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8:10: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

篇1

1. 中美日三国居民膳食指南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便于理解、接受和使用。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2)日本膳食指南陀螺

日本膳食指南陀螺体现了日本的文化背景,陀螺绕轴旋转说明运动是膳食平衡的前提和条件,轴心的水和茶说明水分的重要性。

日本膳食指南螺旋

(3)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

美国《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农业部联合,其宗旨是通过健康饮食模式和规律身体活动来促进居民身体健康,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5条膳食核心推荐,并且对健康膳食模式和体育活动也给出了关键推荐。《2015C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所给出的5条膳食核心推荐如下。

美国5条膳食核心推荐

2. 三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比较和分析

研究发现膳食指南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关系,居民在保证营养和食物摄入的基础上,食用各种各样的食物可以防止营养缺乏疾病,避免能量和营养过剩,减少肥胖等疾病的产生。

(1)中美日三国的膳食指南均建议进行日常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中国膳食指南要求每天至少步行6000步,美国分别对成年人、6~17岁的少年的体育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推荐,日本陀螺模型显示运动是维持膳食平衡的保证。

篇2

一、引言

因为超重及肥胖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Bhattacharya and Sood, 2011; WHO, 2010),所以这两种疾病患病率急剧上升的现象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受关注。而中国则因其快速的经济和营养转型以及庞大的人口数量,已成为该方面研究的理想案例。尽管中国的超重及肥胖患病率比西方很多国家都低(例如美国和欧洲国家),但中国超重及肥胖人口数目已位居世界首位――截止到2013年,中国已有大约2.77亿成年人体重超重(体质指数 (BMI) ≥ 25) 。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一直在迅速上升。根据《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年龄在20到60之间的成年人中,超重(BMI ≥ 25)患病率从1989年的8.7%上升到2011年的34.1%;肥胖(BMI ≥ 30)患病率从1989年的0.4%上升到2011年的5.4%(见图1)。尽管城市患病率比农村略高,但两地患病率均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同时,如果我们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其实肥胖是可以预防的。尽管有众多的策略可以预防和缓解肥胖,但本论文探究的中心是食品价格政策在改善人们的饮食量和饮食质量方面的潜力。通过运用食品价格弹性指数(Andreyeva et al., 2010; Gallet, 2010),食品价格对食品需求的影响以及中国的食品需求价格弹性和食品交叉价格弹性均得到了深入广泛的研究(Chen et al., 2014; Ortega et al., 2009; Zhuang and Abbott, 2007; Fang and Beghin, 2002; Zhang et al., 2001; Shono et al., 2000)。例如,Chen et al.(2014)就做了67份评估中国家禽的食物需求价格弹性的研究,其弹性估值范围在-2.051 和0.930之间,平均值为-0.667,标准差为0.451。但是之前的这些研究多以预测一般人口食物需求为重心,极少调查肥胖人群以及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饮食质量。

通过使用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个人层面的面板数据,本论文主要研究食品价格如何影响营养摄入和饮食质量,以及食品价格在拥有不同体质指数和初始膳食知识的人群层级中发挥的影响各是如何。至于结果变量,我们选取了能量摄入和饮食质量,而不是某一类别食物的消耗。这是因为很难下定论说某一特定的食物种类就是造成肥胖的关键原因。而且通过获取不同食物类别中的替代品,营养摄入和饮食质量可以衡量食品价格变化所带来的综合影响。具体来说,我们针对如下两个问题进行了调查:①食品价格弹性在健康人群和肥胖人群之间是否有差别;②食品价格弹性的不同是否取决于人们在健康膳食方面的初始知识储量的高低。

本论文的剩余部分结构是这样的。第二部分综述了中国食品价格和食品消费趋势;第三部分展示了我们用于实证分析和描述分析的数据;第四部分描述了我们的估算策略;第五部分报告了估计结果;第六部分通过讨论食品价格政策作为抗击肥胖措施的潜力来总结。

五、评估结果

(一)对营养摄入的影响

表2~4显示了通过指定方程(1)和(3)所得的价格和收入弹性的估值。我们首先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样本结果(如表2所示),第二步,我们根据体重指数将样本分成两个次级样本――健康体重(18.5体重指数

由表2可知,对于谷物、蔬菜和鸡蛋来说,其价格弹性与人们卡路里摄入总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对于豆类和油来说,其价格弹性与人们卡路里摄入总量呈显著正相关。谷物、豆类和蔬菜的价格对人们卡路里摄入总量的影响归因于它们对人们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相比之下,鸡蛋和食用油价格对人们卡路里摄入总量的影响归因于它们对人们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在食物群中,谷物价格对人们卡路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总量的影响最大;而鸡蛋价格对脂肪摄入量的影响最大。例如,谷物价格增加1%,人们摄入的总热量就下降0.11%,而鸡蛋价格增加1%,人们脂肪摄入量就下降0.09%。

由表3可知,超重的人对于除了蔬菜以外的食品价格以及收入的变化更为敏感。例如,谷物价格增加1%,超重人群的总热量摄入总量就下降0.17%,而健康体重人群则下降0.09%。同样地,鸡蛋价格增加1%,超重人群脂肪摄入量减少0.12%,而健康体重人群则下降0.08%。相比之下,蔬菜价格增加1%,健康体重人群总热量摄入总量减少0.03%,对于超重人群来说,则无明显影响。此外,收入弹性与营养摄入量是呈正相关的,并且超重人群比健康体重人群受到的影响更大。例如,人均收入增加1%,超重人群卡路里摄入总量增加0.04%,而健康体重人群则增加0.01%。

由表4可知,具有高膳食知识(高DKI)的人群对豆类以外的食品价格变化十分敏感,而对收入变化的敏感度则较弱。例如,谷物价格增加1%,高膳食知识人群总热量摄入下降0.15%,而低膳食知识人群则下降0.07%。同样地,鸡蛋价格增加1%,高膳食知识人群脂肪摄入量下降0.11%,而低膳食知识人群则下降0.07%。相比之下,豆类价格增加1%,低膳食知识人群总热量摄入增加0.06%,而高膳食知识人群则只增加0.03%。此外,收入弹性与所有营养的摄入是呈正相关的,并且低膳食知识人群比高膳食知识人群受到的影响更大。例如,人均收入增加1%,低膳食知识人群总热量摄入增加0.030%,而高膳食知识人群则增加0.017%。

(二)对饮食质量的影响

表5显示了通过指定方程(3)所得的价格和收入弹性的估值,此处Δln(Nihvt)被替换成Δln(HEIit)。总体上来说,我们发现,猪肉和食用油价增加会导致饮食质量下降,而其他食物群的价格增加则会提高饮食质量。在食物群中,猪肉价格所造成的影响最大(-0.041),而其他食物群造成的影响则相似,影响值固定在同一区间内(从0.016到0.026)。例如,猪肉价格增加1%,健康饮食指数(HEI-ch)下降0.041%;然而鸡肉价格增加1%,健康饮食指数(HEI-ch)则上升0.026%。

因为这些信号明显违反常理,所以我们进一步调查了猪肉和食用油的需求价格弹性为负以及蔬菜的需求价格弹性为正的原因。我们本以为猪肉和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其消费的下降,从而提升饮食质量(需求价格弹性为正);相应的,蔬菜价格的上涨会减少蔬菜消费,从而导致饮食质量的下降(需求价格弹性为负)。我们发现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不同寻常的需求价格弹性能用对水果消费的负交叉价格影响来解释。更准确一点说就是尽管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上涨,人们也不会改变对它们的消费,而超出的这部分支出可以从减少水果消费中得来。所以,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与水果消费指数(健康饮食指数中的一个要素)呈显著的负相关。猪肉价格上涨1%,水果消费分数就下降0.56个点;食用油价格上涨1%,水果消费分数就下降0.70个点。从另一方面来说,蔬菜的需求价格弹性的正相关可以由食用油消费的负面交叉需求价格影响来解释。我们发现蔬菜价格每增长1%,整体食用油摄入(克/每千卡)就会下降0.79克。这可能是因为中国菜中蔬菜经常需要用很多油来烹饪,因而蔬菜消费减少后,食用油消费也会相应减少。

我们也发现,超重人群与健康体重人群相比,其饮食质量更受食物价格变化的影响。例如,猪肉价格每增长1%,超重人群健康饮食指数就下降0.077%,而健康体重人群该指数仅下降0.031%。类似的,鸡肉价格每增长1%,超重人群健康饮食指数就增加0.068%,然而健康体重人群所受影响并不显著。这些发现表明食物价格政策在提升超重人群饮食质量上比健康体重人群更有效。

最后,我们发现食物价格对饮食质量的影响随着最初的膳食知识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区分。鸡肉、蔬菜和鸡蛋价格对饮食质量的显著影响只对高膳食知识人群有效。另外,猪肉、豆类、食用油价格对饮食质量的显著影响只在低膳食知识人群中体现。例如,猪肉价格每上涨1%,低膳食知识人群的健康饮食指数就下降0.042%,而高膳食知识人群几乎不受显著影响。相比较而言,鸡肉价格每增长1%,高膳食知识人群的健康饮食指数就上升0.056%,而对低膳食知识人群影响较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猪肉和食用油价格只对低膳食知识人群产生的显著负面影响,可能暗示这些人更可能在上面所说两种产品价格上涨时,减少水果消费。

六、结论

本文结果显示,食品价格与收入的变化对超重人群的影响大于健康体重人群,且食品价格上涨对高膳食知识人群的饮食质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小于低膳食知识人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猪肉与食用油价格上涨对超重人群以及低膳食知识人群的饮食水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更大。相比之下,鸡肉、蔬菜与蛋类价格上涨对高膳食知识人群的积极影响则更大。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低膳食知识人群的营养摄取对其收入变化更为敏感。

根据发现,食品政策对超重人群的作用比健康体重人群要更大。此项结果也表明,在评价食品价格政策对饮食质量的影响时,要注重考虑食品群间的相互替代。例如,当猪肉价格上涨猪肉消费成本增加时,此时人们不仅会减少猪肉消费,还可能减少其他食物群(如水果、蔬菜)的消费,另外,若想将猪肉消费的下降控制在最小,猪肉价格的上涨就可能更多地导致水果消费的减少而非猪肉消费的减少,而这又将导致饮食水平的进一步下降。此外,结果也暗示了饮食教育能够减弱猪肉和食用油价格增长、收入等因素对营养摄取和饮食水平产生的不良影响。

最后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尽全力控制内生性因素对预估的影响,但如果给定数据,上述结论中还是存在内生性问题。除此之外,我们的发现还是有建设性的(并非结论性的),因为它阐明了中国食品价格政策用于预防与控制肥胖现象的可能性。同时,由于不同国家和文化环境中的人对特定食物种类(如猪肉)的偏好并不相同,因而我们的结果不能照搬于其他国家。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2010:《健康体育运动全球建议》。

[2]中国国家统计局,1992-2013:《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3]Andreyeva, T., M.W. Long, and K.D. Brownell. 2010, “The Impact of Food Prices on Consump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Food”,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00 (2): pp.216-222.

[4]Bhattacharya, J., Sood, N., 2011, “Who Pays for Obesity?”, Journal fo Economic Perspectives, 25, pp.139-158.

[5]Chen D, Alber D, Zhou D, Yu X, and Thompson W., 2014, A Meta-Analysis of Food Demand Elasticities for China, Working Paper.

[6]CHNS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2009,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 Chin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arolina Population Center,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7]Fang, C., and J.C. Beghin, 2002, “Urban Demand for Edible Oils and Fat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Household Survey Dat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0(4):pp.732-753.

[8]Gallet, C.A. 2010, “Meat Meets Meta: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Meat”,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92 (1): pp.258-272.

[9]Guenther, P.M., Reedy, J., Krebs-Smith, S.M., Reeve, B.B., Basiotis, P.P., 2007,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y Eating Index-2005, Center for Nutrition Policy and Promotion,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10]Ortega, D.L., H.H. Wang, and J.S. Eales. 2009, Meat Demand in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1(4):pp.410-419.

[11]Shimokawa, S. 2013, “When Does Dietary Knowledge Matter to Obesity and Overweight Prevention?”, Food Policy, 38(1): pp.35-46.

[12]Shono, C., N. Suzuki, and H.M. Kaiser. 2000, “Will China's Diet Follow Western Diets?”, Agribusiness, 16(3): pp.271-279.

[13]Zhang, X., T.D. Mount, and R.N. Boisvert. 2001, “The Demand for Food Grain in China: New Insights into a Controversy”,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 30(1): 1-9.

[14]Zhuang, R., and P. Abbott. 2007, “Price Elasticities of Key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18(2):pp.155-169.

Roles of Food Price and Dietary Knowledge

in Improving Diet Quality in China

Satoru Shimokawa

篇3

【关键词】孕期保健 叶酸 畸形

叶酸是体内重要的甲基供体,参与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和DNA甲基化,体内叶酸营养状况可影响许多基因的表达。由于DNA合成和其他甲级转移反应的需要,孕妇对叶酸需求量增加,因而孕妇患叶酸缺乏症的危险性增加。叶酸摄入不足和低血清叶酸浓度会造成不良的妊娠结局,包括早产、婴儿低出生体重和胎儿生长迟缓的危险性增加。作为体内的甲基供体,叶酸可使蛋氨酸代谢产物同型半胱氨酸重新甲基化为蛋氨酸,从而减轻同型半胱氨酸的毒性作用。大量研究显示,补充叶酸能降低血液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而体内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会增加成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病风险,也是引起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危险因剥。母体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使习惯性自发流产和妊娠并发症增加,后者会增加低出生体重和早产的危险性。

胎儿胚胎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 NTD)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包括可能影响叶酸代谢机能的环境因素和基因缺陷,但是,膳食摄入不足显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调查表明,没有给予膳食补充干预的中国育龄妇女,叶酸缺乏率全国平均30%,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在北方农村高达70%;并随季节而变化n蔬菜作为膳食叶酸的重要来源,叶酸缺乏症的流行分布,与膳食蔬菜消费情况吻合,也与NTD的发生分布情况相吻合。叶酸缺乏可导致胎儿胚胎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畸形。NTD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胚胎畸形的通称,是由于胚胎发育中胚胎的神经褶未融合所致。叶酸代谢异常增加NTD妊娠危险性的机制可能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使DNA合成和DNA甲基化异常,影响与神经管形成有关的基因表达和神经细胞的,迁移或增殖,从而阻碍神经管闭合。孕早期是胚胎神经管闭合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叶酸缺乏是引起胎儿NTD畸形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膳食叶酸的来源可分为两类,可准确地称为叶酸和叶酸盐。叶酸指结合了一个谷氨酸的最简单形式的叶酸,它在天然食品中几乎不存在,其来源只能是人工合成品,用于补充剂和强化食品;它的性质稳定,几乎可完全吸收,常被作参考标准。来自天然食物的都是各种结构复杂的叶酸盐;主要食物来源有橙汁、深绿色叶类蔬菜、芦笋、草莓、花生和豆类;在体内必须首先转交为简单结构的叶酸才能被利用,其生物利用率平均约为标准叶酸的50%左右。因此,在评价叶酸摄入量时,需要区别对待来自补充剂、强化食品和天然食品的叶酸。

除了原发性膳食叶酸摄入不足外,其他可影响叶酸代谢的因素也都可能增加NTD发生危险,包括药物、酒精以及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等。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抗惊厥、抗癫痫药物苯妥英和苯巴比妥,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柳氮磺胺吡啶,糖尿病治疗药物甲福明二甲双胍等,都被报道会损伤叶酸代谢。有不少的文献观察到,使用本文病例中提及的丙戊酸或丙戊酸钠进行抗癫瘸治疗时,会造成血清叶酸水平下降和NTD生育危险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也是损伤机体的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但其详细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阐明。

在面临妊娠的育龄妇女的癫痫治疗方案中,应充分考虑控制癫痫症状的重要性与药物带来的畸形风险之间的平衡;尽量选择单一药物治疗方案、在药物选择尚尽量避免使用丙戊酸治疗。如果治疗方案早已建立,丙戊酸是有效控制病情的最佳选择时,则应选择最低的有效剂量(最好

除了对妊娠期妇女的保护外,补充叶酸还是有效降低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有效方法,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具有意义。血营养因素对胎儿及优生的影响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人体所需要的蛋白、维生素等六种营养成份。营养因素会影响人体的各种内分泌腺,对于育龄妇女,营养不良会造成排卵不正常、月经不规律、流产机率高。对于成人男性来说,则可使和数量减少。即使怀孕了,也会因

孕期营养需求量的增大,相对摄入量不足,导致胎儿发育迟缓.体重不足、身材低矮,严重的营养不良还会引起早产、死胎、畸形等。因此,孕妇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加强营养,要保证让胎儿大脑在形成发育时期获得足量的氨基酸等。要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以新鲜卫生,数量适当为主,保证母体与胎儿健康发育及成长的需要。综上所述,要做到优生,既要注意先天的遗传因素,又要防止外部因素对胎儿的损害,搞好婚前检查,禁止近亲结婚,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早婚早育,这样才能做到优生,从而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之顼,叶酸营养与孕期保健.会议论.文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营养分论坛暨江苏省营养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2009

[2] 单玉华,把住婚前保健、孕期保健、产后保健三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会议论文.20全国围产医学与妇幼保健学术交流会

[3] 蒋迪仙;石树中,?妇婴保健与儿童发展.会议论文.?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

[4] 蒋丽芳等,河南省出生缺陷项目试点一级综合干预中期效果评估. 会议论文.全国出生缺陷干预学术研讨会.2010

篇4

    关键词:幼儿 营养 膳食 膳食营养健康教育 课程

    正文

    一、家庭与幼儿园的饮食营养状况及分析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

    幼儿的身体要健康,健康饮食少不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饮食业发展迅速,各类饮食五花八门,我们的孩子饮食健康是否能得到保证呢?

    经调查发现,在家庭中,每一种饮食行为儿童与家长都有相关性。例如在食物的选择上,家长认为哪些食物营养价值高,哪些食物的营养价值低,他们会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在食物选择上的差异。

    其次是口味问题,每个家庭的口味偏好都不一样。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食物,不大会单独为孩子准备食物。例如有的家庭口味偏咸,有的家庭偏爱油炸食品等等。家长对某些食物的偏好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往往家长不喜欢食用的食品孩子也不太喜欢。这就造就了在饮食习惯上家长和子女的相似性较高。

    人们的饮食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文化、传统、民族、教育等,改变一个人的饮食行为是不容易的,它基本上是一个家庭饮食习惯的改变。经过科学调查,在中国25%-35%的儿童有进食问题。[1]

    在我们幼儿园,我经常看到孩子带着购买的早餐在活动室内吃。经过调查,这样的孩子大概占2成左右。因此我想到,现在父母由于忙碌,在家中与孩子共进早餐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即使在家中父母与孩子共进早餐时,早餐的食物品种也相对较少。

    在幼儿园的午餐桌上,我经常发现,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被扔在吐司盘里。年龄越小这种情况越为严重。问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吃呢,他们回答我说就不喜欢吃。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吃零食。零食通过媒体打入孩子的世界只需几分钟。家长也会根据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提供许多零食。据调查发现,现在孩子的偏食率在70%以上,这些偏食孩子喜欢甜食、油炸食品、膨化食品、饮料、肉加工制品等不喜欢食用绿叶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坚持喝纯鲜牛奶制品的孩子不多,吃水果和每餐吃蔬菜的幼儿也相对较少。 [2]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1、家长对幼儿营养健康重视度不高

    家庭对营养健康的重视度不高,在家怎么方便怎么弄,一日三餐普遍存在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的现象,恰恰不符合营养健康饮食。很多孩子喜吃零食、爱吃"洋快餐"、不爱吃主食,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由于营养知识缺乏,还一味给孩子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孩子们偏食症、嗜食症、肥胖症、性早熟等现象越来越普遍。

篇5

烹饪是根据人们的饮食需要,对菜点原料实施改造,使之成为菜点的一项专门技术,包含了科学理论、经验知识和技能、设计能力、工具设备等要素,是这些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的有机结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追求中国烹饪的科学化和营养化,既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古代平衡膳食观念的原始记载,也有“调和五味”、“阴阳相济”,“药食同源”、“膳食平衡”等许多论点。

通过以适应餐饮行业发展为宗旨的烹饪教育改革,让教学与行业实现接轨,淘汰理论为主、操作为辅的传统教学观念,加强烹饪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适应行业的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达到使学生成为餐饮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烹饪专业学校还应加强校企合作,学习西方先进烹饪教育理念,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实现学生受益,教师欣慰,学校得益,企业欢迎的更高目标。

烹饪专业学生应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是以后踏入行业的基础,如不能有效地”武装”自己,就会被淘汰。虽然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行业要求有一定差距,但如果踏踏实实把这些东西掌握牢固、灵活运用,假以时日,结合实习就业的实践经验,必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另外,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加强英语、营养、厨房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一旦进入行业实习就业后,这些知识会为学生带来更多机会,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建设,保证烹饪教育质量,是烹饪专业学校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一些专业知识脱离现状、教育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的教育工作者应予以更换,进一步深入市场前沿学习提高;对工作负责、教学成果显著的教育工作者应给予培训深造的机会,让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

提高学生科学饮食营养与健康保健是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项重要基本国策,是培养世纪接班人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每一位家长为之牵肠挂肚的头等大事。为强化此项国策,很多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各地方学校、幼儿园对学生进行营养配餐。但各地方单位由于营养意识淡薄,因为编制和资金的因素,加之没有国家法令强制实行必须有专业营养师参与配餐,往往是烹饪操作人员按照以往定式进行人群配膳,没有从根本上考虑人群的营养健康需求,对这项工作开展不利,存在流于形式的状态。转贴于

烹饪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其主动性,以生动的课堂、丰富的课件、高标准的模拟教育训l练巩固学生的优势。在实际操作课程中,应将教学结合行业要求,提高标准,引入新理论、新工艺、新经验、新原料、新成果,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应在学生心态教育上下功夫,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趋向,认真负责地向其分析行业现状,告知就业困难和压力之所在,调节实习就业期间因各种因素带来的心态变化,加强沟通,交换思想。

篇6

A Rational Reflection on the Dietary Nutrition of School Children in Urban-rural Joint Areas

――a Survey of the Dietary Nutrition of School Children in the Urban-Rural Joint Part of Zhengzhou City

LI Jun-fa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We hope to ge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ition of dietary nutrition of school children in urban-rural joint areas of Zhengzhou City so as to offer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nutrition for these students. The major problem for local students is that of over-nutrition, while for those non-local students the major problem is that of under-nutrition.

【Keywords】 Urban-rural joint area, school children, nutritious condition

1 前言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行为和生活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青少年在青春期生长速度加快,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增加,应给予充分关注。充足的营养摄入可以保证期限体格和智力的正常发育,为成人时期及至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础〔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进程的加快,在许多大中城市边缘涌现了城中村、都市村庄等城乡结合部,其人口组成主要由原都市村庄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此处生长的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问题值得关注〔2〕。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郑州市老鸦陈,庙李,陈寨,张家村,柳林,沙门村等8处都市村庄1350名6-15岁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外地户籍男生430人、外地户籍女生315人、本地地户籍男生320人、外地户籍女生285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主要项目包括:学生家庭一般状况、经济收入、食物消费、膳食构成、饮食习惯等。24h膳食回顾,对每个被调查学生24h之内食物的摄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食物分类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确定,包括粮谷类、畜禽肉、动物肝脏、鱼虾类、蛋类、奶类、豆类及豆制品、蔬菜和水果类。

2.2.2 测量法

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采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按照《2002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进行营养状况等级评价,评价标准以标准体重的90%~110%为正常体重,超过120%为肥胖,高于110%为超重,低于90%为较低体重,低于80%为营养不良〔3〕。

2.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ll.0软件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采用频数分布分析和X2检验。

3 研究结果

3.1 郑州市都市村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在调查的1350名郑州市都市村庄中小学生中,营养正常460人,占34.1%,营养不良140人,占10.4%,体重较轻280人,占20.7%、体重超重学生285人,占21.1%,超重学生185人,占13.7%。如表1所示。

3.2 郑州市都市村庄中小学生男、女生营养状况的比较

郑州市都市村庄中小学生男、女生营养不良分别为12.1%,8.2%,P

3.3 郑州市都市村庄中小学生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营养状况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郑州户籍学生的营养状况均好于外地户籍学生,本地男生中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分别占比为4.7%、10.9%、33.1%、34.4%、16.9%,而外地男生分别为17.7%、27.2%、36.3%、12.6%、6.2%;本地女生中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分别占比为2.1%、7.7%、34.1%、29.1%、27.2%,外地女生分别为13.7%、33.7%、32.2%、12.1%、8.6%。其中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超重、肥胖等项上,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

3.4 郑州市都市村庄中小学生食物摄入量

从表4郑州市都市村庄不同户籍、不同性别学生每日食物摄入量可以看出。本地户籍学生鱼虾类、奶类摄入量比外地学生高,且差异非常显著,P

3.5 郑州市都市村庄中小学生饮食习惯

从表5郑州市都市村庄中小学生饮食习惯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本地学生能够做到定时膳食、而外地学生能够做到定时膳食比例比较低(男生56.3%、女生58.5%),部分男生没有早餐习惯(本地男生35.8%、外地男生53.7%),相当一部分外地学生主要就餐地点外外边摊贩(男生36.6%、女生35.4%)。

4 分析与讨论

家庭经济水平对学生膳食构成、营养素来源与质量影响甚大。郑州本地户籍学生家庭大多为都市村庄村民,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家长空余时间比较多。调查显示郑州都市村庄中小学生本地户籍的学生膳食营养水平总体状况良好。粮谷类、蔬菜水果类、肉蛋及海产类、奶豆类、油脂类的日均摄入水平基本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标准〔4〕。本地户籍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营养过剩。部分学生由于肉类、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而导致超重、肥胖学生比例过高(男生分别为34.4%、16.9%,女生分别为29.1%、27.2%)。对于本地学生膳食营养方面应加强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和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而外地户籍的学生多为来郑务工和做生意人员子女。家庭收入有限,学生膳食中膳食中谷类占比较高,而动物性蛋白质、水果、奶制品等所占的比例较低,另外部分学生家庭由于要照顾生意等原因,不能保证学生三餐按时就餐。部分学生主要就餐地点为外边商贩(男生36.8%、女生35.4%),饮食卫生得不到保证。外地户籍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营养不足,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学生比例过高(男生分别为17.7%、27.2%,女生分别为13.7%、33.7%)。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改善其营养不足的状况,需要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工作努力,可以采用家庭、社会、政府共同承担一部分经费的办法,在学校开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食堂,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营养不足的问题。

5 建议

(1)加强营养普及,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提倡平衡膳食原则,多吃粗粮、杂粮、薯类以及蔬菜、水果,提高无机盐、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

(3)重视饮食卫生。整顿学校周围的快餐和饮食摊点,确保学生膳食的卫生安全。

(4)采用家庭、社会、政府共同负担的办法,在学校开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食堂,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膳食质量及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52.

篇7

关键词:部队院校 膳食营养 饮食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物营养与健康养生倍加关注。对饮食的要求也从“吃饱”转向“吃好”,但是由于营养知识的缺乏,不少人对“吃好”的认识出现误区,认为把肥甘厚味,香甜美味的东西吃个心满意足,就是“吃好”,以至于过量摄入油脂、糖类等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导致“富贵病”诸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等与膳食营养摄入不当有关的慢性疾病显著增多。

合理营养:指通过膳食平衡,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多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等),又要通过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和应用科学的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平衡膳食:指利用自然界的多种食物,组成营养素种类齐全,其质和量均能满足和适应人们的生理活动及劳动对营养需要的膳食。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某部队士官培训学校全校教职员工,平常从事以教学为主的脑力劳动,包括备课,上课,制作课件,查找资料,扩充专业知识,撰写论文,开展学术研究等活动,属于轻度劳动;每天1-2小时体能训练,训练项目有三千米跑步,仰卧起坐,俯卧撑,短跑等,属于中度劳动。

1.2方法:根据总后颁布的《军队膳食营养调查方法》中的称量法,掌握教职员工日常就餐的机关食堂伙食中各类营养素的含量。依照我军陆勤部队在非战斗条件下的营养与膳食标准,以及每年一次的医院体检结果,调查部队院校营养不良症和膳食合理度。

2调查结果和分析

通过对该部队院校进行连续7d的膳食营养调查,参照军人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得出下表结论:

此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给充裕。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维生素B1,B2一直缺乏,以至于不少人出现口角发炎,视力疲劳,皮炎等症状。经过调查发现,食堂管理员为了控制时间,习惯在煮稀饭的时候加碱,以及将米饭与馒头等加碱面食同蒸。由于维生素B1,B2在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造成了部分B族维生素的大量破坏。铁的摄入量虽然超过军标的15毫克,但是经常发现年轻同志有铁供应不足现象,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免疫功能降低等症状。因为铁的吸收率较低,大豆及动物性食品的铁吸收率(20%)比植物性食品的铁吸收率(10%)要高。食堂应从铁容易吸收的食品上来解决铁缺乏问题,而不是提高铁的供给量。另外由于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过多供给,也导致部分运动量较少的中老年同志出现肥胖,高血压等营养过剩造成的营养不良症。

3部队院校的饮食特点

相对于野战部队和集训部队等重度和极重度劳动的部队来说,部队院校的劳动相对较轻,饮食上也应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单纯的增加三大产热营养素的供给量,更应该注重各类营养素的均衡搭配。而大部分院校由于规模问题也没有配备专业的营养配餐师,食堂菜谱的制定不尽合理。热能供给过剩容易导致脂肪堆积,影响健康。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长期缺乏也易形成一些临床症状。

针对部队院校脑力劳动较重的职业特点,饮食首先应当考虑加强大脑营养素供给,多进食健脑补脑食物,减少以至消除脑疲劳的发生。另一个方面由于院校教职员工日常工作和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接触较多,用眼频繁,也存在辐射隐患,对饮食搭配也有更进一步的要求,通过饮食达到缓解视力疲劳,双眼干涩,减小辐射影响等问题。

篇8

【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22-03

前言:人类的每个生命过程都离不开营养,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源泉;健康是生命意义上的真正财富,是人类幸福的源泉。营养与健康影响着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食品生产状况都有了很大改善。从家庭到社会,人们对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给予了高度关注,饮食保健强体、饮食养生益寿、饮食美体美容、饮食养病治病成为民众的热谈话题。

1 现阶段我国在国民营养健康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丰年有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食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科技进步渗透至食物发展的各个环节,加速了传统食物的改造,拓宽了食物发展的空间。国民的健康素质有了明显改善,主要健康指标已跃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全民营养健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1 食物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我国粮食的年均生产能力已超越5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越400 kg。在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肉、蛋、水产品水果及蔬菜生产都有了快速的增长,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2 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1.2.1 食物摄入情况:

从1982年、1992年和2002年三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比较看,我国城乡居民谷类食物摄入量总体显下降趋势。2002年城市和农村居民谷物摄入量比1982年分别下降了20%和22%,比1992年分别下降了10%和14%。

动物性食物畜禽肉和鱼虾类的摄入量增大,其中2002年畜禽肉类摄入量平均为79g,比1982年的34g增加了1倍多。2002年的鱼虾类摄入量是1982年的1.7倍,比1992年增加了80%,且农村由1982年的7g增至24g。

奶、豆类食物的摄入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奶类在城市的增量较大,由1982年的10g增至2002年的66g。豆制品的摄入量由1982年的5g上升为2002年的12g。

此外,食用油的人均日摄入量城乡差别不大,大致为42g。但动植物油的食用结构差别较大,城市食用油的动植物油比例为1:10,在农村这一比例为1:3,可见农村食用动物油的比例是城市的将近3倍。另外2002年全国平均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为12g,酱油为9g,比1992年,这两个量都有所下降。

1.2.2 膳食能量与营养素的摄入:

2002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日摄入能量为9414 KJ,其中城市为8929KJ,农村为9606KJ。这三个数值分别比1982年下降了1008KJ、1322KJ和900KJ。

蛋白质的人均日摄入量为66g,其中城市为69g,农村为65g,与1992年比,城市略有下降,农村有所提升。但总体上,动物性食物增加,优质蛋白比10年前增加35g。

脂肪的全国居民平均日摄入量为76g,其中城市与农村分别为86g和73g,比20年前总量增加328g,农村对脂肪的摄入量增长较快。

2002年,各种维生素的全国人均摄入量为:视黄醇470μg、硫胺素1mg、核黄素0.8mg、抗坏血酸88mg,这些数值与1992年比较,除农村的视黄醇上升外,城市的视黄醇和城乡的硫胺素与抗坏血酸都有所下降。

矿物质中,钙的全国居民人居日摄入量为389mg,其中城市439mg,农村370mg。但总体来看,钙的摄入量为不足的水平,且女性不足比例高于男性。锌的平均摄入量为11mg。

1.3 膳食结构:

我国的膳食结构以粮食为主,辅以适量的肉食、大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属于杂食型膳食结构。据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全国按标准每人每日摄入热能平均为9740.3kJ,占供给量标准的97.1%。其中谷类食物提供热能占膳食总热能的66.8%;动物性食品提供的热能比例平均仅为9.3%,其中高收入人群比低收入人群的该比例相对高些;全国平均每人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为68g,达到供给量标准的93%。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构。

从健康出发,提倡和坚持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膳食结构,适当增加奶类、豆类、绿叶蔬菜等食物的比例,注重增加优质蛋白食物源开发,强调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在减少“贫困病”发生的同时防止“富裕病”的上升,这是我国今后膳食结构调整的方向。

2 中国现代营养学的发展与精华膳食营养知识

2.1 中国现代营养学的发展:

现代营养学研究为各国所高度重视。自美国于1941年首次提出各种人群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建议标准(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RDA)后,许多国家也提出了自己的RDA,并在加强营养学研究的同时,制定了自己的营养指南和营养行动计划。

中国的现代营养学是在20世纪初创立的,在引进、研究和发展国外有关成就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医药和传统饮食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内涵。从发展的历程看,中国营养学研究大致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1913-1924年间,主要在医院或医学院进行了一些食物的营养成分分析和典型营养问题研究,属于营养研究的萌芽时期。第二阶段为1927-1937年的中国营养学研究的成长阶段。随着各门学科的发展,营养学也在一些医学院和大学的专门研究室进行深入研究。《中国生理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化学会会志》等刊物载有大量的营养研究论文,中国现代营养学研究在此期间有了长足进步。第三阶段是1937-1949年间,先是,后是,对我国营养学研究产生较大影响,但营养研究没有被中断。1939年中华医学会提出我国第一个营养供给量――中国人民最低营养需要量建议。1945年成立中国营养学会。1946年《中国营养学杂志》正式出刊(1956年改为《营养学报》)。第四阶段是建国后至今的大发展阶段。1952年出版了我国第一版《食物成分表》。1959-2010年间,先后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营养调查。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修订了每人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1989年出台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并于1997年做了修订,并颁布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0年公布首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2 合理膳食与营养:

所谓合理膳食是指由多种食物构成,不但能向人们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而且各种营养素在比例上保持平衡,以使人体对各种营养素充分吸收和利用,获得营养平衡。

2.2.1 合理膳食基本要求

(1)要有足够的热能:应根据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和不同生理状况等决定热量的供给量。

(2)要有适量的蛋白质:为了保证生长发育、组织修补和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供应量应占总热能的10%-14%,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供给量的1/3以上。

(3)要有一定的脂类:成年人脂肪供给量应占热量的20%-25%为宜,儿童可略高些,同时应注意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供给量。

(4)要有充分的无机盐:无机盐参与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不同人群对各种无机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年龄和生理状况等提供充足无机盐。

(5)要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不可缺少的必需营养素,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及劳动强度提供响度丰富的维生素。

(6)要有适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蠕动和正常排便,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积蓄,有利于防止肠道肿瘤的发生,同时膳食纤维有助于防止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2.2.2 不同人群的膳食建议

(1)婴幼儿合理膳食

①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母乳中的营养素能全面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且适合于婴儿的消化能力。

②辅食添加。

正常情况下,4月龄之后婴儿体重从出生时的3.2kg左右增加至7kg左右,而一般母乳的分泌量并不随婴儿的长大而增加。此时仅以母乳喂养已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的需要,应逐步添加辅助食品作为母乳的补充。

(2)儿童合理膳食。

合理营养是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该年龄段的人群主体是小学生,需要作出一定程度的脑力劳动,因而热能、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不可忽视,特别是儿童对热能和营养素摄取量相对地高于成人。很多家长没有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三餐比例,因而影响小孩身体、智力的正常发育。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全日总热量分配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有人提出三餐原则为“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早餐应既有主食,也有副食,既有固体食品,又有液体食品。午餐吃饱,要成为一日三餐的主餐,食物量要大。学生在晚上活动量不大,所以能量消耗少,进食量也可适当少些。我们要纠正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晚餐丰富,误把晚餐当主餐的错误倾向,也要避免晚餐过少,胃排空早,在睡眠中感到饥饿,这对健康也十分不利。

(3)青春期合理膳食。

青少年的膳食安排应符合其生长发育快、对营养要求高的特点。青少年饮食中容易出现不定时用餐、以零食取代正餐和暴饮暴食等对其身体发展不利的情况。养成规律用餐的习惯,三餐充足且比例合理,可推广课间加餐。时下不少青少年流行节食瘦身追求苗条身材,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倾向。应通过体育锻炼和合理的饮食来控制体重,以避免贫血和营养不良。

(4)中年人合理膳食。

中年人应供给多样化的平衡膳食,主食以谷类为主,注意多吃粗粮和含淀粉比较多的植物性果蔬。动物类食品中注意鱼类、海产品的补充,多选用豆类及其制品,可多饮些豆浆、牛奶。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要过饱。少饮或不饮酒,饮食清淡,少食用食盐等。

(5)老年人的合理膳食。

老年人的饮食计划应以成人均衡饮食为基础,注意食物的种类与烹调方式以配合老年人现有的生理状况和营养需要。

①平衡膳食。

老年人膳食应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合理地搭配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淀粉性食物及甜食,以防热能过多及其他营养素缺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②合理烹调。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以利于吸收。但食物不宜过精,应强调粗细搭配。食物制作时宜选用蒸、炖、熏、煮和炒等方式烹调,以利于食物的消化。要经常改变不同的烹调方式,并注意食品的色、香、味、形,促进食欲。

③合理饮食。

老年人饮食要讲究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不过饱,避免胃肠不适。老年人对口渴不灵敏,缺水会引起便秘和体内代谢失调,应注意多饮开水帮助体内废物排泄及排便,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2.3 饮食营养与健康。

合理的膳食与营养是维持体内代谢平衡、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能力、保证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营养缺乏、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将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和健康。如发育畸形、肥胖症、肿瘤和一系列心血管病的发生都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

2.3.1 肿瘤的饮食预防。

预防肿瘤的发生,饮食的卫生比饮食的营养更重要。食物中存在的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应避免或减少这类物质的摄入,如多环芳烃、N-亚硝基化合物等。为预防癌症发生,应从多方面注意饮食的控制:食物要多样化;减少脂肪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增加锌、硒等矿物质的摄入量;选择科学合理的食物加工方法;限制饮酒。

2.3.2 高血压的饮食预防。

膳食对干预高血压者的血压最为明显。随着适当的膳食改变,有可能用较少数的药物和较小的剂量即可控制血压。有很大一部分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轻度高血压者,膳食改变完全可以使药物治疗成为不一定的需要。高血压者应注意:限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食盐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限制精制糖的摄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多吃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胡萝卜、番茄、木耳、海带、西瓜、苹果、山楂、香蕉等。

2.3.3 糖尿病的饮食预防。

糖尿病人必须长期坚持饮食治疗,并需要十分注意饮食。饮食定量;禁止甜食;限制高脂高胆固醇食物;限制水果等都是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的。

2.3.4 肥胖的膳食营养治疗。

由于饮食因素造成的肥胖可以通过改善饮食因素,如调整饮食结构、改变饮食习惯加以预防和减肥,如:控制总热能的摄入量;限制糖类的摄入;控制脂肪的摄入;保证蛋白质的供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减肥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要坚持饮食调整与运动并用,指望短期内体重降低很多的想法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减肥态度,要长期坚持饮食与运动同时结合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3 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问题

营养健康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表现有异,如20世纪60年代初的营养问题主要是蛋白质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碘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症等营养性疾病突出。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了膳食生活质量的提高,但营养问题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表现为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问题并存。

1982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发现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症和小儿佝偻病发病率较高,城市居民普遍性缺钙,尤其是中老年人缺钙突出。1992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发现,我国居民摄入钙、维生素B2、维生素A偏低,仅分别达到RDA的50.7%、66.6%和59.5%;城市居民因营养过剩带来的健康问题和婴儿乳喂养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2002年进行的第四次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调查表明中国居民的膳食质量提高很快,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与能量失衡带来的健康与疾病问题较突出。如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者占17.3%;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占18.8%;有2.6%的人患糖尿病;成人血脂异常率为18.6%;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占23.2%,其中儿童肥胖率已达8.1%,城市老年人肥胖患病率达15%。

4 营养健康政策与行动

我国营养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一是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多样化、优质化需求明显增加,对食物安全卫生要求不断提高;二是居民食物消费正处于由小康向更加富裕转型的时期,急需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工作,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是世界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国际营养与健康产业呈加速发展趋势,必须加快我国营养与健康工作,跟上世界发展步伐。

我国食物与健康营养工作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明确发展重点,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营养健康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4.1 加强对营养与健康工作的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分工配合,建立现代营养健康管理体制。

4.2 加强营养与健康领域的人才培养及研究机构和科技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各类人员的营养知识培训,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4.3 加强营养科研事业的建设,特别是营养基础科学研究的建设,大力推广研究成果,促进技术转让;

4.4 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促进营养知识,尤其是母乳喂养、科学育儿、膳食平衡等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4.5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民营养意识,全面普及营养知识;

4.6 加强营养监测,建立食品安全保障系统,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物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做好各种应对准备;

5 结束语

做好营养与健康工作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营养工作人员,我们要密切配合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旺. 烹饪营养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第二版.

[2] 翟凤英. 中国营养工作回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3] 陈仁悼. 现代临床营养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

[4] 蔡美琴. 医学营养学.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5] 陈仁淳. 营养保健食品.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篇9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高校作为社会发展的人才库,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而高校体育课是以“健康第一”为培养目标,健康不仅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而且还要与科学的饮食相结合,而在笔者的调查中,高校中除了专业的体育院校、医学和食品院校开设营养课外,普通的高校根本就没有营养课,这也使锻炼和营养相脱节。而且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对营养科学了解甚微,更不知如何将体育锻炼和科学的饮食相结合。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锻炼时间会更少,如果再不从饮食营养搭配上注意的话,身体机能就会下降,伴随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生活和社会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陕西省部分高校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在部分高校分别发放问卷共计1000份,其中男生500份,女士500份。回收问卷男生495份,女生498份。有效问卷男生488份,女生491份。

1.2.2数理统计法:对所回收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用百分比对统计数据进行一般性描述。

1.2.3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与本课题相关的专著和论文。

2结果与分析

1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和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调查

选择项不了解 了解一点 了解 懂 得

男n(%)75(15.3)300(61.5) 64(13.2)49(10)

女n(%)36(7.3)247(50.3)142(29) 66(13.4)

2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营养注重程度的调查

选择项不注重 偶尔注意 注意非常注意

男n(%)84(17.2) 199(40.7)106(21.8) 99(10.3)

女n(%)40(8.3)100(20.3) 203(41.3) 148(30.1)

3对大学生了解锻炼与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的调查

选择项媒 体家 庭体育课 同 学

男n(%)98(20.1) 173(35.4)132(27.1) 85(17.4)

女n(%)124(25.3) 159(32.4)109(22.4) 99(20.1)

4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与营养知识的需求程度调查

选择项不需要 需 要非常需要

男n(%)55(11.3) 295(60.4)138(28.3)

女n(%)30(6.2)199(40.3) 262(53.5)

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了解一点和不了解的人占到76.8%(男)和57.6%(女),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大学生对健康知识非常缺乏,。论文参考网。我国现实生活中营养科学的普及还很不够。而在表2中的统计结果中可以发现,不注意和有时注意占了57.9%(男)和28.3%(女)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和营养的注重程度偏低,健康观念淡薄。论文参考网。其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普遍认为自己身体好,在饮食上没有控制,女同学由于对身材追求比较多,所以较之男生更为关注一些。而且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对早餐不够重视,基本每天吃的65.9%,偶尔吃的13%,很少和不吃的11.1%。另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挑食、偏食和有嗜好者较多,且依嗜好来饮食的有49.4%。实际上肥胖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等都与不科学的饮食有关。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和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体育课只占到了27.1%(男)和22.4%(女),说明体育课对学生需求了解不够,体育课老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没有把运动和营养的方法常识传授给学生,高校体育课急需充实教学内容。表4的调查中可以发现88.3%(男)和93.5%(女)的同学需要和非常需要得到科学的锻炼和营养指导,还有11.3%和6.2%学生的健康观念需要正确的引导。

3结论与建议

3.1大学生在健康观念上缺乏科学引导。建议在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加强生活方式教育,加强健康的行动能力及其行为改变的技巧与方法的教育,以丰富体育与健康教育,使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成为一种完整性教育,从而使体育与健康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3.2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与饮食科学的相关知识。大学生仍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同时面临着紧张的学习和生活,锻炼与营养是否合理,将对他们成长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大学生离开了中学时代父母对膳食的安排,独立选择食物,逐渐养成了具有个性的膳食习惯。在这一习惯的形成过程中适时的给予指导,必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建议高校在体育课中,每学期拿出4个学时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饮食科学教育,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宣传。

3.3增加健康指导员,推广营养餐。健康指导员主要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需要,安排合理的锻炼和食谱。目前高校的食堂仍采取的是用餐人自选,由于缺乏营养科学知识,学生很难保证自选的每一餐都作到科学合理,改变这一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推广营养餐。由学校健康指导员根据学生来源、饮食习惯、生理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每餐和每天的配膳,使膳食中的营养不仅种类齐全量充足,而且比例适当,这样就可以和体育锻炼很好的结合起来,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

3.4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力度。论文参考网。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跟不上校园人数的增加,各方面条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另外,高校领导对食堂应加强监管,对食堂原有的厨师队伍不断调整,引进高学历和高技术水平的厨师,严格控制无健康证的人员从事食堂工作,要求食堂配备营养师,推广营养餐。

参考文献

[1]赵长录.试析大学生体质与营养和运动的关系[J].体育学刊,1999.2

篇10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09-02

不良饮食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对自身身体健康不利的饮食习惯。不良饮食卫生行为习惯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卫生行为习惯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现在很多大学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不吃早餐、偏食和挑食等不良习惯,这与营养知识缺乏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2]。针对大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现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分析法,提出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温州医学院18-23岁的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

采用文献资料、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就餐情况、营养行为等,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9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90份,有效率为96.7%。对问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日常不良饮食习惯现状调查与分析

2.1.1早餐情况

从表1可知,平均15.9%是偶尔吃早餐的,1.7%是从不吃早餐的。大一到大四经常吃早餐的比例越来越低,早餐对健康极为重要,研究表明:体内血糖水平的维持,主要取决于早餐种类和数量。不吃早餐,血糖降低,影响学习和身体。为保证大学生膳食达到合理要求,良好的早餐行为至关重要。

2.1.2 大学生进餐规律情况

很多大学生饮食时间不固定、早中餐并作一餐、各种食物分配不均。调查发现,平均34.5%的大学生三餐非常有规律,43.0%的大学生有一定规率。在饮食习惯中,适宜的进餐时间以20~30 min时间为最佳,但有平均26.6%的人就餐时间在10min以下,就餐时间过短会加大肠胃负荷,对身体造成危害,必须引起注意。

2.1.3 饮食方式情况

表2发现温医的大学生经常吃快餐比例达到了63.8%,快餐非常不卫生,对健康有很大威胁。有28%以上的人经常吃烧烤油炸,高温过后各种维生素尽遭破坏,蛋白质也大量损失,并且烧烤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同时油经过长时间熬炸很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另外,经常喝饮料的人占总人数的31.9%,偶尔的也占到了65.8%,很多饮料的成分为糖、香料和碳酸,添加剂中不乏色素,对身体健康危害大。调查还发现有60%以上的人有聚餐饮酒习惯,需引起重视。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可见,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比较普遍。如早餐率低、不重视就餐时间,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大学生体能下降和心理问题的出现,并伴随未来疾病的发生,从而影响学习和健康,是阻碍学生成才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笔者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2对策

3.2.1对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

学校应加强宣传营养教育,改善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使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营养教育不仅是传授营养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多种手段改变不良的态度与行为,指导受教育者把营养知识应用于正确安排膳食、合理选择食物等健康行为中去[3]。其次,邀请营养专家定期进行营养讲座,也可以开有关营养教育方面的公选课,只有把营养教育上升到课程阶段,才能加强对大学生的营养教育,使其懂得科学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物质,改正不良饮食习惯。

3.2.2加强学校食堂管理

学校应对食堂加强管理,延长就餐时间,增加菜品,禁止提供生冷、油炸、腐坏变质等食物。定期对食堂器皿消毒和卫生检查,保证食堂有一个干净、健康的就餐环境。另外,食堂应定期宣传饮食卫生知识,在日常就餐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指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这些知识。

3.3.3加强学生自我约束

首先,饮食节制,控制热量、高脂肪和钠盐的摄入,讲究科学营养,谷类为主、全面膳食、主副搭配[4]。其次,应该正点进食和避免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食用不健康的食物。另外,少吃快餐,少喝饮料,合理搭配饮食,还要注重进食水果。只有形成了健康合理饮食的观念,才能将所具备的营养知识转变到真真切切的日常行动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5]。

参考文献:

[1]潘红.高校健康教育的新思路.中过民康医学[J], 2006, 18(8): 648--661.

[2]李军,刘小燕,郭辉,贾宝云,王程,黄娟.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的调查[D].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8~1029.

[3]孙要武,祈艳波,葛杰,等.某医科大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57--58.

[4]孔凡涵.管窥中医饮食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思考[J].光明中医,2007,(6):25~27.

[5]焦慧杰,宋倩,王冠宇.大学生饮食健康与营养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2,(4):91~92.

篇11

毕业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专业带头人:

二级学院:

撰写日期:

评阅人:

教务处制

化学与人体的健康毕业论文设计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这一说法,无论是百姓还是帝王贵族,无论是茹毛饮血的原始人还是丰衣足食的现代人,在人类的进化的各个阶段,食品都是不可缺少的头等重要的生活原料。在维持生命和健康时,人们需要从外界摄取足够的食物以获得营养和能量。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不仅要使自己吃得饱,而且还要让自己吃得好,要从营养角度进食,要从健康角度合理调配食品。而化学不仅能给人类提供增加食物的手段,还能帮助人们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等有关知识。

关键词:营养、健康、化学、微元素、食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吃什么?怎么吃?色香味如何权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从何处摄入更好?有何作用?等。这一类关乎到身体健康的问题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部分问题进行一些阐述。

人们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营养成分被称为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无机盐,它们被称为六大生命要素,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为人们生命和活动提供热能,又称产热营养素。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不仅常常溶解一些可溶性物质,例如糖类和盐类,形成液体,还与蛋白质、糖类分子的亲水基因结合成不能自由运动的结合水。水作为一种溶剂,有利于消化作用,水可帮助咀嚼,使食物变软,在消化道内顺利移动;另外,水可以将营养素转化为溶液状态,人体吸收后经过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细胞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水是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同时也是生活物质本身化学反应所必需的物质,水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水是生物体不能缺少的物质,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日常饮水时,要多喝开水,不要喝生水和未煮开的水;要喝新鲜开水,不要喝放置时间过长的水;要定时饮水,不要只在口渴时才想起喝水。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人体组织蛋白质不断分解为氨基酸,又不断从食物提供的氨基酸和组织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中合成补充,因此,每天必须供给一定量的蛋白质,以保持体内蛋白质的动态平衡。

一个人保持健康所需的蛋白质量依年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而定。我国大众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从禽、蛋、肉类、鱼类、奶类、豆类、蔬菜中获得,谷物类食品蛋白质含量不高,但作为主食也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必须保证每餐都要有一定质和量的蛋白质,且要注意事物的合理搭配,不能偏食和滥食。

脂肪既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人体脂肪含量随着营养状况和活动量的多少而有所变化。饥饿时,能量消耗,体内脂肪不断减少,人体逐渐消瘦;反之,进食过多,消耗减少,体内脂肪增加,身体逐渐肥胖。脂肪的主要来源是烹调用油脂和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

油脂在生命运动中十分重要,是人类饮食中发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它具有提供能量、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根据我国的经济状况和饮食习惯,建议脂肪的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15%~25%,相当于每天每人摄入30~50克脂肪(包括烹调和食物中所含的脂肪)。为了防止必需脂肪酸的不足,膳食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应占总热量的1%~2%,胆固醇的摄入量应在300毫克以下。另外,由于脂肪过高会引起肥胖、高血压及冠心病,因此生活水平较高、活动少的中老年人,其脂肪摄入量应适当减少。

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除纤维素以外,一切的糖类物质都是热能的来源。糖是产生热能的营养素,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16.7KJ能量。神经系统中所需能量的唯一来源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它使人体保持温暖,人们常说“吃饱了就暖和了”就是这个道理。用糖供给能量,可节省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主要用于组织的建造和再生。人们膳食中糖类主要来源于植物类:谷物、豆类、薯类、蔬菜、水果等;在动物类食品中各种乳制品和动物肝脏也是糖类的主要来源。糖不但是食物,而且可作为佐料,调节食物风味,增加食欲,故而人们都特别爱吃甜食。

但糖和甜食都不宜吃得太多,尤其是对糖尿病人,有可能会起反效果。平时饮食中糖类摄取过多,容易导致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及高血压。所以,为了身体的健康,应合理膳食,适量摄取。

维生素与蛋白质、脂肪和糖不同,它在人体中既不能产生热量,又不参与人体细胞、组织的构成,但是它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祛除某些疾病,并能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人体缺少维生素,新陈代谢就会发生紊乱,就会发生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比如说,缺乏维生素A,就会导致维生素A缺乏症,其典型缺乏症为干眼病和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会有神经炎、脚气病,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缺乏维生素B2,会导致口腔溃疡、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等;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还会使抵抗力下降;缺乏维生素D时,儿童会患上佝偻病,成人则会患上骨质疏松症;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女性不育、流产,导致肌肉性萎缩等。维生素既是营养品又是药品,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除维生素D外),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各类食物的维生素的种类数量差异很大,而且有的维生素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在食物加工、储存和烹调中受到破坏,因此合理地选择食物、正确的储存、加工和烹调,对人类获得必要的维生素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人体对各种维生素需要量不大,只要注意平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人体内各种元素中,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出现,除此之外,其余各种元素都统称为无机盐。体内无机盐仅占人体体重的4%~5%,但却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无机盐的含量随人的年龄的增大而增多,胎儿每千克体重含无机盐21.95g/k,而成人的则为42.67g/k。无机盐分布在各个组织中,以骨骼和牙齿为最多。其中含量较多的有钙、镁、钾、钠、磷、硫、氯七种,称为常量元素;其他元素如铁、铜、碘、锌、锰、钴、钼、硒、铬、镍、硅、氟、钒等元素由于存在量极少,故而称为微量元素。

无机盐是人体的重要的营养元素,但无机盐不能在体内合成,只能靠从食物、饮用水和食盐中摄取。由于新陈代谢,机体每天都有一定量的无机盐丢失,所以人类必须从食物和饮料中获取足量的无机盐,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如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可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来补充,如:动物的肝脏、肾脏、鱼子酱、瘦肉、马铃薯、麦麸、大枣等。再者,在摄取无机盐时一定要注意量,摄入量不足会引起缺乏症,摄入量过多可能会引起中毒,特别是微量元素。

有人说“健康是吃出来的”,也有人说“病从口入”,这些都可以总结为,我们要多加注意日常饮食习惯。特别是在现在食物品种繁杂、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泛滥的市场,对于吃我们更加不能懈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能吃得到和吃得起的东西日渐丰富,但是,会出现经常偏爱于某一种食物,而对于其他有益的食物却碰都不碰的情况;还有一餐吃得多,一餐却又一点都不吃的状况,不注意合理用餐、饮食均衡,从而导致健康指数下降。很多的的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都是“吃”出来的,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膳食体系。

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营养。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十分形象地指出了人类的合理膳食结构:底层为植物性食物,包括面包、麦片、米、面等,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别应吃400~500克;倒数第三层为鱼、肉、禽、蛋类食品,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就吃奶类及奶制品在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最顶层为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