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卫生统计学论文

卫生统计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6: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卫生统计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卫生统计学论文

篇1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何风华,李明辉。生物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4,25(6):25~27

[2]洪伟,吴承祯,陈辉,等。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学科、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6:50~51.

[3]崔相学。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质的实践与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2):67~68.

篇2

引文分析法是一种应用于图书馆文献采集的有效工具,引文分析法需要建立在全面的引证数据基础上,由于对大量数据进行搜集、统计、分析,既费时又费力,所以在手工方式下使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当今,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引文分析法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介绍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系统作为一种在计算机辅助下实现快捷、方便、准确的引文分析的方法。

2.引文分析方法

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由规划、选择、收集、整理、组织、保管等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水平可通过馆藏评价来衡量。文献计量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科学、定量的评价方法,它是借助文献的各种特征的数量,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对各类文献的诸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和研究文献情报规律、文献情报科学管理以及学科发展趋势的一门科学在文献计量学研究中,以引用数据为基础的计量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已被广泛接受,其中引文分析法是文献计量学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所谓引文分析就是用数学和逻辑学方法对期刊、论文、专著等研究对象的引证和被引证现象及规律进行分析,以揭示出它们所蕴含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或对象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核心期刊的测定,文献规律的研究,情报检索系统,情报预测研究,对文献的评价,馆藏分析及图书采集中,其内容包括引文量、引文时间、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作者等的被引规律分析,自引规律分析等。

2.1被引规律分析

被引文献具有一些基本要素,如文献类型、学科内容、语种、年代、引文出处等。依照不同要素和指标,可以将被引文献分为以下一些类型:被引文量按频数分布;被引文按年代分布;被引文按学科或主题分布;被引文按文献类型分布;被引文按语种分布;被引文按国别分布;被引文按著者分布;被引文按期刊分布。被引文量指某一主体对象(论文、期刊、学科、著者等)含有的参考文献数量。通过被引文量的频数分布分析,可以揭示作者吸收和消化情报的途径和能力及作者使用情报源的习惯和方式特点【51。被引文年代分布是从时间的角度对引证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反映被引文的出版、传播和利用情况,常用于文献老化和科学史的研究。通过对被引文年代分布曲线的分析可大致确定被引文献投入使用的周期,中、夕卜文被引文献从出版到被利用的平均时间差及科学文献被引用的最佳年限。被引文献类型分布即各种类型的文献(如图书期刊、特种文献)在参考文献中f例,研究被引文类型的分布可以相对显示出各类文献的情报价值。被引文按文献语种分布对图书情报部门有计划地引进外文文献、译文选择、外语教育等都颇有参考价值。

2.2自引规律分析

被引文献是自己以前所发表的文献(或者说作者引用自己以前发表的文献)的文献引用现象叫做“自引”。在全部引用文献中,自引文献大约占有1030%。自引是一种特殊的科学文献引用形式,它所包含的特殊规律性对揭示作者、机构、期刊和学科等科学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十分有用。自引统计是对科学主体的文献自引关系进行定量描述(测度),为自引分析提供定量依据。文献自引的测度指标包括自引量、被自引量、自引率和被自引率。自引量代表主体的文献自引绝对强度,自引量大,说明主体的研究方向较为稳定,其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学术观点具有连贯性、系统性,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自引率代表某主体对其自身的依赖性程度(简称自依赖性)。自引率高,则自依赖性强,说明作者较强地依赖于自己的前期研究,反之则表示可能其研究课题之间关联不大,或是作者注意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

3.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系统

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系统基于引文分析理论及C6模式,运用PowerBuilder作为开发工具,进行系统的前台窗口对话界面设计,后台采用可靠性、安全性高的数据库管理工具Sql2000,从数据录入和信息统计两大部分出发,实现学位论文引文量统计(包括每篇论文引用的文献量、论文引用文献量最大最小值、频数分布、专业/学科平均引用文献量),按语种分布统计引用文献量及其相对数,按引用文献类型统计引用次数及其相对数,按年代统计某一年或某一时间段内引用文献数量,常用期刊文献按中外文分类统计引用量,常用图书文献按中外文分类统计引用量,计算馆藏文献收藏率,自引及引自导师文献人数及引文量统计等功能。

3.1流程设计

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系统为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能有效地帮助图书管s购图书°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用户登录,如果登录失败则结束,否则成功则转入下一步。其次,用户可以进行基本参数定义或进入引文信息管理录入或导入论文信息及论文的引文信息,引文信息输入成功后转入下一步设定引文分析的抽样参数。选择论文年代范围及论文级别等抽样参数后则可直接转入下一步,对设定范围内的论文应用引文分析方法对引文信息进行统计,对统计结果可导出报表。

3.2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科学性与使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系统设计开发进行构思,其设计功能涵盖了基本参数设置、引文信息管理、引文统计管理和系统维护与管理四部分,基础数据管理是系统的基础,用以添加、删除或修改引文分析时所需要的基本参数,包括文献类型目录、文献语种目录、学科/专业目录以及抽样参数;引文信息管理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引文数据的管理,主要实现对引文数据的录入、编辑、删除及导入等功能;引文统计管理是用户最为关注的功能,主要实现引文分布统计、特殊引证统计、常用文献统计、引文量统计等。系统维护与管理主要实现系统日常维护与管理,包括用户账号管理、用户权限设置、更改口令及在线帮助等,图2所示为引文分析系统软件结构。

     

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将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信息及论文的引文数据通过客户端准确的输入到计算机,利用本系统的功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和加工,以产生图书馆管理人员所需的各种统计信息。引文分析系统是个典型的分析型处理系统引文信息统计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该功能建立在引文分析法的理论上,并发展了其原有内容。在引文分布统计中,不但包括被引文量按频数分布、被引文年代分布、被引文按文献类型分布、被引文按语种分布,还包括了对引文语种、类型、年代的联合分布;在特殊引证统计中,除了自引统计,还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特点,增加了对引自导师情况的统计功能。在常用文献统计模块中增加了对常用图书及其他文献的统计,从统计的结果不仅可以看出哪些是研究生所需要的书籍,而且还可以反映学术界的较受欢迎的书籍和网站。图3给出了常用文献统计界面。

3.3系统应用

为具体说明本引文分析系统的实施效果,现选取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共24部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对象,列举了引文分析系统在引文数量、语种、类型统计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文中的数据表均来自于系统导出的Excel表格)。由论文引文数量表及被引文量的频数分布可以看出该校博士生的文献需求量较大,并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消化文献信息的能力。以篇均引文量133篇为中心,形成了中间高,两极低的正态分布,如图4所示,基本符合被引文量的规律。

篇3

【Abstract】Statistic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This paper simply expounded the situation of health management statistics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laborated the existed problems in some medical university and presented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in the hope of mak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health management statistics education.

【Key words】Health management statistics;education;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04-02

当前,无论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服务的监管,还是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等卫生管理工作,都需要统计信息的智力支撑。统计学在卫生事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医学统计学已成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之一。卫生管理统计为各级卫生机构提供信息价值较高的决策依据,实现管理的精细。高校提高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卫生管理统计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对比了国内外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现状,并详细剖析了国内某高校的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引起各卫生管理相关专业教学与科研人员的重视,为进行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现状

英、美等国的医学院校中,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往往融合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开展,结合不同的专业开设相关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根据培养的目标和层次不同,实施两阶段的教学,如在大学本科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基础的医学统计学或卫生统计学基本理论、方法的教学,而在实习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结合不同专业的需求开设高级统计学方法以及应用型统计学方法的教学,其中在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以及卫生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别强化了卫生管理统计学技能与方法的培训。日本的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则更多的集中在大学生的毕业后继续教育过程中,这也和日本的教学管理体制别注重毕业后的职业和继续教育有关。

我国从1948年郭祖超教授编著的《医学与生物统计方法》出版并被当时的教育部定为大学用书算起,在医学院校中开设统计学课程已经有60年的历史。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医学院校的培养专业层次的不断丰富,医学院校中的统计学教学不断分化为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管理统计学、教育统计学等分支。特别是随着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设立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后,“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就成为了该专业科研能力方法培养的必然需求。但由于专业培养定位、课程分类等问题,国内大多数院校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上,仍然选择进行基础的医学统计学或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没有与其他医学专业形成专业的区别性和针对性。

二、某高校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现状

早在1954年国内某高校便由国内卫生统计和医学统计学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的薛仲三教授在当时招收的卫勤管理干部学员中开设了“卫生统计学”的课程,主要讲授卫生管理统计的基本流程、卫生统计报表的制作以及基础的卫生统计分析方法等。随着卫生统计学学科的发展,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的需求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学生的招收和培养,卫生管理统计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主要讲授卫生事业管理和医院管理中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统计报表的设计制作以及卫生工作调查的方法等,用于培训各级卫勤管理干部。目前,该校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中开设了“卫生管理统计学”的课程。该高校拥有专业的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师队伍以及较为完善的教材讲义,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某高校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学统计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卫生管理统计学在该校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临床医学、麻醉、护理等专业的教学内容相近,教材仍然使用国家的统编的《医学统计学》教材,没有相关卫生管理统计学专门的教学内容设置和实践环节的训炼,没有达到专业化教学的目的。

2、学生对卫生管理中的统计工作缺乏了解。

卫生管理统计工作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日常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政策的制定及卫生措施的评价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是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必须了解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专业课教学中缺乏该部分内容的介绍,在统计学的基础训练模块中也缺少相应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得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了解甚少,如对医院常用的统计指标、人群常用的健康指标等缺乏了解,影响其毕业后相关工作以及卫生管理科研的顺利开展。

3、学生的卫生管理科研的基本素养缺乏锻炼。

由于卫生管理科研工作的开展有着区别于医学临床与基础科研的特殊性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学生虽然通过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据收集及处理方法。但是,由于目前公共(卫生)事业本科学生缺少卫生管理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系统训练,导致了其在开展卫生管理科研实践工作中的思路不够清晰,方法选择不够合理。在毕业论文的设计、撰写以及毕业后的管理工作和科研实际中不能正确地选择和应用卫生管理统计的科研方法,影响了论文和科研的质量,同时不利于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改革建议

为了克服当前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卫生管理统计学中存在问题,提高教学和专业培养的质量,十分有必要对当前的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

1、建立“双模块”教学模式。

目前,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完全照搬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针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针对此现状,在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学员进行基础的医学统计学科研方法训练的同时,应增加卫生管理统计学的教学模块,形成“基础医学统计学训练+卫生管理统计学专业训练”的“双模块专业化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模式。基础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只要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掌握对医学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卫生管理统计学专业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尝试多元的实践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的教师说教式课程教学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理念,提高学生卫生管理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加强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了解。例如,可尝试案例式教学、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等。案例式教学形式,可通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实例,介绍卫生管理统计学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PBL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问题为中心,用问题把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问题讨论、相互激发、协作和互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

3、增加软件实习教学。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数据的处理基本都依赖于计算机软件。统计软件的使用使得卫生管理统计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数据的处理变得简单化。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将来开展卫生管理科研实践工作中必然用到统计软件,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统计软件的训练。软件实习的教学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数据结合在一起,把一些抽象、难懂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直观的展示出来,培养学生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统计软件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也有利于将来管理工作和科研实际中应用卫生管理统计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韩丽萍、殷瑞玉,统计学在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2 13(6): 369

2、陈景武、邢建民、陈建红等,现代医学统计方法在卫生事业管理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管理事业管理 2004 3: 185-186

篇4

卫生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药卫生领域内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科学。卫生统计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使其掌握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较高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为进今后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统计学基础[1]。课程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主要手段[2]。良好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3]。目前,高校卫生统计学课程考试大多为期末终结性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等。此类考试方式与考试题型,难以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也可取得较好成绩,不能真正起到学习指挥棒的作用。当前,针对此类问题,诸多同行进行相关改革,譬如形成性评价。我校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于2016年下半年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卫生统计学课程考试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对62名学生进行了课程考试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课程考试改革内容与方式

此次考试改革核心是加强科研设计意识和SAS统计软件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对象选择2014级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班。此次考试改革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1.在以往仅有期末考试的评价基础上,引入实验报告、案例辨析和统计方法SAS实现和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综合考评。各部分的比重分别为:实验报告10%、案例辨析10%、统计方法SAS实现10%、课堂表现10%以及期末考试60%。实验报告:学生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或者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专业需要选定研究课题,依据专业相关内容撰写一份科研设计报告。案例辨析:一是学生从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CD核心库或扩展库)中寻找统计方法错误应用案例,指出错误,分析原因并给与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二是利用经典的案例辨析题目,学生以上交作业的方式完成考核任务。统计方法SAS实现:考虑课程学时数和专业要求,选用SAS作为分析软件,学生写出实现程序,列出主要结果,主要紧地分析结果的解读,学生上交电子版报告。课堂表现:一是出勤情况;二是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和正确性。

2.对期末考试题型进行改革。摒弃简单记忆性题目(名词解释、简答题),放弃复杂繁琐的计算题目,加大综合应用题、案例辨析题的比例。

综合应用题以案例任务驱动方式考察资料类型、设计类型、统计方法应用条件、思想和步骤等内容。

例1.(《卫生统计学》(方积乾,2012)例2-2)[1]:某年抽样调查某地120名18~35岁健康男性居民血清铁含量(μmol/L),检测结果(略)。请按照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请简要叙述基本思路;

(2)已知,width=274,height=16,dpi=110估计该地18~35岁健康男性居民血清铁含量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并简要叙述其意义;

(3)估计该地18~35岁健康男性居民血清铁含量的95%的置信区间,并简要叙述其意义。

该题目考察的知识有: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医学参考值范围、置信区间和标准误等。

例2.(《卫生统计学》(方积乾,2012)例7-1)[1]:

为研究钙离子对体重的影响作用,某研究者将36只肥胖模型大白鼠随机等分为三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高脂正常剂量钙(0.5%)、高脂中剂量钙(1.0%)和高脂高剂量钙(1.5%)三种不同的饲料,喂养9周,测其喂养前后体重的差值。结果见表(略)。请按照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该研究所得数据资料为什么类型?

(2)该研究设计类型为什么?

(3)问三种组不同喂养方式下大白鼠体重改变是否不同,首先想到的统计推断方法是什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4)如果条件不满足可以采取什么统计推断方法解决?

该题目考察的知识有:资料类型、实验设计类型、方差分析及其应用条件和非参数秩和检验。

案例辨析是将科研中典型的统计方法错误应用案例入手,采用错误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教”与“学”充分融合。

课程考试改革的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为评估考试改革效果,以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完善与提高,学期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经预调查、修改完善)调查学生对课程考试改革整体、考试改革内容、期末考试题型等方面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2份,回收问卷6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96.8%。

2.课程考试改革整体评价针对本次课程考试改革整体,43人(71.7%)认为合理;12人(20.0%)不确定,认为传统考试方式也有优点;5人(8.3%)认为不合理,建议采取论文或综述的形式进行课程评定。

3.考试改革内容的评价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考试改革内容较为清晰并有较高的认同度:49人(81.7%)清晰,10人(16.7%)不太清晰,1人(1.6%)完全不清楚此次考试改革内容。对于增设实验报告、课堂案例辨析、统计分析方法在SAS中实现和课堂表现,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具体见表1。

表1学生对课程考试改革内容认同情况

width=364,height=122,dpi=110

4.期末考试题型改革评价多数学生对期末考试题型持正向态度。对于摒弃简单记忆性题目,56人(93.3%)支持,1人(1.7%)反对,3人(5.0%)不清楚;对于综合应用题,52人(86.7%)支持,3人(5.0%)反对,5人(8.3%)不清楚;对于案例辨析题,43人(71.7%)支持,1人(1.7%)反对,16人(26.6%)不清楚。

5.综合评定成绩比例的评价多数学生满意综合评定成绩比例。44人(73.3%)认为分配比例合适,9人(15.0%)认为应该增加期末成绩比例,7人(11.7%)认为应该继续降低期末成绩所占比例。

课程考试改革的建议

卫生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和其在预防医学专业中的定位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实际应用能力。本次课程考试改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方位考察学生掌握知识、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1.丰富考核形式,启发学习动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本次课程考试改革最成功的地方是考核方式的多样性。首先,综合评价方式既可以巩固“三基”,又可以强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综合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了平时学习时间,增强学习积极性;最后,可以真正改善学风,综合评价方式提高了平时上课的出勤率,改变了很多学生平时学习懈怠而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现状。

2.弱化复杂计算,强化软件应用。将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引入考试的考核范围,可以让学生真正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统计分析方法的需求仅关注方法在自己未来从事领域的应用,不关心方法本身的创新和发展。SAS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统计软件之一,与SPSS、stata并称为国际三大统计软件,SAS处理数据的能力非常强大且方法齐全[4]。SAS还可以被当作一个统计平台,许多新的统计理论和方法都可以通过编写SAS程序来付诸实施[5]。考虑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课程学时数和专业要求,选用SAS作为分析软件较为合适。本次课程考试改革涉及SAS软件应用仅限课下评测,下一步考虑在期末考试引入上机能力考核方式。

篇5

1.1研究对象

齐齐哈尔医学院2005级预防、管理专业本科生。将所有同学分为2组,其中实验班33人,对照班24人。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改革的实施基础理论教学时数为50学时,同一老师,同一授课方式,从而保证2个班的同学所学的统计学理论知识是完全一样的。在分组的实验课上,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做题练习,并结合理论知识讲授。实验班则以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作为案例,采用案例讲授,根据对论文中的实验设计方案、数据分析方法的讨论,来提高学生解决科研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考核本学期授课结束后,由教师统一命题,对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包括卫生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统计方法应用2个方面的考核,以检测学习效果。试卷由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评阅。

1.2.3统计分析对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所有统计方法应用SPSS19.0实现。

2结果

(1)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t=0.25,P=0.8056),表明“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法并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见表1。

(2)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统计应用能力测试方面有明显差异(t=2.84,P=0.0064),表明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统计理论,解决实际数据分析问题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见表2。

3讨论

3.1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数据分析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案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法在对学科的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上没有明显区别(P=0.8056),但案例教学即实验班的学生在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统计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班。因此,在实践性较强的卫生统计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和数据分析技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传统教学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只重视将知识灌注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案例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案例的讨论中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获取知识,以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科研实例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自学的能力。逐渐认为统计学其实是很实用、很有趣的一门课程[3]。

3.3案例讨论提高学生正确选择实验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

针对当前统计学方法被误用、滥用现象严重的现状,尤其表现在医学期刊中统计分析错误较多的现状,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结果。本次实验班在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亦发现众多的期刊论文中存在实验设计或统计方法错误的情况,针对这些具体问题着重进行了讨论。从公开发表的医学论文中的各种错误实例进行讨论,使学生“虚拟地”置身于科研第一线,使学生感受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科研实例,由于所讨论的内容均来自于实际科研工作,可以激发起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的热情,通过个人分析和与他人讨论或辨析,对问题可以有比较全面、准确的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合理选择统计方法的能力[4]。从而可减少学生在未来从事实际科研工作中应用统计学方法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增强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6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

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

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巴甫洛夫语)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护理论文的撰写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篇7

很多在生物医药卫生等研究领域中从事科研工作的人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学了多遍统计学仍不得要领,每到用时就出错?"我的回答是:"问题的症结是你们对统计学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掌握得不够!"道理很简单,虽然你门学了多遍统计学,但每遍学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学的内容少,真正掌握的内容就更少了,而要解决的问题却远远超出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范围;每次几乎都是脱离实际地学统计,从统计学教科书上看到的都是经过统计学工作者加工过的材料,自己面对的却是问题的"原型",在尚未真正学会统计学之前,不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统计学问题,用十分有限的"几个招术"去对付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生搬硬套,张冠李戴,出错也就成为难以避免的事了。事实正是如此,在我国的一些科研成果档案材料中,在许多公开发表的科技期刊的学术论文中,甚至在一些电视和报纸等宣传媒体中,误用和滥用统计学的现象相当普遍,以至于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统计学误用的现状

科技期刊中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质量好坏和水平高低的一面镜子,全面而又彻底地映射出科研工作者科研创新的思路、统计研究设计的能力、数据处理的水平、结论的可信程度等综合情况。然而,翻阅我国生物医药卫生等研究领域内科技期刊中的学术论文,不难发现误用和滥用统计学的频率相当高,实在令人震惊!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们在"统计研究设计方面"常犯的错误有:忽视统计研究设计,盲目开展科学研究,实验过程中一旦出现了问题,常常措手不及;实验设计的四个原则(随机、设立、重复、均衡)遵守不严,由于研究者对许多重要非实验因素未加以控制,使各实验组之间缺乏可比性;科研课题本身涉及多个实验因素,研究者常采用单因素设计方法取代多因素设计方法,将原本存在交互作用的多因素之间的关系视为互相独立的关系,从而作出偏离实际、甚至完全错误的结论来。其二,人们在"实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常犯的错误有:由于缺乏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的指导,人们常不能正确地收集和整理观测或实验数据,最典型的事例是:为了考察三种药物对生物体所产生的影响之间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者常选用30只小鼠,将它们完全随机地均分到三个药物组中去,当每组10只小鼠服用一种特定的药物后,要在2、4、6、8、10小时5个不同时间点上观测各组中的每一只小鼠某项或某几项定量指标的数值大小(一般是抽血检测,故不需要处死小鼠),目的是要看药物效应随时间推移的动态变化趋势。很多人在收集此类实验数据时,未对各组内的每一只小鼠做标记,仅仅记下了各组小鼠在各时间点上观测到的数据,但无法明确区分从每一只小鼠身上观测到的是哪5个数据。这就将一个原本属于"具有重复测量设计的资料"错误地当作"独立重复实验设计的资料"了。资料收集时的错误,将直接导致统计分析方法的误用,乃至影响统计和专业结论的正确性。还有人在整理实验数据时,随意将那些自认为"过大或过小"的数据舍弃掉,这不仅使实验研究的真实性受到了破坏,有时还容易失去发现奇迹(如基因的突变)的机会。其三,人们在进行"统计描述和表达"方面常犯的错误有:用统计表表达统计资料时,表中数据的含义未表达清楚,使读者百思不得其解;用统计图表达统计资料时,常用表达定性资料的条图来表达各种定量资料,割裂了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时随意在坐标轴上标刻度值,使图形反映的升降变化趋势是错误的;用表达正态分布的方法来表达呈偏态分布的统计资料;将百分比与百分率混为一谈;滥用相对数,如用某药物医治某病患者5人,治愈3人,就认为此药的治愈率为60%。其四,人们在选用"统计分析方法"方面常犯的错误有:将t检验和c2检验分别视为处理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的"万能工具";不考虑资料所具备的前提条件,盲目套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将在专业上毫无关联的变量强硬地放在一起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用直线回归取代曲线回归。其五,人们在处理"多因素多指标统计资料"方面常犯的错误有: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取代多因素分析方法,用一元分析取代多元分析,这样无法揭示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容易得出片面的、甚至歪曲事实的结论。

对策与建议

要积极开展科研协作。笔者长期从事统计咨询的一个切身体会是:"实际工作者与统计学工作者之间开展密切的科研协作,对双方都非常有利。"这样一来,实际工作者不仅可以腾出大量时间做专业方面的事,而且可以集中精力投身于改革创新,在本学科领域及相关领域内做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来;而对于统计学工作者来说,有机会将自己学到的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用来解决生产和科研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不仅是一种有意义的工作,而且是一种享受和快乐。"积极开展交叉学科之间的课题协作",是一个"经济、高效、优质、科学"地完成科研课题的现代运作模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利用Internet网开展科研课题协作,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回报大"的举措,是广大实际工作者最明智的选择!每一位实际工作者在运用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当建立"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理念,确有把握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没有把握解决的问题,应当向内行请教或请统计学工作者协助解决。

篇8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

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

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巴甫洛夫语)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护理论文的撰写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篇9

2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被调查医务人员从事专业熟悉度及培训需求情况

在填写完整问卷的67名医生中,对专业熟悉排在前3位的是内科、外科和妇科;最不熟悉的论文撰写、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性病、社区康复和卫生统计学。医生最希望培训的前3项专业科目是外科、内科和儿科;临床检验、妇科、传染病、老年保健、医学心理学慢性病预防与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培训需求较低。在填写完整问卷的的73名护士中,对专业熟悉排在前3位的是常见病的临床护理、急救护理和慢性病的临床护理;最不熟悉的是中医护理、临终关怀和精神病的预防与管理。护士最需要得到培训的专业科目是急救护理、慢性病的临床护理与常见病的临床护理,对专业临终关怀、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心理健康护理和常见病的预防与管理的培训关注度低,均未超过10%(表3)。

3讨论

3.1农村医务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学历

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学历偏低,获得学历的途径主要以中专卫校为主,高级职称较少。作为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系统的龙头—县医院不仅在医疗器械等硬件上处于优势,在医务人员的学历、专业素养、医务职称、学科建设等方面都要有模范带头作用。然而偏低的学历、不合理的职称结构,不仅制约着医院本身的发展,更不能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乡镇卫生院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从事全科的医务人员比例偏低,影响着乡镇卫生院承上启下的功能的发挥。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高级的、制度化、正规化的在职教育[1],是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医学教育。卫生技术人员低学历和低职称造成基层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同时会影响继续教育的开展。不同学历层次的医务人员对培训的愿望存在明显差别,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要求培训的愿望也在逐渐增强。低素质-低提供能力-低卫生服务质量-低效益的恶性循环会严重阻碍医疗机构的发展[2]。学历的提高不但增强了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并为他们以后更好的服务基层、职称评定等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3]。本调查显示:大多数医务人员由于工作岗位人员短缺而不能脱离岗位参加培训,从而无法提高自身学历水平与专业技能,因此相关领导应与当地卫生学校建立适宜本地区的继续教育规划,使医务人员能够更加便利地参加教育培训。

3.2医务人员对基本医疗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平衡,加强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专业知识的培训

本调查显示:医生对内科、妇科、外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度较高,对其他辅助科室如检验科、耳鼻喉科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妇幼保健、精神病预防与管理、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和社区康复掌握度偏低。护士对常见病的临床护理、急救护理、慢性病的临床护理的专业熟悉度较高,对病人的精神病的预防与管理、临终关怀、中医护理和老年保健的专业知识了解不足。基本医疗是所有医疗工作的基础,只有所有医生及护士对其知识及技能熟练掌握,才能保证医疗工作的高质量。同时对于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率也亟待提高,作为医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也应具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涉及的其他科目知识有所了解,以较为全面的知识技能服务患者。现代社会尤其主张人文关怀,若医护人员有良好的医患沟通的技能,不仅能促进病人积极地配合医生接受治疗,也可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公共卫生是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的重点方向,若医务人员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就无法保证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防治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既影响了农村广大居民的健康,又阻碍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因此,当地地区卫生主管部门应按照当地实际医疗需求,合理有度地参与规划与管理,有利于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培训项目的组织方应充分了解培训对象现有医学教育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及实际工作生活中存在困难,制定相适宜的培训模式,遴选适宜的医学师资与专业教材,选择最佳培训地点,进行严格而人性化的管理,不断与培训人员进行沟通寻找问题,从而实时对培训内容或模式进行调整、改进,最终才能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同时,为了有效避免工学矛盾,还需要及时与培训对象所在单位充分沟通,了解单位实际需求,从而得到单位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培训人员、时间和内容,继而高效地为当地培养适宜人才[4]。

3.3医务人员对基本医疗的专业培训需求较高,培养检验及影像专业人员,全面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在新疆贫困县,由于资金匮乏、专业人员短缺等因素,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分科条件有限,从而医务人员对自身专业的培训期待很高。同时,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大,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经费接受全面的专业培训,所以医生对基本医疗的内科、妇科、外科、儿科的培训需求度很高,护士对急诊与急救、儿科。传染病的临床护理也提出了较高的培训期望。现阶段国家对农村基层医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保证了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同时还不断配备先进的医疗器械,因而对检验人员、医技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有的医院配备了先进的诊断设备,但是由于医技人员操作技术有限,只能使用部分基本功能,仪器设备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农村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按需求培养检验及影像人员,从而全面提升医院诊断能力与工作效率[4]。

篇10

二、培训方法

1、上岗前需参加岗前培训一周。在医院培训期间,由医院管理办公室统一布置培训工作。

2、在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在医院办公室和指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做到专科理论、临床诊治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相结合,基础培训和专科培训相结合。

3、培训人员培训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指导老师负责制和学分制。

4、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细则,实行二级专科轮转。

三、培训内容

1、参见卫生部五官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

2、相关学科临床理论进展和新技术;相关学科临床操作技能及常见病、疑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了解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处理措施;在科室统一安排下参加临床教学工作。

3、临床科研方法,科研论文、临床研究课题申报写作方法,文献检索方法,卫生统计学。

4、专业英语:相关学科外文专著和文献、专业杂志,英语论文写作。

四、综合素质要求

1、严谨、求实、规范、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2、高尚的医德医风和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3、医患沟通艺术和能力。4、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五、理论课程

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细则》要求的五官科专业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巩固大学理论知识,阅读本学科经典著作。

六、考试、考核

1、出勤考核:培训人员实行24小时负责制。病、事假三天以内(含两天)由本人书面申请,指导老师和科室主任签字后生效,并在考核表上记录;三天以上者,需由专科医师管理办公室签字后生效。请假情况如实记录于培训手册。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75-02

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而国内开始探究这种教学法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之后。CBS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一门交叉学科,已经作为医学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除了要掌握临床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卫生统计学,并且还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批判的观点看待临床问题。运用CBS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我院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个班,其中2个班为试验组,另外2个班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05人,对照组68人。

2.教材及教学内容。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王家良主编《循证医学》第二版为教材。我们选取3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CBS教学。

3.方法。试验组采用CBS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影响,这4个班的课程又同一位教师授课。①试验组教学方法。准备阶段:在进行案例讨论及理论授课之前,组织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循证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等。并向学生演示文献检索的方法等,是其掌握获取资源的方法;实施阶段:案例设计、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师总结。②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

4.效果评价。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在课程结束后当场发放调查问卷,由学生独立填写,当场回收。问卷的内容包括对课程的认知、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以及试验组对案例教学法学习效果的评价等。

5.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经编码后再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避免数据录入有误,采用SPSS20.0分析数据,进行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

二、结果

1.循证医学基本理念的建立情况。通过CBS教学后,在遇到临床专业问题时试验组学生主要通过查询医学数据库来解决问题(73.5%),而对照组学生大多数选择教科书(5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77,P

2.批判性思维建立情况。对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上或者著名专家的论文,试验组学生认为应对其科学性进行评价有63人,占91.3%,而对照组有73人,占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60,P

3.对案例教学法学习效果的评价。试验组学生中,9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95.2%的可认为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92.9%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沟通与交流的能力;91.3%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