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疗信息化论文

医疗信息化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7: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疗信息化论文

篇1

2系统功能

2.1设备档案管理功能

系统除了应有完备的数据库功能外,能进行固定资产到期提醒及折扣到期提醒功能,还可以进行集中检索或者导入与导出功能,应可以进行相关软件的关联搜索及数据填录与流转,可以关联设备使用科室直接进行对应设备收入统计,进行月汇总自动进行效益分析并生成效益分析报表。还可以在相关设备的目录下新建医械不良事件备忘及处理的情况。在设备数据的建立过程中,可以体现医疗设备招标、安装及验收的相关进程。设备档案系统可以在临床科室设备模块功能下检索汇总各自科室的设备信息,有利于临床科室对科室设备的清点核对及销账并对科室进行成本控制。临床科室可以直接在设备档案管理系统上对本科室的设备进行报废申请,并实时显示处理状态,能实现报废完成后的归档功能。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应包括医学工程维修信息化,可以进行相关状况的挂靠及查寻功能;可以在设备档案的设备子目录下实现新建维修日志、预防性维护保养功能及计量送检情况;可以通过时间导出维修数据或保养数据及计量目录等。在建立设备的档案功能过程中应包括了记录招标信息过程的功能,可以由医学工程部导入excel表格数据或者录入数据的方式,然后再由维修部根据相关的状态进行安装与否的状态确认,由设备仓库进行入库做账与否的确认。

2.2供应商档案管理信息化

在设备信息化系统中增加供应商档案管理功能,可以借用调用数据或者以附件的形式检索供应商相关资质材料,并在系统中与设备数据进行关联。通过在设备档案目录下的设备供应商名下使用附件的形式上传供应商资质证明及产品注册证等材料。可以在供应商名下进行供应商信用评价记录和服务态度记录,并能具有显示和提醒功能,以方便在采购时进行综合分析,实现采购设备的优质化。

2.3维修档案管理及维修保养信息化、系统化

功能直接调用设备档案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唯一性标识的关联下设备的子目录,用于设备维修档案的维修日志登记及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登记;可以进行汇总并统计故障次数及维修保养次数;可以实现按日期按设备进行数据汇总列表导出。

2.4设备仓库的信息化功能

设备仓库信息化功能应完善耗材的基础数据外,在目前招标的情况下,还应该对采购计划管理进行流程再造,完善退单功能,在不予采购的情况下可以由采购员对科室订单进行退单处理,在临床功能界面上可以弹出窗口提示采购计划退单的情况说明。一旦采购员确认退单后,退单的内容可以在系统上直接清空,避免了系统重复统计。设备仓库信息化管理进程中,除了要注重耗材出入库的信息化开发,也应加强设备出入库的信息化进程。加强设备仓库信息化建设,从入库时间到出库时间及发票登记和合同编号的关联状态,甚至对支付状态等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信息流程去向及登记。真正实现设备从招标完成、录入系统、安装验收情况,入库到出库,再到档案建立及支付等完整一套的信息全流转。

篇2

一、乡镇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相较于传统的医疗档案的管理方式,信息化的建设有着更多的优势,在档案的保存和管理上更加的快捷,对于医疗档案的快速检索,提升档案检索的准确性,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医疗档案的共享等,此外对于医疗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是极大的提升。(一)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改变了医疗档案管理者的手工劳动,每天医院都会需要为大量的患者建立医疗档案,其中也会经常性地出现人为性的错误,医疗档案的信息化推行,对医院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档案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对医疗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慢慢地提升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提升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传统的医疗档案管理模式,操作十分复杂,当医疗需要调取一些医疗档案时,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寻找档案的保存目录,然后去库房中进行档案的查找,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偏低。而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可以通过建立档案的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来进行档案的多种查询,例如分类查询、模糊查询等,网络化的医疗档案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方式,提升医院的医疗档案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乡镇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及时化、标准化。乡镇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乡镇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将医学病案、医学研究、药品信息等内容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管理,采用现代化技术,编制医疗检索工具,医务人员就可以快速地实现对医疗信息的检索,实现医疗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及时化和标准化。首先,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医疗档案信息的网络储存,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换为数字化档案,做好档案信息数据的保护工作。其次,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络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档案检索的效率。最后,实现乡镇医疗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制定医疗档案的管理流程,严格执行,实现管理的标准化。(二)加强对医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乡镇医疗档案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求医院部门,围绕自身的日常医疗工作进行调研,了解各个部门对于医疗档案信息的需求,进而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完善。通过对工作部门信息需求的搜集,挖掘医疗档案信息中的价值,为各部门工作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还要注意对医疗档案的信息反馈工作,了解当前医疗档案的使用情况,对医疗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完善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此外,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突破地域、部门之间的限制,为了更好地满足医疗研究、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实现医疗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对各种医疗档案的检索和下载,这样就可以提升医疗档案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医疗研究提供案例支持。(三)提升医疗档案工作者的素质。乡镇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这就对于医疗档案工作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于乡镇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医疗档案工作者必须有着良好的工作态度,较强的事业心、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还要求医疗档案管理者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具备扎实的医疗档案管理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可以熟练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尤其是网络传输工具,医疗档案的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上传、保存、管理、共享等。因此,只有加强医疗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提升自身的医疗档案管理能力以及网络信息的应用能力,才能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结束语

乡镇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相较于传统的医疗档案管理有着极大的优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医疗档案的信息化也成为必然。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医疗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医疗档案的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档案的利用率,更好的挖掘其自身价值。加强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计算机信息和档案管理的相应知识。其次,医疗档案信息共享,提升利用率。最后,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的标准化。

作者:任秀峰 单位:孝义市大孝堡中心卫生院

【参考文献】

篇3

2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疗服务质量中发挥的作用

当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跟医疗服务质量两者已经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能够直接反应出该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医院服务的缺陷,从而指导医院不断改善医疗服务的方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从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角度上看,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同一个信息库中医院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调阅跟患者相关的重要信息,例如:病情、治疗方法以及费用等等,极大地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医医院实施信息化建设后,在门诊收费、住院收费的信息系统中,每种药品的价格和收费价格都被储存在了后台数据库中,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节约了患者看病时间,另外患者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实时划价收费对医院的医疗信息进行查询。三是医院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各种资源有限和日益增长的卫生与健康服务需求的背景下,实现对各种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各级医疗机构技术与知识库的集成,最终形成跨地区、跨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可以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准确、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3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3.1提高医院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其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第一关键要素,只有医院的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发挥的重要作用,人力和财力方面的问题也才能够得到顺利解决。因此医院应该建立信息化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主要是负责对信息化工作的指导、监督以及协调等等,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沿着良性的轨道不断发展。

3.2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医院要实现信息化建设,其重点在于建设过程,然而在这个漫长的建设过程中,任何阶段的前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也需要对相应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进行升级,这些必然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做保障。因此要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就应该加大各种资金的投入,只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更好发展。医院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例如通过政府管理、企业建设以及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吸引社会资金运于在信息化建设中。

3.3加大对信息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要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必然少不了一支技术扎实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大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广泛招纳卫生信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不仅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和卫生管理理论,还深入了解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这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二是要加强医院信息化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管他们之前是从事医学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都应该要求他们树立一专多能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多门学科的综合交叉,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医学卫生知识等等,为医院培养出一批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在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基础上,还应该营造出医院信息文化氛围,从而不断加强医院全体职工的信息化意识和观念,加强对信息化知识的宣传,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4构建以患者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都跟患者息息相关,而医院的发展最终也是通过病人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来体现的,所以医院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中,应该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治疗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大量提倡使用电子病历、LED、PACS等可视化信息技术,从而为患者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除此之外,在病房、急诊室以及手术室等需要医护人员移动工作的区域中构建医院的无限局域网,从而方便医务人员及时开展各种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加大移动终端的信息技术开发,从而真正实现床旁医疗服务,提高医院医疗服务的水平。

篇4

1.忽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对财务部门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多以公立为主,计划经济时代的残留以及医疗的社会公益效益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多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筹措并不成问题,而在支出方面,国家对资金的使用也多有限制,因此,传统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财务部门的工作都十分不起眼,自然得不到重视;第二,单位领导的财务意识淡薄,医疗卫生机构总是将绝大多数的资源投入到一线的诊治工作当中,而对相关的配套机构重视不足,得不到资源的支持,会计信息化自然就无从谈起,不仅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更是造成了资源的流失。

2.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懂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医院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从原先手工做账的财务人员过渡而来的,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虽然接受了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但距离实际操作的业务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而新招入的财务人员虽然接受了良好的计算机培训,但会计核算中的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尚不能独当一面。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体系的招聘也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公共医疗卫生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侧重于医学专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招聘较少,招聘到财务人员的医疗机构也多是大型公立医院,能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寥寥无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

3.会计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

医疗机构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孤立的财务软件。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基本全部采用了会计核算软件,但是,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与医院的信息系统对接,与收费系统、医疗保险软件、物资管理软件相互独立,数据并未实现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成为孤岛。日常的基础工作的数据不能上传、交换、共享,导致数量庞大的一线数据无法整合,仍需财务人员手动录入会计系统,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也难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性,没能发挥会计信息化联网互动的特点,削弱了实际工作当中采用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

4.重核算,轻管理

目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使用财务软件时普遍注重核算,忽视管理。在以往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财务人员的职责多是报账,使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核算内容较多,因此会计软件公司根据实际工作的反馈,在后续的软件开发中,日渐忽视管理功能的更新。而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与以前相比,新制度中增加了负债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收入、支出的管理,管理的方向性更加明确,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的重核算,轻管理的会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需要。

5.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记账,而是管理工作体系的更换,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许多相关配套措施需要跟进。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它改变了整个工作的流程和模式,传统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工作实践,而目前的会计信息化制度还有许多不能覆盖的方面。首先,会计信息化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信息泄露等新闻不绝于耳,对网络安全运行敲响警钟。因此,如何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安全运行是管理制度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部门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没有相关的安全软件的保护,没有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财会人员也缺乏基础的安全意识和理论知识,更加没有接受安全操作培训,会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安全隐患极多。对信息的备份、恢复等没有相关规定,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没有保障。其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基础薄弱,缺少严密的管理制度或者有章不循,致使日常工作存在漏洞。而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则更加剧了这一问题,旧制度与新的工作内容衔接上出现问题,使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正常顺利运行,导致手工会计核算与计算机核算长期并行,没能起到会计信息化应有的效果。

二、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化不足的解决对策

1.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遭社会诟病的话题,如何有效的开源节流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物,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会计信息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提高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技能,扫除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盲区。此外,应制定各种配套政策,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如对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机构部门进行政策倾斜,优先享受优惠政策,在年底绩效考核时予以鼓励。

2.加快建设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医疗卫生机构的现代财务人员有两个来源:一是内部培训、选拔,对在职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大胆启用年轻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大多掌握了计算机、会计和管理知识,但实践经验匮乏,与经验丰富的老一辈财务工作人员形成搭档,形成传、帮、带的合作局面,优势互补,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人才、技术交流;二是外部招聘,增加对财务专业人员的招聘,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薪金待遇、发展前景等自身缺陷,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基层去。

3.系统整合,资源共享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高效性的发挥依赖于信息的集成、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建立会计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集合财务、物流、人员、医患、医疗保险等信息的工作平台,信息的录入、运算、输出统一经过平台,保证资金预算、决算、收入、支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这就需要一个可以对接多个软件的通用型平台,既要满足已有的工作软件,还要考虑未来可能会使用的软件。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也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各种软件提供商按照医疗卫生体系的要求设计软件。

4.重视管理功能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强调了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因此,会计信息化不能满足于简单地处理账务这类的事后记录,而要发挥其实时监控的特点。既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进行管理的技能,还要与软件开发商保持长期合作,不断就工作实践进行反馈,帮助其对软件进行改进。

5.加强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

信息安全的问题是应当放在重中之重的。信息的高度集约化加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设置密码、权限等,限制接触信息的途径;第二,利用安全技术手段,使用安全软件、防火墙等措施;第三,配备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的维护;第四,对财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责任划分,保证他们安全操作软件,同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避免其信息泄露。完善会计信息化下的运行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做好会计档案保管工作。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局面;第二,设置分工清晰的操作权限制度,明确职责,工作顺序和工作范围,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第三,制定会计档案保存的相关规定,确定人员,确定细则,如存放地点要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定期检查、备份。

篇5

1.定点医疗机构违规套取基金。医院违规的主要表现:一是通过虚假住院、虚报费用等手段来骗取基金;二是把本不属于住院的病症采取收人住院或人不在医院的挂床住院方式来套取基金;三是将非医保项目换成医保项目申报费用。有的药店则利用医保卡为参保人员套取现金提供方便,从中提取一定的手续费。

2.医保卡持卡人特别是享有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的参保人员将本人的医保卡转借给他人冒名顶替去医院就医或到药店买药,造成一人持卡多人使用。

3.多头重复报销。目前,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等不同医疗保险险种实行属地管理,且统筹层次较低,结算系统尚未联网,一些人乘机在各险种或地区之间重复参保、重复报销,在审核时很难发现,造成医保基金流失。

(二)“两定单位”的医疗机构存在医疗服务不规范情况

1.过度医疗。医生诱导患者过度就医,一是进行无指征检查①、重复检查,或滥用高档医疗仪器进行检查等;二是不合理地使用处方和用药,多用药、滥用药、用贵药。住院不合理,降低出人院标准,诱导可在门诊治疗的患者住院治疗,小病大治大养。

2.弄虚作假,串换项目。主要表现为将医保不予报销的项目串换成医保报销的项目,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目录以外的项目换成目录以内的项目骗取医保,将不属于医疗报销范围的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交通肇事、医疗整形美容等费用纳人医保结算。

(三)“两定单位”的一些定点零售药店存在违规现象

1.串换药品。一是将自费药品、保健品甚至是各种食品、化妆品、生活用品、医药器械等换成医保药品名称结算医保资金,吸引参保人员刷卡消费,获取不当利益;二是有的特殊病定点药店将非特殊病用药申报为特殊病药品结算。

2.违反药品配售规定。有些单位不按医保外配处方规定剂量数量调剂药品、另行调换调剂药品或者伪造处方。经常出现的情况,一是超量、重复、超适应症、超物价规定配售药品;二是部分药店处方管理不规范,存在调配不合理处方、无处方、编造处方以销售处方药等问题。

3.医保管理不到位。一是一些药店未对医保药品单独建立进销存账,造成实际销售与医保结算对账困难;二是有的药店结算费用只传输药品总金额,不传输明细数据。

二、信息化条件下医疗保险管理安全对策

(一)对于欺诈骗保行为的对策

对于一人持卡多人拿药或者就医的行为,目前是采取加大医保监管力度,开展实地稽核、明察暗访、不定期抽查、专项检查、受理举报等多项检查,不断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以保障广大参保职工的权益,但这仍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可以利用基于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医保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数字身份的操作者即这个数字身份的合法拥有者。身份认证可以防止没有访问权限的人访问网络资源,这是保护网络资产的重要关口。在现有的多数应用系统中,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采用传统的要求即用户输人“用户名和密码”的模式。这种模式密码人们容易忘记或被别人盗用,用户忘记了密码就无法进人系统,必须持有相关证件并通过系统管理员进行查询重置密码才能解决,如果系统管理员也忘记了密码,那么整个系统可能都无法使用,必须重新安装或用更复杂的方法才能解决。他人如果盗取用户密码冒用了用户身份就会给用户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指纹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指纹具有惟一性,到现在为止全世界仍然找不出两个具有完全相同指纹的手指;二是指纹具有稳定性,即从人出生六个月指纹长成到死亡后尸体腐烂,指纹纹线的结构、类型、统计特征的分布等都不会有太大变化。现在有关指纹识别的算法越来越成熟,不断出现新的指纹识别算法。通过用指纹识别来代替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医保系统身份认证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一人持卡多人就医或买药,就能为医保管理提供更好的安全性保障。

(二)进一步开发完善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和医保付费监管系统

针对过度医疗及弄虚作假骗取医保资金的情况,一是应进一步开发完善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除了可以共享各科室信息化、促进临床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分配、达到快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监控预警,医生能实时从医保中心数据库中调取参保患者的门诊医疗信息,包括就诊次数、就诊时间、就诊医院、就诊诊断、发生费用等基本就诊信息以及医师处方明细,以便出具合理的后续治疗方案,防止参保职工采取多次变换定点单位、定点科室和医生过度利用医疗服务套取药品变卖获利,从而减少对医保资金的浪费,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二是进一步开发或完善医保付费监管系统,在数据库中把药品目录进行分类,把医保、新农合目录内和目录外的药品区分开。增加一些警示功能,如果医生选择范围外药品,则弹出消息框提示此药的使用范围,可有效防止医生乱开药、开贵药等,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如果参保人员取药费用超过规定金额,则弹出消息框提示医师超量。添加管理部门对医生诊疗过程的审查功能,监督人员可根据监控系统筛查的疑似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稽核,对某些医生违反医保相关政策对患者不合理检查、用药等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监管效率。 另外,还要进一步开发或完善医保付费评价系统。目前,社会普遍存在趋利思想,医生很难自觉主动地采用经济的治疗方案,除了完善医保付费方式外,还应增加医保付费评价系统,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治疗、费用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之间进行比较,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疾病诊疗付费标准,为今后医疗费用的预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医保政策和完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加强对定点药店的监督管理

对定点药店要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利用实时监控程序,利用进销存管理系统管理药品、客户、供应商信息以及进行药品采购、药品销售、库存盘点、销售退货、客户回款等,并完善这些功能,这样就能方便管理者了解药店运营的情况,也能对药品进行统一管理,杜绝药店向参保人员销售化妆品、保健品、日用品、酒和食用油等物品并用医保卡结算的违规行为。

三、加强医管稽核组织,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一)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督与管理

可抽调具有医学临床经验并且熟悉医保业务、法律、网络的专业人员组成医管稽查小组,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督与管理。监督管理人员主要利用这些信息系统,通过调取医院的病历、药店的售药处方及药店的进销存账目等原始数据,注重检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及合理售药”等方面内容,对“两定”机构进行监督。同时,也对“两定”机构的药价、检查、医疗和经营的合规性进行监管以及医、患、保三方之间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并负责对“两定”机构每年度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二)加强对医保管理基金监管软件的应用

针对医保基金管理运行中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应结合医保监控工作的实际需要,借鉴各地进行医保实时监控的经验,加强对医保管理基金监管软件的监测应用,注重从汇总数据和可疑数据的分析中发现问题。同时,要加强对软硬件的升级、管理、维护,根据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特点不断完善软件功能,为加强医保监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篇6

当代社会是信息带动政治、经济、科研发展的时代,信息量的增加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增。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信息和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传统纸质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具有诸如共享性、信息更新快、检索功能强大等多种优越性。

作为以传播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图书资料馆,用传统的以借阅图书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方式,已显得非常被动和低效,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急切需求。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开发、传播知识而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充分并快速地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已成为新时期图书资料馆加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追求高效优质服务效果的最高目标。

要达到这个“最高I+I标”,必由之路就是实现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所谓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分为两大步:第一步是将古代的和现代的;中国的和外国的;中文的和外文的;正式出版的和非正式出版的等各种纸质图书资料包括作者、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主要内容、社会影响以及在同类作品中所占的地位等等基本情况用文字符号反映在电脑上,使附着于纸质上的知识变成为无纸化的电脑知识:第二步是通过电子网络、电子邮箱等载体把无纸化的电脑上的知识输送给读者,让读者能最快捷、最方便地进行阅读、研究和采取。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最鲜明的目的性:为各行各业读者现实工作和研究的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知识服务。实践证明,它所提供的知识经过读者的开发、利用完全可以顺利达到其服务目的。因为这些知识具备达到其目的的鲜明特点:(1)这些图书资料所传播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杜撰的,不是虚幻的;(2)这些客观存在的知识在时问和空间上是变化的,不是停滞的、僵死的;(3)这些变化的知识是最新的,不是陈旧的;(4)这些最新知识对读者工作是切切实实有用的,不是“插花”摆相的。[1]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及其传播的知识的特点说明:在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纵视大量长期沉淀的知识并激发其“古为今用”的生命活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是人类从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三大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结晶和升华。

在一般情况下,三大实践的知识积累越多,人类文明的程度就越高。如同其它的生命物质一样,知识也有它发挥作用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历史上的许多知识在彼时彼地发挥作用后,有可能在一定的时空里被隐去,以至挟裹在故纸堆中长期“冬眠”。“冬眠”的生命一到春天就会振奋起来,成为春天最有活力的一种因素。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把各种长期沉淀的图书资料变成活跃的“历史证据”以服务于现实的需要。在国际方面,挖掘一个长期“冬眠”的历史文件可以很快解决某些国家相互毫不退让的争端。在历史方面,在故纸或地下文物中发现一条沉淀了很久很久的记载可以纠正人们某种认识上的偏见和错误。在科学技术方面,启开了被泥土封闭深埋的某个实验可以使现代还在摸索的某项技术茅塞顿开,大受启迪。在思想认识方面,找到历史上的某个经验或教训可以使人的头脑豁然开朗,得到宝贵的借鉴。这里所说的“挖掘”、“发现”、“启开”、“找到”等都是人们各自为战、大海捞针,耗时费力,速度慢,效力低,与时展的迅猛速度不相适应。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则能尽可能地把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贯穿一线,让它们在各自的时间空间傲然矗立,熠熠发光,充分显示其历史地位,也彰显其对于未来发展的积极贡献,激发其“古为今用”生命活力。任何科研创新都必须对相关文献作出充分的研究,通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人们可以更为快捷的找到着手研究的相关文献。曾经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认真吸取“值得注意”的“历史经验”以为当今的现代化服务。

2.横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知识形态以开拓读者的广阔视野

大干世界,思维多元,姿态万千。由此而产生的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各种图书资料馆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大干世界及其知识的某些状态。但某一个图书资料馆只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点,这种狭窄的视角难以对整个世界知识作扫描。要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个方面丰富而复杂的知识,就应该打破各自为馆的拘囿局面,尽可能地联合多家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图书资料馆对其资源共同开发、共同享受。过去有的省市高校图书馆发放过通用图书借阅卡,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读者查找稀缺资料难的问题。但它毕竟是比较原始的落后方法,耗费时间多,效率低下,注定它会自然停止。“资源共同开发、共同享受”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只有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才能承担。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用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即电子信息系统把各个图书资料馆沉淀的、片断的、零碎的各种不同学科的图书资料知识变成活跃的、有条理的、分门别类的系统的现代信息。[2]还可以把世界随时随地出现的最新知识及时收集整理成“动态信息”并与图书资料信息系统连为一体,扩大其系统的容量,增强其系统的鲜活生命力。这样一种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网罗、统揽了世界各地各种各样形态的知识。读者面对这个信息网罗系统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可以宏观大干世界丰富多彩、干变万化的知识形态,可以包罗万象于胸中。因而可以说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在帮助读者增强统揽全局的意识、启迪创造性思维等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3高瞻最新最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而引领读者站在科技发展的最高点位

纵向(历史)的和横向(现实世界)的知识错综复杂、多种多样、变幻莫测。这些知识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成各种层次的。从知识结构七,可分为高层、中层、低层;从作用上,可分为巨大的、一般的、暂时无用的;从紧急程度上,可分为急需的、待用的、暂缓的,等等。实践证明,某些知识只有在特定时空和特定事件中才能发挥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证明,无论何时何地何事,起决定作用的总是那些在某个领域站得最高、发挥作用最大的知识。如何发现这些知识?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望远镜的作用。它可以站到社会发展的最高点位高瞻远瞩,视通古往今来,纵览五湖四海,准确发现在某个领域出现的最新的、使用价值最大的知识。人类所有活动都离不开知识,特别是人类在创造发明过程中,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等都是在占有大量最新而有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新组合或改革而发展起来的。[3]这种“占有大量最新而有用知识”是无法用传统手工操作方法完成的,必须借助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的灵魂和精髓就是创新,就是帮助读者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仅源于读者对大量丰富知识的掌握、理解、消化,更源于他们对这一过程的体验、孕育、萌发、结晶和升华。大量成功者的创造思维都是被某个领域占据最高点位的新思维燃烧起来的。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向读者展示占据点位最高的知识,因而它可以引领读者站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点位以进行新的创造。

参考文献

篇7

网站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何建权,邵骏.信息化新形势下医院管理模式的发展变革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1):59-61.

[2]朱朝霞,冯怡,李一鸣.信息化建设对医院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79-80.

[3]丁徐徐,温超,冀丽红,等.浅析新形势下医院网站建设与发展[J].中国医学装备,2012,12(7):52-54.

[4]朱雷,熊军,卜世波,等.我国医院网站医疗信息服务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13(9):1-9.

[5]吴艳君,于京杰,马锡坤.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医院信息化平台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42-44.

[6]吉宏图.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8(12):221.

[7]宋磊.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架构规划与设计[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11):17-19.

[8] 周军.浅谈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J].现代养生,2014,12(10):170.

[9] 胡铁骊,欧阳荣,蔡斌,等.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C]//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2014:4.

[10]尹琳,王燕森.以信息化促进医院健康管理系统建设[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186-187.

网站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谢智慧.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法初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刘春英.“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赵园丁.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实验模块化教学思路初探.电子商务,2012(5).

[4]于桦楠.基于网络环境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蒋文彬.高职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

[6]徐洪亮.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课题建设的实施分析[J].消费电子,2012.

网站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课整合的理论思考》.《湖北电化教育》.2002

[2]吴岚.《知识经济时代与教师的信息实素质》.《中国电化教育》2001

[3]苗逢春.《信息技术》高中版.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指医疗保险的管理通过建立内部及外部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管理和运作自动化、智能化,从而达到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的目的。

1实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积极意义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不仅是医疗保险发展和生存的需要,而且对实现医疗保险的管理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增强竞争力

由于原始的管理体制,无法做到及时跟踪掌握,导致医疗保险的管理繁杂,效率低下。实现医疗保险的管理信息化,将会大幅度降低医疗保险的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将带动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作业,管理者能动态收集全社会的医疗情况和信息,变医疗保险的终端管理为医疗保险过程环节的控制管理,及时发现医疗保险中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将事后管理变成事前管理。

1.2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医疗保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由医疗保险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特别是我国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着地区差异大和发展极不平衡等问题,从总本来看,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全国除了为数不多的城市建设相对比较好的以外,大多数城市权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2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虽然我国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信息技术水平足以满足信息管理的需求。目前我国医疗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国内各地区中的发展极不平衡,主管领导医疗信息管理知识不足和重视程度不高,信息管理人员水平提高缓慢,流程规范化管理及监督力度不强。规范化管理欠缺及对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医疗保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医疗保险改革的中心思想是用低廉的费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医疗卫生费用增长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对于医院和医疗保险系统都是个很大的挑战。

2.2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肠

首先,对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数据交换频繁,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狭义上的社会保障至少包括医疗、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五个险种、劳动力市场和其它综合业务。广义上的社会保障则是涵盖卫生、民政,社区服务和公安户籍管理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从整个系统建设参与单位来看,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劳动局、卫生局、民政局、药监局、技术监督局、财政局以及金融部门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转贴于中国论文其次,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多依赖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涉及面广、金额大、业务量大、政策性强,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只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由于应用系统过干复杂使得系统实用性很差,最终也会严重影响社保改革的进程。

另外,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盲目追求快速到位的思想。信息化是潮流,但信息化绝对不是一毗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由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业务纷繁复杂,在数据上既包括参保人员的数据、参保企业的数据,又包括各险种业务和财务的数据,在应用流程上既有横向并联又有纵向串联,同时系统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加快对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构,经考核选拔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各级信息主管及管理人员。在医学院校设立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专业,在职人员要增加信息管理的继续教育,结合新时期特点尽快完善专业学习内容和继续教育大纲。信息管理人员除专业教育外,还要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等素质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相关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在制作方面一定要遵循国际的信息交换标准,以保证信息统一和共享。

尽快使医疗保险信息形成合理化流程。医生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应按时完成病案的每一个环节,在严格把关后,将完整病案及时提交病耗室。检验和检查科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患者的报及时送往有关科室。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应该更新领导者的管理观念,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发展。领导者应具备现代管理者的素质,树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强医疗保险信息化、规范化和标谁化建设,以医疗信息管理为核心。

注重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篇9

1医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来源与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服务,已经成为医学各研究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医学信息学作为医学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医学信息学的发展应用目前已经渗透到医疗各领域,例如:电子病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决策系统、临床支持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HIMS)又被称为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已得到医院管理和医学专家们的认同。同时,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成为判定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管理信息系统(MIS)、检验科信息系统(LIS)、医院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模块[1]。管理信息系统(MIS)则又包括:医疗、人事、财务、科研教学等管理模块。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科研管理部门日常进行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论文及科研成果、科研统计查询等常规管理,并且能为管理层进行科研决策支持的科研信息化系统。该系统摒弃了传统的科研管理方法,能够应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挖掘出潜在的科研决策信息,建立规范的数据模型,提供各个维度的科研决策信息。使科研决策者及时掌握整个机构的科研整体状况,合理分配资源,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及效率[2]。

2加强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作为大学附属机构,医院承担着医疗、科研、教学三大任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断加大,医院的信息化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经通过HIMMS7级认证,其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已通过国际及国内双HIMMS7认证(HIMMS7偏临床应用方面)。但是医院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科学研究,随着国内外医疗水平的整体发展、国家、省市科学研究基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研人员的视野及科研能力逐步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研管理数据每年成倍数增长,给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带来的任务和工作压力越来越重[3]。然而在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方面投入较少,目前大多数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信息的管理手段仍然停留在手工或借助常用办公软件Excel、word等的常规的管理方式。这些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梳理科研大数据、为管理层科研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但要花费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时还是难以得到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4]。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比较初级,即使有些医院信息系统HIS里含有科研管理模块,但在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真正投入使用的仍比较少,部分投入使用的,系统功能也主要集中于项目、经费、成果的录入、修改、查询等基本功能,管理人员只能通过简单的统计或排序等功能获得表面的信息[5]。这些操作属于数据库的低层次应用,缺乏对数据的集成和深层分析,缺乏对科研数据的深层次数据挖掘及精细化管理[6-7]。传统的管理模式费时费力、管理方法弊端不断显现,不能保障科研基础信息的及时更新,更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日常科研管理工作跟不上便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医院的科研状况,更无法跟踪、引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前沿,对科研的管理就无法到位[8]。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发展的瓶颈,更谈不上对科研决策的及时性支持,及挖掘隐藏在庞大科研大数据背后的有价值决策信息。为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效率,就需要基于医院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相应的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9]。因此,在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大趋势下,如何充分利用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依据科研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及学科发展建设需要,搭建高效的科研管理平台,从大量数据中及时挖掘出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实现科研管理过程的精细化、网络化管理,为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已经成为新时期科研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科研课题。同时由于目前国内外大医院在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与临床信息系统相比投入较少,到目前为止,国内各医院的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道路还都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没有统一的、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医院科研管理模式可供医院参照。所以攻克这项科研管理课题,制定一套适合并且支持医院内部决策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模型,成为新的亟待解决的科研管理课题。

3影响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因素

3.1信息系统建设的内涵和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部分高校及附属机构均已启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数据库,但如何进一步提高系统建设的内涵和质量,仍是管理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关键课题。然而,由于管理观念、资金设备投入、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的初期并没有实现系统的整体规划和科研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形成很多科研管理的模块“信息孤岛”现象。原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1)从技术因素来看,现代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更新太快,管理信息系统要求有强大的硬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但是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无法计入医院成本,部分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设施的搭建投入较少、或不投入,造成部分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发展跟不上时展的步伐,逐渐淘汰,前期的投入也会渐渐失去价值;(2)从非技术因素来看,部分单位管理观念较封闭,工作模式多因循守旧,同时因为信息化管理过于专业,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综合性专业人才,因此很多系统的设计缺乏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和缺乏前瞻性设计[10],不同管理模块之间独立开发,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要求,造成很多“信息孤岛”。例如: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应包含如下几个重要的组成模块: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学术交流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等,有些还会涉及临床药物试验管理和医学伦理管理等。科研项目管理又包括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包含科技成果、科研论文和投稿介绍信管理。学术交流管理主要包含医学各类学会的学术任职和杂志书籍等编委任职情况管理等模块。在系统前瞻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连接关系。避免造成数据“信息孤岛现象”。

3.2院内多部门的管理信息缺乏共享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配合。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与科研直接相关的科研管理外,还会涉及单位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科研辅助部门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而这些部门往往也构建了具有自己部门特色的管理系统。多个部门的多个管理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造成信息孤岛,使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失去其应有价值[11]。例如:财务管理部门对经费的报销进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则负责项目预算制定。没有预算财务难以有效的进行支出控制,而没有经费报销信息的科研项目信息是缺失的,同时科研管理也很难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跟踪查询,也不能保证课题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科研管理与医院的人事管理同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科研管理部门掌握着医院科研人员的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情况、科研诚信情况、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的信息,人事管理部门则掌握着科研人员的晋升、评级、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信息,部门之间的很多工作都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为医院管理层的科研决策提供最真实有力的支持。因此,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等到医院其他管理部门的配合,在各个管理模块之间寻找链接字段,使科研管理系统成为医院决策系统的一个分支,同医院的财务、人事、医疗等子系统一起成为医院决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3系统安全性不足

科研管理系统应有系统备份功能,系统在操作失误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系统应具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而不应造成系统信息丢失和破坏[12]。

4科研管理信息化模型框架及模块功能展望

借助医院强大的网络系统,搭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打破传统科研管理方式遇到的管理瓶颈,已经成为当今医院科研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国内科研信息系统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等,目前文献报道的国内高校及附属医院均开始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是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的搭建各具特色,热点集中在项目管理模块和经费管理模块,且均存在局限性和地方特色。如何设置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框架结构和设置模块、如何设置业务流程和节点、模块间如何实现数据互联等业界仍然没有明确的指南可供参考。笔者结合目前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及依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在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做出如下总结。

4.1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机构

结合国家、省市科技管理体制的政策和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管理需求,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及设计初衷应该以人事信息为主线,框架涵盖科研管理部门工作涉及的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论文(著作)管理、科研成果奖管理、投稿介绍信管理、研究生管理、学术兼职管理,有些单位还会涉及科研伦理管理等方面。各个单独的管理模块间应实现数据的交互。

4.2科研经费管理应以科研项目管理为中心

随着医院科研实力的提高,医院获得的来自国家、省、市各渠道的横向、纵向科研项目不断增加,同时为鼓励医院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医院还会设立院内资助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来源及种类多样化,且项目预算科目各不同,在科研经费使用中预算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管理方式“重立项轻预算管理”,没有跟踪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使用效益,同时传统的管理方式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分别管理,造成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脱节现象。科研经费管理应围绕“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的经费管理目标,推行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经费管理方法,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费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科研经费全方位、精细化的管理,建立一套管理部门与项目负责人信息互通、项目管理各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的动态管理体系,同时实现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双管理和监督[13-15]。具体的管理流程为:4.2.1项目申报并且立项后,由项目负责人在管理系统中进行项目基本情况的录入,具体应包括:项目名称、所属科室、项目负责人、执行期限、项目来源、参与人员、获批经费,经费预算等信息。4.2.2科研管理部分根据项目申请书及项目任务合同书进行审核。科研管理部门按照项目合同书中的经费预算情况进行项目经费的设置,严格执行经费预算的管理。4.2.3经费实际到账后,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实验进展的程度进行相应的经费报销。经费预算的调整必须依据国家省市课题的经费管理规定进行。

4.3投稿介绍信和科研论文管理

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频频曝出,一稿多投、伪造审稿人、伪造论文数据、文章参与作者和通讯作者不知情等学术不端行为频频曝出,投稿介绍信的信息化管理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并扼杀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具体的管理流程为:4.3.1文章投稿前,文章第一作者在管理系统中进行投稿介绍信的申请,为保障所投递期刊的质量可以再后台嵌入国家科技情报所每年出版的期刊数据库和SCIE数据库。在审核提交之前对于数据库之外的期刊能给予一定的提醒。同时系统设置要求文章的全体作者均需要审核,尤其是科室主任和通讯作者必须审核通过。多重的审核把关,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文章的质量。4.3.2文章在期刊正式发表之后,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管理系统中录入文章的基本信息,具体包括:文章题目、刊名、年卷页号、作者、受资助科研项目等信息。论文管理模块与科研项目管理模块结合。

4.4建立以导师为中心的研究生培养系统

导师为中心的研究生培养系统即是在以人为本的科研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将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培养过程及实验记录,研究生科研成果(论文)等实时的在网上做一记录。实现培养留痕,实验记录真实的目的。研究生信息与导师密切关联,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导师信息,同样也对今后导师评价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5以科研人员为主线,实现“科研人员树”的模式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管理模块间的数据以人员信息为主线串联在一起,梳理科研大数据,建立每一位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人员信息通过科室信息进行在次的重组,便于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统计分析科研决策。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护理管理;妇产科

信息技术应用于妇产科可有效提高效率,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原本手工搜集信息耗时费力且易产生疏漏,为了提高护理有效性,本文分析信息化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使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管理内容

为了提高妇产科护理管理效果,我们从信息若干方面进行。在进行护理时,还要根据妇产科具体情况合理操作。

2.应用方法

将所有患者信息录入系统里,信息收集由妇产科护士负责。可将妇产科信息分为护理、治疗、生产、康复、婴儿发展、查询、互助交流等区域。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根据患者不同阶段记录资料,对患者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1登记信息

2.1.1信息登记:患者入院时间,住院号,床号,姓名,年龄,诊断,五官功能状况,机体活动能力,外院、门诊及住院期间特殊检查报告及辅助检查结果,体重,身高,生命体征,用药情况,血型,家族遗传史,既往史,手术及外伤史,过敏史,传染病史,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记录,新生儿情况,怀孕时间,产程记录,特殊产检记录,生育史,配偶健康状况,家庭特殊情况,籍贯,文化程度,既往用药史,精神心理状况,怀孕期间异常情况记录,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家属姓名,家属电话,家属地址以及生产通知人。为了方便查阅,可以将患者的情况,编写成治疗情况册子、护理情况册子、采血调查报表等等[3]。所有的资料不仅要收集齐全,还要对妇女的其他资料进行补充,提高妇产科护理管理效果[1]。

2.1.2信息修改:当之前信息记录改变,或登记错误能在相应时间内由当时记录者或是上级领导在一定权限内进行修改,并要留下相应修改人修改痕迹记录,方便必要时检查。

2.2信息查询

可提供妇产科的便捷查询途径,同时保护患者隐私,设置查询网站或微信或短信等及时查询提醒功能,患者注册会员,设置专属密码,并可设置自动提醒患者及家属定时进行复诊[2]。提醒患者及家属对婴儿进行定期采血检测及接种疫苗。提供相关妇产科宣教资料、视频,便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手术,用药,检查,饮食以及孕期、产褥期知识,婴儿健康问题,哺育方法等相关知识及注意点,并注明适合,慎用及禁忌之处。对于妇产科医务人员提供另一查询平台,方便查询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提醒患者,亦可提高患者后期护理效果,及时查找患者的家属,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另一方面,方便医务人员总结经验,及时收集资料,选择更好的治疗护理方法,节约资源,以更行之有效的方式服务患者。也可助其通过查阅前沿的妇产科临床资料提升自己专业水平,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3信息审核

每一个记录及资料的上传都要经过逐级审核,以防错误发生。

2.4信息反馈

对于审核不通过的可以反馈注明原因,记录或上传者亦可说明理由,同时还可建立医院内部跨科医务人员交流例如治疗或护理合并症,甚至可在上下级,同级医院之间进行相关疑难问题及知识的交流和反馈,经更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指导,更好的服务于民。对于患者或家属的在线疑问亦可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解答。

2.5信息汇总

方便妇产科医务人员收集资料,分析原因,选择更好的途径服务大家。

3.讨论

使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可避免手工记录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减少疏漏[4]和纸张成本,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效率,也促进其他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了顺利实施这一信息化管理,要让护理人员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了改善护理效果,要将其分为若干区域,方便管理。为了信息的完整性,根据患者不同阶段记录资料,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这样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信息化管理水平,让妇产科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杜玉清;石凡华;侯庆锋妇产科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期刊论文]-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06):124-125.

[2]皮红英;魏畅;王建荣个人数字助理在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护理学报2014(04):36-37.

篇11

1学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

医院的科技档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论着及其原始资料的收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及其相关实验原始资料的收集;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从立题至结题期间,所有相关资料的收集;协作项目的协议书,技术转让或申请专利的有关证明等的收集;通过鉴定后的科研成果资料的收集。这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1源广泛

医学本身是一个多专业的庞大科学体系,涵盖了医、药、卫生、微生物、职业病、生化等。其分科的细致与多样性决定了医学科技档案的来源相当广泛性和分散性。而这些科技档案均自然形成于每一个科研机构和有科研能力的单位及个人的研究工作中,因此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十分散乱。此外,医学科技档案的载体材料和形式也颇为多样化:载体材料包括纸质载体、磁盘记录载体、光盘记录载体等;档案形式包括文字材料,奖状、奖杯、证书等实物,这样导致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量巨大,加之漫长的科研过程和周期,无疑加大了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

1.2利用价值高

医学科技档案不仅具有凭证作用,同样也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先进的科研思路、方法及大量有价值的国内外科研资料,包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可为今后科研开展提供参考,并对避免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或为科研而科研等,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2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两个基本特征,如何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医院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由于医院科技档案来源广泛,而档案管理人员人数、人力有限,医院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按照科技档案的管理要求,建立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促进充分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

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建和完善:

2.1医技人员个人信息管理

以科室为单位,将医院医技人员的个人科技档案信息输入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此系统可提供各类科技档案,如各年度科研项目执行汇报表、各项科研经费报销登记与结果反馈、论文投稿登记情况表、学术会议审批及学术成果统计表,外出培训以及涉及到个人的科研教学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