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院信息化建设论文

医院信息化建设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6: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院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院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1

2.审计信息化人才匮乏。医院内部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轻视,导致信息化建设不健全,造成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人才极度缺乏。而现有审计人员缺乏信息化知识方面的知识,大部分审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审计信息化培训,甚至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更不知道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审计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应该如何避免,人才的缺乏进一步制约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

3.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不健全。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较为缺乏成熟的专业审计软件,只有通用审计软件,在我国有代表性的就是审计署组织开发的“通用审计软件”系列,审计信息往往难以实现共享,在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有限,大多数审计软件只有基本的数据访问、数据分析、加工、统计功能,对于较高层次的财务分析、预警系统等进行审计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无法得到内部审计人员想要的结果。

4.没有健全的审计信息化操作制度。在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操作过程中,还没有统一规范的信息化操作标准,操作中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技术规范和业务规范,我国虽然有相关的审计法律法规,但由于医院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医院审计环境的变化,在医院内部信息化审计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就难以有效解决。

二、提高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重视度,创造良好信息化环境。内部审计信息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医院作为重要的行业,更应该加大自身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医院领导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要做好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信息化对医院的监督、服务作用,有效推进医院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

2.培养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人才,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水平和审计软件的灵活运用能力,加大内部审计人员在计算机编程、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学习。

3.完善审计信息化系统,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要加大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邀请专业人士结合医院内部的经营特征,为医院设计适合自身特征的审计操作软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国家审计法的准则,考虑信息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要始终结合医院自身特征,不断收集、提取、研究适合医院内部专用的审计软件;其次,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操作简易性,便于审计人员的学习运用。另外,在医院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建立完善的审计信息化平台,能够将审计结果及时地反应到其他部门,对审计结果做出评价,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监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医院内部审计的成本。

4.健全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操作制度。健全的内部信息化操作制度是确保医院内部审计合理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在国家审计信息化尚不完善的时候,医院内部更应该加快自身信息化制度建设,对计算机审计工作做出相关的规定,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制度严格的审计信息化操作规范,对审计人员操作进行有效监控,对从事审计信息化操作的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对于没有达到审计信息化操作要求的人员进行及时培训或者调离审计信息化部门。

篇2

1.2缺乏系统规划医院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既要进行整体的规划,还要对医院的各个部门的业务进行调查研究,这样做才能够为建立一个适应医院信息化系统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现在很多医院都想快速建立信息化,没有考虑到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资源的共享,而是建立了独立的信息系统,而这其中又包含许多小系统,比如:挂号系统等等,最后导致了医院的数据库里资源特别复杂、混乱,影响了医院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在发现新系统更加适用时,就会放弃旧的信息系统,也造成了资源浪费,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3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同、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偏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影响当地医院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会较落后地区信息化水平更高;虽然医院信息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但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并不能跟随脚步,对于系统地使用,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对于医院的信息化工作也大打折扣。

2云计算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2.1医疗资源的高效整合通过上文对云计算技术优势的阐述,通过云平台将所有信息资源都存入云端,而不是放在一个医院系统中,这样就可以将所有使用者都联系起来,使用者授权,医生就可以看他的病例,这样就可以实现远程治疗,一个医生可以治疗更多的病人,既节约了时间,又可以实现医生的更大的价值,特别是专家。数据的集中,将各个医疗资源进行高效整合,计算并被广大使用者合理利用。

2.2灵活且价格优惠因为使用云计算技术的使用者群体相对比较庞大,医院不需要花大笔资金去购买,只需要将使用的那部分缴费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服务了,云计算的灵活应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进行人性化定制,这样也就避免了重复开发,造成资源浪费。

2.3交互友好且多平台支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医院系统中界面不友好的情况,由于使用云计算不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操作者可以快速的掌握使用方法,即使使用者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也不妨碍信息化办公。由于云计算在云端开发的优势,保障了多平台支持,无论是目前的3G、4G,乃至未来的更多的平台,云计算技术都可以正常使用,通过连接云端系统,进行日常的医疗诊断,推动医院的信息化发展。

篇3

医院会计档案是医院日常业务活动的真实记录,反映医院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活动,从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从预算资料到决算资料,从会计凭证到记账凭证,从成本核算到工资发放,一系列的财务管理过程最终形成会计档案。营改增后,电子发票数量逐日增加,用户可以通过扫码或邮箱获取电子发票,一些建立网上报销系统的企业,已不需要粘贴纸质发票,实现了无纸化报销。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2012年开始会计档案电子化试点,每年节约成本1000万元,每年节省库房约400平方米,不需异地调卷,立卷环节减少,工作效率提高。在物联网、云存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医院完善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已迫在眉睫。

一、医院会计档案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1.医院会计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1)档案数量愈见增多。按照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中数量最多的会计凭证保管期限由15年增至30年,很多年难以销毁,销毁档案所腾挪的空间又不足以存放新产生的会计档案,为库房存储空间带来极大压力。(2)纸质会计档案查档不便。会计档案经移交档案室后,财务人员及其他职工如需查阅会计档案必须到档案室,一旦财务人员与档案工作人员某一方无法到场,就无法进行档案查阅。(3)电子发票报销未开展。自2016年开始,电子发票已被各行各业使用,而在很多医院,仍停留在纸质载体的管理层级,甚至在电子发票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财务报销仍需将电子发票验证打印,电子发票的便利与现行纸质发票的管理制度已然无法对接,甚至某种程度上反而增加了职工报销的难度。2.医院会计档案信息化的法律保障。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电子档案及其法律效力逐渐得到认同。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行通过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开具的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84号),于2015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推行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2015年12月,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了新修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认可了电子会计档案的地位和效力。2019年4月26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第十二条提到: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019年12月2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提到:“电子数据包括下列信息和电子文件:……文档、图片、音频、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其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2020年新修订的《档案法》中明确提出:“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以电子形式作为凭证使用。”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与修改为电子会计档案提供了法律保障。3.医院现行管理系统的现实依据。医院现有OA系统、HRP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学设备管理系统、LIS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分属各部门管理与运行,互不关联,输出与存储格式不同,与档案管理系统互不兼容。这些业务系统是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进展与体现,同时是信息化未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所带来的负面结果,但也为医院信息化整体构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各自业务系统的运行或多或少都在产生电子文件,如财务工作中,工作核算、绩效考核、各项明细账目等都通过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生成;人事工作中,职工花名册、职务职称任免等都在人事系统中管理。目前,医院会计档案信息化需要解决的是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衔接、及电子文件归档问题。

二、顶层设计: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平台

1.统筹协调,系统数据兼容对接。大数据、云存储时代,数据集中、共建共享是发展趋势,高度系统集成是会计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分散式档案管理已不适应发展需求。新修订的《档案法》第三十六条提到,推进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相互衔接。第四十一条,推动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构建医院信息资源服务平台,集成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各业务工作系统,分系统内各自部门运行,并最终都与档案管理系统关联。对各业务系统中应归档的原始数据统一采集,所有系统内形成的电子档案都可直接归档至档案管理系统,并通过档案管理系统获取数据。2.统一标准,技术规范设计科学。在医院层级实行统一管理流程、统一元数据管理、统一归档标准。财务管理系统作为重要部分,既包含前段财务业务流程,也应符合电子档案的归档格式与标准要求。首先,梳理财务业务工作,确保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输出电子格式,明确电子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及归档流程,确定“单套制”与“双套制”的适用范围。其次,制定数据接入技术规范,包括文件格式、接入频率、背景结构、校验规则等标准,实现数据在线归档。3.利用优化,归档与查档流程简化。纸质会计档案的归档流程可细分为打印、组卷、编目、装订、装盒、上架。实现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后,对于实行“单套制”保管的会计档案,可以省略打印、手动组卷、装订、装盒、上架等过程,将组卷、编目、移交等流程转至系统间进行。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对待移交档案定期移交,编制目录并根据统一设定的档号规则生成档号,打印移交清单,经领导审批后提交归档,编目信息、电子会计档案元数据等信息一并移交。档案管理系统接收移交数据后,对归档信息各项要求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归档流程完成。查档利用流程进一步优化,电子会计档案移交后,拥有权限的财务人员可自行查阅系统内生成的电子会计档案,也可通过档案查询功能申请查阅存量会计档案的原文“数字化”版本;普通职工查档经由财务人员审批并提交申请(如图1)。

三、电子会计档案:数字化走向“单套制”

1.存量会计档案数字化。选取重要程度高、用户利用率高、纸张损坏率高的存量会计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存量会计档案的数字化可以解决异地利用的困难,方便财务人员的查档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到期销毁后,可延长电子会计档案保存期限,以备可能性的查考。存量会计档案“数字化”的范围应进行明确限定。会计档案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形成时间的近十年,形成时间越久的会计档案,其利用率会相对越低,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同时,医院会计档案的利用范围相对集中于药品采购、大型设备购置、“三公”经费、科研课题经费、固定资产等方面。因此,可以将数字化范围限定在以下三个方面,建立专题数据库,方便利用。(1)会计凭证。利用率高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原文扫描,甚至是保存为OCR识别后可以全文检索的双层PDF/OFD格式;(2)非计算机生成、手工填写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3)非计算机生成、手工填写、永久保存的年度财务报告、部门决算。2.电子会计档案“单套制”。电子档案“单套制”已势在必行,虽然目前实行全部电子会计档案“单套制”在短期时间内难以实现,但部分会计档案“单套制”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财务部门推进电算化后,核算、内控等业务工作都在计算机端生成、查阅,打印出的明细账、工资册除了保存备考外很少被财务人员查阅,极大地浪费纸张与库房空间。实行电子会计档案“单套制”,记账凭证、工资发放清册、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固定资产卡片等经由财务管理系统生成,在财务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对接的基础上,都可直接归档至档案管理系统,可以不打印纸质版本(如表1)。逐步扩大“单套制”适用范围,提高电子会计档案占比,通过条码条、影像系统扫描等方式关联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信息共享,对单位内部形成的原始凭证进行数据交换,减少原始凭证打印步骤,分阶段、分批次逐步推进电子会计档案的开展。从实践来看,“单套制”“双套制”将会长期并存,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依赖会越来越强,因此,推进电子会计档案“单套制”,甚至向“单轨制”管理探索势在必行。

四、技术支撑:区块链技术保障“四性”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风险因素主要是如何保障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对“四性”进行信息检测与安全保障。区块链技术将各个区块通过指针形成不可逆的链式结构,每个区块都含有非对称公钥与私钥、数字签名、时间戳等信息,且每个区块都含有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以此来验证信息的有效性,并允许下一区块的生成。区块数据存储于节点上,节点之间再通过网络形成共享平台。如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可以看作区块链中两个节点,各自系统中的每一条包含加密信息的元数据就是区块。财务管理系统依照统一标准,对数据进行捕获,由财务部门对元数据信息加密,提出移交存储请求,通过区块链共识机制将信息封装成新的区块,存储于区块链中,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区域链获取此信息。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必须掌握全部数据节点的51%,才可以操控修改网络数据,篡改难度大,几乎不可修改,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区块链智能合约机制可以按照预设的规范流程自动执行,通过时间戳等技术记录信息状态,可追溯信息,保障可靠性。运用区块链技术收集数据信息,减少人为参与,并通过共识机制检查文件格式、数据背景等元数据信息,各节点相互配合,保障完整性。区块链技术是新型的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存储于财务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两个节点上,即使某一系统信息遭到篡改或丢失,只要另一系统正常运行,数据仍可恢复,并继续更新记录,从而保证可用性。区块链技术并不是独立的,而应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实践,只要有利于会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都应用辩证与发展的眼光看待。

五、人才保障:培养复合型人才

培养兼具档案、财务、计算机三方面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弥补精细化分工的弊端。无论是系统的开发运作,还是利用工作的审核批准,都无法脱离“人”的参与。现代社会,分工愈加细化,工作专业化的同时也造成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同时,系统互联,数据信息高度集中,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财务系统与档案系统互联互通,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归档与利用的各种问题,具备财务知识与档案知识,可以解决归档的具体范围与在线利用操作细节。同时,系统互联构架于信息技术之上,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技能和互联网知识,可以自行处理简单的系统问题,减少因计算机人员忙碌而造成的在线查档延迟。因此,对涉及财务归档及利用的部门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组织培训,包括财务、档案、计算机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深化拓展培训深度与广度,为医院会计档案的智慧化管理储备人才。

在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技术发展的必要过程。构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平台,可以节约管理成本,减少资源浪费,由对会计档案的实体管理转向数据管理,由基础核算工作转向管理监督工作,发挥档案的决策辅助作用。开展电子会计档案与档案管理的共建共享,实行部分会计档案“单套制”保管,甚至向“单轨制”管理模式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档案利用效率,节约财务人员频繁到档案室查档的时间,节省职工报销审核来回奔波的时间。

参考文献:

篇4

二、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为医院管理的科学化提供了技术保证。

医院信息系统(HIS)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全面监控医疗成本、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提高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在医疗物资的进销存管理中,通过应用药库管理系统和后勤物资管理系统,使医院药品、卫生材料和办公用品等物资纳入信息系统管理中,实现了从金额管理到数量管理的转变。通过库存报警系统可以实时管理上千种药品的库存量,有效地控制药品的上下限,即防止了缺货又避免积压。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使管理者有效地安排、调配和使用医院资金,提高了医院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2.提高了住院和门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设置各项诊疗收费项目,按照物价部门的统一收费标准,运用医院信息系统对各项诊疗护理项目进行编码,整理分类并录入数据库,既规范了收费标准,杜绝各科室自立项目收费的现象,也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服务于门诊患者就医方面,应用医院信息系统(HIS)以后,门诊患者采用“患者不动,信息流动”的局域网连接模式,划价收费统一由收费处完成,有效地解决了门诊看病“三长一短”的现象,也缓解了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在服务于住院患者诊疗方面,患者的常规费用项目可按照编码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检查护理诊疗项目等由护士工作站录入医嘱,发送至相关医技科室,得到确认后系统会自动将费用记到患者账户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医护人员。按照“一日清单”制度要求,信息系统可为住院患者提供“一日清单”,减少了住院过程中的糊涂账,实现了患者就诊的知情权,增加了医院收费的透明度,融洽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医院声誉。

3.为医保患者的实时结算提供信息基础。

随着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三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我国基本上已迈入“全民医保”时代,医保患者的就诊占医院就诊比例显著增大。实施医院信息系统(HIS)与医保信息系统的对接后,医保患者的费用实时上传至医保系统,按照医保规定,将费用明细划分为医保承担部分与患者自费部分,并将此结果反馈给医院信息系统,医生可在医保政策范围内,更好地为医保患者诊治,为医疗过程中实施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和合理治疗提供了信息支持。

4.提高了临床一线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医院信息系统(HIS)在工作站与系统服务器后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一经录入,可经多终端进行读取,减少医护人员的重复劳动,优化工作流程,同时也增加了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规范病历文书书写方面,医师应用病历信息系统可实现电子化信息录入,护士执行医嘱时,通过护士工作站可实现医嘱全程跟踪。使用信息化系统后,无需再打印各种分类执行单,电子病历的应用使医疗护理工作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5.为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支持。

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实施使医院全成本核算成为可能,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医院现金流、药品和后勤物资等基本数据,可对医院的成本消耗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财务分析可反映一定时期内医院经营状况、成本费用和工作量情况,分析出成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控制成本增长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将成本核算结果反馈到科室,与科室的绩效考核挂钩,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笔者所在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多年来坚持“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理念,6个特色学科居省内较高水平,年门诊量达18万人次,住院患者量达6000余人次。作为一所综合性医院,应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全程跟踪和动态管理,大大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我院从2002年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系统(HIS)安装了门诊挂号划价系统、住院诊疗项目划价系统、门诊药房划价系统、药库管理信息系统、后勤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结束了以往收费划价单机操作和手工计算的模式。2003年底医院信息系统(HIS)同山西省医保信息网络、太原市医保信息网络等进行了连接,实现了住院医保患者的实时结算。随后,根据山西省卫生厅和相关上级部门的要求,先后安装了病案管理统计信息系统、社区疾病预防保健信息系统等。按照新医改对城市二级医院的要求,医院配备了机打病历,连接了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华医网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台等。另外,医院为控制影像科检查成本,安装了防漏费信息系统。我院各信息化建设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核心,实现了不同程度和方式的集成,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优势得到了凸显,达到了管理堵塞漏洞、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篇5

由于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软件的普及,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脚步加快,但是信息化程度仍有待提高。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替代了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提高了医院的财务工作效率与信息质量。

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视

目前很多医院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度不足,领导大多将精力用于医术水平的提高,或者将大部分财力倾向于一线临床部门、医技科室等,而将财务部门认为仅是辅助部门,仅为一线科室提供服务。另外,领导大多重视对医疗设备的硬件投资,却忽略了医院的软件建设,甚至为了节省开支,只为财务部门购买会计的总表与报表模块软件,会计信息化还停留在表面记账与算账层次,却没有真正发挥出信息化建设的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财务决策等更重要的作用。

1.2财务软件的安全度不高

财务软件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如果选用操作方便、功能齐全、具备较强保密性与兼容性的财务软件,可减少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障碍,加速会计信息化进程的顺利开展。但是当前很多财务软件在使用中,常常忽略了数据保密问题,难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兼容性不强。另外,由于医院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投入资金不足,因此更新和维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1.3会计信息孤岛现象

由于医院往往忽略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因此财务软件纳入信息系统的进程缓慢,医院的财务软件系统与物资管理软件、窗口收费软件及医疗保险软件等系统平台不兼容,无法实现数据共享,造成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由于各科室的数据不能及时上传、交换或共享,导致各科室的财务控制状况无法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得以充分体现,提高了财务核算工作的复杂性与难度。

1.4会计信息化人才结构不合理

若想真正发挥会计信息化作用,除了一套系统性软件之外,更需要专业化人才的支持,如专业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但是当前。我国医院的会计从业人员,多是从过去传统的手工操作过渡到信息化时代,他们普遍缺乏对计算机的认识,虽然接受了简单的电算会计培训,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与理论学习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亟需一批既具备财务会计专业水平,又会使用财务软件的专业人才。

加快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2.1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内部控制

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全面落实,真实反映了医院内部各项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医院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制度的规范与制约,可提高医院领导及各科室人员的重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及财务决策等功能,真正实现高效、高质的信息化管理。因此,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医院会计信息系统良好运行的保障。

2.2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

会计基础作为开展会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对经济管理至关重要。因此,我国向来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地位的奠定,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提高会计基础工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医院也日益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并将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与现代化医院建设相结合,通过各种措施,不断规范会计工作,促进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为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会计业务的电算化需要在事先设置好的程序中完成,而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是否完整、准确,除了与程序相关之外,更重要的是录入计算机的数据是否准确,这就为会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医院不断完善各项会计基础工作,落实各环节会计控制点,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要途径。

2.3提高财务软件的安全防范能力

医院应该在保持低成本、低耗能、高效率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与本单位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财务软件,同时考虑到软件的实用性、先进性、稳定性及保密性,尤其加强对软件用户的权限功能,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加快财务软件的维护、更新、升级,提高医院财务软件的整合能力,同时制定与计算机网络安全相符的控制制度,以此规范信息网络的传输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稳定性,加快财务信息数字化的实现,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2.4加快医院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

针对当前医院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问题:首先,在医院现有的软件基础上,实现对接平台,加快各科室软件系统数据信息的对接,完善信息传递与共享功能;其次,引入一套通用软件,并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及医疗保险等统一纳入软件中;再次,委托专业软件公司,根据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现状,制定与医院发展相符的软件,逐步建立以会计信息化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建设对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

2.5大力引进并培训专业会计人员

以当前社会发展情况来看,通过正规教育途径满足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要存在一定难度。对于医院来说,可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大会计人才引进与培训力度:一是对在岗会计人员实行职业培训,如果医院条件允许,应该对主要岗位的会计人员进行脱产培训,让他们系统化地掌握现代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等,成为既懂操作又懂维护的专业会计人才。对于其他岗位的会计人员来说,可以实行短期培训,如窗口收费人员、物资管理人员等,只需初步具备电算化知识即可满足岗位工作需要。二是加快引进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医院应根据发展需要从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具有专业学历的高级会计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同时凭借各大专科院校或成人院校的学历教育力量,大力培养计算机使用维护与管理人员,不断完善并壮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人才,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

篇6

医院是社会医疗服务提供实体,是一种具有一定公益化性质的特殊机构。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具体包括合理进行预算编制、健全内部财管制度、强化成本收益核算、管控财务活动与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一般主要以财务主管院长或总会计师为领导,财务管理部门具体集中管理的模式进行,规模以上医院中典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制度是在院长及院管理委员会领导导致下以总会计师或医院cfo为主要财务管理负责人,下辖财务会计资金计划等各个具体财务管理职能部分进行具体财务管理工作,并与医院行政、后勤、和临床、门诊等各个职能部门财务相关需求和管理工作发生联系与互动共同促成医院财务运行有序高效、医院管理稳健运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安排。由于医院具有的公益化性质,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单纯是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由于我国具体国情国力的实际条件所限,医院又必须依靠自身的积累来提高和发展其医疗服务供给的能力和质量。国家对医院财务管理总的要求是“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一般而言对大中型医院采取定项补助的方式,对小型医院采取定额补助的方式进行补助,医院须严格遵循国家和军队相关物价政策,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票据。由于医疗服务消费的非弹性性质,医疗价格和由此衍生的医院财务管理相关活动必须首先遵循国家财政部门统一的政策规定,但是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与会计处理上,基本的程序和处理手段与常规的企业财务管理是一致的。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和军队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一些发达国家及其军队医院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一些不容忽视和问题。

一、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大体需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项目的管理阶段,主要围绕具体医院财务管理的单个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第二阶段,多个项目的综合信息管理,是将财务管理整个系统多个项目进行集约式的整合管理;第三阶段,是医院跨部门的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建设,将医院经营管理的信息进行聚集和汇总,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院整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第四阶段,是面向市场面向医疗服务的以病人为中心构建的综合性统一信息管理与决策智能平台。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数十年发展,根据卫生部2008年的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大致的情况是大型医院的发展水平处在第二向第三阶段过渡的发展阶段,中型医院处在第二发展阶段,小型医院和偏远地区的医院尚处在第一发展阶段或者信息化建设还尚待启动。在大中城市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财务管理信息化以会计核算信息化为主,进行单项和多项业务集成管理,发展迟缓的财务系统和信息较高的临床系统同时存在,严格的计划预算与急需改进的预算控制手段同时存在,严格的审批和迟钝的信息反馈现象并存,总体而言,财务信息化的进程与医院管理对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上的完整规划思路

医院财务管理是整个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从医院管理信息化大局出发进行总体上的科学规划,医院财务信息规划必须与医院总体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相协调。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仲忽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其时效性要求考虑不够充分,没有科学合理且设计思路清晰的完整的规划方案,较多地是对集成系统进行的削足适履的应急性改造和应用,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在计划、控制、决策、考核、分析、预测等工作上不能做到统一协调组织,对医院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医院财务信息数据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财务数据缺乏统一标准,信息流不顺畅,信息编码不规范,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从而使财务数据的整合性、调用度和利用率不高,严重地浪费了资源。对财务数据资源没有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业务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和共享,且缺乏集中和控制,使各业务程序与环节较多重复操作,容易出现管理不规范、易疏漏、易出错等现象,数据结构不合理,没能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对系统整体效率的提升作用受到制约。医院管理经费与业务开展相关账目日渐增加,各种经费的存取及财务管理工作量不断扩大,财务数据统一规范工作如不加快进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内部缺乏应有的功能与层级

财务管理信息化目前只是对会计业务进行了电算化处理,财务处理的内在逻辑和范式还是沿用传统事后核算的会计操作,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立和隔绝,“信息孤岛”问题还较为严重,严格意义上的财务信息集约管理还未能实现。管理会计层上缺乏基于医院全局的预算决策功能设置,对资金流向和运行状态无法进行密切追踪,导致财务风险管理状况改善不力。目前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较多的是对会计语言和账目记入、录用、呈报等传统财务管理操作进行的信息化处理,未能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集成与共享,尚不能对医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参考。

(四)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缺乏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是包括医院门诊系统、住院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和医院日常办公系统等等多个子系统在内的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医院各个功能子系统在目前信息化建设阶段大多是各自独立构建,都具有自己的管理平台和数据库,加上有的情况下各个系统的开发商不同,数据统计口径和信息形式的不一致,在系统构建时在系统对外兼容性上考虑的不周全,导致财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与系统对接不通畅,从而严重掣肘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度,造成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不必要的重复与浪费。

(五)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精通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在医院具体财务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是财务工作人员大多对传统的会计财务操作驾轻就熟,而对信息技术有关知识储备不够,信息化操作熟练度也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是计算机专才的财务管理知识欠缺,不能胜任财务专业性事务的处理。而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是能够既懂财务专业知识又能进行信息化操作和分析的符合型人才,同时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挖掘功能和决策分析功能的充分发挥也要求相关的决策人员大力提升其对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够充分发挥效用的瓶颈性制约因素。

总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诸多的相关问题,还需要医院部门群策群力想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就不一一细谈。(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

参考文献:

[1]占永平.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篇7

贡献人物奖

苗涛长期致力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推出医疗卫生行业研发、推广、应用管理软件产品,有着丰富的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专业理论知识和行业管理经验。他不仅专业技术、创新意识、开拓能力强,更深谙销售及企业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苗涛,浙江联众卫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他有着丰富的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专业理论知识和行业管理经验,不仅专业技术、创新意识、开拓能力强,更深谙销售及企业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苗涛非常注重公司团队合作,调动公司高、中层领导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整体作用。针对公司企业管理,他提出了“和谐发展、团队成长、价值回报、快乐文化” 的企业经营理念。公司建立了员工培训基地,形成了各层次人员培训机制, 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研发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研发管理营销于一体的团结高效的人才队伍。

在苗涛的带领下,浙江联众长期致力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推出医疗卫生行业研发、推广、应用管理软件产品,其中45项软件产品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多个项目(产品)被列为国家课题和火炬计划项目 ,获得国家级优秀产品称号, 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技术领先的优势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业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受到医疗机构用户的广泛好评和国家、省、市、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评价。

苗涛主导的浙江省肿瘤医院运维托管(含医院应用软件、IT基础设施、HIS服务器和存储、LIS服务器和存储、PACS服务器和存储、数据备份系统、主干网络的运行维护) 项目开创了浙江医疗卫生行业运维托管服务的先河,成为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典范。该项目的实施情况以论文形式在卫生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中国医院》上刊登。

篇8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各方面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达到信息化水平,节约人力资源,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1]。医院档案是医院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簿册、图表、录音、录像等各门类及载体的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原始凭证,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医院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资料,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显的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我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其优势不断表现出来,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现总结如下。

1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①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应用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系统集成、有序分类、便于查询、开发应用,对档案的鉴定分类、编目、排序、检索、归档保存等进行高效的管理,以提高医院管理的工作效率;②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流来调控档案物流,最终实现“无纸化”管理,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

1.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①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止需要购买电子信息产品重要性,而且必须跟上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定期进行维修、更换、升级等,这一点从根本上严重制约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②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缺乏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引导以及技术保障,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因此,信息安全技术问题,缺乏明确的管理性、业务性和技术性标准;③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而现实的标准和规范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从而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2]。

2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2.1有利于保护珍贵的档案原件,改善归档方式 将医院的各类档案进行信息化手段处理后,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可以避免档案原件被过多地直接使用,或过多借阅、使用原件而造成原件的损坏,以达到保护档案原件的目的,可以有效地降低和避免重要资料丢失的风险,此外,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信息改动时只需输人指令就可以自动完成系统调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2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 档案信息资化采用了电子目录和电子文档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电子信息查询系统,比档案原件更易于导航,可增强对原始档案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范围,更有利于医院各部门、各医疗科室按需浏览,并保持随机存取,提高了档案原件的利用率核心期刊。

2.3有利于改善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 各类医院档案信息化处理以后,可以极大限度地提高档案的运行效率,使档案信息更加形象、直观,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档案检索和利用,并且节省了大量的储存空间,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同时又保障了档案的安全备份,真正做到了“有备无患”。

3 促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几点意见

3.1加强档案信息化配套工作的建设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配套设施齐全,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与医院的网络建设同步进行,以档案室为中心将院内的相关计算机进行内部联网,将信息建立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方便使用者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查看相关资料,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体现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在完善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同时,逐步实现办公自动一体化[3]。

3.2对档案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 档案人员要边学边实践,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才能应对档案信息化出现的问题。医院应组织档案人员进行技术性的培训,使他们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使自己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输工具,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重要性,还要让档案人员通过深入临床一线调查研究医疗、教学和科研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熟悉档案室基础上,熟练快速地为医院提供档案的利用。

3.3建立电子文件管理制度,保障档案安全 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因此,医院要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吸收国内相关行业的管理标准和经验,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有关电子文件管理的规范、标准、制度,如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鉴定和销毁制度,利用和保密制度等,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开展工作。此外,要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电子文件的数据格式,实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对档案信息系统实时监控,防止电脑黑客的盗取、篡改档案信息和破坏信息系统,防止电脑病毒入侵,确保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4]。

总之,信息化处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蔚,试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处理的优势[J],实用医学杂志,2009,8(32):74-75.

[2]王兆学,浅议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182.

[3]刘丹萍,严宏莲,浅议如何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J],医学信息,2010,23(11):26.

篇9

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卫生主管部门、信息中心,国家转移支付信息化建设项目地区项目管理部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的有关人员,以及国内外知名医疗信息化厂商2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卫生部办公厅侯岩主任在《我国“十二五”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卫生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医改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他各项医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改善就医体验,降低医药费用,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提出“3521”的发展框架,进一步明确了卫生信息化发展思路为整合资源、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发展原则为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惠及居民、服务应用;发展的切入点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发展重点为加快居民健康卡推进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和标准、建设信息平台等方面的职责,主导卫生信息化建设,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以及社会力量在人力资源、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发挥学会作用,推进卫生信息化发展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作了《深化应用,创新服务,助力医改,促进卫生信息化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指出经过两年多的认识与实践,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路逐渐清晰,任务逐步明确,投入得到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在,卫生信息化已经成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等各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卫生信息化在实现便民惠民措施,支撑卫生改革,提高监管、监测、评价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会应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政府、用户和厂商的合作搭建活动平台,很好地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共同推动卫生信息化发展。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强学术研究工作;二是要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工作;三是要加强学会组织与管理工作,提升学会的业务能力。

抓住机遇,发挥卫生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所做的《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指出,卫生统计与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科学管理和循证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和技术支撑。“十二五”期间,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和要求;二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三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内生需求日益旺盛;四是企业的积极参与和供给能力提高;五是居民的广泛关注和要求。基于此,卫生信息化发展要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3521”的框架,并确定了今后一段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筹管理;二是加强医改监测评估工作;三是推进以健康档案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四是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五是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六是实施好医改信息化专项等。发挥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从标准研制、标准管理和保障机制入手,加强卫生信息标准建设;二是建立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三是加强卫生信息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卫生信息法制建设,重点研究制定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应用和远程医疗的政策法规,以及数字签名、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等;五是加强科学研究与交流合作等。

主会场分享各地卫生信息化建设经验

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屈谦在《卫生信息化破解医改难题的探索》的报告中,介绍了重庆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进展及其初步成效。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电子健康联盟指导委员会主席邓淑明博士介绍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香港的经验》。WHO卫生信息技术官员Mark S.Landry作了《使用标准提高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的报告,芬兰SITRA以居民为中心的电子健康服务项目负责人Tuomas Teuri介绍了《芬兰个人健康档案平台和服务》,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网络医学――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与大家分享了医院在建立新型网络医疗服务体系,开展远程医疗业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分会场就8大应用领域展开热烈研讨

除大会主旨报告外,大会还设立了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卫生统计与医改监测、基层卫生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远程医疗、优秀论文等8个专题分论坛。各分论坛都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关注,很多分论坛座无虚席,一些代表甚至找不到座位只能站着听讲。

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刘运成的《军队数字化医院建设与一号工程升级》、武汉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张晓祥的《电子病历规划与信息集成》、上海瑞金医院统计信息科主任孙木的《电子病历与临床路径》、北京阜外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赵的《电子病历建设与服务模式的研究》等报告给关注医院信息化的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谢桦《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上海健康信息网工程》、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沈剑锋《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展望》等报告,分享了各地区域医疗以及公共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

篇10

中国入世为经济高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给各行各业长期形成的观念和体制带来一定冲击。既有机会义有挑战。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在进一步发展。但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住一定程度上还是不能与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相媲美,存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而且也会使我国的医院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

这篇论文向大家展示目前我国院信息化建设的状况。通过介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没面临的挑战、所经历的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使我们了解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家仍需努力将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追在眉睫。加快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卫生管理模式,降低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收益,从而使医院自如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加入WTO,人民群众口益增加的卫生服务需求,对卫生工作提出的挑战、推进整个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给医疗卫生领域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样,医院信息化建设也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医院管理模式重新规划、定位和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国家提出卫生信息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标准统一、保证安全、以法治医、经济实效、因地制宜。征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强调“统·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实践证明,没有信息:作标准化,就难以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更不能实现信息化所应有的效益与作用。

中国入世为经济高速发艘创造-r有利条件,同时也给各行各业长期形成的观念和体制带来一定冲击。面对国外的资金优势,装备优势、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我们既有机遇义有挑战,我们怎样来应对这场竞争和挑战?首要的问题是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转变职能,适应医院管理工作的需要,充实医院信息管理工作机制,随时为医院决策管理层提供最快速和最为准确的医院经营和医疗信息,使他们能快速准确了解医院经营状况和医疗活动信息。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并进一步发展。

1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1国外的医疗服务机构进军中国

入世后国外一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医疗服务机构进入国内,外商对医疗服务市场直接投资和瓜分,并与国内医院产生竞争,医疗服务行业的利润下降将成为必然。

1.2医疗服务业不再被垄断

入世后打破了医疗服务行业内的垄断,引入了竞争机制,过去那种只能在一家或几家医院就医,蚪住医院药房购药的限制将被取消;使国内医院经济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1.3医疗卫生人员优胜劣汰,面临考验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将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职工失业的危机感会明显增加,现有医疗机构技术骨干队伍会产生激烈的动荡。

1.4医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运作方式不能及时转轨直接威胁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医院管理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表现的一种形式,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对医院管理模式起支配作用。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前提,必须有现代医院管理意识,在现代医院集体协作化的医疗活动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医疗活动方式的情况,医院管理者必须要有综合性科学管理意识,才能适应医院内外环境的需要,才能进行医院现代化建设。

1.5医院信息标准化程序低,软件开发缺少统一规则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影响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影响医院管理信息反馈速度、灵敏度和精确度。

2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的阶段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医疗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划分,医院信息化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l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这就要根据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的应用环境、人员培训的技能水平,实施力量、数据应用等方面状况选择自己的目标,制定建设计划。医院实施信息化,首先是从思想观念上明确这是一个先进管理理念的理解与运作过程,其最终日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达到高效的医疗服务质量,为现代化医疗卫生管理提供决策分析。具体说来,这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是:

2.1第一阶段是医院管理的信息化,主要包括财务收费管理系统等这个阶段又分为部门级的信息化管理和全院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各人巾型医院已经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条件较好的医院正在向令院信息化管理过渡。

2.2第二阶段是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主要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和医学影像系统现在国际上医疗技术较发达的国家正在进行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我国也有一些医院在进行尝试。我国的远程医学迅速发展,97年中国医学基金会成了国际医学中国互联网委员会,该网络已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家医院,为各地数百例疑难急症进行了远程、异地、动态电视直播会诊,成功地进行大型会议全转播,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提供便捷、主动的医疗保健方式,降低保健费用,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急救诊治水平,便于管理就诊者的医疗信息。

2.3第三阶段是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这一阶段目前还处在实验当中我国医院信息化日前的现状大多数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医院也从中得到了避免漏费、规范财务管理等好处。随着患者对医院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许多大中型医疗单位现在已经开始步入第二阶段,初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患者仅凭挂号条就可以进行交费、取药、化验等医疗服务,但是真正的医疗业务还很少能参与到信息化的方式中去。

临床信息系统应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目标。必须建立一支管理人员、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人员和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工作秩序井然,有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划分的队伍。他们不仅要熟悉本科室业务,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重要的是他们应具有积极和热情的工作态度。事实证明,临床信息系统非常受医护人员的欢迎,这也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3我国医院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国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财政支持,信息化的费用投入要靠医院自己负担。一个大中型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100万元以上的资金,主要用于购置服务器和软件,这还不包括购买终端计算机。因此它需要医院有很强的经济实力。

(2)医院管理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不够,相应的紧迫感不强。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强化了人与物的关系,淡化了人际关系,医患关系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电子通信是否能进一步推广应用;医生们使用一项新技术前都需要确切地知道该技术能否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有的医生认为,信息医学的发展和推广对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产生威胁,从而影响病人对医生的依从性。同时也为,依赖网络技术可能面临电脑病毒,黑客侵入等一些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等等。

(3)医院相对于银行、企业来说,其运行系统更为复杂。医院要在挂号、收费、医生工作站、药房、化验室、治疗室等多个终端安装电脑,运行过程很繁索。

(4)医院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也有一些医院初步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但使用效率不高,主要因为医生对电脑这个新兴事物不了解,觉得使用它开处方是多此一举。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不熟悉使用过程,缺乏精通医学专业和计算机使用这两个方面的人才来把它们很好的结合起来。毋庸置疑,面对这些现状,医院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提高医院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则是最迫在眉睫的第一步。这是因为l医院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正之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最好选择。

4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通过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可以把难以量化的东西全部量化。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扭转药房以存定销的弊端。

(2)通过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从源头纠正l『不正之风。通过微机查询,患者能看到用药清单,加强了患者监督能力,从根本上杜绝了乱收费。

篇1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指医疗保险的管理通过建立内部及外部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管理和运作自动化、智能化,从而达到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的目的。

1实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积极意义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不仅是医疗保险发展和生存的需要,而且对实现医疗保险的管理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增强竞争力

由于原始的管理体制,无法做到及时跟踪掌握,导致医疗保险的管理繁杂,效率低下。实现医疗保险的管理信息化,将会大幅度降低医疗保险的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将带动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作业,管理者能动态收集全社会的医疗情况和信息,变医疗保险的终端管理为医疗保险过程环节的控制管理,及时发现医疗保险中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将事后管理变成事前管理。

1.2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医疗保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由医疗保险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特别是我国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着地区差异大和发展极不平衡等问题,从总本来看,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全国除了为数不多的城市建设相对比较好的以外,大多数城市权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2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虽然我国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信息技术水平足以满足信息管理的需求。目前我国医疗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国内各地区中的发展极不平衡,主管领导医疗信息管理知识不足和重视程度不高,信息管理人员水平提高缓慢,流程规范化管理及监督力度不强。规范化管理欠缺及对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医疗保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医疗保险改革的中心思想是用低廉的费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医疗卫生费用增长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对于医院和医疗保险系统都是个很大的挑战。

2.2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肠

首先,对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数据交换频繁,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狭义上的社会保障至少包括医疗、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五个险种、劳动力市场和其它综合业务。广义上的社会保障则是涵盖卫生、民政,社区服务和公安户籍管理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从整个系统建设参与单位来看,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劳动局、卫生局、民政局、药监局、技术监督局、财政局以及金融部门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转贴于中国论文其次,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多依赖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涉及面广、金额大、业务量大、政策性强,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只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由于应用系统过干复杂使得系统实用性很差,最终也会严重影响社保改革的进程。

另外,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盲目追求快速到位的思想。信息化是潮流,但信息化绝对不是一毗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由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业务纷繁复杂,在数据上既包括参保人员的数据、参保企业的数据,又包括各险种业务和财务的数据,在应用流程上既有横向并联又有纵向串联,同时系统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加快对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构,经考核选拔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各级信息主管及管理人员。在医学院校设立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专业,在职人员要增加信息管理的继续教育,结合新时期特点尽快完善专业学习内容和继续教育大纲。信息管理人员除专业教育外,还要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等素质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相关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在制作方面一定要遵循国际的信息交换标准,以保证信息统一和共享。

尽快使医疗保险信息形成合理化流程。医生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应按时完成病案的每一个环节,在严格把关后,将完整病案及时提交病耗室。检验和检查科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患者的报及时送往有关科室。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应该更新领导者的管理观念,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发展。领导者应具备现代管理者的素质,树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强医疗保险信息化、规范化和标谁化建设,以医疗信息管理为核心。

注重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的法制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