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9 05:47: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集中学习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216-02
现代高新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们所需材料的性能等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样的,对于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本身来说,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那么,材料科学研究的发展又是怎样与计算机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计算机与材料科学关系的基础上来具体地分析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几个应用。
现在,材料科学领域已经有了一个较好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把对材料科学的研究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这个新发展将大大提高研究领域的使用效能。
1 常用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
常用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常用数值分析方法;线性方程组解法;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数值分析软件及应用举例;材料科学研究中的数据处理;材料科学研究的数据类型;材料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材料研究的实验设计;图象处理在材料领域的应用;数据分析软件介绍及应用举例;
2 材料科学研究中数值模拟方法基础
材料科学研究中数值模拟方法基础:有限差分法,差分方程的建立;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现代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及在各专业方向应用举例;
3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物理场计算机分析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物理场计算机分析:温度场计算机分析;温度场及传热学问题;导热微分方程;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析;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有限差分格式;温度场计算机分析举例;浓度扩散场计算机分析;扩散方程;扩散方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扩散方程的数值解析及针对物理场和温度场在各专业方向实际过程介绍;
4材料相关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相互交叉
4.1材料学和计算机学科的相互学习和使用
从一定程度上,计算机科学与材料科学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学习材料科学的时候,需要间歇式地学习一些计算机相关知识。计算机和材料相关学科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交叉体现在要通过计算机的高技术手段来研究材料的性质、仿制材料的构成。
材料科学的研究少不了要对计算机进行使用,并且计算机对材料科学的作用还是极为重要的。它们两者在相互交叉中也可以来共同促进对对方的研究发展。
4.2在材料科学研究中使用计算机不可缺少
在材料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分析材料的性能、分析材料的组成、新性能材料的设计以及制备方法、加工工艺等等都需要用到计算机;材料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倘若离开计算机就无法正常完成任务,因此说,计算机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更是材料科学研究中的高科技工具。
通过对计算机的运用,材料科学的研究才能更趋向自动化与集成化。
5 利用计算机更好为材料科学使用
5.1方便研究人员进行知识交流和查阅
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可以为材料科学行业的研究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通过计算机网络,研究人员可以查阅自己所需要的科研资料、及时关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材料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并且可以发表自己的论文以供广大阅读者学习,同时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来专门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此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推进材料科学的巨大发展。
5.2用于材料的开发加工和构造的理论等方面的分析
在材料科学的开发设计过程中,计算机的作用尤为重要,新材料研究开发中,需在结合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来实现预报材料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能,而且,通过理论设计来定做新材料的时候更是离不开对计算机的使用,因此说,计算机在设计新材料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促进材料科学的向前发展,同时也为材料科学的开发设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5.3可以发挥出计算机在数值模型等方面分析的功能
在对材料分析和研究中,很多时候要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真实地操作系统进行一定的仿真模拟操作,同时提供模拟的结果来有效地促进材料科学研究的发展;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把真实的操作结果与仿真模拟的结果相比较,从而来检验数据模型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对于计算机模拟系统的应用遍及材料科学的整个环节中,对材料科学的研究可谓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材料的合成、研究性能设备等方面来更好地促进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例如可以使用ansys对钢管进行网格划分并分析其压力场等。
5.4强大图像分析功能在材料学当中的应用
在材料微观构造的分析中,会出现大量的数据以及需要对图像进行必要的处理。在这种时候,充分借助计算机的存储处理功能不仅仅可以保存大量的数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人力的使用,节省我们宝贵的时间;同时,计算机在计算存储方面标准正确,我们就不用再担心对数据处理出错的问题了;对于材料研究过程中的图像处理也会方便得多,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功能来研究材料的结构组成则会更加方便快捷。例如用matlab分析碳素的ct图像可以得知其碳素成分或比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材料科学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发展还不是那么的成熟,当前对于它的研究仍需要一个过程去努力进行探索,我们仍需要一个很长的阶段去探讨。作为高科技之一的计算机,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中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同样,在材料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计算机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以此来推进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并成为了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通过视频收看集团两会直播,特别是董事长现场传达、解读、辅导集团两会精神,使我对集团两会精神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关键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将两会提出的“规划图”“路线图”转化为我们的“作战图”“施工图”, 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让蓝图成为现实。
一、及时传达学习,锁定目标再出发。充分发挥党工团妇组织优势,多形式传达学习集团两会精神, 紧紧职代会提出的工作要点、指导思想、四大举措,就“磷化集团重组一年来的工作怎么看”“ 贵州磷化集团的优势怎么看、下步工作怎么干? 既要当好指挥员、战斗员,更要当好宣传员、监督员,把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措施、政策、精神宣贯到位、讲解清楚,做到班班明白、人人皆知。
二、压紧压实责任,层层分解任务、传递压力。
党群工作部要认真对照领会精神、对照磷化集团2020年党建重点任务,以新要求、新标准、新期待来认清责任,强化责任。聚焦公司三届四次职代会精神,全面推进“三升三降”工程、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环保治理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对标先进、抓好落实。
三、强化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要进一步严肃工作、组织纪律。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十项禁令”, 要对照指标和任务进行再细化、再部署、再落实,主动对标对表,带头发挥好作风建设的风向标作用,在作风建设中走在前、当表率、做示范。
收稿日期:2007―10―25
项目来源: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20061890)和浙江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2006年度规划课题(编号:DES-06G06)的系列成果。
作者简介:孙爱萍(1975―),女,汉族,河南省新野人,远程教育杂志社编辑,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学设计、远程教育。
在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过程会涉及到多种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媒体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等。学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笔者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学习理论及其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可观察行为的变化。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刺激呈现之后,学习者能够表现出一个恰当的反应,学习就算是发生了。行为主义看重的是行为后果并认为:得到强化的反应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就大。所以环境因素在教学设计时被置于优先的位置。教学设计者应该:(1)确定哪一个线索能够引发预期的反应;(2)安排与预期刺激相匹配的有提示的练习情境;(3)安排环境条件以使得学习者能够依据预期的刺激做出正确的反应并且从反应中接受强化。
2.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嵌入技术(embedded devices)”是用来描述教学设计者在设计远程教育学习材料时所使用的方法。对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来说,常用的嵌入技术有下列几种:陈述学习目标、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学习步骤,前测、交互活动、案例、自测、即时反馈、对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与列举、学习提示、激活(在电子学习材料中)、超级链接(在电子学习材料中)。在以上方法中讲解测试法(tell-and-test)的运用最为普遍。在讲解测试法中,每个主题都包括下面两个部分:解释性的文本(必要时会附有表格和例子)和测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记忆而不是理解,因此适合于入门阶段初级知识的习得,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于英语、数学、统计、地理、科学等学科教学中。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强调知识获得和内部心理结构,关注的重点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信息是如何接收、组织、储存和提取的。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对反馈、学习者分析和任务分析都比较看重,不同的是行为主义运用这些策略来调节行为的预期方向,而认知主义则是为了指导和支持准确的心理联结。由于强调心理结构,认知理论通常适用于推理、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等学习任务。对应的学习策略有类比、隐语、框架提纲、层级关系、图表、记忆术、概念匹配和先行组织者等。
2.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辅导法(tutorial)是认知主义者设计远程教育学习材料时运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辅导法的典型特征就是教材编写者先呈现一些输入材料,如文字介绍、表格或案例,然后安排一些相关的交互活动,进行交互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理解所学的材料。辅导法中的活动安排有多种,如:类比、排序、绘制图表、简答、论述等。在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中会有系列这样的输入――交互设计。辅导法最适合于外语、数学、科学、会计、医药等良构知识领域,而不适合于管理学和创作性写作,因为后者的答案是多元的,需要学习者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依据自己经验来创造意义的结果。学习行为是由具体情景决定的,因此在现实情境中学习以及选择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学习任务就显得至关重要。乔纳森曾经提出知识获得的三个阶段:入门、熟练和精通,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最适宜于熟练阶段的学习,因为在这个阶段,可以找出入门阶段学习所存在的误解与偏见,必要时还可以修正和抛弃。入门阶段的学习最好采用较为客观主义的行为主义方式或认知方式。但是,当学习者面对一个复杂和非良构的问题需要更高级知识时,应转向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帮助学习者积极地探究复杂的主题或环境,并且象某个领域的专家那样来思考问题。
2.在远程教育学习材料设计中的运用。行动反思法(reflective action guide)是建构主义者设计远程教育学习材料常用的方法。这样设计的材料往往是为了帮助学习者通过经验反思来学习,所以会:对目标和学习结果解释很宽泛,制定项目、设定学习任务要求学习者同他人如同事进行合作,鼓励学习者记录学习经历并进行经验反思,运用案例研究,根据学习者的经历设计开放式的活动。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医学和工程方面的特殊问题中。行动反思法基本方法是:设置真实的学习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任何资源。基于问题的课程设计可能会含有辅导教师准备的学习材料,学生可能也会用到其他的一些资源如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等。
教学设计更像一件工艺品,它有待于转化成一项技术。在实际中,大多数教学设计者都会在不同的时段运用到不同的学习理论。佩吉•A•埃特默(Peggy A Ertmer,1993)认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学习者在连续统一体中居于哪个位置――知道是什么,知道应该怎么做和行动中的反思,这又是一个连续统一体。最适宜的教学策略是在两个连续统一体中相一致的策略。我们必须依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和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水平来做出取舍,要依据学习者现有的能力水准、学习任务的类型、在这一情境中达成最优学习效果的各种适当方法来做出科学的选择和综合的考虑。
参考文献:
〔1〕盛群力,马兰主译.现代教学原理、策略与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一、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
“开放型”探索材料的提供,在注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内容难度的前提下,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达到问题解决。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
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笔者认为首先要把握好四“化”。
1.教材使用灵活化。教材是师生运用最多的学习材料。教学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要做学生和教材的桥梁,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灵活驾驭教材;对教材可以作适当调整以使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内容时,教材的安排顺序是先讲能被2整除的数,再讲能被5整除的数,而笔者在教学中,正好把教材的顺序颠倒过来,先讲能被5整除的数,因为对学生来说,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更容易被学生发现出来。这样,笔者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猜想、验证、总结特征,然后用上述方法,解决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也就轻松了。教师还应从系统论出发,站在“整体”的高度,把握教材,通过“再创造”,给学生创造留有足够的时空,对学生创新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材料选择自由化。如在教学“小数减法”一课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以下材料:商店里的圆珠笔每枝3.05元、书包每个20.4元、钢笔每枝12.4元、小刀每把0.65元、文具盒每个8.45元;如果给你带上50元、10元、5元、5角、5分面值的人民币各一张(或一枚),而每次只能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买什么物品,应拿出多少钱,求应找回多少钱?请列出竖式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在参与购买物品的实践活动中自由度大,不知不觉地利用了平常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
3.材料展示生活化。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开放,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有兴趣的材料,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教学材料教师要以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周围,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主人翁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习兴趣。例如:“铺地砖中的数学问题”、“粉刷墙壁中的数学问题”、“长方体物体的包装”等,教师可将这些内容引进课堂,建立在学生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为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提供条件。
4.材料学习差异化。在设计和出示问题材料时,教师应准确把握新旧知识的结合点,采取切合实际的教法,引导学生参与认识,理解掌握新知识。如果能留给学生思维空间,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那么学生思维就能进入开放状态。
例如,某校组织数学夏令营活动,有24名男生报名,占已报名女生数的1/2,如果要求男女生人数相等,录取时该怎么办?此题可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继续扩招男生,停招女生,使总数中的男生增加;动员未报名而条件符合的男生参加;减少女生;少录取已报名的女生;如总人数不足,同时增加男女生;如超额则删掉部分(删时男少女多);如人数不足,则同时增加男女生(增时男多女少)。由此引出不同的解题策略,如何调节男女人数,其中有什么规律,最终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二、设计“开放型”的练习题
目前设计“开放型”习题各地研究较多,笔者觉得设计练习题要注意以下四点 “开放性”。
1.参与对象的开放性。参与对象的开放性指练习的设计必须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能照顾后进生的解答水平,又要能鼓励优等生寻求更多、更好的解答方法。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笔者设计这样一题:“小刚有一张5角纸币,五张2角纸币,八张1角纸币,他要拿一元钱去买雪糕,他可以怎么拿?”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解答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有一种方法(少数几个后进生);②能够列出几种甚至全部拿法(绝大多数学生);③不仅能够全部列出拿法,而且使自己的拿法条理化,体现一定逻辑顺序(少数优等生)。这样就保证了班级个体的全员参与,使全体学生各有所得、均有发展。
2.问题内容的开放性。问题内容的开放性指知识面不仅涉及数学内容,而且联系生活实际或涉及其它学科知识;能够达到不仅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其知识的综合性和各方面的能力。如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笔者引导学生设计金鱼缸,通过三种方案的比较(表面积相等,容积不相等),引导学生讨论:“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案制作金鱼缸?”这题的问题内容就具备了开放性,因为学生可从多方面进行思考:①从鱼儿的生活空间大小考虑。②从生活情境和鱼儿的游泳习惯考虑。③从个性和审美观不同考虑。
③有效的设计形式:若教学内容为理论性项目,则需要对前人所总
结出的经验、逻辑推理、定理定律用实验来验证,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及相应的探索研究;若教学内容为应用性的项目,则需要通过社会调查、研究、书籍、网络等进行资料汇编以及多种形式的综合。在进行项目教学法时,既要对资源的价值进行重视,同时要对现有教学设备所具有的工具性作用进行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必须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组成项目团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探索,由此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二、会计基础的课程特点
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除了就教材内容进
行学习之外,还应十分重视作业练习和模拟实验,以便巩固所学的内容,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将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结合起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具备会计基本的职业能力,即能完成一个小型企业会计工作,并达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单项考证的基本要求。同时,本课程的教材为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基础》(实验版)。该教材的编写,打破了传统教材按知识体系的写法,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手工活动为中心。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逐步完成各个教学项目,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学习
要求。
三、项目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材料采购业务核算》中的有效尝试
1.创设职业背景
广州市美华制衣有限公司采购部王超将已签订的采购合同交业务员杨阳,要求他到供应商广州市东阳贸易有限公司按合同规
定购进1#面料。本次教学中,模拟公司组织“会计技能比赛”的方式。全班分组,分为业务员、仓管员、出纳员、会计员四个岗位的人员,比赛内容是“采购业务的核算”。教师充当主考官角色,给每组发放比赛相关材料(测试所需公司业务资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支票、进账单、出仓单、记账凭证等),要求各组人员立刻填好参赛表,确定自己的角色及工作任务。
2.确定项目任务
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而后在学生中进行讨论,
最终对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确定,在对学生已有经验较少的考虑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确定,选择的项目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
同时不能将项目容量定得过于大,所定项目最好为短时间能完成的,避免使学生由于时间过长而产生畏难心理。
3.学生对项目进行分组讨论,明确项目任务,对项目计划进行制订
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是分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好、中、差学生合理搭配,一般每组4~6人,指定一名学生为项目组长,由此来对学生团队精神和小组协作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项目
指导书分发给每个小组,让小组按照项目要求指定相应的项目行
动计划,并对工作步骤及分工继续确定,更好地进行项目工作。
项目1:购进一种材料的业务核算:
采购业务是企业购买所需的各项材料及储备物资,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的经济事项。
子项目1:企业采购材料,各主要岗位应完成的任务。
企业进行材料采购,各岗位应共同配合。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业务员:按与供应商签订的购货合同采购材料,取得购货发票时发票联和抵扣联交会计。仓库管理员:验收材料入库后,填制收料单,将记账联交会计。出纳:按合同规定进行货款结算,将结算单据交会计。会计:审核取得原始凭证后,编制记账凭证。
子项目2:取得单据,会计进行材料采购核算。
由于采取的发货方式、货款结算方式不同,会计取得单据进行会计核算会出现几种情况:①结算单据收到,货物已验收入库,取得的单据有购货发票(发票联和抵扣联)、运费发票、结算单据、收料单。②结算单据收到,货物未验收入库,取得的单据有购货发票(发票联和抵扣联)、运费发票、结算单据。
子项目3:企业应设置账户进行材料采购的会计核算。
会计人员取得并审核了材料采购的原始凭证后,应设置会计账户进行会计核算。账户有原材料、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付账款。
子项目4:进行会计核算材料采购的入账金额。
材料采购的入账金额是按该材料的采购成本入账的,材料采
购成本是企业在采购材料物资过程中所发生的买价及其他各项采购费用。
项目2:购进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业务核算。
子项目1:购进一种材料与购进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业务处理的区别。
购进一种材料与购进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业务处理除对材料采购费用处理上略有不同外,其他会计处理基本相同。①购进一种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计算。发生的采购费用可直接计入该种物资的采购成本。②购进几种材料物资发生共同采购费用的分配。对于发生的共同采购费用应以购进的材料物资的重量或买价作为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
子项目2: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采购业务的记账凭证。
4.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实施完成项目任务
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必须对小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工作中自身的价值明确,严格按照确定的工作步骤及程序进行工作,教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向学生清楚解释项目实施步
骤,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提醒、指导,不仅能够避免学生由于接受力较差而对项目束手无策,同时可以避免走弯路,
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5.展示项目成果,学生介绍交流
班内在任务完成以后举办项目成果展示会,对会计凭证、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主要展示,将所有的项目成果摆放在一起,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检测和评估,而后让学生对项目成果进行经验交流,
并写出相应的小组工作总结,再采用演讲的形式进行总结汇报,
把本小组实施项目任务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报,由此反映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参与以及积极研究的精神。
四、教学反思
1.在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建构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学习者与教师的关系
在整个项目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师生共同探究、合作、构建,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必须在后面给予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不可让学生过多依赖,从而让学生发挥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
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方可在引入项目教学后能够胜任自身工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传统教学的中心人物,教师要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必须担当一名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以及促进者,采用自身的高素质和魅力来影响学生。
3.创设真实的教学场景
为了使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使项目教学法的
实施更加方便,创设的教学项目以及场景必须具有真实性,学生可以与几个小组相互学习讨论,充当社会中的实际人物,与其他小组共同完成好每一笔经济业务,通过此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以及利用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进行激发,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在采用该方法时,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助、和谐、公平、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怕出错,敢于发表自我见解。该方法对学生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彼此交换思想、彼此聆听,这样才能使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有效培养。并且,学生在活动期间要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使学生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这对
学生步入社会很有益处。采用该方法,培养了学生深入问题、主动参与、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有效抓重点、归纳总结的方法,这对于学生以后独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终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袁良荣.优化《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1.
[2]解媚霞.基础会计项目教学内容设计探讨[J].财会月刊,2011(12).
为了上好课,教好孩子们,她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认真备课,悉心琢磨上课方式。一开始,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她的学生都是来自xx县各个乡镇的农村孩子,贪玩好动,缺乏耐性。由于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在课堂上表现得很积极,但是课后基本不会去看课本,也懒得背单词,有一部分同学甚至抄袭作业。她的课也上的磕磕绊绊,放松一些,课堂就会乱糟糟的;抓严一些,孩子们又没了学习兴趣,教室里死气沉沉。在苦恼纠结中度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开始明白,教学并不是站在讲台上把课讲完这么简单的事。她不再一天到晚伏在办公桌上写教案,而是跑去别的老师的课堂上听课,看着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在讲台上高谈阔论,潇洒自如,举手投足间毫不费力地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那些枯燥生涩的知识点就在一阵阵笑声中被学生轻松吸收。那种情景让她艳羡不已,也在心中确立了新的努力方向。
一位老教师曾告诉她,“教学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因为学生是活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你要做的不是把只是一股脑儿抛出来,而是想办法让它们都钻进学生们的脑子里去。”她开始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想办法让课堂既充满轻松活力,又存在一定的秩序。语言的学习,归根到底在于运用。既然缺乏英语语言环境,那她就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出一个语言环境来。她告诉孩子们,以后上英语课,不可以说汉语或者藏语,只能说英语,哪怕一个单词都可以。为了鼓励孩子们大胆说英语,她还设立了一套奖励办法,每周都对课堂上说英语最多的孩子进行奖励。这样慢慢地,课堂上说英语的同学越来越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她不再使用千变一律的灌输知识的方式,而是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竞赛,成功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小组活动也让他们学会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为了第二天能在课堂上有出色表现,在那些有趣的游戏和比赛中获胜,每个同学都会主动学习课本内容,识记单词,根本不需要她督促。当每个孩子都全心投入到学习中来时,学习就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虽然这个过程也有很多困难,但她告诉孩子们,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来找她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自然而然地,抄袭作业的现象也越来越少,而最让她开心的,是孩子们对她的喜欢与信任与日俱增。每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不只是他们的轻松时刻,也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间。
如果说教学让她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快乐,那么班主任工作则让她更加明白了为人师的责任。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她认为,作为班主任,她的责任远不止于此。
九年的教学生涯不算长,但她已经是两届班主任了。从初中班主任到高中班主任,两个班加起来将近一百多个孩子,她记得每一个孩子的名字,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和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xx中学是寄宿制学校,她的班上有一部分学生住在学校宿舍里,不住校的学生基本都在亲戚家里借住或者在外面租房住,一年中只有寒暑假才能回老家和父母团聚,有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一两年才回来一次。小小的年纪,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却是少而又少。
她认为,做班主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为人父母,去努力填补孩子们生活中的这一部分空缺,给予他们爱和关怀,指导他们做人做事,尽力保证他们在爱中健康成长。
每天除了大量的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工作,她还会尽力挤出时间走到孩子们中间去,和他们聊天,聆听他们的快乐和烦恼,时刻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动态和情绪起伏。当班主任的时间长了,她学会了很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交流的技巧。她知道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即使再不起眼,再不听话的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她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发掘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做一颗发光的“宝石”。
高一期中考试前的一周,她发现班上一个叫沙木的女孩子忽然变得特别安静,上课经常走神,课间她经过教室门口的时候,总是看到她坐在座位上发呆。那时她刚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不过一个多月时间,高中的孩子又格外敏感,她问了两次,那孩子都只是摇摇头,回答说是身体不舒服。但她知道事情绝对不会这么简单,便在放学时单独将她留下来。
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她再次问她,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沙木垂下头,还是不说话。
她看着她愁眉苦脸的样子,很自然伸手轻轻抚摸了一下她的头发,“不管发生什么事,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你都可以跟老师说的。有我在,不用怕。”
不知道是因为那句话,还是那个动作,沙木的眼睛忽然就湿了,嘴唇颤抖着,大滴大滴的眼泪滚下脸颊。卸掉强装出来的坚强,她其实只是一个脆弱无依的孩子。
在断断续续的呜咽声中,她告诉我,有人在恶意散布关于她的谣言,班上和她最要好的两个女孩子相信了那些话,指责她品行不端,和她断绝了关系。
“我什么都没有做,可是没有人相信我,我真的不想再上学了!”她情绪激动地说。
她告诉沙木,她相信她。她还告诉她,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和互相支持的基础上的,如果她们宁愿相信毫无根据的谣言也不相信她,那她就应该认真考虑这段友情是否应该再维持下去了。
一、碳纳米管修饰电极
1.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与分类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是化学修饰电极的关键问题,制备过程中关于修饰方法、过程步骤、制备的优劣都对化学修饰电极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按照化学修饰电极上面固定材料的类型可以将其分为单分子层、多分子层以及组合型等三大类. [1]其中多分子层以聚合物薄膜为主。电极表面的修饰方法按照修饰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共价键合法、吸附法和聚合法三类。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使用单一的方法,而是这几种方法组合使用完成对化学电极的修饰过程。大体的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和分类
(1)共价键合型
我们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固体电极如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石墨等等,表面存在着多种含氧基。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氧化还原处理增加含氧基的数目,让其与修饰化合物进行共价键合反应,把特定的功能基团留在电极的表面上。共价键合法的修饰物固定比较牢靠,但是修饰过程复杂,并且修饰效果不高。
(2)吸附型
吸附法最常见的应用是单分子层修饰电极的制备,有时也用于制备多分子层修饰电极。
(3)聚合物型
聚合物型是利用一些聚合方法方法在电极表面形成修饰膜。其中电化学聚合方法是很重要的薄膜合成法方法之一,它主要是利用氧化或者还原反应在电极上产生自由基,然后再经过缩聚反应制备该薄膜。聚合物方法形成的薄膜稳定,厚度均匀并且可控。因此在薄膜制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类型
纳米材料表面覆盖着的是一层非晶层,该层没有短程序和长程序。由于原子的周围原子很少,产生了许多悬空键表现出极大地极性。具有相当高的催化效率,因此其是一种很好的修饰材料,并且具有极大的潜力。现如今关于碳纳米管修饰材料的研究很热门。
鉴于碳纳米管的良好的电子特性,其进行化学反应时能很好地促进电子的迁移。关于单壁和多壁的纳米管都可以用来修饰电极和制备电极。其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碳纳米管糊电极
Britto 在1996年将碳纳米管调匀后导入到玻璃管中,并用导线引出,制备出来了碳糊电极。这是碳纳米管在点分析中的最早应用,随后牛津大学、清华大学等也相继制备出了各种糊电极应用于各个领域。[2]但是上述几种纳米管普遍存在着重复性较差、寿命较短等,虽然制备过程较为简单,但是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人们开始便致力于应用更广泛的碳纳米管薄膜修饰。
(2)碳纳米管薄膜修饰电极
碳纳米管有着诸多上述优良特性,但是其的不溶性大大限制了其在碳纳米管薄膜修饰电极方面的应用。碳纳米管的不溶性表现为其几乎不溶于所有溶剂。我们在制备前需要将其进行超声分散得到悬浮体系。根据所用分散剂的不同我们分为以下几个体系:碳纳米管-有机溶剂分散体系、碳纳米管-硫酸分散体系和碳纳米管-表面活性剂分散体系。
二、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1.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测定环境中的重金属阳离子
环境中的重金属阳离子Pb2+、Cd2+、Hg2+等是重金属污染物,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发育,因此对其检测是至关重要的。利用纳米管―石墨糊电极对水体进行测定,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2.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测定环境中的阴离子及其化合物
存在于工业废水以及食物中的亚硝酸根离子对人来有致癌的危险,研究其相关测定方法具有重大意义。人们借助一种对NO2-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壳聚糖-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可直接富集和测定水样中的NO2-,检测效果较好。
3.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测定环境中有机污染物
为了测定水环境中的苯酚含量,我们采用多壁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其进行测定。该修饰电极具有较强的吸附特性,苯酚存在着较强的富集效率。使得苯酚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显著增加进行测定。
三、展望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是一类新兴的电极,在环境分析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能进一步研究碳纳米管的分散剂,使碳管和分散剂的作用结合起来,利用吸附和键合作用于待测物质以提高对其测定的灵敏度,必将使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应用产生一个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已故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在我国,教育的导向主要是记、背标准答案,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精神,是现有教育体系在培养杰出人才时遇到的困境。究其根本,是因为国内传统教育并未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为了解决类似问题,国内高校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探索,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的实际效果来看,并不令人乐观,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考试与测评。
1 传统考核体系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精英化”大学教育现在变得“大众化”,而“素质教育”则被提得越来越频繁。大学教育囿于专业知识教育的定势,单向度、程式化教育状态依然严重,致使大学生难以形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尤其是现在国内高等教育中的考试体系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考试作为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指挥着“教”与“学”。西方一些学者针对发达国家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①发现,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应对不同的考试模式。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金字塔”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考核体系进行相应的思考和调整。国内高校传统考核方式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1 作弊现象严重
尽管各个高校很重视作为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考试”,也颁布了各种条例,严惩敢于作弊的学生,但是,作弊现象在高校还是屡禁不止,且有越演越烈之势。作为“象牙塔”的高等学府,如今居然沦落到如此地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有研究表明,有考试作弊行为的学生比例高达90%。②③
1.2 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运用能力差,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基础牢固的金字塔人才,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一般都会比较多,一般有十几二十门(包括选修课程),相对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专业性更强,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更高,但是在基础课程中,如物理、化学和高等数学等课程一般采用的闭卷考试考核内容除了部分是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更多的则是对定理和公式的记忆,那么寄希望于学生在这些专业课程能够很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从而造成了考试前一到两周的时间内,学生开始“背多分”,最后的考试成绩分数高只能说明学生的记忆力好,很有可能学生考完后对于该门课程完全不理解,尤其是比较抽象性的课程,如“材料科学基础”、“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该现象尤其明显。
1.3 不能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对于很多课程如果仅仅采用卷面考试是很难评价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如“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希望理论学习后通过实验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工具来模拟某些工程控制或者解释物理化学现象。如果仅仅考虑卷面成绩,是不可能正确评价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真实掌握程度和相关的能力。
2 考核体系不足的原因
2.1 教育体制的不连续性
众所周知,我国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是典型的“填鸭式”应试教育,考试成绩是主要且唯一的评价方式;但是到了大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老师主要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启发式教育模式,这样的转变对于已经习惯了十多年应试教育体系模式的学生是非常不适应的,自律性不够的学生就会作弊,分数高的学生也有可能“高分低能”。
2.2 国内高校现有考核体系的不足
国内高等院校的考核特点主要有:考试内容记忆性的比重较大;考试模式单一,一般都是闭卷考试;同时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比重大。这种考核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片面追求卷面成绩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能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性是否得到培养,更没有办法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一般是出勤率和平时作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时,出勤率高也有可能是“人在教室,心在校外”,平时作业也可以抄袭得到,因此不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素质。
3 解决办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应该摆脱传统考试的“笔试、闭卷”单一模式,转而向多元化、应用化的方向发展。
3.1 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目前考前一周学生开始复习,背书等现象十分普遍。但是素质教育应该是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应将时间完全浪费在死记硬背上。学者吴建华④曾在考试中采用分段式的考试形式,即前30分钟闭卷,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后90分钟为开卷考试,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证明,分段式考核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2 学生自主出题
刘素一⑤在考试改革中提出过让学生出题和答案。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了解课程的重难点,同时对于整门课程的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学生出题要考虑到题目的章节分布以及难度程度,对自己的题目进行解答实际上就是一个知识的归纳总结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的思考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具有多元性、变化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作为一门从上个世纪70年展起来的学科,实际上是一门物理、化学、数学等多门科学的交叉学科,对于学生的理科基础要求较高,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理论性较强,概念多且抽象,且该门课程理论更新程度快,这些对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而言,增加了难度,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积极,上课也很难和教师形成互动。笔者在2004年至2008年教学期间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学生到了期末不是“背多分”就是做“准备”,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本就没办法提高。
新的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而新的考核方式应该兼顾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核。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既掌握知识,又能应用知识,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采用了以下的做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4.1 成绩评定的多元化
不能仅仅依靠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能力,应该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以笔者教授的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的课程为例,平时成绩占到30%,如有必要,还可以增加。平时成绩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平时的阶段性小论文或者知识总结汇报;其次是实验成绩。平时的阶段性小论文或者知识汇报不仅仅要将所查阅的资料进行讲解,同时还要回答其他学生或者老师对其报告或者论文中的问题,根据汇报内容和回答情况来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是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独立演示至少一个实验内容,保证其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这种平时成绩的分数评定要比平时作业和出勤率要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感觉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4.2 考题的应用化
期末考试的题目应该在知识运用能力上有所加强,而在基础知识和概念上比例应该相应调整。比如笔者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考试中,知识运用能力的比例至少在30%以上,这样至少避免了学生“背多分”,死读书的现象,学生只有在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和实践才能保证考试成绩,考试内容从抽象理论化向实际应用化转变。结果表明:考试成绩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艺术教育的内容大致可分成两方面:一是可描述的、有经验积累的文史性和技术性的内容;另一方面是抽象的、精神的、无明确规律的个人创作思想。这两者的关系就如同语法和构思,有了想说的话,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当然不能够完善地表述初衷,而只谙熟语法缺少构思则会使得行文如同白水,缺少内涵而显得苍白空洞。
在我们的传统艺术教育中,对于可传授的知识教育已经做得比较成熟,能够形成这样的现象,是我们几十年努力积累下的可贵成果。但我们的艺术教育环境却并不十分完善,学生长期被动学习的方式,促使他们只会跟从规律性既定目标。脱离艺术本质的探讨而着重于考前训练的错误做法,令大多数在校生只会听从教师为课程所设立的可视性标准,而对于艺术中最可贵的创造力和精神诉求的表达却不能做到主动探寻。艺术创作缺少了自觉性的精神内涵探索,是很可怕的。试想我们的教育如果失去了对艺术本质的关注,也就是创造精神的表达,那艺术院校的专业性将从何谈起?院校中的传统课多数是教授规律性、可传授性知识的内容,在这种现状下,其实是更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里加入带有启发性的概念,以便于积极引导学生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关注,帮助他们找到自我的创作核心。因此尝试在专业院校的教育内容中,于低年级设立此方面的课程则显得额外重要。这些拓展性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引导学生对即将开始的专业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积极探寻的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创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材料的课程特点,在于其无限制性的创作方式,其实质就是对于材料使用的自由性。把特定材料的限制打破,便没有了材料和技法的限制,或者说把限制降到最低,使学生可以更加明确地思考创作本身的问题,从而集中关注到个人创作的精神核心。对于个人自身的对话、思考、寻找,其实是贯穿一生艺术创作的行为,培养学生对自身的关注、认识,以便明确每个人的创作主题内容,才是艺术教育最大的成果,也是作品的核心价值。这种有些强化性质的课程训练,其实是为弥补现今艺术教育背景和环境所造成的不足之处。对于自身个性的尊重地思维方式的自由,本应像个人身体的发育一样,顺其自然地茁壮成长。而我们今天特定安排、重点训练的亡羊补牢,也希望为时不晚。
在综合材料训练与专业技法学习的关系层面,对于创作主题的探寻思考,必定不是一个线性行为。它可能会触及个人经历、生活背景、文化修养等各个方面。一旦确定,恰当表现这个主题的方法语言也会随之了然。专业技法学习不会只停留于操作动作的熟练、肌理效果的热衷等这些表面的认识,而应该触及这些技法效果背后更深层次的精神理解。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在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尝试使用不同方式的媒介语言表达个人的思想。但缩小到某一时期,甚至具体到某一件作品,他选择的表现语言一般不会是多杂的,反而是简单明了。由此就可看出对于艺术作品,表现语言恰如其分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过于喧闹纷华、引人注目的作品,或许能够吸引观者的驻足,但人们在其“华丽”的技法语言之下也只会看到一个空洞的本质而已。因此在我们进行所谓的综合技法训练时,需要明确的教育核心不是鼓励学生对多种材料的使用,而是在特定时间里降低表现技法的局限性,减轻学生因为操作上的生疏而产生的谨慎心理,从而使其在创作行为和创作精神上都更加自由,做到“不择手段”。如此在这个特定时期,就可以使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个人创作的精神层面上了。
关键词:活血化瘀疗法;神经内科疾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57-01
神经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较多,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发呼吸衰竭等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西医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并发症较多,药物依从性较差。近年来,活血化瘀疗法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也较多[1]。为了探讨活血化瘀疗法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对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诊治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前后顺序分为两组,调研中,共有47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9.51.5岁。患者中,17例脑干脑炎,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20例脑血管意外,13例重症肌无力,5例多发性硬化。两组患病时间、家庭背景等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情况每天口服80g-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603),患者每天一次,连续使用15天。实验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方药如下:红花20g,生地20g,桃仁20g,当归20g,赤芍15g,苦参15g,五倍子15g,川芎15g,地榆15g,血竭20g等。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的增减药物,患者每天热敷1-2次,每次15min,连续使用10天(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判定,痊愈: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工作、生活正常;有效:患者症状消失或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仍需要继续治疗;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和入院前没有明显变化,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 结果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3.3%治疗效果比较理想,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
3 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类型较多,常见的有: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病、脑炎脑膜炎、帕金森等。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机制并不完全知晓,且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活血化瘀疗法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直达病灶,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偏头痛、脑外伤综合征等疾病中取得理想效果。活血化瘀是中医中较有特色的一种治疗方法,早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提及。药方中药物成分较多,如:桃仁、红花、川芎、生地、赤芍、当归、地榆等。药方中桃仁能抗血栓,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红花具有抗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功能。赤芍属于清凉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当归能促进血液循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实具通达气血之功,“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养阴以养血,可使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而不伤血。五倍子能帮助患者收敛止痒。诸药共奏,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病情,疗效显著[3]。
根据实验结果显示:活血化瘀法治疗神经内科疾病科改善患者症状,如:头晕、头痛、睡眠不足、记忆力减退等;改善患者微循环,能够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药物并不能改善人体血液流变。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3.3%治疗效果比较理想,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慧,吕素君.益气聪明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12,17(12):1660-1669.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1.101
高血压属于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 主要疾病特点为血压升高, 患者需长期用药控制, 同时实施饮食控制与运动控制, 导致其生存质量下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以往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 但疗效并不理想, 所以积极寻求一种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主要分析在中轻度高血压治疗中硝苯地平缓释剂的临床价值及药理作用, 详见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6月本院10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4例。观察组男30例, 女24例, 年龄最大75岁, 最小40岁, 平均年龄(55.58±7.25)岁;病程最长13年, 最短2年, 平均病程(4.35±3.01)年。对照组男29例, 女25例,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42岁, 平均年龄(55.63±7.24)岁;病程最长14年, 最短2年, 平均病程(4.41±3.02)年。所研究病程均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140516)治疗, 5 mg/次, 1次/d。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剂(安徽永生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批号:140315)治疗, 10 mg/次, 2次/d。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根据其血压水平变化情况评价其效果。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血压指标主要有收缩压、舒张压, 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 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血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出现嗜睡1例, 恶心1例, 头晕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3/54);对照组出现嗜睡3例, 恶心2例, 头晕2例, 心悸2例, 水肿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12/54),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 P=0.012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中老年性慢性疾病, 患者主要症状为体循环动脉升高, 可影响患者靶器官, 诱发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多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2]。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因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 易导致其病情延误, 加大血压控制难度;再加上高血压患者缺乏疾病认知, 不了解长期高血压对机体重要脏器的损害程度, 治疗依从性下降, 这也不利于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临床研究证实[3], 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每下降2 mm Hg, 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就能降低10%, 因此给予患者有效药物提高其血压控制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 我国高血压患者中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较高, 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并加强饮食控制及运动控制, 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压水平, 改善其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用药安全性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可有效降低其血压水平,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崔艳玲, 汪丽静, 刘爽, 等. 硝苯地平缓释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7):66-67.
[2] 郑新勤. 探讨轻中度高血压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的疗效和药理特征.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 3(1):107-108.
[3] 王永柏. 拉西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北方药学, 2011, 8(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