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0: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放射医生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⑴住区规划时首先要切实做好选址,基地和周围环境不应存在污染源,关注主导风向,住宅建设用地必须远离垃圾堆场、废气排放附近及城市污染源的下风口。
⑵从规划设计上注重保护好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对原有的绿林、水体、山石等的保护利用,使人与自然更加密切亲和。
⑶住宅与住宅间的规划间距要保证楼层、居室有效的日照时间与通风效果。阳光普照和空气流通可以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佳的自然卫生防疫手段。
⑷注重绿地建设,优化树种的选择和水体的流动,防止花絮飞扬或污水滞留造成的病菌传播或繁殖。
⑸适当控制住区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过分追求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加大了环境的承受能力,从而形成人口过分密集、空间拥堵、环境恶化,容易造成疾病的感染和传播。
⑹合理规划住区水体环境,污水、废水和垃圾处理要达到无害化,甚至资源化。
2、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卫生防疫问题住宅的单体设计也对居住的健康产生影响,主要应从优化平面设计、改善室内自然净化条件,提高卫生防疫性能等方面入手。
2.1优化平面布局,提高卫生防疫性能功能的合理分区是保证居民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因而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优化平面布局,提升健康要素,增强其对疾病的自身“免疫力”。
⑴在塔式住宅设计中不宜采用内天井式平面。因面向内天井开窗的房间多为厨房和卫生间,是污染源的易发区,当天井内无法形成正压的情况下,污浊空气携带病菌悬浮在天井中,容易形成烟囱效应的“拔风”现象,造成气流污染和“串味”,倒灌室内,对住户室内卫生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
⑵塔式住宅平面设计应明确各户型的空气对流通道,单朝向户型的设计必须采取通风措施。
⑶塔式住宅凹口深度和宽度比应不大于2:1,最小开口宽度不应小于3米。凹口过深过窄,都不利通风效果。
⑷板式住宅不宜采用长内廊和外廊式平面。因长内廊通风效果差,外廊一般连通各户的厨房和次卧室、容易串烟串味,产生视觉干扰,同时也易传染病毒。
⑸板式住宅宜设计成南北通透型,即南客厅、北餐厅的布置方式。厨房宜设计在餐厅侧面,以免遮挡厅的通风采光。厨房靠北墙设置时,宜留出宽度不小于1.2米的采光口(或北向阳台),以满足餐厅的采光通风要求。
2.2改善室内通风、采光环境,提高自然净化能力直接采光与自然通风,是改善和提高住宅自然净化能力、防控疾病传播的最佳手段。日照及其紫外线杀菌作用对提高住宅的卫生防疫效果是不可或缺的。而住宅室内通风换气是十分简便而且行之有效的净化方法。据统计,室内空气污染要比室外高2-5倍,严重的高达百倍以上,定时开窗通风可大幅度降低室内微生物密度,据医学上统计,开窗75分钟可减少室内96.4%-99.5%的细菌。
⑴卧室、起居室(厅)应有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自然通风。严寒地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应有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自然通风。采用自然通风
的房间,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⑵卧室、起居室(厅)吊顶后,其净高最好不应低于2.6米,以增强通风流量。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应不应低于2.4米。
⑶住宅电梯厅必须有直接对外的采光通风窗,禁止设计暗电梯厅,尤其是高层住宅。
⑷住宅外窗的开启扇面积不得小于整窗面积的25%,并加设纱窗,防止蚊虫的飞入。
⑸塔式住宅楼开向外墙深凹口的厨房间,通风采光窗宽度不得小于1.2米,以保证基本的采光通风要求。⑹南向封闭阳台悬挑长度不宜超过1.5米,以保证下层住户阳光直射室内的时间,达到日光紫外线消毒的目的。
3、住宅设计中要考虑切断流行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住宅设计中,应从设计的源头,精心考虑,合理设计,避免通过公共空间、设施及污染的空气、水源及接触等途径而发生传染病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
⑴住宅不宜设置垃圾道。高层住宅宜在每层设封闭垃圾收集空间。集合式多层住宅应在楼外设置密闭式可移动分类存放垃圾箱,或设置垃圾生化处理设备。
⑵住宅建筑内不宜布置餐饮店,实在不可避免时,应将烟囱、通风道直接通出住宅顶层屋面,防止倒灌和有害气体侵入住房,影响健康和安全。同时,其出入口应与住宅严格分开布置。
⑶建筑防火单元、房间布局隔断与防疫分区应结合起来,公用部位设计为负压空间,尽可能分开使用楼电梯。
⑷各功能区域、各单元、各房间之间应防止横向和竖向的串气而引起交叉感染,如管道、线槽穿越隔墙处应密封处理,管道井宜每层隔断。
⑸住宅户内功能布置要强调洁污分离、干湿分离的设计原则,首先要保证交通流线的简捷和功能分布的合理,对不同的户型和楼型,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并进行优化调整。综合分析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公共空间的交叉感染问题。
⑹杜绝因供水水质污染而感染传播疾病。因水质受到污染而造成的疾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事件,国内外均有过报导,因此,应对供水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均应重视,避免二次污染和回流污染,确保水质卫生安全。
⑺避免通过接触而交叉感染。公共交通走道照明控制开关应采用光控和声控方式,不应采用触摸控制方式,以减少住户触摸而交叉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4、住宅各专业设计紧密配合,防止因室内环境污染而造成疾病感染和传播室内空气受到污染,就有可能引起人体的各种疾病。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相互协调,通力合作,从各专业角度,认真考虑卫生防疫的需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控室内环境污染,避免疾病的感染和传播。
4.1建筑、室内装修专业
⑴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
⑵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置有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并预留安装排气机械的位置和条件。
⑶室内氡气有80%-90%来自地基土壤,因此降低室内氡浓度的有效办法是经常开窗通风和建造防氡地基,密封室内的细小裂缝,堵住地下氡气进入室内的通道。
⑷对装修设计和材料、部品选择进行严格的把关,使室内装修十分重视环保和防污染问题,选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环境、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环保型材料和部品,使用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先进技术及设备,防止成品家具对室内造成的污染。
4.2.设备专业
⑴地漏水封存水弯应经常有水补充,防止干涸。如可采用无水封地漏加P型存水弯,并由洗脸盆的排水给P型存水弯补水,或采用多通道地漏等。厨房不宜设计地漏,以利于减少虫害的滋生和废气的污染。
⑵住宅室内不得以设置吸气阀替代通气管,而应设置伸顶通气管,因吸气阀只能靠吸入空气,防止负压破坏水封,且其阀瓣一旦老化,将造成室内污染的严重后果。
⑶通气管应直达屋顶,不得与风道和烟道连接,且其管口应避开门窗,也不宜设在
建筑物挑出部分的下面,以防止臭气污染室内环境。
⑷排水管道渗漏、凝结水对物品等的污染和损害应得到充分重视,要从选材及安装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排水管道的渗漏、结露而污染室内环境,传播病菌。
⑸建筑设备管线应相对集中设计。高层和多层住宅必须设置垂直管道井。排污立管宜单独设置。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
⑹空调系统的过滤器以及风道、风口会成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污染源。同时家用空调系统的过滤网、风管、吹风机也是病菌和病毒生存繁殖的栖息地。应注意消毒灭菌和室内的通风换气。
2讨论
本文通过对国内医学领域近十几年发表的社会网络分析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情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2.1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医药卫生研究取得的成绩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情报学研究的最新手段,将它创新性地运用到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更快地获得某些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发展前沿,同时能较直观地进行国家间的对比,从而找出差异,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提出具有时效性的决策参考。通过对比表1和表2我们发现,有些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中心度并不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传统的统计频次的方法显然不适用于对研究热点的探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能够从网络的个体属性、整体属性方面进行分析,挖掘出更多深层次的信息。通过可视化技术直观展示关键词网络,可增强研究问题的现实感,使人们更容易了解网络内部结构,揭示隐性知识。国内医学界运用社会网络可视化工具探测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热点、作者和机构间的合著网络等的研究构成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热点。虽然社会网络分析在卫生政策领域的应用研究数量有限,但研究大多规范、操作严谨,将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理解,产生了多样化的研究成果。如陈嘉伟等通过建设医院科室团队的社会网络结构来分析医院知识创新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院知识创新能力提供借鉴;王欢等将每户家庭作为一个节点,了解农村贫困家庭所处的健康风险和分析网络的结构特性,并构建了健康风险管理的整体网。
坎坷出妙手
介入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质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的微创诊疗手段。方法很新颖、病人很轻松,但医生必须和病人同时处在X光照射下,手术条件很艰苦。介入手术对当时西部地区高发的先天性心脏病和肝癌都有显著疗效,从此每天十几台手术就成了敖国昆既痛苦又甜蜜的必修课。甜蜜的是他在连钢针都能磨钝的手术中练就了一双巧手,痛苦的是各种放射病长期地折磨着他与他的老师、同事。
所幸,敖国昆的父亲当时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药物研究所当所长,在国内较早地研发了药物栓塞剂,敖国昆受到启发,在手术之余开始研究如何在栓塞剂中加入化疗药物,达到对肿瘤的缓释治疗效果。8年后,父母退休回了北京,为照顾父母,敖国昆又主动申请调到了总参谋部总医院。
总参谋部总医院放射科此时刚刚开始尝试介入手术,但敖国昆发现自己完全没有翘尾巴的可能,因为他又找到了新的榜样——贾树林主任。贾树林主任身患前列腺肥大,晚上要起好几次夜,但白天只要一到单位在座位上一坐就是一上午,不停地看片子、看文献、写东西、会诊、讲课。拍片前还要问病人是怎么个疼法,肿瘤的温度要亲自去摸,与病人关系之和谐让敖国昆打心眼里叹服,贾主任精通日语、俄语,又自学了英语,长时期坐在同一个地方学英语,把一张沙发都坐坏了。面对这样的主任,敖国昆只有加倍努力。当他把自己有关栓塞剂的英语论文交给贾树林主任时,贾主任很高兴。当时青年医生能看英文论文的很多,但能写的是少数。
这时恰逢当年的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人才交流项目分给了总参谋部总医院唯一一个研修名额,但前提是研修人员要通过E.P.T.考试,贾树林主任就推荐了敖国昆。经过两年艰苦奋战,敖国昆高分通过了英语和德语两门E.P.T.考试,有了到德国弗赖堡大学研修的机会。始建于1457年的弗赖堡大学是德国和欧洲历史最为悠久和最有名望的大学之一,它的生命科学专业水准名列德国前三甲,享誉世界。到弗赖堡大学之前,敖国昆反复问自己,军人留学这么不易,时间又只有一年,究竟该学些什么,该怎么做?传统意义的谦虚好学对他来说并不合适,要学就要把自己变成一块超级大海绵,狠狠地向放射领域最核心的科研创新机制汲取养分!
“哪怕我消化不了,也要先饱饱地吸回来,到国内再慢慢吸收。”最终,敖国昆确定自己要学技术,更要学创新、学文化、交朋友。所以,当德国老师问敖国昆是进实验室还是学做手术,敖国昆一口咬定说自己是来学介入技术的,一定要做手术。
德国只要主管教授认可,学者也是可以上手术台的。敖国昆的主管教授劳伦拜格要测试敖国昆的水平,专门让他分析一个在德国很少见的肝癌病历的介入手术方案,敖国昆“看一眼就能找到正确手术方案”让劳伦拜格惊叹,敖国昆直截了当告诉他自己熟悉手术方案原因的态度也让劳伦拜格欣赏。很快,敖国昆就获得了上手术台学习其它介入手术的机会。这下敖国昆如龙归大海,有了足够的施展空间。
第一个月,他主动帮护士干活,全面了解各型器械的德语称谓;第二、三个月他和住院医一起,以每天20台手术的效率广泛接触了介入技术在各种疾病治疗中的最新应用;剩下八、九个月,他不满足于具体技术的学习,开始向德国技术创新机制的核心靠拢。
敖国昆曾打过一个比喻:技术创新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具体的手术技术只是汽车的轮子,他不能抱着几个轮子回国。所以他注册了博士学位,申请了有关磁共振CT介入技术的课题。西门子公司在弗赖堡大学设立了研发基地,有30多个物理工程师常年驻校。当时又赶上苏联解体,很多著作等身的原苏联教授也汇集于此,再加上瑞典、德国本土的大批教授,可谓“高手云集”。工程师们每天都在研发新的技术,有了突破就和医生一起讨论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不断修改成熟后就申请立项,由教授们牵头,面向全球召集专业人才进行科研攻关,有成果后马上申请专利,在全球注册登记,有的技术卖到别的国家,有的就地产业化了。现在中国开始强调的医工结合、整合医学、转化医学,敖国昆当年在德国就亲身体验到了。
蛋糕就在眼前,问题是怎样尽快融入德国的创新机制呢?敖国昆的办法就是交朋友。他围绕课题向工程师和各国教授们请教,还主动去给其他做课题的学者做志愿者,躺在床上做他们核磁CT实验的人体对象。这对他来说既是和学者们交流的机会,也是难得的补觉时间。博士生导师要求得很严,每周都要做课题汇报,敖国昆只好白天做手术、当志愿者,晚上做课题、写论文,差不多天天忙到凌晨二三点。
一年留学期限将满,手术技术方面他通过了德国执业医师的资格审核,只要交钱注册就可以在德国行医了;学术方面他完成了博士论文,主管教授肯定了他的科研能力且一力挽留;文化上他处处留心,把德国人尊重知识、注重效率、力争上游等诸多长处默记于心。但作为军人,他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和时间来收获这些个人成果,他恪守与祖国的约定,一天不差按时归国了。
仁心成大道
一回国,敖国昆就赶上了在中国医疗史上影响深远的抗击“非典”之役。总参谋部总医院是北京第一家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也是后来组建小汤山病区收治重症病人的主力军,放射科更是诊断病情的最前线。为了减少感染机率,敖国昆主动进入病区替换了原来的技师,一个人又拍片子又协助诊疗。“非典”病情变化很快,病人一天要照好几次片子,而且病人大多失去了行动能力,胸片必须在床边完成。敖国昆穿着厚厚的用胶片密封起来的防护服,把X光仪推到病床边,抱起病人把胸片放在他身下,照相后再抱起病人抽出片子,一个流程下来全身湿透是必然的,与病人的近距离接触也不可避免。洗好片子还要参加下午北京市传染病专家的集体会诊。直到晚上他才有机会接过亲友、同事们隔着栅栏送来的水果等食物。
经过“非典”的洗礼,敖国昆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又加入了“带学生”这一条,开始了他在301医院的研究生导师生涯。他觉得自己过往的经历看似走了很多弯路,耽误了很多时间,但也充分体验了古人的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识万种人,识万种人方为人。他觉得正是这些经历,让他开始体悟医生这个职业在技术以外的社会价值。在301医院当硕士生导师时,院长秦银河曾讲,当好医生的四个本领,一是能看病,二是会搞科研,三是能教学,四是会交流。对敖国昆而言,当教师意味着可以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为你的老师过教师节,在学术和情感上有了一个新的大家庭,这个家庭的纽带是知识和信任,他不能误人子弟。
另一方面,敖国昆以德国科研创新的机制为标准,为自己设立了两个科研方向。一是栓塞剂研发,目前该项目已获得国家“十二五”专项资金;二是腹膜支架,两个方向在国内外都是最新的领域,也是他多年探索的延续。在临床实践中敖国昆发现了很多难题,现在他尝试着用自己的视角去看,用自己方法去解决,这就是他所有科研项目的发端。
有发端还要有团队。敖国昆2009年成为科室副主任并主持科室工作,真的当了副主任他才知道以前老主任的苦衷。科里所有人都要同时完成工作,要在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之间掌握好分寸,还要在梯队之间建立理解与共同进步的通道。2011年,按照全军中心的标准,总参谋部总医院放射科上升为总参总医院的放射中心,敖国昆的担子更重了。
怎么办?敖国昆梳理了自己所有的工作经验,明确了自己任内放射的特色:治疗和诊断相结合。过去和临床科室交流很少,现在结合起来就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比如结核引起的大咯血,救治不及时就直接窒息死亡,现在诊断和治疗结合,可以在放射科就第一时间用栓塞剂找到出血的地方填死,还可以加上抗结核的药物防止病人复发。
这样的手术风险很大,很多医院都已经不做了,但敖国昆和总参谋部总医院就有接诊的勇气和底气。于是乎各地的结核病人就不分日子不分地域地向总参谋部总医院集中,几乎年年节假日都有类似的抢救。
抢救成功了,问题又来了。怎样才能不等到病人都上不来气了才介入,而是预测到危机提前化解呢?敖国昆和他的团队就重点研究灌注技术对病人血管改变的预测,降低病死率。通过类似这样的来自临床的科研立项,敖国昆也在科室内理清了科研的链条,现在科室强调产学研用相一体化,通过整合和转化,快速向国际先进机制靠拢。工程师、临床医生、药师、开发厂商都结合在科室周围,研发项目什么时候上市、什么时候能降低病死率,都有了一个时间表。
和谐有未来
2008年和200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压制了放射市场的许多潜在需求,不过在经历了两年的经济低迷期后,随着医疗机构获得了越来越多资金,医疗设备厂商也迎来了产业需求的回升,2010年成为全球放射行业回暖的一年。
个性化医疗成大会主题
本次大会主题为Personalized Medicine: In Pursuit of Excellence(追求卓越的个性化医疗)。在大会开幕式上,RSNA 2010主席Hedvig Hricak博士表示:“虽然个性化医疗不是一个新概念,不过当前它仍处于口号阶段。很多医生一直在寻求个性化的医疗方式,但却缺少掌握它的方法和手段。”
在本次大会上,Hedvig Hricak做了“肿瘤影像学:癌症个性化治疗的指引之手”的报告,详细讨论了影像学对个性化医疗发展的促进作用。她强调在未来十年,分子影像学、综合诊断、生物学驱动的介入放射以及治疗诊断学将大放异彩。
首次举办中国专场
在本届放射学领域盛会上,中华放射学会举办了专场报告会“China Presents”(中国研究报告专场),这是RSNA首次推出以中国为主题的会议。
在中国研究报告专场上,中国科学院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田捷研究员做了有关采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进行针刺机理研究的大会口头报告《Acupuncture Research by MR Imaging》(磁共振成像在针刺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展现了古老的中医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美妙结合。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已经逐步接受并认可了针灸作为补充替代医学治疗手段,不过针刺机理研究的主导权还是由国外的研究团队把持。在《Acupuncture Research by MR Imaging》的报告中,田捷研究员在对针刺机理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的基础上,不但对占针刺机理研究主导地位的理论提出了质疑,而且为困扰针刺机理研究领域的争议性问题提供了初步解答,提出了一整套既符合中医针刺自身特点又获得国际研究领域普遍认可的研究框架、评价方法和规范化的体系。
此外,田捷研究员带领团队在RSNA 2010上用两个教育展板展示了团队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们分别是“Unified Reconstruction Framework for Multi-modal Medical Imaging”和“Automatic Segmentation of Liver Tissue and Vessels for Liver Surgery Planning”。这两个教育展板介绍了基于团队自行研发的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开发包MITK所做的相关研究和应用。MITK研发的主要目的是为医学影像处理领域提供一个一致的算法框架,以整合医学影像重建、分割、可视化等各类算法。其中展板“Automatic Segmentation of Liver Tissue and Vessels for Liver Surgery Planning”介绍了田捷研究员带领团队基于MITK开发的针对肝外科手术的CT图像中肝实质及血管分割方法,获得了RSNA 2010大会颁发的优秀展颁奖。
2010年11月30日,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成功主办了“RSNA 2010中国之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兼放射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郭启勇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冯晓源教授,各位副主任委员以及GE医疗等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悉数出席,共吸引了与会专家、医疗设备厂商公司代表以及在美华人放射专家等400多人参与。郭启勇院长在中国之夜做了致辞,他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医疗需求的增加,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医疗科技水平也不断攀升发展,截止到目前RSNA共收录了176篇中国放射学领域的论文。这代表着中国影像工作者在RSNA这个世界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不断得到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Hedving Hricak博士亲自为以郭启勇教授为首的中国放射学医师授予了荣誉奖章。
iPad在放射科中的作用得到重视
在本届北美放射学年会上,与会人员就iPad在放射科发展中的作用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纽约东梅多区拿骚大学医学中心Toshimasa Clark博士认为:“随着远程放射学的发展,随时随地在计算机终端采用3G数据服务进行读片的概念值得进一步拓展,研究者们需要对iPad的潜力进行评估。”拿骚大学医学中心研究者创造出了一个简略的组件模型查看研究报告,然后他们评判了iPad在处理以下5个组件时的表现:显示性能、网络连接、DICOM可视化、报告生成、 RIS界面、数据安全。
“如果一名临床医生要求参与一项急诊检查的读片工作,那么在3G无线数据网络内的任何一名放射科医生都可以很容易地使用iPad查看关键的检查数据,核实、编辑甚至完成住院医生的原始报告。”Toshimasa Clark介绍道。
介入放射学获得重点讨论
由于美国还没有彻底从经济衰退中走出来,因此很多美国人非常关注那些能够帮助他们节省治疗成本的医疗技术。其中,介入放射学正是为经济衰退中预算紧缩和让患者尽快康复所量身打造的医学。为此,RSNA 2010设置了很多议题,讨论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技术,以便使介入手术更安全、便捷,比以往更经济,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或者根本不需要让患者住院就能使他们康复。推动介入放射学的规范化成为2010北美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相关科学报告和继续教育课程的主题。
在2010年11月28日RSNA 2010的开幕式上,维也纳大学放射科教授Christian Herold博士做了放射诊断学的年度演说,他演讲的主题是评估和处理局灶性肺部病变的创新技术。来自德国慕尼黑的一个研究团队在报告中指出,对于一些高度血管头部和颈部肿瘤,Onyx胶栓塞比聚乙烯醇栓塞更加安全和有效。来自法国的研究人员发现,由于三维乳腺断层合成一个完整的靶活检目标,因此他们可以活检病变甚至二维X线摄影看不到的病变。
影像领域最新技术展示
在本届年会上,GE医疗、西门子等医疗厂商携其新产品、新技术亮相,向全球放射界和医学影像界展示自己。
1. GE医疗展示最新技术进展
在RSNA 2010上,GE医疗重点展示了多项旨在支持其健康创想战略并在全球范围内帮助改善辨认保健的技术。GE医疗重点展示了公司CT产品组合中最新的低剂量技术― 一种基于模型的被称为Veo的迭代重建(MBIR)技术。Veo通过应用革命性的新建模技术,改变了CT影像的“规则”,降低了噪音,提高了分辨率,同时改善了低对比可检测性和伪影抑制能力。
GE医疗集团还展示了一个高性能介入组合实验室,它以更低的价格和总拥有成本提供出色的影像质量和业界最高级别的DQE探测器,可以帮助将介入手术的成本控制在中小型乡村医院可负担的范围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16-02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必须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化,为此医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重点是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信息化,即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HIS系统、EMR系统、LIS系统,这些是医院信息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研发使用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真正做到了影像学资料的传输、存储完全数字化、网络化。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实现放射线、CT、超声、腔镜、核医学、病理、心电、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检查等的图文报告传输到医生的电子病历工作站上,使各个科室之间的医疗信息得到共享。
1 图文报告传输系统研发的目的与意义
长期以来医技各科室图文报告信息形同孤岛,数据不能共享,医技医生在做诊断时不能参考患者的其它诊断因素,患者基本信息只能通过患者口述或参考申请单,易出现不准确。实现网路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可以将患者基本信息直接导入,对患者需检查项目、项目费用等相关信息了解明确;可以实现患者医技检查信息集中管理,信息共享,提高医技科室信息统计管理;可以方便历史资料的快速准确的查询,以及进行检查费、日常工作量和综合信息的快速准确统计等工作;可以构建各个影像学科图像及文本信息整合,实现在统一ID、统一界面及统一索引下涵盖医疗、教学和科研信息的管理;可以在电子病例系统中查阅患者检查的图文报告数据;可以为医院全面数字化、信息化奠定基础。
2 图文报告传输系统的研发方法
连接医院各科现有主要影像设备,实现全院影像资料标准化存储与管理;建立服务器集群和大容量集中存储系统,并可平滑扩容,所有数据按照国家相应法律法规进行长期备份保留,提供多级数据安全体系保障;建立数据的备份及容错系统,提供数据转移、恢复措施;在系统内部建立统一全面的用户权限管理;提供多种影像调阅模式,实现放射科、门诊、住院及部分相关科室的影像快速调阅,提供各种影像后处理功能以提高质量诊断;实现影像检查质量控制管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管理;实现临床科室影像调阅和报告阅读;连接放射线科、超声科、腔镜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等影像科室,实现全院范围内的标准化数字化影像系统;实现医院内部影像资料及相关信息的统一存储管理,数据共享;实现与HIS系统及电子病历系统的进一步融合;建立整个图文报告传输系统系统的系统安全机制,主系统出现故障进可快速切换;实现数据的容错、容灾及安全备份,在线数据系统出现灾难性故障时,可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恢复。
3 结 果
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实现了图文报告系统的网络化传输,使医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病人的诊断结果;实现了放射线、CT、超声、腔镜系统、核医学、病理、心电、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检查等的图文报告传输到医生的电子病历工作站上;实现了医院影像数据及相关信息长期的可靠存储与科学有效管理,使其能更好的应用到医院的诊断、科研、教学等实际工作中;实现了医院影像诊断过程中各类信息的全面科学管理,提高了医院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通过完善的系统接口功能,实现了与医院HIS进行无缝连接,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的高效整合。同时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使医技图文报告信息网络化,数据集中存储到服务器上,定期备份,避免在本机时数据易损坏易丢失。数据共享使得医技医生通过此系统可以调阅参考患者在其它检查科室诊断,可以为此次检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信息集中处理简化了作业流程,提高了历史资料的快速准确的查询,以及进行检查费、日常工作量和综合信息的快速准确统计等工作。
4 结 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趋势,给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对于提高医院和科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医院科室的数字化发展、并融入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必不可少的,结合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完成医技科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综合信息及数据资料的自主管理等工作,规范的诊断报告使临床医师阅读方便,减少了手工重复性劳动,大大提高了医技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提高了医院及科室的综合管理水平,塑造了医院的窗口新形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更好的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2 培养针灸医生要多方位
西医临床医生实习时一定会去急诊科学习一段时间,而中医的毕业生这方面的培养就欠缺,在美国心肺复苏术已做为常识在各行各业的人群中所掌握了,这样可以增加了多少条生命被挽救的机会。中医针灸都来开设学习心肺复查的实习课,这方面就显得不足。如针灸科医生在实习期间能多到骨科门诊、神经科门诊、CT放射科、MRI室,尤其是手术和麻醉科,能学习到许多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如手术医生断层解剖、重要脏器的位置,神经节段分布、麻药的剂量、毒副作用、手术中监护抢救等,对我们针灸科来说太有好处了,我建议以后针灸科医生实习时都到手术室麻醉科学习3个月,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有助于我们业务水平的提高。
3 论文资料应详细更具体
如肩周炎这种病实际上包括了冈上肌腱及肩峰下滑囊炎、喙突综合征、肩胛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如论文写作肩周炎统计出的结果就会更准确,这些病的预后不同,有的病需要关节镜等手术,方能解决,我们应对病例细致的了解,分类如病痛点的位置,主动被动活动受限情况,各个方向活动角度多大,有无其它疾病如糖尿病史等,这样分类记录给于我们对疾病的疗效有一明确的判断,积累经验,有助于我们业务水平的提高。
4 关于苇管灸的改进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这个“德”就是医德,为医者必须有菩萨心肠,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医生还是遵照的指示,以白求恩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住院医师24小时住在医院,随时围着病人转。现在呢?我们的医生还是24小时围着病人转吗?没有啦,他们许多时间要去做实验,“玩老鼠”“玩兔子”,接触病人的时间大大减少,临床经验自然也会受影响。医疗质量有的还在下降,而不是在提高。
现在的医生为什么不愿意多待在病房看病人,为什么不愿意研究临床技术而愿意去玩老鼠、玩兔子做实验呢?真的是被逼无奈。原因主要是因为现行的医生评价体系逼着医生脱离临床。因为现在医生看病看得再好,开刀开得再漂亮,也当不了主任医师,当不了医学教授,当不了博导。怎样才能当呢?做动物实验,写论文并要发表到国外去,如果得了SCI高分很快就能u教授、博导,就可以当主任。至于会不会看病,那不重要。导致现在不少大医院的科主任不会看病,天下怪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是因为有些管理者不顾中国的实际情况,照搬西方经验,把SCI纳入医生评价体系,实际毁掉了一代甚至几代医生,使我们根本无法培养出张孝骞、吴英恺、荣独山这样的临床名医,教训极其深刻。
改革开放以来,金钱至上等坏风气也必然会反应到医疗上来。少数医生已不再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处处为自己着想,例如,普通的肺炎发烧、腹泻,已经很少有医生去用青霉素、黄连素,大部分都是昂贵的进口抗生素;简单的骨折已经很少有医生去用夹板,甚至石膏都快不用了,动不动就是钢板钢钉。医疗费用逐年升高而质量令人堪忧。病人怎么可能满意,医生的威信怎么可能提高?
怎样做才算是对病人负责?就是要待病人如亲人。假如你的家人、亲戚、朋友来医院看病,例如,他们来放射科拍片,做CT、磁共振等检查,你会怎么做?我对学生是这样要求的:无论病人来放射科做什么检查,在我们的诊断报告中,都应该回答病人关心的几个问题:
①认真检查是否能发现异常,回答病人“我有没有生病?”
②如果有异常,就要告诉病人:你生了什么病?是炎症还是肿瘤或者其他。如果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③告诉他:“你病到什么程度?”如肿瘤,是早期还是晚期,以便制定治疗方案。
④应该去做什么治疗?有几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⑤治疗以后复查,要告诉他“疗效好不好。下一步怎么办?”
那么,我们现在到底做得怎么样?可以说,我们有些医院、有些医生做得不到位。
现以肺结节为例做个说明。现在病人体检拍片或做CT发现了肺结节,放射科基本不做肯定诊断,诊断结论常常模棱两可。这种不肯定或模棱两可的报告可以说是对病人不负责任。病人拿到这种报告怎么想?医生只告诉他肺内长了结节又不告诉他生了什么病。是不是肺癌?到底有多严重?心里没有数,睡不好、吃不香,全家都乱了。拿了片子到处求诊,影响工作和生活。
外科医生拿到这种模棱两可的报告,因为放射科没有排除恶性,不少外科医生是主张开刀的。有的医生比较随意,甚至说,“管它良性恶性,开出来不是知道了吗?”也有的医院之间比数量,看谁开得多。这是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吗?
临床医生应该怎么做,我不宜多说。我儿子是某医院骨科医生,我对他是有要求的。我经常告诉他:
①外科医生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不是适应证的坚决不开。即使是手术适应证,要告诉病人还有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以供病人选择;
②术前一定要亲自看病人,到底那里不舒服,亲自检查病人,有什么体征;
关键词:医疗过错;认定标准;探究
当前我国医疗纠纷多发,而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在于如何认定医疗过错。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关于医疗过错认定的标准却是长期以来大家有争论却一直没有定论的问题,本文在借鉴理论界对该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比较目前中外各国关于医疗过错认定标准的理论与实践,来探讨我国到底应该如何在实践中认定医疗过错,希望能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一、医疗过错的概念界定
2009年公布的《侵权责任法》确定了医疗损害责任的归则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由此确定了医疗过错作为医疗侵权责任构成主要要件的地位。因此,医疗过错的认定是确定医疗损害责任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即认定医疗责任的关键就在于对医疗过错的认定。
所以,目前理论界通说认为,医疗过错指的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违反业务上必要的注意义务,从而引起患者生命、身体伤害的情形。
二、各国医疗过错认定的标准理论
(一)英美法系认定医疗过错的标准——“一般理智之人标准”(the reasonable person)
英美法系在侵权法领域采用“一般理智之人的标准”对行为人是否违反了注意义务进行判断。所谓一般理智之人,又称通情达理之人,实际上是一个假想出来的人,即是理性的和谨慎的人。而在医疗认定领域,“一般理智之人”被一般理智医师(the reasonable physician)所代替,这里即是引进了专家证人制度。
该项判断标准是通过一系列的判例而确立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 医生的注意义务标准是该医生所在的技术领域中一名普通医生所具有的一般的技术、知识和一般的注意水准, 而不是该领域中最有经验、最有技术、或最有资格的医生所具有的技术水准, 也不是该领域中最没有经验的医生所具有的技术水准 。②判断某一医生的行为是否有过错,并不要求该医生的行为得到全部医疗同行的承认,而是只要他的行为被一种医疗实践或者医疗观点承认即可以作为其没有过失的强有力的证据。因为在医疗领域中, 往往存在着多种医生同行所普遍接受的医疗实践或观点。相反, 如果某医生的行为不符合其中任何一种医疗实践或医疗观点, 那么, 他就很可能被证明为具有过失。如果有一部分职业者认为 某医生的行为是错误的, 但是另外有一部分医生却认可该医生的行为的话, 就不能证明该医生存在过失。③法庭对医疗过错的审查具有最终决定性,也就是说即便医生的行为得到了一种被同行广泛接受的医疗实践或者医疗观点的承认,但如果法庭审理认为这种被同行广泛接受的医疗实践或医疗观点本身是有过错的话,该医生的行为也会被认定有过错。即不能因为被告的行为与同行中被普遍遵循的做法一致, 就可以决定被告没有过错。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法庭可以审查这种医疗实践或医疗观点,并且可以确定其本身就具有过失的。这时法官就会介入,并谴责这种医疗实践或医疗观点, 符合这种医疗实践或医疗观点的被告的行为就会被判定为具有过错。
(二)日本的医疗过错认定标准——“医疗水准理论”
该理论最先由学者松仓丰治提出,认为判断医生注意义务违反的标准应该是“医疗水准”而非“医学水准”,即认为“诊疗当时临床实践的医疗水平是医师注意义务的内容”。而医学水准主要是指医学理论发展所达到的水平,是一种理论上的标准,而非实践中的标准。从医学水准到医疗水准的转变是在日本判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松仓丰治的这种见解被“最高裁判所1982年高山红十字会医院案判决”所采纳,也得到了医学界和法律界的一致赞同。目前“医疗水准”已成为日本学说及审判实务上对医疗过错认定标准的共同见解,并在不断发展完善自身内涵。
“医疗水准”是指一种应该尽到医学专业人员应尽的钻研义务、转诊义务、劝说义务、说明义务的水平,“是医师在进行医疗行为时,其学识、注意程度、技术以及态度均应符合具有一般医疗专业水准的医师于同一情况下所应遵循的标准 。可见,在日本,医生因为其所负有的高度注意义务,而应本着专家的“医疗水准”,履行其“最善的注意义务”。如果医师未尽该医疗水准所应尽的注意义务即构成医疗过错,则就应该承担医疗民事责任。
三、我国认定医疗过错标准的理论
我国学者对于医疗过错认定的标准主要依循日本的医疗水准说,主要围绕着“医疗注意义务”和“医疗水准”展开讨论。
(一)王利明教授——“中等偏上”的标准:即认定医疗过错应结合医疗行业和职业特点所确定的“中等偏上”标准是作为一个合理的和谨慎的医师应有的注意,这种注意是行为人能够尽到并且应该尽到的注意,未尽到此种注意义务即为过错。
(二)学者龚赛红——“抽象标准”和“具体标准”相结合
学者龚赛红在《医疗损害赔偿立法研究》中指出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医疗过失,应该结合具体标准和抽象标准,这样才能得出适当的结论。抽象标准具体就是指医疗水准,而具体标准则是结合医生的注意义务来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即在以“医疗水准”作为认定过失的一般标准的基础上,认为还应考虑医疗的专门性因素、地域性因素和紧急性因素对医疗过失判断产生的影响。这种认定医疗过错标准的方法目前在我国医疗过错的认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定机构在对医疗过错进行鉴定时参考的就是该种做法。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上》关于医疗过错认定标准的相关规定
杨立新教授认为医疗损害分为医疗技术过失损害、医疗伦理过失损害和医疗产品损害,而对于不同的损害实行不同的过错判断标准。具体如下:
首先,医疗技术过失标准——借鉴日本“当时的医疗水准”规则。《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该条规定,可以知道我国目前在认定医疗技术过失时采用的是“当时的医疗水平”标准,而不是医学水平。即确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尽到与医疗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技术注意义务,即“合理的专家标准”或者“合理医师”标准。 凡是医疗机构或者医护人员在病情的检验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措施的执行以及病情发展过程的追踪或术后照护等医疗行为中,不符合当时的临床医疗专业知识或技术水准的懈怠或疏忽,就是医疗技术过失。杨教授认为这种医疗技术过失的认定标准,借鉴的是日本的“当时的医疗水准”规则,是完全正确的。如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行为,则可以推定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其次,医疗伦理过失标准——根据医疗注意义务判定。确定医疗伦理过失的基本标准是按照医疗良知和职业伦理确定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违反这些注意义务,法官就可认定存在医疗伦理过失。《侵权责任法》第55条第2款规定:“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另根据第61条、第62条、第63条和第66条等规定,医务人员未尽告知义务,违反对危急患者的救助义务,不依法提供医疗文书和其他医疗资料,违反保守患者的医疗秘密义务,以及对患者采取不必要检查等行为,都构成医疗伦理过失。
再次,对于医疗产品损害责任虽然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但是在对医疗机构承担医疗产品损害的最终责任的时候,也必须认定医疗机构对医疗产品缺陷的发生具有过错。尽管《侵权责任法》第7章对此没有规定,但对此应当适用第42条关于“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其过错的认定,应当是对医疗产品存在缺陷的过失。
五、我国实践中关于认定医疗过错标准的具体运用
在我国实践中医疗过错的认定主要由鉴定机构或者医学会来认定,法官判决的做出,主要依照鉴定结论。而鉴定机构鉴定报告的作出,主要是在医疗过失的抽象认定标准的前提上,针对不同医疗行为的具体医疗注意义务而分别加以认定。
(一) 违反一般医疗注意义务的过错:
1.诊断行为的过失。诊断行为的过错在医疗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误诊。
2.治疗行为的过失,治疗行为过错,表现在一般治疗、手术、麻醉、注射、用药等各种治疗行为的过错。
(1)一般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求医师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准,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如选择适当治疗方法、适合的治疗时期,并向患者作充分说明并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尽到谨慎小心的治疗注意义务,实践中治疗过失行为主要表现为延误治疗、错误治疗。
(2)手术行为过错一般包括手术前判断过失、手术进行中的过失和手术后管理过失。
(3)麻醉行为过失:麻醉过失行为一般因麻醉准备工作不充分、麻醉操作不当以及手术后麻醉处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
(4)注射行为过失:注射过程中一般要求医师严格遵循注射操作规程、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过敏史及有关情况,并注意及时检查、谨慎观察。实践中注射过程中的医疗过失行为要包括注射部位选择错误、注射药品使用错误、注射器消毒不严错误、注射引休克的过失等。
(5)放射治疗行为过失:医师在运用放射线为患者进行治疗时,更要谨慎小自,尽到高度注意义务。如须依照疾病的状况及其他有关因素正确判断是否使用,使用过程中应对放射线射量、放射部位、放射方法等作出正确选择。”
(6)用药行为过失:实践中常见的用药行为过失主要有违反用药原则的过失、用药剂量不当的过失、错用药物的过失、用药方法错误的过失、忽视药物过敏的过失、使用过期药物的过失等。
3.采血输血行为过失:采血输血过程中医师的注意义务一般包括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输血技术规范要求,针对患者病情谨慎判断是否应采血或输血、认真检查核对血型和血液,严格检验和化验血液等等。若医师违反上述应尽的注意义务,即可认为存在过失。
(二)违反特殊注意义务的医疗过失
1.说明过失。说明过失指的是医生违反了其在诊疗、手术等医疗行为的过程中没有或者没有充分履行其对患者或者其家属的说明告知义务。《侵权行为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转诊过失。转诊过失主要指医务人员对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未尽到转诊义务而被认为有过错。
3.保密过失。《侵权责任法》第62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基于诊疗活动的特点,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极易掌握患者的隐私,医疗机构及其义务人员应负有保密义务。
4.拒诊过失。一般情况下医疗者依据其诊疗能力、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水平等,可以拒绝对患者进行治疗,但对于危急患者的就诊,医院必须采取紧急救治措施,不得拒绝急救处置,若有违反即应承担损害后果。
(三)其他医疗注意义务违反的过失
1.违反记载和保管病历资料义务的过失。实践中,医务人员违反记载和保管病历资料的行为很普遍。如病历记录不完整、涂改病历以及拒绝向患者依法提供病历等。我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病历权利规定》、《病历书写规范》、《侵权责任法》都对此作了专门规定。
2.医疗机构的组织义务
医疗机构应进行规范化管理,组织良好的医疗服务体系,应在包括科室设置、医疗设备、药物提供、医务人员的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培养、就医环境等多方面提供规范化医疗服务,履行应尽的高度注意义务。如某医院疏忽管理,造成急诊患者从推车上跌落的过失行为,虽为给患者造成损害,但违反了普通医师应尽的管理义务,应认定为医院存在管理上的过失。
综上,国内外理论界在探讨医疗过错的认定标准时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医疗水准”,即医学实践的水准,而非医学理论发展的水准,只是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如何操作并认定医疗过错标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并立足于实践,在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学实践,梳理了我国目前医疗过错认定当中的普遍做法,以期对进一步研究并运用该理论做出有益贡献。
参考文献:
[1]强美英:《医疗过失认定标准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3月
[2]张拥军:《论医疗过失的认定》,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3]林颖:《医疗过错认定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0月
[4]刘燕锋:《论医疗机构违反医疗注意义务的认定》,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5]周江洪:《日本医疗水准说评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6]杨海云、徐波:《试析医疗过错判断的法律思维——以审查医方法定义务为路径》,《中国司法鉴定》,2009年第4期
[7]丁春燕:《香港法律中医疗过失判定问题研究》,《法律与医学》,2007年第2期
[8]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改革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成功与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9]杨立新:《论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则原则及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0]杨立新:《论医疗过失的证明及举证责任》,《法学杂志》,2009年第6期
[11]姚迪:《英美法对医疗过失的判定原则及对我国的启示》,《法律与医学》,2007年第1期
[12]吴成玉:《医疗行为过错判定的实质标准研究》,《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5期
[13]刘凤媛:《谁才是有权者——北大医院非法行医案析》,《研究生法学》,2010年2月
像这样的情景,黎功已习已为常,“我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说实话我最怕的就是夜晚听到电话铃响;但没办法,因为我选择了这个需要鞠躬尽瘁的职业。”黎功说。
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兢兢业业、医术精湛的模范;在患者心里,他是一位医德高尚、充满爱心的医者。朝来夕往,他以满腔热忱温暖着广大患者的心;上下求索,他以坚韧和顽强攻克了医学上的一个个难关。他用铿锵有力的坚实步伐,推动国内肿瘤医学走向国际、福泽万民,他就是武警总医院肿瘤二科主任黎功。
为了自己的选择,大学毕业后,黎功从山东滨州到北京、从地方医院到军队医院、从住院医师到今天科室主任,从医24年,一路走来,经他治疗了各类恶性肿瘤的病人数千例,不仅让他具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掌握了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最先进的技术,并且将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有机结合应用于肿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还在应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适形放疗、调强放疗、X刀、γ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的综合治疗;特别在应用γ刀、X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疗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为一名肿瘤专家,黎功清楚,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同样可怕,因此他特别注意病人的心理健康。在他看来,行医行的不仅是医术,还要奉献自己的心;如果一个医生不能将病人的病疾感同身受,不能亲和地对待病人,即便有再高的医术,也并不能受到病人的尊敬,因为他缺少了医德。因此,在他的科室立下这么一条规定:凡在科室住院的病人,所有医护人员都要以年龄大小对患者称呼。
张先生是一位来自山东的肺癌患者,家人为了尽快让其康复起来,四处奔波在山东、上海等各大医院,经过半年的周折来到北京武警总医院肿瘤二科,当时他已左肺癌性空洞伴胸腔积液、多发胸椎和淋巴结转移,确诊为肺癌晚期。患者入院之初,当第一次听到护士叫他“叔叔”时,他不敢相信这是护士在叫自己。“第一次在医院能听到这么亲切的称呼!”张先生说。
因为特殊的病情,也因为社会上一些偏见,人们“谈癌色变”。张先生开始时不配合治疗,几度自杀。黎功一边治疗,一边耐心地做其家属工作。当他得知张先生家庭贫困,所有治疗费用都是借自亲戚朋友时,还带头组织科室人员为其募集捐款。最终,张先生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是黎主任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希望。”他说。
闲暇时,黎功经常会在住院部到处走走,与病人们聊聊家常,从心底里把病人当成亲人看待。他说:“我敬佩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的那句话: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能做到这点,才能得到患者们的肯定。”
在肿瘤二科室里,至今仍流传着一个“红包”的故事。那是一位经治疗痊愈即将出院的老大妈,在她临行前,步履蹒跚地走进科室办公室,满眼泪花,手在兜里摸索着,掏出一张很褶皱的十元钱;之后老大妈摇了摇头,看起来自己很不满意的样子,又伸手在衣服里找,很久终于找出一张破旧的一百元钱。她一边把钱往黎功手里塞,一边用那模糊的方言说到:“一定要收下,给你们这些孩子们买一点瓜子和糖块吃吧。”黎功面露难色,拒绝接受,说那是应该做的,老大妈依然没有放弃,坚持说:“一定要收下!你们受累了。”那一刻,黎功竟说不出话来。
事后,黎功给科室的医生、护士及带领的学生们均发了一条短信,上面写着:当老太太手持揉皱的一百元钱,满含泪水硬塞到我手上时,这是怎样的一份感动啊!同时由于你们的努力换来了患者的理解和尊重,为我们团队赢得了荣誉,同样也令我感动!
这一百元“红包”至今仍保留在科室里,“红包”的故事也珍藏在了科室里每个人的心中。
立功――精湛医术谱写生命的春天
在平日,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肿瘤病魔所摧残,看着病人家属盼望起死回生的渴求的眼神,黎功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使命,他尽最大可能挽救一个个肿瘤病人的生命。
大连的张先生是位退休教师,身体一直还不错,2007年12月,张老师感觉腹部右下方突然开始疼痛,并且伴有发烧,经当地市中心医院CT扫描,肝脏下边的位置有一“团块影”,怀疑是肝癌,但也不排除是肝血管瘤的可能。张老师一家来到北京,找到黎功,第一次诊断为肝血管瘤。由于该患者病情复杂,本着对患者负责,黎功又让张老师在北京另一家大医院做了两次不同的检查,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都认为是肝脏的血管瘤。但凭着黎功多年治疗肝癌的经验来看,他质疑这个结论。经过一波三折的检查,开始张老师一家并不理解,抱怨检查费已花费不少,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做检查?当最终确诊为肝癌时,张老师一家对黎功精湛的医术,独树一帜的看法,深表敬佩和感谢。
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全身疾病,大多数病人年龄高、身体情况比较差。所以黎功每次医治病人,都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作出一套详细的科学治疗计划,做到因人施治。他对病人采取人性化医疗服务,每次手术,都亲自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术后康复治疗时的一些情况。作为一名救治病人的医生,黎功常说:“病人快乐地康复,是医生最大的快乐,是给医生最大的回报。”
黎功很钟爱他的事业。无影灯下的日日夜夜,他积累下丰富的临床经验;书房中的秉烛夜读,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他笔耕不辍,主编并参编了《2005肿瘤精确放疗进展》《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放射治疗学/新技术进展》《肿瘤精确放射治疗学》《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第二版)等著作,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40余篇。发表在Int。J。Radiation Oncology Biol。Phy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等国际英文杂志文章8篇,曾获得2004年日本临床肿瘤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人事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
[结果]经过meta分析,发现术后近期主要的并发症为发热(80% , 95% CI为 71%~88%)、恶心呕吐(73% , 95% CI为61%~84%)和肝区疼痛(65%, 95% CI为48%~80%),骨髓抑制也较常见(31%, 95% CI为15%~50%),但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只有4.2%。
[结论]肝癌介入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比例较高,应引起医生足够重视。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并发症;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 R 73.31文献标识码:A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位列恶性肿瘤的第2死因。绝大多数的病例发现时已为中晚期,只有不足20%的病例有手术机会。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是目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相对于其他的治疗方法,有其许多独特的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并发症。为正确认识介入治疗后发生的并发症,更好地利用此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癌,我们对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的介入治疗后出现的常见近期并发症作meta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检索方法
以“原发性肝癌”或“肝癌”或“肝细胞癌”,和“介入”或“TACE”,和“并发症”或“合并症”为关键词,联机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配合文献追随以及手工检索等方式,得到1998―2006年有关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资料。
1.2文献纳入标准
① 1998年1月―2006年12月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献; ② 各文献对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和观察因素的定义基本一致; ③ 有明确的研究地点和时间;④ 文献结果中有术后并发症的数据完整。
1.3文献排除标准
排除非放射介入治疗,或放射介合其他治疗的文献;对重复报告,质量差,报告信息太少的文献进行剔除。
1.4统计分析方法
① 阅读评价文献,整理核对数据,建立数据库。由2位笔者独立进行,若有不一致,讨论后决定。② 采用Q统计量检验法对研究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③ 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若研究结果之间无差异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H法,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 L法。计算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比例,以及95%CI 值。根据有关公式,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TATSDIRECT软件完成。
2结果
2.1检索情况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46篇,按纳入标准最终纳入16篇。所有研究均为病例报告形式,所有病例均为中晚期肝癌,对并发症的描述简详不一(见表1)。其中化疗栓塞后综合征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损伤等。
2.2常见并发症发生的meta分析
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发热最高(80%),其次为恶心、呕吐(73%)和肝区疼痛(65%),见表2,图1~图3。
3讨论
3.1文献的质量控制和偏倚控制
通过电子检索和根据参考文献追溯原文,最后确定16篇论文。这些文献的设计基本是病例分析,文中对并发症的定义描述比较简单,甚至缺如。肝癌介入治疗最常出现的肝功能损伤更是定义不一致,所以没有统计这项内容。记录那些如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等病人主诉的指标差异很大,本文中较大的变异也反映了这个问题,我们在评价论文质量时,剔除了有明显偏差的,且没有表述的文献。
3.2常见并发症
肝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多,只有少数的会引起肝肾功能衰竭、肿瘤破裂出血、截瘫、肺栓塞,甚至死亡。但根据文献报道,更常见的是化疗栓塞后综合征,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肝癌疼痛、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上消化道出血等。本文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只有4.2%,且很多时候表现为黑粪。肝癌病人常合并门脉高压,介入治疗后容易引起应激性溃疡或胃黏膜出血。另一方面,介入治疗后病人胃肠蠕动受影响,少量的上消化道出血往往等到几天后才发现,或表现为隐血而被忽视。介入的发热与肿瘤坏死吸收有关,术后的发生率为80%,但有部分病人同时合并有肝区疼痛,应考虑介入后胆囊炎症所致,也要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必要时应予抗生素抗感染。介入后出现肝区疼痛的情况大多数时候考虑介入肿瘤组织水肿坏死造成肝包膜肿胀引起,但也可能由于胆囊动脉栓塞引起坏死性胆囊炎,也有少许报道为急性胰腺炎。
肝癌介入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常用而有效方法,但术后的并发症不少,特别是发热、恶心呕吐和肝区疼痛等介入后综合征发生率很高,应引起重视。
4参考文献
[1]李辛,黎海亮,刘海泉,等.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放射学实践,2001,16(2):84-85.
[2]刘群,邹泽静.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监护[J].工企医刊,2001,14(3):65.
[3]彭实,李少波.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及分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3,12(1):39-40.
[4]马新明,王敬忠.肝癌介入治疗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4,5(1):47-48.
[5]吕德政.肝癌214例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观察及防治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2):183-184.
[6]柴枫,楼芳.100例肝癌肝动脉化学栓塞副作用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16(4):259-260.
[7]贺斌,谭隆旺.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癌并发症分析[J].西南军医,2004,6(2):1-2.
[8]朱海燕,陈建荣.原发性肝癌TACE术相关并发症与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4):126-126.
[9]余北平.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德相关因素分析[J].青海医学,2006,36(7):26-27.
[10]徐士斌,朱钧,周耀,朱广军.超选择化疗栓塞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6,20(1)40-41.
[11]张金莲,罗英,刘晓珍.78例肝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护理及预防[J].江西中医学院杂志,2006,
[12]邓瑜萍,杨志刚,谢建国,等.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原因分析和对策[J].华西医学,2006,21(2):298-299.
[12]郑进华.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及分析[J].海南医学,2006,17(5):63-64.
[13]崔金娥,任云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山东医药,2006,46(14):86-87.
科室成立之初就是高起点起步,设备配置先进,配有et-space全身热疗系统;6-mvx 线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全自动多叶准直器、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等先进设备,从而具备综合治疗肿瘤的较高的手段。科室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除了先进设备外,还要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队伍,科室目前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任医师3名,主管护师5名,所有医师分别先后在山东省肿瘤医院、三0一医院、西京医院进修学习,并与上述医院专家建立良好的学术关系,为业务的进一步提高和科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核心竞争力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科室要得快速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不断学习进步的团队,只有人才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利用先进设备为广大病患解除痛苦。因此学习型团队的建立非常重要。内三科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在完成繁重的日常诊疗工作外,利用业务时间进一步学习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的进展情况。
科室内定期举行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科内每位主要技术人员均先准备不同的讲课题目,详细准备好讲课内容,然后在科内讲课,使科内医务人员共同提高,对疑难危重病人,鼓励大家查资料,然后科内讨论,这样使科内人员的技术基础比较牢固,解决疑难危重病人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加强对年轻医务人员的业务培养,高年资、业务强的医师一对一帮教年轻医师,使他们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科室内每一位医生包括年轻医生一对一带教实习医生和进修医生,一方面促进他(她)们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另一方面提高了大家的教学能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大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医学论文,两年来发表学术论文9篇,从而推动大家的科研意识。通过不断的学习,科室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治疗水平处于市级先进行列,收治病人不断增多,年收治各类肿瘤患者1000余人次,使病人足不出县就得到高水平的诊治和服务,特别是肿瘤全身热疗在我市是率先也是唯一开展的肿瘤治疗方法,截至目前共治疗62例肿瘤病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效益,为广大肿瘤患者提高了另一种治疗希望,得到了医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三、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迅猛发展
科室主要技术人员先后在省、国家级著名医院进修,因此与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术联系,不定期邀请山东省肿瘤医院、齐鲁医院查字典肿瘤中心及北京三0一医院的专家来该科教学、查房,使他们能够紧跟肿瘤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发展,进一步了解上级医院的治疗水平,使我们的诊治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