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计算机教学论文

计算机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4: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1

上机操作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有些学校不注重对计算机教学硬件的投入,致使计算机教学设备不完善,或计算机硬件设备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践要求,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使理论知识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1.2教学方法单一

有的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或学历较低,因此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落后。随着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这些教师难以应对教学工作。而且职业学校的升学压力较小,学校对教师没有太多的制约和激励,致使教师没有足够的上进心。学生基础差、教师水平不高,并且教师的支应状态是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改进计算机教学的措施

2.1转变教学观念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际操作,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2.2改进教学方法

篇2

在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任务驱动法,知其本质,方可实现高效利用。任务驱动法,顾名思义,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在任务的驱动(学生必须完成教师的任务)下,学生进行学习,实现教师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向学生提问,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以此驱动学生运用综合方法和手段进行资料搜集等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紧紧围绕一个任务展开,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性和难度,这样才可能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实施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任务

教师可以以教科书为依托,为每一章的内容设置一个总结性任务,为每一小节的内容设置多个小的任务。例如,在教学Word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运用Word为班级设计一个完整的黑板报,在这一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会学到许多知识。如:Word模式下如何建立文档,建立文档后怎样进行字体、字号、颜色,艺术字体的设置和应用,文字段落如何编排,文字与图片的悬浮、上方、下衬等关系设置,以及文档边框的使用,符号、图片的插入,还包括文档的打印,等等。学生在设计黑板报的过程中必然用到上述知识,设计的过程也就成了学习的过程。

2.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提问

计算机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后,每一个学生都会思考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构思的过程中也会涉及任务完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必然有一些是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如果学生将这些困难告诉教师,寻求教师的帮助,这些提问内容也就是教师下次将要教学的内容。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提问,是学生的好奇心在发生作用,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浓。例如,在教学Excel表格相关内容时,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进行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制作班级所有学生各个学科的期中成绩。对于这一任务,教师先保留悬念,不教给学生制作表格的具体操作方法,而是将这一难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最终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学生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会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如文本格式的更改、数据的输入等,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依据之前的学习和实践解决,但还会涉及一些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如函数的应用,这些知识是制作表格时必须用到的,将其隐藏在制作成绩表格的任务中,学生就必须学习这些知识,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教师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完成任务,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去一一破解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学生学过的知识,这部分学生可以自行处理,对于没有学习过的知识则需要教师的帮助方可解决。新知识的讲解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结束后,教师再次为学生设置一个应用该知识点的任务,让学生及时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又开始一个新的任务。在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出现“开小差”现象,教师应根据讲授的知识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练习结束后,学生正浓意犹未尽时,教师抓住时机,进入下一知识点的教学。如此一来,学生会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通过不断地完成任务,学生也会产生成就感,并且能够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延长记忆周期。

三、应用任务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从教学整体把握任务的设置

技校计算机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时,要注意从教学整体把握,认识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系统的过程。应用时要做好宏观的规划,保持整个教学系统的连贯性,处理好每一章任务和每一章下面各个小节任务之间的关系,各个小节的任务要为上一层级“章”的任务服务,进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这也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并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任务设置做到层次分明、收放自如。例如,在教学Excel表格内容时,教师要明确总体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整体的任务设置要求,即让学生能够自主运用Excel,独立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然后明确每一个小的知识点需要设置何种形式的任务,在每一个新的知识点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设置一个新的任务,学生完成了所有小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整体的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2.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具有层次性的任务

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内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计算机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因此,计算机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适合班级内全部学生的任务,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对任务难度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任务的过程中设计出具有难度层次的任务,让计算机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完成任务,让计算机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师应在设置基础问题的基础上,再设计一个难度较大的任务,基础问题是让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较大的问题是为了让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面对挑战有所提高。这种不同难度的任务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习水平差的学生学有所得,激发了学习兴趣,重新树立了学习计算机的信心;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了求知欲,不断挑战自己,在突破自己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任务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总结和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方法也要灵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

综上所述,在技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积极影响。因此,技校计算机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探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人才。

作者:彭建平 单位:广东省罗定市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吴剑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26):107-108.

[2]任岳.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2012,(16):249.

篇3

二、结合SNS平台发展需求完善文科计算机教学内容体系

文科计算机教学具有知识性、技能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它立足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中实践与体验。文科计算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本身也将对文科其他学科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目前,高校文科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仍然停留在理论基础知识的零散式教学,教学实践内容单一、孤立。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出于应对与学位挂钩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计算机认证的需求。各个高校在文科计算机教学工作中都努力尝试寻求一个合适的教学出发点或驱动学生知识学习的动机,寻找既能比较全面的涵盖高校文科计算机教学内容又能结合学生兴趣、实现“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长期承担学校文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教学,教授课程覆盖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编程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VFP程序设计)和电子商务等。学院成立了相应的公共基础课程组,并请有多年计算机教学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学大纲、学要求、学进度、统一命题、统一批卷,保证文科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文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基础知识缺乏、学习积极性不足、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意识薄弱、学习方法不合理等。针对SNS网站发展趋势良好、开发需求旺盛,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尝试构建基于社会化网络软件模块开发与应用的文科大学生计算机教学知识体系和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需求驱动计算机知识的教与学。计算机教学课程组对本校文科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筛选和调整,以SNS网站开发和应用的平台功能和服务模式等为依托,探索计算机类教学知识模块划分,如网络媒体开发、网游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插件开发与应用等,健全知识体系构建,优化教学课程设置。任课教师在对SNS网站技术构架进行了整体介绍和展示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摸索和研究现有SNS网站(如人人网、豆瓣网、开心网等)的网站结构、主要应用平台(个人展示平台、交流相识平台、协作合作平台)的功能应用、服务提供模式、技术应用和盈利模式等;指导学生以研发团队的形式用所学知识尝试模拟设计并开发实现小型的SNS网站、拓展SNS网站平台功能、探索插件应用设计与开发、研发移动社交软件等,从而激发文科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文科大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对社会关系发展的巨大贡献,了解信息技术与人文社科等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理解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掌握利用计算工具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篇4

2.采取理论与上机相结合的考试形式,推行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

计算机教学非富多样,考核形式也应该富于变化,给学员一种继续学习的动力,所以考核尤为重要,考核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结果的检验,因此对计算机教学效果进行考核也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但是考试可以有效地对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但是,考试的形式也会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压力,与此同时却也能够促进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学员取得更为优秀的学习成绩。计算机课程有异于其他课程,它有它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计算机考试应该采取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从多角度对学员进行检验,这种方法也是在多年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这种考试形式适合党校计算机教学。理论知识的检验主要考查的是学员队这一阶段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概念的理解,对于难度高一些的问题不着重考察,上机操作考查的是学员能否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融洽的应用于实际,上机实践可以减轻学习压力,并且可以使死记硬背的重点难点降低难度,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因此,上机实践考试尤为重要。理论知识和上机实践缺一不可,两者相辅相成,这两者的结合能促使学员最大化的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

篇5

微课程以其时间短、灵活性强、情景模式強、现实性強等特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的差异和需求,使学生能够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促进了计算机学习的顺利进行。

1.2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课程资源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优资源。微课将现有的课程拆分成一个个的视频片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资源库中自主搜寻自己需要的视频资源。因为微课的短时间、情景化的特点,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来进行知识的复习和预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乏乐趣,不累身心。让每一个学生跟着自己的心情走,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3有助于构建学生的学习支架

微课是以学生自身为中心,学生才是决定着学习的进展的主角。微课能够在学生主导和教师辅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微课为学生创建可持续不断发展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兴趣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支架。

1.4有利于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微课把传统教学和教研方式进行革命,突破教师原始的讲授形式,把教师课前准备的教学资源能够充分的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学生。微课资源全部是教师的最优质教育资源,教师都全部共享,有助于计算机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2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微课虽然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微课在现实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微课虽说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来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这是针对学习自主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的,对于不爱学习,没有学习自主性的同学就完全没有效果。

(2)计算机知识往往是随着相关内容的发展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不同需求的学生可能得不到想要的内容,就需要对内容进行专人看管及时更新。

(3)微课进行的是知识点的分解,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消化吸收能力,知识点的零散化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构架同样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具体应用

计算机课程就是一门直接面对计算的操作性课程,在课堂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自己练习和研究。微课应用在计算机的教学中,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为了使师生能够更好的利用微课资源,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上构建微课公共共享平台,教师在课前讲教学内容制作成一个个微课教学视频上传到微信公共账号上,供广大师生交流学习。为此构建计算机微课教育教学新模式:

3.1微课的制作

进行微课的视频录制首先要选择适合计算机教学的微课类型进行录制。微课可以录制多种类型,多数要录制适合在家学习的类型。从教学的进程来分类,微课可以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课后巩固类、课后拓展类、知识探究类等。综合起来微课的教学新模式主要分为三大模块:课前、课中、课后。

3.1.1课前。首先,教师要深刻了解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和能力,根据实际需要制作微课视频及一些课件。制作完毕后,教师负责将课程内容上传至群共享,供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的自由学习。并且在学习交流群上,师生可以互相联系,互相交流,甚至可以建立语音甚至视频讨论组进行对话或面对面的交流和解惑,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课前应该完成的自学的项目。

3.1.2课中。在课堂上是学生直接面对面接触老师的最直接的途径。课堂教学这一过程理所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和利用。在课前,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对课上必须了解学习的内容了如指掌,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对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集中解决,再以微课的形式给予重点分析,进行多层次的深入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3.1.3课后。教学效果真正的实现主要分为两个过程:一是知识教学,二是知识消化吸收。知识教学已经在前两个阶段得到了实现,但是真正实现学生实际能力的转化,还需要学生在课后的练习,反思以及巩固提高。课后这一过程不认真对待,前面的一切都可能半途而废。课后巩固提高微课视频的制作和共享也需要教师认真对待,不遗余力。

3.2微课的实施

校园微课平台的实施要在校园网上建立监督机制,微课课堂占相应部分学分,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完成相当时间的微课教学。校园网维护更新技术人员要时刻准备接受教师的更新课件和微课视频做到及时更新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及时接受到最新的观点和方法。每一节微课结束之后还要设置相应知识点的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以备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施还需要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望大家都能够多多提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微课教育新模式。

篇6

首先,需要采用典型的案例,选择的核心需要对计算机课堂中所包含的教学知识进行涵盖;其次,需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在教师方面需要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案例进行设计与完善;再次,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其原因是只有合理的案例才会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需要从系统性入手,在课堂中教师可采用多个案例的方式,并且每个案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出现的顺序应该从易到难。

2.实施阶段

在对案例进行设计后,就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首先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引导,然后需对案例进行展示。伴随着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展示案例的种类较多,如可以通过录音播放、幻灯片播放等,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教学。而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分析与设计下一步的案例。将案例展示后即正式进入到正题,教师可以根据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向学生提出,而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剖与分析,对于问题的展现,可按照难易程度、内外顺序等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向解决问题的方向靠拢。而探讨与分析的样式也逐渐增多,首先在学生内部可以自由构建小组对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一定时间后可派出每个小组的代表与教师进行沟通。在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在寻找正确答案时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在个人学习能力与知识层面上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案例总结阶段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或者其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具体来说,就是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重复与巩固,达到学生彻底理解案例教学的目标。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案例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反复的分析,与此同时将理论知识进行扩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举例分析

以开发程序为例,教学初期可通过留言板的方式,对留言板应该具有的功能进行分析与整合。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整理与完善,经过一系列分析后可判断出以留言板而开发程序为案例共需要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用户登录、注册、找回密码和发表留言。设计后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对程序进行具体步骤进行设计,如对用户注册阶段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登录界面的优化等。在面对不同案例时,学生都需要遵循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样,在对数据库与注册用户的数据连接时,需要采用什么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问题。对此,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进行集中处理。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不但解决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应用技能。最后,需要对课堂中的案例进行总结。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例,可以以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和教师评价集中方式,可以保证在完成案例后获取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以在后期的学生中有着明确的努力方向。例如,在前端界面与数据库连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字符串编写代码或者数据库连接控件等多种方式,并且每种方式都可以成功连接,那么在设计的后期就需要考虑每种连接类型的优势与劣势以选择更好的连接方式。总之,通过对计算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学生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案例设计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考虑后,设计出完善的教学案例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篇7

二、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德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塑造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计算机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将德育与计算机教学相融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1.通过设计任务驱动模块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计算机教学中比较好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得当,使学生更好地吸收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统筹考虑本节课所涉及的道德信息,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信息的渗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以生命为主题的网页,展示交通事故、网吧失火致死致伤、埃博拉病毒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影响等方面的新闻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及感恩教育。然后让学生自己设定主题,选择合适的图片和文字在网页中插入。

2.把传统美德渗透到课堂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学科知识将这些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传统美德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去,在文字的设计处理、制作网站的选材及动漫设计中都可有效融入德育。比如,在教学生制国题材的网站时,可以为学生准备“郑和下西洋”“郑成功”“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史实素材,并让学生根据这些史实来进行爱国教育宣传网站的制作,以展现中华民族坚强自信、不屈不挠、勇敢抗争的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和文化。

3.在作品中渗透德育

在计算机学科中,作品最能反映一个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选择、有目的地将德育的相关理念植入学生的作业中,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目的。例如,让学生观察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并尝试去做类似的动画短片,如制作“妈妈的等待”“公交车让座”等。通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场景,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尊老爱幼的道德情感。在学习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后,让学生制作“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通过收集诸如野生东北虎、长江江豚、四川大熊猫等素材,让学生体会到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珍稀物种。

篇8

课前任务设计十分重要。在学习计算机理论时,学生往往会因为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理论术语较多且长篇叙述较多,在操作问题、方法上存在模糊、困难,因此设计好课前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每一章的内容进行分解并归纳为若干个主题,围绕每个主题来设计任务实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在进行任务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学或者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在学习XP系统的基本操作时,要通过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打开电脑,进入系统之后要引导学生查看硬件配置情况,并且使学生能够设置个性化的操作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实际情况。因此,任务的制定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也能够完成任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1.2任务展示及分析

在设计好任务以后,教师要避免进行讲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要积极鼓励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由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自己解决的,提倡学生自主思考给予方案和思路;另一类是需要根据任务设计中的新内容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的点拨,程度要使得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进行Powerpoint的制作中,要使学生了解任务,分析主题创意,结合自己的知识来进行制作。

1.3任务的完成

在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完成任务。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教学的任务、方法、步骤之后,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自主探究,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出指导和建议,为学生提供帮助,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对于学生遇到的普遍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中的讲解、演示,提高教学效率。如利用Word来制作求职简历的表格,在学生明确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再提醒学生对创建表格、编辑、输入文字等方面知识进行回顾,以便更好地记忆学过的知识。对于学生在制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解决,便于完成下一步的工作,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1.4任务评价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评价学生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提高。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将学生完成的结果进行展示、评价,以便及时反馈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个阶段是形成和提高学生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价要具有客观性、科学性,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任务评价中来,努力引导学生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对于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要对其进行指导和鼓励。如对Flash作品进行评价,将符合主题的程度、运用技术的简单和复杂、颜色的合理搭配、元件的逼真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分值,以此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中,要注意几个问题: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要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任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任务也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有目的的进行操作,使学生及时转换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思考的精神;另外也要注意任务设计要有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起点、水平、需求的区别来分别设计任务,正确对待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9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一大隐患就是教学与就业没有有效的结合,教师的教学依然和普通的教学相似,并没有针对中职学生进行特殊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抱着以教会学生知识为目的,并不是把学生看成即将要走入社会的成年人。这样的教学不仅导致学生不能够有着紧迫感,同时教学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样的教学也导致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轨,市场上需要的是技术型人才,而我们的教学并没有给企业培养出他们需要的人才。学生学习了计算机也并没有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技之长。

2.教学违背了实际应用

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违背了实际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使他们并没有运用到工作中。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没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工作,依然停滞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从教师这里仅仅是获得了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比较少。但原本就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根本提不起劲头,这样就导致学生既没有学好理论知识,并且实际运用能力也比较低。

3.教师的职业素养不够高

由于中职学校的特殊性,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存在弊端。教师的教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专业与计算机教学有效的结合,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充分学到该学的知识。

二、提出中职就业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法,完善中职计算机教学

1.以就业为目的的教学

改变中职计算机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中职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以就业为目标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跟上这一步伐,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比如说,办公软件这一系列知识要让学生在学校阶段就熟练掌握,教师可以多将实际事例让学生进行练习。

2.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年龄问题,他们并没有形成即将走向社会的概念,他们依然过着普通学生的生活。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计算机,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逐渐地认识到自己未来的职业,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地改变学习心态,形成以就业为目的的学习。同时,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3.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篇10

二、明确课堂要求,开展任务模式授课

对于初中生来说,规定一定的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授课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初中计算机课堂开展任务驱动法授课,首先要明确任务,设定任务。在任务的设定中,要依据学习内容和学情而定,把教学目标内化到任务中去,能有效地把总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这样能让学生明白任务的内容,也会提高完成任务的成功率。如在搜索某一个文档的时候,任务就是把规定的归档放在桌面上。对于这个任务,首先分解成以下几个任务:找到搜索功能、输入查找的文档名称、复制查到的文件、粘贴在桌面上,这样一步一步分解和完成任务,学生就会很清楚做什么和怎么做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引导者。所以,在任务的完成中需要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结合老师的引导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又能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篇11

(二)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探究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不再是教师将所要教学的内容直接完全灌输给学生,而是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去探索知识,去应用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主要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所要学习的内容、所采取的教学策略,都是由教师所决定的,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以及定义概念的学习效果较好,对于提升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能发挥的作用却很小。而探究式教学方法,却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去探索知识中的乐趣,去发现知识的应用方式,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的把握有更大的自由度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学内容基本以教材所指出的知识范围为中心,并作出指定的练习,以此来巩固学生们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也被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基本只有在课堂上才有学习和练习的机会。而探究式教学方法中,学生们所学的知识范围扩大了很多,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的深刻探讨,可以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而研究出的新课题,学习的时间、地点也不再受限制,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够学习,都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安排。

(四)学生之间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们所要研究的课题往往会较为复杂,具有学科综合性,依靠一位学生的力量也许难以解决,这时候,就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们各自的观念得以表达,能让学生们在相互沟通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获得向他人学习的机会。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课前准备要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就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前准备。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首先要确立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基本出发点,再根据教学的进度、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其次,要确立一个合适的探究主题,探究主题的选择要贴合教学内容,还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并且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再次,要在开始教学之前,确立要向学生提出哪些要进行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