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15: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安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课程内容选择与设置
根据上述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道路交通管理》作为公安专科院校非交通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一般教学课时设置为34个课时左右(周2课时),其中实训课时数达到12课时,占到总课时量的35%。在34个教学课时内,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必须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即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必须结合不同警种在公安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完善其对交通管理基本专业知识的熟悉、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做到知识点学习和实战工作需要的无缝对接。根据目前我国公安工作的特点,以及交巡警体制改革的趋势,结合本课程计划教学课时的有关要求,课题组经反复讨论和教学实践后拟定,非交通管理专业开设《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应侧重于对现行交通管理基本法律与业务知识的熟悉和了解。为此,本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设置分为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及道路交通管理警务规范两部分。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包括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道路交通信号与设施两个模块。通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让学员了解道路交通的基本原则和执法管理的法律依据,以及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标志标线等基本知识。道路交通管理警务规范部分旨在让学员对道路交通管理警务,即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车辆与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理的基本内容与工作规范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可以根据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与勤务,分解为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管理执法规范、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事故处理与预防等模块进行。通过上述两部分内容的系统学习,力求使学生熟悉和了解道路交通管理基本业务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以“三懂五会”即:懂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和规范、懂交通管理设施基本知识、懂交通管理基本业务,会疏导指挥交通、会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会快速处理交通事故、会识别车辆牌证、会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为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道路交通管理》课程一直以来是作为概论性的课程开设的,所以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上,着重于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概况介绍,如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质的演变、道路交通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等。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的纯理论课堂讲授,内容上既没有针对性也缺乏重点。针对这次方案修订,在所有公安专业增设《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如果仍采用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就会失去增设该课程的实际意义和效果。而按照“面向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的专科教育教学原则[3],必须注重学员实战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过去一年的实际教学创新尝试和经验,课题组达成了共识,《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角色模拟演练与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或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注重理论学习联系具体工作实际,突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实战性特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主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和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如普通大专班学员、对口升学生源以及体改班等)有所选择和调整。从教学内容来讲,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即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道路交通信号与设施两个模块,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的方法完成教学;车辆与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理两个模块的内容,在引导学员自学和熟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与《机动车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机动车登记规定》与《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采用针对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的形式加强学员对相应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交通秩序管理的内容,如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规范、公路巡逻民警队警务规范等内容,特别适合采用角色模拟演练的方法,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道路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警卫、交通安全宣传等内容通过观看相关的录像或视频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务实更具实用性。从教学对象来讲,由于不同层次和渠道的学员,原有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等方面的差异与不同,针对不同内容的深度与侧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如针对对口升学渠道的学员,多采用角色模拟演练与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或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体改班的学员则多采用学生自学、案例分析与讨论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加大投入,确保安全工作硬件设施到位
学校在办学经费并不十分宽裕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安全工作硬件、软件、人员到位。学校利用业务创收区域聘请专门保安公司进驻学校,24小时保证学校的安全;学校公共区域全部安装红外线监控,确保整个学校24小时在线实时掌控;学校大门口安装了门禁控制系统,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为了杜绝手机充电安全隐患,学校配置专业手机充电柜,保证一人一机位,根除学生手机充电存在的安全隐患;严格按照消防安全配备标准,各科室、各班级、各车间配齐、配全消防器材;为了消除安全后顾之忧,学校为全体在校学生和职工全额出资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保障实习学生的安全,学校严格选择安全预防措施达标的单位,还为所有实习学生购买了工伤意外保险,确保实习学生安全;为了保证职工、学生用水安全,学校出资购买了专业净水机制作纯净水供全体职工、学生免费饮用;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学校引进专门自动售货公司为学生提供品牌食品,彻底杜绝“三无”食品在校园销售;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学校投入资金进行专业电路改造,将照明电、空调专用电、动力电按照用途、用电额度进行专业调配,彻底杜绝用电安全隐患。
三、齐抓共管,安全工作覆盖到位
学校办公室负责对校舍安全进行检查,确保走廊、楼梯等设备设施安全牢固。办公室牵头,教务科、学管科配合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排除学校集合场地、图书室、实验室等可能发生爆炸、火灾、触电等事故的隐患。学管科负责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影视片。办公室制定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用水用电制度、疾病传染病应对预案、体育课安全预案、针对暴力事件应急预案等,排除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学校还制订了《门卫安全事故责任书》,杜绝因门卫职责履行不到位可能导致的事故隐患。
1.突出学校课堂安全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将安全知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使安全知识进课堂。学校还充分利用黑板报、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广播、校园网、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紧急规避意外伤害的能力;开展“安全知识”“卫生知识”专题讲座,宣传安全知识和卫生知识;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组织“安全隐患全面排查与整改”专项活动,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2.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环境整治工作学校集中对校园及周边环境问题进行摸排登记,对摸排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逐一认真分析研究,按属地管理和职责范围分类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落实责任人和治理目标,为学校安全提供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障。
3.经常性地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从每年春季开学起,学校就会不定期地对食堂、饮用水、学生寝室、校园环境卫生及健康教育开课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检查,促进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为确保广大师生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探讨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意义。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电力企业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不仅关系着电力企业技术革新和施工建设质量,还对企业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及电网使用中的纠纷有帮助;从社会基础设施发展角度来看,电力企业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是保证我国电网建设和电力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探讨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不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指的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动用的人力物力和档案管理实际效用的比率。电力工程建设档案因为其特殊性,经常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异地奔波以及长时间的档案归档工作,但实际上,档案管理的效用却没有被完全地展示出来,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不高。例如,对电力工程建设的设计方面进行建档,要对参与工程设计的设计师进行资料搜集,还需要对工程设计的科学原理以及实际应用的预测等资料进行搜集,这些资料的搜集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耗费很多时间,但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却缺乏一个成熟的程序以使这个步骤简化,与此同时,搜集来的资料和档案的利用率却很低。
2.档案管理方法落后。档案管理方法是指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档案资料形成方法以及档案储存和调用的方法。目前大多数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还处于传统管理的状态,档案管理资料多是纸质的,这些资料规整起来十分耗费时间,查找起来也十分麻烦。另外,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有很多能够为以后工程建设提供借鉴的工作细节,往往因为无法快速形成纸质档案而被忽视,这直接降低了档案的质量。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热爱档案工作,掌握多种档案管理技术,将会使档案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工作人员能够摆正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性质,档案的应用性也会得以提高。但是,目前的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往往由企业中的老员工负责,这些员工的档案管理思想还停留在对工程建设的文书管理方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理解不多,因此导致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迟迟得不到提高。
三、提高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方法
1.采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档案管理工作服务性低的另一个原因与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差有关系,工作规则和标准对任何一项工作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有必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进行调整。建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另一方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标准化和规范化应该体现在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尤其应该如此,如档案的保存方式、档案信息的流转程序等,都要进行统一规定,避免出现由于不统一标准所带来的工作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2.采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电力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方式落是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采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是必要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小的空间实现对项目工程档案的统一的、有结构的管理,能够使纸质档案资料和电子音像档案资料结合。要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档案管理,首先需要增加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购置档案管理信息化所需要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如最基本的办公室常用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电脑等,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了解工作需要哪些设备;其次,应该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战略,并真正实施,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信息化过程进行全程掌控。
3.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如果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不高,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在工作中提不起“管理资料”的兴趣、在工作中不够认真、不能及时处理问题,则档案管理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此,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针对年龄偏大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类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网上档案管理和文件传输,以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应重视优秀的人才的引进,以保证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推行;最后,应根据档案管理使用的新技术、新软件的特点,对在岗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让工作人员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必须提高保密意识,维护档案的安全稳定。
1)要做好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深入现场,了解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特点;找出施工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应该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危险点。然后结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第4部分:配网工程》以及《深圳供电局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等相关规定,进行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风险评价及危险源辨识,针对施工器具、设备材料、作业环境和安全因素等具体情况,通过差异化的分析,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补充和完善,编制出符合工程实际的施工作业指导书。
2)安全管理控制点的设置。由于配网工程点多面广,作业分散,安全管理工作无法做到事无巨细,所以安全管理控制点的设置就尤为重要,安全管理控制点是根据已制定好的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的安全风险评级来设置的,分为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风险性较大、施工难度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作都应该被设置为关键控制点,其他工作设置为一般控制点。安全管理控制点的设置,实现了整个施工流程中安全管理的分级控制,明确了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重点,使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管控好施工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也便于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管控。
3)现场安全管理控制措施。虽然配网工程和输网工程、变电工程同属于电力工程的范畴,在现场管理控制方面都有相同的组织措施,即项目部应配备法定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班组应当配备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同时施工企业也要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定期的巡查以及不定期的检查。但是配网工程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配网工程安全管理与其他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不同之处:a.配网工程,尤其是技改项目大多数位于城市中心区,这些地方人流车流密集,容易发生第三者触电、坠落以及车辆碰撞等事故,所以,配网施工的第一项工作应当是划出施工范围,做好临时围挡以及占用道路的预警工作,做到封闭式施工;b.配网工程的点多,且每个作业地点的施工量不大,所以机械转运较为频繁,容易发生重物打击、车辆倾倒等事故,应当提前熟悉现场,提前制定好机械转运的安全技术方案,并由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指挥;c.配网施工登高作业较多,且经常频繁上下杆,要求做好登高作业的监护工作,防止高空坠落事件的发生;d.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较多,要制定好临时用电方案,并有专业的电工进行作业,严格按照“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的原则进行,严禁私拉乱扯,保证临时用电的安全;e.现在的城市中电缆工程日益增多,在电缆切断之前,一定要做好电缆的识别工作,防止因误剪而造成的伤人、停电等事故。
4)作业结束后的安全管理。很多人认为工程作业结束后,安全管理也应当随之结束,其实不然,现场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在作业结束后,对本次作业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对于违规作业的人员进行处罚及培训,同时对于事先未发现的危险源,应当记录其应对的措施,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对作业指导性文件进行一定的补充,以防止以后的工程出现同样的安全问题。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真正完整的安全管理链条,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场所,也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区。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任务比较多,而且许多工序较为复杂,再加上施工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在施工中很容易发生意外。因此,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设置施工安全标志
截止到目前为止,由于未设置相应施工安全标志而导致的施工安全事故数不胜数,这也给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根据国家对工程施工的相关规定,为了进一步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任何一项工程开展施工作业的时候,都需要在指定的施工范围内设置相应的施工安全标识,并且要在特殊地方设置围栏,防止外部人员介入。除此之外,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一律都要进行审核,以此来避免施工人员以外的人进入场地,诱发安全事故。
(二)现场设备的管理
施工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方便施工作业的进行,施工现场通常都是运行或放置相应的设备,如搅拌机、发电机、铲车、挖机以及桩机等,对于这些设备必须进行全面管理,此项工作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做好机械设备台账登记工作,以此来防止出现设备砸伤、电伤工作人员的事故发生。此外,由于水利工程中涉及了诸多电器设备,比如说电线、发电机以及配电箱等,对于此类设备的管理,首先要确保设备原材料和配件的质量,配备专业电工作业人员,其次要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其进行定期检修与维护,以此来确保施工状态下的人员安全。
(三)重视施工环境的影响因素
不同环境对安全施工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说在施工过程中遭遇降雨、大风天气,会给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安全隐患;炎热、寒冷的天气会导致施工人员身体不适,工作不在状态,不适宜进行高空作业等。因此,重视施工环境的影响因素,合理开展施工作业是非常重要的。
三、遵守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应的安全技术也在不断进行完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一)重视关键部位与特殊环节的施工
水利工程施工中涉及了多个环节,其中有很多环节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对于这些环节的施工,必须由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来进行操作。在工程建设的全部人员当中,存在技能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各有所长。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能够满足要求,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对于关键部位和特殊环节的施工,管理部门一定要让具有相应施工水平的人来进行操作,比如说熟悉操作流程、有相关的施工经验等。
(二)掌握必要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技术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工程施工,都离不开相应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技术,因此,想要做好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掌握必要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技术非常重要。首先,工作人员在开展施工作业之前,要对工程所处的施工环境进行全面勘察,并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安全施工条款进行落实。其次,要根据工程的地质情况,组织一批技术人员对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制定,最终择优实施。
四、制定并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使工程建设达到安全施工的目标,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人员的控制和培训是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在工程各个项目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人都是作为主要因素存在的,人为因素是影响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因素。因此,一定要确保参与施工的人员素质能够达到工程的需求。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其次,企业应该加强人员管理及责任制的完善,让各个部门的人员都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内在的职责;最后,企业还应该加强人员资质审查要求,明确必须持证上岗。
2.强化安全学习交流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按照“公司组织学、专业组织比、班所组织练”的思路,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技能演练,全面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实战能力。侧重典型案例分析。开设安全教育课堂,分析电力系统内及社会其它行业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结合本职工作分享安全经验,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开展特色主题活动。通过安全演讲、看图识患、安全知识技能比赛、员工“一带二”、安全标兵评选等活动,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3..强化风险管理
完善应急处置。成立应急抢修指挥中心,结合实际编制涵盖工程施工、事故处理、自燃灾害等16个类别的应急预案21个,并适时修改完善。围绕应急处置,实施“工单提醒-到达现场-故障排除-质量检查”的闭环管理机制,形成完善的应急体系,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安排季节性演练,开展应急抢修、配网维护、重大活动保电、自然灾害抢险等演练,在实战演习中规范、细化应急预警和风险处置流程。落实风险预控及隐患整改。围绕现场作业风险管控,实施“作业前风险点和风险源识别-现场安全措施布置和风险点控制-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作业后总结跟进”的闭环管理机制;围绕风险隐患整治,实施“隐患排查-梳理分类-落实整改-复查验收-信息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将风险及隐患及时纳入问题库,分等级编排预防措施和整治计划,落实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全方位控制和常态化管理。强化横向纵向沟通定期召开部门周例会。每周五各部门自行召开安全调度会,总结一周安全情况,清理分析风险点,完善安全措施,部署下周工作,形成一周安全动态分析报告,下发给每位员工,确保纵向贯彻到底。定期召开公司安全月例会。每月1日由供电公司经理主持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安全例会,对上月及本月安全动态进行分析,查找部门间协作盲点,确保横向执行到边。
既有线路铁路在施工之前肯定会进行一些会议,在这些会议上一定要把安全管理问题加入进去,而且在会议进行的时候还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第一,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第二,把一些新引进的技术教授给具体的操作人员;第三,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提前防御。而且其中对铁路的安全施工有比较大帮助的有施工培训会以及施工总结等会议。我们说到的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指的就是在会议中提出一些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然后提出一个比较可靠地解决办法,而且在施工结束之后的总结会上还要对在施工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全面的分析解决,并探讨如何才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安全问题的出现。在进行技术交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下面的几个问题:第一,清楚施工现场的平面布局;第二,对在铁路上将要运行的车辆运行时间有一个比较清楚地了解;第三,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具体的施工情况有比较清楚地认识;第四,对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施工的顺序全部掌握。
1.2防护管理
既有线铁路在施工之前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施工人员和行车进行安全防护工作。既有线路铁路在施工现场应该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保护工作,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应该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去负责铁路两端的工作人员安全问题,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在工作过程中的行车安全了;第二,对接触网进行安全防护工作。对既有线铁路进行施工的时候,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接触网伤人事故,就需要施工单位保证好施工中的大型机械和接触网之间的距离;第三,对基坑的安全防护工作。在进行既有线铁路工程施工的时候肯定会有基坑的参与,通常基坑都是在铁路的两侧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基坑可以帮助施工人员更好的去进行施工工作,但是如果对基坑没有利用好,那么很可能就会导致基坑伤人事件,一旦发生事故就是非常严重的。施工单位一定要在基坑的附近设立起安全防护网;第四,对消防设备的安全防护工作。在既有线铁路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用到一些易燃易爆的物品,在这些物品附近一定要做好消防工作,如果不慎发生了火灾,就可以把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了;第五,对施工用电方面的安全防护工作。现在的火车在铁路上运行时都是使用的电能,在既有线铁路工程施工时附近肯定会有高压电的存在。
2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做好各方面的预防铁路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给施工人员提供一个比较安全的施工环境,而且做好这些工作之后还可以让企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在安全管理中一定要做到下面几点:第一,快速的找到危险的源头,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第二,对施工中会用到的一些工具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第三,把应急工作做好,这样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可以把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了。
2.2加强对细节的安全管理因为既有线铁路在施工的过程中旁边可能会有列车在运行,所以安全施工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进行安全施工管理的时候要重视对宏观的把握,还要把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注意到。很多施工单位都把宏观的一些安全问题注意到了,但是,他们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不尽如人意,就是因为他们在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施工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处理,没有对这些细节问题可能会引发的问题进行预防。
2.3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着,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一些设备和技术都在不断地更新,这些都要求施工人员有更高的专业素质。所以,我们在进行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一个专门的技术培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还能够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有一定的保障。在开始施工之前一定要保证施工人员对施工中会用到的所有物品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同时还要在施工场所设立一些安全标语。
2.针对电气工程安装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对电气安装材料质量的监管
电气工程安装前要对引进的的各种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质检的标准要根据国家对电气工程安装材料的具体要求严格进行,可以取样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电气工程安装中的各种设备都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为确保检验的真实度,质检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跟踪监督,以确保质量检测的结果是公正公开的。
2.2严格强化电线管敷设问题
电线管敷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已经明确的设计或规范进行下管配料工作,由于下管配料直接关系到整个电气工程的施工情况,因而施工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工程师进行现场监督以严把质量关。电线管的管壁厚度以保持在1.8mm以上,以确保管壁的耐久性。电线敷设要尽量便线路的重叠或交叉,因交叉或重叠容易引发电线的混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而一定要确保电线管在进入配电箱时的平整性。在设置人孔井时一定要考虑到容纳了施工人员之后的尺寸空间,避免因前期的尺寸设计不足导致后期电缆铺设过程中对人孔井的井口造成破坏,需要注意的是人孔井的上端需要预设托架以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敷电缆等工程作业,预设托架的另一作用便是便捷了电缆中间头的制作、安装及后期的维修。
2.3针对避雷接地线、进户管道预埋及配电箱安置等处理
避雷地接施工过程中要细化引下线、避雷带及均压线等线路接地时的处理工艺,尽量将施工中的残渣、虚焊及焊瘤等清理掉以避免其遭遇雷电的影响;进户管线预埋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在正确的位置及适当的深度进行预埋;配电箱安置过程中通过精确的测量明确线盒预埋的位置,并注意要将配电箱贴合墙体安放,避免污染物的侵袭。
因为发展水平不一,市场不均衡导致的人才流动,有些供热企业技术不足,人才不足,对新兴的供热技术不了解,不掌握,或者说摆在眼前也不会使用,新技术新理念推广不足,特别是对已在实践中被反复验证了的、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系统安全性和节约能源的先进供热技术没有人员操作,也不采用。有些先进技术就无法达到推广的目的。比如热水管网的直埋无补偿技术、简单可靠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调网技术、多热源联合供热技术以及水泵超常规节电技术等都是成熟的技术。但企业因为种种原因还在使用老办法,导致企业一直处在能源消耗大、供热效果差、投入成本高、简单劳动等的的落后状态。
1.2供热监督与管理力度不够
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行业发展速度不同,有些快速发展的行业已经意识到节约能源的作用,相关行业已发起了节能运动。供热企业虽然集中在三北地区,但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得到快速发展。能源的节约关乎各个方面,在供热流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供热的认识角度、从供热技术、供热质量及供热安全管理等方面,都能看到存在的影子。供热企业消耗大量能源,对于能源的合理使用,关乎国家命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供热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热用户利益。特别是十以来,举国实现中国梦的前提下,供热好坏牵扯到社会安全与稳定。
1.3落后的供热系统存量较大
供热发展已有二十多年,通过发展和更新,一些新建的供热系统使用上了新技术,但在实践工作中,却理念不新,观念落后,仍在走老套路。比如,可称之为原始型的直供不混水系统,虽然在小型的供热系统中采用是恰当的,但在一些中型的供热系统中仍被广泛的采用,而且一些还超过了200万m2供热面积,甚至地形高差较大的供热系统中也在采用;还有的供热系统把直供、直供混水和间供混乱在一起使用,并由热源供出统一供水温度。
1.4供热系统存在许多技术缺陷,供热合格率不高
造成建设投资高、运行费用高、能源浪费的主因是,热源、热网和热力站都普遍存在着许多技术缺陷和设备选型明显不合理的现象。特别是有些供热企业基础力量弱,当时建设用地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建设资金是银行借贷来的,供热收益不足,使一些企业无法翻身,没有办法及时偿还货款,有的多年转运都是亏损,供热企业生存和发展成了大问题,就别谈什么技术更新、人才储备了。这样的现象直接导致供热质量差、热用户冷热不均现象,由于资金短缺,不少供热企业解决低温用户的方法简单粗暴,这样的错误做法恶性循环,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处境,浪费了能源,提供的是不合格的供热服务。
2供热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
2.1供热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
(1)水力失调:热力网系统的技术通病是系统水力失调,这主要是最初设计或运营调控设备选择上存在巨大问题,人才不足的问题直接显现出来了。直埋补偿不当措施增加了运行不安全隐患。不同参数使用同一管网,不匹配不协调就会出现,这样就不利于整体运行调节,极容易发生水力失调,导致不安全的发生。可以说供热是一个技术性相当强的系统工程,不但要搞好系统设计和施工,而且要按科学办法运行,要想达到良好的供热效果,必须加强供热运行。(2)锅炉问题:锅炉燃烧系统的主要问题在于锅炉的炉墙、排渣口和除尘器等漏风,引风机是否使用变频调节,加强程序控制和过程调节,有效措施可以节能环保。锅炉热力系统问题主要出在循环水量偏大、锅炉进出口管径偏小、压力表数量少、稳压点位置偏离及设置分集水器等方面,这些问题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增加循环阻力和不利于运行管理和节电。(3)终端用户:终端用户是重要节点,用户网堵塞、积气都极容易造成安全管理上的难度。只有从设计、施工入手,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施工人员技术能力和从业素质,加强责任心理念建设,才能认真做好终端用户安装和改造,合格的施工能够防患未然,让人们安居生活,安全生产,舒适的环境保证人体健康。(4)循环水泵:选型循环水泵如果是不当的,或者安装不适合,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问题,而且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各供热企业和热电厂循环水泵是供热行业中电能浪费最严重的地方,盲目使用变频技术、安装止回阀和水泵进出口配管等,是最容易出现的安装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供热安全,不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轻则会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会损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2.2供热企业的安全监督
供热系统是一个敞开式的循环系统,连接着家家户户,这就是安全管理和监督上造成了麻烦,复杂性可想而知。只有从用户到企业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的督导,合理使用供热系统,保护供热器材和设备,用户和企业的安全才能得以完全保障。
3供热企业安全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
3.1老思想老习惯适应不了新形势
供热安全技术管理和供热安全监督管理两个大问题,从技术标准到管理制度和安全法规的执行,都有具体环境,应该按事物发展的实际规律,具体问题多做具体分析,灵活应用,而往往许多供热企业新进人员较少,多年形成习惯,墨守陈规,硬套规范,在安全管理上意识不强,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集水器设置就是不适应现代操作规范的老套路,这样的老规范就不能一成不变的套用,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流程更新,改变旧观念,进行技术改造,以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达到服务用户的目的。
3.2信息不畅通造成企业和人员固步自封
网络技术的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许多企业为了宣传自己、服务用户,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网页。但目前来看,各地供热信息网还多数在起步阶段,就算是有自己的网站,也长期处于弃管状态。企业只顾着闭门抓生产,没有很好的进行自身宣传和建设,用户不了解企业情况,企业不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相互不了解,造成企业与用户的分离,用户信息得不到有效反馈,企业也很少了解别的企业现状,更不能及时更新技术,无法得到应有提高,形成一种不良状态。
3.3供热法规和知识宣传不够
供热企业往往存在经验主义,供热多年,自己有许多经验,认为实践大于书本,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专业出身,得到过系统培养的供热专业人员在企业配备不足,常识、知识、新形势普及程度普遍偏低。通过长期观察和出现的问题总结,发现供热企业基本知识的普及是目前需要全面解决的首要工作,企业和员工必须给予充分重视,资源的浪费、环保节能不利等问题,就出现在企业和人员不懂常识上。随着企业不断发展,新形势的出现和新技术的应用,企业的落后与正规供热专业教育的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造成了另一个矛盾的出现。许多供热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对供热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一知半解或根本不懂供热技术的人占相当的比例。只有有计划地组织技术培训,如进行员工的安全技术宣传、考评、竞赛等活动,内容和形式不限,但活动紧扣企业建设的主题,才能迅速提高所有从事供热技术和供热管理人员的技术知识水平,保证供热工作顺利。
由于过度聚焦于经济利益,或受工期限制,工程建设人员往往太关注工程项目,而忽视建立全面的工程档案,导致基建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有的工程档案找不到原件,有的工程档案会在参建单位撤出时被随手带走或丢弃,还有图物不符或缺少图章签字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基建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大幅落后于工程建设的进度。加之电力企业各部门对基建档案工作普遍重视不足、宣传不够,不能保证基建档案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制约了电力企业经济及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2档案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现如今,大部分电力基建单位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极度匮乏,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众多,造成管理队伍存在着业务素质差、操作不熟练、工作经验欠缺、缺乏责任心等问题,管理人员内部总是存在着“交什么收什么,不交就不收”的思想。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他们往往怀有较重的畏难情绪,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导致基建档案的收集和归档不规范、不及时、不健全;加之施工队伍的流动性较大,人员很不稳定,工程人员与档案人员相互生疏,彼此缺乏沟通,致使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出现脱节现象,或者档案资料的去向不明情况,使各工程参建部门档案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实。
1.3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模式相对陈旧
许多单位基建档案管理还是陈旧的模式,没有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不能采取合规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管理措施不完善,对现代管理方法缺少合理的利用;由于工程参建单位多,档案工作标准长期得不到统一,使得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不能及时实施,造成基建档案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正常归档,或者格式和内容不标准,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4基建档案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考虑到人员过多及经费支付等因素,许多电力企业内部对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设置不够完善,往往在档案工作场所设置上不够健全。基建档案管理不健全的网络将会导致基建档案质量、资料安全均无法保障的问题。甚至还有些基建部门由于不健全的档案管理设施设备而无法满足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的需要,比如档案保管达不到“八防”要求,没有相应的保管库房等。某些基建档案管理部门的现代化程度极度滞后,基建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仅仅处于能打字的水平,不能与当今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2加强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的建议
2.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基于基建档案迈向社会化、市场化的大方向,档案人员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深刻重视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落实档案管理。要不断健全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体制,从工程项目要求和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方面来加强档案管理机构的建设,增加专职人员,排除兼职工作,将档案管理人员与工程人员的沟通渠道畅通,实现基建档案管理的体系化建设。此外,还要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适用性强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包括组织领导、管理体系、职权范围、奖惩措施等都要条条细化,事事分明。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分类、整理以及竣工验收、评优选优等工作均做出具体要求,进行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2.2抓好基建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
各参建单位要狠抓档案管理的“四同步”,实现基建档案工作与基建工程立项工作、基建建设进度工作、基建检查工作、基建工程竣工工作及基建工程验收工作同步进行。要将基建档案工作纳入基建工程轨道中去,将档案工作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全程贯穿到基建工程规章制度当中,将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等对待,不可偏废,甚至可以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实施基建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审查工作要尽可能早,最好在项目筹划、开工时就进行档案管理的导入工作,并持续到项目竣工验收,使基建工程档案形成首尾相接、全程控制的完整记录体系。
2.3加强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升其业务素质,是改善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现状的有效途径。参建单位要积极组织档案人员进行档案业务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整理、归档等档案管理基本工作内容,提高其业务能力;同时还要通过培训,对有关程序和专业知识充分掌握和了解,通过不断完善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此外,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完善培训课程,做到与时代同步,领导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以及网络技术知识,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档案管理人才。
本案的被告是项目的业主。本案在工程招投标时,业主委托工程师编制的招标文件所附的合同条件即是菲迪克合同条件。该招标文件在得到当地政府招投标主管部门的同意后,即进行了邀请招标。经评标,并经政府招投标主管部门的同意,向其中一家施工企业发出了中标通知书,随后签署了《合同协议》。《合同协议》约定:所有招投标文件及图纸等均为合同组成内容。归纳各合同文件,主要约定有:
1、承建工程的范围包括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室外总体及其它项目。
2、合同价格为人民币1398万元,一次包死,若承包商投标书中有遗漏,由承包商承担责任。
3、工程质量要求达到优良,若竣工验收时工程质量达不到优良,扣合同价格的3%做为罚款。
4、工程工期为182天,若工程竣工延期,每延期一天,按合同价格的万分之四罚款。工程施工中,按菲迪克合同条件的规定,工程款的支付由工程师在对承包商申报的每月工程进度款进行审核后,向业主和承包商签发每月《工程进度款付款表》,业主在收到后的28天内给予支付。在整个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均按此支付方式运作,业主先后共计支付工程款、签证增加款1504万元。
工程于1996年12月16日竣工后,双方在对设计变更部分的造价进行结算时,承包商提出要求增加造价和有关费用,双方就屋面设计变更部分、工程类别调整、行业劳保统筹基金等未能协商一致。于是承包商作为原告,于1998年6月20日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讼,诉讼请求共有3项。即:
1、判令被告支付屋面设计变更所增加的工程造价及因工程类别调整所应增加的费用、行业劳保统筹基金、包干费、工程优良奖合计2889056.5元;
2、判令被告支付原告代垫备料款及被告未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支付工程款等利息损失计1993793.5元;
3、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业主收到书后,以原告延误工期为由提出反诉,要求承包商赔偿70万元。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本案后,先后多次约双方当事人谈话,核对事实和证据。
二、直接适用菲迪克合同条件对明确本案是非、分清责任的作用和效果。
从理论上说,菲迪克合同条件文本是根据跨国承发包工程的实践不断完善的,是有利于明确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最具使用价值的建设工程施工的合同文本。从本案的审理实践来看,即便在中国境内全文运用,一旦发生争议时,合同条件的约定同样可以起到分清责任、明确是非的作用,这值得引起重视。
1、适用菲迪克合同条件不存在法律效力问题。
菲迪克合同条件中有些规定与我国的现行建筑管理规定不完全一致,但作为双方当事人选择使用的合同文本,是行为主体可自由决定的合法行为。虽然有一些不一致,除个别问题外,在总体上并没有违反我国的现行建筑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本案当事人运用菲迪克合同条件是当事人双方真实、一致的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而且,原、被告在涉讼后,均未对合同的合法性提出异议,法院经审理也确认了合同的合法有效性。
2、有利于确定工程价款和调整范围。
工程类别的分类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当合同约定工程造价采用工程造价定额进行计算时才发生的。承包商以招标文件通知中有“本工程取费仍按照四类工程,最终可根据有关主管部门的指示调整”的规定要求增加工程款。而我们认为,招标文件只是要约邀请,投标书才是要约,中标通知书是承诺。承包商在投标书中并未对此作出保留,反而明确承诺:合同价格为一次包死,不再调整。而中标通知书和合同协议均约定:合同价格为一次包死。根据第5.2款规定的构成合同的文件的优先顺序:已经完成的合同协议书是第一位的。因此,可以认为双方对工程类别的核实问题,已经进行了确定,并形成了合同一次包死价。法院审理后也认为合同价款不能调整。
3、有利于明确对后继法律、法规的适用界限。
行业劳保统筹基金、包干费、工程优良奖都是当合同约定工程造价采用工程造价定额进行计算时才发生的。原告提出的行业劳保统筹基金是依当地建设委员会于1995年11月26日发出的文件提出的,而本工程的投标截止日为1995年12月12日,承包商投送投标书的日期为1995年12月11日,《合同协议》签订于1996年1月3日。我们认为:依据《合同协议》的约定,合同价格为一次包死,并应包括图纸、招标文件、招标补充通知、招投标问题解答中所标明或规定的一切内容。因此,应当认为,承包商在编制投标书时已经收到该文件,并执行了该文件的规定。由于合同实行一次包死价,并没有采用定额去计算工程造价的约定。而上述文件的规定是采用定额才适用的工程造价计算方法。因此,我们认为,不应调整。
包干费及工程优良奖也是同样的道理。尤其是优良奖,承包商在投标书中明确承诺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在合同协议中约定的工程质量等级是优良,且约定如承包商达不到优良,扣合同价格的3%做为罚款。这应当认为,本工程约定的合同造价是优良工程造价。
法院在判决中也认可了我方的上述意见。
4、有利于确定设计变更调整价款的幅度和范围。
《合同条件》在第51条、第52条规定了工程设计变更的指令、变更设计价款估价和变更的程序等。本案中,屋面变更设计是否增加工程量,经工程师核算,实际上变更设计后的屋面工程费用较变更设计前的屋面工程费用要低,而承包商在诉状中的理由是将变更设计后的屋面工程费用与承包商投标书中的报价相比较,因此,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有较大的分歧。其实,承包商的目的是将报价时的误算以变更设计为借口,达到合同中合同价格为一次包死的约定。
事实上,在本案中承包商没有根据《合同条件》向工程师提出索取额外付款的意图,同时还接受了工程师依据合同的原约定的款项签发的付款通知,并接受了业主依据付款通知进行的付款。由此,我们认为,这是双方对变更设计后的工程造价的确认,应认为双方达成了一致。
退一步说,如果上述形成索赔的话,依据《合同条件》第53.1条(“索赔通知”)和53.4款(“未能遵守”)的规定,承包商未在索赔事件发生之后的28天内,将索赔意向通知工程师,有权得到的有关付款将不超过工程师通过同期记录核实估价的索赔总额。因此,工程师经核实估价的结论应当是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决定。
本案在法院受理后,承办法官一开始认为本案是工程造价争议纠纷,既然双方对造价认识不能达成一致,则应当递交有关鉴定单位进行造价鉴定,而且法官认为案件需要全面重新审计鉴定造价。但当案件第一次开庭,经法庭事实调查,本案涉及的上述各争议问题以及合同条件本身有针对性的有关约定都被查明后,法官和当事人双方都有了清晰的认识。法院决定仅将屋面设计变更部分等争议部分委托审价,且将设计变更后的造价与原图纸的设计造价进行比较,以确定该项设计变更是否引起工程造价的增加。经审价,屋面工程变更涉及增加工程款为258382元,法院判决确认业主应当将此款支付给施工方,业主对此无异议。
三、菲迪克合同条件在我国直接适用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由国家工商局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国内推荐使用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菲迪克合同条件的许多经验,被称为国内的菲迪克合同文本。但是,当国际通用的跨国承包工程的菲迪克合同条件在国内工程施工中直接适用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法律问题?在遇到争议时,有哪些利弊得失?采用菲迪克合同条件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是否冲突?有什么冲突?如何衔接?结合本案,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律师界同行对比较或研究施工合同标准文本的重视和关注。
上述菲迪克合同条件共计72条195款,先后经过四次修改,被广泛用于国际性招标的工程施工中。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商、承包商和设计单位到我国各地投资和承包工程,作为外国的业主和承包商提出直接适用菲迪克合同条件,是无可厚非的。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合同文本,同样可以被选择,同样也适用于国内工程。但当选择适用菲迪克合同条件作为国内工程施工的合同条件时,应当充分注意我国关于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出现合同条件与我国国家的或地方的法律、法规相冲突而导致合同条款或者部分条款无效。笔者认为,菲迪克合同条件在适用于国内工程时,应对下列法律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1、关于菲迪克合同条件的法律效力。
菲迪克合同条件中有些规定与我国的现行建筑管理规定不完全一致,如:
工程师批准设计(我国是设计院设计,但须得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合同未规定质量等级,只有获得工程师满意的约定(我国目前规定工程质量交付前要评定等级);
工程质量核验权在工程师(我国规定须有政府主管部门的核验,否则不能投入使用,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则规定由业主验收,报政府相关部门备案。);
业主指定分包商的规定(我国规定有限制,且业主需承担相应责任);
后续法律、法规有溯及力(我国没有相应规定)等。
若双方当事人选择使用该合同文本,是行为主体可自由决定的合法行为,在总体上并没有违反我国的现行建筑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当事人运用菲迪克合同条件是当事人双方真实、一致的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菲迪克合同文本作为国内工程承发包合同的文本,但要注意与我国法律、法规的衔接。
2、要对菲迪克合同条件的适用作说明和限制。
菲迪克合同条件的适用,应当有一个体系比较完备的建设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至少应当有:工程业主责任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师制度(监理制度)以及工程质量保证、履约担保和成系统的保函制度和种类齐全的工程保险等制度。随着我国上述制度的逐步完善,菲迪克合同条件已有了适用的环境。但是,项目的业主、监理、承包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全面适当履行和合同管理的意识还须强化,否则,再好的合同文本也会成为一纸空文。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国内工程直接采用菲迪克合同文本,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对合同条件的适用作说明和限制,例如在菲迪克合同条件中的“州法令”这个词语,就有必要加以说明:在我国国内是指工程所在地的法规或规章,具体办法可用专用条件或备忘录等方式予以明确。
3、要对工程质量和竣工交付作特别约定。
菲迪克合同条件中的许多规定与我国的建筑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完全适应,应在专用条款中给予明确。如工程质量的验收规定,根据现行规定,工程应由建设单位负责验收质量获通过方可交付使用。因此,应在招标时对取得政府工程监管部门的质量评定进行约定。本案中,在合同协议中对竣工验收特别作了定义:工程竣工是指图纸范围内的建筑安装工程全部结束,调试合格,并通过业主、工程师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验收,可以投入生产。这一约定使《合同条件》中有关工程质量验收的规定与我国现行规定有机结合。
另外,工程质量等级的约定,在菲迪克合同条件中只规定: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工程师满意。而在我国,有关工程质量有工程优良、合格、不合格的规定。尤其当套用国内工程定额计算工程造价时更要注意,因为定额约定的工程造价是合格工程的造价。应当在《专用条件》中约定当工程达到优良或不合格时怎么处理。
4、工程造价的确定方式应与合同条件的有关条款相配套。
应当注意合同价格的构成形式与合同条件中有关合同价格条款的一致或相配匹。如采用总价一次包死,除设计发生变更引起工程量的变化超过一定数量后方可调整外,此时,应当同时对70.1款、70.2款在《专用条件》中作出相应的规定。如采用价格可调整的方式计算合同价格,应当同时对70.1款、70.2款在《专用条件》中就劳务、材料等调整的范围、方法或计算公式进行相应的约定。
5、确定争议解决方式须与合同条件本身规定相衔接。
菲迪克合同条件规定,任何争议,雇主和承包商均应首先以书面形式提交工程师,工程师在收到文件后的84天内作出决定。作出的决定,雇主和承包商有任何不满意,应在收到工程师决定后70天内由工程师通知另一方将争端提交仲裁的意向。否则,不应将这一争端开始仲裁。如达不成一致,仲裁可在仲裁意向通知发出后第56天或在此之后开始。
上述这一约定,将争端提交工程师作出决定是仲裁开始的必经程序,这一规定对当事人是否构成约束力,即当事人未经上述程序,能否提出仲裁(或诉讼)或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是否应受理此项仲裁申请。而根据我国《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受理条件,并没有这样的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