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8:10: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英语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1

我们在学习语言应用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一定的人文教育。教育工作者在编撰教材的时候,不仅要保证学生所学英语语言的规范性和纯正性,还要顾及他们能够接受语言的能力程度,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题材对个人修养所起到的熏陶作用。所以,一般所选用的篇章都能够做到文笔优美,难易程度适中,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具备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和思维的深度,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英文词句和进行作文练习时,也不忘进行相关的理论说教。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精通地道的英语语言,一些英语教师会经常提到标准英语、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问题,让学生多看英文原版书籍、多模仿英语为母语者人士的语音、多听英文原版音频文件和在线广播等。这种引导无疑具有它的积极作用,能够保证学生在短期内学到纯正的英语,便于学生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但是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再仅仅是要努力去包容和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而是要更努力地保持汉语文化,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并时刻保持能够用英语了解和宣传中国发展的最新动态。纵观国情,我们的教育工作一直把中国英语教学作为任务教学来对待,大学英语教学中,四六级考试成绩如何不但是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志,更是衡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都宣告着国人对英语这门语言的诠释与理解。但事实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伴随着中国环境成长起来的英语学习者,一直把英语学习作为ESL或EFL,这不能不说是某种意义上的悲哀。换言之,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早已超出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纯粹,即走出国门融入西方英语社会的主流当中。在英语教学中中国英语已远非是否客观存在的范畴,而是让作为交际工具的英语语言服务于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让中国走向世界,我们早已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而为了让相关的英语研究者和学习者对中国目前国情下的英语教学有全面的认识,非常必要重提如下几个有关英语类型的重要概念。

(二)关于传统意义上标准英语(英式英语、美式英语)、中国英语、中式英语的再认识

在语言学界,外圈英语指的是英属殖民地英语;而发展圈英语则指的是以英语作为外国语的国家,如中国等。对于标准英语,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角度而言,通常是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作为标准英语的范本,这与英语变体所代表的文化实力有密切关联。而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学习英语语言的主旨与内涵亦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中国英语逐渐以它强大的文化内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按照这种逻辑推理,中国英语迟早亦会发展成为规范英语的一种。由此必须论述“中国英语”以及“中式英语”两语言理论的术语。事实上“中国英语”的概念早在1980年由葛传?先生明确提出,但其后围绕之的定义多有争议,且一直处于发展补充与完善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理解,在诸多学者争议的基础上,可以大致归纳为,中国英语以规范的英语为基础,是在汉语和英语进行交际过程中产生的,它本着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文化依附的原则,以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作为其一的目的,将英语作为其文化领域的载体进行表述,包括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等。换言之,中国英语是为表述中国特色事物的需要而存在的,它依赖于规范的英语形式而非汉语的语法规则。作为一种国际英语的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的正宗体例,它的存在与推广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战略的价值,而且有其深刻的意识形态意义。而在描述中国英语概念的时候必然涉及它与中式英语之间的联系。通常认为的中式英语是畸形的英语表达方式,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缺乏英语语言表达的基本知识,把汉语的表达形态不自觉地迁移到英语交际中。但是要尊重这样一个事实,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之间并非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些能够代表典型中国思维的英语表达,在历经多次反复调侃、述说,竟然引起学者的关注思索乃至认同,其后以英语为母语者也欣然接受,就连权威的语言监测机构都给予这种英语高度评价,认为其是汉语和英语的“可喜的混合体”,这时候它们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英语了,这种趋势是语言学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一些汉语独有词汇表达的英文对等翻译在不断地被规范与调整中发生演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社会所承认和接受,最终成为能反映中国思维模式的英语表达。这类中国英语之所以能被广泛传播与使用,或许源于中国悠久历史和绚烂文化之故。汉语语言独具风格,中国英语更是有其内在魅力,根本之处离不开汉语文体纷繁复杂的演变过程。汉语语言的文体涉及古文言、古体诗、律诗、绝句、韵文、散文、元曲、成语、谚语、现代诗歌、白话文、各种方言和变体一直到网络的使用所伴随滋生的网络语言等。众多的语言文体形式,加上千姿百态的汉语字体,其演变的历史都导致着汉语文化的丰富多彩。因此,在中国环境下学习英语,用英语交流汉语文化,有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表达历程,是语言发展的必然阶段。

二、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目前在进行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秉承着让英语教学服务于中国的理念,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中国英语在大力运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其独具的特征,亦出现了很多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英语发音在中国教学时遭遇的本土化问题以及我们所持的态度

因为学习英语的过程出现在中国的大环境中,说英语者绝大多数都是以汉语作为母语、英语作为外语或者第二语言,无论我们多么刻意地去模仿英美人士的英语发音,但颇有道理的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理论给我们以启示,很多人由于在儿童时代错过了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以至于后来难以达到与说英语的本族人一样的语言发音水平。这些使得中国学生说英语就有了自己的语音特征,这可以联想到英语在不同国家的语音特征,亦有“生于齐者,不能不齐言,生于楚者,不能不楚言”的表现。而且由于汉语发音的迁移影响,英语学习者中国英语的发音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扰,再者汉语中不同的方言发音使得中国不同地区的学生的英语发音更为繁杂。事实上包括内圈英语、外圈英语和发展中英语的任何一种英语发音都缺乏普遍意义,那么对中国英语的语音特征作统一规范确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只有本着对语言既宽容又严格的态度,即对语言的发展趋势宽容、对语言的使用规则严格,并尽量以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的发音特征为基础,按照其语言规则要求,用一般意义上的标准英语来诠释汉语文化。

(二)涉及汉语拼音的中国英语文化负载词

以及英语教学中词语表达的误译误用由于中国人生活的生态坏境以及其思维与认知的方式定位,与英美国家人士的所属有一定的不同,导致了英语中缺少描述汉语事物的对应词,这样就出现了很多引起语言研究者关注的带有汉文化特点的词语。更是出现了诸多反映中国问题的英语题项,如四级的阅读理解中关于中国综合网络商城卓越亚马逊的有关介绍以及翻译题中的中国教育问题、六级的翻译部分中关于中国流行的网络词汇、北京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等,这些都要求中国大学生能正确理解汉语语言的内涵,并使用英语语言去恰当地表达它们。可见,现在的问题已不仅限于西方词库是否能接受此类汉语表达的拙劣英译,而是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并以此服务于英语翻译。要使汉语和英语两语言能更好地起到交际作用,向翻译的信达雅层次进发,语言学习者的汉语功底必须进行魔鬼训练式的加强。

(三)句式和语篇层面上中国英语的特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愈来愈多的中国英语词汇进驻英语词典,亦有愈来愈多的中国短语、谚语以及一些典籍名言被吸收到英语语言中,这大力促进了英语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加快了中国与国际接轨之步伐。语言教学可分为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语言教学理论和以人科学及心理学为基础的语言教学理论,教育工作者早已经留意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这种导向,而这原本在英语表达中被视为语义和词汇重复的表达,此处却显得气势磅礴,突显哲理色彩。从中国英语的语篇而言,中国英语重视意识对象的主体,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哲学之一中国儒家伦理文化当中,三纲五常是其中的架构,说话行事应遵循长幼尊卑的顺序。而英美英语则不同,它着重于首先传达信息的重心或者是先为信息做铺垫,即表现为松散句和圆周句的形式。我们普遍认为,在圆周句中,主要论点在句末论及,与松散句相比,它表述严谨、重点突出,语句更加具有内涵。关于这类例子的文篇,读者可以从大学英语教程读写译教材中找到很多。虽论及咖啡,在此处却是强调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整段翻译采取时间的先后顺序,凸显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等由此可见一斑,中国英语的句式和语篇特征主要受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带有浓重的汉味儿。综上可知,中国英语由内向外贯穿着中国汉语的语言魅力,它借助于英文形式的工具,在目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向世界展示中国英语的强势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在课堂中不仅要向学生展示中国英语的特征和运用,而且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中国英语,以便使中国英语能真正地走出去,得到世界的认可。

篇2

二、话语隐含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想要利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就必须要能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讲话者所表明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对讲话者的话语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

(一)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自2005年2月以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100分制改为710分制,其中听力所占比例大大增加。这充分的证明,大学英语将更加的重视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将话语隐含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去,能够有效的引导确实去正确的理解会话语的言外之意。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有选择性的避免通过语言来直接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意图,而是会采用比较委婉间接话语来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达到自己的意图。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就能够在交际的过程中了解到对方的弦外之意,而学生在听力考试时更是能够“知己知彼”,有技巧的捕获各种话语发出者的弦外之音,进而能够正确的解题。由此可知,大学英语教师与高校学生如果能在听力的教与学中高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听力理解的教学工作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都是教完音标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这就直接使得很多学生到大学后在学习英语时不能够通过语音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味深长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这样的后果就使得很多学生即使是过了四级、六级也很难在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时通过发音来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其实就如我们的母语——汉语一样,通过不同的发音方式往往能起到表达言外之意。在实际交际过程红能够表达出会话隐含的言外之意的有语音因素、知识因素。其中语音因素主要包括了重音(stress)、音长(length)、停顿(pause)和语调(intonation),知识因素主要包括了背景知识、情景知识、相互理解这几方面。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重音、音长、停顿、语调可以让一句话表现出不同的意思。例如“Sheisyourgirlfriend.”这一句话,如果是重读主语“she”,那么就能够表达出一种疑惑的语气,表示质疑;如果是均衡重读,那么就表达一般陈述,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如果是重读宾语“girlfriend”,那么就包含了肯定、欣赏或惊喜的态度在里面。知识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话语之中的隐含之意十分重要。学生要掌握英语就必须要了解其背景文化,缺乏背景文化的支持,在理解言外之意方面就会存在严重的缺陷。会话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之上的,情境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言外之意十分重要,不论是在听力考试中还是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对产生会话的情境有充分的了解。而相互理解则是指的会话的双方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话能够被对方所理解。

三、会话隐含理论所带来的英语教学启示

在任何一门非母语的语言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理解其所包含的隐含信息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知过程,而能否正确的领会话语中的隐含信息则直接的关系到能否正常的使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英语作为一门学生们学习的第二语言,如何让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讲话人的话语中的隐含意义,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以及学生们的难题。通过话语隐含理论的运用笔者认为要帮助学生学会领会英语会话中的言外之意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篇3

二、在听力水平方面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的就是听和说,并且二者不能脱离开来教导。英语听力能力的准确度是直接影响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取一些英文歌曲,可以发现,他们对这些经常听见的英文歌曲中的一些英文词句,会非常熟悉,一但听到这些英文词句的出现便会立即识别。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结合英文歌曲教学是帮助学生纠正语音、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好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听英文歌曲改正学生的发音,而精确的发音有利于提高学生听力。我们可选择吐字明晰、节拍适中的英文歌曲应用于听力课上,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做听力。教学中也可以穿插些听写歌词,或做复合式听写练习。复合式听写练习是让学生将部分主要的单词、连读、同音异义、爆破等地方听出来并写下来的过程。例如后街男孩的“ThePerfectFan”也是英文歌曲辅助英语语音学习的典型例子。这首歌是一首后街男孩唱给妈妈的歌,说她们才是自己最好的歌迷。歌词是在一段舒缓流畅的音乐中唱出的,发音标准饱满,而且极好模仿,对于学生提高听力水平有着不错的效果。从模仿这些歌曲开始,会对地道口语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这首歌歌词中出现了大量的重读、弱读、连读以及略读现象,而这细小的语言技巧都是真正英语能力的体现。

三、在词汇量方面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词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背单词是一件痛苦的事。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恰当配合英语歌曲来教学,适当留意信息的活泼型,不但可以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英语单词、词汇的了解和记忆。假如说单词是英语的核心,那由它组成的句子则更是平常交流、写作、使用的一个必不成少的要素。一个句子里有非常多的词汇,而那些词汇组成的一些具有不同意境的句子会使人感觉易联想,易记忆,而当人们把留意力集中到记忆句子上面,会发现里面的单词很快就记下来了。英文歌曲中的句子都是很优美的句子,经过重复听唱一些英文歌曲,我们可以有效地记住一些经典的句子,同时也记住了英语单词的意思。

如WESTLIFE的“SeasonintheSun”里有句话是说,GoodbyePapa,pleaseprayforme.Iwastheblacksheepofthefamily,有些学生认为blacksheep是“黑羊”的意思。当教师为学生纠正这个词组的意思时,学生们都很有兴趣的想要了解,进而教学的气氛就被带动起来了,学生们也都全神贯注地在听课,blacksheep其实是“害群之马”的意思。再比如有句话是说,EverytimethatIwasdown,youwouldalwayscomearoundandgetmyfeetbackontheground,其中短语“getone’sfeetbackontheground”是帮助某人度过难关的意思。这种英文中的词组举不胜举,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爱好进行歌曲的选择,然后将他们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四、在英语语法方面

语法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英语语法的学习也是一个难点。而英文歌曲中也有着许多的语法,将英文歌曲运用到语法教学中,则可以使得语法教学事半功倍。例如“RightHereWaiting”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Whereveryougo,whateveryoudo,Iwillberightherewaitingforyou.”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加上对一些语法的反复接触,影响更深,欣赏时不但能身临其境般感受,还能再次复习语法,如“wherever,whatever”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用法。再例如“YesterdayOnceMore”中也蕴含着不少的语法现象,其中有有when和as分别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五种基本时态等等。如“Thoseoldmelodiesstillsoundsogoodtome,astheymelttheyearsaway.”其中就有从属连词as引导时间状语从句。英文中有着许多的语法现象,仔细分析就能够对学生的语法学习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

五、在文化背景方面

歌曲是一个民族心声的真实反映,他能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时代与地区之间的差异和文化历史底蕴。有人说歌曲的作风自身就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讴歌的内容也无不深深刻有时代和文明的烙印。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从外文歌曲中发掘出很多的文化珍宝。比如圣诞节时,我们常会挺到HerecomesSantaClaus,SilentNight,JingleBell等圣诞歌曲,这些歌曲既增添文化情趣,又增强文化了解。再比如播放CountryRoadTakemeHome时,教师可以给同时学们介绍下美国乡村音乐相关的信息,如民族起源、风俗等等,让他们适当的对其进行了解。因此,在英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结合英文歌曲欣赏能促进文化背景教学,让学生在歌曲中学习、了解一些外国文化。

六、在翻译能力方面

篇4

2.实验形式:小组合作形式的口语展示,每组10-15分钟。

3.实验时间:一学期(大一学年第一学期)。

4.实验步骤:

(1)教师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6-8人(分组原则:每个小组应该包括各个层次英语水平的学生,各实验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持平)。(2)选择口语展示的话题(教师准备若干话题,各实验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程度选择合适的话题)。(3)教师介绍口语展示要求及评分标准。(4)各实验小组课后收集资料,口语展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5)口语展示。(6)教师点评,学生反馈。

二、实验分析

1.口语展示前准备环节的困境。

(1)学生因素。

由于实验对象均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14级新生,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或高中的学习阶段,从未接触过口语展示,学生对于所面临的任务显得很迷惑,也不知道任务需要自己达到怎样的要求。其次,大多数学生在此前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注重在笔头英语上,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基本达标,但是很少有学生在入校前具备了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因此学生基本处于一种信心缺失的状态,担心自己无法在口语展示的环节中顺利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2)教师因素。

教师提供给小组成员选择的话题是该实验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选取适当的话题至关重要。话题太过深奥或是专业性太强都不利于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的思维深度无法在口语展示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体现。话题太浅显亦不可取,学生极有可能以及其普通或简单的表达方式呈现小组讨论成果,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效果。教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向学生提供各种话题并且将小组任务分配完毕。在这部分的工作完成后,如果教师未能向学生详细讲解什么是口语展示,口语展示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在班级里开展小组口语展示的意义及预期学生取得的进步和达到的水平,口语展示的评判标准是什么,那么目的和方向不明确的活动设计一定会成为教学活动设计中的败笔。只有正确的指导和明确的方向性,实验才是有效的,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仅仅限于课堂中,在课堂以外也是教师发挥其指导作用的重要场合。鉴于学生是初次进行小组口语展示活动,如果教师不能在课堂外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学生极有可能出现思路不清晰,表达方式不地道甚至不正确,选择的材料不能紧密的结合话题内容,意识到错误但无法有效改正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口语展示成果展示期间的困境。

(1)口语展示者(Speaker)。

在口语展示的成果展示阶段,由于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在准备期间极有可能出现以下两种小组成员任务分工情况:①角色分工:同一小组中部分小组成员负责材料收集、思路梳理、制作音频视频等幕后工作,而另一部分临场表现好的成员负责展示环节。那么从事幕后工作的小组成员尽管也为小组贡献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没有机会和途径展现给听众们。②板块分工:同一小组中所有成员均有意愿以展示人的身份出现,但是由于时间限制10-15分钟,每位同学只能负责其中一个简单的板块,因此平均算来每位学生的展示时间不到三分钟,时间过短,不能很好的体现展示者的英语口语水平。

(2)听众(Listeners)。

听众是口语展示环节非常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但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部分听众认为口语展示只是展现说话人的英语口语水平,与自己关系并不大,因此出现了听众消极听取报告结果的现象。而对于积极听取报告结果的听众,由于展示人语音、语速、语调等问题,部分听众无法有效获取关键信息。

3.口语展示后评价阶段的困境。

口语展示结束后,教师的评价阶段是再次让展示者有所提高的环节,但是这一环节主观因素比重较大。教师个人偏爱的风格、教师所欣赏的临场表现风格、教师对话题的个人观点等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口语展示的评分。再者,对口语展示的评分目前为止并未有统一的、规范的体系标准,每一位教师所制定的评分体系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及忽略的评分点,这些都对评分环节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实验结论——困境的解决办法

1.口语展示前准备环节。

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特别是口语练习的兴趣,积极的学习动机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流利地道的英语口语不仅是学生英语学习课程要求的一部分,更是当代社会对每一位大学生的客观要求。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深造环节还是在以后的求职工作阶段,流利的英语表达都会成为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可以从社会需求、求职需求、生活需求等各方面激发学生锻炼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其次,教师需要仔细认真筛选提供给学生的话题。话题内容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面,最好是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或谈论的话题。教材话题、热点话题、时事新闻、生活经历都是不错的选择。再次,教师需要以讲解或观摩的形式让学生清楚的了解什么是口语展示。学生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才能做好准备工作。然后,教师应该清楚明确的向学生宣读评分机制,让学生了解在口语展示环节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对于口语展示环节容易犯的错误和较难克服的障碍教师可以适当提醒。最后,教师在课堂外需要向学生提供适当帮助: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学生梳理逻辑思维框架、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帮学生克服展示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压力、组织小组成员的合作配合……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除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演练,可以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QQ、邮箱、网络调查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

2.口语展示成果展示期间。

口语展示环节不应该硬性的规定每一位学生都上台展示或平均分配每一位学生的上场时间。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口语基础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此环节需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于英语口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负责该小组中较简单的版块,如introduction部分或是每个独立版块之间的衔接内容。对于从事幕后工作而未进行正式展示的学生,教师需要在课下的准备环节帮助和检测学生的口语练习进度,如此才能保证每位学生的口语都有提高。对于听众来说,教师需制定详细的参与度配合体系。为了避免听众出现未听或听而不明的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展示者在展示过程中设置互动环节和提问环节,既能调动口语展示时的气氛,又能很好的检测听众是否积极地参与了此环节。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听众们担当评委的角色,对口语展示者的表现打分,这一举措能有效的促进听众主动听取报告的内容,从听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得到提高。

3.口语展示后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需要避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的点评无疑会带有个人主观因素,因此教师一人打分不可取,应该按照教师打分和听众打分的比例得出综和分数,如此才能得出更客观的结果。打分环节结束后,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听众都需要点评和解释给分点或扣分点,让口语展示者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篇5

二、课堂上多元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多元文化的渗入必定会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活力与影响。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课堂上对多元文化的分析让学生明确主流文化

融合多元文化的精髓,使得学生能够开阔思路,多角度学习语言,多方位思考问题。多元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多种文化的相互融合,接纳各个民族,各个社会的不同文化,这样的知识灌输,学生在知识储备上自然而然便成为“杂家”,通晓多种文化。

(二)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吸收先进文明的文化内涵。

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以便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速度。未来的社会,单一的文化只会困扰自己发展的手脚,而多元文化能够使得学生知己知彼。

(三)注重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跨文化交流,运用课堂机制

使学生自发地将内化的修养适度地表现在课堂之上并反馈于社会生活之中,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学生在课堂上既了解各民族的语言知识,同时也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多元文化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事物都有其双重性,在多元文化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新的思路和意义。

(一)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带来新的契机。

全球一体化势必将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跨文化融合,产生文化共存的气象。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传授不同的文化,客观上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提升了文化境界,同时,学生将单一的本民族文化融入多元文化之中,文化素养将不断上升。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课堂上文化的灌输,使学生的个性赋予时代性。

每一种文化价值都与族群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因此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表征。但在文化共融中,存在共通的真善美,新时代的大学生可以自由的吸收和接纳同性与差异,找寻自己喜欢的文化,在社会群体中展现个体特性和时代特征。

(三)大学生的人生观与多元文化形成互惠。

文化的多元发展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影响很大,人生观是一个抽象的,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趋向,通过大学人生观这一介质又对社会文化产生作用,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最终形成了大学生人生观与文化多元化的互动发展形态。

(四)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愿。

课堂上的传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文化修养在不断的融合与交汇,让学生寻找机会展现这种融合的结果,展示张扬与个性的结合,体现在多元文化下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

篇6

来源于美国,它不同于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评定学生成绩的方式(终结性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应用分析能力采取多种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的不足,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学习方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这一评估过程中,学生应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互动的,教师教授学问,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处于接受知识主体地位,因此,在形成性评价教学中学生也应是评估活动的主体,在形成性评估体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将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具体表现纳入到评估体系当中,作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因素。

(二)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体系和终结性评价体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部过程中,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具体表现和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对学生形成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及时地根据具体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思路和改正学习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配合上协调统一,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质量。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及各阶段学习的具体表现都是对学生评估的重要因素,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提高。

(三)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形成性评价体系

注重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参与性。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普通的英语教学,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实践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并通过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设置更有效的教学计划。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了解英语的作用,感受英语的魅力,了解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用英语的重要性,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掌握英语的知识。并通过具体实践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正确运用,加强口语练习,设置英语讨论话题、推广英语角、英语社团、英语社交活动,使英语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和应用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的学习效果通过实践得到加强,在英语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贯穿于实践中,以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现状

虽然国家早就提倡在各个教学阶段推行素质教育,改变以考试(应试)成绩论英雄的教育模式。但是,我国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旧运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即是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来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依据,即所谓的“一卷定终生”制。这种评价强调的是纸面的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平时和实际应用能力,有饽于素质教育的推行理念,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应用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大学对学生的培养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以应试、升学,而是通过几年的大学教育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在终结性评价体系当中,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最终的考试成绩,而不会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会极大地影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致使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会误导教师教学的方向,这种评价强调的是结果,就会使教师一切以成绩为重点,而忽略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已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实际运用能力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基础。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当今时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应用的是终结性的评价体系来考查学生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四、六级考试,而很多境外大学(含国内的港澳台地区)已经不再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果作为硕士入学的必备条件,而以托福、雅思等实际应用能力较强且社会公认的考核作为条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国教育系统不断的合作交流,形成性评价体系逐渐受到我国各高校的重视。形成性评价体系不仅能解决当下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还能通过它的自主性、参与性等特点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培养带来极大的帮助,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去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拓宽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丰富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的体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张和需求,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四、大学英语教学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一)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方法

学生自评在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学生是形成性评价体系的主体,所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学生自评就是学生通过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设定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来评价自己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以此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从根本上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不光是英语的学习,包括其他学科的学习很多的是通过学生的自学来完成的,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因此,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自我调整学习方式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进度。在自我评价中找到英语学习中的短板,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进行弱项弥补,以达到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在英语学习中的自我完善和提高。

(二)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方法

学生互评学生互评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非常客观公平的方法,互评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让班级里的学生对彼此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做出的评价。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学习,学生也可以自发地组织小组学习互评,通过小组小的学习活动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在活动过程中,让小组成员积极发言指出不同成员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大家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这种学生互评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当中以同学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并加以继续发扬推广,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其他同学的长处,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对其他同学的长处加以借鉴和学习,完善自己英语学习方法。同时这种互评模式,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谐的学习关系,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方法

日常课堂表现教学离不开课堂,大学的英语教学也是如此,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大学的课堂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对学生的各种课堂表现进行记录研究。同具体的学生进行个别沟通,了解他们出现这种表现的根源,帮助学生查找自己的的问题,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反馈给他们自己,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思路。要保证好的课堂效果是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教师只有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并通过和学生的有效沟通,让学生自己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双方有针对性的进行配合,才能使课堂英语教学协调一致,发挥应有的教学作用。

(四)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方法

英语作业完成情况要改善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形成性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因素,大学英语教学要把形成性评价体系运用到我们教学的每个环节,特别是在英语作业完成情况中的应用。大学英语作业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过程中了解学生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调节自己的课程进度;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批改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及需要改正的不足之处,加强自己的弱项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完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老师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形成英语学习的合力,促使双方向着同一目标前进,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积极的因素。

(五)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方法

课堂小测验分数经常性的课堂英语测验,是为掌握学生最近英语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它和传统的评价体系终结性测验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评价体系就是取得学生的考试成绩,片面的强调了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这与学生这一阶段的全面学习和综合发展的联系不大,这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小测验是指在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根据这一阶段学习学生们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的测试,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随堂小测验去解决问题。然后将每一次测验的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成绩参考。通过这中随时的、有针对性的测验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篇7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外语水平,满足高素质人才对外语应用的急迫需求。那么,什么是外语水平(foreignlanguageproficiency)呢?拉多认为外语水平由知识和技能两部分组成: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和语音;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巴克曼认为拉多的解释一没有说明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二没有提及语境、语篇和情景的作用。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在外语教学领域引起震动。他指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

1.1可能性,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是在形式上可能;

1.2可行性,即某些语言是否能够付诸实施以及可实施的程度;

1.3确当性,即话语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得体,以及得体的程度;

1.4有效性,即话语是否已经付诸实施以及已经实施的程度。

后来,卡内尔又把交际能力扩展为四部分: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ˉguistic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随后,巴克曼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交际能力模式,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三大部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以及心理ˉ生理语言机制。实际上,语言因为有着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巨大文化差异,造成了外语交际的双方往往存在着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下的不同交际规则,因此,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似乎更有针对性。文秋芳先生在其著作testing&teachingspokenenglish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在以上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以实践性为主要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改革的主体内容。大学英语教学事业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四份大纲。第一份是1980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学大纲》。这份大纲的突出之处在于只规定了语法教学内容,而没有词汇表,更勿论其他。而85《大纲》和86《大纲》,强调了语言是交际工具这一语言观,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99《大纲》对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从这几个大纲的变迁来看,教育界逐渐认识到语言作为一种基本的应用工具所应该具备的实践性要求,并且99《大纲》明确地提出了适应这种要求的具体目标。在网络化时代到来之际,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是非常必要和必需的,并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应当提供“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应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在网络化时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涉及知识面已经远远超越了在英语讲授课堂上所能提供的范围。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一方面要把外语应用的基本知识传输给学生,即提高学生应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引导学生真正地把外语当作一种工具以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网络化的技术手段应用在英语教学的改革上将产生变革性的作用。

2.网络英语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英语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良好的网络硬件环境;柔性化、人本化的软件环境;具备良好英语专业素质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从目前中高等院校的现状来看,第一个条件基本具备,并且仍在加大投入,大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普及率也逐年提高;而软件环境还相对落后,一是丰富的网络资源还没有开发出来,二是英语教学的专业课件制作水平还很差;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还很薄弱,一方面具备丰富英语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水平略显不足,另一方面年轻教师虽然在计算机操作上稍强,但是又不具备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并且这方面的人才总体上还是稀缺的。

在改革实践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教学有以下几种模式:首先是以课堂为主,计算机教学(comˉputeraidedinstruction)为辅。这种英语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式的老师讲授,不同于传统的是,多了计算机网络的辅助工具。随着大学英语教材的开发,老师不但要靠声音、板书等形式传授知识,还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把这些信息更直观地用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由原来的听力磁带到现在随时可以在网络上上载或下载听力教材,由原先的板书到直接视频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扩大了信息量,并且内容也由老师单纯地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到引导性地帮助学生进行辅助学习(computerassistedlearning),使得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增强,同时又能保证知识要点的及时传达。其次是计算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这种教学模式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课堂辅导,对知识要点或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或讲解。这种教学模式面向的是具备一定英语基础水平的高素质学生,以大学高年级、研究生为主,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基本的英语教学课件中广泛涵盖。教师通过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进行引导性授教,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学习计划内容,并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学习计划建立数据库,并对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反馈,对学习效果进行量化考核,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式的课堂授教;最后结合传统考试和自动化的网上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严格评估和反馈。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师生的一致肯定。它便于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战略,便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便于节省教学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水平的极大提高,充分实现了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之间的立体式互动。不过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监督不力,不能保证学习计划的按时完成,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反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确保目标的及时实现。

最后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信息载体的远程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原先的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基础上实现的。这种纯粹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最大极限地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目前还是流于形式,一方面教学内容只是把原本书本上、黑板上的东西变成了平面文字通过网络进行搬家式的传输,另一方面由于英语远程教育面向的对象基本上是社会人员,根本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和及时反馈,无法实现英语作为语言应该有的应用性,再加上师资力量的薄弱,因此,远程英语网络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加以改革和发展。

3.小结

以上通过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总体思路的发展变迁以及网络化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和影响,描述了目前存在的几种网络化的英语教学模式,从而为下一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内容到手段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文秋芳.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2.《坚持符合客观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子》[j]外语界,1999.(4).31—37.

篇8

1.1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情境

建立“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有效学习”的模式,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组织形式,体现讲解的重点性,训练的全面性,方法的灵活性,以及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组织的重点是通过创设多向交流的课堂交际环境和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任务的合理安排,使课堂教学具有延伸性,产生课堂导学与课外自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效应,提高学生学习迁移的效率。

1.2借用多种教学资源,建立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先决条件是大量接触语言材料。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输入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资源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感官的信息输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语言信息,自然习得语言。同时,增强讲授内容的生动性和直观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课堂带来更多活力和创造力。通过语言实验室和网络课件教学,学生有机会进行人机对话操练,大大增加接触实际语言信息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应该设法占领课外阵地,大量增加英语语言输入量。第一,为学生提供可以利用的资源,推荐可供选择的视听设施,开放英文资料室,鼓励学生买书报杂志等;第二,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等手段,播放指定的听力教材,通过外语调频台播放外语节目等;第三,语言输出能力的训练应成为课外教学的重要内容。如设置英语角、英语沙龙等固定活动场所,不定期举办英语节、演讲、辩论等活动。通过以上手段,英语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单一转向立体,形成课内课外多维一体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向实用性转化,大大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1.3因材施教,建立分级教学模式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的大学学生构成比较复杂,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此必须建立分级教学模式,使各层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都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首先,按照一定的分类依据,将学生分别编入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相应的教学内容并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再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此外,分级教学具有动态的特点,必须根据学生的成绩变化不断调整班级。

篇9

二、适当增设跨文化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

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由于是跨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在国际交际中不单单只是语言上的交流,同时还涉及到不同国度政治、文化、礼仪、习俗等方面的交流。为此,国际化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国际化意识,以避免在国际交际中出现“cultureshock”。于是乎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可适当增设跨文化的选修课程,通过这些选修课程来实现对学生的多元文化熏陶和全方位的国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接受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培养和促进学生形成国际意识。

三、举办跨文化交际专题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宽广的国际视野是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高校应重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对此,高校可以加强组织各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如举办跨文化交际专题讲座,定期安排外籍教师和学术专家、国外创业成功人士、留学生等开展系列文化讲座与案例教学。高校通过组织和举办各种跨文化交际专题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和接受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一方面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国际通行规则,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开设双语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

如何增强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这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务。在国际竞争中不仅要求人才能够使用英语进口无障碍的交流,更主要的是人才可以在专业领域中完成相关岗位要求,如材料报告、合同拟定等,对人才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对此,我国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可以通过开设双语教学模式来强化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运用英语和汉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五、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其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高校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时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学生只有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为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艺演出等、来营造英语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英语实践应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10

二、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实施英语语音教学的必要性

1.英语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语音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能否提高。不准确的读音和发音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开设语音课,系统的语音训练的缺失导致许多学生不懂得单个单词如何拼读,不懂得重音对一个单词和一个句子的重要性,就更谈不上语音语调了。

2.正确的语音有利于单词的记忆

对许多学生来说,记单词是很让他们头疼的事,花大量的时间却总也记不住,这样的同学基本都是采取了只念字母忽视读音和读音规则的死记硬背的方法。而良好的英语发音和扎实的语音知识有助于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单词的方法,进而能大大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

3.正确的语音有利于语法的掌握

英语语法的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枯燥乏味的,其实对于高职高专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法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大声朗读一些典型的例句来掌握,掌握了大量的例句之后,再去看语法规则就简单易懂了。这一方法的前提就是学生有一定的语音知识,能够并且愿意大声读出来。

4.正确的语音是学生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的前提

语音知识掌握的好坏与听力和口语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听力理解是学生对所听到的语音信号进行辨别,即语音解码的过程,如果学生语音知识欠缺,那么就无法对听力理解中的语音信号进行解码,听力水平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就语言媒介而言,听和说都是利用同样的媒介种类“话语”,即都是运用语言的“声”来实现语言运动。在一般情况下,听和说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如果听力理解有问题,那么口语表达水平一定好不了,同时,语音、语调准确是语言交流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掌握准确的语音、语调是习得地道的口语的第一关。

5.正确的语音能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衡量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如何,语音语调是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在公共、公关场合的讲话,如果语音语调不好,容易受到公众自然的、下意识的、习惯性的排斥。因此,语音学的不好,容易使学习者在今后漫长的英语学习中不断地萌发自卑感和消极情绪,不利于英语学习。反之,语音学好了,有利于学习者获得成就感,从而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增强信心。

三、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实施英语语音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1.提高对语音重要性的认识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打好语音基础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只有掌握了语音、语调,才有可能提高听力、会话、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然后,教师要在教学中向学生大力宣传语音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深切认识到语音的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音知识,为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编写适合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英语语音教材

除了英语专业的语音教材外,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较多的几种大学英语教材中均未涉及系统的英语语音知识,也没有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语音教材。笔者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为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简明实用的英语语音教材。

3.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学期是进行语音教学的最佳时期

笔者认为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应该是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语音教学的最佳时机。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劲头比较足,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同时,他们对大学英语学习充满了期待,希望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能有新的突破,希望能够通过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之初,可以计划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训练,确保学生能够过语音关。

篇11

一、大学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为满足社会对英语尤其是口语人才的需求,近几年,英语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家教委及应用型大学的重视。专家们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陈冬纯2006:3)、认知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孙倚娜2003:3)、课外监督机制在大学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祝询2005:4)、运用仿真情景对话培养英语口头交际能力(曾路,李超2005:4)、SBI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的应用设计(高晓芳,袁禹2004:6)等。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在高校教学尤其是应用型大学中根深蒂固,且新的口语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能力及文化素养要求较高,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仍会发挥着主导作用(胡俊杰2007,2)。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重视词汇,语法等概念化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口语技能的训练。严重阻碍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并且,一些大学英语教学体制中仍存在一些严重损害着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现象:强调英语口语教学,往往忽略了语言教学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手段落后,很难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五个因素与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x教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提高教师素质。

英语教师的素质包括流利、地道、规范、顺畅的英文;宽泛的知识面;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具备科研能力;具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刘润清,戴曼纯2003:16)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不高,学院往往对新教师只考核外语知识,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也只侧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对教师整体素质的培养。口语教学要求教师素质的整体优良性。口语授课教师除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正确的语法规则、规范的英语、汉语口语表达能力;除掌握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以外,同时应具备教研、科研能力。只有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方能“名师出高徒”。2007年是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年。教学要求提高、学生水平提高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考核标准提高将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夏纪梅2007:02)。对此,口语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一方面要坚持收听、收看英语广播,英语节目、阅读最新外语报刊、书籍以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包括来自学生、教材、课堂、同事、专家、社会的资源,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2.了解学生文化

巴西著名的教育学家保罗.弗莱曾说过:教育者要比以往更具有一种科学能力来让他们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即对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学生所使用的语言和言语包括口音以及并非一定能被教师的个人世界轻易接受的某些习惯、爱好、信仰、恐惧和欲望所形成的文化环境的了解是多么的重要。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口语教师如何了解学生心智并怎样适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积极主动开口说英语,需要教师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家庭、学习、朋友、喜好等各方面的情况。特林.芬瑟著的《学校是一段旅程》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努力成为孩子早期阶段敏感性的保护者;成为童年中期深度感觉生活和道德方向的引领者;成为青年期观念和理想发现的陪伴者。我认为口语教师应成为学生倾诉心声的聆听者;成为学生口语意识提升的促成者。

3.创设语言环境

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帕默(H.E.Patmer)和洪贝(A.S.Hornby)等提出了情景教学(SituationalLanguageTeaching)的理论。认为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为学习者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情景,使学生自然“习得”语言。这一理论对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育及普及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在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包括三个环节,语言的输入(Input)、学习者的中心处理(centralprocessing)和语言的输出(Output)。要想培养学生讲得一口漂亮流利的口语,首先要给他们以足够的机会去听和读,即输入语言材料,只有在语言的输入积累到一个相当量的时候,才能逐步转化为说的能力。教师可以运用课外监督机制(祝寻2005,4)要求学生课外多听磁带,模仿其语音、语调,逐渐形成地道纯正的口语。也可以为学生播放英文歌曲、放映原版电影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直接、真实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Shortreportatthebeginningofclass、RolePlay.、Game.、Storytelling以及Retelling为学生创造言语处理、言语输出的平台。语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也是二语习得的保障。因此,大学在外语教学中应给予高度重视。结语

外语教学方法一直是外语教学界研究的重点。但是不同的培养目的,决定了不同方法。根据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具体情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创造浓厚的英语语言环境一定能改变目前学生“难开口,开口难”的局面从而提高口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