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3 01:28: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思想品德学习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动机和效果是相辅相成的,即强烈的动机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先决条件,同时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能促进动机的增强。因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和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和德育功能。
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约翰凯勒设计的学习动机模型中“注意”“相关”“信心”“愉悦”四个要素,在深入了解初中生特点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特征的基础上。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很可能由于课堂上思想开小差、和思想品德老师闹情绪等原因没有注意到学习内容,自然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动机;部分学生虽然注意到了学习内容,但认为和他不相关,甚至认为学习思想品德课没有用,不能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困惑,他也不会产生学习动机;有的同学虽然注意到了学习内容,也认为和他有关,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好,缺乏自信,也难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有的同学具备了前几个要素,但在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到愉悦,他认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趣、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乏味,自然也难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内容、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精神需要,教学就能发挥高质有效的作用。由此可见,优化教学策略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内驱力,增强学习动机的必备条件。具体而言,必须着重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1.紧跟时代步伐,创设真生活情境
所谓紧跟时代步伐,就是要注重情景素材的时效性,将社会普遍关注的最新热点及时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所谓创设真生活情境,就是要从未成年人自我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身心特点入手,选取他们在成长道路上面临的迫切解决而又必须经历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诸如:“学习压力”、“考试焦虑”、“自我保护”、“处理与父母、老师、朋友的关系”、“理性消费”、“毕业升学与就业”等等素材和话题。
2.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置真探究问题
所谓设置真问题,就是避免出现假、大、空的设问,探究问题要围绕学生学习生活经历中遇到的困惑点设置,如在学习“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个框题时,可以选取“老人摔倒后,扶与不扶”这个现实话题,设置这样的探究问题:“扶老人可能会付出哪些代价?不扶老人对自己可能有哪些影响?如果扶,应该怎么扶?”课堂总结时,再让学生悟学“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爱心”。这些真问题可以切实帮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实用性,与他们密切相关。
3.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凸显学生主体作用
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课堂中遇到的挫折,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参与课堂的热情会越来越浓,自信也会增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凡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探究性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取,思维受阻时,教师仅作适当的点拨,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是自身获取的,充分感受自主探究的幸福。
4.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准备水平
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尤其强调学生生活经验及道德情感体验方面的认知准备。因此,提高思想品德学科认知准备水平,应引导学生参与一些与新课学习有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经验和阅历,进而缩小他们和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的差距,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质量,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显得尤为重要。
5.增加学生成功的心理体验,打造“自信”“愉悦”课堂
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差异教学策略,既关注学生的共性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多地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展示和发挥,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和愉悦感。比如:在问题设计上,要尽量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形式上,要用集体授课与分组讨论、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在活动安排上开展时政点评、微辩论、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热情
研究证明,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媒体,不仅增大了课堂容量,克服了现行教材相对滞后、理论跟不上形势的弊端,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对加强记忆和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因此,思想品德老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呈现图片、视频、情景材料,直观演示等辅助教学手段,拓展和丰富学生知识面,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趣味性、时效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参考文献】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也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思品课程知识的信息量
我们通常把学习思品课程的规律概括为两句话:思品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教学。思品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的结合,为以上几个方面的落实提供了条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积累,又弥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政治教学的难点
学生在学习思品课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一堂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究其原因,或是知识过于抽象,或是知识过于复杂,或是知识过于陌生。要解决这一难点,由教师单枪匹马、一味讲解,往往适得其反,这时,教师可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直观、形象、准确地展示知识,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击破难点,促进知识内化,实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难题。
课程标准在其理念中指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并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为此,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融入生活,联系实际,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从而指导实践,学会生活。
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组织教学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导入,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学会调节情绪》一课时,我结合同学们的日常经历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当你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心里是否紧张?②当你一时想不出问题确切答案时,你会感到紧张吗?③紧张的情绪对你有什么影响?你会不会冒汗或语无伦次?④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呢?由此引发学生积极发言畅谈经历感受,激起对调节情绪方法的探究热情。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讨论议题为:①讲述你所经历的曾使你情绪消沉的事件,着重谈此事件留给你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是什么?以及对自己身体、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②当时你是如何消除不良情绪的?③你觉得自己或本组内同学当时采取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否合适?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人手并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的教学,能使学生在更深刻地领悟书本上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自我调适和控制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二、结合课题,模拟社会实际生活的情境进行表演
思想品德课教材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先进人物的事迹作为主要素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生动活泼的板块模式。例如:不吐不快、指点迷津、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因此在学习了某些课题之后,安排学生模拟社会实际生活的情境进行表演。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特点,而且是实现“三个维度”有机结合的最佳方式。因为在情境表演中,既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的技能,又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印证和运用所学的社会知识
2011年9月,本课题被立为虹口区区级课题。从课题批准立项到现在历时一年,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探究“初中思想品德基于学案的问题化学习的实施与研究,从总体上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三个方面都有所提高”为目标,全力投入了这一课题研究的策划组织、指导、实施等工作。2012年9月,本课题顺利结题,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探究出有针对性的、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教学的创新者的相关策略。现将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成果等报告如下。
一、研究目标
第一,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态度能够进行有效地矫正,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第二,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一支能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三,通过本课题研究,达成师生共同承担教学的任务。两者和谐合作、互利双赢、相得益彰。
第四,形成校本教材。
二、研究方法
1.情报研究法
资料查阅、整理。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
了解目前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3.经验总结法
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
4.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师的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再通过座谈、听课、活动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
5.案例研究法
一是研究教师个人教学行为案例,二是研究一些能够体现师生协作的教学行为改进的课例,有针对性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
三、研究过程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11.9~2011.10)
(1)收集、准备相关文献资料,加强教科研的学习,参加相关的课题培训会。
(2)了解学生的状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构建课题目标与确立课题内容,确立了《初中思想品德基于学案的问题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的设计、论证,制定了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1.11~2011.12)
本阶段实施课题研究。在研究中,阅读相关的教学论著,并把相关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与课改实践结合起来,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的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注意经验积累,撰写有价值的文章;经常交流探讨实际问题;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认真提炼,完善课题方案,将课题研究理论系统化,操作规范化,初步形成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总结阶段(2012.1~2012.8)
(1)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实验数据,汇编研究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内容
1.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
我们以问卷形式,对本校13个班级、400个学生做了调查,以“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喜好”一题为例:选择“老师讲,学生听”(31%);“学生讲,老师听”(2%);“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讨论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分析”(9%);“老师从不说教,而是围绕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在探讨中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15%);“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允许学生提出疑问或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老师面对学生的困惑不是含糊其辞,而是能够从正面解答学生的问题”(18%),“老师知识丰富,讲述从不照课本宣讲,而是能够结合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和生活中的相关事例,有趣地讲述分析,把道理分析得通俗易懂”(25%)。
从中不难看到:学生一方面对目前的教学有较大意见,另一方面又留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老师有严重的依赖性,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离开老师不知怎么学习,无所适从。
2.通过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当前教学的最主要发展趋势,思想品德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方式,将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高效的信息教学技术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上提供更完备的基础和条件,发挥信息技术的真正教学价值,从根本上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水平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和思想品德素养。
一、信息化技术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作为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能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挥非常强大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教学改变的过程中也不同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就目前阶段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程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上仅仅停留在计算机的视频演示上,很多教学内容都是预先编排好的,将计算机作为一个视频播放器,这种教学手段不仅没有达到运用信息化技术应当发挥的效用,甚至还是去了传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沟通,甚至很多学生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产生了和课堂无关的心理活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和教学功能。
2.在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普遍比较大,所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课堂内容传授效率的同时,在单位时间内传授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了,但是这加剧了学生思维的紧绷性,使得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一段时间内学生会产生疲劳感,使得课堂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信息的来源提供的资料在质量上也良莠不齐,非常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无法认真地集中地锁定到学习内容中来,这对于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3.思想品德教学方面的课件制作不完善,很多教师不注重思想品德教学课件的开发,只是将已经制作好的课件直接拿来使用,很多情况下课件内容和课堂内容不完全匹配,这给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一方面因为信息技术应用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相对较晚,能够直接用于教学的高质量教学资源比较短缺;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主观原因,很多教师因为年龄比较大,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有限,无法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课件创新。
与之相对的是,很多年轻教师为了充分落实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没有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使用信息技术,甚至完全用信息技术取代了自身的教育功能,这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以一种媒介将需要教学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
对于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信息教学技术,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课件的双重性。信息化课件辅助教学只是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选择思想品德教学课件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课件能够应用在教学方面,这不仅考验了课件制作者的水平,还考验了教师对课件的选择能力以及对预定课件内容之外的延伸和联系课本知识的能力。其次要突出课件的使用便捷性,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作为一门文科,文字内容相对较多,传统教学进行教学内容演示困难较大,但通过课件等应用软件进行教学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和教学资源,这就要求了教学课件在操作和内容理解上一定要简单易懂,否则就失去了使用课件的意义。最后是要注重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师们在经历了多媒体仅为演示方式到教学方式的阶段后,逐步开始向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方面延伸,逐步将教学工作重点放在教学难点方面以及课堂上师生交流互动方面,这不仅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有所帮助,更为将来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和完整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学软件的实用性决定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思想品德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给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一方面在课程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给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式和内容的选择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的现象,将思想品德知识、学习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素养三个方面以教学为媒介进行准确的衔接,从而实现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的。其次,信息化给思想品德教学带来的“信息爆炸”同样给教学工作者带来了很大挑战,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者要在课程教学计划中熟悉基本教学内容,对党和国家的思想品德理论和思想品德动向有更深的了解,避免在教学中受到其他思想的干扰,同时在教学课件的选择和制作上要做到简明易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体现出国内和国际方面的政治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关心政治事务。最后要提高教师对思想品德教学课程软件的使用能力,很多年纪较大的思想品德老师无法适应信息化教学手段,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仅仅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视频或幻灯片放映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就要求了教师要加强对信息化软件的应用能力,应能充分利用软件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功能,使多媒体课件具有更高的欣赏价值,既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由于网络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除加强管理外,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不仅要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上进行最大程度的丰富,以信息网络中的内容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案例,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实现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积极做好从方式和内容两方面的思想品德教学信息化革新。只有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做到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才能全面提升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本文所写的学困,并非指有学习困难的儿童,而是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所进行的学困生分析,故此,本文的学困问题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老师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困难,导致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所以,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学困问题作出相关的分析。
一、导致学困问题出现的原因
1.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无法很好地指导自己学习,导致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在实际的初中思想品德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跟随着老师的教学步伐走,但是老师的教学计划是针对全班学生制订的,所以不同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才不会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对初中思想品德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老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太过简单,从而导致该部分学生失去了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那些思想品德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老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太困难,该部分学生很难达到老师的教学目标,故此,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老师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的,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老师的教学进度脱轨,导致学习困难的出现。
2.老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不够
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的时候,之所以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除了是因为自己所制订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外,还有老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也起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如果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只是专注自己的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教学,忽略引导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够的,要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成绩,学生在课后也必须进行学习,然而由于缺乏老师的指导,导致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显得十分困难,从而无法很好地提高课后学习效率,无法提高思想品德成绩。
二、解决学困问题的措施
1.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
要解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学困问题,首先就要指导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有方向性,才不会出现学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考试的时候由于对知识的不熟悉而不会回答试题中的简答题,故此,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个问题来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下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背熟,确保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我会回答试卷上的简答题。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制订相关的学习计划,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成绩。故此,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制订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制订出了明确的学习计划,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按照计划来进行学习,就不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了。
2.加强对学生复习的引导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足或是不会运用所学知识,故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复习指导,这样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要加强对学生的复习指导,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给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题来指导学生复习。所以,在进行完一个模块的教学后,老师就可以布置相关作业,然后通过作业来指导学生复习,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对于个别思想品德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为了更好地解决他们学习困难的问题,老师还可以另外指导他们进行复习。例如,除了布置相关的作业外,老师还可以另外给他们布置其他任务,比如让他们描绘这一单元的思维导图,从而提高他们对这一单元的理解和记忆,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成绩。
3.加强对学生学习技巧的指导
要想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困问题,老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技巧的指导。根据不同的学困问题,老师就应该给予不同的指导。例如,A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中之所以会出现学困问题,主要是因为A学生的记忆力差,无法很好地记忆所学的思想品德内容,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就应该加强对A学生关于提高记忆力的指导。所以,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困问题,老师应该具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相应指导。
总而言之,学生之所以会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中出现各种学困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教学方法是脱离不了关系,故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在思想品德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成绩。
参考文献:
教学应当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也不例外。但不可否认的是思想品德课程中有一些内容是离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很好地做到将生活融入思品课,教师就要在课前准备上做好十足的准备。以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寻找到与初中生生活经验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素材,最好是抓住身边的热点新闻作为素材加以整改作为课堂内容的一部分,从而把课堂融入生活中去,把生活搬到讲台上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利用源自生活、贴近生活的素材丰富课堂内容,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
在“家庭伴我成长”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学生对自己家庭情况的了解的信息。这样的调查问卷是将生活导入课堂的一个很好的措施。在调查问卷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回答情况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融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此,便做到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
二、课上讲授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习得健康向上的品质,为今后获得幸福的生活而助力。因为学校的生活也是初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要把这一目标带入到课堂中去。只有将课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很好地相联系起来,学生才会将所学知识切实地运用到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利用自身课程的优势,为教学最大化地赋予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会与他人交往、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并能把握自己生活的人。这样,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才会更加有实际意义。
在讲授“走进中学”“学会学习”“学会交往”“认识自我”这几门课程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准备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对初中生活、学习状况、人际交往以及自身性格的评价。然后再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相互交流自己和老师、家长、同学相处的技巧以及认识自己的方法。随后,可以随机抽取几名学生代表上台对刚才的自我评价以及交流情况进行汇报。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课程内容给出几点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建议,帮助学生切实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加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积极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拥有更和谐的家庭环境并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对生活进行体会,将现有的生活、思想和思想品德教育联系在一起,建立起坚固的纽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在生活中改进和完善自我思想,达到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目标。
三、课下活动生活化
除了课上宝贵的时间以外,教师还应该将课后的时光利用起来,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与学校课余生活相联系。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达到为生活服务的目的。借助学校的课余生活作为平台,可以更好地将知识渗透到生活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竞争与合作》这门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下进行一场与课程相关的辩论赛,让学生各抒己见,最终达到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目的。
我们的知识都是因为生活而产生的,生活经验是一种最直接的经验,更利于接受。每个人面对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时,感官都处于相当活跃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只要谈到我们熟悉的事物,我们就会特别感兴趣,并且愿意去一探究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就要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结合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事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中发现知识,活化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
比如说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笑迎新生活》时,就是通过引导,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来全面认识学校、集体、学习,从而知道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与他人团结协作,如何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等等。这些都是与学生个体息息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都很愿意去思考和探究。又比如说关于青春期,这既是学生要面对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又是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联系自身的经验来学习。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排除青春期所带来的烦恼,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把课堂融入生活中
如果课堂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更加轻松、自由,学生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课堂中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种充满生活味的情境中获得愉快的体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融入生活当中,在课堂中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最关键的就是要注重所选材料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选用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材料。比如在学习《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中关于情绪调节的内容时,因为情绪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有关情绪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展开交流和讨论,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绪问题,并谈谈自己对情绪问题是怎么处理的。经过全班学生的积极发言和分享,教师再帮助他们进行总结,概括出情绪对人会产生什么不同的作用,要如何去正确地调节,比如说注意转移、合理发泄和理智控制。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和做法,再经过教师的总结和指导,更加轻松地学习了知识。
三、在生活中实践
认知于生活,行动于生活,在生活中开展相关的活动,不但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加强,更是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如果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考试都能拿高分,但是在生活中没有体现出来,或者是没有正确地实践,那么思想品德的教育也是非常失败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内,更体现在课堂外,在实际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的行为习惯,这些都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开展一些品德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到养老院看望老人,或是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在生活中实践。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实行生活化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更是要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找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切入点,为学生创设出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更加愉快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第二,教育学习的互动实效性。作为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网络、QQ、电子邮件、视频、教学软件等方式更方便地与教师交流学习,探讨问题,改变了传统课堂单纯的灌输知识,教学效率不高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上课时间固定,教学内容过多,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不注意听讲,学习效率不高,造成了当前传统教学模式实效性较低的现状。网络信息充斥整个社会生活环境,那样学生在上网时就可以随时随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灵活自由的安排学习计划,或者在上网中接触思想品德方面的信息就可能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关于网络信息平台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分析
1.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丰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作为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高校首先应着力建设新的光纤校园网络、多媒体课堂、计算机室、网上图书馆和校园区域无线网络,更要注重网络上思想品德教育资源的丰富,各个院系每位教师都应建立自己特色的网络信息主页,作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引导者“角色,扩大增强网络思想品德教育平台的覆盖面和专业性;其次针对网络上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建立资源库、高校思想品德学习主题网站、官方网站、微博、人人、博客、QQ等网络信息平台,将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时事政治宣传到网络中,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进行提供基础支持和模式的创新。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系统,做好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服务的软件支持,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氛围,增强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吸引力。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与技术人员更好的研究如何将网络与教育形成合力,开发教学应用软件,提升服务质量、影响力、覆盖范围。教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因素,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调动积极性并进行网络教学方式的培训,深入研究讨论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汇聚形成专业性丰富的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知识,并在学校与教师中应用扩展,学生既可以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行政方针和教学通知,也可以学习到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还可以广泛真实的听取学生对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师教学服务的建议,有利于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构建一种不断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系统。
2.完善网络信息平台上的教育方法,合理引导大学生网络学习交往活动
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运用网络优势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首要应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广泛接触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通过交流互动,汇聚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倪力亚认为,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上网意识;精选内容,组织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双向互动,针对性地开展网上教育。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在网上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各方面信息,融合到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进行教育实践,从而解决大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习热情又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教师与学生网上的交流互动,可以掌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促成大学生独特优秀的人格魅力,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好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开展以人为本的自我教育。这样通过教师的网上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结合,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教师可以在网上电子课件、影音资料,形成自己的网络教育特色系统,学生既可以预习复习学业内容,又可以与老师在网上交流,讨论中互相学习解答疑问听取建议,与时俱进的完善教学方式改革。
3.在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高大学生自我学习教育能力
网络社会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复杂信息,而我国法律和思想道德规范对网络垃圾低俗信息以及上网人言行举止的制度控制还不是很健全,这就需要大学生个人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很多在校大学生面对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有多少是能够对他们的学习、社会生活和精神思想产生助力的呢?大部分现状是:大学生被网络虚拟世界的惊奇、花花世界所吸引,主观上对网络信息判断辨别能力不足,很容易被低俗、不健康的信息所捕获,不自觉的做出不文明,甚至违法的事情,一旦思维被腐蚀并养成一种习惯将严重影响自身素质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宣传教育正确的知识,教会学生识别不良信息,引导他们认识分析不良信息所带来的危害和根源并自觉抵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又严于律己的自觉行动,加强自身思想品德素质修养。所以教师应该站在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先锋线上,用知识武装头脑,敏锐的预示新生事物的诞生、走向,辨别分析网络信息的优劣,结合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学习教育能力。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155-01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着较强的负面影响,它不仅使大学生主流思想淡化、道德观念淡漠和责任感降低,甚至使一些大学生走上网络犯罪的道路。面对来势凶猛的网络大潮,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方法和途径来开展网络思想品德教育。
一、当前网络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缺失
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和学习方法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这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化,基于传统学校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必然存在不适应的方面,从而导致了传统德育方法在新环境下的实效。同时,由于网络教学真正独立发展时间尚短,适应这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体系存在缺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
第一、传统德育教育的方法不适合网络教学形式。
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在教育方法上收效甚好的“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行为实践法”在网络教学中遭遇尴尬。其主要原因为,传统模式下的思想品德教育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教师把握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并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真实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为讨论和谈话提供了充足的保障。然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既无法选择固定的教育对象,也无法有效地监督和约束学生在网络教学资源中接收到的信息。此外,虽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基本不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但却缺乏有效的、足够的交流,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行为约束和管理都存在软弱无力的表现。
第二、传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在网络教学略显贫瘠无力。
传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教育效果的贫瘠无力现象并不始自网络时代,但却在网络时代的放大镜下越演越烈。前沿的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指向促进个体幸福感和人格成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育人效果更加。这种承认个人价值的思想品德教育旨在追求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形成合力达到对人的育人效果。而网络环境将人的个人价值、自行的自由给予最大的合理化,并且已成为每个人离不开的社会环境之一这一方面使得传统德育内容的魅力消失殆尽,另一方面也在催促着广大教育者形成新的教育价值理念,探究适用于网络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二、网络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构筑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教育教学手段将是以网络教学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基于计算机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教学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性区别在于师生的交往模式的改变,这使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情境、师生交往模式难以在网络教学中有效发挥和运用。在网络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者的主动控制功能也被逐步削弱,而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功能却得到进一步提升。面对一弱一强的变化,就需要找到一种新的网络教学模式来满足各方的教育需求,促使教育者可以与学习者充分交流,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问并能得到及时回答。这样的一种网络思想品德教育已使导向性的自主学习教育模式成为必要与必须,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这种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传播思想导向是主流的
对学生的正确思想导向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起点与目的,也是衡量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高校作为潜在的一个巨大的思想阵地,必然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政治思想等意识形态来占领。先进的思想不占领,其他非先进甚至盲目错误的意识形态必然要占领。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自然是经过教育筛选,教育方式也是教育者们的精心设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者对德育教育过程的控制。因此,在当前网络教学条件下,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利用网络将主流的道德思想输送到校园、输送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为此,网络思想品德教育应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扩大和增强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努力占领网上思想主流。
第二、网络道德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必然要求
学生要在网络教学条件下达到提高道德情操和个人修养,势必就要通过激发学习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来建构个人的精神世界。网络思想品德教育大大突出了学生在选择上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筛选道德学习内容,将自己的所学所行通过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反馈机制为以佐证,不断修正和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网络道德自主学习之所以可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质量,与个体对所学道德内容的理解有关。应当承认,学生在如下情形容易达到对所学道德内容的深刻理解:一是当学生感到需要通过道德学习才能执行任务时,他们采用深刻理解的学习方法;二是当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而不是通过观看和被告知思考什么是道德的时候,这种实践体认最能引发深度的道德学习;三是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道德学习内容和道德学习方法时,能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时候。这些条件,在网络教学的条件下都是极为容易实现的。
翻转课堂也可以称之为颠倒课堂,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以及学习方式,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重新规划课堂教学的时间,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课堂中,增进了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掌控着整个思想品德教学课堂,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长此以往,既没有取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更挫伤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知识转化及应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实现对资源的共享,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将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交还学生,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至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改变以往学生需要集中在教室听课的问题。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及形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应广泛阅读书籍,通过电脑、网络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等诸多方面,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更多便利。
教师在具体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进行总结以及反思,认真地落实课前设计与课上实施等环节,充分发掘出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对课堂教学细节的重视,吸取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学。与此同时,一名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要懂得向他人学习长处,积极地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沟通。
随着信息平台及移动工具的应用,学生可以与众位名师在线交流。此外,可以将多位教师组织起来,开展共同备课以及听课活动,对问题进行准确的诊断,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熟练地掌握翻转课堂中所应用的策略以及技巧,从而提高教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翻转课堂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在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学生会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通过现代学习软件以及学习资料的应用,科学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实践活动。
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充分认识,导致学生无法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准确地筛选和获取知识,对学生的网络信息技能提出较高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时,教师应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向学生提供导学案,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应当具体地讲解相关的技术,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使用网络信息的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3.合理地规划学生的时间
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家长以及学生都缺乏对思想品德学科足够的重视。教师应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可持续性,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此外,思想品德教师应加强与其他各科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在各科教学过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避免由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增加学生的负担。学生应当对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确保各个学科间不会受到干扰,一方面应当提高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另一方面要兼顾翻转课堂的学习,不能够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忽视其他学科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质量与效率,推动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输送思想品德端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洪卿.“翻转课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73-74.
[2]姜会波.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