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17: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与会计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属于应用会计学
会计学可分为理论会计学和应用会计学,其中理论会计学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史等;应用会计学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法务会计及成本会计等,可见法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与财务会计都属于应用会计学。
(二)财务会计是法务会计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财务会计为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服务,法务会计为法律工作者处理法律事项服务,因此它们都属于会计服务活动,其最终成果(财务报告与专家意见)所依据的事实材料都来自于各项经济活动。但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业务通常是由会计事项和会计活动组成,而法务会计活动本身是对案件涉及的会计事项或会计活动进行检查、验证和鉴定,并据此作出判断,发表专家意见,通常是在财务会计工作基础上开展的。因此,财务会计是法务会计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二、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财务会计是为某一特定主体(会计实体)服务的,要对特定主体(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的经济过程和结果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法务会计的主体不是单一主体的单一会计,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会计,凡经济纠纷、诉讼案件中涉及到会计事项的认定、判别,均与法务会计有关。法务会计的空间范围主要存在于三大领域:一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二是社会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三是司法机关(检察、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等)以及政府审计部门、纪检部门。
(二)职能不同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财务会计有核算、监督两项基本职能。核算职能侧重对事实的描述,主要是对某一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对其结果进行报告。监督职能侧重于纠正偏差,主要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财务会计的这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法务会计职能的作用范围则远远超出了财务会计,不仅局限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且在解释财务问题、强化会计的控制职能、收集会计数据以提供诉讼支持、保护和惩戒会计职业人士以及其他有关人士等方面也能提供信息支持。
(三)目的不同
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虽然都有“会计”二字,但二者的目的却有着天壤之别。财务会计的目的是着重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能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所提供信息具有公开性。而法务会计提供信息的目的在于完成受托责任,它是对经济活动(或者经济纠纷)中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调查、取证、提出专家性意见,为法庭、仲裁或鉴定机构提供相关证据。会计
(四)内容不同
财务会计的内容是用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般会计事项,具体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法务会计的内容则取决于各国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及法律、法规对经济活动、经济行为、财产资源等规定的详细程度,因此,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法务会计的内容都有所不同。我国学者对当前法务会计内容的认识较为统一,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理算会计;(2)债权、债务理算会计;(3)保险赔偿理算会计;(4)社会公正会计;(5)物价会计;(6)基金会计;(7)司法会计;(8)海损事故理算会计;(9)社会保障会计。
(五)工作程序和方法不同
在工作程序上,财务会计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统一的、定型的会计处理程序。财务会计的工作程序即会计循环可概括为七个环节:(1)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2)过账;(3)结账前账项调整与结账分录;(4)对账;(5)试算平衡;(6)结账;(7)编制财务报告。各环节具有连续性和继起性,且凭证、账簿、报告的格式、内容、编报程序与要求多由国家统一规定。而法务会计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工作程序的特殊性,大多是从接受受托责任到事件结束工作报告的报出,不存在会计期间的连续性,更不需要继起性。一般来说,其工作程序应包括:(1)会见委托人,明确受托责任;(2)初步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对受托任务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3)制定行动计划,包括实施的策略、步骤、方案等;(4)获得证据材料;(5)计算、分析;(6)报告,即将法务会计工作的最终结果以报告的形式系统表达出来。
在工作方法上,财务会计大量使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法务会计作为一门复合性学科,不仅使用会计的方法,有时还大量使用审计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如抽样分析法等)及收集证据的方法等。常见的方法有:审阅查验法、关联核对法、座谈询问法、实物勘察法、分析比较法、综合计算法等。
(六)执业规范不同
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关键在于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会计规范。财务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守《会计法》的有关规定,还要受到统一会计规范(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的约束,其中,企业会计准则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会计规范形式,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分为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法务会计的执业活动涉及三个规范,即会计准则、法务会计准则和专家证据准则(谭立,2006),前两者为会计行业规范,后者为法律规范,三者关系密切,又相互区别。法务会计工作就是将会计语言记录的财会事实翻译成法律语言表述的案件事实,也就是说财会事实经由法务会计之手以专家意见形式送达法官手中,成为其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在这一过程中,法务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与法律两个职业的联结纽带,起到了由会计准则通向专家证据规则的桥梁作用。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制定了有关法务会计准则外,许多国家的法务会计业务活动都是参照审计准则执行,但制定统一的法务会计准则仍是必然趋势。只有建立健全法务会计准则,才能使法务会计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才能保证执业质量,提升职业信誉,才能实现法务会计准则与法律法规、准则和惯例的联系和沟通,指引法务会计健康发展。2006年初,我国财政部颁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这一准则体系已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完成了48项审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标志着我国的企业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已基本建设完成,为建立法务会计准则提供了基础性框架。
(七)报告不同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法务会计报告是法务会计工作者根据有关的财务会计资料、卷宗材料,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等,对案件或纠纷等法律事项所涉及的财务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并作出专业判断所形成的一种书面结论性文件。法务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有十分显著的区别:
1.用途和使用者不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用途在于为投资者、社会公众、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相关会计信息;而法务会计报告适用于诉讼实践,为法律事项承办人、当事人等提供认定相关财会事实的专家证据。
2.反映的范围不同。依据“会计主体假设”,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事实仅局限于某一会计主体的相关经济业务;而法务会计报告不存在“会计主体”的限制,它是依照法律事项来划定空间活动范围,凡是法律事项涉及的会计事实都必须查清、核实,并向委托人报告。可见,财务会计报告与法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事实范围差异较大。
3.内容和格式不同。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常见的财务会计报告是以格式报表为主题,表注及相关信息和资料作为辅助,其中每张报表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而法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反映了法律事项所涉及范围的财会事实,通常情况下,法务会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引言、对财务会计资料的分析论证过程和最终的结论等。如果报告人占有资料不充分或资料很少,也可发表“无法作出明确结论”的报告结果。不同经济纠纷或案件的性质、内容不同,所依据的法律规范不完全一致,因此,法务会计报告没有固定格式,通常是根据不同的业务对象和使用对象,按委托人的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格式。
2.便于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反映预算执行全过程的信息,由于支出承诺、核实及付款阶段对应于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预算执行环节,所以通过预算会计的记录能为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所必需的信息。
3.利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政府部门可能存在的财政风险包括支付风险和贷款担保风险等。当前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提供对于风险管理至关紧要的前瞻性信息(IFAC-PSC,2001)。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对承诺、核实阶段的信息进行记录,使会计确认和记录的时间大为提前,能够更好的提供危机预警信息,以便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
4.提供预算编制和调整所需的可靠信息预算编制中,对于预算年度与以前年度相同或相似的项目,其预算计划一般需要参考以前年度的支出信息(RichardAllen和DanielTommasi,2001)。通过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记录项目的全部支出,并反映真实的结余信息,从而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信息。
二、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预算会计核算体系
(一)会计基础选择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体系,应当选择适当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预算执行周期的核实和收款(付款)阶段,可以套用现有的关于会计基础的研究结论,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进行这样的选择和设计,可以保证预算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要素设置
1.在政府会计中设置“二元结构”会计要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最基本的分类;而会计账户实质上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细分。
2.我国预算会计要素的设置会计要素的设置应满足一定的标准:(1)应能够作为会计主表的主体结构;(2)会计要素之间应满足一定的等式关系;(3)应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会计要素项目,并据以设置会计账户,进行会计记录。基于上述三个标准,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中,应当设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大会计要素,同时按照预算收入周期和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设置会计要素项目或者会计账户。
(三)会计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1.预算账户与财务账户的协调使用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确定采用“二元结构”会计要素后,应当进一步细分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分别设置相应的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在政府会计中,预算会计账户与财务会计账户的关系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会计账户体系,分别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核算;另一种是设置一套同时包含预算账户和财务账户的会计账户体系。因为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和数据来源相同,应当采用设置一套会计账户体系的做法。采用一套会计账户的做法时,需要区分三种情况:(1)对只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仅进行预算收支核算,在预算收支账户中进行记录;(2)对只涉及资产负债变动、不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只进行资产负债的核算,在财务会计账户中反映;(3)对于同时涉及预算收支和资产负债变化的业务,需进行“双分录”核算,同时在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中进行核算。
2.预算会计账户设置(1)总分类账户依据预算执行周期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体系设计时,应当按照预算执行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总分类账户的设置。①在预算批准时,设置“计划收入”、“核定支出”和“计划结余”账户,以分别核算批准的收入预算数、支出预算数以及两者的余额;②在承诺阶段,设置“承诺支出”和“承诺支出准备”这一对相互抵减账户,用以记录商品或服务的订购业务,便于进行借贷记账处理;③在核实阶段,设置“应计收入”和“应计支出”账户,分别核算经过核实的未来收入和未来支出;④在收款和付款阶段,设置“实际收入”实际支出”和“实际结余”账户,用于记录实际收到和支付的现金以及收支相抵后的余额。(2)明细分类账户借鉴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预算收入可以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区分为几类,进一步细分为款、项、目等,并据此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财政部门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财政拨款、其他收入等。预算支出有两种分类方式: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三级,按类级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支出的经济分类分为类、款两级,按类级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划分基本相同,可以根据具体分类设置明细账户。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体系中,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明细账可以按照表三和表四的格式进行设计:
2.不利于企业的相互协调运作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这两个管理部门是分开的,这就导致了这两者之间的信息也是相互分离的,这样就减少了信息的流通。两个部门都要对内部以及外部的信息进行合理地整理与分析,筛选出适合自己部门的信息,这样也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互协调。
3.增加了开销经费原有的财务会计部门与管理会计部门是分离的两个部门,所以开销和经费是两个部门单独结算,为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开销与多余的花费。所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直接导致了企业的开销过多和资源的浪费。
二、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融合的措施
1.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谚语就是告诉我们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所以企业要着手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特别是在现在这种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之下,企业若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会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所以企业需一套科学的正确的会计准则来为公司的正常运行做理论指导。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并且要逐步完善会计制度、明确财务会计人员的分工与职能。通过这种方式便可以让企业中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来协调公司的各种信息与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上的需要。
2.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不然只能使事情向相反地方向发展。所以在融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受传统模式的影响,职员们的观念根深蒂固,这时企业要加强宣传,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做起,让职员慢慢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给他们的传统思想注入一股全新的理念。如果在一开始就将所有原有的东西全部舍弃,这只会让各部门感到不适应,导致公司的效率变的低下。
3.融合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融合是一项巨大的任务,如果改革不彻底,就会很容易让企业中的各部门感到灰心沮丧,所以既然要改革,就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融合。企业可以从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工作的处理和各项业务的流程等方面进行融合。在规章制度方面,企业可以提出一套完整的体系,这样就能让各部门明确分工,有章可循;在组织机构方面,企业可以精简部门,一些浪费公司信息资源,并且开销过大的部门就可以加以撤销;在企业的流程方面,企业一定要做好相关交接手续,以便让融合之后的部门明确任务,熟悉业务。
4.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应该利用一种强大的资源来进行改革,那就是互联网。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所有的数据就可以进行共享。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再在这个系统中建立一个信息记录表,这个记录表中就包括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部门的信息。将它进行总结分类,并不断地完善有关数据的准确性,这样罗列出的信息就一目了然,清晰明了,便于在今后的使用中能够轻松地找出来并使用。
首先,我们从报表的形式上作一些改动。相机大家都熟悉吧。在这里我提到像机大家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我想打一比方,相机有专业和非专业用的吧,专业摄影对相机各种要求都很高,操作人员也具备专业知识,而非专业用的吧,现在手机都可以具有这个功能,人人都会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的财务会计报表能不能也参考和借鉴一下相机的思路呢?报表的形式可以改为两种,一种是供专业人士阅读和使用的,一种是供非专业人士来阅读和作决策用的。这样就可以两全其美了。非专业人士用的财务报表专业术语性就不是那么强,语言平民化,大家都能看得懂。或者是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来实现这一功能。把专业报表的式样输入后,设计一种软件,可以转化为平民报表,达到服务小的投资者或个体工商户的需求。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异同点及相互关系
在企业会计领域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两个不同的分支,在实践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管理会计主要对企业内部决策管理层,提供企业者所需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对外部信息需求者,向外提供报告信息。但是,两者都是以提高企业经济为目的,正确记录、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企业中的价值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第二,财务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已发生的、过去的生产经营情况,反映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状况,是一种“报账型会计”;而管理会计则是对财务会计反映的状况进行再加工,反映出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的预期状况,具有前瞻性,属于“经营型会计”;但两者都是以物资运动和价值运动为基础进行信息的采集,体现企业社会生产关系的生产过程。第三,财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有着固定的原则和标准,企业必须遵守特定主体的规定,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如《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等,向有关部门提交财务报告;管理会计则作为企业内部的活动反映,不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法律法规的限制,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助于企业的改进管理,提高企业效率为宗旨的方式,灵活地应用预测学、控制论等管理理论,进行随时调整,提交适应的报告格式和标准。但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现代企业会计服务,共同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标,满足外部及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必然性
在会计体系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共同组成了一个耦合的开放系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辅相成,密切相连,财务会计是基础,会计质量是管理会计分析的重要保证。财务会计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要管理会计进行提升,只有准确和广泛的财务会计数据,才能使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多种科学理论和方法,加工的数据信息得以全面、高质地反馈企业的经营过程。因此,将企业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整合为体系,两者相互渗透,对财务会计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决策分析等管理会计手段,在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组织中的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都有着积极的帮助。面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内外配合、互相反馈,共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实现会计最原始和终极的目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大融合,是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趋势,也是时代的要求,是会计活动向外延展的结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点。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融措施分析
为了使财务会计制度更加完善和管理会计的发展,建立一种全能的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的真实完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步伐已经加快,无法割裂地发挥着它们的作用。
(一)构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模型,保证信息输入的融合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并把这些数据传递到相关部门进行合并、加工、整理,有效地、及时地满足各方的需求,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原始信息目录清单、设置共用的会计凭证模板,将财务会计方面的各类报表,诸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计算公式及相应提示设计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便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会计数据库中自由取数,建立各自对应的处理报表。目前,我国在软件设计中,ERP管理系统实现了会计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操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得到了加强。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在企业供、产、销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体现生产控制过程的融合
1.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企业运用的各类会计工具的沟通作用来实现融合。从供应链开始,到产品的销售资金回笼,直到出示财务报表,体现财务会计的过程,为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明确、具体的依据,便于管理会计为企业未来的经济预算、经营绩效进行规划和考核。形成两种会计活动回路循环的路线:计划-控制-反馈-考核。
2.值得强调的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在成本控制核算方面,两者的成本考虑因素不尽相同。财务会计是据实反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材料、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等在产品中的分配,以此确认产品的成本价值。管理会计的成本计算则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1)建立产品品种编码表和成本动因编码表。这种编码制,可以有效地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数据对应起来。在数据库中,对各类产品品种进行规律性的编码,根据成本动因态势,勾勒出产品与作业的对应关系。(2)分部门、分项目地与成本库的成本核算数据产生对应关系,形成一个成本库编码表。财务会计成本类科目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设置,在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下设的明细与管理会计中作业成本间必须建立相应的联系,可以通过作业成本下设一级、二级科目、或者过渡科目的设置,形成对应关系。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生成了一系列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交叉构成了企业的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显示出的企业经营成果效益,不仅供内部人员使用,而且向外部人员传递的会计信息,包含交叉了许多的内部资料,比如:现在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所披露的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以及企业的治理结构等信息,本质上应属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性的信息,现在也被外部人员所获取。内部的两张报表也扩大了内容,利润表也向综合收益表方向转化,原有的单纯财务报表,增加了非财务信息的项目,丰富了财务报表的内容,使财务会计的标准上了一个台阶。
4.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实施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数据,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地防范,这些都与财务数据相关。管理层、投资者对企业进行评估及估值的参考资料,企业员工也需要从会计信息中了解其薪酬受影响的情况。因此,财务信息的重要性被管理者等相关人员的关注度都是有增无减的。这促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交叉,两者的界限不会那么绝对明显,相互融合的程度越来越高。
(三)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抓好预算编制与控制的各个环节,扩大两者的融合度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相互结合在一起,混合使用的,具有较强的内在契合性,管理会计也贯穿了企业整个价值链的环节,为企业的目标战略执行情况起着监督、调整业务活动的作用。全面地预算管理,渗透了企业的销售、生产、成本等各个预算模块,与收入、费用、资产与财务需要合为一体,是一种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推动现代企业贯彻落实经营战略的一种管理工具,将各种关键问题在一个体系中进行评价、控制和解决的有力手段,最大限度地保持横向、纵向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更加的准确及时。
1.预算编制中的融合。在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制订生产产量、各项成本以及现金收支等方面的预算,归集数据的逻辑与编制实际的财务报表的流程相一致,按统一的计量标准,经济事项的确认,由财务人员按照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归纳,并综合考虑企业利润目标及销售预计方案的编制,形成预期的企业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最终编制预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使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并对经营过程中的目标控制加以有效管理。
2.预算控制环节的融合。要达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效果,不仅要编制合理的财务预测,而且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完整的预算控制制度,形成一个多环节的联合体系,实施“计划—控制—反馈—考核”的持续改进循环,建立各项指标的勾稽关系,对各项预算考评指标进行量化,倘若计划数与实际数据偏差较大,要及时关注并调整。必须保证预算与战略、预算与奖惩制度、预算与预算动因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真正实现预算对企业前进的推动作用。
适当的分离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能更好地满足教育领域的要求,预算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就需要分成两套,预算会计仍然是采用现金制,财务会计则是采用全责发生,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供成本信息和绩效信息。报告环节需要分别提供,使用者对这两者的报告的信息要求不同。
(二)核算的融合
在学院日常核算中,需要设计一整套科目体系,其中包括预算科目和财务科目,当遇到两者有相同的业务需要处理时就按照财务会计进行核算,月末的汇总要结转到预算的账簿体系,当两者处理的业务有不同时就按各自的体系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月末编制预算报表。
二、预算会计和高校财会结合的具体路径分析
(一)预算会计体系的重构
政府管理的现行规定对学院预算会计的设置体系有明文规定。预算会计不需要在其体系下设置完整的账簿,只要按照现金制反应收支即可,因此,预算体系需要设置的总账科目有:收入、支出、结余、累计净结余。
1.预算收入在收付实现制下确认的收入,确认口径可以和财务会计的一样,这样一来报表编制轻松了很多。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对于高校的收益影响不大,是非财政性的,预算会计体系的收入可以按财务会计体系的收入直接确认,无须再做调整。在学院确认预算收入时借方可记“预算结余”,贷方可记“预算收入”。
2.两者在支出的确认中存在差异,其中包括:固定资产的确认支出、在建工程的确认支出、无形资产的确认支出等方面。在财务体系中不会将这些确认为费用,在预算中却不是。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方面前者确认为费用,后者不再确认为支出。如果飞行学院的固定资产是融资租赁的形式取得的,应该在支付时认定为预算支出。
3.无形资产所应用的实际情况不同摊销方式不同,用于事业的价值一次摊销,用于经营活动的价值分期摊销。制度的改革后,统一了现有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上与购置固定资产一致,无形资产的支出在预算支出中确认,确认后的预算支出应借记“预算支出”,贷记“预算结余”。
4.预算结余在预算体系中属于平衡性的,反应预算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是在未来会计期间里可以使用的。5.累计净结余科目所表示的是累计净结余的数额。在年末学院应该讲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余额转入累计净结余科目,借记收入贷记累计净结余,同时借记累计净结余,贷记支出。结转后收入和支出无余额。
(二)财务会计体系的重构
1.当购置固定资产时并不确认支出,而是需要资本化的相应处理,使用期间必须提折旧,记在当期的费用中。无论是用于什么性质的活动,取得无形资产不需要确认支出,直接进行资本化的处理。自行建造的固定性资产时需要进行资本化处理的,借方应记在在建工程,在工程结束时,需要转到固定资产,记在建工程在贷方。
2.关于资产类也有相应的调整,原来的各项基金综合的改为长期性、限定性、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分别反映长期资产形态的净资产、有特定用途的净资产、无特定用途的资产。
二、新会计准则对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影响
1.新会计准则影响了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账务管理目标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包括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将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完全符合我国目前企业发展现状,这是因为我国企业虽在飞速的发展,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企业仍是以非上市公司为主,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定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这也体现了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理念,这必将对我国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新会计准则对煤炭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及折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别规定,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的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后,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将不得再转回,这将会进一步稳定企业财务工作,并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比重较大,都处于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磨损、锈蚀较为严重,并且这些固定资产的更新周期较短,所以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减值是较快的,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煤炭企业必须准确快速的进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折旧,杜绝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中还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但公允价值也很容易被企业的决策者不正当的使用,以获得不正当的收益,保护上市企业的资源,悖离了新会计准则制定公允价值的本质与目标,另一方面在煤炭企业中应用公允价值后,由于确认了没有实现的收益与损失,会使企业的账目利润增加,增大了煤炭企业的经营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提高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充分利用金融工具以及套期保值等手段,积极的防范财务风险。3.新会计准则对煤炭企业纳税的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相对于旧的会计准则,在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方法上有了新的规定,现在需要使用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计算,原来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将不再使用,新会计处理方法使煤炭企业的税收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处理的不得当,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纳税负担。
一、企业财务绩效的解释
企业绩效管理是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对分解的战略目标与业绩进行评价,并用考评结果来持续改进员工工作业绩,最终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管理过程与活动⑤。而企业财务绩效则是以会计指标衡量企业绩效,通常我们所指的企业财务绩效指标有净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等。《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称,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将按照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及指标类别,分别测算出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和较差值五个档次。
二、企业财务绩效的重要性
企业财务绩效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企业财务绩效指标可直接反映企业盈利水平,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预企业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
2、企业财务绩效指标辅助管理者调整工作方向和方法,更有效的分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使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始终与公司整体目标、财务目标保持一致性。
3、企业管理者可根据企业财务绩效评估的结果找出员工的问题,辅助其调整,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4、企业管理者根据财务绩效评估的结果调整公司激励措施,保证员工绩效的最大化,在实现其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同时给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绩效。
5、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在给企业诊断、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为投资者和咨询机构做出决策和咨询提供依据。
第二节企业财务绩效指标体系内容
一、资产运营能力
企业管理者利用各种财产对市场和社会气功其需要的产品和劳务,在这个过程中,资产的运营效率、策略与配置的结构都对最终的盈利结果产生影响。而反映这种运营能力的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不能够参加企业正常经营声场的资产被称为不良资产。企业期末不良资产总额比上资产总额便是不良资产率,它反映的是资产运营的质量情况。而总资产周转率反映的是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与运营效率,是企业一定时间内销售收入的净额在平均总资产中的比率。总资产周转率作为综合指标被广泛用于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估。
二、盈利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企业的盈利能力直接体现了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反映了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盈利能力作为企业财务评价的重要内容,主要指标有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一定时期内企业总利润在总成本费用的占比即是成本费用利润率,它直接体现了消耗效益,较客观的评价企业的获取利润的能力。净资产收益率从字面上便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企业自由资产获取净利润的能力,可以通过一定时期内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的比值计算得出。影响净资产收益率得因素是诸多的,具备综合性,因而它也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估。
三、后续发展能力
不进则退,企业的生存状态只有进步或者落后两种,企业要想生存下去,便只能让自己不断保持可持续的发展,这样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与平均销售收入的比值被称为销售增长率,它反映的是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获取利润的能力。而资本积累率则是通过企业本期所有者权益增长的额度与期初所有者权益的比值测算企业目前积累资本的能力并预测未来的发展潜力。
四、偿债能力
伴随资本结构的调整,企业筹资方式的多元化,企业经营者更多是借用别人的资本来负债经营自己的企业。企业投资者通过使用负债财务杠杆原理获取税收利益。那么良好的企业偿债能力不仅可以反映企业资金雄厚而且是对投资人的保障。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是影响偿债能力的主要因素。资产负债率是一定时期内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资产负债率越高,意味着企业负债越多,其自由资产越少,偿债能力便越低,经营风险越大,投资人承担坏账的风险越大。而已获利息倍数则与资产负债率相反,它丛还债资金来源方面通过一定时期内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高低来分析企业偿付能力,已获利息倍数越高,偿还能力越高。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绩效便是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评估对企业的资产营运与管理、盈利能力、偿还债务的能力、持续经营、经风险等做出客观的评价,帮助企业管理者找出本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位置,分析目前客观存在问题和差距,制定改善办法。
第二章、员工满意度
第一节员工满意度的概念及意义
一、员工满意的意义
员工、股东、债权人、客户等利益相关者是治理企业的主体,《美国商业圆桌会议公司治理声明》明确指出:“对公司而言,善待员工、向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鼓励供应商长期合作、偿还债务并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声誉都是股东长期利益所在……为了股东的长期利益运营公司,管理层和董事必须考虑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⑦。员工满意度成为企业实际管理中的重要目标。员工满意对实现企业目标的有着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员工满意便能够保证企业客户满意。
企业管理者在考评客户满意度时发现员工满意度是其中要影响因素。员工满意度与客户满意度成正相关性。因此提高员工满意度能够激励员工为企业目标实现而尽力,从而在面对客户时的服务质来能够提高,最终令客户满意度提高定。
2、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是企业内部管理改善的依据。
员工通过企业进行的员工满意度调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么企业管理者从此中了解到员工的需求,对造成员工不满意感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有效的行动改善措施,不断增强员工的信任感、敬业度、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3、员工满意度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塑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
员工需求和期望是其工作的源动力。满意度调查的内容、结果和改善措施另员工认为公司重视他们的感受,并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反复明确企业目标和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策责任,令员工更易接受工作任务并愉快地完成其工作。同时满意度调查的本质是员工监督企业管理工作,反映了一种员工参与思想的企业文化,令员工认同公司、认同自己的选择,增强了其归属感,塑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
二、员工满意度概念的提出
满意与否是人们的主观感受,那么满意度便是人们的主观感受程度。员工满意度最早叫工作满意度⑧,它是指员工对工作及企业的主观感受到的客观满足程度,是员工主观感受的客观满足与主观期望的比值。拿员工对薪酬的感受来解释员工主管感受的客观满足。若企业在未告知的情况下给某位员工增加了1000元/月的工资并直接发放,该员工有可能不注意查看自己的账户而没有意识到加薪、即使发现了也有可能以为银行搞错了或者自己记错了而不在意这件事情,那么本次加薪实际发生了却没有给员工很深的主观感受即客观上并不满意,即员工满意度基本没有变化。而同样调薪事项,企业明确提前三个月通知员工薪资会上涨1000元/月,那么虽然没有当月加薪,但员工因为感受到企业加薪而客观上非常满足。主观期望则是众所周知的,它因人而异,人的欲望不同,期望不同。
第二节员工满意度的内涵
对员工满意度有了概念认知后,从“员工就是内部顾客”的角度分析下员工满意度的内涵:
1、员工对企业内部服务质量、态度、技能的便是“感受到的客观满足”。
2、员工对企业内部服务质量的期望就是“主观期望”。
员工满意度是通过其“主观期望”和“客观感受”评价我们建立如下的满意度内涵体系模型:“感受到的客观对比索感知(感受和知觉)到的价值,而价值的大小决定了满意度的程度。员工满意度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多维性和全面性。员工满意度可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差不多、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等多个维度。员工满意度是员工对工作整体、工作方方面面的满意程度。
2、客观性。员工满意度不会因为调查与否、时间早晚而发生改变,它是员工对工作和企业感受的客观存在。
3、相对稳定性。员工满意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伴随员工个人主观需求、期望、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即员工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
4、动态稳定性。员工满意度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会随着主观需求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章、员工满意度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及建议
第一节员工满意度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是诸多的,员工个性、需求和工作角色从主管期望角度影响其满意程度,而企业管理质量则从客观感受角度影响员工满意度。从工作角色方面来讲,工作特点与个人的性格越一致,员工就越满意。这就是招聘和人员安置中强调的“人——职匹配”,工作特点与个人特征特别是职业性格特征要尽可能一致,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人员流失、新人培训费用等,而且可以明显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员工满意度、忠诚度和敬业度。员工敬业度忠诚度越高,那么员工个人工作绩效越高,所有员工工作绩效都高,那么最终企业财务绩效指标将越好。从个人需求的沐足和预测性方面来讲,工作越能满足员工需求,员工基本满意度越高;可预测性越高,员工也越愿意留下(前面关于未来加薪的例子就是可预测性的一个很好的说明)。这涉及到工作、薪酬、激励机制和工作环境方面的设计,以及对员工期望的管理。这里要重点说一下对员工期望的管理。我们在咨询中曾经接触过一家公司,他们的员工待遇、福利以及工作环境都很好,但员工还是抱怨连连,问题就出在没有对员工期望进行适当管理。他们老板经常给员工绘声绘色地描绘和承诺员工未来的大好前景,人为抬高了员工期望,而实际结果却总是达不到他所承诺的标准,最终得到的是员工的失望和不信任。所以,企业应该对员工期望进行管理和引导,使员工期望适度,不能太高(不能超出企业能满足的最高范围)也不能太低(要高于员工目前正常可以获得的回报)。有点类似于激励目标设置中的“摘桃论”:员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不努力就肯定达不到。从工作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兼容性和适应性的方面来讲,工作要求与其他角色相融性越大,员工满意度越高。比如,上下级关系融洽程度、同事间协作配合效率等,都对满意度有比较大的影响。然而,员工满意度越高,并不代表企业财务绩效越高,既可以说员工满意度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既不是正相关也不是负相关,员工的满意度高只是企业绩效高的必要而非成功条件。因为企业财务绩效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员工个人绩效高低的影响,而员工个人绩效的高低不仅仅受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它还受员工敬业度、忠诚度的影响。如果员工的理念与行为与公司倡导的企业文化一致,并且员工认同自己的工作,那么,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例如,某公司企业文化倡导回报源自贡献,员工从理念上认同在行为上体现一致,则在薪酬回报方面的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是正相关的。如果员工的理念与行为与公司倡导的企业文化不一致,或者不认同自己的工作角色,那么,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同样例如,某公司企业文化倡导回报源自贡献,员工从理念上不认同在行为上体现不一致,则在薪酬回报方面的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是负相关的.满意度受工作条件等因素影响;敬业度受满意度影响,同时受每个人的个性、兴趣和追求的影响;忠诚度受满意度、敬业度影响,同时也有自己的影响因素。从三者相互关系分析,员工具有较高的满意度是促使他们敬业和忠诚的基础和前提。不满意的员工通常不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归属感,当然也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们将会离开企业另谋出路,所以敬业度和忠诚度也无从谈起。总之,员工满意度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满意的员工并不一定会忠诚和敬业,并进一步产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成果。事实上,满意的员工只有成为敬业和忠诚的员工时,才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起到正面和积极的影响。同时,由于员工满意度会影响其敬业度和忠诚度,因此员工满意度的某些影响因素也是其敬业度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特别是核心骨干员工、优秀员工)敬业和忠诚,因此都很关注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员工满意是员工敬业和忠诚的先决条件,要想提高员工敬业度和忠诚度首先要保证员工满意度处于必要的水平之上,关注员工满意度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绝佳途径和必由之路。由此可见,企业要想让员工忠诚,首先要值得忠诚,也就是要创造和坚守一系列主要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事原则,而价值观和原则的认同与否正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还要能够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如果员工连基本生活保障都得不到,谈员工忠诚无异于“痴人说梦”,而员工基本需求的满足程度同样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重要部分。所以,要想让员工忠诚,就要先让员工满意,要关注员工满意度。
第二节企业财务绩效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
从第二节中,我们发现员工满意度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是依据前提条件来决定的,那么企业财务绩效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企业价值越大,盈利水平越高,员工满意度越高”吗?
这个话题就会轨道我们在第三章第二节中讨论的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上节中我们重点讨论的是主管期望方面的影响因素,那么本节中所讨论的企业财务绩效是企业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之一。从理论上来讲,在其他影响因素稳定的条件下,企业财务绩效越高,说明企业的整体服务质量越高,能给员工带来的价值也就越大,员工就会越满意。但是,实际实践过程中,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太多大都具有不稳定性,因而企业财务绩效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并不一定是正向的,或许因为员工本身不认同自己的工作等其他原因,员工满意度反而会下降,此时的最终满意度取决于其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当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对员工满意度的提高程度大于其他影响因素对员工满意度的降低程度时,那员工还是更满意的,相反则满意降低。
第三节建议
一、建立基于员工满意度的企业财务绩效考评体系
平衡记分卡(BSC)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RobertS•Kaplan与复兴国际方案总裁DavidP•Norton提出的。根据GartnerGroup的调查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名公司中有40%的公司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⑨。平衡记分卡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企业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它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测评指标。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如图3.2)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运营过程、员工满意度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实现绩效评价——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一方面通过财务指标保持对组织短期业务的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员工满意度、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产品服务的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共同驱动组织未来的财务绩效,展示组织的战略轨迹。以上平衡记分卡核心思想的四个方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由于关注员工满意度的提升,会使产品的过程质量和生产周期得以保证,鉴于内部业务运作的高效,从而使得产品能按时交付,客户满意度和青睐度不断提高,最终在财务指标——资本回报率上能够得到良好的反映。
二、提高员工满意度、敬业度、忠诚度,最终提高企业财务绩效
一、“新经济”,狭义地说是包括生命科学、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七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广义地说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连接起来的一切经济活动。新经济是以知识资本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因此它不仅具有高增长、高绩效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的特征。新经济促进了财务管理的发展,在新经济时代,“财务”起着仓储的作用,任何创新资本最终都要转化为财务。只有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它特有的作用,如果脱离了网络、信息技术,传统的财务管理形式将很难继续存在下去。不仅如此,在新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模式也难以适应。人们知道,会计模式是会计主体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会计运行结构、功能、行为等会计实践的形式。传统会计模式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在知识资本化、资产无形化的新经济时代,已显得相对落后。建立在借货记账法、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传统会计,对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可以说是周密细致,但如何衡量知识资本、如何计量技术、如何列示知识产权,如何确定人力资源价值等无形资产却难于表现。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财务管理与会计需要有新的理念。
二、财务管理创新,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之间的财务关系。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新经济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要求。在这种趋势下,财务管理者应创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理论,以适应新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理财要求,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理论发展的要求,变革和转换财务管理研究方法,逐步建立起完整、适用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法体系:一是由单一型向多样型发展。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受制于不同的因素,从而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二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通用性,特别是随着数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在财务管理学中的广泛应用,使财务管理突破了原来意义上的科学属性的限制。再次,要创新和调整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把无形资产作为人们投资决策的重点之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无形资产成为重要的投资对象,财务管理者应该创新财务管理理论,改进和调整财务管理中被忽视的无形资产投资及其决策评价的内容,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最后,面向网络时代的新财务管理软件,应该实现功能的多样化。财务软件的功能不断扩大,软件在设计中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对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功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管理。基于互联网的全面应用,全面采用网络计算技术、网络化管理、移动办公、体系开放,支持电子商务,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核算、实施监控、网上操作等。财务软件在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多种语言、多样币种的情况下要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并最大限度地做到各种数据信息的共享。
此外,还应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要及时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具有及时捕捉风险,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二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三是由于在高新技术产业与无形资产上的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固定资产投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对那些技术进步快,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促进意义的无形资产,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摊销。四是财务人员在作出财务决策与日常管理中,既要善于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容应对风险的挑战,趋利避害;又要能灵活处理和协调不同单位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新经济时代的竞争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善管理、懂科技的知识型人才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根基。在经济运行中,会计负有对经济要素进行分类、计量和报告的责任,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与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形态下的高科技生产过程更加复杂,会计人员要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就必须了解和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会计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关的以及相应交叉产业的基本知识,不仅懂单纯的计算机操作,还要利用计算机能作复杂的分析、预测和决策。这就对会计也提出了创新的要求:
(一)数据采集流程
数据采集流程是会计流程的第一步,是通过最初的经济业务流程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这些数据是需要对其加工的流程服务。其中数据采集流程中对所有业务流程的数据全部包括,主要包括的是原始凭证。
(二)数据加工和存储流程
数据加工和存储流程主要是通过数据采集流程采集到的原始凭证进行分类、凭证录入、信息重组等程序,并保存重组完整的信息结果,通常是在各类账薄中将其保存。
(三)报告信息流程
报告信息流程的内部报表以及外部报表,所采用的编制方式均是账薄和记账凭证,同时已经编制好的逐次递交到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管理者等人手中。基于数据处理角度,在其财务会计流程中所实施的各项活动,全部都能够将其认为是对信息的某种作用,以此形成的有序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过程。也能够将其过程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在其各个部分之中全部都有自己的处理任务,其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配合,均是在统一目标的统一下,所形成的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会计活动的有机整体。
二、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策略
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进行重组主要体现在流程的简便,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重组:系统化改造法和全新设计法。其中系统改造法是在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对其财务会计流程实施创新再造后,不同的决策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信息不同的需要,直接从系统报告生成器中提供有针对性的会计信息。在提供的过程中,如果提供的信息不能使决策者满足,可以对系统重新发出命令,重新选择数据信息的流程;如果提供的信息使决策者比较满意,那么会计业务流程结束。系统有智能程序,智能程序有很强的记忆功能,对一些使用者不满意的信息,程序会开启记忆模式,自动对其修改,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系统化改造法的好处是,能够通过现实业务逐步对流程进行调整和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收到优化流程后的效益,很好的降低业务中的风险,使企业运行最大程度上正常化,这种方法的合理运用,在业务流程过程中能够省去很多浪费资源和人力的工作环节。全新设计法指的是从根源上对产品进行重新设计,提供不同的满足客户的服务方式,从基础对业务流程方式进行设计。全新设计法和原有的业务流程有很大的不同,全新设计法丢掉了原有业务流程中所有环节中隐藏的假设,从新的角度重新对企业业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在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各个环节中,前期业务流程中财务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可以全部参与,在其他部门设置一些会计部门的子系统,这样可以由非财务人员对供、销、存各环节的业务进行操作。两种方案的具体选择需要各企业考虑业务流程优化后非企业带来的经济业务的风险,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全面评估优化后业务流程的可运行性和改善性。
1.ERP与会计核算
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企业内部资金的运转,资金的运转情况就是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它主要用来记录资金运转的具体情况,即对企业中进行一项经济活动已经用过的和尚未用的资金情况进行后期的核算,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企业总账、应收付款项、固定资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将ERP系统投入应用,与会计核算的主营业务相结合,形成与会计核算内容相对应的总账管理模块、应收付款项管理模块和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模块等,并自动添加了企业的成本模块分析和员工的工资核算模块等,然后将各部分管理模块的信息进行集成管理,自动生成信息化会计凭证。而且,ERP系统的会计核算管理也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如果要单项的进行资金管理,只需要在ERP系统中将与资金相关联的企业总账和应收付款项进行模块集成,然后进行自动化分析就好;同样的,若进行工资核算管理,就要联结企业的总账和业务成本进行信息集成,其他各部分的会计管理,以此类推。
2.ERP与财务管理
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比较复杂,是在企业的整体目标下进行作业的,通过对企业财务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产的购置、内部资金的流通、企业的现金流量和企业业务利润的配置等多个方面。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企业中对于财务管理的应用,是ERP系统的核心部分,用ERP进行财务管理,基本的环节有财务规划、财务应用分析和财务决策等,首先,财务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制定财务计划,然后通过企业的财务实施计划指导具体工作,最后根据企业经济活动中具体到每一笔的财务应用进行分析,观察是哪一环节的失误,并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对策,不断调整财务结构,重新修正财务决策,完善财务计划,再次投入企业运行。
3.ERP与会计工作量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高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也因为企业中ERP系统的应用节省了会计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提高了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ERP系统在辅助会计工作的关键在于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ERP系统内置的子系统中具有会计工作中必备的会计核算功能,能够对企业中的总账、应收付款项、固定资产、现金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块进行核算,并且对于不同模块的管理还具有专业的核算方法,如固定资产管理的核算,系统会自动添加折旧计算和到期废物的统计功能,得出企业中准确的、尚可利用的固定资产数额;如果要为员工的薪水进行核算,ERP系统会提供工资自动化计算、个人应交税费、公司保险和企业福利等多方面的计算功能,最终将所有应付的、应得的计算清楚之后,将员工的工资打印票据,环节和数据都清晰明了。企业运用ERP系统进行财务管理,大大简化了会计的工作流程,用先进的信息化电子技术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一举多得。
4.ERP与会计工作的准确性
会计属于企业的财务部门,是对企业当前发展状况的明确显示,总结了企业前期的运营状况,对企业以后的发展也是一个全新的开端,所以财务部门的会计工作要保证绝对的准确性,要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经济情况,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误差。ERP系统对会计工作的科学、准确计算的优势是人工计算所不能比的,只要前期在ERP系统设定具体的产品单价成本,它就会根据设定的标准自动核算并生成此产品的标准成本,根据产品数量自动计算出业务的实际总成本,然后将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计算其中的差异,生成清晰的报表。企业财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与计划的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重新研讨并制定具体的调整措施,以适应市场发展。ERP系统进行成本预算的工作不仅减少了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量,减轻员工负担,而且用固定的计算流程进行计算,保障了计算数据的准确性,降低了企业贸然进行经济活动的风险,使企业相应的减少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市场调控能力。
5.ERP与会计资金流动
企业的资金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和进行经济业务的最重要因素,时时掌握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走向,准确记录每一笔账,是企业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状况完善资金登记的主要依据。企业中ERP系统的应用,对资金的管理功能比较丰富,除了最基本的资金流程管理之外,还增加了与银行之间的合作,相应的添加了电子支付功能和电子对账功能,从两方面进行监测,能够有效的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使企业的财务人员通过对资金流动的分析,做出具体的资金调整措施。另一方面,ERP系统还可以对企业资金流动的票据和人员之间的核算报销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对资金流动票据和现金流动机制进行管理,形成一系列的监督和控制机制,谨防资金流动中任一细节出现问题,提高企业对资金流通和现金挪用的控制,减免突发的不稳定因素,对企业进行合理的资金管理,科学控制,将资金用在正确的地方,提高企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