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市政工程毕业论文

市政工程毕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8:12: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市政工程毕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市政工程毕业论文

篇1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

转贴于

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

篇2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刘恒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齐向前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 (8):33-34.

[4]刘绮等.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 (2):18-22.

[5]徐微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 (2):141-142.

篇3

自然资源学是地理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概念、性质、特点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还探讨人与自然资源关系、资源经济学及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关系等丰富内容,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理论性及实践性的特点。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用专业理论思考问题,是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水利院校,因水而生,缘水而成,特殊的历史铸就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自然资源学课程主要安排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是蔡运龙编著的《自然资源学原理》,学时为64学时,全部为理论教学,没有安排集中的实践性环节。经过五年来的探索,根据自然资源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自然资源学的实践教学环节,紧紧围绕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构建具有水利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教学的完美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水、电等自然资源,充分体现自然资源学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结合水利行业的重大工程项目,反映行业的难点和前沿。学生将自然资源学理论应用于水利行业,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熟悉基本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根据资源条件,应用基本知识进行准确的专业判断。坚持利用学生毕业实习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毕业论文(设计)真题真做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精心凝练和设计一批有深度、有目标、有乐趣的自然资源学实践环节。实践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然资源学的实践教学包括:案例分析、课外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一、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经验丰富的老师把自己在水资源实践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制成充满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案例,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招投标和项目计划是项目实施的重要阶段,老师将自己制定的投标书和项目计划改动后,发给学生。将每个班分成5-6组,学生先在组内讨论,指出投标书和项目计划的错误和不足,并根据项目情况制定技术方案,修改投标书和项目计划,由学生模拟评标、投标,相互打分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学生对这样的模拟过程十分欢迎,理论学习中模糊或不懂的概念、原理,在模拟的过程中得到了正确的理解。

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信息来源广,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紧跟水利行业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干线全长1432km,一期工程年均调水规模95亿m3,是解决黄淮海平原尤其是京津、华北平原缺水的重大基础设施。中线工程干线线路从郑州市穿过黄河,是学生讨论的热点话题。老师在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基本情况后,每10个学生分成一组,让学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讨论水资源的基本属性,探讨工程建设过程和工程运行后可能产生的效益和作用,对水源地和汉江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应用资源经济学相关知识讨论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价值及价格、水资源利用中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学生在讨论后,积极发言,受水地和水源地的学生关于资源补偿问题的讨论尤其热烈,大家从水资源的价值、属性、权属出发,引用书中的概念、理论及原理支撑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总结大家的发言,讲解目前学术界关于水资源的价值与价格、水权交易等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及其研究的难点,为同学们以后的学习、研究及工作做了基础的准备。

二、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学校每年在寒暑假安排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生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自然资源学的教学实践活动创造了机会。一部分学生参与自主实践活动,另一部分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在寒暑假,让学生根据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自主设计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实践活动,尝试对实践方法进行改进,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或职业生涯做了较好的准备,并为实践教学不断注入新内容,创新教学实践机制,实践教学成为学科发展的创新源。

实用性强、表现学科前沿、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课外实践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利用假期时间,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2007年十余名学生参与到土地整治项目中,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测量,掌握项目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学生白天走访、调查、测量,晚上整理资料、绘图,一个月干下来,学生变黑变瘦了,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加深了对土地资源的基本属性、基本知识的理解。2008年24名学生参与到水资源项目中,项目区分成8个子区,学生被分成8组,每组由1名老师带队,1组负责1个子区的水资源调查、采样。学生走遍了子区的每一条小溪,每天要行走20km,晚上整理资料、绘图。通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素质,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三、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生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育教学水平,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就业之前综合培训的一个阶段,对于学生自身就业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我校毕业实习时间为4周,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为12周。由于毕业论文(设计)是真题真做,这就要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工程实践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主要集中在新农村规划、资源环境、水资源规划、土地规划、旅游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以自然资源学为基础,是自然资源学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毕业生在第七学期期末分配到各个指导老师名下,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有工作单位的学生,指导老师一般会鼓励他们到工作单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征得学院批准后,用人单位指定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生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学生在答辩前,必须出示由用人单位指导老师的评定意见,评定合格者方能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这样的学生一到单位就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是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考研的学生,如果考的是本校,就直接把他分配想考的导师,考上的学生跟着导师做课题,没考上的学生由指导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到设计院或工程单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相结合。如果考的是外校,一般根据学生考研的方向,把学生分配给从事相同或相近方向研究的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到设计院或工程单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是根据实习单位提供的资料,回学校由指导老师指定毕业设计。年轻教师与外面单位联系不紧密,安排学生实习有困难,他们的学生可由学院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实习。

四、结论

1.自然资源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理论性及实践性的特点。水利院校的自然资源学实践教学模式,应根据水利院校的特点及办学思想,精心设计自然资源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体现自然资源学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结合水利行业的重大工程项目,反映行业的难点和前沿,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熟悉基本技能,应用基本知识进行准确的专业判断。

2.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自然资源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蔡运龙. 自然资源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邓琳,杜楠楠,董龙丹.《自然资源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23(6):77-79.

[3]朱海风. 在办学实践中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3(3):1-6.

[4]顾文权,邵东国,黄显峰等. 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水利学报, 2008,39(3):339-345.

[5]龚建龙. 结合专业进行毕业实习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103-105.

[6]居荣,鞠勇,唐小波. 毕业设计环节教学实践与探索[J].农机化研究,2005(3):255-256.

篇4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急需城市管理人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管理人才匮乏和知识背景失衡,加剧城市管理人才培养需求

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管理城市的人,专业化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效能和质量。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中观层次的城市管理人才、企业微观管理人才和国家宏观管理人才紧缺,急需一批在知识结构上文、理、工、经、管、法相互渗透、全面而完善的专业化管理人员。

(二)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催生城市管理人才需求空间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城市化率每年增长约为1.2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会伴随大规模的城市基本建设,以及层出不穷的“城市病”和不断推进的旧城改造,为专业化的城市资源经营和城市综合开发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才需求空间。

(三)大力投资市政工程建设,凸显城市管理人才缺口及适配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市政工程的大力投资,以及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给市政工程注入了动力源,随着全国各城市加大市政建设发展和运营服务管理,使得人才缺口问题越来越凸显,专业人才的供给亟待解决。

(四)从天津市城市建设和发展来看,城市管理人才需求规模在持续增进

随着天津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配套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发展,催生专业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一方面,天津市近3年均处于城市建设发展高峰期。另一方面,天津市的土地和房产市场持续发展,为房地产项目、楼宇等管理带来了人才需求空间。

(五)突出和明晰城市管理专业定位和特色,放大城市管理人才需求供求匹配

目前,城市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城建、国土、市政、环保、规划、房地产经营开发、物业管理以及教学研究机构等部门或企业。基于城市各个领域科学化管理,从市政基础设施到商务楼宇和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运营服务管理,从市政企业、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都急需补充大量管理人才。

二、城市管理专业建设基础、目标及特色

天津城建城市管理专业是在学校城市管理学科群和学院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基础上,依托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着手筹建。在专业建设基础和条件上,学校于2011年组建公共管理系和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2012年获批自主设置城市管理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设立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专业涉及经济、金融、管理、工程等领域,具有承担城市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基本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天津城建经管学院城市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设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综合训练中心、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实验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微机应用实验室、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城市经济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36个),为本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和实习平台。

依托学校学科基础和行业背景设置,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基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为指导,明确了城市管理专业定位。其定位凸显服务城市微观层面管理上,突出在市政领域、楼宇经济领域、产业园区领域等建设和管理领域服务,以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设施和生产经营性设施等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为主,兼顾城乡规划与产业优化管理为特色,培养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和思维,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接受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设施和生产经营性设施等建设与运营服务管理实践训练,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房地产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等,从事城市建设与运营服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先进城市管理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城市微观层面管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天津城建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突出以下特色。

(一)依托基础夯实、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城建类学科基础平台

天津城建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城建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立足天津、面向全国,致力于服务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构筑了互为依托、相互支撑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与管理、城市环境与生态、数字城市、城市文化等六大学科群。本专业正是依托这六大学科群,重点突出城市经济与管理学科群,具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学科基础夯实的专业依托学科基础和平台,保障了专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二)突出“一二三三二”人才培养特色体系

突出本专业“一个导向理念(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两个面向(面向天津城市微观管理、面向城市基层一线管理)、三个领域(市政领域、楼宇经济领域、产业园区领域)、三类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设施和生产经营性设施)、二类强化(强化以城市建设工程项目运营服务管理为主,兼顾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强化建设项目建设前期规划分析决策和建成后运营服务管理)”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办学特点。

(三)明晰和强化人才培养规格的差异性

与国内主要院校开设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看,天津城建设置本专业具体差异表现在:

1.培养目标定位方面。重点突出城市微观管理层面,强化具体某几个城市领域管理,注重涉及面精准和紧密契合天津和全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管理领域亟需人才培养的关键需求。

2.课程设置方面。本专业与其他高校课程设置内容相比,突出了城市不同领域设施建设项目前和建成后具体运营服务管理课程内容,比如开设招商学、城市建设项目环境质量与影响评价、市政工程规划、城市工程可行性分析、物业资产经营管理、客户关系学等专业课程。

3.毕业生就业方面。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包括政府机关、城市建设部门、城市非政府机构组织和相关教研机构从事规划、设计、社区管理、物业管理、城镇发展决策研究与建设管理等工作,而且注重突出学生能够在城市市政建设和管理企事业单位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从事城市相关领域针对各类设施建设前和建设完成后的一线具体运营服务管理工作。

三、城市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天津城建对于城市管理的专业课程设置涵盖以下六大版块: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

该部分涵盖《城市发展概论》《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等课程,主要侧重于: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的任务和作用,城市用地分类、评价、构成和布局,项目建设规划控制,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与作用,城市规划实施的机制、原理等知识。

土木工程基本知识

该部分涵盖《土木工程概论》《建设项目管理》等课程,具体而言,主要侧重于以下知识的教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公路工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土木工程的结构和施工技术等内容。

市政公用设施管理

该部分涵盖《市政管理学》等课程,主要侧重于以下知识的教学: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类型,城市水源保护及主要给水设施布局及城市污水量预测与污水处理,城市用电负荷预测与计算,城市供电网络,城市燃气输配设施,城市电信工程,城市垃圾收集和处理,城市工程管线布设,城市消防工程设施布设要求,城市灾害防范。

城市道路和交通管理

该部分涵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等课程,主要侧重于以下知识的教学:城市综合交通构成,城市交通调查,城市公共交通结构,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城市交通枢纽设施类型与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特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该部分涵盖《城市生态学》《城市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主要侧重于以下知识的教学: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城市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评价目的、内容、程序与基本方法及综合治理途径等。

智慧城市管理基本知识

该部分涵盖《智慧城市管理》《物联网技术》等课程,主要侧重于对以下知识的教学工作: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遥感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等。其中,核心课程涵盖: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学、城市管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数字化管理、土木工程概论、建设项目管理等课程。主要专业实验涵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 、应用统计学课程设计、建设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数字化城市管理课程设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设计、城市建设项目环境质量与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等。主要实践环节涵盖:城市管理专题调查、城市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实习、毕业论文等。

四、城市管理专业建设发展的若干思考

第一,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建立3D虚拟仿真实验室、数字城市实验室、城市应急管理实验室,通过与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沟通,建设实习基地,以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为支撑,以需求为导向,针对所需知识及技能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强化“课堂教学―实验室实验―基地实践”链式化培养。

篇5

虽然各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已统一相同的名字,但各高校依旧保持了传统的特色。全国各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也呈百花齐放、多种特色并存的特点。一般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强调基础教学,以环境工程原理为专业基础,以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为专业课。培养过程过于强调教学过程,轻视综合能力这一最终目标。强调课堂教学,重视提供大量的实践锻炼,学生毕业论文或设计课题多为模拟,缺乏“真刀真枪”的实际训练。[1]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对涉核环境保护与辐射安全管理提出本文由收集整理了明确的要求,按此规划要求,在核原料开采、纯化和核废物处置循环全过程、核电设计、核工程技术、核反应堆工程、核与辐射安全、运行管理等领域均需要大量具有核环境保护知识的专门人才。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探索南华大学有核特色环境工程学科新的教学体系,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的专门人才,使之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强,服务于国防建设、核工业发展、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通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特色。

一、有核特色环境工程教学体系的建立

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深入,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发展基本走过了以“三废”治理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正在朝着有利于改善经济的环境品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档次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对环境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环境工程专业既坚持“统一”性又注意发展“特殊”性,突出“个性”。统一性就是在培养规格和基本要求上做到一致。特殊性就是要根据学校相关学科优势和自身条件及毕业生服务行业、部门和区域的要求,使培养的人才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具有特色或优势,得到社会的认可。kyoto大学本科生的教学重点以有毒有害及放射性废物管理为主。德国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从事一般性的环境技术问题,更多地强调工程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并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2]国内大多数高校已经或正在使自己的环境工程教育特色化。为使南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能满足国防事业、核电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厚基础、高素质、重实践、强能力、宽适应”的全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拓宽学生专业知识,为培养多样化、个性化、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构建好平台。在教学体系的制订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追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目标,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核心,多平台设置课程,将实践教学、实习与校内课堂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设有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实践教学平台。每个平台又分为必修和选修,开设跨专业修双学士学位课程,对学生实行弹性管理模式,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修满180课程学分、10分第二课堂学分即可申请学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意见,将所有的课程分为四大类:一是公共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尤其强调世界观、道德、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二是学科基础课,在于让学生打好基础,开设了“大学物理”、“分析化学”和“核工业生产概论”等课程。三是专业课程,提供1~2个专业课程模块,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情况,实行主修和辅修相结合的教学机制。将“水污染控制工程”与“排水工程”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教学;“环工原理与设备”、“环境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和综合利用”、“噪声控制工程”为主要专业课程。特别增设了“核环境学”、“放射性辐射防护”、“放射性三废处理”、“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等课程,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系统工程”等课程强调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伦理学的观念。四是专业选修类课程,分为限制选修和任意选修。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也可在大类学科范围内任意选课,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扩展知识面,开设了“环境管理与法律”、“工程监理”等课程。培养计划的模块化操作除了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专业规范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外,其显著的特点是增加涉核课程,突出实践教学,使毕业生能快速地适应国防、核工业等有关领域的工作需要。

二、培养核特色环工人才的实践

1.整合资源,促进发展

不同层次学校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建设思路有所不同,如何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突出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学科壁垒,增强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支撑是实施资源整合、培养有核特色的环境工程人才的前提条件。核心能力是资源整合的结果,但核心能力首先不是单指一个组织所拥有的一、两种“我有你没有”、“我行你不行”的专长设备、专长技术,而是获取、配置并充分运用各种资源的有效优化的整合能力。教学资源整合可分为四个方面。专业内课程资源整合:同一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就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进行交流与合作,形成基于课程的教师学习与教研共同体;专业之间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及安全工程专业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校内教学资源的整合:在专业课之外,与校内采矿工程、核技术及应用、市政工程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中环境相关的研究领域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拓展专业的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学习资源;校园—社会相关资源的整合:为了营造学术氛围,学校经常开展学术报告、咨询、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利用核类企业实践教学资源。

2.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人才培育的基地”。实验室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体现专业特色为基础,构建了校园微型专业环境,进行专业之间的横向拓展,实现专业之间的教学资源、校内教学资源整合;市政与环境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放射性辐射防护实验室和环境监测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作为部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节能与环境实验室和氡实验室向学生的科研、毕业论文开放,不仅使实验室的功能得到了拓展,而且使仪器设备的功能得到了开发和利用。

在实验内容和形式上,增加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探索实验,减少单纯验证性实验。部分实验,学生在独立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己设计方案,采用“三开放”形式,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和实验方式开放,以此培养学生的初步工程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强化实践,培养工程能力

篇6

工程实验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环境工程类专业,其开设的实验室项目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处理工艺的理解、消化、使用等。苏州科技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综合训练中心是2011年申报的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重点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建立了水污染控制工程、水质工程学、环境分析监测、生物微生物等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研究、科研研究、学科竞赛和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开放实验室几年的运行结果可知,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环境工程类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优势

环境工程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而目前该专业人才整体需求的企业岗位落实难,用人单位有岗位需求但无人可用,这就要从大学教育中反思。大学生对于专业实践能力的获得主要来源于课程实验教学活动,而现今常规实验的指导书中都有详细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所需测定的指标等,实验教师按照指导书将全部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大部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按照指导书的方法和步骤去操作,实验过程无需多想,过程也会很顺利。这样导致学生对实验的感受不深刻,对设备的运行原理、仪器的操作使用不熟悉,也发现不了实验过程的问题,无法激发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对理论教学也没有起到该有的辅助作用。真正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实验是灵活性强、允许学生自主进行设计的实验。因此,需将一部分常规实验逐步调整为开放性、设计性实验,同时把实验室建设为开放性实验室[1-4]。开放性实验有如下优势:第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实验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部分实验项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选,如此实验就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学生也不会为逃避烦闷的实验而寻找各种理由了。第二,能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实验前,每位学生须对自己所选实验的原理、方法、要求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寻找相关资料,了解实验设备,准备实验,组员间相互讨论,从实验器具的准备、试剂的配制、实验过程的观察、实验数据的记录到实验结果的整理,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的独立工作及团队合作能力明显提高。第三,使学生对科研有初步的认识。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学生,需要自己确定实验项目,参与整个实验的各环节,且还需与老师有较深的交流,已完成了简单科研所需进行的一系列过程。第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开设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辅助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直观的认识,保证教学效果。学生一旦认真进行实验,既能接触到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设施,也能对理论知识更深入地了解,极大地加深了印象,并能对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经常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较强,对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一种保证。

2开放性实验的设置

开放性实验室是一个平台,但并不是简单地将实验室门打开,让学生自由进出,而应该注重创建开放性实验项目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5-6]。

2.1设计综合型实验

主要是本科教学基础性、论证性实验的延伸。鼓励学生根据实验室内的设施,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实验室审核后,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自主完成。我校环境类开放的实验室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水质工程学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等,学生进入后,可进行常规的混凝沉淀实验、气浮实验、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生化处理实验以及给水处理实验等多项实验的设计、实施、水质分析监测等,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

2.2研究创新型实验

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及教师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学生可根据实际项目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制作反应器、控制实验参数等,以寻求到针对某种处理或者分析的新手段,可以用于改进教学方法、改良教学设备和制作教学课件等,可以获得论文、研究报告,申报专利、奖项等成果。

3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思路

3.1开放实验从“小”开始

对于一个新建设的开放性实验室,所的实验应从小部分学生少量实验开始。教师选择少量学生进行实验试做,寻找问题,并让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之后进行汇总,同时也能方便快速地解决出现问题,由此能摸索出一些学生的兴趣点及存在的问题,让实验计划更合理。每次开放实验只上少量学生集中精力开始试做个别的开放性实验,不能追求多量化、全面性。如环境工程专业类的混凝实验,原是一个按部就班的验证型实验,通过调整后改为开放型实验,全部由学生选择实验废水类型与配制药剂、控制各种反应条件等。通过单个的实验,获得最多的经验,再逐步扩展到其他实验。

3.2指导教师尽心尽责

3.2.1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开放性实验会占据实验指导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开放性实验的教学,防止应付性地完成任务,避免开放性实验有名无实、降低实验的效果。学院应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增加每个实验的课时数及课时费等,提高教师指导开放性实验的积极性。

3.2.2丰富指导教师的工程经验

环境工程类实验开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指导教师本身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能够判断学生所制定的实验思路和步骤等是否合理,能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现象。如教师本身没有工程经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那么在开放实验过程中则无法指导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判断实验结果,如混凝胶体的大小、生物菌的生长状况、分析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去除等,这都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7]。

3.2.3确保指导教师的实验指导时间

开设开放性实验,学生进行实验的时间大大增加,而且很多实验不能在8小时内完成,会占用晚上的时间,甚至包括周末等;同时,实验设备一旦出现问题,也需要教师及时到场处理,使得指导教师的时间安排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确保实验指导时间,防止实验因时间长而导致失败或者无法进行下去。苏州科技学院的开放性实验室引入了研究生协助管理体制,教师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实验室,可安排指定的研究生负责管理,并将实验情况向指导教师汇报。

3.3实验管理系统高效运作

开放实验室的最终落实在于网络化的平台管理,通过平台使师生形成职责清晰、互动有序、运行有效的实践组织体系。我校的环境与市政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实验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校内、校外随时对中心的实验设备、实验项目等查询,开放实验的预约,实验报告的提交,实验成绩的录入等,为开放实验室的高效运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3]。

3.3.1实验前期的预约

想要开放性实验效果达到最佳,需要教师、学生、实验室、实验设备几方面的完美融合。教师将能够开放的实验室、实验设备都录入系统,学生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及计划后进行预约实验,教师根据学生预约情况进行实验的合理安排,这些内容及过程全部在实验管理系统内完成,大大缩短了前期的时间。

3.3.2实验过程的监督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要求进行实验的学生随时在系统内录入实验时间、实验过程、实验问题等内容,教师根据内容进行全程指导及监督,以确保实验的效果。

3.3.3实验完成的考核

苏州科技学院建设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有一套完善的实验效果考核制度,包括从实验预约至实验成绩考核的所有开放实验过程信息,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平时成绩、实验报告的结果进行评判,以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

3.4实验室安全管理严格规范

实验室的正常运行首先基于实验室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因实验室是24小时开放的,所需的水、电、药等量较大,这就导致实验室内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最近出现的某高校实验室爆炸就是因为管理不善而导致。环境工程类的开放性实验室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易制毒、腐蚀性化学药品如苯系物、硫酸、盐酸等使用量非常大,且经常为大家所忽视;2)实验过程中的爆炸性如化学反应过程、蒸馏过程等没控制好;3)机械、电、烫伤等伤害,如被电机、搅拌机碰伤、高温烫伤等。这就需要制订非常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且要求实验室管理员做到每日检查汇总。

参考文献:

[1]吴宝锁.关于开放性实验室教育的探讨[J].教育创新,2005(9):125-126.

[2]马忠丽,董宇艳,董国强.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7):112-115.

[3]黄方,李晓恩,周恒国.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174-176.

[4]王伯光,尹华,张娜.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理论探索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1):68-71.

[5]潘杨,黄勇,沈耀良,等.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2):139-140.

篇7

随着国内外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环境工程专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已有三百余所高校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1]。环境工程专业属于典型的工程类专业,污废水处理又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重点内容,相当部分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污废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因此,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水处理毕业设计对学生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生从学校到社会在踏上就业岗位之前,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熟悉环境工程工艺构筑物和施工的重要过程,对于弥补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培养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以笔者从事环境工程专业水处理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环境工程水处理方向毕业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目前环境工程水处理方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设计题目缺乏创新性。进几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很难满足设计题目创新性这一要求。在确保每个学生所选课题不重复的情况下,教师至少要准备8个不同的题目,几届毕业生所做的毕业设计重复雷同,缺乏创新性。

2、设计内容深度不够。环境工程水污染控制方向设计主要是针对某种特定的废水,污水设计工艺流程、主要水处理构筑物并进行经济论证等,最后提交的论文形式为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相关图纸。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只会设计基本的工艺流程,许多毕业设计的题目冠以“初步设计”,但是实际完成的论文离初步设计的要求相距甚远,其深度还有所欠缺。

3、学生的设计热情不高,主动性较差。从目前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看:毕业论文(设计)基本安排于大学最末学年的下学期。此时正值大学生进行毕业实践教学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多数学生参与毕业分配以及参与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的关键时期。由于时间上的冲突,多数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投入于关系到自身就业前途的奔波之中。对于毕业设计工作也多持应付过关的心态,难以保证真正的身心投入。

总的说来,随着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革,人们对人才质量标准产生了新的认识,要求高等教育应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现在的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要。

二、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工科人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毕业设计选题

科学选题是毕业设计环节的关键,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科学选题是毕业设计环节的关键,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结合以往几届在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科学的选题:

1.1要结合目前社会或市场上的主要研究方向[2],增加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的兴趣。指导老师在设计选题时一定要及时、准确地把握目前市场主要的研究方向。比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目前的处理工艺非常多,但为了结合国家对出水中氮、磷指标的严格要求以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政策,应选择现行的较先进及运行较成熟的处理工艺,如A2/0、CASS、氧化沟等工艺,同时可以进行后续的三级处理设计,如混凝+沉淀+消毒、微滤或超滤、MBR等,对出水进行回用。

1.2 题目应是符合目前社会应用的题目。毕业设计的题目是符合目前社会应用的题目尤其与其就业相互融合,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又稳定了学生的就业情绪和心态,学生就会比较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其创新性也可能被激发出来。

在选题时,由教师提出相应数量的题目,并对学生公开,在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所提供的备选题目要多于设计学生人数。

2、加深设计深度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主要以基础理论课为主,很少涉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环境监测工作和水、气、固等治理工程的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虽为工科院校的毕业生,但是缺乏相应的工程素质,只注重治理方法的原理和工艺,而对如何实施却很少涉及。所有这些均决定了水处理方向的毕业设计只能是做一些基本的理

论分析或是工艺分析,与实际的工程建设很难联系在一起。在实际设计中,除了必要的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外,还应该增加构筑物的剖面图、土建图、管道的布置图等,让学生在设计中熟悉最基本的设计图纸及方法和要求,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增加一些“环境工程土建概论”之类的课程,使学生具备一些毕业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3、毕业设计的指导

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起着重要的组织、管理及答疑的作用,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管理必须严格把关,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打人情分。

3.1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和要求。毕业设计要求指导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激发生的创新能力。要处理好“培养人与出成果”的关系,不应只强调任务,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报告,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并签字批准,按时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实际完成情况做好记录。对经常不到岗、工作不认真的学生应及时给予纠正,并上报学生所在学院。

3.2为加强毕业设计深度,指导教师与设计院所高工联合指导[2]。高校老师更多的是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对于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和深入,但对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可以邀请实际工程设计经验非常丰富、设计规范非常标准的较大市政工程设计院所的高工联合指导,根据学生的设计进度,可安排高工进行指导答疑,由高工把握毕业设计的深度。同时,学院应经常邀请这些高工对工程设计问题进行讲解,提高高校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水平。

4、安排毕业设计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

在毕业设计进行的中前期的不同阶段,我们安排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集中专题讲座,如资料查询与数据库的使用、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创新思想培养、国内外水处理的进展与现状、工程制图的绘制、科研论文的撰写等。这样的专题讲座与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更使学生们快速地进入毕业设计的工作状态,避免了很多弯路,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5、成绩的评定

总之,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建立并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组织管理对做好毕业设计工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核,一是文献综述及英文翻译,二是毕业实习报告,三是平时出勤和按期完成设计任务的表现,四是设计说明书和绘制图纸的质量,五是毕业设计答辩的水平。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可以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指导老师的评分,占毕业成绩的50%,因为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对自己指导的每一个学生的时间投入、努力程度以及设计的质量等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第二部分是评阅老师的评分,占毕业成绩的20%。为了更加客观和公正地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可以另请一名老师对毕业设计进行审核及评分;第三部分是毕业设计答辩,占毕业成绩的30%,通过毕业答辩可以考核学生的工程认识及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提问及回答环节,可以综合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学院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全体学生要提高认识,全面落实,方可逐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水平。

篇8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于2008年定稿,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造价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工程建设第一线从事工程造价文件编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资料管理、钢筋翻样等工作,具有工程建设第一线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关于技能型培养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在保证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设施的建设,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型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然而综合省内高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来看,还很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更合理全面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以适应当前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

1 当前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五年制高职学校都已经十分清楚的认识到实训基地建设在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成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协作委员会的形式,不断探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由于历史传统、指导思想、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定位不明确

现在很多高职学校开设的实训课程,从体系和内容看,受高等学校教育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比较突出。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没有从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依据,而是从满足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为基本依据。开设什么课程,相应地就建设什么实训室,实验室只是放置了一些设备的教室,一切都是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这样的实训基地具有浓重的“学校味”而缺少“生产味”,突出实验室的展示作用而忽视了其操作功能。在这样的实训基地中,学生只能在实验室中一样进行一些展示认识或验证性实验,而无法践行到真正模拟化的“工厂经验”。

1.2系统性不够全面

本专业融合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许多高职学校在设计实训基地方案时,往往就是将工程技术专业、经济专业、管理专业等专业实验室进行简单的拼凑。没有能够从专业系统的角度设计适用本专业岗位群的实验实训体系,没有能够认真分析从职业技能需求融合不同专业知识体系。所以很难对本专业学生所应具有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难以达到使学生初步养成必备的职业能力的目标。

1.3针对性差

瞄准市场设专业、瞄准岗位设课程、瞄准能力搞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从紧密结合市场发展、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通过讲、练结合,着重强化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没有能够从职业岗位出发,仅仅从课程内容需要设计一些脱离实际的训练项目,缺乏岗位针对性。

1.4与市场发展脱节,利用率低下

由于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属于闭门造车,缺乏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甚至校内各专业之间的联合也不够全面深入。使得专业实验实训相对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发挥不了其相应的社会服务功能。仅满足教学需要,造成极大的闲置浪费。更有甚者,有些院校还出现了以专业为单位,各自为战,自成体系,资源缺乏整合,实训设备的兼容性差,利用率低,导致重复建设与资金浪费。

2 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建设思路和指导原则

2.1 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鉴于以上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我们应在实践中探索职业岗位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即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为主线,设计和建设实训基地,营造岗位工作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职业岗位活动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综合素质,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就应该依照工程建筑市场所适应的职业岗位为出发点,通过调研、座谈、参观、引进、合作等形式,努力创造工程造价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建设第一线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2.2 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原则

(1)岗位主导原则。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满足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为目标。进行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设计、开发与实施,提高实训的岗位针对性与适应性。根据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所确定的职业岗位的具体需要,分析构建职业能力结构,以此为要素确定实训模块,根据各实训模块的需要选择实训设备、材料和工具,营造工作环境,安排实训过程。

(2)全面系统原则。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功能模块要齐全,要确保培养目标中所确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都能够在实训基地中得到全面锻炼与培养,不能有缺项。同时,要以职业岗位技能能力形成规律为培养主线,设计并贯穿各功能模块,合理布局,恰当安排,确保其系统性。

(3)紧密结合市场发展原则。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通过与社会先进企业紧密合作,瞄准造价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升级实训设备,开发实训功能。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先进的工程技术、管理方法、工作程序,增强岗位适应性。避免出现是合格的毕业生却是不合格的员工,需要接受再教育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尴尬局面。

(4)资源共享原则。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从全局出发,综合利用资源,发挥学校资源的整体优势,提高基地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首先,要注重校内各相关专业(比如“建筑工程技术”、“装饰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的联合,仪器设备的选择、环境的营造以及实训基地功能的开发,在满足本专业需要的同时,应考虑与相近专业的兼容性和资源的共享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资金。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模式,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实现其服务社会产生效益的功能。

3 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想

3.1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现将我校工程造价专业设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如表1,按照该职业能力设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的实训体系。

3.2校内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初探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着眼于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通过“三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工作的结合,实现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结合;同时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对外服务的范围和能力,逐步开放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共享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究服务,为地方或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应以基本技能训练型和系统知识模拟仿真型为主,通过建设完善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测量放样、质量检测、等专项技能实训,建设具备专业技术综合能力实训为主的数字化施工成本控制实验室等,使得学生在实训中练习独立工作程序,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综合考虑我校“建筑工程技术”、“装饰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实验实训建设的需要,在合理共享相关专业基础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岗位需要,特设计校内实训基地的组成及功能要求见表2。

3.3校外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拓展

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还可以创建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胜任某职业岗位的能力。学校应积极主动走向社会,建立与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为了完成实训和实习任务,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必须走向社会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与实习基地单位进行密切的双向合作,利用学校所拥有的科研、技术优势为校外实习单位提供相应的服务或开展相应的培训;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外实习单位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学生做报告,参加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使学校与校外实习单位双方的合作能真正实现“双赢”。

4 结论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当前比较新型的一种学历教育类型,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本着紧跟市场需要,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培养高素质的机能性人才为出发点,实践教学将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凸显重要的位置。所以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我们教育从业者加大研究力度,探索可行的建设方案。本文所做出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虽然还需要等待实践的检验,但是相信能够对于现阶段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一.建设项目环境的经济评估现状

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但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现状是,环境影响评价仅仅通过影响项目投资额来作用于建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对于项目建成之后运行期间,由环境影响产生的成本费用如排污收费、排污交易许可证收费、环境税等并没有在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作为影响项目可行性因素考虑进来,深入研究分析。

1.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环评性质界定不明确

在项目立项论证的前期工作中,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应该是一个决定其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但是,在现有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环境影响评价只被列为一个普通的参考项。环境影响评价在决定项目是否可行方面到底发挥多大的影响力? 目前的实践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很明显,在分析项目对未来环境的影响时,如果技术上不能达标,则该项目不具有可行性;或者污染治理成本以及运行费用太高,也会导致该项目整体上不可行。但是,建设项目所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环评的约束力只停留在反映项目对环境造成的一般影响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2)环境成本分析缺失

原则上环境评估须包括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即通过项目的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先性,或者计算出项目实施后的环境污染经济损失, 以判断项目环境影响的可承受性和项目的可行性。虽然我国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早已起步,环境影响制度已经实施了近20 年,但是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始终是个薄弱环节。虽然评价内容也列入了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然而由于缺乏经济分析的标准方法和参数,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对于项目建成之后运行期间,由环境影响产生的成本费用,现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都对此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项成本费用是项目现金流的组成部分,会对项目的可行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考虑、不计入这个数字,严重地弱化了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

2.项目可研中环境影响经济评估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现有的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中一般从项目本身角度进行财务性分析,而项目的环境影响由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在可行性研究中几乎流于形式中国学术期刊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而没有考虑因环境影响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和费用的评价模式,忽略了环境经济外部性,不利于做出正确的项目决策。

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时期的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解决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毕业论文题目,我国较早建立了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应该包括“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制定出环境影响的经济量化分析的实施细则或技术导则。根据有关研究,环境影响的经济量化分析对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通过把环境效益、环境损害和环境保护费用纳入投资项目的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的框架体系之中,有助于实现经济分析所强调的核心效率目标,即要求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优的政策目标。

二.建设项目环境经济评估案例研究

1.案例描述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巫溪县300吨野生松籽加工生产扩建项目

建设性质:扩建

建设地点: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大包村(原黄泥村)

(2)产品方案

本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加工松籽2250吨和年产松仁 450吨目标,满足重庆周边及国内外市场对天然野生松仁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充分利用、挖掘现有的基础生产条件和加工规模,在已有的松籽加工生产线基础上实现设备升级、加大研发力度、改善生产环境,购置包括松籽加工、松仁烘烤、松籽烘干、松仁脱红皮、松仁自动拣选等5套设备和运输车3辆;完成技术转让的引进;完成工厂绿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改善。

(3)项目效益

经济效益: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项目增量销售收入3600万元,增量净利润235.67万元,增量投资利润率22.75%,增量财务净现值1387.78万元,增量财务内部收益率41.42%,增量投资回收期3.87年。

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可直接带动当地农户5800户,2300户农户间接受益,安置农业就业人口200人。农户年均收入增加0.5965万元,人均增收0.376万元。对完善农副产品产业链条,提升种植业和加工产业比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生态效益:本项目建设实现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发挥林业建设的生态与经济、社会三大综合效益的结合毕业论文题目,有助于“森林重庆”目标在巫溪的实现。

(4)环境评估

环境影响:该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为项目施工中和项目建成后所形成的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气和设备产生的噪音等,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开发利用野生松籽,可以提高林业附加值;有效避免成熟松塔落地发芽生长,造成树林过于密集,影响林木正常生长;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促进林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治理措施:该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项目在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水和交付使用后产生的废水,基本上不含有对环境污染的有害化学物质;拟收集、处理后排入尖山镇市政工程管网;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临时的排水沟渠,采取可行有效的施工方案;项目建成后营运期间垃圾或废弃物送至处理场予以填埋处理或回收站循环利用;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废气也会较少;在项目建成后,也会严格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Ⅲ类标准,即:昼65dB,夜55dB。项目建设严格执行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设后期会有计划的恢复。

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经项目区环保部门综合论证认为,该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重庆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加工厂选址合理,污染治理措施可行,污染物能达标排放。对于环境的影响在相关规定许可范围内,同意建设该项目。

2.案例解析

案例简介中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涵盖建设名称、性质、地点、规模、技术方案、建设期限、投资结构、资金来源等,此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还要做项目的建设背景、基础条件、市场风险收益分析、项目组织管理、投资估算、财务评估和社会效益方面的分析研究。而项目环境评估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的一个环节。

案例中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估是从环境影响、环境治理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等三个角度展开,环境影响部分只是针对项目施工中和项目建成后所形成的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气和设备产生的噪音等,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和分析。并提出若干一般性的措施,集中在项目施工方案及项目建成后营运期间垃圾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但是毕业论文题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定量指标体系并没有建立,更谈不上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性强弱问题。

如果项目方案的环境影响不能以货币价值的形式予以量化,就无法采用基于费用和效益量化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无法计算诸如经济净现值、经济内部收益率等经济评价指标,对各方案的经济费用和效益进行分析和比较以确定项目的取舍,因而也就无法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应借助于经济费用效果分析方法,对效益不能货币量化的环境影响效果进行定量分析。

三.结论与对策

通过以上对建设项目环境经济评估现状问题的总结分析,在案例剖析的基础上可得出如下结论与启示:现行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的缺失忽视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可行性因素的影响力, 忽略了项目建成之后运行期间由环境影响产生的成本费用,国家在税费征收管理的内容和标准方面有很多空白等。

针对这一现状,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纳入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是亟需且必要的。如何有效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不仅是环保观念的问题,更是制度设计的问题,尤其是现实可操作性问题中国学术期刊网。关于现实可操作性,本文提出“路径可行性”,这种“路径可行性”首先体现在项目环境经济评估的应用条件界定和使用方法的选择上。

1.项目环境经济评估的应用条件

经济费用效果分析是指当用于分析的资金有限、信息有限,难以用货币形式计算效益时,可以不考虑效益,只估算所有备选方案的费用,选择费用最小或在一定费用水平下效果最好的方寒。费用效果分析主要用于互斥建设方案的比选。环境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的效益无市场交易条件,很难用货币价值估算出来。当这些物品或服务的损失不可逆时,最优的选择就是选取某种方案,使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最小化。经济费用效果分析的应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l)待评价的方案数目不得少于两个毕业论文题目,并且是互斥方案。 (2)待评价的方案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目的。如果待评价的各个方案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各个方案就没有可比性,费用效果指标也就失去了意义。(3)各方案的费用采用货币单位计算,效果采用非货币的同一单位计算。

2.项目环境经济评估的方法选择

常用的环境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资本法等。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按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价值作为计算基础;第二类是以污染后果的消除与损失补救的成本作为计算的基础;第三类是以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投资及运行费用作为计算基础。第一类计算基础为众多专家学者所接受,认为其最合乎经济学原理,主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环境成本的计量;第三类指标主要针对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投入量进行的,技术上最可行,信息处理量不大。综合对比,第一类的环境的损害价值与第三类建设项目的环保投入,在操作上最可行。由于相同的投入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的不同和消除环境不良影响的成本差异的巨大,所以在项目可行性的论证中容易造成决策重点偏差,影响决策质量。而环境的影响有四大类:生产力、选择价值、健康和舒适性,所以在可行性研究的操作中,可根据项目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环境成本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一驰、冯良华.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经济影响分析.林业建设.2007.2

[2]李开孟.投资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的必要性.中国工程咨询.2008.1

[3]李佳、吴军年.建设项目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指标体系建立.2007.10

篇10

2012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实施,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内适当兼顾前瞻性,创新设计招投标新制度,拓展招标采购市场空间。《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第一次在招标投标法律上明确了电子招标投标制度,为推进电子招投标奠定了法律基础。

招投标是工程建设项目、公路、水利水电等多个行业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竞争性采购方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 如何能更好的提高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在招投标领域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成为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 伴随着电子通讯、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的招投标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电子招投标应运而生。

一、实施招投标电子化的作用

电子招投标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对招投标业务进行重新梳理,优化重组工作流程,在网络上执行在线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监督监察等一系列业务操作,最终实现高效、专业、规范、安全、低成本的招投标管理。

1、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相比传统的纸质招投标,招投电子化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采取了现代计算机信息网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把项目的信息公告、招投标文件、投标报价、评标、定标等过程放在信息网络上进行,基本上实现了招投标全过程的电子化方式。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电子招标平台在打破物理时空屏障的同时,增强了信息透明度,投标方能通过网络获取招标信息,参加招投标活动。电子招标采购能够缩短招标项目采购周期,节约采购活动的时间,提高采购效率。

2、降低招标投标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012年4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网站《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要求重点加强政府和国有投资房屋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监管,加快推行电子招标投标。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说,加快推行电子招标投标,有利于减少人为因素干扰,遏制弄虚作假行为,保证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由于招投标的相关业务都将在电子平台上进行,便于有关主管部门对招投标工作进行监督,有效的约束了招投标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另一面,在电子招投标中,所有的公告、公示及变更都在网上共同的平台上,这样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腐败的可能性。四川绵阳灾后重建通过招投标电子化,实现“信息全公开、评标全封闭、过程全监控”,增强了监督合力。

3、有利于构建统一的招标投标市场

招投标制度的出发点,就是从竞争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逐步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客观上要求招投标活动不受地区、行业的限制,给所有投标人提供平等竞争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的竞争市场。电子招标平台通过公开招标信息、招标程序、评标办法和评标结果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不会因地域、隶属关系的不同而对投标人有歧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各地方、各部门施行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和行政干预行为的发生。

二、我国电子招投标发展的现状

1、招投标电子化进程缓慢

技术准备、思想观念、法律法规等多方面都制约着着招投标电子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电子化操作仅限于信息、报名、公示等等,关键环节投标、开标、评标等环节的电子化程度不高,传统招投标模式依然沿用于大部分的招投标业务活动中,电子化招投标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

2、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标准的电子招投标系统,招投标采购领域里的法律法规众多,不同行业、不同标的物的招投标操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由此造成招投标业务流程系统标准化程度不高,同时对于新兴的电子招标投标业务,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这些情况都给电子招投标平台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安全可靠性缺乏制度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迅猛,目前虽已有网上招投标功能的电子招投标系统( 如金润科技,筑龙等),由于仅凭单一服务器完成,存在诸多系统漏洞和结构患,可靠性较差。招标投标运用电子信息还会产生的一系列特定问题的操作处理,例如主体身份识别与签名、信息的保密安全、资料存档等既无权威机构鉴定认证,更缺乏相关配套的直接依据和制度保障,由此造成现有的一系列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均存在潜在的风险。而且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研发运用缺乏统一的协调、指导、管理办法以及技术标准,这些都给招投标电子化的发展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三、我国电子化招投标的发展

1、相应的法律法规将进一步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实施,在招标投标法律上明确了电子招标投标制度,招投标电子化的发展有了法律基础。同时《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和《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已经开始试行,不久的将来必定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直到正式出台实施。政府也将启动《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并通过推动建立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加快促进招标投标市场的统一、开放。

2、继续完善、推广和统一电子招投标系统

完善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应该是管理功能完善、交易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统

一、网络安全可靠、适用易用,能够完成从项目招标申请、建档,招标文件备案,招标公告,在线投标,评审专家抽取,在线接受投标,在线开标、评标、评标结果公示,电子档案保存,接受质疑并进行处理等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并应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招标机构管理系统、评标专家库管理系统、诚信体系系统、政府政务管理及监察系统、合同管理及在线支付系统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关乎电子招投标发展的关键就是系统,目前系统开发没有统一规范化,建立由政府主管部门出面统一规划、组织,委托专业信息技术公司进行设计(主要是招投标电子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及其安全设计),将整个电子招投标系统统一化、规范化,以确保安全和稳定性。

综上,招投标电子化已经在我国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开始广泛运用,为国家解决招投标活动中的弊病开拓了新的道路。招投标电子化在实行中也会滋生出很多新问题和不足,比如信息的安全与真实性、评标软件的适用性等,这些不足的出现还需要相应的监督机制、法律法规、管理手段和配套软硬件设施的逐步改善和改善。相信通过有步骤的推进招投标电子化,对促进招投标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2012年

篇11

2008年,马军收获了份量更重的一个奖项――长江学者成就奖。全国仅有3名学者入选该奖项,马军也成为黑龙江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消息传来,一直忙着在外地开会的马军却全然不知。马军将这一荣誉归结为团队协作,他希望能把大奖全部用于水污染研究和人才培养,着力解决我国水处理中尚未攻破的难题,培养出更多的年轻学者和专家。

科研之路,一马平川

1978年,16岁的马军考上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专业,1990年,他成为该院给排水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在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做完博士后研究后,1993~1995年,马军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回国后,他顺利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如今,他是市政工程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后。

马军的科研历程看起来好像是一马平川。其实,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兴趣。高中毕业报考志愿,他报了两个专业,一个是通信工程,另一个是给排水专业,而且都是由班主任帮着填报的。这两个专业在当时都是冷门专业,所以当拿到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他对该专业的认识还很模糊。于是他四处打听这个专业都教些什么?可是问来问去,知道这个专业的人也不是太多。最后,一个同学看了看他的录取通知书说:“你看马路边那些穿着胶皮衣服掏下水道的人都是学这个专业的。”

对于那时梦想着成为陈景润的马军来说,同学的这个猜测足以粉碎他对未来所有的美好的憧憬。马军说:“那时候我心里暗想:去学校看看,如果真是这样的一个专业就退学,重新再考,自己的年龄还小也不怕再考一年。”

就这样,马军抱着准备再考一年的想法来到学校。在专业介绍会上,他真正地了解了给排水专业,尤其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创办的给排水专业发源地,这个专业在全国高校中有较高的知名度。马军和他的同学们听到了老师对于给排水专业的详细介绍,他下决心学好自己的专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兴趣是在不断摸索中逐渐形成的,当你不断有新发现,不断取得进展,就会产生自信,而有了这种自信,你做什么都会觉得有趣。”

读研究生时,马军就初露锋芒,在导师指导下,他摸索出一种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检测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丙烯酰胺的方法,使检测准确率由过去的40%提高到90%以上,他随后又找出去除该污染物的方法,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应用于水厂。

1993年,在同济大学做了两年博士后的马军得到国际“居里夫人”一等博士后基金的资助,有机会到英国工科最强的帝国理工学院留学深造。这个基金在能源、生物和环境等三个高科技领域选拔一批青年博士后到国外进行学术研究,最终入选的都是各高校的青年科技精英。到了国外,刚30岁出头的马军看什么都“新鲜”,并平生第一次接触了“因特网”。在英国的那两年,马军对国外高校在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深深地认识到了国内的差距。

在国外期间,马军在权威杂志《国际臭氧科学与工程》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为该期刊引用率最多的几篇论文之一。归国以后,马军选择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同时申请到了英国皇家学会国际合作项目。“这个国际合作课题对我的成长应该还是很重要的,它意味着我的工作又有一个新的展开。它让我能够认真地去探讨一些问题,能够坐下来去通过研究,通过实验发现一些问题,通过这些探索去揭示一些原来考虑的不太清楚的问题。”此后,马军又相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1999年,回国不满5年的马军受聘成为国家教育部第二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对于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得意“弟子”的成功,李圭白院士认为:一是马军研究方向比较正确。上个世纪80年代,面对“如何让人们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这个问题,污染水处理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当时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对此也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军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这一重大需求有意识地结合在自己的科学研究中。他的研究就是寻找一种不同于国外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实用、简单易行的除污技术。更重要的是这一技术还要能转化为生产力,并最终得到大规模推广。马军的研究方向是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一项科学技术。二是从个人的品性上来讲,马军非常刻苦,非常努力。一个科学工作老要想出成果,要想达到很高的学术造诣,必须得勤奋,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必然规律。另外,他还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他很注意在观察中形成自己一些新的想法。他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想到后马上抓住。因此,创新就是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是第一步,然后就是努力去解决问题,从各个角度去探索、完善它。

在谈到所取得的成绩时,马军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李圭白院士对自己的教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次参加专业介绍会时,李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比较深。他上课的态度非常认真严谨,他对每项技术的由来都要进行系统的讲解。我现在很多讲课方式都受到他的影响。李老师总到实验室跟学生讨论,并跟大家一起做实验。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就是,他刚做完手术,还坚持逐字逐句地反复修改我的硕士毕业论文。我深深地记得李老师说的一句话,‘什么最重要,不是一门两门课,而是研究问题的方法。’如今我又把这句话告诉自己的学生。”

治水之路,马不停蹄

2002年,马军研究的“高锰酸盐复合剂除污染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一技术可显著地降低基建与设备投资。2005年,他主持研发的臭氧催化氧化除污染技术再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其科研成果的应用还被列入《城镇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中。

许多人至今都还记得,2005年11月,吉林市双苯厂爆炸,松花江水受到硝基苯和苯的污染,以松花江为饮用水源的哈尔滨市面临水污染威胁,情况万分危急!哈尔滨市政府承诺停水3天后,要让放心水重新进入千家万户。这项任务落在了马军和相关科研人员的肩上。

正在外地开会的马军闻讯连夜赶回哈尔滨,家也没回,直奔水厂的水质中心现场。72小时,哈尔滨人能否喝上洁净安全的水?顶

着巨大的压力,马军组织近30名博士、硕士分组夜以继日地开展小型模拟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军和同事们按时拿出了最佳的处理工艺技术参数,在水厂提交专家组会议审核,最终被确定为进行恢复供水生产试验的技术参数,为保证按时恢复供水提供了技术依据。

谈到当时的感受,马军显得很平和:“我负责水厂工艺试验方面的工作,要尽可能地考虑到风险和方案的可行性。为了抢时间,及时恢复供水,一些专家、老教师及省市领导和我们在一起,每天开会到凌晨。我感觉责任重大,但因为平时研究的积累,我的信心非常足。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方案很快形成。”

此外,在随后的北江镉污染事件及其治理中,马军的水研究成果被沿江的22座水厂采用,保障了沿岸居民的饮水安全。

2006年2月,牡丹江市水源地出现大量不明絮状物体,引起了市民的恐慌。马军应黑龙江省建设厅的邀请,作为专家组组长前往牡丹江,对水质进行调查处理。经过省环保局、省建设厅专家组的共同努力,查明絮状物体是一种水生生物,并及时制定了水厂供水应急方案。原来,海林市一家酒厂向海浪河里排放了大量酒糟,此时正逢当地气温突暖,酒糟发酵,促进了水生生物的加速生长,这些水生生物随着河流解冻流入牡丹江。在专家们共同努力查明水质污染情况后,马军及其专家组成员与政府部门及自来水公司一起,经过紧急协商提出了一套治理方案,对水厂工艺改造处理后,情况明显改观,消除了市民的恐慌情绪。

2007年“两会”召开前夕,马军作为“两会特别节目”《小崔会客》的特派义工,前往陕西省志丹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其主要工作是对陕西农村水资源状况和饮水问题进行调查,在进行研究后形成可行性的治理方案。“我以前主要从事的大多是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工作,而对农村饮用水状况以及水质问题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没想到会那么困难。城市所面临的主要是水质问题,而有些农村所面临的是没水或严重缺水问题,有些地区往往处于一种水资源极度缺乏的状况。”在亲眼见到当地的饮水状况后,马军由衷地感慨道。

让马军印象深刻的是,因为陕西农村缺水很严重,许多农户甚至要半夜去深沟里去找水,因为太阳一出来,沟里的水蒸发速度快,可能会打不到水,经常排长队等候沟里少量的渗出水。同时,这些地方的水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农民以水窖水作为水源,且很多年一直在用这种水,水窖水是对雨水进行收集后,经过一定时间储存后使用。这种水中含有悬浮物,还有细菌、微生物等,浊度很高,当地居民喝后腹部普遍感觉发胀。

马军调查的山村在改水前长期饮用沟底水和水窖水,水质差,牲畜都养不好,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极差。马军说:“我到的薛大爷家在当地还算是比较富裕的。他家里的摆设很简单:土坑、炉子、水桶,还有一根扁担。改水前年收入仅为1000~2000元。”“农村改水不但能解决饮水问题,还可以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使西部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马军在认真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个方案:水窖里面储存的水在一定的高差作用下靠重力流到用户,此时水仍然具有一定的压力,所以可通过一定方式在终端对它进行处理,如采用慢滤等方式。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完全免费为陕西农村供水提供各种服务,指导他们如何获得经济、低耗、简便的饮用水水质处理方法,包括通过办班的方式为当地农民介绍基本的饮用水处理常识,为当地农民培训水处理技术方面的业务骨干等。

“我一直对农村的净水问题很感兴趣,也在沂蒙山区等地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有一些中小城镇净水工程在生产中运行,但像这么缺水的农村还是头一次遇到。我想利用做这次义工的机会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是否能使上劲儿,如果能帮助农村饮水做点事儿还是很有意义的。这对我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但对当地农民来说,却可能解决大问题。”

教学之路,一马当先

“忙工作”几乎是马军生活的全部内容。他不仅要搞科研工作,还有很多其他的“职务”:他现担任哈工大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给排水协会理事,国际臭氧协会IOA-EA3G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中国给水排水》、《给水排水》、《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中英文版)等期刊编委。

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同时,马军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他要给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上课。他认为,作为学校来说,第一任务是培养高水平、专业化的人才。教学和科研之间有非常强的互补性,彼此可以相互促进。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多机遇,让你在接触科学前沿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水平,形成自己特有的认识和思路,这对教学是有帮助的。你可以将科研的新方法和新发现与学生进行交流,使之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2004年,市政工程系要求教师竞争上岗,并在全校率先推行责任教师制。马军主动请缨,和系主任韩洪军教授共同成为“水质工程学”课程的责任教师,为给排水专业的所有本科生讲授这一主干课程。马军的课受到本科生的欢迎,很多外校甚至外省的学生也专程赶来听他的课。2005年底,“水质工程学”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

对于马军的“忙”,他的学生深有体会。在实验室的时间里,找他的电话不断。一位学生说,他出差前的几分钟还在实验室。马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术上,而对于生活享受方面则看得很淡。几个曾去过马军家的学生说:“没去马老师家前,以为会是特别豪华。等到了一看,却发现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不大的家中,到处都是书。”一位学生说,去过马老师家好几次,觉得挺挤挺小的,在客厅讨论问题时,还得要搬凳子。更奇怪的是,竟然每个人都没有看见电视放在哪里。

马军虽然给人的印象是很忙,但他一有时间就到实验室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做实验。他特别喜欢学生和他谈论学术问题。有的学生晚上12点给他发电子邮件,第二天一早,他就打电话给学生,边吃东西边和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因为怕马军教授忙,有一段时间没和他联系,他在食堂偶然碰见该学生后却说:“你们千万不要怕我忙就不找我,谈课题是正事。”即使再忙,如果他答应今天找学生谈话,他从来不会拖延到明天。他经常告诫学生,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情。他一有空就挨个打电话给学生,询问他们最近资料看得怎么样、科研上有没有什么新的进展、国际动态如何等问题。还有一件事情让学生们很感动。去年7月份,马军刚做完阑尾炎手术,第一天打电话给学生说要看看论文,第二天就把学生的论文拿来批改,到了第三天,他就跑到实验室和学生讨论。一位学生让他回去休息,马军却说:“我一躺在病床上,就觉得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