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1: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禁毒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20-01
1."人的诞生不只是一个行动,而是一个过程
生命的目标在于完全诞生,可悲剧却在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至死都没有达到这种诞生。活着就是每一分钟都在诞生,一旦诞生停止,死亡也就来临。"人必须学习,人不仅仅是躯体、身体,更是鲜活的人,人的诞生必须以最近发展区为起点并以促进新的、更高层次的最近发展区的生成为目标。
"最近发展区"反映了教学与发展的内部联系,以区别现有发展水平。可以说,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的是认知结构发生质变,是更高水平的发展,是在追求平衡与不平衡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螺旋上升和产生质变。最近发展区使人产生认知困惑,打破已有的平衡状态,从而导致人的认知结构产生不平衡。对教学而言,在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学生很可能不会发现自己的相异构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显出来。最近发展区理论尤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作用。
维果茨基首先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并作了最基础精辟的阐述,为他的后继者们留下了在课堂中运用他的心理研究成果的珍贵遗产。同样,最近发展区理论也给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以深深的启示。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观。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人,他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阅读是吸收书面语言所传输的意义信息的过程。从本质上说,阅读活动只有学生能动的参与,文章才会有意义。
其次要正确认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因此,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1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学生的阅读期待、解读方式以及接受水准进行动态的评估。动态评估就是在最近发展区进行的评估,也就是说,对儿童的评价不仅仅评价已有的、已达到的水平,还要评价其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与文本之间构成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就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对学生的阅读期待、读解方式以及接受水平适时作出准确的评价。
1.2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任务适应并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先结构的发展。阅读先结构就是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前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及其合理的组织状态。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语文教师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不但要适应学生的阅读先结构的发展,还要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先结构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达到最佳的阅读状态。
1.3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阅读,但必须适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支持。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对文章的感知代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不能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完全将学生的探索过程包办,教师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阅读期待、阅读先结构,并结合自己的接受水准等知识去独立自主创造性的阅读,去填补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层次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1.4 在阅读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因材施教观。"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它是我国教育家孔子2500多年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首创。维果茨基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更加细致地考察整个教学过程,认为不能只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教育,而应该有所超前并密切关注其最近发展因即学生潜能所在,从而引导学生发展。因此,教育者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并根据学生所拥有的实际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以引导学生潜在的、高水平的发展,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第四要倡导合作阅读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要经历感知-理解-反映-综合四个阶段。这使得学生的阅读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其中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重视社会文化对儿童认知的作用。在社会文化影响中,儿童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交往会直接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最后要变革阅读教学评价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动态评价。动态评价是对儿童的评价不仅仅评价其已有的、已达到的水平,还要评价其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下所能达到的水平。动态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评价。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阅读能力是个体对自我的阅读活动进程及方式进行稳定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现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大都是采取的静态评价,就是不管学生的阅读水平、先在的阅读理解前结构的差异等等,以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忽视个性。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变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即把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而获得的阅读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评价。
2. 综上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深远的启示
随着我国阅读教等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阅读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一理论也必将在新的背景下不断充实、丰厚,为未来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及其改革提供更有益的启迪。
参考文献:
[1] 龚浩然.维果茨基儿童心理与教育论著选[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2]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2.
[4] 弗洛姆.弗洛姆文集――我相信人有实现自己的权利[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5] 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找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这句至理名言深刻揭示了:有效阅读是提高文学涵养、道德情操以及思想境界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促进作用。
一、兴趣为主,激活学生的阅读意识
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到阅读世界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激活学生的阅读意识。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教学优势,发挥其辅助功能,助力学生阅读学习。在教材中不乏一些运用华丽辞藻描绘景物的抒情散文,作者利用深厚的文笔为学生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这些充满乐趣的画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教学《绿叶的梦》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利用一张绿叶图片进行情境导入,配合一首欢快的音乐。未成曲调先有情,构建唯美的意境,成功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童年时光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多媒体教学融入阅读教学当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意识,W习自然事半功倍。
二、科学指导正确阅读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打开语文大门的钥匙。小学生思维灵敏,天资聪颖。活跃的思维是他们独有的天赋,配合教师的科学指导,助学生更上一层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通过科学训练,帮学生树立爱阅读、会阅读,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自由翱翔。
例如,在教学《望天门山》这首古诗时,语文教师不要急于进行词句解析,可以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课堂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构建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另外,给每个小组指派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并且给学生制定学习任务:
1.将古诗中认识的字词勾出来,用字典查阅,并且在小组内讨论。
2.精心选出自己认为用词巧妙、描写优美的词句,在小组内分享。
3.仔细阅读古诗,深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步骤开展自主阅读,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一旁进行指导。此外,为了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语文教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对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有积极意义。
三、情景故事演绎,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课本中的一些童话故事是一种特殊的体裁。角色冲突、情节跌宕、针砭时弊都是作者自编自导的一出戏。故事中的留白部分,提升了故事的可塑性。语文教师应当抓住故事的留白部分,结合学生喜欢表演这一心理特征,将课本中的故事进行合理改编,编写成情景对话。将课堂变成“剧场”,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自身的感悟带入表演当中,使他们的感悟得到升华,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例如,在教学《快乐王子》这则童话故事的时候,可以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进行情景故事演绎。让学生自由分配角色。给学生一段时间准备,让学生结合对话和故事,深度揣摩故事王子与小燕子等角色在特定环境中应有的神情、语言和动作,将自身的感悟带入表演当中。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台下学生的目光一直集中在课堂中,教学中不难发现,连后进生也按捺不住,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且在情景故事中认真表演,施展自己的才华。学生用拙劣的演技赢得了满堂喝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欢乐的气氛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一堂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应运而生。将课堂变成“剧场”,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故事表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引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应当以“滴水石穿”的耐心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巧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科学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一)、成立学校禁毒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二)、学校历来都十分重视禁毒宣传工作。今年以来,领导小组多次召集分管此项工作负责人分析会,就禁毒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全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禁毒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制定了《千阳中学禁毒宣传工作三年规划》,对今年的禁毒宣传工作及专项整治活动进行了周密安排和部署,并根据禁毒宣传工作的需要,调整充实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重新分工,各负其责又密切合作,使我校禁毒宣传工作的开展做到了统筹兼顾、责任明确。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增大投入,进一步加强禁毒队伍建设,使各项禁毒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二、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和“平安奥运”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我们学校按照防范、教育有机结合的要求,充分发动师生参与禁毒宣传活动,重点加强了对青少年学生的防毒、拒毒预防教育和《禁毒法》的学习,以及禁毒与“平安奥运”“和谐社会”密切关系的认识。“6。3”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学校特意举行晨会,宣传呼吁全校师生提高思想警惕,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自觉远离,拒绝,坚决同犯罪作斗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禁毒宣传工作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有黑板报、有专题展览,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真正做到师生人人皆知,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的危害性和禁毒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开展迎奥运征文,进行奥运年我们该做些什么探讨,要求学生从改掉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等)做起,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远离,拒绝不良嗜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形式多样、活动丰富,不断增强学生防毒拒毒的自觉性。
禁毒关键在于预防,预防关键在于教育。青少年学生之所以成为最易受到侵害的“高危人群”,其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危害的认识,缺乏对危害性的了解,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被居心不良者误导而走上不归路。我们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切实做到超前预防,让学生“识毒、明毒、拒毒”。
1、坚持“一纳入”。始终坚持把禁毒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演讲以及组织黑板报、广播对师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2、做到“两个结合”。始终坚持把禁毒宣传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学校法制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观念相结合,做到预防教育工作常抓不懈,使广大师生了解新型基本常识及其严重危害,自觉抵制引诱,绝不参与涉毒活动。
3、进行“三方联动”。我校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的合力。与城关派出所联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聘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做报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的危害;与学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联动,以“珍爱生命,远离”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图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吸毒人员的现状,分析吸毒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影响,讨论分析吸毒者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增强禁毒、拒毒意识;与家长联动,进行禁毒宣传和教育,学校通过家长会给家长们作禁毒知识的专题讲座,分析禁毒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呼呼家长从自己做起珍爱生命,远离。让学生通过家庭和居住地内化禁毒、宣传知识教育,辐射到家庭和亲戚朋友,自觉增强禁毒意识。通过三联动宣传教育,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宣传教育模式,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4、实行“四鼓励”。坚持鼓励学生就学习的禁毒知识和团队体验活动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及小论文,并组织开展评奖活动,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校禁毒教育和宣传的实施。坚持鼓励教师撰写禁毒教育工作总结或经验材料,并进行交流。坚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并自主设计、排版,完成后学校组织评比,并对优秀板报组织学习和观摩。坚持鼓励教师带着课题开展预防教育,推动学校禁毒教育的科研化发展。
5、开展“五个一”。一是上好一堂禁毒宣传教育课。要求在不同年级,利用班会课上一堂禁毒宣传教育课。各班主任都能积极通过上网或看书查找资料,认真备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授课,切实让学生了解的危害、禁毒的形势和国家有关禁毒法律法规。学校政教处对上课的教案进行了认真检查。二是组织观看一部禁毒宣传教育影(视)片。各班组织师生观看“拒绝,关爱未来”专题宣传教育片和禁毒专题片,让师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禁毒的重要性和当前形势的严峻性。三是学习一部法律,认真组织学生学习《禁毒法》,让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和国家对禁毒的法律法规,学校并就有关知识对学生组织了禁毒知识测试。四是组织一次禁毒与奥运征文比赛,由校团委和政教处组织,各班团支部具体实施,在学生中宣传和动员,根据自己学习的禁毒知识和活动体验,撰写有关禁毒方面的小论文,并进行颁奖,提高了学生学习禁毒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五是组织一次禁毒宣传板报评比。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黑板报,对优秀板报进行评比,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加强学习,了解形势,增强抵制的意识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生吸毒已成为当前一个触目惊心的问题,艾滋病的感染也成上升趋势,对大学生进行禁毒防艾教育迫在眉睫。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大学生远离,预防艾滋,珍爱生命,珍惜青春。就其本质而言,高校禁毒防艾教育是属于德育的内容,是目前我国新形势下德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禁毒防艾教育在高校的实施过程中应与德育课程融为一体。
一、禁毒防艾教育内容应正式进入德育教材,成为高校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门开设的,以学科课程形式呈现在学校课表上的德育课程,以区别于那些虽然不是直接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设立,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课程;区别于那些有德育功能的活动课程和通过营造学校德育环境和氛围而形成的隐性课程。②鉴于禁毒防艾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德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禁毒防艾的内容写入德育教材已成必然。在我国,高校《思想品德与法律》是最适合写入禁毒防艾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在课程上对大学生进行有组织且系统的禁毒防艾知识教育,能够引起大学生和教育者对禁毒防艾教育的高度重视,能够高效率的促进学生掌握禁毒防艾的基础知识。
禁毒防艾相关教育知识在德育课程教材中的组织与呈现应简洁明了,要点突出。禁毒防艾教育内容虽然在德育课程中占据主要地位,但篇幅不应太多,包含禁毒防艾的主要知识要点就可以了。比如,就禁毒来说,教材中只需要阐明“什么是、的特征与种类、的危害性、怎样远离、怎样与吸毒贩毒行为作斗争”这几个关于禁毒防毒的关键问题就可以了;对于防治艾滋病来讲,只要包括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什么是艾滋病,什么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毒的途径,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确认一个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三大板块的要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进行长篇大论的描述,因为对于大学生德育而言,单纯大篇幅的纯粹的知识呈现和理论说教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德育效果,知识掌握并不等于道德观念的内化,知识内容占据篇幅过多反而会使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倦感,同时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针对大学生吸食与感染艾滋病的原因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高校进行禁毒防艾教育的重要内容
根据国内一些青少年吸毒与感染艾滋病案例,笔者分析造成大学生吸毒与感染艾滋病的主观原因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匮乏,很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知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不强,思想幼稚,自控能力差。遇到诱惑时,他们就很难把握住自己,往往随波逐流,被所谓“朋友”劝食,去娱乐场所寻找开心。
二是部分大学生追求金钱和享受。在大学,很多老师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状况,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好,但他们做事缺乏责任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享受。甚至认为吸食是时尚,与异性随意发生性关系是人之本能。
三是有些大学生精神空虚。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这一时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一旦遇到生活困难、人际冲突、恋爱失败、就业受挫等挫折,很多大学生就会灰心丧气,精神颓废。为了弥补空虚的心灵,便去寻找各种刺激。
根据这些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各种方式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目前在校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素质,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力、耐挫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进行禁毒防艾教育的有力措施。
三、禁毒防艾教育在德育课程中的具体实施途径
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禁毒防艾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多种多样,教师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收集资料,备课,在课堂中以生动的形式讲授禁毒防艾知识,比如图片展示,讲故事,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使得同学们加深对和艾滋病的认识,让学生切实掌握预防和艾滋病的常识。
2、组织班级同学集中学习宣传资料,观看与预防和艾滋病相关的专题片,让同学们对和艾滋病从本质上有正确的认识。了解“、艾滋病”形势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3、走出教室,利用社会力量,组织学生参观由公安局或禁毒大队组织的禁毒图片展览,让学生亲自参与现场报告会,参观戒毒所,切身去感受与艾滋病的危害,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禁毒防艾的内在动力。
4、通过板报、图片宣传、多媒体资料、校园之声广播等各种形式,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禁毒防艾教育活动,比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创造一个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良好环境,配合课堂教学。
四、禁毒防艾教育师资的培养迫在眉睫
由于禁毒防艾教育进入大学校园时间较短,很多大学教师对禁毒防艾教育内容一知半解,影响和限制了禁毒防艾教育的高效开展。针对目前专业师资的短缺情况,大力快速进行禁毒防艾教育师资培养迫在眉睫。
高校在课余时间组织教师进行校内大规模的禁毒防艾教育知识培训能够高效率的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如果能够抽调德育课程专任教师参加专门学校的禁毒防艾培训则能更好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校内教育知识与经验交流,在校内教育知识与经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争取资源共享。
五、禁毒防艾教育效果评价应以质性评价为主,结合量化评价
禁毒防艾教育效果评价属于德育效果评价,个人道德水平是一种内化于心的行为标准,一些外在的行为标准往往不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主体内心世界。因此,对于禁毒防艾教育短期效果评价只有采取以质性评价方式为主,结合量化评价的方式。量化评价可以考试、知识问答的形式来进行。而质性评价则可以采取由教育者要求学生提交论文,反思感想,心得体会来进行学生思想观念的评价,通过让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深入思考与反思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和艾滋病的危害,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状况来判断教育的实施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对大学生言行的观察评价,同学间的互评与学习交流以及大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都是禁毒防艾教育效果的有效评价方式。学生互评一般要分组进行,让同一个小组的同学相互评分。互评要按要求进行,依据平时的一贯表现来评定。学生自评是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师给出评价内容和标准,按要求给自己画像。而学生自发组织的禁毒防艾活动则是教育效果良好的最佳体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禁毒防艾教育的效果评价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校园内文明程度的提升,和谐文化的建设,校园有无吸食现象和感染艾滋病案例,甚至是大学生离校后的犯罪率都是禁毒防艾教育的长期效果评价的指标。
综上所述,将禁毒防艾教育融合于德育课程,以德育为前提,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禁毒防艾教育,是禁毒防艾教育取得最佳效果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郑永廷,张彦 德育发育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2]刘献君.大学德育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丁一鹤.中国大禁毒[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5年版
[4]郭耿玉.高校德育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3,(8)
大中专院校禁毒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是一个当前较为普遍的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本文从学校自身角度入手,按照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的思路,探索研究改革创新大中专院校禁毒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中专院校禁毒法制宣传教育现状分析
大中专院校主要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多是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状况方面重视不够,禁毒教育课等,都没有开设。即使有的学校开设该类课程,但由于教学导向问题,导致老师对禁毒宣传教育重视不够,并且老师本身对禁毒知识匮乏,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使得学生对禁毒宣传教育缺乏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大中专院校禁毒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分析
结合调研分析情况,从教学方法来看,造成大中专院校禁毒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大中专院校基本都会开展禁毒法制宣传活动。比如调查中,92.3%的学生回答“他们所在的学校开展过禁毒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但是教育形式较为单一,较为普遍的方式是举办讲座(占58%)。同时也有一些其它宣传教育方式,比如:发宣传资料(占15.2%)、参观禁毒展(占15.2%)、课堂授课(占8.5%)等。
(二)教学内容不系统、全面
目前,大多数禁毒法制宣传教育主要采用讲座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向学生讲授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方式受到时间限制,教学内容并不系统、不全面。在许多禁毒法制宣传中,往往通过让学生观看缴获的和宣传画与照片,向学生展示一些骨瘦如柴的病人、吸毒死亡的尸体和骷髅的形象,以达到禁毒的目的。在调查中,64.7%的学生认为学校禁毒法制宣传教育不够,78%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禁毒法制教育效果一般。
(三)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缺乏兴趣
由于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教学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明显。通常而言,学校作为学生了解知识的主阵地,学生的绝大部分知识应该来源于学校教学。但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所有渠道中,学校只占29.7%,排在第三位。新闻媒体排在第一位,占36.87%,网络排在第二位,占32.3%。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大中专院校禁毒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全面、系统地讲授及禁毒有关知识,着力提升学生自觉抵制的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笔者认为,可以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建设。
(一)实践教学法
大中专院校禁毒法制宣传教育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理论教学时所引用和阐发的案例,应是社会上出现的有关方面的比较热门的话题;二是到有关司法机关参观、座谈,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有关犯罪的知识。课堂理论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及有关法律规定等知识。教师在讲解及相关法律知识时,可以加入鲜活的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例如,最近一段时间明星吸毒问题,可以作为案例,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如法律、社会、家庭、事业、心理等)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的危害,增强禁毒意识,自觉学习我国禁毒工作的法律法规,提高抵御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情景学习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开展禁毒法制宣传教育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仿照真实情境,创设人为环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某种角色,进行现场表演,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公安机关搜查吸毒人员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吸毒者、贩毒者(未成年贩毒者、成年贩毒者)、公安机关人员等,面临不同问题根据我国禁毒工作的法律法规应如何处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了解、掌握及与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禁毒意识,进而提高学生抵御的能力。
(三)利用互联网教学法
国家禁毒办、、教育部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全国青少年预防教育工作规划(2016-2018)》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创新手段,不断增强青少年预防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要依托国家禁毒办新媒体禁毒宣传平台,打造全国禁毒宣传教育新媒体矩阵,实现随时随地向青少年提供禁毒教育资源。作为禁毒法制宣传教育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开展禁毒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阮惠风.新型合成滥用与控制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
[2]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贾改珍,董兆举,孙维克,等.某大学学生知信行调查及其尝试情况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
(一)以史为据的原则。历史学科的突出特点就是对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不惟书”,但是绝不可“不惟史”,这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底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本质。例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英国会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有何内在联系?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也可以提出同样的问题,并让学生思考:英国、法国、美国三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何差异?为什么?让学生在对比中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
(二)动态性原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时,可以让学生收集左宗棠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评价左宗棠的是非功过,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适度性原则。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历史知识储备较少,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创新思维,不能“言史必谈创新”。同时,在创新性思维培养时,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策略
(一)转变历史教学理念。“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直接决定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果教师拘泥于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知识,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传统历史教学中,许多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常以灌输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历史,导致历史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效率低下。因而,教师应从转变历史教学理念,正确对待创新教育,积极探索开展创新教育的方法。
(二)认真设计教学方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认真推敲每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教案,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例如,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可以从网上搜集英国工业革命前后的各种工业产值,以图表、条形图、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工业革命的巨大威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扎实做好学生养成教育和少先队阵地建设
1、开展青少年思想教育。坚持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与开展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对少先队员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加强常规教育,培养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式。积极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从礼仪、卫生抓起,狠抓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创导“爱我学校,树我形象,美我校园,保我环境”。
3、认真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制订雏鹰争章方案,制作雏鹰争章展示栏,选取符合我校实际的奖章在各级段开展争章活动。
4、抓好少先队阵地建设。建好少先队基础知识大型宣传栏;升国旗和国旗下讲话;做好路队管理(专人负责);建立红领巾执勤队为学生提供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机会;建好红领巾广播站;管理好学校食堂卫生工作。
5、做好市第七轮行为规范达标验收,并通过考核。
6、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材料归档。
7、开展四项竞赛。开设每日英语;每周时事新闻,每周行规要求;每周光荣榜;每周暴光台等栏目。
8、重视少先队科研,姜锡洁老师的论文获区级一等奖,大队部总结了我校的行规创建工作的方法,参与温州市思想道德建设交流。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熏陶感情,升华境界。
1、 3月5日上午,我校举行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同时瓯海区首个“12315申诉举报联络点”在我校挂牌。区教育局学生科周秀文科长、瓯海区工商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叶冬善科长、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督局食品科张成贵科长专程来到学校参与活动,《温州都市报》红盾风采专栏、温州电视台“百晓将新闻”栏目的记者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
2、 3月27日下午,我校举行2010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暨“书香校园”学生主题读书诗词朗诵比赛活动。各班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共选拔出31个节目参与校级比赛,小选手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许多学生家长也来到学校,来到学生活动中间。
3、 3月26日下午,我校举行2010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暨“绿色环保教育”美术比赛活动。此次比赛分现场绘画和手工制作两大项,全校929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自主选择比赛项目,全员参与。各班评选优秀绘画和手工作品各5件,参加校级层面的比赛。许多学生家长也来到学校,与孩子一起画画、制作,活动气氛十分热烈。
4、 3月25日下午,我校操场上彩旗飘扬,歌声嘹亮,2010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暨“携手迎奥运”声乐比赛正在进行之中,这也标志着我校为期3个月的艺术教育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参加本次比赛的30多位小选手来自18个班级,经过激烈的角逐,张陈韩、贾洁茹、陈威豪、华雨晨、叶淑畅、黄镔奇、陈静、夏文豪、林智才、邓恩恩等同学获得校园“十佳小歌手”称号。
5、 2010年4月5日,参加区艺术节比赛。我校25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瓯海二高,参加区中小学生“艺术节”系列活动。此次参赛项目为诗歌朗诵、书法、剪纸、绘画、篆刻等。取得了好成绩。
6、 4月26日,我校操场上欢声笑语,情意浓浓。娄桥一小三(3)班与鹿城区蒲鞋市小学四(1)班的学生、家长欢聚一堂,举行“心心相连、共迎奥运”班级结对活动。意义深远。
7、 4月29日,我校举行“倡导规范用字”暨“行规”达标学生书写比赛,经过公平、公正的评选,全校共评出一等奖12名,二等奖24名,三等奖36名,优胜班级6个。为了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增强师生使用规范字的意识和能力。此次活动,我们将写字与学生的行为规范达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收到良好的效果。
8、 开展主题黑板报评比活动。一至三年级以“行规” 教育为主题,四年级以“书香校园”为主题,五六年级以“绿色环保”为主题,让学生在多元文化中接受教育,启迪智慧,形成习惯。
9、 5月20日上午,我校隆重举行为汶川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捐款仪式,现场共捐献爱心款52069.00元,其中教师13448.00元,学生及家长38621.00元。
10、 5月23日上午,少先队大队部随机抽取3—6年级的部分学生,在五楼多媒体教室开展了“行规知识竞赛”书面测试活动。
11、5月月27日下午,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娄桥中心校林中文校长一行三人到我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六一”慰问活动,并与留守儿童亲切会谈,用真情和爱心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
12、 为了丰富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做到交通安全警钟常鸣,2010年6月11日下午我校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活动。本次活动由市交警四大队三中队龚长春警官主讲。
小学少先队年度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返回 栏目列表】
13、 6月16日上午我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本次教育活动得到了娄桥派出所郭瑞东副所长(我校法制副校长)的大力支持,派出所林仁文警官到校给全体师生做了法制教育的讲话。
14、 2010年6月19日上午,我校900多师生齐聚操场,举行“迎奥运,文明出行”演讲比赛暨新队员入队仪式。
15、 6月17—18日,我校联合娄桥街道综治办共同举办了禁毒知识图片展,图片共15幅,这些寓意深刻、教育性极强的图片无疑给孩子们敲响了警钟。
16、 9—23日下午,交警四大队三中队领导到我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并给我校一年级新生分发了《交通安全知识伴我行》宣传手册,并进行详细的解读。
17、 9月27日上午,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校部分少先队大队委员在副校长姜定权、大队辅导员周建勇老师的带领下,分别来到娄桥村、上汇村和社叶村几位家庭生活较为困难的老人家里,送温暖活动。队员们为老人送上生活用品,帮老人梳头、打扫房间,还为老人表演了精彩的节目,队员的行动得到了老人和邻居们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孩子们懂得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应该成为当代少年儿童的自觉行为。活动结束后,少先队员纷纷表示,今后将自发组成“敬老服务小分队”,经常性到一些生活有困难或孤寡老人家里,为他们送去欢乐和温暖。
18、 10-11月份,积极开展第23届瓯海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工作者科技创新大赛,并推荐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根据《温州市瓯海区科技创新大赛组织管理办法》和《瓯海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规则》。制订方案,成立娄桥一小第23届瓯海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指定学校级指导师,负责大赛的组织协调工作。
19、 10月7日,在娄桥街道办事处的重视和支持下,我校开展了 “我爱家乡——娄桥”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以图片展示的方式,从“人文娄桥”、“和谐娄桥”、“平安娄桥”和“未来娄桥”等几个方面,让全校师生全面了解了娄桥改革开放30年来村容村貌、工业、农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感受到党的政策给农村、农民带来的好处。
在此次图片展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全校师生开展我为家庭、我为社会做一件好事的活动,将师生的感受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来。学生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立志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
18、 11月7日,我校隆重举办2010年校园体育节活动。为丰富校园体育生活,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技巧,强化学生 “终身体育”的运动理念,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全面实施和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工程。
19、 为切实加强学生禁毒教育工作,我校于11月6日举办了校园禁毒图片展览,本次展览得到了街道禁毒办的大力支持,禁毒办的黄众乐、郭文燕两位同志不仅为学校送来禁毒图片,还为每位学生分发禁毒公开信。通过本次活动,给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深刻而严肃的禁毒预防教育,让大家了解的巨大危害,教育大家要珍爱生命,远离。
20、 11月6日,我校举办法制知识教育讲座。区司法局党委委员周胜恩同志为全体师生上了一堂法制知识教育课。周委员用生动的语言阐述了什么是法,什么是法制,用具体的事例分析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巨大危害。教育学生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最后还说明了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周委员的精彩讲座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大家一致认为讲座很精彩,效果很突出。参加本次法制知识教育活动的还有娄桥街道综治办的蔡继彬副主任,以及街道禁毒办的黄众乐,郭文燕等领导。
21、 10月28日下午,秋风送爽,彩旗招展,我校900多名师生和部分家长齐聚校操场,隆重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暨为马宁宁同学献爱心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篇章:一是为了庆祝少先队建队59周年,一、二年级的156名新队员,在嘹亮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声中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组织。二是少先队员们自编自演了10多个精彩的节目,展示我校艺术教育的成果和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为入队仪式增添了欢乐的气氛。三是开展为我校五(4)班患白血病的马宁宁同学献爱心活动,学校还对部分“爱心小天使”进行了表彰。四是对第二届“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颁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爱读书、快乐成长”的读书活动。整个活动,热烈而隆重,向家长和社会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的风采,进一步塑造了学
2 小学少先队年度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2010年度康桥镇第一小学少先队工作总结
少先队工作要真抓实干才能落实
2010年上半年少先队工作总结
2010年度少先队工作总结
2010年少先队工作总结3篇
小学2010年少先队工作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97-03
近年来笔者在生理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毕业论文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形成了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接受―思考―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中,进行了生理学教学“从接受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一、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教育理论界对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的解释是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与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生理学教学中,我们把研究性学习做前一种理解。接受性学习是人们在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后,相应的对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形象性概括,它是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核心。接受性学习包括两种形式:一种为机械的接受性学习,它采用单向传递式教学方式,学习者经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操练来掌握前人积累的东西;另一种采用教师的讲授结合提问、讨论、练习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学习者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并掌握,被称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在生理学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二、在生理学教学中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要认识两者的关系就必须先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接受性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直接通过教师或者从书本、电视、网络等媒体直接获取结论,然后加以内化的学习方式。而研究式学习过程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历“设疑析疑解疑质疑”的问题研究过程。
显然,接受性学习不需经历曲折的探索过程就能获得知识和技能,而其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与研究性学习正好相反,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中的角色是被动地接受,后者是主动去发现。两者各有其特点,又是辩证统一的。在生理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学校条件限制、课时有限,不可能花更多时间去研究过程。因此,接受性学习,尤其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在生理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一)以问题为中心的“接受―思考”课堂教学模式(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该模式主要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传授―接受式)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一张嘴、一支笔”为工具,简单地联系起了这种教与学的关系。为探寻适合生理学教学的最佳方案,我们采用了以问题为中心或以问题为基础的“接受―思考”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引导教学,可围绕基本概念及重点内容首先提出一些临床病例和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如:在呼吸生理教学时,提出: “为什么以下情况会引起缺氧?1.贫血;2.亚硝酸盐中毒;3.CO中毒;4.高空或高原的大气压低;5.通风不良的矿井、密闭舱室;6.溺水;7.血管的狭窄或阻塞;8.心力衰竭;9.氰化物中毒;10.组织水肿。”这些问题的提出已把学生深深地吸引,驱使他们寻找答案。因此,教师可把抽象的理论内容融入问题中去,由浅入深层层分析,最后在一系列的理论基础之上得到答案,这样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过去那种让他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这种启发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接受,充分发挥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理论只适合于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且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是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得不足。
(二)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探究-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
该教学模式主要应用研究性学习(建构―探究式)方式。传统的生理学实验教学,采用“三部曲”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教师示教、学生自做,它将学生的思维方式束缚于书本和教师讲解的内容上,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过程与方法、理性质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在生理学实验开设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式做法,即:1.在初始阶段,为求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采用演示验证性实验方法;2.在中间阶段,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综合性实验方法;3.在中后阶段,为求连贯和系统设计能力 ,采用设计性、开放性实验方法。
(三)减少验证型实验,加强综合型实验,增加设计型实验
在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更好提高实验效果,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验验证理论,我们在生理实验教学中对一些实验内容安排作了一些改进,加大了综合型实验的比例,开设了学生自主设计型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把“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两个实验结合在一起,把“在体胃肠运动观察及其神经体液调节”、“渗透压对小肠吸收的影响”和“离体肠段运动及其影响因素”三个实验综合在一只动物身上开展,这样即避免实验动物的大量浪费,同时增加了同学的动手机会。综合实验在一个实验动物身体上多次手术,增加了操作机会及操作难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一些传统的实验结果是已知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探索式的实验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未知,在操作中不是照搬操作过程,而是不断提出问题设疑。现在我们把部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拟出实验思路,自己准备仪器、药品等。鼓励学生在完成预定实验后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实验结束并不等于本次实验课教学的完成,而是把同学集中起来,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先进行小组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然后由教师引导,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讨论,对实验进行总结分析,把学生对问题的各种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近年来,学生的自主性设计实验有“酒精对蟾蜍、蛙心率的影响”、“深呼吸、寒冷变换以及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各种污染物对鱼类呼吸的影响”等十多项。
(四)实验室开放促进了研究性学习、大学生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的开展
改传统实验方式为“探究―创新”模式,要求实验室向学生开放,部分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完成,并期望有所创新,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对有所创新的实验设计,进一步通过毕业论文来完善。同时,根据本地实际,开发新的实验动物来源,既节约经费又进行了比较研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开展了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第二课堂”,以生物科学(师范)2008、2009级学生为例,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有“烟草对生物的危害”、“噪声对听力的损害”、“解剖生理学教具制作”等。并结合有关健康节日如全国爱耳日、国际禁毒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动开展成瘾行为预防教育、营养教育、常见病流行病预防教育、性病艾滋病预防教育。这些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的独立实践教育,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技能的全面总结。进入实验室进行自己的毕业论文课题实验之前,部分学生已经经过了“研究性学习”和“自主设计性实验”的训练,也有部分学生提前参加了教研室的科研项目工作,通过一段科研工作的参与,部分学生在研究领域里已经被“领进了门”,下一步则是如何深化的问题。
三、利用互联网为生理学教学提供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
目前,我校“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精品课网站已建立并挂靠校园网,同学们可以方便使用。研究性学习注重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研究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支持,同时网络也拓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校园网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将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问题性、过程性、实践性、合作性等。如何有效地利用校园网,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的教学研究领域。
四、教学效果与教学反思
生理学“接受―思考―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显著地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实验技术的应用能力,学生得到了初步的科研训练,创新意识显著增强。近年来,在动物生理学实验室进行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完成了十多项实验设计并以第一作者多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是促使我们的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不竭动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魏智清,于洪川,张振汉等.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接受-思考-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增刊):122-123.
[2] 张春晓,夏映红,章宏等.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4):351-352.
[3] 于洪川,魏智清,张书起.建立综合设计实验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生理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教育教学进展杂志,2007,(11):28-30.
[4] 谈永萍,于洪川,魏智清.开设生理学设计性实验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进展,2008,(5):4-6.
[5] 魏智清,于洪川,张振汉.在生理学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尝试[J].宁夏工程技术,2004,(3)(教改专刊):53-54.
[6] 魏智清,于洪川,张振汉.在生理学教学中开展禁毒教育的尝试[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版),2005,(26)(增刊1):158-159.
[7] 张士军.校园网环境下生理学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9):95.
[8] 王晶,冯秀娟,张燕荣等.急性缺氧对小鼠丘脑肥大细胞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2008,29(4):55-59.
【中图分类号】C916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因起步较晚,所以在专业程度上与英美等发达国家有一定的距离,我国高校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目前还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1.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为:“学生能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及理论方法、具备较强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能有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参与和从事基层社会服务与管理社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的途径分别为:理论课程的教学、专业见习和社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等。
以笔者所在的安康学院为例,其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等,上课方式一般均由教师主讲或学生试讲评分,在特定时间进行模拟个案或小组活动,在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另外挑选案例或就本案例要求学生交上一份活动策划或活动报告,这虽然看上去是在实践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倾斜,但教学依然是偏于理论的。此外,尽管学校设立了专门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基地,但是前往基地见习的时间偏少,基本上每学期一次,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天,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疑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调研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不足,对社会工作的相关学习提不起兴趣,实务能力的欠缺和培养阻力都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二是n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的手段太过单一。操作性和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显著特征,要求学生在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实务能力,但目前院校以“填鸭式”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受到了忽视。
三是实践基地单一、配合力度差、专业见习时间短、实践对理论的检验能力不足。学生在见习时因时间关系只能象征性完成一些任务,对基地的设施进行走马观花式的观赏,并不能接触到实际的案例。在其他机构也是类似见习的方式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长时间得不到检验,显然违背了实习基地让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直接运用到实践中的原则。
四是教学设备不足,实验室建设不足、实际训练得不到保障。目前由于一些院校教学设备缺乏,实验室建设不足,学生只能在教室象征性的模仿案例、想象性的进行活动策划,忽视了案例发展的不可控性。没有条件捕捉模仿过程中的错误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变得异常艰难。
五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实务经验和教学经验对教学的影响非常大。但很多教师在实务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不论在授课和实训方面都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我们有必要思考和研究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相关对策,目前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是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注意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时间统筹。社会工作专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具有全面性,单一领域的专业方法并不能满足需求,应对教学课程进行目标化和规范化管理,例如在学生大一时以基础理论课程为主,大二时以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的操作训练为主,大三时以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而大四时应以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为主,做到层层递进,全面发展。
其次是建设实验室和增加实训基地。台湾学者曾华源认为标准的实践机构和基地应具备下面几种条件:“信奉社会工作的的专业价值观和伦理观;有合格的工作员为学生的实践做督导;工作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与社会工作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有一定的硬件设备基础;机构运行状况良好;机构有让学生进入实践的医院等”。有鉴于此,高校在建立实训基地应该从地域、数量、和类型三方面选择,比如:行政型的民政部、院舍型福利院、社区服务型街道办事处等;社会工作服务型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救助站、戒毒所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具有相当的必要性,社会工作实验室分为小组工作区、个案工作区、多媒体教室兼工作区、控制区四个区域。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室独立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多种社会工作实务服务项目,如残疾人士的康复工作、社区禁毒工作、社区老人照顾活动、学生成长小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等,促进学生操作能力和实务能力的增长,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
最后是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实践教学督导,这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和灵魂所在。督导的设置不应局限于专业教师,还可以是实践基地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其长期身处一线,具有相当的经验可供学生参考。例如可以为学生建立“双督导制”,即教师和实习地负责人共同辅导学生开展实习,这可以有效弥补教师在实务能力方面的经验欠缺。
社会工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在我国仍属起步阶段,但是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已经形成共识,那就是本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实务能力的重视和培养,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提高,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务能力的培养定会不断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学校能否成为精品,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具有精细化、高水平的管理。近年来,学校着力于打造三支队伍:“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精细、负责”的班主任队伍;“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为了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切实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学校每学期定期进行行政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和教师培训。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的世界,决不能将教学与生活完全隔离,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展现。
如学习了的“禁烟运动”时,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尽管在历史背景、具体措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但烟、毒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古今相同,禁烟、禁毒的根本目标一致:保护国民身心健康,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使学生体会到“种毒必究、吸毒必戒、贩毒必惩的必要性。
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世界,变历史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促进学生主动求和、全面发展。
二、体验性
人有与生俱来的探究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认知,过分地注重教师的理性分析、逻辑推理和参考(或标准)答案,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心理体验与情感需求。对此,应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进行探究和体验的学习环境。
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下列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画面上反映的焦点问题是什么?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怎样的决定?这个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理解的意义?学习了这节课后,你有何体会或启示?
通过上述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对背景问题的具体分析中,学生们或独立思考,或讨论问题,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组织讨论:怎样认识工人阶级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最后在学生基本了解概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讲一讲。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后,还可让学生乘兴唱起《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再次体验和感悟五四精神。
三、关联性
“到底是先有桌子还是先有椅子?”笔者让学生联系“宋代的城市生活”来推理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是这样推理的:古人最早是席地而坐的,不需要高的桌子,用很矮的几案就行。宋代出现了靠背椅,不坐在地上了,坐得高了,几案也应该相应地高起来,就变成了桌子。所以是先有椅子再有桌子。笔者通过这些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开放性习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多侧面、多角度地剖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让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在教师的点拨下更加光彩夺目。
又如,西方标榜的内阁制,难道我国就没有吗?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笔者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理一理它的来龙去脉。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但是即使皇帝日理万机也没法处理那些繁杂的政事。怎么办呢?设内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实际上就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内阁大学士不止一人,而是一班人马,这一班人马到明成祖朱棣的时候就成了内阁。到清初,保留了内阁和六部。这样的激趣,能使学生把分散零碎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历史专题。
四、情趣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能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把学生当作装载知识的“容器”,缺乏教学趣味,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头转向。为体现课堂教学的情趣化,教师就应当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和耐人寻味的结语吸引学生。如上文提到的用漫画作为课堂教学开始时的激趣材料,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进行直观性教学;可以运用角色转换方式,再现历史人物的活动;可以开设深受学生们欢迎的历史选修课,如《史林探微》、《历史之迷》;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甲午风云》等历史题材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影片的背景,讲述历史故事、写历史小论文等。在参与种种活动的过程中,师生来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并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快乐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