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9: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化学利弊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
在双语教学模式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其英语语言水平。使学生对很多文化现象有了深刻认识,如,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的文化传统,如何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学生通过客观平实的剖析,从文化背景、民族精神、文化心理以及各种具体文化形态等诸多层面来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再解决“中西之争”以及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问题。英文的使用使得老师、学生都要去查阅原版资料,同时要用另一种语言的思维习惯来进行对比,更彻底使用对比的方式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另外,现在有很多院校都与国外有着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交流,或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这为教师带来了进修或考察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英语和专业水平,也为双语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这些条件,可明显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
三、双语教学的现状
双语教学理念的实施受许多客观与主观条件的制约,主要体现在:第一,教材缺乏。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较好的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双语教材,老师只能查阅各种单语版本的教材与参考书,然后经过教师的组织与加工,变成双语授课材料。这样的讲义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自然比不上很多单语教材,而且理论深度也不够,在指导学生深度比较方面就捉襟见肘。第二,学生英语水平制约。学生的英文水平,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较差,使得双语教学理念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无法准确、流畅地叙述完某个文化现象,更无法用恰当的语言对其进行评价。老师上课英文讲得多,学生就会听不懂,进而听得不耐烦,思想就不能集中,老师必须又用中文赘述一遍,影响了教学进度。第三,师资匮乏。合格的双语教师是双语课能否很好实行的关键。而目前全国各大院校的双语教师均较匮乏,很多高校都是用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担任双语教师。英语教师英语水平高,而专业知识薄弱,专业课老师专业基础扎实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第四,双语课和双语教学理念不统一。至今学术界对双语教学及双语教学实施的意见仍不一致。即使是在较早实行双语教学的北美一些国家,对于双语教学的批评也是不绝于耳。在此种情况下,双语理念的实施更是举步维艰。
1.规范管理制度
为规范毕业论文管理,自2009年毕业论文工作伊始,首次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法学系毕业论文手册》。几年来,针对该手册在论文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多次修改。2011年初,学院进一步明确了院、系毕业论文二级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反复沟通与调研,协助教学部完成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在协助修订的过程中,吸取了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宝贵经验,同时与法学专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规定更加合理,简化繁杂的工作流程的同时加强了规定的可操作性。
2.修订写作格式
在规范管理制度的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进行了调整。为此多方查找资料进行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的管理经验,结合法学专业的实际情况,组织指导教师进行讨论,协助教学部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并结合法学系实际情况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实施细则》。
二、规范流程管理
1.合理安排论文工作时间,召开动员会
根据学院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整体要求,从每学年第一学期末开始,提前制订好每一届毕业论文工作的计划安排。召开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会议,布置本年度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与要求。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加强对学生端正学风教育,强调论文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论文写作规范和格式要求,使学生真正提高对论文撰写的重要意义的理解,自觉遵守学院相关制度要求,认真参加实习,并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
2.选题的申报与审批,确保题目质量
在毕业论文工作选题的准备阶段,按指导教师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方向,拟定论文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条件和实习案例及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开拓思维,自行拟定题目,并通过选题审批的程序,对初拟题目进行反复修改,做到一人一题,要求毕业论文研究方向能够与学生的专业更加贴切,切实做到论文选题的规范化管理向分类化指导的转变,提升论文内在质量。
3.指导过程监督
在毕业论文工作进行过程中,按照法学系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安排及时进行监督和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检查,前期主要检查指导教师的到岗情况、开题情况、资料查阅的情况。中期针对教师的指导过程进行监控,检查指导过程记录,学生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后期检查毕业论文质量、组织评分及分组评阅。
4.毕业论文格式审查、评阅和答辩
在毕业生实习返校之后,收集各种管控表格,对每一名同学的论文初稿进行格式审查,在总结历届学生答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每一名同学指出答辩技巧和建议,为正式答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正式答辩前,做好准备工作,成立答辩委员会,明确答辩时间、答辩场地及相关材料的准备,召开答辩分工会,确保答辩顺利进行。
三、规范档案管理
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认真整理相关电子档案资料,做好纸质版资料保存工作。将学生论文、材料装入档案袋,存入档案室备查。按照要求对论文工作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填写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调查表,做好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所有档案汇集成册以备教学部检查和教委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互查工作。
四、树立服务意识,保障工作顺利完成
毕业论文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我系毕业论文工作的服务性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加强各方面的沟通。为此我建立了论文指导小组分组联系表,指定学生组长负责,定期与学生组长以及指导教师沟通,尽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总结与反思
在每届学生毕业答辩结束后,认真总结本届毕业论文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发现问题的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将建议和意见上报教学部以便于上级部门对我系工作整改的监督,为下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王晓飞,天津人,现任职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法学系。
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药结合的道路前进现代对中药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理、化学和临床研究。药理研究,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征中药的功效。应包括中药的饮片,也包括提取有效成分的部位或单体化合物。化学研究就是弄清楚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为控制药物质量、制剂制备、选择给药途径及保证药物效用提供依据。临床研究就是指用中药所能治疗的按西医诊断的疾病的情况。按上述方法研究的结果尤其是从中分离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往往不能再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了,只能为西医按西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也就是说,把中药变成了西药。长此下去,势必出现中药的消亡和西药的丰富与发展。例如,经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素可抑制细菌,被西医用作抑菌消炎药。然因尚未研究黄连素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来表征的功效,故中医不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它。中药的特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是中药的特点和长处,它们与机体的“证”相对应,直接指导着临床用药。例如从四气中的寒热看,可与“证”对应使用,即热证用寒性药,寒证用热性药,即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再如归经,按现代观点的结核菌感染的疾患看,有肺、肾、肠、骨等结核病,按中医理论体系分析,这不同部位的疾病,属于不同归经,在选用药物时,是要考虑到的。就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而言,尽管从西医角度看均属细菌感染性疾患,但从中医看,在急性期属实热证(或湿热证),应选用苦寒药,而在慢性期,则属虚寒证(久病必虚、虚易成寒),是不宜选用苦寒药的。
2丰富和发展中药学
中药的很多苦寒药,均具抑菌消炎作用,当然,并不能由此而完全认为抑菌消炎作用即为中药特性——味苦性寒的表示方法,但起码这表现了中药的味苦性寒这一特性的一个方面。一些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它对肾阳虚病人效果较好,而对肾阴虚病人效果不好,这说明它具有中医药学术语的补肾阳的作用。可见二者具有生物活性的同一性。不论西药还是中药都由相应化合物构成,具有以下同一性:有的为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有的为结构不清楚的混合物。如西药阿托品、磺胺噻唑是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巴甫洛夫合剂、三溴片等为成分结构清楚的混合物,而相当一部分格林制剂及一些天然药物如洋地黄叶、番泻叶等,其成分结构不完全清楚。而中药,尽管大多数药物的成分结构尚不清楚,如天麻、竹茹等,但也有一些成分结构清楚的,如冰片即为龙脑,相当一部分矿物药的成分结构大体清楚。它们大多由天然化合物或人工合成化合物构成。例如西药的利血平,是天然产物,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产物,中药的绝大多数如麻黄等是天然产物,但也有人工合成的,如砒石,即为由雄黄(硫化砷AsS)炼制(氧化)而成的三氧化二砷(As2O3)。
3通过中医研究中药物质的五味
1.1 考生选题困难,撰写的护理综述类文章多,内容缺乏新颖性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宄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宄、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宄、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宄”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宄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宄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宄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宄的选题有无价值,研宄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宄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宄(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宄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宄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宄、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一、当代中学历史课教学应以和平文化为主流的必要性
1,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史鉴今是历史课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目前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的基本现状似令人忧虑,多数教师只是泛泛讲述某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就事论事,对于该历史事件有何深刻的内涵与现实影响,或给中学生以怎样的启示等方面做得很不够;相反,有的教师即使想挖掘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但是不正确的教学论、世界观给中学生以极大的伤害与误导。如在对“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这一历史事件的讲述和现实愈义的挖掘上,以不同的语言和观点来处理,就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后果。
一种讲述是片面强调联军罪行,这会使学生形成狭胜的爱国主义观点和民族复仇主义,盲目排外。这不但影响当前的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更不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第二种讲述是片面强调外国实力强大,这会使学生形成崇洋的观点。中学生的鉴别力较差,听了这种论调的讲述,容易在心里造成妄自菲薄,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甚至衣、食、住、行都讲究洋化丧失了民族自茸心和自信心。
第三种讲述:八国联军侵入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痛恨战争,希望和平;同时,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样才能不被欺辱,才能维护世界和平”。这第三种讲述,较客观,教学观也较正确,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爱国激情、位憬和平、向往美好的情感,培养中学生的和平发展观点。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主题思想。
在历史教学中,弘扬和平文化的主旋律和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从上面列举的三种讲述不难看出,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以不同的教学观去讲述,会使学生形成截然不同的历史观,对他们身心成长起着积极或消极作用。一个历史事件有不同的层面,对于中学生来说,很难全面、准确把握某一事件的性质、影响,而且他们世界观尚未成熟,分析、观察问题的观点极具易变性,如果以一种片面、消极的教学观去引导他们,在其抵制错误力极低的情况下,他们会毫无防范地接受这种片面观点,一旦这种观点被他们所接受,在他们个体中产生的影响又是很深远的,因为中学时期又是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因此,当前中学历史课教学必须以和平文化为主流。
2,是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要求
中学历史课教学要强调和平文化,以和平文化为主旋律,不但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更是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要求。在《教学的使命一一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宜言和行动纲领)一书中指出:“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倡导国际理解教育,导通过全面教育来促进和平与民主,重申了“和平文化”的思想,反对战争和暴力,并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过去那种“只教权力史而不教知识史,只教战争史而不教文化史”的局面。又指出“和平文化是一种广泛的、多层面的和总的概念,它意味着要有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信仰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接受的精和平文化是信息的集合体,是一种道德,一种个人和集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为人处世和作出反应的方式。
3、是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已是“地球村”时代,国际关系已不是单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关系,而是全人类的问题;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不只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而是全人类的问题。因此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应尽责任和义务,也是涉及每个地球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二、如何弘扬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和平文化
1、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更新中学历史课教学内容,树立和平发展的历史观,以历史的“和平文化”为主流。如果我们不顾及中学生的实际认识情况,不顾及当今人类和平发展的现状,大讲特讲权力之争、暴力战争等一些所谓“斗争文化”问题,那么就势必在中学生圣洁的心灵上打下暴力、复仇、争斗、、尚武等烙印,这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都是不利的,他们会用一种不健康的手段和观念来搞宗派、搞权术、搞争斗等,不利于形成和谐与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同时对中学生本身来说也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特别是在当今改革开放接纳外国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成果时,以及国际间团结协作谋求共同发展时,强烈的民族复仇心理会对此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这与当前经济发展、和平共处的国际大气候相违背。
(一)学院教学管理——缺乏一套全程跟踪、可操作性强、符合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特点和需要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体系
目前,高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措施力度还不够。已有的管理制度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3]。每年我校教务处会定期召开毕业论文工作会议,从宏观角度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严格,目标明确。各学院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布置会上要求严格,但缺乏认真检查,缺乏督促师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全程跟踪管理监控体系。而且各学院、各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完全按照学校整体安排统一执行,很难满足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的特点和需要,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指导教师责任意识淡薄——指导任务重,精力有限,偏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毕业论文工作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近三年来,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数与学生数比例维持在1:5左右,即平均每位教师指导五名左右学生。然而,目前,高校对教师教学业绩量考核逐年加大,大多数指导教师都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且学生做毕业论文时间相对集中,致使指导教师指导任务重,精力有限,责任意识淡薄,学生又不愿主动学习,导致同一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写作进度基本相似,大体框架基本一致,缺乏创新性,与目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对毕业论文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术素养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认为毕业论文与就业关系不大,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开始就抱着应付的态度。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第十周开始到第八学期。那时恰好是学生找工作、考研的关键时期,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不能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学生由于招聘会、考研、考公务员等经常请假。学生实际工作量小,调研不充分,实验数据缺乏完整性,文章的可信度低。甚至有少数学生采取抄袭、拼凑或网购论文等手段蒙混过关[4]。同时,由于平时缺少积累,学生学术素养普遍较差,集中反映在毕业论文写作语言基本功差、思维逻辑不严密、外文翻译和文献检索能力差、书写格式不规范等。
二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改革与探索
(一)构建院级毕业论文组织管理体系和全程跟踪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监控体系
根据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规范毕业论文工作进程。学院采用“院领导研究所所长督导老师指导教师辅导员/教学秘书/教务员”五级管理体系,构建以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毕业论文督导小组、毕业论文管理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督导老师和学生毕业论文联络员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督导与监控管理。重点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各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应有的管理功能。
(二)设计生物科学类毕业论文模板
为了规范管理,统一格式,在参照学校毕业论文模板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科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细化各项指标体系和格式要求,对一些细节问题,如字体字号、段落间距、图表公式编排、参考文献著录等格式方面的规范化要求在毕业论文模板上做好批注,给学生作统一说明,设计出符合学校要求的生物科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模板,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就近几届毕业论文的浙江省抽查和校外专家评审结果显示自制毕业论文模板在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方面效果明显。2008届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在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抽查工作中获得同类专业第二名的好成绩,2009届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抽查工作中获得同类专业第三名的好成绩,2010届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荣获全校第一的好成绩,2011~2014届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规划化管理模式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三)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制
为了加强规范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小组,由各研究所推荐人员组成,主要协助研究所所长管理好本研究所教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论文督导老师主要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完成毕业论文相应内容,把关毕业论文格式并给学生作毕业论文提供咨询和帮助,也给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特别是缺少毕业论文指导经验的青年教师提供建议和帮助。学院自2008届开始就已建立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制,给每位学生配备毕业论文督导老师,从而加大了毕业论文质量保障力度,确保全程跟踪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体系的有效实施。
(四)通过毕业设计指导课程教研模式改革,提升学术素养和技术规范
生物科学类专业开设有毕业设计指导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扎实掌握技术规范,提升学术素养。在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堂中已进行初步尝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课程教研模式改革有一定成效,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语言基本功、思维逻辑、外文翻译和文献检索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书写格式也更加规范。本次教学改革以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为实验对象,以2013届生物技术专业为对照组,分别统计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初审通过率,经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初审通过率明显高于2013届生物技术专业学生,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五)启动本科生毕业论文分批次答辩
为了缓解考研、就业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冲突,规范毕业论文进程安排,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学院对毕业论文答辩采用了分批次答辩方案。对于不考研的同学要求于第七学期结束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对于考研的同学可申请第八学期中后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我校生物科学类专业从2012届开始实施分批次答辩,从2012届至今已经开展三届分批次答辩,此种答辩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六)制定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机制
我校已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纳入到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教学工作量可以代替部分科研工作量要求。学院层面拟定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机制,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纳入到学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中。同时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也作为教师评定其他教学奖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依据。学院还从学校拨付给学院的教学业务经费和创收经费中提取毕业论文专项经费,制定相应的支付标准,支持毕业论文工作,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积极性,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一系列促进毕业论文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措施共六个方面探讨了我校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实践过程。根据生物科学类专业的特点,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强研究探索,使毕业论文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九生,管爱娟.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09-110.
[2]袁励红.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89-92.
[3]曹桂飞,吴宏.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J].传承,2009(7):114-115.
(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3)目录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4)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5)注释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6)附录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7)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着作名录。
4、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第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毕业论文一律用国家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边距为:天头(上)30mm,地脚(下)25mm,订口(左)30mm,翻口(右)25mm。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0mm。
第二、版式与用字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1.5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高中化学教育课程中绿色化学的实施
摘要: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绿色化学理念应该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涵盖绿色化学理念,主动创设情境,立足实验,在课堂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并对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进行评价。
关键词:高中;教育;绿色化学
一、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目标
绿色化学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消除或减少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试剂和溶剂的使用,不生产有毒有害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宗旨是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对于高中化学教育而言,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知识与技能。理解绿色化学概念、原则,了解绿色化学诞生与发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现象;学习绿色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成简单的绿色化学实验;理解绿色化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绿色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绿色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绿色化学意义,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掌握获取、加工绿色化学信息的方法,能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绿色化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激发参与绿色化学宣传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感受绿色化学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增强将绿色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意识,能够合理判断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关注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树立绿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主动承担起学习绿色化学的责任,强化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使命感。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1、主动创设情境,善于利用教材素材。教师在教学时,应以主动创设的或者教材中的生活化情境或问题为中心,通过主动探究式教学,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绿色化学理念,比如可以把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如在卤素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在高分子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为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的作用,讨论其可能的途径。通过这些活动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学生经常了解及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的热点,从而提高其深入了解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并将其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防止污染、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2、立足实验,渗透绿色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绿色化思想的重要手段。中学化学实验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量化,都是用“适量”、“几滴”等笼统的词语限定,而中学生做实验时好奇心比较重,无法准确地把握实验药品的实际用量,所以造成药品的损失,甚至可能造成污染。二是实验的产物有毒。所以要对化学实验进行调整,要定量,实验室明确告诉学生药品的用量情况,这样既可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又可为实验操作规范化奠定基础,更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三是让学生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探究针对该种物质如何进行回收与处理。对于实验可以进行细节上的优化和处理,使得实验更绿色化。例如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由于溴的挥发性强,毒性大,而碘的毒性较小,可以将四氯化碳萃取溴水改为萃取碘水。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这样就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当实验结束时可以及时将铜丝取出,减少空气污染。演示白磷和红磷着火点对比实验时,该实验反应发生时燃烧物易爆溅并且燃烧时有大量白烟产生且有毒等,实验时在铁片上方罩个玻璃罩,取用的药品也要尽可能少。由此可见,在实验时,要确保实验的安全及环保问题。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污染环境、不吸入有毒烟雾及安全和便于观察等角度出发讨论、分析,共同改进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及绿色化理念。
三、循环使用化学试剂、充分利用反应产物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所以,我们应该应用化学的处理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反应产物。这不仅从源头上防止了污染,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例如:在中学化学实验用CO还原Fe2O3的实验中,如果将反应后的混合集体(含未反应的CO)直接释放到空气中,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空气,产生了新的隐患。如果进行循环利用,就能达到节约化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在实验工作中,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指导,更能有效地防止污染。
四、妥善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废弃物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给出限量以致学生很难把握药品的实际用量,这样既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效果,又会造成药品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若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接受、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教师实验教学过程中,限定用量,把好的经验传播给学生,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回收、无害化处理),加上正确引导,既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学到实际应用技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董量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化学教育[J].2002,11.
[2]吴光才.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索[J].南平师专报.2001,02.
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基本上整堂课以老师为主。由于方法单一,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平淡,大脑易疲劳,听课注意力容易产生间断性分散。其结果必然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难以提高。《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只有进行化学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的验证性模式,确立以学生研究性学习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才能达到改革创新的目的。
二 关于探究式学习
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产生问题,然后借助教材、课外资料及互联网等手段,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学习方式着重在于引导学生去体会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训练,使学生能够适应高度信息化的未来社会。那么探究式学习有哪些特点呢?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1)探究性。探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人类正是在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得到发展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所以应把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由原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转向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2)参与性。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经常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一般来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都处在一种紧张、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中。每一过程都倾注着学生的辛勤劳动,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辅导者。(3)实践性。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方法,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去学习,增强面向社会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能通过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来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到最后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社会上做调查研究,到有关高层次科研机构请教,也可以查阅资料,与老师和同学讨论,从而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活动,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4)开放性。探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首先,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其次,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更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很大程度上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的。再次,许多课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要求去权衡利弊,进行评价,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探究性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可不拘一格,最终探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也完全不一样。最后,是时空的开放性。学生能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采取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信息,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 化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式教学以探究问题为载体,它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和教师设立的问题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对问题的探究和处理方法。
模式一:“问题模式”。(1)(课外)教师设置有关问题,学生分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2)(上课)学生分组汇报收集材料、处理问题的情况。(3)师生讨论分析处理问题的可行方案。(4)对知识的整合,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溶解臭氧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制药用水系统中,与化学消毒剂和其他灭菌方法相比,臭氧在制药用水的利用中有其自身的利弊。本篇论文主要阐述臭氧溶解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制药用水中的利用,同时,为水系统消毒方式提供一些初步的参考。
什么是溶解臭氧
臭氧是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气体,它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其通常的来源有三个方面:由于闪电作用,大气中的氧气可以转化成臭氧;太阳的紫外线可以将氧气转化成臭氧,并在大气外层形成臭氧层;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在工作时也可以产生臭氧。185nm或者更短的带有能量的紫外线将氧气的两个氧原子分离,这两个氧原子迅速结合第三个氧原子,形成臭氧分子,见下式:
3 O2+UV185nmO+O+2O22O3
生成的臭氧分子不稳定,通常会进行逆反应,又转化成氧分子。这种逆反应需要引入其他的化合物或者能量才能进行。正是这种性质,臭氧成为一种氧化剂。事实上,臭氧是人类认识到的比较强的氧化剂之一(见表一)。水中溶解的臭氧是一种非常强的氧化剂,这种性质使得臭氧成为一种消毒剂。作为消毒剂,臭氧与其他的消毒剂不同,在水系统的整个消毒过程中,臭氧都保持溶解状态,这不同于氯气在水中进行消毒,需要转化成氯离子。因此,保证臭氧的溶解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表一:各氧化剂氧化能力对比
氧化剂 氧化能力(eV)
氟气(F2) 3.0
羟基自由基(。OH) 2.8
臭氧(O3) 2.1
过氧化氢(H2O2) 1.8
高锰酸钾(KMnO4) 1.7
二氧化氯(ClO2) 1.5
氯气(Cl2) 1.4
为什么需要使用溶解性臭氧
不同的水系统消毒方法包括:热(>65℃),化学剂(酸/碱),氧化剂(臭氧、氯气、过氧化氢),每一种消毒剂都有其优缺点。加热的方法已经使用多年了,其消毒能力好,水系统中低的微生物生长率,但其维护费用比较高;化学消毒剂能够有效除去生物膜,但是每次使用后,必须排出很多高质量的水,并且可能引入新的有害物质,这增加了水系统的风险。
溶解臭氧随着水系统的循环,能够迅速弥漫到整个灭菌空间,到达系统每一个角落,灭菌无死角,这是它的优势。而且,臭氧也非常易于除去。溶解臭氧在不引入外界物质的条件下,可以在15min内分解成氧气。在制药用水系统中,通常使用254nm的紫外线将臭氧转化成氧气。同时,臭氧的生成也不需要特殊的处理系统,因为其本身可以在环境大气或者压缩空气中产生,这就避免了昂贵的加热系统及其附属管道。
溶解臭氧的消毒机制与世界上最便利的水消毒剂-氯气不同,臭氧几乎能够氧化所有的C-C键,这些C-C组成了细菌、孢子和胞囊的细胞壁及其外部结构1,几乎所有微生物的结构主要都是由C-C键组成的,因此,臭氧对这些生物都具有杀灭作用,如果剂量合适,溶解的臭氧可以完全杀灭这些水系统中的微生物。
在相对低的剂量下,臭氧能够极大的降低微生物的活性。有记录表明,0.1mg/L臭氧在1分钟内能够杀灭60000CFU的大肠杆菌;而同样剂量的氯气则需要400个小时1。
相对地,氯气作为氧化剂,则是通过渗入细胞内部,与组成细胞酶的蛋白质结合使其变性,这种杀菌机制极大地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氯气通过由里及外杀灭微生物,臭氧的杀菌机制则不需要进入细菌的内部,而是从外部直接分解细菌1。
臭氧其他的优点:
1.没有氯气产生的衍生化合物
2.通过脱气或者紫外照射很容易去除
3.是一种抗静电剂,能够释放容器壁上的微粒
4.能够氧化一些无机物,如亚硝酸盐、硫化物等2
5.可以去除色素2
6.降低水中THM(三卤甲烷)、TOC2、外毒素2和内分泌干扰物2的水平;
7.能够杀灭隐孢子虫和细菌繁殖体2
作为消毒剂,臭氧显示了强劲的消毒能力,同时,能够大大降低水系统中其他我们不需要的成分。
溶解臭氧的获得
臭氧都是就地制备的。在大多数的美国制药企业中,臭氧都是通过压缩空气或者氧气介质阻挡放电而制备,当干燥的氧气或干燥的空气从加有交流高压的发生管流入时,在发生管中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反应后,将大约2%的氧气合成为臭氧。借助一种文丘里注射器2,臭氧慢慢的溶解于流动的水系统中。
在一些欧洲的制药公司,则倾向于从水系统本身来产生臭氧。通过高压将水电解成氧气和氢气,然后由氧气转化为臭氧。这种臭氧产生后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显然,这两种制备臭氧的方法都有其利弊。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能够产生更高浓度的臭氧,在需要高浓度臭氧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介质阻挡放电制备臭氧这种方法。
运行费用
主要的运行费用是电力消耗和设备维护。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利用液态氧为原料,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的方法生产大量的臭氧,这只是在需要200g-1kg的臭氧才会采用这种方法。电力消耗则是最大的运行费用。多余或者不需要的臭氧产生则增加了系统的运行费用和设备的使用寿命。监测溶解臭氧水平可以用来反馈臭氧发生器的产生能力。但是,臭氧生产也有其他可能的负面影响:
1.臭氧的制备比较昂贵。因此,监测水系统中臭氧的浓度是非常必要的。
2.溶解臭氧已经被证明可能会影响水系统中的管道、密封件等。所以,这使得水系统的材料比较难选择。表二是臭氧与各材料相容性的比较。
3.臭氧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需要在水系统及臭氧发生装置附近安装臭氧浓度报警器。
表二:臭氧与各材料相容性比较(20℃)
材料 材料耐受等级
Silicone硅胶 D
EPDM/EPR三元乙丙橡胶 C
Buna N(nitrile) 丁腈橡胶(丁腈) D
Viton氟橡胶 B
Kalrez/simrez全氟化橡胶 AA
Teflon(PTFE)聚四氟乙烯 A
PFA全氟烷氧基树脂 A
PEEK聚醚醚酮 A
PVC聚氯乙烯 B
Delrin聚甲醛树酯 D
Brass黄铜 B
Carbon steel碳钢 C
316Lss 316L不锈钢 A
Hasteloy C耐蚀合金 A
Monel合金 A
Titanium钛 AA
图例:
AA: 性能卓越,不需要更换;
A: 优秀,很少或者在需要的时候更换
B: 良好,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后更换
C:易于损坏,需要监测,或者是间隔较短时间内需要更换
D:不可接受
溶解臭氧含量的分析
传统上,分析水中臭氧含量采用滴定法,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被)滴加到测量样品中,通过观察颜色反应,直到化学反应完全时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随着科技的发展,紫外检测技术被利用于臭氧浓度的检测,现在,又发展了电化学检测方法。臭氧因其独特的紫外线吸收波段,因此,其浓度可以直接在水系统中被检出。
采用254nm的紫外线吸取法是最具有优势的,它是利用臭氧对 254nm波长的紫外线特征吸取的特性,依据比尔-郎伯( Beer-Lambert )定律制造出的分析仪器,只要选择合适长度的吸取池,就可以检查低于1mg/L浓度的臭氧,其线形在 3~4 个数量级内都很好。该法已被美国等国家作为臭氧分析的标准方法,我国环境空气中测定臭氧的标准方式( GB1/T1154348 )也采用该方法。
总结
溶解臭氧作为一种强有效的消毒剂,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制药用水系统的设计中,但其有自身的利弊,本文主要介绍臭氧消毒的基本知识及应用情况,制药生产厂家应参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水系统的消毒方式。
一、通过做“趣味化学”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老师只有把实践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新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实践中产生。老师讲述有关生活、社会与化学的联系话题,而后教师和学生配合变“化学魔术”。根据安全、简易、新奇和学生实际,选择“魔棒点灯”、“吹气生火”、“空瓶发烟”、“茶变墨水”、“滴水生烟”“烧不坏的手帕”、“水下蜡烛”等节目,变幻莫测的化学魔术不仅能使学生大开眼界,而且从师生的介绍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有引导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制作和小化工产品。如自制肥皂、自制汽水、除去衣服上的各种斑迹、配制去墨灵、冰箱除臭剂,粘蝇纸等。自制这些小产品, 经济 实用、简单易行,易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重视课外延伸,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大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活动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究问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例如(1)、开展“饮水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饮水与健康,水的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由于大气污染, 工业 废水排放,农药化肥污染,核泄露,管道腐蚀,自来水加氯、加沉淀剂等,使得人们对饮水的问题产生了困惑与恐慌。我们该到何处去寻找清澈、洁净能够而又健康的水?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采集水样,分组实验,分析讨论,撰写论文。(2)、开展“空气污染质量调查”。通过对大气的监测,演示讲解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使用大气采样器亲至现场采样,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当时空气的质量等级,进一步分析讨论,撰写环保论文。(3)、废电池的回收研究项目,通过网上浏览查找资料,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的能源以及回收废电池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进行实验,要求操作严谨,观察仔细,记录详尽。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讨论,撰写成文。
三、利用化学科的特点,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习题是学生运用已获取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独立设计、操作、记录、分析、推理,最终得出结论。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为此我校设立了三(1)活动室,即一个实验原理加上一个实验方案得到一个实验结论,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可以自行择题,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活动指导。学生实现了由已知信息加工变异出新颖信息,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的情境,在趣味化学活动中,我注重设疑,把学生置于未知问题气氛中,如老师提出一个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又会提出新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动态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敢于展开自己的思想观点,开展热烈讨论,进而催生新的思想,探索新的知识。我在和学生的趣味化学活动中曾演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烧杯 A中装入20 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让每个同学都看到,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 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让学生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针对此现象我提问,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谁能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讨论十分热烈,提出如下几种假设:
1、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烧杯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此时,我针对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用洁净烧杯C配好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2、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观察现象。
3、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4、把B烧杯的浓氨水滴入C烧杯中,观察现象。
最后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
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永不枯竭的动力。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是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任务之一。那么,我们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创新能力呢?
一、通过做“趣味化学”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自身的特点,老师只有把实践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新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实践中产生。老师讲述有关生活、社会与化学的联系话题,而后教师和学生配合变“化学魔术”。根据安全、简易、新奇和学生实际,选择“魔棒点灯”、“吹气生火”、“空瓶发烟”等节目,变幻莫测的化学魔术不仅能使学生大开眼界,而且从师生的介绍中懂得了科学道理。学生亲自动手做趣味化学实验,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有引导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制作和小化工产品,经济、实用、简单,易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重视课外延伸,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活动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究问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例如,开展“饮水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水的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由于大气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农药化肥污染、核泄露、管道腐蚀、自来水加氯加沉淀剂等,使得人们对饮水的问题产生了困惑与恐慌。我们该到何处去寻找清澈、洁净而又健康的水?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采集水样,分组实验,分析讨论,撰写论文。开展“空气污染质量调查”。通过对大气的监测,演示讲解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使用大气采样器亲至现场采样,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当时空气的质量等级,进一步分析讨论,撰写环保论文。废电池的回收研究项目,通过网上浏览查找资料,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的能源以及回收废电池的意义。也可让学生有创意地提出废电池各部分的再利用方法,自主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进行实验,要求操作严谨,观察仔细,记录详尽。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讨论,撰写成文。
三、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习题是学生运用已获取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独立设计、操作、记录、分析、推理,最终得出结论。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学生可以自行择题,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活动指导。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设计实验方案,并简述方案的设计思想。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方案和设计思想,并进行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实现了由已知信息加工变异出新颖信息,从而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在趣味化学活动中,我注重设疑,把学生置于未知问题气氛中,提出一个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又会提出新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动态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敢于展开自己的思想观点,开展热烈讨论,进而催生新的思想,探索新的知识。我在和学生的趣味化学活动中曾演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烧杯 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让每个同学都看到,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让学生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针对此现象我提问,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谁能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讨论十分热烈,提出如下几种假设: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烧杯无关;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此时,我针对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用洁净烧杯C配好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观察现象。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把B烧杯的浓氨水滴入C烧杯中,观察现象。
最后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溢出,有些微粒进入了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由问题引出创造性假设,进行实验探究,最后达成共识,得到正确结论。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适时正确的引导非常关键。例如,有一个“水中花园”的实验,学生在做该实验时,往往会遇到诸如“水中植物”长得慢、长得乱等问题,我在指导过程中,不直接告诉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而是从侧面启发他“植物”为什么会长等学生答出,这是一个可溶性盐与硅酸钠发生的化学反应,该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再进一步启发,如何使“水中花园”更漂亮呢?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这时我注意学生思维的灵活独创性,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决定,给他提供物质条件,来检验他的想法是否可行,当漂亮的“水中花园”在自己的创造下异彩纷呈时,学生肯定会非常喜悦,这时我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朋友的身份表示祝贺,与之共享成功喜悦,同时给他指出更高的目标,使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进一步发展,以便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
总之,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具有创新空间的活动项目,并在活动中注意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活动中突现出来,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创新人才,为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创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