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现代美术论文

现代美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8:11: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现代美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现代美术论文

篇1

2.教学设备不够健全,导致教学手段落后一些学校没有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美术教学方面,这就导致美术课堂没有完善的教学环境,同时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以教材中的范例为学习道具,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听完并听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此,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变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小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成为当下基础美术教学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3.受固有教学模式影响,教学观念落后由于受固有教育模式的束缚,即使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科目,但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思想依旧是一些教师的主流教学观念,这就使教材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轨。同时,固有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课堂中心的,教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开展课堂教学,而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学生,这就使美术课堂毫无生趣可言,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途径

1.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突破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一,明确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并为其创造相对放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要使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完美融入小学基础美术教学,就要求美术教师运用情境教学,创建美术课堂情境,从而提升小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2.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只有不断丰富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才能突破以往美术课堂教学的局限,将现代绘画艺术融入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丰富绘画的具体内容,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3.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更好地将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融入课堂教学,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现代绘画艺术要有深刻的认识及见解,强化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为提高自身专业美术功底而持续“充电”,真正掌握现代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完成美术课的基本教学任务。第二,小学美术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选择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并关心学生,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篇2

二、舞台布景的环境模拟

布景是指舞台上或是摄影场地所放置的景物,是对环境的一种模拟。舞台布景的概念相对来说是比较广泛的,除了剧中人物之外,舞台画面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归属到舞台布景的范围之内,可以说舞台布景是舞台美术的主体构成部分。我国著名戏剧家先生曾经说过:“没有舞台布景,就没有戏剧这门形式。”恰到好处的舞台布景,能够渲染舞台表演的氛围,以加深观众对舞台表演的印象。同时,舞台布景作为舞台美术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够有效地扩展舞台表现空间,加强时间和空间的对比,从而保证了舞台表演的顺利进行。正如同美国的伯里安在评价英国设计师为《时髦的人》所作的舞台布景时所说的话“此处的舞台背景既表达出了惊人的准确性,又向观众传达出了一种既定的幽默感,还有助于对不同场景的空间环境进行描绘。”从最初的侧片布景到现代的立体布景,从原始的绘景到现代的数字化虚拟视频的广泛的出现,舞台布景已经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历程。具体而言,舞台背景可以分为写实布景和写意布景两种类型。一是写实类舞台布景,这类的舞台布景遵循的是“再现的真实性”这一布景原则,其要求舞台设计师在进行舞台布景设计时要尽可能地还原现实生活或自然形态,以给受众带来极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如在对舞剧《漓江情韵》进行布景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对漓江山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后采用了由翡翠绿构成的漓江山水,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漓江山水的真实面貌,从而使观众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写意类布景,这类的布景比较抽象,不注重真实的再现和现实的还原,常借用浪漫主义和隐喻的表现手法,以此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以中央实验室所表演的话剧《阿Q正传》为例,设计师在进行布景设计的时候并没有对江南水乡进行写实的描绘,而是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采用我国著名的白描手法,在长麻布上用墨色点染出绍兴的水乡作为外景。这样的布景设计引发了受众对该戏剧内在精神世界的思考,有利于把受众带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去,从而能使人感受到一种高层次的视觉感受。

篇3

云,可说是与人类生息攸关的自然景象。历代的文学家与艺术家无不对其倾之以情。我国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九歌》中以“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横四海兮焉穷”的诗句,形象地描写了云彩的旖旎壮美,留连婉转,却又无所不往,具有飘忽无常的形态。在中国山水画中,云的形象多不胜数。而我国传统吉祥文化中的“云纹”则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流传至今,经过数个世纪的演变,以其特有的形式美与象征意义逐渐沉淀成一种代表大众视觉记忆与审美尺度的丰富视觉遗产,影响着现代设计观念。

一、“祥云”的起源与演变

与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一样,“云纹”源流颇深。原始拜物思想和图腾观念为其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原始社会,中国先民崇拜天文,视山河为神灵。远古传说“云神司雨”,雨与五谷生长关系密切,人们为此而进行了各式祈求保佑、消灾降富、庇护生产和生活顺利的祭祀活动。作为祭祀活动的工具,图腾明显地寄托了中国先民避凶趋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于是,能给人带来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的“云纹”(祥云)开始产生。它最初多与其它的“神灵”一起出现,如萦绕在“龙”或“凤”的四周,与“飞天”一起飘逸流动,与“天马”一起奔跑。此时的“祥云”常常被作为一种辅助图形出现,造型流畅,多采用适形手法。WWW.133229.CoM它有时出现在图腾的边缘四周或中心部位;有时也作为背景,布满整个画面。随着吉祥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象征着福、禄、寿、喜等其它含义的形象也与“祥云”结合在一起。如“五福同寿”、“龙凤呈祥”、“四海同天”、“麒麟送子”、“一品当朝”等。

在民间剪纸、风筝、宫灯、官服、印染、雕刻等作品中,“祥云”比比皆是。并且“祥云”的图形已逐渐失去了“图腾”的特点,开始变得抽象,形象更加饱满,其形状或由几条弧线婉转勾画而成,或以回纹组合而成,或作带状,或呈对称形。造型饱满、流畅,婉转的线条更加优美,形象更加生动,荡漾出一种抒情、浪漫之美。唐末五代至清,“祥云”已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寄托理想、心愿和情感的重要形式。直观的形象和深长的意味,使其不仅上达宫廷大内,王侯朱门,还下至市井瓦舍,茅屋柴扉,显露了独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并流传至今。

二、“祥云”的现代价值与运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已逐渐脱离了对包含“云”在内的自然界及各种自然现象的崇拜与迷信,但对“祥云”所传达出的传统文化气息依然爱不释手。于是现代设计师们将“祥云”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经常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之中。

“祥云”作为一种符合大众视觉经验的传统文化的图形符号,很容易与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又极易被公众解读,于是对“祥云”的再借用与再创造便成为常用的手法,而这种再借用与再创造,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搬硬套,而是对其造型形式美的再发掘与文化精神的再延伸与深化。以“祥云”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为例,我们完全可以得到以上结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陈汉民教授曾撰文指出:标志是传达信息最精炼的形象语言,形简而意赅。现代标志设计常以意造型、以形达意。“祥云”与现代标志的结合,不是简单意义上地靠组合形象元素完成,而是凭借多种表现技巧获得。适形造型、平面置换、虚实相生、同构重组就是一例。图1作为房地产公司的标志,以绿色作为永恒的主题,蓝天白云、自由飞翔的小鸟与茂盛的花草,成为该标志的主要构成元素。诸多元素的组合,正是利用适形造型这一处理手法,将各造型元素相互穿插,相互适应,使之形成一个完美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造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对自然的保护。在这里,“祥云”已经被抽象成标志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图2则另辟蹊径,将cis中的“c”、“s”两个字母整体幻化成“祥云”的图案,与“i”化合成华表造型,同时整体图形又像“中国”的“中”字。云纹的回旋婉转与中间的两横三竖形成曲直对比之美。此处的“祥云”则是随形而想象,随形而设计。

现代标志设计不是抽象绘画,更不是字谜,它是无声的语言,它必须求得观者的共鸣。现代标志设计不但要求图形的完美与新颖,还应追求标志的“一形多意”。其“意”不应是作者强加地“给予”,而应是观者自由地“获取”,是在图形诱导下的“意合”。作为吉祥图案的“祥云”图形,除了具有优美的曲线造型外,历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已形成了寓意丰富的精神内涵。现代标志设计中“祥云”的出现既增加了标志的信息量,又丰富了标志的内涵。图3是著名设计师韩家英为珠海祖龙居保健品有限公司设计的标志,设计师将“祥云”与传统招牌图形结合,匠心独具,寓意该公司生产的保健品能使消费者保持健康,并给消费者带来吉祥、如意。图4是万佛园(陵园)的标志,设计师利用“祥云”为底,反衬一个中国佛教图案“”字符,造型饱满端庄,用“祥云”象征“天”,与“仙风道骨”相寓,隐示了该陵园为仙家之地。“”字符象征轮回、永生,寄托了生者对亡者的追慕之情。而图5为鸿翔风味餐馆的标志,作者构思巧妙,名为“鸿翔”,却不见一鸟一羽,只见“祥云”飘逸,造型生动、神气,既隐示了该餐馆采用的原料均为山珍异宝,又寓意店家的服务将使顾客感到宾至如归,祥和周到。

“祥云”这一具有典雅东方美的传统图案之魂,已渗透了上下几千年,其优美、流畅、饱满、飘逸的艺术形象,美好而丰富的寓意,都赋予设计师们以无穷的创作灵感。总之,“祥云”的造型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艺术魅力,其艺术生命力也将与其生生相息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起长存不朽。

参考文献:

篇4

2.小学美术教育中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2.1丰富教学课堂

内容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带领学生玩游戏,要不然就是让孩子们上自习,这样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不利于培养他们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热情,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敢于思考、敢于实践,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心目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发动学生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发现美术视界的奥秘,让他们找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孩子们画大公鸡时,就可以先让孩子们通过多媒体来了解公鸡的模样,在向孩子们展现公鸡不同形态的过程中,使他们对公鸡有一定的印象,在画画时可以将自己看到的以及心目中的公鸡形象画出来。这样的画画过程,就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的过程,让他们敢于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的心中的事物形象,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

2.2丰富学生的绘画形式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美术课程就是用画笔来绘画,这样就会约束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无法达到现代绘画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小学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绘画形式,改变他们的传统思维模式,用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美术,扩大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他们以后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教孩子们画大树时,就可以采用吸管吹的方法,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颜料用吸管吹出大树的形状。孩子们在看到这样的绘画方式时一般都比较好奇,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绘画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绘画创新意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2.3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素质

小学生美术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素质有着较大的联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教师应该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美术学习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美术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差异性,结合孩子们不同的兴趣来引导他们学习美术,掌握更多的美术学习技巧。除此之外,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还要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和认可,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进行美术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

篇5

二、信息化美术教学,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

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传统教学是无法充分表达与展示的。比如,动画视频的播放,其生动性与直观性,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与动植物充分地交流接触,从而激发学生分析其外形特点与内在结构的兴趣,这一切都是几张图片所不能代替的。并且,在具体的美术绘画技法的传授中,信息化教学也有许许多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地方。比如,教师在绘制示范时,可以将其教学过程制作成教学示范视频,发到网上或QQ群中,与学生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在中国工笔绘画教学中,由于制作过程繁复与有一定难度,教师可让学生先观看一段当代工笔画制作过程的录像,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轻松掌握其制作方法。

三、灵活将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育相结合

传统教学是老师通过录像资料和幻灯片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素材,知识缺乏连贯性,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我们可以把一些素材配以文字介绍进行相应点评,并加以形象配音,进行多媒体备课,也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根据所涉及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性生动的整合设计,如果需要还可加上适合的背景音乐以及相应的动画演示过程,使其栩栩如生,达到声色像形的有机统一。

四、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备课方式”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多媒体备课方式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所涉及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有效的有机整合,将美术传统平面式教学引向由“声、光、电”等多种媒介的立体式教学氛围,不同的课题可选择不同的媒体,有的只需要图片和音乐,而有的需要动画或演示过程。

2.能够对相关美术教学资料与素材进行充分整理

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教学资料准备上,应以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和文字相结合为内容,教师者可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图片,配上声音、视频、动画与文字资料。实际上,将美术教学资料与素材的整理过程本身也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熟悉信息化教育的一个过程。

篇6

在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国内的设计教育呈飞速发展趋势,社会经济需要设计教育的大步跟上,创造本土品牌需要设计教育合理结合传统设计教育与现代观感的设计教育。我们在赞叹速度带来的各种丰富便利时,也应该感受到面临的某些问题与困难,中国的设计教育至今还是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在现在各种文化互相交融、影响的全球环境中,作为发展中的中国,怎样在吸收国外先进设计艺术教育的同时,发扬本土设计艺术,在日渐成熟的现代设计领域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培养未来优秀设计师所应思考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其自己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抛弃原有的艺术文化,那显然是不明智的,我们应在学习西方设计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发展国内设计艺术,在现代感中体现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近些年来,传统的装饰艺术文化有被忽视的趋势,从以往的“工艺美术”教育到现在的包豪斯教育体系,传统的装饰基础教学课时大幅度压缩,学院和学生为了尽快进行专业实践,专业设计课有提早进入低年级阶段班级的现象,这个调整有合理的一面,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传统装饰基础课程来说,相应地裁剪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一方面会使设计思维的形成少了引导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设计的创作源泉。WWW.133229.COM另一方面,学生接触到工业设计所带来的抽象思维设计,也可以通过传统装饰艺术课程,得到更好的多元化创作,结合本土文化进行适合现代视觉观念的优秀设计。

一、传统装饰基础课是创作的根源,是具象到半抽象到设计的过渡

传统装饰基础是对具体的物象中体悟,是对原有物象进行再创造,是连接具象与抽象设计的纽带,它既具有现实自然形态丰富的一面,又具有创作中形成的或繁琐或简洁的风格,把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有其丰富的艺术魅力。在装饰基础的训练中,通过对植物、动物、人物、风景等抽象的变形,相应地拓宽设计思路,掌握具象事物的最重要特征,掌握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思维链接,运用现代的设计形式,进行图像化的形式设计,使设计更加贴近生活,具有人性化的一面。装饰基础课需要运用提炼、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创造艺术形象。如果缺少了从自然形态到创作这一环,相应地就减弱了对事物的深入观察。毕加索对“牛”的一系列形象探索,也是在对具象事物的观察和形式构造的探索中创作,“牛”的系列形象展示了从具象、半抽象到抽象的多种变体。康德在他的著作《判断力批判》中的一段话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自然只有在貌似艺术的时候才显得美,艺术也只有使人知其为艺术而又貌似自然才显得美。”可见,对自然形象的探索一直以来是形式美感的需要。

有的人认为传统无法跟上现代设计的思维,其实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在传统装饰艺术中也一样存在,清代的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其实就是构成艺术美。“一以当十”、“似与不似之间”,这些传统装饰基础中常用的手法一样用于现在的构成设计中。装饰基础课程的训练内容来源于生活,对设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快节奏生活的到来,西方简洁主义的艺术冲击,工业化产品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设计,设计是为市场和社会服务,和经济、生活紧密相连,脱离生活只讲究形式的设计难免让人感觉华丽的虚构,一个脱离了本土文化的设计无特色可言,一个没有自己特色的设计也无优势可言,装饰基础课程的削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装饰艺术的熏陶,在设计教育中,我们现在不是寻求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模式只会使设计的路子走得越来越窄,豪无创新的可能,只有发展自己的特色,掌握基础设计步骤,结合现代设计的理念,在加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熟悉本国的传统艺术设计中比较外来先进文化,才能拓宽思路,一方面继续提升本国的传统设计,一方面在激烈竞争中为本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在《2007全国设计伦理教育论坛》上的发言中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二、装饰基础的多元造型手法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创意产业是一个经济名词,早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p.romer)就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装饰基础课作为创作的基础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对各种材质的表现,对各种传统装饰艺术的多元化造型手法进行研究,在图形设计、色彩感觉、构图设想、材质应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的可能,这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创意需要有这种发散性思维,这能启发在思考中释放自己的个性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找到更切实的表现方式,更好地在现代设计中把握创新。

从图形设计上来说,装饰基础研究的是从现实物象中提炼、概括,是对物象经过细致的观察了解,在观察中寻找切入点,从这些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得出不同的思维结果,再通过多元化的造型手法,作多方位的图形设计变形,这就要求对观察对象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都进行剖析深入,再进行延展,激发联想,而创意行为就是在这种过程中产生。创意行为需要突破普通的习惯性思维,必须有深入的观察,作多方位的思维,才能有合理的异于常人的创意。创意并非是无物可据,无形自来,创意行为的思维训练中,观察是创造性技法之一,没有形象性就没有审美,也就没有艺术可言,创意的行为起始于设计的初步,装饰基础设计的这种仔细观察多方位思考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创意的迸发。

从色彩感觉来说,装饰基础包括研究各种色彩对人类情感的作用,而各种场所、日用品、大到城市建筑色彩的整体规划,都同色彩研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类对色彩的喜恶,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创意行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色彩感觉,那就忽略了人类的感情。装饰基础研究的是人类在生活中积累的各种图形财富,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性色彩,这对掌握不同人群的色彩感情有着很好的探索。

构图设想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一环,装饰基础设计所涉及的图形中,无论对单独的图形还是绘于各种材质上组合的图形等,都对构图作了细致的考虑。在现阶段的装饰基础课程中,并非是要抱着原有的传统内容不放,而是力求在符合现代设计思维的创作中设想,所思考的内容可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把传统的精华融合于现代设计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强调用全新的思维逻辑方式融入现有产业实现价值创新,分析具象造型艺术构图设想的三个必要环节——观察、研究自然;抽象、概括自然;引申、表现自然。这三个环节都是在发展的模式下进行,根据现有的内容通过构图设想进行新的思维来实现创新。

艺术的实用性是传统装饰艺术固有的内容,各种图形在材质应用上达到新的视觉感受。装饰基础设计来源于现实中的物象,通过一定的装饰手法对现有的物象进行设计变形,再通过各种材质表现,使图形在材质上达到观赏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对图形作适合于某种材质的考虑。装饰基础设计在材质应用的练习上对装饰艺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也唯有在实用的基础上才能有所突破。在当今创意时代,具有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材质上的应用教学,无疑使装饰基础设计能够尝试更好地与现代产业接轨。通过装饰基础的模拟教学,把设计与技术、文化、产品和市场融为一体,这样既有利于传统艺术产业的延伸,又可以为现有的产业拓展发展空间,使创意产业成为可能。

设计归根结底是为经济服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迫使设计教育切实了解市场所需,只有跟市场结合,具有特色的个性化产品,才有可能闯出自己的市场,才有可能在国际贸易中找到我们的定位,传统的装饰艺术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使装饰艺术真正成为一种创意产业。

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关注美感设计,包括对生活形态的理解、设计管理、战略和产品计划方面的研究。装饰基础设计是从生活形态中,通过观察事物内部外部结构,进行多种思维变化创作,它是界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思维训练方式,是对同一物体进行多种变化可能的探索,是对物象进行重新构想,或简洁或繁复,它的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也能够和现代设计中思维的形式训练结合。

当然传统装饰基础课从现代设计观中来看,思路上也有陈旧的一面,以往有重技法轻创新、重平面效果轻材质塑造等的现象,我们只有在现代设计教育的大环境中完善装饰基础,才能让传统装饰艺术更上一个台面。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建构新的设计教育体系,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2001’清华国际工业设计论坛暨全国工业设计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2001。

[2]蔡军:“设计·策略·教育——中国工业设计的思考”,《美术观察》,1998.8。

篇7

软件方面,以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SMax为主的绘图软件对传统纸笔颜料美术绘图产生着巨大冲击。每一种电脑制图软件的推出都显示出了微电子科技巨大的数字化魅力,而传统的美术表现技法,如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素描、水粉,必然受到数字虚拟界面的影响,而审美大众甚至美术教育的主体意识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次,摄影技术的诞生,使得对生产生活以至于传统绘画存在的必要性发生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似乎很难分清楚现代科技与视觉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两种对世界不同的掌握方式,必然有着各自内在不同的规定性。一般来说,现代科技是理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诉诸概念、原理,强调逻辑性、前沿性,需要主观符合于客观,追求真理,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知识性的给予;美术教育是一种感性思维方式,它以审美体验为基础,诉诸形象,强调主体的感受、体悟等形而上的精神表达,要求客观见之于主观,追求审美,给予人们的是审美和情感的积极愉悦。虽然摄影技术的革新层出不穷,使人们的视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然而,随着审美意趣在客观再现的追求中发生异变,促使现代艺术走向内质与抽象的表达。如今,高科技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像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处理其与传统美术图像的表现关系,值得考虑。现代美术教育系统已经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处理传统图像学知识和技法,这将给予传统美术教育以巨大冲击。因此,美术教育这种特殊性的内在特质,决定了现代美术教育中建立起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当代高校美术教育来说显得相当重要。

篇8

多少世纪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绘画、雕塑等形式是美术创作不可动摇的表现基础,是作为记录形象的最佳手段。美术与画笔从来就好比鱼水关系不可分割。西方美术史更是在很长时期把模仿客观对象的古典写实主义技巧作为表现主导。

然而,这种以笔为创作媒介的表现方式保持到19世纪却受到严重的挑战。1826年,法国人普斯用曝光法拍下了人类不用绘画而用阳光得到的第一张照片。从此,摄影像一棵大树,根植于科技的土壤,在艺术的春风雨露中发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文化艺术观念的更新而蓬勃成长起来。照相术是社会工业化的产物。它的产生和普及对以模仿为主导观念的传统艺术无疑构成了相当的威胁.其惟妙惟肖的纪实本领远远超越了写实绘画的能力,以至于有人说:“传统绘画在对客观事物的忠实与再现上与摄影相比是何等的无力!”就连写实主义优秀作品《父亲》也不可幸免地被人评为“给人的感受不过是一张比较精彩的写实照而已”。不可否认,摄影作为l9世纪新的艺术创作载体呈现出很大的优越性。它以其丰富的造型能力成为大众手中选择美、捕捉美、塑造美、再现美的有力手段,给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如果说一百多年前,摄影挑战写实绘画,导致写实绘画的解构和现代绘画的兴起,那么真正造成传统艺术家们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的,则是一百多年后电脑美术的诞生。WWW.133229.COM

20世纪人类最伟大、最卓越的技术发明是计算机。计算机自问世以来,开辟了人类智力解放的新纪元。在短短的50年阃,它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广泛深入到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当然包括艺术创作)等各个领域。电脑美术因此应运而生。电脑美术是以计算机及其外围配套设备为主要工具的一种新兴视觉艺术种类。它能取得普通绘画工具和摄影无法取得的无以伦比的绝妙色彩和魔术般变幻无穷的形式,而设计速度却较传统美术创作可提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从photoshop到coreldraw,从autocad到3dsmax。每一种电脑制图软件的推出都为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你可以轻点鼠标将“蒙娜丽莎”的微笑随心所欲变动,也可以在几尺的荧屏前创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可以既不用胶片又不用冲洗得到超现实数码影像,还可以抛弃纸笔创作模式给小朋友献上精彩的《玩具总动员》……。总之,你所想表现的内容和东西,几乎都能在电脑里数字化生成。古人把对再观美好事物的愿望寄托在马良的“神笔”里,而电脑美术似乎将他们当初的梦想变为了如今的现实。因此,电脑美术一产生就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正当人们沉浸于“网络伊甸园”充分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艺术创作乐趣时,一部分人却产生了忧虑和迷惘:面对“摄影昔冲写实绘,电脑今震抽象画”的现状,真不知传统艺术殿堂还能挺立几时?电脑美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是否会令21世纪的传统美术工作者失业呢?长期以来形成的纯美术的各种门类是否会逐步消失而被新生的电脑美术所替换呢?这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地困扰着当前的艺术工作者。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这是当前美术工作者和美术教育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们无法回避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碰撞,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博大的胸怀、相对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正视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电脑美术的产生给艺术设计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它不仅大大提高了艺术设计的质量、设计效率和设计自动化水平,而且大大拓展了艺术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段,产生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效果。各种艺术设计门类——广告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一都因电脑这一媒介抛弃了传统的绘画方法和工具材料,突破了自己那门艺术表现手段的局限而大显身手,使现代艺术设计以纷繁多姿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艺术家可以在计算机显示屏前讨论设计方案,观察任一角度的设计效果,欲将设计方案缩小、放大或转换角度,只需鼠标轻轻一点,同时还可通过修改设计方案的各种参数来随意修改设计方案并选出最佳设计效果。英国美学家鲍桑葵说:“任何艺人都对自己的媒介感到特别的愉快,而且赏识自己媒介的特殊能力。”计算机使艺术家们如虎添翼,增添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广阔天地。电脑艺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对艺术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也给传统绘画带来了好处:它既可以综合各种创作素材,又可以对比各种色彩,还能够突破传统的技法。随着艺术软件的不断开发,这种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伴随着大艺术时代来临的,是艺术院校教育方式的变革。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教育受传统学院派绘画影响很深,就连不少设计学科也一直沿用绘画绘图为主的单一训练手法。网络艺术的兴起使我们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统一的教育观作为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李政道博士曾指出:“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新世纪将唤起人们对科学与艺术综合创造力的认识,在其相当丰富的土壤中达到美术创造探索的高峰。只有掌握了先进的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段,才能不仅扩大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创造性思维培养这一本质课题上去。因此,作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学子,无论立志成为设计师还是纯艺术工作者,都应当学习、了解和能够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大众文化生活服务,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

现代科技虽然对传统美术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现代科技的运用,只是人在艺术创作中对工具的使用,对一种技术的掌握,而真正要创作出有价值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关键还在于对人的艺术层次的提高。在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艺术家不仅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要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要以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和表现技巧,将深刻的艺术认识形象地表现出来,才能走到艺术创作的终点。艺术之美不仅是形式之美,而且更是人文之美。这就要求艺术家要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和较强的表现能力,要打下坚实的艺术功底,熟练掌握各种艺术技巧。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艺术修养,只是去掌握一门技术和一两种设计软件的使用,那就只能是机械性的重复或是模仿性的制作,决不可能刨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家自己独特个性的艺术品来。

篇9

二、信息化美术教学,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

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传统教学是无法充分表达与展示的。比如,动画视频的播放,其生动性与直观性,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与动植物充分地交流接触,从而激发学生分析其外形特点与内在结构的兴趣,这一切都是几张图片所不能代替的。并且,在具体的美术绘画技法的传授中,信息化教学也有许许多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地方。比如,教师在绘制示范时,可以将其教学过程制作成教学示范视频,发到网上或QQ群中,与学生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在中国工笔绘画教学中,由于制作过程繁复与有一定难度,教师可让学生先观看一段当代工笔画制作过程的录像,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轻松掌握其制作方法。

三、灵活将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育相结合

传统教学是老师通过录像资料和幻灯片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素材,知识缺乏连贯性,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我们可以把一些素材配以文字介绍进行相应点评,并加以形象配音,进行多媒体备课,也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根据所涉及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性生动的整合设计,如果需要还可加上适合的背景音乐以及相应的动画演示过程,使其栩栩如生,达到声色像形的有机统一。

四、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备课方式”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多媒体备课方式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所涉及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有效的有机整合,将美术传统平面式教学引向由“声、光、电”等多种媒介的立体式教学氛围,不同的课题可选择不同的媒体,有的只需要图片和音乐,而有的需要动画或演示过程。

2.能够对相关美术教学资料与素材进行充分整理

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教学资料准备上,应以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和文字相结合为内容,教师者可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图片,配上声音、视频、动画与文字资料。实际上,将美术教学资料与素材的整理过程本身也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熟悉信息化教育的一个过程。

篇10

二、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特征

民间美术是来源于劳动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其发生发展的进程中必然密切联系着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并且具有十分广泛的分布,地域文化特色比较强。传统民间美术拥有十分繁多的品类,多样化的风格,对实用性和审美性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根据种属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绘画、刺绣染织、雕塑、家具器皿和其它的一些剪纸、服饰、编织等。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的造型极福变化,主要是劳动群众参照自然物和社会生活,通过独特的观察和思维方式,在加工、演绎的基础上促使其成为固定化、抽象化、图案化的图形符号。这体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一种积淀,反映了中国农村的集体审美意识,其具有的社会和文化结构都是特定的,是对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体现和文化观念的承载。整体上看来,传统图形采取的表现手法以寓意和象征为主。也就是借助某种直观形象来对其相似的概念进行喻示和象征,从而来对图形隐藏的情感和内涵进行传达,诸如“四神纹”、太极图形、“云纹”等,有着非常多的具象或抽象图形。其都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孕育的,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之后,这些图形的特征就会渐渐具有易识别性和内聚性,进而逐步积淀成审美符号。其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同时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和可传承性的特征,这种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对民间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人类物质文化的一种关键的传播符号。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的艺术特征: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从造型和色彩上来看,不仅简洁、明快且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通常是借助复合、同构形来组合完整的“意象”图形。其蕴含着中国人的很多观念。如今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很多视觉语言又都深受西方影响。传统民间美术图形在表现手法、艺术特征和设计思维上体现的独特之处必然会为现代视觉设计贡献创新的可能性。

三、传统民间美术图形在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善用和开新

将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符号融入现代视觉设计之中,促使这些图形符号成为重要的元素用来进行民族语义的表达,同样借助现代视觉作品也能很好的传播传统图形符号元素、艺术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等,促进自己一种独特面貌的形成,这应该是现代视觉设计今后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积淀,当代的很多成功视觉设计作品也都是因为民族文化意味的传统图形符号成为其灵感来源。例如中国联通的标识,就是从传统的吉祥图形“盘长”纹样中取材的,关于佛教中的“佛说回环一切通明”,其正是取义于此。线条往复联通,这样的造型有通信网络路路相通、顺畅的意蕴,还有两个相连接的心形这是对联通公司宗旨的表达,即“通信,通心,联通永远与用户心连心”。这就将传统图形赋予了新的内涵,极具时代感的同时也充满了文化气息与亲和力,两者之间是一种和谐完美的状态。总之,需要深层次的理解、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图形,最终还是要基于民族传统来进行再创造与重构。

篇11

画面上那有违传统道德和生活逻辑的两个女固然是引起当时人们争论的焦点,但事实证明,画面呈现的平面感与弱化再现的构成因素,却是后来现代审美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不幸的是,这种物质审美特征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最后在二十世纪中叶之后的极简艺术和紧随其后的观念艺术中几乎丧失殆尽,最后连绘画本身都几近取消,终于现代艺术在所谓“纯粹”中概念化和哲学化。

的确,我们很难想象现代绘画的归宿居然是在纯粹的“哲学化” 和“概念化”中终结的,事实上,被公认为现代绘画艺术起源的马奈的作品却并不是纯理性的哲学概念的外化。wWw.133229.Com尽管形式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典型的现代主义表征,——这个我们可以从其后的立体派、构成主义等风格作品上明显看到这种“工业社会”生成的美学特点。但对于马奈那违反逻辑的“大片色块”和“大块面”的构图来说,也并不完全是纯粹的抽象样式,或者仅仅是略带平面空间的意味,尽管我们现在已无法知晓当时马奈的真正意图,但也许这样处理才使得画面本身更像一幅符合现代审美语境下的作品。正如当时左拉评论的那样:“马奈并没有承担描绘某种抽象思想或某个历史事件片段的工作。” 也就是说,马奈既能从一般的叙事性题材中抽取出偶然的和非规范的审美因素,同时又避免了哲学化的绝对形而上。

的确,美学终究不等同于哲学,我们知道,尽管美学与哲学这两门学科看似若即若离,其实,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正是基于美的特质才保持了它的独立性并赋予了它与哲学并行不悖的特殊地位;于是才有了黑格尔将物质呈现的“美”断言为“理念的感性显现”;克莱夫·贝尔的形式主义理论尽管为此后的抽象主义大开了方便之门,但他的“有意味的形式”显然向人们昭示着其形式仍在审美的范畴之内,他对其界定为“以一种特定方式组合的线条与色彩的组合,激起我们审美情感的某些形式和形式关系。”

毫无疑问,当格林伯格那极端的“非常接近装饰”的现代主义绘画理想最终实现时,此时的现代主义风格样式仍然显示着二十世纪中叶前卫艺术实验性的蓬勃生机,为什么呢?因为它仍然还没有取消物质上的审美形式。

我们不妨对照传统意义上那些强调体积空间的自然主义构图格局与现代主义早期绘画中那些二维平面性画面上的形式,除了造型和空间形式的处理不同之外,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物质审美特质和美学形式仍然是两者的共同之处。尽管现代审美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审美”范式。遗憾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的现代主义绘画最终抛弃了这种物质审美因素,终于使现代主义绘画走向枯竭已成为不可避免。

可以说,物质审美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物质的失落,是对具有审美意义下的物质因素的取消和否定。勿庸讳言,物质审美的缺失,艺术的纯粹哲学化,将无异于艺术的自杀!

假若说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是在十九世纪末对以三维透视为主的自然写实的传统审美的可信性提出质疑的话,那么早在我国晚唐时期,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指出:“传移模写,乃画家末事。”并提出了“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 [1]一说,这种经营构成的审美思路是在继谢赫的“六法论”上的一个发展和提升,多少有些类似现代的审美倾向,与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美学和构成美学是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中西方对写实绘画的变革是基于两种不同的哲学观、认识论和审美价值取向为出发点的,同时两者的变革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也是不同的。同时也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两者从发生的时间和社会文化背景上不可同日而语,但艺术品味却往往并不因此而出现先进与落后之分。

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一点在以后这两种艺术主张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中国是以“文人画”的水墨审美形式取代了传统的写实形式,最高精神品格的审美样式是追求“逸格”,笔法上体现的正如宗炳提出的“山水以形媚道”[2]。《宣和画谱》中云:“进乎妙,则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其妙处是“道艺合一”,正如宗白华所解释的:“‘道’尤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然而,西方的现代绘画却在以后自由地实验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材料运用之后,最后完全超脱了以物质审美作为依托,变成了纯精神的抽象概念。

值得耐人寻味的是,以西方惯有的以物质审美方式介入艺术的传统一夜之间几乎彻底颠覆。这使得观念艺术家伯尔金(v.burgin)无不沮丧地惊呼:“我于1965年被迫放弃了绘画,因为它是一种陈旧过时的技巧,这真是一个十分残酷的原因。” [3]

物质审美的缺失让艺术家的无奈竟至如此,这无异于是对西方现代绘画的一个嘲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