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水利水电工程毕业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毕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7: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水利水电工程毕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水利水电工程毕业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35-02

目前,有关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争议不少。正确处理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对环境影响尽可能小的设计方案和合理路线,要求工程建设的规划、决策、设计、勘测、建设、管理等人员具有较强的、自觉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养。学校作为主要的水利工作者培养、输出单位,开展相关环境教育尤为重要。

一、课程体系现状

我国开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工专业)的高校有50多所,占全国本科院校的4.8%,年招生约3500人。这些工科院校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及破坏作用早有认识,对环境教育也十分关注。通过登录相关高校网站调查,开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有5所985高校,6所211高校和9所普通本科院校,仅清华大学将《地球与人类环境》课程纳入水工专业基础课,其他学校没有明确的环境教育课程。其中某高校水工专业本科课程见图1。

图1 水利水电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其中,公共基础课15门,专业基础课9门,专业限定选修课必选10门,无环境教育类课程;专业任意选修课必选4门;另外,可从27门课程中选修5门,在27门中涉及环境保护的仅有《环境学概论》和《生态水工学》。素质类选修课变化较大,占总学分的4.4%,学分少,选择机会少,由此不难理解部分水利工作者出于对水利工作的热爱,夸大自己所从事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不以为然,甚至想当然认为发展就是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校教育与国家政策脱节

我国专业环境教育在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协调和制定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以及组织编写专业教材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1]。对于非环境专业,长期以来,学校环境教育的内容仅仅停留在珍惜自然、爱护环境上。环境保护也被认为是专业机构和部门的环境污染治理。很多工科院校非环境专业学生接触环境类课程的机会不到10%[2],更多学生接受环境信息的渠道为零散的新闻传媒或生活积累,缺乏系统的环境教育,环境感知能力也随着离开学校而逐步削弱和日渐萎缩[3]。《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明确“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环境专业要开设环保课程或讲座;到2010年,实现全国环境教育体系趋于合理和完善,环境教育制度达到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目标”。目前,既定目标并没有得到圆满的实现。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要想从理论课中接受环境信息和知识,只能选修学校开设的素质类选修课或专业任意选修课。而必修课和专业限定选修课以及专业任意选修课中的必选课都没有设置环境教育相关课程。加之工科学生学业压力大;学校跨专业选课管理办法,如受开班人数下限、学分、限定选课学期、个人兴趣等因素限制,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课堂环境教育的几率很小,使得有兴趣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学生错失机会,只能从众选课。

学校由于缺乏经费支持和专业指导,开展环境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开展的“贝迩(BELL)高校可持续发展创新课程推广计划”,2009年实施以来,试点高校分别为2009―2010学年25所,2010―2011学年22所,2011―2012年学年16所,但是环境教育课程主要开设在这些高校的商学院、管理学院、环境学院和人文学院,没有工科专业。

(二)教材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

对非专业性的高等环境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只是以普及为原则,讲授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4]。可供选择的融入环境教育的专业课程相关教材比较少。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教材中,大部分专业课教材对环境保护知识“心无旁骛”,小部分包含环境保护的章节或内容,但更新缓慢,或侧重于理论,或过于泛泛,针对性不强,难以适应我国国情水情的严峻形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可选择的环境教育课程之一的生态水工学专业性较强,而环境学概论侧重各种污染防治。既然环境与资源密不可分,环境保护重要内容之一又是资源保护,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却很少结合和反映两者间的联系,有关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等内容的课程也未体现在教学计划中。

(三)师资力量不足

开设环境课需要授课教师知识面广,对教师的素质、师德要求较高。目前,我国非环境专业很多从事环境教育的教师并非环境专业毕业生,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性强,任课教师多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未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知识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滞后,没有环境教育培训的主动和被动要求,教师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科学知识都不到位;经济发展兼顾环境和环境优先的观点没有得以有效传播。教师队伍环境素养的缺乏导致专业课程设置较少考虑环境教育,即使有也流于形式,不能将环境教育融合到材料力学、土力学、规划、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学校规定素质类选修课没有实验(实践)学时,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不符合环境教育应有的教学特点,效果不佳。

(四)缺乏激励机制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落实不到,人人无责。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是美德,是发自内心的,不讲回报,不图奖励。在整个社会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可以对坚持环境教育的教师和身体力行的学生给予尊重,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既可以增加环境保护践行者的精神愉悦,又可以鼓励更多的师生加入到环境教育的队伍,改变目前“口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环境保护知行分离现象。

三、应对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跟环境联系直接、密切,开设环境保护必修课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借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制度,学校环境教育应体现全方位、多元化。学校总体规划、学院课程设置、教师教材编著应同时启动,形成上下联动、齐头并进的态势。

(一)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应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大学”建设的号召,支持学校的环境教育事业,使学校成为实践环境理念的典范。通过改进传统教育,宣传和构建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将环境教育、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组织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建立专门机构或利用现有的教学督导团监督环境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情况;将环境教育纳入教师资格评审中。

(二)课程设置

环境教育是发展必要的技巧和态度以了解和欣赏人、文化、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是一种辨识价值和澄清概念的过程,不是要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环保专家。根据学校课程体系结构,分别在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实验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增加环境教育是比较理想的课程设置。然而,将环境教育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必修课,不仅增加学校、教师、学生的负担,还会降低大家的积极主动性,失去兴趣。环境教育课程的设置建议遵循“少就是多”的原则,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应该超过教授质量。在现有课程结构中,将环境教育融入到每一节课堂中,将环境保护内容加入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中,有专门谈及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等相关内容也强调将环境教育融入形式,也可以用环境教育课程替换1―2门必修课程或减少必修学分,增加选修学分。

(三)教材选编

学校是课程发展中心,而非外在机构的课程实验场所。每个学校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品质,国内外高校的环境教育成功经验可以参考,但绝不能复制,教材也一样。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进行环境教育的教材可以借鉴国外或校外教材,但随着教学实践的积累和体会,课程发展应遵循从下而上的发展模式。鼓励教师尽其所能,发挥专业自主,结合教学、科研经验和实践智慧,主动创新、改编教材,从而形成课程、教授、学习、评价、专业发展和校外环境一贯的整体。对在专业课教学中坚持讲授环境教育的教师,进行修订融入环境教育的专业课教材的经费支持。这对从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对教师继续学习和主动思考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教育形式多样化

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渠道为课堂讲授和课外实践;可采用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讲座、研讨会、学习班、社团、展板、影视、文学作品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环境,我有责任”的观念,加大对身体力行、节能降耗行为的个人或单位进行表扬或奖励。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涉及水、土壤、大气、生物、地质、声环境等自然环境和包含农业、经济、土地利用、文物古迹、人群健康等在内的社会环境,具有复杂性和潜伏性。许多环境影响一旦形成,不可修复。深入、细致地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环境教育是所有开设该专业的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将环境教育与教学改革结合,内化于专业课程和教学实践性环节中,融会贯通到学生的每一堂课中,对于学生大工程观的培养、环境理念的建立和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能够起到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我国高等环境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大学教学,2009,(7).

篇2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要想从理论课中接受环境信息和知识,只能选修学校开设的素质类选修课或专业任意选修课。而必修课和专业限定选修课以及专业任意选修课中的必选课都没有设置环境教育相关课程。加之工科学生学业压力大;学校跨专业选课管理办法,如受开班人数下限、学分、限定选课学期、个人兴趣等因素限制,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课堂环境教育的几率很小,使得有兴趣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学生错失机会,只能从众选课。学校由于缺乏经费支持和专业指导,开展环境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开展的“贝迩(BELL)高校可持续发展创新课程推广计划”,2009年实施以来,试点高校分别为2009—2010学年25所,2010—2011学年22所,2011—2012年学年16所,但是环境教育课程主要开设在这些高校的商学院、管理学院、环境学院和人文学院,没有工科专业。

教材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

对非专业性的高等环境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只是以普及为原则,讲授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4]。可供选择的融入环境教育的专业课程相关教材比较少。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教材中,大部分专业课教材对环境保护知识“心无旁骛”,小部分包含环境保护的章节或内容,但更新缓慢,或侧重于理论,或过于泛泛,针对性不强,难以适应我国国情水情的严峻形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可选择的环境教育课程之一的生态水工学专业性较强,而环境学概论侧重各种污染防治。既然环境与资源密不可分,环境保护重要内容之一又是资源保护,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却很少结合和反映两者间的联系,有关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等内容的课程也未体现在教学计划中。

师资力量不足

开设环境课需要授课教师知识面广,对教师的素质、师德要求较高。目前,我国非环境专业很多从事环境教育的教师并非环境专业毕业生,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性强,任课教师多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未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知识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滞后,没有环境教育培训的主动和被动要求,教师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科学知识都不到位;经济发展兼顾环境和环境优先的观点没有得以有效传播。教师队伍环境素养的缺乏导致专业课程设置较少考虑环境教育,即使有也流于形式,不能将环境教育融合到材料力学、土力学、规划、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学校规定素质类选修课没有实验(实践)学时,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不符合环境教育应有的教学特点,效果不佳。

缺乏激励机制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落实不到,人人无责。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是美德,是发自内心的,不讲回报,不图奖励。在整个社会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可以对坚持环境教育的教师和身体力行的学生给予尊重,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既可以增加环境保护践行者的精神愉悦,又可以鼓励更多的师生加入到环境教育的队伍,改变目前“口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环境保护知行分离现象。

应对措施

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应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大学”建设的号召,支持学校的环境教育事业,使学校成为实践环境理念的典范。通过改进传统教育,宣传和构建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将环境教育、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组织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建立专门机构或利用现有的教学督导团监督环境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情况;将环境教育纳入教师资格评审中。

课程设置

环境教育是发展必要的技巧和态度以了解和欣赏人、文化、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是一种辨识价值和澄清概念的过程,不是要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环保专家。根据学校课程体系结构,分别在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实验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增加环境教育是比较理想的课程设置。然而,将环境教育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必修课,不仅增加学校、教师、学生的负担,还会降低大家的积极主动性,失去兴趣。环境教育课程的设置建议遵循“少就是多”的原则,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应该超过教授质量。在现有课程结构中,将环境教育融入到每一节课堂中,将环境保护内容加入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中,有专门谈及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等相关内容也强调将环境教育融入形式,也可以用环境教育课程替换1—2门必修课程或减少必修学分,增加选修学分。

教材选编

学校是课程发展中心,而非外在机构的课程实验场所。每个学校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品质,国内外高校的环境教育成功经验可以参考,但绝不能复制,教材也一样。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进行环境教育的教材可以借鉴国外或校外教材,但随着教学实践的积累和体会,课程发展应遵循从下而上的发展模式。鼓励教师尽其所能,发挥专业自主,结合教学、科研经验和实践智慧,主动创新、改编教材,从而形成课程、教授、学习、评价、专业发展和校外环境一贯的整体。对在专业课教学中坚持讲授环境教育的教师,进行修订融入环境教育的专业课教材的经费支持。这对从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对教师继续学习和主动思考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验室;工科;水利水电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36-02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毕业前对所学课程的一个总结。一直以来工科建筑专业毕业设计都是以设计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毕业设计是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基础,传统的建筑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包括建筑物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等,它们都是依托实际工程资料进行虚拟施工安排。随着大学职能的转变以及应用型本科的提出,这就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原有的建筑物设计、施工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这时,实验室的利用应得到充分重视。

一、工科毕业设计现状

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大学四年对所学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毕业设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假定工作实际内容为主的毕业设计,另一种是以资料搜集论述为主的毕业论文。长期以来工科专业结合实际就业方向,毕业设计都是以设计为主,但在设计的执行过程中却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料在网上都有成品,而指导教师的设计资料来源有限,学校资源投入不足,更主要的是毕业设计与很多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同,学生不感兴趣,就会存在抄袭、应付了事等问题,毕业设计改革迫在眉睫。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就要从实际问题入手,应l展设计形式的多样性,丰富选题,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所需,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发挥毕业设计的真正意义。

二、毕业设计与实验室建设的关系

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对工科的实验室来说,实验内容并不能像理科实验室一样有丰富独立的实验内容,所以对工科实验室利用率较低。高校工科实验室应用主要是以辅助教学的形式,通过课程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其实工科实验室还是很有利用空间的,可以借鉴理科实验室利用方式,通过对课程教材实验内容的验证、对建筑材料力学性能等检验、将实验器材走出实验室在建筑现场进行原位实验、对不同外加剂对建筑产品的影响等等实验内容进行研究,引入毕业设计或形成毕业论文,既满足了学生就业方向的需要,又培养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开阔了毕业设计思路。综合上面所提出的想法,我们想尝试将实验室对毕业设计开放,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尝试探索工科毕业设计新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申请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基金项目“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研究”,项目以黑龙江大学水利工程专业为试点,尝试以学生自主申请学校开放实验室项目内容为毕业设计题目,为毕业设计探讨一种新的形势。项目预期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扩展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充分利用实验室就不能选择传统的虚拟施工形式的毕业设计,而是通过种种实验数据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实验内容为毕业设计题目,杜绝了学生套用模板、网络抄袭等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文字整理能力。但以往工科的实验室很少有科研项目,因为建筑专业以施工方法为主,实验室都只是传统的检测建筑材料或土壤所能承受的力学指标,项目也只是为建筑工程提供相关材料的数据资料,创新性不高。为了让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更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以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选题时将学生意向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题目上可以结合生产实习或学生自主实习内容,对某处工程地质条件或相关建筑材料、结构等进行验证;也可以将教师项目中某些学生可行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如提供实验数据、数据分析等。当然,因为有的科研项目内容与本课毕业设计目标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指导教师在进行选题时应注意难易程度、与教学大纲的交叉情况等。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学校资源不单单是利用实验室,高校资源广阔,应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校园网、图书馆、其他专业实验室等,通过校园网中的知网平台可以查阅其他先进的学术理论,以此作为实验项目选题的依据,扩展学生的思路;而通过图书馆文献可以为项目理论确立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其他专业的实验室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更好地为实验数据服务。学生要想通过实验完成毕业论文内容,扎实的实验数据是最基本的,但现有实验室涉及耗材及简单的仪器的提供可能存在不足,这样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校园项目提供相应的实验经费,如果是教师科研项目分支,还可以通过项目经费完成,但在项目经费支出等方面还要指导教师严格把关,避免浪费。有些耗材费用过高,还应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制实验设备。

3.组建设计团队,培养团队精神。既然将实验室实验内容作为毕业设计,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该鼓励学生组成自己的设计团队,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合作,更应鼓励学生与就业单位合作,利用就业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及经验,相互取长补短,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在科研上有一定建树,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展开实际的项目研发,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指导教师应在组成团队后,项目开始前对项目进行细致的分工,同时听取项目组成员的想法,安排每个学生搜集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资料,定期进行交流和整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科研经历,指导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对学生在学术上加以指点,包括资料的整理、实验的操作方法、理论分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论文的写作格式等。

三、实验室在工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在本次实验项目中,指导教师从原有校级青年基金项目“固化剂对分散性黏土的改良研究”中分解出两个小项目申请学校创新实验室项目:“对针孔实验进行改进的研究”、“外加剂对分散性黏土的影响指标分析”,其中“外加剂对分散性黏土的影响指标分析”申请了省级创新实验室项目。两个项目组成员共八人,考虑到水利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一直来毕业设计少有论文形式,所以只确定两个项目负责人将项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其他项目组成员以兴趣爱好为主,毕业设计仍选择传统的设计形式。首先从大四上学期开始在学生中选择对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并组成项目组,然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组织资料申请学校相关项目。项目申请成功后由指导教师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分工,开始资料搜集:有的学生负责力学部分、有的负责实验原理、有的负责实验过程、有的负责实验材料作用,由学生自己在学术网站及图书馆搜集资料整理成小论文,定期与指导教师进行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最后形成实验计划。在经指导教师对实验计划进行审查后,开始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计划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耗材、实验步骤、实验预期目标等,所涉及实验的相关材料,如土壤固化剂、分散性黏土土样以及其他实验耗材等,实验室不具备条件的由所申请校园项目经费统一购买。项目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室专职实验教师指导,这主要是避免实验仪器在错误操作使用过程中损坏。实验项目应在本学期结束前完成并形成实验报告,如实验中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最后对解决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二次分析。本学期结束前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组织学生开始毕业设计选题,由两名实验项目组成员分别将此次实验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其他学生选择其他设计题目作为毕业设计。在第四学年下学期开始,两名学生根据之前实验报告,搜集资料对实验项目的相关因素进行完善,并形成毕业论文参加答辩。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由于前期实验已经完成,因此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严格考核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能力。毕业论文答辩时应邀请实验室教师、工程师、项目指导教师共同参与,针对项目内容力求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

四、结论

1.因为本次规划项目为期一年,但具体实验操作环节只有一学期,所以在实验阶段对实验中存在的如返工、发现新的问题、实验错误整理等修改时间不够充,大四上学期学生课程较少,时间比较充裕,但是实验室教师工作量较多,学生又没有科研经历,在对很多情况处理上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所以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增强。

2.在实验过程中,从耗材的购买、土样取得、联系其他实验室等细节工作上,学生执行力不够,未来在项目进行中应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

3.从毕业设计答辩效果来看,学生在实验原理掌握上还有很多不足。对于毕业设计答辩组提出的问题,涉及基础理论、实验原理等,学生答辩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学生对前期资料搜集整理及认识还很不够,未来大三学年下学期学生就应自主完成项目申请,并交由指导教师审批,并且教师要加强对实验操作、理论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力度。

综上所述,对学生利用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理论上还是可行的,应对项目组成员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不断完善实验执行内容,执行过程中关键点还是培养科研兴趣及理论知识运用。

参考文献:

[1]孟昭霞.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

[2]邢丽波,桂馨,康九红.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

[3]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

[4]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

篇4

土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质学与土力学、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研究地表及一定深度范围内岩石和土的物理化学指标、工程力学特性的,工程建成以后对作为地基岩石和土的应力、应变、强度、稳定性、渗透性的影响变化及力学性能,为各类构筑物、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提供力学理论计算依据,确保各类构筑物、建筑物不发生倾斜、开裂、基础断裂、地基滑动、不均匀沉陷、地基液化失效、坡面滑动等各种地基基础工程事故,使其在设计年限内安全可靠地正常使用。土工实验是上述几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仪器设备按规范测试确定岩石和土的物理和力学指标。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课程理论教学并重对于教学是重要的,对于生产和科研更是关键技术环节。

我校水利土木学院已有58年的办学历史,办学初期就设置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专业,并建立了土工实验室。50多年来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培养了数万名水利土木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1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GDP稳步增长,土木、水利、交通等工程也伴随社会发展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设置了土木类专业,以满足社会对土木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对土工类高等教育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也对土工实验室扩建及仪器设备更新和实验室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加强实验室建设

1.1 实验室原有状况

我校原有土工实验室面积小、仪器设备种类少、同类型仪器设备台件数也少,仪器设备仅有69台套,实验室面积仅有100平方米,可摆放的仪器设备有限,教师备课只能挤在一个角落里。因此学生没有同时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基本是学生轮流做或部分学生做、部分学生看。一些必须开设的实验项目经常是用1~2台仪器做演示,大部分学生围着看。简陋的条件很难培养学生对土力学的兴趣,更谈不上对土力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也就适应不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和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2 扩面积和增设备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学校进行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训练、促进科研水平提高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改革。十几年来学校投入1 000余万元,首先扩大实验室面积,1998~1999年由原来100平方米扩大到200平方米;淘汰了陈旧落后的仪器设备,更新增添了新的实验设备种类和数量共130余台套,同种类仪器设备由原来的3~4台增加到15~20台。每班学生人数约30人,最多35人,这样一个班全体学生在做实验时可2人合用1台仪器,2人1组既可商量讨论互相配合又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2007~2012年实验室面积又从200平方米扩大到600平方米,新购置了土工实验土工微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30台套,MC-3型核子密度湿度仪3台,SDT-10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土动三轴实验机2套,USD-10微机控制非饱和土三轴实验机2套,有力地促进了土力学理论及实验教学适应社会需求,支撑了教师科研和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对土力学学科发展的跟踪。

2 实验教学及管理改革措施

我校土木、水利和交通3个专业的学生实验课只有6~10个学时(总学时一般为36~54个),周末及节假日实验室仪器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为此实验室报请学校领导同意,在确保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教学学时不变前提下实验室对外开放,承担设计院所送检勘探土样的测试。同时要求学生以土力学课程实习的形式参与其中的实验测试工作,规定每个学生累积参与时间不少于20小时,参与实验工作的业绩计入土工实验课成绩。

实验室鼓励有热情有兴趣的学生和有勤工俭学需求的学生申请参与对外承担的土样测试工作。参与形式多样化:可以寒暑假参与,可以在学期间的周日和晚上参与,也可以课余零星时间参与。从参与的学生中选出责任心强的作为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参与学生的考勤、工作分派、津贴发放和向责任教师沟通汇报等。

所有土力学教师除在教研室备课、上课外,平时均在实验室工作。身兼数职:课堂及实验室教学、科研实验测试、对外技术服务等。

实验室设备数量及完好情况、水电及门窗等安全责任人为实验中心主任,直接负责人为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室内及门口均装有视频监控,记录保存每天实验室监控画面,硬盘容量可存半年图像数据资料。教师都有实验室钥匙,学生仅组长和副组长有钥匙,以方便进出和加班,实验室实行24小时开放。

3 促进了教学科研提高

3.1 教学效果突出

实验室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管理上的对外开放,使学生感受到原来普通泥巴砂砾石块蕴含那么多的知识学问,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强化了动手能力,使学生由原来枯燥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土力学理论普遍掌握得扎实,学习成绩也大幅提高,同时对土力学及土工实验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深刻;对外承担一定量的土工实验,开创了学生课程实习条件,提供了勤工俭学和兴趣学习岗位,增加了学校师生与外部同行业的联系机会,也了解到行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趋势。

据统计,10年来有30余名学生因在土工实验室参与过实验工作,认识了土力学学科意义,培养了兴趣,先后考取“211”院校岩土方向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还有几十名有土工实验室工作经历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地质勘探和土建施工单位,很快适应工作并成为业务骨干。

3.2 科研成绩显著

3.2.1 构建新的土工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从土工实验的工程应用性入手,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如在做土的液限和塑限实验时,如果液限较高,就要考虑它有可能是膨胀土。《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CB/T 50279-98)对膨胀土定义为:富含亲水矿物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的高液限黏土。一般情况下,膨胀土的承载力较高,但浸水承载力衰减较大,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和反复胀缩变形、干缩裂隙发育等特性,性质极不稳定,对工程安全影响特别大。对膨胀土就要增加胀缩性指标的测定,包括自由膨胀率实验、膨胀率实验、膨胀力实验、收缩实验等。实习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参与该项测试工作意义很大,有的研究生在教师指导下,深入查阅膨胀土文献资料,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次数,较好地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

3.2.2 积极利用新型综合性仪器设备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

如新添置的土工实验微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集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可进行常规实验、部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只需通过计算机操作就能完成实验测试、图表曲线绘制、实验报告编制等。

新进的MC-3型核子密度湿度仪,可快速准确地测量各种土、沥青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密度和含水量。还可测沥青混凝土空隙率,仪器内设有微处理器,一般情况下只需输入测量计数时间(或测量要求的精度)和被测材料室内实验的最大密度,按启动键即可很快测量读出测量深度、日期、计数时间和测量结果:湿容重、水分重、干密度、百分含水率、百分压实率、百分孔隙率等。

新进的SDT-10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土动三轴实验机,主要用于岩石、砂土、岩浆的轴向压力和侧向压力的强度实验、土动力学实验,还可用于测定细粒土和砂土的总抗剪强度和有效抗剪强度参数的实验。还可根据排水条件的不同完成不固结不排水剪实验、固结不排水剪实验、固结排水剪实验。内置实验软件在WindowsXP/2000中文环境下工作,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实验条件和实验数据结果自动存盘,显示并打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实验曲线、表格和报告等。USD-10微机控制非饱和土三轴实验机,是通过3~4个圆柱形试样分别在不同的恒定周围压力(即小主应力 3)下,施加轴向压力〔即主应力差( 1- 3)〕,进行剪切直至破坏,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然后根据摩尔-库仑理论,求得抗剪强度参数,对细粒土和砂土求得总抗剪强度和有效抗剪强度参数等。

这些新仪器设备的投入使用,为教师承担横向课题和申报纵向课题搭建了较高的科研技术平台,如承接的国家电网泰山蓄能电站地基勘探土样测试、京沪高速公路泰安段路基勘探土样测试和济南许多高层建筑地基勘探土样测试等,委托方正是看到学校教师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先进综合的仪器设备才来委托的。教师通过这些实验项目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研究思路,可很好地指导研究生做课题论文和进行科学研究,使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科学研究和对外技术服务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近10年来笔者积极参与工作,获益匪浅,先后与其他教师20余篇,编写土力学及土工实验指导教材2部,申请科研经费120余万元。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

4 结束语

十余年来,学校在土工实验室的持续投入,搭建了较高的科研技术平台,又进行了有效的实验室教学管理改革,极大促进了学生兴趣培养和技能训练,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教学培养水平;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教师技术服务能力和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通过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实践启示我们,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学仪器设备的硬件和教学管理改革的软件也要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和学新,张利钧.关于创新及创新人才标准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12-14.

[2] 张新跃.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8(34):122-124.

[3] 李勇.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0(5):194-195.

篇5

1978年,王光谦有幸从59万人中突出重围,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学生。他至今清晰地记得,高考成绩348分,刚刚超过重点大学分数线两分,与一心向往的清华大学失之交臂。后来,他被调剂到武汉水利学院治河系,班级76人,几乎都是像他一样的“调剂生”,他们是“”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系第一批学生,入学前他甚至对“治河系”所学所用一无所知。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河史。”初入课堂,老师的一句话瞬间点燃了王光谦内心的澎湃激情。“当时我们的专业重点就是治理黄河,包括国家其他大江大河的治理。这下我们就高兴了。”二十年后再回忆当时的一幕,沉稳的王光谦脸上仍旧掠过了一抹自豪,正是这种自豪与激情,撑起王光谦和同学们对治河专业最初的信心和热爱,也成为他们日后投身于此的动力源。

“”10年的禁锢,让冲破了知识禁忌的1978级大学生成为最为用功的一批大学生。王光谦和同学们也是如此,每天晚上10点半熄灯后,校园的路灯下、宿舍走廊里都有很多学生用功苦读的身影。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系1958年设立,治河系是中国乃至世界独有的专业,又经历了10年浩劫,学习资料少得可怜,王光谦的专业教材都是老师自己动手刻腊板、手工油印的。大学期间,老师带着治河系学生参观三门峡水利工程,滔滔黄河水,河边凛冽的夹杂着沙子的大风、寸草不生的沙丘……震惊了这个江汉流域长大的孩子。但是王光谦同时看到了三门峡工程由于泥沙淤积造成的遗患,当时又值长江干流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工程建设期间,泥沙淤积问题的日益凸显,工程未来的使用价值令人担忧。

“治河”二字的分量在王光谦心中陡然增加,“责任”压上肩头――儿时课本上大禹治水的故事,而今即将成为自己未来投身的事业。

在当时,搞水利是非常艰苦的。三门峡水库施工时,清华大学水利系曾有很多专家和学生常年驻守工地,参与设计施工;在郑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有4万人为黄河治理问题忙碌着。但是王光谦似乎觉得这一切都是他应该承担的责任。他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黄河泥沙准确测量”问题的论述,为此他还特意去了三门峡水库,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所,听到总工程师讲黄河治理的种种难题,想到自己的理想,王光谦心中不禁豪情翻涌。对于他们这一代新水利人来说,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都曾在内心里发誓:“一定能够把黄河治理好。”自从王光谦的双脚第一次站在了黄河岸边,就再未离开。

青年人要敢挑担子

1982年,王光谦和同班的另外两名同学一同考上清华大学水利系,攻读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水利专家夏震寰、费祥俊。历经曲折的中国水利专业,终于又迎来一批新的接班人。王光谦的专业方向是泥沙运动基础理论研究,也就是河流动力学。一旦摸清河流泥沙流动规律,就能对各条大江大河的泥沙治理问题给出相应答案。他从心里认定了这个专业。

与自己的老师相比,王光谦他们无疑是幸运的,走进清华园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重视知识的科学的春天。然而,压力也迎面而来,他们站在了水利专业严重断代的横截面上,一边青黄不接,一边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全国大江大河水利工程陆续论证、上马,急需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对工程各项基础问题把关。专业老师拼命教,学生们拼命学,但人才还是跟不上。

中国第一位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当时已经86岁高龄,还坚持给他们上课。王光谦与这位大师有过相当多的交流,这是一段令王光谦难忘的时光,更是让他倍感压力的日子。“黄先生曾经连续给我们开过七次讲座,给我们传授他的理论体系。”黄万里彼时虽已耄耋之年,上课时仍旧一丝不苟――雪白的西服、红领带,大师风范尽显。王光谦首先从黄万里身上感受到科学的尊严。

王光谦最难忘的,则是黄万里的眼泪。“上课时,讲到国家水利工程建设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他又无力纠偏时,黄先生总是泪流满面,他不住地自责科学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中国人才还是不够。他一哭,我们就受不了了。”王光谦笑了一下,然后好一会儿沉默不语。

黄万里和前辈大师们心系祖国水利事业,甚至不惜自己的一切,让年轻的王光谦刻骨铭心。他从此牢记一个科学家应有的品质,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1992年,王光谦博士后出站。

1993年,王光谦出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泥沙研究室主任,时年31岁。清华大学泥沙研究室是钱宁院士一手创建的,担任室主任就是接过了老师们的重托。

跨越半个世纪的光阴,在前辈殷切期待与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中,王光谦咬紧牙关告诉自己要顶住压力,扛起担子。

王光谦坦言刚工作的那几年,他很绝望。不但没有了老师的指导、前辈的保护,一切靠自己判断、摸索,还要带领一支队伍,对国家和人民负责。水利专业不是一个理论专业,它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将转换成国家政策或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百姓生产生活安全。这个专业的魅力与压力,都在于此。

三峡工程坝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是王光谦博士后出站后,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参加的第一个重要工作。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是争论时间最长,也是我国工程泥沙研究投入力量最大的课题。王光谦和同事们用了5年时间,成功证明经过80年的泥沙淤积,三峡水库的库容从刚建成的398亿立方米减少到220亿立方米,达到冲淤平衡,以后也能够保持近200亿立方米的有效库容,不会出现泥沙淤积使三峡水库报废的局面。他们为三峡工程增加了一道保险锁。

此后10年间,在黄河治理研究之余,王光谦带领团队先后参与了三峡大坝截流、南水北调中线调研等重大工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中,都有王光谦的身影。他也因此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及10余项省部级奖励。

由于1998年的大洪水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影响,国家更加重视并加强了与洪水相关的灾害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原水利学科主任陈式慧的建议下,“江河泥沙灾害形成基理及防治措施”课题得以立项。“这个国家"九五"期间最大的项目,被出乎意料地交由当时还只有30多岁的倪晋仁和王光谦带领一群年轻人来完成。“担子越重我们的团队越有向心力,结果证明,我们没有辜负人们的信任和期望。”王光谦说。

“如果说我们现在还有点成就,都是压力压出来的。”王光谦时常回想初出茅庐便要独当一面的压力,黄万里先生的眼泪、国家项目的重要性,都曾让他心生惶恐。走到今天的高度,王光谦颇有感慨:“青年人要敢于挑战,敢挑担子。社会与单位,也要给青年人充分的空间和信任。”

治理黄河是一项系统工程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上曾流行一句新民谚:“圣人出,黄河清”。这其实是百姓对黄河水患根治的一个热切愿望。王光谦还记得同专业的一个学弟就叫黄河清,黄河水患之扰,百姓愿望之强可见一斑。而王光谦所研究的,恰恰是黄河能否澄清的问题。

从攻读博士生开始,王光谦的专业方向就是高含沙水流问题,这是黄河特有的现象。这个问题,王光谦已经坚持研究了20年。20年来,泥沙将他与黄河连在一起。

说起河流泥沙,必然要说起黄河。这条桀骜不驯、多灾多难的河流,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关于黄河洪水灾害,史不绝书。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黄河的问题就是泥沙的问题。”王光谦说,中国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例如黄河三门峡水库因淤积损失库容57%,青铜峡水库78%,大渡河龚嘴水库80%,汾河水库45%,全国水库因淤积总库容损失达40%。因此在多沙河流上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是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甚至决定着工程的成败。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是非常深刻的。黄河干流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时以防洪发电为主,没有认识到泥沙淤积的重要影响。水库运行两年后,泥沙在库区大量淤积,潼关高程急剧抬升,使得汇入库区的支流渭河尾闾水位不断抬高、泄水不畅,八百里秦川和古都西安遭受洪水和盐碱化的严重影响,不得不对工程进行大规模改建,增加排沙洞排沙。在水库运用方式上,放弃了“蓄水拦沙”,采用“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保证了水库发挥部分效益。在黄河中,每立方米水中的含沙量最高能达到1600公斤,这是惊人的,造成的后果就是在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在开封,地上河最高超过地面13米,而黄河下游的河床高度,还在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往上增高。“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

除了泥沙淤积,在过去20年中,黄河还在不断发生着其他变化。王光谦曾经看到的水量充足的黄河,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每年都断流;小浪底水利工程作为缓解上游泥沙进入黄河,并不能长远解决问题……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曾针对黄河问题提出“四不”,即河道不断流、堤防不决口、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在“四不”要求中,有三项是王光谦研究的领域,而有效做到这三点,黄河的安全就有保证。

河道不断流。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沿黄地区对黄河水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引用水量剧增,黄河断流频繁发生。断流的原因是用水超过黄河的供水能力,解决的办法是进行黄河全流域统一的水量调度,合理分配使用水资源。王光谦积极参加水量调度系统开发工作,带领清华大学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课题组,数十次到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水量调度局,完成黄河流域水量调度系统,为确保母亲河不断流提供技术支撑。现在,王光谦带领团队已经为黄河沿途各省取水制定了按比例分配的原则,同时开发了一套软件管理系统,加上小浪底水库的蓄水功能,也使黄河水资源更加充沛,基本解决了黄河断流问题,2006年,王光谦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堤防不决口。王光谦带领团队对黄河调水调沙工作进行关注,同时针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特质,摸清黄河河道变化规律,为保持黄河下有百年安澜、减小决口的危险努力贡献。2008年,王光谦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河床不抬高。“黄河泥沙源于黄土高原,但是我们致力于通过一定工程措施减缓泥沙淤积速度。”随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王光谦也从而立之年步入不惑,对黄河治理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当年意气风发,一心要让黄河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解决,结果往往让自己一筹莫展。”他开始重新品味说的话“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可见,治理黄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他终于明白,其实,治理黄河首先要维护黄河“健康”,科研工作也必须遵循规律一步步推进。

王光谦和同行们已经开始设想把高含沙水中的沙通过河底管道直接输送到海里,同时把水还回黄河中去。“或许等将来科技发展了,这个办法将根治黄河千百年来的水患,但是现阶段条件不具备时,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协助政府,做出正确决策。”从一门心思地“根治”,到能够辩证地看待黄河问题,似乎这些水利人和黄河都有些释然。从“人定胜天”到和谐共生,王光谦做到的不仅是科学研究方法上的改变,更是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认识的深化。

泥沙研究就在中国

1989年王光谦博士毕业参加工作时,每个月工资120元人民币。而那时在美国读书的博士研究生,每个月工资就能拿到1500美元。王光谦也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出国,他却从未动心。

“我国河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达5万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500多条。这些河流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二是不少河流,特别是北方河流,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从流域内侵蚀而下,并被输移到河流中,使得河流挟带了大量的泥沙,造成河道和水库的严重淤积抬高,这不仅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了许多问题,也给河道防洪、沿岸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与水资源问题相比,泥沙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因此泥沙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有世界上最复杂的江河,水利又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在于此,我就应该坚守。”他是这样淡淡地解释自己的理由。他总认为自己和前辈们相比已经不知幸福多少倍了,当年黄万里、钱宁这些老先生到黄河考察,骑着毛驴,走几十天也走不完全程,现在交通便捷,王光谦2007年随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24天穿越黄河流经8个省区对黄河沿岸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黄河本身进行调研,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几乎走完了黄河全程。

篇6

江苏电大自1999年参加“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以来,共开设了法学、英语、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等十多个本科专业,以及会计学、经济管理、金融学、小学教育等三十多个专科专业。截至2008年秋,江苏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各专业已累计毕业人数十万余人。

作为首批试点学校,江苏电大按照“试点”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课题指南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具有江苏电大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下对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教学过程的管理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教学管理的多层次性、教学要求的统一性、教学的开放性与管理的分散性等特点,江苏电大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过程中,根据电大教育的特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1.搞好远程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教学控制目标。

根据江苏电大远程教育的教学实际,我们努力做好了以下几点:

第一,搞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计划的设计,科学规范培养目标。第二,严格教学计划的实施与管理。第三,加强远程教育教学大纲的管理。第四,制定与实施远程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制度。把远程教育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分解为可考核的量化指标,对承担这些工作的人员进行逐项测评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聘任、工资奖金挂钩。

2.强化电化教学,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优势与特色。

保障和提高远程教育质量,首先重视强化视听教学环节。视听教学能准确、直观、快速、形式多样地传播教学信息,是远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之一,是进行教学最直观、表现方法最丰富、传播面最广的一种形式。当前,江苏电大在视听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从规章制度上强化对电化教学环节的管理。第二,端正学生学习录播课、直播课、交互课等电播课的态度。第三,加强视听教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在视听课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等方法。第四,为学生学习视听教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方便他们学习。

3.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

面授辅导教学是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是联系主讲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与有效形式,是提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控制、保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抓好这一环节。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对面授辅导教师的管理。第二,加强面授辅导教学过程的管理。第三,要求面授辅导教师从各个层面上提高面授辅导教学的质量。

4.加强远程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

江苏电大对本校的实践教学的基本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选择合适地点建立了实验教学基地,以满足本地区实验教学的需要,努力探索改善办学条件的有效途径。在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强调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在教学大纲中应突出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联系;在教材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努力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实践教学的评估,加强课程作业的管理、课程实验管理、课程设计管理、社会调查或生产(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管理。

5.加强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

在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过程中,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使多媒体教材更加适合于自主学习的需要。

(2)指导学生掌握自我学习设计、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促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加强对学生自学环节的管理。明确市(县)级电大在支助学生自学方面的职责,做到对学生分散自学有布置、督促、指导和检查,全面提高对学生分散自学的服务质量。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种形式和手段助学服务的优势和特点。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作业。

作业涉及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平时练习、形成性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或大作业。江苏电大从加强过程管理的角度为统设课程及部分统服课程设计了学生和教师使用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旨在帮助学生和提醒辅导教师准时、高质量地以作业册为媒体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实践表明,作业不仅能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习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答题技能,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陷,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批改作业且及时反馈和有针对性地评价对学习者的激励和学习力的保持影响较大。以统一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形式规范教与学双方的课后行为,对教学质量能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对会计学专业的平时作业,提出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要求,作业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能力层次、题型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平时作业设计的结构合理。平时作业题型设计向开放型题型过渡,根据课程特点,把1—2次作业设计成实验、设计等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综合性作业。

对“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的平时作业,运用电子邮件管理、FTP管理技术、安全技术、保护技术、在线平台技术等,从作业内容的设计与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验题、布置(课堂、网上公告栏、FTP文件传输)、提交(书面、软盘、电子邮件、FTP上传)、批改(人工批阅、机器检查、上机阅览、在线平台自动批阅、课堂检测)、讲评(网上交互、课堂讲评、网上BBS、网上答案、网上成绩公布)等多个环节、不同形式的作业,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利有弊。以一次作业提交的调查统一为例,在76人中,19.7%的人选择了书面提交,10.5%的人选择了电子邮件提交,69.7%的人选择了软盘提交。三种形式的作业教师手工批改每份花费时间分别为10分钟、30分钟和25分钟。愿意上网浏览作业答案人数比例为80%,作业讲评学生到课率为60%。开通上传服务器后,在一次36人参加的调查中,13.9%的人选择上传,16.7%的人选择电子邮件,11.1%的人选择书面提交,软盘提交由于技术故障较多逐渐淡出。愿意在网上自检自测的为83.3%,愿意在线平台离线作业的为77.8%。在60人参加的作业讲评形式的调查中,53.3%的人选择课堂讲评,40%选择网上,6.7%的人选择网上BBS。对作业抄袭现象的认识,在41名被调查对象中,认为能力不够的占17.1%,认为时间不够的占63.4%,认为态度消极的占14.6%。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好的在线平台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作业的提交,方便反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抄袭和帮助教师批改作业。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检验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终考核。当前,江苏电大在职学习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参加某项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或从事某项应用课题的研究等),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南》规范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要求,保持基本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提出了“业务专案组”模式,该模式构建要素包括:运作管理模式、筛选设计题材、组织答辩会、综合评分标准和有效的沟通手段。对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辅导、答辩和成绩评定三部曲。在论文答辩中,不同的专业聘请参加答辩的教师来自法院、银行、会计事务所、行业主管、普通高校教师等。答辩方式尝试了远程(网上)论文答辩,双向的视频和声音清晰,在技术上能够保证答辩效果。

3.教学实习。

篇7

1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坚持搞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社会所欢迎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下大力气搞好。正如教育部高教司领导多次明确提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主要对象是在职人员。对于在职人员更多的是业余学习,而不是集中在课堂教学,这些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因此一方面要强化知识的应用,毕竟解决实际总是要在应用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还要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对于有实践经验的人必须进行有思想理论指导的、目的明确的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代替。要建立注重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这就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中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就要针对培养目标和成人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明确,可操作性要强,要有配套的教学指导书,要便于学生自主完成。

2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和要求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的教学都应该按照学科培养目标,大力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其形式有课程实验、实习和社会调查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形式有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各类实习、毕业作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由省电大在教学大纲中分别作出具体规定,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还将提供相应的集中实践教学训练大纲,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和完成,不仅是全面实施教学计划的关键,乃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直接关系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中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1 课程实验(含模拟实验)。 课程实验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要有配套的实验指导书,还应采用多种媒体(如录像、计算机课件等)指导实验操作。课程实验应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实验室进行。课程实验应具有时间要求,即与该课程的理论学时同步进行,还应按统一要求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辅导教师必须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负责课程实验的指导及实验报告的批改。

2.2 实习。 实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专业工作的要求和特点,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各专业应根据省电大的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习和集中实习活动,学生应按统一要求提交实习报告,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实习,批改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未完成实习或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课程学分。

2.3 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能力、转变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各专业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参加社会调查。

调查之前应按照所学专业及课程的要求确定调查单位及对象,选择调查主题,列出主要提纲和做好采访笔记,事后要写出调查报告,报告中应有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调查体会。调查报告由指导调查的教师负责评定成绩,成绩合格都给予相应的学分。调查由各班主任保留备查,评定的成绩及时上报。

2.4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围绕所学专业的课程,结合工程设计而进行的综合训练。具体应按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设计未完成或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2.5 毕业设计。 工科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完成工程技术人员的基础素质训练,是学生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专业工作的需要。毕业设计应严格按照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进行,不合格者不能取得学分,也不得毕业。在毕业设计中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有所创新。

2.6 毕业作业(论文)。 文经科、外语科各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应完成毕业作业,毕业作业可以是毕业论文,或是专题研究报告,也可以是模拟综合练习加小论文。毕业设计应严格按照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进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也不得毕业,应鼓励学生密切联系工作岗位实际,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上有所进步。

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无论是课程设计、毕业作业,还是毕业设计,如有抄袭现象,均作不及格处理。

3 明确实践教学环节资源的内容,实施好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3.1 实践教学环节资源的主要内容。

(1)配套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性材料。包括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教学的大纲和计划、指导说明与要求、管理与检查措施、考核与评定标准等。 (2)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一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领导机构;二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人员。 (3)学员方面。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对象是学员,在学员方面,要充分分析他们的特点,包括其现有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等。 (4)其他方面的资源。我们的实验、实习条件与场所;完成教学所需的经费;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等。

3.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1)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对集中实践环节的内容、形式、操作和考核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 (2)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好选题。一个好的选题,对于实现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利的。在确定选题时,学生需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接受教师的指导,并充分听取同学以及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意见。 (3)选题确定后,可让学生编写工作提纲,明确工作目标和步骤,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容的应付可能的意外情况,及时的调整工作计划和策略。 (4)拟订一个时间计划表,并严格按照时间表开展工作,掌握进度,保证其工作按时完成。 (5)成果形成。最后我们应写成报告、论文或设计,并向同学和教师展示学生自己的成果。这是我们集中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便于我们教师对其进行成绩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展示和教师、同学的评判,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这也是同学们相互交流、提高的一种形式。毕业答辩是我们学生自己展示成果的一种好的形式,可让学生把其报告、论文或设计,通过多媒体文件表现出来,这也是我们学习能力和成果的良好体现。

4 对实践教学环节资源建设的思考

4.1 积极改善实践性教学的条件。 为了使各实践性教学环节得到加强和完善,各试点学校必须考虑人员、经费和场所等方面,需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1 加速实验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根据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对各专业的实验和实习基地的统一要求,尽快建立符合条件的实验和实习基础。要建好计算机专业、水利工程施工专业、工程测量专业等急需的专业实验室。另外,尤其要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验,加快实践性教学的课件制作,进行网上模拟实验室的尝试。

4.1.2 要充分发挥电大开放办学的优势,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建设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在相互磋商的前提下,签订协议、完备手续,并由所在单位提供师资和专业人员协助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

4.1.3 增加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增加实践性教学所需要的经费,以保证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的必要开支。

其次,抓紧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性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其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要建立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能够正常进行实践性教学的专兼职、“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他们应熟悉电大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毕业设计和毕业作业(论文)指导及毕业答辩的老师都应具有所指导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1)指导教师资格。 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或专业工作者。凡承担过本专业教学工作五年以上,应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指导教师资格由各试点学校指导小组确认,并报省校审批备案。指导教师应指导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作业,不得跨专业指导。每位指导教师每次指导学生数不得超过10名。

(2)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并对学生选题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剖析,向学生推荐必要的参考资料和文献,指导和审定提纲。

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审阅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初稿,写出修改意见。对定稿写出评语,帮助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指导教师一般对每位学生指导五次左右,指导课时不低于10课时。每次都要有简要的记录备查。

第三,建立和健全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领导,我校将成立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指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指导、审查和评估等工作。

教务部门应负责按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落实,协调该项工作的开展,适时进行督促检查。

1、实践性教学环节成绩的管理

(1)毕业答辩及成绩: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的答辩,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我省电大系统长期以来持之以恒的办学特色之一,必须坚持进行。答辩人员应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指导教师不能主持本人指导的学生答辩。答辩成绩应由答辩小组共同评定。

(2)课程实验的成绩管理:课程实验的成绩由各教学班班主任记载在“学生课程实验成绩登记表”中,并在期末考试前两周逐级上报至省校教学教务科。课程实验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3)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管理:社会调查、各类实习及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由学生科记载在“集中实践性教学换机成绩登记表”上,并在学生毕业前两个月逐级上报至省校开放教育科。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未完成或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不能毕业。

(4)原始材料的管理: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所有原始材料均应保留至学生毕业一年后,以备上级电大和有关部门核查。

2、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审核、验收

(1)学校毕业工作指导小组审查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资格,并上报省电大备案。

(2)各试点学校要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的课题审查和验收工作。

(3)学校教务部门应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各教学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汇总毕业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情况,并在学生毕业前一个月将汇总表上报。

5 在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建设方面,我站积极开展了 “建立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以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建设为例,我站借助我校正进行示范校建设这一良好契机,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规划并逐步实施了水工实验车间、校园测量控制网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资源建设工作。

6 结束语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近几年的工作开展,对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认识、管理、实施和建设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我们要提高对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思想认识,把握好其实施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为开放教育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造就高技能型专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任兴武,胡艳红.《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2] 屠立红,周立波.《吴嘉晖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研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

篇8

作者简介:徐燕华(1962.07—),男,本科学历,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现任副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库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0引言

水利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水库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规范水利信息管理,改进水库信息管理的手段,提高水库信息的查询效率,为水库工作提供多种功能的信息,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在水库管理中设计与应用一体化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促进水利资源管理的不断完善,加强水库管理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提高水库管理的时效性。

1基于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功能

水利信息化是指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手段,合理地开发运用水利信息资源,促进不同信息的交流以及资源的共享,从而使水利信息的获取与处理逐步走向智能化。水利信息化主要在于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建立,而WebGIS是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具体表征,它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进与扩展地理信息技术的一项新的技术。

(1)一般而言,WebGIS的水库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水库管理信息的存储、检索、综合、分析与应用等方面的集成,提升了对水库的全面管理水平,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为水库管理的科学决策带来了新的技术平台与信息支撑;

(2)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利用GIS技术,可以为水库信息提供专门的算法分析与专业的模型构建,通过深层次分析各种水库的数据,为有关的水库管理部门提供准备的计算结果与科学的决策依据;

(3)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应用WebGIS可以收集有关水库的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信息系统在服务器端的扩展与升级,将系统升级引发的高效工作迅速分享到浏览器,达到信息高度共享的目的,提高水库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的功能;

(4)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能够为水库的防汛部门提供水库容量、降水量等多方面的防汛信息,为防止出现汛期提供信息参考依据;综上所述,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要依照先进性、实用性、可扩展性的原则,通过一体化的解决途径来实现水库信息化的管理,为水库的管理与运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基于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在水库管理中的结构设计与应用

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在水库管理中的结构设计与应用主要可以从设计目标、开发模式、系统集成三个方面来进行。

2.1设计目标

从设计目标来看,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需要一套软件,这套软件能够为实现水库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提供解决方案,通过电子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程度来提高水库管理的水平,并为水库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在开发模式方面,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主要是基于Web技术,采用当前主流的B/S模式开发,包括浏览器、Web服务器及数据服务器三层结构,该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来满足水库管理部门不同层级用户的实际需要。

2.2开发模式

系统Web应用程序模型采用的是MVC模式,主要由视图、控制器及模型三个层级构成,分别应用于处理不同应用程序中的数据显示、数据逻辑及用户之间的交互。框架的设计则采用Internet技术来搭建系统的平台,实现数据接口规范、结构设计分层等技术,促进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可拓展性与可维护性,加强系统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2.3系统集成

从系统集成来看,依据系统开发的安全性、实用性、先进性、可维护性及经济性等特点,利用JavaEE的系统设计,通过Servlet、Ajax、JSP等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系统集成。

3基于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在水库管理中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一体化电子信息系通过编写外部的接口模块,从各个系统数据库中及时的调用观察到的数据等基本的信息,形成水库管理过程中的基本信息资料,这是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开端环节,该系统的整个环节包括基本信息、防洪调度、兴利调度、水雨情、安全监测、系统管理与综合管理等七种功能的设计与应用。

3.1基本信息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在基本信息方面,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会将水库管理的基础资料进行电子化,形成一个在线的容量较大、信息全面的资料库,可以在线对水库的工程图纸、重点实时信息、水库特征参数及管理法规等进行快捷的查询,实现水库信息获取的高效性。

3.2防洪调度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1)要建立防汛值班的信息化,通过防汛值班系统来加强信息化安排值班人员、管理防汛机构组织以及记录与查询防汛交接班记录等;

(2)要通过防汛物资的信息化对物资的计划申请、购买、入库、出库、使用状况、库存情况、台账设立及物资的数量等方面进行有条不紊的信息化管理;

(3)要建立实时应急响应机制,当水库管理过程中发生应急事件时,应急响应机制能够起到指导与处理的作用。依据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与预案内容,可对应急响应机制的启动条件、主要权限及采用措施等进行明确的分析,对事件的产生、分析、处理、结果等全过程开展流程化的管理,并根据水库应急事件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的应急流程,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按照操作的程序与处理办法及时的解除水库的应急状态;

(4)要进行调度与闸门监控,可以根据水库的水位与进入、流出水库的水量等,对水库的管理提供最优化的调度方案,并要监视、查询与记录水库闸门的运行情况。

3.3兴利调度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在兴利调度方面,兴利调度一般包括水库的供水、灌溉、发电等内容,它能够为水库的管理提供数据查询、执行计划申报并设计报表制作等功能,将兴利调度产生的兴利效益等数据输入系统,以便于查询,帮助管理人员开展效益的分析、综合与优化,充分发挥水库管理的综合效益服务。在水雨情方面,主要是实现对出入库流量、降雨量及上下游水库水位等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综合及查询展示,为科学的兴利调度与防洪调度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它的功能主要从数据入库、图形报表及数据查询三个方面来表征。

3.4安全监测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在安全监测方面,可以对变形、渗流、压力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综合、查询与展示,通过检查巡视发现水库管理过程中的隐患因素,要对隐患因素进行跟踪与追查;可以采用可视化的手段进行数据的查询与分析,将所得的数据支撑图形报表的形式,及时对水库管理运行的状态做出评估。另外,依靠电子产品的作用,利用摄像头等其他的安全设备,对水库的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测。

3.5综合管理与系统管理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在综合管理与系统管理方面,要实现综合管理中单元化管理、千分制管理、维护养护、业务管理及档案管理等功能,系统全面的控制水库的日常管理工作;系统管理则是通过对水库管理软件数据安全、人员职责、通讯接口等方面进行管理与分配,并针对不同的管理需求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以促进水库管理的高效化与自动化。

4结论与建议

目前,我国的部分水库已经建成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水库管理的自动化过程,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水库管理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因此,要利用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的优势实现水库管理的不断改进与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