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师自我论文

幼师自我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8:10: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师自我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师自我论文

篇1

于是,我想要化作一轮明月,供她观赏,消解心中之愁绪,充满希望面对人生!

面对远在他乡的游子,我想起范仲俺——满怀相思之愁。在“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秋景里,“黯乡魂,追旅思”;在“纷纷坠叶飘香彻”的落英缤纷的秋日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末到,先成泪”。无奈,唯有“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在尝尽这痛苦难熬的相思之愁,生出无数思乡情后,由衷感叹:“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于是,我想要化作一轮明月,供他陶醉,让他走出相思的阴霾,让心灵的痛苦稍纵即逝。

篇2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67-01

1 资本结构优化的评价标准选择

一个客观、实用的评价标准,其出发点应该是资本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对于资本结构优化目标是否实现,不能孤立地看某一指标是否达到某一数值或额度标准,更应将众多因素综合考虑。另外,衡量资本结构是否优化的标准还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标准,是随企业经营状态变化而相应变动的、能够适时实现企业价值目标最大化的资本结构优化标准。例如,对负债结构的评价不应当以低于60%或更低的水平为标准,而应以资产负债率对实现相应状态下企业价值目标的贡献程度为标准;对股权结构的评价,也不能以股权的国有或私有的简单比例作为标准,而是应当比较不同经营状态下企业的股权安排对企业价值目标的贡献作为衡量标准,也就是说,标准的确定过程应是一个“状态依存”的动态过程。

根据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配股融资要求,即连续3年净资产收益率(r)不低于10%为标准,将上市公司的经济状态划分为绩优(即r>10%)、绩中(0

基于这样的目标,在三种不同经营状态下资本结构优化目标是:减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成本,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预算约束“硬度”。具体说来就是:①要合理利用债权融资,充分发挥其财务杠杆的作用和“预算硬约束”的作用;②要合理调整股权结构,兼顾大小股东的利益,使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各层机制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利益相关群体的积极性。

2 各状态下上市公司的特点及资本结构优化目标

(1)“绩差”状态下上市公司的特点及资本结构优化目标。当上市公司处在“绩差”状态时,通常资产负债率高,企业的资产清算价值低,偿债能力弱。甚至有濒临破产的可能,债权人负有最大的资产损失风险,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应当是首先保证当前状态依存所有者――债权人的利益。此时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主要以降低资产负债率为主,从而可以减轻企业还本付息的负担,提高盈利、增加还款能力。

(2)“绩中”状态下上市公司的特点及资本结构优化目标。当上市公司处在“绩中”状态时,通常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也很大。企业的“状态依存所有权”在股东手中。相应地,企业的控制权也由股东掌握,为了减少委托――成本,尽可能使所有者利益与经营者利益一致。此时应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优化资本结构的目标。

(3)“绩优”状态下上市公司的特点及资本结构优化目标。当上市公司处在“绩中”状态时,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都很高时,企业的“状态依存所有者”应该是为企业提供一切资金来源的所有者(主要是债权人和股东,同时也包括提供人力资本的工人)。此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仍掌握在股东手中,企业的价值目标转为“全体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但处于“绩优”经营状态下的企业,其资产负债率无论与其它上市公司相比还是与非上市的同类企业相比都是最低的。之所以会出现负债率利用不足但又对企业绩效起负作用的矛盾现象,是由于负债融资的性质决定的。另外,股权结构的各项指标对企业价值目标的贡献也不大,同样也存在股权结构及股权性质调整的必要。

3 各状态下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途径选择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给企业造成较高的财务成本;二是对企业治理结构的不良作用,造成治理结构在企业经营中失效或起反作用。针对这些问题,下面对资本结构优化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

(1)“绩差”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途径选择。

这类上市公司负债率普遍偏高,而且由于失去了股权融资的能力,在股东掌握控制权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恶意借贷”,进行高风险投资或干脆浪费、侵占借贷资金,损害债权人的利益。依据“状态依存所有权”转移理论,企业的实际所有权及控制权应当由债权人掌握。这时应当采取寻求高质量的资产重组或债转股等途径来保证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因为:①资产重组可以给企业引人优质资产,提高企业的盈利以偿还贷款的能力,虽然不是每一个濒临破产的上市企业都能找到合适的对象进行重组,但可以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来解决破产来导致的资本结构恶化问题。②债转股可以将债权按当时的市价转化成公司的优先股,并不失去其破产清算后获得补偿的优先权,但可以减轻企业沉重的债务利息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绩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途径选择。

处在“绩中”状态下的上市公司,其资本结构下形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很小,换句话说就是,法人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很小。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股权结构与债权结构的不合理:负债融资的比例并不高,但大都是来自于银行的“软约束”借贷资金;股权结构中国有性质的国家股、法人股占公司股权比例太大,一方面国有资本所有者对企业控制的“缺位”,另一方面,占小比例的流通股(主要是个人投资者)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参与企业经营的监督与管理。改变这一状况的主要途径如下:①减少银行借贷资金的比例,增加企业债券融资比例,甚至可以将部分银行债务转化成优先股的办法,减少企业债务利息的负担,增加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②减少国有股比例,增加非国有法人股的持股比例。国有股比例过大会使得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中出现“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减少国有股比例,降低股权的集中度,让股权结构多元化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但仅仅减少国有股比例还远远不够,因为股权结构过于分散,会造成股权融资过程中“搭便车”现象,使成本上升。这时还应该注意增加社会法人股(非国有法人股)的比例。法人股大股东的引入可以使上市公司从“所有者缺位”导致的治理主体“虚拟化”找回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法人治理主体,从而将显著地改变上市公司原有权利机关的构造与功能,并有条件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权利制衡和激励机制

(3)“绩优”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途径选择。

在“绩优”状态下经营的上市企业,其负债结构与股权结构相对于上市公司群体中的其他企业,以及非上市公司的大部分同类企业都要合理得多,更有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用的发挥。但这类企业存在一个普遍的特征就是负债比例偏低,财务杠杆利用严重不足。其原因一方面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比债务融资成本低,对企业经营的约束力更弱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大都不持有公司股份或持股比例极小有关。另外,相比之下债务融资在财务约束上相对较“硬”,经营良好的企业更偏好与利用约束较“软”的股权融资。因此,对这类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尤其企业债券融资的比例,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效应,使企业整体利益(既包括股东,也包括债权人的利益)得到增加。至于经营者,可以股票期权等形式分配其一定额度比例的公司股份,使企业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更努力地经营好企业,使企业整体绩效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失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出现,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作为社会主义人口大国,失业问题自然不容小觑。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为剖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有机构成与失业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资本有机构成与失业问题关系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在此基础上,他合理地结合了劳动二重性学说,提出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所谓资本有机构成,就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应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这一定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实物形态方面,资本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比例,这种比例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成为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形态方面,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这种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清晰表明了资本统治条件下技术变化对资本与劳动的影响,也为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失业的含义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失业人口的本质就是劳力商品的相对过剩,即超过资本平均增殖需要的劳动力人口的过剩。所谓失业,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完全处于闲置状态。它意味着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也失去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而失业的影响,从积极方面看,适当的失业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但失业问题的存在也会滋生很多负面效应,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影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解决好失业问题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现实任务。

(三)资本有机构成与失业的关系

资本有机构成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所以,若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则意味着这个生产过程只是基于原来的技术水平上。这种情况下,随着不变资本的追加,相同比例就需要更多的可变资本来填补,所需劳动力数量也就随之增加。不仅如此,由于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力需求大于了劳动力供给,工人的工资还会有所上升。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资本构成质的变化。马克思指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引起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呈绝对减少和相对减少趋势,因此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成为最强有力的杠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资本积累的增加,促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就会相对地下降。但由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是由可变资本的多少,而不是由总资本所决定。因此,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于失业的影响,要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资本总额的增长会促使可变资本的绝对量增加,劳动力需求量也会绝对增加。马克思指出:“积累的增进,虽然使资本的可变部分相对减少,但并不因此排斥它的绝对量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之间的比例,它是反映劳动力需求的相对数。因此,只要积累规模的增长幅度超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幅度,就能增加就业工人的数量。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在实现扩大再生产以增加就业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引起失业增加。因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就意味一定的不变资本对于可变资本的需求量下降,对劳动力需求随之减少,相对人口过剩产生。马克思指出:“对劳动的需求是由总资本中可变组成部分的大小决定,所以它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递减。”因此,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引起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除此之外,技术进步简化了操作方法,也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因此,在资本构成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没有发生变化,资本积累会增加就业。但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即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的条件下,资本积累会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与资本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并存的情况。

二、我国失业问题

(一)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和矛盾。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降低了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虽然随着资本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数量也可能增加,但我国正面临着新一轮改革措施,呈现出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失衡的总体特征。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因素同时作用的情况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现状不容轻视。

(二)我国失业问题原因分析

1.资本有机构成对我国失业问题的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必然出现劳动力供给的增多以及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规模大、增长快,新增劳动力数量增多。于是日益减少的劳动力需求与日益增加的劳动力必然造成我国劳动力的供大于求。虽然相对过剩人口存在一定的正面效应,但它同时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滋生社会不安定因素。同时,城市失业人口的大量存在会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又会使得城市就业情况雪上加霜,这就加剧了形成了城乡贫困的恶性循环,不容忽视。

2.结构性因素对失业的影响

首先,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必然造成对城市就业人员的挤出效应,吸收不了的劳动力就会成为失业人口;其次,国企改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依靠大量资源和人力投入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冲击,使一部分人失业;另外,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渐下降,特别在年龄偏大的普通劳动力身上表现尤为明显。而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等地区就业矛盾突出的情况。

3.就业体制、政策的原因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必须做到有进有退,通过裁员等方式,释放多余的人员,这势必造成大量人员下岗失业。同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停产甚至破产,也造成大量失业人员的产生。加之由于户籍、社保等方面的政策壁垒还未完全打破,就业机会的不平等,限制了劳动者在城乡、地区间的自由流动,使部分劳动者就业困难。

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我国失业问题的启示

(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

首先,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目前,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然而根据我国国情,城市工业和服务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余地不大,农业本身却存在巨大的就业潜力。因此,必须依靠农村自身的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转移。其次,继续发展第二产业,增强对第三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应加快机器的更新换代,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同时,还要抓好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再次,第三产业越发达,越能吸收从第一、二产业转出的过剩劳动力。因此,加快发展资本有机构成低的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是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量的最现实选择。第四,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技术进步会促进或创造就业。新兴产业部门会随着技术和资本积累的不断提升应运而生,制造巨大的就业需求,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和部门的发展,促进就业。

(二)积极发展培训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