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六步教学法论文

六步教学法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6: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六步教学法论文

篇1

1. 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在推行新课改的前提下开展“三案六步”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课题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总要求,对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推广意义。

2. 课题研究目标明确. 旨在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来探究“三案六步”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来打造“高效课堂”。课题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有较强的可行性。课题定位了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既兼顾了学术价值又突出了实践意义。

3. 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课题明确了以“三案六步”教学法为依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教学方式为核心的研究内容,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建议对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关联度,并适当细化和具体化。

4. 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课题中的行动研究法,能保证课题研

篇2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特色的好课,一定有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而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往往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如何落实集体备课呢?我校集体备课主要从七个“有”字上下工夫。

1.有领导

一是有一位副校长分管集体备课,定时安排、备课活动,定时检查收集集体备课资料;二是每个备课小组安排一位领导蹲点,全程参与备课小组的活动。

2.有主题

我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各小组根据本科组学科特点及不同课型开展小课题研究,如英语单词“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识字教学“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数学概念教学“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等。

3.有备课组长和主备人

备课组长由学校教导处指定,负责整个学期的备课工作,工作量纳入量化考核;主备人由备课组长负责安排,轮流主备。

4.有时间保证

每周开展一次以上的集体备课,期初教导处排课时就对各组备课时间进行安排,如每周二下午为语文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三下午为数学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四下午为英语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五上午为综合科组集体备课时间,轮到集体备课时间的科组教师不排课。这样,集体备课才有时间保证。

5.有展示

主备人每月第三周向本组成员及学校课题组领导和其他教师进行上课展示。

6.有反思

主备人根据上课及评课情况,对二次预案进行反思,形成正式的导学指南。

7.有流程

每月为一个集体备课周期,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周备课组长根据“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课题研究计划定出研究主题,安排主备课人初备,形成预案。第二周主备人预案下发组员研讨、修改、补充、删减、矫正,主备人形成第二次备课预案。第三周主备人上课,集体评课,修改补充,主备人认真做好记录。第四周主备人根据上课、评课研究记录,对二次预案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的导学指南,填写集体备课表,备课资料装订成册上交教导处。

通过集体备课,以“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教改实验为主题,探讨各科各种课型的“高效六步教学法”操作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效六步教学法”集体备课的成效

开展“高效六步教学法”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高效六步教学法”的精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科组建设,推进了课题的深入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研究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

集体备课前,要自我钻研。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因此,在发言之前,教师都会走进教材、研读课本,走进学生、研究学生,走进大纲、研究大纲,并翻阅大量的资料,需要时间几个小时甚至更多,做好充足的准备。久而久之,集体备课让每一位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性都大大提高。

集体备课时,主备课人向科组成员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学情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难点的分析,并按照创设问题、自主探究、讨论解疑、展示提升、总结回顾、当堂检测这六个步骤来进行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同科组教师要依次发言,结合自己的经验对主备课人的设计发表意见和建议,主备课人记录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主备教师根据众多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六步法”由陌生到逐步的了解,再到慢慢熟悉,最后到掌握“六步法”的精髓,每一次的集备都是对教师的一次升华。

集体备课上课,更是教学实践能力的检验与提高。通过上课,验证教学预设是否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执教者会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上课反思中,课堂教学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再经过组员的评课、提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会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使自己的专业不断成长。

这种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引领教师理论提升与专业成长的过程,开展集体备课以来,我校教师成长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评优课、论文评比等教学竞赛以及,有242人次榜上有名,其中获市级奖58人次,省级奖60人次,国家级奖41人次。黄琪、张欢、吴幼丹等教师“先学后教六步法教学法”现场教学设计获全国一等奖,李红、彭瑜雅等教师的“先学后教六步法教学法”教学设计获省一、二等奖。

2.促进了备课组建设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为备课组成员搭建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也增进了备课组成员的了解,在备课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促进了备课组建设。

如我校二年级的备课组是由有教学经验的刘棠老师和两位年轻教师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组成的。虽然她们的年龄差了一大截,但她们的相处与合作似乎没有年龄的隔膜。两位年轻教师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尊重刘棠老师,体谅刘棠老师,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让刘棠老师尽量少做。所以学校布置备课组内的一些琐碎工作,她俩能够应付得了、独自承担,根本不让刘老师操心。而刘老师呢,尽可能在学识与经验上给予她们帮助与支持。开学前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要上公开课,周丽文把主备好的课《坐井观天》在组内进行讨论,刘老师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有些肤浅,于是刘老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并结合学校的“六步法”要求,把教学设计和课件从头到尾进行了指导,并把教学意图和上课应该注意的细节一一对周老师交代清楚。上公开课的时候,刘老师知道周老师年轻,应付大场合的经验欠缺,他特意坐在讲台旁,让她有颗定心丸。上课时,周老师时不时瞄一下刘老师,刘老师总是给予她肯定和赞赏的目光。一节课下来,周老师表现得相当出色,听课教师对《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给予高度评价。周老师通过这节课既得到大家的肯定,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设计能力上、驾驭课堂能力上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刘老师发挥了余热,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得到了尊重,收获了快乐,两位年轻教师主动承担一些科组工作,在学识与经验上得到刘老师的帮助与支持,备课组的凝聚力得到增强,促进了备课组的建设。

3.推进了课题的深入开展

“高效六步教学法”是针对全科提出来的,而实际上,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的操作模式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好好把握学科特点以及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的特点来设计“六步法”的教学。为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同科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克服一个一个难题。如英语单词六步法教学模式、英语阅读六步法教学模式、英语对话六步法教学模式等,当某一备课组研究出某一种六步法教学模式并得到领导和教师们的肯定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成功的快乐,更是课题研究积极性的激发,从而推进了我校六步法课题的深入开展。如吴幼丹在《“六步教学法”高效课堂集体备课给我带来的发展》一文中写道:

篇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Six Step Approach"

in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CHEN Kai

(Gansu Zhangye Shandan No.1 Middle School, Zhangye, Gansu 734100)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the application of efficient teaching model received more and more favored by educators in the classroom. "Six-step approach" because of it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has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teaching model in the classroom,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high school history; it may be an efficient,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of the use of teaching.

Key words teaching mode; six step approach; high school history

1 高中历史教学的窘境

高中历史课堂,本应充满吸引力、充满活力、充满实效,但长期以来,受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等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课留给学生的印象就是教师不停地灌输历史课本上面的内容,一些繁多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只要死记硬背即可。①这不仅对学生失去了课堂吸引力,也使得教学实效不强,再加上高中历史在高中诸多学科中的地位,无疑让高中历史这一学科在高中诸多学科中处于窘境。

高中阶段,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就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测试结束后选择学理科的学生就不再选修历史课,因此家长和学生都普遍认为历史是副科,不重视历史的学习,而要应付测试合格最有效的方法似乎就是死记硬背。再加上到了高二、高三年级,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着任务重、时间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沉闷等现象,更是出于高考成绩的需要,一味强调以考试为中心、以高分为目标,学生在沉重的压力下基本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与此同时,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这不仅使得历史本身完全失去其趣味性,也使得课堂失去吸引力、教学效果不大明显。随着高考的临近,老师和学生想的都是怎样提高考试的成绩,高中历史课程也因其繁多的内容和繁重的任务,使得教师无暇注重教学模式的实效性。②故而,高中教学的实际使得历史学科被无情地扫入了“冷宫”,学生、家长乃至学校的管理阶层都不够重视,如此种种,都使得高中历史教学陷入了窘境。③

2 有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所处的窘境,亟需广大的历史教师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全新地改变自身、突破传统,进行全新的历史教学,进而改变学生简单的学习方式,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历史教学改革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读,学生在下面记的教学方式,就必须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为目的,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采取开放性教学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过程中使用有效教学模式,突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实现高效课堂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目的,实现新课标的目的。同时,如何让求学生具备: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对课本内容理解性的学习、独立的学习、研究阐发性的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高中历史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具体实施者,广大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④如此种种,都亟需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教学模式实效性的提高。

3 “六步教学法”及其教学的高效性

3.1 何谓“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是山丹一中顺应甘肃省2010年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过教育科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合原有各学科课改资源,开展课改实验,引导教师思考、关注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借鉴外地外校的成功做法,探索符合学校实际建立的符合学校实际的以“突出师生互动,打造高效课堂”为核心,以“以学生为主,课内外结合”为原则的教学模式。

“六步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预习自学―教师重点讲授―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展示反馈―学生练习巩固―教师拓展迁移”这六个环节,其具体教学过程中每一步又有不同的要求。“六步教学法”学生预习自学这一部分要求教师要出示预习自学提纲(以问题形式)同时教师要指导预习自学方法并让学生明确预习自学要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重点讲授是六步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要针对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重点内容进行精讲。精讲环节要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即: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能自学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合作交流学会的知识不讲、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注重“三讲清”,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作用。这一步对老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要相机点拨,讲当讲处。教师要讲精、讲深、讲透,分析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合作探究中小组合作探究是“六步教学法”的一个基本步骤,是在教师重点讲授后学生运用所掌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此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学生对学生的组内合作探究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等互动形式,形成组内全员参与、积极探究、氛围热烈的场面,把课堂教学推向深入,让小组结出知识硕果,使学生初步享受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的快乐。

3.2 “六步教学法”的有效性

“六步教学法”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由“以老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突出师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课内外结合”的原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注意教学环境的营造与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倡导接受与体验、探究与发现相结合、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重参与、重过程、重发现、重创新,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切实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的有机互动,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六步教学法”的实施,抓住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这个重点,设计教学环节、严格落实教学步骤,贯彻了主体性教育的理念,必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在今天教育改革继续深入的同时,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转变教学理念,加强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课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高效性,才能适应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与渴求,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质的飞跃。“六步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达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创新的目的,理应受到提倡和推广。

注释

① 王俊荣.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研究.课外教学.2002(1).

篇4

初中物理实验“六步教学法”包括提出目标(教师活动) 设计方案(师生互动) 预审方案(师生互动) 实验尝试(师生互动) 汇报交流(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6个环节。

提出目标: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研究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提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问题的提出要注意如下两点。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导向性,便于学生及时理解学习要求。第二,问题要有层次性,既要让学生自学讨论有一定的容量,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去完成。例如,在“欧姆定律”教学时,可用如下两种方式提问。问题一:通过某导体的电流Ⅰ和加在两端电压 V以及导体电阻R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方案。问题二:通过导体的电流Ⅰ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明显地看出,用第二种方法提问,导向性不强,同时层次也太高,学生无从下手。

设计方案: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实验目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仪器、装置的选用和安装,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这个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酌情加以引导,但不强调千遍一律。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较好机会。通过长期的训练,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实验思想、方法,了解仪器的规格和性能。例如,在研究测电阻方法时,既可用电压表、电流表来测电阻,也可用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阻箱(定值电阻),或者用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阻箱(定值电阻),常见的方案多达8种。如果考虑到实际[是提供写作论文的网站,欢迎光临dylw.net]测量效果,还需要考虑仪器规格组合,方案就更多了。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动脑,各种方案都可能出现,甚至有的方案教师还未想到。用这种方法教学,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预审方案: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评审方案,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由于不强调方案的千遍一律,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有的可操作,有的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有的虽符合实验原理要求,但现象不明显或者无法达到效果等。在组织学生汇报和审核方案时,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教师不武断判定正确和错误。二是要组织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审核,突出教学主体性。对学生无法判定的方案,可适当引导或者留下一步“实验尝试”中解决,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判定方案的正或误。三是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学生要加以表扬、鼓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若一时无法解答,要利用课外加以辅导或者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四是对学生展示的方案要及时归类小结,对尚未思考出的其它可行方案,要及时引导学生继续讨论,进一步完善方案。

实验尝试。根据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分组对不同方案分别动手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并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学校,采取分组实验形式,实验条件差的学校一定要有演示实验。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是: ①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案设计的技巧。由于方案的多样性,仪器准备应做到多样化,超出课本要求去准备实验仪器。也可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方案的验证工作。②修改实验方案。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对仪器规格、性能了解不准或者方案有误,使实验达不到理想效果。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实验方案。③通过实验发现物理规律,达到实验目标。④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实验尝试不同于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所用仪器、步骤、方法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实验成功率很高。而尝试实验方案带有探索研究性质,成功率较小,这需要发动全体学生参与,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实验素养。

汇报交流。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内容包括:①本小组实验方案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②实验中,如何修改实验方案,使方案更完善,现象更明显。③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在学生汇报实验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归类记录,对实验不成功,要帮助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可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再次实践,也可布置作为课外作业。

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验情况,组织学生总结实验规律。通过成功实验,总结实验技能和技巧;通过失败实验,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实验数据或现象分析,得出物理规律。

2 教学基本特征

初中物理实验“六步教学法”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明显不同,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创造性

传统的学生实验,对学生统的太死,对仪器、装置、步骤、方法作了统一的要求,学生属于模仿实验,验证实验。而“六步教学法”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摸索、实践,去发散思考,去创新。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2.2 民主化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权威”,而“六步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向教师或同学质疑,可[是提供写作论文的网站,欢迎光临dylw.net]以怀疑,可以发表不同观点。学生的错误观点,通过实验事实加以认定、纠正,既尊重知识,又尊重人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

2.3 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而“六步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性,把学生活动安排在每一个环节内,不仅有学生的自学、讨论,还有学生的辩论、尝试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主动获取知识,学的主动、积极、有兴趣。

2.4 开放性

传统的教学以课本为素材组织教学,而“六步教学法”不仅根据课本要求设计问题,同时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 也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教学形式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有时在课外、在实验室、在家庭。

2.5 实践性

“六步教学法”从人的发展需要去组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地掌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掌握实验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有学生参与,每一个实验操作都由学生亲自动手。

3 教学实施要求

篇5

一、“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定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从师生自身需要出发,深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好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适合我校情况的“三段六步教学法”。所谓“三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六步”是指展示目标、学生自学、互动展现、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归纳拓展等六个教学步骤。

二、“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传统的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主导,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但如果我们能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真正运用在词汇教学中,借此提高课堂效率,构建有效课堂,那么我们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在每个单元开始前会将导学案发给每个学生先预习。此为“三段”中的课前段以及“六步”中的前两步。课前段既有教师的工作(准备导学案),也有学生的工作(预习导学案)。通过预习导学案,学生对简单的单词完全可以自主学习掌握其用法,教师课堂上就可以不必赘述。对于稍难一点的部分,完成导学案后要求学生形成问题。

课中阶段主要进行“六步”中的互动展现、精讲点拨和课堂检测工作。这由过去的教师讲解为主变成学生展示为主:学生在课前自学基础上,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出代表进行展示。学生没有掌握好的知识也通过展示暴露出来,这是老师精讲点拨时要重点讲的地方。课中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很好的那部分单词,教师可略过不讲,或稍微处理即可。至于问题单词,则要重点点拨。进行展示和点拨后,还需进行课堂巩固练习。巩固的形式可采用多种方式:或是以书面的形式,如做考查单词用法的单选题或者句子翻译;或是口头的方式,如用所学词组编对话或造句等。最后,还要对本节课所学的一些重点难点单词做归纳小结,这算是六步中的最后一步。我在实践中,通常采取由学生归纳、教师拓展二者协同完成的方式进行。课后阶段,学生除了完成家庭作业之外还可以通过学习小组长或学习委员向老师反映自己未能很好掌握的单词,教师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反馈备好课后课,在下一堂课做必要补充。

三、“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体会及反思

(1)“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开展并且有好的效果需要导学案这一重要载体。英语词汇教学导学案中,不仅要有单词用法,还应涉及自学方法的指导。单词用法不一定单纯列举,也可以通过相关句子让学生归纳出目标词汇的用法。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because和because of的区别,可以完成以下两个例句:

①He didn’t pass the exam _____________ his carelessness.

②He didn’t pass the exam___________ he was careless.

学生通过自学或是小组讨论完全能够总结出它们的不同用法。学生依案自学,是学案导学的出发点,也是互助交流互助的基础。所以,导学案的质量事关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与否。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采取的是在集体商量的基础上由每位老师分任务责任一个单元的导学案。

(2)实行“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教师要学会大胆放手,把课堂从教的课堂变成学的课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好的同学通过帮助别人得到成就感,更容易激发学习积极性,差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被忽视而完全放弃。

(3)教师要敢于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课前学生预习,不作任何提示和讲解,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注意学生不会的东西,在关键的地方加以提示、点拨;再次,在练习中要留给学生充足思考的余地。

四、小结

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让教师和学生在新的课程模式下获得比以前更积极主动的发展。采用“三段六步”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持久学习动力及高效的英语课堂。尽管在现有的教学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改进,肯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璇.浅议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现代交际》,2009年.

篇6

我校“异步推进教学法”的研究于1999年9月向县教研室中报的课题,属“中学语文异步推教学法的子课题.经过实验组教师两年时间的研究与实验.形成了“异步推进作文教学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效.一改过去陈腐的作文教学模式:即指导、写作、批改、讲评的“一刀切”.表现为题目教师出.提纲教师拟,文章教师批,优劣教师评。教师“扶着走”、“一言堂”,根本不看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性和动态性.学生对作文视为苦差事.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我们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作文能力结构及初中生作文能力发展规律为依据,以“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四阶”、“六步”模式为指导,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异步拟题”、“异步指导”、“异步训练”,“异步批改”、“异步评价”的“五异”作文教学法,并在全校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可行性的研究.

二、实验目的:

l、运用异步推进的作文教学法旨在让每个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探索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3.验证“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一“四阶”、“六步”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四阶”即“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段”和“运用迁移阶段”;“六步”即:指导预习一同步教学一分组太论一异步训练一课堂小结一课外练习)

三、实验概况:

1.实验时间:1999年9月~200l年4月。

2,实验对象:,初一两个班,其中(一)班为实验班(人数52人). (二)班为对照班(人数50人,跟踪测验对比。

3、实验方法与结果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两班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情况。见表1、表2。

表l 实验前两班学生对作文课学习的兴趣调查表

组别类别人数感兴趣兴趣一般不感兴趣讨厌不表态

百分比

实验班人数8人25人12人5人2人

百分比15.4%48%23%9.6%3.8%

对照班人数7人26人10人4人3人

百分比14%52%20%8%6%

表2:旭光初中初三实验后两班学生对作文课学习的兴趣调查表

组别类别人数感兴趣兴趣一般不感兴趣讨厌不表态

百分比

实验班人数24人20人6人2人0

百分比46.2%38.5%11.5%3.8%0

对照班人数9人23人15人2人1

百分比18%46%30%4%2

从表中可看出实验前两班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情况基本一致,但实验后情况就大不一

样了。这说明实验“异步推进作文教学法”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的

潜能。

(2)实验对比法:

将实验班按异步推进作文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班按传统的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在同一老师,相同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情况下,组织考核,根据“安徽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为标准评分,并对两班成绩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见表3,表4。

表3实验前两班作文考核检验表

实验班对照班均差t值p值

X1 S1

68.85 13.8X2 S2

68 12.7X1-X2

-0.1t

-0.025p

p>0.05

表4:旭光初中初三实验前两班作文考核检验表

实验班对照班均差t值p值

X1 S1

82.85 5.71X2 S2

67.6 8.69X1-X2

15.25t

6.56p

p

从表3、表4中可看出两班作文成绩在实验前无显著差异,而实验后作文水平有了显著性差异,P<O.Ol,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

四、原因分析

实验班学生两年后写作兴趣和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是我们在实施异步推进作文教学法时做到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把握四个层次,即①摸清学生底细,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划线分层教师对学生胸中始终有一本活档案。②训练体系分层,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制定训练目标序列,(如:初一年级着重进行记叙文训练,包括叙事、写景、写人等训练;初二年级继续写记叙文.着重进行说明文训练,包括实物说明、事物功能说明、程序说明、事理说明等;初三年级继续写记叙文,着重进行议论文训练,包括一事一议、论证方法、想象作文等),使写作文过程有序化。同时还将训练内容分成若干有序的单元或专题,一次训练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从指导、写作、批改、讲评到个别辅导都围绕训练专题进行突破。绝不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如记叙文可分为记人类、记事类、描写类三大块,每一块再划分,如记人类又可分为“记一个人”和“记一群人”两大类。说明文可分为说物式、说理式、说事式三种类别。议论文可分为阐释式(以正面立论为主)、批驳式、关系式(以辨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为主)、引申式(从寓言、故事入手引出哲理)、评述式(读后感、评论等)。这样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形成稳定的训练序列.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③目标分层:对异步学生实行异步定标,让他们在每一次的训练中都能在自己所属的领域内达标或超标。④评价分层:以异步学生个体的纵向对比作评价标准,教师始终有一本学生写作水平不断推进的动态发展档案(二)讲究三个“注重”。即:①注重文前的异步指导和文后的异步评价。如:学习《卖炭翁》一文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提出了不同的写作要求,A层(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将此文改写成白话文即可,A层中若再有困难,就降低要求,只要把文中情节叙述全、叙述通就算达标,若能重新构思情节讲述就算超标。B层学生中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补充情节,丰富内容改写就算超标。c层学生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情节,文句流畅地表述还要求他们充分调协自己的感觉器官。力争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渲染那天气是如何的冷,老人是如何的苦,富吏又是如何的酷!这样的异步指导,避免因目标单一过高,使差生产生畏难情绪。另外每次作文后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千方百计、不拒形式地给予肯定与表扬。尤其是差生,哪怕是有点滴进步,都要适时指出来表扬一下,让他们谈谈写作的收获与体会,对写作产生好的情绪,使之喜爱作文.愿望作文,从而感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评分时也是异步给分,只要是进步的习作都舍得给分,用分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个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班内成立TA.个学习小组,组员优、中、差搭配好)比学赶超,相互竞优。有的学生一改再改,作了再作,老师讲评后,主动重写,让我再给他评分。如班上的“数学王子”高

伟,原来作文水平较差,有一次交来作文(《我们的教室》)不到半天,竟跑到我办公桌前要求再拿回去重写。一年下来,他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目前语文成绩也是同年级中的学科尖子。②注重每次习作的评注:先要求学生在作文过后立即给自己加个评注 (一般要求指明写作思路、写作缘由、心得感受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写。其次是小组内质疑评议:让学生间互评互改,并将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请老师帮助,最后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点,反馈指导,让学生每写一得,掌握技巧,这样不仅有助于调动写作兴趣,而且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评价作文能力。③注重平时的广泛阅读和创设最佳的写作环境: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崇尚开放型的大语文教学,走向社会,认识、熟悉周边生活,再来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讲演会、故事会、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广学博览,常记常忆,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定期出黑板报,刊登历次作文中优秀之作,创设最佳的写作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焕发才华,激感。增强表达的欲望。

而对照班采用的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法。(一)教师拟题“一刀切”; (二)教师指导“一锅煮”,眼中只见教材,不见学生,学生在教师眼中也都是“千人一面”,没有差异; (三)布置训练时目标是一致,差生望目标而怯步,无从写起,结果抑制了他们仅有的写作兴趣,最后有的差生索性就不写了。这样恶性循环,越不写越差;(四)评讲教师是一人包到底,批几条眉批与总批,学生连看也不看。实践证明,实施“异步推进的作文教学法”,不仅教者能从繁重的批改中解放出来,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确实有所提高,改革传统的教学法已势在必行。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98-03

一、引言

建筑施工管理专业是传统的土建类专业之一,随着近年教育体制改革和规模的扩大,全国技工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大对技工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另一方面,随着规模办学的扩招,学生的综合素质逐年下降,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各方面的信息冲击相当大,大部分技工学校的学生对于传统的课堂讲授、传统的教材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的学生在技工学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技工学校的教师必须从课程到教学各方面另辟蹊径,结合当代学生,特别是技工学校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学习特点及个性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广东城市建设技师学院在全校就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是目前国际职业教育界热推的主要职业教育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中一系列的行为活动来体现行为目标,不单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养成一种行为方式,或从行为活动中获取方法、技巧。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项目”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如下六种: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

三、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四段式”教学模式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先进理念,结合本校“任务驱动,二元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施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笔者提出了“四段式”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课堂中“讲授―练习―演示―模仿”的四段,“四段式”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引入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中项目的概念,以项目工作的六步流程为思路。

2.结合当代技工学校大力推进校企双制与校企合作的内涵,将企业的角色完全溶入教学过程。

3.利用当代先进的多媒体表现手法,利用仿真教学法实现工作过程的虚拟模拟,充分调动“90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专业兴趣。

4.利用完善的实训教学环境,实现工作过程的实景模拟,培养学生未来岗位的职业能力。

“四段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流程如表1所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四段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如表2所示。

四、“四段式”教学模式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上述研究,笔者将“四段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中,现以课程中的一个学习情境――“梁施工”为例,说明“四段式”教学模式在学习任务中的具体应用(见表3)。

五、结语

基于上述研究及试验,“四段式”教学模式要求学校需具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立体的数字化资源及完善的实训场所及设备。“四段式”可应用于一门课程、一个学习情境或一个小任务,令学生的学习活动场所在教室―仿真实训机房―实训操作场辗转,一改枯燥的教学环境,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下一步希望通过更深入地研究、更丰富的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实训场地建设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及“四段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专业更多的课程中,构建全面立体化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篇8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建筑材料》课程作为建筑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与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各门专业课都息息相关,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管是考取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等上岗证时,还是考取建筑师、结构师、造价师、建造师等职业资格时,所考核的内容都会涉及建筑材料知识,因此,《建筑材料》是一门适用性很强的课程。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技术性能和选用、使用、运输与储存方法,更要培养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检验的操作能力。所以,《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实施难度较大。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值得探索。

二、三二分段对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新要求

广东省教育厅从2010年起选取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院校对应开展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以下简称“中、高职三二分段”)培养技能型人才招生试点工作。

中、高职三二分段由高职院校负责牵头组织中职学校共同制订专业定位准确、连贯一体5年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学校主要从事职业基础教育,包括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则是在中职基础上的全面提高,包括公共基础的提高,专业理论的加深和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中职学校按照统一连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负责实施前三年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技能证书考试,确保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负责实施后两年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提高课程衔接质量。

目前高职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部分来自中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主要以高中毕业生为参考,即假定高职新生没有专业背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且中、高职目前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缺乏中、高职衔接的教材,特别是专业基础及专业课教材。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内容,这会导致高职阶段教学内容与中职阶段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即中职生源学生在高职阶段学习中普遍认为老师讲课内容与中职没有两样,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他们对专业感到钝化,还会导致以后就业时眼高手低。为凸显职业教学特色,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三二分段对高职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两种既有共性,又各具特性的教育之间实现衔接是有可能的。实现中、高职教育三二分段的合理衔接,不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求得职业内涵和层次提升的必然。

专业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的衔接实现。作为建筑工程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的建筑材料课程,在课程目标衔接上要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目标优化整合。在课程内容衔接上,要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展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在课程目标衔接上,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之后,编写课程的专用教材,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浅入深实施课程教学设计。最终应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进行衔接的教学实践。

三、高职阶段建筑材料课程的行动导向教学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必要的学习准备和职业技能训练,高等职业教育则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提升。

中职和高职期间所学的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级差上应该有明显区别。对于像《建筑材料》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的内容选择,中职应以理论基础为教学重点,高职阶段需要做到在中职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的学习,结合考证要求量身定制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法。高职学生就年龄和心理上更加成熟,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有所提高,实践证明在高职教学过程中,比较适合采用项目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又称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教学法,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为各国职业教育界所推崇,这种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采用“学生中心、任务载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策划者、引导者和咨询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还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在行动导向教学众多教学方法中,由于项目教学法几乎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所有要求而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在现在的高职教育中被认为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就业为导向,在建筑材料课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中,针对中职学生已经具备建筑材料理论知识基础的前提,把高职部分建筑材料课程开发出三个阶段即基础知识深化阶段、知识拓展实践阶段、工学结合阶段及胶凝材料、砂浆、混凝土、钢材、木材、墙体材料、功能性材料七个项目,通过专家的充分分析讨论形成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六步法”实施教学。

依据教学内容,下面以建筑材料课程中的混凝土项目中的一次任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情境教学为例。进行“六步法”的探索。

在传统教学中,《建筑材料》课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项目的内容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概念;混凝土配合比三参数;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步骤: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传统的教学设计如下:

(1)学时:4学时。

(2)教学目的:

①掌握混凝土配合比概念;混凝土配合比三参数;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步骤。

②熟悉:基准配合比设计过程;施工配合比的得出: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③了解:设计配合比设计过程

(3)教学重点:配合比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4)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演示法。

(5)教学过程设计:一是教师讲授课程的知识点;二是教师进行配合比设计示范操作,学生观摩学习;三是教师归纳总结;四是布置配合比设计实训作业。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知识为目标,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了,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行动导向教学观指导下的《建筑材料》课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项目教学过程设计针对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我们用行动导向教学观重新进行课程设计。按照建筑材料课程特点,每个项目的教学小模块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完整的行动过程(六步法)进行教学,以项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例:

1.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教师介绍任务的背景并作学习引导;要点是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提供学习资讯和获取途径;主要教学方法:发现、激发兴趣法。

2.计划阶段――教师将“混凝土配方设计标准、规范”提供给学生,学生以此为依据,按照自身实际情况,以小组方式寻找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分析各种原材料品种、规格、质量特性对混凝土产品质量的影响,找出能计算出混凝土理论配方的数据及编制混凝土理论配方设计书参考样板。然后分小组讨论分析,独立制订合理的工作安排和计划。主要教学方法:分组活动法。

3.决策阶段――以学生制订的混凝土配方设计计划为依据,学生与教师讨论决定实训计划的可行性,完善计划并最终做出决定。

4.实施阶段――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项目属于拓展项目,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只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混凝土配方试验验证标准,编制配方试验验证实施程序,开展混凝土配方验证试验以验证试验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混凝土强度指标、混凝土耐久性、抗渗性指标。按照混凝土配方设计标准调整配方并编制混凝土生产配方设计书。同时让学生做好有关文字记录。教师监督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不断纠正学生学习偏差。主要教学方法:迁移教学法。

5.检查阶段――学生交流对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认识;教师检查学生设计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学生自行检查和展示工作成果。

6.评价阶段――有自我评价,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对本次学习的情况作综述和分析,记录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价。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

“六步法”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内容:“通过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学生由传统教学方法中被动接受的地位变为“主动获取的”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通过独立实施所形成的技能也能更有效地被掌握。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六步法”的实施,引导三二分段的高职阶段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将中职阶段学习的建筑材料基础知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充,提升知识的层次,实现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使建筑材料的教学内容能顺利衔接,以适应高职阶段学生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实践证明三二分段的高职阶段建筑材料课程的“六步法”教学实践,以行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对一些典型项目的分析、设计,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建筑工程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科的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梅芳.《建筑材料》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3):145-146.

篇9

关键词 能力标准;双师型;专业教师;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4-0081-04

研究背景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整职业学校教师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做优中等职业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要求教师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要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双师型”教师是社会生产对所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者——教师的时代需求。职业学校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源于生产岗位需求,职业教育者特别是专业教师能从事生产岗位技术人员或熟练技术员所负责的工作。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必须满足教师职业资格与生产岗位职业资格双认证。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初级技能(五级),中级技能(四级),高级技能(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因工种繁多,有的行业根据所从事的岗位要求不同,对劳动者有各自的考核方案,经过考核颁发行业内的认证资格。这些都为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大量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者和教师积极探索,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其中“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丰富,非常适合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建设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为目标,从能力本位出发,制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它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的特征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存在,它使劳动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要培养出具有职业能力的学生,教师不但自身应该具备这种职业能力,更应该具备指导学生使之具有相应职业能力的能力。所以,本文以此入手,针对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制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专业教师分类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中,按照对生产岗位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把专业教师分为三类:一般专业教师、骨干专业教师与专业带头人。这三类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逐级上升,具体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三类标准呈递进关系。

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教师能力构造

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要素,如下表所示。

对基于职业能力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能力要素具体描述如下。

1. 专业能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专业能力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教师应能充分、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相关工作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一般专业教师应具备正确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思维的实质以及初步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六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确定“行动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工作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共处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技能的初步能力。骨干专业教师应具有熟练地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六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学科带头人则应具有指导其他教师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六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并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设计教学目标能力包括明确本专业人才类型特点、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道德目标以及课程知识技能和态度目标的能力。

(3)设计教学计划能力包括解读能力标准与教学计划相关性的能力、明确教学计划结构及组织形式的能力以及依据教学目标能力标准设计教学计划的能力。

(4)在设计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具有了解学情(个性特点学习状态)的能力;解读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的能力;依据教学大纲设计实训实习教学内容的能力;结合企业生产设备、工艺等丰富课程内容的能力;结合科研成果丰富课程内容的能力。

(5)设计教学方法能力包括教师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及其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的能力、借鉴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

(6)设计教学材料能力包括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能力和选择、组织适合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教学的教学材料的能力;依据本专业特点编写校本教材或专业教材的能力。

(7)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具有创设符合职业真实环境的教学情境的能力和利用教学情境评价学生的能力。

(8)设计教学媒体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运用,教师应具有全面熟练地选择媒体设计工具的能力;与时俱进地掌握媒体设计方法的能力;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的能力。

(9)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设置教学设备的能力;要能够把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和教学节奏,还要具有安排教学进程的能力、实践示范及指导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主动全面的学习的能力。

(10)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和创设和谐教学气氛、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能力。

(11)教学应变能力是指教师把握教学对象和条件变化的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变更教学程序的能力;灵活改变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对课堂突况的处理能力。

(12)解读评价方案方面,教师要具有解读评价目标、定位评价主体和解读评价标准的能力。

(13)实施教学评价时,教师应该具有确认实施评价的现有条件、设计评价程序、选择评价工具以及评价分析的能力。

(14)在岗位安全教育方面,教师应具有在教学中渗透相关安全生产规程教育、自我保护与职业病预防教育的能力。

(15)职业规化教育能力包括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范的能力和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的能力。

(16)企业实践能力包括到企业实践的能力并具有根据企业实践写出调研报告的能力;协助其他教师开展行业技术咨询服务的能力;具有为学生联系实习岗位的能力;完成校内、外行业培训教学辅助工作的能力。

(17)双师资格是指,一般专业教师具有从事所教授专业对应的国家从业资格中级技能四级(或行业、企业中与所教课程相对应岗位操作员级别)证书,有进入企业岗位从事教授专业对应岗位操作员工作的实践能力;骨干教师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取得所教授专业国家从业资格高级技能三级(或行业、企业中与所教课程相对应岗位技术员级别)证书,有进入企业岗位从事教授专业对应岗位技术员工作的实践能力;学科带头人应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取得所教授专业国家从业资格技师二级(或行业、企业中与所教课程相对应岗位技术负责人级别)证书,有进入企业岗位从事教授专业对应岗位技术负责人工作的实践能力。

(18)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一般专业教师应有能力参加县区教研机构组织的优质课或教学能手竞赛或专业技能竞赛;骨干专业教师应在参加市教研机构组织的优质课或教学能手竞赛或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市级二等奖;学科带头人应在参加省教研机构组织的优质课或教学能手竞赛或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市级二等奖。

(19)在教学示范能力方面,骨干教师应能参加市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公开示范教学,展示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学科带头人应能参加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公开示范教学,展示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能力,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0)精品课程建设能力方面,骨干教师能把握课程理念和课程建设标准;明确课程建设操作流程;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学科带头人具有指导其他老师搞精品课程建设;带头搞适合于本校或本地区的精品专业课程开发。

(21)在科研能力方面,一般专业教师具有参与科研的能力;骨干教师能参与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发表有独到见解的论文;学科带头人能承担或参与省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有独到见解的论文。

(22)在指导竞赛活动时,骨干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设计竞赛方案的和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竞赛的能力;学科带头人应能指导其他老师如何设计竞赛方案;指导其他老师参加省市竞赛。

2. 社会能力

(1)遵守法规。教师应具有遵法、守法、学法的能力,特别是熟知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2)教师还应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始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保持工作热情,乐于奉献,全身心投入。

(3)在自我约束方面,教师要能服从院校的工作安排,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4)在与人沟通时,教师要保持思路清晰,具有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沟通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具有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领导、企业行业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

(5)在教育团队里,教师要具有平等友善、谦虚谨慎,具有善于交流、化解矛盾、接受批评的能力;同时要有创造能力。

除上所述,教师还应具有教育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能力,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常规教育、安全教育、公民道德规范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3. 方法能力

(1)教师应该具有以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指导自己教学工作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能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教师要能够将个人的专业发展与所教授专业相结,确定专业发展目标,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

(4)教师应该具备根据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教学实际需求,主动开展专业技术学习(包括技能操作、新技术等)的能力以及参加继续教育的能力。

(5)在专业引领方面,骨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具有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在团队中起到骨干作用。专业带头人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带领其他老师共同学习的能力,在团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法,并能通过示范课等方式引领其他老师正确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很强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与人相处沟通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并在团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6)在解决学科问题方面,骨干教师应具备解决学科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学科带头人应能指导其他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解决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篇10

二、研究的意义

去年6月,我校课题组向县教研室申报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推广的行动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对开发引导学生以学为主,在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激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二次整合,改革教学中的越俎代庖的现象;对探寻并构建一条适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和“学”的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内容与措施

1.内容

(1)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展开研究,探索其价值为我所用。

(2)对教材,即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初步探究。

2.措施

(1)开发现有教师的潜能,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益。

(2)借助两台电脑的优势,及时了解相关教改信息。

(3)不求全责备,不搞模式化,让个性在课堂中飞扬,让创新在课堂中彰显。

(4)始终如一,不折不扣地进行研究。

(5)借助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

四、方法与步骤

采用行动研究为主,辅以案例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和总结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 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落实课题负责人;提出研究课题,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向县教研室申报;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2.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月)

(1)2011年7月—2011年9月:举行开题仪式;继续开展培训学习,撰写学习体会;初步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的实用意义,及时总结前期工作。

(2)2011年10月—2012年1月:继续培训学习,在实践探索中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展示优秀课例,撰写论文参与评比,做好中期总结。

3.提升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辅以对教材即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的初步探索;继续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汇报等交流活动,展示优秀课例,评比优秀论文;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五、成果与分析

我校的研究成果被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认定为平果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今年的毕业班参加毕业测试,语文科成绩全部合格,科任教师首次荣获了平果县乡镇中心校组优秀辅导三等奖。

在一年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在借鉴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吸纳了国内外著名教育改革专家的教学方法,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肖川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等。通过艰辛的探索,“学-导-练-结”这一教学思路终于出炉了。基于这一教学思路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在此,我们暂且把它妄称为“学-导-练-结”四步目标教学法。

1.基本界定

(1)“学”。包含学生的“学”和教师的“视学”。在学生“学”前,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提出学生“学”的具体目标和教师“视学”的具体目标。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2)“导”,即“导学”。导学一是要紧扣课题,哪怕是拓展训练也要为课题主旨服务;二是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定出“导”的目标。这是一堂课成功的保障。

(3)“练”。这并非只指握笔写作业的那种单一的“练”,它还包含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练”,“言语”和“写”的训练也要有各自的目标要求。

(4)“结”。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一堂课最少要有一“结”。我们不要小看这小结,往往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是在这不起眼的小结上。

2.操作策略

(1)操作时要遵循“兼容性”原则,要根据本班学生原有基础知识的度和授课内容的度而定。一般采取“学练结合导学结合专项练习师生小结”这么一个流程,也就是说,“学-导-练-结”是一个整体,不要割开来运用。

(2)时间分配。以一节课计,“学”用时约10分钟;“导”用时约15分钟;“练”用时约12分钟;“结”时间约为3分钟。从时间分配上来看,40分钟的一节课,学生支配的时间达25分钟,占62.5%。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这62.5%的时间出效率。时间的分配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

3.适用范围

适用于乡村小学3~6年级的各科教学。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和数学科的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4.形成和采取的策略

我们研究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研修集体研修上研讨课论证集体总结提升。

(1)团队合作策略

好的教学思路只是个路子,即“框架”,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即重整才是“货”,即“教什么”的问题。只有把“货”和“框架”高度统一起来,发挥他们相辅相成的作用,教学才是高效和完美的。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团队的合作是最佳的策略。

在整个后期阶段,课题组一共举行了12次研讨会,平均每两周举行一次。这12次研讨会中,上研讨课验证“学-导-练-结”教学思路的有7人次,上汇报课论证的有5人次。课题组成员认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但完全可以在农村小学中推广,而且由这一模式提炼出来的“学-导-练-结”的教学思路和对教材重整的探讨必将成为指导我校今后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之一。

(2)自主开发策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个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对教材的再开发更加需要发挥个体的自主钻研和奉献精神。如识字教学中,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从有利于让重点生字词为理解课文主旨服务这一要义出发,通过追本溯源,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义,使学生从容掌握了字形、字义。学生记忆起来永久难忘,运用时也会得心应手。

(3)反思提升策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名言讲的虽然是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但是对“反思提升”也是有启发作用的。

在实施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撰写了来自实践中的问题与收获。反思使教师们永不自满,反思使教师们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自我超越就是一种提升。正因为如此,实验教师写的课后反思《数学是讲‘理’的》和《从一节没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想到的——首次运用“学-导-练-结”的感受》等几篇文章在《小学教学参考》举办的“创造杯”全国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荣获了一等奖。

“学”有目标,“导”有目标,“练”有目标,“结”有目标,给教师们提供了简便易行的“目标教学”。这一思路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反思中诞生的。

篇11

自20世纪60年代末网络技术的兴起,到今天因特网将全世界各个领域信息资源联为一体,网络技术得以空前发展,组成了庞大的电子资源数据库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已在高校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主要指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等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三A式(Anywhere、Anywhe、Anyone)活动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技术支持。要使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巨大功能,教师要学会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会制作网页和课件,学会编写与设计网络教材,学会开发与制作网络课程,等等。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微机操作、课件制作和教学法创新将取代教师原有的基本功,成为重要的教学技能。但就高校应用写作教学主体看,多是文科出身,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如今高等教育、社会教育大多实现网络化,这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面对这一大趋势,适者生存,不适者将有淘汰的可能。

因此,写作教师要努力强化创新意识,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者、知识能力素质开发者、写作训练方法的指导者,实现应用写作教学法的创新,以提高应用写作教学质量。

一、变教师课堂“独奏曲”为师生“协奏乐”的教学法创新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地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播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对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尤为重要。应用写作教学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三个增大”的课程时效观,即在教学内容上要增大能力培养的力度;在教学形式上要增大现代化技术的含量;在传授知识中要增大课程信息量。

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往往采用的是教师一人“独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面对纷繁的写作信息,教师不是在讲一本应用写作教材,而是在讲一门应用写作课程;教师不仅仅是“教课”,更是学生写作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在传授应用写作知识的前提下,应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学习应用写作,使学生在获得写作知识的前提下,习得搜集信息、获取资料、进行应用写作训练的学习方法。

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基础自由地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与方式,但通过网络等获得的知识,总体上是“离散型”的,仅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很难辨别知识信息的质量并使之体系化。因而,教师应善于引导帮助学生组织、管理、激活各路信息,把知识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连接起来。在课堂短暂的教学时间内,清晰地勾画出应用写作课程的主体框架与教学要求,而对一些阅读、写作训练,以及一些枝节问题,可以通过网页超级链接等技术将课堂延伸出去,也可以列出阅读清单,介绍一些优秀的资源库和信息网站,让学生自由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变教师课堂“独奏曲”为师生“协奏乐”的教学法创新。

二、变教师单纯传授写作知识为全面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法创新

当代国际教育有识者要求K(Knowledge,知识)与A(Ability,能力)的统一,反映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时代特征。我们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相辅相成,也是应用写作教学法创新的目标。

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统一。在写作能力培养的标准上,要立足高难度,培养学生独立在网络查阅文献、独立撰写应用文的研究能力。应用写作考试要求试题信息量大,答题活,既有利于巩固、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又促进学生求新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要改进应用写作教学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随着计算机和视频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编写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为一体的配套电子教材及教学辅导材料以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和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应用写作知识呈现给学生。在实现信息网络互联后,各院校的优秀教材、教学资料、图书情报和示范教学的录像,也将有效地开阔学生的写作知识视野。

应用写作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为中心主线,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借助交互式的课程设计,运用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为学生创造特有的知识再发现的环境,推动学生主体参与知识建构活动,开发学生的采集信息能力、运思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评改能力,以达到文化素质的综合提高目的。

三、变课内写作单向训练模式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多元实践教学法创新

应用写作教学法创新的关键,在于建设好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教学实训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螺旋上升的多元的应用写作能力训练序列。

首先要构建快捷适用的网上“应用写作教学”平台,使之起点高,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通过超链接的形式体现出上网内容,包括:应用写作课程介绍、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大纲、电子版教材(全书)、各章复习与训练、授课计划、授课教案、主要写作训练项目的、训练思路、训练方法和参考答案、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和模拟试题、学习参考书及参考论文、教学示范录像、教学课件等,突出写作思路教学和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化写作教学训练的特色。网上“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在总体上达到了实用美观、好用便利的设计要求。

其次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法。可以抓住“四个环节”――精讲、指导、自学、检查。比如公文的教学,教师先在课堂讲授其写作的要求、分类、模式等要点,然后指导学生练习,课后布置自学,最后检查。也可以采取“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比如指定课题,让学生自学公文理论,师生进行讨论,参照例文,在计算机上模拟训练,自我测试,最后自我小结。实践证明,写作中实用性较强的文体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教学。在指导毕业论文中,从命题、查新、写作、修改等都可以放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

四、变传统的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为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法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条件下的应用写作教学活动,教师应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观念,从以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传统教育中的写作教师通常靠一张嘴、一部教材、一本讲义、一支粉笔打天下,形象是讲坛的“圣人”。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传统角色将逐渐淡化。因为网络四通八达,学生从中可以获取广泛的信息和知识。教师更要掌握网络教学的各种技能,善于采集、编译、存储、表达应用写作教学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发现、处理、创新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展示才能,为教学对象服务。

现代网络多媒体教学需要写作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当代大学语文教师良好的文化素质往往体现在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学能力上,也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创新教学法的运用上。文理结合、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正如智者所比喻的: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章、一套好教法、一颗事业心”,是对传统大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的精辟概括;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者、知识能力素质开发者、写作训练方法的指导者,传承优秀文化的研究者”,更是对现代网络多媒体教学舞台上大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创新要求。教师置身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新潮流中,要知难而上,重塑形象,真正发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

如今大学生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社会中,面对的是大众文化环境,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任务选择学习途径。现代的大众文化媒体,具有广泛的受众覆盖率功能。因此,抵御网络信息垃圾的负面效应,提高信息免疫能力,应引为关注。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不意味教师教学地位的下降,而更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在应用写作教学训练过程中去,实现教学法的创新和教学效益的提升。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应用写作教学训练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资料搜集、研究分析,为解决问题寻找理论依据,把研究成果在媒体发表见解,或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如何辨别优劣,吸取精华,排除糟粕,从而以先进的理论、精良的作品、优秀的文化去占领网络教学阵地,占领写作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