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17: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园师德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多元文化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背景与主题,我国多元文化社会奠定了幼儿的多元文化背景,教育向多元文化转向是人、教育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诉求。0-5岁是人一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幼儿可塑性强,是进行文化根基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应是幼儿、幼儿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幼儿园多元文化教学是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明确其特点对优化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是十分必需的。
一、关注主体间性的教学关系
在西方现代哲学中,随着二元论思维范式的瓦解,福柯宣称“作为主体的人死了”,[1]胡塞尔的“交互主体现象学”、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罗蒂的“终极境遇”、 尤尔根・哈贝马斯的“社会交互理论”等都直接催生了主体间性理论,主体间性否认存在超越诸个体之上的抽象力量,诸个体的自属于诸个体自身,主体间是平等的、独立的,这也是主体间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基础,主体间的交往使主体间相互认识、理解并达成共识,关注主体间的共通性与共同性。主体间性理论奠基了主体间性教学关系的探讨,幼儿园多元文化教学活动中主体间性关系体现在教师主体、幼儿主体、课程设计主体、环境主体等几个方面,教师主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课程文体、环境的交往关系,幼儿主体体现了幼儿与教师、课程设计、环境的交往关系,课程设计主体体现了与其他几方面的交往关系,环境主体也体现了与其他几方面的交往关系。主体间性关系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主体之间平等互惠,不存在一方控制一方,或一方占有一方的现象,双方或多方的能动性、自主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重视。主体间性教学关系存在明显的优越性:教师方面,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加强,强化了教师的角色意识,教师对知识的创新得到肯定,教师的价值得到尊重,有利于教师努力完成或实现其职业使命,有利于教师与幼儿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相互尊重和关怀及平等关系的形成。幼儿方面,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增强了教师与幼儿的相互理解和互动,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怀,有利于幼儿主动积极的探索与建构、生成新的意义,有利于独立意识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
二、注重感性体验的教学方式
“感性”可以说是与理性相对的概念和领域,“感性”最初作为一个哲学术语从日语中发展而来,感性在日语中既是一个静态概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静态概念指人的感情及获得的某种直观、形象、情感化的印象;动态过程是指人内部的心理认识活动,关注对事物的感受能力,是信息从直觉到判断的心理过程,从本质上可理解为人对事物在心理上的期待和感受。哲学范畴中的感性是指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过程及其低级阶段,指人在实践中通过自身各种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而具体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心理学范畴中的感性是指感觉、知觉、认知的连续过程。总之,“感性”奠基于人的各种感觉及心理活动并以其为中心。对于“体验”,存在多种看法:即一种认识方式、一种认识活动、一种活动的结果等几个方面。哲学认识论对体验进行了研究,认为体验是一种存在和生存方式,强调内部感受,是一种由内向外的认识和理解。心理学范畴认为体验常常与情感有着紧密联系,情绪心理学则认为感受和体验是同一心理现象,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感性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感性体验既包括由各种感官的外部感受而引起的情绪、情感体验,还包括因外部感受而引起的内部心理活动。
感性体验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外部鲜活的事物,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发挥幼儿感官功能,产生外部感受和内部心理活动的方式。感性体验的教学方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操作性、灵活性等多种特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式包括:操作法、演示法、表演法、观察法、发现法、游戏法等。幼儿在学前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其经验直接来源于各种感官对外界的体验,因此,感性体验的教学方式切合幼儿的认知需要。
三、融合生活性和艺术性的教学过程
幼儿园多元文化教学过程本身是一种生活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这个生活过程不是仅对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层面的关注,也不是对零散的精神和制度文化层面的关注,而是一种界于组织与非组织、结构与非结构、继承与创新、平淡与超越之中的特殊生活过程。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具有知识教化、情感渲染、审美体验等方面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艺术手法,能够引起幼儿的愉悦体验,发挥更好的教育功能。如:教师语言的组织、教具和学具的选用、色彩的搭配、与教学环境的联结、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与艺术密不可分,而不仅仅是日常的生活状态。因而人们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建立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平等、友爱的关系,并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将经验与审美综合起来,使幼儿在愉悦中习得经验的教学技能技巧等称为教学艺术。教学是一种艺术,缺乏艺术高度的教学是平淡的、低效的、枯燥的教学,不立足于生活的教学是丧失了原动力的教学,是背离幼儿世界的教学。教学既应源于生活,也应高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性提升,这才是教学不断得以勃发的生机。所以,教学过程是生活过程,艺术源自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艺术的因子,教学活动是教学艺术展现的过程,教学过程具有生活性和艺术性的特征,是生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评价功能
【中图分类号】G617
课程评价功能寄生于课程评价,是通过课程评价活动及其评价结果作用于评价双方,引起评价双方的改变而得以体现的。课程评价功能的大小和内容主要取决于课程评价活动本身的结构以及其运行机制。根据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的特点,可将其评价功能归纳为诊断鉴定、信息导向、教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功能。
一、诊断鉴定功能
诊断鉴定功能包括检测、分析、比较、判断和鉴定等方面。(一)检测。检测不是测验。在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评价中,检测环节最重要的是收集检测材料的真实性、综合性、全面性,鉴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评价主体须动态收集评价信息,体现获取信息的动态性、及时性、准确性,深层挖掘和拓展评价内容。(二)分析、比较和判断。分析是课程评价过程的重要环节和课程评价结果的功能表现,课程评价结果的获得必然包含了分析环节,而课程评价结果又反过来促进和深化分析过程,分析评价结果包括探究评价结果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反思,分析课程目标的合理性、评价方式方法的适宜性、评价机制的有效性、检测结果的可行性等。(三)鉴定。通过鉴定,课程评价活动获得结果,这一轮课程评价活动也进入了最后环节,但评价活动的结束并不预示着课程评价功能的终结,恰恰相反,通过课程评价结果,评价活动还将发挥出重要的评价功能,并奠定下一轮课程评价的基础。
二、信息导向功能
信息导向功能主要包括解释、反馈、调节、引导等方面。(一)解释。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运行的解释,通过对课程评价结果的理解,促进课程各方之间的理解。教师加深对课程运行和儿童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调整和改进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能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儿童、引导儿童,因材施教,促进儿童的发展。(二)反馈。通过课程评价,教师和儿童理解课程评价结果,获得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在课程运行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课程评价本身是一种教育活动、一种信息活动,儿童与教师通过课程评价,获取相关的信息,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善加利用信息,使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资源。(三)调节。调节功能是很重要的。平等、公正、客观、多元化的评价,对儿童自我意识、情绪情感、评价意识与能力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儿童身心的健康,教师通过与儿童建立多主体、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仅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教师的课程实施。(四)引导。课程评价引导课程目标的实现,引导课程生成与发展的方向、引导教师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等。
三、教育发展功能
教育发展功能是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评价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主要包括预测、激励、深化、改进、推动等方面。(一)预测。预测教育需求和结果。1.预测教育需求。儿童的教育需求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儿童的教育需求,由于学前阶段存在各方面发展的敏感期,学前期发展的巨大价值、学前儿童的认知方式也体现出具体形象化特点等,必然促使其教育需求更多的遵循儿童“成长大纲”,所以,满足儿童的教育需求,必须以儿童发展为本。2.预测教育结果。通过对教育结果的预测,可制定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以改进、优化课程评价,或是调整课程目标,使之更有利于儿童的整体性发展。(二)激励。激励儿童进步。激励是一种引发需要、激发动机、并通过对行为的指导以求达成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激励是通过评价机制的运行得以实现和发挥作用的。儿童的兴趣、动机、态度、情感、意愿、自我认识等对课程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及时的评价信息反馈,让儿童学会认识自己、欣赏自己,了解自己的情况,看到自己的强势与弱势,体验成功和正确认识挫折,激发儿童竞争与进步的意识和动机,以促进儿童的进步。(三)深化。深化课程实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课程评价活动,引导和帮助教师去关注儿童,分析儿童的言语、行为、情感、观念、兴趣、愿望等,指导教师正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儿童,引导儿童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深化儿童的求知欲;针对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引导儿童克服不良情绪,促进儿童心理健康;采取多种课程实施策略,保持儿童兴趣,激发儿童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四)改进和推动。改进课程设计,推动课程发展。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评价存在课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也存在课程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中,并在评价中积聚变革力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改进课程设计和推动课程发展。
一、墙饰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会说话的墙壁”是幼儿环境创设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中,墙饰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受到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幼儿园墙饰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构成要素,幼儿每天来园生活时都会面对班级的室内外墙饰,墙饰的创设成为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的墙饰不仅仅具有装饰和展示的作用,更具备了教育性和参与性。许多专家指出,幼儿园墙饰应该重视其参与互动性,讲究审美性与互动性并存,既要满足审美的需要,也要鼓励幼儿参与,从而形成教师、幼儿与墙饰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参与墙饰的创设,亲历墙饰创设的过程,在感受与欣赏墙饰创设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二、幼儿园墙饰使用现状分析
1.形式化、表面化
墙面创设的目标是为幼儿服务的。墙饰创设的核心是辅助幼儿教育,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能力等。但是部分幼儿园的墙饰创设却流于表面,忽视了其核心内涵,而只为应付临时的检查与参观。检查者和参观者都不是幼儿园的常驻者,那么这种为了应付他们而设计出来的墙饰必然也不可能考虑到长期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这就造成了墙饰创设失去了其根本的价值。幼儿无法从这种临时的设计中受益。这样的情况既耗费了人力和财力,也不具备长期性的价值,是非常可惜的。
2.缺乏艺术性
墙饰创设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满”。教师误以为所谓墙饰创设,就是用幼儿的作品、幼儿活动时的照片、与主题教学相关的资料等填满整个墙面,引发视觉轰炸的效果就算完成任务,而不考虑整体结构上的布局和色彩的搭配。这使得整个墙面一眼望去杂乱无章,缺乏主题,更不可能具有艺术性。艺术性对于墙饰创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性是墙面审美性的基石,也是幼儿教育对墙面创设的要求。一味追求“满”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让本应具有的审美教育价值的墙饰失去其该有的意义。
3.角色与分工
教师的角色定位模糊也是墙饰创设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在创设过程中,教师对于自己在墙饰创设过程中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把握不清,换言之,教师不清楚什么该由自己做,什么该让幼儿做。教师是墙面创设的统筹者,但没必要“事必躬亲”“大包大揽”。既然墙面创设是一种讲究参与性的活动,教师就一定不能忽略幼儿在墙面创设中的作用。在墙面创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幼儿拉进来,给幼儿分配任务,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内容。
4.髙结构墙饰
幼儿园墙饰中的“死墙”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虽然幼儿园都知道及时更换墙饰的重要性,但是东西上墙下墙都不易,换一次很麻烦,尤其对不擅长美术的老师而言,更是如此。另外,幼儿园内部的教研活动往往更注重教学研讨,而忽视了墙饰创设的研讨。墙饰创设就变成了一个依靠教师个人智慧的任务,但墙饰创设本身却是一个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大活”,所以这对于个体教师而言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因而一方面,教师的积极性必然受到损害,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独立更换墙饰而做到尽善尽美,这无疑强人所难。
三、幼儿园墙饰创设过程中多元互动的策略
为保证墙饰的互动性,教师应该在两个方面做出设计。一方面是材料选取,因为材料上墙与下墙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财力和人力,因此秉承经济性与实用性的原则,教师在设计墙饰时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低结构的整体版面,以备材料替换和灵活调整:另一方面是互动理念,在墙饰创设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构设互动性的设计,把幼儿教育的目标投射在墙饰设计上,激发幼儿与墙饰的互动。
1.易于互动的低结构版面设计
(1)底板的色彩与构图
教师对墙面底板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简单”与“留白”。若在布满墙体且色彩丰富的底板上展示色彩艳丽的作品,会造成主题不清晰,墙面拥挤不堪,视觉凌乱,从而失去墙饰所具有的审美教育的价值。 如图1~图2,教师选择用大小不同的方块软地垫做底板粘贴在教室门口的两侧白墙面上,因墙体是白色瓷砖,所以选择黑色地垫,黑白对比明显,在每个大块底板下分别用明度不同的彩色墙纸衬底,然后让幼儿给大大小小的蝴蝶涂上亮眼的黄色与橙色,再引导幼儿用工字钉将蝴蝶固定在软板上进行点缀,由密至疏、由低向高的蝴蝶飞舞的造型点亮了整个背景墙,整体墙面给人以稳定而有序,活泼与庄重的感觉。整个版面的设计有教师的构想和幼儿的动手参与,体现了师幼和墙面三者之间的互动,教师以简单的底板为载体,为幼儿活动提供了真实空间和想象空间上的留白,供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从材料灵活性上看,底板蝴蝶的点缀是活动的,随时可让幼儿拆卸调整蝴蝶的位置,也可将幼儿在美工区的美工作品,如手工小螃蟹、手工纸折的小鱼等替代蝴蝶来点缀底板和边框。
(2)底板材料质地的选择
墙饰的互动性意味着对材料的质地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方便材料上下墙以及幼儿的使用,教师应该选取可拆卸性强且耐用性好的材料,如软木板、地垫、吸音板、磁性板等。幼儿可用彩色工字钉、透明胶或小磁铁等将材料进行固定展示,取下时又不会损坏这些软墙,可反复使用,方便幼儿与墙面进行互动。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自己动手装饰墙面的能力,也可以把墙面的创设交由幼儿掌控,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更换墙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体现互动理念的版面设计策略
(1)墙饰创设与课程教学的互动
教师在创设墙饰过程中应该具有课程意识,能够随时发现和利用可影响幼儿发展的教育因素,将五大领域进行融通。即在墙饰的创设过程中,能展现教师设计的多个领域的目标。以主题活动“车轮滚滚”为例。在开展主题活动“车轮滚滚”时,幼儿们收集各式样的车轮图片,并在美工区设计了许多的车轮图案。教师将他们设计的图案收集整理后生成了一个“车轮滚滚走迷宫”的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创设了“车轮滚滚”迷宫墙,车轮迷宫的规则可让幼儿自主调整,或者根据车轮红黄蓝的颜色,或者按照车轮辐条的数量,找到迷宫出口。迷宫图上墙后,远看是一副壁画,近看是一幅大型迷宫图,整幅墙饰的创设过程,整合了艺术、科学、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目标。同时幼儿对自己的成果很是满意,放学便迫不及待地和父母描述迷宫的走法,这也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教学目标纳入墙饰创设,日常活动也可以与墙饰相结合,仍以迷宫游戏为例。如图6,教师将组织幼儿秋游的活动融入迷宫游戏中,结合了剪纸、数学等领域目标。教师将墙饰的创设过程融入到课程中,从开始到结束,全部在区域活动和集中教学活动中完成,切实体现的墙饰创设与课程教学的双向互动。
(2)墙饰创设与区域游戏的融合
将区域活动时的桌面或地面操作材料移至墙面,让操作立体化,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同样在桌面可操作的材料,幼儿们更热衷于在墙上摆弄材料,并欣赏自己的操作成果,对自己摆弄出来的作品有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如图7,教师将美工区的手工活动“美丽的插花”,移至墙面上让幼儿操作,幼儿先用纸杯或纸盘剪成一朵朵花,并用颜料或油画棒上色,花瓶用线条画进行装饰,然后在墙面用彩色工字钉进行造型固定。这样的设计一举三得,一方面,操作后的墙面变成一副立体的艺术插花壁画,令人赏心悦目,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幼儿们看到墙面因为自己的操作而发生了美的变化,这让其在情感上也得到了快乐和满足;同时,幼儿们呈现的作品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赏识,这种来自外界的肯定对其人格的正确养成也有很大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218-01
为了强调幼儿园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的部长周济同志,曾经做过重要的讲话,指出了中国的现在教育界的主要工作,要重视教师自己的品德修养的修炼,特别是在幼儿教育的阶段。这种师德建设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育是全部教育阶段的最初始过程,幼儿教师队伍也是所有的教师队伍中对重要的一支力量,幼儿教师队伍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是基础教育的先行者。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师德教育的重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全社会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改革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大,不只是经济上的开放,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也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逐步渗入进我国的教育界,不仅是中小学阶段,一些幼儿教育的新理念如今也被大家广泛的接受,特别是蒙氏教育法,如今不仅在很多的幼儿园中已经采用,很多家庭教育中也进行了引用。除此之外,就是福禄贝尔的幼儿教学理论,这些国外的幼儿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关注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适合我们当今教育界所提倡的人才培养方针,因此吗,在很多幼儿园的建设中,都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但是,这种先进教育理论的实施,所需要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师师德教育的革新。
只有有了先进的教师队伍,好的教育理论才能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在担任幼儿园园长期间,根据我对于幼儿教育的观察以及对于一些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我对于幼儿园教育中的师德教育越来越重视,发现师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根据这些年的教育实践,我发现,教师的思想品德有了提升,对于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强师德教育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师德水平,可以为新时期幼儿园教育改革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师资保障。
在教育部门颁发的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文件中,幼儿园的师德教育问题,也被提到了显著的位置上来,师德教育对于教师来说,主要就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从思想倾向以及对于教师幼儿这种特殊职业的热爱上来帮助教师全新认识自己的工作职责。为自己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学习和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
因此,对于师德教育的提倡,不仅是对于教师自身是一个很有帮助的职业素养的培育,也是对于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基础。但是,在如今的幼儿教育理论中,我们的师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2.现阶段师德影响的瓶颈
首先,在教师中师德意识不够深刻,无法形成共识,学习不够深入。对于师德问题,很多在职的教师的认识都比较的浮浅,认为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打骂学生、对于教学有责任心就足够了。这种认识远远没有进入到理论的深层地位,对于学校来说,对于这种师德问题的学习没有严肃的认识,在组织学习过程中,也比较的放松,看上去虽然比较的用心,但是只是停留在自己对于自己的既有概念的阐述上,不能生发出新的教学理论,更谈不上利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而且,由于我们的幼儿园对于师德教育的考核实施的是一种业绩考核的办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很对的教师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对于一些概念只采取一些死记硬背的方法,只将自己的事业关注在一些讨论课上的问题,不做深入的理解,也没有结合相应的书籍进行课外的学习,相关的政策条文,老师们也不注意学习。
作为园长,我在这些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缺少一些监督和管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有待于提升,以自己目前的理论修养,要想进行全园老师的师德工作调配确实有点力不从心。
其次,对于一些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师过于的严厉,但是缺少一些相关的原因分析调查工作,因此,没有及时发现教师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有效的将师德教育问题在教师中有效的推行和贯彻下去。而且在幼儿园建设时期,我们的关注重点还是在于一些经济上的效益问题,但是对于教师思想方面道德的建设关注就不够深入,对与教师的生活方面也缺少关心,以至于在教师自己的内心深处对于这种师德教育的安排多少也有一些抵触的情绪。
3.师德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它具有公益性和市场化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出现教育市场化的趋势。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体制之中。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动力保障,因此,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师评价重视的是选聘和奖惩教师,主要的方式有:“优性劣汰”,“奖优罚劣”,“末位淘汰”,“能者上、庸者下”等等,这些是在“奖惩”前提下教师被动地改进,离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发展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实现对教师队伍管理的人本化,因为教师工作无疑是幼儿园诸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发展性教师工作的评价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幼儿园管理人本化的有效举措。如何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后,在管理中的收益得失如何?怎样调整评价体系?这些都是我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面对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试从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如何利用发展性教师评价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等方面做一浅显的探讨。
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地关注,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内涵也有各种不同的界定。刘尧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王斌华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师发展,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的教师评价。”在幼儿园实际管理过程中,并结合本园的特色,我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共同发展为目的,重视评价过程,重视相互交流和反馈,形成良性互动的评价体系。其特点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原则是人们基于对发展性教师评价规律的认识,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的基本要求,或者说它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所依据的根本法则和准则。,在我的实际工作中,还总结出几条独特性原则。这些原则是:
(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教师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教师的不断发展将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幼儿的发展得到家长的认可,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会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整体水平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效应又将为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促进我园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2)互动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园内与幼儿园外相互之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多方位、多渠道、互动的过程。在评价中,采用问卷调查、与家长交谈、园长接待日、社区交流日、年级或班组观摩等形式,在互动中进行评价活动,这样,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过程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是在过程透明的环境下进行的评价,是对其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对实践过程进行的事实性评价。在评价中,重视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重视过程中自己每一点的进步与变化,以便来不断矫正自己发展的步骤与速度。使幼儿园教师管理从真正意义上走向指导和促进教师发展的进程。
另外,发展性教师评价最终要达到教师个体与幼儿园整体、少数教师与全体教师、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双向发展目标。
在幼儿园管理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是在不断的实践、调整、再次验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评价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成长,更多的将会影响到幼儿园的整体社会地位、办学水平以及生源状况等等。它具体操作方法为:
1、相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需要运用一定的标准,教师评价标准有相对标准和个体标准。相对标准评价可以确定每个教师个体在相应的评价范围中所处的位置,有利于激发竞争性。个体标准评价是对教师个体进行纵向评价的方法,它是促进教师自身不断成长发展的一种有效策略。它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要由评价者和教师协商制定,把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实施评价看作是双方的共同职责。幼儿园采取相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既能面向大多数教师,又有利于通过“个体标准”鞭策教师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教师评价上我们重视把定量与定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综合起来的评价策略,有利于对教师的客观评价和激励教师的发展。我们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有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机构的改革和全员分级聘任制、分级目标管理制、职级制、绩效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大大加强了全体教师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在改革过程中幼儿园不断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以不断适应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3、家长评价、教师互相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
作为教育的直接收益者和教学成果的直接感受者,幼儿园中孩子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者,但幼儿是未成年人,是没有行为能力的,对教师的评价工作就多由家长们参与完成。幼儿及家长等人员共同参与评价,使被评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反馈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同事、幼儿和家长都是教师的工作伙伴,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
教师的改进、提高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采取家长评价与教师的群体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策略,更有利于教师了解自我,客观评价教师,激励教师的自主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对教师的现有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对工作的情感和态度、现在的工作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与可能,做出较为完整的、综合的评定。
1、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又重视教师当前的水平和表现,更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和发展。
2、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3――6岁的在园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而且这个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逆性。教师的发展达到了专业水平,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身心将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为幼儿以后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铺平道路。
3、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教师个人在幼儿园中的价值,相信教师个人具有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幼儿园发展需要的融合,成功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幼儿园的管理向人本化管理的不断迈进,它是促进幼儿园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有力保障。
主要参考材料
1.宋月丽主编,《学校管理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邬志辉主编,《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19-02
近年来,由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指导,“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影响下,农村青年初婚年龄推后,婚后生育意愿降低;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速;城乡教育发展部平衡等原因的影响下,导致农村学龄儿童的数量锐减。因此,农村中小学面临布局调整,按之前师生比配备的小学教育阶段的师资,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富裕。另一方面,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存在教学资源不足、合格师资不够等严峻的现实问题,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合格师资的短缺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再有,国务院于2010年11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结合农村中小学格局调整和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契机,提出“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以及“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由此可预期的未来10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殊机遇期,在农村“小转幼”转岗教师势必会成为农村学前师资的中坚力量,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以及推进教育公平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幼儿园转岗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关注较少,从06年开始成果较少,主要关于现状、需要、动机等个案研究。调查总结出现状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低;专业对口率低;待遇低,而流失率高;专业知识缺乏,对基础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不重视;基本没有教研能;有强烈的个人专业发展需要和动机,但是缺乏系统、持续的专业培训;即使有培训都以到城镇发展较好的园进行观摩学习的单一培训模式,目标不明确;师资严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视农村幼儿教授的专业发展需要的,提高其自我发展的意识及能力;建构完善的符合农村实际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建立教师培训网,积极开展园本培训等积极意见。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丰富、扎实的学术基础。在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背景下,稳定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转岗教师在界定、专业发展动机、心态转变与管理、针对性的专业发展的模式和途径的研究还没有成果,这势必影响其专业成长和发展,也势必影响到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妨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由此可见,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幼儿园转岗教师的现状及问题反思
笔者在对西部农村和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调研时,了解到P县一乡镇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该园有137名在读幼儿,分为大大、大、中、小四个教学班,有教师10人,其中带编制教师6名,这其中的5名是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小转幼”的转岗教师,年龄区间在41到53岁,教龄都在20年以上。在转岗教师中有2位是小学高级教师,1位是小学特级教师,在小学任教都为语数主科教师。在对这5位教师进行访谈时,了解到她们大多由于身体和家庭因素,如快到退休年纪或者是家里有需要照顾的小孩和老人,自动申请由小学转入幼儿园任教的。在转岗的时候,除了进行简单的园本培训,在大概了解一下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特点之后就匆忙上岗了。在问到到岗之后的感受是,转岗教师们都有“后悔”的意思。
虽然,在我国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发展的特殊时期,转岗教师的出现有利于小幼教学资源的合理流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前教育的师荒难题。但是,“小转幼”的转岗教师的整体年纪都偏大,其身体和心理不能负荷一整天的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有从小学“抛包袱”到幼儿园之嫌,;其次,所学的专业、所持有的专业资格证、多年积累的小学教学经验,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都不对口,不能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幼儿保教工作中的实际教育问题;再有,在转岗之前对幼儿教育并没有做深入了解,导致转岗之后期望落空,形成心理落差,从而消极对待工作,学习动力不足,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较低;最后,在转岗入职之处,没有进行系统和的转岗培训,不能调整知识结构,加剧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这样的转岗教师,对推进学前教育没有起到预期的积极作用,反而严重的影响和拖后了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制约了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三、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应对策略
基于我们对已有有关转岗教师的资料和文献的分析、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针对当前转岗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反思,结合笔者自身的从教经历,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以求更好的帮助转岗教师获得教育专业发展。
1.转岗教师选择的适宜性
所谓“术业有专攻”,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差异性,导至其工作的重心、内容和形式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对于那些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异性没有理性认识,对学前教育的专业性不认可,没有深入了解的中小学老师,不应列入考虑转岗的范围之内。
由于3-6岁儿童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阶段,同时通过直接感知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学前教育的课程开展和教学形式,是以游戏为主;教学的内容,多围绕幼儿的生活,进行覆盖面广而浅显的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以及艺术五方面的知识;但是最为重要的是保育工作。这样的工作,对教师的强壮的体格、充沛的体力、开朗活泼的性格、知识储备的广博性、以及艺术造诣都应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那些由于年纪接近退休,而把“转入幼儿园”等同于干部“退居二线”的中小学老师,应不列入转岗范畴。针对转岗教师的年纪和专业知识,有学者提出转入幼儿的转岗教师的最好不要超过35岁,同时最好是优先考虑起始专业是“幼儿教育”的小学教师优先转入。
2.转岗教师转岗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转岗教师虽然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成熟型教师,但是针对幼儿教育的教学经验、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等方面是空白的,因此转岗教师在转岗之前必须经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有效转岗培训,在检验合格之后方能上岗。
为了转岗培训不流于形式,保证其有效性,首先要有的时间保证,只有足够的时间才能保证系统的培训的开展。再有,灵活的、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专业知识的渗透;要求培训团队的能力和影响力,最好是有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系统理论知识的教授,学前教育的前沿发展,以及最新技术的展示和传授,同时也有长期工作在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和优秀园长的幼儿教育经验分享。
3.转岗教师入职后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幼儿园应为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激励机制,才能吸引到和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激发已经转岗教师继续学习和教育专业发展内在动力。首先,激发转岗教师对学前教育的“专业认同感”,明确的规划其专业发展的道路,培养和发展其专业发展的信心,鼓励转岗教师进行教育反省。再有,激发起对文体活动的热爱,从而激发其学习幼儿教育专业技能,如弹琴、画画、舞蹈形体的兴趣。“只有看到成功的希望,才能产生追求的动力。”所以,通过成功转岗个案宣传,为转岗教师职业发展道路指明方向,激发出他们对于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黄娟娟.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6
[2]张维仪 主编: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透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3]吴荔红.试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05(9)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为了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追根究底要做好幼儿园教育,因为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的启蒙之地,孩子许多学习行为与生活习惯都在这里习得与养成。然而,当前大多数幼儿园依然采用封闭式教育,这既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幼儿园教育的长足发展。因此,全面推广幼儿园开放式教育十分有必要。
一、幼儿园开放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幼儿园职能存在局限:作为教育专业机构,幼儿园肩负着策划、组织与实施开放式教育的重大责任,但一些涉及领域较广的活动是其难以独自完成的,例如有关卫生、交通与安全等保障工作,以及人员、场地、单位与材料等多重问题。也就是说,当幼儿园举办大型特色活动时,要尽可能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加强与家庭或社区的交流合作,以获得他们的支持与援助。
第二,幼儿园角色意识不强: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园对幼儿园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差,将其视为幼儿教育的所有,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幼儿园就会忽略家长的需要与想法,只注重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单方面教育、说服或鼓励家长,让其配合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第三,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能不足:幼师从业者潜意识有着强烈的服务意识,这种意识在其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体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对那些强势的家长,幼师在沟通中的弱势地位突出,沟通结果大多是家长意见取代专业立场。加之幼师从业人员通常属于青年群体,他们自身没有做家长的经验,家长对其信任较低,因而不利于双方交流,极易形成沟通僵局。
二、幼儿园施行开放式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创建和谐教育社区
首先,幼儿园明确自身主导地位:尽管社区内拥有一定的儿童教育资源,可以为儿童教育提供必要的服务,但其缺乏幼儿园的专业性,因而只能位于次要的从属地位。所以这要求幼儿园以儿童需求为出发点,主动思考如何做好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并积极加强与社区相关部门的合作。例如,幼儿园可以成立社区教育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社区走访与调查工作,搜集、整理社区资源,规划教学活动。其次,幼儿园要延伸儿童教育圈: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生活所在即是教育所在,将教育视线与范围拓展到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等重要环境。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应当从课堂、校园等常规教学活动延伸到儿童的整个生活圈。例如,幼师可以组织小朋友定期或不定期地去社区养老院、敬老院进行歌舞与诗朗诵等多样化的节目演出,使其能够在展示自身才能的同时学习如何关心爱护孤寡老人。
(二)加强家长团队建设
这需要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并选择委员会中的优秀成员担当家长代表,负责家长团队与幼儿园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对幼儿园有关活动与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首先,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家长工作日趋繁忙,在幼儿教育上显得力不从心,将小孩送入幼儿园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形成了庞大的信息交流群体,增加了沟通难度。其次,家长对小孩的教育关心程度存在较大差别,部分家长十分关心和重视小孩的教育,即使将小孩送入幼儿园仍然会花费心思了解小孩情况。部分家长从小孩进入幼儿园之后对其关注度便有所降低,不会花过多时间询问小孩状况。因此,幼儿园要实现针对性的信息互动难度较大。再者,家长属于松散型的自然群体,其职业构成、年龄分布、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不尽相同,使得沟通方式与沟通渠道都会有所不同。加之有年轻父母将小孩交给爷爷奶奶照料会形成不同的关注焦点,从而相应增加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爷爷奶奶对小孩的生活状况更加关心,而年轻父母则侧重在小孩的发展方面。)基于此种情况,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体系,家长委员会有了创建的必要。因此,幼儿园需要成立多样化的家长委员会,例如“妈妈社团”、“爸爸会所”、“爷爷奶奶助教团”等家长团队,以便学校组织不同层次的家长活动,增强双方信息互通的顺畅度,促进交流工作的顺利展开,促使沟通效果的提升,从而不断完善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为幼儿园开放式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三、提升教师沟通技巧
首先,幼师要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理论,以此充实自身沟通认知和观念,为实际沟通提供帮助。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购买书籍或观看视频进行自学,然后在此基础上参加专业机构的培训、讲座或论谈,经过学者专家的知识点拨深化基础认识。其次,幼师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仔细观察与体悟生活,分析具体案例总结经验,以增强沟通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生活启示录”,记录生活中的重点事件,分析沟通中存在的不足并找出其根源,从而避免再次出现相同与类似的情况。再者,幼师要重视情感沟通,转变沟通观念,优化沟通方式,尽可能选择多样化的沟通途径。例如,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发现交流共鸣点,多从家长的角度看待小孩的喜好与行为,尝试理解他们的心情,从而实现情感共鸣,促进双方顺畅交流,进而提高沟通有效性和实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只有采用开放式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需要幼儿园明确自身主导地位,拓宽教学范围与区域,合理调配与使用社区教育资源,加强家长团队的多层次建设,为儿童学习与生活搭建一个和谐教育社区与家园共育环境。与此同时,幼师也应当加强自身建设与自我提升,主动寻求寻找有效沟通的途径与方法,实现与家庭、社区的良好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1]幼儿发展评价是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状况是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措施。本文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视角,阐述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基本状况,并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核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导刊》中的幼儿发展评价类文章为主,辅以其他报纸期刊,综述近十年在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状况,展现其研究成果。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
1.情境性评价。加德纳主张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强调在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具体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对其真实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进行评价――情境性评价,呼吁“应该承认情境对个体表现的影响,提供对评价能力来说最为恰当的情境,包括表面上与接受评价个体无关的情境”。[2]
2.发展性评价。加德纳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发展的观点。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其二,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孩子的动态发展历程。[3]
3.多元性评价。加德纳认为智力是由相互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或更多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及自然观察者智力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加德纳教授认为,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该至少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体现多元的评价观:其一,对学生的评价要使用能够让学生把多元智力都展示出来的“智力展示”的评价方法,直接观察并评价运作中的各种智力,以及学生在各个智力领域的发展状况,而不是仅仅以语言智力和数学智力为媒介去评价学生的发展;其二,学校中要有懂得多元评价的“评价专家”,以便有效地展开多渠道、多方面的学生发展评价,并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4]
二、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幼儿发展评价的文献概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多元智力理论在整个教育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我通过在CNKI上检索2000年―2009年(截至2009年9月)的期刊文献,得到关于多元智力理论与教育评价方面的文献一共32篇。
2000年,霍力岩所作《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可视为对多元智力理论下幼儿发展评价的较早阐述。他认为,幼儿发展评价应该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游戏活动情景下进行,确实考查幼儿多方面的解决初步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幼儿教师也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幼儿的优点和弱点,并把这种通过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幼儿的优点和弱点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幼儿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的有效手段。
我对检索到的关于多元智力理论与幼儿发展评价方面的文献进行总结,发现传统的幼儿发展评价具有以下局限性:(1)评价内容单一、片面,以知识、技能为主,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幼儿发展水平;(2)评价标准是共同的、一元的,以相同的价值观要求幼儿,违背了幼儿个性的丰富性、复杂性特征;(3)偏重量化方法,忽略定性分析,不利于真实、深入地反映幼儿发展状况,等等。近年来,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幼儿发展评价主要关注和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目的和功能的重新确定。冯晓霞在(2003)《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中提出:“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不在于诊断智力水平的高下,选拔那些‘智优’儿童,而在于发现和识别每个儿童的智力特点,因材施教,以长补短,长善救失,帮助他们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全面发展。”她还指出了评价的展示、激励、调节、导向等功能。姚伟、华道金(2004)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中指出,评价要以儿童发展为主要目的。
2.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问题。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幼儿发展评价是多元化的。如姚伟,华道金(2004)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中提出,多元化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幼儿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刘霞(2007)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发展评价改革》中指出,新的幼儿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幼儿在各学习领域知识技能的获得,又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沟通能力的发展;既要关注幼儿目前的发展情况,又要注重分析过去,预期未来,注重发现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儿发展中的需求。
3.怎么评的问题。冯晓霞(2003)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中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幼儿发展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以人为本;(2)评价内容与方法多元化;(3)在真实的、有意义的活动情境中进行;(4)评价与教学互融互动;(5)评价主体互动;(6)评价过程动态化。在张小庆的《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育评价的启示》,刘霞的《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发展评价改革》,姚伟、华道金(2004)的《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中也都阐述了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当前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
4.幼儿发展评价的操作运用问题。徐晓丽的《幼儿发展评价:关注过程重在发展》从操作层面上对幼儿发展评价做了详细的阐述。柯培红的《以多元的理念促进幼儿的发展》涉及对一线教师提供的几个建议,说明如何将多元的新理念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幼儿发展评价是从教育评价学科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目前来看,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幼儿发展评价体系历史较短,许多具体的实践问题还有待于解决。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现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多元智力理论翻译,介绍的多,本土研究的少。
(2)重视多元智力理论下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功能,忽视了评价方法的选择。
(3)缺少对多元评价中“评价专家”的重视。
(4)分析、评论性的研究多,操作指导性的研究少。
(5)有关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方面的文献主要来自一线教师,却数量有限。32篇文章中仅有6篇来自一线教师。(见表2)其内容大多是基于自身实践的个人经验总结和感悟。
三、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幼儿发展评价的发展趋势
近十年我国关于多元智力视角下的幼儿发展评价的基本状况表明,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已从理念逐步走向实践,这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1.评价目的从侧鉴定走向侧重发展。冯晓霞(2003)提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发展服务,支持发展,促进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可见,幼儿发展评价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评价主体,而是一元、单向走向多元、互动。
2.重视“评价专家”的作用。评价专家可以有效地展开多渠道、多方面的学生发展评价,并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同时还可以在评价工作的初期弥补教师和家长评价的一些不足,并带动教师和家长评价走向多元化。
3.加大操作指导性的研究,特别是加强一线教师的多元评价观。如前所述,32篇文献中仅有6篇来自一线教师,仅占总数的18.8%。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的直接操作者是一线教师,所以更要加强其多元评价观。这也是以后研究应该重视的问题。
总之,近年来关于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其科学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之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研究仍不成熟。为了使幼儿发展评价真正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杠杆和动力,急需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2001.
[2]Gardner,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2nd Edition).New York,Basic Books,1993:60.
2.对于幼儿园环境布置方面的管理要营造适合幼儿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构建乡土文化特色校园。注重校本课程与幼儿园文化课程的整合。
3.幼儿园安全管理要落实到位,科学管理。为教师的日常工作、幼儿的一日活动营造一个舒适而又祥和的环境。
4.激励机制建设方面,在未来的教学中,幼儿园要注重实际,进一步充实、完善教师量化评比方案,建立教师成长评价体制,通过家长测评、幼儿测评和同事互评相结合方式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1.坚持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幼儿园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幼儿园要加强保教人员行为规范教育。幼儿保教人员要将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把保护幼儿人身安全放在首位;要平等对待每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2.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现有师资质量。如果仅从质量角度衡量。一下子没有那么多合格教师来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需要。所以,我们还应当实事求是,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师培训,努力提高现有幼儿教师的水平。对于学历、资格证书、普通话等不符合要求的现任教师,我们可以给某一个缓冲过度年限,比如3年,但必须在这个时间内达到要求,否则不再聘用。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岗位练兵。有计划地开展“读一本好书、树立一种教育理念、倡导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上一节优质教学展示课的活动,并引导教师以叙事的形式积极反思交流、总结提炼并在全园推广。
3.在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师队伍建设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不断建立并实施、修改完善后形成体制。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健全、完善师德档案制度、师德考核办法,将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设置、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促使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我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三、增强创新意识,强化课程改革目标
1.课堂教学方面要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倡导幼儿全员参与,注重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教师要围绕目标科学设计、创设情景,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质量求生存发展,以质量面对挑战。
2.课程开发方面要深度挖掘本土教材,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怀。
3.教育教研要根据课改精神,以幼儿活动为重点,园领导和骨干教师牵头,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教师应注重教研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教师可采取推门听课、赛课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展示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个人风采。我们应提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之类的教学心得,鼓励教师多参加国家级优秀论文评选。这样可以让教师建立自信,在机遇面前不惧挑
4.对于幼儿发展方面,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有意识地转变幼儿活动方式,大力开展探究性研讨活动,完善本土课程内容,制定好计划,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心实撼之是开发区人在成功获批面前的思考,今后,开发区人将如何戒骄戒躁、面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未来发展呢?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跨越式升级,预示着开发区人将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更高的要求也接踵而至,开发区人将要共同面对新的、更激烈的挑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行业在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努力过程中功不可没。教育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享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教育的资金优先投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会与更多优质学校比肩前进。作为刚跨入国家级开发区的实验幼儿园来说,我们要想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获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必将面临挑战,无路可退。
那么,在机遇面前如何迎接新的挑战,是开发区幼儿教育行业所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在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高要求制定幼儿园各项制度
1.健全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幼儿园管理群体必须具备善于管理、勇于创新的能力,工作务实且思想先进,注重人文管理,重视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教职工集体荣誉感,稳定教师队伍。
2.对于幼儿园环境布置方面的管理要营造适合幼儿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构建乡土文化特色校园。注重校本课程与幼儿园文化课程的整合。
3.幼儿园安全管理要落实到位,科学管理。为教师的日常工作、幼儿的一日活动营造一个舒适而又祥和的环境。
4.激励机制建设方面,在未来的教学中,幼儿园要注重实际,进一步充实、完善教师量化评比方案,建立教师成长评价体制,通过家长测评、幼儿测评和同事互评相结合方式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1.坚持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幼儿园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幼儿园要加强保教人员行为规范教育。幼儿保教人员要将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把保护幼儿人身安全放在首位;要平等对待每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2.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现有师资质量。如果仅从质量角度衡量。一下子没有那么多合格教师来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需要。所以,我们还应当实事求是,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师培训,努力提高现有幼儿教师的水平。对于学历、资格证书、普通话等不符合要求的现任教师,我们可以给某一个缓冲过度年限,比如3年,但必须在这个时间内达到要求,否则不再聘用。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岗位练兵。有计划地开展“读一本好书、树立一种教育理念、倡导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上一节优质教学展示课的活动,并引导教师以叙事的形式积极反思交流、总结提炼并在全园推广。
3.在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师队伍建设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不断建立并实施、修改完善后形成体制。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健全、完善师德档案制度、师德考核办法,将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设置、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促使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我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三、增强创新意识,强化课程改革目标
1.课堂教学方面要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倡导幼儿全员参与,注重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教师要围绕目标科学设计、创设情景,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质量求生存发展,以质量面对挑战。
2.课程开发方面要深度挖掘本土教材,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怀。
3.教育教研要根据课改精神,以幼儿活动为重点,园领导和骨干教师牵头,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教师应注重教研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教师可采取推门听课、赛课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展示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个人风采。我们应提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之类的教学心得,鼓励教师多参加国家级优秀论文评选。这样可以让教师建立自信,在机遇面前不惧挑战。
4.对于幼儿发展方面,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有意识地转变幼儿活动方式,大力开展探究性研讨活动,完善本土课程内容,制定好计划,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四、抢抓机遇,改善办学目标
幼儿园要多方筹措资金,根据幼儿园器材配置标准配齐、配足器材设施,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办学层面向纵深发展,提升幼儿园的办学品位。我们应坚持把提高育人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追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全面培养注重实效(工作思路)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我园对教师的培训所采取的培训策略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全面培养,以达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不断探索开拓新路(培训过程与成效)
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她们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在培训前,首先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培训计划,使教师能在培训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1开展生动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力争形成爱生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同时,并认真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法规,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汇报、交流和座谈会,净化教师的思想和言行,坚决杜绝做有损师德的事。同时,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社会的赞誉,家长的尊敬和信赖。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我园围绕中心园开展的各种评比活动,大力发挥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经常开展课研和课改活动,重在深入研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求教师设计一份体现《纲要》精神的活动方案,写一份渗透《纲要》精神的有关论文,举办一次谈《纲要》座谈会。开学初,要求教师制定好自我培训计划。一周安排一次作为教师基本功练功日,一学期安排一次基本功竞赛,认真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活动。要求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每月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35周岁以上的一学期上好两节研究课。园领导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20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幼儿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3、围绕课题“培养幼儿关心他人”,搞好课题研究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实践、总结,上好课题研究课,写好有关论文,收集整理好各种材料,为下半年充分做好接替的准备,并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双周二是作为教研组活动日,各教研组做到有计划、内容,有总结。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