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国语学习材料

国语学习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20 00:27: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国语学习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国语学习材料

篇1

在听力课堂上,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听力训练中,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学生在听力结束后,首先核对答案是A还是B;然后依据所提供的听力原文材料,逐字逐句地梳理明白听力材料的意思。然而,这种听力训练对于学生而言,究竟算不算是“有益于提高听力的针对性训练”,又是否是“分析了学习者潜在困难并提供的相应的训练”呢[1]?

本调查分析,是在听力测试之后通过问卷的方式,让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对相同的听力材料进行评估。

一、对比学生对听力材料的自我评估结果

为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对于听力材料的需求和理解是否存在区别,本研究在本校部分非艺体类公外本科学生中首先进行了一次听力测试,听力题选自2010年四川省英语三级等级考试题;听力测试之后,即刻进行了一项有关听力材料选用的评估,采用问卷调查形式,46名大二学生分为两组,其中23名少数民族学生为A组,其余的汉族学生为B组。两组学生在进行相同的听力测试后,进行了这项问卷调查。该问卷是依据Skierso[2]关于语言学习中的材料选择所可能要考虑的一些标准,做出一定修改的。调查要求学生对7项有关听力材料的评估因素做出回答。其中6项是关于“是与否”的回答,其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以上6项因素的调查,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所听的听力材料,对于学生而言,究竟是否是有针对性的听力材料。从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可知,第1项和第5项的调查结果差别是很大的。这两项数据都反映出A组对于听力材料的满意度远高于B组。

问卷的第7项是“What kind of supplementation will be needed in class and out of classfor you?”,A组的回答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它们按百分比率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可以帮助提高全国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的听力训练,可以丰富词汇量和知识量的听力题以及有趣的帮助提高听力能力的听力训练。而B组的回答,这三方面的排列顺序却恰恰相反。由此可见,以考试为导向的英语学习,仍然是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这也就不难理解即便老师们尽量活跃教学气氛,但听力课堂仍显沉闷,学生很容易就反映出淡漠的态度;而无论是A组还是B组学生都希望通过听力训练,能有新的单词输入,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词汇的重视,另一方面又是个矛盾点。我们可从问卷的第2项所衍生出的问题“what is difficult for you to understand the materials’content?”的调查结果了解到:A组和B组都反映词汇是影响他们理解听力材料的主要因素。这说明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中,词汇的难易适中,是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既要让学生有新的词汇可以输入,又不影响学生对于听力材料的大体的理解。而B组反映出的问卷第5项的调查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学生对于听力材料的更新,要求很高。我们认为,学生对于“新”的要求,更多是在于听力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有关,贴近生活。这也反映出学生的潜意识是很重视英语的实用性的。

二、影响学生自我评估结果的定性说明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无论从学生的听力训练成绩还是问卷的对比,A组与B组都存在一定的区别。A组的语言基础知识明显差于B组,B组对于英语听力学习的动力又高于A组。所以在实际的听力训练教学中,我们赞同听力材料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点:材料的难度,信息的特征和任务参与者的特征等[3]。

1.听力材料的难度。话题熟悉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材料的信息完整、清晰,组织结构得当,学生对其话题熟悉,就容易理解,否则语言结构再简单的材料也很难理解。

2.信息的特征。具体而言,指的是文体特征和信息的组织安排方式。英语的听力材料大致可分为记叙、描述和说明三种文体。相同的信息内容以不同的方式组织排列起来会使听力理解变易或者变难。例如,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信息比打乱时间顺序组织起来的信息容易接受和理解。在描述文体的材料中,若信息是由近至远,或从上到下有次序地组织起来,就能增强人的想象和推测能力,并容易勾画出整个图像的全貌。而说明文体的听力材料,若论述的观点在前,然后进行演绎,并给出论据的听力材料就比先说明不同的观点、最后归纳出结论的材料更清晰,容易记忆。所以,如果听力材料的信息组织复杂,教师应事先介绍一下主要内容或给出一个能提供信息的题目,就能减少听力难度,帮助学生理解。

3.任务参与者的特征。众所周知,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的语言环境与汉族学生迥异,语言习惯和思维特点有所不同。而听力理解的过程并非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与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与语言知识同样重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的言谈往往受到社会的制约,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语言研究不可能局限于语言本身,而应该结合一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对听力信息的分析与整合过程中,参与者特征的不同,影响到了参与者对听力材料的自我评估结果。

三、启示及意义

听力理解是一系列复杂心理过程的综合。它要求听者在短时间内自觉地对所听内容进行预测、筛选、整理并解读出其意义,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很强的技能。它受语言环境、文化习俗、心理素质和逻辑思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它是英语教学上的一个难点[4]。而我们的教学,无论是选择教学材料也好还是教学方法也好,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语言学习平衡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听力材料的需求和理解上,有一定区别。虽然这些区别包含有学习动机、听力技能和语言基础等的不同,但这些区别主要是由于学生群体的文化背景不同和语言基础不同所导致的。所以我们认为,听力材料的选择和编写应当优先考虑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难度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Anderson,Anne & Tony Lynch. Listen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篇2

关键词:活血化瘀疗法;神经内科疾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57-01

神经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较多,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发呼吸衰竭等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西医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并发症较多,药物依从性较差。近年来,活血化瘀疗法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也较多[1]。为了探讨活血化瘀疗法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对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诊治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前后顺序分为两组,调研中,共有47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9.51.5岁。患者中,17例脑干脑炎,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20例脑血管意外,13例重症肌无力,5例多发性硬化。两组患病时间、家庭背景等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情况每天口服80g-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603),患者每天一次,连续使用15天。实验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方药如下:红花20g,生地20g,桃仁20g,当归20g,赤芍15g,苦参15g,五倍子15g,川芎15g,地榆15g,血竭20g等。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的增减药物,患者每天热敷1-2次,每次15min,连续使用10天(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判定,痊愈: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工作、生活正常;有效:患者症状消失或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仍需要继续治疗;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和入院前没有明显变化,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 结果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3.3%治疗效果比较理想,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

3 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类型较多,常见的有: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病、脑炎脑膜炎、帕金森等。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机制并不完全知晓,且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活血化瘀疗法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直达病灶,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偏头痛、脑外伤综合征等疾病中取得理想效果。活血化瘀是中医中较有特色的一种治疗方法,早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提及。药方中药物成分较多,如:桃仁、红花、川芎、生地、赤芍、当归、地榆等。药方中桃仁能抗血栓,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红花具有抗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功能。赤芍属于清凉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当归能促进血液循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实具通达气血之功,“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养阴以养血,可使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而不伤血。五倍子能帮助患者收敛止痒。诸药共奏,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病情,疗效显著[3]。

根据实验结果显示:活血化瘀法治疗神经内科疾病科改善患者症状,如:头晕、头痛、睡眠不足、记忆力减退等;改善患者微循环,能够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药物并不能改善人体血液流变。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3.3%治疗效果比较理想,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慧,吕素君.益气聪明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12,17(12):1660-1669.

篇3

材料分析题目一共10题,每题2分,占总考核分数的20%。

题目1

1.大班的丁丁和东东在建构区的不同角落用积木搭建各自的城堡,丁丁偶尔会转身看一下东东,然后再继续他的创作。眼看自己的作品就要完成,丁丁突然发现还缺2块积木,就跑去找东东借,东东大方地借给了他。丁丁的城堡搭建完毕,却觉得自己的城堡太小了,又跑去跟东东商量:东东,我们两个都搭了自己的城堡,但是都太小了,要不我们都把积木放在一起,一起建一个超大的城堡吧?东东开心的答应了。于是他们开始分工,一个建大楼,一个建城墙,最后做成了一个非常宏伟的城堡。

请问,整个游戏过程中,丁丁所表现出的社会性游戏类型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旁观游戏

B.

独自游戏

C.

平行游戏

D.

联合游戏

E.

合作游戏

题目2

2.某中班角色游戏区,豆豆正在玩开“出租车”(椅子)游戏,但是车上没有乘客,也没人搭理他。因为老是做转“方向盘”一个动作,一会儿就有点烦了,这时,老师走过来:“出租车师傅,我想去人民医院,请开车把我送去吧。”“好的,请坐好。”豆豆来了精神。“还有大的行李箱,能帮我搬上车吗?”“乘客”(教师)提出了要求,于是“师傅”(豆豆)把 “行李箱”搬到了“车”(椅子)后头。上车后,“乘客”又问:“去人民医院要走什么路呢?”豆豆摇头。第二天,在老师的引导下,豆豆和老师共同在游戏区用积木、纸板、记号笔等材料做出了“中山路”、“文化路”连接角色区的“医院”。在之后的谈话活动中,老师又引导幼儿共同讨论交通规则,并合作制作出红绿灯和车内安全带。幼儿对“开出租车”越来越感兴趣,乘客也越来越多。为了避免角色争抢,老师还引导幼儿轮流扮演出租车司机与乘客。请问,老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所采用的指导策略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丰富幼儿对于角色的认识

B.

和幼儿一起创设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

C.

帮助幼儿进入游戏,学会分配和扮演角色

D.

观察幼儿,与幼儿展开互动,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题目3

3.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教师正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室被分割为不同的角色游戏区,有娃娃家、医院、饭店、糖果厂、商店、公共汽车站等。幼儿按照自愿报名的原则去了不同的游戏区。教师在做巡视指导,当她发现“医生”闲着无事的时候,就赶紧跑到“娃娃家”,提醒“妈妈”:“宝宝生病了。”在教师的启发下,“爸爸”“妈妈”赶紧抱上小孩,坐上“公共汽车”,去“医院”找“医生”看病。“糖果厂”的“小工人”用糖纸包完“糖果”(橡皮泥)以后,坐着发呆。老师不失时机地跑来,启发他们:“今天是周六,该大扫除吧?”。

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忙的不亦乐乎,从这个区到那个区,启发诱导。通过她的穿针引线,各游戏组之间发生了横向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游戏场面显得热闹而壮观。当老师宣布:“今天的游戏玩到这里,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活动了”时,两个小男孩走到一起:“现在好了,老师的游戏玩完了,我们到外面去玩我们自己的游戏吧。”结合幼儿游戏特征说明以下哪些才是幼儿的游戏(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主动自由选择或自愿参加

B.

自主决定

C.

无功利目的

D.

积极的情绪体验

题目4

4.某大班游戏区,几个幼儿在玩“食堂”的游戏。突然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生菜、熟菜混杂在一起,一些青菜分别散落在桌上、地上,还有几个幼儿拿着蔬菜当武器相互追打。“检查卫生啦!”,这时只见老师手臂上戴着“卫生检查员”的袖套,到“食堂”检查卫生来了。“卫生检查员”一一指出了“食堂”的杂乱现象,食堂里的“服务员”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食堂”的工作变得很有秩序了。材料中,教师指导游戏的方法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丰富幼儿对于角色认识

B.

和幼儿一起创设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

C.

帮助幼儿进入游戏,学会分配和扮演游戏

D.

观察幼儿,与幼儿展开互动,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题目5

5.活动开始后,三个幼儿在油泥区坐定。他们开始忙碌起来了。浩浩把手中的油泥慢慢团成锥形的,借着拿了一根习惯准备插上去,自言自语道:“还需要两个这个(小棋子)。”他在盒子里找了两个小棋子,贴在长圆锥形的尖的那边的两侧,看起来有点像某个动物的眼睛。他又在上面插了根吸管:“这是鳄鱼嘴棒棒糖。”晨晨拿着一块红色的油泥,摆弄了一阵后,把油泥压扁,然后放在桌子上,用手指小心地捏着,一个心形的物体慢慢出现了。他把心形拿在手上,插上一根吸管,再细致地修整,想把它变得更完美。接下来,他又做了一个方形的棒棒糖,还在上面戳了几个洞,看起来就像骰子一样。殷殷拿着油泥做了两个圆形的棒棒糖,她看着旁边的小伙伴做的“鳄鱼嘴棒棒糖”,说:“我也像做那样的,可我不会。”她试着做了一下,似乎不满意,使劲把油泥还原,懊恼地说:“讨厌!讨厌!又做坏了。”她问浩浩:“你这个怎么做的?”浩浩很快说了一下,殷殷听完后自己也做了一个。她似乎不喜欢自己做的,很快就拆掉了,重新再做。等她做好第二个,把这个鳄鱼嘴递给顾客时,顾客说:“我才不要这个呢!”殷殷不说话了。游戏结束的音乐响起,教师说:“油泥区的作品展示!”油泥区的幼儿都开心地把自己的作品交给教师。

通过案例,教师观察幼儿游戏的视角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等

B.

幼儿的行为类型,幼儿在游戏中的言行等

C.

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情况

D.

幼儿的情绪体验

E.

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

F.

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题目6

6.扮演“菜贩子”的几个幼儿对“农贸市场”的游戏已经不感兴趣了,他们便收拾“摊位”,准备关门下班。但是“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听到后很生气,他们不让“菜贩子”下班,因为今天是“宝宝”的生日,娃娃家要请客,如果“菜贩子”下班了,就没有地方买菜了,怎么请客呢?所以孩子们就吵了起来。如果你是教师,你会如何做?(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先仔细观察幼儿,先弄清楚出现问题的原因。

B.

在了解幼儿的想法、能力和行为特点上开始与幼儿互动。

C.

如果我是教师,我会扮演成“菜市场的管理员”来调解。

D.

给“爸爸”、“妈妈”出主意,可以到“超市”去买菜,也可以带“客人”到“饭店”吃饭。

题目7

7.小四班两位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此时大二班的孩子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四班的孩子们看得忘乎所以,有的孩子忘记了跟着老师继续走,有的孩子则兴奋地跟着大班孩子东跑西躲,边跑边喊。

看到这种情况,两位老师商量决定也带着小班孩子们来玩这个游戏。可是这个游戏对孩子的反应速度和奔跑能力有较高要求,控制不好易出危险,孩子们能行吗?看着孩子们期待的样子,老师决定先由自己分别来做鸡妈妈和老鹰,适当调整速度,控制难度,满足孩子们体验奔跑躲闪、共同游戏的快乐。

老师先像讲故事一样向孩子们介绍了游戏的玩法:鸡妈妈有很多鸡宝宝,每天鸡妈妈都要让它们排成一排带它们到草地上去游戏玩耍,捉虫子吃。可是老鹰也总会在这个时候来叼走鸡宝宝,于是鸡妈妈就会勇敢地保护自己的宝宝,不让老鹰捉到。如果有鸡宝宝掉队了,鸡妈妈会抱住老鹰,让鸡宝宝赶紧跟上。今天老师来扮演鸡妈妈和老鹰,请小朋友来当鸡宝宝玩游戏。

游戏开始了,老师先带孩子们做游戏练习:鸡妈妈说:“孩子们,咱们排好队到草地上去找虫子吃了。跟着妈妈,这边找找,那边找找……”(练习排队走,速度由慢变快,由走到跑。)这时老鹰出现了,也是这边走走,那边走走(扮老鹰的老师同样控制好速度)。鸡妈妈又提醒鸡宝宝:“孩子们,老鹰来了,快跟上妈妈,不要掉队!”

孩子们紧跟着鸡妈妈,兴奋又紧张地躲闪着,奔跑着,欢叫着。突然,在老鹰猛然由左边转向右边时,一个小朋友跌倒了。鸡宝宝们害怕地喊着:“小豪跌倒了!小豪跌倒了!”鸡妈妈赶紧把老鹰抱住,回头喊道:“我把老鹰抱住了,孩子们,快跟上!”鸡宝宝们看到这情景,纷纷赶到鸡妈妈身后拉起长长的队伍。由于鸡妈妈紧紧抱住老鹰,表演得很成功,孩子们竟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和紧张,反而异常兴奋,显得十分高兴。接下来,又有一个小朋友跌倒,鸡妈妈同样死死抱住老鹰,招呼孩子们安全排好队,不让老鹰捉住鸡宝宝。这一次孩子们同样高兴得哈哈大笑。

接下来孩子们表现出对这个游戏格外地感兴趣,游戏中不断有孩子故意跌倒,甚至有孩子跌倒一遍又一遍,每当看到两位老师抱在一块,鸡妈妈心急火燎地大喊,老鹰使劲挣扎想挣开,孩子们就异常兴奋。

根据以上材料,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案例反映出小班幼儿在游戏时重过程不重结果的年龄特点;

B.

案例反映出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转移,对感兴趣的事喜欢不断重复的特点。

C.

“老鹰捉小鸡”是传统游戏,教师不应该随意修改游戏规则

D.

游戏本身是孩子们自主自愿的活动,只要幼儿愿意,游戏的玩法可以任意变化。

题目8

8.

这天中班的晨间游戏活动是玩皮球和踩小车,两块场地是相连的,不同的是前面的是塑胶地,后面的则是水泥地,中间的界限泾渭分明。为了安全起见,活动前老师和孩子们协商制定了如下规则:踩小车的不能闯进皮球区,玩皮球的不能把球扔进踩小车的场地,如果两次犯规,即取消游戏资格。

老师刚宣布活动开始,楠楠马上第一个冲向踩小车游戏区,迅速踏上小车开心地踩起来。

转弯、前行、倒车,十分熟练,一边踩车一边同小朋友打着招呼,开心极了。

也许是玩得太兴奋,楠楠将小车踩得飞快,不知不觉就越过了界限,进入了皮球游戏区。“楠楠,你犯规了。请到踩小车场地去玩,这样很危险。”老师提醒道。楠楠吐吐舌头踩着小车回自己的场地去了。

不一会儿,楠楠和豆豆踩着小车你追我赶又越过边界进入了皮球区,小朋友们喊了起来:“犯规了。”“楠楠又犯规了。”

老师走到楠楠面前,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楠楠,请放下小车,你被取消了游戏资格。”

“老师,让我再玩会儿吧。”楠楠用乞求的眼光看着老师说道。旁边围过来好几个小朋友看热闹。

“对不起,楠楠。你是知道游戏规则的,而且第一次犯规时老师已经提醒过你啊。你两次犯规,没办法,今天只好取消游戏资格了。请把小车靠边放好吧。”老师这样说道。

这时,楠楠手拉着小车的车把猛地往地上一滚,撒泼耍赖地喊着:“不!我就不!我就要玩小车!”

老师非常生气,说道:“楠楠,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已经是中班的孩子了,应该懂事了,怎么犯规了还耍赖?你快点站起来!”

“你不让我玩小车,我就不起来!”楠楠边哭边喊,双手死死抓住车把不放。周围的小朋友都捂着嘴巴笑起来。

很快,所有孩子都围了过来,一言不发地看着老师和楠楠。

面对众多小朋友的目光,老师强压下气愤的情绪,稍微想了想,平静地说:“好吧。既然你喜欢睡在地上就躺着吧。老师不强迫你,你想清楚了。其他小朋友都去玩自己的吧,不要管他。”

楠楠此时马上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垂头丧气地把小车往边上放好。老师马上欣喜地表扬道:“好!现在楠楠知错就改了。大家为他鼓掌!”

掌声过后,孩子们继续玩着游戏。老师来到楠楠的身边,耐心地给他讲了整个事件中他的所作所为,让他真正明白自己的错误。

通过阅读上面的材料,选择出正确的说法(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从游戏中可以看出楠楠的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对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和游戏非常看重。

B.

老师的做法让楠楠感受到了压力,意识到耍赖得不到任何好处,所以最终接受了惩罚,懂得了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反映出了幼儿的可塑性。

C.

在游戏中对于制定的规则要说到做到,执行规则要对事不对人。

D.

游戏过后要注意对幼儿心理上的疏导,让幼儿真正养成规则意识。

题目9

9.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在忙着做自己喜欢的事。甜甜正在摆弄表演区里的那些纱巾,她拿起一根白色的纱巾放在腰间,转了两圈儿,又把纱巾顶在头上,旁边的小雨叫起来:“新娘子!新娘子!”甜甜听见小朋友这么一说,高兴地笑了,看她美滋滋的样子,还真像一个众星捧月的新娘子呢。小雨扶着甜甜的胳膊,在几个小朋友的簇拥下在教室里走了两圈儿,他们咯咯地笑着,玩得真高兴。

玩了一会儿后,只听小雨说道:“我们打扮打扮新娘子吧。”小朋友们让甜甜坐在小椅子上,立即动手忙活起来。小雨用小手给甜甜拢了拢头发,她又看看四周,看见建构区里有雪花插片,只见她走过去拿了一片雪花插片当梳子给新娘子把头发梳了又梳,雯雯又用雪花插片插好了一个小碗,放在新娘子头上当花冠,小丽拿来两个插片夹在新娘子耳朵上当耳环。新娘子打扮好了,小朋友们请新娘子站起来,几个人围着新娘子兴奋地观赏。这时,老师走过去对她们说:“新娘子真漂亮!新郎肯定也很帅。新郎在哪里呀?谁来当新郎呢?”田哲把站在一边绕有兴味观看的政政拉过来,说:“政政,你来当新郎吧。”可是政政很害羞,他往后退了退,不愿意当新郎。这时,旁边的王路站过来,说:“我来当新郎,我要当新郎啦!”小雨把他拉到新娘子身边,又拿来一个插片当眉笔,给新郎化妆,然后,小朋友们一起簇拥着新郎新娘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新娘子一直开心地笑着,新郎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有点紧张,一会儿也开心地笑了。大家完了好久才意犹未尽地散了。

第二天,还是这几个小朋友,她们继续玩这新郎新娘的游戏。今天的新娘子更漂亮了,她的怀里多了一束花,花是用雪花插片做的,在新娘的后面还有两个小朋友拖着新娘的裙子,旁边还有两个小朋友当摄影师,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左右移动,为新郎新娘拍照。他们的照相机也是用一种拚插玩具做出来的,拍照时还指挥着新郎新娘摆姿势,并不停地走到两人身边去给他们纠正着,嘴里不停地说:“笑一个!笑一个!”田哲站在旁边用雪花插片当花瓣四处撒花,小雨像一名司仪,不停指挥着小朋友做这做那。瞧,她们玩得多专业呀!

通过阅读以上的游戏观察记录,可以发现幼儿以上的游戏分成了几个阶段(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第一阶段是游戏开始阶段,在这阶段孩子们由无主题到找到“新娘子”的游戏主题,但角色单一,参与者很少。

B.

第二阶段是游戏顺利进行并丰富情节的阶段,特点是幼儿模仿生活中看到的场景,带着自身生活经验参与进来,增加了新郎角色,增加了化妆等情节,丰富了游戏内容,增添了游戏兴趣,吸引了更多幼儿参加。

C.

第三阶段是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阶段,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整个“婚礼”游戏角色完备,游戏材料丰富,游戏程序“专业”,创造性地再现了成人婚礼场景。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言语表达能力和角色扮演能力都得到发展,并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初步体验了社会角色分工与合作,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主动发展。

D.

教师在“新娘子”打扮好以后,通过夸赞新娘子漂亮并询问“新郎在哪里”适时地介入游戏,起到了引入新的游戏角色以引导游戏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次介入很及时,介入方式也很合宜。

题目10

10.

伟伟和佳佳在中一班都是语言能力发展很好的幼儿,而且个性都比较强,有时候会产生针锋相对的现象。伟伟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他发现“阳光餐厅”推出了新品种的饼干,于是兴致勃勃地从ATM机里取了钱打算去购买。佳佳今天恰好是阳光餐厅服务员,在听到服务铃后非常有礼貌地说:“你好!请问你需要买什么呀?”伟伟说:“我想要这种新口味的小羊饼干。”佳佳问:“你要买多少呢?”伟伟:“我要买四块。”

佳佳忙活了一阵之后将“新鲜”的饼干递给伟伟。伟伟马上问道“多少钱呢?”佳佳犹豫了一下回答:“80块!”伟伟一听就急了:“怎么那么贵的啦!不行!”一张小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行的,我说80块就是80块,我今天是餐厅的服务员。”佳佳一本正经地回答说。“不行不行,太贵了!”“行的,就是80块。”……“你个臭佳佳……”

孩子间开始出现了相互抱怨的非角色的语言。这时又来了一位新顾客(老师扮演),服务员佳佳不再理会之前的顾客,来招待新顾客。新顾客说:“你好。我也要四块,和刚才那位顾客一样。请问需要多少钱呢?”“嗯……6块钱。”服务员佳佳思考了一下回答。“6元就可以了吗?可是我刚才好像听到那位顾客和我买了一样的东西,要80元呢!为什么呀?是不是他的东西比我的好呀?”新顾客问。服务员佳佳马上解释说:“不是的,不是的,是因为刚才涨价了。”新顾客对服务员给出的答案很意外:“怎么会突然涨价的呢?”服务员有点语塞地说:“嗯……就是因为……那个……东西都贵了。”看来服务员是有他的理由,新顾客便开始与伟伟爸爸沟通,“爸爸,你这个饼干是买给谁吃的呀?”

爸爸委屈地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的,还有妈妈和阿姨一人一块。”“真是位关心家人的好爸爸。”老师努力调整伟伟的心情,“那么你有没有把你买饼干的理由告诉服务员呢?说不定他会愿意给你便宜一点。”伟伟显然认同了新顾客的说法,马上迎到服务员面前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的,快过新年了,我想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他们的,你可以便宜一点吗?”服务员看看爸爸,再看看新顾客,略有不情愿地说:“好吧,就给你便宜一点吧,8块!”这时伟伟爸爸脸上露出了笑容,马上付钱买了东西走了。

阅读以上材料以后,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中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钱、物品价格、购物等社会生活经验,但是对物品的价值没有统一的认识,所以对一样东西的定价不准确。同时,由于幼儿社会生活经验的差异,也导致对同一物品的价值判断具有差异。

B.

两个幼儿的认知语言发展都很突出,能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运用语言扮演角色,模拟生活中的实际交往。但是由于实际生活中两人的关系存在隐性的竞争,所以服务员对爸爸定价很高,而爸爸因不接受高价出现非角色语言从而产生摩擦,这也正体现了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行为特点。

C.

篇4

一、问题提出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从当前现状考虑,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前去预习,学生不能通过预习发现新的理念,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虽然我们学校有不少老师重视课前预习,但学生仍未养成习惯,方法掌握不好,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课堂里学生学习被动,思维不活跃,自学能力低下。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申报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的研究》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界定

1.预习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提前进行接触与熟悉,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活动。它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2.数学预习习惯指学生在课堂集体教学前对数学教材进行尝试学习的习惯。学生具有较强的预习习惯和能力,就能根据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具体学习的内容灵活选用科学的预习方法,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认真做好预习笔记。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笔记,也就是让学生回顾预习过程,弄清楚哪些知识是自己独立学会的、哪些知识还似懂非懂、对这些知识还存在哪些疑问,对发现、提出的问题是怎样分析的、怎样解决的,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有何独到的见解??,并认真对以上反思做好记录。

三、理论依据

1.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可见从古到今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课前先学。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3.《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现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把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学校现状,本课题拟定的研究目标如下:

1.寻找提高课堂教学起点的途径及方法。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自觉有效的预习习惯。

4.形成以提高课堂教学起点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课题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为了搞好研究,首先我从理论上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让自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视角看待一切。为此,我认真阅读了《怎样培养能自立会学习的孩子》、《课堂教学小策略实用精品库》、《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等专著。

2.案例研究法。通过具体课例的创新设计及实践尝试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如每节课都有预习提纲或预习教案。

3.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我及时做好记录并认真分析,将实践中的体会总结成经验。用得出的经验指导教学实践,同时也通过教学实践来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经验。

4.调查研究法。我主要采用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问他们采用自己先预习的方式来学习能不能适应,有没有老师帮助的地方。经过与学生了解情况后,经过调整,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研究对象:××学校××班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过程

1.调查研究:我采用与个别学生访谈,了解学生是否有预习习惯,如有预习习惯是怎样进行预习的,预习后有哪些好处等。然后设计调查问卷。

2.实践研究:我经过反复研究编制实效可行的预习提纲或预习教案。在教学中,每人提前拿一份预习提纲进行预习,预习后在课上自学。学生先学以后,视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学成果,也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例题可以讲或不讲。练习题一般是紧扣例题的类似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经验总结: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尝试,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入手:首先培养自学信心。让学生在自学中主动探索、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打下基础。其次,营造自学氛围。即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合作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最后,教会自学方法。如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让学生汇报展示。

七、研究成效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更清楚地认识到预习可以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开拓思路,增强求知欲望,提高笔记水平,增强记忆效果。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形成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听课。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听课效率,对于有些问题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八、研究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初三年级的学生,所以在课题研究初期,为了接下来要展开的研究工作提供更为明确细致的目标,特对本校初三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显示:(1)学生不经常预习数学;(2)大多数学生预习数学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下,可见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数学的习惯;(3)大多数学生认为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帮助;(4)学生对预习还不够重视,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画、做做,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看来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总之,学生没有问题意识,预习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的阶段,预习能力还比较弱。在有了这些认识之后,课题研究开始按计划、按步骤有条不紊的展开。研究至今已初露成效。

(一)改变了学生对预习数学的观念和态度

观念和态度的转变是比较困难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只有心底里认可了,

才会从观念和态度上表现出来。我们比较欣喜的发现,通过近半年的课题研究,学生对于预习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多多少少都出现了转变。

第一, 作为教师,我们都要去了解学生,根据了解的情况,在因人而异的

布置预习任务。具体的做法是帮助他们设计不同的预习提纲。不同之处在于,部分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部分学生则只要求他们把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有所舍弃。

第二,在布置预习任务之前,我们都会认真钻研教材。也经常翻阅查看一些理论书籍、优秀的文章,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预习,而且即使的确需要预习的知识也可以有所侧重的预习。所以我们在初期就初步对于预习的内容进行了筛选,从而合理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第三, 我们多深刻的意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是形式多样的。预习不只

是为了更好的完成预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要不要预习,我们都是根据学生、教材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决策的。在布置回家作业的时候,刚开始要花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设计预习提纲或预习案例,慢慢地学生就会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预习提纲或预习案例,在预习过程中也能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老师给出了具体的预习指导意见后,学生对于预习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就逐渐转变了。现在他们普遍认为预习数学也有方法可循的,而且预习过后听起课来轻松多了,知识掌握的也比较牢固。学生把预习数学当成一件很平常的事了,他们预习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都能从平常上课的过程中感受出来,从课后的作业中体现出来。

(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措施

第一,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谁就是今天的小老师。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自学。在每一节课上完后,就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使学生能做到有效预习,且经常化。

第二, 教会学生预习方法。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采取了以下方法:(1)

认真读书,先将课本上的内容初读一遍,初步了解所学的内容和解答的思路,然后再反复细读,基本概念着重读,易混概念对比读,较难概念反复读。(2)多思考。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3)挖掘疑难点。即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有些问题,独立思考都得不到解决的,查阅参考书或请教同学,尽量求得解决。(4)解决课后练习,根据自己预习时的理解,解答课后练习,以查自己预习的效果。

第三, 强化培养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以下方法:(1)是要求学

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2)按时检查,促其习惯的养成。(3)当学生在预习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更上一层楼。

第四, 教师要通过与例题相仿或高于例题的题目质疑、提问等形式,检查

预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真正去理解新知的为什么,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教会学生设计预习提纲或预习教案。在设计预习提纲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其次设计几个本节课的概念问题,最后设计几个相关概念的练习应用。总结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及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当然要因人而异。例如预习提纲

《圆心角、弧、弦》 预习提纲

预习内容:教科书第82- 83页

预习目标:

1.知道圆心角的概念。

2.了解圆的中心对称性和圆的旋转不变性。

3.理解三组量之间的关系定理及推论,并会运用其证明有关的问题。

预习过程:

一、读一读

阅读书本第82- 83页的内容,尤其是83页的蓝体字,请填空理解。

二、说一说

1.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中心是什么?

2.什么叫圆心角?

3.圆心角、弧、弦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试一试

可以尝试完成书本练习题。

四、想一想

判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

篇5

近年来,自主学习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的英语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学生在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及要求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展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控。而合作学习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共同_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我们将两种学习方法结合,运用在读写课程的教学中。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班级在课堂反映与教学效果上都取得了较其他班级更好的表现,对此我们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一、对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优势的总结

1.学习时间上确保课内与课后学习相结合。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将课内学习与课后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有效地使课后学习成为课内学习的延展。在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统一开展自主学习,课后组成学习小组,制定课后学习计划,包括自由安排的自主学习时间,以及统一固定的小组学习时间,彼此督促,有效地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内容在相同基础上具有差异性拓展。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里,学习者在使用教师提供的本单元的学习材料开展学习的基础上,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更多相关的学习内容。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是统一相同的,但同学们课后查找到的资料是各异的。这往往是由不同学习者的不同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喜好决定的。因而,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大家的学习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形成了基于相同的学习材料上的差异性拓展。

3.学习效果实现知识点的强化与互补。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里,学习小组通过互相指导,小组讨论等活动,彼此陈述自己的观点,一方面强化了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从别人的发言中吸取到了新的观点,促进对本单元问题的思考,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单纯的自主学习模式往往重复着个人的的机械记忆和理解,少有与他人的交流,具有局限性。

4.教师的角色从积极介入向逐渐“隐身”转变。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里,教师的角色也进一步发生着转变。在传统的课堂里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在自主学习模式里教师是学习的策划者,指导者和评判者,而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里教师角色要进一步由主导者向参与者做转变。在自主―合作学习开展初期仍由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确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自学能力,可以自己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逐步“放手”、“隐身”,实现角色从主导者到辅助者、参与者的转变。

二、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1.部分同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且大班教学,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存在差异,水平参差不齐, 影响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开展。不少同学经过多年的应试教育,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的自觉性不强,面对突然放权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一时很难接受,无所适从。

2.在学习小组的活动中,部分组员有依赖思想。教师布置了一项小组任务,要求所有组员通力完成,可部分同学没有能够很好的参与其中,不愿意与他人开展合作。还有一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小组活动中形成了“小权威”,主导了小组活动,集体的讨论成了他的“一言堂”,大家只能听到一个声音,这也是不利于合作学习开展的。

3.教师角色的变化令部分老师产生了教学任务变轻了的错误认识,而事实上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是对教师提出了比以任何时候都要更高要求。教学的重点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讲解,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课业的指导和评价以外,教师要更加要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自主与合作看似一对反义词,但它们在我们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的方式。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而合作学习是检验自主学习效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锦芬,吴卫平.学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模糊综合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84-86.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陈秀玲,陈效新.浅析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中的教师介入[J].教育与职业,2011(9):102-103.

篇6

当小学毕业考试的成绩单发下来之后,我心情有些激动:语文90,数学98,英语96,我对自己小学6年的生活自己的成绩还是感到满意。接着老师宣布:只要三科有达到优秀的同学,可以去报考厦门外国语学校,我看自己已经上了三优,于是我就去报考了,但是······

在参加外国语考试的时候,我自己感觉自己的状态并不是很好,所以我对这个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等考试结果公布后,我自己特意去网上查询了一下,这个数字使我震惊,250分的考卷我竟然只考了87分,相当只考了30多分,我不得不承认:我失败了。

失败后,我自己在家反省:我为什么考得这么差?我原来没有想我会考上,但是不管怎么样,也不至于这么烂吧?看着许多平时学习没我好的同学这次考得都比我好,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难受,别人问我到底考多少分的时候,我都不敢把实情告诉别人,只好搪塞说我不知道,这次我总结了我失败的几个原因:

一、考试前我太麻痹大意了,尽管我知道会大概考比如找规律或记忆之类的题目,我却熟视无睹,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对这种考试方法一点都不熟悉。

篇7

掌握一种语言通常是通过自然习得的方法,尤其是母语。语言学习通常有两钟方法:一是自然习得(by acquisition);另一种是学习(by learning),但两者截然不同。不能仅仅简单地以学习者是成人或是儿童来区别两种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方法;也不能以学习母语或是外语来区别两者的不同。事实上,我们不能说儿童就不是学习,只是因为他们是自然习得,或是因为他们没有在教室里学习。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说成人只是在教室里学习外语,与自然学习环境和语言本质的作用无关。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成年人往往会在以母语为基础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英语学习的过程逐渐构建起以英语为基础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这些结构成份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着各种交叉对比、相互影响的关系和作用(李国宏,2007)。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建立英语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对以母语为基础所切分的世界进行相应的范畴化调整,逐渐构建起与母语的认知结构有别的外语认知结构(陈音稳,2009) 。

二、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关系和作用

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是教育心理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构建有效课堂英语教学的两个基本因素。两者在观念、原则和规律方面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其内在本质的联系也构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人的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指静态的、以语言形式存在与有脑中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它由在某个时刻或阶段获取并储存于大脑的许多相互独立的知识构成的。

而认知结构是指每个人特有的、经过领悟、理解客观现实后在头脑中构建的结构。它是由每个人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构成。在认知的过程中,人的新的感受知觉与以往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构建一种对现时事物的理解。现代认知心理学流派认为学习是一种对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他们不仅强调已有的知识和体验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的内在逻辑结构,也就是说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两个结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人的语言知识结构的不同,能影响认知结构。反过来说,人的认知结构的不同也恰恰能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策略。人类的头脑中已构件的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惰性,只有当固有的知识被动态的认知结构所激活时,它才会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另一方面,随着不断更新不断积累,知识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才能越来越完善,才能不断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发展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成人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双元认知结构”

1.成人“双元认知结构”的解释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N.Chomsky (乔姆斯基,2009)的观点,人类的语言习得装置是与生俱来的。这个装置与某种特定的语言有着某种特定的规则。当小孩开始学习母语时,在这个语言习得装置里语言普遍存在的语法规律与母语中的参项结合,形成参量装置。由此,孩子的头脑中建立了他的母语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这两种结构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阅历丰富而不断发展完善。

成人学习外语时,大脑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母语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此时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就意味着要重新安装与另一种外语某个参数相通的语法。这样成人语言学习者就要建立一种新的外语语言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因此,成人就会有两套结构,一套是母语语言知识机构以及母语认知结构;另一套是外语语言知识机构以及外语认知结构。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当他们面对客观外语材料时,就不可避免用两种语言思维来思考,这样自然就会形成两种认知结构,即“双元认知结构”。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所有学习的形式都基于学习者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信息处理理论表明不同语言在头脑中有着不同的呈现形式,学习者的大脑中用不同的机制处理信息。在学习外语之前,成人学习者根本就没有外语语言知识。只有当他们学了一种外语,他才初步具备外语认知能力。因此,学习者的母语语言知识机构和认知结构必然会影响外语学习。这两种语言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是既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又相互融合、相互同化。这种作用持续不断最终使两者不断丰富和发展。

2.成人外语学习中大脑机制的分析

人类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一种基于原有知识和经验的智力活动。人类与动物不同之处就在于人类不论受到怎样的外界激励或刺激,总是能用自己的认知结构来控制自己,所以说人类学习不是单纯像动物那样的“刺激-反映”类型的活动。美国奥苏伯尔(D.P.Ausubel,2003)提出了一种叫“认知同化”的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将新知识结构和旧知识结构建立联系的过程,吸收和储存意义的过程就是一种新知识同化的过程。当新的学习材料的逻辑结构与学习者固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时,两种知识就会相互作用,新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者的大脑里形成新的意义,直到这一学习过程结束。

但是,成人的外语学习过程与儿童语言习得过程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大脑机制迥异。儿童尤其是婴儿,他们是从培育知觉时期就开始语言学习。普通语法是通过以下的环境变迁的刺激,即:从“直觉-联想”到“直觉-认知”再到““语码-认知”。在早期儿童母语的习得,主要是通模仿、重复和适应。当他开始学习一种语言项目时,通常是反复地练习所学的东西直到会自如地使用为止。随着母语知识的不断积累,他的认知能力也在同步提高。渐渐地他就从知觉水平提高到抽象水平来吸收语言材料。当孩子的语言水平达到某种水平,他就以相应的语码认知水平去获取语言材料。尽管他还摆脱不了“刺激-反映”的模式,但“刺激-反映”功能将会逐渐减弱直至消亡。

当成人学习一门外语时,他的母语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都很健全,同时他的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能力也很强,所以,他就不可能像婴儿那样从“知觉—联想”和“自觉-认知”的水平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成人通常是通过教材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语言材料完全是抽象的。也就是说,他是从语码认知水平开始学习外语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他也受到抽象语言材料的刺激,即语码的刺激。学习者在母语知识和母语认知的帮助下,学习外语语言材料,积累外语知识,丰富外语认知结构,直到他的外语的语言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同他的母语的语言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一样好,甚至比母语更好。

成人双元认知结构假设,试图揭示成人学习外语过程中的心智机制。这个假设认为,成人在学习外语时,因有两种不同的语码的存在,其大脑中必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成人在其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大脑中牢固的母语知识结构和母语认知结构必然将影响外语学习。当成人学习一种全新的语言时,他将建立一种新的语言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这种双元结构将伴随他的整个外语学习过程。

四、成人母语知识对学习的影响

众所周知,外语习得的过程及其结果通常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母语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人们普遍认为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负面的,会阻碍外语学习。当母语和外语之间很少有共同点时,母语会对外语学习起消极迁移作用。但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两种不同的语言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性,即语言的普遍性。当人们学习外语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运用语言普遍规律,而这些普遍规律也是在外语学习中需要学习的,以此来加深对外语的理解,外语学习的效率才会随之提高。例如,掌握汉语写作策略对外语学习中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大有益处。有调查表明,一个人的汉语水平与他的英语水平基本上是相当的。汉语水平高的人往往英语水平也较高,这就说明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为了研究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思维,本课题组挑选了200名郑州大学二年级2008级学生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汉语思维对英语阅读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该研究数据显示:学生在外语阅读是对母语思维的依赖性很强,尽管他们学习外语已经8-12年,因此有很好的外语基础,也就是说,他们有较完善的外语语言知识结构,但他们对母语思维的依赖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我们不能否认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对母语思维的依赖相当强,他们要用母语思维来学习外语的听说读写。

总之,外语学不可能摆脱母语思维。过去的观点认为外语错误的表达是因为母语的干扰,这种观点有悖事实,是与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相矛盾的。所以我们应该用动态的、多维视角来看待母语影响这一问题。至于学习者,他们应该把母语思维看作是认知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可以用母语认知能力来产出母语知识。以便完成学习任务或是达到外语交际能力目标。利用母语不仅是一种学习策略,而且是外语学习的必经之路。我们可以挖掘母语思维这种资源,来促进外语学习。

五、结语

根据成人外语学习过程中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双元结构”理论,可以清晰地看到语言和思维与“双元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成年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在不同的阶段其强弱程度和比例是不断变化的。成年人在外语学习的不同阶段,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两种语言在大脑中形成的认知结构也会相互影响,最后经过彼此同化适应而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的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音稳,陈海英,尹德谟.从英汉双语范畴化差异的角度论证“双元结构”理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9,(2).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85-02

一 引言

四级考试加大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比例,问题角度也兼容并蓄,既考明示信息,又考深层含义。这就意味着对听力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听力能力受到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视。

由于自然法强调在轻松的氛围里,学生主动输入与现实结合紧密可理解的材料,所以它在提高英语听力习得能力有很大的应用。本文将结合作者帮助大一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实践,浅论自然法理念在听力教学辅导中的可操作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自然法教学理论

自然教学法是美国语言学教授特雷西·D.特雷尔提出的,以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这个理论包括以下假设:习得-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察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为指导思想的一个新的外语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提出的大部分建议来源于在自然条件下习得第二语言的观察和研究。语言知识来源于学习和习得两个方面。学习(learning)是有意识地研究和用理智来理解第二语言的过程;而习得(acquisition)则是通过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经验,无意识地、自然地掌握语言的过程。

自然教学法把交际看做语言的首要功能,语言交际的能力是语言学习的宗旨。以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的自然教学法理论认为,传统教学法不成功的原因是它的模式违反了在自然语言习得中的一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对于有效的语言学习很可能是必不可少的。自然法强调了可接受性这一教学原则,主张所教内容是“可理解的”,考虑到教学的民主,以学生为主体。更为可贵的是,它考虑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主张在口头表达中不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在笔头作业中纠正。

因此,自然法作为一种新的外语教学理论,有许多理念和观点可以借鉴并运用于实践。

三 大一学生提高四级英语听力的学习特点

结合作者对大一一个理科自然班学生的英语听力辅导实践,分析总结如下:

1.学习的功利性

功利性是大一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最大特征和主要动机。他们一般是为了提高听力成绩从而通过四级考试而学习,即使少部分希望提高自己听说能力的学生,也是为了给未来的面试添彩。因此,教学中应适当引入非功利性和欣赏性的导向。

2.学生差异较大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水平和能力差异很大,尤其表现在英语听力能力上。由于有的省市高考不设听力考核,更使得许多学生轻视听力,听力基础差。而有些学生曾参加辅导班学习英语,词汇量较大,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听力技巧,英语水平较高。

3.英语语言词汇上的困难

大部分大一学生词汇量小、语法基础弱,往往辨音速度慢,不能听懂和抓住原文的主题思想。由于词汇量小,学生经常在听的过程中被某个生词或似曾相识的多义词卡住,理解速度慢,以至于不能听懂听力材料,或者听力结束后记不住所听到的内容。

4.英语背景知识的缺失

大一学生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或上下文分析的能力,不能领会说者的提示,填补信息空缺。也就是说,听者与之相关的认知语境不能被激活,认知推理出现偏差或中断,影响了听力理解。

5.心理暗示的干扰

有些大一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很被动,心理暗示自己听力材料很难,自己不能听懂,这就影响了听的效果。

四 自然法教学理论在大一英语听力教学辅导中的应用

自然法教学理论在大一英语听力教学辅导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1.创造较小压力的学习环境

根据情感过滤假设,只有具有较低的情感过滤,学习动机才强。因此对于普遍对听力具有畏惧心理的大一学生,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允许他们用母语回应教师,但要让他们自主决定是否发表个人意见。这样能初步消除学生对英语听力的抵触,让他们在较小压力下,尽量自然习得培养英语听力和自己的听觉对英语的敏感。

2.让学生反复接触听力材料,达到自然习得

根据自然法,教学辅导要让学生反复接触听力材料,从开始照着材料听,到先阅读一遍材料再听,到不看材料直接听,最后到学生能随着听力适当记笔记和听写。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提示学生需要注意辨认的连读、强弱音和文章关键词,由学生自己决定何时由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从而达到自然习得。

3.尽量选择稍高于学生普遍水平的听力材料

输入假设认为,只有当人们理解稍高于现有水平的输入达到足够量,才能习得。所以选择的材料要略高于学生的普遍水平。对于水平较差的学生,可通过增加参照材料逐渐过渡慢慢习得。而对于水平较高的同学,既可以直接听写,也可通过补充VOA慢速听力帮助其提高。

4.学习材料的选择来源于现实生活,易理解,交际程度高

自然法强调学习材料的交际性和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所以听力材料的选择必须让学生可以理解,有话可说。也可针对学生应试的功利性,适当利用四级听力原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利于尽早适应四级听力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把自然法引入英语听力教学辅导中,符合听力理解和大一学生的特点,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同时,自然法对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求高,如果学生不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同时,由于学生较多,“稍高于学生普遍水平”的要求难以掌握,所以自然法在大一学生英语听力辅导的应用也存在其局限性。

参考文献

[1]Richards, J.C., T.S.Ro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178~191

[2]梁三云、丰玉芳.对传统教学法的反思——自然教学法及其启示[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53~56

篇9

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中保存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信息的丢失、错误的回忆或再认,这就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记忆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出现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这个规律来科学合理安排复习。下面笔者以八年级上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几种记忆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1.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是指在课堂内容结束之后尽早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以加深印象。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了血管的类型和概念,教师要及时布置课后复习作业,让学生及时复习,加强记忆。在第二课时学习心脏的结构时,教师再适时的引导学生复习动脉、静脉的概念,学习心脏各腔所连接的血管的类型就降低了难度,如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此时让学生分析、找规律,学生不难发现,心室连接的是动脉血管,心房连接的是静脉血管。这样的及时复习可以防止遗忘,深化理解,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都有益处。

2.间时复习

间时复习是指复习过程中留出对本知识点回忆的休息时间。研究发现,越是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如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核心概念的复习,教师可以先展示人体血液循环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然后再进入正式的复习。实践下来,发现间时复习的效果很好。

3.复习中尝试回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复习中拿全部的时间复习,不如只拿部分时间复习,而用另一部分时间去进行尝试回忆。学习了血液循环的过程,学生已经对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接着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时,可以先复习血液循环过程中物质的运输,展示血液循环的模式图,让学生尝试回忆血液循环内物质的运输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推导人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就水到渠成了。

二、复习的形式多样化

1.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对于不同的学习材料,采用整体复习和部分复习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

如《人的生殖》一课中有关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内容较抽象,学习材料多,容量较大,采用部分复习较适宜。《动物的生殖》一课中,动物种类不同,相应的生殖方式采用整体复习的效果更好。

当然,复习一些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如《人体的激素调节》,对于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作用,可以采用图文结合整体复习的形式,而其中的每一种消化腺的具体功能又可以采用部分复习的形式,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激素调节作用的理解与应用。

2.对比复习

相关联的知识点或者新旧材料的学习可以采用对比复习的形式。如复习《动物的生殖》过程时可以与《人的生殖》过程进行对比,复习人体的呼吸作用时可以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做对比复习,将生物圈的概念与生态系统的概念对照复习等。

通过复习中的对比,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单个的知识点,同时促使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积极建构学科知识的结构框架,建立知识间相联系的生物学观点。

3.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进行复习

复习时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分析器进行,学生获取信息的量将减少,容易产生兴奋的抑制,降低复习的效率。如果复习的时候采用多种分析器进行复习,则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加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如复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时,对于气孔的开闭原理,很多学生在复习时出现错误的记忆。这时的复习形式可以采用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保卫细胞,说一说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指一指气孔的位置,想一想保卫细胞吸水和失水后形态的变化,听一听同学和老师的描述,经过看、说、听、写等分析器的参加,促使大脑有意识地加工、检索、提取相关信息,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的忆起气孔开闭的过程。

4.编写复习提纲

每门学科内的知识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在一章、一个单元或者一本书的复习时,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材料加以系统地组织,自己编写提纲,提高复习效果。

篇10

2011年9月19日,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课题组专职研究员连艳普女士特地到我校作了一场“英语教育与语感阅读课题实验”的专题报告。因我校已开始启用北外课题组提供的课题实验教材《典范英语》。就如何使用此阅读教材,如何启用有效的教法,连艳普研究员在报告中为我们作了一次生动、实效的研讨,从具体的英文阅读教学方式入手,指导我校英语教师如何进行科学的阅读教育,借助阅读读物的内容,力求让学生理解精确,得体、表演生动,仿写贴切,从而使英语学习变得轻松自如,饶有趣味。下面我将对阅读的选材、阅读教学及提升师生英语语言素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接触地道有味的语言材料,关乎学生语言素质的发展

《典范英语》(Cood English)阅读教材原名《牛津阅读树》(Oxford Roatling),是牛津大学出版的一套家喻户晓的英国学生学习母语的材料。我校小学使用该教材的1-5册,初中使用6-9册。这套阅读教材语文鲜活生动,地道有味,深浅适宜,堪称“典范”。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学习这样的语言材料,是可以奠定扎实的语言根基,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英语教育的首要任务。英语课程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关键在看学习内容。我们现行的英语教材教学目的太过实用化、功利化;教学方法较单调乏味,故事性不强,多多少少已倒掉了学生的胃口。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机械死板,只围考试转。孩子们所阅读的大部分国内自编阅读材料缺乏人文性、启谛性;所读的东西是“有句无文,有文无情”。

因此,基于“发展孩子学习心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理解、热爱生命”的英语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选择原汁原味、趣味性强、文学味浓的《典范英语》作为阅读教材。本教材每册包括15-18本薄薄的小书,每本书就是一个完整有趣又极富人性启示的故事。学生刚一翻开一本书就有要迫不急待读完的欲望,所以这样的阅读教材,可以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从而自然习得获取英语知识。学习这些短小、生动、浅显易懂而又有意义的作品,学生们在语言和心智两方面都会得到发展,而那些长期作为学生阅读训练的、句句符合语法、有句无文,有文无情的材料就显得干瘪乏味,缺乏心智的启迪。

二、符合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模式,突出阅读的人文意义

《典范英语》6-9册专供初中一、二年级使用。每册有10-18本读物。一本书一个故事,学生预读,一周一本小故事,教师每周用两课,在课堂启发提问,归纳词汇,分角色表演等,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挖掘教材的“可读点、可演点”,课堂上不断调动学生的表演欲和展示欲,较好地贯彻了教学中需采用符合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模式,突出阅读的人文意义而非只专注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充分体现了以“语感教学促进知识能力提升”的课题实验理念,使课堂增添了文化的意识、异国的情调。学生真正乐学,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连艳普研究员在报告中举例了“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典型案例:一个九岁的中国孩子到英语进行三个月的互访学习,出国前他的小作文堪称“烂作”。到英国的语言学习课堂上,他的任课老师给全班每人分发了一个阅读记载表,表中清楚显示出每周所读的书名、作者、妙词佳句、故事概括及家长签字等栏目。这个孩子坚持三个月的每天阅读,每天20-30分钟,后在回国的写作及能力测试方面取得惊人的进步。通过这一佐证,连老师让我们了解到英语素质教育实验理念和方法,以语感阅读为实践,为提升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与指导。学校英语教师将学到的经验和方法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努力领会和贯彻实验精神,以《典范英语》为阵地,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智,增加学生人文素养。

三、新型的阅读教材驱使教师改变教育观点,掌握阅读指导的正确方法

使用《典范英语》(Cood English)阅读材料,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英语教育,尤其是中小学英语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是人的精神教育,而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学生阅读的词句、语篇后面应该有情感、有思想、有内涵、有意义;即:

Reading for meaning,reading for pleasure,

Reading for studying, reading for thinking。

语言的教育要从有“意思”、有“意义”的内容出发。以“内容”为核心,用内容“盘活”形式。背单词、记句型、抠语法、做考题、对捷径已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

老师在指导英语阅读上,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典范英语》阅读教材的学习形式是“整进整出”,即将教材内容整体输入,后又整体输出:使学生自然吸收语言;教师每周要求学生完成一本书(即一个故事),围绕故事内容开展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学生每天课后自读《典范英语》的故事20分钟,听磁带,模仿朗读或背诵。教师每周用两节课时通过设问、故事情况演绎来检查学生理解故事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复述、评价及表演等实践活动深化理解和自然完成语言习得过程。每读完一本故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改写故事,续编结局或自创故事。这样,学生听、说、读、写得以训练,尤其写作不以重复原话、语法正确为满足,而以自创新句、表达生动、用句地道为追求。这便是“乐学好思”的表现,也是学生英语语言素质的养成表现。

当教师和学生每一次接触到“典范英语”每一个十几页或几十页的故事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因为我们长期习惯在教学短篇课文上“精雕细琢”。而长故事可越读越短,短课文可越讲越长。实验证明,普通的学生完全可以一周完成“典范英语”的一部作品。一开始生词可能多一些,读得慢一些,但鼓励学生不要有畏难情绪,要连贯阅读,进入故事情节,追寻离奇结局,像读中文小说一样。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词汇的积累以及每日阅读习惯的养成,英语学习自然变得轻松愉快,学生的英语素质亦会自然习得,阅读过程将变成一个“智慧的重复”。

教会学生读书是教师的第一任务。当前在探索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过程中,英语教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导,大胆改变传统的、费时低效的英语教育观念,为学生慎重选择阅读材料,指导、督促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并围绕所读篇章展开听、说、读写训练。坚持一至两年,完成《典范英语》的64本原文故事,那时,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而教师也将会获得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和感受。

篇11

一、目前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标准中,在实践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例如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师凭借主观的经验,从考试着眼,大学入学考试的“指挥棒”教育;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的练习题和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少有自己的理解和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

中学的语文教育中运用自主学习战略研究不多,相应的成果,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毕生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很多国语的授课依然以教师为中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这个传统的“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也不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自主学习理论研究来说,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海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且国内教育实践中也有应用的范围很广,但没有进展,特别是国语教育在这个领域内几乎空白。上述的现状,自主学习模式运用国语教育中,学生的水平提高,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学习陆续新人总结,学生自主学习国语的策略,即学生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以下3方面的意义,一是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战略等因素综合一种主导的学习内容的机制,学习者的指导和控制的能力;二是自主学习,学习者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学习者在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的程度;三是自主学习是一种模式,也就是学习者全体的教育目标的宏观控制下,教师的指导下,自身的条件的不同,需要完成指定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从纵向和横向的两个纬度定义的自主学习。横向是学习各方面,学习动机是自我激励,内容是自己选择,策略是自我调节,时间是自我管理,学生自发地学习有用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且学习结果自我判断和评价的学习,纵是学习过程的定义,学习者的学习目标,自订研究计划,准备好学习,学习活动中学习进展,学习方法自我监视,自我的反馈,自我调整的结果,学习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补救的学习。

综上所述,虽然各种观点对自主学习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每个观点都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能“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重点突出了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等特征。

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战略的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献比较丰富,几乎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科目,本文研究的需要,初中的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自主学习策略为例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阐述。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历年来一直受到教育界广大学者的关注,很多的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语文写作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中学的语文教育中运用自主学习战略研究不多,相应的成果,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毕生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很多国语的授课依然以教师为中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的课堂。

这个传统的“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教育观从根本上改变,也不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自主学习理论研究来说,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海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且国内教育实践中也有所应用的范围很广,但没有进展,特别是国语教育的在这个领域内几乎空白。上述的现状,自主学习模式运用国语教育中,学生的水平提高,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学习陆续新人总结,学生自主学习国语的策略,即学生的学习。

自主学习方面策略实施语文自主学习分析,近年来的国语教育改革的声音一直高,特别是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提倡教育界关注的问题的热,教育部门采取的具体的改革措施,纵观整个语文教育的实际状况,大多数仍处于一种“换汤不换药”、“穿着新鞋走老路”的状态,课堂上仍是以教师的条分缕析为主,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其原因在于教师对语文自主学习这一新理念的具体操作实施缺乏认识和了解。

在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三个角度影响自主学习策略实施的因素,老师,学生、教育的3个方面是语文自主学习贯穿各国语教育的一环,最后现实存在很多的语文自主学习的理解,分析相应的对策。是关于自主学习策略实施研究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和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证明自主学习方式高中语文作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总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战略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也会在学校教育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叔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发微[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02)

[2]郭寿良,秦小艳.语文写作教学策略集思[J].江西教育. 2007(06)

[3]刘颖.语文写作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