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9: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复杂性。由于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多样化以及规模大小不一,其内部审计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可能导致审计工作内容比较复杂,范围较广。
2.内向性和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
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及控制,从而调整管理内部经济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只属于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3.广泛性。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既包括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也包括现代的经济效益审计。既可进行事后审计,又可进行事前审计;基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其审计工作可以控制并影响整个企业的职能部门发展。
4.针对性和及时性。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内部审计机构能够针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及时、有效地了解并分析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能够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由于中小企业
规模相对来说不大,企业管理者负责企业内部的H常事务,其
主观性较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主要由企业管理者来提出并决策。所以,不同的企业,审计工作的深入程度不同,有的企业甚至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必须性,形同虚设,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深入到企业管理中去,阻碍企业发展。
2.内部审计定位不明确,独立性差。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独立性的大小决定了审计职能发挥作用范围和效果。中小企业的特殊经营模式决定了其内部审计,其机构设置及其他事项安排都由企业管理者来决定,这就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方向和重点,而普通的企业员工往往受制于他们的管制,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降低了审计效果和效率。
3.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通过有效的
事前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而中小企业里的审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审计学习和研究,甚至不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难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这就使得审计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和信心,很难将工作做好,也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4.审计范围窄,审计手段落后。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只是停留在单纯的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成本费
用、损益的真实性的审计查证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
步完善,企业的规模、经营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适应现
代化经济的发展,如何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如何降低企业生
产成本等成为企业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企业能否立足于同行业前列的关键所在。所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投资决策审计、管理效益审计等方向发展。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明确企业内部审计性质,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要确
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切实、有效地完成,并通过此项工作加强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大变化,就必须合理配置审计机构,明确机构内各项职责的分配制度,制度规范化,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就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设置而言,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以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存在业务指导关系。这样,内部审计机构相关的业务情况直接报告给审计委员会,行政上的事务直接汇报给经理层。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内部没有设置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就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或股东会)报告,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及作用。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审查,审计的对象针对的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资料。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大多采用会计电算化方式进行财务管理,账面资料上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审计工作就会显得不容易入手。所以,审计人员就必须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移到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上来,不能局限于财务领域的审查,而是要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应该相应转换工作角色,从以前的监督、检查工作角色向协助和服务的上作角色转变,这样有利于企业内部职能工作的相互协调配合,也可以促进各部门沟通交流,有利于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拓宽其职能空间。
3.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方式和方法。企业内部审计方式大
内部控制制度是中小企业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一个现代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含义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作为中小企业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审核和评价,注重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为建立、健全企业的各种政策和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深入研究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保持应有的相对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公正的鉴定或评价的保证,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就内部审计组织结构而言,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该企业中的一个具有足够权利的负责人负责外,企业还应设立有关制度,确保审计部门经理和该负责人之间能直接交流信息。就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是专职的,而不能由其他业务部门,特别是会计部门的人员兼任。就内部审计业务的独立性而言,内部审计不能负责内部审计工作以外的计划,不编制会计报表,不直接参与企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其独立性。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对象和范围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其审计的对象和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涵盖企业的一切行为和所有方面,而不仅仅限于其内部按行政职能划分的部门或单位。在确定审计对象时,内审人员关键是要确定可审计的活动。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控制与管理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日益融合。现代内部控制已逐渐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与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交织融合在一起,内部控制概念的历史演进充分表明了这个发展趋势。
内部控制概念的演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思想的萌芽在五千年前就出现了。漫长的几千年来,内部控制一直以最原始的内部牵制形式出现在各种组织的管理过程中。
第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审计理论界及实务界开始关注内部牵制对审计人员的重要性,进而对其进行研究,扩大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企业内部采用的机构计划和所有有关的调整方法和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其会计资料是否正确可靠,以及提高业务效率,促进经营方针、组织计划的贯彻和企业内部所有调查方法的实施。这个定义涵盖的范围已经超越了与财务和会计职能有直接关系的内容,而涉及经营管理等多方面。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两分法阶段。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包括,但不仅仅限于组织结构的计划,以及关于管理部门对事项核准的决策步骤上的程序与记录,目的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内容,发挥着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作用,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监督等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小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控制的再控制。尽管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外聘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士评价,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等外部的监督检查,以及包括会计监督在内的部门的日常控制,但对这些日常活动控制的全方位的不间断的再控制,则只有内部审计才能做到,因此,内部审计对于完善内部控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内部控制系统中,董事会、各级管理层甚至一般员工,都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内部审计负责对有关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认定、评价,提出纠正问题和改进控制的建议。
内部审计作为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监控的专门机构,通过对内部控制适时持续的监测、评价,保证了内部控制按预期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合理的调整,为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保障、维护的作用。
通过采用询问、问卷调查,观察,审阅各种文档资料,测试等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评价,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对产生的结果做出鉴定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入,围绕财务收支和会计资料,以查错纠弊为主导的审计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企业内外环境对风险防范的需求。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更着重关注内部控制制度下审计,变革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以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日益完善,这是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主要作用有:
一是促进国家方针、政策及财经法规和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正确实施和对内各部门和流转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财务活动的有效性、合法性;促进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量越来越大,而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可有效的确定审计重点、减少审计样查,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达到有效履行审计职责,强化审计监督的目的。
三是突出审计重点。通过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信赖程度进行鉴定和评价,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分析,明确审计重点和内容,保证了审计重点和方向,提高审计质量。
四、结语
适当的组织目标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是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走向规范的标志。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就等于没有实质意义的管理,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展开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属于开放式的模型,这不仅体现在具体项目及与部门的相互沟通方面,而且还反映在宏观上审计目标的不断演变。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以组织目标为起点和核心,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建设性作用,完成由监督控制到风险基础,为组织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目前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在众多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资产流失严重等。为解决好上述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必须从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入手,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增强财会人员监督意识。以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1中小企业财务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生产经营过程中坐支、大额使用现金购物,借用银行账户,个人借款长期挂账而不清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生产或购置实物资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款清收乏力,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形成呆账、坏账。三是存货失控,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收入的三倍以上,原因是重生产、轻销售、重产量、轻质量,管理混乱,白条抵库、质次价高。
1.2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下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往往片面追求利润,人为造成成本费用不实。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成本核算缺乏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
1.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
1.4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设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行同虚设,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于是,各级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另外,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发挥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主观意愿。
2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业务性质特点各自不同,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并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形成纵横联系的分工、协调、制约和监督机制。这样必然会堵塞漏洞,强化管理,减少违法违纪现象,防止贪污盗窃行为和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必然会使企业走上规范运作,持续、高效的健康发展之路。
2.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①建立组织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②健全实物资产控制制度,一是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人员,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减少资产的损失;二是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中小企业可以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实施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提出建议,督促各个内控环节不断改进控制,增强规范内控制度与有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企业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的体系中去。
2.2切实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①政策刚性原则。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首先符合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②账、钱、物分管原则。从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来看,严格贯彻账、钱、物分管原则是内控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多人经手,共同负责,努力克服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及有关账簿的管理混乱现象,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③努力做到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把财务指标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采取直线制组织结构的指标可直接落实到个人),并赋予财务管理责任人相应的管理权限,根据履行职责的情况在年末进行考评,依据考评结果,分别给予物质、精神奖励或处罚。对于履行职责差的人员,一定要有追究责任的过程。④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并保持相对独立性与权威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任,让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敢说真话、敢于坚持原则的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基本含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指的是企业为了有效地防范风险与自我监督而建立起的一套风险管理系统,其内容包括对企业资金流动、资产管理、财务报告、业务信息等的控制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与其他管理系统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同时也与企业的经营范围、业务种类、市场状况等相适应,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构成内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整体控制环境,包括内控部门、岗位设置、制度政策、企业氛围、权责分配等;风险预估识别,即是企业对其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地估计、分析并制定对策;风险控制行为,即是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评估而得的风险进行控制与消减;信息传播分享,即是企业将搜集所得与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在企业内部进行合理流通与有效沟通;常规监督活动,即是企业的日常监察与特定检查行为,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现状
(1)意识薄弱。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不是很大,各方面不是很健全,因此不论在经营管理理念或者企业规章制度上也多有漏洞与不足之处,其原因之一就是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内部控制体系为例,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时间与精力都聚焦于如何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谋取更多的利润,也即是专注于外部层面,而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则多显随意性与无序性,特别是家族式企业,其企业财会部门的工作人员多是家族内部的成员,他们的日常工作分工或岗位职责也多呈模糊不清或者混乱杂无的状态。因此就内部控制体系而言,管理者或是对其系统建设持有漠视或轻视态度,或是对其执行落实持有消极应付态度,总之就是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低,支持力度小。
财会人员风险意识较差。风险意识即是对风险的认知与感受,包括对风险因子的认识与把握,理解与态度等。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由于受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体系态度的影响,因此多数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理解,也即是对“会计”这一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的数据填写与报表制作上,而未能深入地从中透视与挖掘企业可能存有的经营风险与管理危机。譬如公司的资金走向、流动速度、进销账目、票据资料等,这些数字都可以反映出企业的项目进度、收入支出、工程大小、成本收益等,从中折射出企业可能存有或将会出现的各类风险,但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由于缺乏风险意识,因此难以正确认知与识别风险,科学梳理与分类风险。
(2)制度欠缺。缺乏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体系虽多着眼与落实于企业的财会部门,但其建设完善与贯彻执行却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但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未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的随意性与随机性较强。多见于缺乏内部控制体系的文字性制度化文件、工作流程与详细说明、相关固有表单凭证等,致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或是流于形式,或是过于主观,或是滞后于风险等。部分已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中小企业,其制度也多出现不符实际、职责混乱等现象,也即是缺乏健全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制度指的是企业的财务监督与内部审计。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由于缺乏整体性,容易出现无效治理与滞后反馈的问题,也即是企业的财务监督各行其是,各走其道,无法相互配合或者彼此制约,同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运行过程或者具体某一活动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存有不足与缺陷。部分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设立内部审计这一组织结构,而将其工作指派给相关的财务人员或某一管理者顺带负责,其不专一性与非独立性也大大弱化了审计对于企业内部的监督作用。即使设立了内审部门的中小企业,其内审人员多数只有查账权而无弹劾权,纵然发现了问题也无法有效地对始作俑者进行惩处。因此总体来讲,不论是财务监督或者内部审计,均无法对企业起到实质性的监控与风险防范。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意识。提高管理者的内控自觉性与重视度。正确的思想意识与经营理念能够对日常的行为习惯与工作开展带来积极的指导意义与良好的督促作用。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讲,首先必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自觉性与重视度,一方面,应当积极主动的理顺财会部门相关权责,保证财会部门的各个岗位与各种职能都可以被正确地设置、合理地认知、彻底地贯彻、有效地执行。另一方面,应当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投入,不论是部门完善、岗位规范、人员培训、流程拟定、奖励处罚等,都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与制度保障,从而真正地从意识层面提高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
营造自控性自觉性的企业文化氛围。诚如上文所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特别是创始者来讲,必须在全公司宣导与营造这种自控性自觉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上至高层,下至基层,企业里面的每一名员工都应当树立这种自控意识以及对企业风险防范的岗位责任,特别是要鼓励员工对于在企业内控工作开展与落实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勇于提出,敢于指正,乐于献策,愿于分享,促使整个企业对于内控信息都能够及时传播,有效沟通,从而更好地实现内控目标,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重视内控体系执行者的选拔与培养。人才是构成企业的基础,是企业得以延续与发展的基本劳动力,对于企业的整体营运与发展趋势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中小企业,受限于企业规模与经营范围等硬条件,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更需要加强自身的软实力,也即是做好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对于内控体系而言,其最终的执行者就是财会人员,企业必须保证能够选拔并培养出具有强烈责任心与高效执行力的财会人员,一方面,既要有风险预估与识别能力,能够从简单直白的数字账目上挖掘与透视出企业可能存有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要有弱化与消减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
(2)健全完善的制度。建立风险防控制度。由于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因此其体系的建设也必然需要一套完善周密的制度保障。就风险防控制度而言,必须从上文所述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五大内容上入手,也即是做好控制环境的营造、评估机制的建立、控制活动的执行、信息资源的流通、监督机制的落实等,从而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明确内部审计内容。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完整的内部审计内容应包括有对企业预算的执行与决算审核、对年度财务计划、资金收支与经济往来的流动记录、对长短期投资与日常经营状况的效益性审查、对国家财经法律与地方财政政策的执行力度与完成情况检查、对公司经营管理所涉及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活动的专项审计调查、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执行情况的跟进与督促等。
规范内外监督机制。就内部监督机制而言,中小企业可尝试设立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譬如从各个部门中选出核心员工在公司内部成立一个不归属于财会部门的第三方监督机构。由于人员构成涉及到各个部门,因此有利于提高业务职能的熟悉程度,从而使得监督能够更加深入与贴近实际。避免出现数字解读与实际业务不相符合的误解现象。就外部监督机制而言,可包括社会监督、司法机关监督、资本市场、商品或服务市场等对企业的考察与监管等。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只要遵纪守法,循规蹈矩,适度公开相关信息,让外界对企业的整体运行与经营管理有一个良性的认识与评估即可。
四、小结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控制与防范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更需要借助内部控制体系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因此,建设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内部控制体系,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常丹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197-03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民营中小企业无论是在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缓解就业压力等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虽然民营中小企业具有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由于其在经营规模、资本结构、人员素质、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欠缺使其过于追求资本积累而忽视内部控制建设,这成为影响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特别是近两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民营中小企业面临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竞争的压力,对中国民营中小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同国际、 国内企业竞争?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本文主要探讨中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是随着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为防范经营管理中的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目标、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正确和财务收支合法合规,以及保证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本单位因分工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由此所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
1.内部控制国外研究现状。内部控制在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较早。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第一次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1958年l0月该委员会《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对定义作了重新表述,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88年了《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55),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提出内部控制结构的三要素,即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不再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并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
1992年,应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Committee)要求,由美国会计学会、美国会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协会等多个专业团体组织联合并潜心研究近四年时间的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终于诞生,它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权威、应用最广泛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报告指出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2004年4月,美国COSO委员会针对国际企业界频繁发生的高层管理人员舞弊现象,在广泛吸收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公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tegrated Framework,ERM-IF)。该框架是在1992年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报告方面的要求,进行扩展研究而得。该框架将企业管理的重心由内部控制转向风险管理,新增了三个风险管理要素――“目标制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反应”,并提出一个新的观念――“风险组合观”,要求企业从总体的、组合的角度理解风险。
2.内部控制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对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起步比较晚,198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首次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1996年12月财政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做出了规定,以便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执业质量。1999颁布的《会计法》是中国第一部体现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该法律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2000年11月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招股说明书中专设一部分,用来说明其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形式做出报告。2001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规定会计师必须出具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在审计规范中明确了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要求。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随后又相继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等具体规范。200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用以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以下简称“五部委”)召开会,正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基本规范》于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首先实施,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实施,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实施。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没有规定执行具体时间,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二、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
目前,中国尚未正式提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理论与法律法规建设也不完善,中国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或能力水平限制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比较突出。
1.内部控制环境欠佳。控制环境包括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哲学、经营方式、组织结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中国民营中小企业中家族式企业居多,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企业主笃信以诚待人,江湖义气渗透到企业管理的诸多环节,认为加强内部控制,会影响组织内部成员的不信任感。不少民营企业主认为企业效益是靠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由内部财务管理管出来的;认为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自己及员工的发展。认识上的偏差,使这些领导者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
2.风险评估不足。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扩充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首先表现在目标类别,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确定了三类目标,即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除了明确了以上三类目标,还增加了另一类目标,即战略目标,它处于比其他目标更高的层次。战略目标来自一个主体的使命或者愿景,因而经营、报告和合规目标必须与它相协调。其次是构成要素的不同,由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更多地关注风险,因此拓展了内部控制框架的风险评估要素,扩展成了四个构成要素,即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视各种可能的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前两种风险对企业而言是不可控风险,后两种是可控风险。中小企业往往风险意识薄弱,没有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从而不能把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3.控制活动不到位。控制活动是指管理者为了保证管理指令能够得以有效实施而制定并实行的各种控制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企业内部的各个阶层和所有的职能部门,包括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文件记录控制、资产与记录保护控制、内部稽核控制等多种活动。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在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积累,对日常的一些主要业务流程如销售、采购、生产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能较快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或管理需求,但也存在控制方面的缺失,特别是一些不相容职务未分离。例如,采购、验收、保管、领用由一人完成;出纳负责取银行对账单;支票和印鉴由一人保管;销售人员负责销售、收款、核对应收账款等。
4.信息与沟通渠道不畅。尽管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信息流没有大企业复杂,信息流转的环节也没有大企业多,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这种意识信息沟通渠道的构建,往往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并不需要让“外人”知道,甚至故意向员工隐瞒各种信息,以免泄漏了商业秘密,担心企业员工一旦跳槽就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既然管理层不乐意把企业的问题透露给员工,而员工也懒得将经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报告给管理者,这导致了中小企业信息沟通渠道的堵塞。
5.缺乏持续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一个监督机制,但中小企业出于人力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往往没有建立持续的监督机制。例如,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使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企业所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独立性很差,甚至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领导兼任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人员,从而使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形成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的局面。同时。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有的只掌握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有的甚至对审计业务一知半解,根本难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三、中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由于内控制度具有很强的“特色性”,不同企业之间的内控制度差别很大,没有一套标准的内控制度是可以用之任何企业而皆灵的。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必须杜绝“拿来主义”,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从而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内控制度。
1.优化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得以建设和执行的基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所造就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企业管理层是否重视、是否带头执行有很大的关系。中小企业管理层应更新管理理念,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员工培训;建设健康的企业文化。
2.重视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一般包括风险的判断、分析、管理、控制等环节。每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面临来自内部或外部的不同风险,而且这些风险会随着经济、业务、主管机关、营运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中小企业应该增强风险意识,建立应对变化的风险评估机制,变被动为主动,减少风险的影响。
3.规范控制活动。中小企业规范控制活动最重要的是应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如建立正规的财务部门和严格的财务制度等。尤其是要重视内部牵制制度的实施,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根据内部牵制原则,中小企业应做到:首先,明确规定每一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其次,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根据经济业务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并针对每一类经济业务规定不同的审批程序;再次,实行预算控制,企业的经济业务一般情况下须由相关人员根据管理目标编制预算,并经领导批准后执行,在执行后,需将执行结果与预算相核对,严重偏离预算的应查明原因,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最后,中小企业应采取岗位轮换制,以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防止内部串通,造成舞弊。
4.改进信息沟通。有效的沟通必须普遍进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贯穿整个企业。所有人员都能从管理层获得明确的信息,都认真对待自身的控制责任。他们必须了解各自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担任的角色以及个人行为与他人工作的相互关系。同时,企业也要与顾客、供应商、监管者和股东等外部人员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5.建立持续的监督机制。从内部审计的作用来看,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一种最有效的监督,即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中小企业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同时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直接受监事会的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领导层直接聘任,而且必须被赋予足够的权力,以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应唯,袁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李若山,徐明磊,等.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2005,(2).
审计学论文参考文献: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R.L.Ratliff)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6]鲍国明等编着.审计环境[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7]廖洪着.新编会计制度设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
[18]刘志远,刘洁.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2001(12)
[19]连彬.大庆TT公司基于EVA-BSC的业绩评价体系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0]董玉娟.黑龙江省低温研究所中试基地外加剂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审计学论文参考文献:
[1]姜伟毅.华电能源第二发电厂内部控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2]李汀.A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李洁.GN公司基于风险管控的内控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D].南昌大学2014
[4]张继伟.上市公司基于股权再融资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5]孙奇淼.分税制下哈尔滨市财政转移支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6]郭峻.管理层股权设置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7]郑洲.粮食物流系统成本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8]樊娟.作业成本法在A灯具制造公司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9]谭明辉.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
[10]周光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1]张幻彬.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12]吴纪忠.基于供应链视角ZQ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13]王亚鸣.社会人假设下企业利益相关者诉求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14]王书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投资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5]卞晓雯.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6]严德俊.我国装备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7]钟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8]沈雯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19]李威.声誉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0]范钦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审计学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
[2]孙光国,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12(03)
[3]王颖.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4]张宁.关于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内部审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5]谢涤宇.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企业内部审计的演进[D].湘潭大学2007
[6]王玉兰,简燕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2012(01)
[7]程新生,孙利军,耿袆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02)
[8]程娟.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9]庄江波.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与发展[D].厦门大学2001
[10]张欣.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
[11]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05)
[12]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02)
[13]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布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01)
[14]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02)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对策;制度设计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有关内部控制政策的出台主要是适用于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而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都相对不足,这一断层也造成了民营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方面缺少可靠的理论支持,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面对我国现如今所倡导的坚持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中小企业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中小企业将会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质的飞跃。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的角度上来看,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内部控制概述及民营中小企业基本特征
1.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更大规模的收益,在对企业内部进行综合分析的情况下,明确部门和个人的职权范围与其责任界限,以责任、牵制、程序、手续等各项制度为控制依据,针对生产经营活动、财务收支活动以及业务管理活动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部流程和方法。
2.内部控制的要素
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分析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品德操守与素质、管理者的经营风格与经营理念、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内容,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是推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
(2)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系统分析在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是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依据。
(3)控制活动,是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其主要目的是防范风险,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4)信息系统与沟通,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并使这些信息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载体。
(5)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3.民营中小企业基本特征
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多受到自身的经营规模、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员工素质以及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家族色彩浓厚。企业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中,任人唯亲现象是常有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其治理、组织结构往往缺乏合理规范性,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自身规模小,业务较为单一,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缺乏足够的支撑,使得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占据有利的地位。
(3)企业内部各项制度不够完善或形同虚设。在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与管理中多是以员工之间的高度信任与合作来完成的,缺乏了制度的约束或忽略了制度管理。
(4)企业人才缺失。企业内部员工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以及企业文化的缺失,使得大多数员工缺乏不断进取的精神,难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并且在吸引人才方面明显不如大企业。
三、现阶段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所暴露出的问题
本节通过调查与收集了我国四家民营中小企业分别为A机械制造有限公司、B农副食品加工有限公司、C肥业有限公司和D食品批发公司,对这些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所暴露出的问题作出了如下分析:
1.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关系着企业的发展,管理层对其有效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四家民营中小企业的收集和调查,我们认为部分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仍然十分滞后,停留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企业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一方面仍然不健全,另一方面管理者将内部控制制度停留于形式,而无法渗透到企业相关业务处理中。凭借自身权利以特殊性或灵活性为由而置内部控制制度于不顾,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另外,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企业固步自封,在缺少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不应对外部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很可能会出现企业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而被淘汰的结果。
2.缺乏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内部审计实现的。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及时地检查,从而做出评估,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然而在这四家民营企业中,只有X公司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在B、C公司中只设置了一名内部审计人员,并且与公司管理层存在着密切的利益关系。在D公司中从来不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与评估。面对这些情况,使得公司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难以及时发现,然而,这些小问题被长期忽略很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致命性的麻烦。
此外,监督机制的缺乏,也会造成各部门和个人之间在经济业务的处理上难以保持独立性,无法坚持相互牵制的原则,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影响企业运营和收益能力。
3.信息沟通过于被动
有效信息沟通将会极大地促进企业管理,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在这四家公司中,只有C公司建立了信息技术系统,如引进了生产管理系统与程序管理系统等,但这些相对成熟的信息系统多引进于相关的大型企业,与自身实际情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使得信息系统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而另外三家公司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并且管理层对于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交流也没有尽到其应有的职责。在这种情形下,难以帮助公司全体员工及时、准确的了解公司相关信息。同时,管理层对于公司外部信息的获取保持着较消极的态度,使得公司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形下缺乏应有的敏感性。
因此,管理层在公司信息沟通过于被动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因为面对信息的变化没能采取相应措施而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激励政策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在所调查的四家民营中小企业中,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绩效考评且其内容非常详细,但制约员工的条款过多,而奖励措施相对较少。在调查过程中,多数员工表示公司给予的奖励措施不足,这将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出全体员工的创造力,使得公司缺乏一定的凝聚力。同时,间接影响着员工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科研创造能力的提升以及员工的归属感,很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运营效率大打折扣。
5.企业的风险意识较差
风险评估是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依据。在B、C公司中,企业经营者对风险评估的作用和企业现状的认识不足,企业内部也缺少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使得企业管理中缺少相应的风险评估。如今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公司间的竞争力度越来越大,公司的风险意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更不用说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面对存在或即将来临的风险,这将无形中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四、优化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有关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1.拓展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民营中小企业要想取得持续性发展,应树立起现代企业价值观念,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够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需要加强企业管理层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作为企业管理层,要做到积极主动学习内部控制新理论,并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以提升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掌握企业发展规范,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整理,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调整。
此外,管理者在实施相应政策与措施时,应站在公司战略发展的角度,避免只追求短期利益,而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民营中小企业要弱化家族意识,将公司的利益提升到国家与社会利益的高度。
2.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并合理设置公司内部控制的控制权限
民营中小企业要想强化内部审计监督,首先,要保证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其次,企业需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多种渠道招聘或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同时,还需要注意,企业控制权限的合理设置。控制权限的合理设置,是保证企业经济活动规范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者在分配控制权限时,需要将企业整体的经济业务纳入授权范围,特别是一些重点经济业务,做到面面俱到且主次分明。明确企业各部门和个人的权责,以实现控制权限的均衡,也只有明确各自的控制权限,才能更好的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实现内部控制的最优效应。反之,则会阻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3.加强企业信息沟通
有效的信息沟通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载体。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配套的信息系统,按照建立起来的形式,及时、准确地将企业收集整理的内外部信息传递到各个部门以及员工手中,使各个部门员工及时了解到企业所提供的可靠信息。这将使企业在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4.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制定的绩效考评中惩罚性条款过多,而奖励性条款较少。企业应在绩效考评办法中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一些奖励性措施,相应的调整部分惩罚性条款,具体的奖励措施有:(1)对于工作认真以及对公司作出一定贡献的员工,可以拿出适当的现金或礼品以奖励;(2)在公司经营中取得重大进展,可以组织公司员工到热门景点游玩;(3)定期组织员工聚餐或进行团体活动,如歌唱比赛,接力赛等。通过这些种种奖励性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5.完善风险评估系统
有效的风险评估系统能够使企业在问题发生之前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并对此提前做好针对性措施,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中,是企业的一道防火墙。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应重视对公司的风险评估,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以便针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的危害降低到可接受程度。此外,企业应建立起风险责任机制,以便结合相应的奖罚制度来提高负责人的警惕,防止风险再次发生。
五、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未来发展
我们已经知道,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随着企业战略规划的调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也应做出相应的更新,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始终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在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未来发展中,将会以何种方式进行变更,又将会朝着何种方向变更呢?
1.快速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为了取得更加良好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对内外信息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及时了解自身运营情况,并为企业各部门和个人提供了解其在企业内部所承担职责的关键,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更多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一种指导,通过掌握企业内外部信息第一手的变化情况,并及时下达给企业各部门,让各部门了解企业目前所处的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计划和决策的调整,才能对可能出现的错误及纰漏进行纠正。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能够做到及时地掌握出现的新情况,并迅速传达给企业的上层管理者,并及时作出反馈,从而保证企业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避免出现反复调整的弊端。在熟悉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流程后,企业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处理企业经济业务的能力就会大大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完善。
2.良好的内部控制创新机制
在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中也离不开创新,我们要努力发扬创新精神,为新型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而努力。内部控制创新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生命所在,如果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过程中墨守成规,就会在遇到困境时停滞不前,阻碍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每一个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经济业务,相应的,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上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创新机制的运用将使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上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内部控制设计可能不能再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这时也需要通过创新机制的运用,来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整变更,以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3.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估机制
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出现那些不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些现象的解决,如果只是单纯的依赖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掌控,就会把内部控制制度的成败决定在个别人的能力之上,会加剧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性。因此,引入完善的适合于自身的内部控制评估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评估机制可以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检测,提升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参与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降低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审计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财政部,审计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3]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2:85-88.
[4]李欣.后危机时代江苏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3.1:86-88.
[5]李秀莲.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互动[J].会计之友,2012.10:4-6.
[6]刘文锦.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2.29:103-104.
[7]刘雪芳.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硕士论文,2015.
一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强化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环境方面
中小民营企业的控制环境比其他形式的企业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有些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非常差;有些中小民营企业没有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即使有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有些中小民营企业职责划分不清,一些员工同时兼任多项不相容职务,增加了错误和舞弊的可能。在一项调查中显示董事会制度不健全是影响控制环境最主要的因素。这也表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的条文里,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任重道远。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业主,往往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管理者,所有权、经营权没有实际相分离。其组织结构简单,业主专权不受约束,在用人上注重亲缘关系而不注重才能,企业管理层多为家族成员,即使外聘一部分员工,也只一味强调雇佣关系,不重视精神激励及人性化管理氛围,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只注重惩罚,而不注重奖励。因此,所聘员工常常感到不公平,造成人员流动频繁。人才缺乏、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企业目标实现困难。
(二)内部监督方面
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需要内部监督,内部监督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内部审计。目前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中内部审计的事后审计占比例最大,等到问题真正发生时再来补救为时已晚,达不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对诸如投资、项目招标、大宗采购等业务起到评价、论证、参与决策作用,从而达到控制效果。当今许多中小民企审计与会计没有分离,会计人员身兼审计职位,没有制度化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对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再次审计应稽核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发言权。内部审计的另一个有效手段――内部控制评价,在中小民营企业中没有很好地发挥起来。
(三)风险评估方面
民营企业家风险意识非常薄弱,当风险来临时,没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来有效地发现风险、化解风险,只是家庭中比较有权威的人员内部商量决定处理办法,整个过程没有科学依据和有效的技术支撑,单凭民营企业家的经验。这样中小民营企业经常会毫无防备的遇到许多风险,却不能有效化解。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家过于自信,盲目扩张,急于经营多元化,于是很多纷纷倒闭。之所以有那么多企业走入多元化的误区,与企业发展初期的成功经历和自负心态有关。中小民营企业进入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之前,忽视了风险,没有对经营效益进行科学论证。这种盲目的投资,最终导致失败。风险评估是企业提高效率的关键。企业应该时刻注意企业目标不能实现的风险,从而有的放矢地加以应对防范。但很多曾经知名的企业因为决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的重要性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巨人集团将巨人大厦的资金来源孤注一掷地投入了生物工程领域,却没有考虑到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最终导致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表明了抗风险能力差是我国企业的又一致命弱点。
(四)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管理层所选择的风险应对措施得以有效实施。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没有严格实行不相容职务应该分离,重大收支和多数的日常收支都由企业主一人审批。
(五)信息与沟通方面
信息与沟通包括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收集,以及信息的传递。中小民营企业的信息往往掌握在企业主手中,与员工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小民营企业的业主与员工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使员工不能很好地领悟企业政策、措施,不能很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建立健全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1.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
(1)组织架构设计
中小民营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权力制衡。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
(2)组织架构运行
中小民营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内部管理权限和工作程序,核定、审批组织架构设计、部门设置和人员编制,并采取有效措施监督、检查组织架构运行情况。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责任人、协助人和完成时间等.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中小民营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核心价值,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形成企业文化规范,使其成为员工行为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应当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员工行为方式,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企业应当建立企业文化评估制度,明确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落实评估责任制。避免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可以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本主义”思想,最终实现“自我控制”。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重视人情味,利用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仁爱”思想,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沟通和感情交流,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使内部控制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每一个员工信仰明确、思想鲜明、形成自觉接受控制的意思,内部控制自然也就会更有实效。
(二)加强内部监督
在企业各个阶层的人员中,就内部控制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一个主要力量。审计部门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还应该帮助组织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建议管理当局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使成员能自觉把办事准确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为保证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首先,要使其得到管理当局的支持,以授予内审机构足够的权限,保证对重大疑点拥有相关的审查权力。当内审人员报告的信息显示公司必须采取某些行动时,管理层必须及时对此做出反应。其次,要保持和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注重对其进行内部控制知识和相关审计、会计知识的培训,以使其具有最新的知识结构,胜任岗位的要求。再次,要在机构设置上提高其独立性。条件具备的中小企业应该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要逐步由财务收支审计、设备购置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向,从而扩大审计的范围。内审部门应该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指导。这一安排,能有效减轻董事会职权弱化、内部人控制严重的局面,而且,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董事会的制衡。没有条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中小企业,可以只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同样可以达到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三)完善风险评估管理
加强风险评估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实施风险权限管理,直接操作人员的经济活动必须严格限制在规定的风险权限之内。②建立风险控制责任制度。在实施风险权限管理的基础上,明确各当事人在事前、事中、事后各自不同的风险控制责任。③建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预警就是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先警示,防患于未然。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渠道(包括营销网络、财务关系网络、市场网络等等)加强对企业内外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的分析研究,及时了解环境变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④开展风险识别。对各类风险要具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鉴别力,搞清楚什么是主要风险,是否存在重大风险,为避免和控制重大风险提供依据。⑤制定项目和资金的风险评估制度。企业应根据各种经济业务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操作流程、作业标准,对较大资金的项目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收益评估,各项资金的比例必须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⑥建立风险分析制度。风险分析就是运用专门的方法,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对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规避风险的能力、条件进行衡量,对环境变化可能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程度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为以后的风险防范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
(四)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对于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必须解决以下重点问题:
1.业务授权与审批
内部控制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岗位分工和授权批准。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人员少,工作无法细分,产生指责岗位不清。因此严格实行账、钱、物分管原则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重中之重。科学的岗位分工、严格的授权批准可以达到互相牵制的目的,有效保证业务合法、合理和合规。中小民营企业应建立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表,对每一部门的职责权限划分清楚,便于进行绩效考核。
2.凭证与记录控制
企业应对外来的原始凭证和自制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对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完整。会计人员要严格分工,按照内部牵制的基本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使企业的内控更加完善。
3.实物控制
中小民营企业应对企业的实物资产从取得到报废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应把握企业资产的购进、耗用、报废等各环节的控制,通过建立定期盘点制度,掌握企业资产动态,加强管理。诚然,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运作离不开有效的内部监督与激励机制的配合。现实与理想,自身与外部环境都证实了一个事实:建立并有效地实施一个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其在未来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环境的大挑战与企业经营的不断变化,要求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循序渐进地去建立一个适时、动态、开放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使内部控制系统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成长中发挥巨大作用。(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朱翠兰.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C].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5
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在20世纪八九十年纪逐渐在我国受到重视,随着《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内部控制审核》、《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规范的陆续出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就正式成为理论与现实的迫切题域。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发展较晚,在评价分析框架、评价分析模式、评价分析方式等方面仍存一定障碍与问题。论文基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提炼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定性与定量分析不平衡、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不相适、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与标准存在不统一等困境,在统一性原则、全员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的原则审视基础上,提出目标导向的多层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构建、基于BSC与AHP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的可能路径。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困境考察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发展速度较快,但因起步晚,自身发展的不完善且受到内外环境的冲击,管窥我国中小企业当年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现状,总体上存在定性与定量分析不平衡、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不相适、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与标准存在不统一等困境。
1.内部控制评价定性与定量分析不平衡
内部控制评价这一程序近年来已被约40%的上市公司所采用,40%的上市公司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分析公司的业绩、优势与不足。然而通过对2007年~2011年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分析比较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报告内容的相似度较大。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从不同年度报告内容的纵向比较上与不同公司同一年度报告内容的横向比较上看都存在相同或相似。二是报告定性的描述性较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总体上以概述性为主,量化打分与评定的成分较少,从而导致形式重于实质。综观对2007年~2011年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分析不难发现,内部控制评价总体上定性与定量分析不平衡,定性描述型的分析偏重,而定量分析则相对薄弱,容易导致报告结果失真,难以避免纯文字性评价带来的模糊、精略等弊端。
2.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不相适
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中小企业一定时期内、一个过程中的运行效率与成果的评价,但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多是在年终对结果作一定论,而缺乏全过程的监督与评判,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性缺失。在内部控制评价上多是以制度建设、设计方式等方面做出评价,而忽略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与执行效果,这样则可能导致内部控制评价的形式化,而无法反映内部控制评价的真实性。辟如一个中小企业为应对内部控制评价,将相关的理念、设计做成一册册的材料,但根本没有执行,只是子虚乌有,按传统只重结果轻过程的内部控制评价则很可能出现评价失真的现象。
3.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与标准存在不统一
内部控制评价是从审计领域发展而来的,注册会计师一直是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仅仅通过注册会计师的评价已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实现目标的需要,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慢慢超出审计人员的范围。评价主体的转变让评价内容和标准也发生变化,二者内容的不一致导致评价标准的不统一。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中小企业各自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可比性,因此要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首先应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内在原则
针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总体上存在定性与定量分析不平衡、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不相适、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与标准存在不统一等困境,提出统一性原则、全员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当前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内在原则。
1.统一性原则: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进行评价。只有确立相应的标准,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才能在此基础上考察各中小企业的得与失,优与劣。目前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尚不成熟,在标准上尚未统一,美国的实务界将COSO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完整框架的标准作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标准。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与中小企业内部都尚未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量定出有章可循的标准。在借鉴COSO报告的评价标准体系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是评价标企的一般标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等要素评价标准与生产业务循环、销售业务循环、采购业务循环等作业层级评价标准是具体评价标准,由此构成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统一标准。
2.全员性原则:全员参与内部控制评价
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对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中小企业人员应重视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提高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全员参与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不仅可以增加员工主动性,也让员工深入实际,增强中小企业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是一个相互牵连的过程,仅仅靠一部分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每一个人都配合好,才会有最好的内部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系统包含着多项目标,每一个员工也是被评价对象,员工可以通过参与评价体系实施自我评估,发现自身不足,以此改进。通过全民参与,员工自身水平得到提高,也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做出贡献,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
3.客观性原则:客观对待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要本身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待优劣势能客观对待。随着W TO的加入,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形势更加严峻,客观对待内部控制评价的同时,要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即为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基准的体系。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组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和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风险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关注和管理的焦点。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该以风险管理理念为基准。风险管理成为组织管理的关键所在。内部控制评价的重点应该是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在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中,分析、确认经营风险,在各项指标上要把握风险管理理念,建立以风险管理理念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有利于将风险由事后向事前控制转变。风险管理意识可促使中小企业在应对内部控制评价中的突变状况能够更为客观的审视与应对。
三、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路径抉择
基于内部控制评价定性与定量分析不平衡、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不相适、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与标准存在不统一等困境,在统一性原则、全员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的原则审视基础上,提出目标导向的多层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构建、基于BSC与AHP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路径抉择。
1.目标导向的多层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构建
目标导向是在传统的原则导向、规则导向基础上提出的,是在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中寻求的最佳均衡点,多层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即是中小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评价主体包括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各个被审计部门和中小企业员工实施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自我评价的方法。简单来说是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各个被审计部门和中小企业员工共同参与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有利于解决主体间的矛盾和不协调问题,并且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从下到上的全面评价极大地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效果,最大程度的符合统一性原则、全员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并有效应对评价定性与定量分析不平衡、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不相适、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与标准存在不统一等困境。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财务控制保证保密性;中小企业内部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其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形成相互制衡机制,明确财务及其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严格依据《会计法》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的会计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核算规程、会计工作规程、会计人员岗位流动制、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以保证内部的严控监督。二是现金流量预算予以控制。现金流量控制一般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盈余控制、评价是否过度投资的投资现金流量控制、使用盈余资金进行投资的合理投资现金流量控制等,对现金流量预算予以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三是应收帐款控制。应收帐款的控制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效益,中小企业通过销售合同、收款率与应收帐款余额的百分比,也应对应收帐款的安全性,从而有力避免坏帐的可能。四是实物资产控制。实物资产主要指实物与现金,是中小企业质量最高的经济资产,对实物资产要及时对帐,避免现金被挪用等现象。五是财务风险控制。做足财务风险的功课,有力应对全球化的经济风险,有效利用债务提升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2.基于BSC与AHP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BSC即平衡计分卡,AHP即层次分析法,基于BSC与AHP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是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形式大于实质、定性重于定量的困境提出的,旨在定量分析上对内部控制评价做出改进。层次分析法(AHP)对内部控制系统打分作权重设计。这种方法将总目标作为一个系统,并将其分解成准则、方案等多个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计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符合内部控制系统特征。平衡计分卡(BSC)则要求中小企业在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外部组织与中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果性指标与动因性指标之间达到平衡。这符合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如果根据中小企业内控特点将平衡计分卡四要素进行调整,即可以形成满足中小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要求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修改后的四要素分别是:财务角度、(中小)投资者角度、内部经营流程角度、长期发展与成长角度。之所以将顾客角度改为投资者角度,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特殊性和不健全性,中小投资者利益往往会受到大股东的侵害。因此,这一改变是希望管理层可以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视角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池国华.基于管理视角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会计研究,2010,(10)
[2]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Framework for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i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Finance,1998.
[3]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Standards for Internal Control in the Government. Journal of Finance,1999.
[4]韩传模、汪士果.基于AHP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2009,(4)
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并定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从此,小企业及其会计制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小企业的界定
从会计管理的角度看,界定小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会计制度,在满足对小企业各方面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简化其会计核算。在界定层次上,我国可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把企业界定为大、小两个层次。从世界范围看,企业规模大小的界定标准有以下四种情况:①以单一的从业人数为标准。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的人员越多,其规模通常也越大。而且,从业人数越多,会计核算和管理也越复杂。②采用从业人数/营业额复合标准。适用于生产和管理高度自动化,职工的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③采用从业人数/资本额复合标准。通常情况下,资本的多寡与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成正相关。资本的性质也影响 企业大小划分标准的确定。对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根据资产规模对小企业界定时,应把划分标准提高一点。④采用从业人数/营业额/资本额复合标准。
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我国生产力水平和人口状况,在确定我国标准时,从业人数指标应稍大一些;营业额、资本额指标应稍小一些。具体数额应根据近几年我国统计部门提供的各行业有关从业人数、营业额、资本额的统计指标确定。
二、小企业的重要地位
小企业是最具创新活力也是最具变化特性的群体。小企业总是不断出现,又不断被淘汰,在有较高的“死亡率”的同时,更有很高的“出生率”。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小企业在数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但小企业的重要地位,不是因为其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而是因为其为社会提供了超过半数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相当份额的国民财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全国134.46万个工业企业法人中,按新的中小企业标准,中小企业法人占全部工业企业法人总数的99.88%;中小企业上缴的税收占全国全部税收的43%;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岗位。
由此可见,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小企业不仅向国家缴纳了大量税款,而且吸纳了众多城乡劳动力,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建立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无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即企业不论规模大小,不论组织形式如何,不论其经营的复杂程度的差别有多大,要求其提供的会计报表的格式与内容都是一致的。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讲不切合实际,尤其是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有效的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应当符合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宜过分复杂。
首先,从理论上看,规模不同的企业分别适用不同复杂程度的会计制度。其次,实行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让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别提供适应其特点的有差别的会计信息,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可以促进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加有效。最后,从国际上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情况看,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需要和国际接轨。
鉴于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和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数量需求的不同情况,我们国家应当积极借鉴世界上其他各个国家的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从而促进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水平的提高,使会计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服务。
四、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体现合规性要求。合规性是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第一要求。它要求会计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到会计制度当中去。例如,根据国家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支付结算办法》,会汁制度中应当制定有关货币资金的收支、保管的规定以及有关结算业务的规定,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资金、堵塞贪污盗窃和违纪使用现金的漏洞。
(二)体现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是制定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和组织会计核算程序具有法规约束力的基本规范。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虽然不属于法律范畴,但具有法规效力。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必须体现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否则会计记录及根据记录编制的会计报表,就不会被有关单位和人员所接受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符合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的基本目的是满足企业内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有关企业经济活动信息的需求。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有用程度息息相关,是会计系统实现会计目的的前提条件。建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生成机制是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起码要求。符合会计信息使用者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应当具备相关性、重要性、及时性、可靠性、客观性、全面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等方面的特征。
(四)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必须考虑会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达到成本效益的最优组合。会计成本一般是指提供会计信息有关人员为收集、归并、整理和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所付出的相应的劳动。所设计的会计制度中的各项工作处理程序在满足信息使用要求和安全正确的条件下,应当尽量简捷,避免重复,简化各种手续。优秀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应当简便易行,行之有效,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目前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大提高了会计效率,降低了会计成本。因此,对于已经或准备实现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设计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五)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在形成以后,应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会计人员会难以适从。但是,由于企业的经济环境的变动,企业经济业务也总是在不断变化,当所制定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时,会计制度应适时修改。这就要求在设计会计制度时要将稳定性与炅活性结合起来,会计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应当保持相对稳定。在制定各项具体规定时要留有余地,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六)全面性原则。资金运动是企业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对象,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制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应该体现全面性原则,全面规范企业的各项会计活动,既要对企业资金运动中所涉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进行规定,又要对属于企业会计工作范围的会计工作程序、会计管理体制、会计人员职责分工和权限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使企业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形成一个完整的、互相补充、互相制约的制度体系。
五、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应当包括如下内容: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也应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阐述如下:
(一)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是指规范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具体包括核算形式的选择、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设计、财务会计报告设计及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会计工作可以手工操作,也可以实行电算化,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应根据本单位使用的不同核算工具作出设计。
(二)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安排有3种形式:独立的机构,独立的人员;没有独立的机构,但有独立的人员;既无独立的机构,又无独立的人员,委托有关中介机构记账。到底采用何种形式,有关人员在其中应当承担何种责任,企业应当在会计制度中予以明确。对中小企业来讲,应在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业务量大小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安排。
(三)会计管理和监督制度的设计。
会计质量和监督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会计制度、材料物资管理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制度、会计档案和会计工作交接制度、内部稽核和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依照《会计法》的规定,企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规划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对于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还应规范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各种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在完善手工记账的同时,还应该根据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条件建立会计电算化制度.其内容包括:运用计算机填制、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自动生成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及进行报表分析,会计资料打印、复制备份、保管等方面的制度。
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小企业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应根据会计核算的需要,在相关的会计制度中加以说明,一般不再另行制定财务管理制度。
六、促进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化的具体措施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化,是一个关系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单靠建立内部会计制度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建立制度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保证制度的顺利执行。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索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实现会计制度规范化的基本前提。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具体措施是严格执行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索质.通过定期举办高级人才业务培训班,广泛宣传新出台的会计法规、会计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使企业的领导者了解会计知识,能够看懂会计资料,进行财务分析并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同时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会计工作中的职责,判断自己和会计人员的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真正担当起会计责任主体的重任。
(二)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主要是用于规范会计人员、企业领导者及相关人员的行为,一经建立,要认真履行。会计制度在企业内部的运行状况如何,需要企业内部和外部有关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和检查。监督检查可分为内部监督检查和外部监督检查两种形式。内部监督检查主要是由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实施的监督与检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置独立于企业财务机构之外的内部审计机构,由专门的内审人员履行内部监督职能;不砖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可由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互查进行监督检查。外部监督检查,主要是指由企业以外的部门和个人所实施的监督检查,包括政府监督和民间机构监督。各级行政部门如财政、税务、审计、工商部门等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监督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凡属于必须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财务会计报告才能对外提供的中小企业,如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接受注册会计师的监督。
(三)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记账是时展的必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某些信息的资源共享,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因此,必须加快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进程。一是加快中小企业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二是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周静,张建伟.小企业会计制度.问题研究与对策[期刊论文],管理学家 2010,(3).
一、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会计信息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上面,同时也会受用在生产经营,以及产品开发等工作当中。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是基础核心。其中,因为合理地分析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找出,所以,很多投资者也会通过对会计信息的了解来了解企业。而现阶段,在进行财务分析工作的时候,主要是针对于资金周转和资金使用两点。其中,当企业的需求开始膨胀的时候,管理者可以结合对会计信息的合理分析对资金流动、融资,以及有效利用等给予良好的控制,从而达到以最低成本来获得最大发展空间的目的。通过上述论点不难发现,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极为主要的作用。
其中,财务分析的主要源头为会计信息,而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只要利用完善的科技技术,那么在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的时候,不论是信息传递、还是记录,都会变得无处不在。所以,在我们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理解的时候,首先可以从财务信息着手。其中,财务分析不仅具备着传统的报表形式,也具备着一事一议的形式,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所选择的方式可以说并不固定。当前,在谈及一事一议这一分析方式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针对某个固定时期的特殊情况的分析,分析这个时间当中,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外界影响所引发的各种问题等。所以,可以说这种分析方式具备多样化,不拘一格。另一点,典型的财务分析其实就是一种考核评分模式,其中的每一项评分都会与财务分析相连接,这便充分说明财务分析对企业评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以及营销的时候,合理准确的会计信息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比如映射出产品的生产周期。同时,在进行经营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信息的记录来进行前期判断,这样可以让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市场的需求。而且,开发人员在对新型产品进行研发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会计信息中所涉及的走向进行选比,从而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还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记录
首先,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合理的记录时,首先需要记录人员具备一定的从业资格,以及良好的判断能力。其中,比如记录的时候,记录人员可以事先进行判断,分析该采用何种记录方式才可以达到最终效果,并不会对日后的分析工作带来影响。同时,良好的记录可以有效地降低分析工作的时间和工作量,而科学的记录则可以有效提分析的准确性。
其次,在对财务工作进行分析的时候,通常都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的,这便要求记录工作满足完整性要求。其中,记录者不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信息删减,因为这种漏记得情况会严重影响日后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同时,由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常常会出现变化,并非是单一固定的,而会计信息的记录量又非常的庞大,这便要求记录者必须认真对待记录工作。
最后,当记录完信息之后,记录者必须反复的核对,这样才可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精确性。同时,在记录的过程中,记录者还要严格安排流程,确保流程的合理性,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错误的发生。
三、信息传递
1总的来说,传递工作是对信息的第二次核对,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因为该类信息往往具备着非常庞大的数据量,因此在对其进行传递的时候,也会伴随着一定的信息简单汇总分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这个过程是对信息的第二次核对。同时,当会计在对信息进行核对的时候,必须对每一笔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一旦一个地方出错,那么将会对整体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经济的损失。所以,在传递的过程中严谨地核查信息,这是确保信息可靠准确的重要保障。
2传递是及时找出信息中隐含问题的关键,也是及时制定出解决方式的重要依据。其中,在日常信息传递的时候,会计可以及时在查核的过程中发现相应的问题,并采用合理的措施将其改正,而这个过程也是提醒相关工作人员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大问题都是因为小问题而形成的,所以及时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避免大问题出现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提高会计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3传递工作需要人员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给予实现。其中,首先需要会计人员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熟知彼此的工作方式,互相学习,这个过程中要严格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出现,因为这将会对信息的传递造成影响。同时,在对会计信息进行传递的时候,也不可以完全地依靠科技能力,人为的传递也是极为重要的。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通过人为传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所以,将科技与人为动力相结合,可以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准确有效。
四、信息保存
在进行保存的时候,因为该类信息的种类较多,而且数量非常庞大,这便使得会计必须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的合理性和清晰性。其中,通过合理的保存,企业人员可以有效地对前期工作给予了解,这样,便可以避免工作中的重复问题出现。同时,通过对保存的资料的再次查阅,会计人员还可以及时明确前期工作中的重点环节,这样便于后续工作的衔接,从而确保工作的完整性。(上转第50页)探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李晓变摘要: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在我国已经被列入了法定要求条例之中,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企业的重视和参与。对此,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和完善,是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基本手段,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笔者主要就企业内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出了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监督职责;审计管理由我国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审计部门在08年6月28日所公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09年7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主要的施行对象为国内的上市公司。这一规范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已经逐步向国际化标准看齐。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中不可替代不部分,对企业的治理和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在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和完善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环境逐渐激烈化的发展,企业必须在改革施行的冲击下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通过内部控制等治理方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一、当下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笔者通过了解发现当下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都没有达到科学、合理及有效的几项基本标准,主要表现例如:内部控制施行的范围没有深入到位,还是存在一些薄弱点和空白点;相关控制的规章制度实施贯彻不够彻底,管理效果得不到体现;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及运作风险的预测,使得管理工作上对内部控制有所忽略。其主要表现有:
1.1控制环境设置的不严谨
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是建立在控制环境的设置上的,控制环境设置的严谨程度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并决定了其实施效果。就当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坏境而言,在设置上还存在有很多问题。首先,公司的治理结构构建方面不够完善,针对于内部人员和控股股东的失控现象很常见,对于必要的约束控制没有落实到位;其次,相关部门或机构的分配设置不合理,企业的控制制度也不健全;再次,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并不重视,不具备内部控制认知和概念。
1.2风险意识的缺乏
我国企业的发展历史中,因为某一时期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颁布,所以有很多企业的发展进程都是依靠国家行政的扶持而发展业务的。直观点说,当企业有新业务、新项目以及新机构需要构建时,国家承担了其开拓发展的全部风险,因此,这些企业并没有对拓展项目进行风险考察和风险估测。而企业进行业务拓展分析时,多数也是参考前期的盈亏状况和财务统计情况,并没有对日后企业运行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同时,进行风险估测的手段和技术还是处于落后阶段,评价中带有太多的主观判断而不是以科学合理的角度来进行评估的,所以在客观程度和真实程度方面,对企业风险评估不够恰当。
现代企业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竞争意识,会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且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遭到淘汰。WTO的加入,使得我国的经济环境背景更为雄厚,同时也说明了国内企业必须要在风险评估和自我保护机制管理上加以重视,预防出现危机时能够留有余地。因此,企业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则是对企业扩展和持续经营的有效保障。
1.3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企业内部审计是对经济监督进行审核监督的主要手段,它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起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但是从近几十年来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有尽到其应有的职能义务,存在有非资源性组建、独立性不完全以及轻服务建设而重监督建设等问题。
二、企业内部管理完善的基本建议
2.1企业控制环境的优化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说,管理活动的进行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都要保障其处于适宜的控制环境之中。对构建、增强或是削弱某规定政策、规范及相关影响的各个重要因素被定义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因此,企业在贯彻目标实现和持续经营的发展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实现,必须先要对控制环境做严格的审视和完善。从经营管理的方法、风格和观念到相关部门组织构建再到授权和责任分配制度,都是控制环境所要考虑周到的几个方面。具体落实可从下面几点入手:
2.1.1要求经营者以职业化、市场化为标准
现代企业经营制度要求企业经营者要以职业化、市场化为引导目标,摆脱去过依靠资本拥有者的身份,而以独立自主的经营企业姿态出现于经济市场当中。之所以以职业化、市场化为要求标准,是因为只有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打造出富有风险评估意识、竞争奋斗观念和责任承担意识的经营企业队伍。为了此目标的达成,聘任接任制度、资格级别制度以及年薪股权制度的制定就变得十分必要,这也是规范经营市场的基础和保证。
2.1.2操作性具备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制定
包含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都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出于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管理的规范,所以,针对员工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要格外重视。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建立时,也要结合职员阶层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从这两个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企业道德建设的完善和经营项目的持续发展。
2.1.3审计的独立构建
大部分的企业构建制度中,都应该由注册会计师来独立执行企业审计业务,并在审计过程中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进行了解、测试及评估,在发现其内部控制的重大漏失时应该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进行告知。也就是说,审计的独立构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和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2.2保障风险评估施行的全面性
企业内控系统的有效性,要求企业必须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对重大风险有清楚认识,并且才行进的过程中保持对其的持续评估。风险评估的内容不仅包含上述情况中的新项目或业务的开发,更是要对每一项基本业务、子公司以及集团整体的全面持续评测,评测内容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象信用风险以及签订合同内容风险等。只有做好了全面的风险评测,企业的发展才能在知己知彼的过程中勇往前进。
2.3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的加强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贯彻实施的执行效果何如,就要对内部控制的过程进行适当的监督,这一过程中,主要监督对象为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其中,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中对其他控制环节进行审查监督的重要实施手段。
内部审计除了审计职能的履行、(上转第50页)`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对策分析朱家兵1冯明亮2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化程度的深入,新疆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新疆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可借鉴的竞争战略,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实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中小企业;现状;对策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促进社会进步有重大战略意义。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就提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新疆全区的15个地州市、85个县(市)中,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是以中小企业为经济支柱的,中小企业在推动新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二五”时期应继续加强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新疆中小企业应将自身内外部优势与《纲要》精神相结合,与时俱进,突出竞争战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小企业概述
1.1中小企业的规模界定
学术界对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划分。一般来说,广义上是指除国家确认的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而狭义上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
现在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有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定量主要是通过数量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划分,包括从企业雇员人数、资产额以及销售收入等等。而定性一般从企业质量和地位两方面进行界定,试图从本质上判断其在竞争中是否具有先天的弱势地位。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前后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首先是在建国初期,主要按固定资产价值划分企业规模。在1962年,改为按人员标准对企业规模进行划分。然后在1978年,主要按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划分。到了1988年,主要依据实物产量来反映其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进行划分。紧接着在1999年再次修改,主要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考察指标。最后在2009年,国家发改委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又制定了新标准,一直延续至今。
1.2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新疆来说,中小企业在全疆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
1.中小企业是提高就业率的重要载体,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相比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优势之一就是用较少的投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收益。由于其经营方式灵活,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有利于社会稳定。
2.中小企业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
在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中,中小企业创造的财政收入比例较高。尤其是在我国的县域经济中,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对新疆这个比较特殊的地域更为重要。
3.中小企业对活跃市场具有主导作用
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市场提供的产品应该非同质化,多层次化。中小企业利用其机制灵活,富于创新的优势,活跃在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同时介入大企业不愿涉及的行业,从而使整个市场活跃起来。
二、新疆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
2.1新疆中小企业现状
新疆的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质和量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私营的企业为例,用2010年的数据与2009年相比,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户数增长了42.50%,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增长了85.5%、制造业增长了35.5%、采矿业增长了58.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了48.60%,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同比的增加,信息传输增长了132.4%,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了143%。
新疆的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这与全国其他各省的情况基本。其次是制造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邮政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行业。从全区来看,在经济发达的北疆地区分布比较集中,而广大的南疆地区中小企业相对较少。在中小企业中,乌鲁木齐市是拥有中小企业最多的地区,这也与乌鲁木齐是省会城市,各种资源比较丰富有关。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公有制的中小企业比例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有所上升,尤其是私营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虽然新疆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疆的中小企业也有自身的优势。
2.2新疆中小企业的优劣势分析
由于新疆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新疆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劣势,分析这些优劣势,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根据自身条件,利用优势,规避劣势,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2.2.1新疆有着丰蕴的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
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其矿产种类多,配备程度高,有部分特色矿产,远景潜力很大。农业资源也是新疆的一大优势。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日照时间长、积温多、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年太阳能辐射量仅次于,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而且由于新疆地域辽阔,境内地势起伏,各地气候差异显著,景观殊异,有许多的奇异景观,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新疆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对新疆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疆的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依托这些有利资源,通过对各种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竞争力。
新疆人文优势也相当丰富。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区内民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与中亚五国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就形成了新疆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也是新疆做对外贸易的巨大优势。新疆的中小企业可以在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上大做文章,而且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也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
2.2.2交通不便和缺乏中高级人才是制约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交通运输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制约影响。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就会提高,这对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非常不利的。新疆地缘辽阔,其经济主要是绿洲经济。绿洲之间运距长是新疆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缺点。同时,缺乏中高级人才也是新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劣势。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人力的竞争。对新疆的中小企业来说,缺乏中高级的人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虽然国家制定政策鼓励人才为西部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但是大部分人才还是去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这就造成了西部人才稀缺。企业只有引进中高级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目前,新疆中小企业的比例达到99%。其中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以及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中以个体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居多。经营范围囊括了各行各业,包括传统的加工工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而且,中小企业为产业转移以及国有企业改革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其在协调社会经济平衡发展、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来看,积极培育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群体,不仅符合新疆地区的经济特点,也是新疆发展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必不可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疆中小企业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应结合自身优势,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足现状,树立长远思想,把企业做大做强。
提升新疆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战略及对策与建议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获得竞争优势,一方面需要利用自身优势条件规避不足之处,其次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各种竞争战略提高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新疆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的竞争优势,在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做出战略选择的同时,更要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
3.1新疆中小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中小企业在竞争发展过程中主要竞争战略包括:低成本战略,这种战略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竞争战略。多样化战略,新疆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通过技术开发和工艺创新,突出产品个性化,满足不同客户的市场需要。同时跟进市场潮流,积极研发新产品领导市场主流。集中型战略,采用这种战略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扩大规模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通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竞争战略,企业要想长远发展下去,必定要有明确的战略愿景做指导。
3.2提升新疆中小企业竞争的对策与建议
新疆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面临各种复杂处境的情况下应结合当地资源,利用自身优势,规避劣势,综合运用多种竞争战略,同时应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策略。新疆中小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要逐渐转变为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以及工艺创新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应用技术创新策略,能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极大提高。
以信息化为动力策略。新疆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可以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以企业文化为后盾策略。新疆中小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来,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单位:1.新疆财经大学,2.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黄玲娣、周潇:《对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新疆财经,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