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18: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消费行为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网络志调研结果及思考
通过历时3个月对百度贴吧的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在线调查和线下大学生网友深入访谈调研,发现当前的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一)大学生之所以选择互联网这个渠道去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主要是因为网络文化消费具有一些无可比拟的优点。首要的原因是互联网使用更方便,搜寻信息快捷;其次是使用互联网价格低,实际上很多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得;第三是网络文化信息内容丰富,选择余地大。第四是低年级大学生更偏好使用移动互联网,即他们更喜欢用手机而非电脑上网,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上网的方便性是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可以方便阅读动态资讯,随时了解好友情况。由此推测,移动互联网文化消费将成为未来大学生及其他年轻一代网民进行网络文化消费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通过网络志调查发现,大学生更多地是基于个人喜好选择互联网文化消费的类型和内容。通过网络志在线观察和访谈百度贴吧的吧友,发现大三、大四等高年级大学生中只有少数是基于实用目的选择互联网文化消费类型的,而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大学生则全部基于个人喜好选择其网络文化消费类型。在网络文化消费内容方面。男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内容基本是以看网络电影、搜寻信息(包括新闻信息和专业信息)、打网络游戏为主,女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内容更丰富些,除了观看网络视频、听音乐和网络聊天外,还会有阅读电子书、刷微博、打网络游戏等活动。可见大学生特别是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类型和内容还大多以休闲娱乐、社交等为主,大学生开展网络文化消费的消费层次和结构还有待改善和提升。
(三)百度贴吧大学生网友在对当前网络文化消费环境的评价中,有62.5%的大学生网友评价为“一般”,25.0%大学生网友评价“好”,12.5%大学生网友评价为“差”。可见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国内的互联网文化环境还有待改善。高年级大学生认为专业类或学术性网站文化环境普遍较好;在调查学生对其接触到的互联网涉性类信息的态度时,高年级和低年级大学生所持意见有差异,绝大多数一、二年级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直接选择关闭和删除这类信息,认为其有害身心健康;而高年级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则认为应理性看待这类信息的传播,认为有的健康保健类网站也会传播一些性健康和性心理相关知识,但是也有一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会采用夸张的方式传播一些低俗的黄色暴力信息,对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监管,开展净网行动,同时学校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健康和性知识的科学教育和引导。
(四)在线下深入访谈中,大学生们对互联网上外来文化的传播和渗透的看法,大都能持比较理性和和客观的态度。一方面,他们认为外来文化的互联网传播有利于实现跨文化交流,使青年大学生能接受世界优秀文化的熏陶,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当然被调查的大学生们也承认,这些外来文化的传播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改变着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甚至是价值观。从另一方面看,一些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大学生也担忧与外来文化迅猛的网络传播相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影响力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还有待加强。
(二)文化消费范围开始扩展秦汉时期的文化消费范围持续扩展,这一特征通常体现在下面两点:一方面是文化消费的人群越来越多,已经扩展到不同的社会阶层;另一方面是文化消费地域性范围开始扩展,甚至开始深入到偏远地区。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官学,各个地区的教育得以发展,同时文化消费开始进入到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普通百姓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我们可以从汉朝的教育场所看出,汉朝的文化教育消费已经深入到很多的偏远地区,从大城市到小乡里都设置了教育场所。当时一些来自于偏僻地区的学生,在学成之后也纷纷返乡发展当地的文化教育[2]。
(三)文化消费逐渐商品化随着秦汉时期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中不同阶层的商品性收入以及消费需求都有很大的提升,和市场的联系也变得更加密切,这样就让大部分百姓的商品性消费需求得以增加,而此时文化消费也呈现出了商品化的趋势。一方面在教育消费中,各类书籍与书写工具都能够在市场中进行商品交换,西汉时期已经产生了专门从事书籍物品买卖的“书肆”。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的复制通常都是凭借人手抄完成的,抄书在当时也被叫做拥书,它属于一种图书传播、复制以及流通的文化活动。负责抄书的人称之为拥书人或者书手,他们的工作是抄书,也是因抄书而被雇,所以统一称这一行为叫拥书,其实本质上属于雇佣劳动者。西汉时期的拥书行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到东汉以及之后其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拥书活动也逐渐开始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3]。另一方面,对于丧葬用品的消费,秦汉时期的丧葬用品、随葬器具以及墓内的装饰品都能够在商品市场中购得。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石碑铭文记载了解到,由墓主人或者亲人出钱,工匠出技术,相互之间构成了一种商品交易的关系,这也是汉代墓内装饰品朝商品化方向发展的关键证据。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在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物质基础上,精神生活方面的消费也逐渐形成规模。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消费需求基本上能够在商品市场中购买获得,文化消费商品化也体现出了秦汉百姓商品性消费需求的提高,消费社会化程度的增加。
(二)知识约简知识库中的知识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有些知识是冗余的。知识约简是将一些无关或多余的特征丢掉,在不影响其原有的分析预测功能的前提下,将信息量减少,即在不影响原知识分类的情况下,将n维信息空间{x1,x2,…,xn}减小为m维{x1,x2,…,xm}(m<n)。通过知识约简,将得到的特征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决策规则,利用该规则进行推理得到的结果与约简前的特征信息所产生的决策规则推理得出的结果一致(张艳荣,2012)。以下为约简与核的定义,它们是知识约简中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对于知识库K=(U,S)和K中的一个等价关系族PS,任意的GP,若G是独立的,且IND(G)=IND(P),则称G是P的一个约简,记为G∈RED(P)。其中,P的全体约简组成的集合用RED(P)表示。令P为一个等价关系族PS,R∈P,如果IND()P=INDP-{R()}成立,则称R为P中不必要的;对给定的知识库K=(U,S)和知识库中的一个等价关系族PS,对任意的R∈P,若R满足INDP-{R()}≠IND()P,则称R为P中必要的。P中所有必要关系组成的集合称为P的核,记作CORE(P)。
(三)知识表达系统在智能数据处理中,知识表达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知识表达系统是粗糙集理论中主要的知识表示方法,其基本成分是研究对象的集合。我们可以采用指定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属性来进行描述,表示为S=(U,A,V,f),通常用S=(U,A)来代替。其中,U表示对象的非空有限集合,即为论域;A表示属性的非空有限集合,即为属性集;V=∪a∈AVa,Va表示属性a的值域;f为U×AV是一个信息函数,其为每一个对象的每个属性赋予一个信息值,即a∈A,x∈U,f(x,a)∈Va。这样定义的知识表达系统可以方便地用表格表达来实现。知识的表格方法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形式语言,它用符号表达等价关系,这样的数据表成为知识表达系统。
(四)决策表若知识表达系统S=(U,A,V,f),其中A=C∪D,C∩D=,C表示条件属性集,D表示决策属性集。决策表是具有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的知识表达系统,如表2所示。
(五)属性重要度每一个决策表中的属性在做决策和数据分类时,其角色是不一样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计算这种属性的重要度,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是逐一去掉每个属性,进而检测这个决策系统在做决策和分类时,是否会因为移掉了这个属性而发生明显的改变。如果去掉该属性后,整个系统的决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那么这个属性就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计算的重要值越大,表明该属性越不可删除;反之计算的重要值越小,其删除该属性的可能性越大。下面用正区域概念来表达这种思想:关于由属性集C引入的分类,其属性子集B''''B的意义就是重要度的描述,用这种差来表示:dB''''-B(c)=rB(c)-rB''''-B(c),该式表明,如果去掉这个属性子集B'''',用属性B的方法分类个体,其正区域是如何被影响的。若B''''是一个属性,则说明丢掉这个属性,其正区域是如何被改变的。
二、基于粗糙集的电子商务消费行为预测
粗糙集作为一种数据处理的分析方法,可在保持知识分类能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知识进行约简,得出问题的分类或决策规则(张宇、韩春怡,2007)。故本文将粗糙集理论应用到电子商务顾客消费行为的预测中,利用约简算法删除冗余的条件属性,对电子商务消费行为的条件属性集进行约简,得到必要的条件属性集;利用改进的消费行为预测的规则约简算法对电子商务消费行为预测的规则进行提取并进行约简,得出电子商务顾客消费行为的决策规则。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电子商务顾客消费行为预测具体操作过程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通过对电子商务消费数据的收集、完备化及离散化,完成对电子商务顾客消费行为预测基本数据的预处理;(2)去掉电子商务顾客消费行为的冗余数据信息,完成对顾客消费行为预测的条件属性集的约简;(3)通过对电子商务顾客消费行为预测的规则进行提取与约简,得出必要的消费行为预测规则集;(4)通过计算规则的置信度与覆盖度,进行规则过滤,得到电子商务消费行为预测的决策规则。
(一)模型构建与算例1.粗糙集理论模型利用粗糙集理论对电子商务消费行为预测数据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收集有效数据,建立电子商务消费行为预测信息表。将所有的消费行为预测数据汇总到一个信息系统里,其可以用二维表来表示。信息表的行对应各对象及其各属性的值,列对应各属性及各对象的属性值。进而将需要处理的数据放在汇总的信息表里。本文根据电子商务消费行为预测过程以及预测的特点,建立了电子商务消费行为预测知识表,进而构建电子商务消费行为预测体系。在此之前,将顾客消费行为预测的参数值汇总到一个知识表之中。汇总后的电子商务消费行为预测信息表的格式如表3所示。2.算例原始数据选取和离散化处理本文以电商网络平台记录的顾客特征作为应用实例来介绍粗糙集理论在电子商务消费行为预测中的应用。经过优选,选出相关程度较好的3个购买因子,即顾客年龄、教育水平和收入,以此作为条件属性,研究2005~2013年某电子商务平台顾客购买产品特性,并推测未来该电商平台顾客购买产品的特性。根据粗糙集理论的要求对各个属性的数值进行离散化。对每组数据采取高、中、低分类,高用Y表示,中用H表示,低用N表示。年龄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40岁以上为高,20-40岁为中,20岁以下为低;教育水平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硕士及以上为高,大学(本科、专科)为中,高中及以下为低;收入水平(月收入)也分为3个等级,10000元以上为高,5000-10000元为中,5000元以下为低;购买商品类别为1和2类。初始决策见表5。
(二)条件属性集的约简1.约简算法描述采用差别矩阵方法对属性集进行约简。考虑到差别矩阵中如果含有单属性元素,则不能求出约简的决策表,因此本文对电子商务顾客消费行为条件属性集的约简采用一种改进的基于差别矩阵的属性约简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计算决策属性对条件属性的依赖度来对决策表中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再充分利用差别矩阵的优点,快速计算决策表的核,并依据属性的重要度及约简可信度的值,获取合理规则。通过上述过程可知,在电子商务消费行为分析中,可在知识系统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对不必要的属性进行约简,再对规则进行提取与约简,最后得出确定性的规则,这样企业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哪些属性是需要深刻掌握的,哪些属性并不能明显地影响到顾客的购买行为,以避免企业在制定电子商务营销决策时对这些属性投入过多的精力。通过粗糙集电子商务消费行为的预测,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加契合实际的电子商务营销决策,把有限的人、财、物用于提供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满足顾客需求,创造最大化的顾客价值。
(一)“固态冲泡奶茶”顾客的类型我们根据“固态冲泡奶茶”的特性及饮用习惯,可以确定它不是成功人士的产品,而是带有情感化的产品。因此,它的整体消费群体的年龄大致在5岁至35岁之间,主力消费群体是80、90后的年轻人,相当一部分是时尚年轻人、学生、职场白领和情侣。据调查数据显示,购买奶茶的男性占44.7%,女性占55.3%,男女比例较为平衡。
(二)“固态冲泡奶茶”的消费卖点奶茶,有其独特的地方,它与各种饮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矿泉水、果汁饮料、茶饮料、碳酸饮料,都属于凉性饮料,而固态冲泡奶茶,需要热水冲泡,一般可作为早餐与面包一起享用,或者作为午间、晚间的小点心与伴侣一起细细品味,温馨浪漫。目前,很多消费者把“固态冲泡奶茶”作为时尚休闲饮品来享用,很多情侣也把它作为恋人之间情感化的产品来进行互赠和一起分享。亦有一部分的中学生、小学生把它作为课间补充体能和保暖的食品来饮用。手捧一杯奶茶,边走边喝,独立特行,成为了很多消费者张扬个性的象征;在办公室里优雅地喝上一杯热腾腾的奶茶,也不失时宜地体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小资情调。
二、消费行为与消费习俗分析
(一)“固态冲泡奶茶”消费行为分析:依据消费行为学理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2],主要包括消费者自身、群体、产品、社会、文化、地域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固态冲泡奶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我们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在消费场所随机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3份。统计结果如表1。1.从表1调查情况来看,口感、味道、包装、广告、自己的喜好、便捷性等,是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原因。2.家庭、同事、朋友、同学、情侣等,是购买人群的主体与影响者。3.购买的方式多种多样,依个人习惯与便利性而定。通过自行实地购买、他人实地购买或网店购买的人数达到258人,占91%,其他少数人则通过朋友赠送或其他方式获得。4.购买的时间多与消费者的群体特征相关联。上班族一般是上班前、下班后;学生多为上学路上;情侣多为约会时;朋友之间多为休闲时。5.而购买的场所一般较为随性,即时购买、即时享用。大型超市的促销活动和品牌选择性广较吸引消费者购买。
(二)福州地区消费习俗及影响作用1.福州地区消费习俗分析(1)享乐主义:福州人过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还是比较节俭的。讲究集体主义,做事有从众的想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元素的增多,他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追求人生的快乐、生活的快乐、工作的快乐。崇尚快捷便利的食品,喜欢高效率、快速的生活格调。主流价值观念也从纯集体主义思想变为个人主义与中国传统相结合,以个人主义为导向的消费观念也慢慢开始显著。(2)物质主义:受到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做生意、当老板,是大部分闽人所期望的,重商、重利精神在闽人心中重千斤,崇商精神形成了闽商浓厚的重商情结和求富梦想。富有的闽商们也不吝啬他们的金钱,会积极推动闽地经济的兴盛与发展,普及及推进新的、时尚的消费理念及消费方式。(3)现实主义:闽人“反哺梓桑”的虔诚孝道,为贫困学子、灾区同胞提供捐助的大义之举,爱家人、爱故里的纯真情怀,都体现了福州人的热心与公益之心。(4)劝酒文化:福州人好客、喜吃,经常喜欢宴请宾客,把酒言欢,而且喜欢爽快饮酒[3]。(5)关系送礼:福州人讲究礼仪关系,朋友、公司、邻里之间经常互相送礼,建立友好关系。尤其是洽谈生意,托人办事,更是要拎上一点礼品,以表诚意。(6)流行音乐文化:随着“地球村”概念的出现,福州与外地流行音乐的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港台澳地区离福州较近、交流甚多,很多先进的潮流文化、时尚文化很快就被福州的年轻人接受和效仿。而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港台流行生活方式、流行食品亦在年轻人生活圈中盛行[4]。2.福州地区消费习俗对“固态冲泡奶茶”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1)文化习俗的影响:福建文化习俗的核心在于重乡爱国、情义并重。从闽人“反哺梓桑”的虔诚孝道,到爱家人、爱故里的纯真情怀,福州人不仅热爱身边的风土人情,而且还对一海之隔的台湾同胞怀有深厚的情谊[5]。奶茶,作为由一水之隔的宝岛台湾传入大陆的休闲饮品,带有浓厚的同胞情结,所以很快就被福州人所接受和推崇。福州人所认可和接受的不光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情感文化的延伸和共鸣。对于同是黄皮肤、黑头发,同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省份台湾,福建人历来特别地关注和牵挂。随着两岸三通的开放,更多的福建人来往于闽台之间,而亦有更多的台湾商人带来了具有台湾本土特色的产品,奶茶就是其中一件带有独特风味和情感牵挂的新兴产品,也很快便深入人心流传开来。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92%的人容易接受和认可台湾食品。(2)社会习俗的影响:福州属于沿海开放城市,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福州人既重感情也喜爱交朋友,而且具有从众从善的心理。他们好客、喜吃、爱聚会,爽快豪气,奶茶的自由和随性,正符合他们的这种个性和行为。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思想解放、富于幻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受广告、影视剧等的影响,他们着力于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产品。而奶茶悠闲轻松的便捷性、温馨小资的独特性很好地诠释了他们追求人生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快乐的价值观念。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73%的人认为它是可以体现时尚和张扬个性的。含蓄委婉也许是一种美,但他们更欣赏的是自信、张扬的美[6]。高效率、快速的生活格调正是他们所崇尚和追求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他们不希望自己像上一辈人一样,花很多的时间进行泡茶、品茶、喝咖啡,他们想追求一种有别于其长辈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包括对饮品的饮用方式。再加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奶茶店,更强化了他们对于奶茶的认同感。(3)市场习俗的影响:固态冲泡奶茶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的休闲食品品类。它不仅冲泡简单,而且还能享受冲泡过程带来的种种乐趣,所以购买的群体中很多消费者属于喜爱快捷便利食品的年轻时尚一族,他们像喝咖啡一样,享用着奶茶带来的温暖和香浓,却又可以去除咖啡的那种强劲力道,更加宜爽入口。奶茶的营销策略和广告宣传也都精心制作,逐渐升级,明星代言、娱乐营销铺天盖地,陈好、周杰伦这些深入人心的明星们所代言的固态冲泡奶茶毫无疑义地吸引着追星求异的年轻时尚一族们。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86%的人能记住代言的明星和广告画面。港台生活方式、流行食品的盛行,使很多年轻人把效仿明星当做是一种流行时尚的代言。同时,闽商浓厚的重商情结和求富梦想,不断推动着新的、时尚的消费理念及消费方式在福州地区扩散,境外的许多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开始快速地渗透进来,使得固态冲泡奶茶在福州地区拥有了良好的市场潜力和市场发展前景。(4)环境习俗的影响:福州整个城市的社交环境良好,有多个大型购物中心,基础设施完善,便利店众多。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97%的人认为很容易就可以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固态冲泡奶茶。另外,据2014年5月福州市政府信息,福州地区2014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摘自《2014年福州市政府报告》)。可见,福州市的人均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福州的连锁门店越开越多,福州人更多地礼尚往来、友好交流,导致固态冲泡奶茶的生存土壤变得越来越肥沃,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因为便捷、流行和喜爱变得越来越稳定,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满足自己口感和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固态冲泡奶茶的深入人心势在必行。
三、基于消费习俗的营销策略
(一)挖掘消费习俗内涵,引导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习俗在新时代,已然有了新的内涵与作用。虽然其固有的内涵和意义已经根植在人们的心目中,但是消费习俗中那些具有影响力的情感文化特点、主流价值观念,会慢慢适应社会环境与时代观念的变迁,渐渐地引领出新型的生活理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如:固态冲泡奶茶所倡导的快乐人生、快乐生活、快乐工作的价值观念。只要我们对消费习俗中具有积极影响意义的活动与内容进行汇总、整理与提炼,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扩大消费习俗的外延,再通过媒体的形象塑造和传播,就能让更多的人不仅传承消费习俗核心内涵的世代延续,满足自身在物质上、心理上和情感上的需求,而且在消费习俗的引领下,建立符合新时代的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进而达到促进企业销售及获取利益、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目的。
(二)创新产品核心价值,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企业要充分解读区域消费习俗的内涵,从物质层级不断创新消费习俗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性的需求。要充分体现出产品的习俗特征,为消费者创造出满意的产品。同时,企业还要从精神层级不断创新消费习俗产品的核心价值,从产品的外观设计、包装、命名等方面提升消费习俗产品的品位和档次,让消费者能从产品中得到情感上的依恋与诉求。如:如何通过设计发挥固态冲泡奶茶所带来的温馨浪漫和中西合璧的小资情调,以满足消费者从理念到行为的对消费习俗产品的追求。最后,企业必须结合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不断创新符合消费习俗的产品,以社会的角度来研发消费习俗产品的流行理念,打造消费习俗产品新的、时尚的消费方式,推动消费习俗产品的普及销售以引领消费习俗核心内涵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建礼品经济模式,提升消费者满意度随着我国逐渐进入“快生活”时代,人们对生活多元化、个性现代化、人际网络化有了更多的认识,现代消费习俗已逐渐形成并流行,“礼品经济”的应运而生正说明了这一点。企业应该不断适应消费习俗的变化,抓住消费习俗进化所带来的商机,利用习俗节日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习俗礼品,既满足消费者对习俗的遵从和情感上的寄托,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利润,还能够将地区性习俗进行传递和传承,打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消费习俗,以提升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满意度。
(四)拓宽联营销售渠道,注重战略性营销策略福州地区地处沿海,与港台近邻而居,接受境外生活理念、消费模式的速度较快,人们有较多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如观影或旅行,因此,企业除了在超级市场、便利店、零售店这个主流市场进行销售之外,还可以与面包屋、烘焙店、电影院、旅行社、快捷酒店、高速服务区等进行合作,联合销售,互相促进、携手共赢。同时,要加强电商的推广,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和便捷性,真正做到即时便利。
1.被试被试选取在校大学生,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82份。
2.实验设计实验采用被试内的前后测设计,实验自变量为同龄群体的性别(男、女)、同龄群体的反馈意见(正、负),自变量均为被试间变量,实验为混合设计。实验因变量为被试在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两个维度的分数改变量。由于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很多,为了控制产品因素和个人因素等无关变量的影响,根据代祺等人的研究,对被试的“自我一致性”进行测量,作为控制变量。
3.实验程序分发问卷后,先请被试仔细观察产品的图片,并阅读产品的详细介绍。接下来请被试填写产品评价、购买意愿量表、自我一致性评定量表。给予被试实验控制———同龄群体(男、女)的反馈意见(正、负),再请被试填写产品评价、购买意愿量表。
二、结果与分析
以各条件的平均值替换缺失值后,采用SPSS11.5软件分别对量表进行信度、效度、项目区分度的检验,并进行方差分析。
1.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α一致性系数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α系数为0.9771,因此该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
2.项目区分度检验以27%作为高低分组的界限,选出总分高低两组,对高低两组各项目的分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项目的p值均达到小于0.002的显著水平,表明各项目都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3.因素分析对量表前测部分和后测部分分别进行因素分析。该量表前测部分的KMO值为0.876,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项目之间相关性很好,可以对该部分进行因素分析。对前测部分各项目得分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3个,占总方差的73.82%,能解释项目的大部分差异。对因素负荷矩阵作Pormax斜交旋转后,各因素负荷分布显示:因素1包括了购买意愿和自我一致性两个维度的项目,因素2和因素3则都是产品评价维度的项目,其中因素2偏重对产品的主观评价,因素3偏重客观评价。后测部分的KMO值为0.892,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项目之间相关性很好,可以对该部分进行因素分析。对后测部分各项目得分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2个,占总方差的82.05%,能解释项目的大部分差异。对因素负荷矩阵作Pormax斜交旋转后,各因素负荷分布显示:因素1包括了购买意愿维度的所有项目和产品评价维度中主观评价的项目,因素2包括了产品评价维度客观评价的项目。
4.方差分析利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包,对前测和后测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群体性别与反馈意见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77)=0.76,p=0.386;群体性别的作用也不显著,F(1,77)=0.31,p=0.581;同龄群体的反馈意见对被试的态度改变作用显著,F(1,77)=13.09,p=0.001,当反馈意见为正面信息时,被试的态度改变分数差异不显著,当反馈意见为负面信息时,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分数。表明当接受到群体的负面意见时,被试对产品的评价显著降低,出现从众现象。我们认为,只在群体负面意见的条件下出现从众行为,反映了大学生在做出消费决策时普遍具有风险规避的心理。将自我一致性分量表的总分按照高低排列,以总人数的27%为分界,将被试分为高自我一致性和低自我一致性两组,其中,高组有被试有23名,低组有被试26名。对高自我一致性组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产品评价维度,没有显著效应:群体性别的作用不显著,F(1,17)=2.35,p=0.144;反馈意见的作用不显著,F(1,17)=2.90,p=0.107;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17)=0.07,p=0.801。在购买意愿维度,发现反馈意见的作用显著,F(1,17)=4.58,p=0.047,当群体给予正反馈意见时,后测的分数高于前测的分数;当群体给予负反馈意见时,后测的分数低于前测的分数;群体性别的作用不显著,F(1,17)=0.18,p=0.682;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17)=0.60,p=0.448。表明被试对产品的评价随同龄群体的评价变化而变化,出现从众现象。对低自我一致性组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产品评价维度,群体性别的作用不显著,F(1,21)=0.01,p=0.993;反馈意见的作用不显著,F(1,21)=0.37,p=0.552;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21)=1.17,p=0.292;前后测的作用显著,F(1,21)=13.34,p=0.001,不论群体性别和反馈意见为何种条件,后测分数始终显著低于前测分数。具体表现为:当反馈意见为正面信息时,被试对产品的评价改变不显著,但呈下降趋势;当反馈意见为负面信息时,被试对产品的评价显著下降。在购买意愿维度,没有发现显著效应:群体性别的作用不显著,F(1,21)=0.39,p=0.541;反馈意见的作用不显著,F(1,21)=0.30,p=0.593;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21)=0.39,p=0.541。
(一)女大学生使用化妆品的类型从饼状图可以看出,最多是洁面类有82.5%的女学生使用,最少的是粉底类产品17.5%使用。可见女学生主要消费洁面类、面膜、水乳和面霜的护肤品,辅消费眼部护理和粉底类等其他护肤品,比较注重面部的清洁与护理,着重管理洁面类、面膜、水乳和面霜的营销。
(二)女大学生选择化妆品的依据选择化妆品的依据有许多,比如:化妆品的使用效果、品牌知名度、价格等。这个柱状图显示,各种依据的差别不大,选择的依据元素较多。女大学生选择化妆品时还是最看重使用的效果和品牌的知名度,结合朋友的推荐,综合进行分析考虑选择产品。
(三)女大学生期望化妆品的功效女大学生使用护肤品都有各自期望的功效。通过调查,有69.78%的同学比较重视自己皮肤的保湿,这一类型的人数最多,人数最少的一种类型重视产品的营养功效,占调查人数的31.67%。根据女大学生在化妆品功效选择上的偏好,经销商在宣传与销售上可以有所侧重,“对症下药”。
(四)女大学生接受化妆品的价格调查结果显示,大约53.33%的学生能接受每件护肤品的价格在50-100元,占调查比例最多。这说明学生的生活水平有限,不能支付很高的护肤品价格,由此就要考虑护肤品的定价和护肤品的产品定位。通过调查结果我们还可以发现,女大学生对护肤品的消费还是偏理智的,大部分学生表示不会在护肤品方面过度奢侈,但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五)女大学生购买化妆品的渠道对于理想的护肤品购买场所,所选渠道的差别不大,但大学生对化妆品专卖店的信赖程度稍多。还有一些认为是由于其他原因选择的,如服务态度好,便宜,省时省力等。女大学生个性独立,想法独立,受自身个性的影响,对渠道的选择也就不同。
(六)女大学生偏爱化妆品的促销从图中看到,打折对大学生化妆品消费吸引力最大,是一种直接的促销方式。其次是购物送赠品,因其能满足女大学生爱占小便宜的心里,再者就是代金券和积分的促销方式,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则愿意换购的方式。通过这次调查,提供了化妆品消费市场的认识,让商家能在扑朔迷离的市场环境下及时了解并抓住女大学生化妆品消费的需求,开创出化妆品行业中女大学生市场。
二、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方式的选择、营销活动的实施都能直接影响营销效果,这就需要根据上述女大学生化妆品消费行为调查的基本情况来制定具体的营销策略,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也制订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具体如下:
(一)“一见钟情”的产品策略针对女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自身的特性,化妆品企业要想为其量身订制适合的产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洁面类产品。在校女大学生大部分年龄在17岁到23岁之间,由于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爱美的天性,总希望自己给人的感觉是清新靓丽,光彩动人的,所以特别在意面部的清洁。其次是护理产品,即水乳和面霜。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洁面和日常护理类产品逐渐成为女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从2009年百度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在化妆品类关注度排行中,护肤品类位居第一,关注度占比为68.88%,护肤品成为关注的重点。再者是面膜,面膜就成了女大学生们修复肌肤的必备神器,一旦感觉肤色不好时,她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用面膜修复,而且在敷面膜的过程中心情也会很放松。由此可见,市场上这三类化妆品的需求量最大,生产商在可以在这些方面扩大生产。
(二)“灵活多变”的价格策略价格因素是影响女大学生购买化妆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女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是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一方面对高档产品需求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购买力相对较弱,而且女生都有爱占便宜的心理,她们在消费过程中往往会货比三家,购买性价比较高的产品。调查说明了价格在50-100元的产品比较受女大学生的欢迎,所以,化妆品企业在制定价格时应充分考虑价格的弹性作用,产品的定价应该倾向于中低档价格,结合差别定价法,最好是先做相应的营销调研工作,在综合衡量各方面的情况下制定出合适的价格策略,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学生群体对不同价格的选择,在同类产品之中才能有竞争力。
(三)“心动行动”的促销策略折扣、赠品等促销手段能够诱发女大学生进行冲动消费,这已经成了经销商惯用的手段之一,而且,女大学生还处在校园中,社会阅历少,对市场了解不够,却喜欢消费,也热衷于消费,同时也有着传统的节俭意识,而折扣赠券、降价促销无疑是较好的解决之道,但是降价必须有个限度,因为降价过高会引发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怀疑,降价太低则难以起到促进消费的目的。此外,女大学生们热衷于购买套装,所以商家要提前对套装产品进行合适的定价,计算成本然后给予顾客适当的让利,同时,可以满足一下女占小便宜的心理。
(四)“多重选择”的渠道策略如今的化妆品企业要想自己的产品卖得更好,必须重视网络渠道。除此之外,企业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渠道来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获得更多的利润。与大众市场相比,高校市场具有独特的特征,因此,企业在开发高校市场时不能生搬硬套大众市场的营销模式。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设立校内专营点,专门推广公司产品;第二,设立校内代售点,招聘校内,构建校内销售网络;第三,赞助校内举行的大型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
(五)“明星效应”的品牌策略在此次调查中,专一品牌忠诚型的人群比较少,她们往往喜欢尝试不同的品牌,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种,所以在品牌竞争上,化妆品经销商基本处于同意水平线上,但女大学生又是个狂热的追星族,她们喜欢自己偶像使用、代言的一切物品,所以,在构建品牌策略时要充分注意到当今的明星效应。
(六)“与时俱进”的创新式营销女大学生群体是相对特殊的群体,她们受教育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又有90后的冲动。企业要针对女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不同于一般市场的营销方式。比如:文化营销、娱乐营销、教育营销、游戏营销、网络营销、体验营销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化妆品市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女大学生也日益成为化妆品市场中的活跃组成部分,化妆品企业要想抓住这块极具潜力的市场,仅仅依靠传统的营销方式远远不够,还需要了解女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点,再结合市场的发展,运用新颖传播手段和创新性营销手段,塑造有文化内涵和值得信赖的品牌,充分吸引女大学生们的眼球,抓住她们的心理,才能在开辟这一新兴市场中占据优势。
1.个人体育消费行为包括体育商品消费和自然消费,所谓体育商品消费是指通过体育市场,利用货币支付的形式来购买各种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以满足体育消费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市场作为一种中介,将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交换其社会劳动,实现体育商品的价值。这看似单纯的经济行为,其实是社会交往的一个特例,因为市场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类型,而市场的社会结构实质是一种特定的互动类型,这意味着,一定文化与社会规范将会影响到大众体育商品消费的市场规则。
所谓体育自然消费,是指在体育市场以外,不借助买卖行为来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其一,或许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残余表现形式。其二,或许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消费模式的影响,造成人们体育消费意识的迟钝。其三,由于中国人口二元化的特点,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体育消费欲望淡漠或缺乏购买力。其四,由于第三产业滞后,影响到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市场的开拓和发育。
2.社会公共体育消费
所谓社会公共体育消费,广义地可理解为社会有组织的消费。包括满足个人体育需求的体育事业以及由政府提供的体育文化娱乐设施,如学校、社区、公园、体育中心、体育场馆等社会体育公共产品,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政府机构是最大的体育消费者,但是,消费经济学难以很好地说明政府的体育消费行为。因为,作为政府的体育预算,既要考虑到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可能性条件,也要考虑到作为国家的政治义务和责任,以及大众生活需求的变化,还要考虑到整个世界大众体育发展的走向。
二、体育消费行为的制约
在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过程中,面对相同外部条件的变化,不同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是由于个人消费心理的影响,如消费者的求新心理、求名心理、求美心理、相互攀比心理等。消费者个人的消费心理,通过个人对消费需求的主观偏好表现出来。在不同的消费心理驱使下,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观偏好,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的不同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不同价值取向,除了不同的个体差异外,还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一般来说,人们通过支付货币获取体育产品与体育服务的选择过程包含了体育消费欲望的产生,消费动机的形成以及消费欲望的满足这样几项活动。其中,人们体育消费欲望的产生是和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以及社会形态相联系的。这意味着人们在购买体育商品和体育服务的过程中,消费行为不过是一个中间的经济行为,消费者用这种行为来“生产”体育生活方式。这样,消费者就不仅仅是单纯的“消费者”,还是一个“生产者”,即生产这种新型生活方式带来的享受与发展的满足。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社会的加速发展,促进了产业重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催生了体育产业的形成。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在影响和制约着体育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一方面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性质的变化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的变化。在观念要素方面,由于人们的商品观念、生活质量观念和社会生活参与观念等的形成,使人们生活的总体价值观念迅速发生了变化,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刺激了人们的体育消费向更高层次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体育消费者自身的素质差异,他们的体育消费支出和体育消费行为中,难免会出现“附和消费”的特征和受到“消费惯性”的负面影响。
1.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体育消费结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变动的总体方向是:“生存健身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世界体育消费发展的大趋势是非实物型体育消费逐年提高,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已达60%以上,我国平均占30%左右。而据对兰州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调查中获悉,兰州市民体育消费项目依次是:运动服、鞋占32.3%;体育书报杂志占19.1%;体育器材占16.6%;体育欣赏门票占13.4%;而租场地18.1%(再加上健身、训练杂费的0.4%才18.5%)。体育消费结构却还处在生存健身需要这一层次,这说明我省城市的体育消费结构水平偏低,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造成这种较为单一的体育消费格局,一方面是由于体育产业部门无力提供高质、多样的无形体育劳务产品,另一方面却是和消费主体的体育需求、对体育消费的认识和态度、个性、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等各种主观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在体育消费结构中,男性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体育消费以实物性为主,其次是观看体育赛事、订阅体育报刊杂志等观赏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女性体育消费则以参与型为主,实物型消费居次。另外,男性的劳务性消费要高于女生。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男、女性的生理原因和心理特征的不同,使得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对体育消费观的认识不同,所选择的消费内容有较大差异。
2.市场经济规律没有充分体现在体育消费之中
我国体育的整体产业化水平较低,市场机制在体育产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难以贯通,市场配置各类体育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很不健全,政企不分、行业垄断、限制经营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许多项目尚未进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业化发展轨道,福利型、事业型的单位过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组建的公司化实体太少。现有的体育经营实体,尤其是健身娱乐实体和竞赛表演实体经营内容单一、经营方式落后,服务品牌、服务营销的意识薄弱,这些方面从供给的角度制约了我国人民体育消费的增长。
三、体育消费行为的合理化进程
建立和完善大众体育消费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文明程度高、文化素养好的消费者往往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选择性更强,具有明显的自定性。而文明程度低,文化素养差的消费者,则往往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上出现短视。为此,要建立合理的体育消费结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加强大众体育消费能力的培养
所谓体育消费能力,一般是指消费者所具备的关于如何进行体育消费、如何使用体育消费对象的知识和才能。它和人们的整体消费水平密切相关,是他们日常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由于体育消费能力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特殊能力,所以它需要人们在后天接受一定的文化教育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熏陶,以提高他们对现代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行,大众个人收入在不断提高,体育产品的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强,同时,人们对体育产品的消费力也在提高。这一切,既决定着我国体育消费状况,同时也决定着体育市场容量的大小、繁荣程度及整个体育产业的状况,从而推动着我国整个精神生产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多年来,受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还没有根本转化,使体育消费欲望和体育消费水平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深入分析消费群体中不同的体育消费特征,尽可能根据他们的闲暇时间、不同年龄的体育消费潜力,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开发体育健身消费的热点服务,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根据我国实际,可采取低税、减税甚至免税的办法来鼓励大众化的中、低层次体育消费,对于一些奢侈性体育消费品可以提高消费税率,限制其生产、供给和消费,并可抽取其中部分税率用来扶持和发展大众化的体育消费产品,拓展和繁荣体育消费市场,推动大众体育消费行为的形成。
2.引导家庭化的体育消费行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内部结构最为紧密的社会群体。家庭化的体育消费方式是近年来我国体育消费领域中的一种新的消费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孔文清(2002)对北京、上海、吉林、成都、兰州、包头、郑州、福州、广州等9城市居民1999年家庭体育消费为559.73元,比1996年191.21元平均每年增加17.56%,表明我国家庭体育消费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家庭这样一个亲密的社会群体中,人们可以共同进行体育消费,享受家人团聚的乐趣、亲情的交流、消遣和娱乐的体验以此达到增强家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多样生活需求的目的,可以预料,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日益发展,家庭化的体育消费方式将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体育消费的主要趋势之一。
3.引导大众从自然性体育消费向商品性体育消费行为转化
目前,我国仍存在着体育商品性消费和体育自然性消费这样两种消费行为方式。由于人们在个人收入、消费水平方面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更兼有个人对于自身生活的感悟和对于自身生活理想的追求方面的差别,所以消费者对于自身体育需要的满足,亦会体现出个性化特点。这意味着,目前对于某些家庭来说,采用一些小规模的、不需要较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费行为方式,如散步、园艺、垂钓、健身慢跑等自娱、自乐、自练的行为方式,仍然是很需要的。然而,随着大众自身素质的改善、大众体育消费需求领域进一步扩大和大众体育消费的项目日益增多,自然性体育消费终将会因为其内容单调、消费效果差,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发展性消费需要而逐渐为大众体育商品性消费行为方式所取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大众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很多,通常人们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主经济因素,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作用也日渐显现,井正在受到人们的认同和重视。体育消费者行为的形成,其实是由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综合作用于消费者感观的结果。因此,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我国大众体育消费行为进行探索,可能会对如何引导大众的体育消费行为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体育消费的内部结构及市场经济规律在体育消费中的问题,指出大众体育消费行为主要由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构成,家庭体育消费将是大众体育消费合理化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体育消费行为社会学研究消费结构家庭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在满足人们的基本消费之后以追求、发展和享受更高层次需要的消费行为,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何面对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以体育健身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激发大众体育消费意识,导引大众的消费行为,调整大众体育消费结构,培养大众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扩展消费群体,促进参与性、实物性和欣赏性体育消费,从根本上扩大内需,实现体育产业化的良性发展,是一个商业价值与全民健身双赢的重大课题。体育通过消费实现其特有的多种功能,消费通过体育得以深化其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体育消费行为已不仅仅是经济行为,其消费过程除涉及经济领域外,更与作为“社会人”的消费主体的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特征,以及消费价值观、消费审美取向、消费时尚与潮流、消费的风俗、习惯等背景相联系。因此,将大众体育消费行为置于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之下来进行研究,对于弥补和完善消费经济理论对体育消费行为解释的不足和缺陷,对于更好地指导人们的体育消费,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消费行为的涵义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体育消费行为是大众享用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是指人们在参与和观赏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及家庭、社会的消费支出。体育消费形式包括个人体育消费和社会公共体育消费两方面。
1.个人体育消费行为包括体育商品消费和自然消费,所谓体育商品消费是指通过体育市场,利用货币支付的形式来购买各种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以满足体育消费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市场作为一种中介,将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交换其社会劳动,实现体育商品的价值。这看似单纯的经济行为,其实是社会交往的一个特例,因为市场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类型,而市场的社会结构实质是一种特定的互动类型,这意味着,一定文化与社会规范将会影响到大众体育商品消费的市场规则。
所谓体育自然消费,是指在体育市场以外,不借助买卖行为来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其一,或许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残余表现形式。其二,或许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消费模式的影响,造成人们体育消费意识的迟钝。其三,由于中国人口二元化的特点,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体育消费欲望淡漠或缺乏购买力。其四,由于第三产业滞后,影响到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市场的开拓和发育。
2.社会公共体育消费
所谓社会公共体育消费,广义地可理解为社会有组织的消费。包括满足个人体育需求的体育事业以及由政府提供的体育文化娱乐设施,如学校、社区、公园、体育中心、体育场馆等社会体育公共产品,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政府机构是最大的体育消费者,但是,消费经济学难以很好地说明政府的体育消费行为。因为,作为政府的体育预算,既要考虑到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可能性条件,也要考虑到作为国家的政治义务和责任,以及大众生活需求的变化,还要考虑到整个世界大众体育发展的走向。
二、体育消费行为的制约
在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过程中,面对相同外部条件的变化,不同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是由于个人消费心理的影响,如消费者的求新心理、求名心理、求美心理、相互攀比心理等。消费者个人的消费心理,通过个人对消费需求的主观偏好表现出来。在不同的消费心理驱使下,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观偏好,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的不同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不同价值取向,除了不同的个体差异外,还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一般来说,人们通过支付货币获取体育产品与体育服务的选择过程包含了体育消费欲望的产生,消费动机的形成以及消费欲望的满足这样几项活动。其中,人们体育消费欲望的产生是和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以及社会形态相联系的。这意味着人们在购买体育商品和体育服务的过程中,消费行为不过是一个中间的经济行为,消费者用这种行为来“生产”体育生活方式。这样,消费者就不仅仅是单纯的“消费者”,还是一个“生产者”,即生产这种新型生活方式带来的享受与发展的满足。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社会的加速发展,促进了产业重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催生了体育产业的形成。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在影响和制约着体育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一方面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性质的变化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的变化。在观念要素方面,由于人们的商品观念、生活质量观念和社会生活参与观念等的形成,使人们生活的总体价值观念迅速发生了变化,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刺激了人们的体育消费向更高层次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体育消费者自身的素质差异,他们的体育消费支出和体育消费行为中,难免会出现“附和消费”的特征和受到“消费惯性”的负面影响。
1.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体育消费结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变动的总体方向是:“生存健身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世界体育消费发展的大趋势是非实物型体育消费逐年提高,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已达60%以上,我国平均占30%左右。而据对兰州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调查中获悉,兰州市民体育消费项目依次是:运动服、鞋占32.3%;体育书报杂志占19.1%;体育器材占16.6%;体育欣赏门票占13.4%;而租场地18.1%(再加上健身、训练杂费的0.4%才18.5%)。体育消费结构却还处在生存健身需要这一层次,这说明我省城市的体育消费结构水平偏低,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造成这种较为单一的体育消费格局,一方面是由于体育产业部门无力提供高质、多样的无形体育劳务产品,另一方面却是和消费主体的体育需求、对体育消费的认识和态度、个性、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等各种主观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在体育消费结构中,男性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体育消费以实物性为主,其次是观看体育赛事、订阅体育报刊杂志等观赏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女性体育消费则以参与型为主,实物型消费居次。另外,男性的劳务性消费要高于女生。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男、女性的生理原因和心理特征的不同,使得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对体育消费观的认识不同,所选择的消费内容有较大差异。
2.市场经济规律没有充分体现在体育消费之中
我国体育的整体产业化水平较低,市场机制在体育产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难以贯通,市场配置各类体育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很不健全,政企不分、行业垄断、限制经营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许多项目尚未进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业化发展轨道,福利型、事业型的单位过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组建的公司化实体太少。现有的体育经营实体,尤其是健身娱乐实体和竞赛表演实体经营内容单一、经营方式落后,服务品牌、服务营销的意识薄弱,这些方面从供给的角度制约了我国人民体育消费的增长。
三、体育消费行为的合理化进程
建立和完善大众体育消费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文明程度高、文化素养好的消费者往往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选择性更强,具有明显的自定性。而文明程度低,文化素养差的消费者,则往往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上出现短视。为此,要建立合理的体育消费结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加强大众体育消费能力的培养
所谓体育消费能力,一般是指消费者所具备的关于如何进行体育消费、如何使用体育消费对象的知识和才能。它和人们的整体消费水平密切相关,是他们日常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由于体育消费能力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特殊能力,所以它需要人们在后天接受一定的文化教育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熏陶,以提高他们对现代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行,大众个人收入在不断提高,体育产品的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强,同时,人们对体育产品的消费力也在提高。这一切,既决定着我国体育消费状况,同时也决定着体育市场容量的大小、繁荣程度及整个体育产业的状况,从而推动着我国整个精神生产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多年来,受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还没有根本转化,使体育消费欲望和体育消费水平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深入分析消费群体中不同的体育消费特征,尽可能根据他们的闲暇时间、不同年龄的体育消费潜力,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开发体育健身消费的热点服务,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根据我国实际,可采取低税、减税甚至免税的办法来鼓励大众化的中、低层次体育消费,对于一些奢侈性体育消费品可以提高消费税率,限制其生产、供给和消费,并可抽取其中部分税率用来扶持和发展大众化的体育消费产品,拓展和繁荣体育消费市场,推动大众体育消费行为的形成。
2.引导家庭化的体育消费行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内部结构最为紧密的社会群体。家庭化的体育消费方式是近年来我国体育消费领域中的一种新的消费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孔文清(2002)对北京、上海、吉林、成都、兰州、包头、郑州、福州、广州等9城市居民1999年家庭体育消费为559.73元,比1996年191.21元平均每年增加17.56%,表明我国家庭体育消费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家庭这样一个亲密的社会群体中,人们可以共同进行体育消费,享受家人团聚的乐趣、亲情的交流、消遣和娱乐的体验以此达到增强家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多样生活需求的目的,可以预料,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日益发展,家庭化的体育消费方式将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体育消费的主要趋势之一。
3.引导大众从自然性体育消费向商品性体育消费行为转化
目前,我国仍存在着体育商品性消费和体育自然性消费这样两种消费行为方式。由于人们在个人收入、消费水平方面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更兼有个人对于自身生活的感悟和对于自身生活理想的追求方面的差别,所以消费者对于自身体育需要的满足,亦会体现出个性化特点。这意味着,目前对于某些家庭来说,采用一些小规模的、不需要较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费行为方式,如散步、园艺、垂钓、健身慢跑等自娱、自乐、自练的行为方式,仍然是很需要的。然而,随着大众自身素质的改善、大众体育消费需求领域进一步扩大和大众体育消费的项目日益增多,自然性体育消费终将会因为其内容单调、消费效果差,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发展性消费需要而逐渐为大众体育商品性消费行为方式所取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大众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很多,通常人们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主经济因素,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作用也日渐显现,井正在受到人们的认同和重视。体育消费者行为的形成,其实是由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综合作用于消费者感观的结果。因此,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我国大众体育消费行为进行探索,可能会对如何引导大众的体育消费行为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一、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理论基础
炫耀性消费。所谓炫耀性消费是指主要为了夸示财富而不是满足真实需求的消费活动,这种消费的动机是谋求某种社会地位,其深层含义是人与人之间在需求和效用上存在相互影响..
体验经济。约瑟夫·派恩11(BJosephPiFie11)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HGilmore)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预见了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1999年在他们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中,进一步诠释了体验经济的实质。所谓体验是一种创造难忘经历的活动,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体验,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体验营销认为顾客是理性和感性的复杂结合者,注重干考察消费场景,关注顾客的购物体验。
生活形态理论。生活形态的概念由心理学家Adler(1927)首先提出的,它是个人认知干一定的社会、文化空间下所显现的外在形态。随后,米歇尔(1978)基于大约1600户美国家庭的调查研究,设计出了称为VALS(valuesaFIdlifestyles)的系统,开始应用干商业并被国外200多家公司和广告商运用于营销实践中近几年来,我国多家大型市场研究机构、企业为了适应分层与分众的消费趋势,开始运用实证的、定量的研究方法并陆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成果。例如,向采发(1999)研究了上海市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定量分析出六类群体。何建新等(2001)基于16400个居民调查进行了消费者层的划分及应用研究。
注意力限制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具有注意力的限制,消费者最多可以同时注意7个(±2个)单位的信息,太多的信息会使消费者不知所措。面对数以百计的商品组合,大多数消费者是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比较了所有的品牌和包装的产品说明和价格后再进行明智的选择的,一旦消费者发现自己的选择错误,就有一种后悔甚至被欺骗的感觉,这将不利于零售企业的销售以及企业忠诚度的建立。
二、当代我国消费者行为特点分析
1我国消费型态的变化
1M1在《多种形态的我国城市消费者》一书中,运用VALS分析方法,将我国城市消费者细分为如下7类:平实型消费人群;潜力消费人群;消极消费人群;实力消费人群;中坚消费人群;弱势消费人群;经济型消费人群。并对各个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以及在各消费领域的消费偏好进行了具体的描述。这些划分有利干零售企业更透彻的研究某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的生活形态,把握其价值观、消费倾向、业余活动等将成为广大商家营销策略的设计基础。
2消费需求的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尚的变迁,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形式各样的商品不断推向市场,消费者的求变心理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随着不同的收入群体的形成,消费需求多元化的态势也很明显,高、中、低各消费群体形成了不同的消费特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更多的国外品牌、服务将落户我国,使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形态,生活方式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3消费意识的变化
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有了明显的变化,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化,质量观念和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这种消费意识的转变表现在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性的增强上,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变得“苛刻”而“复杂”,对于商品和服务的厂家、价格、品质、品牌、地点等因素进行比较,选择最佳的因素进行组合,决定消费一国内学者对消费者超市购买行为的调查研究也表明消费者的价值导向越来越强:消费者选择性的增强,表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化。
4消费者对商店忠诚度的变化
随着消费者价值导向增强、购物经验增多,相对于对产品品牌的忠诚度,对商店的忠诚度比较低: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的相关调查,在我国超市业,顾客的忠诚度偏低,只有18%的顾客表示在通常情况下,自己只固定去一家超市,而固定去2~3家超市的顾客占到444%。
三、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零售营销创新策略
1做好市场调研及市场细分
进行市场调研、明确目标细分市场对于提高企业的战略营销水平,指导零售企业开发不同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尽可能减轻新产品研发投资风险、激发广告创意以及结合市场的普遍性与行业的特殊性,预测行情等能够发挥积极指导性作用:而进行市场调研、明确目标细分市场是以对我国消费者的分层定位和消费者生活形态研究为基础的,研究当代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然后分析他们的价值观、消费倾向、业余活动,企业可以细分这一群消费者市场、进行营销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2创造价值以引导消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越来越乐于利用商品来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炫耀性消费现象也日益增多。炫耀性消费现象通常表现为崇拜消费、品牌消费、以及攀比消费等方面。首先,可以利用消费品的地位联想功能,如消费品所代表的社会地位、身份和品位,达到满足人li],U理需求的目的:其次,采取名人策略,利用消费者崇拜名人和权威的心理,在消费品领域,用演艺名星、体育明星、做品牌或广告代言人,可以引导消费的潮流,创造出超出产品本身的价值
3关注顾客体验需营造优雅购物环境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大部分居民的收入还是处于平均水平或者低于平均水平,严重制约了居民总消费需求的增长。同时由于近几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增长低迷,导致大部分居民对经济发展前景抱有消极的态度,因此消费处于相对保守的状态。
1.2消费者更认可本地企业和品牌
山东省的消费者除了对一些国内中等价位的品牌比较亲睐外,更多地是对自己当地品牌的认可,尤其是山东省的一些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的居民很热爱自己的家乡,认同当地的文化传统,信赖并支持当地的品牌和企业,他们更偏爱国内或本地明星代言的品牌,较之国外明星代言的品牌更具吸引力。
1.3传统消费观念仍是主流
山东大部分城市的消费注重节俭,计划性较强,消费者一般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例如山东威海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旅游城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旅游业,人们生活节奏较慢。因此,当地的人更注重的是传统家庭概念,对品牌产品的了解并不多,也没有了解的趋向,消费观念还是处于传统观念的阶段。
1.4消费者处于逐渐熟悉各品牌的阶段
济南、青岛等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可能对于品牌是很熟悉的,但是山东省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尤其是当地的一些年轻人,当他们的城市有新的品牌到来,他们就会蜂拥而至,普遍希望尝尝鲜。在这样的前提下,消费者就会通过电视、杂志等途径了解品牌产品的详细信息,但他们大部分只是热衷于了解,并不热衷于购买。
1.5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消费者最注重的还是商品的价格,由于收入水平不高,人们在消费决策中首先考虑的就是价格因素。虽然好友和家人的意见在消费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产品的性价比始终是评判是否购买一件商品的第一标准。
1.6消费者获取品牌信息的来源单一
消费者获得品牌信息的主要来源还是电视广告,途径比较单一,也让消费者产生品牌距离感,认为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关联,导致消费者对品牌信息的缺乏。
二、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2.1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
首先,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将产品的销售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在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的消费心理决定了消费行为,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又决定了商家营销策略的制定。其次,要抓住消费者追求的热点动态。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是不一样的,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要抓住消费者购买的心理,考虑到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对于消费行为的影响。比如近几年人们关注的是低碳环保,企业就可以根据这个热点制定“绿色”产品营销策略,可以成功地吸引消费和的注意力最后,要细分市场,锁定目标消费人群。企业要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抓住消费者心理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市场的变化,确定企业的营销计划。
2.2根据消费行为确定产品质量、功能、价格、外观方面的营销策略
在充分了解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分析消费者行为特点,从而确定对产品质量、功能、价格、外观方面的营销策略。以山东为例,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山东的消费水平整体不高,消费者在消费时更看中价格,所以企业在制定产品营销策略时首要考虑的就是价格因素,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产品价格;其次,产品质量也要有保证,追求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是每个消费者都看重的因素,所以质量必须保证,这也是积累口碑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当然,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提升价格,以保证企业的效率。
二、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策略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行为与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消费者行为制约着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关乎商品的消费模式、销售渠道的选择、价格的定制、商品相关使用价值属性的发挥,而这些因素都是企业营销策略定制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也是企业营销策略的核心组成要素。因而,对于消费者行为的有效掌握,才能制定出能够符合市场销售需求的商品销售策略,才能保证生产的商品适销对路。另一方面,企业的商品营销策略也影响着消费者行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也会随着商家所提供的商品价格特征、产品特性、销售渠道和促销手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商品市场虽然在买卖双方之间进行着博弈,但是商品的交易仍是双方的行为,一个正常的商品市场不会完全由一方来掌控,因而,一方的行为决策都要受到另一方的牵制,商品销售策略也要受到对方的影响。再一方面,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往往社会商品营销策略的改进会作用于消费者行为,并引起消费者行为的同向发展;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也会最终引起商家的注意,并适时调整商品的营销策略,最终呈现出两者共同促进,协同发展的趋势。
三、基于消费者行为的企业营销策略
(一)产品(Product)策略
一是实施差异化战略。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多样化程度。随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不同的消费者对于同一产品的关注点会存在些许差异,并对产品的某些性质的要求也不太一致,有的消费者可能注重产品的外观,有的可能看重商品的质量。因而,企业要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出多样化的产品,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二是实施品牌化战略。提高品牌知名度,以赢得更多消费者支持。品牌是消费者购买行为中优先考虑的主要商品因素之一,对于名牌产品,大部分客户都表现出一种明显的信赖感。因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可以有效地抓住一些忠诚客户,使其形成习惯性消费,并通过品牌知名度的逐步提高,不断赢得更多客户,有效增加市场占有率。
(二)价格(Price)策略
商品的价格定制对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而,企业在营销策略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商品的定价的重要性,做到在兼顾商品的生产成本和正常盈利的情况下,能够抓住客户的心理特征进行合理定价。一是实施声望定价策略。对于某些特殊商品,在定价时需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心理特征,采取偏离商品成本和价值的特殊定价策略。例如,在奢侈品定价时,需要抓住消费者的虚荣心理,在定价时往往抬高其价格。二是实施尾数定价策略。消费者往往对于某一固定的价格点比较关注,而差异很小的商品金额在顾客心理上却有一个较大的价格差。因而,单从价格上看,顾客往往偏向于购买在固定价格点以内的带零头的价格的商品,而不去选择价格正好处于某些具体的整数点的商品。例如,相对于10元整的商品,消费者心理感觉9.9元的商品相对便宜很多。
(三)渠道(Place)策略
商品的销售渠道客观地将消费者进行了分类,对于商品的销售和市场定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商品销售渠道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商品选择和购买方式。一是要不断完善商品销售链条。商品的销售需要基于一定的载体,而这一载体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延伸情况,直接影响到商品和消费者接触的程度,从而影响商品的销售。因而,企业应根据产品的属性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并对营销链条进行不断完善,以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增加产品在消费者群体中的知名度。在广度方面,可以通过不断拓展区域,扩大产品区域市场;在深度方面,可以通过开发商、批发商、二批商、零售商等来多层级、全方位地对市场进行深耕细作,充分挖潜。二是要开拓网络营销渠道。企业要充分重视网络销售的重要性,并积极开拓网络营销市场,通过实体和网络营销两种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客户群对于商品购买的需求,以扩大产品营销面,提高产品销售额。
(四)促销(Promotion)策略
产品的促销是吸引老客户回头购买和新客户尝试购买的主要手段,也是商家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来提高商品销售额和产品知名度的主要方法之一。一是积极参与行业产业集中促销活动。企业应及时关注所属行业产业的动向,尤其是行业集中展销或促销活动要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提高行业品牌知名度,把握住优质客户群。二是要勇于创新不定期开展打折活动。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的要求,针对产品市场动向,和消费者需求特征,及时策划并实施各种促销打折活动,以做到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实现引导消费者购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