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16: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引言
一般认为,大学生的素质应该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四大方面,其中还有一些具体的分类。其中,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心理品格素质是关键,政治思想素质是主导。因此,新时期的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目的首先教会学生通过增强健康的能力,形成增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另外,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还需要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素质体育教育”为主线,把体育课堂之中融入大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理念,认真履行社会需要与学生主体需要、增强体质与终身受益紧密结合,推进体育改革。
二﹑高校体育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形成的影响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将健康放在第一位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重要转变[1]。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不好,调查显示,从1985年到2005年,几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都显示,我国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在下降,本次调查再次告诉我们,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尤其在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19至22岁年龄组的大学生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明显下降[2]。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身体素质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体育锻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因为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因此,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始终都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目的。体育课是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与丰富学生综合素养的最佳机会之一,体育课程在人身体素质形成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需要有效的把握住大学的体育课堂,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体育课程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是全方位的,比如长跑可以训练学生的耐力素质、篮球可以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素质及力量素质、健美操可以训练学生的柔韧性等,我们充分有效地利用高校体育课程,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身体状况、体育知识背景的体育项目,对于发展他们合理的体育素质具有非常有利的作用。
三﹑高校体育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影响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大学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是业务知识形成,认识社会的重要时期。在体育运动中不断产生和积淀的规范大学生行为和思想的体育文化是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灵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社会文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挖掘其道德素质教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贯穿体育教学之中。比如公平、公正竞争的体育精神,因为体育运动中最讲法制,不论资历;最讲务实,不图虚妄[3]。这就要求每位学生都尽应当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竞争,特别是一些直接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等,从而渐渐增强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顽强毅力,并且形成不徇私情、实事求是的良好道德品质。
四﹑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品格素质形成的影响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利用体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动之以情,以发自内心之情去讲述体育史上一些可歌可泣的事件和人物,给学生以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情贵于真,教师充沛的、真挚的情感,必定会感染学生。比如,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4]。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具备了良好的心理耐受素质。
五﹑结语
体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素质教学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开展除了使学生学习基本体育技能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敢坚韧的良好品质,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体育课程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包括人文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很多方面的素养。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发挥体育课程在大学生素质形成中的作用,丰富大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目的,发挥体育课程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重更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付伟平. 论高校健康体育观的树立与终身体育[J]. 教育与职业,2010(2).
一、大学体育课程安排实际情况
大学体育课程为每学期16周,每周1次课(2学时),即每学年共计上32次课,64学时。由于受到法定节假日、雨雪天气等不可抗因素的影响,学生实际上体育课每学年平均在24次左右,每学期平均12次课,总计24学时。
二、目前大学生健康基本状况
学生的体育技能、科学锻炼的知识常识非常匮乏。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1]。天津市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近视和肥胖仍是主要的健康问题[2]。而针对此问题我们重新设置了课程结构和模式,由5次理论课和实践课组成,作者认为仅仅靠单纯的实践课的锻炼不能达到增强大学生体育技能和锻炼习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作者还认为若要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科学锻炼的知识,只有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认识能力,端正体育教育目标,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启迪学生自觉,指导和支持学生自主体育,实现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科学锻炼的常识。
三、本次研究主要内容
(一)通过对本校一、二年级不同专业9个班级(其中女生一年级2个班)大学生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实际调查分析大学生健康状况特点。
(二)通过(男生班)一学期试点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证明新课程体系模式的优越性与可行性。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结果(纵向)分析
1.试点班(3个班,83人)生理健康原始状况与一学期后的生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
大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依次是精神失常、气机紊乱、脏腑失调。我们还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好转。
2.对照班生理健康原始状况与一学期后的生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
对照组大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也是精神失常。通过对比得出,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不同程度加重。
3.试验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从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大学生男生身体素质成绩1000米和引体向上测试成绩均不及格,总体评价只有69.516分。通过对比明显可以看出1000米和引体向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其他身体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
4.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照班大学生男生身体素质成绩1000米和引体向上测试成绩均不及格。通过对比数据可以看出1000米和引体向上都没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其他身体素质也无明显提高。
(二)女生(新生2个班,不同专业)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发展特点与趋势的分析
新生原始生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对照组大学生(女生)心理健康方面较突出的问题是伤精耗血,脏腑失调,精神失常较为严重。通过对比表中各项对比得出,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不同程度加重。
五、总结
为建立更好满足目前大学健康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改善不良健康状况的体育课程体系模式。作者通过一学期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实践对比,从大学生健康问题特点、体质健康标准(8项)和3项基本身体素质发展状况等方面,对本校一、二年级不同专业9个班级(其中女生一年级2个班)大学生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实际调查分析大学生健康状况特点发现:
(一)对照组大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精神失常。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不同程度加重。同时,对照组大学生(女生)心理健康方面较突出的问题是伤精耗血、脏腑失调、精神失常较为严重。通过对比得出,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对照组不论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不同程度加重。
(二)实验组大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和对照组的情况相似,依次是精神失常、气机紊乱、腑失调。
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问题特点、体质健康标准和基本身体素质得出,通过一学期时间的养生锻炼体系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各项身体状况都有好转,且变化明显。综上所述,实验结果证明实验班(养生锻炼)课程体系模式优于传统体育课程体系模式,实验班课程体系模式是可行的。
关键词 高校健美操 女大学生 身体素质
一、前言
健美操运动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氧运动,由美国人Kennth cooper博士开始推广。由于健美操运动融合了音乐、体操、舞蹈等多种元素,这使得健美操运动不仅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很快受到大众的喜爱。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高校健美操课程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实验对象:辽宁大学健美操选修班4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关于健美操、高校体育课程方面的文献作为理论依据。
2.实验法。实验过程:在辽宁大学健美操班随机选出40名女大学生,经过一学期健美操课程,经过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对比得出实验结果。
教学内容。健美操基本步伐、身体素质练习、新大众健美操一级规定动作。
3.研究指标。第一,力量素质:一分钟屈腿俯卧撑;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蹲起;一分钟提踵练习。第二,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第三,耐力素质:800米成绩。
4.数理统计法。运用Minitab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比较实验前测数据和后侧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最后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力量素质影响的实验结果
(三)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力量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健美操对力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正好符合健美操的运动特点,在音乐伴奏下成套动作的反复练习,能使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腹背肌,臀大肌、大腿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及小腿腓肠肌等充分的得到锻炼,对女大学生力量素质有着较大的提高。
2.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健美操是全身性的有氧练习,它有较好的增强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作用。通过一定强度的健美操练习后,有效地锻炼到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骨骼和韧带,使身体可以更好的参与拉伸练习。在健美操成套练习中大多要求身体和四肢最大幅度的伸展,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肌肉和关节的延展,使女大学生的柔韧素质得以提高。
3.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健美操练习时间较长,有时甚至有连续上千个动作,长达一个小时以上,这对于学生提高对抗疲劳的意志力也是大有好处的。通过长时间的有氧练习,使女大学生的耐力素质得以提高。
(二)建议
1.健美操对改善女大学生身体素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应创造一定的条件,加强教师技术水平的培养,逐步普及健美操并丰富教学内容。
2.进行科学指导,努力推广健美操运动。健美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安排运动量及动作内容,运动应从易到难,运动量及强度逐渐加大,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3.健美操课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健美操运动成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
4.加强教师在职培训进一步提高健美操教师的教学能力,各高校应加大师资选拔和培养的力度,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其科研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及其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燊.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 王申申,等.辽宁省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现状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3.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 健康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明显,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有必要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改善对策。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跟踪调查法、比较研究法,以及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研究对象四年间的体质健康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并对对照组和正常组的各种指标采用T检验,探讨网络、锻炼意识及不良生活习惯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身高的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大四身高为176.69cm,大一的身高为174.83cm,其差值为1.86cm,大四与大一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二)大学生体重的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大四体重为70.0kg,大一的体重为72.15kg,其差值为2.15,大四与大一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三)大学生肥胖度(BMI指数)的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大四和大一BMI指数差值为1.12,大四与大一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四)大学生肺活量的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大四和大一肺活量差值为4.84,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五)大学生速度素质(50米跑)的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大三和大一50米跑差值为-1.2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六)大学生耐力素质(1000米跑)的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大三和大一1000米跑差值为-34.68,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七)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分析。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变化因素多种多样,通过问卷调查,大学生上网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其体质健康的发展,也是影响其学习的因素所在。上网次数的多少也同时也决定上网时间的多少,同样是也对各方面影响的因素所在。
(八)周末余暇时间的利用情况。周末的余暇时间是让大学生去休息、学习和进行合理的生活活动的时间。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利用和合理安排周末的余暇时间,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有很大影响。从周末余暇时间的利用情况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和大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变化的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和大学生周末余暇时间的利用内容有很大关系,这也是影响其体质健康的因素之一。
(九)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及参与情况。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及参与情况是直接影响其体质健康的因素所在,作者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以找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1.参加锻炼身体的喜欢程度。身体锻炼的喜好程度是参加锻炼身体的重要因素所在,如果喜欢锻炼身体,那么其锻炼的次数和强度都会有很大的增加和付出,这也是对其体质健康影响的重要因素。参加锻炼身体的喜欢程度的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锻炼身体的喜欢程度不是很高。这就影响了其锻炼的次数和强度,也是影响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
2.每周锻炼身体的次数。每周的锻炼次数是增强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只有锻炼次数的增加才能保证锻炼的时间和锻炼的强度。周锻炼身体的次数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周锻炼的频率不是很高,大多数学生只锻炼1-2次。这也是影响其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
3.每次锻炼的时间。锻炼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体质健康的因素所在,锻炼时间太短达不到效果,而锻炼时间太长则对体质健康起到反作用。每次锻炼时间的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有35%的学生的锻炼时间只有30分钟以下,这也是起不到锻炼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学生体质变化方面,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身体发育都在继续,身高也在逐年提高。体重呈下降趋势。BMI指数都在正常的范围。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成绩都有下降,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从大一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
2.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的频率和时间上都很多。很大一部分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长期的网络活动对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影响很大,包括视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以上可以看出,当今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也包括了不良的网络习惯。
(二)建议
1.学校和各系及体育部,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2.学校必须采取“堵”“疏”结合,“学”“体”兼顾的原则,在学校管理上拒绝为大学生沉迷网络提供条件。要堵住日常管理的漏洞,狠抓学生到课率,班级要完善上课考勤制度,加强对学生上课出席方面的约束。
参考文献:
[1] 周建伟.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
[2] 王国强.对高校学生健康素质的调查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马力.对皖北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28-01
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是梵文YOGA一词的译音,意为“结合、连接”。含义是把精神和肉体结合到最完美的状态,它是种身心兼修的练习方法,它不同于体操和舞蹈,也不同于一般的有氧练习,只有当呼吸,意识和姿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时,才是真正的瑜伽练习。本为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旨在了解瑜伽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1 研究的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在准备期间通过商丘师院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和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关于瑜伽运动的期刊论文,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问卷调查法
对商丘师范学院公体部选修瑜伽的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1.3 归纳演绎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归纳得出:瑜伽有利于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性。瑜伽习练可以提高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健康水平,瑜伽可以调整人的心理,缓解心理压力。
2 瑜伽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2.1 瑜伽对女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2.1.1 瑜伽形体练习可以增加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改善女大学生的柔韧性
瑜伽由呼吸、姿势和冥想三者结合起来的,呼吸对于瑜伽习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呼吸是人体最重要的机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为的因素,我们的呼吸一般是任意和不规律的,违反身体呼吸系统的自然规律的[1]。瑜伽的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配合着瑜伽姿势的练习不仅能够增加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而且能够改善女大学生的柔韧性。瑜伽练习时柔而缓慢,肌肉处于有氧运动没有乳酸的生成,对肌腱、韧带起到按摩和滋养作用,因而能有效地抑制韧带的硬化,发展关节的灵活性。在我对公体部10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84%的学生认为长期练习瑜伽能够增加心肺功能。91%的学生认为通过一段时间的瑜伽练习,柔韧性得到明显改善。调查表明:通过瑜伽锻炼,配合呼吸和体式的练习能够很好地促进呼吸系统功能。
2.1.2 瑜伽练习可以塑造形体,减少脂肪,改善身体形态。增加身体素质,改善女大学生的生理机能素质
瑜伽练习也属于一个体育锻炼,也涉及到体能消耗,在调查的100名学生中,通过一个学期的瑜伽选修课程练习,90%以上的学生认为体重有所减轻,并且可以塑造形体。由此可见,一段时间的瑜伽练习确实起到了塑造形体,改善身体形态的作用。瑜伽练习还注重饮食习惯,主张清淡饮食,瑜伽的饮食也对减轻女大学生的体重起到重要作用。体育薄弱的女大学生完全可以选择适宜的瑜伽动作进行练习来塑造形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加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
2.1.3 增加身体素质,改善女大学生的生理机能素质
调查结果表明:通过一段时间的瑜伽练习,73%的女大学生认为可以增加身体素质,改善身体生理机能。瑜伽通过呼吸和体式的练习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机能有一定的作用。不仅如此,笔者所调查的100名学生在每年的体质测试中,成绩也有所明显提高。瑜伽运动有助于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4 能有效地按摩内脏器官,调节植物神经,对肠胃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使大便通畅,消除便秘
瑜伽通过呼吸进行体式练习,通过呼吸可以有效的按摩内脏器官,消除便秘。对于女大学生起到了美容的效果。81%的女大学生认为通过一段时间的瑜伽练习之后,皮肤有明显的改善,之前有细微小痘痘的女同学也有明显的改善,皮肤细滑度有了明显提高。
2.2 瑜伽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2.1 能协调身体各部,使人全身松弛,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起到消除疲劳,消除压力。能够明显改善女大学生的抑郁症状
瑜伽练习中的冥想练习能够使全身松弛,使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大学生学习压力大,这样可以起到消除平时学习中的疲劳,减轻她们的压力。88%的女大学生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瑜伽练习,睡眠状态得到很大的改善,学习压力也明显的减轻了,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了。瑜伽是一种动静兼修的功法,也是练好内功的入门基础,练习时呼吸与动作要紧密配合,经常练习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消除疲劳和压力[2]。
2.2.2 瑜伽可以调整人的心理,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防治精神疾病
瑜伽通过静态的拉伸练习作用于人体,配合柔美的音乐,能够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瑜伽教练的语言提示更加起到缓解疲劳和压力的作用。通过对100名瑜伽选修学生的调查,92%的女大学生认为练习完瑜伽之后身体非常放松,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学习起来精神更加集中。瑜伽讲究平和的心态,这样的导引能够很好的调节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2.3 陶冶女大学生的情操
瑜伽是一项柔和的体育运动,瑜伽练习要求学生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提高耐性,不急不躁。在缓缓的动作舒展中体会身体内部的变化,瑜伽的练习还讲求饮食、心态方面的配合,如饮食尽量保持清淡,对任何事情不苛求,作为一种养生养心的运动方式,瑜伽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在学习之余增添文化乐趣,而且瑜伽运动的过程也传递着审美的意境,学生通过练习瑜伽也能更加客观地审视自我,树立积极豁达的人生观念[3]。
3 结语
(1)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影响,它能够使女大学生增加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起着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增加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改善女大学生的柔韧性。而且还可以可以塑造形体,减少脂肪,改善身体形态。增加身体素质,改善女大学生的生理机能素质。
(3)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影响。不仅能够能协调身体各部,使人全身松弛,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起到消除疲劳,消除压力。能够明显改善女大学生的抑郁症状。而且瑜伽还可以调整人的心理,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防治精神疾病。同时能够陶冶女大学生的情操。
参考文献
0 前言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是以发展学生身体练习为主,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达到强身健体,增进健康和提供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1]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更是转变大学生对体育课程认知的重要过程,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一直以来步伐较小,在很大程度上未能体现云南省特色优势,也未全方位的展现出公共体育课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逐渐成为了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主、副项结合、主、副项、身体素质结合、课内课外一体化、特色运动项目等教学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且根据近年来全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中部分情况直线下滑的现象,以及学校场地、教师等资源情况,对公共体育课进行改革成为了必然趋势。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对研究所需文献进行查阅分析,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1.2 Swot分析法
结合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现状,对其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因素进行分别分析,为论文结论的形成提供支撑。
1.3 逻辑分析法
对查阅到的资料及分析过程中得到的结论进行逻辑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省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一般为1年级第1学期开设体育必修课,进行体能素质锻炼;第2学期和2年级开设选项课,对部分身体不适的学生的开设康复保健课,值得一提的是:少部分院校在公共体育课中加入理论课教学[1]。另外,根据近年来全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中部分情况直线下滑的现象,以及学校场地、教师等资源情况,对公共体育课进行改革,选项+身体素质+副项、选项+身体素质等形式在一些地州院校逐渐开展起来,且每所高校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身体素质测
从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开设情况来看,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基本符合《大纲》精神和要求,五个领域也包括在内,但在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以及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要求度并不高,导致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而课程开设情况则比较齐全,但从学生选课情况来看,集中在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这些大众项目上较多,瑜伽、体育舞蹈、跆拳道、游泳、桥牌等与时代紧密结合的项目只在少部分学校开展,并没有在云南省普通高校中普及开展。
最后,从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对于公共课程的考核都取决于:平时成绩+技术成绩、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技术成绩、平时成绩+技术成绩+身体素质成绩等三种形式,这几种形式基本都能比较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期末成绩,但是集中存在的问题为,比例分值无法统一化,导致无论哪方面比例比重的倾斜,都会对一定的学生体育课的学习造成影响。比如:身体素质比例增高,对于身体素质差,但学习兴趣高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 优势分析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发展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过程。云南省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在各个高校都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又丰富多彩,因此,挖掘云南省普通高校特色体育项目,将成为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一大亮点;另外,云南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重要场所,结合地理位置的特点,安排科学有效的耐力素质锻炼方法,对提高云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劣势分析
公共体育课教学不仅仅是学校体育目标形成的一项重要指标,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或者考核方式等方面来看,都存在一定改革空间,把更多紧接时代潮流的运动项目纳入到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将公共体育课考核方式根据开设项目及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对提高云南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云南省地处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是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将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进行分类组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2.4 机遇分析
1)2014年6月《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的颁布,提出各个高校要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鉴于此,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可以从传统的选项课或者综合课转变为特色的体育课教学,比如:楚雄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为9+6+3(9选项课学习,6周身体素质训练,3周第二副项学习)。
2)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对于学生提高体育运动参与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学生在空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更是学生对运动锻炼方法运用的有效表现,结合国家政策的颁布,在学校中多增设体育项目俱乐部、定时开放学校体质测试监测系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体质健康情况,促进其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3)基于“互联网+”的提出,针对云南省大学生体质测试情况,结合互联网对学生建立体质档案库。学生通过档案库可以直观科学的了解自己大学四年的体质健康情况,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档案库,看到自己在全省大学生中体质测试成绩排名,从而激发我省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积极性。
2.5 威胁分析
1)为进一步提高普通高校学校体育工作效果,《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颁布后,对各高校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中对学校体育课课时、项目、体育俱乐部、学校体育场馆、体质测试、师资待遇等都做了明确要求。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在各项要求中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与发达城市高校学校体育发展的差距。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从公共体育课开设项目、课时分配、教学模式等方面,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与发达城市高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选项时的集中、参与度不高等都与此相关,开设与时代紧密结合的运动项目,合理科学得分配课时结构,创新特色运动项目、采用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等将成为未来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重点方向。
3)体育运动文化的效应较低。云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优势,毗邻东南亚国家、又拥有着一定的高原训练基地,体育明星也不在少数。但体育文化的传播却相对较少,从教师教育联盟到大学城,再到地州院校,体育文化的传播途径局限性成为了高校学校体育发展的阻碍墙,体育文化的传播效应越大对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影响越大,只有从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传播途径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将得到最大的效益。
3 小结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改革是提高云南省高校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近年来颁布的相关政策,提升学校体育综合实力,顺应时展机遇,构建互联网+学生健康档案,提高公共体育课教学效果;结合地域特色,挖掘特色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利弊关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身体素质能力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关键所在;因此,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发展需要从多元的路径进行分析,结合云南省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地方院校的特色,做创新和转型的前进着。
【参考文献】
[1]曹冲,刘德军.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4(03).
[2]吴燕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主、副项制”模式的深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04).
0 前言
通过查阅并分析《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5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1],探索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学生健康水平,推进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等相关政策制度,并就“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拟定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效果评价体系指标,拟构建了FG/AG理念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效果评价体系,旨在为提高和促进云南省少数民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效果提供参考意见。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查找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 特尔菲法
指针对本研究的研究内容的需要,选择一组特定的相关专家进行三轮问卷调查,为所研究的评价体系提供论据支撑。
1.3 专家访谈法
鉴于研究需要,选定了云南省10位相关学校体育研究的专家作为评价体系指标的征集着,以及相关体育教师、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要访谈对象,进行电话和实地访谈,为论文研究结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4 逻辑分析法
结合查阅到的相关文献资料和问卷征集得到的指标体系、权重,为论文结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FG/AG概述
FG/AG即Fitness Gram(体质测试报告)/Activity Gram(体力活动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青少年体质测评与信息反馈、体力活动跟踪与信息反馈、体育课程体系和激励与奖励体制四个大的方面;体质测评与信息反馈主要是教学生如何检测自己的体质健康,将检测数据录入对应系统,其检测项目与国家颁布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相似之处;体力活动跟踪与信息反馈主要是基于身体活动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有着积极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将体力活动分为四个等级、六个类别。
2.2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效果管理分析
2.2.1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要求
国家教育部为了改变学生的体质,制定出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一标准的颁布,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状况,更多的高校为了提高本校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开始设置相关要求,例如:早操打卡、校园体育文化周、体育文化节、班级体育明星、院系体育竞赛月等等,都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但通过近十年来我国国家体质测试中心公布的我国大学体质测试数据分析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速度、力量等素质最差。因此,以FG/AG理念为基本原则,构建大学生四年的体育活动检测系统,是促进和鼓励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
2.2.2 FG/AG理念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检测系统的创新分析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应该掌握1-2项体育运动项目、2007年提出的阳光体育运动中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2014年1月提出的“三走“鼓励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要求,都为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硬性指标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身体素质中的部分指标情况较非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素质有所改善,但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本身素质能力并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少数民族学生的居住地、民族地区管理体质有很大关系,况且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从小接受着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熏陶,这一特点无论是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传承还是丰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点,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大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管理之中在各个国内外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中已经屡见不鲜;FG/AG(体质测试报告/体力活动报告)理念与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规定的建立学生测试成绩档案制度相一致[3];而运用到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锻炼中更是提高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有效手段。
2.3 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经过查阅并分析《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5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中要求:探索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学生健康水平,推进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等相关政策制度,并就“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拟定了本研究中的相关评价体系,选定了云南省10位相关学校体育研究的专家作为评价体系指标的征集者,得到了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评价体系指标级对应的权重分布(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构建的二级指标,各高校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评分标准,例如,在评价过程中采用领导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调查两种相结合,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两份问卷为一次完整的打分情况,以100分为满分标准,设定90以上为优秀,80分到89分为良好,60分到7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在评级过程中,取中位数得评语等级加权向量F={95,75, 65, 45}。以表1中S1=组织管理,S2=活动管理体制,S3=硬件配备,S4=资金管理。对其权重进行百分比转换(wsi=1);得出B值后,根据公式Z=B*FT可以得出Z值,然后进行百分制换算,可以得到清晰的结果;再对应到评语集中则为该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效果的最终等级,由此可以为评价该校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参考。
表1 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评价体系指标级对应的权重分布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平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员,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不仅反映了大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更是代表少数民族群体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云南省属于我国少数民族聚集人口和种类最多的省份,以云南省为例,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效果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通过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效果评价体系,为提高和促进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质测试成绩提供参考。
3.2 建议
(1)教育部门和相关体育部门共同制定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规定和奖励制度。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为提高各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供政策支撑。
(2)目前云南省各高校。尤其是地州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占据比例较大,充分挖掘该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资源,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体育活动,为丰富高校校园体育活动内容提供帮助。
(3)当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存在着意识性的错误,部分学生认为参与体育活动与体质测试成绩没有帮助,反而可以增加期末综合测评排名。
(4)深入学习和挖掘FG/AG理念,将体质监测报告和体力活动报告演变成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监测和帮助大学生摸清自身身体状况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将科学的锻炼理念深入大学生的思想中。
【参考文献】
[1]陈林会,郑宇.FG/AG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6).
关键词 用人单位 职业 高职学生 身体素质
一、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对于用人单位需求是不可或缺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二)职业身体素质素质概念的提出,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的研究
职业身体素质素质的概念,以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面对职业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性、职业的多样性、生产技术的高智能性和工作的高强度性等状况,需要培养“准职业人”,他们具有对职业十分重要的身体素质水平。而职业体育素质教育正好满足这种社会需求。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体育素质(灵敏、速度、协调、力量及长时间工作耐力、意志力、抗挫能力、抗疲劳工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方面)有特殊需求,而高职体育教学正好有利于职业体育素质的拓展。在运动生理学上,通常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的基本能力称为身体素质。
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比如陈青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指出就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结合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特点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评价方法等综合的安排,起到促进学生提高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要求。从体育学的视角下,将未来职业岗位进行分成四种类型,手指灵巧类、全身综合类、流动交往类、站立类,并提出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相应的运动项目。
二、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当前高职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底下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而肥胖发生率、眼睛近视率却逐年上升。很多学生的体型不是呈现出“土豆型”,就是呈现出“豆芽型”等不健康体型。
三、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就业
我国高职体育教育要面向学生就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努力培养学生今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应该紧紧围绕如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学生的适应与承受能力。而体育与教育密不可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学生的意志与个性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使学生在运动中承受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考验。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今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中的一切挑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潜力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在承担起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智力开发、个性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更要明确高职体育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充分发挥新时代所赋予的体育功能,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与学生身体素质
动手操作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在调查“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 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在课程方面需要采取哪些方面的改革”时,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专业岗位:安装、修理、机械、运行等生产技术类--需要的核心素质:发展肩带肌、躯干肌和脚掌量、发展平衡能力,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测力、注意力的专注-教学相关内容:各种走、左脚和右换跳跃、哑铃练习、爬绳、力量练习等。
五、基于高职学生就业需求对体育教学的改革
通过一年级常规选项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二年级的半个学年职业实用性体育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掌握职业实用的身体训练方法,提高职业能力,懂得职业保健的相关知识,提高预防职业病的能力。不同职业项目群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机电类职业项目群中长跑,投掷,各种走、跑交替,单、双杆,滚翻、倒立,实心球,哑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
以站立姿势为主的营销、商贸、管理、物流、生产加工、工程、机械等站立型职业工作者,由于长时间站立和近距离来回跑动,下肢承受较大静立支撑和工作负荷。有的人较易患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职业病。据此,应选择端正姿势、改善形体、增强持久站立能力的教学内容,改善大小肌肉群协调交替用力技巧,学会自行调节和放松各部分肌肉,做到劳逸结合,如:平板支撑、单腿站立、俯平衡、侧平衡等练习。
参考文献:
[1] 刘明星,曾萍.从用人单位的视角分析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及培养对策[J].职业与教育.2007.
[2] 陶利,张宜龙.从用人单位的需求特点和用人标准看体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南京体育学报.2001.
关键词 BMI 大学生 体质
体质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0年公布的,反映了成人体重与身高的关系,而且还是判断人体胖瘦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BMI指数的大小不仅影响了人体其他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数的变化,而且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状况,因此按照BMI大小划分的4个类别,对不同类别的高职高专学生从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其体质特征,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体质特点与规律,为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云南省四所高职高专学校2714名学生,其中男生1779人,BMI平均数为22.49,最大值35.31,最小值15.74;女生人数935人,BMI平均数为21.64,最大值31.87,最小值14.11。
(二)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标准方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偏轻、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等各组之间,男、女生身高、体重、BMI值的平均值、标准差
从数据分析得出,不同BMI组的身高区别不大,而体重和BMI却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不同分组之间男、女生身体机能的差异
研究结果发现,男、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平均值随着BMI值的增大均有明显的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了超重或肥胖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肺功能及有氧能力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男、女生的肺活量比较结果也进一步显示.体重偏低的男女生肺活量明显低于其他组别的学生,其中男生中超重组肺活量最高,而女生中肥胖组肺活量最高,这也证实了该指标与体重相关程度较高。
台阶试验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测试,主要用以测定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性。研究结果显示其指数与BMI无显著性相关,说明BMI对高职高专学生心血管机能的影响不大,对大肌肉群持续工作能力影响也不明显。
(三)不同分组之间男、女生身体素质的差异
握力和立定跳远分别是测试受试者上肢力量和下肢爆发力的重要素质指标。研究结果发现,4个组别的男、女生握力平均值比较显示,握力与高职高专学生的体重密切相关,其中肥胖与超重组握力指标最好,体重偏低组最差,表明握力大小与体重相关,随着体重的增大,握力有明显增大的趋势。男、女生不同BMI分型的握力体重指数则正好与之相反,随着体重的增大,握力体重指数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反映了男生的上肢肌肉的相对力量随着BMI值的增大而增强。通过研究结果,还进一步发现正常组男、女生立定跳远均值最高,其次为体重偏低组,肥胖组男女生成绩最差,说明超重与肥胖组男、女生的运动能力已经受到了体重的限制,因此随着BMI超出正常范围值的增加,学生下肢的相对爆发力逐渐减小。
研究结果表明,BMI与男、女生的50m跑呈显著性正相关,从男、女生50m跑的均值来看,随着BMI的增加,50m跑的速度越慢,因此从总体可以说,在超出正常值以后,BMI越大,快速位移的速度越慢。统计表明:男生4个BMI分型中的1000米平均成绩体重正常组最高,肥胖组最低,正常组>偏轻组>超重组>胖组;女生4个BMI分型的800米平均成绩体重偏轻组最高,超重组最低。这说明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大学生耐力素质明显低于正常组和体重偏轻组的大学生,这就导致BMI指数越大,即肥胖越严重,耐力水平也越差。
三、结论
(一)不同BMI组别高职高专学生的体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男、女生超重及肥胖的体质状况均显示出最差的态势,这说明了肥胖是影响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BMI值偏低对大学生的各项体质健康指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肺活量/体重指数与BMI值呈显著性负相关,超重或肥胖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肺功能及有氧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
(三)立定跳远与BMI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超重或肥胖对高职高专学生下肢的相对爆发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BMI与握力/体重指数、50米跑呈正相关,男生的上肢肌肉相对力量随着BMI值增大而增强,男、女生的快速位移速度也随着BMI值的增大而减慢。
参考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增长,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社会制安状况比较严峻。当前社会上暴力、凶杀、持枪抢劫等案件日渐增多,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不断升级他们的职能和体能方面较过去有很大的变化,这使广大警察肩负的担子越来越重。从近10年的有关调查统计资料表明,在打击犯罪分子的行动中有2275人英勇牺牲,有55486人光荣负伤。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警察的体能不足,身体素质差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未来的警察队伍中,绝大部分警察来自警察院校,所以我认为在警察院校学习期间,要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与提高。现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吃苦少,身体素质差;另一方面是多为普高生,对警体很陌生,身体素质距离警察的要求较远,与前几年的学生相比,体能有所下降。这种情况给警察院校的体能训练提出了新的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警察实际工作服务,就成为警察院校警察体育训练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警察院校在对学生身体素质测评的工作中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多年形成了各自为政的现象,有的执行普通院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的执行《公安警察体育锻炼标准》,还有的警察院校将两种标准相结合作为评价学生身体素质的指标。这就造成了训练方法与内容的不同,结果也不一样。究竟采用那种标准去指导训练才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并且与警察实战能力最接近就是本次研究的重点。警察院校的学生的毕业后大多参加全国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也有严格的体能达标,所以本次研究与这一实际情况挂钩,在详细、客观反映警察院校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下,找出差距和不足,指导警察院校训练工作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二、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全国十多所警察院校随机挑选的四年制本科学生8668人,男生5878人,女生2780人。
2.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包括《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中的身高、体重、握力(坐位体前屈、女子仰卧起坐)、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跑)、台阶试验(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六项,100米、10米×4往返跑、引体向上、俯卧撑、跨越壕沟跳、听(看)信号速射、持5公斤哑铃30秒冲拳、400米障碍、匕首攻与防。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调研
查阅近年来我国有关警察院校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文章和著作。
2问卷调查
向全国多所警校发放调查问卷156份,收回有效问卷148份,所提问题和所设答案均过警体教学多年的教授多轮评价与修改,符合本次调查的内容要求。
3数据统计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计算男女总体各项目的均值与标准差,进行比较。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调查问卷情况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我国警校在身体素质考核标准有三种,普通学生体能达标标准和警察体能达标标准,还有一种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的标准。在以下的文章中简称普标、警标、自定。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来,警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方向是高标准、全面、突出特色,所以警校身体素质方面的考核应有别于一般学校,突出自己的特性,制定自己的考核标准。其次,由于身体素质是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它是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直接表现。它是通过运动的形式来反映的。身体素质的强弱需通过提定的仪器测量,基本上不带有技术因素,只有可比性。而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它包含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两个方面,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技战术和使用的能力,所以把身体素质改为警体体能考核更合适。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的身体体能和自觉锻炼的能力,应定时测评,并与学生的成绩挂钩,与公务员考试挂钩。
2.学生身体基本情况表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参加测试学生的身体基本情况是相同的,符合测试的要求。
3.身体素质的年级特征
从握力成绩看总体上是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握力是增长的,特别在二十岁左右时力量增长较快,在这一时期如果合理有效的安排锻炼,力量增长是很明显的。无论是执行警标还是普标的学校,在一年级时,学生的握力基本一致,到二年级时警标学校握力上升幅度很大,并且保持大幅上升趋势到三年级;而普标学校学生虽然也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很小,这可能是由于标准要求或课程安排不一样造成的,但都保持上升趋势。
从肺活量立定跳远成绩看,无论是执行警标还是普标的学校,一年级学生的指标是基本相同的,二年级执行警标要求学校的学生指标上升很多,普标要求的学校虽有上升但不是很明显。三年级至四年级肺活量和立定跳远成绩都有所下降,尤其四年级下降最快。
1000米跑,警标学校学生的成绩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有较大的上升,三年级略微有所下降,四年级大幅下降;普标院校的学生一年级时成绩与警标学校学生的成绩相差无几,二年级保持原有水平,三年级略有下降,四年级下降幅度有5%。
自定警校学生的成绩在100米、1000米、引体向上等项目上普遍高于其他警校的学生,800米和仰卧起坐的成绩和其他院校的成绩相近。并且在四年级时是成绩最好的,也就是表明他们的成绩保持最好,这与他们在以二年级达到较高水平有关。
4.警体素质测试成绩分析
在专业技术这一项测试中,采用警标为标准的院校成绩最为突出,在匕首功、匕首守、听信号速射、5kg哑铃左右直拳30秒、看信号速射项目中成绩最好;200米障碍项目自定院校成绩最好。从匕首功、守项目的平均时间来看,攻击与反应速度较快,在实战中能有效进攻和防守反击。看、听信号速射项目成绩为2.01秒和2.00秒,从这个时间上看,在实战中视、听觉丛看或听见目标与犯罪分子应保持在十米的安全距离,如果小于这一距离,安全系数就很小,若近身战这种掏枪的反应速度就很慢了,所以在这一项目上要进一步加强训练。200米障碍的成绩为49秒,反映了攀爬翻越障碍的能力较好,在实战中的追赶能力较强。
四、 结论
(1)总的来说,我国警校学生身体素质较好,可以达到国家对普通大学生的要求。但作为警察院校,还要提高学生体质的整体水平,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工作。
(2)从各方面来看二年级成绩最好,其次为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成绩最差,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院警体课程设置的原因。一年级上警体基础,二年级上警体技术,三年级以后就没有警体课,其他相关的措施与方法也不健全,造成后两年学生体质大幅下降,在四年级降至最低,这不利于学生在毕业参加公务员体能测试,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所以应加强对三四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校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要求学生进行锻炼,强化身体素质,为四年级时公务员考试作准备。对提高我校学生整体形象与就业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3)立定跳远和握力项目成绩容易保持,下降程度慢,所以在一年级体能训练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成绩达到较高的起始水平,确保最后成绩的良好。
(4)在身体素质方面自定学校的成绩最好,在警用技能方面警标学校最好。
五、建议
(1) 加强我国警校学生身体素质工作,在达到国家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后,进一步高标准、严要求,以一个准警察的标准来要求。
(2)我校警体课程设置是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直线下滑的主要原因,所以建议加大警体课的时间,或是增加体能训练选修课以及课外锻炼的时间。
(3)由于我们研究的是警察院校,所以在体能方面的考核标准更倾向于自定于警标相结合,建议最好制定自己的体能考核项目与标准。
作者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参考文献:
前言
2010年《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近二十年,中国大学生的体适能在持续下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已经不单只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教育问题,更成为了全社会各部门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研究表明,中学阶段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下降首先会危害他们一生的健,更严重的是可诱发学生心理的“亚健康”。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体质的健康状况影响到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体适能是评价人们身体健康状态最新的概念,不仅是对身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针对心理健康及工作能力。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接受。[1]
1 体适能的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1.1 体适能的概述
体适能源于上世纪60年代西方运动生理学界,后经台湾、香港的学者翻译为“体适能”。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所下的定义是: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目前国际上把体适能作为健身的一项主要目标。体适能因个人需求的不同分为两种,一是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速度、反应、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敏性等素质,这是运动选手为在竞技比赛中夺取最佳成绩所追求的体适能;二是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心肺耐力、体脂成分、肌肉力量和耐力及柔韧性等素质。[2]
1.2 健康体适能检测方法
⑴身体质量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体重单位为KG,身高单位为M。)
⑵坐姿体前屈(测试柔软度):评估关节的可动范围以及肌腱与韧带的伸展性。
⑶一分钟屈膝仰卧起坐:评估身体腹肌的肌力与肌耐力。
⑷立定跳远:测试瞬发力。
⑸三分钟台阶测试(适用于35岁以上人群,35岁以下人群采用男1500米,女800米跑步):测定心肺功能或有氧适能。
1.3 大学生身体健康评价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改革开放36年,我国人民早已摆脱了物质贫乏的旧生活,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大多数人对于健康的理解过于片面,一味注重营养的补充而不重视全面健康。我国大多数学生的食物营养不仅足够甚至超标,但学龄十几年保持身体锻炼的却少之又少,我国的体育健康教育远远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3]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校数量也随之增加,形成的庞大学生人群是我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重要载体,其身体素质对我国人口健康素质的改善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相比于国外运用体适能作为健康评价体系,我国则长期以“体质”作为评价大学生身体健康的核心。体质是指人体自身的质量,是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可以反映人体的生命活动、运动能力的水平。在九十年代制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里,主要强调的是对各种运动技能的达标,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评价的分值所占的比例非常低。根据不同时期大学生身体健康评价标准,国内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1985年~1995年的研究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身高发育基本停滞,男生体重增长显著,女生体重增长不显著,耐力和柔韧素质是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1985~2000年研究调查发现,我国男女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总体水平有进步,形态发育、男生上肢肌肉耐力、女生腹部肌肉、耐力、爆发力等素质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肺活量等均不同程度下降;肥胖及超重学生比例增加;学生近视率较高。[4]
“体适能”概念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对我国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更从身体与学习、工作的配合度,心理健康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体适能”在我国愈来愈受到学者的关注,但正真开始实施“体适能”健康训练或身体检测的教育体系寥寥无几,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1.4 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能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因很多且由来已久、牵涉广泛。第一是思想观念的偏差,无论是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在中小学时期学生脑力、体力发展最为旺盛时也是应试教育最为突出的时期,给学生造成严重负担,并且形成了轻视体育运动的的观念,伴随着轻视体育的观念成长使大部分学生即便到了大学还是难以消除既定思维。这种观念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虽然当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和增强体质健康的作用持积极地态度,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然后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坚持在一定时期内进行体育锻炼,大部分人缺乏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动机。大部分学生因为长期的错误认识没有建立正确的健身观和体育观。
第二是没有明确体育课程改革方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制定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其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淡化了体育竞技。大多数人清楚并理解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认为没病就好,并不觉得自己有多需要参加长期有序的体育锻炼,或者是认为课业、休闲、人际关系等都比身体健康来的更为实际,所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身体健康越走越远。[5]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不会长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除了一小部分学生会在体质检测前进行短期训练,更多的同学不会主动进行锻炼。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二年级的学生最多,最少的是大四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大四学生没有体育课,再加上找工作、考研、写毕业论文等事情使自己难于脱身。
2 健康体适能
体适能不是由任何一种单一的组成因素或单一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所能决定的,而是由健康体适能、运动体适能和生理体适能构成的完整体系,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的完整体。
健康体适能(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是指人们在拥有维持基本的身体健康前提上,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水平。其包括:肌肉适能、心血管适能和柔韧适能。肌肉适能与人体的爆发力和耐力,心血管适能与心脏病、高血压,体脂肪含量与学生中出现的肥胖症、营养不良等等都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对肌肉适能、心血管适能和柔韧适能的检测可以获得人体的各项机能状况,充分反映个体的健康状况。
3 体适能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更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健康是人体的一种身体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不会有任何疾病,各种生理参数也都处在正常变化之内,对生活和工作持良好心态并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6]
我国对体适能的定义是指机体有效与高效执行自身机能的能力,也是机体适应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的一种能力。一种满足生活、工作及娱乐需要的能力,并且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与“体质”相比,“体适能”更能全面的反映出人体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是机体健康状态、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全面表现。[7]
体适能是指机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应变能力。健康则强调了机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良好的体适能是身心健康的必要生理基础。身体表现为健康的状态,体适能就好;身体表现为非健康状态,体适能则差。反之,体适能的好坏也是能体现健康“状态”的好坏。[8]
4 大力发展大学生体适能评价体系
健康促进作为一个新的公共卫生理念,是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科学理论,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如何培养人们的体育兴趣,是每个人都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体育活动技能,主动积极广泛地开展体育锻炼,已成为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学校是实践健康促进的主要场所,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实施领域。[9]
社会和学校应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实现健康的目的。因此,应着力构建体育健康促进体系,在充分发挥体育的健康促进功能的同时,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提高生活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论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健康评价体系已经充分包含了健康体适能所要求的检测项目,然而如何使体适能评价体系在应用中落实,并且去影响大学生对自身健康和体适能检测的认识,从而主动积极的去了解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不仅关心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加注重学生对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强调以为人为本、为核心是我们今后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江崇民.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研制[J]. 体育科学,2004(3):33~361.
[2] 陈菊平,付克翠,孙健,等.1985~2005 年广西壮族和汉族大学生体质比较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1):104~106
[3] 赵洪中.山西省忻州市成年人国民体质监测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135~137.
[4] 魏晓光,试析发展学生“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5):15-17
[5] 毕春佑,健康体适能教学的实验观察,[J]体育学刊2003(1):50-52
[6] 刘蓟生.200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现状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1):1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