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9: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专业硕士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key words: accounting; teaching reform; method research
[摘 要]经济快速发展,使许多经济管理、金融和贸易等与经济相关的非会计专业越来越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在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中的重要性,许多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但是,硕士论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信息化的浪潮,对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成为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学;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作为一种核算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财务会计信息作为核心的价值信息已经受到除专业会计人员以外的各类经济管理人才的广泛重视。与此同时,作为高校学历教育中的会计学课程也受到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青睐。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硕士论文会计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和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财经类院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程度地掌握这门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一、 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目的应该是能够读懂报表、分析报表、运用报表。至于如何生成会计信息,则不属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关注的范畴。然而,在当前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一些高校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长期的应试教育思维及缺乏必要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使得会计学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多地等同于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掌握。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学生也一味地满足于死记硬背某些结论,忽略了所学专业的特点,难以把握会计对各非会计专业的作用,从而导致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相联系,只能就会计而论会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显然不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初衷和目的。
(二)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会计学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一般是教材,而目前已经出版的会计学教材基本上是会计专业教材的减缩本,其中会计业务的处理所占篇幅较大。过分注重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介绍,而涉及会计信息分析与利用的内容很少。如果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使用这种教材,那么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心自然而然就放在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会计核算方法的详细介绍上了。显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学这门课程时,其侧重点不应是掌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学会对会计数据如何进行分析利用。因此其教学的重点当然应该是会计报表。而实际教学中会计报表内容只是粗略地提及,谈不上详细讲解及其编制。学生对报表也只能是模糊不清,根本弄不清报表数据的来龙去脉,更谈不上分析利用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落后
目前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即按目录从第一节讲至最后一节,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听取老师事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只能是“你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任何选择余地。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在会计学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试点。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然而,大多数教师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其实只是单一地运用ppt,由屏幕替代了板书,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体技术。学生并不完全认同这种教学方式。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教学法、网络技术及相关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却很少涉及。这无疑降低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从因材施教来看,非会计专业教学应采用不同于专业会计的教学方法。
--> p>
(四)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财经类高校普遍重视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而在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的教学误区。在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下,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中根本没有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即使个别高校有会计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分配的学时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很多学过会计学的学生,根本没见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实物。由于缺乏会计实验的具体操作环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想象来理解会计实务,这显然使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推动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学教学发展。
(一) 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准确定位
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同时还决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学的目的与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能读懂这门商业语言。成为一个好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利用者,如同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一样,都是作为一个工具为以后的工作服务的。因此,会计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引导学生去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应该掌握哪些会计知识。后者是通过一系列的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好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此,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引导学生树立会计思想和会计思维方式,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生成的,懂得利用会计信息化技术获取会计信息,并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提高非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二)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专业特色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目的并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内容应首先保证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硕士论文同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加入适当的专题,将各专业的业务特点在会计上的反映做一个专门的介绍,例如,在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讲授会计学时,可重点突出对收入准则的讲解等。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专业特色,做到了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内容安排上应突出会计要素、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因为非会计人员看到的会计资料就是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反映报表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重要工具。同时.还要增加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内部控制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考虑到当前的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应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适当融入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不仅了解传统的会计信息生成系统,也了解现代的会计信息生成系统。
(三)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育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设计制作一些电视录像片、计算机课件等,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掌握有关内容。例如对会计对象的介绍,既可以通过播放录像片来介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使得学生全面了解供、产、销过程,这样更容易理解会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管理和决策的实际能力,可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例的讨论和教师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所学的会计知识,并从现实生活的案例中感受到会计就在身边,从而对会计学学习产生兴趣。当然,采用教学案例法并不是要放弃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应以会计理论教学为主,会计案例法为辅。会计理论中穿插会计案例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增强会计学的趣味性。此外,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答疑、质疑、讨论等.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把教案、网络课程录像、会计软件等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随时查列和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四)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验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密切的学科,因而会计学的实验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和必不可少。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实验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会做账,而在于熟悉各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从而学会利用会计信息。因此,在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验中,教师应通过对实验内容的合理设计,使学生能完整地体验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使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从会计核算结果出发去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或效益的技巧。有条件的高校可购置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会计软件的操作,体验会计的整个账务处理流程,从而把所学的会计学知识贯穿起来。此外,学生也可利用网络资源,登录一些在线会计网站,免费体验在线会计的方便与快捷,以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学会利用网络会计信息。
三、 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会计学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的先导课程,也是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领入会计知识殿堂的入门课程或启蒙课程,硕士论文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仅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续的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长远的影响。该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
-->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即“三基”,内容抽象、专业术语多,核算复杂,规范性强、灵活性差,给教与学带来很多困难,往往是教师硬着头皮讲,学生耐着性子听,稍有疏忽,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课堂气氛紧张、压抑、沉闷,一节课下来,教师与学生都很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而言,则是必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对如何加强和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进一步的思考。课堂以多媒体手段和实物演示为主,配合师生互动的方法。
根据会计学课程的内容,结合应用型操作技能培养的需要,整理制作多媒体授课课件。首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课下温习已学过的,预习本节课要讲的,以提问来督促,以检查所布置的练习来达到效果。然后,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内容,讲解清楚,有文字,有图表,比较生动地将枯燥的会计内容表达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会计核算程序的讲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解系统有效,学生反映效果良好。其次,实物演示以增强感性认识。基础会计学中,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账簿、凭证等是最基本的概念。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事项的方法是要达到的主要要求,清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程序环节是基本的能力。为增强感性认识,购买相应的凭证、账簿、报表等教学材料,并在教学中加以演示,以举例和实物讲解概念,直观地增加理解和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手工和计算机模拟以增强动手能力。
为了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编写涉及基础会计部分实习的实例,并尝试在教学中期穿插模拟。让学生模拟期初建账、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从而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模拟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 钟红英. 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3).
[2] 李刚.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6).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年度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年度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abstract:enterprise accounting is a strong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course. the non-accounting students feel the difficulty in learning enterprise accounting. 51lunwen.com/master_degree.html we should get hold of some methods, such as laying the foundation, analytical in teaching and practical in homework and so on. this paper makes certain suggestions on how to lay the foundation, grasp the key points and on how to use the learn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o achieve better learning results.
key words:enterprise accounting; non-accounting majors; teaching methods
摘要:企业会计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技术性的课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企业会计学时会感觉比较困难。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打好基础,善于分析,多做习题,运用“全准稳”的思路学好课程。本文针对非会计专业如何有效的学习好企业会计学,硕士论文 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学习过程中打好基础、抓住重难点和利用好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企业会计;教学方法
会计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主要信息来源,而且是企业利益相关者极为关心的数据资料,同时也是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宏观管理的依据。因此,企业会计学是工商企业管理等非会计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企业会计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课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它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从心理上克服对这门课的障碍,而且要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方法和建议。
一、 打好基础 鼓舞信心
要学企业会计学这门课,就必须打好基础,要有一定的会计理论功底,也就是说,需要学习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非会计专业学生基础会计学的学习并不十分强调会计实务,不强求学生学好怎么编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等。它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会计的理论知识,更具体的说就是要求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学会根据各项重点经济业务的发生编写会计分录。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应重点把握借贷记账法的学习,多做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练习,特别是熟悉运用借贷记账法的原理针对一些重点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重点经济业务是指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和成果核算等工业企业中经常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形式。学生应学会将这些经济业务中的主要会计分录利用图表的形式总结起来,便于学习和记忆。学会在学习中抓住重点,为企业会计学的学习做好准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基础会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习基础会计学并学会一些简单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鼓舞学生学习企业会计学的学习信心。
二、 理清思路 抓住重点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加熟悉本专业的课程。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课程有相通性,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但是会计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陌生,学习起来确实有难度。特别是企业会计学这种与专业课程相差较远且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学习之初就要学会抓住课本的脉络。那么如何才能抓住课本脉络呢?这就要求对课本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两条线的分析。从横向来说,需从会计的六大要素来把握。硕士论文掌握每一章节对应的是会计要素的哪部分内容,才能正确掌握本章中主要会计科目的借贷关系。很多学生学习中往往困惑于不同会计科目的使用,尤其是何时会计科目记借方而何时记贷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搞清会计科目的根本性质。
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刘东明主编的《企业会计学》为例。还有一点大家容易混淆的就是对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和会计科目表中的主要的五大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举个例子来说,一般会计课本上都是以会计科目表的形式对会计科目进行列示,而并不按会计六大要素的形式来列示。很多同学对会计科目表中的损益类会感到很困惑,分不清损益类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分别代表增加还是减少。
解决办法是对损益类会计科目按会计要素的划分进行进一步明确,比如说能使企业收益增加的会计科目定性为广义的“收入”,借方代表减少,贷方代表增加;反之,使企业收益减少的会计科目定性为广义的“费用”。从纵向来说,企业会计学的学习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难以事无巨细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我们的教学思路是全面系统学习教材,掌握全部内容和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这就需要重点问题重点分析,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对课本的重点章节和每一章的重点知识点分析到位。首先,课本的重点章节是指对企业经济业务里的重点业务的核算部分。那么,什么叫企业的重点经济业务呢?也就是在企业里经常发生的,而且在会计核算里相对来说比较频繁的业务。比如说,对存货的核算、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收入和利润的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以刘东明主编的《企业会计学》为例,对应的课本中比较重要的章节主要有第四章存货、第五章长期投资、第六章固定资产、第九章长
--> 期负债、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和利润和第十二章财务报表。这些章节也是考试比较容易考的地方,特别是账务处理题和计算分析题等大题易出现的高发区。
三、 重视例题 多做练习
企业会计学属于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只要求掌握各种业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考试中出现的考题并不难,跨章节的考题很少,所以重要一点便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章的例题。社会上针对企业会计学的辅导材料鱼龙混杂,有些勉强能够把握重点内容,而有些却离题万里。其实学习关键在于把握书上的例题。首先熟悉和理解书本内容,其次参透对应的例题,然后不看答案,把例题自己重做一遍,最后再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练习题,这是一种最简单但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多做练习是为了掌握考试中的题型,并学会针对不同的题型摸索做题的套路和经验,才能更好的结合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这就需要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对不同的题型做简单的分析。
企业会计学一般容易出现的题型有五种: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帐务处理题和计算分析题。我们可以把这五种题型分为三类,一是选择类,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选择题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验对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硕士论文其难点在于内容覆盖面大且备选答案很相似,特别是多选题,到底有几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稍一疏忽就会选择失误。为了提高选答的正确性,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排除法、比较法等,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二是文字记忆类,包括简答题。此类题目看似需要死记硬背来答题,其实不然,只要平常理解了,把理解的要点答出即可,并不一定和课本上一字不差,所以对于相关内容不仅要看明白、听明白,还要能说明白。三是动脑筋类,包括帐务处理题和计算分析题。侧重于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多个知识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需要熟练掌握课本例题,把握重点,多做练习。
四、 做题沉稳 放松心态
有些学生反映,平时学习好像是学懂了,但是碰到题目时脑子里就成了一团浆糊,各种会计账户在脑海中翻腾,就是不知道该用哪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一是熟悉和把握上述提到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二是善于总结,把书本上的重点内容进行有系统的总结;三是多做练习,使自己熟悉各项经济业务,熟悉各种会计账户,熟悉碰到各种不同的经济业务时如何用会计分录的形式把他们表现出来,在题目中训练自己,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点,会计分录不能死记硬背,除了上面说的要多做题外,每个会计分录其实就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所以,平常做题的时候,不但学会看到某个经济业务可以写出对应的会计分录,而且反过来也要学会看到某个会计分录能把相应的经济业务表述出来,就像讲故事一样的把它讲出来,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同学们对不同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记忆和理解。任何事情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便成功了一半。
好的心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充分的信心。这个信心是建立在平常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复习时就要克服对企业会计学的惧怕心理,从战略上藐视它,从战术上重视它。相信自己只要在全面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相关内容,学习并不困难。二是在复习中的平和心态。有几个知识点不会或难以掌握很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尽全力学习,用心就好。会计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运用“全准稳”的思路学好企业会计学非常重要。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同样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学生应在学习中不断摸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自己的学习旅程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刘东明.企业会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一、课程学时重复性问题为了加强会计师资力量的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应鼓励自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生员有两类:职专类考己的专业任职教师,走出校门到相关的行业、企业去兼职锻生和普通高中类考生。绝大多数职专类考生在职专时学过炼;教师自己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建设一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会计课程,而高中类考生和少一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部分职专类考生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也就是说,同时进人键,会计专业尤其不能例外。会计专业学习的学生专业基础相差甚远。我认为可以从两个
三、教材问题途径加以解决。第一,按照两类生员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优秀的教材能够提高学课程和学时;第二,规定免修但不能免考。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目二、专业教师问题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会计教材有以下两种情况:高等会计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于它的职业性。怎样1.高职专科使用现有本科类会计教材。如果学校原有本体现这一特点,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而绝大多科会计专业,则大多数学校在给自己的高职院校的专科学生数情况下,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又取决于任上课时选用的教材基本上和本科生一样,只不过在讲课时做课教师。
因此,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师,如果没有一些删减或降低一些难度。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教材和学生不从事过企业会计实务工作,那他在职业教育这方面是欠缺能很好地协调,学生在预习时不知道该看什么,该掌握哪些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普通教育是基内容。而且,一本教材有自己的前后顺序,有自己的体系,讲础知识传授在先,实践实习过程在后。而职业教育则强调实课时如果跳着讲、挑着讲,势必造成知识体系的不连贯、不畅践与基础并重,甚至实践课的学时应多理论课时。这就要求通。这样做,教师讲课费劲,学生听课也不容易。会计教师必须是身兼两职:教师和会计师,即国家教育部门2.高职专科使用专科类会计教材。如果学院是新成立的或会计专业是新设置的,那么教材很可能是从各出版社买进的,可能出现不尽适用的情况。针对以上状况,学校最好是组织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专业建设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内容、案例,做到特点鲜明、重点突出。如果学校不具备自编教材的能力,在购进教材时应该舍得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详读、研究,做到优中选优,而不是盲目购买。
四、课程设置和考试方法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能立即就业。这就要求它所设置的专业课程要紧跟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形势的发展。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指出: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高专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与经济有密切联系的会计专业,课程安排大多模仿会计本科设置。其实,很多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定位在专科层次上,学历水平比本科教育低,学习时间也比本科教育短。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不应该模仿本科教育,可以少设置一些专业课程,如只设置《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其他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高级财务会计》、《西方会计》、《税务会计》则可以不设置或开设课时量较少的专题。这样,我们把较多的时间用来讲专业核心课,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可以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采用传统的试卷测试显然不很适合。超级秘书网
那么,怎样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呢?解决案例和大作业不失为很好的方法。如,考查《会计原理》时,可以布置相关企业的背景资料,给出若干必备条件,让学生有所选择地使用,从凭证到帐簿,再到报表,每个学生的选择和实际操作都会有所差别,但可能都正确。除此以外,学生课余时间对会计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探讨,都可以作为考试成绩的参考。那种期末卷面成绩一锤定音的考试方法最不符合会计职业教育的特点。
五、会计诚信教育贯穿高等职业教育始终高等会计职业教育与会计本科教育相比,更注重实践技能,但这并不等于忽视对学生的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后者。只有夯实理论和技能基础,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们的毕业生更多的是从事具体的、简单一些的会计实务工作,接触帐务和金钱的机会多。因此,在学期间,要不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这方面,除了学习《会计法》以外,更多的引进国内外的相关案例教学,会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一、课程学时重复性问题为了加强会计师资力量的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应鼓励自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生员有两类:职专类考己的专业任职教师,走出校门到相关的行业、企业去兼职锻生和普通高中类考生。绝大多数职专类考生在职专时学过炼;教师自己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建设一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会计课程,而高中类考生和少一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部分职专类考生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也就是说,同时进人键,会计专业尤其不能例外。会计专业学习的学生专业基础相差甚远。我认为可以从两个
二、教材问题途径加以解决。第一,按照两类生员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优秀的教材能够提高学课程和学时;第二,规定免修但不能免考。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目二、专业教师问题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会计教材有以下两种情况:高等会计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于它的职业性。怎样1.高职专科使用现有本科类会计教材。如果学校原有本体现这一特点,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而绝大多科会计专业,则大多数学校在给自己的高职院校的专科学生数情况下,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又取决于任上课时选用的教材基本上和本科生一样,只不过在讲课时做课教师。
因此,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师,如果没有一些删减或降低一些难度。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教材和学生不从事过企业会计实务工作,那他在职业教育这方面是欠缺能很好地协调,学生在预习时不知道该看什么,该掌握哪些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普通教育是基内容。而且,一本教材有自己的前后顺序,有自己的体系,讲础知识传授在先,实践实习过程在后。而职业教育则强调实课时如果跳着讲、挑着讲,势必造成知识体系的不连贯、不畅践与基础并重,甚至实践课的学时应多理论课时。这就要求通。这样做,教师讲课费劲,学生听课也不容易。会计教师必须是身兼两职:教师和会计师,即国家教育部门2.高职专科使用专科类会计教材。如果学院是新成立的或会计专业是新设置的,那么教材很可能是从各出版社买进的,可能出现不尽适用的情况。针对以上状况,学校最好是组织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专业建设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内容、案例,做到特点鲜明、重点突出。如果学校不具备自编教材的能力,在购进教材时应该舍得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详读、研究,做到优中选优,而不是盲目购买。
三、课程设置和考试方法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能立即就业。这就要求它所设置的专业课程要紧跟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形势的发展。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指出: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高专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与经济有密切联系的会计专业,课程安排大多模仿会计本科设置。其实,很多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定位在专科层次上,学历水平比本科教育低,学习时间也比本科教育短。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不应该模仿本科教育,可以少设置一些专业课程,如只设置《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其他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高级财务会计》、《西方会计》、《税务会计》则可以不设置或开设课时量较少的专题。这样,我们把较多的时间用来讲专业核心课,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可以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采用传统的试卷测试显然不很适合。超级秘书网
那么,怎样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呢?解决案例和大作业不失为很好的方法。如,考查《会计原理》时,可以布置相关企业的背景资料,给出若干必备条件,让学生有所选择地使用,从凭证到帐簿,再到报表,每个学生的选择和实际操作都会有所差别,但可能都正确。除此以外,学生课余时间对会计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探讨,都可以作为考试成绩的参考。那种期末卷面成绩一锤定音的考试方法最不符合会计职业教育的特点。
四、会计诚信教育贯穿高等职业教育始终高等会计职业教育与会计本科教育相比,更注重实践技能,但这并不等于忽视对学生的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后者。只有夯实理论和技能基础,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们的毕业生更多的是从事具体的、简单一些的会计实务工作,接触帐务和金钱的机会多。因此,在学期间,要不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这方面,除了学习《会计法》以外,更多的引进国内外的相关案例教学,会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近几年,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的增加,以“工W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的会计专业办学模式慢慢兴起,并成为培养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在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研究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务院相关的指导文件中提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走一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我国高等教育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订单培养、嵌入式培养等。近几年国内很多相关学者也做了研究,如:徐文杰提出了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的重要性。他通过相关调研,提出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了适应新形式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注重课堂教学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因为好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特别是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开展职业教育比较早,发展已经有相当的规模。这些国家都探索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德国的“双元制”。“双元制”是学校和企业一起培养人才,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德国的这种教育模式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弱化理论。虽然一些发达国家对于高职教育的研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专门针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案例却很少。
二、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为目标,以校、企“二位一体、互利共赢”的合作育人机制为平台,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一起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一起开发教材。建立学校和企业2个学习场所,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文化。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不忽视学生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分为四个过程,并且四个过程是相互递进的关系。
(一)第一阶段
主要是第一学年基础课的学习。本阶段主要学习职业素质类的课程和会计专业基础课,会计手工做账、会计基础、珠算与点钞等基础类专业课,以及针对该类基础课开设的实训项目。该类课程的教学,融合了教学、学习、练习为一体,把岗位技能的要求融入到教学中。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在学期中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去企业岗位认知,帮助学生尽快了解会计岗位的基本要求,提前对自己进行定位。第二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去会计类企业处理一些凭证、盘点、记账的工作,通过企业老师的指导,学习处理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生产流程和经济业务核算,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会计事务工作。
(二)第二阶段
由第二学年第三、第四两个学期构成的会计岗位技能培养。本阶段主要学习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纳税申报、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企业成本核算等专业课程,以及该类课程对应的岗位技能训练。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该阶段以企业老师指导为主。学生通过某一具体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锻炼岗位操作的基本技能。
(三)第三阶段
第五学期的专项技能强化阶段,加强对学生技能强化,以及就创业指导。利用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收集人才需求,确定学生拟就业岗位。学生可以利用最后在校的四个月时间,强化自己的岗位技能,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
(四)第四阶
学生去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各安排指导老师。学校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过程考核,学生通过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动手能力、敬业精神、环境适应能力。具体四阶段课程安排图表如下:
三、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岗位练技能的要求,综合考虑会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了4类课程:职业素质课程、职业知识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
一是根据国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的要求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开设了两门专业类平台课程,分别是珠算与点钞、经济学基础。
二是专业课程体系是以专业课为主导,注重理实一体化,构建学生“零距离”就业。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职业知识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软件、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等课程。第二部分是职业能力课程,主要有会计基础实训(综合)、财务会计实务实训(软件)、成本会计实务实训、企业纳税实务实训、会计信息管理实训(用友)等课程。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的开设职业拓展类课程,主要是企业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电子商务、人际沟通与交流。在开设课程时考虑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制定标准,特别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是课程设置的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考虑岗位职责,与企业合作。根据会计专业的相关职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专业核心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不同的专业体现不同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时要了解企业需求,注重专业培养的特色,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对课程归类。表2为新四类课程建设设置比例。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建设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是影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则是保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开展、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我校会计专业教学团队非常重视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科学性,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建设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
一是定期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去企业顶岗学习,每次下企业锻炼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我院的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知识水平都是非常高的,但是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专业老师去企业锻炼,既可以提高老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使老师了解生产技术发展现状,提高老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
二是为了更好的教学,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学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到目前为止,我院的会计专业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都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部分教师是注册会计师,部分教师是会计师、纳税筹划师、统计师,部分教师是会计专业技能课程操作技能考试考评员,部分教师长期在企业担任企业工程师,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三是聘请兼职教师指导实践。在鼓励专职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的同时,我院还聘请了多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担任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和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这些老师会定期到校指导学生实训,查看学生的手工凭证,召开教学研讨会等。通过与企业合作,不断提高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了整个会计专业的教学团队技术水平,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5]。
五、总结
通过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不仅是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改革的需要[6]。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我们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理念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3):3-9.
[2]R波.高职高专会计信息化专业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J].电子商务,2012(11):89.
[3]许久霞.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8):127-128.
[4]石冬喜.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0):62-63.
一、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职业教育“实训”“应用”为特征的教育模式,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多种经济业务处理模拟上,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以理解电算化操作的工作流程,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实战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知识接受能力、电脑的应用基础较差,学习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应用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学习,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情境创设
ERP环境下电算化系统会计核算处理,比起单模块环境下有更严格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情境下再设计若干个工作任务。如设计11个单项实训和2~3个综合实训,确立商品流通企业、制造企业、通信企业三个行业作为会计电算化项目,每个项目下包括会计核算全过程。
2.信息资源提供
进行系统和软件功能操作方法介绍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和投影仪为辅助,用5分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方法,10分钟引领学生一起操作,之后,10~20分钟学生操作练习。教学演示中要重点结合会计处理程序讲清操作流程,同时讲清各模块包含的逆返操作功能。
3.自主学习任务设计
以一个制造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进行实训,要求学生电算化软件操作账务处理。子任务如下:数据资料准备、账套初始化任务、录入记账凭证、凭证查询、期间损益结转、生产成本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本年利润结转、生成后的凭证必须完成凭证审核与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自定义表的编制、打印报表、工资管理、员工数据录入、工资数据录入,工资系统日常使用初始化、业务处理、期末处理、数据查询统计、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原始数据分析录入、固定资产调拨、计提折旧、清查等处理,往来账初始化、往来系统使用、往来户档案管理、往来账查询与打印等。
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实训前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组成一个财务部,组员分别担任企业的会计主管、会计员、出纳员。老师根据实训资料布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由各小组自主完成。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主导学习,老师进行指导。
课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凭证等。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组讨论项目,每组4个人,学生讨论分别担任出纳人员、账务处理员、会计主管、单位负责人。实施项目任务发放学习任务书,小组成员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施情况,提示学生操作顺序。
5.学习效果评价
在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应及时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表现及作业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各组介绍自己的工作心得及存在的问题,相互点评。老师对整个项目活动的总结,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检测、评估,评测内容包括:凭证是否正确,凭证整理装订是否整齐、完整。最后强化练习设计,将上述流程应用于其他行业企业,由学生自主重复操作。
课堂教学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完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的演示根据子任务分步骤来开展,对重点步骤重点讲解,强调易错易漏步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中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机房内利用广播软件进行直观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完成实际工作的过程。一个个子任务,除了学习软件的操作技能之外,还涉及会计的专业知识及跨专业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师定期对各个子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查。由于任务环环相扣,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金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性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7).
[2]梁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财会月刊,2010(10).
会计本身是一项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几乎所有企业在招聘会计人才时,都要求至少有1-3年相关工作经验,这种工作经验是校内模拟实训无法解决的,必须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才可能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从而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但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却面临着诸多难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瓶颈
通过历时近两年的调研和走访,发现制约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校外实训的瓶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高职院校层面来看,大部分院校心有余而力不足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大部分院校对校内实训安排做基本上大同小异,对校外实训有部分院校做得相对较好,但是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与保密性,使得企业还是不会放心让学生去接触财务,同时,由于平时企业财务人员也相当繁忙,更没心情去带学生去实习。因此,有相当多的院校建立了实训基地,但也仅仅只是做做样子,学生参与实训往往也都只是流于表面,即使签定了实习基地协议,也仅仅是形式而已。这是所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存在的问题,也是学生实训的瓶颈。
(二)从已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层面来看,难以学以致用,职业判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学历相对较低的约束,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到大企业工作的机会很少,大部分在小企业从事财务工作。一方面由于接触的业务较少,在校所学的知识在实务中应用较少;另一方面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在实务操作中对有些具体的业务不知如何处理。有少部分同学在企业混得还不错,原因是这部分同学的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较强,比较受企业欢迎。
(三)从用人单位层面来看,企业有企业的难处
作为以营利为目标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他们需要的是快速胜任工作,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员工,而不是毫无经验的学生。尤其是与大企业相比的小企业,本身的生存压力比较大,对自身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相对较小,因此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义务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培养学生。
二、改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人脉关系,找企业不如把企业请进来
学校可以通过与社会上的企业相联系,也可以发动学校的教职员工动用个人的社会关系联系企业,并作为硬指标加到教师身上,将企业的能人请到学校上实训课,而且不是只上一两堂课而是最起码上一学期的实训课,或是完成一门课的实习实训,把企业的账经过简化与处理后带到校园交由学生做,学校应给予企业和企业实训教师一定的报酬。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可以鼓励相关企业走进校园,给予企业赞助,提供各种方便,可以通过先鼓励需要大批技术工人的理工科的企业与校企联合办学,形成订单式培养,再与会计专业进行实习实训合作,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或是通过由在校教师成立代账公司,承接企业的业务,然后手把手交由学生来做,教师从中把关,当然作为校方,应在利益分配方面要权衡利弊。
(二)学生要出去,不如老师先出去
如果采用上一种方法有难度,也可以派教师先出去,学校在保障教师各种福利待遇的基础上,放手让教师发挥其个人的人脉资源,到社会上去找企业,待教师安定下来后,再派学生出去实习实训。
(三)校企合作,采取“双职双挂”
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采取“双职双挂”,也就是请企业的能人走进校园。在学校任职,学校给予其一定报酬,学校的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到企业去任职,校方仍然支付教师报酬,企业同时也支付教师报酬,教师给企业带来最新的知识,企业为学生带来实务操作。
(四)找已毕业就业的学生,以老带新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是最快捷的方法,发动历届已毕业有作为的毕业学生,让他们以老带新,手把手传授,当然这要考虑其单位是否允许,但校方可以出面为其创造条件。作为从母校毕业的学生,只要其单位同意一定会认真地传授学弟和学妹们的。
总之,由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受会计保密性、实训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条件的制约,使得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异常艰难。但高职院校只要能够真真正正地为学生着想,而实际也是为学校在激烈地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可以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公司等开展松散式、培训式和引入式的实训基地建设方式,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习实训机会,从而增加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实践技能,最终可以实现快速就业。
参考文献
[1]张锐.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J]. 科技广场.2012(02).
[2]陈政赵.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市场,2012(10).
[3]张锐.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模式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2.
[4]张小红.破解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题.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8).
课题项目:本文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2012年度教改项目“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考核——以《会计书写与制单》课程为例”(项目编号JG201213)的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高职课程评价改革与实践——以《会计书写与制单》课程为例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22日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之一。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不仅能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从长远来说,更可以促进教与学两方面的良性互动。及时检验和修正课程考核方法,制定一套符合该课程特点的客观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会计书写与制单》课程是我校所特有的一门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会计专业课程。为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课题组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上重视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实践环节,增加了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考核,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
一、本课程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考核目的导向存在误区。尽管本校强调对学生综合技能及能力的培养,但落实到具体课程的考核方案的设计而言,本课程目前只是对书本、课堂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的简单测评。将期末总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好坏的唯一标准,并延伸到各类评优、奖学金、就业推荐等。这很容易把学生的学习目的导向为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模拟学习,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缺乏过程性考核。在会计学科发展较好的发达围家,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案例分析、阅读摘要、课堂辩论、文献述评和学期论文等,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是一种高效的过程考核。但在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课堂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的参与十分有限,任课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而本课程也是一样,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项分数合计的方式。平时成绩多以作业、考勤、课堂提问的表现来定,占总评成绩的40%左右,期末考试则以笔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很多学生抱着考前突击的心理,不重视平时学习。
3、课程考试和职业认证考试相脱节。会计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在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取得多个资格证书。本课程的考核则未与相关职业,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电算化会计证和会计师证等结合,因此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势必会造成一些重复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下降。另外,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也是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原因分析
1、课程考核目标定位不准。有些任课教师把课程考核简单地当作教学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考核只是课程结束的标志,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课程成绩;一些学生则认为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学分,以便顺利拿到毕业证。以上种种观念导致教师不研究教学方法,学生不重视能力提高,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课程考核对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推动作用难以体现。
2、没有制定实训课程评价细则。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因此非常强调实训课程,目前本课程的实训学时约占总学时的70%,但无论是课内实训还是集中实训课程均没有制定考核实施细则,这样就导致实训课程评价形式的不确定性,考核标准不统一,最后导致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客观性。
三、对改革现有考核体系的探讨
(一)课程考核改革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决定了该课程其评价的多样性,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等三方面。
1、评价标准:立足社会需求,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协调。
2、评价主体:不仅有学校和教师,还有学生、企业、行业协会。
3、评价过程:不仅要落实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更要落实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
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改变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与方式方法,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训。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
(二)考核方式改革。高职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在学生的评价中既要有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也要有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需要改革注重单一的纸和笔的考核方式,而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多元化评价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的多元系统,反映在评价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手段及其管理等环节的多样性。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主要改革以下评价方式:
1、本次改革全部采用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考核即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为100%。
2、考核过程采用开放式考核,即学生不受时间(或者时间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和地点的限制,按照考核要求,自主完成考核内容。
3、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平行进行。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顺利地通过整个课程考核,在考核顺序上,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平行进行。
4、课程考核与考证相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校内技能考证——会计书写、会计制单紧密相连。在考核时可以将这两项考证成绩作为课程总成绩的一个部分,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课程实际效果的目的;另一个是敦促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生多参与校内考证,取得较好的考核成绩。
5、行业企业参与考核。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的同时应立足于行业企业,加强会计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为鼓励学生深入实践,在课程考核时,就对于积极深入企业进行实践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加分。
课程考核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考核目标和内容及考核方式应该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变化而变化,所以考核方式要有后续的反馈修订,考核方案也要有一个实施结果评价,并根据实施结果不断修订,以符合全面考核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是成人教育会计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衡量其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这一环节,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独立完成某项较为完整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另外, 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准确的查阅、分析、整理资料, 形成科学思维方法、严谨工作作风、创新意识, 逐步实现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 真正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以适应自己所从事工作岗位的需要。为此, 研究如何提高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很有必要。
目前,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 在时间安排上占本科教育整体时间的 25%左右, 且各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具体的规定, 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了保证。但是在实际执行中, 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导致论文质量不高。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
1.1 论文选题存在一定的缺憾
首先,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及要求基本是沿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的毕业论文进行的, 与成教会计学专业的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如: 成教论文选题多是由全日制本科论文题目筛选而来, 多侧重于科研领域的新观点、新问题; 少有体现会计实践中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的选题。致使学生不知如何入手, 对今后的工作缺乏较直接的指导意义。
其次, 部分论文的选题本身前人已经作过不少的探讨, 而且在这些论文已有不少的成果, 但我们仍就没有跳不出已有的、旧有的模式,老是“ 旧瓶装新酒”。
1.2 论文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会计专业知识来撰写毕业论文。新的会计理论的产生, 都来自于会计工作实践, 但又不等同于会计实践, 它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创新, 论文中的某些观点必然反映会计学科的发展趋势。然而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主要是对书本知识或文献资料的简单堆砌, 很少提出自己对已有理论新的阐释或运用, 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1.3 论文撰写格式不规范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有的成教学生并没有围绕选题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 搜集资料, 阅读有关文献。而是只满足于图书资料、网上资料、专业教科书, 闭门造车、拼凑论文。结果是表现为撰写毕业论文技术不规范, 缺乏平易生动的文采和严谨缜密的逻辑性, 内容重复, 结构不合理, 格式不规范, 缺乏说服力, 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
1.4 论文答辩有待夯实
论文答辩是考察成人学生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和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按照正规的答辩程序, 答辩人首先简要介绍论文选题的原因、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及研究价值, 然后答辩委员会人员就论文中的相关问题向答辩人进行提问, 以考核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在答辩过程中, 由于前期工作欠扎实, 对论文中的问题浅入浅出, 与论文知识密切相关的深入问题很难回答出来, 答辩委员会人员只能根据答辩者的简要说明, 简单地提一、两个问题了事, 答辩有时只是流于形式。
2. 影响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2.1 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在成人教育的学生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参加工作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再接受教育的, 其学习目的功利色彩较浓, 部分学生急功近利, 只求结果, 不重过程。至于毕业论文, 思想上只想交差了事,通过网上下载、购买等途径, 东拼西凑, 匆匆应付, 甚至抄袭别人的文章等。根本没有把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作为提高自身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
2.2 缺乏足够的专业训练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一定要求在观点等方面有全“ 新”的价值, 体现出什么“ 学术进步”, 但论文结构与内容展开要基于会计实践, 以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为手段, 经过缜密论证, 得出科学结论。然而现实是学生学术规范意识淡漠, 平时缺乏必要的训练, 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从摘要到前言, 从问题剖析到参考文献, 有的学生只是从期刊上或文献资料上摘录一些资料, 然后拼凑在一起就形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可以想象, 如此形成的毕业论文内容上很难有自己的新意, 形式上也是差强人意。
2.3 部分指导教师责任心和师德意识不强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客观上存在有的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 面对物质利益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在论文指导工作上敷衍了事, 缺乏与学生定期的交流和必要的指导, 中期检查公式化, 不能因病施治, 对症下药; 审阅毕业论文时, 对毕业论文的内容不求甚解, 重“ 面子”轻“ 里子”, 造成论文破绽百出, 经不住推敲。
3 提高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3.1 引导成教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是成人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正规的训练过程, 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诚信教育, 提高他们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召开由指导教师、学生参加的毕业论文动员会, 从管理部门及指导教师专业的角度, 详细说明论文的目的及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和激发他们设计的动机, 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引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上加强自律, 以诚实的态度做论文。通过动员会, 建立起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联系, 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另外, 学校还加强监督和检查, 以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进一步强化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管理措施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和规范工作, 对成人教育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思想、过程管理、格式要求、评分标准、组织管理等要做明确细化, 要统一设计封面格式、题目审批表、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表和答辩记录表等, 明确规定成人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责和管理人员职责。
一是, 建立毕业论文导师组, 实行责任追究。规范指导教师的指导责任、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 并建立问责制。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 要定期通过
--> 电子邮件或 qq 视频和学生交流, 帮助学生解决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另外, 还要勤于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掌握好论文的写作进度, 确保证论文质量并如期完成。管理部门应对毕业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进行督促和检查, 建立和完善预答辩制度, 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如有渎职, 追究部门和个人责任。
二是, 严格把好命题关, 努力做到论文选题结合会计学专业实际。学生选题时, 要根据本人的基础、岗位层面和兴趣选择恰当的题目, 确定论文选题要体现“ 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原则, 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结合科学研究、实际工作和现实问题, 要适合成人教育学生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题目确定后, 还要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 避免题目过大难以完成论文, 必要时可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论文题目。
三是, 做好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工作。可依据既定的见面时间表, 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教师的到岗情况; 检查学生论文进展情况、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 了解学生对教师指导工作的意见、要求; 听取师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组织、管理的意见, 以更好的完善本专业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
四是, 严格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 同时实施激励措施。毕业论文导师组要认真地选拔答辩委员会成员, 注重不同研究领域成员的配置, 在认真评阅学生论文的基础上, 按照既定的答辩程序, 公正合理地进行答辩, 做好答辩记录, 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论文成绩。对于优秀论文和不及格的论文实行二次答辩和复议制度。同时建立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 以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 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3 强化成人学生学术规范的训练
在制定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时, 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在教学中。比如, 开设学术规范的相关课程, 从选题、搜集资料、确定论点、结构语言到表述方式等毕业论文的各个写作环节,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 使他们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知识、写作规格、写作要求和写作方式, 从而为写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总之, 要提高成人教育论文的质量, 还要从服务于学生入手,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要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条件做保障。比如,从信息、图书资料、实验条件、实验场所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做论文的条件。另外, 可采取校企联合共同指导毕业论文。要结合成教生的特点, 可以将毕业论文的开题时间提前,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减少学生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冲突。要有适当的灵活性,可对毕业论文篇幅要求适当放宽, 加强质量要求, 避免凑字数而大段抄袭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袁小勇等.怎样撰写会计论文【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1更新会计观念
社会日益发展,思想也日益更新,唯有如此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于传统会计而言,利益就是核算中心,所有的工作均以利益为前提。然而,在现代市场中,利益只是工作内容之一,比它更重要的则是产品其自身,无论是其对外形象,发展前景,市场占有率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会计观念的更新是必然的。如此,方能有效解决目前会计学所面临的问题。
1.2重新定位对象
会计目标是会计学理论体系的起点,唯有明确了会计目标才能知道其发展的方向。相对于以前的会计对象,会计界中有两种主要的观点:其一,决策有用观点,即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帮助其做出有效的决定。其二,受托责任观点,即会计对象反映运营者的经济责任。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下,这两种会计对象均会发生变化,所以要求会计信息对自身决定的帮助更大一些,与此同时,现金流量,未来发展情况,预测盈利等内容必须在会计信息中充分披露出来,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1.3转变会计核算的方法与程序
在会计业务处理时所使用的方法就是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指的是会计处理账务的具体过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中,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伴随着会计概念与对象的改变而改变,这样才能适应新环境的发展与需求。
2会计学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下的变化
2.1集成化
会计信息的数据来自于业务部门,是以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反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海洋中的那一座孤岛,绝大部分业务信息都能够将信息转化变为现实,使其直接成为会计信息。因此,会计数据的处理显现出集成化模式。
2.2多元化
集信息收集与提供多元化;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住处空间的多元化等等。信息收集与提供是指在经济社会一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条件下,系统通过对企业各个部门机构的信息对口转化与提供。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是指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环境下,会计系统除了主体所认同的计算方法的同时还有许多其它的备选计算方法,便于有效地进行财务分析,预估与决定。住处空间多元化是信息处理多元化的表现。会计系统提供信息的空间非常宽阔,根据人们的需求,有货币形态的信息,同时也有非货币形态的会计信息。
3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学中的有效运用
3.1开放教学时空,丰富学习资源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中,教师所采取的仅仅是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使得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更好的交流,但是对于专业知识的传播却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传播的区间范围仅仅是那一个班的同学,并且会计专业知识又有别于其他学科,它的专业知识更新的速度是极快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却不能及时的将更新之后的专业知识传播给学生。但是,自从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学科之后,关于会计学科教学模式的这一缺陷就得到了极好的解决。比如说,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课的传播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根据新的规定,国家专门建立一些有关于会计学科专业的相关网站,使得教师可以将一些专业知识传播到网上,方便学生的查询与使用。并且,当学生存在疑难问题时,就不需要专门去寻找老师询问,在一些论坛上就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出去,老师看到之后就会及时进行解答,并且其他学生也可以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加深同学们的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模式开始变得多样化,使得教学时空得到开放,使得学习资源得到丰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
3.2让信息技术成为会计教学最好的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