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5: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

篇1

二、班主任教育管理对策探讨

1.用爱心点燃激情

一是爱岗敬业。班主任除了要教育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而更重要的是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只有热爱班主任这一工作岗位、热爱学生,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二是严格管理。做班主任既不能当“好好先生”,也不能做“麻辣教师”。严格管理是客观要求,但也要宽严适度,不能一味打压,也不能无限制的默许包容。老师的权威性是建立在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信任和认可之上的。三是认真细致。学生管理是一件细致入微的事情,班级管理必须认真负责,学生上课出勤率、考试合格率、宿舍卫生、外出安全问题等都要全盘掌握。

2.靠民主强化管理

一是组建民主班委会。班委会直接决定一个班级凝聚力的大小。实践证明,经民主选举出来的班委深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而且将班级工作处理得有条不紊,为班级良好班风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二是开展健康兴趣活动。作为班主任,要适当的向学生灌输大学生活多样化的观念。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多样的兴趣活动,填补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逐步消除学生的不良嗜好。三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3.抓典型树立班风

一是发现典型。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良好班风的建设必须依靠班级中素质全面、表现优异的典型学生,班主任应该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短时间内寻找到这样的“典型”人物,比如学习典型,卫生典型,文艺典型等。二是树立典型。“典型”人物的挖掘就是要让他们发挥积极向上作用,形成“典型”效应。在班级内部开展各种以树立典型为目的的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典型、接受典型、学习典型。

篇2

1.2“爱”管的现状与原因分析高职学校对学生的“爱”管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建设上。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他们充满干劲与热情,对事物的发展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学校对学生的“爱”管有利于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自由时间的增多使得学生与游戏为伍的机会增多,失去高考的压力,学生在游戏的世界里激情四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业的荒废。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与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分不开的,但学校应对此负主要责任。正是由于学校“爱”管措施的不当,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指导不明确,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未制定清晰的规划才使得学生对未来的迷茫感增加,使得学生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2改善高职学校对学生“严”与“爱”管理效果的有效措施

从上文对高职学校的学生进行“严”与“爱”管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职学校在对学生“严”与“爱”的管理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颇,使得管理陷入了瓶颈。为改善这种现状,下文将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第一,针对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和迷茫期而导致的课堂纪律被破坏的问题,高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改进:首先,分析课堂秩序遭到破坏的原因。从总体上看,高职学校的课堂秩序还处于良好的状态,影响课堂秩序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极个别的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造成的。大部分不遵守课堂秩序的学生企图用迟到、旷课或早退的形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进行不同的教育。举个例子,对上课爱讲话的学生可以通过点其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教育,但这样做需要把握一个度,即应努力做到“严爱有度”,点其回答问题的方式不能与其他学生有区别,教师更不能对学生恶言相向,“受重视,被关注,有希望”是学生基本脱离家庭后努力学习的动力;最后,贯彻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比较有代表性、课堂纪律较差的班级,进行通报批评,从整体上提高班级的荣誉感。第二,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创新高职学校的管理制度,第二个方面为对高职学校的学生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创新高职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由于学校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其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与学生的利益发生冲突,这就使得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屑一顾,为防微杜渐,学校可以使用管理激励的手段对高职学校的学生进行管理。对沉浸于游戏世界的学生,学校采取的一直是严厉的管理形式,这种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由此而造成的悲剧也时有发生。举个例子,某高校学生因打游戏失踪一周,学校将其找到后请来了家长,在家长将其带回的途中学生突然跳桥溺水身亡。“生命诚可贵”,学校在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合理的方式,家长应配合学校进行管理,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不能恶言相向,说一些与教育无关的粗言碎语。

篇3

2该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

2.1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多元智力理论由他在其著作《心智的结构》中提出。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大脑由9种各不相同的智力因素构成,因而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智力优势区域和弱势趋势。因此,要接受个体差异,而教育的意义在于接纳与平衡。多元智力理论指出积极乐观是成功的关键,因而教育者要充分尊重、接受和信任学生,并根据学生的禀赋、兴趣、资质因材施教。显然,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不能够适应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2.2心灵契约理论

“心理契约”现今被很多心理学家所引用,其最早由美国的心理学家施恩提出来。从理论上看,它指的是组织内部个人奉献与欲望索取之间的配合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稳定的、协调的约束关系。在实际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心灵契约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可以发挥有形契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心灵契约可以使学生明确自身和辅导老师之间的关系,并接受自己在该契约中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必须履行在学习生活中的义务和责任,而老师承担教育与培养的责任,双方形成一种综合期望系统。

3模式建立的实践意义

由于在“心灵导师+辅导员”模式中,专业心理导师与配套辅导员合作介入学生管理工作,两者相对独立,但工作职责又相互交叉,因而学生实际上可以接受双重、专业的指导与管理。其实践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3.1优势整合,使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分工极其明确,专业教师只承担课程教学与科研项目开发,辅导员和班主任承担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但教师和辅导员之间长期缺乏交流与沟通,因而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剥离的现象凸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存在“硬伤”。而“心灵导师+辅导员”制度的推行不仅能够整合教师和辅导员的专业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同时专业分工的整合与交叉能够促进沟通与合作,细化并优化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学生正常有序地上课、积极健康地成长,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的落实与反映。

3.2增进师生认同感与情感交流

实质上,“心灵导师+辅导员”模式最重要的是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时间和制度保障。导师以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为依据,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可以分年级、分班级、分批次为全体学生提供指导与交流活动。在这种平等、独立的相处过程中,辅导员和心灵导师与学生不再有严重的等级观念,而是平等自由的相处;不再是传统的说教者,而是参谋者甚至是“智”者。这种亲民化的教育理念践行着教育自由、民主、公平的理念,共享喜悦、共担忧愁,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认同感与亲近感,不仅有利于加深情感交流,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工作的效率。

3.3缩短大学生活适应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从实践经验来看“,心灵导师+辅导员”的模式实质上缩短了高职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适应期。新生入学后难免在专业学习、日常交际、社会实践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困惑,从而产生焦虑和不适感。“心灵导师+辅导员”的模式一旦实施,学生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与导师或辅导员沟通解决。学业问题有专业老师指导,思想、生活及情感问题有辅导员关心,导师和辅导员始终伴随着学生成长。不仅有利于学生走出刚入学的困境,同时也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生命观,为毕业后与社会有效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转变“重教书,轻育人”的传统观念

刚进入校园的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叛逆复杂、行为暴躁易怒的特殊时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日趋困难。学生心灵导师制度的推行,实质上极大地转变了教师的育人观念。教师能够专业地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特质,倾听学生心声。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自信、从容地面对学习生活的难题。专业老师和辅导员改变了传统的“重教书,轻育人”狭隘思想,真正地扮演着学生成长的心灵导师的角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这本质上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新反映。

篇4

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旷课、上网吧、早恋、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违规违纪行为成为家常便饭,屡教不改。

2.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

五年制高职学生招收的都是初中毕业生,年龄一般在15~16岁,录取分数在200分左右,有的地方录取最低分数为160分。在初中阶段就没有打下或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爱学习、不会学习。进入五年制高职学校后,文化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普遍较差,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很费力。

3.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许多学生进入五年制高职学校学习是“无奈之举”,有不少学生是在家长的逼迫下才走进学校重新上学的,他们大多数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因此,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只为应付家长。为此,在他的潜意识里就是自己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前途渺茫,意志消沉,情感冷淡,自暴自弃,遇到挫折就更难以承受了。

4.意志力差。

许多学生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无原则地溺爱、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有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苦、工作累、工作时间长而经常炒老板的“鱿鱼”,不停地找工作、换工作,游荡于社会。也有部分学生遇到挫折干脆回到家里“啃老”。

二、用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班级管理

依据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应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提高对学生的需求满足的重视程度,增强以人为本意识,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指饥饿、睡眠和性需求。他把人类的生理需要作为需要层次的基础或根本,只有这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进一步激发高层次的需要。现在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还是比较宽裕的,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的;对于少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要主动帮助他们申请享受到国家资助金,而且要从生活上、情感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和帮助;还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勤工俭学,自强不息,战胜困难。学校在教学安排时必须顾及到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每节课的上课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否则时间过长容易出现疲劳、瞌睡、开小差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教师不妨告诉学生,什么时间吃饭才符合人体的自然规律吃得更健康、更科学、穿衣打扮色彩如何搭配才漂亮、怎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使自已精力充沛、为什么对异性有好感、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关注等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只有满足了学生的生理需求,学生才会更好的学习,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安全需要。

马斯洛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最渴望得到的就是安全的需要。作为身心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对安全需要的渴望更为强烈。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在中学时期时被视为“差生”,自信心遭到挫伤,失落感较强,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更害怕在学习中犯错误,导致严重的焦虑、抑郁,缺乏安全感,产生了厌学情绪。可见,安全的课堂心理氛围是学生学习的最起码的保障。为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管理必须以教育管理观念变革为先导,树立“学困生”不是“坏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观念。在教育中要识才、“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长处,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此外,客观环境的安全也十分的重要,尤其是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接二连三的校园安全事故(如黑龙江宁安学生遇难事故、四川通江县小学踩踏事故、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恶性杀人案件等)一次又一次地为学校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学校安全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首先,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使安全知识扎根于学生头脑,安全措施立足于学生生活,防患于未然。其次,确保学校硬件设施无任何安全隐患。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尤其是室内的电线、电器设备应定期检修,各种室内附属物应定期检查加固。同时还要警惕建筑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再次,保证班级同学不受外界暴力威胁,防止班内学生“称霸”现象的发生。

3.社交的需要。

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要。马斯洛曾说:“每个人都有爱和归属的需要,都需要有自己的团体和集体,以寻求团体和集体的认同、支持和温暖,否则个体将无法生存和生活。”爱和归属这一基本需求是任何个体的成长都必不可少的,温暖的家庭、良好的学习环境、同学的友爱、班集体的归属感这些需求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老师要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同学之间的有效交流;正视和积极引导班内的非正式群体,使其积极地融入班级之中;优化班级结构,把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融于和谐班级建设之中。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活动中里找到自己的定位,看到自己在班级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4.尊重的需要。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与成人完全平等的人。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基础,站在平等的地位,倾听学生的想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不仅包括他的长处,而且包括他的缺点,尤其是尊重“学困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甚至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还要做到:首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才能。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肯定、表扬和认可。这些初中所谓的“差生”,有一天得到了表现其特长的机会,他将会非常珍惜,加倍努力。一旦他在某一方面得到了认可,找到了自信,这种情绪将会传染,会影响到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石,赏识和鼓励往往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和工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班主任要经常换位思考,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第三设立必要的奖励机制。马克·吐温说:“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老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加以表扬和赞美。特别是班级“后进生”,“后进生”是班级管理的“短板”,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老师要做到有教无类,看到后进生的每一个进步,适时地给予指导、鼓励和表扬,使其增强信心,迎头赶上,实现班级有效管理。

篇5

二、帮助高职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情绪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即有先天因素,但是后天的培养和锻炼也同样重要,在高职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的疏导、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高职学生的情绪排除天气、生理状态等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受外部评价等主观因素影响,这种外部评价即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例如成绩不佳、感情受挫、没有学习兴趣、就业压力等,其实都涉及到外部的某种评价对学生本人的否定。那么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疏导负面情绪的影响,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的去对待这种外部评价,肯定自我的价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正确认识、肯定自我的基础上,建立积极的情绪和心态,促使学生形成自觉意识,发展自我。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情绪调节时,首先要接受学生的情绪。很多时候面对高职学生的违规违纪,没有认识到有时候这是学生情绪出了问题,而还只是一味采用常规的说教方式,批评、讲道理,这使得本来就身处情绪困境、已经在自我否定的学生进一步的受到否定,或者会使学生继续沉溺在个人负面情绪中,面对批评出于自我保护,他们会愤怒、排斥,很难去考虑他们自身的问题并真正去承担责任。根据美国教育家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的研究,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中困难时的一般个人化的情绪,例如“我不想做这件事情”、“这门课程真没意思”,这时,教师也应该先认同并接纳学生的情绪。当情绪被否定时,学生容易自我否定,失去面对困难和问题的勇气;即使是负面情绪,在得到认同和接受时,学生会感到受到鼓舞,愿意真正去尝试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并试着去努力。

认同并接纳学生的情绪,要求教师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试着对学生说出他们的情绪、感受。例如学生说:“我讨厌某某同学”,教师如果采用批评、询问、建议、说教的方式,大多会受到学生抵触。“你这样说是对别人不尊重,不礼貌”学生会想,别教我怎么做;你不理解我;我不会跟你说什么事情了等。如果教师认同并接纳学生的情绪“你好像很生气”,那么学生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理解,情绪得到了认同,可能就会进一步说出原因“他无缘无故的骂我,我又没什么错”“那你一定很伤心”学生在情绪被接纳了稳定后才可能理性的思考,“可能我不小心把他的东西碰掉在地上了”、并试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是不是也应该去向他道个谦”。接受学生情绪,本质上是教师尊重学生个性,人格的体现,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肯定自我的价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首先就应该从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做起,就算不认同他们的行为做法,制止他们的错误言行,但是也需要设身处地的去顾及他们的情绪,认同并接纳学生的情绪,这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肯定自我的基础。其次,引导学生正确、理智、客观地看待外部评价,建立积极的情绪和心态。学者石康提出了一个“社会价值排序”的理念,现在的许多高职学生在这种社会价值排序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成绩不佳、学历低人一等、甚至去很多单位应聘连报名考试的资格都没有,这种社会价值排序的歧视已经被广为诟病,在短期内却难以得到改变,一部分学生能够自我安慰和调节,而许多学生却在这种给予了外部物质和精神激励的评价体系中失去了自我,将自我评价完全交给外部评价,或是让这种外部评价占据主导地位,那么这种屈服于外部社会价值排序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学生情绪自然很容易受其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智、客观地看待外部评价,要求帮助学生从心里上打破“社会价值排序”体系,保持自我评价,对外部社会评价标准理性看待,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历有高低、权力有大小、财富有多寡,生命的价值却没有贵贱,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可以平等的,生命的权利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帮助学生由追寻外部评价转为内心的探求和自省,肯定自我生命的价值,追求自我生命的意义。这样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情感中的困难、挫折时,才更能进行合理的自我情绪调节,接受现实、接受自我,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避免过激情绪导致的过激行为。最后,促使学生形成自觉意识,发展自我,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管理和调节。促使学生形成自觉意识,发展自我,要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学会正确、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正确、客观地自我认识和评价,可以增加学生的适应性,通过与自己的过去、与他人的比较分析认识,辩证的、全面的、客观的分析,进行自我调整。学校可以充分利用马列哲学课堂教学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情绪管理调节的重要意义,运用心理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情绪能力,此外,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对课堂教学补充,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使学生能进行正确、客观地自我认识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管理和调节,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接纳自己负面情绪的重要性。否定和排斥并不能完全防止负面情绪的出现,甚至会增加学生适应上的困难,影响到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有效管理情绪的方法,不是压抑负面情绪,而是学习接纳这些情绪,认同这些情绪存在,然后在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纾解,使之不会持久地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甚至发展为心理问题。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每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功能,在许多情境下,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绪后才能进行管理和调节,尽量不让情绪左右我们的言行和思想,使学生能理性分析、清楚自己情绪的表现、具体的感受、能认识到引绪的原由,最后找出适当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拥有了这种管理情绪的自觉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困难就能更好地适应、处理和解决,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篇6

二、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既能熟悉一线实际操作工作,也能从事中基层管理的技能加管理的人才,他们需要将来能够充任酒店餐饮部、客房部、人事部及前厅部等各岗位操作人员,或担任部门初级管理领导者。本文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应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者相辅相成,其中以专业能力为基础,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则为关键能力。专业能力在整个能力结构中起到核心作用,它是劳动者胜任岗位工作的基本要素,包含对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各个部门的相关知识与特定技能的掌握。例如:近年来中高职院校采取的“双证书”制度,有效促进了能力训练的规范化,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方法能力是一种发展能力,它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它包括科学的思维模式和基本技能。例如:学生要制作团队客人接待计划,则需要考虑团队的性质、人数、设别等级、服务内容、消费标准等方面的相关情况;接到需要促进客房销售和预定的任务,要学会搜集资源信息,查找资料文献以获取有用信息。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它是饭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能力;是他们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对于组织团体、促进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酒店人员的职业能力中也包含拥有良好的工作服务意识、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各项能力的全面提升才能使酒店工作人员在对客服务中最终形成优秀的综合能力。

三、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了解该专业毕业生在酒店的实际工作表现,提高学生酒店工作的职业能力,笔者选择自己所在学院多位学生和学生实习的酒店企业单位进行了相关走访与调查。

(一)毕业实习生的调查反馈

通过毕业实习生的调查反馈表明,(一)在知识方面,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教学表示赞同,但学生认为自身缺乏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如客房服务员实习生面对客人丢失行李时,不知道该如何积极配合酒店和客人处理问题。(二)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英语口语表达和专业英语培训不足,学生在接待外宾时缺乏自信和现场处理能力。如实习生遇到外宾咨询时不知所云,降低了工作效率,有损于酒店形象。(三)在实际操作方面,实习学生缺少岗位流动,无法获得全面的锻炼。酒店一般安排学生在餐厅、客房工作,行政楼层、前台等岗位部门始终无缘。(四)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在学校和酒店两种环境的过渡。如学生在酒店遭受到老员工排挤、薪金发放不公等,实习学生会因此而失望沉闷。(五)在作息时间方面,酒店与校园里宽松的作息时间截然不同,旺季和周末的大量招待工作使得部分学生作息紊乱。学生身体素质有明显下滑趋势。

(二)各个酒店的信息反馈

根据各酒店对于实习生职业能力的信息反馈表明,一方面,实习生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多个岗位上上手快,很快胜任技能型的工作岗位,如客房部的做床、餐饮部的摆台等。由于他们在校期间都有过扎实的实训室操作和专门指导,在技能方面相比本科学生,均有着较强的操作优势和心理上的自信。但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在社会能力和职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如:入店初期会不能适应酒店内严格的管理制度,缺乏服从意识与团队意识,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及业务创新方面的能力表现出不足。

四、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只有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做到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根据针对笔者所在学院酒店专业学生的座谈和调查,发现学生对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初期,对“职业能力”一词表现出茫然与困惑。很多学生虽是进入酒店专业,却认为上大学仅仅是提升学历的手段,认识不出本专业的发展性和前瞻性,将职业能力的培养简单等同于找工作。因此,教师及教辅人员在学生入校之初,就应注重培养学生能正确认识高职的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科学合理进行人生规划,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服务理念和高素质服务水平的基层服务与管理人才。

(二)建设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师资队伍

在中国高校普遍趋向引进高学历师资,有酒店工作实践经验的学士进入不了高校工作。而实际上,酒店专业的教学更需要部分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仅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有着丰富的酒店行业工作背景。学校应引导校内教师注重生产实习,他们应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能为学生技能训练进行指导,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针对性的请进一些实践丰富的学者、酒店管理人员、酒店著名培训专家等,形成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从而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有效提高高职酒店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优化模块教学的课程模式

借鉴国际上典型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如:单科分段式、核心阶梯式、能力本位式等,突出培养酒店职业人才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特征,可以将其分为四大模块:

1、基本素质模块。

将公共课程和酒店专业课程有效结合。改革“两课”教学和传统做法,将法律基础课与酒店服务法规相结合,可以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适度增加酒店英语口语课课时,提高学生不同场景中与外宾交流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拥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职业精神。

2、职业基础模块。

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设置适合高职学生的、实用精干的教学模块。通过讲授服务心理学、职业素质与礼仪、形体训练、管理学原理等课程,使学生掌握酒店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服务意识和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

3、岗位技能模块。

培养学生熟悉酒店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管理方法,重点强化餐饮、前厅和客房等部门管理的主课,抓住形成岗位能力的关键;通过酒店技能体验实习与岗前培训,强化学生具体岗位的操作技能。

4、职业拓展模块。

主要是为学生将来工作需要所设置第二专业,如企业管理、食品营养管理、酒店公共关系等,无论是酒店,还是工厂,管理理念基本相通,职业拓展模块为学生将来有更宽的工作岗位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四)建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训体系

1、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训

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应该分阶段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实训,针对性地安排在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实训内容。第一,课堂教学实训。强化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在课堂中通过现场简单操作,让学生熟悉基本操作实务流程与技能。第二,酒店专业综合实训。通过安排学生在第三学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为学生安排模拟或全真的专业实训操作,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认知。第三,在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校外酒店实习基地进行全方位的顶岗实习,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行专门的实际现场训练。

2、完善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对酒店管理专业不同程度进行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较为普遍的有:中西餐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和前厅实训室等,但是酒店消费人群不断产生着新的变化,如茶艺实训室与酒吧实训室等仍未得到广泛普及,培训资源十分稀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还有待不断开发和完善。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各高职学院在甄选的基础上,与国内酒店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式”、“产学结合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等目前较为成熟的合作模式。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酒店专业成立以来先后与上海、浙江、山东及江苏省内各大星级酒店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然而,学生实训实习需求不断呈现多样化趋势,有的学生希望到国内一线城市,有的学生需要到外资酒店或者海外酒店去锻炼等,因此,高职院校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和建设方面,应给予学生更多选择、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篇7

数字化管理强调“定位精确”,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职责和任务都准确定位,对目标管理、过程管理都建立系统的数字体系,对每个环节和程序都有据可查、有机衔接,确保高效准确。高职学院学生工作主要由分管学生工作院领导、学生工作部(处)、各系分管领导、专兼职辅导员及班主任等构成。当前普遍存在学生工作的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现象,特别是学生工作部(处)统筹管理全院学生,工作千头万绪,各个项目都由学生工作部安排布置工作任务,施行监督考核权利。因为学生管理工作压力大,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学生工作数字化管理,可以对学生工作的职责分工清晰定位,工作流程规范化和数字化,辅导员和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和学生工作有据可查,加强了监督和考核,大大提高了高职学院学生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工作管理队伍整体水平

高职学院学生工作数字化管理,对学生工作管理队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管理要求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必须对学生工作要有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工作中要及时、准确、高效、规范的完成数字化系统中要求的选项和任务。这就对学生工作者的各项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及办公系统使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知识。高职学院学生工作推行数字化管理,能够促使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强化责任心,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管理队伍整体水平。

(三)有利于及时反应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学院学生工作管理,很多都是传统的经验型、粗放型模式,实施数字化管理以提高学生工作的成效。高职学院学生工作成效较差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学生工作大多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和系统的了解具体情况,再策划组织和落实。学生工作管理有偏差,往往开展一些轰轰烈烈的主题教育活动,就认为做好了学生工作,对日常的行为规划和纪律等抓得不彻底,对于当今社会需要什么的人才,怎么样将学院的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怎么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等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思考得不够。

二、高职学院学生工作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

1.学生工作数字化管理为管理者和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平等、方便的教育环境。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学生工作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各项数据和需求,对学生广泛地提供教育和帮助。学生工作部和二级学院管理者,可以下发任务并检查辅导员和班主任完成情况。高职学院学生工作是全院多岗位协同合作,共同管理完成的,学生工作数字化管理系统能规范制定出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明确提出了各个岗位的要求和完成等级,确保在工作过程中各岗位负责人员各尽其责,清晰有序的实现各个管理环节层次。

篇8

纵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既有传统专业,也有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专业,但总归来说,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相似。虽然当前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应用性和实践性,但由于各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基本相似,专业特色不明显,高职学生在就业时,受到地方院校品牌的影响,与名牌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还是处于弱势,缺乏竞争力。

1.2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教学过程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虽然当前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能力本位”,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理论教学外,也有意识有计划的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课程设置还是以专业理论课为主,教学过程也还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1.3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相对本科院校来说,缺乏专业特色,学校相对来说比较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企业比较看重的,比如诚信、合作精神、创新品质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类非专业职业素养,往往学校的教育比较缺乏。

2、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素养是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它是一个后天的教化和培养的动态过程。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职场立足和发展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专业技能是必需的,但很多时候职业素养往往在职场上能起到关键作用。相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对于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方面,受用人单位重视的知识的前几位分别是:管理学、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基础、英语、经济学、基础会计和、财务管理。企业重视的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包括: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奉献精神、团结友爱团队合作精神等、自学能力、领悟与反应能力、创新能力,道德品质高尚和独立工作能力等。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企业对于高职学生选择中,越来越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当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主要表现为:

2.1职业意识淡薄。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也是一种职业教育,一切教学工作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相应领域所需要的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由于专业特色不突出,教学环节中还是理论教学居多,学生进入学校后,缺乏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对职业岗位的认识、理解和适应滞后,职业意识不强。

2.2职业发展方向模糊。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大多数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对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进入什么样的公司也没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多说中长期目标。部分学生甚至临近毕业,都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去什么样的企业,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在当前,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如此多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普遍就业比较困难,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多也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

2.3职业适应能力差。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很多毕业后行业适应能力差,吃苦意思弱,频繁跳槽。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应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是对岗位的适应力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企业对这类专业学生比较重视的素质之一。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职业认识和体验,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进入一个行业后,不能较快适应岗位,更不能应对工作内容的变化。

2.4交流合作意识不强。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很多岗位需要从业者具有交流、合作的意识,服务意识,团队分工协作意识,但我们的学生很多在学校由于参与集体活动不多,加上很多又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相对独立,缺乏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5创新精神缺乏。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三年,虽然经过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是大部分还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教学空间较为封闭,教学方法较为僵化,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也相应的缺乏创新精神。由于学生在学校里没有进行创新、创意的探索,在工作中也很难有创新的工作方法。总体来说,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由于专业优势不突出,高校在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非专业的职业素养的养成。

3、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定位层面、课程设置层面、实践技能训练和校园文化建设层面。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必须从专业建设层面入手,同时,高职院校应多增加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让学生能多渠道地参与到具有职业内涵和特色的各类活动中去,对职业、职场有必要的了解和体验,从而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3.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准确,这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适应现代管理需要的,具备从事管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管理人才。这样定位既使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区别于本科生,又有利于培养以实践性、职业性为取向的管理人才。

3.2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学生除了专业学习以外,还应该包括职业素养培养。基于这个基本的认识,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除了个体智力与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提升和重建学生的职业世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内在的、隐性的职业素养。因此,课程体系设置中,应体现高职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开发。除了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零星课程以外,应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向学生完整的呈现职业素养知识体系,包括大学生职业素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生职业指导、创新思维等。另外,高职院校应把人文课程作为选修课来丰富、发展校园文化活动,推动文明和谐的校园建设,比如文学、书法、音乐等,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养。除了人文社科课程体现职业素养外,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也应体现职业素养,把职业素养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在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得以体现。

3.3结合实践技能训练

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技能训练一直都是比较重视的环节。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都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说服能力,这些能力素质往往需要大量的实践环节和实习工作加以锻炼和培养。而企业所更看重的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也能在实践技能训练环节中很好的培养起来。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环节。所以,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除了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外,也应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包括:课程实训、模拟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职业资格证书等。

篇9

2缺乏合适的教师资源

一方面,由于高职学校没有良好的教师待遇和工作环境,很难吸引到优秀教师人才。高职学校往往因为缺乏资金而无力向教职工提供高工资和好的福利。高职的教师招聘往往是高校招聘的冷门。另一方面,由于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的特殊性,需要综合型的优秀教师。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一定实际工作经验。这样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分清重点,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缺乏相应的机制来鼓励物流管理专业的任职老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积极地与企业合作,通过一些实践项目的锻炼来提升自身的教师素质。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途径

3.1改革培养计划

,实行分方向教学高职学校可以采用“必修课加选修课”的教学培养计划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合理的确认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包括基本的物流管理、仓储调度以及一些比较普及的物流管理软件课程等。另外,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开设不同的选修课。例如,有的同学比较倾向于向国际贸易方向的港口物流管理发展,那么针对这样的学生可以开设相应的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知识、商务英语、港口物流等课程。3.2灵活的实践教学方式物流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同时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而这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高职学校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设置严格的考核标准。学生需要通过理论笔试和面试才能拿到学分。学校要增设实践课程,投资建设相应的实验室,提供给学生近似实战环境的模拟环境,有效地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高职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高校可以把一部分实践教学直接在物流企业进行。

3.3作相应的物流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物流的需求形式逐渐多样化,物流岗位对于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国际贸易的增多需要物流管理人员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方面的相关知识,一些企业的仓储调度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材料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知识等。高职物流管理教育要想满足这些需求,首先需要明确这些需求,然后根据这些需求来调整相应的培养计划。因此,高职学校可以做一系列的物流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调查,对需求进行合理的分类,然后根据分类合理地设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

篇10

在心理辅导方面,笔者主要将学生划分为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两类。对于性格外向型学生,管理者可大胆放手,让其负责或协助管理一些“外交”型活动,如趣味运动会、公共关系小组、诗歌朗诵协会等,这类活动或协会能够使这类学生发挥其善于交往的特点,用其所长。但在此期间,管理者应注意提醒学生戒骄戒躁,不断进取;性格内向的个学生,他们很少主动参与活动,即使参与,受挫能力也较差,害怕失败,容易逃避问题。故管理者在引导其参与活动期间,要重视挫折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在成功时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其总结成功因素;在失败时给予安慰,分析其失败原因,避免下次的失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除此之外,管理者在安排任务时,应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难度大的问题让这类学生解决,使其遇到困难,慢慢培养其承受压力的能力和受挫能力。

2.以人为本,重塑师生关系

除了对学生性格、成绩进行分析的分类管理外,管理者应注意遵守一个原则———以人为本的管理法则。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这里强调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其核心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成长中的合理需要;二是人性化管理,做到关心、理解、宽容;三是尊重其个性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多样化;四是管理者应将教育管理的重难点相结合,把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与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把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与教育管理相结合。目前,许多高职学校已开始将此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治校实践当中去。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特别注重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指导下,教师履行的管理核心是指导与服务。指导即“授之以渔”,教师应改变原来发号施令的角色,变命令为引导,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

二、建立良好有序的管理队伍

1.转变管理风气,严把管理者录用关

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风格直接决定了其管理工作的成果。多数高职院校因资金问题,无法提高教师待遇,因此吸引不到优秀的管理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管理风气不佳,教师普遍缺乏责任心。因此,必须转变管理风气,对辅导员等管理人员的招聘录用严格把关。除了看其学历外,还应看其作风和职业操守,将其社会经验、职业经验也纳入考核范围。

篇11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常常出现干满一届就想方设法调岗的情况,愿意把辅导员当成终身职业并长期奋斗的人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同期入校的教师相比其收入往往偏低,职称评定也总是落于人后,副高及以上职称的辅导员极少,难以让他们产生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辅导员队伍发展空间得不到保障,外出培训次数少,参与科研课题机会少,内部提拔竞争时也往往难以显出优势。

(二)学生管理系统部门协调不够

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整体谋划少的情况,各部门或院(系)往往各自推进、很少整体协调。日常工作中,根据各自上级部门的要求安排工作,往往是动员部署多,检查落实少,一方面工作内容有重复,另一方面又难以避免出现“三不管”地带。

(三)学习动力不足,自学习能力差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听课、阅读、自学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由于文化基础差,自学习能力弱,学习方法不当,难以持续学习。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较长远的人生规划和明确的人生目标,管理难度大。

(四)学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样是有理想、有抱负,并且想通过积极学习为实现美好未来而奋斗的。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与社会接触密切,一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当他们接触到社会上一些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者一些不健康的事物时,就容易模仿他们。这时候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疏导和教育,他们就会以混日子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大学生活。旷课、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就会接踵而至。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优秀学生和专家教授来讲述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当年的学习体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们确实体验到自主学习是优秀人才应有的素质之一。只有切实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有意识的培养这些习惯,并在实践中落实。

(二)加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教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整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学校应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三)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从横向上看,学生管理工作应在学校顶层制度设计中对各个职能部门管理职责进行合理划分,尤其要对具体管理工作中的交叉部分明确操作办法,形成既分工、又合作良性机制。从纵向上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体系也需进一步理顺。应当充分赋予院(系)和班级适当的学生管理权,便于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应对学生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实效性。

(四)加强第二课堂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加强对校园第二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视,培养以综合能力为基础的专业的技术人才。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文化建设将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塑造综合素质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职业教育指导课程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