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17: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艾灸法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探索性的演绎法是理论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在爱因斯坦看来,理论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是有效的基本原理(亦称基本假设、基本公设、基本定律等),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者所构成的。因此,理论物理学家所运用的方法,就在于那些作为基础的基本原理,从而导出结论;于是,他的工作可分为两部分:他首先必须发现原理,然后从这些原理推导出结论。对于其中第二步工作,他在学生已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准备。因此,如果在某一领域中或者某一组相互联系的现象中,他的第一个已经得到解决,他就一定能够成功。可是第一步工作,即建立一些可用来作为演绎的出发点的原理,却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这里并没有可以的和可以系统地用来达到的的方法。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间抓住某些可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界的普遍原理。
爱因斯坦指出,一旦找到了作为逻辑推理前提的基本理,那么通过逻辑演绎,推理就一个接着一个地涌现出来它们往往显示出一些预料不到的关系,远远超出这些原理依据的实在的范围。但是,只要这些用来作为演绎出发点原理尚未得出,个别经验事实对理论家是毫无用处的。实际上,单靠一些从经验中抽象出来的孤立的普遍定律,他甚至么也做不出来。在他没有揭示出那些能作为演绎推理基础原理之前,他在经验的个别结果面前总是无能为力。
爱因斯坦把物理学理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之一是“原理理论”。建立这种理论使用的是方法,而不综合方法。形成它们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元素,不是用假设造出来的,而是在经验中发现到的,它们是自然过程的普遍特征,即原理。这些原理给出了各个过程或者它们的理论表述所必须满足的数学形式的判据。热力学就是这样力图用分析的方法,从永动机不可能这一普遍经验得到的事实出发,推导出一些为各个事件都必须满足的必然条件。用探索的演绎法建立起来的相对论,就属于“原理理论”。但是物理学理论大多数是构造性的。它们企图从比较简单的式体系出发,并以此为材料,对比较复杂的现象构造出一幅图像。气体分子运动论就是这样力图把机械的、热的和扩散的过程都归结为分子运动——即用分子假设来构造这些过程。当我们说,我们已经成功地了解一群自然过程,我们的思想必然是指,概括这些过程的构造性的理论已经建立起来了。爱因斯坦认为,构造性理论的优点是完备,有适应性和明确,原理理论的优点则是逻辑上完整和基础巩固。([1],pp.109~110)
相对论就是爱因斯坦自觉地运用探索性演绎法的杰作。它不仅以其革命性的新观念和卓有成效的理论结果为人津津乐道,而且它所体现出的科学方法的新颖、精湛以及理论的逻辑结构的严谨,也令人叹为观止。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1905)时,他依据的仅仅是光行差现象和斐索实验这两个并不充分的实验材料,著名的二阶以太漂移实验即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对他并没有直接。他主要通过对16岁时想到的“追光”思想实验的沉思,对经典力学和经典电动力学基础的深入考察,发挥了思维的自由创造,提出了两个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美国著名科学史家霍耳顿认为,在狭义相对论中,除了被提高为公设的两个基本原理外,爱因斯坦还作了另外四个假定:一是关于空间的各向同性和均匀性,另外三个是定义钟的同步的三个逻辑性质。霍耳顿的学生米勒后来指出,另外的四个假定也是两个基本原理的必然结果,他们不是独立的假设。参见[3],p.196)。然后,他以此为逻辑前提,接二连三地推导出了关于运动学和电动力学的结论,著名的质能关系式是他先前根本没有料想到的,这些结论大大超出了两个原理所依据的实在的范围。广义相对论(1915)的建立也是这样。作为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即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前者是爱因斯坦基于把相对性原理贯彻到底的信念(从惯性系推广到加速系)提出的,后者是依据厄缶实验(惯性质量等于引力质量)和升降机思想实验提出的。
在1905年,由于爱因斯坦采用了探索性的演绎法,从而使他能够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一举砍断了哥尔提阿斯死结(哥尔提阿斯是古代夫利基阿国王,相传他曾把自己的车乘的辕与轭用绳结系住,死得无法解开,声言能解开此死结者,得以结治亚细亚。这个死结后来被亚历山大大帝用剑砍断),开拓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那些恼人的以太漂移实验,那些使人迷惑不解的单极电机电动势的“位置”问题,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体系中已根本不成其为问题。但是,同时代的博大精深的科学大师,诸如洛伦兹、彭加勒,却热衷于同迈克耳孙-莫雷实验等以太漂移实验打交道,迷恋于做出种种构造性假设,建立他们的构造性理论——论和电子动力学。例如,洛伦兹1904年的著名论文尽管声称是以“基本假设”而不是以“特殊假设”为基础的论文,但事实上却包含有11个假设:假设有静止以太,假设静止电子是球形的,假设电子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假设电子的全部质量都是电磁质量,假设运动电子收缩,假设电子之间的作用力与分子力相同等等。洛伦兹和彭加勒虽说走到了狭义相对论的大门口,但他们并没有打开这扇大门,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从方法论上讲,就在于他们运用的是传统的经验归纳法,而没有采用探索性的演绎法。在当时的科学的形势下,仅靠个别的经验事实进行归纳,是建立不起什么崭新的理论的。洛伦兹、彭加勒的电子论和电子动力学固然富丽堂皇,但毕竟只是经典物理学的最后的建筑物。它们虽然包罗万象,可是由于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最终还是被人们遗忘了,仅有的价值。
二、采用探索性的演绎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经典科学,一般称为近代科学。在科学史上,这个漫长的时期主要是积累材料和归纳材料的时期。与这一科学发展状况相适应,产生了经典的科学哲学,它始于弗兰西斯•培根的归纳主义。培根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经验归纳出理论。他比喻说,只要及时采摘成熟的葡萄,科学的酒浆就会源源不断。到19世纪,整个科学一般说来还没有摆脱这种“原始”状态,因而经典科学哲学能够得以通过穆勒之手发展成为更完备的经验论形态,经验归纳法依然是正统的科学方法。
在物理学领域,这个时期的最大成就是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牛顿力学虽则是超越了狭隘经验论的人类理智的伟大成就,但它又同人们的日常经验密切相关。力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比较直观,可以直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某种原型。这种状况掩盖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思辨性质,甚至牛顿本人也深深陷入这一幻觉之中。他一再声称他“不作假设”,实际上却作了许多假设,他要求人们“必须把那些从各种现象中运用一般归纳法导出的命题看作是完全正确的”。19世纪的经典物理学也具有现象论和经验论的特征:它尽量使用那些接近经验的概念,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放弃基础的统一性。热、电、光都用那些不同于力学量的各个状态的变数和物质常数来描述,至于要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同时间的相互关系中去决定全部变数的任务,主要只能由经验来解决。麦克斯韦及其同代人,在这种表示方式中看到了物理学的终极目的,他们想像这个目的只能纯粹归纳地从经验得出,因为这样所使用的概念同经验比较接近。从认识论上看,穆勒和马赫大概就是根据这个理由来决定他们的立场的。总而言之,这个时期的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大都以为,“理论应当用纯粹归纳法的方法来建立,而避免自由地创造性地创造概念;科学的状况愈原始,研究者要保留这种幻想就愈容易,因为他似乎是个经验论者。直至19世纪,许多人还相信牛顿的原则——“我不作假设''''——应当是任何健全的自然科学的基础。”([1],p.309)
但是,在某些个别的科学部门,已经悄悄地透进了新时代的曙光;尤其是非欧几何学,它仿佛故意向经验论示威一样,以毋庸置辩的方式显示了理性思维的强大威力和奇妙作用。彭加勒正是在《科学与假设》中通过对非欧几何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经典力学和经典物理学的慎密考察揭示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不是经验的直接归纳,而只能以经验事实为指导,通过精神的自由活动(其产品即约定)来创造。通过研读彭加勒的科学哲学著作,尤其是通过创立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科学实践,使爱因斯坦清楚地看到,人们可以在完全不同于牛顿的基础上,以更加令人满意和更加完备的方式,来考虑范围更广泛的经验事实。但是,完全撇开这种理论还是那种理论优越的问题不谈,基本原理的虚构特征却是完全明显的,因为我们能够指出两条根本不同的原理,而两者在很大程度上都同经验相符合。这—点同时又证明,要在逻辑上从经验推出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的任何企图,都是要失败的。爱因斯坦还清楚地看到,相对论是说明理论科学在发展的基本特征的一个良好的例子。初始假设变得愈来愈抽象,离经验愈来愈远。另一方面,它更接近一切科学的伟大目标,即要从尽可能少的假设或者公理出发,通过逻辑的演绎,概括尽可能多的事实。同时,从公理引向经验事实或者可证实的结论的思路也就愈来愈长,愈来愈微妙。理论科学家在他探索理论时,就不得不愈来愈听从纯粹数学的、形式的考虑,因为实验家的物理经验不能把他提高到最抽象的领域中去。正是科学发展的这种理论化趋势,使爱因斯坦认识到:“科学一旦从它的原始阶段脱胎出来以后,仅仅靠着排列的过程已不能使理论获得进展。由经验材料作为引导。研究者宁愿提出一种思想体系,它——般地是在逻辑上从少数几个所谓公理的基本假定建立起来的。”([1],p.115),他进而指出:“适用于科学幼年时代的以归纳为主的方法,正在让位给探索性的演绎法。”([1],p.262)
三、爱因斯坦大胆运用探索性的演绎法的直接动因
只是在广义相对论建立之后,爱因斯坦才把探索性的演绎法作为一个论原则从上加以论述。可是,早在创立狭义相对论时,他就在中大胆运用这一方法了,并在思想上对它已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促使爱因斯坦大胆运用探索性的演绎法的直接原因有两个:其一是赫兹、玻耳兹曼、彭加勒等人的思想,其二是当时的物现状使得他不能不那样做。
在联邦大学期间(1896~1900),爱因斯坦自学了赫兹、玻耳兹曼等科学大师们的著作。赫兹在他的名著《力学原理》(1894)中试图重构力学,为此他仅利用空间、时间和质量三个原始概念。赫兹的力学体系建立在通过科学家个人的“内在直觉”从经验引出的公理之上,它能够导出经验预言。赫兹认为“内在直觉规律”的功能像“康德意义上的先验判断”一样,并且声称他的力学重构是演绎系统,与牛顿的《原理》(全称《的数学原理》)有许多相同的风格。在这个公理体系中,我们可以推演出与我们的观察记录相对照的可检验的结论,依据该结论与可观察的世界一致还是不一致,来决定这个体系是否正确。尽管爱因斯坦不赞同赫兹的隐质量概念和“把自然现象追溯到力学的主要定律”的长远目标,但是赫兹强调公理描述的威力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公理描述与其说在经验材料上预言理论结构,倒不如说在公理和直觉上预言理论结构。
爱因斯坦也自学了玻耳兹曼的《力学讲义》(1897)。在该书中,玻耳兹曼把力学作为物理学的核心,爱因斯坦当然不会同意这种看法的。但是,玻耳兹曼重构力学的方法的下述特点,一定会强烈地震撼爱因斯坦敏感的心弦:“恰恰是力学原理的不明晰性,在我看来不是同时以假设的智力图像为起点而得到的,而是从一开始就以与外部经验相联系的尝试而得到的。”([2],p.127)玻耳兹曼的意思很清楚:力学原理的不明晰,在于经验归纳,而不在于智力图像。玻耳兹曼的“智力图像”概念比赫兹的“外部对象的图像或符号”更自由,爱因斯坦可能山此注意到,力学的已使原理凌驾于经验材料之上。
彭加勒在《科学与假设》(1902)中对约定主义的论述,对爱因斯坦的探索性的演绎法的形成必定大有裨益,爱因斯坦在“奥林比亚科学院”时期(1902~1904)曾和他的同伴索洛文、哈比希特一起研读过这本脍炙人口的畅销名著。彭加勒通过对数理科学的基础进行了敏锐的、批判性的审查和后得出:几何学的公理既非先验综合判断,亦非经验事实,它们原来都是约定。物理学尽管比较直接地以经验为基础,但它的一些基本原理也具有几何学公理那样的约定特征。例如惯性原理,它不是先验地支配我们的真理,否则希腊学者早就知道它了,它也不是经验的事实,因为人们从来也不能用不受外力的物体做实验,因而无法用实验证实或否证它。经过最终分析,它们化归为约定或隐蔽的定义。因此,彭加勒得出结论说:在数学及其相关的学科中,“可以看出自由约定的特征”;他进而指出:“约定是我们的精神的自由活动的产品”,“我们在所有可能的约定中进行选择时,要受实验事实的引导;但它仍是自由的,只是为了避免一切矛盾起见,才有所限制。”
彭加勒在考察了物理学的理论后认为,物理学有两类陈述——原理和定律。定律是实验的概括,它们相对于孤立的系统而言可以近似地被证实,原理是约定而成的公设,它们是十分普遍的、严格真实的,超越了实验所及的范围。彭加勒还阐述了约定主义的方法论意义。他说,当一个定律被认为由实验充分证实时,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态度。我们可以把这个定律提交讨论,于是,它依然要受到持续不断的修正,毋庸置疑,这将仅仅以证明它是近似的而终结。或者,我们也可以通过选择这样一个约定使命题为真,从而把定律提升为原理。在彭加勒看来,经典力学和经典物理学的六大基本原理(迈尔原理即能量守恒原理、卡诺原理即能量退降原理、牛顿原理即作用与反作用原理、相对性原理、拉瓦锡原理即质量守恒原理、最小作用原理)就是这样形成的。
彭加勒提出约定主义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在近代科学发展的早期,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经验归纳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对促进近代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后来却助长了狭隘经验事义的盛行。到19世纪,以惠威尔、穆勒为代表的“全归纳派”和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广为流行,把经验和归纳视为唯一可能的认识方法。到19世纪末,第二代的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马赫更是扬言要把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从科学中“排除掉”。另一方面,康德不满意经验论的归纳主义的阶梯,他把梯子颠倒过来,不是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而是以先天的“感性直观的纯形式”(时间和空间)和先天的“知性的纯粹概念或纯粹范畴(因果关系、必然性、可能性等十二个范畴)去组织后天经验,以构成绝对可靠的“先验综合知识”。彭加勒看到,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先验论,都不能圆满地说明科学理论体系的特征。为了强调在从事实过渡到原理时,科学家应充分有发挥能动性的自由,他于是提出了约定主义。约定主义既要求摆脱狭隘的经验论,又要求摆脱经验论,它顺应了科学发展的潮流,反映了当时科学界自由创造、大胆假设的要求,在科学和哲学上都有其积极意义。
《科学与假设》一书对爱因斯坦的印象极深,他和同伴们花了好几个星期紧张地读完了它。爱因斯坦坦率地承认彭加勒对他的直接影响。他赞同“敏锐的深刻的思想家”彭加勒的约定主义观点,认为概念和公理是思维的自由创造,是理智的自由发明。他这样说过:“一切概念,甚至那些最接近经验韵概念,从逻辑观点看来,……都是一些自由选择的约定,……([1],p.6)
一开始,爱因斯坦也对洛伦兹的论(是1895年的论文,而不是1904年的电子论的最终形式)发生过兴趣,这是一种构造性的理论。可是不久,他从普朗克的量子论中看到,辐射具有一种分子结构。这是同麦克斯韦理论相矛盾的,而且麦克斯韦理论也不能导致出正确的辐射压涨落。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谈到了他当时的转变:“早在1900年以后不久,即在普朗克的首创性工作以后不久,这类思考已使我清楚地看到:不论是力学还是热力学(除非在极限情况下)都不能要求严格有效。渐渐地我对那种根据已知事实用构造性的努力去发现真实定律的可能性感到绝望了。我努力得愈久,就愈加绝望,也就愈加确信,只有发现一个普遍的形式原理,才能使我们得到可靠的结果。”([1],p.23)从此时起,爱因斯坦就断然决定用探索性的演绎法来解决。
四、爱因斯坦的探索性的演绎法的特色
作为科学推理的演绎法,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早在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归纳和演绎这两种逻辑方法,并认为演绎推理的价值高于归纳推理。而古希腊名声最大的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把几何学系统化了,这部流传千古的名著就是逻辑演绎法的典范。牛顿在建立他的力学理论体系时虽然运用了归纳法,但其集大成著作《原理》的叙述方法却采用的是演绎法。爱因斯坦的探索性的演绎法绝不是这种古老的演绎法的简单照搬。他根据自己的科学研究实践,顺应当时理论科学发展的潮流,对演绎法作了重大发展,赋予了新的。也许是为了强调他的演绎法与传统的演绎法的不同,他在“演绎法”前面加上了限制性的定语——“探索性的”,这个定语也恰当地表明了他的演绎法的主要特征。与传统的演绎法相比,爱因斯坦的探索性的演绎法是颇有特色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地阐述了科学理论体系的结构,恰当地指明了思维同经验的联系问题,充分肯定了约定在建造理论体系时的重要作用。爱因斯坦把科学理论体系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作为理论的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其二是由此推导出的具体结论。在爱因斯坦看来,那些不能在逻辑上进一步简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是理论体系的根本部分,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公理基础或逻辑前提。它们实际上“都是一些自由选择的约定”;它们“不能从经验中抽取出米,而必须自由地发明出来”([1],pp.6,315)。谈到思维同经验的联系问题时,爱因斯坦说:直接经验ε是已知的,A是假设或公理,由它们可以通过逻辑道路推导出各个个别的结论S;S然后可以同ε联系起来(用实验验明)。从心理状态方面来说,A是以ε为基础的。但是在A和ε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的逻辑联系,而只有通过非逻辑的方法——“思维的自由创造”(或约定)——才能找到理论体系的基础A。爱因斯坦明确指出:“物理学构成一种处在不断进化过程中的思想的逻辑体系。它的基础可以说是不能用归纳法从经验中提取出来的。而只能靠自由发明来得到。这种体系的根据(真理内容)在于导出的命题可由感觉经验来证实,而感觉经验对这基础的关系,只能直觉地去领悟。进化是循着不断增加逻辑基础简单性的方向前进的。为了要进一步接近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听从这样的事实:逻辑基础愈来愈远离经验事实,而且我们从根本基础通向那些同感觉经验相联系的导出命题的思想路线,也不断地变得愈来愈艰难、愈来愈漫长了。”([1],p.372)
第二,大胆地提出了“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范畴是自由的约定”([1],pp.407,471)的命题,详细地阐述了从感觉经验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非逻辑途径。爱因斯坦指出,象马赫和奥斯特瓦尔德这样的具有勇敢精神和敏锐本能的学者,也因为哲学上的偏见而妨碍他们对事实做出正确的解释(指他们反对原子论)。这种偏见——至今还没有灭绝——就在于相信毋须自由的构造概念,事实本身能够而且应该为我们提供科学知识。这种误解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们不容易认识到,经过验证和长期使用而显得似乎同经验材料直接相联系的那些概念,其实都是自由选择出来的。爱因斯坦认为,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就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1],p,102)
为了从经验材料中得到基本原理。除了通过“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外,爱因斯坦还指出可以通过“假设”、“猜测”、“大胆思辨”、“创造性的想像”、“灵感”、“幻想”、“思维的自由创造”、“理智的自由发明”、“自由选择的约定”等等。不管方法如何变化,它们都有—个共同点,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只能通过非逻辑的途径自由创造出来。这样一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于感觉经验而言在逻辑上是独立的。爱因斯坦认为二者的关系并不像肉汤同肉的关系,而倒有点像衣帽间牌子上的号码同大衣的关系。也正由于如此,从感觉经验得到基本概念和原理就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这也是探索性的演绎法的关键一步。因此,爱因斯坦要求人们“对于承担这种劳动的理论家,不应当吹毛求疵地说他是‘异想天开'''';相反,应当允许他有权去自由发挥他的幻想,因为除此以外就没有别的道路可以达到目的。他的幻想并不是无聊的白日做梦,而是为求得逻辑上最简单的可能性及其结论的探索。”([1],pp.262~263)
关于爱因斯坦所说的“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和“范畴是自由的约定”,其中的“自由”并非任意之谓,即不是随心所欲的杜撰.爱因斯坦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选择自由是一种特殊的自由。它完全不同作家写小说时的自由,它倒多少有点像一个人在猜一个设计得很巧妙的字谜时的那种自由。他固然可以猜想以无论什么字作为谜底,但是只有一个字才真正完全解决了这个字谜。显然,爱因斯坦所谓的“自由”,主要是指建立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时思维方式的自由、它们的表达方式的自由以及概括程度高低的自由,—般说来,它们包含的客观实在的内容则不能是任意的。这就是作为反映客观实在的人类理智结晶的科学之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诚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作为一种现存的和完成的东西,是人们所知道的最客观的,同人无关的东西。但是,科学作为一种尚在制定中的东西,作为一种被迫求的目的,却同人类其他一切事业一样,是主观的,受心理状态制约的。”([1],p.298)
第三,明确地把“内在的完备”作为评判理论体系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的标准之一。在爱因斯坦看来,探索性的演绎法就是在实验事实的引导下,通过思维的自由创造,发明出公理基础,然后以此为出发点,通过逻辑演绎导出各个具体结论,从而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评判这个理论体系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的标准是什么呢?爱因斯坦晚年在“自述”中对这个问题作了纲领性的回答([1],pp.10~11)。他认为,第一个标准是“外部的证实”,也就是说,理论不应当同经验事实相矛盾。这个要求初看起来似乎十分明显,但起来却非常伤脑筋。因为人们常常,甚至总是可以用人为的补充假设来使理论同事实相适应,从而坚持一种普遍的理论基础。但是,无论如何,这种观点所涉及的是用现成的经验事实采证实理论基础。这个标准是众所周知的,也是经常运用的。有趣的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第二个标准——“内在的完备”。它涉及的不是理论同观察材料的关系问题,而是关于理论本身的前提,关于人们可以简单地、但比较含糊地称之为前提(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自然性”或者“逻辑简单性”。也就是说,这些不能在逻辑上进一步简化的元素要尽可能简单,并且在数目上尽可能少,同时不至于放弃对任何经验内容的适当表示。这个观点从来都在选择和评价各种理论时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确切地把它表达出来却有很大困难。这里的问题不单是一种列举逻辑上独立的前提问题(如果这种列举是毫不含糊地可能的话),而是一种在不可通约的质之间作相互权衡的问题。其次,在几种基础同样“简单”的理论中,那种对理论体系的可能性质限制最严格的理论(即含有最确定论点的理论)被认为是比较优越的。理论的“内在的完备”还表现在:从逻辑的观点来看,如果一种理论并不是从那些等价的和以类似方式构造起来的理论中任意选出的,那么我们就给予这种理论以较高的评价。
爱因斯坦看到了“内在的完备”这一标准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他指出,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距离直接可观察的东西愈来愈远,以致用事实来验证理论的含义就变得愈来愈困难和更费时日的时候,“内在的完备”标准对于理论的选择和评价就一定会起更大的作用。他还指出,只要数学上暂时还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不能确立这个理论的经验内涵:逻辑的简单性就是衡量这个理论的价值的唯一准则,即使是一个当然还不充分的准则([1],pp.12、501)。爱因斯坦的“内在完备”标准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言传的,但是它在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具有“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的人的手中,却能够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预言家们在判断理论的内在完备时,它们之间的意见往往是一致的。
在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探索性的演绎法的这三个特色。前面我们已简单地涉及到这一点,这里我们只谈谈爱因斯坦从“内在的完备”这一标准的角度是如何对自己理论进行评价的。1906年,当德国实验物理学家宣称,他在1905年完成的关于高速电子(β射线)质量和速度关系的数据支持亚伯拉罕和布赫尔的“刚性球”电子论,而同洛伦兹-爱因斯坦的理论(电子在运动方向的直径会随速度的增加而收缩)不相容,彭加勒立即发生了动摇,认为相对性原理不再具有我们先前赋予它的那种重要的价值。洛伦兹表现得更是十分悲观,他在1906年3月8日致彭加勒的信中说:“不幸的是,我的电子扁缩假设同考夫曼的新结果发生了矛盾,因此我必须放弃它,我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我看来,似乎不可能建立起一种要求平移对电学和光学现象完全不产生影响的理论。”([2],p.334)爱因斯坦的态度则截然相反,他对自己的理论的“内在的完备”抱有信心。他在1907年发表的长篇论文中指出:考大曼的实验结果同狭义相对论的“这种系统的偏离,究竟是由于没有考虑到的误差,还是由于相对论的基础不符合事实,这个问题只有在有了多方面的观测资料以后,才能足够可靠地解决。”他认为“刚性球”电子论在“颇大程度上是由于偶然碰巧与实验结果相符,因为它们关于运动电子质量的基本假设不是从了大量现象的理论体系得出来的。”正由于狭义相对论的理论前提的简单性大,它涉及的事物的种类多,它的应用范围广,它给人的印象深,所以爱因斯坦才对自己的理论坚信不疑,要知道当时还没有确凿的实验事实证实这种具有思辨性的理论。谈到广义相对论的“内在的完备”,爱因斯坦说:“这理论主要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逻辑上的完整性。从它推出的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须被抛弃,要对它进行修改而不摧毁其整个结构,那似乎是不可能的。”([1],p.113)他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当1919年的日蚀观测证明了他关于光线弯曲的推论时,他一点也不惊奇。要是这件事没有发生,他倒会是非常惊讶的。
探索性的演绎法是爱因斯坦的主导哲学思想——唯物论的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贵的是,爱因斯坦在这里并没有排斥或漠视经验归纳法在科学中的地位。一方面,他认为纯粹思维可以把握实在;另一方面,又认为从来也没有一种理论是靠纯粹思辨发现的,他对构造性的理论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爱因斯坦敢于正视矛盾的两极,在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恰如其分的平衡,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提出的探索性的演绎法,只是强调“要大胆思辨,不要经验堆积”罢了,这是理论科学在20世纪发展的必然趋势,爱因斯坦则是率先表达了这一时代要求。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许良英等编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1版,第75~76页。
ArthurI.Miller,AlbertEinstein''''sSpecisloryofRelativity:Emergence(1905)andEarlyInterpretation,(1905~1911),Adison-WesleyPubiishingCompany,Inc.,1981,p.196.
H.S.塞耶编:《牛顿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1版,第6页。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较高,在我国居于第三位。手术切除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的最佳时机。不能行根治性手术,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平均生存期仅7.5周[1]。中医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定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报道如下。
1辨证论治
辨证的出发点在于揭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病理变化,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2],是防治疾病的精髓之所在。
段平等[3]将肝癌辨证分3型:肝郁脾虚、瘀毒不化型:治以疏肝健脾、化瘀解毒抗癌之法,方取四逆散合白蛇六味汤加减;毒瘀互结型:治以健脾补肾、养气血、解毒化瘀抗癌之法,方取四君子汤加减;热毒蕴结型:治以清热解毒、泻肝利胆之法,方取龙胆泻肝汤加减。何秀兰等[4]报道王沛教授一般将肝癌分为4型论治:肝郁脾虚型,常以疏肝解郁、益气健脾宽中为治,方用逍遥散、异功散、参苓白术散等加减;气血瘀滞型,常以活血化瘀、理气散结为治,方用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等加减;湿热蕴结型,常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治,方用茵陈蒿汤、五苓散、五皮饮等加减;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养阴补肾,方用一贯煎、大补阴丸、生脉散、六味地黄丸等加减。沈敏鹤[5]总结吴良村教授治疗肝癌经验,根据肝癌患者常见的脉、舌、主症、体征将肝癌辨证分为3型:肝郁脾虚型:治以健脾行气、疏肝解毒;湿热瘀毒型:治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肝肾阴虚型:治以养阴清热、消症散结。刘瑞林[6]等总结晚期肝癌48例,分为:气滞血瘀型,治则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佐以健脾,以小柴胡汤合大黄虫丸加减;脾虚湿困型,治则为益气健脾化湿,佐以疏肝活血,以四君子汤合逍遥散加减;肝胆湿热型,治则为清利肝胆湿热,佐以活血化瘀,以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则为滋阴柔肝养血,佐以软坚,以滋水清肝饮合兰豆枫楮汤加减。高晓红[7]等总结晚期肝癌28例,分为3型:肝郁脾虚型,方以加味四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湿热瘀毒型,治宜清热利湿、散瘀解毒,方以茵陈蒿汤加减;肝肾阴亏型,治宜滋阴益肾、清热解毒,方以一贯煎加减。王晓光[8]总结原发性肝癌46例,依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分为4型:肝郁脾虚挟瘀型,治以疏肝健脾、化瘀散结,予小柴胡汤加减;血瘀气滞挟痰浊型,治以理气化瘀软坚、培补脾气,兼化痰浊,予鳖甲煎丸加减;湿热蕴毒血瘀络阻型,治以清利湿热、解毒化瘀,扶正消积,予黄连解毒汤加茵陈蒿汤加减;气阴两虚血瘀互结型,治以益气养血、补脾益肾,化瘀消积,予一贯煎合六君子汤加减。杨通礼等[9]将肝癌分为5型,肝郁气滞型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加减;肝郁血结型用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肝脾两虚型用四君子汤、黄芪建中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湿热相搏型用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加减;痰瘀胶结、气滞血瘀型用犀黄丸、小金丹、甘草芍药汤加味。李雅玲等用健脾理气法治疗48例晚期肝癌,1年生存率为43.7%,5年生存率为17.6%,中位生存期为12月。
2中药制剂
覃燕明[10]使用艾迪注射液对31例晚期原发性肝癌进行治疗,有效率达54.8%.官纯寿等[11]对38例肝癌患者静脉注射薏苡仁注射液,20d为1疗程,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顾小侠等[12]在肝癌治疗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岩舒注射液清热解毒,抗瘤抑瘤,同时配合中药煎剂,能有效改善症状,部分地抑制或缩小肿块,明显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生存期生活质量。
3单方验方
蔡新[13]用露蜂房20g煎服,1次/d,治疗2例,1例存活16年。孙忠义等[14]用单味田基黄水煎,浓缩成口服液,治疗肝癌30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B超复查发现有患者肿块缩小。殷常春等[15]使用蜂胶片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配合中药及支持治疗,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稳定及缩小肿瘤病灶等作用,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4结语
晚期肝癌大多已无治愈的可能,且全身情况较差,中医药在改善肝癌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控制癌肿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目前,原发性肝癌临床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缺乏量化指标,治疗结果的可比性和重复性差,不利于临床科研的深入。今后应加强多学科间的合作,加强中医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开发新的抗癌中药剂型。
【参考文献】
[1]杨世忠,刘钊.固本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1):3940.
[2]程学莲,王伯庆.浅谈脾虚与肝癌的相关性[J]吉林中医药,200,27(8):57.
[3]段平,张来鹏,汪慧珠,等.中医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8,15(4):375.
[4]何秀兰,周而复,袁尚华,等.王沛教授治肝癌临床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3):7071.
[5]沈敏鹤,吴良村.运用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J].中国肿瘤,2000,9(5):238239.
[6]刘瑞林.中医中药治疗晚期肝癌48例[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10):117118.
[7]高晓红.原发性肝癌2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2,18(5):27.
[8]王晓光.原发性肝癌46例证治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杂志,2003,30(11):887888.
[9]杨通礼.中医药治疗肝癌基本原则和方药初探[J].中国医药学报,1996,11(6):4245.
[10]覃燕明,湛永滋.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3,25(12):3739.
[11]官纯寿,易屏,刘艳娟,等.薏苡仁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6):355356.
[12]顾小侠,刘书林,陶玉华.岩舒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32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5,25(9):45.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几年已达到30%,由此看出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正在快速增长。因心理障碍而引发的打架、自杀、他杀等犯罪事件不断出现。这种情况告诉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时候了。
一、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一)诸多矛盾排解不开。今天的大学生,从学校到学校,远离社会,缺乏自立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是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学生个人的自我期望值过高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一旦在某些方面触及个人利益,往往表现出不满情绪,甚至难以忍受。例如,招生并轨收费增加给学生带来一定经济压力;取消毕业分配制,学生担心自己的前程会被一些不公平现象毁掉等给学生心理造成压力。还有,学生在心理不成熟与生理成熟之间的矛盾,情绪不稳定,自制力不强等也会造成心理障碍。大学生谈恋爱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因失恋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障碍是很多的。因此有许多人都提出:“大学生性道德应该补课,他们不知道与异性接触到什么程度合适,有时伤害了对方也伤害了自己。”
(二)心理压力大。一些大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单独面对问题的时候,思想压力大,一筹莫展。几年来,有许多优秀的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只因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感觉生活茫然而辍学或跳楼。去年,清华大学一名学生跳楼自杀,原因只是对于高中时代的名列前茅到现在每次考试成绩都是班级后几名难以忍受。
(三)就业问题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近年来,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就大城市而言,前几年,大专学历可以进来,现在,研究生可以进来,本科学历就很难了。一些热门专业办班过多导致人员过剩,加之全国大多机关、企业机构调整,本身存在一批下岗职工,无疑给就业造成更大困难。另外,学生就业过程中一些人为因素导致“公章不如老乡”等现象,给大学生就业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
(四)身体健康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一些家庭贫困而身患疾病的学生,因无钱治病而对疾病失去信心。觉得前途没有希望,又给家里增加负担,心理压力增大而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出现。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解决办法
现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素质教育自然而然地提到日程上来,而克服大学生心理障碍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支点。我想主要突出一个“全”字,即“全员参与、全面教育、全程教育”。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为大学生就业建立起一种真企公平的竞争机制,才能给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之学有所用。
(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低劣的教师是很难带出高素质的学生的。其次,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文理科都应普及心理学、教育学、美学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启发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增加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向实用型人才转化。最终培养出真正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四有新人。
(三)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经常的心理咨询活动并定期做心理检查。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跟踪调查,配合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排解心中的疑惑,使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和竞技活动。在活动中,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同时,通过活动也使学生培养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中华医学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近年来,中医针灸养生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
灸疗是用艾绒或其他药料点燃后,在体表一定部位进行烧灼、烘烤、薰熨,或用鲜品捣敷,借助艾火或药物的作用使施灸部位发热、充血甚至起疱,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灸疗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黄帝内经》记载:“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由于灸法适应证广,疗效迅速,还有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等优势,特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采用这种方法养生保健。
神奇灸疗好处多多
由于针灸这个词语,很多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艾灸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且适应范围十分广泛。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较好疗效。
温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运输,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灸疗通过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扶阳固脱 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灸疗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如脱肛、阴挺(子宫脱垂)、久泄等病,可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现代研究还证实,艾灸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艾灸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常用3种灸疗方法
灸疗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灸法适合不同的病症,经常用到的主要有下面3种——
直接灸 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编者注:这种治法,宜在医院进行,不可自己贸然用之,以防感染难愈);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一般虚寒性疾患,可用此法。
间接灸 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即悬在腧穴之上进行施灸的方法。常见的有隔姜灸,取约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换新的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与隔姜灸疗法大同小异的尚有隔蒜灸,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隔盐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隔附子饼灸,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在家灸疗注意
灸疗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因此喜欢这种保健方法,并选择自己在家中进行家庭灸疗。但是,灸疗毕竟是一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保健治疗方法,自己在家中操作要做到以下8点——
1.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专心,手眼协调,以免发生烫伤。灸疗养生,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穴位的准确性:要根据处方找准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同时要注意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男人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
3.保暖和防暑: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冬季注意保暖,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4.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此时,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5.施灸顺序和时间: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施灸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并且不要在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经期施灸。
小针刀疗法的出现或可成为中医药现代化之路上的发展典型,而不懈践行推广小针刀疗法的传统中医继承者们也应得到大家的崇敬。
中医药创新―小针刀和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一种针灸工具,由金属材料制成,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由朱汉章教授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
小针刀疗法则是朱汉章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西医外科手术原理,以小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创立的一门医学新学科。它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其操作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切割、剥离,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主要适用于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临床应用实践,小针刀疗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论、研究方法、关键技术在内的独立而科学的新医疗体系,在形成自己治疗特色的同时,也逐渐得到了社会大众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
2002年3月,针刀医学经典性著作《针刀医学原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标志着针刀医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形成。
2003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由27所高等中西医院校的29名专家参加的鉴定会上,确立了“针刀医学”。
2004年,在由教育部组织的有四位院士参加的大型鉴定会上,确认针刀医学在理论、技术、器械等方面具有原创性,特别是在临床治疗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06年2月21~23日,主题为“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医现代化”的第272次香山科学会议召开。这次会议邀集了42位中西医多学科专家、国家科技主管部门领导,就针刀医学与中医现代化的关系、中医现代化的概念、针刀医学创新之处以及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针刀医学是中医学范畴内具有原创性的新学科,是中医现代化的范例之一。
至此,针刀医学正式立足于中医药学中,并开始逐渐立足于广大患者的心中。
融合互补―小针刀加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也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的功效,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法。
《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有“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说法。灸法适用范围十分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小针刀加艾灸疗法,是“先用小针刀对充血、水肿、纤维化、结疤等粘连组织进行松解,再配合牵拉和手法复位,促使粘连组织完全松懈和突出物的还纳,以彻底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减压’和‘粘连松解’的目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针刀后再对患处进行艾灸,使患处经络通畅、循环加快、痉挛缓解、疼痛减轻而逐渐痊愈。
小针刀加艾灸相结合的疗法能够相互补充、融合,对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病症有显著疗效。该疗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既可治标又可治本,不仅治疗范围广,简单易行,而且无后遗症和并发症,治愈率高,病人痛苦少,费用低廉。
医者仁心―黄根宝其人其事
黄根宝,1961年出生于浙江省临安市高虹镇。1979年高中毕业后,即参加了临安市横畈供销社的与中草药相关的工作,从此与中医药结下一生情缘。
出于对中医药工作的酷爱,1995年,黄根宝拜师学医,跟随师傅学习中医理论和治法,并在不断摸索中辛勤实践。
其实自从针刀疗法被确立以来,国内已经举办了全国性培训班500多期。到目前为止,国内接受针刀科学培训医务人员达10万余人,国外达5000余人。
199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任主任委员,随后,国内28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针刀医学省级学会。2004年世界性的“世界中联”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针刀医学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渗透到国外,此后国外陆续有15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针刀医学会。
1999年,黄根宝参加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第五届颈腰病高级研究班学习,以优良成绩获得“针刀医学诊疗技术执业资格证书”,成为比较早接触针刀医学,研究、践行针刀疗法的医生之一。
十余年来,黄根宝兢兢业业,不懈坚持,不断进取,在针刀医学领域不懈地进行探索和实践。行医至今,黄根宝治愈的病人达5000多例,在患者中间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这期间,黄根宝参加了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试,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按摩师证书”;还参加了中西医专科病科主任高级专修班论坛、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论坛、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学术论坛、中医治病及干预模式论坛等多次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与全国各地相关领域专家的沟通交流,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身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水平。
2011年6月,黄根宝参加第六届中医药发展论坛,所撰写的论文《特色疗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加艾灸》获得优秀论文特等奖。同时,小针刀加艾灸疗法被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和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共同评为“2011中医药特色疗法”。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1-0048-04
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Moxa Smoke
LAN Lei, ZHANG Guoshan, SHI Jia,CHANG Xiaorong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007, Hunan, China)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in the aspect of air disinfection, skin and respiractory system diseases in the recent years is reviewed,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moxa smoke are also summarized. Furthermore,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afety and the effect of moxa smoke.
Key words:moxa smoke; application; drug effect; adverse reaction; security
艾灸疗法是中医针灸学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便于掌握的优点,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类防治疾病及保健养生做出过巨大贡献。艾灸疗法弥补了针刺之不足,故《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治疗方法,用来防病治病深受病人的喜受。但在治疗过程中,针灸从业人员和患者常常暴露于艾燃烧所释放的烟雾里,吸入较高浓度的烟雾。艾燃烧烟雾的长期吸入对机体是否有害,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系统、科学地研究与评价艾灸生成物的安全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1 艾烟的应用
艾叶烟熏从古代起就有着广泛的应用,有不少古文献记载应用艾叶烟熏治疗和预防疾病。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等早期的医药著作中就有艾叶烟熏治病的记载。而一些文学史记类书籍中也有类似记载,如春秋时期的《庄子》中就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孔之《艾赋》中也有“奇艾急病,靡身挺烟”的记载。可见在当时民间已有用艾叶烟熏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习惯,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而且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曾把熏烟防疫作为主要的防疫方法之一。
现代研究认为[1-10]艾烟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并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抗过敏,镇痛等作用,能抗自由基,调节机体功能,抗衰老,有预防保健的功效。所以艾烟在空气消毒中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应用很广。
1.1 空气消毒
(1)艾烟的效应:华东医院等[11]单位报道,用含艾叶的消毒香(上海日用化学品厂试制,含苍术粉30%,艾叶粉20%)烟熏4h能杀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群、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烟熏8h能杀灭绿脓杆菌,并能抑制枯草杆菌的生长。还有资料[12]介绍,艾烟对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和结核杆菌(人型H37RV)等也有抗菌作用。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气管炎研究组等[13]单独用艾叶烟熏以观察艾烟对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抗病毒作用,结果表明艾叶对这4种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观察了苍术艾叶香烟对实验用腺病毒3型、鼻病毒浙九-2株、疱疹病毒浙九-9株、副流感Ⅰ型病毒仙台株和流感病毒A3、沪防72-10株等5种病毒株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用苍术艾叶香烟熏15min后,对所试5种病毒尚无作用,30min后则试验组的病毒浓度(TCID50)显著降低,45min后则试验病毒不能从细胞培养上或鸡胚中测得。张其正等[14]用苍术艾叶烟熏剂(含苍术55%,艾28%)点燃浓度为1g/m3或5g/m3均能在半小时内使流感病毒滴度(LgEID50)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下降1.55~3.00个对数以上)。赵红梅等[15]曾用艾条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发现熏蒸后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抗原性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抗原性的破坏也有极显著性的意义,说明艾条熏蒸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灭活作用,但是未能达到完全灭活乙肝病毒的目的。刘华介绍用艾叶1斤,置盆子或罐子里点燃烟熏房间0.5h,可预防非典型肺炎的传播。
(2)与其他空气消毒方法比较:要福莲等[16]通过艾叶空气消毒试验研究得出艾叶烟熏空气消毒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浓杆菌、枯草杆菌、结核杆菌均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可以获得与过氧乙酸煮沸熏蒸空气消毒法及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法相当的消毒效果,且简便易行,燃后有芳香味,可驱除室内臭味。因无毒性对人体没有损害,故可适用于住人的房间。张萍[17]通过艾叶薰蒸对门诊注射室空气消毒的实验,结果表明:用艾叶、艾条中药进行注射室内空气消毒完全能代替紫外线灯空气消毒。与紫外线消毒相比亦不受温度、湿度、尘埃、人员活动流量的限制,无毒性,对黏膜皮肤无刺激性,操作步骤简单,材料易取,成本低。姜文全等[18]采用艾叶消毒母婴同室的空气,效果满意,1年多未发现一例母婴感染。邹瑜等[19]使用艾叶、苍术对香蕉组培苗工厂化生产车间的空气消毒应用研究表明,艾叶对霉菌的灭杀效果要比对细菌的好,而苍术则对细菌的灭杀效果比对霉菌的好,而连续4年应用艾叶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灭菌,香蕉组培苗的污染率降低了60. 9%。同时,与紫外线、甲醛等常用消毒方法相比,艾叶、苍术对香蕉组培的生产和操作者都是安全的,可以作为植物组培生产中一种新的空气熏蒸消毒技术。邹瑜等[20]采用紫外线、空气灭菌器、艾叶+苍术、艾叶4种方法,对组培实验室进行空气消毒试验,分析其灭菌效果。结果表明:空气灭菌器、0. 5 g/ m3艾叶+ 2. 0 g/ m3苍术熏蒸消毒方法灭菌效果很好,灭菌率分别达82. 7 %和70. 1 %,达到了培养室含菌量低于50 cfu/ m3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应用中,2种方换使用效果最佳,组培污染率降低了50 %~60 %。使用中草药如艾叶、苍术等进行空气消毒灭菌,是植物组培生产中又一种新的空气灭菌方式。赵俐玲等[21]观察电子灭菌器、苍术、苍术加艾叶3种方法的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结果显示3种消毒方法在消毒后即刻、6h空气中细菌数均明显低于消毒前,提示3种方法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其中苍术组和苍术加艾叶组的消毒效果优于电子灭菌器组。苍术和艾叶资源丰富效果优于电子灭菌器组。苍术和艾叶资源丰富,性质稳定、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未发现对人体有不良反应。
(3)艾烟空气消毒的量效关系:张萍在门诊注射室进行艾叶熏蒸空气消毒时,在约12 m2的房间使用4根艾条放在1只小碗内熏蒸1h[18]。李小敏等在爱婴病房进行艾条熏蒸消毒时,在病房面积约12 m2、室温20~30℃之间、湿度60 %~80 %的情况下,将两根计时纯艾条插入小盘孔内,同时点燃,熏蒸时间1h[22]。赵红梅等在爱婴病房采用艾条熏蒸进行室内空气消毒,比较艾条熏蒸的不同剂量和不同间隔时间的灭菌效果,结果说明12m2爱婴病房艾条熏蒸消毒的较佳剂量为2根计时纯艾条,较佳间隔时间为4天[23]。蔡彩萍[24]分别按照每10m2分别为25、50和100g的艾叶剂量点燃进行母婴同室病房的空气消毒,在消毒后24h都有效,50和100g在消毒后48和72h有效,而25g消毒后48h以及所有剂量在消毒后96h均无效,其菌落数恢复到消毒前水平。消毒后不同时间的细菌下降率显示,在第1天、第2天和第3天效果较为理想,而在第4天则无效,可见其维持时间一般为3天以内。而剂量大时,维持时间可稍长。宋爱玲[25]则认为中药艾条空气消毒时按1g/m3的剂量较为合理。丁丽[26]等将房间大小相同(每间面积12m2),婴儿情况相近的婴儿室按随机抽样方法分成3组,分别用250、500、750g的艾烟剂量进行熏蒸消毒。不同剂量的纯艾叶熏蒸消毒后,空气平均细菌含量均较熏蒸消毒前明显降低;250g纯艾叶熏蒸消毒后空气细菌含量,明显高于500g或750g纯艾叶熏蒸消毒后空气细菌含量;500g和750g纯艾叶熏蒸消毒后两者之间细菌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皮肤病和感染
何斌[27]用艾烟熏治疗浸渍糜烂型足癣78例,得出艾烟熏疗对瘙痒,丘疹,水疱及浸渍糜烂症状效果优于派瑞松。崔培立[28]用艾条熏灸加凤凰衣贴敷治疗褥疮25例,总有效率是84%。证明艾条熏灸不仅具有温经散寒、宣通血脉、促进局部循环作用,而且具有杀菌排脓、减少渗出和收敛止痛作用。贴敷凤凰衣能促使肉芽新生,加速疮面愈合。宋启华[29]用艾卷灸治风疹块,疗效显著。其机理即风疹为风热,灸法可以热引热,使热外出,通过温热刺激体表经血而激发经气,对机体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同时,灸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疏风散热,消瘀散结之功效,以达到疏通经气而泄血分风热,故疹块自消。秦黎虹等[30]用艾灸治疗外科感染1556例,总有效率100%。并通过实验研究证实,艾熏对多种致病菌有抑杀作用,其抑杀菌范围及效果随着熏灸时间的延长而扩大、增强。范宜文[31]用艾条熏灸治疗外伤创口感染60例,有效率100%。姚玉芳等[32]采用艾烟熏灸治疗皮肤外伤性感染86例,全部治愈。治疗天数最短1~2天,最长15天。烧艾取烟熏灸患处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如《普济方》云:“治疗赤白痢久不瘥……烧艾于管中,熏下部,令烟大尽”等。运用艾烟治疗皮肤外伤性感染,能够使其中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苦艾素)敷布疮面,形成一层黄色油状薄膜,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并能保护疮面免受再污染。同时,艾烟熏灸,热气内注,可以改善患部的生理环境,调整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显著提高血液中白细胞数,并使吞噬能力增强。因此,艾烟熏灸疗法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对于皮肤化脓、感染,能够一举奏效,大获全功。刘钦华等[33]通过围灸加烟熏法治疗带状疱疹60例,得出:用围灸加烟熏法与西药组对照治疗,在疗效、疗程及减少后遗神经痛等方面,均优于西药组。现有报道[34]说明针刺加熏灸器艾烟熏灸可以治疗带状疱疹,熏灸器艾烟加药物熏灸外阴可以治疗外阴瘙痒。
1.3 其它
广东省农垦总局慢性气管炎防治组[35]通过雄黄艾叶烟治疗慢性气管炎1054例和雄黄艾叶合剂治疗慢性气管炎100例疗效观察得出有效率达97.2%。大量的药理实验证明,艾叶的挥发油口服或喷雾给药均有较好的平喘、祛痰、镇咳作用,其中尤以平喘作用最为显著[36]。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清艾条烟雾吸入可相对延长豚鼠药物性哮喘潜伏期,能明显松弛正常豚鼠支气管平滑肌,有效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对乙酰胆碱收缩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证明艾烟能平喘,抗过敏[37]。刘惠荣[5]等通过观察艾灸对过敏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结果表明,艾灸能减轻过敏性结肠炎大鼠的内脏疼痛和疼痛阀值,效应可能与艾灸能提高脊椎的强啡肽和内啡肽相关。涂坚[38]报道艾烟脱蜂效果很好,并且能防止采蜂人员防止蜂蜂螫伤。
2 艾烟的不良反应的研究
艾灸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而我国大多数医院针灸科室设置不科学、设备过于简陋和通风保温措施不到位,特别在北方地区一到冬天艾灸根本不能很好地解决保温与通风间的矛盾,往往是一两个患者需要艾灸治疗就会搞得整个针灸科室内烟雾缭绕,导致部分接受艾灸治疗的患者无法承受。艾叶在燃烧时除了排放占多数的有益成分外,还会排放出有一定不良反应的成分,有报告[39]指出艾烟引起的症状与枯草热类似,有扁桃体肿大、咽痒、目痛、咽鼓管痒和很明显的昏睡,甚至有的人逐渐发展到对吸烟很敏感,以至于对有烟雾的房间难以忍受,有时还有胸中发热或烦躁等感觉,提示艾烟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部分文献以个案报道的形式报道了艾灸过敏现象[40-43],发现少数患者在接受艾灸过程中或艾灸治疗结束后,出现相关过敏症状;中止艾灸治疗或离开艾烟环境后过敏症状消失,显示艾烟是引起艾灸过敏的主要因素。正是这些原因导致针灸医生临床时不得不改变方法,以微波、远红外线、神灯等理疗器械代替传统的艾灸。然而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艾灸效果不是简单理疗器械的物理热刺激所能及的,而是通过其独特的温热刺激、光辐射、艾灸燃烧时生成物(艾烟)经由患者的呼吸及皮毛组织吸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艾灸疗法有许多特点及优点,但艾烟的临床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艾灸疗法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障碍。
艾烟及挥发油中含有的一些成分,如α-侧柏酮[44](又名守萜酮)对神经系统有不良反应,大量服用会引起癫痫样惊厥。艾燃烧过程中产生焦油[45]、苯甲醛[45]、苯酚[45]、2,4-二甲基苯酚[45]和绿花白千层醇[45]等芳香烃物质,有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艾灸生成物的对人体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影响的系统研究较少,仅见零星报道。张文惠[39]等报道称,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害物质为焦油,焦油中含有万分之二的苯并芘,为强致癌物质,艾条在灸燃时,平均每支可产生400~750 mg的焦油,约为燃吸20~40支中等焦油的卷烟所产生的烟雾,有可能对患者及临床医务人员造成被动吸烟的危害。近年来,有研究报道[46] 艾条烟雾抽提物可引起培养的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增加,可引起正常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提示艾条燃烧烟雾抽提物有可能对长期暴露于该烟雾中的人产生遗传毒理学变化。这些研究报道,仅仅说明了艾灸生成物中含有有毒成分,可能含有某种致畸变物质,故需要进一步明确艾灸生成物中已知有毒物质对机体的影响及其与艾灸治疗效应的关系。
3 讨 论
综上,以前的研究报道了艾烟的不良反应和所含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机体后,是否对机体产生影响、在艾灸起效的关键环节中发挥什么作用,均还没有科学的阐释。因此,深入开展艾灸生成物的安全性评价,并在机体的病理状态,探索艾灸生成物安全起效的量效关系,在疗效与安全性两者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将有助于深入揭示艾灸的科学基础,为艾灸疗法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鉴于目前艾灸生成物的效应机制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艾烟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尚属空白,这要求我们先从动物试验基础毒理开始研究,算出艾烟对于动物的半数致死浓度,并观察动物在长期染毒过程的组织器官的改变得出艾烟染毒的安全剂量并初步估算出艾灸临床的相对安全灸量和浓度。因为艾烟的临床安全性评价已成为决定灸法发展方向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认为目前有必要开展大规模的艾烟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开展大规模、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同时加快艾灸技术的改良,进一步减轻和吸收艾灸生成物的毒性。
参考文献
[1] 杨梅.艾叶燃烧产物有效成分药效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叶春枚,呈荧,高建芳.艾熏治愈54例手指骨髓炎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J].上海针灸, 1988(2):7.
[3] 李坡,金遵禹,朱文伟,等.艾烟薰的抑菌试验及其对小儿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J].中华外科杂志,1965,13(9): 387-389.
[4] 刘枫林,袁慧,许三荣,等.艾灸“烟熏”作用的抑菌效应[J].云南中医杂志,1993,4(5):29.
[5] Hui-Rong Liu, Li Qi, Lu-Yi Wu, Xiao-Peng Ma, et al. Effects of moxibustion on dynorphin and endomorphin in rats with chronic visceral hyperalgesia[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28, 16(32): 4079-4083.
[6] 大西基代.艾燃烧生成物的自由基清除作用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3):61.
[7] 西谷郁子.关于艾的燃烧生成物中含有抗氧化作用物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9,11(5):47-48.
[8] 洪宗国,农熠瑛,杨兆涛.蕲艾燃烟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2007,26(1):10-12.
[9] 陈汉平,赵粹英,章健明,等.针灸预防疾病的探讨[J]. 上海针灸杂志,1991,10(2):34.
[10] 陈人强.唐立明.天葵灸抗衰老作用临床观察[J]. 实用老年医学,1994(3):115.
[11] 华东医院,上海市黄浦区妇女儿童保健所,上海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等.苍术艾叶烟熏消毒的实验研究及长期应用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1978,(10):619-623.
[1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559-560.
[13]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气管炎组.苍术艾叶香预防感冒及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 1975(9): 12-412.
[14] 张其正,郑志学,童葵塘,等.苍术艾叶烟熏预防流感效果观察[J].新医学, 1979(9): 412-415.
[15] 赵红梅,李小敏,关丽婵,等.爱婴病房艾条熏蒸对HBsAg灭活效果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1-12.
[16] 要福莲,高海鸥.艾叶空气消毒试验研究[J].中医药研究,1998,14(2):38-39.
[17] 张萍,艾叶薰蒸对门诊注射室空气消毒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1):490.
[18] 姜文全,崔彩萍. 艾叶熏蒸用于母婴同室空气消毒[J].西北药学杂志,2002,17(2):80-81.
[19] 邹瑜,林贵美,韦华芳,等.艾叶、苍术在香蕉组培苗工厂化生产车间的空气消毒应用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 6) : 767- 770.
[20] 邹瑜,林贵美,韦华芳,等.四种方法对组培室空气消毒效果的研究[J]. 北方园艺,2009(8):117-119.
[21] 赵俐玲,余素飞.3种空气消毒法的效果比较[J].现代护理,2001,7(12):5-6.
[22] 李小敏,赵红梅,林金玉.爱婴病房艾条熏蒸的消毒效果研究[J] .南方护理杂志,1998 ,5 (1):2-3.
[23] 赵红梅,李小敏,关丽婵,等.爱婴病房艾条熏蒸的最佳剂量和间隔时间研究[J] .南方护理学报,2001,8 (3):7- 9.
[24] 蔡彩萍.母婴同室病房艾叶消毒效果观察[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36(3):296-297.
[25] 宋爱玲,李平.中药艾条烟熏应用于母婴同室的效果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1999,8(2):49.
[26] 丁丽,尹莲蓉.福利机构婴儿室艾叶熏蒸空气消毒剂量的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4):300-301.
[27] 何斌.艾烟熏治疗浸渍糜烂型足癣7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5):7-9.
[28] 崔培立.艾条熏灸加凤凰衣贴敷治疗褥疮25例[J].中国民间疗法, 1999, 7(4): 13-14.
[29] 宋启华.艾卷灸治风疹块[J].上海针灸杂志,1991,10(2):6.
[30] 秦黎虹,王炜.艾熏灸治疗外科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 2000, 7( 6): 34-35.
[31] 范宜文.艾条灸治疗外伤创口感染60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1998, 18( 5): 299.
[32] 姚玉芳,吴劲松.艾烟熏灸治疗皮肤外伤性感染86例[J].中国针灸,1999(11):697.
[33] 刘钦华,姜翟明. 围灸加烟熏法治疗带状疱疹60例小结[J]. 甘肃中医,1999,12(4):45-46.
[34] 姚玉芳,吴劲松.烟熏法临床应用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 (1):33-35.
[35] 广东省农垦总局慢性气管炎防治组.雄黄艾叶烟治疗慢性气管炎1054例和雄黄艾叶合剂治疗慢性气管炎100例疗效观察[J]. 广东医学,1975,S1:38-42.
[36] 梅全喜.艾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9-11,227-230.
[37] 楼兰英,黄敬耀,汪国华,等.清艾条烟雾的药效学实验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4):170.
[38] 涂坚. 艾烟脱蜂和防止蜂螫效果好[J].蜜蜂杂志,1986,(2).
[39] 张文惠,汪国华,张佳佳.含雄黄药艾条烟气中砷及焦油含量的测定[J].中药材,1998,21(1):23-25.
[40] 李红霞,刘世伟.艾灸过敏2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859-860.
[41] 冯祯钰,安静.艾灸过敏一例[J].中国针灸,2005,25(12):899.
[42] 李晓清,刘明.艾灸过敏1例[J].中国针灸,2000,20(1):63.
[43] 张燕超,杨威.艾灸过敏1例[J].北京中医,2006,25(6):366.
关键词: 针灸疗法;急症;发展策略
1 历史回顾
1.1 适应症
《内经》所载病症中,针灸治疗急症达30多种。明代,《神应经》所载针灸治疗的病症中,急症约占2/3。杨继洲在总结临证经验的基础上立针灸治证89种[1],基本上概括了针灸治疗的急性病种。清代医家对一些急性温热病证逐步采用针灸治疗,并获得较好的效果,如瘟疫“热入血室,发黄,身如烟薰,目如金色,口燥而热结,砭刺曲池出恶血,或用锋针刺肘中曲泽之大络,使邪毒随恶血出,极效”[2]。一些历代记载多属不治的凶险重症逐渐使之成为可治,如疔疮走黄“毒气内攻,走黄不住,疮必塌陷,按经寻之,有一芒刺直竖,乃是疔苗,急用针刺出恶血。即在刺处,用艾灸三壮,以宣余毒”[2]。杜氏等[3]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1978-2005年的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出16类针灸病谱461种,其中急症占26%,病种涉及内、外、儿、妇、五官各科。
1.2 用具
生产力发展自然而然推动了针灸器具的革新,针灸治疗急症的方式也随之多样化。针具由粗到细,由砭石、竹针、骨针到金属制作的九针,再到目前普遍运用的不锈钢针,逐步精巧细微。灸材则从单纯用艾叶到掺入硫磺、雄黄、麝香等材料,继而衍生出硫磺灸、桑枝灸、药锭灸等灸法。相应地,针灸技术方法也由简到繁,以便适应临床的发展。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是我国论述危重急症治疗的较早专著,其中隔蒜、隔盐等隔物灸法治疗痈疽、犬咬伤等病症很受后世医家推崇。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记载产后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用隔盐灸。明代出现的艾卷灸如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常用于急症治疗,因其热力和施灸时间可以调节,一直沿用至今。近现代为了适应急症的救治特点,临床工作者结合现代科技成果对传统针灸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丰富了传统针灸方法,如李氏等[4]运用红外温针配合超微粉碎麻术散治疗痛风;边氏[5]采用针刺配合微波治疗仪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孙氏等[6]采用电针加水针和耳针治疗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等。
1.3 手法
《内经》、《难经》中有大量论述针刺手法和操作技术的篇幅,奠定了针刺手法的基础,为后世进行手法变革提供了依据。金元明时期是针刺手法的昌盛阶段。窦汉卿提倡寒热补泻、手指补泻以及十四字手法;泉石心《金针赋》倡“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这些对提高急症针刺疗效极具意义。杨继洲《针灸大成》中的“十二字针法”和“下手八法”是对单式手法的归纳总结。杨氏对针刺轻重和补泻手法的关系也颇有研究,他分析针刺人中等穴对中风不省人事无效的情况后认为:“针力不到,补泻不明,气血错乱,或去针速,故不效也。”在急症应用中,针灸手法多为泻法,或以泻法为主兼用补法,如透天凉适用于“风痰壅盛、中风、癫狂、疟疾等一切热症”,龙虎交腾法能“治损逆赤眼,痈肿初起”等。清代医家对刺灸之法也有所发挥,如用刺血法治疗急痧将死。
灸治急症方面,则出现了适宜于急性痈毒的黄蜡灸、豆豉饼灸、鸡子灸等法[1]。张景岳在灸治急症的壮数上也提出“灸者必令火气直达毒处,不可拘定壮数”,如能“前后相催,其效尤速”。当代针灸学家石学敏院士率先在针灸界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通过严谨的实验研究,提出将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及两次针刺间隔时间作为针刺手法量学的四大要素,使针刺疗法更具有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
1.4 理论研究
宋代窦材提出灸可扶阳保本,认为人以阳气为本,灸治可资生阳气,从理论上初步说明了灸法防急症的机制。金元时期,各派医家在运用刺血疗法治疗急症的同时对其机理也进行了探讨。李东垣和朱丹溪主张“刺血祛瘀”;刘河间主张“刺血清热”;张从正主张“刺血解表”。另外,这一时期灸治热证的提出和运用也打破了张仲景“三阴宜灸”的传统理法。刘完素以灸百会、大椎治疗发热;刘河间亦明确主张灸能泻热,可治疗急性发热病症等。明代李梴首先对灸治机理作出较全面概括,而张景岳说得更为明确:“凡用灸者,所以散寒邪,除阴毒,开郁破滞,助气回阳,火力若到,功非浅鲜”,假如“痈疽为患,无非血气壅滞,留结不行之所致,凡大结大滞者,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籍火力不能速也”。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前人对针灸治疗急症机理的探讨终究比较笼统。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科研工作者们借助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实验研究,从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角度对针灸治疗急症的机理进行探索,使其研究逐渐向纵深发展。大样本、多中心对照观察成为现代针灸治疗急症证实疗效的主要手段。王氏等[7]对来自3个中心共276例产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在静脉滴注催产素的基础上加电针合谷对子宫收缩乏力的总有效率为97.1%;蔡氏等[8]通过对2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针刺“清喘”穴能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喘息症状,且起效快;许氏等[9]观察了80例房颤及房扑患者复律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表明,针刺是一种快速转复阵发性房颤、房扑的安全、有效疗法。
2 发展策略
2.1 构建新的急症针灸理论体系
由于针灸学一直未能突破传统理论框架的束缚,以致有关急症针灸的主要理论研究还停留在传统针灸经络理论层面。虽然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急症的机理研究迅速增加,但总体上看却过细、过杂,对宏观的、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较少。尽管历代医家经验是宝贵的,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现象不能用已有的理论解释时,就需要广大研究者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以适应现代针灸治疗急症的发展。
2.2 推动针灸治疗急症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已肯定了针灸对多种急性病症的有效性、安全性。但为何针灸至今还未被列入急症的常规治疗措施呢?根结就在于其治疗缺乏相关标准和规范。针灸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特殊的人文背景、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施术者的技术水平和流派等因素,导致针灸治疗急症的规范化研究面临一系列特殊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取穴标准和诊断标准(包括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制定基本固定的针灸处方(含相对稳定的加减);采用相对固定的针灸方法。
2.3 合理、大胆地推广针灸治疗急症的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R22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2-0081-02
八穴主要包括上、次、中、下两侧各4个,分别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调经理气、强腰壮肾、行血散瘀等功效,中医治疗主要通过推按、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等从外到内对胞宫进行调理,从而对督脉、冲脉、任脉等产生影响,因此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1生殖系统疾病
1.1前列腺疾病徐鸿兵[1]在对12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对患者腰腧八阵穴透八进行针刺治疗,取仲愚家传特殊治疗方法,采用8根28号4寸长针,从腰腧八阵处入针,分别从皮下上、次、中、下进行穿刺,并根据患者的具体体形进针,一般以0.5~1.5寸为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5%。牛桦等[2]在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中,采取针刺八穴配合隔姜灸进行治疗,取八穴、足五里、中极、气海、三阴交穴。针刺后隔姜灸八穴,患者治疗后前列腺明显减小,连续10天后痊愈。由此可知,八穴联合其他腧穴及灸法在前列腺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1.2障碍徐远建[3]在治疗36例障碍患者时,采取割治八穴治疗,取上穴,刀刃横向刺入肌体内0.5~1寸并横向分离,手下出现松动感时停止,采用棉球进行压迫止血,并上药包扎,1次/星期,依次可选择次、中、下,患者共治疗2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杨列义[4]在59例阳痿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八穴穴位注射治疗,主要药物为硝酸士的宁1 mL、0.5%奴夫卡因9 mL,分别对上、次或者中、下交替治疗。每穴位注射2.5 mL,隔日1次。治疗后功能性阳痿患者41例有效率为92.68%,器质性阳痿患者14例有效率为42.85%,其余未明原因患者有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77.97%。
1.3生殖器疱疹及不症李海[5]在对200例生殖器疱疹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白介素-2八穴封闭加口服泛昔洛韦联合预防疾病复发,取八穴中的4个穴位,其中次、下为一组或者中、上为一组,垂直刺入,患者间隔4周治疗1次,连续1年。1年内无复发26例(13%),复发2次以内102例(51%),2次以上72例(36%)。吴自力[6]在对7例不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八穴针刺治疗,八穴为主穴,肾阴虚患者配合三阴交、太溪穴,肾阳虚者取足三里、会阳、肾俞。治愈率为71.4%,治疗总有效率为85.7%。由此可知,在生殖器疱疹及不症的治疗中,八穴配合其他穴位治疗效果显著。
2妇科疾病
2.1盆腔炎常文明[7]采用针灸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药方:赤芍、红藤、丹皮、元胡各15 g,败酱草、丹参、紫花地丁各20 g,三棱、黄柏、红花各10 g,对八穴、关元、子宫进行针刺后,进行艾灸,总有效率为97.5%。由此可知,在盆腔炎治疗中,针药联合使用疗效显著。
2.2原发性痛经郑建平[8]在对36例膜样痛经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针刺八穴进行治疗,针刺1.5~2寸,轻微捻转使患者小腹出现酸麻感,温开水或者温黄酒送服活血止痛胶囊,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由此可知,在痛经患者的治疗中,对八穴进行针灸的基础上同时联合中药治疗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3膀胱功能失调
3.1尿潴留柏强[9]针刺八穴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治疗组患者取八穴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取水道、关元、地机、中极、阴陵泉、三阴交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2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凌云等在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治疗组患者电针八、会阳穴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取穴电针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率分别为82.6%、43.5%,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3.2%、23.7%。临床研究显示,在脑卒中后、剖宫产术后、子宫癌术后、马尾神经损伤等引起的尿潴留的治疗中,采取针刺八穴效果显著。
3.2尿失禁及膀胱功能影响崔玉莹等[10]在48例中风后小便失禁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头针、艾灸联合治疗,分别取头针双侧足运感区、八穴,患者痊愈16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李桂香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中,取针刺八穴,连接电针治疗仪,留针20 min。电针刺激八穴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在尿急、尿痛、尿频、膀胱初感觉、排尿量、下尿路症状等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其他2组患者。在尿失禁及膀胱功能影响治疗中,针刺八穴效果最佳。
4运动系统疾病
张世卿等[11]在4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温针灸华佗夹脊穴加八穴,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依从性更好。李溪在605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采取针刺八穴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6%,效果显著。由此可知,在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针刺八穴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效果,安全性较高,有着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5小结
八穴在其他疾病如肠瘘、脑卒中排便障碍、婴儿便秘、继发性不孕等的治疗中均有着较好疗效,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尚不广泛。针刺八穴由于针刺的深度、角度、提插捻转手法的不同以及个体因素差异,所产生的针感强弱、感传的方向会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需要医疗人员对八穴具体知识进行进一步深度掌握,进一步研究临床操作规范,从而实现八穴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促进治疗方法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徐鸿兵.腰腧八阵透八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20例[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8,30(1):58.
[2]胡雨华,牛桦.针刺八穴配合隔姜灸在临床中的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731.
[3]许远建.割治八穴治疗男性功能障碍36例[J].陕西中医,2007,28(8):1068.
[4]杨列义.八穴穴位注射治疗阳痿59例[J].中国针灸,1995,11(1):37.
[5]李海.白介素-2八穴封闭加口服泛昔洛韦预防CH复发200例临床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l,20(8):14.
[6]吴自力,许纲锁,徐悦涛,等.针刺八穴治疗不症7例报告[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254.
[7]常文明.针灸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14-15.
[8]郑建平,岳燕琼.针药并用治疗膜样痛经3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4):13.
[9]柏强.针刺八穴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1079.
[10]崔玉莹,邹淑凡.头针、艾灸治疗中风病人的小便失禁[J].针灸临床杂志,1996,12(3):39.
[11]程雪荣,张世卿.温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6例[J].河南中医,201l,31(3):277.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82-0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候群。因其发病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而针灸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近年来有不少学者从事相关研究。针灸治疗IBS的临床报道很多,临床疗效也得到了肯定,但至今没有相关研究来对比临床各种疗法的疗效,临床治疗方案也百家争鸣。研究近年来针灸治疗IBS的概况,有助于明确研究方向,完善IBS的针灸疗法与其它治疗方法的结合,确立针灸治疗IBS的最佳治疗方案。现就近年来有关IBS的针灸治疗综述如下。
1 传统针灸法
研究发现,针刺治疗IBS有良好疗效。薛媛等[1~2]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检验,发现针刺天枢、足三里,艾灸神阙等穴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等血浆自由基的影响,认为针灸治疗IBS可能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抗自由基氧化能力,清除蓄积的自由基,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和机体的功能状态。王威等[3]研究针刺天枢、上巨虚穴治疗腹泻型IBS的疗效。治疗组针刺天枢、上巨虚穴为主,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对照组口服得舒特,每次1片,每天3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判断疗效。主要从腹痛、腹泻及其他证候如排便急迫或胀坠感、胸胁或小腹胀闷等与体征的严重程度以计分方式评估。结果针刺治疗腹泻型IBS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故认为针刺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腹泻型IBS的方法。
有学者采用针法与灸法结合运用治疗IBS。王育海[4]在腰椎棘突两侧查找敏感压痛点,进针达骨面后探及针感最明显处留针温针灸并与药物对照治疗IBS,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6%。熊嘉玮[5]取穴中脘、神阙、天枢、气海、大肠俞、上巨虚、内关、太冲治疗IBS。方法:神阙隔姜灸3壮(蚕豆大),其他腧穴用针刺法,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口服中药协定处方,每日1剂,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3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7%(22例)。王伟[6]将11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57例,治疗组取穴足三里(双)、中脘、三阴交(双)、天枢(双),针刺得气后留针温针灸,每次2壮;对照组服用思密达冲剂。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并按症状评分标准计算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4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42例)。陈玉琪[7]给予温针灸天枢、大肠俞为主(每2天1次)同时配合康泰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对照组给予康泰胶囊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发现2组都能较好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2组对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提高,并且多数主要症状获得更快的改善,在腹痛程度与频度及大便溏而不爽等方面改善更显著。
部分学者采用针灸辨证分型治疗IBS,疗效满意。黄志刚等[8]将IBS患者172例辨证分型,其中肝气郁结型53例,脾胃虚寒型46例,肠道湿热型34例,肾阳虚衰型39例,用相应的针灸方法取相应腧穴辨证施治。结果治愈98例,显效40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5%。认为针灸辨证分型治疗IBS疗效满意,其中肝气郁结型、脾胃虚寒型治疗效果较好,肠道湿热型、肾阳虚衰型治疗效果略差。崔大威[9]先用磁圆针叩刺背俞穴后,再取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为主穴施针灸并随症加减辨证施针,得气后留针30 min,主穴加灸,配穴每5 min行针1次。共观察200例,痊愈66例,占33%;显效82例,占41%;好转24例,占12%;无效28例,占14%;总有效率为86%。
2 其他相关疗法
储浩然等[10]观察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灸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腹泻型IBS的疗效差异。点灸组(30例),将药纸含药面紧贴穴位,点燃点灸笔对准穴位如雀啄之状,一触即起,每穴点灸5~6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针刺组(2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2组取穴相同:肝郁脾虚型穴取肝俞、脾俞、天枢、足三里、太冲;脾胃虚弱型穴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脾肾阳虚型穴取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章门。治疗15次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点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针刺组的75.0%。并且在临床症状积分及单项症状积分方面点灸组亦优于针刺组,认为点灸治疗IBS具有的“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陈志斌等[11]观察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IBS的临床疗效。2组均取大肠俞、天枢、小肠俞、关元、胃俞、中脘,治疗组采用埋线法,每10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对照组采用电针法,隔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30 min,2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认为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IBS能明显减少治疗次数,且疗效优于电针治疗。陈荣环[12]观察电针配合耳压对IBS的疗效,并与西药组(特良高朗联用愈利舒盼口服)比较。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症状积分方面:在对腹痛,腹胀或不适,大便溏而不爽,大便不尽感改善方面,2组都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作用;对神疲乏力及胃纳减少改善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腹痛,腹胀或不适,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改善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 针灸与其他疗法结合
朱永苹等[13]观察美常安联合针灸埋线治疗腹痛型IBS的疗效。对照组予美常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针灸埋线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 述评
近年来针灸治疗IBS有了很大进展,显示出了广阔前景,随着针灸治疗IBS的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临床实验设计和方法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从大量的报道可以看出,针灸治疗IBS的临床使用设计在方法学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几点:①缺少大样本、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等设计合理的临床研究,更少前瞻性研究;②缺少明确的辨证分型及诊断标准,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公认的疗效判定标准;③本病病程缠绵,但普遍的文献报道都缺乏规范的疗程限定和有临床意义的较长时间的随访记录,由此导致治愈率、好转率过高。因此,在今后的针灸临床研究中应推广使用RCT研究,为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提供更多的原始资料,从而形成系统评价的证据。
参考文献:
[1]薛媛,口锁堂,田旭东,等.自由基与肠易激惹综合征的关系及针灸对此影响的实验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3):100~101.
[2]薛媛,田旭东.自由基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及针刺对此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1(27):111~112.
[3]王威,白丽,高志雄,等.针刺天枢、上巨虚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医学杂志,2008,9(26):35~36.
[4]王育海.宣氏银质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09,5(27):234.
[5]熊嘉玮.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4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9,49(1):49~50.
[6]王伟.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0(17):1377~1407.
[7]陈玉琪.温针灸天枢、大肠俞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06.
[8]黄志刚,尤斌,雷震.针灸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7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7(25):21~22.
[9]崔大威.磁圆针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00例[J].上海针灸,2005,5(24):26.
[10]储浩然,王志红,杨骏,等.点灸特定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29):111~113.
[11]陈志斌,谭武.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90例[J].中医研究,2009,4(22):52~53.
[12]陈荣环.电针配合耳压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研究[C].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05.
[13]朱永苹,林寿宁,黄适,等.美常安联合针灸埋线治疗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C].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2009.
[14]干安建,肖小珠,侯一民.穴位注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6(14):292~293.
[15]杨淑敏.中药填脐加穴位注射治疗肠易激惹综合症79例[J].中国实用医药,2007,1(2):45~46.
[16]唐素敏,刘作高,李丽华.神阙隔物灸合耳压与针刺综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6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
[17]杨淑贤,王秀芹,蔡永.温针灸、神阙穴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43例观察[J].河南中医,2006,26(12):59~60.
[18]周兰利.药针并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20例[J].光明中医,2007,1(22):43~44.
[19]龙泽荣,于存海,于洋,等.针刺加微生态制剂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6,6(26):403~405.
[中图分类号] R2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32-03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function of yin link channel
ZHU Danye MI Feifei LIU Haoyi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Eight extraordinary channels, yin link channel has not been researched comprehensively. The study of its crossing points is not thorough enough for the meridian and collateral theory. 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related to yin link channel and analysed the effect of the crossing point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yin link channel maintains yin part" in Nanjing. It reveals that the yin link channel and its crossing points have the function of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It enriches the meridian and collateral theory of yin link channel and provides the guide line to the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Eight extraordinary channels; Yin link channel;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function; Crossing point
阴维脉由于古代文献记载少、古文献散佚、无专门穴位、交会穴少等原因,相关研究较少,医家在使用其交会穴时,仅作足三阴经以及任脉穴位使用,并未特别关注阴维脉特别的作用。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古代阴维脉相关权威且疗效被历代医家认可之文献,结合近现代阴维脉相关理论研究以及交会穴临床疗效文献,充实阴维脉经络理论,为临床医生针灸辩证组方提供思路。
1 阴维脉理论研究
在现存可查阅文献中,其名最早见诸于《素问・刺腰痛篇》定位飞扬之脉的文字描述中,“飞阳之脉……,与阴维之会”。《难经・二十八难》则明确指出阴维属奇经八脉之说,认为维脉“维络于身”故名为“维”,提及维脉的功效为“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难经・二十九难》则第一次述及维脉之病症“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持”,提出了“阴维为病苦心痛”之说。后世针灸医书在阴维脉功效病症方面大多遵从内难之言。
在现代阴维脉理论研究中,李鼎教授[1]认为阴维脉之功能为联系各阴经以通于任脉,其不似十四经有升降的特点,而是具有“维络”的特点。
阴维脉之交会穴来自足三阴和任脉,故而其交会穴应在功效上具备“惟络”之特点。而“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人之身体“以平为期”,有溢满必有匮乏,有积蓄之处必有缺少之地,而之所以出现“溢蓄”,乃阴阳不和,经脉不得贯通所致。阴维脉之交会穴,应在功能上具备和阴阳,通经脉以环流灌溉诸经的功能。《难经》之“阴维为病苦心痛”,并不能仅理解为现代医学之心痛,而应该与阴维脉之阴的属性相结合,阴维脉为病,苦人体里、阴之病痛。
2 阴维脉交会穴研究
内难两书皆未曾记载阴维脉相关穴位和经行,《针灸甲乙经》提出了廉泉、天突、期门、腹哀、大横、府舍、筑宾等阴维脉交会穴的定位和主治病症,并定筑宾穴为阴维脉之起点。《十四经发挥》提出了阴维脉循行,在交会穴上依旧为《甲乙经》述及的12穴。《奇经八脉考》在之前12穴基础上加冲门二穴,共14穴。近现代医家则对阴维脉之起点、循行提出了新颖之论。现相关经络腧穴之学科课本,亦遵从阴维脉起筑宾穴,以及《奇经八脉考》之阴维脉循行。
2.1 筑宾穴
足少阴、阴维之会,《素问・腰痛论》专列“飞阳之脉”令人腰痛,治以刺法。《甲乙经》、《外台秘要》记载:“主大疝,绝子,狂癫疾,呕吐”治之以灸。在近现代,筑宾穴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心绞痛,口腔溃疡,五心烦热等疾病的治疗[2],并且在痛风性关节炎[3]、老年性皮肤瘙痒症[4]及听力受损[5]等病症中配合其他穴位一起使用。筑宾穴之功效符合 《灵枢》之记载:“是主肾所生病者,……烦心,心痛……脊股内后廉痛……”,同时符合《脉经・肾足少阴经病证》列举之两耳苦聋、腰痛等症。而它在治疗疝病方面的功效,则与足厥阴之主病相关,其在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疾病的特点则相关于足太阴脾经,在妇科病治疗方面则体现了联系任脉的特点。其治疗狂癫疾病、心绞痛以及皮肤瘙痒之症状,则印证了筑宾穴可以通过阴维脉之“维络”功能维护“君主之官”。
2.2 冲门穴
足太阴、阴维之会。此穴名出于《甲乙经》,但该经中未提及冲门穴为阴维脉之交会穴。《普济方・针灸》记载其主寒气腹满、癃泺、身热、腹中积痛、阴疝、乳难、子上冲心,治之以灸,并提及其为足太阴阴维之会。在现代临床研究中多用于治疗腹痛、疝气、带下、崩漏、尿闭、胀痛、中风后遗症、肢厥、痿证(股神经损伤)[6]、足内侧痛[7]等疾患。其主治多符合《灵枢・经脉》之记载,“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胃脘痛,腹胀善噫……是主脾所生病者……烦心……水闭……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然疝病、胀痛与足厥阴相关,其主治亦大多为阴之病、里病且涉及心病,谓之具备“维络”功能未尝不可。
2.3 府舍穴
《甲乙经》记为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且入腹络胸,结心肺,从胁上至肩,比太阴郄,三阴阳明支别,治之以刺灸。《普济方・针灸》谓其主髀中急痛循胁上下抢心,腹满积聚,厥逆霍乱,治之以灸。现代临床研究将府舍穴用于治疗鞘膜积液[8]、治疗泌尿系结石[9]、调整女性内分泌[10]等。其用法符合《灵枢》相关足太阴之病症。参考《甲乙经》记载府舍穴与内脏和阴阳支别的联系,以及其功效与肾经、肝经、任脉之相关性,府舍穴之“维络”功效不言而喻。
2.4 大横穴
足太阴、阴维之会,《甲乙经》云“大风逆气,多寒善悲,大横主之”,治之以刺灸。《医学入门》云:大横主腹热欲走,太息,四肢不可动,多汗洞泄,大风逆气,多寒善愁。现代临床中大横穴用于治疗婴儿脐疝[11]、尿失禁尿潴留[12]、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13]、内科腹痛[14]、急性阑尾炎[15]、癔症性晕厥[16]等。大横穴除符合脾经之病症“体不能动摇、烦心、溏瘕泄,水闭”外,亦在治疗疝病、晕厥等相关于肝经、肾经,同时涉及到心智疾病的治疗,鉴于阴维脉“维系诸阴而主一身之里”,这从一个侧面亦可推导其为脾经维络三阴经之穴位。
2.5 腹哀穴
足太阴、阴维之会,《甲乙经》云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腹哀主之,治之以刺灸。现代临床除多按照此条目运用腹哀穴外,有运用腹哀穴治疗胆道蛔虫之病案,认为针刺右腹哀穴可明显松弛平滑肌,解痉镇痛,疏肝利胆,促进胆道收缩,使蛔虫退出胆道[17]。另外有利用腹哀穴结合大横穴及任脉等腹部穴位治疗脾肺气虚、心脾两虚和脾肾两虚之虚症,疗效甚佳[18]。这从临床病案角度印证了腹哀穴和大横穴所具备的维络功能。
2.6 期门穴
肝经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普济方・针灸》记载其主妇人产余疾、食饮不下、胸胁支满、目眩足寒、小便难、心切痛、善噫、恶闻酸臭、酸痹腹满、少腹尤痛、太息、贲豚、胁下气上下、胸中有热、目青而呕、霍乱泄痢、、腹大坚不得息、咳嗽、胁下积聚、喘逆卧不安席、时寒热、心大坚、贲豚上下、癃遗溺、鼠鼷痛、小便难而白、喑不能言。后世医家及近现代临床研究也大多承袭上述主治,并增加了乳癖、脏躁、气瘿、顽固性胁痛等病症[19]。其符合《灵枢・经脉》所载“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仰……妇人少腹肿……是主肝所生病者……呕逆,飧泄……遗溺,闭癃”,与《灵枢》所载脾经之食不下、水闭、不能卧等症状相合,其妇科疾病的治疗与任脉病症相合,其病症大多为里证,尤以“心切痛”相扣阴维脉之病症。期门穴作为阴维脉之维络大穴由此可知。
2.7 天突穴
阴维、任脉之会,《甲乙经》治之以刺灸法,《普济方・针灸》记载天突穴主咳逆上气喘、暴喑不能言、及舌下侠青绛脉气、颈有大气、喉痹、咽中干急、不能息、喉中鸣翕翕、寒热颈肿、肩痛胸满、腹皮热衄、气哽心痛、陷疹、头痛面皮赤热、身肉尽不仁,治中风失音,治五噎、黄瘅、醋心多唾、呕吐不止。现代临床研究中,因为天突穴内应肺系,外通气窍,为气息出入之要塞,在治疗呼吸道疾病中亦多为医家采用。在呃逆、冠心病、食道痉挛、食道狭窄、膈肌痉挛、梅核气[20]、癔病失语[21]、功能性失语、甲状腺肿大、神经官能症[22]等疾病的治疗中,也多为临床医生采用,起维持阴阳平衡之用。上述天突穴之功效除大部分符合任脉之主治外,身肉尽不仁、黄疸、呕吐等病症符合脾经、肾经、肝经的部分所主生病。且其治疗癔病失语尤其关乎于心神问题,暗合阴维脉之病。
2.8 廉泉穴
阴维任脉之会,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处,其余经脉直接通过,此处任脉、冲脉循喉咙,络于口唇[23],廉泉穴本身即具备维络诸经的作用。《甲乙经》谓之主舌下肿,难以言,舌纵涎出,治之以刺灸法,可留针。《普济方・针灸》在《甲乙经》的基础上加“咳逆少气、喘息呕沫、禁断上气窘屈胸满”,“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近现代临床也大多利用廉泉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小儿脑瘫流涎症、喉返神经损伤、中风失语等病症,一则廉泉穴处于迷走、吞咽神经感觉纤维支配区内,二则《灵枢・根结》谓“少阴结于廉泉”,选择刺灸廉泉穴能够促进肾精之激发,以濡养头面之孔窍。其维络之特点可见一斑。
3 结语
阴维脉之交会穴均位于足三阴经和任脉上,其除具有治疗足三阴经病症及人体里、阴之病痛,在理疗阳经疾病方面亦有明显效果,体现了维脉沟通、平衡阴阳之功效,突出了阴维脉维络,维护诸阴经之功能特点。在临床治疗疾病时,可以根据阴维脉极其交会穴的功能特点,指导取穴,达到治疗维护阴阳平衡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鼎.针灸学释难(增订本)[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8.84-85.
[2] 张爱林,刘秀玲.筑宾穴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针灸,1998,(3):151-152.
[3] 宣丽华.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体会[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486-487.
[4] 郑学良,顾悦喜,黄晖.火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78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2,6(1):23.
[5] 孙德利,刘元亮,方剑乔,等.不同穴位电针治疗卡那霉素中毒性听力损害的实验研究[J].针刺研究,1995,20(3):62-65.
[6] 林翠茹.浅谈冲门穴的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9):557.
[7] 于德茹.独取冲门治疗足内侧痛[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5):189.
[8] 金恩忠.针灸治一例鞘膜积液[J].天津医药杂志,1965,(9):728.
[9] 史春娟.针刺分类治疗泌尿系结石疼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8):21-22.
[10] 周柏华.针刺对女性内分泌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1983,50(1):40.
[11] 何晓琴.艾灸大横治疗婴儿脐疝的临床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2):43.
[12] 王宪利.深刺大横穴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针灸,1994,14(5):42.
[13] 赵文祥.深刺大横穴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A].首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249.
[14] 龚小琦.推拿大横穴治疗内科腹痛的临床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2):53-54.
[15] 张玉甫,杨日和.针刺“膝四、大横”穴治疗急性阑尾炎750例[J].新中医,1985,(3):31-32.
[16] 沈书宇.针刺大横穴治疗癔症性晕厥[J].上海针灸杂志,1989,8(1):23.
[17] 张志武.针刺右腹哀穴治疗胆道蛔虫[J].中国社区医师,1992,6(9):15-16.
[18] 袁民.腹部疗法治疗虚症[A].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论文集[J].2008:59-62.
[19] 丁兆琳,姜揖君.姜揖君教授妙用期门穴临证应用探要[J].中医药学刊,2004,22(1):29-30.
[20] 李玲,贾文旭,施土生.天突穴的临床妙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5):46.
[21] 葛强,高先德.针刺天突穴为主治疗癔病失语15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6):41-42.
1 中西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其发病的有关因素有遗传、年龄、肥胖、食盐摄入过多、吸烟、过量饮酒、环境以及诸多社会、心理因素等。目前阐述其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有:遗传基因学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学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学说、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学说、心排血量改变学说、血管张力增高,管壁重塑学说、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学说、胰岛素抵抗学说等。此外还发现高血压与炎性因子、神经递质以及基因表达的时间依从性及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密切相关[1,2]。
关于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迄今尚无公认完整的理论。传统中医以五脏为中心的理论认为高血压的病位为肝,但深入研究后发现,脾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情志失调伤肝;过劳或过逸、饮食不节、伤脾是高血压病机的起点。前者使肝郁气滞,继而导致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继而发展为阴虚阳亢,肝肾阴虚,最终导致阴阳两虚;脾虚失运可致气虚、血瘀、痰湿中阻,瘀血与痰浊阻滞心脉可致胸痹心痛,痰瘀逆阻脑络可致中风。痰瘀互结是脏腑功能虚损的产物,又是高血压进一步发展的新的病因[3,4]。目前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有的归纳为8个证型[5],多的分为17个证型[6]。
2 中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各有所长,同时也均有其不足之处。
西药的优势:降压作用较强,特别是近年来上市的许多强效降压药,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对于高血压急症,西药硝普钠、酚妥拉明等降压作用迅速;对某些靶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减轻心肌肥厚的作用。其不足之处是:不良反应相对较严重,如影响水、盐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某些药物长期使用还可能影响等;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大,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对此尤为敏感;用药后血压虽能降至正常,但症状改善不理想;长期使用一种降压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必须增加剂量或药物种类才能有效控制血压。
中医中药降压有以下优势:采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思维方式指导临床治疗。根据不同个体辨证施治,避免了只见“血压”不见“人”的思维方式;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理想,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中药副反应小,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一些研究发现中药在对某些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 中药的不足之处有:服用不如西药方便。高血压病为终生性疾病,目前无根治的方法,因此需要终生服药,而中药汤剂服用不方便,口感欠佳,所以患者难以长期坚持服用;降压速度不如西药快;目前尚无长效制剂[7,8]。
3 临床治疗
近年来高血压治疗逐渐从西医治疗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转变,中西医结合已成为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 降压西药加降压中成药 已经上市的中成药安宫降压丸、降压避风片、复方羚角降压片、罗布麻降压片及牛黄降压丸等对于高血压前期及早期高血压均有治疗作用。近年,几种较有效的中药制剂已被许多高血压患者应用。
沈光茂[9]以非洛地平5 mg为对照组,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胶囊(防己、黄芪、白僵蚕、干地龙)2 g,每日3次。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15%,显效率85%;对照组有效率25%,显效率75%。
方伟等[10]以氨氯地平5 mg,苯那普利10 mg为对照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杞菊地黄口服液10 mL,每日3次,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晨峰血压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治疗组有效率95.3%优于对照组的80.9%(P
3.2 降压西药加中药方剂 高血压病的治疗强调个体化,降压方剂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节方剂组成,较组成成分固定的中成药更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
李建民[11]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中药组给予天麻降压饮治疗。药用:天麻15 g,钩藤20 g,决明子20 g,白芍20 g,泽泻12 g,牛膝30 g,10 g,蒺藜20 g,龙骨20 g,牡蛎20 g。水煎浓缩至150 mL,封装1袋,早晚各1袋;对照组依那普利每次5 mg,每日2次;治疗组天麻降压饮150 mL,早晚各1 袋,配以依那普利5 mg,每日2 次。疗程均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62.5%。
王鸽[12]以西药坎地沙坦4 mg及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平肝降压汤治疗,方剂组成:陈皮10 g,姜半夏15 g,茯苓15 g,炙甘草10 g,枳实5 g,竹茹10 g,石决明30 g,夏枯草15 g,泽泻15 g,白术15 g,天麻1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疗程为1个月,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
3.3 降压西药加穴位敷贴 王炳阳[13]应用中药降压贴(全蝎、珍珠、天麻、决明子等)贴于脐部,每次1贴,2 d换1贴,12贴为1个疗程。治疗1级高血压,有效率为94.7%,2级高血压有效率为90.9%。
余学燕等[14]用吴茱萸,研末后用醋调糊,用纱布包后敷涌泉穴,双侧穴位同用,每日更换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为93.5%。
3.4 降压西药加针灸、推拿、浴足等非药物治疗 金日霞等[15]将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用艾灸仪灸百会、内关、关元、双侧足三里、双侧涌泉穴;西药组服用依那普利片,每组各30例,治疗10 d。结果艾灸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83.3%)略高于西药组(80.0%)。艾灸组症状疗效显效率较西医组高,总有效率优于西药。
杨文聪[16]将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降压。治疗组服用氨氯地平降压的同时以足浴方(足浴方组成:吴茱萸、钩藤、野、莶草、夏枯草各30 g)汤药进行足浴治疗。 临床观察2周~3周。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80.0%;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症状总有效率70.0%;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93.3%。
3.5 其他疗法 除药物治疗和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外,食疗、药膳及心理疗法等也是常用的防治高血压的方法。如杨柏[17]发现用中草药、槐花等泡茶饮用对高血压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 小 结
高血压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而受到高度重视,单纯应用西药,虽可迅速降压,但患者的症状未必能完全改善。中医中药虽然降压效果不如西药明显,但是从长期疗效来看,可以弥补西药在上述方面的不足。中药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而且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方面优势则越来越突出。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在控制血压、改善症状和减轻或逆转靶器官损害等方面均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体现了优势互补,但与此同时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必须始终注意处理好辨病与辨证、宏观与微观辨证、西药与中药以及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以保证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前景广阔,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探索与发掘。
参考文献:
[1] 王舒,杨华,石学敏.国外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新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3):342-344.
[2] 丁绍祥.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及治疗探讨[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0):30-32.
[3] 邓旭光.高血压病中医病机若干问题探讨[J].中医杂志,2001,42(4):197-199.
[4] 郭慧君,王知佳.高血压病从瘀论治辨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8):876-877.
[5] 殷惠军,史大年.老年心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06-107.
[6] 朱克俭,蔡光先.高血压病常见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1991(1):62.
[7] 邓旭光.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6:86-88.
[8] 陈学忠,尹方,苏凯,等.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病的切入点[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2):112-114.
[9] 沈光茂.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40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4):347-348.
[10] 方伟,祝光礼,魏丽萍.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1110-1112.
[11] 李建民.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12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322-323.
[12] 王鸽.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79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162.
[13] 王炳阳.中药降压贴治疗高血压病3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9(11):315-316.
[14] 余学燕,朱晓梅.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病31例[J].河北中医,2004,26(10):757.
[15] 金日霞,刘莹,赵树群.灸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D].广州: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85-1086.
[16] 杨文聪.足浴方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疗效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