议传输数据。无源模式的协议激活流程与有源模式的协议激活流程基本类似,所不同的是在系统完成初始化后需要进行单用户设备检测。3.4.2协议关闭关闭协议包含信道的拆线和设备的释放。在数据交换完成后,主呼可以利用数据交换协议进行拆线。一旦拆线成功,主呼和被呼都回到初始状态。主呼可再次激活,但是被呼是通过释放请求指令切换到刚开机的原始状态。

篇2

2协同创新,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1)争取政策支持,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争取广东省教育厅与广东省农业厅支持集团建设,共同把集团建成广东现代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中心。如争取省教育厅对集团协同培养人才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对集团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等。争取省农业厅大力支持集团建立政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政校企合作的联席制度;引导、支持行业企事业单位积极与集团开展多方面合作,支持集团在行业内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的推广;支持集团参与农业行业发展的课题研究,为集团提供与行业实质流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充分发挥集团作为全省现代农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

(2)优化协同机制,促进“校企所协”深度融合。优化构建集团“校企所协”协同激励机制,以提高协同单位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有利于合作大环境,提高合作成效。以科技服务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充分体现“重实效、重发展、重贡献”的内涵,出台服务团队、服务平台及考评奖励等系列激励制度;确立协同合作目标任务、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完善协同各方人员业绩考核制度;多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系列的学习活动,弘扬“三农”服务专家的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三农”服务氛围,鼓励教师、科研人员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

(3)加强资源整合共享,充分发挥效能和作用。不断吸收扩大集团成员单位,以设备、技术人员、校舍和共同育人为纽带,在学生实习实训、对外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利用等方面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互惠互赢。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协同各单位资源,对各种创新要素加以整合,充分发挥这些要素的效能和作用,形成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如学科、专业与省内相关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依托项目部、教师工作室、企业工作室、“校中厂”、“厂中校”及生产性实训车间、研究所等载体,通过“校企所协”互兼岗位、互聘职务、联合攻关等方式,拓宽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协同创新渠道,打破体制束缚和身份界限,拆除“校企所协”之间的藩篱,实现人才无缝对接、互派共育。

(4)加强“三农”服务专家型团队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完善集团相关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和企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按照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三农”服务专家型团队建设。如实施“百师百村百场”工程,开展百师接百村进百场活动,3年内组织100名专家教师对接100个村(经济社),深入100个农场开展“三农”技术、经济问题研究,积极承担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干部培训、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等科技服务工作,从而全面提升集团专家教师的专业应用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服务“三农”能力。

(5)协同开展科研项目,为“三农”服务。依托“三农”服务平台,汇聚各方创新主体的力量,联合攻关,通过项目带动科技服务,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推广一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百姓”方式,将技术支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试验示范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行业生产关键技术的需求。

(6)促进科研成果应用,提高成果转化率。鼓励集团成员单位以项目为纽带,集成由新技术研究、成果开发、推广及配套服务在内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科技研究与综合科技服务团队,为项目取得成效提供专业技术支撑;通过项目实施,相关协同单位主动拉近距离,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第一线,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并推广应用;通过产品开发、技术转让等多种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集团内协同平台主动融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建设,促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前景好的精品项目入园转化。

篇3

机制的建立经过了较长的时间,既是一个各方面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也是应急业务合作的必然结果。2.1初始阶段初始阶段主要是在部门间走访调研,对建立黄河联合治污机制进行初步探索。2003年,黄委派员先后走访了除四川省(该省黄河流域人迹稀少)以外的流域八省(区)水利厅和环保局,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认识。2004年4月,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和环保局达成了全面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全国第一个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和省级环保部门之间的业务合作框架协议书,也是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与地方环保部门之间一个全新的业务合作方式。虽然这些合作仅限于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及局部区域,内容也有限,但为全流域的机制建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第八次引黄济津工作中,受水利部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委托,黄委和中国环境规划院组织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环保和水利部门联合编制了《2003—2004年引黄济津期间黄河水污染控制预案》,并由国家环保总局和水利部联合印发实施。在此次工作中,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积极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对黄河流域水污染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保障了第八次引黄济津调水任务的圆满完成,从而加固了与陕、晋、豫各省水利、环保部门联合治污的工作基础。2.2初步形成阶段开展旱情紧急情况下入黄污染物限制排放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向各省(区)通报黄河水质状况,相继与各省(区)环保、水利部门建立信息通报与共享机制。黄委自1998年起向流域各省(区)政府办公厅或所属水利、环保部门及时通报省界断面和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并已形成日常性工作制度,使流域各省(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更全面地了解、掌握黄河流域及辖区内重要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使辖区内对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黄委与有关省(区)政府及环保、水利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近年来,黄委共成功处置了40余起突发水污染事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2003年5月18日黄河兰州油污染事件、2006年1月5日黄河支流洛河柴油污染事件、2010年1月1日渭河油污染重大事件等。在事件处置过程中,黄委和地方水利、环保部门相互通报有关信息,协商制订有关方案,协调采取应对措施,有些还专门制订了信息通报协议,形成了工作机制。跨部门的信息通报与协调共同应对,为最大限度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障沿黄饮用水水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3逐步完善阶段在多次征求各省(区)意见的基础上,2010年8月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起草了《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信息沟通协作机制框架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信息报告与通报、基础信息交流、联合执法、定期会商及联谊会制度的建立等。此后,先后两次以正式文件向各省(区)征求意见,得到流域内各省(区)水利、环保部门的积极响应。经过地方环保、水利部门和黄委的共同努力,2011年7月,黄委成功组织流域八省(区)水利、环保部门召开“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信息通报及协作机制协调会”,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信息通报及协作机制始告建立。

机制的内容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信息通报对发生在流域内的水污染事件随时相互通报:各省(区)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发现或接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有关信息后,及时向黄委和可能影响到的下游省(区)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如确定是上游省(区)引起的,还应向上游省(区)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黄委在发现或接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有关信息后,及时向上下游有关省(区)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应急处置期间,各方及时互通情况,敏感信息随时通报并相互核实。黄委和各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通报水文、水量调度等相关信息;各省(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通报污染源强度、事故原因及采取的措施等相关信息。协同应对处置黄委及相关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确保防洪、防凌安全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科学调度;相关省(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应对,并指导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发生水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和重要敏感河段水环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和保护措施,减缓污染物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应急监测各省(区)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联合应急监测机制,并做好监测数据通报工作。黄委做好省界断面的监测工作,随时向上下游省(区)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监测数据等情况。一旦发生跨省界或黄河干流水污染事故,有关省(区)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黄委立即启动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共同协商联合监测事宜。应急会商对涉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指标、措施及关键数据等问题,有关省(区)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黄委及时会商,共同研判。业务交流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业务交流会议,根据约定轮流承办,通报并总结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有关情况由流域机构汇总后上报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并通报有关省(区)。为保障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信息通报与沟通协作机制的实施,各方应明确一位主管领导负责,同时固定一名部门负责人联络相关事宜。

机制的特点

篇4

随着计算机、通信、控制和图形显示技术即4C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智能建筑,这个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结合产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如今智能建筑内各种控制功能变得愈发强大而复杂,致使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使用于同一建筑物内,但各个厂商基本上都是开发自己专有的通信协议,于是各式各样的通信协议和设备给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及管理使用带来诸多不便,用户处于受制于厂商而使造价提高、使用和维护费用增加的境地。所以制定一个开放的、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并形成即插即用(plugandplay)的环境,就成为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智能建筑领域,现场总线和通信协议主要有:(1)最初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总线协议,如具有代表性的Profibus总线、Lonworks总线、CAN总线等;(2)专门针对智能建筑的总线和通信协议,如美国的BACnet和CEBus、欧洲的EIB等。本文就其中的BACnet作详细介绍。

图1BACnet的体系结构层次图

1BACnet协议概述

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AData

CommunicationProtocolforBuildingAutomationandControlNetwork)由美国供热、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组织的标准项目委员会135P于1995年6月正式通过制定。标准编号为ANSI/ASHRAEStandardl35-1995,同年12月正式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并得到欧盟标准委员会的承认,成为欧盟标准草案。2000年1月ISO组织TC205委员会的15个国家(中国、法国、日本、英国、美国等)的代表一致通过决议,将BACnet作为“委员会草案”进行广泛评议,适当修改后列为“国际标准化草案”,最后成为国际标准。

一般楼宇自控设备从功能上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专门处理设备的控制功能;另一部分专门处理设备的数据通信功能。而BACnet就是要建立一种统一的数据通信标准,使得设备可以互操作。BACnet协议只是规定了设备之间通信的规则,并不涉及实现细节。

BACnet协议模型为:(1)所有的网络设备,除基于MS/TP协议的以外,都是完全对等的(peertopeer);(2)每个设备都是一个“对象”的实体,每个对象用其“属性”描述,并提供了在网络中识别和访问设备的方法;设备相互通信是通过读/写某些设备对象的属性,以及利用协议提供的“服务”完成;(3)设备的完善性(Sophistication),即其实现服务请求或理解对象类型种类的能力,由设备的“一致性类别”(ConformanceClass)所反映。

1.1BACnet的体系结构

BACnet是一种针对智能建筑的开放性的网络协议,遵循OSI模型体系结构,BACnet体系结构层次图如图1所示。BACnet协议从硬/软件实现、数据传输速率、系统兼容和网络应用等几方面考虑,目前支持五种组合类型的数据链路/物理层规范。其中主从/令牌传递(MS/TP)协议是专门针对楼宇自控设备设计的数据链路规范。BACnet在物理介质上,支持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在拓扑结构上,支持星型和总线拓扑。

BACnet没有严格规定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网段(Segment)是多个物理网段通过中继器(R)连接形成的段落区间;网络是多个网段通过网桥(B)连接而成的,每个网络都形成一个MAC地址域;BACnet/Internet网络是将使用不同局域网技术的多个网络用路由器(RT)互联起来形成的网际网。

在BACnet拓扑中设备之间只存在一条逻辑通路,无需广域网的最优路由算法;其次,BACnet具有单一的局部地址空间,所以BACnet参照OSI模型制定了简化的网络层协议,向应用层提供不确认无连接的数据单元传送服务。每个BACnet设备都被一个网络号码和一个MAC地址唯一确定。

网络层通过“路由器”实现两个或多个异类BACnet局域网(不同的数链层)的连接,并通过协议报文进行“路由器”的自动配置、路由表维护和拥塞控制。BACnet路由器与每个网络的连接处称为一个“端口”。路由表中包含端口的下列项目:(1)端口所连接网络的MAC地址和网络号;(2)端口可到达网络的网络号列表及与这些网络的连接状态。图2中,“1/2RT”是半路由器,由PTP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BACnet路由器,即BACnet网际网将广域网技术向应用层屏蔽。

BACnet应用层即BACnet应用实体,通过API(应用编程接口)为上层应用程序服务,并与对等应用层实体通信。应用实体由两部分组成:用户单元和应用服务单元(ASE)。ASE是一组特定内容的应用服务。而用户单元支持本地API、保存事务处理上下文信息、产生请求ID、记录ID对应的应用服务响应、维护超时重传机制所需的计数器以及将设备行为要求映射为对象。

BACnet应用层提供证实和非证实两种类型的服务。BACnet定义了四种服务原语: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它们通过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APDU)传递。由于BACnet建立在无连接的通信模式上,所以OSI模型提供端到端服务的传输层部分简化功能也由应用层实现,分别为:可靠的端到端传输和差错校验;报文分段和流量控制;报文重组和序列控制。

1.2BACnet的对象、服务和功能组

BACnet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借此提供一种表示楼宇自控设备的标准。在BACnet中,对象就是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的一组数据结构,网络设备通过读取、修改封装在应用层APDU中的对象数据结构,实现互操作。BACnet目前定义了18个对象,如表1所示,每个对象都必须有三个属性:对象标志符(Object_Identifier)、对象名称(Object_Name)和对象类型(Object_Type)。其中,对象标志符用来唯一标识对象;BACnet设备可以通过广播自身包含的某个对象的对象名称,与包含相关对象的设备建立联系。BACnet协议要求每个设备都要包含“设备对象”,通过对其属性的读取可以让网络获得设备的全部信息。

表1BACnet对象

对象名称应用举例

01模拟输入AnalogInput模拟传感器输入如机械开关On/Off输入

02模拟输出AnalogOutput模拟控制量输出

03模拟值AnalogValue模拟控制设备参数如设备阀值

04数字输入BinaryInput数字传感器输入如电子开关On/Off输入

05数字输出BinaryOutput继电器输出

06数字值BinaryValue数字控制系统参数

07命令Command向多设备多对象写多值如日期设置

08日历表Calender程序定义的事件执行日期列表

09时间表Schedule周期操作时间表

10事件登记EventEnrollment描述错误状态事件如输入值超界或报警事件。通知一个设备对象,也可通过“通知类”对象通知多设备对象

11文件File允许访问(读/写)设备支持的数据文件

12组Group提供单一操作下访问多对象多属性

13环Loop提供访问一个“控制环”的标准化操作

14多态输入Multi-stateOutput表述多状态处理程序的状况,如制冷设备开、关和除霜循环

15多态输出Multi-stateOutput表述多状态处理程序的期望状态,如制冷设备开始冷却、除霜的时间

16通知类NotificationClass包含一个设备列表,配合“事件登记”对象将报警报文发送给多设备

17程序Program允许设备应用程序开始和停止、装载和卸载,并报告程序当前状态

18设备Device其属性表示设备支持的对象和服务以及设备商和固件版本等信息

在BACnet中,把对象的方法称为服务,对象及其属性提供了对一个楼宇自控设备“网络可见信息”的抽象描述,而服务提供了如何访问和操作这些信息的命令和方法。BACnet设备通过在网络中传递服务请求和服务应答报文实现服务。BACnet定义了35种服务,并将其划分为6个类别:(1)报警与事件服务(AlarmandEventServices)包含8种服务处理环境状态的变化,提供了BACnet设备预设的请求值改变通告、请求报警或事件状态摘要、发送报警或事件通知、收到报警通知确认等方法;(2)文件访问服务(FileAccessServices)包含2种服务,提供读写文件的方法,包括上/下载控制程序和数据库的能力;(3)对象访问服务(ObjectAccessServices)包含9种服务,提供了读、修改和写属性值以及增删对象的方法;(4)远程设备管理服务(RemoteDeviceManagementServices)包含11种服务,提供对BACnet设备进行维护和故障检测的工具、方法;(5)虚拟终端服务(VirtualTerminalServices)包含3种服务,提供了一种面向字符的数据双向交换机制,使其他具有专有特性的楼宇自控设备成为一个BACnet虚拟终端并使BACnet网络能对其进行重构;(6)网络安全服务(NetworkSecurityServices)包含2种服务,提供对等实体验证、数据源验证、操作者验证和数据加密等功能。

BACnet功能组规定了实现特定控制功能所需的对象和服务的组合。BACnet已定义了13个功能组,包括时钟功能组、事件响应功能组、文件功能组、虚拟终端功能组、设备通信功能组等。

1.3BACnet设备级别和设备等级说明

在实际的楼宇自动化系统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所有的设备都支持、包含上述所有的对象和服务。因此,BACnet定义了6个一致性类别(设备级别)。一致性类别的分级编号为1~6,最低级别是类别l。每个类别都规定了设备要实现的最小服务子集,且包含低级别的所有服务。

为了帮助用户和工程人员确定不同BACnet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需要厂商为每个设备提供标准格式文件以标识设备中己实现的BACnet标准的内容,即文件需包括设备符合BACnet等级的说明。这个文件就是PICS(ProtocolImplementationConformanceStatement),它包括:(1)标识厂商和描述设备的基本信息;(2)设备符合BACnet的级别;(3)设备所支持的功能组;(4)设备所支持的基于标准或专有的服务,设备启动或响应服务请求的能力;(5)设备所支持的基于标准或专有的对象类型及其属性描述;(6)设备支持的数据链路技术;(7)设备支持的分段请求和响应。

2BACnet的互联网扩展

目前,BACnet标准使用两种技术实现与Internet的互联。第一种技术附件H中称之为“隧道”技术,并将其设备称之为分组封装/拆装设备,简称PAD。其作用就像一个网关/路由器,这在图2中两个半路由器连接广域网形成一个完全的BACnet路由器有所体现。第二种技术附件J中称之为BACnet/IP,设备直接封装IP帧/包在BACnet网络和Internet上传输。

篇5

一、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3~63岁,平均21.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期手术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于体外循环下缝扎8例,于常温下结扎14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后痊愈70例,死亡2例。

二、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患者返回ICU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肺部,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警惕发生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并做记录,便于每班护士交班时能及时发现气管插管是否脱位。我们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带适度固定好气管插管,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摆好患者后,连接呼吸机并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脏手术后患者多数循环、呼吸状态不稳定,尤其体外循环后肺部分泌物增多,又因人工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量会大大增加。所以,呼吸道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肺部通气,维护心脏功能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吸痰操作是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吸痰不及时或吸痰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并发症,影响术后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频繁或定时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造成患者不耐受和对抗,往往痰液较少,效果不明显及带来不必要的刺激。因此,机械通气期间护士应按时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每30min1次。听诊发现痰鸣音可以及时发现气道内的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最佳的吸痰指征。吸痰前后充分的给纯氧1~2min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吸痰时间要短,控制在10~15s,连续多次吸痰之间要充分地给纯氧吸入以增加氧的储备。吸痰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吸痰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口唇颜色,出现血压下降,SaO2<95%,心率增加、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停止吸痰,接通呼吸机并给予高浓度氧,并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2.3气道湿化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要防止分泌物黏稠及形成痰痂。吸入温热的气体可以减轻气道黏膜的刺激,减少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加强气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防止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障碍,湿度98%~99%,温度31℃~33℃。对于痰液黏稠者可持续湿化,间断雾化吸入,稀释分泌物,利于痰液排出。

2.4心理护理ICU病房患者往往由于环境陌生,且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患者不能说话而感到恐惧和孤独。因此常有着急、急躁或挫折等心理反应。此时要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告诉患者拔管的时间,不能说话是暂时的、病情好转的结果等;及时捕捉交流的愿望与信息提示。机械通气患者常常感到口干口渴。护士应当主动倾听患者口干口渴所诉的痛苦,并及时采取措施。要留心观察与分析眼睛、面部表情、口形和手势所表达的信息,可制作一些图片、词板或会话卡,关心体贴患者,同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患者以鼓励、安慰,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定时做血气分析,我们体会血气分析固然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但并非十分可靠全面,护士应全面观察临床动态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勤查X线胸片,并与前日做对照,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会同医生选择最佳拔管时机,既要把握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时机,又要保证安全。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并且由于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因此不能达到有效咳嗽,分泌物易于蓄积而导致呼吸道不通畅,造成二氧化碳蓄积。此时呼吸道给予正确、合理地护理可改善心肺功能,达到促进治疗的目的,也是恢复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00.

篇6

二、深化对校企协同创新网络的理解与认识

事实上,“协同”的思想在我国早已有之,特别是军事家在论述作战方略时特别重视“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如《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有“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的论述。按照协同学理论,“协同”是指要素对要素的干扰能力,表现了要素在系统发展中的协调与合作特征。“协同创新”是把协同的思想引入科技创新的活动之中,各创新要素在独自发挥作用的同时,基于机制性互动形成系统整体效率实质性提升。较早就“协同创新”的意义进行探讨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葛洛(PeterGloor)。他认为,协同创新是由具有共同愿景的人员,借助网络进行思想、信息与工作交流,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校企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等基本创新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中介、金融部门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其中,政府主要通过法规、政策进行创新引导,科技中介主要进行科技信息服务,金融部门提供创新资金。通过协同创新,能够实现知识、技术与思想在创新主体间的共享,从而弥合各创新主体现有创新能力与所需创新水平之间的差距。从发展路径上看,协同创新包括成果转让、委托研究、联合攻关、共建基地等多种形式。与传统创新模式相比,协同创新更具整体性、动态性特征。为促进校企协同创新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具有实质意义的协同创新网络,需要从网络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形态、发展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形成有助于网络构建、运行、持久与优化的发展环境。校企协同创新网络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一部分,与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其他网络相比,校企协同创新网络突出的是以大学、企业为关键主体,同时包含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多元主体,基于创新活动所形成的复杂网络。校企协同创新网络因其结构特征的独特性,形成与国家创新系统的特殊关系及其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独特地位。

三、通过深化大学教育改革促进校企协同创新网络发展

从全球协同创新网络发展看,美国的硅谷不仅是世界创新的典范,而且以斯坦福大学为创新源泉形成了独具优势的校企协同创新网络。从大学教育发展的角度看,斯坦福大学独特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使它能够在很短时间里孵化出大批高科技企业,与苹果、谷歌、思科、惠普、英特尔等龙头企业形成校企协同创新网络,从而缔造了科技与财富神话。从我国大学教育发展和校企协同创新实践看,我国的大学教育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

1.通过改革发挥大学教育的比较优势。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大学分为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这种通过行政手段调控大学教育发展的方法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障碍,并且从更深的层次上影响了我国校企协同创新网络发展。我们认为校企协同创新网络发展从根本上要发挥大学和企业的比较优势,这对大学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大学教育不仅要成为知识的源泉和人才的摇篮,而且要成为发挥知识和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与企业的市场和资本优势密切结合,成为创新网络的关键主体。

2.大学要与企业共建校企研发中心。

大学要加强与大型企业、骨干企业、上市公司等大企业的科技合作,与重点行业大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布局共建校企研发中心。校企研发中心可联合攻关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培养企业领军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通过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助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3.大学要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围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联合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股份制、理事制、会员制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创新链上下游的对接和整合。

4.设立校企联合创新基金,鼓励合作开展科技攻关。

在政策和管理方面进行制度创新,鼓励大学教师更多地与大企业建立长期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校企联合设立创新基金,允许大学教师自由申请,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持续满足企业创新需求。大学要主动整合校内外技术资源,努力对接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国家及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以校企协同创新方式进行联合攻关,争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研究进展。

篇7

二、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一)信息化建设初步成就。信息化是一个实现企业工作的办公智能化、数据网络化、信息共享化和动态化的过程,有利于石化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此,我国石化企业开始尝试探索信息发展之路,如在产油领域有记录和处理油田数据的专业数据库,在勘探领域引进先进的信息软件协助勘探分析。目前国际上的石化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到了信息程序集成阶段,即整合多个信息程序,数据一体化和智能化处理,信息处理分析的性能大大增强。我国中石化企业引进了ERP信息系统,逐步将石化企业内部的财务、资金和采购等环节纳入信息化管理,如积极通过电子商务开展原油交易模式,积极建构卡机联动模式,同时在原油采购、原油炼化、原油物流、油田勘探与运行等领域的信息处理上逐步运用信息技术,与此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建立独立的广域网与局域网,通过网络建立子公司之间的联系以及拓展国际业务。总体而言,石化企业大多处于初步运用信息软件包,积极实现信息化的自动办公和企业数据共享阶段。

(二)信息化建设的不足。相比而言,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的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分散、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立、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缺乏有机互动、没有整合不同生产部门信息的枢纽机构,信息利用效率低下,信息数据无法有效转化为决策信息等问题;其次,许多石化企业在引进信息技术时,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深刻认知,信息技术和信息程序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缺乏互动,直接导致石化企业的生产信息无法实现及时充分的数据共享和互动,效益低下;另外,石化企业尚处于信息技术零散化利用时期,信息集成度低下、信息技术局限于单个生产环节或部门、信息数据专业集成度低、信息数据部门集成度低、信息数据企业整体集成度低;同时,我国石化企业在国际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上发展比较缓慢,公司网络远程业务开展少、缺乏跨区域和机构的网络虚拟机构;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石化企业普遍存在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信息管理策略,信息数据输入或输出格式缺乏严格统一的标准模式,信息在企业内部共享效率低下,公司内部的对存储数据的管理不够集中和规范,公司决策时无法调用到及时详实的信息作为参考,数据处理流程不规范高效,应用软件同数据管理缺乏紧密联系等。

三、协同信息系统的设计

(一)总体规划。第一,总体目标。在信息化办公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及时传递、及时共享、信息准确保密,并协助实现程序化、系统化和自动化办公,例如在勘探某处油田时,勘探数据随时传递给决策总部,总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可及时指挥勘探队调整策略。第二,设计原则。设计遵循以下原则,基础架构以信息要安全和信息能扩展为首要原则,信息扩展的实现形式可以插件为主,信息开放层次面向不同层次的用户。同时,信息技术应当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和制式,且保持适度的开放性。另外,系统要以效益为目标,设计要较快实现投资收益,并且降低设计成本。与此同时,为了提高信息共享开放水平,系统要考虑多语言、多终端设备等配置。第三,设计思路。企业信息系统建构有多种不同的可以考虑的方向。第一个思路是考虑经典的J2EE结构,该结构目前应用范围广、技术成熟、可支持的软件系统多。其次,平台方向。平台设计需要一定的技术、资金和人力投入,设计完成后能高效地整合企业内部各个软件系统和相关数据。同样,有的企业也可以考虑门户系统。类似于门户网站,企业各个系统通过门户系统进行粗放型整合,利用门户系统进行信息利用。第四,总体架构。信息协同系统一般是由几个既相互独立又可统一建构的部分组成。首先是以服务器、信息数据库和智能处理器为基础,提供信息传递、网络通信、数据加密等服务的系统层;其次是主要负责处理信息的传输以及保密工作的系统平台部分;最后是普通用户可以人性化使用的应用层,例如用户通过人性化的界面以及智能程序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

(二)相应技术。第一,技术路线。首先依据不同的系统建设要求和系统功能进行分层设计,如逻辑处理层级、人机交互层级,在分层设计工作做好以后,又利用某个统一的结构主体。如可以利用的J2EE结构。第二,关键技术。相关技术主要有:传统的workflow技术,该技术主要将简单的可以自动化处理的工作通过智能程序来处理;其次是portal门户技术,该技术能将不同的企业内部信息数据通过人性化和灵活的门户界面展示出来,以方便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数据分享和利用;最后的office技术在进行人工数据加工时需要进行利用。例如石化企业公布了一张油田数据表,企业员工在相应的界面看到油田数据表以后,能通过office插件在不经过下载的过程就能编辑和利用数据信息。

(三)系统的具体设计。

第一,总体架构。石化企业的协同系统目前可以采用传统的B/S等建构模式对系统进行有机建构。整个系统的建构设计原则要保证系信息系统能实现较高的信息开放水平、保证较为灵活的功能扩展空间、不同信息和程序功能的较高移植组合水平。原始数据的采集和储存子系统、业务数据信息的加工处理子系统、人机交互的信息最终利用子系统等不同子系统最适宜进行分层化设计。分层化设计后,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工作流技术实现,智能工作流技术以数据的智能程序处理为主要实现形式。如果石化企业的内部员工需要调用企业内部具有某些特征的信息数据,智能程序如不能准确定位并输出这些目标信息数据,企业员工还可以利用系统集成的信息数据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具备初步的信息处理和识别技术,可以在人工操控和自定义的情况下完成数据获取和分析任务。

第二,应用层。在应用层方面,协同信息系统能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功能和服务,并且人可以自定义其他的功能和服务。例如应用层的工具结构主要包括一般业务功能、一般办公功能以及一般系统功能。一般的业务办公功能能提供应用定制、VB编程、业务数据的逻辑处理等功能;一般的办公功能能提供公告通知、规章制度、信息论坛、文件数据共享、即时通讯、邮件收发、通讯录生成以及信息存储加工等功能;系统功能则能提供消息短信、流程管理、系统管理、应用集成、组织机构以及模版定制都能功能。

第三,平台层。平台层主要集成若干具有不同功能的设计模块,例如协同平台层主要集成了一般的公共设施层、信息服务层、数据加密层等层级,例如石化企业对某地某个时期的天然气的输送数据的分析可以通过智能软件处理,处理后的数据经过某种加密,加密后的数据经过储存和服务器交互可以给需要使用的人分享。第四,系统层。系统层主要提供一般的信息通信服务、数据共享服务、数据传递服务、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安全加密服务、数据系统处理服务等工作。例如石化企业的油田勘探信息数据在经过协同系统中的系统层处理后,企业决策层能通过相关数据实现对油田勘探信息动态跟踪、勘探进展的了解、勘探效益的评估,并确保勘探数据处于企业内部有权限的分享状态。第五,系统管理。系统管理主要解决以用户管理为核心的系统化管理问题,相应地会涉及到对系统流程的管理、系统配置与构件的管理以及系统的实时管控问题。一般石化企业的系统管理以用户分层管理为核心解决方案,建立用户信息、功能、权限为一体的管理模块,并相应地为实现用户分层管理设计好其他系统的软件与硬件配置。第六,系统集成方案。系统集成主要是企业内部不同数据库或软件系统的通过某种方式实现集成整合。例如石化企业的油田数据的共享,首先是实现各个分部油田的初步联网,各个分部油田的数据会汇总到石油企业总部,各个油田的服务器可通过有一定的权限访问总部。

篇8

二管理TCP/IP的组织机构

Internet因为其开放性,所以不受任何政府部门或者组织所拥有和控制,因此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但是还有非营利机构管理其标准化过程。这些机构承担Internet的管理职责,建立和完善TCP/IP和相关协议标准。与TCP/IP协议相关的组织机构简介如下:

1ISOCISOC为Internet的国际化提供支持、并且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同时也作为上级组织管理所有Internet委员会及任务组。

2IABIAB是ISOC的技术顾问,主要负责处理Internet技术,协议和研究。

3IETF与IESGIETF制定草案,提出建议,维护Internet标准都是其负责的。IESG在Internet制定标准以及IETF的各项活动中负责。

篇9

在职业教育视阈的理解范围内,创新主体在进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并不是在孤立的封闭的状态进行的,而是要与社会要素多内部、外部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创新主体对来自用户的市场需求信息的详细分析,对来自“准创造者(学生)”技术技能提升情况的准确把握,决定着创新整体目标的实现,而创新任务通过创新主体的活动不断向内部体系推出创新产品的过程。

2.技术创新主体系统始终处于远离平衡状态

技术创新主体系统处于开放的系统中,自然要面对众多的不确定性,内部要素包括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一般商业上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的不确定性。外部要素包括制度方面的不确定性、环境方面的不确定性,等等。迫使技术创新主体系统不得不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交流,学校-产业-企业-政府多维度作用,主体系统内部不断地进行着输入与输出,将不断地打破即已形成的平衡状态而使之处于远离平衡状态。

3.技术创新主体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技术创新系统内部诸要素或不同技术创新系统之间对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适应与反应不同,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不同,获取的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质量也存在差异。职业院校、政策部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企业发展要求超前。这种竞争一方面造就了技术创新系统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演化的条件,另一方面推动了技术创新系统向有序结构的演化,从而使创新过程具有最大的整体效益。

4.技术创新主体系统存在着涨落作用

从技术创新主体系统外部来说,一个开放的系统总要和外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这种交换本身就一定会打破系统内部原有的状况,造成内部的差异以至变异,这也是涨落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涨落所指的差异是对系统原有运动的偏离,或者说是对系统原有方向、轨道等宏观、整体运动的偏离。教育-实践-创新不同的变化涨落可以成为创新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篇10

二、LOTOS

LOTOS产生于1989年,是用于详细说明和通信系统的描述技术标准形式,适应协议工程、分布处理及并行处理技术的要求,进而形成的规范语言,充分引入抽象的数据类型,对进程行为及交互作用进行描述。LOTOS主要是针对分布式的开放系统规范,尤其对开放式系统连接计算机网络架构的服务与协定,进行形式化的技术描述。LOTOS被用来对系统中事件发生顺序来建立运作模式,通过衍生自过程的运作模式和引入抽象数据形态结构来分析,提供对特定抽象数据形态的对等描述。LOTOS中的一个系统可以当做多个相互通信的进程;同时,这些进程又可以由多个子进程构成,进行一个规范的层次结构。一个进程通过门径和内部行为的时序关系来进行交互和定义;两个进程通过一个门径,可以对数值进行匹配,行程三种交互作用,这种进程行为为表达式描述。

三、ESTELLE

ESTELLE开始于1981年,由ISO发起,在1989年被批准为国际ISO标准,能够实现完整、一致、简练的描述分布,并对信息进行处理。ESTELLE使用的是Pascal语法和数据类型,基于扩展的通信有限状态机理论,在事件驱动行为建模中进行数据处理方面,能够准确描述并信息系统,因此,特别适合用于通信协议。ESTELLE是有许多相互通信的模块分层构成的系统,在每一级别中可以有多个模块,同时,每个模块和子模块中,都能通过通道以异步方式或凄然模块进行通信,而通道则是在两个实体之间相互传送的结构化双向路由。其本元素为模块,由模块头和模块体组成。其中,模块头被定义为外部交互点和输出变量。模块体则被定义为三个部分,即初始化部分,说明部分和跃迁部分。根据模块中是否包含状态变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活跃模块。目前,在ESTELLE中,已经开发看多个用于设计、调试、测试的工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ESTELLE开发工具套。ESTELLE与SDL的扩展基本一致,但在某些概念上有所不同,ESTELLE扩展主要体现在:用变量和变量型的表示状态空间不一样;所用参数表示交互的方式不一样;操作与变迁相联系的方式也不一样。ESTELLE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对ISO的应用协议进行描述。

四、Petri网

Petri网是在1962年,德国的CarlAdamPetri的博士论文中提出,是使用网状结构模拟通信系统,研究信息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用于并发和分布系统行为描述的建模技术,目前,Petri网还没有明确的国际标准,但已经在分布式系统和通信协议的相关验证机性能分析反面得到了广泛应用。PN是对某一个系统状态及变化所提供的图形表达方式,通过可视描述功能,能够对模拟系统的动态和活动行为进行标记。一组通信实体能够被描述为单一的或相互通信的Petri网模型,由位置和跃迁表示通道实现,网络的动态特征,例如控制和数据流等由标记进行分布描述。为了适应不同协议的需求,Petri模型逐渐扩展到多个模型系统。近年来,Petri网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各种网系统被开发,例如,条件/事件网,变迁网,有色网等,这些网络协同的开发对复杂系统的建模能力实现了很大的扩展作用。Petri网对系统结构能够较好的描述,对系统中并发、同步、冲突及顺序等关系,可以用图形等来表示组合模型,更具有直观、易懂和易用的优势。Petri网具有严格定义的数学对象,具备完善的数学理论为基础。Petri网作为系统建模的工具,在系统设计和分析中,着眼于系统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此,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其模拟系统不涉及系统所依赖的物理和化学原理;精确描述系统中事件的依赖关系与不依赖关系,这是事件之间的客观存在,也不依赖与观察的关系;Petri网还具有与应用环境无关的动态行为,作为可独立的研究对象,且Petri网可以在具有不同应用领域中得到不同的解释,进而起到沟通不同领域间桥梁的作用和效果。

篇11

2、商务旅游

NFC技术为广大使用者解决了很多以前不能在路上解决的问题,例如,着急出差却已经买不到票耽误了行程,NFC技术可以在网上迅速查到票的剩余情况并及时更新;在旅游的路上找不到路,NFC技术可以进行定位;着急打车却没有空车,NFC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帮助使用者联系车辆并自动定位。

3、NFC的关键技术

3.1调制技术

NFC的工作频段是12.33-14.99MHz。为了保证NFC信号的频谱范围在13.56MHz频段内,NFC信号的波特率必须小于1Mbps。当数据传输速率大于1Mbps时,只有采用多进制调制才能满足高速传输要求。如果采用多进制ASK调制脉冲波形,则由于脉冲波形的调制度较低,多进信号的分辨率很低,这将导致系统输出信噪比的严重下降。多进制差分相移键控可解决这一难题。DPSK信号是利用前后两个相邻码元载波的相位差来传送数字信息,而与载波的幅度没有关系,因此调制信号的幅度在传输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同时,在DPSK接收机中避免了复杂的相干解调,价格低廉、容易实现。因此在高速数据传输时,采用多进制DPSK调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3.2信源编码

随着数据传输速率的上升,脉冲的宽度变得越来越窄,对电路的脉冲响应要求也愈来愈高。为了减小电路的实现难度,在高速传输时可以采用Miller码进行信源编码。它是Manchester码的一种变形,Miller码的平均脉宽要比Manchester码宽,降低了编码硬件的实现难度。

3.3防冲突机制

如我们所知,NFC技术是两个技术设备相互靠拢就可以开启的网络,但并不是随便的两个设备都可以靠拢,NFC技术在启动之前,都是需要对周围可以连接的系统进行检测,看是否能够有空闲的设备供自己与之想靠拢,这是NFC技术在工作之前必须要确认的一个步骤,因为随便和其它设备相连,会导致网络混乱,网络突然断开,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会造成NFC技术的瘫痪。因此,在连接其他设备之前,NFC技术的设备通常都是先对周围进行扫描,当周围的射频场小,也就是说扫描后确定有未连接的设备,在对其他设备进行呼叫,相对近的设备会与这一台设备相连,连接成为网络。NFC技术中没有那两个技术设备是固定连接的,所以在确定了较近的设备正常工作后,会连接成为可安全使用的网络。

3.4传输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