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14: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育管理案例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学籍档案管理的研究远程教育起步较晚,对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研究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就目前来说,大多数单位和个人的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原因是远程教育起步时规模较小。近两年来,远程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传统学历教育最重要的补充,但在相关的理论研究方面仍然相对滞后。加强理论研究是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受教育形式自身的影响,远程教育在办学机制和办学形式上与一般院校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使得一般院校的档案管理理论并不能在远程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地运用,尤其是涉及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信息的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时,远程教育在档案管理上并没有充分的理论准备,使得当前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无法解决,从而也导致了档案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2.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远程教育独特的教育形式决定了其档案管理是一项特殊工作,从当前广播电视大学的档案管理来看,学校采用的档案管理流程主要是层层上报的方式,即从市到省再到中央进行分级上报。这样不仅牵涉了大量的人工劳力,而且由于中间的琐碎环节较多,再加上缺乏统一的操作指南和操作规程,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很容易出现信息遗失、信息反复上报以及工作效率低下等各类问题。这些问题都背离了远程教育便捷性的特征,从而给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成本负担和人力负担,也影响了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
3.面临着一定的网络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档案管理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学籍档案的私密性特征更是对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然而对于当前的远程教育档案管理工作来说,还缺乏有效的安全防范技术,这就使得学籍档案的管理面临着一定的网络安全问题,如有些档案因为密码被破译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有些档案因为缺乏有效的保密措施被他人轻易打开。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成为远程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完善远程教育档案管理的路径和对策
针对当前远程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和分析完善其档案管理的具体路径和对策。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远程教育的档案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也使得其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档案管理的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加强对高素质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技能;其次,要积极进行兼职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明确兼职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职责,并在奖罚、职务晋升、培训、考核等方面作出详细的规定,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后,加强档案管理有效机制的建立,并通过培训、激励和引进等方式来积极培养档案管理方面应用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开展理论探究,积极完善档案工作管理体系远程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一般院校的档案管理理论并不能在远程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地运用。因此,各院校必须要根据远程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来对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进行理论探究,积极开展相关的调研工作,解决具体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促使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由于学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要依赖于一个合理健全的管理平台,这就要求在进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时不仅要有合格健全的硬件设备,还应有满足其需求的管理操作人员。因此,要提高远程教育的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在重视中央和省级相关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基层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档案信息传递的环节,努力实现具体操作上的整齐划一,从而减少和避免档案信息传递中出现的遗漏和延误现象。
1.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宣贯安全防范理念。
因事利导、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思想才教育与安全管理结合要找好切入点:必须紧扣生产经营、紧扣一线员工、紧扣生产现场,从员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入手;只有找准了切入点,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会把安全理念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多年来,港口始终把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融合在一起,坚守“生命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法律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学习宣传新《安全生产法》,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查现场“三违”行为,杜绝习惯性违章,较好地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达到了增强员工素质、防范事故发生的目标。
2.广泛开展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标。
把思想教育与安全培训有机结合,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是制定港口年度教育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等,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二是新《安全生产法》已于去年12月1日实施。做好“新安法”宣贯普及工作,切实将“新安法”贯彻到位。三是结合季节特点,相继开展了“安全演讲比赛”、“安全生产月”、“安康杯活动”、夏季“六防”、冬季“六防”、“11.9”消防日、“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无事故”等活动。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围绕“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线开展各项工作。四是利用多种形式,将上级文件精神、各类安全知识和常识、事故案例分析等宣送到广大员工中去,利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声势。使员工的安全素质不断提高,在工作中始终牢记安全警戒线,按章办事、按规操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管理都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如果说安全教育的作用是事前警示、事后惩戒,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则重在事前预防、自我防范。而且是从思想源头上、行为意识上形成牢固防卫体系。在诸多生产力要素中,员工是最重要、最活跃、最根本的要素。员工行为是否规范,安全意识强弱等,受其自身思想支配。思想支配行动,行动源于思想。同等条件下,员工安全意识重视成度、觉悟高低,决定着对安全工作的责任心所持的态度。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行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防范、思想觉悟、爱岗敬业等升华教育。只有员工将“爱自己、爱家庭、爱港口”的正确思想得到普及、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才能增强,自觉遵章守纪,我要安全、大家安全的习惯才会养成。
三、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机结合的“日常”工作方法
1.做好日常“警示”教育。在港口生产建设中,已发生过的安全事故教训沉重。
无论大小安全事故,都会在员工心中留下阴影。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安全生产全过程,就是要做好日常“警示”教育,预防事故发生。通过案例分析,举一反三,帮助员工认识到不安全因素对社会、对港口、对家庭、对自己带来严重伤害和经济损失。通过“警示”教育,使员工充分体会到安全无小事、事故警钟长鸣的现实意义。
2.做好日常“减压”工作。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加快,员工在工作、学习、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压力较大,对安全生产存在不利。港口通过“党员与群众结对子”“员工思想动态调查”等形式,掌握和了解员工在想什么、干什么,了解掌握他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需求;从而根据员工思想动态、工作表现,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帮助解决一些工作、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员工办一些好事实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使员工轻松上班,安全工作。
3.做好日常“跟班”监督。
港口坚持开展“三联一包挂”(三联,支部与基层单位联抓、争创“安全示范单位”;支委与党员联建、争做“党员安全示范岗”;党员与员工联帮、争当“安全技术能手”。一包挂,公司领导包挂一个基础工作最薄弱的自然班组)活动是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通过“三联一包挂”活动与开展不定期、不定点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查找”和“干部跟班劳动”等活动,起到了很好监督和引导作用。“每人一天安全员制度”“安全检查与现场动态抽查”等活动,及时发现一些不易发现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码头货物吊装过程中,领导跟班劳动、深入现场一线,有效地进行现场督导,督查生产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安全监督的作用。
校园安全稳定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大事。要想促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首先必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5]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成立校级层面的安全工作管理小组,集中学校各个部门的力量,科学划分各部门职责,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好校园安全稳定。其次,要不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与时俱进,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用得上、可操作、实效强。最后,要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队伍建设。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
当前,我国高校已经把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安全管理部门也应当切实重视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性,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作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价值目标。学生既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又是教育对象,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要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避免生硬、僵化的工作方式,避免单纯事后“救火”式的工作方法,而应当以预防为主、以教育为主,借鉴和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实践,将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融入到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中。
(三)以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
当今社会,信息传递快捷,价值观念多元,大学生群体也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面对更具自我意识、更有自主想法的新一代大学生群体,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需求,更加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需要。笔者认为,在安全教育的实践中,应当更多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抛弃单一枯燥的说教方式,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做好安全教育。
1.系列化、品牌化突破以往松散的宣传教育方式,以系列化、品牌化为指导思想,策划组织整合一系列活动,采用固定名称,在具体执行中充分贯彻系列化、品牌化的指导思想,让大学生逐步认可接受。并且,今后每年均以同一品牌作为载体,来包装组合一系列子活动,以打造安全宣传教育的品牌。比如,可以打造“安全宣传月”、“消防安全周”等这样的安全教育品牌,在这样的品牌下策划组织安全知识巡展、安全讲座、防身术教授、消防演练等一系列活动,在各个活动的海报、展板、网络宣传等方面均采取品牌化包装,使用统一的色调、版式进行宣传报道,使学生充分认可这些安全教育品牌,从而取得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点线面、多层次策划活动要充分考虑到点线面结合,多层次布局,使得安全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比如,在“面”上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巡展这样的活动,多采取漫画、表格、案例等生动活动的形式精心编写展览内容,将展板流动布展于食堂、教学楼、宿舍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让绝大多数同学都接受到安全教育;“线”上则可以参与性强的形式让一部分同学参与到安全教育中,如“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安全宣传标语征集”,通过有奖知识问答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到各种实用的安全知识,通过安全标语征集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平安建设;“点”上则可以定期设立“处室开放日”,在“走出去”的同时把学生“请进来”,邀请一批同学参与了解校园安全管理,与安全管理人员充分互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能了解到学生的想法,而学生也能够更加了解、理解安全管理工作,使得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更能取得学生的理解配合,进入良性循环,避免安全管理措施遭遇反感、贯彻不力的情况发生。
3.良性互动、和谐发展活动策划中,应充分考虑安全管理部门与学生群体的良性互动,避免单一说教的僵硬教育形式,让学生以主体地位参与平安校园建设,并充分感受到安全管理部门乐于服务同学、倾听同学声音的诚恳姿态。例如,安全管理部门可以针对学生关心的某一安全问题展开调研,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建议,在具体执行中适当考虑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变被动为主动,减少政策实施的阻力。另外,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凝聚一批热心安全教育工作的学生并形成人才培育长效机制,定期选拔“安全宣传大使”,或者成立如“学生安全管理委员会”这样的社团,充分发掘学生自我管理的潜力,做实大学生安全宣传教育,谋求与全校学生的良性互动和平安校园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安全教育的人员与时间
根据《山西省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管理人员每年应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工程安全教育培训;新进场的工人、转岗、换岗的施工人员、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施工的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教育时间为:公司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15学时,项目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15学时,班组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20学时。
3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岗位技能教育。1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从思想上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主要从国家方针、政策、规范性文件和劳动纪律方面进行。通过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法制意识,使安全生产理念植入心中,把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劳动纪律教育主要使广大职工懂得遵守劳动纪律对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2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企业的基本生产情况和企业的安全文化、项目的管理制度、工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模板、机械、脚手架、临时用电等方面的专项安全基础知识。3岗位技能教育。岗位技能教育是针对不同工种、专业进行安全操作、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术知识的教育。通过教育使作业人员都能熟悉本工种的作业环境和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有效预防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
4安全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
第一,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同时,它又会反过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各种工作的不足和问题都会在相关的教学记录上有所体现,因此,分析、研究、总结这些教学记录上的内容,可以直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二,它是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作为教学工作情况的重要记录,教学档案记载了长期的教学活动情况、科研情况,以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等,当教学活动或教学管理需要作出新的决策时,教学档案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参考和以往所总结出的各种经验,从而促进管理部门及时有效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相关决策。比如,教学大纲的完善和修订,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的进行,都可以借鉴教学档案所提供的具体材料。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海上贸易也随着快速增长。据统计,超过90%的国际贸易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的。海运量的快速增长导致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快速化、自动化发展。同时,由于海上交通日益繁忙,海上人命、财产安全和海洋环境必将受到影响,海上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也加大。因此,海运企业的安全需求越来越高
一、海运业的安全需求
今天,许多海运企业都以“船舶更安全、海洋更清洁、人员更健康”作为企业新的方针,国内各大海运企业也都在打造自己的企业安全文化,由此,安全在海运界的需求可见一斑。
1.中远集团的安全需求[1]
中远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也是世界上几家最大船公司之一,如果安全出了问题不仅会造成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中国党和政府的形象,会破坏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因此中远集团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以“安全、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来满足甚至超越客户需求,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远集团准确把握安全文化的“二八”规律和安全后果滞后的两个内在规律,找准安全文化的9个着陆点,打造企业的安全文化。他们提出“安全就是生命”、“昨天的安全不能代表今天的安全,更不能代表明天的安全”、“安全不仅仅是不出事故”、“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等安全理念、“安全事故为零,质量缺陷为零,港口检查滞留率为零”的安全文化的“零理念”精神。这也正体现出中远集团的安全需求。
2.中波公司的安全需求[2]
近年来,中波公司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安全检查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扼制,安全形势基本稳定。多年安全管理的实践告诉他们,安全工作没有灵丹妙药,安全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认真踏实,在“严”、“细”、“实”三个字上下功夫,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有进步、取实效。
安全工作事关社会稳定、企业效益和个人家庭幸福的大事,作为企业法人必须坚持安全生产法,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对安全工作严格要求。中波公司的安全目标是:杜绝重大、大责任性事故,杜绝污染事故,力争不发生等级以上海、机损、人身伤亡等责任性事故,船舶安全面l00%,防抗台风成率100%,安全质量体系有效运作,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实现零事故、零滞留、零缺陷批注的安全工作理想境界。
从上面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海运企业的“百分之百”安全和“零”事故的理想安全需求来看,海运企业的安全理想需求都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海运安全最后还是要靠船员来保障,海运企业对安全的需求就是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需求。不管是中远集团的“零理念”精神安全文化还是中波公司的“百分之百”安全工作的理想境界都反映出对航海人员的安全工作的要求,即要求航海人员保证海上工作的绝对安全。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反映了海运企业非常高的安全需求,即要求船员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具备扎实的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应急能力;强壮的身体素质和熟练的语言应用能力等全方面的安全素质。
二、海运安全工作的要素
文献3指出,实现良好的安全局面是个系统工程,安全工作至少要由9个要素构成,即: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船舶适航适货状况、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技岗能力、团结协作、检查督促、培训学习、心理调适。其中“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以及“船舶适航适货状况”是实现安全的前提和关键,其它6个要素是实现安全的基础和保证。笔者认为海运安全工作要素细分下去远不止这9个要素,但这些安全要素归纳起来可分为船舶和环境等非人员要素和人员要素两类,而人员安全要素又可分为智力影响要素和非智力影响要素,且人员的非智力要素在安全工作要素中占的比重更高。据统计,其中人员要素占80%,而人员要素中有90%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图1给出了各类安全工作要素机构图,罗列了有13种因素,其中阴影部分为3个非人员要素,智力要素2个,非智力要素8个。
图1安全工作要素结构图
三、从业者的安全素质存在的不足
安全素质除了受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智力因素影响之外,还受诸如安全意识、管理水平等非智力因素影响。目前中国海员安全素质存在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是表现在专业技术、技能等智力因素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上述非智力因素方面[4]。而往往是这些非智力因素导致了最后事故的发生,泰坦尼克号、中国“大舜”号以及红海沉船事故,都是由于海员安全素质不高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悲剧。我国航海人员安全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在: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服从意识不强、心理素质不好、团队协作工作能力不强、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知识尚显薄弱、安全技能不熟、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低。这些不足可能不会同时出现,但只要有一两种安全素质存在不足,就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应该引起重视。
四、提高航海人员安全素质的策略
海运企业安全绝对安全,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目前我国航海人员的安全素质显然不能满足海运企业的需求。为了迎合海运界的安全需求,缩小安全需求与航海人员安全素质的差距,急需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提供安全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安全教育[5]。从海运安全工作的要素分析,笔者认为应结合航运生产的实际特点,在加强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教育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影响安全工作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如责任意识、服从意识、心理素质、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团结协作、人及交流能力的培养。对船员开展系统的、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来提高航海人员的安全素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培养船员的安全观。
1.经常开展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
在工作的同时经常开展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教育,既可以让船员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使他们对不经常用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
2.案例法、反面例证法
安全人人需要,安全意识人人也都有,就是强与弱的差别。尤其是当人在没有亲历或看见危险时,安全意识尤为淡薄。人们往往是在不断的痛苦经历中才有了安全防范意识的。所以,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多媒体手段给船员观看各种的安全事故案例,让他们了解随时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分析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讲解化解危险的措施。这对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服从意识、敬业精神和法律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3.情景模拟法
可设置各种海上遇到的危险情景,让船员进行模拟训练。比如模拟大风浪航行、重大件绑扎、船舶火灾等。这些情景让船员亲身体验危险并化解危险,训练了船员心理素质、锻炼了协作交往能力,同时提高了安全技能,还可辅助提高英语水平。
4.开设专题讲座
请一些知名专家和船长来给船员谈安全工作,发挥榜样效应。或开设专门的心理讲座,为船员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5.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
安全意识的加强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公司可利用安全文化氛围,举行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大比拼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让船员在乐趣中得到安全素质的提高。
五、结论
海运企业的安全需求要靠高安全素质的航海人才来保证。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我国船员距离安全需求的高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现阶段我们应该针对我国船员的薄弱环节,根据安全工作要素,运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大力提高航海人员的安全素质,培育船员树立安全观,这将对全球航运安全、海洋环境保护和航运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正柱.中远集团的安全文化.水上安全.2002.11:30-31.
[2]孙敏.诠释船舶安全管理中的“严”、“细”、“实”.航海技术.2004年第3期:74-75.
2.未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在成立伊始就已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事故应急预案,但并未根据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虽然实验教师都了解在事故发生情况下自己的职责和行动步骤,但缺乏事故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无疑是纸上谈兵。
3.实验室安全监管制度不严、执行力度不强。大部分高校实验室缺乏污染物处理设施,缺少专业部门对废液进行统一回收、管理和后续处理。未经严格处理的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如果直接排放或只简单稀释后就直接排入下水管道,毒性物质会逐渐累积,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教学实验时还存在本科生未将解剖完的小白鼠尸体与脏器放入指定的垃圾桶进行统一处理,而直接丢入普通垃圾桶的现象,这种不规范随意丢弃生物源废弃物的行为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二、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通过分析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笔者拟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体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和完善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风险。
(一)加强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实验动物和微生物,其中包括各种强腐蚀性、易燃、易制毒化学危险品,因此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实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化学试剂和生物样品的贮存。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安装通风系统。对于化学品储存应依照各种化学品的种类、性能分开存放,对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化学试剂要严格分类贮存,各种腐蚀性化学试剂应存放在试剂架的最底层。试剂储存室必须指定专人专管,确保储藏室入门钥匙双人双锁并妥善保管,储存室要根据条件安装防盗监控和火灾报警系统,配备相应的消防灭火设备。
2.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实验课所涉及的所有化学试剂的化学特性和防范措施,并悉心指导实验人员。易燃、易爆和易挥发的化学品应在有安全防护的通风橱中使用,并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用具,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实验准备室内仅允许存放少量无毒或低毒的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任何化学试剂均应严格按实验室的规定,两名管理人员同时在场方可领取,并做好出入库登记和详细的领用记录(领用时间、领用剂量、使用方向、领用人、剩余试剂去处等)。对于易燃、易爆、易制毒和腐蚀性的化学危险品应现用现领,使用剩余部分禁止随意存放,必须及时登记与退还试剂储备室,妥善保管安置。
3.化学废弃物与生物源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剧毒化学危险品的残余物必须作无害化处理,并由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废弃化学危险物品的处置和销毁应上报并征得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同意后,请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动物尸体和脏器等生物源废弃物应统一放入指定的冷冻设备中等待下一步的统一处理,而微生物类废弃物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二)加强实验仪器使用培训和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环境卫生、劳动卫生、毒理学、营养卫生学等等,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加强仪器的管理,保证实验人员正确并安全地使用仪器。
1.编写培训讲义。实验教师应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仪器的培训讲义,具体内容应包括仪器原理、仪器应用范围、仪器基本结构、仪器操作参数设置、仪器使用操作具体步骤、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等等。
2.仪器操作培训。全体实验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必须由任课教师统一进行仪器使用培训,实验课任课教师应详尽地讲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具体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要求每位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3.仪器的日常维护。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是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不仅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更是实验室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要做好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除了定期校准外还应时常除尘保养,并做好水、电和燃气管路的定期检查,发现松脱、老化以及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三)利用现代科技改善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时,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安装热感应探头和烟雾报警系统)及时发现事故并发出警报。此外,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意味着本科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创新实验的时间增加,而实验室不可能一直有人在现场照看。因此,应采用网络摄像监控的形式对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状况和实验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四)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予以保障。例如:实验教学的防火和安全检查、危险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安全使用与管理、仪器设备的损坏赔偿、废弃物的安全排放、气瓶的安全管理等,都需要制定合理和规范的规章制度为本科教学实验的安全运行提供制度保障。除了制度保障外,还应建立和健全以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为基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和实验人员在实验室的行为准则,并明确安全第一责任人。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进行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
要做好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努力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促使实验室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
1.提高安全意识,深化安全教育。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安全教育培训。对于实验课任课教师、实验教师以及学生来说,只有不断地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普及安全防护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水平,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培训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进行事故应急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应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全员参加的消防应急逃生演练。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要熟悉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初期灭火指挥和应急疏散能力,提高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紧急应变能力。火场危机常给实验人员带来震撼性、突发性和危险性,不仅干扰实验人员的正常思维,还可能干扰实验人员正常的行为,因此在事故应急演练中应理论结合实际,对实验人员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各项工作流程都要进行常规化管理,同时,还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真工作态度,加强工作的责任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要及时的学习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认真的检查以及核对来把档案进行归档。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来保证其实施,还要对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培养,提高计算机的操作以及掌握的能力,让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
(二)制定档案管理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工作都要有相关规则的制定,这样工作才能够规范化、效率化,那么,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将这项工作进行制度化管理,建立成熟的学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比如,在进行归档的时候要明确归档的范围、职责,还有进行查阅的条件以及材料递交的程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在进行制定管理的时候明确责任化分工。还有可以建立学生档案管理的约束以及鼓励制度,通过定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比赛,来激励管理人员主动的进行职业技能的强化,也可以通过激励制度让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进行网络化档案管理
随着档案数量和内容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纸制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了,而且纸制管理也容易出现很多的弊端,比如容易损坏、篡改、丢失和出现错误不易察觉等问题,同时,在进行查找的时候也很困难。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化管理模式可以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可以把学生的资料全部输入到计算机当中,可以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档案资料的查阅,出现了错误可以及时的和学校取得联系,进行及时的更正。这样可以对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及时起到监督的作用,还有就是电子档案的建立可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资料的管理和查询,可以上传到云盘进行备份,即使出现的特殊情况也可以进行及时的恢复,可以保证档案的安全性。还有就是进行成绩报送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成绩在进行抄送时候出现错误,电脑可以对成绩进行自动排列以及筛选,这也加大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所以对档案管理进行网络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二、高校生态安全的知识性分析
1.系统性。
高校是以知识作为基本的操作材料和加工材料,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跟知识有关。高校自然生态安全包括高校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树木花草的种植,自然环境的绿化,校园整体的美化亮化都需要有生态学相关的知识作为积累。而高校人文生态安全更需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和探访神奇的科学研究,这一切都是在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中体现知识系统性的魅力。高校的社会生态安全是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社会声誉的综合反映和系统的写照,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了其知识的传递、升值过程,也正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2.动态性。
高校的生态安全正如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一样,不是一个固定不变、一劳永逸的事情,它会受到经济、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一所高校受其综合实力、科研水平、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文明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其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动态性,这跟知识的学习一样,常用常新。
3.艰巨性。
高校生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后进行整治和治理,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超出了前期的投入,所以高校生态安全又具有艰巨性。知识也如是,一旦用在了错误的地方,就会产生惊人的后果。例如,携带核弹头的原子弹用在战争上,会对人类产生毁灭性后果。当然,对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准更需要经过专业的熏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具有一定的艰巨性。
三、影响高校生态安全的要素分析
高校生态安全包括自然、文化、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直接影响因素,因为自然因素出现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就会直接表现出来。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是间接影响因素,它们主要是通过自然因素这一中介变量对生态安全产生间接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把自然因素作为文化、社会这两个变量的中介变量来研究生态安全。要想解决高校生态安全问题,可以从自然、文化和社会这三个因素入手进行研究。把这三个方面作为影响生态安全的3个一级指标,而自然因素又分为高校环境绿化、高校空气状况、高校植被情况、高校物种多样性、高校土地资源、师生居住情况6个二级指标来进行分析;文化经济因素可分为高校教育教学、高校的科学研究、高校的人才培养、高校的文化传承4个二级指标来判断;社会因素分为高校的生态安全意识、高校的生态宣传力度、高校师生数量、国家对高校的政策、高校规模扩张程度、高校拥有生态技术、高校科技教育经费、高校汽车数量8个二级指标来分析。这样我们可以从18个二级指标来判断生态安全的破坏程度,每一个指标有一个合格或良好的经验值(标准值),用管理学上的专家打分法对高校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估,邀请专家对这3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进行打分,打分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这个指标最终得分,再根据指标的相应权重,得出总的得分与相应的经验值比较,判断高校生态系统的安全程度。
四、高校生态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1.生态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一些没有设立生态、环境资源等专业的高校,其生态安全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师资配备都不完善,要真正开展非生态专业大学生的生态安全教育就是不可能的事了。即使开设了相关专业的一些大学,主要是进行专业课教学,非本专业的大学生也是不可能得到相关的教育熏陶。从全国高校来看,每年招收的环境类专业学生不到普通学校招生总人数的0.5%,非生态专业学生占绝大多数,而在非生态专业开设与生态相关选修课的院校仅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0%左右。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选修或必修过生态安全教育相关课程,没有接受过生态安全教育,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对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尊重之情,更不能主动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2.生态安全教学设置不够合理。
在教学体系方面,许多高校只重视生态专业或是环境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但是在非生态专业或环境专业的学生中,把生态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的非常少。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高校大学毕业生应该是具有生态意识、懂得生态文明、有专业技术的现代人,因此在大学教育教学的培养方案中,就应该含有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伦理道德观的内容;在专业设置方面,对非生态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不是其专业课,但是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生态意识、生态的重要性、生态安全危害性及生态安全的基本技能技术等内容,并且有相应的学分。
3.缺乏长远通识生态安全意识。
生态意识是开展生态安全教育深入开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就不可能对生态安全的危害性有深刻的认识。以下三种情况都是因为生态安全意识的缺乏导致的生态安全:一是过度开采带来的生态安全;二是盲目引进外资带来的生态安全;三是忽视森林资源保护带来的生态安全。我国的高校生态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虽有几百所大学开设了环境专业,但在专业学生中的生态环境专业教育不能代替在非专业学生中的生态普识教育,更不能替代生态文明教育。生态安全意识,事关21世纪我国能否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远景目标。
五、实施高校生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高校生态环境建设。
要推进高校生态安全教育,就必须把高校生态安全教育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而加强高校的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高校自然生态环境建设。高校要加强绿化,植树种花,注重校园美化,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护高校生态平衡,让人在一个芳香宜人、绿树成荫的环境里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二是加强高校人文生态环境构建。如先贤感悟、节能降耗、低碳出行等的生态文明行为,这些均能激发师生践行生态文明的意识,也能自觉地内化自身素质,提升师生员工内在人文素养,表现为自觉的生态文明行动。三是强化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的构建。即让师生员工树立良好生态观,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高校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反过来,参与又提升了其主体意识,强化了责任。因此,要提升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让其主动关心生态安全建设,从而慢慢地固化为其行为,养成生态文明习惯。
2.深化高校生态教育改革。
生态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理念。课堂教育是高等生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高校生态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一是改革高校的生态课程设置。高校可以在非生态专业、非环境专业的学生中开设生态安全教育选修课,课题内容涉及生态观、生态建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论述、生态建设的不可逆性等生态安全的特性介绍,以及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注重生态环境师资的培育。一方面,可以在重点大学或研究生院培养生态教育师资力量,为生态环境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师资对生态安全教育定期培训,提高高校现有师资对生态安全的教学能力和生态意识。三是寓教于乐,把生态理论教育融于社会实践中。例如,可以将生态理论融于大学生毕业实践的调查和学习中,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对高校所在的地区的山川河流、厂矿企业、生态环境、物种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既让学生了解社会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又得到相应的科学锻炼,也为地方政府正确有效地规划环境治理与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案和依据。
3.加强高校生态实践教育。
高校应视生态文明素养与人格素质、学术品质和职业素养一样重要。高校学生处、团委、学生社团等组织是推进生态实践教育的重要力量,在高校团组织生活会、院校活动中将引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议题,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能给广大学生带来普遍而深刻的教育作用。高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电视台、广播站、校报等,开设生态教育专栏,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并且邀请专家作环保讲座,交流生态环保的经验和体会。
4.建立高校生态安全知识库。
高校的活动是以知识作为基本的操作材料和加工材料,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均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一个核心的生态安全知识库,集中高校的生态安全的理论知识、教学讲义、科学研究、生态历史资料、环境保护、毕业生生态论文、学术交流等知识组成的知识库。其核心知识库由校学术委员会作为最高的领导层,任命由校长和学术带头人为主的知识主管(CKO)决定其知识共享机制和范围,下设知识管理办公室,办公室由学校的科研处、教务处、校长办公室、信息中心组成,统一知识库的日常管理,保证生态安全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增值。同时,可以建立校园生态安全知识库的知识共享机制和知识激励机制。
5.建立高校生态安全知识链。
高等教育是联系社会的纽带,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与开放性。生态意识的形成,生态习惯的培养既可以在高校也可以在社会组织中获得。因此,高校生态安全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不能拘泥于某一组织或者范围内,应该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开展合作,把生态安全知识的节点(高校、政府、居民社区、社会民间组织)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开放的生态安全知识链,让生态安全知识在整个知识链中流动起来,从而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共享、传播与创新。在实践上,高校可以加强与地方政府、居民社区以及敬老院、中小学等机构的合作。开放的高校生态安全知识链,可以有效地运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让高校生态安全知识高效运行。
二、提升对档案的利用注重信息资源的反馈
在学校档案中存在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集中反映学校的发展情况。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的体现档案的价值,实现对师生的服务效果,档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服务性质,发挥自身的重要性将是档案充分开发利用的重点。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档案收集工作,提升档案的质量。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在创新方法上,学校档案管理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提升档案管理的透明度,对档案内容进行定期开放,完善检索方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档案信息化处理系统方法的创新。这是现代化管理理念在学校档案工作发展创新应用的表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建档处理,档案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充分的应用上,这也是档案存在的必要性。档案不能够仅仅满足于数量的增加上,同时还要充分的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功能性上,问题的充分解决是衡量档案价值高低的决定因素。档案工作重点内容的明确将是提升档案利用的重要措施。只有强化对信息资源的反馈,才能够根据档案的需求进行详细的研究工作。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能够充分的体现信息需求过程,不断强化档案利用情况。在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影响下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这是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对档案规律形成的分析,对涉及到的工作文件进行汇总处理,在客观规律的影响下,保证自身工作的独特性质,利用学校档案工作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系统性规范发展,针对档案内容的性质,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工作。避免出现学校档案工作整体性被破坏的特点。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能够为人们进行信息资源搜索提供重要的便利条件,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现将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档案工作标准体系》都是学校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指导。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要根据工作要求制定专业化标准,完善程序流程,对管理工作中的参数进行维护。档案主管部门要积极应对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发展,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研究,制定统一的科学化标准,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各方面积极有效的沟通,实现科学管理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不断出现,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如何做好小学生安全工作,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推广和我国人口发展的规律,在校小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学生来校途中发生意外事故、宿舍内财物丢失、打架斗殴事件等时有发生。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在其他节假日要遇到的问题。小学生在学校学文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做到在校期间自已不受伤害也不伤害他人,自己不违法违纪并能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而且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他们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随意乱放。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小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指示其犯罪。还有的小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小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看到违法事件,没有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装作视而不见等。认识不到打架斗殴、盗窃等给自身、他人、家庭、学校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二、班主任在学生安全教育中承担的责任和管理方法
1.班主任安全管理责任
(1)安全教育责任。班主任除对班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基本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班主任不仅自己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如山、生命责任大如天的意识,还要努力使学生树立安全第一观念。
(2)安全告知责任。班主任的告知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班主任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告诫责任。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负有对学生告诫的责任。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是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或潜在的危险行为要及时地告诫、制止和纠正。
(4)安全防范责任。班主任要对班级活动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如对流行病、传染病的防范,对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校园欺侮、包括隐性伤害在内的预防等。要防微杜渐,而不要亡羊补牢。
(5)安全救护责任。学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除要及时按制度规定上报,还要力所能及地进行自护自救,并采取得力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2.安全教育的方法
(1)多讲
班主任要对学校制订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经常宣传,具体落实。在五一、十一、寒暑假时让学生签定公约。安全工作,要深入人心,落实到位。安全工作,要天天讲,处处讲,时时讲,人人讲,不厌其烦地讲,哪怕每次说的是现话,都要时时向学生敲警钟。因为学生易冲动,自制力差,可塑性大,所以班主任“千万不要忘记安全工作”。利用班会、晨会、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把安全风吹进学生心里。只有安全意识扎根于学生头脑之中,我们的安全工作才算做到家。超级秘书网
(2)多做
每周的班会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管理,有一定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作为班主任,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安全工作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和投机取巧,而应该脚踏实地、防患未然。教室内,书写安全标语,危险处设置警示牌,多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安全、法制知识,演唱安全歌等。班级开展争当“安全星”活动。利用各种活动,不同形式让安全意识“随风潜入心,润人细无声”。进行有关安全的主题班会
(3)做细
安全工作,我们做得多,说得多,这还不够,必须细管理。班主任工作,其中安全工作的细致教育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泰山。的确如此,事实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但千万不要忘了那少部分时间(即课余时间)。事实证明,我们很多的纠纷,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就疏忽了这一点,认为学生该休息,我们也该休息,此时学生失控,最易出乱。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善于空档的管理,细致入微的管理。否则,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