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品牌建设论文

品牌建设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01 21:53: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品牌建设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品牌建设论文

篇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到1000万家左右,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全国出口总额的60%来源于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是,据报道,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据上海迈迪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新的一项调查,“中小企业的品牌发展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只有44.4%的中小企业认为品牌“非常重要”。二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品牌管理,只有40.7%的中小企业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品牌管理。三是中小企业品牌管理不甚理想,仅有37%的中小企业制定了品牌战略,10%的中小企业设立了专职的品牌经理职位,仅有16%的中小企业对品牌进行了跟踪。

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对品牌建设不重视,认为品牌管理可有可无,品牌的影响力和品牌忠诚度都很低。然而品牌是厂商的无形资产,品牌的价值反映了企业竞争力的大小,收益如何,同时也是企业实力的体现。品牌管理本质上就是使品牌价值保值、增值,使其充分发挥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因此品牌建设也成为了当今中小企业壮大的必经之路。

一、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品牌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一般较小,资金不足,管理水平落后,企业生产依然停留在产品观念上,忽视品牌创立和品牌经营。有些中小企业认为做品牌是个漫长的过程,品牌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担心没有充裕的资金进行品牌建设,因此只满足暂时产品有销路就行的市场营销短期思想,不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品牌意识淡薄;有些企业起步晚,底子薄,缺乏经验;有的企业面对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对如何建设品牌还处于困惑状态;还有的企业就根本没考虑品牌建设的问题。

(二)品牌定位不准

所谓定位品牌是指建立或者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也就是为自己品牌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品牌的、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形象,其目的是在消费者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定位不准,表现为:有的企业不考虑自己的特点,不考虑自己资金、产品、技术、服务、营销策略等因素的制约,不能结合企业实际很好制订自己的品牌战略,在品牌的建设和管理上是“大目标,中战略,小执行”,即目标定得非常大,战略上没有基础的准备工作,在实践行为上,力度不够,支撑体系非常小;有的企业不能在准确地将产品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找出与别的企业有差异的目标市场,在进行品牌定位时,没有考虑“品牌个性”和“品牌差异化”,不知道其企业品牌“个性”和“特征”,不明确企业产品要脱颖而出,靠什么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三)品牌策略不当

品牌策略不当是有些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一是有些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很擅长使用价格手段,经常以低廉的价格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以为这样就可以迅速树立品牌地位和提升品牌的价值。表面上看,价格降低了,有更多的商品被卖出去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需求增加了。这种并非基于消费者需求和对品牌认可的市场份额的增长是脆弱的,对于日益成熟的消费者来讲,单纯的价格优势已不再有强大的吸引力,对消费者而言“低价”有时还可能是虚有其表、质量低劣的代名词。二是认为广告宣传是品牌建设的最好手段,企业只注重媒体宣传,不重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市场营销中,广告宣传的确能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但如果企业的产品没有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没有美誉度,同样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四)品牌创新不够

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企业的创新活动,要保持自己的品牌魅力,就必须在技术、产品、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我国中小企业曾经有一些辉煌夺目的品牌,现在却失去了耀眼的光环,甚至从消费者视野里、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消失了,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牌创新不够。海尔品牌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创新能力较强,这并不是说海尔每年有多少技术专利的申请,而是海尔品牌旗下的产品总能够开发出消费者新的消费欲望,把握市场走向并引领市场的时尚。不注意品牌创新的企业,品牌建设注定要失败。

二、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学习和理解现代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精华是有益的。真正的整合营销传播不只是推广与销售手段的技术组合,而上升到了整个企业如何从产品研发到顾客服务的全部经营管理链条的外向信息传播,并且传播必须统一和协调,其目的是为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品牌塑造、信誉提升服务。整合营销传播是对以品牌为核心进行的营销管理与传播的一种全方位的传播协作。

中小型企业通过整合企业传播过程产生一致感,把整合营销传播当作战术来运用。因为整合营销传播可以让广告、促销、直销、公共关系等所有的传播程序具有一致感。通过营销人员认知的整合使企业的人员产生对品牌统一的认知;对品牌形象的整合使传播的各要素在传播中始终保持一致。对营销传播各要素的整合,即广告、公关、促销、直销整合,保证人际营销传播与非人际形式的营销传播高度一致,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一致的感觉。对关系管理的整合保证了企业长期、连续、一致品牌的传播。通过传播过程的整合,使传播效果最大化,减少交易费用。某些中小型企业认为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合理运用营销或营销传播费用的方法。这些企业相信适当地减少或整合几种传播程序,企业的组织成员、业务活动和组织能力都会有改善。虽然整合后发生这种效果的情况很多,但整合营销传播的价值绝不只是减少费用,整合营销传播是合理运用营销传播和营销传播费用的方法。通过完善的整合营销传播活动,适当地减少或整合几种传播程序,使交易费用得到“自我控制”,中小型企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特别是利害关系者的交易费用显著减少。整合可以使整个公司群策群力,高效率地回应消费者的需要。这种做法已经为业内人士认可。

三、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对策

(一)从内部整合为起点,逐步建立企业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整合营销传播,看起来是一种面对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其实不然,没有内部营销资源的整合,就没有外部的顾客——员工的认同和支持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基础。

企业的组织结构往往是整合营销传播的主要障碍之一。因为大部分企业的传播活动的发展与执行是由企业金字塔的低层负责,传播部门远离企业的核心,而高层往往是以财务为向导,各类不同功能的“专家”——各部门经理往往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环节,导致各项营销传播活动不能有机衔接。因此,要提高传播效率,必须树立中央控制的观念,建立传播的中央集权体系,如设立一个营销传播机构。尽管整合营销传播的自上而下及中央控制与时下的管理观念相冲突,但却是必要的,营销作业组织与销售组织可采用分权模式,这样可以将统一高效与分散活力结合起来。

在完成内部形象整合后,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建立CIS系统,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形象识别)三个部分。其中核心是MI,它是整个CIS的最高决策层,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并通过BI、VI表达出来。所有的行为活动与视觉设计都是围绕着MI这个中心展开的,成功的BI与VI就是将企业富有个性的、独特的精神准确地表达给中小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使企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肯定。

(二)以整合传播手段为核心,选择合适的传播整合方式

在实施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传播的综合性、统一性、一致性、持续性、全员性、针对性,要求企业变单一传播手段为多种传播手段的综合;要坚持“一个观点,一个声音”的原则;我们的社会已从口语传播社会跨入视觉传播社会,同时面临媒体分散化、近似文盲(指人们越来越依赖符号、象征、图片、声音等传播形式获得信息)人口增加、消费者认知远胜于客观事实的现状,因此,要提高传播效率,必须使传播的信息转化成概念、影像、声音或者经验,并能清晰辨认及分类,这种分类必须符合人们既有的认知分类系统。

整合的过程存在两个关键。一是横向的整合,这是浅层次的传播整合。要将传播渠道本身的信息传递与不同渠道有机整合,在企业在传播过程中,注意整合使用各种载体,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传播方式,达到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一个消费者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信息,这样,尽管每家媒体同时在传播其他各种信息,但企业的信息都是连贯的,并且科学地整合了各种媒体,不同时间段突出了同一主题。二是纵向的整合,即深层次的整合。这才是整合营销传播的精髓,因为只有深层次地对企业传播进行整合,才能将品牌的可接受程度最大化。而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都需要通过深层次传播整合起来。将浅层次的信息提炼加深,提炼出品牌传播的精华,即品牌核心价值,同时加强传播这一核心价值,使其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以整个服务流程为终点,全面提升企业的品牌

一个企业的存在,在于它为顾客提供了其他人不能提供的价值。一个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使用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服务链条,它包括生产一个高质量的产品,通过有效传播让消费者认知该产品,为使用者提供咨询、运输、安装、维修等服务,回收顾客反馈等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价值体现在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等多个方面。因此,企业在品牌建设中,首先要有过硬的产品,如果产品质量都不能让消费者放心,企业的品牌形象便无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必须在技术、产品、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进行创新,这样就可以逐步培养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同时还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服务价值。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间产品价值的差别越来越小,服务价值就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显然,产品品质相同,提供的服务越好,顾客获利越多。

通过整合营销传播,从企业内部的领导到员工,从观念到实际工作,从产品生产到售后服务,形成一致的形象、一致的声音,进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鲜明统一的产品品牌形象,使品牌建设得到有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汤姆·邓肯.整合营销传播:利用广告和促销建树品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唐·舒尔茨.整合行销传播[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唐·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李如意.IMC——二十一世纪经典营销理论[J].商业研究,2001(7).

5、黄凯乐.论我国企业镇合营销传播策略[J].北方经济,2006(11).

6、金安.试论市场整合营销[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6).

7、张岚.整合营销传播与品牌关系的建立[J].时代经贸,2007(5).

篇2

(二)产品的质量建设——不断创新,完善功能,维护品牌的优势地位。微信由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经理张小龙领导的一支团队打造,从2011年1月21日第一个版本V1.0的推出到2014年11月6日V6.0.1的推出,三年内,微信共更新了44次(IOS系统下)。每次更新都对上一个版本的漏洞进行了修正,而功能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一开始微信的功能虽然新颖,但也简陋——从最初的语音对讲,文字、图片传输,到现在的视频、群聊、朋友圈、二维码、摇一摇(LBS功能)、转账支付,功能已经相当完善。

(三)迎合受众。总的来说,目前微信用户群具有年轻化、男性居多的特征;从职业分布来看,拥有大量碎片时间的大学生是主体。在这样的基础上,随着微信公众账号的推出使得更多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对于许多网民来说,腾讯QQ不只是一种网络聊天工具,还是陪伴其成长及生活的“伙伴”,微信对于已经对QQ有着浓厚感情的网民来说,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使用微信是一种情感的诉求,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四)加强品牌的包装与营销力度,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品牌内涵。继2012年4月份面向开发者推出开放平台后,微信又正式推出了面向媒体与名人的微信公众平台,帮助他们在微信平台上推送内容与凝聚影响力。

(五)拓展海外市场——微信4.0改名为Wechat。2011年10月微信3.1版本对外,微信的英文版本也随着诞生。12月的3.5版本又新增了分享QRCode到Facebook功能,同时支持海外100多个地区手机短信注册微信帐号,微信国际化的信号已经很明显。目前微信月活跃用户已达4.68亿。

二、品牌危机

作为一个新兴软件,微信当然还存在很多技术性的问题,但技术可改进。而对于威胁其品牌的问题的改进则具有较大难度。

(一)推送被滥用。微信的信息传达方式通过实时推送来完成,推送不会让用户遗漏任何信息,但若推送被滥用,就会带来干扰多余信息的传递,并且无法避免。对于多以流量计费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来说,推送要耗费大量的流量,并且多数情况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所以,对用户的影响不只是心情上,还会带来大量额外的费用。

篇3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优势品牌在给农户带来农产品本身价值之外还将带来一定的附加价值,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受益。比如浙江临海的“岩鱼头”橘子品牌从注册商标至今价格已经连番十几倍,成了“中国最贵的橘子”品牌,轰动了整个柑橘界,也带动了临海的柑橘产业,提高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水平。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如今的产品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品牌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元素。政府和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强化了品牌意识、整合品牌和优化资源配置,做大企业规模,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以全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增强企业实力,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2]。农业生产者为了维护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与品牌声誉,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使品牌农产品在同类农产品中脱颖而出,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二、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自农业部1999年颁发《关于创名牌农产品的若干意见》(农市发[1999]15号)起,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相关文件,政府的推动、市场的促进,使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待我们逐步解决。

(一)浙江省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处于被动地位。目前浙江省内的很多优质的蔬菜、瓜果等用的都是外贸企业的品牌。这一现状使农产品品牌建设处于不主动的地位,需要看外企脸色行事。同时,作为建设主体的企业对品牌的保护意识不够,有些企业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不能维护品牌,致使我国有些自己的产品还要贴上外国的标签。不仅该省如此,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在各省市都有类似问题,这对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长久稳定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特点不明显。目前浙江省很多同类农产品品牌存在相互模仿现象,导致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各自产品的优点以及特点不突出,甚至没有自身的品牌特性,使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缺乏市场定位及品牌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同时不具特性的品牌在市场中存在恶性竞争,这必然阻碍农产品品牌的良性发展。以浙江嘉兴桐乡的杭白菊为例,目前桐乡杭白菊的品牌有田野菊海、东风杭白菊、圣福德、三百年留香等等诸多品牌,但是各个品牌特点相似,没有形成各自的鲜明特点,使产品包装、价位都比较接近,难以区分各类品牌的优劣。

(三)浙江省农产品品牌科技含量和标准化程度低。浙江省现有品牌的农产品大部分是初加工农副产品,不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附加值也不高。农产品的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3]。浙江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尽管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但深加工力度不强,没有包装宣传,营销手段也较为滞后,再加上规模不大,几乎没有自己的品牌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中产品质量是关键,因此设立并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化体系至关重要,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水平依然较低,农业标准的实施工作依然滞后。很多地方只建立标准,而不注意标准的实施,因此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等环节仍然没有达标。

(四)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形式大于其内涵。随着农产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为了促进农产品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接连推出了一系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以及奖励措施。扶持和奖励的标准大多是按照农产品是否获得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以及农产品是否进行了商标注册等为标准,这就使得一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刻意去创建名牌形式[4]。因此造成有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获得优质农产品认证后很快就出现了不能达标的现象,这就说明了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品牌的内涵。

三、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从政府角度

1.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农业企业规模还比较小,品牌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农产品品牌还处于弱质阶段,特别需要政府的呵护[5]。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以及农民生产高质量高标准产品,同时对经营者及农户进行品牌化意识与知识的宣传,鼓励发展品牌农产品。同时政府应做好产业规划、提升农业产业化与集约化程度,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培育、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品牌权益保护,营造品牌运作的外部环境等[6]。

2.完善多层次农民培训体系。政府应充分利用各个地方的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师资力量强大、装配配置齐全的培训基地。尤其对特色农产品农户、当地种养大户及大中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开拓农业培训项目,加强培训的深度,对提升农产品品质问题加强培训。

3.实行农产品品牌建设优惠政策。对不具有农产品品牌的组织征收一定的额外税,而对于创建农产品品牌的农业组织进行免征或减税政策。在科技、资金、资源等方面也应予以优惠补助,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创建品牌农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整合农产品品牌。目前我国同种农产品品牌杂而乱,规模小,市场占有率过低。因此政府应鼓励同种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积极整合,化零为整,推广农产品。这样不但能降低农产品经营者创立品牌的成本,而且能利用本地的地方优势,将当地品牌进行成倍整合,从而增加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从经营者角度

1.依托特色农产品发展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形成是以产品优质化和差异化为基本物质条件。创建农产品品牌,应首先立足于国内资源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和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促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例如嘉兴桐乡地,其地理位置优越,农产品盛产,其中以杭白菊、榨菜等为主要特色。经营者应抓住地方特色,在特色农产品品牌化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牌,使特色产品品牌规模化。

2.注册农产品商标。品牌注册是农产品品牌化的初始环节,地点标志、商标和驰名商标都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保护品牌所有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前提条件。企业经营者作为农产品品牌创建的经营主体,应积极担负起品牌农产品商标注册的责任,从这方面出发保护农产品品牌。

3.保证农产品品质。在农产品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的背后就是产品,品牌展示着产品的质量。消费者认可品牌就是对产品质量要素在内的产品整体的认可。消费者不会接受质量低劣的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础,一个品牌能否在市场上长期昌盛就看其产品质量如何。因此作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体,经营者应该高度重视农产品的品质,保证生产的农产品高质并且安全,把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一种常态,这对于农产品品牌建设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4.增强农产品服务。经营者应当加强农产品服务,改变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如今,农产品的销售正在向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发展。在此新形势下,生产经营者应当转变服务方式与服务理念,努力开拓新的销售渠道,为消费者开拓更为便捷的消费途径,以更为优质的服务赢得消费者认同[7]。农产品的服务也将作为农产品品牌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不断得到重视。

(三)从农户角度

1.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对于农产品的质量保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农产品质量的优劣最先取决于农户所提供的农产品质量是否过关,只有从农户入手,保证农产品高质量高标准,才能为接下来创建优质品牌农产品奠定基础。在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发达国家和地区还研发了农产品生产的科技信息支持系统,发展“精准农业”,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农业耕作的自动指挥和定位,定量、定时的控制使得农产品得以标准化生产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8]。

篇4

吉祥物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关系

自二战后,国际经济复苏,尤其受战争波及较小的美国企业经营者逐步认识到建立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来塑造独特经营观念的重要性。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逐步形成系统的理论,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进而带动了CI理论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中吉祥物的形式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以标志的形式出现,如国内的娃哈哈公司的标志、上海白猫公司的标志、小天鹅电器等等。另一类是独立于标志配合整套系统起到强化宣传作用的形式,这种应用形式比较普遍,国际上最早期的成功案例就是法国米其林的轮胎人。商业吉祥物为了增加亲和力一般都会采用漫画和卡通的形式,这类形象的特点是往往会体现出企业的经营性质,反应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会有针对性的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结构、年龄做深入的研讨后再确定具体的形象,这样才会建立起企业与用户之间良好的沟通。通过象征和寓意的表现手法,配合着拟人化的有生动形象,将企业的理念、品牌的内涵与产品的特征刻画在吉祥物的形象当中,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

篇5

二、书法品牌构建中书法教育的潜力

区域书法教育水平与区域书法品牌构建有直接关系,科学系统的书法教育对品牌构建有深远的意义。将书法纳入教育体制并进行常规化的教学,既是书法未来繁荣的基础,也为书法文化品牌建设创设了多种机遇,衍生区域品牌特色书法教育模式和区域书风特色,直接推动了书法文化区域品牌化的发展。书法文化发展的未来在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多年间,这一过程注重“学”而非“创”,系统化的专业指导会对学生将来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书法教育体系的完成却起步很晚,弘陶先生在概括上世纪80年代末以前书法状况为“身份不明”“长期缺席”,由于毛笔工具日渐为书写便捷的硬笔所取代,教学中出于字体辨别的需要,多以印刷体“横平竖直”为标准,所出版的“写字”类书法教材更多关注硬笔书法,而“软笔”书法教材在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阻碍了书法发展。随着对书法认识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学者的参与,书法教材有了质的飞跃。目前中小学书法教学距离普遍意义上的常规教学还很远,能够进行书法课堂教学的学校还很不成熟。为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2009年“中国书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并且要把书法课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这一政策是书法教育普及发展的良好契机,目前,许多条件好的学校开始了书法教学的常规化,社会力量也投入到学校书法教育事业上。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全国挂牌数十多所兰亭学校,并由培训部负责对学员进行书法培训,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河南创作培训基地,今年10月份成功开班,培训全国学员数十人。希冀兰亭学校能“以点带面”,拉动所在区域书法教育的发展。然而“应试教育”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普及的严重障碍,学校教育真正普遍开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这也是许多“特色”“特长”学校开设的原因。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书法在评价机制中的比重,另一方面研究多维的评价标准,间接地激发学生对书法文化的学习,同时扶植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社会办学。中原地区高等书法教育也在不断完善中,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均开设了美术学书法专业的本科和硕士课程。其中,河南大学于2003年开设美术学书法专业硕士课程,2006年增设书法本科专业。之后郑州大学于2009年招生第一批书法硕士,并成立了郑州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并在次年设置了书法本科专业课程。目前,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都设置有书法专业,其他高职院校也积极开设了书法教学课程。高等学校非专业院系要考虑书法课程的设置,能够营造良好的学生学习书法的环境,使得高雅艺术能常驻校园。

篇6

二、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途径

(一)建设品牌学科和品牌专业

1.做好市场调研品牌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政策,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政策的研究和对市场的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选择和设置专业。不仅包括对地方经济和行业状况的调查,具体分析哪些专业属于热门专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加以扶持,哪些专业属于即将被社会淘汰的专业,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同时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了解它们的学科和专业设置情况,对其优劣势进行分析,从而扬长避短,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立足地方区域特色经济,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发展空间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面向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的一线高级技术型人才,也为我国走新型化工业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高职院校立足地方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品牌学科和专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人才,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就业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名师建设

1.学校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前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

2.学校要鼓励教师创新,着重培养和打造一支以专业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品牌教学团队。3.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也可以请企业的员工到学校参与教学。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指出:各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三)打造品牌学生优秀的学生是学校高质量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良好品牌形象的体现。

1.注重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教学内容上加强课程改革,应根据社会和地方经济所需的技术领域和岗位核心能力及任职需求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考核方案。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人才培养上实行“双证书”制度,使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能通过专业培训获得一技之长。

4.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加强校内实训,也要加强校外实习,在专业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使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实现教、学、做合一。

5.在就业过程中建立毕业生追踪、回访、宣传的完整体系。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积极倡导工学交替型等教学组织方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推进以“多证书制”为特征的职业认证和职业资格制度,以达到拓宽学生就业面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品牌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品牌意识淡薄。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对品牌的经营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使学校不能形成一种品牌效应。另外,没有形成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的观念。很多人都认为品牌的塑造是学校的事,与我无关,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因此,高职院校品牌建设既需要有先进的品牌理念,还需要全校上下形成合力,打造品牌。

第二,品牌特色不明显。判断高职院校是否具有品牌竞争力的首要标志是它的专业,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是否处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二是是否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专业的特色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品牌塑造,因此,为了增强品牌特色,我们在专业的设置上就不能盲目跟风,而要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和品牌专业的定位。

篇7

(二)有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多。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途径。一方面,作为乡村的居民可以单独或联合参与到乡村旅游经营活动中,比如开办农家乐,开办旅游服务公司,开办土特产销售公司;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乡村旅游经营者提供劳动力支持,作为雇员参与到旅游服务中。

(三)有利于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转型乡村旅游是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的旅游开发,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形态。农业旅游的开发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价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化,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走向现代化,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四)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乡村特有的文化风俗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之一,通过与游客的文化交流,可以使当地居民更加充分认识和了解本土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更加注重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加大文化保护和传扬的力度。比如,在广大的农村,存在着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各种原因正在消失,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从经济利益的角度促使政府和社会更加注重其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

(五)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为了吸引旅游者,政府和旅游经营者都会加大对乡村的道路交通、卫生设施、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势必会改善乡村的居住环境,使乡村居民受益。

二、秦皇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知名品牌数量少目前,秦皇岛市乡村旅游的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只有集发观光园、望峪山庄、葡萄沟、鲍子沟、抚宁县板厂峪等,与秦皇岛地域辽阔的乡村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乡村旅游经营者众多的现状不相适宜。

(二)品牌代表的产品内容单一秦皇岛市多数乡村旅游的经营过于单一化,产品或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和层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旅游兴趣,也影响了品牌的效应。以昌黎葡萄沟为例,葡萄沟的旅游内容只有葡萄采摘和销售、农家饭、景区爬山三项内容,旅游卖点不多,缺乏更多的旅游项目,游客在景区往往只做短暂的停留,短期内再次参观的欲望不高。而从仅有的三项旅游内容来看,农家饭的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质量有待提升,景区的爬山项目也缺乏特色的景色支撑,游客的评价不高。

(三)品牌覆盖的产品类型有限2006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首届乡村旅游现场会上将我国的乡村旅游归纳为10个类型: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依托景区发展型、旅游城镇建设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及红色旅游结合型。秦皇岛目前的乡村旅游类型主要是农家乐、农业观光、农村历史遗迹观光等,类型较少,没有将富有秦皇岛乡土特色的内容涵盖其中。以特色文化为例,昌黎三歌即民歌、吹歌、地秧歌极具地方特色,昌黎县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地秧歌之乡,昌黎老奤皮影、老奤鱼皮画也特色鲜明,猴打棒是青龙满族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寸子秧歌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些极具旅游吸引力的乡村文化在秦皇岛乡村旅游发展中并未被重视。(四)品牌影响力有限根据2011年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的统计,秦皇岛乡村旅游消费者来源渠道依次是:亲朋好友或同学同事的介绍、大众媒体或广告、互联网、新闻报道、旅行社,另外极少部分游客是通过其他渠道和途径获取有关的旅游信息。秦皇岛乡村旅游品牌的口口相传的主要传播方式传播效率低,这导致秦皇岛乡村旅游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较低,特别是在南方,很多旅游者对秦皇岛乡村旅游资源的状况、特点和接待能力并不知悉。

三、秦皇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产品质量是秦皇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基石。在乡村旅游中,农家乐、采摘等旅游形式围绕着食用农产品展开,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在乡村旅游中,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要依赖农业生产者的自我道德约束,更重要的是有法律加以保障。在立法上,应当完善农产品监督抽查制度,借鉴美国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立法,明确检测部门和职责,提高执法效果。建立现场监测巡视制度,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行政区划,分配专业人员作为巡视员,实行片区管理,巡视员负责所管辖片区的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现场质量监测,调查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情况,查阅、复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资料,将发现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及时汇报给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便查处。将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义务的主体扩大到两大主体,其一是规模化从事农产品种植、养殖的自然人,其二是向旅游者提供农产品的旅游经营者。应当由政府承担一部分的质量检测费用,这样既可减轻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负担,又能推动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农业的良性发展。

2.完善乡村旅游服务立法。由于秦皇岛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到秦皇岛观光旅游,民宿已经成为秦皇岛乡村旅游的重要类型之一,但是有关民宿的立法却比较滞后,对此,应当出台民宿业法,完善住宿方面的立法,规范经营者与旅客、与政府的关系。具体来说,应当规定民宿业的概念、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规定民宿业市场准入的条件和程序、规定服务合同条款、明确预订和退订相关制度、完善住宿时间与房费收取规定、完善旅馆的保管责任、明确人民政府在民宿业发展中的职责等。

(二)拓展乡村旅游内涵新颖的旅游项目、较高的游客参与度是发展乡村旅游应当重点关注的。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应当不断创新,丰富乡村旅游的项目内涵,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如昌黎葡萄沟旅游景区可以在传统的采摘、农家饭和爬山之外,将昌黎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秧歌引入,由专业的表演团队定期进行表演,以便游客在休闲之余,可以细细品味浓郁的地方文化。山海关大樱桃采摘节日期间,可以推出与樱桃有关的诗歌文化比赛、摘樱桃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

篇8

一、公司在次级品牌联想上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法案

威力品牌从开创至今,由于公司自身所出现的原因使得产品品质没有得到充分的宣传,其产品的受众没有获得一个很好的扩大,因而也就没有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同。虽然,后期被广东东菱凯琴集团收购并且进行相关的民营化改造,但是在整个改造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进行品牌宣传和做好消费者的次级品牌联想方面的工作。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购买商品,更希望体验购物的乐趣,追求商品所带来的无形价值,例如高贵的品牌、优良的服务等,进而通过对企业的认同产生对品牌的忠诚。新的威力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利用自己原来已有的品牌影响力进行推广宣传。公司重组以后,应该借助自己新的企业发展理念“新威力、新征程”进行大力宣传,制定新的战略目标,以东菱凯琴集团强大的海外营销网络、领先的研发和制造实力为基础、重新利用自己原有的产品配套线,充分发挥原威力公司在制造设备上的先进性,加速推进波轮全自动、双缸和滚筒洗衣机体系的研发和制造,大力推进洗衣机产品系统化、生产配套化、制造规模化、营销一体化。按照当前市场上惯用的宣传手段———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专卖店。公司应该投资大量的广告费用,用来重新包装新品牌,尤其是将东菱威力的品牌从专卖形象、商品摆设、导游服务等各方面实行了全面升级,采取资助补助的方法,赞助经销商盈利,使加盟的专卖店遍布全国全国,极大地晋升了品牌的整体形象和专卖品德。同时,也为消费者购物营造一个充斥活气的家电空间。

二、总结

总而言之,次级品牌联系的好处对企业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次级品牌联系运用不得当,也会产生一些负面问题。在构建企业和消费者都希望看到的次级品牌联系过程中,也会伴随着其它联想的产生。因此,在次级品牌联系的控制过程中,使之与品牌完美结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此外,由于每个消费者的价值观不同,对品牌实体的期待也有差别,所产生的品牌联想也有可能对企业的品牌建设消极作用。这就需要在兼顾自己利益的同时,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并在这二者之间探寻一条合适的道路。

作者:陈佳文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篇9

一、电视栏目的品牌建设要深度挖掘信息资源的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曾经说过:电视媒体的发展建立在国家、区域发展的基础上,失去了这个依托,电视媒体难有大的发展机会。然而,令我们庆幸的是,电视媒体的一代又一代的决策者们,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不仅在信息资源内容的源头垄断上下功夫,还在信息资源内容的深度挖掘上做文章。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冲击,集中表现为多种形式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媒体既然没有新媒体那样灵活多变,就应该坚持做视频内容的创作者,把视频内容的传播交予新媒体,这样的模式其实就是“三网融合”、“三屏合一”最终的发展结果。在北京电视台,依托于台内现有资源而推出的北京网络电视台,基本上把所有频道所有节目都进行了信息化、数据化处理,加上其他网络媒体对北京电视台节目的传播,明显地扩大了传播的受众范围,而对于北京电视台的品牌栏目而言,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对于品牌栏目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符合传统媒体的发展规律,又要适用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对于媒体而言,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每种媒体之间都在不断地竞争和融合,但又如同广播没有取代报刊,电视电影没有取代广播一样,网络媒体的出现也无法彻底地取代电视媒体。归结到一点,就是电视媒体拥有多年培养的电视制作人才和多年积累的电视制作经验,这是其在内容生产方面的宝贵财富。目前,作为电视媒体要做的,不是去急匆匆地扩展传播网络,而是让自身对内容的创作能力更强,对内容的创作范围更广,使内容的挖掘更具深度,换句话说,电视媒体要打造出更多的、更好的、更专业的品牌栏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一加一》、北京电视台《锐观察》、东方卫视的《东方新闻》等新闻栏目,就突出体现了对信息资源内容的深度挖掘。

二、电视栏目的品牌建设要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的手段

作为电视从业者都知道,一个栏目要想存活五年、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如果保持一成不变的形式和创作手段是不可能完成的,观众的审美标准是不断变化的,审美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所以电视栏目的品牌建设要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要随着时展不断地进行改变。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有一档创办了15年的栏目——《法治进行时》,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栏目一直在坚持不断地创新,扩展节目的内容、改变版块的设计、研究表现的形式和融入新媒体的手段,所有变化都是以创新为目的,多年后还能有很好的收视和广告创收,这是电视媒体中品牌建设最好的模板。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的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借助,不完全是传播渠道的借助,而是在内容创作时用新媒体做全新的包装,任何新媒体的手段都可以为电视的内容服务。目前,很多电视媒体已经开始了新媒体的改造,一些直播栏目通过网络互动、手机互动,观众发送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可以实时出现在屏幕下方,或直接出现在演播室的屏幕上;通过4G回传技术,视频可以实时地传回制作或播出平台。央视体育频道是较早利用新媒体打造品牌的电视媒体,其他电视媒体的新媒体改造也雨后春笋般地进行。南方卫视《今日最新闻》引入APP互动方式,拍一下屏幕,马上双屏互动;北京网络电视台全新打造的多功能新媒体演播厅,目的就是改变电视从业者的思维方式,用新媒体的概念做品牌电视节目。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现在的媒体环境正在因为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而进行着最残酷的革命,在媒体竞争与融合、分类与整合的变化中,没有任何法则可以借鉴,这就让我们电视媒体的从业者们,务必保持与时俱进的头脑,不断地创新思路,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的手段,谋取电视媒体发展出路的更大突破。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手机、网络对视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其实对于电视内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只会帮助视频的生产方,也就是电视媒体,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总之一句话,屏幕上需要什么视频,电视媒体就提供什么视频;屏幕上什么时候需要视频,电视媒体的视频就什么时候提供。居安思危,不进则退。作为电视媒体人,应该把握新媒体变革的机会,在不断的学习中创新电视节目,在创新的思维中打造电视栏目品牌。

作者:刘井元单位:北京电视台

篇10

二、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品牌建设

(一)坚持科学管理。2016年,学院进行大部制改革,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职能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到一个部管辖,大幅精简管理部门数量。目前,学院形成了校务部、教学科研部、学生事务部、信息资源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六个大职能、宽范围的综合性部门。其中,校务部包括了院办、党办、质量办以及后勤与保卫处,学生事务部则将学生工作处与招生就业处相合并。改革后有利于减少部门沟通成本,以适应学院现阶段的发展需要。(二)重视教学保障体系和质量监控。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自2016年设立了负责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的质量办公室,定期对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质量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同时,从苏州大学本部与院内聘请资深教师组成督导组,实行督导随堂听课,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进行全面督查和指导。此外,学校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探索建构适应学院实际的卓越绩效管理标准和考核方法,鼓励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学院的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三)专业品牌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以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了多位一体的产教合作模式。具体的产教合作模式包括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企业冠名班、开发企业课程、联合开展应用型科研等。1998年起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就成立苏州大学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系科为单位分别成立了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主要根据社会需求商议专业及专业方向(课程群)的设置、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专业教指委不定期开展活动,根据培养目标讨论培养方案,逐步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真正实现与母体高校各专业的错位培养。(四)特色的师资配备。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目前担任各类课程的教师中高级职称者占60%以上,通过充分依托苏州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优质教育资源,承担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以学院的专任教师为骨干,其中双师型专业教师达到80%;此外,有40多位来自行业企业的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学历的专家担任学院的企业兼职教师。现有教育部高职高专服装纺织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5人;苏州市高技能人才1人;苏州市大师工作室负责人1人,成员9人;多名教师被聘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级、省级各类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的专家组成员或裁判组成员等。(五)全面构建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VI系统。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规模。2017年,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实施纲要》,并全面启动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其中包括基础设计、品牌应用、环境导视、VI手册等设计。为了加强视觉形象方面的品牌宣传与推广,通过对校园整体视觉的设计,增强学校的艺术氛围;通过中英双语的标识系统设计,营造国际化的学习氛围;通过吉祥物的征集与设计,增强感情因素。预计将于2019-2020年全面实施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参考文献:

[1]学院概况[EB/OL].,2017-10-08.

[2]和志英.独立学院品牌建设与营销浅析——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1(12):9.

[3]姜微.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研究——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50.

[4]陈进,尧刚华.独立学院继续举办与转设民办的利与弊分析——以华东交大理工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刊,2017(6):37.

[5]郭俊鹏.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路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篇11

一、谢村黄酒品牌经营现状

黄酒源于中国,有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与法国的葡萄酒、德国的啤酒并称世界三大古老酒种。我国黄酒业有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分南、北两派,会稽山、古越龙山等品牌为南派黄酒,谢村黄酒堪称北派黄酒的代表,素有“南有绍兴加饭,北有谢村黄酒”之说。

近年来中国黄酒吹响了进军全国的号角,会稽山、古越龙山等黄酒品牌在央视频频露脸,掀起了黄酒热,而谢村黄酒也苦练内功,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研发能力,力图打造中国黄酒驰名品牌。但遗憾的是,黄酒只是在局部区域形成一定的消费市场,远不如白酒、葡萄酒那般多姿多彩。至2006年,黄酒产量已经高达260万吨,但是总体仅占酒水饮料市场的4%~5%。

黄酒消费区域性明显,70%集中在占全国人口比重10.6%的浙江、江苏和上海。谢村黄酒地处中国北方的陕西省,由于地理原因,陕南和陕北这两个市场和省会西安黄酒消费具有不同的特点。以汉中为代表的陕南市场是谢村黄酒的发源地,故其占据当仁不让的霸主地位。但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多为10元以下,比起动辄上百元的高端酒,其利润显然薄弱。而在中高端消费为主的西安,谢村黄酒虽有一定的销量,但却有古越龙山等外来品牌分一杯羹,且牢固地占据着江浙沪地区在陕西工作和经商的消费群体。陕北是个两极分化的市场,当地产的黄酒占据了部分农村低端市,而高端市场被古越龙山等品牌所占据。由此可见,即使是根据地市场,谢村黄酒的容量也非常有限。谢村黄酒欲做强做大,应致力于加强品牌建设之道,获得竞争优势。

二、谢村黄酒的品牌优势与劣势

谢村黄酒因产于陕西洋县谢村镇而得名。洋县(古称洋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世界珍禽”朱鹮和“国宝”大熊猫栖息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佳地,必出美酒。谢村黄酒有着明显的优势:

1.历史悠久,有很深厚的酒文化底蕴

谢村黄酒的酿造,可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王朝,那时是作为一种祭祀和助兴的饮料;唐代时已驰名京都长安,列为“贡酒”。清“庚子之变”,慈禧太后携子逃到西安,洋县地方官和谢村富豪刘氏曾贡“谢村黄酒”,备受慈禧青睐。此外,还有宋代大画家文与可和大词人苏轼、苏辙兄弟,也曾客宿洋州,留下著名诗句“闻道池亭胜两川,应须烂醉答云烟。劝君多拣长腰米,消破亭中万斛泉。”纵观历史,真可谓“谢村黄酒,千古风流。”

2.拥有无可比拟的“酿酒环境”

洋县是片神奇的土地,有着“天然温室”之称。这里土壤肥沃,五谷优生。优良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谢村黄酒的酿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先天条件。酿制谢村黄酒的水为“谢村井”的百年泉水,此水清澈透明,甘洌可口,富含对人体有利的10多种微量元素,许多指标已达到优质矿泉水的标准。有此古泉酿酒,谢村黄酒具有色似琥珀,口味甘甜,回味悠长的特点就不足为奇了。

3.具有独创的技术优势

谢村黄酒传承了多年来的酿酒技术,并不断加以改良和创新。它在大麦、小麦中加入多种秦巴山区名贵中药材,其独特的工艺技术,酿造出的黄酒集酒香、药香优雅和谐于一体,既有黄酒应有的米香,又有明显的药香,口感美妙,被广大消费者普遍认可。

4.产品具备最佳品质

谢村黄酒最佳品质的标签就是:“原生态”。其酿制主要原料是名贵的“米中三珍”(香米、糯米、黑米),原产地为世界珍禽朱鹮栖息地,居民为保护生态,农作物不施化肥和农药,保证了黄酒酒粮的无公害性。原生态酿造优势成就了谢村黄酒的“环保、绿色、天然”,而这正是当今消费者最看重的产品价值。

尽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其品牌影响力远远不够。目前的黄酒市场上,真正有所斩获的还是像古越龙山、会稽山这样财大气粗的品牌。谢村黄酒只能算作二线品牌,除了根据地,的市场知道谢村黄酒的人并不多,更不用说买了。而其根据地市场,人们在宴请聚会时主要以白酒、啤酒等为主,在一些大的酒店里也很难见到谢村黄酒的身影。究其原因如下:

(1)区域性制约消费市场的突破:我国黄酒主要消费地在江浙沪地区,谢村黄酒虽然历史悠久,但其根据地主要在北方,北方人有喝白酒的习惯,一般普遍将其作为烹调用的料酒,很少饮用。

(2)品牌定位不是很清楚:谢村黄酒的宣传一直是围绕传统历史打转,没有明白告诉消费者黄酒是什么东西,可以带给消费者什么,导致消费理由不充足。喝白酒给人以豪爽、男子汉的感觉;喝红酒给人以优雅、品位的感觉;那么,喝黄酒给人什么感觉呢?似乎说不大清楚。(3)品牌形象模糊: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充斥,产品良莠不齐。品牌形象模糊,消费者难以辨认正宗的谢村黄酒,因此赝品能够以低价占据销售的优势,使真正高品质的谢村黄酒处于尴尬的地步。

三、谢村黄酒的品牌建设之道

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工程,需要从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使消费者逐步完成从认识品牌到品牌满意然后产生品牌忠诚,产生经常性的购买行为。笔者在研究其他黄酒品牌营销的基础上,给谢村黄酒的品牌建设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1.品牌建设中产品永远是品牌的核心,没有好的产品,品牌将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产品是品牌的基础,好的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信任、认可与接受,并能与消费者建立起密切的关系,才能使标定在该产品上的品牌得以存活。

(1)企业必须做好扎扎实实的质量工作。黄酒属于消费饮品,应严把生产质量关,保证产品质量长期稳定,才能保证消费者放心的使用。

(2)注重产品创新。目前,黄酒消费出现许多新趋势,谢村黄酒应该悉心研究,开发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例如:在产品的口感上进行革新,打破年份酒的束缚,开发诸如可乐型黄酒,冰汽黄酒。

2.构筑谢村黄酒品牌的文化内涵,使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最为独特和清晰

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品牌是产品的精神,代表了消费者的某种价值取向。举个例子,众多的汽车产品中,消费者独选奔驰,代表了其追求卓越、尊贵的一种生活方式。

从这点上说,谢村黄酒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就一定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深层次的需求,甚至是潜在的消费价值体现。而谢村黄酒诉求“谢村黄酒三千岁”,以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来打动消费者。但如果单纯地卖文化、卖历史,黄酒很难卖好。因为从根本上“历史”“文化”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显著的价值因素。事实上,黄酒可以时尚化。只有当古老发出与时俱进的“时尚潮流”的时候,才会发出灿烂光芒。在这点上谢村黄就可以借鉴其他黄酒品牌的做法。像上海的石窟门老酒,石窟门是老上海的化身,但它一改黄酒的“古板”,赋予了黄酒新的内涵,让黄酒年轻、时尚起来,让那些沉寂在商业竞争氛围中的现代白领能够体会到“历史的、怀旧的味道”,回归一下自然。产品的这种独特的定位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3.做好品牌推广策略,加强消费者认知

在品牌营销时代,最重要的不是抢占终端货架,而是抢占消费者的“心理货架”。这就需要做好品牌推广工作,对品牌进行持续、有效的传播。近年来,谢村黄酒通过赞助大型音乐会等活动,大力开展文化营销;实际上,推广的方式多种多样,像会稽山那样大手笔的在央视投放广告,不失为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但谢村黄酒毕竟不如一线品牌那样财大气粗,可另辟蹊径。

谢村黄酒地处历史名城汉中,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秀丽的自然景观,使得汉中成为一个新兴旅游城市。特别是西汉高速公路的开通,更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外地游客。利用这个契机,谢村黄酒可通过一系列活动把品牌普及到消费者身边。比如带领消费者实地考察生产场地,宣传黄酒知识,讲述谢村黄酒的历史典故,激发游客的兴趣,提高其品牌形象和忠诚度。还可通过游戏、有奖问答等活动让消费者参与并亲自品尝谢村黄酒,并采用团购、折扣等方法促进消费者购买。这些可以提高品牌试用率及扩大购买群体,增加购买数量和频率。

参考文献:

[1]商界在线shangjie.biz/HTML/837/2007-07-25/news_279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