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16: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招标投标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我国的公路招标均在新范本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各自特点修改形成招标文件,是对招标范本的具体化、修改化。但这些修改与具体化,破坏了发包人与承包人双方均衡的权益,往往让发包人处在有利地位,而承包人承担更多不平等的义务。面对成熟、开放的市场,尽快与国际接轨,已刻不容缓。实行公路招投标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市场杠杆作用,保障公路招投标公开、公平的原则,对提高国家资金利用率、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有效防范、打击工程领域腐败均有重大的推进,一方面,通过市场作用,优胜劣汰那些落后的公路施工企业,公路企业为更好的发展,将通过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施工技术、采用先进机械设备等手段,更好加入市场竞争,有效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与作用。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包揽了宏观与微观经济所有事务,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公路施工企业按部就般按照政府指令从事经营活动。
目前,计划经济成份逐渐缩小,市场经济份额不断增多,公路施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有了自,成为一个主体。新旧两种体制比较,政府的职能与作用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需要政府转变方式、转变职能。行政力量干预招投标的现象在我国公路工程招投标活动中普遍存在,对于国家投资的项目,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监督管理权力,而政府在招标投标管理过程中,一些行政力量过分干预招投标活动。从而破坏了招标投标的公平、公正性。我国需尽快完善招投标管理的配套制度,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可以借鉴美国的招投标管理制度。美国在招投标管理中推行公开招标制度、作业标准化制度、供应商评审制度、审计监察制度、交货追查制度五大制度,这些制度使政府无法干预招投标工作。在加强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运用相应制度杜绝行政干预的现象,行政管理机关无权干预属于企业自主经营的和自主管理方面的工作。
招投标制度是起源于西方并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招投标体制和管理模式已趋于完善。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实行招投标制度。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招投标管理模式和经验,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完善我国招投标制度和管理模式。美国的招投标制度和管理体系比较完善,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招投标制度之一,其中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美国政府要求政府投资的工程无论大小全部实行公开招标,要求所有工程招标信息必须完全公开,招标方必须通知全国总承包商会,并通过官方指定的网络平台与报纸,公开招标项目的信息和资质要求等条件,使投标人能明明白白参加投标。政府工程均设立由具有职业资格的设计师、公路工程建设师、项目管理者或委托顾问公司等组织成一个完整机构,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公开招标策划、中标人的选择和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等。
在如今的工程领域,非常多的施工团体依靠关系来进行对某些工程的承包,如果施工团体比较优秀还好,万一施工队伍只为了价格竞争而粗制滥造,那么就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在招投标过程中,投资方并不能只针对价格进行评估,还要兼顾工程的质量和财务等多方面问题进行综合评估,不能以偏概全。
2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问题
施工企业在施工的时候出于成本和某种自私的心理往往会在工程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偷工减料或者适当改变原定计划或者工艺。投资方如果对这样的现象没有监管而导致该现象泛滥成灾,会导致在合同中的很多条款被瞒天过海的问题。这样也会有很大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额外投入。
3对计划变更的审查问题
大部分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会对初始的计划或者设计方案因为各种原因进行各种各样的更改,这样的更改会给施工企业提供很多的机会进行索取或者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所以在计划进行更改的时候投资方应该对更改方案进行仔细的核查,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成本上升。
4竣工之后的核算问题
在工程竣工之后,相关的核算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核算环节也是非常容易在数据上面出现严重偏差的重要环节。所以相关的负责人应该重视在工程现场对材料和施工情况的核实和记录,否则非常容易增加不必要的成本统计。
二、投资控制的各个重要环节
1决策环节
1.1市场调研
针对工程可行性,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这一点是关键。要想确保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出预期效果,就要组织相关专家针反复进行论证,不只是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还要对市场前景进行研究。相关人员必须要确保论证的客观性,不能主观否认存在的矛盾与风险,从而对投资决策造成误导。
1.2投资预算
要明确投资估算也就是对工程总的投资额度进行的预估和计算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这一点上不同的行业需要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完善具有实际意义和科学效益的投资估算指标,并制定出与之配套的管理和调整方法。
2设计环节
2.1招标工作
招标工作在进行的时候设计单位必须在技术可行性和投资效益方面进行负责。不仅要在可行性研究方面,还要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以及设计质量、方案优选、工艺流程、设计取费等具体环节取得平衡,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中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和测量,激发设计者的灵感和热情,保证选择的设计方案周期短、效益高。
2.2限额设计
进行限额设计也就是在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双向投资控制工作。纵向体现在初步设计的时候要依据投资估算成本,按照一定的范围进行分解,确保工程能落实到每一个负责点上。横向控制工作则是在设计阶段,要按照专业对投资进行分解,分块进行限额。分层控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方案,能够使多个环节互相之间形成制约,以确保工程投资额度的限制管理。
2.3完善机构
完善独立的审查机构。从当前形势看,很多工程项目在方案设计以及初步设计方面,都是由企业自身的设计院进行设计,同时相关部门进行审查。但是这样的审查往往缺少专业人员,不能理想中的的效果。因此,要独立审查机构,结合工程具体性质以及特点,邀请相关专家在进行独立审查,减少片面性和局限性,从而实现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提升投资效益。
3建设环节
3.1技术审查
技术措施的审查非常重要。施工技术方案是对施工进行指导的一项纲领性文件,施工企业通过承包的需要进行编制。在施工工程中一些情况是非常可怕的,简单来说就是投资方和监理人员缺少正确的认识,认为施工技术措施仅仅是施工企业的事情,而忽视了施工方案质量对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影响。从很多的现实情况反映,很多工程建设投资方因为缺少正确的认识,导致施工企业钻了空子。这些施工企业编制出两套不同的施工方案,一套由监理或者是投资方进行审批,而另外一套才应用与实际施工,这样在结算时会非常容易出现较大的问题。因此,对于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投资方要重视对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查。
3.2现场管理
做好现场变更以及签证管理工作。投资方必须要对进行变更或者是签证的部分要严格做好审查工作,防止出现设计人员对于项目变更难度没有做好预估、对现场情况没有详细了解、对于变更工程量设计认识不足、忽视工程变更对于造价的影响等的情况发生。
3.3合同管理
为了防止管理漏洞的出现以及其他一些合同问题的出现,每一个项目都要确保合同交底制度的建立,以保证工程中每一个人员都能确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而且工程中的各个部门之间要确保有良好的沟通,对于小合同也不能人为进行分开。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在工程项目中,能够高效率中标,与执行的投标策略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很多电力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注重“人情投标”、“关系投标”,并不注重运用科学、有效的投标策略,以至于耽误了投标的最佳时机,最终失败。笔者认为:在投标竞争中,企业应制定合理的策略,把握形势,掌握主动,做到“能投则投,合理权衡”,不断完善投标方案,直至成功。
1.2企业评标委员会专家资质不足
在一些电力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存在评标委员会专家资质不足的现象。很多评标委员会成员都是企业从地方企事业单位中临时抽调的人员,这些人员对电力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过程、注意事项和具体规章制度并不了解,在项目评分标准、评分方法和打分高低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这种不科学的评标方式使一些工程项目的招标结果出现了不合理性,从而严重影响到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规范我国电力工程招投标管理的建议
2.1规范招投标价格管理,进行准确的投标概算
一方面,政府明确价格指导,企业酌情实施。在电力工程项目招投标定价机制的完善中,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制定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价格,例如通过听证会、价格咨询会等形式对企业的工程定价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招投标流程中增设“询标”环节,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让投标人对报价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评价,最后由招投双方共同对价格的合理性进行磋商,并最终将科学合理的价格以透明的、公开的形式公布给大众。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应进行准确的投标概算。在投标之前,企业应委托专人,做好标的市场的价格调查、正确套用单价等工作,应用科学的标价计算方法。例如,模糊数学理论是一种进行投标概算的较为新颖的策略,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模糊聚类分析、模糊评判等策略,应用上述理论,能够实现十分精准的投标概算。目前,国外很多大型的建筑企业都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在工程投标的概算中,以此保证各种价格数据的准确制定。国内电力企业运用上述技术的则较为稀缺,因此,国内电力工程企业应加大对类似新投标概算理念的引入,做到与时俱进。
2.2制定科学的投标竞争策略
投标策略是企业能够成功中标的关键,为此,现代电力企业在参与竞标前,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好且当的投标管理方案。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投标策略较为可取,电力企业在参与投标前,可酌情选用。第一,先亏后盈方案。该方案是一种“放长线,吊大鱼”的投标策略,当然,这里的亏并不是真正的亏,而是投标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制定的一种长远盈利方案。例如,对于周期长、子项目数量多的电力工程,电力企业在投标时,可采用适当减计大型临时设施费用,优化施工工艺流程,选择物美价廉材料的策略,降低报价,确保中标。在后期的施工中,通过科学的管理、精确的成本控制手段,保证盈利。第二,不平衡报价方案。该方案也是一种十分科学的电力企业投标策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电力企业可提高某些分项工程的单价,同时,降低其他分项的单价,如此一来,在具体的施工中,能够确保工程款尽早回炉,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获得额外的利润。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上述方案时,电力企业应尽量调低那些预计实际工程数量将减少或后期完成的分项工程报价,以此夯实工程投标总报价的竞争性,获得更为的工程收入。
2.3电力企业应确保评标专家队伍的资质
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评标和定标是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项目后期实施的质量。因此,电力企业一定要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专家组成评标队伍,对工程招投标的科学性和结论进行评定。在企业专家评标队伍的建设中,应保证人员知识结构合理、政治思想过硬、专业能力扎实,从而对评标过程的科学性给予保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对评标专家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的项目应涉及专业知识、政治素养、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对考核通过的专家继续予以留用,对考核不合格的专家予以解聘,采用这种动态管理的方式对专家队伍实行优胜劣汰,从而保证专家队伍的质量。
二、信息化环境下招投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创新
(一)管理与理念创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要求越来越高。就拿招投标档案而言,很多企业都有诉求反映到招标单位,如果能方便的浏览过去在该单位的投标记录和投标文件,企业愿意为此支付费用。所以在管理上,要考虑满足个人和企业法人的需求,在理念上,档案不再是“包袱”,它也可以创收。之前凭介绍信到窗口查阅的非保密档案,完全可以利用信息网络平台,电子商务交易办法处理,辅以个人、法人身份验证,届时,用户浏览授权内的网站就如同网购一样方便。
(二)技术与架构创新
应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档案数字化进行技术升级与架构创新。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主要由云计算数字档案管理应用程序,数字化档案管理节点,计算机专用网络、信息安全设备等构成。利用物联网的RFID技术可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完美结合,一一对应。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技术,则为档案信息化增值服务提供了想象空间。招投标双方能够从历史文件库中找到与当期项目相似的案例,对于招投标文件的理解,对于招投标工作的组织,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规范与流程创新
真正把招投标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以及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需要更新标准、再造流程。《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虽然对电子招投标的归档也进行了约束,但还是从大框架上给的要求。实际操作上,很多档案工作都是事后再次归口相关人员整理。如能够更新一下流程,把招投标工作的任何一项活动记录文件都作为档案组成因子,自动操作、随时归档,那么当一次招投标实例完成时,全部归档工作就自动完成。一切都可以靠程序完成,不再依赖人工,即提高效率又降低了人为错误。除了在招标机构内部考虑电子招投标与归档的实时结合,还可以由专业档案部门考虑各部门各机构档案数据的统一入库整合,这都是标准流程适应招投标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需求的体现。
在目前的市场采购中,地区保护主义和行业分割比较严重,且歧视供应商的现象经常性发生。不少的地区,通过部门垄断、封锁等手段,对其他地区的供应商进行打击和排斥,这类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置比较高的、歧视性的资质要求、评审标准等,限制外来企业;二是规定经营、购买使用本地产品,政府指定本地企业或者个人为政府提供服务;三是在指定招标文件和办法时,制定对本地企业有利的“霸王条款”,对本地企业进行保护;四是设立投标许可证,对外地企业多收费,提不合理的资质要求等。这些均为地方保护主义保护本地企业的手法,严重阻碍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
(二)采购的投招标方式单一
在政府采购中,核心的为采购方式,这也是确保政府采购“物有所值”的重要手段。在各种法规规范下,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不过,也必须看到,政府采购对于工程项目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招标过程缺乏规范性。这些问题对投资效益的影响较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全力或领导干预招投标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在公开招投标过程中,钻法律空子的现象尚未杜绝;三是招标单位与投标人相互串通,弄虚作假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四是相关部门监督乏力,无明确的执法主体,无法及时查处违法乱纪的行为。
(三)政府采购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政府采购活动的特点较多,比如复杂性、知识性和政策性等,所以要求政府采购人员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了解财经、建设工程和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的操作技能,并熟悉与采购相关的法律政策,积极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提高采购的效率及效益。但是目前我国政府采购队伍的建设相对落后,采购人员的组成主要是财政机关转制、内部抽调人员和政府后勤机关转制人员三类。经分析不难发现,这三类人对财经知识略有了解,但是对其他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程度有效,所以就会对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采购人员队伍素质问题也成为政府采购中一个较为紧迫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二、政府采购中投招标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一)持续完善投招标法规体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投招标这一市场经济行为,为了规范这一市场行为,我国建立了初步的投招标法律体系。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需要不断完善投招标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的主体,不断深化、细化各种规章制度在实施细节上的规定,统一执行层面的理解和认识。规范政府采购中的投招标工作,首先需要完善和清理现有的法规文件,并构建统一的、完善的法规体系,加强执法落实力度。其中,在各种法律中,需要特别指定对于违规操作行为的处罚标准,严格招标及投标人的资格审查程序,并加大对招标文件的审核力度。另外,政府部门要加强行政监督力度,作为法律责任的补充和强化,切实提高投招标制度的可操作性。
(二)强化采购中的投招标监督管理力度
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即政府,作为政府,应将规范市场秩序,维持市场的公平竞争作为重要的职责之一。在市场管理中,以法律为依据,加强对整个招投标市场的监管。政府进行监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公平竞争。因此,在招投标管理中,政府部门应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查处市场中的违法行为,并通过媒体、网络等公开处理结果,维护投招标市场的秩序。在政府进行监管的同时,可将纪委监察部门引入到投招标活动中,充分发挥纪委监察部门的作用,对于违法乱纪行为坚决查处,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建立和持续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采用信用档案管理,用以记录企业的行为、业绩等,并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使无信用者无处藏身。
(三)准确把握评标原则
在政府采购的投招标工作中,准确把握评标原则,需要把握两个比较关键的因素:第一是完善专家评审制度,第二是合理选择评标方法,公正、客观进行评标。
1.完善专家评审制度
在投招标管理中,持续完善专家管理制度,需要对评标专家的资格进行严格的认定,并加强对专家的培训、考核及档案管理,并及时补充或者裁撤评标还价,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在管理中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以保证评标过程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客观性,并通过禁止通讯、封闭抽取和专车接送等,确保转接的名单不外露。
2.合理选择评标方法
在招投标工作中,投标人对供应商或承包商的要求,都体现在其中,因此在政府采购的招投标过程中,招标文件的评价方法是关键性的因素。目前,招标文件的评价方法,有综合评估法和最低投标价法。其中,前一种评级方法,包括商务、技术和资信等三个方面,其适用范围比较广。
(四)加强政府采购队伍的建设
政府采购由采购人员负责完成,所以采购人员的素质对采购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采购队伍的建设。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借鉴西方国家政府采购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采购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二是规范政府采购人员用人机制,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三是逐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并实施考核制度,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紧迫感。做好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完善的采购人员用人制度,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及效果。
(五)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地方保护比较严重,对于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市场竞争机制有诸多的妨碍。为了保证投资的效益,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政府的投资计划进行评估。比如我国可由人大对政府部门的投资规划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评估,给行政机关的支持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同时也可加强对项目的审计。另外,在招投标过程中也可尝试新的评标方法,比如,建立数据库用以评价投标企业的服务水平和信誉,并对企业的信誉进行评分。总而言之,采取多种手段,尽快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企业更好参与市场竞争,实现政府采购的预期目标。
1、工程招投标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
由于当前的建筑市场已经从过去计划经济指导下的等、靠、要、不计盈亏、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发展到现在的市场经济指导下的竞争机制,所以,工程竞标成为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中争取任务的主要途径。当然竞标的过程是非常残酷的,优胜劣汰的选择规律必将导致施工队伍的相互竞争,适者生存。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求得生存和发展,一要把握机会,立足市场,重视对建筑市场范围的开拓,并加大承揽任务的力度;二要加强施工企业的管理,力求在管理中求效益。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投标过程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随着建设主管部门三令五申“改革、规范、整顿”建筑市场,不久的将来,招投标过程中违规操作将越做越少。所以,要想通过竞标中标,只能确保编制好的、规范的标书,使标书在正常程序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开拓建筑市场,要对市场的信息有较为广泛的收集,信息的获取是工程投标的前提。其中,信息来源主要途径有:1)依靠本企业在建工程的项目部负责地区或区域内的信息;2)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获取信息;3)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及网络等的招标广告收集信息等。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企业应组成专家组,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信息的分析、筛选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工程业主隶属企业或其上级单位;若是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以及有实力的股份企业等,则可以投入精力;2)工程投资方;应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及前几年的覆约情况等进行详细了解,分析;确保工程资金能按实际施工进度支付;3)工程性质;工程概况、工程施工条件、投资额、投资资金到位率、工程付款、工程风险等情况。在分析上述情况后,确定是否参与投标。
确定参与工程投标后,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过程:
(1)答疑过程:在标前答疑会中,一定要仔细研读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及其他资料。从中找出问题及疑问,向招标方征询。但是,向招标方征询问题应有选择性,对于确实有影响造价或较模糊的及概念有歧义的,可向招标方提出。对于有些可能成为索赔依据的或其他对造价影响偏差小的,可不问。
(2)编标过程:企业应对标书的编制成立专门的编标小组,且各人员应分工明确。编标时应一丝不苟,充分满足招标文件中的各项要求。尤其应注意工程量的计算,按图纸计算的工程量应准确,以确保工程报价的准确性。对于有些图纸不全的,需凭经验估算的,应征询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人员,实事求是,不准高估冒估;也不许低于成本价。同时应准确、合理应用报价依据和定额,编标程序一定要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不得擅自改动。
(3)定标和确定最终报价:根据工程量清单和图纸等招标文件,编标小组得出预算结果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最后的确定标价。确定投标报价主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评标办法定价,评标办法多种多样,有的是投标方的报价与业主标底的对比,靠近标底者分值较高;有的是复合标底,有效投标报价的加权平均值与业主方标底的复合;有的是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等,分情况不同对待;同时要做到“知已知彼”,了解一下其他竞争对手的企业情况,模糊测定其他单位的报价及业主的标底,选取几种方案;另外还应充分应用不同的投标策略和投标技巧,考虑企业自身实际利益,确定最终报价。最终报价一定要在合理范围内略低,增大中标概率。
投标书中,技术标和经济标是同等重要的。在评标过程中,技术先于经济标开标,因此,在同样资质等级企业和经验的情况下,技术标中的主要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往往将对工程中标起决定性作用。更有甚者,有的招标文件中规定,如果技术标未能通过评标小组的评定,将不开经济标。因此,在编制标书过程中,重视经济标报价合理的同时,对主要工程的关键施工技术方案,企业应组成最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方案讨论和论证,以保证技术标的优势,同时,技术标中的业绩也占一定的分数,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争取各种优质工程,在综合竞争中形成良性循环。
2、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2.1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造价管理是施工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内部在工程合同的价格控制下依法得到合理利润而开展的管理活动,是施工管理的核心。现代施工企业区别与计划经济下的施工企业的管理主要在于“造价管理”,以往的施工企业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势必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工人的施工效率较低。
2.2施工过程造价管理的实施
1)施工前,要结合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自身的机械设备、施工经验、管理水平和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编制一套切实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该施工方案是工程实施的行动纲领。因为,中标价格较低或设计概算先天不足等原因,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合理组织施工,节约成本,力求在管理中出效益。
2)施工过程中,现场经营管理预算人员必须与施工技术人员,材料机械人员密切结合,互相了解,以经营管理为核心,以节约成本为目的。目前,施工企业在这方面往往存在欠缺,经营技术严重脱节,材料、机械各自为政,势必造成成本的大量流失及浪费。如:(1):现场技术人员只顾施工,对于施工中的工程项目或工程量增减未能与业主及时办理变更委托手续,或手续模糊等,都给结算带来很多麻烦。对于分包队伍,现场技术签证过于草率,不熟悉定额内容,将造成人工费的流失。(2):材料人员定货数量一定要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图纸量略加损耗来控制,避免浪费。定货单价要及时反映到经营部门,以便经营部门能够调整预算价差。对于特殊材料价格严重超出概算的要有业主部门认可,否则,将为结算带来不便。(3):机械部门在机械台班安排上,要考虑现场工作量情况合理组织实施。
2.3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索赔意识及熟悉索赔程序
工程索赔就是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因非已原因造成损失后,根据合同文件向业主要求经济补偿或工期延长补偿的过程。索赔首先要建立在合同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施工现场各层机构及有关人员应对合同基本条款,含盖内容有教深入的了解,并增强全员的合同意识。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组织施工生产,切实维护合同赋予的权益。
工程索赔分为费用索赔、工期索赔。其中,费用索赔是重点。工期索赔只是要求业主方对施工方工期的合理顺延,这只能使施工单位工期得到补偿,但是,由此造成的费用损失只能通过费用索赔来实现。实际施工过程中,费用索赔主要有:(1)因发包人原因,造成工程停建、缓建,因甲供材料、设备、资金、技术资料等未能按期到达致使施工单位停窝工的,应向甲方进行停窝工损失补偿;(2)因变更设计等原因造成建设项目变化等原因,除非合同另有规定,否则,由此引起的损失应向甲方索赔;(3)施工期间因施工材料、设备价格上涨,人工标准提高等原因造成工程造价提高的,应向甲方索赔等等。
索赔的执行应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进行。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在发生索赔事件后,应按时、定期做好索赔记录,整理好基础资料,并随时以书面资料向施工监理提出索赔意向。在准备向业主索赔工作的同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文件,避免甲方对施工单位的反索赔。
3、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成本组织预测、规划、考核、实施分析控制等进行一系列价格管理活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施工项目是否盈利。在工程总价承包的情况下,成本越低,盈利越高。
建议的成本控制方法:
3.1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以项目为中心,分层管理,分级核算的承包和核算体系。工程成本主要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费用组成,将四费落实到经营劳资、材料、机械各部门,进行责任考核,并与质量、安全、工期指标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3.2作好成本核算,工程开工前,按施工图作好成本预算,分析出人工、材料、机械的含量,并与中标预算作好对比。制定人、材、机的成本目标,若人工费为清包,可一次包死,不再调整,此项支出为固定值。材料费节省的前提必须实行材料招标,实行质优价廉,以投标材料价为限额,特殊材料高于投标价的可平衡于其他低价材料。实行有目的的控制成本。
3.3工程竣工后,进行成本核算。作好竣工结算,按照合同调整可调的价差,在竣工总价的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作好竣工成本分析资料,为今后的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4、做好工程造价资料收集、分类和整理工作
1、公开招标亦称无限竞争性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建设工程项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2、邀请招标邀请招标亦称有限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3、招标程序
(二)、投标策略
1、靠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取胜:即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安排合理的施工进度,科学的组织管理,选择可靠的分包单位等措施,来降低施工成本。在此基础上降低投标报价,从而提高得标概率。这样,标价虽低,利润并不一定低。这种策略是企业应采取的最根本的策略。
2、靠改进设计取胜:即仔细研究原设计图纸,发现不够合理之处,提出改进的措施(尤其是能降低造价,缩短工期的措施)。
3、靠缩短建设工期取胜:即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在投标文件规定工期的基础上,工程能提前竣工。
4、靠标函中附带优惠条件取胜:即要求施工企业在掌握信息时,要特别注意业主的困难,然后,挖掘本企业的潜力,提出优惠条件,通过替业主分忧而创造中标条件。
5、低利率政策:主要适用竞争比较激烈,施工任务不足,或企业欲在新的地区打开局面等情况。
6、着眼于将来:为掌握某种有发展前途的工程施工技术(如某些新型建筑结构、核电站或海洋工程等的施工),而宁愿目前少赚钱。以上这些策略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投标工作的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灵活地加以运用。
二、全过程成本管理
(一)、施工预算
施工企业不同于其它生产性企业,其产品为建筑产品,且随设计图纸变化而无统一标准,导致其生产的非标准化,一个施工企业可能在存续期间都不会生产两个相同的产品,再加上建筑产品所需材料成千上万,因此建筑成本(以下称成本)管理也就显得无序可循。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成本管理。
1、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通过高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创新成本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信息的产生和使用,尤其是成本管理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是实现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2、编制施工预算书: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成本控制的依据,一部科学的预算书,决定了成本控制的好坏,但目前多数施工预算仅是各种数据的汇总,只适合对项目进行宏观控制,对过程生产却起不到指导作用。因此,施工预算需要改进,分部编制的预算对成本控制才有指导意义。施工预算的编制以“按施工程序,明细到部位”为原则。第一阶段的完成,为施工生产制定了标准成本,同时又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因其根据实际施工程序,按部位编制,具有很强的对比性,能够将可能发生的成本隐患,控制在最小的工作面,降低了大面失控的可能性。
3、施工组织设计:依据施工预算书及施工组织计划,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依据施工预算,严格控制各部位成本数量。确定工程开展程序,拟定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任务划分与组织安排,编制施工准备工程计划等内容。施工过程中应当与各类物资及技术条件供应之间的平衡及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相协调,促进均衡施工。
(二)、完善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就是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第一要有相对固定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并且精通经济合同法规有关知识;第二要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第三是要制定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
(三)、项目部施工过程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实施、动态分析和结束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
1、项目部成本构成:施工企业项目部的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项目部不可控成本即投标成本,指工程投标阶段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另一个是项目部的可控成本即施工成本,指从项目部成立直至项目完工结束前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2、影响项目部成本的因素:第一,施工成本控制体系是否有效运转。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是项目部施工成本控制的前提和基础。项目部施工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需要项目部每一个部门及每一位人员的参与。第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得是否科学合理。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项目进展的核心和灵魂。它既是全面安排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也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它对于加强项目施工的计划性和管理的科学性,克服施工中的盲目混乱现象,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编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成本的高低。第三,施工队伍的选择与管理。项目部所属各施工队直接担负着工程的施工生产,施工队伍质量的好坏,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成本的控制水平。第四,材料费的控制。在项目成本中,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60%至70%左右,材料费节余将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节约,而且材料费具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因此控制材料费是控制成本的关键。第五,机械费用的控制。工程项目施工的机械化程度较高,机械费用在施工项目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着机械费用的高低。
3、降低成本措施:项目的采购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宏观环境是对项目组织怎样及如何采购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市场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及其趋势,市场季节性的变化等各种因素。而微观环境则是项目组织的内部条件,包括项目组织在采购中可能采取的组织政策、方式和程序,项目资金状况,场地、道路、码头等收料条件。在符合微观环境原则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宏观采购环境的,科学组织物资供应,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4、动态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四)、竣工决算
由于建设工程合同条款多、文件涉及面广,其中矛盾、两义性问题在所难免。按照建设工程合同的一般解释原则,发包人应主动起草工程合同,并对工程合同的正确性负责,而承包人应对施工合同的理解负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承包人往往为了先获取中标,对施工合同并不加以细致地揣摩研究,而使得签订的工程合同最终与招标文件中相应的合同条款已相距甚远。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因素。第一,承包人不够重视,认为工程合同只是一种表面形式,所以未与建设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造成在工程合同的文字表述上出现错误和歧义性语句;第二,承包人往往在合同签署上过分迁就发包人,违心地提高质量等级、压缩工期,或故意先以低于建设成本的价格中标,再争取施工过程中的联系单来得到利润,使得工程质量、工期都无法得到保证,合同执行必然受阻,从而导致工程施工合同履约率低。
2.人为因素。
招标文件一般是由招标机构编制的,而工程合同主要由发包人编制,编制人员的专业结构不同也会造成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和工程合同管理上的脱节。在承包合同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监理工程师未提前参与到工程招标工作中,故不熟悉工程招标文件和工程合同,在执行合同的初期不能很快地进入监理角色,只能边上岗边学习;另一方面,由于编制工程招标文件的招标机构人员不参与后期的合同管理,只负责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因为专业不同,有些人员未必有丰富的工程施工经验,那么必然使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水平受限,如果工程合同不准确、不全面,拘泥于书面形式,必然会给监理工程师进行合同管理造成很多困难。工程合同是施工管理的依据,工程合同不完善,执行起来随意性大,或者较理论化,都会给工程合同变更和工程索赔带来很大的隐患。许多工程在完工之后,工程实际合同已经与原来招标文件合同大相径庭,违背了招标人在招标时的初衷,也损害了招标人的利益。
二、应对常见问题的一些建议
1.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招投标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在合同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这些法律法规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完善,但由于合同种类繁多,一部法律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在现有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点和招投标市场现状,制定出因地制宜的地方管理规章,就工程合同本身量体裁衣,将其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地纳入到量化管理中。在具体的工程合同履约阶段,由合同管理部门会同工程管理等部门,根据施工进展或单位工程、节点工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进行评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保证全面履行工程合同。同时,引入监督制度,保证管理细则的实施力度和有效性。最后,也要提倡职业道德的建设,加强承包人与发包人的职业操守,建立诚信档案,对“优”奖、对“劣”惩,推动诚信市场地健康发展。
2.加强招标过程管理。
2.1招标过程中管理。
首先,要求先行确定监理单位,这样在拟定工程招标文件时,可以由监理单位和发包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配合前期招标人员共同审查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在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条款上严格把关,将后续施工中会引起纠纷、含糊不清的地方一次待清楚。其次,重视工程现场踏勘工作。充分了解工地现场情况,全面掌握招投标中的第一手资料,将更有利于工程合同的编制,减少工程施工阶段的变更,使工程合同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2.2招标后期管理。
招标后期管理主要是建立合同履约检查和考核制度。提高合同履约率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后期跟踪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招标投标工作水平、巩固招标投标成果的要求。合同履约是否顺利,在很大程度上也映射出了招标投标工作的成功与否。定期或不定期的合同履约检查或抽查,既是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一种评估,也为下次招投标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借鉴依据。通过对施工合同履约的检查和监督,建立工程招标投标后期的跟踪管理档案,将每次检查情况填表,整理、评价、分级并分析,作为今后招标投标中评标的参考资料,以此对投标单位引人市场竞争机制,使其树立以履约率高低求信誉,以信誉高低求发展的意识,使信誉高的施工企业多中标、中好标,最终推动工程招投标工作的良性发展,逐步提高工程招投标工作水平。
3.培养合同管理专业人才。
工程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设工程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性强,要求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工程专业技术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和工程造价管理知识,对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高。工程合同管理人才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工程合同的签订和顺利履约,因此,合同管理人员应加强工程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参与施工招标的合同条款设置,使工程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工作紧密结合。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ject bidding seve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also to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bidding management study.
Keywords: engineering; Bidd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依法招标意识显著提高,招标采购制度逐渐深入人心。招标机构违规操作、无序竞争和垄断市场的情形还屡禁不止;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因此,就相关制度管理的研究至关重要。
1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1.1 假公开招标的问题
一些建设单位在招投标前暗中敲定施工队伍后,随便指定几个施工队伍前来投标,制造公开招标的假象;有的施工单位以利益分成。转包工程等好处相许, 拉拢其它施工队伍前来作陪衬,以达到中标的目的。
1.2 “权力标”及“关系标”问题
少数领导影响招标工作, 越权包办工程招投标;有的招标机构等中介组织行为不规范,办事讲人情、讲关系;有的评标人员素质不高,打关系分、感情分;有的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1.3 投标资质审查中的问题
一些施工企业在资质问题上有的出钱购买营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有的盗用或使用他人证件参加投标。
1.4 招标单位资格审查不严格
业主在选择投标单位时没有深入实际了解其管理水平、技术力量、机械装备及信誉等情况,标书编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施工企业的形象。
1.5 业主过分注重标价,施工企业盲目报价
有的业主过分注重将投标报价作为评标的尺度,有些企业就抓住这个特点,在对设计意图工程面貌和现场情况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为了揽到工程,承诺虚假条件,低价抢标,而业主也没有实事求是地去考察投标单位能否按报价完成任务,结果导致让盲目或有意降低报价的投标单位中标。
2 对策
2.1 投标书的划分
业主在招标文件中要明确指出投标单位在编制标书时,应将标书划分为技术标、商务标和资信标、技术标包括施工组织设计、银行信用资料等内容技术标、商务标和资信标应分开密封,技术标采用二层包装,外层注明技术标,内层空白,商务标和资信标同技术标。
2.2 正确签署
投标文件需由投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人签署,并附投标书、技术标不用签署,而且不得含有任何能够识别该单位的记号或字样。开标时,先开技术标最后开商务标,评标期间不得外显、技术标在开标评分之后,由投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人现场签署认证。
2.3 开标 评标 定标过程控制
2.3.1 开标
开标前应首先宣布评标定标办法, 然后由招标单位主持, 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公开进行先开技术标, 根据评标方法对技术标进行打分,即软分确定以后,当众启封商务投标书,唱标,公布标底 若发现商务标中报价在业主标底价的允许幅度之内视为有效标,否则为无效标。
2.3.2 评标
评标就是对技术标及商务标中的工程报价、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能力、企业素质及信誉、有些施工单位知道自己的商务标中的硬分比别人少几分后,很可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促使评委给他打分,以有利于他的报价定标。
2.3.3 评标方法
投标定标过程控制FIDIC条款提供的中标价为合理低标,但在国内不一定适用。我认为,采取百分制评标法,更能适合国情和建筑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具体作法如下:
(1)技术标占40%。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设置技术评分因素,由各位评委根据投标人技术标内容进行评分,汇总平均后的出每位投标人的技术标得分。
(2)商务标占60%。商务标由业主制定标底,根据所有投标人报价平均值的60%加上业主标底40%计算出评标标底,投标人投标报价在评标标底93% 103%范围之内为有效报价,否则为无效报价,不参与计算得分,投标人投标报价高于评标标底1个百分点扣减2分,低于评标标底1个百分点扣减1分,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每位投标人的商务标得分。业主标底的确定:应由业主委托国家注册造价咨询部门按现行预算编制办法编制计算的出的底价。
(3)技术标分数和商务标分数相加为投标人总分,根据分数高低现场确定中标单位。
3 规范招投标管理的研究
3.1 对招标人的行为应进一步规范 一是细化招标人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的表现形式,如对投标人提出过高或不合理资质要求的;依据个别投标人的业绩和经验情况填写报名资格审查条件的;限制招标公告范围的;在招标文件中限定特定服务或指定品牌的;收取超出法定标准的投标保证金的、二是限制招标的裁量权、对于开标后有效投标不足3个的,应该由评标委员会决定,而不应当由招标人决定。
3.2 继续完善招标方案核准制度 一是将招标方案核准作为一项独立的行政许可制度确立下来,与项目审批(核准)管理区分开;二是处理好招标方案核准和项目审批(审批)管理程序方面的衔接,允许某些项目按照规定在完成项目审批程序前先核准招标方案;三是在法律责任章节中,对于未依法履行招标方案核准手续的,单列一条,并补充相应的法律条例。
3.3 资格预审法律化、规范化、一是对通过资格预审的人数不作数量限制,凡是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均可参加投标,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投标人串通投标;二是对于规模较小 采用通用技术(或技术不复杂)的招标项目,从效益最大化原则出发,允许对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设定上限(如不超过12家),以降低成本;三是只要将通过资格预审的人数限制与资格预审标准条件等在资格预审公告中予以明确,保证资格预审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则允许对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作数量限制。
3.4 对以他人名义招标的,应明确的界定一是对以他人名义招标行为的界定:若中标人派驻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 主要负责人与投标承诺不符,或者上述人员不是投标人本单位人员的,应界定为以他人名义投标;二是通过定期公布黑名单的形式,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以减少此类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3.5 对评标专家库统一管理,并加大监管力度、一是逐步整合各部门、地区、招标机构的专家库,组建跨区域的统一的专家库、二是进一步对违法违规、不公正评标的评定标专家给予通报批评,禁止他们在一定期限内参加评标,情节严重的,取缔其评标资格。三是规定评标专家评审费的发放应由行政监督部门认可,行业协会或中介组织统一发放,对违法违规的评标专家,可以少发或不发。
3.6 对招投标进行制度创新 一是在实施条例中,确立招标投标统计报告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为招标投标信用惩戒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执行招投标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制度,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确立电子招投标制度,为电子招投标提供法律依据。对总承包招标应在法律上明确的界定,以适应国际接轨的需要将勘察、设计、施工暂时以估价形式包含在总承包内,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4 结束语
在建立全国招投标市场的同时,应建立国际招标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对招标人、投标人招标机构和评审专家实施信用分类评价和分类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的监督警示和处罚力度,形成“激励有信者、惩戒失信者”的良好市场氛围和和谐发展环境。
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前言:经济效益审计对于企业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有利于企业更全面的掌握发展状况,
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审计监督职能,对于企业发现缺陷、挖掘潜力,改进生产经营,完善企业内部
经营管理以及提高决策的合理性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
一、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内容
1.从微观层面来看,工程建设项目效益审计主要是建设效果、预算效益审计、预算执行
效益审计以及竣工决算及运营审计等内容。建设效果审计主要针对项目施工进展状况,概算
执行及投资完成情况、项目、工期、运行以及施工安全状况等;预算效益审计主要针对的是
资金筹集、项目前期管理以及相关决策等,例如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环保评定、招投标、
预算制定以及征地及拆迁等;预算执行效益审计主要针对建设施工进度、成本、安全等内容,
例如工程控制、施工安全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均属于预算执行效益审计范畴;竣工决算及运
营效益审计主要是建设期及运营期两项内容,在内容方面,一方面是上面所谈到的预算及预
算执行效益审计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指投资财务决算、资产交付使用、项目运行、生产经
营以及债权债务等相关内容。
2.从宏观角度层面来看,工程建设项目效益审计主要包括审计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以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审查工程建设项目是否与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及生产力
发展状况相适应;是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能否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是
否能推进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对相关产业是否具有带动作用等。社会效益审计主要是
对工程建设项目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是否能促进地方基建项目区域完善;
是否对投资环境具有改善效果;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能否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坚实基
础;是否具有促进人文素质及社会文明提升的社会意义。环境效益审计主要是针对工程建设
项目给自然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涉及到三废处理情况,对污染的治理
情况,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防范措施,从而带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人类居住环境起到
改善影响,带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进一步强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积极主动地致
力于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
二、工程建设项目效益审计重点环节
1.投资立项决策环节。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立项决策是项目效益的先决条件。如果决策失误,采取再科学、
再严格的项目管理措施也是徒劳,所以说,针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效益审计,应重点评价投
资决策是否科学是否合理。重复建设、浪费以及效益偏低是当前我国建设投资领域所面临的
突出问题,而投资决策不够科学和合理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对于实践中所面临的上
述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开展效益审计工作:其一是,对投资立项决策程序的规范性
及有效性进行审查。对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建议书以及初步设计的审批程序进行
重点审查,同时要看是否严格依据项目建设要求进行施工以及前后是否相互呼应。对于投资
决策而言,确保前后相互呼应极为关键,这需要对决策过程合规性审查作为前期决策审查的
重点。其二是,对项目可行性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及编制深度是否到位进行审查。在审计项目
可行性报告的过程中,要以国民经济发展长期规划及既定时期内产业发展计划为主要依据,
重点审查投资规模、具体方向及结构,审查分项工程预算定额套选的准确性,定额基价换算
的正确性,是否严格依据国家标准收取工程相关费用,此外,还要注意审查在工程进行中建
筑经济政策是否发生变动,工程材料及设备价格波动情况等。
2.项目管理环节。
项目管理的审计及评价主要围绕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标投标、合同制以及工
程监理制的实施状况进行。首先,对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查,重点审查项目法
人在筹措资金、策划项目、正式建设以及债务偿还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权利、责任以及全
力三者的统一。其次,审查是否严格依照招标投标法相关规定进行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
以及采购等事宜,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招标投标是否有权利干预或规避行为进行检查;是否
具备完整的招标投标文件;标底与报价的真实性及准确性;招标投标是否严格依照法定程度
进行;有无违法分包及转包行为等。再次,对项目资本金是否严格依照相关规定的时间期限
足额到位,具体用途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真正做到专款专用,是否存在非法挪用资金以及抽
逃资本金等违法行为。最后,对项目相关合同的真实性及有效性进行审查,看合同中是否明
确而具体的对双方的权利及义务作出规定;合同中具体条款的规定与项目招标投标办文件及
相关技术资料之间的阐述是否吻合,是否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3.投资效益环节。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投资效益主要涉及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等三方
面内容,并且从本质上分析,三者之间是共同的,是一致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个建设项目当
中,也时常会出现三者不统一的现象。例如,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类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大
众提供便利,盈利并不是其主要目的,也就是说此类社会公共项目建设是非经营性的,因此,
在对此类项目的效益进行衡量的时候,就不能单纯看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而是应将关注的
焦点放在项目对社会共同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对国民经济及社会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的促进作用方面。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评价,就是要将对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优劣
程度进行评价的指标或者标准确定下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中所提及的预期效益或者同行业平均水平作为对其投资效益进行评价的标准。对比分析实际
所收到的投资效益与标准效益,在此基础之上对建设项目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在实践当
中,对建筑项目评价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开展审计的具体目的,评价范围及内容则主要是由效
益表现形式所决定的。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都是项目
竣工之后的正式投产运营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所以,需要对已经竣工项目的实际运营状况进
行深入调查研究,对其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判断,并分析其中原因,提出相应审计建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益审计与传统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之间在审计的具体范
围及重点环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其效益审计的范围涉及项目投资决策、计划编制、资金
来源及使用、设计及施工、竣工结算以及效益评价等工程项目建设各个阶段,应从建设项目
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等三方面入手开展建设项目的效益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吴蓓.建立和完善控制流程,提高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水准[J].现代商贸工业,
2008(4).
[2]罗宗毅.浅谈内部审计中的风险及防范[A].第五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
2004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
[3]蔡建新,郁志良.浅谈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J].审计与经济
摘要:现如今,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大市场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合理的控制成本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重点研究内容,也是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在各种建设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通常使用责任成本管理方法来实现资金的控制,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本文在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市场竞争力
一、前言
建筑施工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花费资金量大等特点,要想确保资金使用的正确性,就必须实施责任成本管理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为此,企业应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对责任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必要时可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其与本企业的实际管理内容相互融合,要勇于创新,将其贯穿于企业施工项目的整个实施环节当中,在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建筑服务的同时,义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问题
1、责任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进行责任成本管理时,缺乏灵活性,项目部未能根据自身的人员配置、任务结构、组织模式等应用操作性强、合理性高、科学的管理制度,仅仅照搬套用其他项目部或是上级部门的管理方法,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同责任中心与职能部门未进行有效的交叉管理,尽管不同责任中心或职能部门明确了自身的职责与相关人员的责任,但是大部分责任中心与职能部门并未进行有效的交叉管理,因而造成总成本偏高,出现浪费的现象。最后,企业本级机关并未亲自参与控制管理责任成本,而是将权力下放到项目部,降低企业的整体控制力。
2、管理费用责任管控缺失
各项目部并未审慎对待各项费用开支,由于管控的缺失,存在开支随意的情况。有些并未有计划地使用办公费,未能合理地控制差旅费,在出差的过程中选择豪华宾馆与飞机等高消费的支出,并未参照规定,肆意滥用业务招待费,有时内部人员选择比较高档的酒店用餐,造成浪费。
3、责任成本分析不全面
工程项目标前责任成本测算不充分,不重视标前责任成本测算工作,承揽项目质量不高,仍有承揽亏损的项目、风险较大的项目和垫资的项目。在实际责任成本核算工作过程中,各项目部更为重视与钢筋加工,混凝土生产等主要责任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却并未基于整体角度去考虑,审慎核算目标责任成本,因此,得到的信息很难用于责任成本分析,也很难为责任考核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各项目部并未全面深入的分析责任成本,未能对责任成本进行合理的研究。由于未能做好前期核算工作,分析时就缺乏资料的支撑,而且由于责任成本分析方式不恰当,并未针对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成本、临时工程、设备使用等进行合理的分析,也没有将其与技术方案、质量、安全进度等挂钩,所以就出现了严重的责任成本失控问题。有些部门针对责任成本进行分析,不过其分析也缺乏综合性,并未结合资金成本以及当期收入等全面剖析研究,成为对责任成本控制成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当出现问题后,也并未结合工作标准与岗位职责进行整改,具体责任人很难追溯整改结果,判断整改效果。个别负责人即便在问题出现后,也未及时进行全面的责任成本分析,只是简单地将分析结果当做动态指标反映给相关人员,并未分析相关数据的深层意义,责任成本管理工作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关问题的价值也未能得到深入的挖掘。
4、责任成本管理运行机制不足
工程项目部在责任成本管理运行机制上,以全员绩效考评为终端的责任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主要表现为项目成本责任“二次、三次分解”难以有效落实,岗位绩效考评与成本责任的量化尚未有效对接,企业薪酬制度的变革对激发各个层面员工创效积极性的作用仍然不够。在责任成本的考核方面,奖惩不明,奖罚措施不恰当不对等的情况普遍存在。
三、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优化措施
1、健全责任成本管理体系
施工企业需要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管。由A公司负起主体责任,对项目上交款总额等进行严格核对,重视不同流程的责任成本管理与检查监督工作;为了强化责任成本控制工作,工程项目必需要严格落实管控职责,实现公司责任成本目标。其他各部门也需加强监管意识,由项目经理负起主要责任,严格监督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执行情况,逐步建立健全流畅、严谨、高效的管理机制。需要重视工程项目施工生产的所有细节,在技术、质量、安全、材料、设备等责任成本方面进行审慎的管理,使责任成本管理工作能够全方位、多维度的进行。加强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灵活性与弹性的建设,结合实践经验与历史总结做好备案。在确保能够连贯控制整体流程的过程中,使各部门积极参与进来,团结协作,重视管理交叉环节。
2、加强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控力度
首先,项目部要对工程数量严加管控,确保整个项目建安成本始终处于可控状态。要从源头计划部门计价结算上做好管理,杜绝因计价超量放大成本的现象。其次,要高度重视材料成本的管控问题。工程项目部从材料采购流程的起點抓起,在进场材料的审核把关要严格。用量上的控制对于材料成本来讲也是很关键的,尤其要对砂石料、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采购进场做到账实相符。最后,项目部要对机械使用费管控到位。项目部机械使用费在整个项目成本中占比仅次于材料费,做好机械台班管控可以有效降低相关责任成本。
3、健全项目责任成本考核体系
工程项目部责任成本体系主要由集团公司、工程公司、项目部、施工队(工区)、施工班组五级构成。需要考核的主体主要是工程项目部、直管项目部、一次性指挥部。针对前者进行考核时,主要分析的内容是综合收益、管控效果、施工进度、现场文明施工、工程质量、安全措施费使用情况等,考核周期为一年一次,考核后要进行通报,并且将其关联到年度绩效当中。针对后两者进行考核时,主要分析其经费控制、履约创新、开源创效等情况,考核周期需要结合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企业应顺应时展的要求,对原有的责任成本管理手段进行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对企业物质成本和非物质成本的全面管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成本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房地产工程管理与项目成本管理的探究论文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在农村的人选择住城市,住房需求急剧增长,同时在城市居民经济水平和物质物质生活追求的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极大地推动了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大幅提升,同时,伴随着农村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也逐渐增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在获得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要在众多房地产企业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控制水平,另一方面,又必须保证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房地产企业必须要保证工程管理与项目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信誉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房地产工程;工程管理;项目成本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进步,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建设进程也持续加快,大量的建筑项目开始涌现,使得建筑行业由此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房地产业是从事建设项目投资开发的企业集群,在现代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就必须要做好工程管理和项目成本管理,其也是保证房地产企业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基础,如此才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主要结合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工程管理和项目成本管理重难点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
1关于房地产工程管理与项目成本管理
事实上,房地产项目的工程管理是属于贯穿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周期性工作,其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了房地产项目开发、工程项目设计与规划、项目施工管理、工程项目验收等等。房地产项目工程管理主要是面对房地产工程和城市规划区域的开发管理,通过房地产企业对项目区域内的设计、提供的人力、物理以及资金等方面的合理化整合与配置,通过科学化的项目运行流程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实现建筑项目用户需求的满足。事实上,地产项目工程管理是将项目开发、设计、施工、投入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涉及城市管理部门、政府部门、市场需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用户、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协调与管理。其工作重点在于对外部环境、内部各部门的协调,构建出科学化的协调机制,以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周期处在良好的管理控制当中,其能够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及成本控制,确保房地产企业的价值体现[1]。
房地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要的内容包括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业绩评估。成本规划主要是很对房地产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思路与总体要求,需要结合项目效益目标和项目方案实际进行成本的预算规划和设计。成本计算是需要借助计算软件与相关技术进行项目成本信息的分析,实现成本预算的预判。成本控制主要是根据工程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成本调整和控制,实现成本降低的目的。成本业绩评估是针对整个工程项目中成本规划、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结果的有效性、科学性分析与结果反馈,并形成实际的数据报告。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实现发展效益和未来效益目标的重要基础依据。因此,各部门必须要具有极高的成本管理意识和节约意识,真正做到节能降耗,进而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经济利润。
2房地产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目前房地产工程管理过程中在其前期的成本规划中表现出一些问题,在用户需求方面和市场变化方面的掌握与控制出现一些不足,特别是早期规划的准备与详细计划方面,这就导致了市场消费定位产生了偏差,同时其由于数据分析和决策时间上对时间成本方面有了很大的浪费。此外,房地产项目工程管理的机制方面也表现出了不健全的问题,很大的原因在于对项目管理认识上的不足。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受到传统管理思想和小规模时期简单管理模式的影响,对工程管理的模式和方式仍沿用传统方法,严重缺乏创新思维,使得管理机制方面出现了较大的问题,致使工程管理当中缺乏对工程进度和成本的有效管理控制,由此也引起了工程无法按时交工,成本投入过高,管理成本增大,经济效益降低的情况[2]。
要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切实的加强房地产公司的内部管理,首先从项目开发前期的规划管理入手,全面的优化项目开发的规划管理,做好各项市场调查和市场调整,细致的分析成本投资和实际的项目需求以及市场动态变化规律,通过调查和细致的分析,全面掌握市场信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另外,针对设计过程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流程,从各方面考虑和分析项目的各项影响因素,并根据设计方案做好工程项目的预算工作,实现全面可控的前期工程管理体系的建立。针对管理机制的问题首先要以原有制度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优化,制定和补充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划分岗位职责,依据企业内部工作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从根本上实现管理机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做好房地产工程招标成本控制
在具体进行项目招标期间,需要房地产方始终秉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到诚信招标,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认真分析信息数据,具有综合各种有利价值信息的意识。同时,还要深入分析工程造价的不同因素,以此为标准制定招标投标的文件。在招标投标期间,通过合理的低价获得相应的开发权;并且还要重视施工合同的管理,进而控制建设的质量,掌握建设的进度,促进费用控制的有效性。在签订合同期间,要以不同的合同内容为基础,明确协议条款,如果合同中所涉及费用较多,一定要进行明确的约定,例如规定工期、设置阶段性目标、工程款结算、违约争议处理等方面[3]。
4房地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目前房地产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问题主要在于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较为匮乏,其一是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的问题,其二是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这些都对成本管理和有效控制效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很多房地产企业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这对于具有极高复杂性的房地产工程项目来讲,缩小了成本管理限制力度和覆盖范围,而且使得成本投入没了节制。并且很多企业并没有设立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得企业资源出现浪费的现象,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投入,甚至还有企业存在成本虚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