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14: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纸艺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剪纸作品的萨满文化内涵
萨满文化是满族先民信仰的一种多元原始神教,信仰万物有灵论。奉天、地和祖先为神的同时,也崇拜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萨满”是“巫”的意思,是沟通人和神之间的信使。四平民间对萨满教的信仰,促进了为宗教服务的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正如朱狄在《艺术的起源》中所论述“:显然无法否认,在人类早期阶段,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巫术与艺术难分难解的阶段,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阶段,象现在人们所设想的那种纯粹审美意义上的艺术,几乎是不可能发的。”[1](P153)因此,四平剪纸无论是在简化的形式层面,还是象征的内容方面都将受到受萨满教的影响。
(一)图腾崇拜意识
萨满文化中的图腾崇拜对象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对无生命的植物类崇拜,一种是对有生命的动物、禽鸟等的崇拜。大树在萨满教中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保护神,护佑着万物繁衍和生殖。因此,四平剪纸中的生命树作品象征的就是对树神的崇拜,如“萨满树”“祭树神”等作品。另外四平剪纸中还经常出现梅花、兰花、竹子和、莲花、寿桃、石榴等对象,以及各种花草瓜果在民间艺人的剪刀下变幻出活灵活现的图案,这充分都体现出萨满教影响下的植物崇拜思想。在有生命的图腾中,龙在四平剪纸中出现频率最高,通常被看作是望子成龙、事业兴盛、家族兴旺的神物。作为剪纸中龙纹的形式很多,具象、抽象不等。可以是猫龙、牛龙、蜈蚣龙、水龙、象龙、鸟龙、蛇龙等,变化多端。剪纸中龙的形象大多是美而不凶,十分温顺可爱。除此之外,禽类在四平剪纸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如凤鸟、小鸡啄米等。这些通常被认为是象征家庭安好、嫁女吉祥等。蟾蜍也是四平剪纸中经常表现的图样之一。对蟾蜍崇拜可能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正如有学者在著作中所描述的那样“:当问及她们蛙形象的含义时,有的老太太明确地说,蛙就是娃的意思。蛙形象由自然的蟾、蛙之丑陋而转变为神圣、亲切的美,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无疑根源于原始神话、图腾观念的集体表象的强大传统,是在数前年民族文化历史过程中逐渐完成的。”
(二)祭祀、治病和占卜功能
萨满教在祭祀仪式中项目多样,如海祭、星祭、火祭等,还有包括祭祖、续谱等家祭。祭祀过程中会应用一些祭神驱邪的“神物”,这便是剪纸作品在现实中充当的重要角色。求子祈神、求神赐福、招魂驱邪是萨满跳神和巫术中的主要内容。代表性的有“飞升求神“”还愿”“诸神祛病“”群巫跳神”等。这类剪纸在萨满教中象征治病占卜时的“通灵宝物”,数量极多:有表现焚香上供、击鼓摆铃请神的;有神鸟飞舞,龙蛇蠕动,是请来助阵的神灵;也有驱邪去鬼,保佑一家老小平安的。如“抓髻娃娃”剪纸也经常被用来招魂祛灾。四平地区过去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幼儿身体弱小,自身抵御力差,极易生病,生病后又没有很好的医疗条件,老百姓只能寄希望于巫术。满族人在萨满教中敬奉最多的神是“嬷嬷神”也就是老太太神。“嬷嬷神”神通广大,如子孙生育、男女婚姻、消灾避难和年头风调雨顺等都归她管,甚至是农人上山迷路也需要求助“嬷嬷神”。因为“嬷嬷神”的重要性,所以剪纸作品中经常出现“嬷嬷神”。
(三)生殖崇拜内涵
生殖崇拜是萨满教中重要内容之一。四平民间剪纸艺术作品中形象、生动地保留了这一原始生殖崇拜的观念。四平民间剪纸中的“莲生子”“青蛙”“子石榴”“麒麟送子”和“百子葫芦”等作品是对男女婚配生育、生命繁衍内涵的艺术表达。再如婚俗中代表家族兴盛、子孙旺盛的阴阳相交的“狮子滚绣球”“兔儿闹白菜”“蝶恋花”“金鸡探莲”“鸡戏蟾”“凤凰戏牡丹”“蜂儿采莲”“龙凤戏”和“阴阳鱼”等剪纸等作品更是体现民间人们对生命、生殖和家族延续的美好企盼。四平剪纸中鱼的符号尤为常见,如“鱼戏莲”“鱼穿牡丹”等作品。鱼自身有极强的生殖繁育能力,这就使得“鱼纹”在萨满教中具有生殖色彩的象征。正如有学者所言“:拟鱼舞蹈的符号象征,是奉献给鱼神和部族成熟了的少年的。它征兆着丰收、吉庆、生殖和昌盛。”[3](P2)可见,鱼最早的象征还不是今天所说的富裕、年年有余的意思,而是象征种族繁衍的一种生殖崇拜的图腾观念。
三、剪纸艺术中民俗文化意味
剪纸艺术来源于民间民族文化,与普通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百姓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可能成为剪纸艺术所表现的对象,这就是剪纸艺术之所以能蕴含丰富的的民俗文化意味的原因所在。
(一)婚庆尚喜的剪纸作品
因为“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3](P2370),所以,四平民间在办婚礼时,通常会请一些民间会剪纸的艺人把事先买好的红纸剪裁成一个个大红“囍”字“、金童玉女”等贴在新房的窗户上,屋里的墙上,家用电器上面,为的是象征美好的新生活和装点喜庆的场面。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象征吉祥喜庆的窗花、头花、手捧花和装喜糖的小盒子等。除此之外,在为老人办寿时,剪纸也是寿礼过程中一道不可或缺的装饰品。象征老人长命百岁、身体健康的“寿桃“”松林鹤寿“”松鹤延年“”五福捧寿”和“八仙贺寿”等往往是寿宴上常见的“座上宾”。
(二)节日尚用的剪纸作品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时会有“门神”“对联”“窗花”等剪纸作品。“元宵节”时有“花灯”“彩灯”,如“鹿鹤同春”“双喜临门”“四季平安”等剪纸作品。这些造型千姿百态,形象活灵活现和情感怡人的剪纸作品是用来驱除“年”的怪物和装点喜庆场面的。民间“二月二”更是个重要的日子,家家门上贴上龙的剪纸,祈求一年的吉祥。端午节是中国三大民俗节日之一。四平民间对端午节也是很重视的。因为四平地区农历五月份气候湿热,瘟疫频发。如《礼记•月令》中记述“:仲夏之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3](P2518)农历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所以,端午在古代通常被看做是个驱邪、消毒和避疫的日子。四平民间在端午节这一天也有辟邪的传统。人们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剪裁出“虎除五毒”“鸡食五毒”等剪纸贴在墙壁上、门和窗户上,用做降妖驱病,从而获得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另外还有借助虎是百兽之王之说,剪出虎纹剪纸用来降伏妖魔。有些地区也有鸡纹剪纸,因为鸡是报晓使者,是美好明天的象征,所以鸡纹剪纸在避邪时也很常见。
(三)丧葬重在寄哀思的剪纸作品
四平民间很重视殡葬礼仪,最常见的用于殡葬的一种剪纸样式称为“引魂幅”。“引魂幅”是用纸剪成的白色仙鹤,取驾鹤西游之意。殡葬常用的另一种“纸扎”也是用纸裁剪出来的,是用来给亡者祭焚“送库”的东西。“纸扎”的品种很多,如“摇钱树”“手机”“金山”“聚宝盆“”电脑“”童男童女”“银山”和“高楼别墅”,可谓人间有什么就会剪出什么。除此之外,在死者的祭日还会给亡者烧一些生活用具如“衣服”等。已故者的亲人祭祀时在逝者坟前亲自烧掉,用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不舍和对另一个世界可能存在的认同。
四、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蕴
四平剪纸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色彩鲜明活泼、线条粗犷明朗、风格质朴纯真、构思精巧细腻,又散发着乡土田园气息。它以简化的艺术样式,内蕴着民间质朴的审美观念。
(一)超越无知的视觉表达
四平剪纸作为一种视觉感官传达艺术样式,以简化的形式内蕴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剪纸艺术的角色无论是在图腾崇拜、节日庆祝,抑或是在占卜、婚丧嫁娶等仪式中,都是对自然界中的一种超人神力的懵懂认识。这种认识是原始先民借助剪纸的简化形式来向神秘、无知的自然证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存在,证明人类不甘被动生存于自然界中的决心。如人类不甘于忍受久旱、连续降雨的生存环境,剪裁出了“独女捣棒槌”作品用来求雨,“扫天婆”作品用来求晴。人们在应对小孩夜间经常哭泣剪出了“倒掉驴”作品,医治受惊吓而病的“吊魂的小纸人”作品等。这些作品外在形式简单,但不乏形象生动,内蕴深刻。
(二)美好生活梦想的绘制
二、剪纸艺术常见的秩序形式
由于装饰纹样的秩序感与人的审美心理相适应,有序的形式反映了装饰艺术的普遍规律,剪纸艺术以秩序感原理为指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剪纸艺术的创造过程就是把结构与形式进行规范化处理,把各种图形进行有序排列、重组,使之有条理、有变化。在中国民间剪纸形式中的秩序是具体表现为对称与均衡,条理与反复,节奏与韵律,使图案具有强烈的秩序感,下面分别就这些装饰形式的一般法则加以介绍。
(一)对称与均衡对称与均衡是剪纸艺术最基本的形式。如图4所示的这幅名为“双喜长寿“的剪纸作品,它的对称形式是以纸张的折线为分割线,把纹样进行上、下、左、右等形等量分布的结构形式。在构图上能产生一种统一的视觉效果,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平静、稳定之感。对称与均衡的形式可以是复合式的秩序,可以由简入繁、层层套叠,形成丰富多变的装饰效果,如图5所示,这幅名为“蝶恋花”的剪纸作品,具有更为复杂的形式结构,但保持了重心的稳定和基本平衡。对称与均衡也是自然界中物体存在的方式,这种形式能给人以稳定的装饰美感,剪纸艺术可以把这种形式法则灵活应用,成为秩序化设计的有效方法。
(二)条理与反复条理与反复同样是秩序化的基本形式之一。顾名思义,条理与反复就是有规律地重复表现出来的秩序,可以形成一种有节奏的美感。这种美感形式也存在于植物的枝叶、飞禽羽毛之中。设计师透过庞杂、无序的自然界,把纷杂的图形加以整理、概括、使之条理化,达到层次分明、秩序井然的统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不同的图形排列合理、错落有致,视觉上形成整齐美观的感受。如图6,剪纸艺人是把相同、相似的形象或单元进行有规律地重复排列,给人以单纯、整齐的美感,连续排列的图案以二方连续图案为典型,四方连续图案则是一个或多个独立单元朝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反复,能形成整体的秩序美感。
(三)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在装饰设计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艺术形式效应。在装饰设计中,节奏是指各元素有秩序、有规律的重复,通过大小、轻重、虚实、曲直的变化,给观者一种有规律的秩序感。在装饰设计中,韵律是指在节奏感的基础上加以动态变化,使机械重复的节奏变成随机的、灵动的韵味,这种随机和自由的韵律感,无论怎样形态多变,都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在有机秩序的控制中。如图7,都是将相同或相似的图形由中心向四周渐变,其中不乏空间的节奏和运动的韵味,这些形式感的共同点依然是秩序感。
(二)图案表现的题材多样。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剪纸的图案大多是生活的反映,譬如:一帆风顺、三阳开泰、四季平安等,这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祈福;松鹤延年、寿比南山、八仙祝寿等,是对长辈的美好祝愿等等。这都是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围绕着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剪纸图案的表现形式由此展开,既有鲜明的图案,有包含深刻的寓意,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期望人民的生活可以风调雨顺,和睦幸福。可见,剪纸图案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又反映于生活。
(三)剪纸艺术的用途。剪纸有形式多样的图案样式,有广泛的表现形式,且剪纸本身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可以作为装饰品,直接张贴在门窗上或墙壁上;可以作为刺绣的底样,用于衣服或床具上;亦可用于印染,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将其用于衣料、被面上。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始终贯穿于人民的生活之中,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二、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创新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深远,带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直流传至今,古老传统的剪纸艺术相较于现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较为落后,因此,这就需要对剪纸艺术进行改造创新,使其与时俱进。
二、简练、饱满、圆润的构图之美
二、民间工艺思想内容的创新
民间工艺美术是从群众中来又到到群众中去的,现代社会的人们不会再去崇拜天地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剪纸艺术作品要在内容上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以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内容形式上。现在的人们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打破了过去审美情趣单一的局面,变的丰富多彩起来,在剪纸艺术的创作中,许多艺术专业出身的艺术家参与进来,这使得剪纸作品呈现出更多的表现内容、表现风格,以最大的限度去满足现代人们对审美趣味的多元化要求。
三、民间工艺艺术形式的创新
二、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是如何更好应用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各种商品开始从包装上讲究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所以包装就成了商品流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包装内涵已经从保护商品到推销商品的转变和应用中,现代的包装艺术也承载了商品很多内在的文化思想,代表着一种消费手段和生活方式,消费者通过产品设计包装方式可以了解产品内在的设计理念,只有成功的包装才能更好地体现商品的文化内涵。
(一)剪纸艺术创作方式在包装设计中应用。蔚县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就是写实,作者会将自己对于自然认识为基础,然后加上作者自己情感和作者生长环境长期形成了一种宏观审美观,再经过心理分析造型和优美设计剪裁形成,所以说剪纸艺术在创作中会形成自身的创作风格和灵感。从图形上讲,剪纸没有非常严格的比例关系,根据民间传统造型意识进行设计,同时多采用透视处理方法,把画面中主体形象完全按照需要叠加在一起,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布局格式处理方式。从变形和装饰原则上讲,对造型进行有意识地夸大处理,这样会给人一种非常厚重、敦实和可爱的感觉,同时也会显得剪纸艺术具有夸张效果和宽泛的设计理念。从剪纸繁简疏密和虚实关系上说,剪纸艺术的点线和面都是基本表现形式,画面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相互结合,显出一种非常融合的节奏感,也使得剪纸造型设计非常具有韵律感。剪纸包装盒一般都是使用剪纸镂空造型设计,跨越常规设计的平面效果,强调产品传统价值和地方特色。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还表现在语言个性表达上,从装饰纹样上讲,剪纸的刀笔线条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在包装设计中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会对复杂事物进行抽象设计,同时利用丰富语言显示传统设计效果。
(二)从剪纸艺术色彩元素上讲,剪纸艺术色彩具有非常直接的视觉语言效果,同时具有非常鲜明的色彩印象。比如中国红就是一种非常吉祥的色彩,在剪纸艺术中,红色就是象征着吉祥如意,这样色彩艳丽和剪纸艺术造型应用于包装设计中是一种非常具有传统色彩的表现方法,可以烘托出产品的浓郁民族特色。另外在设计作品时主色调和其他颜色需要不同程度地进行调和,才能达到最终非常完美设计的效果,根据不同产品进行不同设计,使得主色调和其他色调都能很好的相互协调。
(三)最后就是从剪纸文化内涵上讲,应用于包装设计领域,是对剪纸艺术一种新的应用和传承,特别是对于经历了几千年的传统剪纸工艺来说,应用于保障设计是一种新的创新,每一个细节纹路设计都将会影响到保障特产的文化内涵,所以民间艺术和风俗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包装特产的外在形象设计,增加产品深厚文化底蕴。从现代设计理念上讲,包装设计汲取了传统剪纸艺术文化精髓,会使得产品具有非常独特的东方神韵和特色。
2.树势平衡原理。树势平衡是指乔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须保持平衡。移植大树时,如对根系造成伤害,就必须根据其根系分布的情况,对地上部分进行修剪,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基本保持平衡。因为,供给根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地上部分,对枝叶修剪过多不但会影响树木的景观,也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如果地上部分所留比例超过地下部分所留比例,可通过人工养护弥补这种不平衡性,如遮阴以减少水分蒸发,叶面施肥,对树干进行包扎阻止树体水分散发等。
二、大树移植的环节
1.做好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合适的移植时间。一般来说,落叶树种春、秋两季都可移植,而以早春树木的芽即将萌动但还没膨胀之前移植效果最好,在秋季,当树木生长速度降低即将进入休眠的时候也可移植。至于常绿的树木,在春季移植最好,成活率高,秋季也可移植,但必须要早。
(2)选择合适的天气移植。移前注意天气情况,大树移植前要根据天气预报制订移植计划,应避开高温、低温天气和北风天。由于雨后挖土球易松散,所以挖树时要选择晴天或等土壤干燥时才能进行。当天挖土球时要避免挖后土球被太阳直射而引起水分蒸发。有条件可用遮阳网盖好,最好做到即挖即种。
(3)选择较好的土壤。若在粘土,硬土或石砾、碎瓦片成堆的地方移栽树木,一定要更换客土,即把种植穴内不利于大树成活的土壤和杂物清除,把富含养分的土壤,加入种植穴里,然后才进行移栽。
(4)准备好各类材料和用具,除常用的园林机械外,还需要起吊用的吊绳、保护树干被起吊位置的麻布包,支撑用的树棍,遮阴网、钢管架、草绳等。
2.移植操作技术要点
(1)修剪。在挖前将内堂枝清掉,下垂枝按规定高度截剪,并剪掉带病虫的枯枝。
(2)掘树。一种是树根带土球的掘取法:以树干为中心,胸径的8-10倍为半径,画一圆圈,沿圆周边切断树的侧根,掘到下层看不到侧根时,就可以向中心掘进去。初步掘成土球浑圆的轮廓,土球厚度一般为土球直径的1/2-2/3,按此大小修整土球,修好后即用草绳密密捆牢,以免土球破碎分裂。另一种是不带土球的掘取法:树木被掘起后,把根系上的泥土全部打落,露出树根,便可轻松地搬运到目的地。该法最适宜移植矮小的树木及落叶树中耐干旱且生长能力强的杨、柳等树种。
(3)包扎。掘起的树木,如距栽植地点很远,要将树冠加以包扎,捆束成为圆锥形,外加草席包裹,树干也要用草绳密密地卷扎。
(4)搬运。小树、较大的树可用人力搬运,而大树则要用起重机搬运,但无论用何种方法搬运,都必须保护好土球及树干完好无损。
(5)再次修剪处理。运输至种植点时在车上修剪顶枝,顶枝部分如为嫩枝则需全部剪掉,长度约30厘米左右,过密的枝也需剪掉,将一半的老叶打掉,以利于新陈代谢。保留中间年轻部分,年轻叶不得过密,过密时用间隔法打叶,种植前对因机械损伤的枝叶再进行修剪。修剪的目的是减少整棵树移植后对水分需求,确保提高树木成活率。修截枝条为整体的三分之一,使整体树形不被损坏,并为萌发新枝、叶创造条件。根系修剪的刀口要求小且平整,有利于新生根的生长。
(6)吊树。吊树种植时看准树冠方向,选定朝向,在树未下穴时将底部网和绳解开,如土球松散可不解底层,土球放入树穴后铲入客土,并用棍插紧周围,待土回填近三分之一时,松吊树带,看树是否正直平稳,如斜一边用吊机勾吊树带拉直,并铲泥至树穴底部,并用棍插紧压实,直到树正直为止,再将遮阳网和绳解开取出,再填满泥。
(7)栽植。先在种植地点挖掘出圆锅形的种植穴,种植穴直径要比土球稍大,一般比土球直径大20至30厘米,深20厘米至40厘米,在种植穴底层处放好底肥,回客土20厘米左右,在穴底放置通气管,如遇积水情况则要放置排水管。然后除去树体外部包扎的杂物,将树身竖立在种植穴中央,与地面垂直,并固定它的位置,随即用肥土填入穴的周围。落叶树种在填到一半或以上时,就开始浇水,并用小棒在土球下方穿若干个孔,使细土随流水灌注到土球的下面,等空隙全被塞满,继续加土,到地面稍稍高起为止,树种植高度比原地面约高20厘米左右,利于排水,然后将松土踏实,最后在种植穴周围微微掘出环状浅沟,沟内浇足水。常绿树填土时不用浇水,而用棍棒捣土,使土球下面全部被塞实,不留空隙,然后填土盖住土球,紧紧压实,最后也环绕树的四周掘一环状沟,并在沟中浇水。
3.栽植后的养护管理
刚移植的大树,下部新根没有长出,易被大风吹倒,可根据树的胸径、高度和冠幅大小合理选用支撑材料和方法,常用的支撑材料有钢管、杉木桩、毛竹等,以四角和三角支撑样式比较实用,以保持树体稳定牢固为原则,同时要对树干的支撑部位加以保护,以防铁丝等硬物擦伤树皮。
种植后如阳光很强,要尽快加盖遮阳网,适当浇水。浇水应视天气情况而定,晴天保持早晚各喷树干一次,并保持包扎树干的草绳湿润,确保大树的枝、叶水分供应。
对种植完成的大树要及时进行跟踪,观察树木的生长状况,如发现部分树叶干枯等现象,要分析原因,并将枯枝除掉,做好应对措施,同时,针对季节性的或者部分树种易发生的病虫害要及时根治,以减轻树木的生长负担。
2.尝试以积极取向为切入点,规避其病理性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国内针对艺术治疗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一种病理性治疗模式的倾向。近10年来,国内已有的艺术治疗项目多应用于特殊教育、校园心理辅导、灾后心理干预、精神病人辅助治疗、成瘾者的辅助治疗等领域。在笔者看来,当艺术治疗被应用在普通美术教育中,教师工作的重点就不能完全放在一些外在的紧张性刺激给学生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上,而应该以积极的心理学视角为切入点,将艺术治疗与学校美术教学相交融,这是更为可取的方式。举例来说,在教师运用绘画投射分析技术时,把绝大部分画作中的积极元素用对应的积极概念加以解释,将相对消极、负面的元素及对应的消极解释也罗列出来,并将其解释转化得相对积极或中性一些。在积极心理学产生以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艺术治疗还是一个全新的应用、实践和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外,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在年龄上正处于十六、十七岁的青春发育期,精力旺盛,轻松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有过剩的精力,可能会使学生胡思乱想,或者外出上网等,打架、寻衅滋事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而通过开设艺术门类的课程,让学生选学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学生的课外生活就丰富多彩了,就可以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这些课程上,从而转移了学生过剩精力,引导学生健康地学习、生活。
在职业类院校应如何开设艺术类课程
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能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的总体要求。在课程开设上应能覆盖艺术范畴内的主要门类,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在形式上可以是理论传授、艺术赏析和艺术实践等,这样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
1.内容上应和专业班级有所区别。职业技术类学校毕竟不是以培养艺术人才为主,艺术综合素质只是一个方面,也不是专门培养艺术创作与科研人才的专业艺术高校。因此,可以结合各个院校具体教学情况,灵活开设艺术类课程。比如:美术门类,由于美术属于造型艺术,其造型基础也与本校影视动画以及动漫专业课程息息相关,已经开设了艺术造型基础教学等,还开设了例如:色彩、素描、速写等课程。
同时,美术理论也应当开设,以便引导学生们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发展、美术史上的美术流派、美术现象、美术作品和美术风格等,从而达到提高审美眼光、增强艺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的目的。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若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尧乐章)之会(节也)。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棨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交错聚结处)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道”的生命和‘艺”的生命,游刃于虚,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音乐的节奏是它们的本体。所以儒家哲学也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易》云:“天地絪蕴,万物化醇。”这生生的节奏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源泉。石涛题画云:“天地氤氲秀结,四时朝暮垂垂,透过鸿濛之理,堪留百代之奇。”艺术家要在作品里把握到天地境界!德国诗人诺瓦理斯(noValis)说:“混沌的眼,透过秩序的网幕,闪闪地发光。”石涛也说:“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艺术要刊落一切表皮,呈显物的晶莹真境。
艺术家经过“写实”、“传神”到“妙悟”境内,由于妙悟,他们“透过鸿濛之理,堪留百代之奇”。这个使命是够伟大的!
那么艺术意境之表现于作品,就是要透过秩序的网幕,使鸿濛之理闪闪发光。这秩序的网幕是由各个艺术家的意匠组织线、点、光、色、形体、声音或文字成为有机谐和的艺术形式,以表出意境。
因为这意境是艺术家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观的描绘,象一照像机的摄影。所以艺术家要能拿特创的“秩序的网幕”来把住那真理的闪光。音乐和建筑的秩序结构,尤能直接地启示宇宙真体的内部和谐与节奏,所以一切艺术趋向音乐的状态、建筑的意匠。
然而,尤其是“舞’,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艺术家在这时失落自己于造化的核心,沉冥入神,“穷元妙于意表,合神变乎天机”(唐代大批评家张彦远论画语)。“是有真宰,与之浮沉”(司空图《诗品》语),从深不可测的玄冥的体验中升化而出,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在这时只有“舞”,这最紧密的律法和最热烈的旋动,能使这深不可测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
在这舞中,严谨如建筑的秩序流动而为音乐,浩荡奔驰的生命收敛而为韵律。艺术表演着宇宙的创化。所以唐代大书家张旭见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笔法,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说:“庶因猛厉以通幽冥!”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上说:
“唐开元中,将军裴旻居丧,诣吴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资冥助。道子答曰:‘吾画笔久废,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厉,以通幽冥!’旻于是脱去縗服,若常时装束,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数千人,无不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绘事,得意无出于此。”
诗人杜甫形容诗的最高境界说:“精微穿溟滓,飞动摧霹雳。”(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前句是写沉冥中的探索,透进造化的精微的机缄,后句是指着大气盘旋的创造,具象而成飞舞。深沉的静照是飞动的活力的源泉。反过来说,也只有活跃的具体的生命舞姿、音乐的韵律、艺术的形象,才能使静照中的“道”具象化、肉身化。德国诗人侯德林(Hoerdelin)有两句诗含义极深:
“谁沉冥到
那无边际的‘深’,
将热爱着
这最生动的‘生’。”
他这话使我们突然省悟中国哲学境界和艺术境界的特点?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尤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庄子《天地》篇有一段寓言说明只有艺“象罔”才能获得道真“玄珠”: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司马彪云:玄珠,道真也)使知(理智)索之而不得。使离朱(色也,视觉也)索之而不得。使喫诟(言辩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吕惠卿注释得好:“象则非无,罔则非有,不皦不昧,玄珠之所以得也。”非无非有,不皦不昧,这正是艺术形相的象征作用。“象”是境相,“罔”是虚幻,艺术家创造虚幻的境相以象征宇宙人生的真际。真理闪耀于艺术形相里,玄珠的皪于象罔里。歌德曾说:“真理和神性一样,是永不肯让我们直接识知的。我们只能在反光、譬喻、象征里面观照它。”又说:“在璀灿的反光里面我们把握到生命。”生命在他就是宇宙真际。他在《浮士德》里面的诗句:“一切消逝者,只是一象征”,更说明“道”、“真的生命”是寓在一切变灭的形相里。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首诗说得好:
“一花一世界,
一沙一天国,
君掌盛无边,
刹那含永劫。”
这诗和中国宋僧道灿的重阳诗句(译):“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九”,都能喻无尽于有限,一切生灭者象征着永恒。
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参见拙作《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于是“舞”是它最直接、最具体的自然流露。“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表现着舞姿。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首段云: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天地是舞,是诗(诗者天地之心),是音乐(大乐与天地同和)。中国绘画境界的特点建筑在这上面。画家解衣盘礴,面对着一张空白的纸(表象着舞的空间),用飞舞的草情篆意谱出宇宙万形里的音乐和诗境。照像机所摄万物形体的底层在纸上是构成一片黑影。物体轮廓线内的纹理形象模糊不清。山上草树崖石不能生动地表出他们的脉络姿态。只在大雪之后,崖石轮廓林木枝干才能显出它们各自的弈弈精神性格,恍如铺垫了一层空白纸,使万物以嵯峨突兀的线纹呈露它们的绘画状态。所以中国画家爱写雪景(王维),这里是天开图画。
中国画家面对这幅空白,不肯让物的底层黑影填实了物体的“面”,取消了空白,像西洋油画;所以直接地在这一片虚白上挥毫运墨,用各式皱文表出物的生命节奏。(石涛说:“笔之于皴也,开生面也。”)同时借取书法中的草情篆意或隶体表达自己心中的韵律,所绘出的是心灵所直接领悟的物态天趣,造化和心灵的凝合。自由潇洒的笔墨,凭线纹的节奏,色彩的韵律,开径自行,养空而游,蹈光揖影,抟虚成实。(参看本文首段引方士庶语)
庄子说:“虚室生白。”又说:“唯道集虚。”中国诗词文章里都着重这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方法,使诗境、词境里面有空间,有荡漾,和中国画面具同样的意境结构。
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尤能传达这空灵动荡的意境。唐张怀瓘在他的《书议》里形容王羲之的用笔说:“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然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在这里,我们见到书法的妙境通于绘画,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中国艺术的一切造境王船山在《诗绎》里说:“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高日甫论画歌曰:“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三人的话都是注意到艺术境界里的虚空要素。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里,表现着同样的意境结构,代表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盛唐王、盂派的诗固多空花水月的禅境;北宋人词空中荡漾,绵渺无际;就是南宋词人姜白石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周草窗的“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也能以空虚衬托实景,墨气所射,四表无穷。但就它渲染的境象说,还是不及唐人绝句能“无字处皆其意”,更为高绝。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到.
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
王船山又说:“工部(杜甫)之工在即物深致,无细不章。右丞(王维)之妙,在广摄四旁,圜中自显。”又说;“右丞妙手能使在远者近,抟虚成实,则心自旁灵,形自当位。”这话极有意思。“心自旁灵”表现于“墨气所射,四表无穷”,“形自当位”,是“咫尺有万里之势”。“广摄四旁,圜中自显”,“使在远者近,抟虚成实”,这正是大画家大诗人王维创造意境的手法,代表着中国人于空虚中创现生命的流行,细组的气韵。
王船山论到诗中意境的创造,还有一段精深微妙的话,使我们领悟“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的终极根据。他说:“唯此窅窅摇摇之中,有一切真情在内,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是以有取于诗。然因此而诗则又往往缘景缘事,缘以往缘未来,经年苦吟,而不能自道。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出中国艺术的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唐、宋人诗词是这样,宋、元人的绘画也是这样。
尤其是在宋、元人的山水花鸟画里,我们具体地欣赏到这“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无边的虚白上。空中荡漾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老子名之为“夷”、“希”、“微”。在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画家、诗人对万物一视同仁,往往很远的微小的一草一石,都用工笔画出,或在逸笔撇脱中表出微茫惨淡的意趣)万物浸在光被四表的神的爱中,宁静而深沉。深,像在一和平的梦中,给予观者的感受是一澈透灵魂的安慰和惺惺的微妙的领悟。
中国画的用笔,从空中直落,墨花飞舞,和画上虚白,溶成一片,画境恍如“一片云,因日成彩,光不在内,亦不在外,既无轮廓,亦无丝理,可以生无穷之情,而情了无寄”(借王船山评王俭《春诗》绝句语)。中国画的光是动荡着全幅画面的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的流行,贯彻中边,往复上下。古绢的黯然而光尤能传达这种神秘的意味。西洋传统的油画填没画底,不留空白,画面上动荡的光和气氛仍是物理的目睹的实质,而中国画上画家用心所在,正在无笔墨处,无笔墨处却是飘渺天倪,化工的境界。(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这种画面的构造是植根于中国心灵里葱茏絪緼,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王船山说得好:“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绮丽,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即以华奕照耀,动人无际矣!”这不是唐诗宋画给予我们的印象吗?
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戴醇士说:“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一座空亭竟成为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和山川精神聚积的处所。倪云林每画山水,多置空亭,他有: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的名句。张宣题倪画《溪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坡《涵虚亭》诗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金。”唯道集虚,中国建筑也表现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
空寂中生气流行,鸢飞鱼跃,是中国人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两镜相入”互摄互映的华严境界。倪云林诗云:
“兰生幽谷中,
倒影还自照。
无人作妍嫒,
春风发微笑。”
希腊神话里水仙之神(Narciss)临水自鉴,眷恋着自己的仙姿,无限相思,憔悴以死。中国的兰生幽谷,倒影自照,孤芳自赏,虽感空寂,却有春风微笑相伴,一呼一吸,宇宙息息相关,悦怿风神,悠然自足。(中西精神的差别相)
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
唐朝诗人常建的《江上琴兴》一诗最能写出艺术(琴声)这净化深化的作用:
“江上调玉琴,
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
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
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
可以徽黄金。”
中国文艺里意境高超莹洁而具有壮阔幽深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的作品也不可多见。我们可以举出宋人张于湖的一首词来,他的念奴娇《过洞庭湖》词云: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片舟一叶。素月分晖,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吸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对空间之超脱)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对时间之超脱)”
这真是“雪涤凡响,棣通太音,万尘息吹,一真孤露。”笔者自己也曾写过一首小诗,希望能传达中国心灵的宇宙情调,不揣陋劣,附在这里,借供参证:
“飙风天际来,
绿压群峰暝。
云罅漏夕晖,
光写一川冷。
悠悠白鹭飞,
淡淡孤霞迥。
系缆月华生,
万象浴清影。”
二、报纸新闻修辞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增加报纸新闻语言的表达效果。利用比喻、引用、夸张、假设等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是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并强化其真实感和画面感的有效表达途径,好的新闻语言表达效果甚至可以帮助读者塑造事发的真实场景,让人体会身临其境的立体感觉。另一方面,新闻修辞的表达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修辞的着手点可以围绕语法层次,包括音韵学、形态学等,也可以围绕句法层次,在语句表达上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修辞手法。
(1)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修辞手法的具体形式,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成功将读者带入新闻发生的真实场景中来,生动的将复杂、抽象的事情报道得简单、具体化。例如,某新闻关于“恋爱结婚和企业合作”的报道描述中,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达成战略合作比喻成两者联姻,把企业间战略合作的进程比喻成两者恋爱的进程表,编辑者成功将复杂、枯燥的企业战略过程形象化,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比拟。比拟是通过抓住表达对象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点,将物人化或人物化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和耐人寻味是这种修辞手法的优点,并能够成功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例如,某新闻报道中提到,“住建部正酝酿新一轮刺激楼市刚需政策的传闻,使得市场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或将放松的猜测不绝于耳,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有关房地产救市的猜测只是房企的‘单相思’而已”。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深化了主题,还通过将没有情感的“一厢情愿的猜测”比拟成是具有情感的人的“单相思”,让报纸阅读者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编辑者所要阐述的思想内涵。
(3)反问。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已经肯定了或否定了的思想观点和强烈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反问修辞通过抓住人们好奇的心理,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在作者的构思方式上,通过制造悬念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眼球。问句的形式可以帮助读者自己来思考并体会到文中所要表达的含义。
三、报纸新闻语言的表达要点
对报纸新闻的用词、用句、用法特点反复推敲才能形成好的语言表达效果,与此同时,要想从根本上增加语言表达的魅力,突出它的“魂”,需要新闻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水平。新闻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这体现在报纸新闻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新闻编辑者通过对事实的全面分析,对事件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逐步分析,充分还原事实的真实面貌,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扎实工作水平。为了真正做到上述的新闻报道思想内容准确无偏差、形式生动有内涵、语句简明篇幅短、形象生动吸引人,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多方面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首先,新闻工作者需要对哲学的一定的理解,了解辩证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逐步在新闻工作中形成具有新闻报道特色的思维能力。其次,新闻工作者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字能力,懂得用各种表达方式来叙说,避免单调和乏味的新闻报道。换言之,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需要新闻工作者从学好语言入手,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来获取灵感,培养优秀的语言表达技巧,并将学习到的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再反思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