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医学论文

中医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5: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医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医学论文

篇1

1实践能力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的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只看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接受,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仅靠考试成绩,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临床所需的人才相差甚远。同时,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象思维的培养都需要在实践中体悟和学习。实行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出更为有效培养中医药人才能力的方案,对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社会竞争能力,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具有深远意义[2]。

2目前我校中医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

尽管目前中医药教学快速发展,但实践教学环节尚显薄弱,至今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型中医人才的需要。主要原因有:(1)在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中仍然以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为主,教学计划中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2)实践教学缺乏整体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实践内容与现代技术进展和临床需求相脱节,有的实践内容已经落伍,有待进一步整合、更新、优化;(3)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不完善。实践教学场所不足、实验仪器设备更新慢,达不到教学目的;(4)学生对于实践性课程兴趣较低,重视程度不够,参与主动性较差;(5)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尚不明确,无法客观评价教学水平及学生掌握程度,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中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学生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处理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不足[3-4]。目前的不良局面如得不到有效扭转,必将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桎梏。

3中医学专业本科实践改革的措施

为改变目前的不良现状,我们对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逐步形成五年制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能力贯通式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学年所开设课程及学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让学生“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达到全程实践的教学目的。具体如下:

3.1第一学年本学年的学生刚接触中医学,对中医药理论的认识尚粗浅,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医的感性认识及学习兴趣。在学院建设中医四诊实训中心,形成中医诊疗技能实训体系,为学生提供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场所;通过对学生四诊技能的培训,使学生熟悉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和技巧,增加学生对临床疾病的感性认识;通过模拟门诊,让学生亲身体会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加深对疾病的感性认识;通过远程门诊示教系统,使学生看到临床诊察、辨证的全部过程,对书本知识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开设推拿手法练功课、耳穴压豆等课程,使学生大一入学即掌握较为简单的治疗技能,在给家人、朋友解决痛苦的过程中收获专业信心。

3.2第二学年本学年开设的中医学核心课程有中药学、方剂学等,着重对学生进行中药辨药、识药、用药的实训。通过“中药标本馆认中药”“实验室做药理实验”“本草园见习中药药用植物”“临床见习方药运用”四者联合,搭建起中药学、方剂学“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3.2.1中药标本馆的实践教学学院设有中药标本馆(含饮片标本室、浸制标本室、腊叶标本室、伪品标本室和中药走廊展台),现有中药标本600多种,涵盖《中药学》教材收录的所有中药。在中药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定期引领学生到中药标本馆观摩学习,加深学生对中药的认识理解。3.2.2中药药理实验室的实践教学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为学生开设12个固定的疗效显著、实验结果明显的中药及方剂实验项目,另外灵活开设3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力求使学生通过实验切实观察中药及方剂的疗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学习热情。3.2.3本草园的实践教学学院设有本草园(含草本区、木本区和藤本区),涵盖中药学教材中绝大多数中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适当地讲解药用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力求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鉴别中药的能力。针对药用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灵活开展药用植物见习,学生全年可以在本草园见习,春夏季节认识以全草、茎、花、叶入药的中药,秋冬季节认识以果实、种子、根入药的中药。3.2.4临床见习方药运用的实践教学通过远程门诊示教系统、模拟门诊及随师门诊,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中药、方剂的运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中药、方剂的功效、主治及配伍原理。

3.3第三学年本学年开设的中医专业课有内经选读、温病学、金匮要略、推拿学、针灸学等。在学院增设针推手法训练室,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手法,能够独立进行针灸、推拿的临床工作。适当安排学生跟随授课老师到附属医院、社区医院临诊,通过教师适时进行有目的的讲解,加深学生对中医经典课程内容的理解。

3.4第四学年本学年开设的中医专业课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实践教学主要以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教学医院跟随教师见习为主,加深学生对中医专业内容的理解,为第五学年的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5第五学年建设以滨州、烟台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为龙头,烟台市中医医院、威海市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为核心,各实习医院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辅助的临床教学基地体系,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见习平台。

4中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

篇2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27.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63.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科技论文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与思考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篇3

1.2欲神-一种本能性的欲望所谓“欲神”,泛指人源于其个体生物本能的一类欲求冲动及相应的行为,食、色、性及趋利避害是其主要体现,它与人类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紧密相关。从实质上说,此种行为在动物中多为生理性的,是在无意识下引发的,多数情况下,机体能清晰地意识到这类冲动的萌发,并借助意识作出相应调控,同时还伴有某些情绪体验。

2三神与心身关系层次

心身关系是中医心理学的理论核心,对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判断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追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我们不难发现,三神学说对中医学心身关系和心身结构的构建起到了奠基作用,也为心身疾病的辨治提供了重要的靶点,这主要体现在三神学说与心身关系层次紧密相关性上。

2.1从“身”到“心”关系层次-欲神这是一个低层次的身心关系,在这层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多是躯体方面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控制这类行为的调节中枢位于古皮层、旧皮层,也称边缘前脑。可以说本能性的欲求冲动多为这些系统的功能所控制。然而,传统理论多认为:“识神”可以诱发或抑制“欲神”。从生理原理来看,则是大脑皮层的感知及意识等活动所伴有的皮层神经电化学反应对皮层下较低层次中枢调控的结果。本质上,这种关系是皮质电化学反应对边缘系统功能的下行性作用,这是“身”与“身”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一些医学家则认为“欲神”亦可以沿着神经通路向上扰乱元神,影响大脑皮层的精神心理活动,但从侧重的要点来看,上行性有可能次于并弱于识神对欲神的把握。

2.2从“身”到“身”的关系层次-元神就解剖构造而言,元神与欲神位置接近,不仅包含低层次的内侧皮层(边缘系统)也囊括了脑干、下丘脑等局域结构的调控作用在内。且这些部分主要依赖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对内脏的功能进行调节。这些功能多是与生俱来的,其调控中枢为边缘系统。故多认为“元神”是一种神经电化学活动,属于“身”的范围,而且这种活动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节,即所谓“识神”主宰“元神”。因其解剖位置相近,且有的则是同一结构的不同功能,故欲神与识神之间多是紧密关联的。

篇4

2中医理论与系统科学理论的契合点

系统是指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总体,其共性特点可以概括为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有序性和预决性。而中医学理论具有强调整体观念、遵循阴阳五行规律、重视脏腑经络联系等特点;因此,体现我国古代医疗实践经验和规律的中医学完全具备系统的特点,可以成为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就理论实质而言,两者亦十分相似。

首先,就系统的整体性而言,是指系统具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功能,即“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构成,各部分有机配合,共同实现人的形体完整和功能正常。并且,人体还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构成一个系统,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其次,系统的关联性,是指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系统和其环境之间具有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且这种系统的关联性决定了系统整体性的存在。不难理解,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都不是独立的,比如脾与肝虽功能各异,但相互影响,情志不遂,肝气郁滞乘脾,形成肝郁脾虚证,就是很好的例证。人体中的气、血、津液等物质可以将各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联系、促进和滋生,共同决定人体的整体功能水平。

再次,系统具有动态性和有序性的特征。动态性是从时间的维度来观察系统,其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变化,不存在绝对的静态;而有序性则是系统关联性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结构层次,以及动态性在时间上所表现出来的演化方向,使得系统具有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有序性质。总结起来,即是系统的整体和各个部分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这种运动越是有序,其组织化程度也就越高。人体的生理功能变化和病理演变过程都充分体现了这种动态性和有序性的特征。比如,中医理论中有“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人体的动态特性。而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人体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则是人体有序性的真实反映。

最后,系统的预决性表现为系统的有序性能够使其自动导向它的终极状态,这一特性在生命和生物系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生理学中的正反馈概念,就是对人体系统这一特点的真实反映。不仅如此,人体的预决性在中医学理论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比如"久病入络"的理论,就描述了人体久病必然导致病邪逐步由外向里,由浅入深,最终导致络脉损坏、脏腑衰竭的病理变化规律。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到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六、七情致病理论,以及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过程,这些都无不强调了人体的整体观和人体与环境、社会的整体观,也就是系统的观点。因此,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开展中医学的结构化和规律性研究是可能的。前面提到,医案是中医名家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传承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理论的重要载体;因此,医案的系统研究就是应用系统科学开展中医研究的重要内容。系统科学理论的引入,使我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透过极其复杂的医案信息表达,把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总体发展变化趋势,以及医案中各要素间的内在有机联系;从而能够确定宏观的医案结构,并且细致地描述医案中各信息的发生规律;因此,系统科学思想为中医医案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篇5

2提高中医院校西医诊断教学质量的对策

2.1转变观念,增加学时

中医诊疗源自丰富的哲学内涵和人体认识,西医诊疗则源于精细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中西医诊断的共识都源自远古时代的对人体的基本认识[3]。西医诊断学是解决中医院校理论与实践分离、基础与临床脱节等弊端的最佳途径。因此,有必要加强认识,了解西医诊断学教学在中医院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保证足够的教学时数;转变学生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学习西医诊断学的重要性。

2.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西医诊断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有机结合问题式(PBL)与授课式(LBL)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是培养全面型人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手段,模拟或恢复教学内容情境[4]。LBL教学法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将学生引入问题后激发其积极思考能力,通过自我讨论、探究及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5]。PBL教学法则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学习[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的传授采用PBL与LBL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实践中准备典型案例让学生模拟患者或选择标准化患者,教师让学生通过询问病情、采集病史、书面记录达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3教学与临床相结合

教学过程别是体格检查和症状学部分应尽最大可能地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的常见病、多发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自身患过或接触过某种疾病的患者,很快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认知相结合;讲完症状及体征后,可选择常见病例,包括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及器械检查等,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疾病判断等,不但巩固了学生的课堂知识,而且锻炼了其诊断能力。

2.4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将网络、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充分结合的综合教学技术,是理论知识最好的教学形式。具有内容丰富、直观、高效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演示视频、图片及动画,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学习主动性的调动都具有重要意义。课堂上采取教师讲解一段后,再播放正确的及错误的操作录像,正常的及异常的体征对比,使学生加深印象。诸如,教师可以将心脏杂音和心脏搏动的动画、心电图利用多媒体同步播放,再与其他各类型杂音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加深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篇6

2中医全科医学学科亟待定位

中医全科医学应运而生,是因为二十世纪末,全面大力发展起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方位服务。相关人才培训教育思路是根据少量的中医和大量的非中医专业出身的卫生技术人员转岗的现实而确定的;故而,相关的培训教材就着重于最基础的中医临床适宜技术的强化培训;随之而确定的中医全科医学专业临床硕士研究生教育也是在此大格局下开展起来的。尽管在现在看来,这些相关决策和措施与眼下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状况不大吻合,但是,这是适应中医全科医学最初级发展阶段的、合适的、正确的决策和措施,毋庸置疑!然而,为什么这些决策和措施与当今中医全科医学发展不大吻合呢?或者说,为什么这些决策和措施没有得到及时修正或修订呢?我们认为其关键的因素是因为大家对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发展亟待重新定位,因为没有对中医全科医学学科进行定位。那么,这个中医特殊的分支学科,就没有发展方向,就没有自己人才队伍培养的特定目标。换句话讲,这个特殊的分支学科,尚未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分支学科,其独具特色的学科特点尚未形成。显然,大家都是在摸索中艰难前行,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级阶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门分支学科,或者是一门专业,必须有自己区别于其他学科或专业的特色,有自己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自己独特的人才队伍、与之相关的独特的教育体系,如独自的教学方法、教材,理论体系、管理体系,网络平台……。这些诸多因素的确定或明确化的前提,必须是这一分支学科的定位。也就是说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必须要尽快相对完善,如果仅仅是根据临床需要,调整措施而进行的经验总结,那么,根本就上升不到理论层面,也根本形成不了学科。因此,对中医全科医学的学科理论层面亟待进入全面并且深入的研究。否则,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思路仍将停在上世纪末叶,显得有点僵化;培训教材仍是20世纪90年代的,显得有点老化;临床硕士生培养仍在摸索、试探,显得有点幼化;而整个中医全科医学理论研究仍在上世纪末叶,显得有点忒初级化。

3中医全科医学是中医临床最高端的综合性专科

据我们所知,在当今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及我国教育学科体系中,中医药学科是医学学科的子学科。而临床上,中医科、中医医院都是专科性质的,即使三甲中医医院,在综合评级评价中也仅仅是专科性质的三甲医院。这就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学发展,而中医药发展与西医发展之比较又如此相对困难之学科原因。换句话讲,我们中医药学原来就是不分科,本来就是全科医学或者是综合医学。而现在残酷的现实:我们中医药学是专科,这样,当今又提出中医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就显得多么不严肃而多少有点滑稽的味道,中医全科医学遇上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然而,现实是,愈来愈发展的大量的社区卫生机构又急需全面的、多面手的中医科技实用型人才,而推而广之,大量的高端的综合医院的发展,也同样急需全面的、多面手的高端的中医药学科的实用型科技人才。因此,我们认为,中医全科医学应该是中医临床最高端的综合性专科。对于中医全科医学这一最高端的综合性专科,即便是初级或低级阶段,也同样要求是综合性医学人才,而并非是一般的专科或单纯病种专科,如儿科、心血管科等。显然,与之相应的教育学科、教材或培训教材、教学方法都应该随之而有变。鉴于此,我们认为,中医全科医学的初级人才培养,应该是本硕连读的不分科的中医临床研究生,而并非中医临床专业的本科生。中医本科生再考中医临床研究生,大多是分科的专业较强的专科人才的培养,而非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换言之,具有不分科中医本硕连读的中医临床硕士研究生,才是比较对口基层社区卫生机构中医综合科这一专科即中医全科医学的全面的、多面手的、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如果是中医本科后再考中医全科医学硕士临床研究生,要有2年的中医师临床实践,才能进入中医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推而广之,大型综合型医院的“中医科”,有的叫“中西医结合科”,这样的最高端的综合性中医专科非中医不分科的硕博连读的高端中医多面手、全面的实用人才不能胜任工作。

设想一下,一个中医本科生,考了中医肝病临床硕士研究生,又读了肝病博士生,然后,到三甲医院中医科,每天遇到的是多专科多病种的诊疗现实,他该是多么多么痛苦!这就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现实!因此,提示我们:中医全科医学作为中医学科分支,或作为临床的专科科室,与一般的专科是有着其独特之处和高端全面系统特性的,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然而,中医临床本科生是否就是中医全科医学之专科人才呢?我们并不这样认为。大家都知道中医院校的本科生有2个中专生之戏称,即一个西医临床中专生,一个中医临床中专生。显然,对于仅是一个西医中专生兼中医中专生水平的医生来讲,面对日益重视健康、对健康服务水平要求日益提高的广大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群体,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一群体主要集中于老年病和慢性病康复人群,还有急性病、危急重病、社区的急救处理、院前处理或首诊处置,这些远非中医本科生能力所能及。这样的基本情况,我们认为,应该是一个长期有临床一线工作的副主任医师才能达到的基本水平,并且,不应该是专病分科的专科医师。这就再次提示我们,中医全科医学的高端性和综合性,并非一般的专病专科专业。从中医全科医学的临床现实及人才需求,可以基本确定人才培养培训的基本目标。

随着21世纪人类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建立,“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师”已成为我国今后若干年内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全科医学是“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服务模式,是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最理想的医疗服务形式。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与全科医学的理论基础基本是一致的,都是以整体医学为主线。中医“治未病”及“简、便、验、廉”的特点,社区居民更容易接受,更符合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创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具有突出的优势。高等中医药院校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全科医师,关键在于如何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这样相应的教学大纲确定、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就不再成为问题了。值得说明的是,现在有些中医院校的本硕连读的课程设置并非是针对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而设。因为,不少是侧重了外语教学,也有是侧重了西医教学,其中,大多是取消中医经典的临床教学,这都不是在培养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因为我们认为,中医经典临床教学才是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在此,对于中医全科医学的学科发展定位,从不同侧面给予简单的描述或提示,远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只是希望我国中医界能立足世界中医界、卫生界的现实,对中医全科医学有一些认知。

4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是系统工程

篇7

一、引导寻找疑点,启迪思维的灵活性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疑问,才要去学习,去思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习积极思维,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存疑、生疑,学会质疑。

1、设问式引疑。就是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或需要加深认识的地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2、自学式引疑。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例题,找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想不出的原因,激发学生形成渴求新知识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3、悬念式引疑。就是教师在知识的重点处设置悬念,让学生存疑、生疑,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4、图解式引疑。就是通过直观图解式线段图来引出学生的疑惑、疑异,从而形成从几方面来开展思维,深刻理解概念,正确解答题目,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我先出示了4幅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能围成这个长方体的。

5、演示式引疑。就是通过学生动手或老师实物演示引导学生产生疑惑与疑异,从而来理解概念,掌握知识,训练思维。

二、鼓励提出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就想要释难与解疑。若他们不把疑问转化成问题提出来,别人就不知道他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因此还必须要把“疑”转化并形成问题提出来。

三、组织参与议论,形成思维的开阔性

当学生对新知识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因此,在学生学习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培养思维的开阔性。讨论理解这个环节,就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调动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四、指导概括论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篇8

数学符号是数学文字的主要形式,它是构成数学语言的基本成份。

1,2,3,4,5,6,7,8,9,0,这十个符号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它们表示了全部的数,书写、运算都十分方便。这10个符号常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却是印度人创造的,只是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这是印度对人类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这一贡献的意义也可能是今天的人们不易觉察的。但是,18世纪一位法国著名数学家曾说过:“用不多的记号表示全部的数的思想,赋予它的除了形式上的意义外,还有位置上的意义,它之如此绝妙非常,正是由于这种简易得难以估量。”

关于“位置上的意义”,指的是数字的进位表达。比如说724,它实际上是7×100+2×10+4,可是它只需简写成724就明白了。此外还有空位的问题,假若有个数字是7×1000+2×100+4,那该怎么写呢?现在我们是很容易回答了,不就写为7204吗?可是,在最初的数字符号系统中是没有0这个符号的。有的用一个点来表示:72•4有的用一个方格来表示;有的干脆就拉开一点写,表示空一位;……但这些写法的不准确、不方便是显而易见的。直到使用了0这个符号,问题才得以解决。而0这个符号比其他符号的出现晚了好几百年。如果年看72004这个数字,我们能更清楚地体会到0这个符号的特殊意义。

数学的简洁不只表现在数字符号上,还表现在其他符号上,表现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表现在它的逻辑体系上,总之,表现在思维经济上。

数学符号有许多种,除了前面提到的数字符号外,还有代数的符号,通常用英文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在笛卡儿时代,以英文字母的开头几个表示已知数,如a、b、c、…,以英文字母的最后几个代表未知数,如x、y、z,或以a、b、c、…代表常数,以x、y、z代表变数。现在,这已不是固定的了,在某种约定之下,a、b、c、…也可代表未知数,也可以表变数,x、y、z也可以代表已知数,也可以代表常数。还有一些特殊的常数,如π,e。还有另一些表现数量的符号,往往是其他类型符号的组合。

数字研究的对象已不只限于数,还研究形,表示三角形,表示四边形,表示圆。

数学研究的最一般对象是集合,而表示集合的符号常常用英文字母的斜体,如A、B、C、D、X、Y、Z等。某些特殊的集合又用特殊的符号表示,例如,用N表示自然数集,而实数集则用R表示,N与nature(自然)一词有关,R与real(实的)有关。特定的集合组成空间,空间有时用S表示,S与space(空间)一词有关,但也用其他字母表示空间。这些符号的运用使得数学语言变得简练。

还有一类符号是表示关系的,通过种种关系起联结作用。常用的如等号=,近似等号≈,全等号≌或。还有不等号≠,<,>,<<。∥表示平行关系,表示垂直关系,与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蕴涵关系等等。

还有一大类是关于运算的符号。+,-,×,÷是四则运算符号。是开方运算符号,sin,cos,tan是三角运算符号,lim是极限运算符号,d,是微积分运算符号。表示若干项乃至无穷项求和,表示连乘(若干因子或无穷个因子),!表示阶乘,,是集合论中的运算符号。映射是比运算更普遍的概念,f,g,h等常被运用作映射符号。

微积分是英国人牛顿和德国人莱布尼茨彼此独立发现的,牛顿和莱布尼茨使用的微分符号却是不同的。牛顿创立了微分符号,比如说的微分用表示,可是牛顿的这一符号对于高阶微分并不方便,并且不宜于表现微分与积分的关系,因而实质上并不十分科学。相比之下,莱布尼茨的符号在这两方面都比牛顿的符号更加科学合理,它反映了事物最内在的本质,减轻了想象的任务。诸如这样的优美的式子,是在莱布尼茨符号下才能出现的。而英国人却以牛顿为自豪,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他们长时间固守牛顿的符号,使英国数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所以,数学符号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数学语言的质量,影响着数学及数学教育的发展。

2、数学语言的简洁性

数学语言非常简洁精确,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是科学语言的基础。

从宏观来说,人们常以“成千上万”来研究多,再多就是“百万”、“千万”了,更多则是“亿万”。可是,数学能作出更简洁也更明确、更有力的表示,比如说,1025、286243这样巨大的数字,一般语言就说不太清楚了。

从微观来说,日常语言之中,“失之毫厘,廖以千里”,用一毫一厘来形容微小,还有形容体积之小的,时间之短的,距离之近的。但是,没有比10-15,10-45这样一些表达更能说明问题,它也更简洁、更明了。

[a,b]仅由a、b、[]这三个数学符号表出,但如果比用一般语言描述就成为“大于或等于a,小于或等于b的一切实数的集合。”除去标点还得需要20个符号,其中18个汉字。

若对任何使得对任何n,m>N,有,则数列有极限。这是著名的柯西判别准则。如果要用一般语言是无论如何也表示不清的,

作为有理数、无理数、代数数、超越数、实数、虚数之间关系之一的式子,是各种数的大统一。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是这样的简洁、明晰。

数学语言有其独特之处,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是普通语言无法替代的,而且它构成了科学语言的基础。越来越多的科学门类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这不仅是因为数学语言的简洁,而且是因为数学语言的精确及其思想的普遍性与深刻性。

我们看看下面几个式子,就能明白物理学是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的。

F=0

F=

F=

第一、二两个式子分别表达的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三个式子说的是万有引力定律。

惯性定律说的是,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或静止)状态,然而简洁的数学式F=0(C是常数)表达了定律的实质。

第二定律说的是,力与质量和加速成正比,数学式子F=表达了这一点。当质量是常数的时候,式子可写为F=,又可用a表示加速度,因此牛顿第二定律又可以表示为人所共知的形式F=ma。

万有引力定律说的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存在,其大小与两物体质量之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式子F=又是多么有力地刻画了这一思想。

3、数学语言的通用性

数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相比,它具有无民族性、无区域性,它世界上唯一的通用语言。

数学语言是人类语言的组成部分,它与一般语言是相通的,而且可以说是以一般语言为基础的。一般语言掌握得如何,直接会影响数学语言的学习。但是,一般语言学得很好的人也不一定能掌握好数学语言,它们毕竟有差别。

一般语言具有民族性、地区性,一般语言与民族、地区文化有极密切的联系。不同地区语言的差别可以很大,这种差别主要指符号及法则体系的不同。例如,英语与俄语,不仅符号表示的差别很大,而且语言规则的差别也很大;至于汉语,它与英语、俄语的差别更大,从书写来看,汉语是方块字,从读音来看,英语、俄语是拼读法,语法的差别也特别大。

就是同一民族,书面语言完全相同而发音很不相同的情形更多,例如同讲汉语,北方与南方就有很大不同,北京话与广大话很不相同。

而且,目前世界上的语言就多达2500—3000种,其中仅美洲语言即有1000多种,非洲语言也近1000种。100万以上人口使用的文字则只有140种。这140种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20%;其次是英语,约占6%;再次是俄语、西班牙语、法语,使用这五种语言的人占世界人口的40%以上。

但数学语言没有地区性、民族性。全世界因为地区之不同、民族之不同而有二、三千种语言(远远超过全世界国家的数目),可是,全世界的数学语言只有一种。

这种语言符号,全世界的中学生大学生们都认识,同一种书写、同一个含义,只是读音一般有所不同而已。

从以上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构成数学语言的数学符号科学、简洁,而导致数学语言具有不同一般语言的特殊性,也就是具有科学性、简洁性、相通性。对数学语言的研究,不仅能促进数学及数学教育的发展,而且也能对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正因为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那它在数学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矗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2、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各种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思维依赖于什么样的语言。具体形象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则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

3、掌握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寻找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映象,解题判断的形成,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

4、掌握数学语言,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对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严谨、准确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与批判性的“良方”;清晰、精练对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有特效。

5、掌握数学语言,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语言美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种内在的美,表面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

接下来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数学要求,谈谈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首先,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互译”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译为数学符号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例如方程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二是将数学语言译为普通语言。数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不适于口头表达,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

其次,注重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合理安排教学

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逻辑过程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便于对数学结构从整体上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心理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数学语言到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数学符号和规则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作用于现实。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考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

1.善于推敲叙述语言的关键词句。

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简,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

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3.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或方程,这是“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学生初次接触空间图形的平面直观图———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从模型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②从图形到模型,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重在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视觉联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③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④从符号到图形,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这两步设计是为了建立图像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书目:

1.张楚廷数学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篇9

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乐于模仿,接受能力强,但他们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持久性与自学性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注意品质和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多方面的能力。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以交际功能教学为主线,着重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通过有实际意义的、饶有趣味的、与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活动进行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英语交际情景与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生动、活泼地学习,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时,可利用水果、钢笔、帽子、鸡蛋,以及面包、水等具体物体进行形象直观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很快便理解可数与不可数、单数与复数的区别与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时,可以请几组学生上讲台比高低、比胖瘦。此时学生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上讲台表演、回答问题。在教学问路、指路的交际英语时,教师可让学生绘制本地区的小地图,结合实际用英语问答回家的路线;学过天气预报的交际语后,让值日生每天汇报当天的天气情况;教学“Ann/sbirthday”这一内容后,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和表演竞赛。在教学“看病”这一交际英语时,师生扮演角色,创设情境。教师穿上医生的白工作服,挂着听诊器,身挎药箱,一进入教室就能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交际情境,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饱满的学习热情,为学习语言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人物对话的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做演员,让他们扮演内容中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情景中,既复习介绍用语又学会了问候用语,从而达到运用语言进行初步交际的目的。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还可以活化课文插图,设置情景,将课本的插图活化,一般用于看图叙述。

看图叙述时,教师要运用精要简明地配上英语解说词(必要时可配音乐),先介绍景物,再介绍主要内容,然后叙述景物之间或情景之间的关系,从中引出所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通过看图、听图了解所学内容的背景知识,并对所学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避免教师的照本宣科。巧妙的情景设置中,教师可进行即兴表演。课堂上的即兴表演,往往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到亲切与自然,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Thepartsofthe-body”时,教师可一边唱英语歌曲Head,shoulders,kneesandtoes,一边在身上比划,通过这种即兴的表演,学生很自然地从老师的动作和歌词中猜出表示身体各部分的词汇语音和词义,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再现生活情景的做法,应该说是英语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再现生活情景主要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表象和想象再现语言或自然场景,把学生带入与所学英语知识相关的特定情境之中。再现情景可采用下列方式:1.课外活动,再现情景。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使一些语言材料得到再现和巩固,比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校外活动,让他们从亲身的劳动中学习相关内容,并在实践中运用英语知识。2.命题作文,再现情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可精心安排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文命题作文,比如,值日报告、周记、故事、英语广播稿、演讲稿等形式多样的短文。学生在构思这些命题时,脑中便能再现一种语言情景,诱发学生进入某一情景,进入命题所涉及的情景中。例如,命题作文myfriend’sbusyday,学生在构思这篇作文时,必定会在大脑中出现朋友做饭、洗衣、购物等场景,正是通过这些场景的再现,让学生对情景中的语言材料进行了必要的复习巩固。3.言语诱发,再现情景。运用言语诱导,可再现某种语言环境。如在新学期的第一天,通过师生问好,便可再现“Nicetoseeyouagain”“Welcomebacktoschcol”等场景,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此外,还可利用第二课堂,召开英语晚会,让学生自编短剧,自制场景、道具;办英语小报、墙报、英语角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才能,使他们体验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进一步的学习动机。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合理适当地运用教学艺术,使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统一,既可达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发展其智力,培养其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又可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作者:刘飞单位:泗洪县归仁中学

篇10

二、高中数学差异教学实践

数学是科学学科的基础,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这使得已经习惯初中数学学习模式的学生在刚步入高中学习阶段时会非常的不适应,这种情况一般会在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当中有所体现。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不再是“尖子生”,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起来变得更加吃力,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干脆就放弃了数学学习,这种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没有做好初中到高中学习阶段的角色转换、学习压力增大、学习自信受到打击而导致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和自我学习水平有正确的认识,改变对数学学习的错误看法,重拾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差异教学法来进行数学学科内容的教学是最好的办法。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使学生能够在大学及以后的学习阶段中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就必须要保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然而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他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基础知识扎实程度也不同,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更是不同,所以想要激发出每一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明显是不切实际的。只有站在每一个学生的角度上,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他们分为3层,(3层最好,少了体现不出差异性,教学效果不好;多了授课难度加大,容易适得其反)其中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为A层,学习水平适中的为B层,学习水平较高的为C层。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来进行习题要求。

三、高中英语差异教学实践

在进行高中英语的差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激发学习兴趣作为首位。因为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之间存在的很大的不同,所以想让学生完全抛开汉语语言在他们脑中形成的认识来客观的学习英语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也正因如此很多学生都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在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然少不了英语,所以教师必须要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的喜欢是英语课程。当然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用差异教学模式来进行。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仍将他们分为3层,分层方法同上。

篇11

2多媒体技术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职类院校进行内科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再加上学校本身教育资源的限制,使得很多学生很难理解教学的内容,进而让内科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学生很少有进行临床内科实习的机会,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和具体的临床工作联系起来,提高内科临床医学教学效果,就有必要运用多媒体技术。

2.1将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

在内科临床医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是将课本和黑板上的内容简单地转移到计算机上,而是要将计算机技术中的文字、数据和图像处理等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通过两种技术的结合,教师在进行内科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弥补传统黑板式教学的缺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内科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分阶段的处理,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内科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消化系统的疾病时,就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分为三层,第一层提示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层就具体显示消化系统疾病的具体内容;在第三层中,教师就可以将实际的临床案例插入其中。这样学生就既能清晰地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构架,又能对临床实践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同样的,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留下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

2.2进行医学动画模拟和动态的内科教学

在中职学校的内科教学中,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非常少,但是在内科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会涉及患者生理活动的变化。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是很难将这些动态的变化过程呈现出来的,所以学生根本就不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内科临床医学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可以利用动画模拟的方式将生理活动的变化模拟出来,让学生便于理解。除了运用动画模拟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好利用各种视频资料,实现对内科临床医学的动态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立体化的环境中亲身体验内科临床,让学生对内科临床有一个具体认识,而不再是单纯的凭空设想。

2.3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内科医学实验的演示

在实际的内科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内科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往往会涉及很多内科的实验。但是,中职学校的医学教育资源有效,不可能每一个内容都进行医学实验,所以使得学生成为了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上的矮子。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内科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进行各种内科实验的演示。还可以到医院专用进行实际的拍摄,收集各种医学图片、视频,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实际的内科工作,了解内科实验的具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