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学生活论文

数学生活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8:10: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学生活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数学生活论文

篇1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HfJ~JJ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霸州二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篇2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将原教材单纯计算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五.四班刚刚举办的数学手抄报评比中,板面设计合理,字体工整的占全班人数的,板面新颖别致,字体隽永,色彩搭配合理的占全班人数的,谁愿意帮助算一算,板面好的.字体工整的共占班级的几分之几。由于学生素身体验了数学手抄报的制作过程,学生易于援受,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借助录音机讲了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联华超市买了三瓶可口可乐,我喝了一瓶的,孩子喝了一瓶的,侄子喝了一瓶的,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爷仨谁喝的多?同时用电脑演示三瓶喝去的过程。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800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篇3

2解决实际问题题型设置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现实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数学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之中,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完美地融入了素质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普遍推广,生活化方式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并在实际课堂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学会了解答考试题。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享受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是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要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体现生活化,首先应当设置生活化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日常做题训练和考试中,设置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简单的抄袭或引用题库或其它解决实际问题,而应当根据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实际设置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要想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化进程上的功效,教师应当充分观察实际生活、观察学生生活中的点滴,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现实的解决实际问题。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干和答案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许多题型通常涉及一些学生生活中没有的或不符合生活现实的问题,阻碍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情感上的认知和认同。例如一次小学数学考试试卷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小明坐公交车从甲地到丙地,他先从甲地到乙地,坐了五站公交车,后从乙地到丙地坐了六站公交车,问小明从甲地到丙地一共坐了几站公交车?”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意在应用加法的解决实际问题,在城市生活的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但是在农村生活的学生对公交车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公交车的站也不是很理解,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和有效的理解。通过这样的题实现生活化的目标也无从谈起。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习的阶段,教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将生活中的实际融入数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是生活化的目标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体现。为了增强数学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课堂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巧,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之中,使纯理论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过程变得生动、具体和直观,使同学们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篇4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直角坐标系时这样引入新课,老师直接问生学生谁能介绍一下自己家的具置,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都认为这题很容易。有一生说我家在营字村,老师又问营字村在哪?你家在营字村的具体方位说的清楚一点。学生不知所云。老师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学生急切的想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初中生怎么会连自己的家的地理位置都说不清了呢。老师顺利进入研究新知结段,新知内容结束后,老师又回到课前的问题,问学生这回你知道怎样来介绍你家的具置了吗?这样,通过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直角坐标系的生活意义。

二、生活数学提高应用能力

同志说过:人类认识事物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让学生在现实问题中看到数学问题,得到数学知识后再应用于新的现实,从而使数学成为一种“本领”这是我们进行数学教学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又如学生在学习“统计”一课后,就能试着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统计知识,如统计跳绳比赛成绩、订做校服统计、身高统计等。在这一基础上,我试着让学生为班级开展智力竞赛购买奖品制订采购方案,奖品要符合价钱均等、迎合大多数同学的需要等条件。同学们通过了解情况,收集数据,再加以整理和统计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了一个可行方案。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很多地方都用到统计知识,且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到马路上去统计一下你家所在地一小时内的车流量。告诉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学生回来告诉我的不仅仅是车流量的事,还有汽车尾气等环保问题习后,已经开始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了,并能学以致用。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三、生活数学培养综合素质

理想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活情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不仅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要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获得极大提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如我们学校在去年给操场铺砖地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题,让学生到实地测量一下,我们的学校要买多少砖。(场地中有小路、花坛等)。学生经过实践发现,首先要对场地进行测量,包括小路、花坛的相关数据,再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估算大约需要多少砖,最后要动脑筋思考,如何把砖进行分割,来铺设不规则的地方,并且要做到不浪费。

篇5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如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也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四、充分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读一读”的内容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的只是介绍知识的由来,不仅扩阔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等。如有“矩形、正方形”这一节的课后,“读一读”的内容是“侦察兵密码通信游戏”,它是正方形性质应用的游戏,非常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阅读的情感和兴趣。要是学生弄不明又想知道其因由,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和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并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6

一、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现状

2003年,湖北省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研讨会,各高职院校派教师参加了会议。会后,经过学院领导的批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选派了两个代表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以后每年都自己组织选拔学生参加这项竞赛。开始的几年,数学建模教学实际上只停留在赛前培训上。由于硬件原因,培训过程仍然是上理论课多,学生实际动手的少,加之每年参赛队数的限制,使得数学建模教学变成只是为竞赛培训而进行,学生受益面很有限,在学生中的影响也很小。参加竞赛开始的几年,由于领导重视,指导教师的努力,同时我院在2005年投资建立了应用数学实验室,为数学建模提供了一定的硬件基础,使得数学建模教学能够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再加上学生的勤奋,因此,在2005年前取得了四个全国二等奖和三个湖北省一等奖、一个湖北省二等奖的好成绩;但是随着我院工作重心的转移,数学课程教学时数的大幅压缩,招收学生的数学素质的逐步下降,加之数学建模竞赛实际上赛的是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和素质,仅靠短期的培训往往收效不大,所以近几年竞赛成绩都不太理想,和同类院校相差较大,也直接影响到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根据专业计划的调整进行数学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在相关专业开设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选修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建模教学。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学生的受益面,鼓励学生成立数学建模协会,我院每年举办一次应用数学知识校内竞赛,使得数学建模教学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二、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的增加,数学建模竞赛在高职学生中的影响渐渐下降,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积极性也逐渐下降。同时,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首先是竞赛成绩与数学建模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如前所述,数学建模竞赛赛的是学生应用数学的综合素质,而且举办数学建模竞赛的初衷是推动数学教学改革,只有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课程的整个教学中,才能实现数学建模教学的目标。随着参加数学建模学生的增加,各高职院校在数学建模实践设备的投资严重不足,设备老化没有更新,不能满足竞赛队员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其次,对数学建模缺乏应有的宣传,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热情,因而降低了应有的受益面。相对其它活动,数学建模的相关信息在各高职院校的新闻报道中很少听到、见到,也没有场地用来开展数学建模协会的活动,即使是教师进行数学建模的讲座场地,也要经过多方审批。多年来,高职院校经常将获奖学生的奖励包括奖金直接发给学生,没有举行颁奖仪式,重视程度也大大不及学生的专业竞赛和文体活动,这说明这方面的工作确实有较大的问题。

第三,学校的政策层面也对教师进行数学建模教学鼓励不够,甚至有些政策直接减少了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上的投入。追求科研项目、科研论文,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数学建模教学中,有的纯粹是应付差事、对付数学建模竞赛,根本达不到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学生应用素质的效果。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建模教育的健康发展。把目标仅仅放在获奖上,而忽略了数学建模教学和学习的规律,不在开发思路与培养能力上下工夫,只在注重历年建模题型、所用工具的训练上做文章,到真正遇到实际问题或者没见过的类型时,就会一筹莫展。制约数学建模教学的根本问题还在于高等数学基础课程开设不够,甚至很多专业根本就没有开设,即使开设高等数学的专业也只开设了一个学期的微积分,只靠一个学期的高等数学课和一个多月数学建模培训,想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素质实非易事。

三、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素质的措施

为了数学建模教学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素质,一方面需要好的政策和领导的重视,更重要的是数学教师自己的努力。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数学素质。

首先,根据制约数学建模教学的根本问题,鼓励和要求从事数学建模教学的教师利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造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少足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相应的数学建模教育,导致他们难以体验到数学应用性的特点,因而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往往需要经过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建模能力不足,学生难以体验数学的运用,从而感觉不到数学的应用性,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与生活实际和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鼓励和要求从事数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建模、求解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其次,可以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周活动,拿出一到二周时间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主要讲述数学建模的一般原理和建模方法,布置与生活实际和专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去解决,并写出论文报告,作为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业成绩的一部分。

第三,继续开设数学实验课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可以这样学,数学也可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结合计算机的操作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数学建模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广播、报纸、宣传橱窗、电子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数学建模的相关报道,向数学建模教学开展好的学校学习,通过数学建模协会举办数学建模活动,并在举办形式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活动的档次,把每年一届的应用数学知识竞赛提高到学校层面上,争取有领导挂帅,使活动的影响力显著增加。

篇7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传统的教学却人为的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割裂开来,导致小学生难以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进生活情境,能够提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小学生当前的思维水平难以理解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生活场景,是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和具体,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也会有所提高。

1.2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在以后的中学数学学习中面对更加枯燥和复杂的数学知识,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往往让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如果能够将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课堂更为轻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讲授法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压抑。小学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对未知的事物充满着探索的精神,如果能够对其加以引导,在数学课堂中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行进中进行自主地探索,则对于培养和开发小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非常有益。这样一来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让小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通过扮演角色来获得学习乐趣,使其有兴趣对数学进行探究。

2.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生活情境

2.1生活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的根本目的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往往以直观感受来判断事物,只有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设计的生活情境要能够带动课堂气氛,为学生创建一个愉悦、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室可以利用课前小故事、课堂小游戏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小游戏和小故事要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2.2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上已经接触了很多数学知识,教师只要加以点拨和归纳,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学设计的生活场景一定要简单化,便于小学生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商场购物的生活场景,由几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几位学生扮演顾客,在买卖、找零的过程中进行加减计算练习。这样一来,数学练习课就不再是枯燥无聊的,而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直观性和生活气息,更容易被学学生所接受。

2.3生活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在进行生活情境的设计时,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不要选择让小学生感到陌生的生活情境。例如不要对农村小学生使用过于都市化的情境,例如超市购物、公交车等。同样的,农村化的生活情境也不适合城市小学生。教师设计的生活情境要让小学生感到熟悉,小学生才能够顺利的进入情境中,找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而不是对情境本身感到好奇。教师在进行生活情境设计师还要考虑一些更为深层次的情况,例如、民族风俗本校学生的特殊情况。例如最好不要对留守儿童设计会对其心灵产生刺激的生活情境,避免伤害学生的感情。

2.4生活情境要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德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工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情境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教师在进行生活场景的描述中要多用一些亲切友善的字眼,例如帮助帮助、感谢、同情、友爱等等,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受到道德教育,培养小学生美好的心灵。

2.5给学生实践探究的空间

要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就要注意对生活情境的设计。教师不能包办所有的教学过程,而仅仅是设计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生活情景既不能过于复杂,超越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又不能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故事背景:一位智者发明了象棋,国王要奖赏他,他却不要金银珠宝,只要国王在棋盘64个格子中放米。有一个棋盘有64个格子,第一个格子放一粒米,第二个格子放2粒米,第三个格子放4粒米,第四个格子放8粒米,以此类推,问放满64个格子有多少粒米?让学生试着进行计算,使其了解倍数的意义。这就比单纯的讲授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篇8

二、教师要善于设置生活性的应用题目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都感觉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掌握不理想,教学效果也难以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生活性的应用题目,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的时候,如果仅从理论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很多学生不仅会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动力,而且会因为对概念的理解不深而掌握程度有限。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教学内容以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和讨论身边的物体和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找到符合对称、旋转和平移特点的物体。学生经过回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或者事物,很快就举出了摩天轮旋转、火车移动和手掌对称等实例,教师在学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再对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满足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物体与生活场景,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总会感觉力不从心,无法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相遇问题的时候,总是对数学题目中相向而行、相背而行(1)和同向而行等类型辨别不清。为了让学生理解三种数学题目类型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生活中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对这些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人一组,规定好合适的游戏时间(如5分钟),让他们在操场上将这三种情况进行逐一演练,然后回到教室彼此交流游戏的心得,以及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性的小游戏,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可以让学生将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加的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四、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篇9

1.依据教材,超越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不符合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教师应有意识地对这样的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恰当地应用生活现象再现生活画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强调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可以多运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例子替代枯燥重复的讲解与练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生动、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树立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观念,又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感悟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当讲到“时、分、秒”等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读表、调表、定时,而且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进行时间上的运算,具备相应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比如可以问学生:“1天只有24小时,1小时等于60分钟,1小时能做什么?1分钟又能做什么?有的同学感觉一天什么都没做就过去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有时间观念。”如此一来,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变得活力四射,真正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2.来源生活,内外结合

想要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有效融合,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大胆创新,树立“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良性互动,比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搜集一些长方体,然后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学生积极汇报并制作长方体,从中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加以点拨便可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本质特征了,同时学生感受到了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让学生把课内外知识紧紧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可以确保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有效融合。

3.积极实践,创新评价

长久以来,教师把考试看成是评价学生、管理学生的利器,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就必须借助教学评价上的创新实现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促进。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懂得钱数汇总与找零,必要时教师可以借助“班级币”这一虚拟货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引导学生利用“班级币”进行物品的虚拟买卖,灵活开展合作性的实践活动,从而加大对学生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数学情感的养成,真正热爱数学。

篇10

二、目前状况剖析



现如今,学生参和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类摘要:⑴学生不敢自主参和学习。由于有少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和权威,不答应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有创见的。轻则以扰乱课堂纪律为名加以训斥,重则视为异端,课以变相体罚。使得学生“师云亦云”,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样做,非但教师的威信难以持久,而且学生的参和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拟式的简单运用。由于学生不敢说,也就难以暴露其思维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而且一些错误的熟悉由于没能及时得到纠正,很可能会在以后的练习中再次出错。⑵学生不愿自主参和学习。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错误熟悉,那就是小学生不懂事,让他自己学能学到什么,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扶在手里,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和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和学习活动的意识。在观摹一些公开教学课时,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教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时,很多同学消极参和,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反正老师要讲的,又何必费尽心思想答案,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参和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消极等待思想逐步抬头。⑶学生不会自主参和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首先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倘若学生连书都不会看,又谈何自学课本。笔者曾问过一些同学数学书上的一些标记的意思(比如说摘要:虚线方框、虚线表示的数字0等),多数同学竟然说不清楚。多数同学的课前预习,就是把要学的内容读一遍,至于是否看懂,能不能进行一些模拟练习等从不考虑。当然,有些老师也曾布置过让学生预习的作业,可是又没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办法,结果布置和不布置完全没有两样。



这些和素质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精神是相悖的。它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弘扬,但好多教师苦于找不到有效的途径,也就只好“满堂灌”了。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

三、背景分析

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自主性参和探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识。

1.让学生自主参和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有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和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活动主体的明显标志。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和了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

2.让学生自主参和教学活动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心理学探究结果表明,人的心理可分为两大系列,即智力因素系列和非智力因素系列。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这两个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过程。美国闻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探究认为,“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力差异”,而学习速度的差异大多是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差别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又要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参和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两大系统水融,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

3.让学生自主参和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假如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参和,离开了学生的拼拼、比比、摸摸、看看、量量、画画,以及操作实践,要想很好地建立表象熟悉是相当困难的。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来看,小学生好动,他们对事物的熟悉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多给学生提供些直观教学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和热情;从学生参和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以及理解和把握起来比较轻易的知识越能激发学生的参和热情,促成学生的积极有效的自主参和;没有了学生的积极有效参和,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积极有效的教育效果。



4.学生自主参和学习活动是减负的重要条件。心理学探究表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可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类。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喜好、意义、效率和效果,他们只有学习的压力而学习学习的动力,只有学习的苦恼而学习学习的快乐,他们视学习为包袱,视学校为“监牢”,视考试为“刑场”。他们不仅有认知方面的重负,更有精神方面的枷锁,不仅有体力透支,更有心力憔悴。而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所产生的学习效率则截然不同。面对同样的“学习量”,主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质量高,精神面貌也好。故而,我们认为“减负”就其实质而言,涵盖着两个层面摘要:一是减轻学生知识学习非凡是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负,如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等;二是减缓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抑,解放学生学习的自和自由度,变消极、被动地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四、途径分析。

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和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和性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摘要:



策略一摘要:提供自主努力目标,增强自主参和意识。



教师要调整好和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和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新问题积极、主动地参和学习活动。笔者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奔头”,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或小黑板、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明确。



目标导学的根本在于摘要: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索新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索,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轻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

策略二摘要: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和心向。

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喜好。”喜好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熟悉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教学中,笔者常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歌诀激趣、直观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游戏激趣、悬念激趣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和。其中直观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们有效地借助于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征,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喜好,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自主参和课堂教学。如摘要:时、分,24时记时,元角分等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把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心旷神怡,真切地心得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喜好浓厚,参和效果可想而知。



其次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参和之趣。①把自己置身于参和者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和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②尊重学生,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学好,答应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

策略三摘要: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和学习。

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和。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新问题和提出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和学习活动。



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和尝试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有的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结论。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和,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和,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和热情。假如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索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和意识的培养。



其次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和的时机。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和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和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布置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新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和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和,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

策略四摘要:着力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和能力。

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

㈠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熟悉,建立表象,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实践证实,这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抽象概括的一个重要方法。



㈡练习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①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础、以及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有的能独立说明算理,有的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明算理,有的在教师引导下说明算理还很困难,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给全体学生说话的机会,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非凡是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需要热心鼓励。②交给方法,使学生能说。要形成能力,需要经常性的培养,日积月累。在低年级可以让学生学着说,试着说,自己小声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逐步提高讲题说理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

指导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新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然后借助适当的外部活动,如有顺序观察书中的插图、幻灯投影、实际操作等,来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学新问题,这样就可以把用概括的语言进行表达的思维方法主动地迁移到其它新问题学习中去。



㈢精心设计新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思索的方法和习惯。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温习一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再提出这样的新问题摘要:想一想,怎么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学生会主动地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迁移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去。又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当出现摘要:2+2+2=6,3+3+3+3=12,5+5=10后,不提这样的新问题摘要:每道算式的加数都是什么?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征?而提出摘要:请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去寻找算式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索方法。



㈣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新问题,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重要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和学习,发挥主体功能奠定基础。



参阅的有关文献。

①王盛松,《漫谈“自主”》,《江苏教育探究》2000年第4期

②韩清林,《有关“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若干基本新问题》,《河北教育》1999年第12期

篇11

二、教学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设计生活化的例题,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题海战术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要精选例题,将所包含的知识点讲清讲透,让学生深刻理解、真正掌握,进而掌握这一类题目。尽管教材非常重视与生活的关系,在例题的编排上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但教材毕竟具有一般性,而各地区、各学校、各班级的学生具有特殊性,这些例题只能兼顾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这就需要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挖掘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素材,抽象与提炼出数学问题,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的激情,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二)布置生活化的练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作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练习,不能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来做练习册上的题目,而是要将练习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练习生活化。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激情,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从而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我们不仅要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直观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实现寓教于学,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与掌握。同时还要将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外,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数学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高。

(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不是没有数学,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教师不仅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来寻找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运用的机会,能够让学生真正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生活,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的乐趣、运用的乐趣。同时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与运用。

(二)制作数学教学具教具是教师教与学生学数学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发动学生一起来制作教具,这样可以达到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学生利用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制作富有个性化特点的学具,再组织让学生进行解说,并评出各种奖项,如最具创意奖、最实用奖、最优美奖等。这样的课外活动,将学生的学习与运用切合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