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1: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计算机实验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0引言
当前高校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验教学处于突出的地位,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建立适合素质教育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块,是进行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指导方针之一[1]。而且在实行了完全的学分制管理以后,实验教学工作将改变过去那种实验教学固定时间、固定内容、按班级同时进行教学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课程、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实验,按照自己学习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实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这种灵活性更高的管理要求,必须有一套能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室管理系统。
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其他实验室有较大的差别,比如设备更新频率较高、设备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人流量较大、用机秩序混乱(学生随意更换机位,或同时打开几台机器)、工作时间较长(通常的开放时间是一周七天、每天十几个小时)、公用软件维护工作量大且重复(学生随意删除系统文件或修改系统参数,病毒对软件的破坏)等等,上述问题一直困扰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基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5]:
(1)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基本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购入、借出、报废等;
(2)计算机实验室所承受课程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计算机课程的排课、教师及其对应班级的安排、作业的布置与回收等;
(3)课余时间的自由开放管理,主要包括上机卡的发放、计时的基本方式、读卡器的设置、上机情况的登记与统计等。
2现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
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基本上是模仿50年代苏联的模式,按某一门课程来设置实验室,实验教学由院系自行安排,实验室实行以院系管理为主的封闭式管理体制。这种传统的设置与当时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科研发展水平相适应,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水平的提高、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发展,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6-8]:
(1)实验室小而全,多而散,功能单一,无法形成综合优势。
(2)实验室相互独立,管理分散,资源浪费严重。
(3)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和培养创新人才。
3现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式
目前,大多高校使用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以学生管理为中心,以处理学生课余上网和教师上实验课的信息为主[9][10]。大致有以下两种模式:
3.1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由两大子系统组成:门禁管理子系统和监控管理子系统。
3.1.1门禁管理子系统
由门禁管理和资源管理两个子系统功能组成:①门禁管理系统是用户进出实验室的一道安全屏障。进入的用户要刷卡,并接受一系列的合法性的检查。检查完毕后,如果检查通过,该用户的刷卡信息将会被保存到数据库里;②资源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的指示决定是否允许用户启动计算机系统,而且每位用户每次只能使用一台计算机。如果用户检查没有通过,就不允许该用户使用实验室内的任何资源。用户使用完毕后,要进行刷卡注销。用户入门划卡注册到出门划卡注销所用的时间为上机机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
3.1.2监控管理子系统
①实时监控管理的主要功能:能够及时的查询计算机使用的用户,还能够了解到每一位用户的位置,上机时间等;②登录控制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实验室内的机器进行登录(加锁)和不登录(放开)的控制;③帐表管理的主要功能:维护用户的账户信息。如:建立、删除、冻结单一用户帐号、成批连号用户账号。对账户中的教学机时、自费机时、打印纸张等各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操作。对用户账号信息及记账日志进行各类查询和统计。账表管理中对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的分离,使学生在每学期的教学实习量教学机时)完成后,能自动付费上机(自费机时),否则被示为非法用户。机房在平时的教学时间内也可自由开放,即教学上机(教学机时)和自由上机(自费机时)可同时进行。这样,既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利用率,又增加了学生的上机量;④统计管理的主要功能:统计、分析及打印报表。可按系、班级、用户等不同类别对所用的机时(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打印纸和软件资源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并为教学研究部门、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信息;⑤数据维护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各类基础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工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所面对的需求灵活、繁琐和多变,而且还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管理软件的不同情况,因此本系统的架构应该具有极松的耦合性和极强的可扩展性,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扩展、重新组装或者复用。
4.1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系统主界面设置了四项功能模块,分别是: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管理、上机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系统设置(权限设置等)、系统初始化、修改口令、信息的定期安全备份等功能。实验课程管理模块实现对实验课教学的科学管理,将已往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转变为开放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新方式,主要包括排课系统管理、上机实验管理、实验信息资源管理等功能。上机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机时分配管理、上机用户的账户管理(用户注册信息、密码设置、挂失注销、报警提示、资金余额等)、用户的上机登录管理,以及对上述信息的统计和查询;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用户进出系统的管理.
4.1.1实验课程管理子系统
本子系统中的排课系统模块,由于受到相关制约的条件很多而且随机,所以在设计中很复杂。其主要功能如下:根据来自学院教务处的实验计划和各教学部门的实验班级获取资料,按照课程及实验室设备配置对这些资源过滤分发至各实验室进行排课,然后把实验课程表到WEB上。为了利用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技术优势,并适应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需要,设计并开发了实验资源信息模块,主要包含实验大纲、实验要求、实验的环境及条件、实验重点与难点剖析、实验的模拟演示、实验的评价、实验的体会、相关知识、电子教案、实验的成绩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来源于各位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他们结合教材、各种相关资料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每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实验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为不同的级别:普通级别、拓展级别。其中普通级别要求达到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拓展级别是针对那些已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有能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学生,为他们设计一些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实验,让他们达到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学生关心而平时又不容易了解到的,把这些信息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直接上网检索查询,检索到的资源信息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或下载到本地机上。
4.1.2上机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分为机时管理、用户登录管理、统计查询等功能模块。其中,机时管理负责为学生分配空闲机器:一方面按照实验教学计划为上实验课的学生分配机器(遵循上同一实验的学生集中坐在一起的原则);另一方面为自由上机学生分配零散空闲机器。这几个模块中,用户登录子系统最为复杂,学生进入时使用刷卡的方式进行身份判断,如果属于当时时段的实验课,则为其分配机器,进入“上机实验系统”做实验,否则如果该用户具有合法身份,则为其分配零散空闲机器,同时记录机位、时间等信息并允许其进入自由上机,同时采用计费系统开始自动计费。用户上机完毕必须退出系统,系统将其注销。用户如果卡内资金不足,则提醒其续费并拒绝入内。超级秘书网
4.2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数据共享及保持数据的即时性,要求数据变化随时显示在网络上,保证实验室的任何一台管理机终端可随时更新查阅资料,保证在校园网上也能及时查看有关信息。该系统运行在一个局域网中,可以实现对不同实验室的统一管理。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由一台文件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若干个收费工作站(一个机房对应一个,由一台微机和一个条形码阅读器构成的刷卡机组成)、学生上机卡,一台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超级工作站、网卡、集线器和网线组成。相应软件采用了一套自主开发的条码卡计费管理系统。
5结论
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以计算机实验室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为基础,实现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设备全面管理和完善,对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的规范和有序,达到保障计算机实验室运行的高效和可靠:①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管理,即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维护、购置、报废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②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工作人员的自动化管理,即实验室人员日常工作的全面管理和及时查询。③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系统自身的有效运行,即系统的初始设置、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员设置、权限设置、系统日志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建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25):74,81.
[2]张薇.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经验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36):229-230.
[3]王传银.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5-87.
[4]赵彬.高校机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08,(1):64,124.
[17]徐岚.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3):117-119.
[5]杨海鹰,潘华编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3.
[6]杨碧石.基于开放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信息,2008,(1):39-40.
[7]高翔,兰国斌.浅谈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路[J].科教文汇,2007,12:221.
1.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理论要求对传统的财政职能进行调整和完善,特别是对财政支出结构、执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财政应该在进一步突出保证国家政权运转的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财政的进入和退出领域,加大社会保障投入、退出竞争性领域。并且,在保证国家机器和行政职能正常运行的同时,做到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和激励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性的财政运行机制和财务机制,及时足额收缴财政收入,强化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财会集中核算制正是按照这一理论,从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新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体制入手,对财政资金的组织、预算、分配、执行及使用实行全过程的监督,不仅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还为部门预算和公共财政改革打下了基础。
2.所有者财务理论。所有者财务是指所有者以其对资本或资金的所有权为基础,对其所委托的资本经营者进行监督和调控,以维护和获得自己利益的一种机制或措施。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所有者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所有者就必须建立所有者财务,对经营者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调控。同时,由于市场机制无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所有者采取的监控措施应是非市场性质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存在差异。政府和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国家将国有资产委托给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将财政资金交由各级政府使用和管理,同样也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监督和调控。实施会计集中制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对财政资金的委托单位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也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应有的权利。
3.专业化分工理论。会计集中核算制利用电子技术成果,将原来分散在各单位的大体相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在一起,实行会计电算化,由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可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4.成本最小化原理。地方政府的理财行为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应该体现经济学的基本精神,以尽量少投入获得尽量多产出,即追求成本的最小化。近几年来,随着预算外资金的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断完善,传统的地方政府“财务分管”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暴露出人力成本、财力成本高的弊端。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把会计核算这一专业性强的工作从行政单位中分离出来,建立适合效益财政需要的新型财务管理体制和政府理财模式。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施,就可以用一个机构、十多个会计代替原有的几十个会计机构、几百个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减少了机构,精简了人员,还节约了开支和人员经费,其费用支出大大降低。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特点
1.集中性。会计集中核算制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中性,委托单位所有收支必须围绕一个主要的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相关的支出使用单位和收入征缴单位,通过信息管理网络使得每笔收支处理都处于核算中心的账务控制之下。通过核算中心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的集中控制,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可以了解本级政府究竟筹集和耗用了多少资金,及时发现政府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可以在不同的公共部门之间进行经济资源的宏观调控,改善本地区的经济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
2.独立性。会计核算中心是经省、市、县(区)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隶属同级财政部门领导,代表同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部门统一集中办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并由财政部门统一领导与管理,会计核算中心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是委托与、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会计人员与被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无任何直接利益关系,从而保证了会计人员与被管理单位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因此,核算中心的地位和职能的发挥具有相对独立性。
3.综合性。会计集中核算制将政府对行政事业的会计监督和资金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资金监督的基础上,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具有综合性。
4.效益性。财会集中核算制紧扣财政改革目标,突出效益优先原则,将集中和分散有机地结合。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集中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是为了加强相互监督,提高单位理财水平。
5.全面性。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对单位的会计监督包括了收费、资金结算、办公用品采购、工资发放、零星支出等诸多方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所以说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会计监督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消除了财政监督的“死角”。
6.一致性。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费用开支标准,对单位实施统一的会计监督,在监督的依据、标准、范围、尺度等方面做到一致,可以避免单位之间的不平衡性,有效防止单位搞特殊化。它主要是通过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参与单位收支预算编制、费用开支标准确定、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以及对单位日常费用支出审核等工作而实现的。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运作成效
1.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实行集中开户后,会计核算过程由“暗箱操作”变成“阳光作业”。各单位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在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一方面,各试点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主动咨询有关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铺张浪费、胡支乱花等违纪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中心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法支出,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2.强化了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长期以来实行的会计分散核算,存在的主要弊端是资金分散使用,容易使资金在各单位形成沉淀,一方面使资金闲置,另一方面使财政部门资金紧张、调度困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资金都集中存放在会计核算中心和统一账户上,账户资金月平均余额明显增多,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3.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在以前实行用人单位管理会计人员的体制下,各单位自行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其进行日常管理,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只对本单位领导负责。财政部门仅对会计人员的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的管理权与会计工作的管理权出现“两张皮”,造成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难以“依法理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直接应用先进的财务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也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4.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分散核算体制下,各单位都成立了专门机构,按会计、出纳等工作岗位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事业单位不再保留会计、出纳岗位,不仅精简了人员,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发展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加强中心业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风建设,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寓监督于服务中,树立良好形象,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热情服务,帮助集中核算单位理好财,为财政把好关。一是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中心工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同时也要做好对报账员的业务指导工作;二是加强同集中核算单位的联系、沟通,使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所分管单位的业务特点,为准确核算和强化财务监督及年终决算工作打好基础;三是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学习外地关于集中核算工作的先进经验,完善集中核算工作。
(二)形象体验主要指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里对老师所教授的对象具有形体上生动的认知和形象记忆[9]。把老师讲授的各种软件操作技法与实现效果对照,把电脑影像效果与真实客观对象的仿真差距对照,这样对知识点的接受就不会落入空洞的表述和抽象的记忆,与教师课堂讲授的结合,大大突破有限学时的限制,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成为鲜活的知识点的积累记忆,形成学生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利于作品设计实践活动中独立的创新思维的激发,而不是盲目地模仿。
(三)思维体验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而是采取案例教学、组织讨论等方式,从学生们所熟知的生活例子中引导学生们思考、讨论[10]。在教学过程中,把思维发散开,然后逐个分析各种情况和方案,把思维聚合起来,筛选出优化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升出需要讲授的知识原理,以学生的知识认知为起点往上提升的教学方法取代以老师的经验认知往下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整个分析的过程,学生容易吸收结论,知识点记得活,能主动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3D建模设计、课件制作等课程中根据不同需要做案例教学、分组调查、分组讨论等教学设计。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计算机设计类的实践技能需要和设计的理论知识结合较紧密,在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时,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反复参与到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环境中,在实践—总结—辅导—再实践的环节中反复进行,找到自己实践的心理体验,帮助他们总结出实践技能的认知,提升实践技能背后的专业知识理论。实践技能的熟练掌握需要和理论功底的积累结合起来,要避免“理论熟,实践生”或“理论浅,实践熟”的两种错误倾向[11]。
二、体验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上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全覆盖所有计算机设计类课程,探索以形象思维认知引导切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从体验的环境设计入手营造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多采取互动的,分析型的教学,课堂的图片展示、视频教学、网络教学要与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增加作品案例分析、作业讲授的学时,揉和情感体验和思维体验于教学气氛中。在提出每一种技法、思路或方案时,要重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交流,注意引导讨论情感体验,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美学思想,或做方案时具有人性化的思考,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又要注意逻辑思维的条理、层次,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习到专业特点的思维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形式可融合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野外认知等多种形式进行,在效果表现力与技法实现上引导学生反复体验,找到技法的自我感受,探索含实践技能测试、作品评比、实习考核、口试等多种考核办法的考核机制。同时,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一方面,积极在每一门课程中抽出一定比重的学时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课程特点相近的教师组合或衔接,制定专门的训练教学计划,分年级分课程实施小班教学,强化基础训练(电脑技能测试),分方向交叉训练,延伸强化综合训练(带项目的概念性设计),实践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技法体验和操作实践的体验,小班分组进行,加强个别辅导,增加学生交流经验和接受辅导的机会,注意课堂与课后的结合,布置一些项目性的课后作业给学生去做;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的技能训练,与多家广告公司、景观设计公司、网页设计公司等合作,积极建设集社会服务与专业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探索校外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角色和职业环境进行职业体验,是专业教学在学生职业规划上的积极育人的实践行径,每个实习基地的实训内容与对应的课程匹配,集中在某个专项的技能训练上。
三、体验式教学在第二课堂建设上的应用
单凭课堂教学进行专业训练是不够的,也不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人类认知实践过程的反复渐进的要求,需要把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起来组织好第二课堂,开发出专业训练的潜在课程。可通过开放管理计算机房、整合教学资源、组建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参与辅导、培训的一个学生的专业学习型的团队等举措来加强,集专业书籍阅览、专业资料收集、组织专业比赛、社会实习等功能于一身,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营造课余专业学习氛围,适时举办专项技能提高的辅导班,帮助那些在课余时间有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愿望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业教师授课,根据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对专业的正规课程不能触及到的深度和答疑辅导进行补充,辅导了很多专业基础弱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同时也辅导了一些有志于在设计类领域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培训。
四、体验式教学在专业文化建设上的应用
除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需要体验式的教学之外,计算机设计类的师生在专业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也需要加强“育人体验”和“职业自信心体验”,我们借鉴企业文化的建设思想,从教师和学生两条线入手,整合专业课程教学、第二课堂训练和校园文化等教学资源,加强专业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教学与育人的职业认知感,引导学生复合型人才的成才模式,营造激励学生们热情参加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学习氛围;通过鼓励教师组织学生专业训练、作品评比、参加设计比赛等活动延伸专业课程教学,丰富专业学习资料,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通过建立作品展室、到企业项目实习等举措,活跃专业气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在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感,提升学习热情和专业自信心,综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1.2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更新速度跟不上计算机软件的更新。为了适应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的需求,计算机软件多种多样,且经常更新,甚至一台计算机中安装多个操作系统,但是相较于软件的更新速度,计算机硬件由于长期得不到更新,则导致了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新版的软件,从而给实验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1.3教学资金和现有设备的性能不足,限制了一些具有前沿性的实验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并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兴技术更新速度,若是没有充足的资金就无法购买先进设备,相关的实验课程更无从谈起。
1.4计算机品牌、型号多样、计算机的配置差别很大。学校的计算机一般都是分批次购买的,购入较早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就会比较老化,配置也比较低,故障频发的计算机设备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学校又不能一次性大批量的进行换购,因此在逐渐更新换代的过程中,计算机的品牌、型号和配置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差别,计算机硬件种类的不同,对设备维护工作加大的难度,也会使实验教学中的实验结果产生差异。
1.5一些具有危险性或破坏性的实验无法在计算机上进行。在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一些具有危险性或破坏性的实验教师一般会采取课堂演示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CMOS设置,硬盘分区及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CPU的超频,克隆软件的使用或者网络攻防实验等等,以降低计算机损坏甚至整个系统崩溃的风险。
2、虚拟技术
虚拟技术自起源以来都备受各个领域的关注,尤其是在2007年至今,虚拟技术更是得到了飞跃性的增长。虚拟机能够像一台物理计算机一样自行运行自身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并且借助其虚拟化的特点,可以在单台物理机上运行多个虚拟机。虚拟机凭借全然由软件组成的优势,其行为完全类似于一台物理计算机,它包含自己的虚拟(基于软件实现的)CPU、内存、硬盘和网卡。操作系统无法分辨虚拟机与物理机之间的差异,应用程序和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也无法分辨,这也使得虚拟机更加具有真实性。尤其是在经济态势紧张的大环境下,具有节省成本、降低能耗、便于管理等优势的虚拟技术更加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青睐。例如银行、医院和通讯领域等,VMware,Xen等虚拟化软件的应用都已趋于成熟,标准化和服务器整合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随着虚拟化工作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深入,图书馆、实验室、还有一些高校也纷纷在工作、教学中融入了虚拟技术,并且在应用中颇有成效。
3、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上文中分析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下面将通过虚拟技术从四个方面对解决这些不足进行探讨。
3.1利用虚拟技术开设具有前沿性和实践性的虚拟化实验课程。诸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安全,多操作系统交互,可编程数字电路,并行计算技术,集群技术,多核编程技术等实验课程是无法在目前实验室设备上进行的。将现有X86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包括CPU、RAM、硬盘和网络控制器),利用VMware虚拟技术,创建功能齐全、可像“真实”计算机一样运行其自身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虚拟机,把以前无法在真实计算机上开设的实验课程转移到虚拟机上进行。这种虚拟化的转换突破了计算机硬件设施的限制,使实验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时效
3.2有效利用虚拟技术能够降低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成本,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下,高校实验设备的预算更加有限,如何顾全成本、资源和时间三个方面的同时,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质量,可以通过利用VMware虚拟技术,创建一个适用于所有Windows应用程序的虚拟PC环境,减少硬件需求量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改进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
3.3虚拟技术能够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现在大多数服务器和台式计算机在开启后仅有5-15%的时间处于使用状态,而大多数X86硬件在空闲状态下仍需消耗正常工作负载所需电量的60-90%。VMware虚拟技术具有高级资源和内存管理功能,可实现15:1甚至更高的整合率,可将硬件利用率提高到多达85%。完成虚拟化后,分布式电源管理(DPM)会监控整个计算机的利用率,并智能地关闭不需要的物理服务器,而不会影响应用程序和用户。虚拟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能耗,同时又不会降低可靠性和功能完整性,对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结果一致性和准确性具有可靠的保障作用。
3.4虚拟技术对于高校建设符合学生特点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提供了方便的途径,为高校教育改革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出计算机实验教学的作用,虚拟技术作为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高校建设良好的教学体系,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具有积极广泛的实践意义。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课程,计算机网络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与众多专业都有交叉,这主要是由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决定的。各大高校非网络和计算机的工科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因课时较少,导致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1-2]。目前高校部分专业已经纳入卓越计划,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文提出了向面分层分流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设计,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实验,满足学生在初级模块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基础实验,再通过分流,因材施教,将学生按兴趣和特长引入到高级模块,实现针对性培养,让优秀的学生有成就感[3-4],达到利用较少的学时,也能在特定方向深入学习,完成高级实验项目,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1面向分层分流的实验项目设计
为了提高教学效益时间比,将计算机网络的课程组织结构进行重构,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模块中基础实验操作。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将提高模块分为两个方向:网络工程和网络编程。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和调研后的学生兴趣与市场需求,本课程实验分层分流模块化设计如图1所示。图1计算机网络分层分流模块化设计经过学生问卷调查和对其他国内外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研究,基础实验选择了简单的路由器配置实验和客户服务器程序编写,要求所有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实验则更强调设计性和综合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保证学生在固定的学时内,能够深入某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2网络工程方向实验项目设计
网络工程基础实验:采用sybex公司的路由器模拟器sybex-router,现成的拓扑结构,包含Cisco2611路由器3台、运行终端模拟程序PC两台和Cisco1900交换机一台。路由器每个接口和PC机的IP地址已经分配好,只需要简单配置即可,内容如表1所示。网络工程高级实验:如表2所示,采用PacketTracer6.2,自己设计网络拓扑,作IP规划,完成网络设备的基础配置后,再进行一些高级功能的配置。
3网络编程方向实验项目设计
网络编程对学生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其中的基础实验,要求编写客户服务器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客户端能实现与服务器的连接。(2)客户端从键盘输入一行字符信息,发送到服务器。(3)服务器将收到的字符显示为字符对应的ASCII码。(4)服务器把转换后的ASCII码发送到客户端。(5)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ASCII码,将其显示在屏幕上。网络编程高级实验:编写客户服务器程序,可以实现以下功能:(6)服务器支持多个客户端的连接,客户之间的通信要求通过服务器中转。(7)当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时,服务器会要求客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用户名和密码保存在服务器名为user_pass.txt文件中。(8)如果密码不正确,服务器会要求客户重新输入,如果3次出错,则连接失败,客户的IP将被锁定10分钟,才能再次发起连接请求。(9)客户认证成功后,服务器支持客户发送表3中的命令,作相应的处理。如果服务器不能识别的命令,将会在客户端显示错误信息。在基础模块上的分层分流方法和递进式的实验项目设计,可以解决因课时较少导致实践能力训练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解决针对不同兴趣爱好学生因材施教的问题。
4结语
对我校15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实测证明,该实验方案的实施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应用能力。课后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
作者:文展 李文藻 文成玉 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婕.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5(13):168-169.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也在不断地更新。计算机课程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的实验环节是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为了保证这一环节的顺利进行,对计算机实验室提供高性能的计算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如何增加计算机设备的投入又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对于大多数行政投资少、自身创收能力有限的高校想大量添加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是不现实的。因此,确保一个良好的上机环境,提供完好的计算机设备,提高机房实验人员的管理水平将是开好计算机实验室的前提。
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要素:品德良好,乐于助人;自身业务能力强;能以身作则,安心工作;善于团队合作。领导者首先要熟悉实验室工作的流程,对于实验室的规划和发展定位有宏观的概念,这样才能使实验室跟得上教学和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领导者能够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权威,在教学与科研上有突出的成绩,能够把握本学科科技前沿动态。领导都应当加强实验室人员的业务交流,可以规定每个星期或每个月开一次业务交流会,大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对某一难题进行解决。也可以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探索。领导者能公平处理事务,在工作中做到办事公正,奖罚分明。对良好的现象提出表彰,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带动全体实验人员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二)对管理员的要求
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对本职工作熟悉,可以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处理。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员必须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工作,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开放机房。学期初由计算机房综合排定全校学生用机安排表,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变更。每个机房管理人员都要负责组织搞好室内清洁卫生,保持室内安静、整洁。每天要认真填写值班情况记录表,及时记录学生上机时的反映、机器出现的故障、网络故障、学生违纪等情况。
二、实验室设备的管理
(一)设备的管理:安装、调试
计算机属精密仪器设备,安放的场所及环境都需要有特别的考虑,所以在最初安装、调试的时候要有专业人员来操作。后期的管理人员也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能处理机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
(二)设备的运行:日常管理、使用
计算机日常的使用也要有相应的操作规程。首先合上电源总闸,等机器反映正常后再去开终端。下班时也要先把各终端电脑关了后再关闭电源总闸。每次开机与关机的间隔不少于15秒。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教学的实验要求步骤来进行。
(三)设备的维护:日常的维护、修理
机房的管理维护人员要本着“对教学负责,为学生服务,为本单位树立良好形象”的态度管好设备,维护好机房设施。
三、实验室的运行
(一)使用人员的管理制度
学生要遵守机房的规章,保持机房的卫生,整洁,安静。严禁在机房内抽烟,不允许携带有损实验室卫生、整洁、安静、安全的物品进入(如食品、饮料、雨具等)。规定在计算机机房上机的学生一律不得拔插和移动、交换任何实验设备,违者按设备价值进行处罚。对因违章而造成计算机或设备损坏,视情节轻重及当事人对错误的认识,负责一部分或全部赔偿。
(二)使用人员的培训、指导
学生在上机前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刚入校的新生,要进行相关实验设备使用的培训,给他们讲清楚设备使用的基本方法,必须是在教学老师或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学生在上机操作时要有老师随班指导,一般计算机实验室分为两部分:软件和硬件。需要进行指导的更多在于硬件部分,从计算机的组成、拆装,到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测试。学校在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以老带新的方法,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发现一些操作熟练的学生来指导不熟练的学生,也可以让大三、大四的学生来指导大一、大二的学生,来减轻管理人员及教师的压力。
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以信息知识为重要资源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实验室是为满足教学需要而建立的重要平台。但是由于上机人员使用频繁而且在一个实验室的环境中,经常要满足上机人员各种不同的上机需求,实验室管理工作难度较大,经常会出现软硬件损坏等故障。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发生,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软硬件易于损坏
为了满足计算机教学任务的要求,每台计算机需要安装多种操作系统,而每种操作系统又要安装各种应用程序。这使得重新安装一台计算机系统要花费很长时间。上机人员私自将个人硬盘、U盘、MP3、光盘等带入机房,在硬盘或服务器上放置大量的个人文件,导致系统运行速度降低,甚至有大量的感染病毒的文件也被放置在计算机内。
(二)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
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一般是每天从早到晚,使用较为频繁,一部分上机人员不遵守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加上上机人员较多,造成计算机实验室空气质量较差。空气中的灰尘在计算机内部不断的积累,导致电路板老化和损坏。由于计算机实验室一般要使用空调,空气、环境比较干燥,极易引起静电的产生,容易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发生。
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
(一)计算机软硬件的管理和维护
对于计算机软件的维护一般是要在每学期开学时重传一遍系统和定期做文件的备份。因为在正常的操作计算机的时候,有时会不小心误删了文件,严重的话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事先做过备份,那就不会出现问题了。也可使用硬件还原卡等,这些硬件设备或功能软件都可以在重新启动系统时使系统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工作,对计算机危害最大的是计算机病毒。为了对计算病毒做有效防范,应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建立多个防护层如:访问控制层、病毒检测层、病毒层等,有效遏制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精密的电子设备,对运行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及电源稳定性都较为敏感。保持良好的运行环境是延长硬件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在日常维护中应定期打开机箱检查接线、插口等有无松动。内存条、显示卡等可用橡皮擦擦净,可以解决接触不良等一些常见故障;监督上机人员正常关机,关闭显示器,这样可以避免打开总电源时,瞬间产生的电流对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的冲击;拆装硬盘时要尽量避免振动,以防损坏硬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禁止带电拆卸设备,维修时要先释放人体静电,可以用手触摸大的金属外壳,也可先用水洗手待擦干手后再行操作,以免产生静电烧坏主板和设备接口。
(二)计算机实验室环境的管理和维护
在计算机实验室里要尽量避免灰尘,防止静电,上机人员进入实验室时必须换上实验室的专用鞋套。实验室中的湿度和温度都不能太高,要经常开窗换气,利用实验室空闲时,彻底打扫卫生,键盘、鼠标定期用无水酒精消毒,以防止病菌在实验室内传播,影响上机人员身体健康。尽量使室内温度控制在10℃~3O℃之间,湿度控制在在30%~80%之间,特别是在夏天要注意降温和防潮。
(三)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要做好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为了防范计算机设备被盗,在离开实验室时,应锁好门窗,不给犯罪分子可趁之机。严格管理,以防有人冒充上机人员进入实验室。在放长假期间应在实验室门上另外加锁,做好值班安排。由于计算机实验室环境的特殊性,更容易发生火灾。要预防火灾的发生,离开实验室时应断开开关电源,以防长时间通电造成火灾;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发现老化线路要立即进行线路整改。在实验室显著位置放置干粉灭火器,以防万一。
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的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的管理也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维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了解本学期上机实验的学院、班级、人数、课程内容等,然后根据其课程设置、设备数量等安排上机实验的时间和地点。一定要做到统筹管理,既能保障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又能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实验设备。:
总之,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做为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应以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使计算机实验室在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学校普遍对实验课普遍不够重视,持可有可无的态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还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计算机实验教学逐渐失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估的过程时普遍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评估成绩的方式非常的单一、片面,不能起到考核学生能力的作用。由于学校并不曾对实验教学制订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大部分学校投入的不少的物力财力来购买的实验设备难以发挥出应有功能。
1.2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学环境方面的问题
因不同计算机实验课程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及软件设备不同,计算机作为科技工具,更新速度快,所以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许多学校因为经费有限、设备陈旧,难以满足学生需要,于是产生应付教学实验的现象。除此之外,因设备安装时其安装人员考虑不周,也会影响日后实验教学过程中该设备的使用效果。
2.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课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和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对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2.1合理安排实验教学
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一方面,实验课一般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学好计算机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课程设置中实验课的课时远远不足,导致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效果不好,学校应加大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开放力度,让学生有足够的课余实践场所。
2.2增加实验教学课时量,革新考核方法
目前计算机课程安排,课堂教学和上机实习的比例一般是2:1。鉴于计算机教育的特殊性,有必要增加学生上机实验的课时数。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以消化,而且可以给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学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要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使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体现在计算机的实际使用上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3重视实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对实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实验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还应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并且还要对边缘学科有所了解,熟知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因此,为适应这种情况,对实验工作人员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自我提高为主,校内外培训为辅的方法,提高实验工作人员的素质。
由于计算机实验中心承担着多样化的教学任务,诸如,校园内外网上的运转、学生的实际上机练习以及课后的上机实验等多种超过了其负荷能力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会存在着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破坏系统的行为,诸如,硬盘格式化以及系统文件破坏等等,这样就会导致系统无法进行正常的启动,影响到正常的教学。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管理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对于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由于疏忽大意而导致了系统运行上的问题。管理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的按照规章来进行工作的进行,进而造成了很多的安全隐患。诸如,管理员对于服务器方面的用户权限并没有进行严格的限制而导致系统故障等等。
1.2计算机实验中心配套设备不健全以及系统自身存在漏洞
在高校计算机的实验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机器在运行方面对于实际的环境具有非常的要求,特别是机房的实际温度以及湿度。由于实验中心以计算机设备为主,发热的密度非常高,如果由于机房在空调的制冷方面存在着问题就会导致实际的散热不理想,产生局部过热的现象,这样就使得设备由于无法承受而产生故障严重的则会引起火灾。由于实际的设计以及开发中所存在的漏洞而导致操作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程序员为了能够不断提供的便利而在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设下一些漏洞,有的则是由于系统的相关管理人员在配置上所存在的错误到产生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诸如,网络的路由器、安全上的防火墙等大多采用蠕虫病毒来进行带毒软件的发送,导致系统瘫痪。
2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分析
2.1通过职业素质训练来实现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在计算机实验中心的系统开发过程中,为了能够保障其正常的进行开发,避免出现由于学生有意识或者无意识而导致软件上的安全以及删除等等。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于实验中心中的机器进行权限上的设置,同时还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一些控制性的软件,因此,一旦出现学生软件上的误删以及安装时,机器能够自动进行反应,通过机器的自动关闭来进行系统的保护,不断的提高便利性。在进行实验中心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在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牢记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实现岗位上的坚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注重设备上的清洁卫生以及安全管理,同时还需要相关规章制度等的建设来实现防火以及防盗等多种隐患的预防,为实验中心的实际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提供更多的便利。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其自身需要更加扎实的掌握在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通过软件上的安装、网络上的规划以及管理来实现机器故障上的解除以及网络故障方面的解决,同时还能够针对使用人员的破坏性为入手来进行问题的维修和故障的预防。
2.2更加的注重配套设施的健全以及系统上的完善
在进行计算机实验中心的筹建过程中,机器、设备等方面的选择与采购主要是按照最高的标准来进行。在进行实验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对于UPS、防雷设备方面、空调方面、高频电磁屏蔽的铺设以及防渗漏报警装置的设置等方面来进行,通过实验中心所在安全隐患上的定期检查来预防故障的突然发生,对于其中存在的安全检查上的漏洞等来进行监控,同时还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预急方案,通过科学的演习来实现效率的保障。在计算机实验中的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在进行系统的安装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最新补丁的补充,这样就能够在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来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入侵。计算机管理人员需要在本地进行WSUS服务器的安装,通过补丁管理上的本土化来实现计算机系统在补丁更新情况上的掌握。除了更加的注重补丁的更新之外,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利用系统自身所提供权限来进行安全防护上的加强,同时还可以选用安全等级方面比较高的文件提供来进行安全隐患的消除。
2.3更加的注重互联网的病毒防治
在进行计算机实验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除了更加的注重补丁上的更新之外,还需要更加的注重在防病毒程序上的不断安装,同时还需要更加的注重本地服务器方面的病毒库的更新,同时还需要更加的注重病毒方面的定期性的查杀。在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还原以及保护的过程中,这样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即使出现了计算机系统上文件的设置破坏或者是错误删除的方式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只需要通过重新启动来进行计算机上的还原,进而实现了在计算机系统方面状态的不断恢复。总而言之,在进行计算机系统上杀毒软件的安装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定期性的查杀来避免出现侵扰的现象。
首先,在这种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中,信息科学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管理科学技术(软科学)也将产生革命,那么这都为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未来发展,从硬件和软件上提供了新的更先进的条件,会计电算化处理财务信息的手段将更迅速与高效,知识经济的到来务必将带来软件业的繁荣与硬件业的进步,同时预示着新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时代的来临。
其次,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传递的快捷、开放为特殊条件,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那么对于加工与输出财务信息的会计电算化就在加工信息与输出信息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要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及投资者的决策,产生所需财务信息的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将是确定无疑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于财务信息的需要。
再次,知识经济中新的产业将蓬勃发展,它们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是知识、信息依赖型的,这区别于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于现行的传统企业管理尤其像现行会计工作是一个很大挑战,随着新会计模式的出现及运用的普及,则会计电算化便获得了新的内容,并在新的业务处理中得到革新。
最后,在知识经济环境的形成中,新的环境带来新的问题。必然涉及到会计软件市扬的规范化问题,会计电算化行为的规范化管理问题,以及相应的电算化人才的培养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被提到议事日程,它们的解决都要寻求经常性的保障,并最终融合到日常的管理运行机制中去。
二、在知识经济下,会计电算化会成为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运作的最基本的形式,通过会计电算化这一企业财务信息加工系统,提供企业内外部的信息需求者所要求的财务信息。由上文的考察我们可知,正在到来的新的经济形态将对现行的财务信息加工系统产生很大的冲击,并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是我们的发展趋势,那未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又将如何呢?只有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才能揣测出未来会计电算化大概的模样,那么我们现在又该做些什么?以下笔者将谈谈知识经济下所遭遇的会计电算化问题,以及我们现在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一)实现时务信息网络化
可以预测,知识经济将是会计电算化极其普及与繁荣的时代,企业的会计只有实现高质量的财务信息的处理与输出,才能满足知识经济下对于财务信息的高要求。财务信息的处理与输出不但要求迅捷、高效,即业务处理及报表输出时间短,准确性、安全性高,而且要求信息输出的覆盖面很广,对于一个跨国公司而言,甚至是全球领域的信息共享。财务信息的处理与输出实现网络化,是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的有力手段。网络化将是未来企业会计输人、加工以及输出其财务信息的主要作业形式,企业内部的业务都采用网络处理,对外都是网络输出,如每个公司都有相应的网址,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都可以被投资者上网浏览到。这种网上处理、传载信息方式以及上网使用的方式是知识经济下的最为普通的财务信息的生产与消费方式。绝大多数的公司对外提供财务信息都是通过网上的在线服务方式,财务信息不上网的公司会处于筹资劣势,将缺乏竞争力。将来,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许会通过具体会计准则来确认这种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通用形式。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电脑加工绝大多数信息的时代,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也是需要高质量财务信息的时代,正是财务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的经济形态的需要,这既是知识经济下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也是知识经济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二)开发新一代的会计软件
知识经济,将是人力资源会计等新模式的会计方法流行和发挥作用的时候。新的会计模式必然要求新型的电算化软件来完成新的业务处理方法,在具体的业务处理及信息的输出形式上,都会采用与现有模式不同的思路。另外,新一代操作系统的产生与流行,也会推动以其为平台的会计软件的发展。这些都是可以预见到的,软件开发商应尽早着手这项工作,如把一些经过一定实践检验的优秀理论成果软件化,探索新一代的会计软件。
(三)形成规范的会计软件市场
知识经济下会计软件的生产与消费应是规范化的,它既包括软件本身的规范化管理,如会计软件的标准化等,也包括软件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无形资产、人力资本为第一要素,其软件的版权问题将得到极高的重视,电算化软件的交易将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企业从规范化的软件市场获得多样化的规范的电算化商品,以满足其管理的需要。电算化软件市场的规范化还包括另一重要的内涵,市场存在着众多的会计软件的需求者,会计软件是每个企业的基本需要,构成企业新型的固定资产,笔者称之为“软固定资产”,企业都希望获得好的会计软件;同时,市场上存在众多的会计软件的制作商与销售商,满足企业的软件需求,以会计软件产品为其经营的对象。这个有行有市的市场其竞争有软件品牌的竞争,有市场份额的争夺等等,都在规范化的模式下进行。这一切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会计软件市场,规范化的市场的形成是个较漫长的过程,我们在制度上的完善性与预见性的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这一进程。
(四)规范化管理电算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