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0: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保险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
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讲究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中的“有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而“无法”则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须基于教案又不惟教案。然而,从当前“社会保险学”教学实践来看,学制相对固定,教材基本不变,满堂灌现象较为普遍,学生个性遭到忽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致使学生缺乏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个性才能也就不能得以全面展现。
2.教学计划相对固定,教学内容陈旧。
在教学实践中,同一个教师给不同年级学生上同一门课程使用相同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教学对象相脱离,缺少针对性。同时,不少学校保险学教材多年不变,陈旧的教学内容与变化了的社会保险观念与政策格格不入。使用滞后于时展的教材的后果是学生普遍觉得不能“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将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
3.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教师教学活动偏重于理论上的抽象说教,使学生学习起来如隔靴搔痒,不能触及要点。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囿于教材、照本宣科,热衷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未能从社会生活实践中收集教学素材,致使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脱钩,其最终结果是,毕业生缺乏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动手能力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
4.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与创新精神、专业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心理、社交等综合能力素质的训练与培养,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并以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致使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水土不服”,不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缺乏发展的后劲。
二、案例教学法:“社会保险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正因为当前“社会保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么,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作为教学、培训和研讨的方法之一,参与式教学法目前在国际上被普遍采用。它要求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达到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而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须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引导发挥学生创造力,共同讨论和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教学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归纳为: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课堂讨论、头脑风暴、游戏和模拟教学、示范和指导练习、讲故事、辩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其中,案例教学和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的两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历史可追溯到19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教学,所选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景或实践,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成效较为突出。教学案例取材于社会实际生活。在“社会保险学”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求通过精选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深入讨论与分析,将“社会保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社会保险学的基本原理、概念与各种社会保险政策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为其以后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夯实基础。“社会保险学”教学中强调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求使用大量的案例,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围绕教学基本知识点安排案例,通过案例讲解传授知识,增强其应用性。其本质是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学生自我的“应变”能力。“案例教学”在社会保障专业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具体体现如下:
(1)推进社会保险学教育理念的创新。
“案例教学”模式突出的是创业潜质的培养,所反映的不是被动地适应就业形式,而是主动地创造就业的机会,体现社会保障专业教育从精英式向大众化转变的态势。它突破了精英式、理论化教学模式的约束,不是单纯地以理论灌输的方式开展教育,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感悟知识与运用知识,在实践中亲历知识的应用过程并寻求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增强经验的积累,为未来的创业、就业创造空间。
(2)深化社会保险学人才培养的内涵。
“案例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上,突出了教学目标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在教学目标上,该模式着重突出了素质目标的培养,即学生获得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案例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培养人才的竞争力,赋予学生以“个性化”的教育,进而倡导学生的求实精神和创业意识。在人才培养的内涵上,强调的是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这表现在对每一个学生最大潜能的发掘,使其在未来的成长中获益。
(3)突出社会保险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方式上,运用案例教学、开放与半开放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学习中来,身临其境,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创新性的思考、分析问题,还能亲自领悟到所学专业知识能够直接指导实际的成就感,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学生所面对的不再是厚重的课本,而是来源于社会保障的新鲜事例,因而内容更具生动性,也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社会保险学”案例教学法的步骤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制度的运行与事件的发生情况,对照现有的制度和政策规定,寻求现存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办法。由于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保险制度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使得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可能。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鼓励读者就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出有针对性的分析、大胆的提出批判性的思考,力求检讨现有制度和政策规定的不妥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具体说来,教师在“社会保险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案例介绍。案例介绍是指对所选择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而案例介绍的前提是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能否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质量。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在上课之前精选针对性较强的案例,而且要注重案例的代表性和时效性。特别地,案例应当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与大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些案例,以便开展深入讨论。
第二,焦点问题。揭示案例反映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构成案例评析的主线。这一环节涉及到案例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要紧扣案例内容,引导学生用所学书本知识来分析这些问题。同时,问题设计还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第三,案例评析。案例评析是对社会保险案例内容的评论和分析。案例评析要紧紧围绕专业知识点展开,兼顾评析的宽度和深度。
第四,拓展分析。拓展案例评析所讨论问题的范围或深层次分析。拓展分析是帮助学生拓宽分析问题时的视野,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具体做法为: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每章节知识的基础上,安排1个课时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结合本章节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师精心搜集的来自实际生活中的经典案例,每个学习小组先在组内就案例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找出案例相关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让各小组同学就问题答案发表意见,若意见相左或略有不同,允许他们进行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学生以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新和设想;最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进行点评,点评内容既包括对教材知识点的梳理,又包括对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对此进行进一步地拓展。对于学生而言,参与案例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自行准备阶段。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就应把案例材料交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案例材料的同时并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初步解决方案。其次,小组讨论准备阶段。将学生分为有3至5人组成的几个小组,小组成员要多样化,其目的是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的不同意见就多一些,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的视角也更为多样化。第三,小组集中讨论。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发言,发表本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最后,总结阶段。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之后,教师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
四、“社会保险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注意事项
“社会保险学”教学内容涉及较广,案例也较多,如何选择合适恰当的案例,使案例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举
案例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案例教学法尽管优势明显,但仍要以相关理论为基石。没有社会保障学相关基础理论作为指导,就无法顺利开展案例教学。因此,教师应时常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科研能力,才能在案例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知识与能力并举,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感和不适感。
2.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总评者角色
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周密策划,精选案例,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选择那些针对性较强、可用于证明观点或反驳谬误的案例,或是那些富有争议性的案例,而不是那些很容易找到答案的案例。因为这类案例更容易引发学生的辩驳,激发不同的观点。同时要组织好学生分析讨论,充当好总评者角色,即要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引导学生探寻案例中各种复杂的情形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把握全局,发挥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
3.突出难点和热点,引导学生思考
“社会保险学”课程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紧紧围绕日常生活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学有所获。据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险种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案例选取时需做到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保障中的热点和难点,比如,养老保险并轨、养老保险在地区间的转移和衔接问题;工伤认定及其赔偿等等。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The Optimized Configurat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Course in Insurance Professional
ZHANG Y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Jiangxi 330004)
Abstract 2002 insurance major started in our university. After nearly 10 years of groping, practice, some achievements in training, graduate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industry and have had an impact.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point of this article to of social medical insurance, from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urriculum content, and related courses, textbooks and analysis, discussion, wished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our university and other colleges.
Key words medical insurance; teaching; textbook
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 研究基础及研究方法
我校已开设医疗保险学课程9年,有6届毕业生,遍布各地商业保险机构、保险监管部门、专业医疗机构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健康保险及相关领域实际工作和研究。课题组主要负责人一直从事社会医疗保险理论、实践工作,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编了4本医疗保险学的全国教材,对国内外本课程的情况比较了解,对存在的问题有非常实际的感受。从多年来积累和反馈的信息来看,此课程内容有较多方面需要优化和改革。本文通过对我校保险专业(健康保险方向)和开设本专业的其他医学院校的社会医疗保险课程体系的调研,广泛征询在读生及已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对此课程的看法、建议及对知识结构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
1.2 医疗保险学课程设置现状
我校保险(健康方向)专业侧重培养具备医学知识的保险实践型人才,医疗保险学课程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课程目标为了解医疗保险的历史沿革、我国医疗保险体系构成及作用、医疗保险业务流程,熟悉和掌握医疗保险系统的构成、市场的影响因素、基金的筹集、运营、管理和支付,理解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从毕业生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我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认可,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医疗保险学课程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及合适教材的选用都有待进一步的优化配置。
2 问题分析
2.1 教材方面
医疗保险学课程是学科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其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教材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医疗保险、保险(健康方向)专业的高等医学类院校共有20余所,还有一些高校正在筹备开设这一专业。医疗保险学是保险学科的一门主修课程,国内外对社会医疗保险课程体系的建立与研究都有着各自的方法和特色。针对教学教材方面而言,我国选用的医疗保险学教学及辅助教材主要有5本:程晓明主编的公共卫生硕士MPH系列教材(第二版),周绿林、李绍华编著的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二版),张晓、刘蓉著高等院校医疗保险专业系列教材,卢祖洵著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二版),王莉主编的南方医科大学近医学科特色系列教材等。不同版本的教材从不同角度、选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顺序和不同的侧重点,通过十五章左右的内容、54个左右的课时,来阐述其基本理论。经过综合比较、研究,现使用的教材优点在于:(1)涵盖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2)对医疗保障系统的层次划分较清晰、合理等。但同时存在一些不足:(1)教材中“资金的筹集、审核、使用等环节”的讲述部分内容及对费用审核和监管的流程介绍有待补充和完善;(2)结合实际操作的案例较少,与实践衔接不紧。
2.2 教学方面
第一,在多年的教学中的发现,该课程内容与保险专业其他课程有重复,比如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 康保险、保险学原理、社会保障等课程的内容有部分重叠,以致难以实现保险知识学习的针对性和贯通性,有待优化;第二,座(下转第234页)(上接第219页)谈中,省内外多家保险机构对专业健康保险人才的基本素质提出新的需求,加强法律方面尤其是民法、民事诉讼法、法医实务学等的学习比重,要突出医学院校特色,注重培养医学和保险学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最好能够了解从业务到理赔各个环节及侦查方面的有关知识;第三,医疗保险发生理赔时所需的查勘、刑侦等方面的知识教学缺乏,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是否添加;第四,通过了解部分医学院校及其他开设了保险专业的相关院校的实际情况得知,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保险课程设置、毕业就业方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
3 解决思路
解决重点是突出社会医疗保险学课程体系建设在保险专业中的领军地位,发挥其在医特点与优势,把保险专业引到符合当前医疗保险发展的健康侧重点上来,培养更适应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3.1 优化课程内容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对有关章节的内容进行细化和补充,增加此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有关研究指出,医疗保险在职人员培训教育的内容为:所学相关知识的巩固强化,尤其是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前沿信息;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信息的强化;医疗保险的最新动态;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外语水平的测试等。①由上可见,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要创造有利条件,指导学生能够从理论中走出去。一是建议邀请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相关部门专家参与编书,使教材更加贴近实践;二是多涉及一些保险的相关网站作为辅助的学习工具,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摄取即时信息,从而补充完善教材中尚未更新的内容。例如在医疗保险监督、政策分析等有关章节中添加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circ.省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省略),在补充医疗保险章节引入中国保险网(省略)、和讯网(insurance.省略)等。
3.2 优化保险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
介于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与连贯性,针对与其他课程重复、内容冗长等问题,不能够从编书的角度来解决,就要从保险专业教学内部协调的方向来完善。医疗保险不仅涉及保险领域,还涉及医学、伦理、管理(营销)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与此同时,在风险性质、保险事故特点、精算原理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②这就要求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贯穿各门保险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首先,学科组可以多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使保险专业的教师能够保持密切合作,使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得到有效沟通,注意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叠加。第二,根据包含关系,对保险专业课程顺序进行合理调整,必要时可采取集体备课,统一制定每门课程的侧重点,对已经学过或者以后将重点讲授的课程内容减少教授课时,明确分配协作教学任务,例如医疗保险学教材中的保险概论、精算等章节,采用回顾或者了解的方式进行笼统式点拨。第三,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其有效完成知识的扩展和融会贯通。
3.3 优化教学形式
医疗保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强调理论上升到实践。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水平、实际操作水平,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培养其创新意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以优化实施:首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角色扮演、阅读相关政策性文件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我国医疗保险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医改背景下的改革思路;其次,鼓励学生自学,倡导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团队合作和深入探究,从而提出解决现有问题的对策;最后,完善实训教学,尽可能多地与全国多家保险公司、保险、公估机构及有关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各级医院协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中医学院“保险学特色专业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子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ZJg-2010-07
好奇心是产生让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问法就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比如,在讲授第一节风险及其特征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风险?”,“风险具有哪些特征?”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几秒钟,接着使用PPT展示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风险的存在,接下来让学生们谈谈自己身边的风险,学生会提到如自行车被盗、宿舍失火、打篮球被撞伤等跟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风险。学生对风险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再给出风险的完整定义,即“引致损失的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对于风险的特征,则可以让学生自己概括,教师仅需进行必要的补充。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另外,在运用提问法时,教师还可以先搭建一个框架,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将需要讲解的内容串联起来。如在讲保险利益原则时,教师可以列出如下几个问题:什么是保险利益?什么是保险利益原则,它的产生历史?为什么要坚持保险利益原则?财产保险如何应用保险利益原则?人身保险如何利用保险利益原则?通过这些具体问题的设置,可以使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大体框架。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式教学法
所谓情景式教学法是指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具体操作上,首先由教师播放跟所讲内容相关的视频,最好是真实的案例,给学生创建一个情景。如讲到人身保险中的不可抗辩条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个有关这一条款的案例,如新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第一案,案例播放完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如什么是不可抗辩条款,产生的原因,在我国的发展等问题。另外,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就这一案例组织学生模拟法庭辩论,讨论适用新旧保险法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情景式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注意所选案例尽量真实,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融入情境,增强其解决问题的兴趣。另外在辩论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掌控全局,避免讨论的方向偏离主题。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在“保险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保险学”教学中,大量典型案例的选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述保险合同相关内容时,先向学生展示投保单、保险单的具体形式,让学生练习填写,这样就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了,另外,在讲述保险的基本原则时,案例更是必不可少,否则纯粹的理论讲解如同纸上谈兵,也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需要考虑所选案例必须典型,有助于学生理解该部分理论。同时,案例的时效性、真实性也非常重要。
(四)综合习题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习题的设置上,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以及教材中的思考题,从多种角度、采用不同题型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书面作答。如在讲第一章的时候可以将风险、风险管理与保险联系起来拟题让学生习作,使之辩证地认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讲到人身保险的时候,可以拟定对应的论述题,如“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的区别”,要求学生广泛查找资料,从不同角度进行区分。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原则及其互补性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
(五)课堂讨论法
“保险学”教材虽然经常更新,但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内容滞后于保险业的发展。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必须关注保险市场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保险学”最新研究成果及保险市场的新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选择地搜集有关投保、合同纠纷、事故处理等方面的案例作为教学辅助材料,结合课堂讲解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讨论相关案例。讨论中经常会碰到诸如合同是否生效、谁拥有保险金的请求权、保险公司该如何赔偿等问题。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也更能体会保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自觉地学习。
二、独立学院“保险学”教学方法改进对策
独立学院的“保险学”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但要让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学校方面还需采取如下措施。
(一)大力提升师资质量
教学方法的创新有赖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学校作为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教师的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为教师提供保险实践的机会,如可以分批次有计划地选调教师到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企业挂职锻炼,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知名保险企业高管等到学校组织讲座、与教师座谈,使教师能够更多接触保险实践。此外,学校还可以分批组织教师到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访问学习,借鉴其他高校关于该门课程的教学经验;或者鼓励教师在授课之余积极进行“保险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工作,紧跟理论前沿。
(二)正确认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较欠缺,又不喜欢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引导地位,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同时,师生之间还需要建立起一种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不能束缚学生思维,而应该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思考,并清晰表达。教师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亲切自然,语言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三)考试方式的改革
“保险学”传统的考试形式是闭卷考试,且卷面成绩占总成绩中的比重达70%至80%。在试卷上也无法真正考核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保险学”考试方式应尝试采用开卷笔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特别是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期末背书的压力,把精力放在对实际案例的思考上;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配合教学,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校;保险学;教学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外国保险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保险人才的竞争.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竞争。这种保险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与引进,必须立足于国内的培养.保险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广泛联系的产业而且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保险业现有的运行机制或规则必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由此可见,保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保险环境和时代要求只有不断进行保险学教学改革.才能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为我国保险业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保险人才。近年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顺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纷纷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为保险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保险专业都是相对年轻的一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保险学的教学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加上保险是一个新专业,由于一些传统观念对保险业的偏见,学生对保险专业有消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目前我国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设立银行及保险学门。当时,大学堂设八个分科大学(注:“分科大学”相当于今天大学下设的“学院”):经学科大学、政法科大学、文学科大学、医科大学、格致科大学、农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其中,在商科大学之下,设有银行及保险学门(注:“门”相当于今天大学学院下设的“系”)、贸易及贩运学门、关税学门。根据当时的课程安排,在银行及保险学门的主课中,有一门课程是“保险业要义”,它是所有课程中对学时要求最多的三门课程(注:这三门课程是外国语、银行业要义、保险业要义)之一:第一年每周3学时,第二年每周4学时,第三年每周2学时,三年共18学时。从学时要求看,“保险业要义”这一门课程相当于今天大学里六门课程的容量。
1909-1910年间,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筹办工作紧锣密鼓,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不过,鉴于师资和经费限制,《奏定大学堂章程》原定的八科46门的宏大计划被迫大幅缩减为七科13门,它们分别是:经科大学(毛诗学门、周礼学门、春秋左传学门)、法政科大学(法律门、政治门)、文科大学(中国文学门、外国文学门)、格致科大学(化学门、地质学门)、农科大学(农学门)、工科大学(土木工学门、采矿及冶金学门)、商科大学(银行保险学门)。商科大学原计划开设三门,大幅缩减之后,银行保险学门成为仅存的硕果。
关于这一筹办和开学过程,北京大学史料有较为详细的记载。1909年《学部奏筹办分科大学情形折》记载,“除医科,须俟监督屈永秋到堂,再行妥筹办理,计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分门择要先设”。1909年《学部奏筹办京师分科大学并现办大概情形折》记载,“商科原分三门,现拟先设银行保险学一门”。1910年《学部奏分科大学开学日期片》记载,“京师分科大学,迭经臣部商同大学堂总监督刘廷琛筹划开办事宜。…… 现在中外各科教员均已到堂,应行升学各生,业经详加考验,分别录取。兹定于本月二十一日行开学礼”。经查,该“本月二十一日”为当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即公历1910年3月31日。
1912年,保险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据1912年《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制及其学科》记载,大学商科共设六门:银行学门、保险学门、外国贸易学门、领事学门、税关仓库学门、交通学门。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大学规程令》对此亦作同样规定。有学者认为,从学科设置看,商科专业比清末多了三门,保险学从银行保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一门,这不仅意味着保险学本身的发展,也反映了民国初年保险业的兴盛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张亚光,2011:《中国近代金融学教育考探》,《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当时,保险学门的课程包括:经济原论、商业数学、商业地理、商业簿记学、商业各论、财政原论、商业史、商品学、商业通论、商业经济学、保险通论、生命保险、损害保险、决疑数学、应用统计学、商业政策、统计学、民法概论、商法、破产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会计学、英语、第二外国语、实地研究。其中,“保险通论”相当于今天大学课程里的“保险学原理”,“生命保险”相当于“人寿保险”,“损害保险”相当于“财产保险”。
不仅保险学门开设保险课程,经济学门也开设“保险学”课程。1912年《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制及其学科》和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大学规程令》均规定,大学法科之经济学门开设“保险学”课程。据《国立北京大学学科课程一览》记载,1919-1920年度,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本科课程设有一门“保险学”,主讲教师为教授(注:曾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并于1919年出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据1922年《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录》记载,经济系教授讲授银行论、货币论、保险学、国际金融论等课程。
除了保险学门和经济学门,法律学门和政治学门也开设过与保险有关的课程。据《政治学系课程沿革说明书》记载,1917-1918年度,北京大学法科之政治学门开设“保险统计算学”课程。1918年《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记载,北京大学法科研究所法律门设有“保险法”这一研究科目,担任教员是左德敏教授。《法学院法律学系课程一览》和《法学院政治学系课程一览》记载,1935-1936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法律学系和政治学系均开设“保险法”课程,主讲教师均为戴修瓒教授。
事实上,保险业在我国被誉为2l世纪的朝阳产业。首先,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将有利于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张;其次,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都很低,从而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如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但据保监会官员透露,有投保的部分比例却很低;第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为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第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为我国保险业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可以说,保险业与我国许多传统行业相比,正处于血气方刚、蒸蒸日上的“青壮年”时代。近年来,其年均高于30%的增速,不知令多少“老大哥”行业“心驰神往”。
保险行业蒸蒸日上,那么从业人员的情况又如何呢?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说,目前中国保险业进入了发展黄金机遇期,但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目前中国保险业发展存在三对矛盾:人民多样化的保险服务要求与保险业有限服务能力的矛盾;保险业快速发展与相对薄弱的行业基础的矛盾;行业发展与保险业人才总量不足的矛盾。人才不足,尤其是保险高级管理人员的紧缺,已成为制约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有关数据表明,目前保险行业人才总量不足,供需只有1∶4的水平。
而社会上对保险学及相关专业的就业也存在不少误解,不少人认为保险学专业就业就是卖保险。事实却远非如此,从事保险营销的只是保险业中的一部分人员,其他人员诸如组训、培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资金运作人员,精算人员,不仅人才需求量大,而且工作体面,待遇优厚。保险业不光需要吃苦耐劳的营销人员,更需要具有比较深厚理论素养的本科层次的专业人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对中外大型保险公司所做的发函征询调查显示,我国的各大保险企业都对高级保险专业人才具有极大需求。
保险公司在初创期,肯定希望多多利用同行的“成品”人才,以期短期内打开市场并站稳脚跟,但一旦进入成长期,保险公司就会更注重自我造血,从学校吸引人才,并予以重点培养。现在,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纷纷与高校联手或自创学校培养人才。
【专业介绍】
在整个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保险学专业在高校内如鲜花般竞放。尤其是各大财经类高校的经济类专业,都先后开设了保险课程。
保险学专业是为适应我国保险业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保险经营管理能力,具有宽厚扎实的现代经济、金融、保险及精算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保险业务人才。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民法、国际商法、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再保险、责任和信用保险、社会保险、保险投资、保险会计、保险学原理、保险理论与实务、运筹学、利息理论、精算数学、生命表构造与设计、寿险精算实务、资产负债管理、损失分布、风险理论、人口理论和社会保险等。
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政府机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高等院校、投资机构、证券公司、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相近专业主要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金融工程、信用管理、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投资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房地产经营与估计、统计学、国际文化贸易、税务、税收等。
【魅力高校】
1.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是1983年全国首批设置保险专业的四所高校之一,所成立的保险学院是国内普通高校中规模最大的保险专业学院之一。保险学院与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共建的金融学和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学院设有保险学(含综合保险、保险精算和保险双语实验班3个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12人。毕业生连续几年在名牌、重点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录取中夺魁。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喻为“抢手货”“稀缺品”。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原隶属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该校新华金融保险学院设金融系、保险系和投资系。学院专业学科体系完备,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多层次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36人。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工程管理等四个专业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3.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总理的母校。在国内,南开大学是较早设立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的院校,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保险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除培养保险学专业的毕业生外,南开的精算专业也培养了目前活跃于寿险业的人数较多的精算师,业内有“精算在南开,保会在西财”之说。
已毕业的保险学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领域宽广,外语基础好,专业技能强,因而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很多毕业生已成为业内中、高层管理人员。
4.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该校金融学院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金融学科门类齐全,能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院。学院现设有4个系(银行系、国际金融系、证券期货系、保险系),4个本科专业(金融学、保险学、信用管理、金融工程),4个硕士点(金融学、保险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信用管理),4个博士点(金融学、信用管理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保险学)。
5.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保险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建立的保险系科,其中的保险专业在1983年以前是全国唯一的,也是1998年教育部特批保留的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该学院在本科阶段设有保险、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以及保险专业精算方向,在研究生阶段招收保险学、精算学和社会保障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及金融学专业保险学方向、精算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该学院在本科生阶段实行了导师制,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本科生的研究能力较强。学生有机会参加海外学生交流和海外实习。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其社团组织――保险研究会被评为国家百强社团。
6.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金融学院是该校最具活力与特色的院系之一,拥有湖南省创办最早的金融学科,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首批部级重点学科,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下设货币金融系、应用金融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金融学院秉承“开拓务实,敢为人先”的办学作风,学科建设与时俱进,1992年在全国最早一批创办精算专业,2002年与全国9所高校一起实行保险本科专业单列。保险学本科专业分为保险方向、精算方向招生。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是一种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具体操作流程是“以例激趣一以例说理一以例导行”。对传统《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是必然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弥补《保险学》教材一些内容滞后于保险业发展的不足。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保险学课程是一门研究风险管理和风险转移的学科,实务性极强,无论是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还是意外伤害保险,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讲授保险学课程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互动。保险的种类繁多,内容、特点各异,但在授课过程中,各险种讲述的框架大同小异,如果教师授课一味地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方式,则很难活跃课堂气氛,也不利于师生互动。而案例教学法则是把案例带到课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 “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保险学的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复杂且难以理解,案例能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原理,把理论与实务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保险学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提出方案,处理问题。教师在引入案例时,可从多个层面给学生以引导,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二、实施寰例教学法应做的准备工作
实施案例教学,教师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一)明确教学目标。要清楚地知道通过本案例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案例的选择与编写,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是精选教学案例。要本着典型性、理论性、及时性和多样性的原则来选择案例。二是要注重正面引导。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因此要用正面的案例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将正、反面案例相结合。
(三)正确设计教学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注意将问题引向深化。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首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全班交流、辩论,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二是注重点评总结。教师应及时归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把各组讨论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然后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三、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
开展案例教学仍须坚持“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思维方式,它不能替代其他教学方法,如社会实践、模拟实习等实际操作等。
1 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不掌握理论就无法开展案例教学。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教学。
2 要与多媒体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视觉冲击强等优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加大信息输出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要合理使用教具。比如在讲到保险合同时,给学生传阅保险公司印制的投保单等单证,可以使学生很快明白保险合同的格式、作用等相关知识。
4 要开辟第二课堂。案例教学要尽可能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把课堂搬到社会上去,让学生亲身体验保险实务,增进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校;保险学;教学
一、引言
加入wto 后.我国保险业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外国保险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保险人才的竞争.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竞争。这种保险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与引进,必须立足于国内的培养.保险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广泛联系的产业 而且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保险业现有的运行机制或规则必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由此可见,保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保险环境和时代要求 只有不断进行保险学教学改革.才能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为我国保险业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保险人才。近年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顺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纷纷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为保险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保险专业都是相对年轻的一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保险学的教学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加上保险是一个新专业,由于一些传统观念对保险业的偏见,学生对保险专业有消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目前我国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 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
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保险学基础人才培养课程现状改革探讨
一、《保险学基础》课程在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现状
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国的保险行业也在飞速的发展,使得保险学的课程学习也在不断加强。《保险学基础》课作为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注重保险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保险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还可以更好地构建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框架。在过去的课堂中,《保险学基础的》教师对保险的分类、保险的基本原则等理论知识的提出较高要求,却忽略了如何利用此类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因此我认为《保险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将保险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高职金保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在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改革。
二、在目前高职的《保险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保险业也在飞速前进,但高职《保险学基础》课程教学依然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仅重视理论,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结合理论与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尽办法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中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授课教师主导课堂,仅是强调学生要记住课上所讲的理论知识,却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实务操作,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果打了较大折扣,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较小。授课的老师一般是科班毕业,没什么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没有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3.保险的实训教学欠缺实效。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实训的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没有购买动辄几十万的保险实务操作软件,实训的基地以及实验室极其简陋,造成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无法进行实务操作;二是实训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是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学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在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则采取敷衍的方式,造成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较低,这也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针对《保险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
在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对《保险学基础》课程进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改革:摒弃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的老师一统天下的填鸭式教学,而改成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情景化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理论保险知识由一个个情景再现来进行,充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情景再现中完成我们的教学。第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就是保险业,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进程中还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作为专业的保险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平台,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向,不断吸收行业中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成果,根据行业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自我的继续教育与知识更新。第三,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增强实训能力:
1.力争在校内建设出模拟保险公司工作的场景,引领学生在其中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进行模拟操作练习;
2.与企业合作,加强校企联合,采用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学生到保险机构现场观摩实践,同时尽可能多的邀请保险公司精英到校指导学生模拟操作。双管齐下带领学生参与真实的工作过程,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第四,考核方式的改革:作为一门专业理论知识与实务并重的保险类基础课程,《保险学基础》的考核应该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1.主要通过卷面考试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在日常教学中穿插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主要依据学生的日常考勤状况、学习态度、实训日志、实训报告及各项实务操作的质量、团队的配合、个人创新能力的体现等多方面来进行综合的实务考核。
四、结束语
在2002年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的保险业开始了面对全球开放,非常多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给我国的自有的保险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促进了我国保险市场对专业的高素质保险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培养专业的保险人才在高校专业中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选择。因此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保险基础势在必行,更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走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马淳正.金融保险专业“开发二元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2,(06):50-52.
[2]修波.石明义.我国高校保险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J].时代金融,2013,(12):305-306.
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保险学专业的技能实践教学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具备可操作性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导致保险学专业的技能实践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任课教师无章可循,只能依据自身的偏好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简单设置技能实践教学的内容,导致保险学专业各课程的技能实践教学之间缺乏连贯性,保险学专业的整体技能实践教学体系显得杂乱无序,严重影响学生对技能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无法确定学习保险实务的明确方向。
(二)缺少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的教育教学应具备对之前的教育教学成效进行检验的综合考评体系。由于保险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学科综合性,保险学专业的技能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对人文和社会经济环境进行综合的情景模拟,而由于专任教师缺乏足够的保险行业实践经验,难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与考核制度,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行为进行客观准确的量化,多数专任教师为避免矛盾,选择用对书本理论的考核代替对技能实践过程的考核,容易使学生对技能实践的重要性产生误解,并失去积极参加实践教学的主动性。
(三)保险学专业专任教师师资匮乏,专任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不足
一是受到保险教育事业出现断层、保险学专业开设时间较短等原因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的保险学专业的师资队伍较为薄弱,多数专任教师并非保险学专业科班出身,欠缺完整的保险知识体系,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多数保险学专业的专任教师缺乏保险行业实践经历。尽管部分教师曾经在保险公司进行过挂职锻炼,但受时间的限制,很难完整了解整个保险实务的具体运作过程,专任教师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与不足也对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强化应用型技术教育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修订完善技能实践教学大纲,加大技能实践教学的权重
为适应保险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保险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应用型高等院校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前提,制定完善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大纲,适当加大技能实践教学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权重。在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方案的设置方面,应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阶段与专业理论水平,有的放矢地安排技能实践教学课程,形成完整的、循序渐进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流程。
(二)创建完善的保险学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应用型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技能实践教学需要具备一个体系相对科学、合理的技能实践教学方案。专任教师应根据相关的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和校外实训、运用校内模拟、辩论、参观实习单位等形式,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保险业务流程和技术操作。鉴于应用型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性和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应该通过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多项考核指标、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进而形成健全完善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三)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投入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校外实践能力培养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硬件的投入不足,是应用型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方案顺利执行的重大阻碍之一。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加大对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建立具有真实职业氛围、先进教学设备、软硬件设施配套的实验实训室。通过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开发保险学专业教学软件,对保险行业的正式工作场景进行情景模拟,按照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安排实践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