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2: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三化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第八章是初中化学重点,该章篇幅不多但知识点多,应用性和规律性强,因此,学生学习后并不易掌握,倘若立即转入其他章节复习,则导致学生对第八章内容遗忘率更高。我在讲授完第八章后,注意该章的及时复习和巩固。具体做法:①运用列表法帮助学生梳理和识记,②强化酸、碱、盐通性规律,③让学生选做“水样、土样酸碱性测定”及“几种盐的鉴定”,并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酸、碱、盐的性质”实验。
二、抓住关键,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
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关键。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实质上是各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归类和总结。复习时注意:①掌握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及其化学方程式应紧扣酸、碱、盐通性,②运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如各物质间化学方程式书写比赛等。
三、注重实验贯穿章节复习
在章节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知识点,实验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在复习实验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四、强化知识结构进行知识点分类复习
整本书知识结构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大部分,其中各部分又可分为若干知识点。如在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运用列表制图法,以概念为基础把学过基础知识整理成“知识点”并连成“知识线”,梳理相互联系与对比交织成“知识网”,尽量避免知识零碎。在这阶段中以练习为主,通过训练有针对、有重点地掌握四大知识板块。
二、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通过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初三化学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科学素养。教师精心钻研化学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化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化学实验,依据探究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实验结果。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教学时,教师设计如下探究实验:取一支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向里面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另取一支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向里面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入盐酸溶液,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第一个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第二个试管中,随着盐酸溶液的滴入红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面对这一神奇的现象,及时提出探究的问题:“溶液变红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红色会消失?”步步设问,通过实验探索和逻辑推理,化解了难点,得出结论。教师要树立探究理念,把握探究本质,将探究教学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把教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经验,建构知识,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教师为学生打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化学科学魅力。
三、开发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家庭小实验趣味性强,灵活可行,选用仪器简单,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补充,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探索解释生活问题,体现了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目标,从生活中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设计开展生动多彩的家庭小实验,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实验,更要重视化学实验的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创新思维素质。实验教学实现简单化、生活化和微型化,开展绿色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例如,“质量守恒定理”的实验教学,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讨论筛选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及时调整实验方案,通过探究得到“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守恒”的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巩固了化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化肥合理施用”教学,教师发动学生到农科所访问,了解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如何合理施用化肥,减少化肥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酸碱指示剂”教学,教师鼓励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从家中带来花瓣、蔬菜等植物自制酸碱指示剂,用制成的指示剂检测学校土壤的酸碱性,寻找学校花园适合种植的植物。通过家庭小实验巩固了知识,开发了智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扩大了视野,培养了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水污染的教学,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水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珍爱每一滴水,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很多学生就节水和防止水污染问题提出了独到的建议,通过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脖和“多发脖,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电解质的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关键性字词是“化合物”和“或”字。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关键字词是“和”字和“都”字。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9.读化学课外读物
初三年级,化学作为中学的一门起始学科,肩负着启蒙和激趣的重大使命。初三化学学习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作为一名初三化学教师,我在一边教学的过程中一边也在探索初三化学教学的一些有效性举措。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希望这些尝试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实验激趣-----爱上化学的关键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起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最最合适的方法莫过于化学实验了。以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课前的家庭实验;课上的演示实验;分组探究实验。课前的家庭实验,这一块学生活动放在上新课之前,学生隔夜会被告知完成哪些实验的探究,然后回家就地取材地完成一些基础性的探究实验,从而得到一些启发,同时产生一些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去听课,效率肯定不会低。记得在讲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和哪些因素有关时,老师提前一天就会告诉学生回去准备一些东西(食盐、蔗糖、水、油等等)自己通过“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探究出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第二天课上,老师会花上大约20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探究出来的结果:有的学生将等量的盐分别放入水和油中,发现水溶解得更多一些,从而得出“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和溶剂的种类有关”;有的学生将不能再溶解蔗糖的水溶液加热,发现能够溶解更多的蔗糖了,从而得出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还和温度有关”等等。这样的结论很多教育论文,有些学生甚至发现,不能够溶解食盐的溶液居然还能够溶解蔗糖……经过大约半堂课的讨论,孩子们的结论已经初见雏形,而这正是我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啊!而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完成几个孩子们在家无法操作的一些演示实验,如将等量的碘单质分别放入等量的水和酒精中以证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质的性质有关。由于我的演示实验是孩子们在家没有做过的,它们看得格外认真,分析起来也格外带劲。
二、课堂导学----爱上化学的保证
我以为,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这两个过程穿插着进行。教师的引导归纳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的思想,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做题的途中可以“抬头看路”,避免了盲目的低效学习;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学习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过程,此过程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思想。根据这样的一个思想,我们设置了导学稿。
在平日的化学教学中,每节新课都有一张导学稿。它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学海泛舟”、“学海导航”、“学以致用”,有必要的话,还会增加“家庭小实验”这一栏目。接下来我重点介绍这几个栏目的设置原因及使用方法。首先,“学好泛舟”,它大概有不到16K的篇幅,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旨在让学生熟悉书本上的知识。每次在开新课之前完成相应
摘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论文下载。其次是“学海导航”这一块,既然是“导航”,它起着引领的作用,它言简意赅地将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勾勒出来,让学生在新课刚结束的时候花上3~5分钟盘点一下今天课上的收获。这项内容对于学生的自主练习指明了方向,让学生在“导航”之下可以游刃有余地选择一些高效有用的练习进行训练。至于“学以致用”,相信大家也猜出来了,它是学生的课后练习。这些练习是教师针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精心挑选出来的试题。这些试题的完成与巩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的同时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及时检测----爱上化学的后盾
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化学常常被誉为“理科中的文科”。原因有二:首先,化学虽然不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但是它独有的一套“化学语言”与所有的语言学科一样,需要我们去反复记背、反复巩固。其次,教过化学的老师,都会觉得化学难教,因为它过于琐碎。它不同于物理、数学这样的理科,掌握若干公式的用法,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对待任何一个艰难的问题,公式一套,基本就能大差不差地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化学,她需要我们一点点地去记、一点点地去啃,就像文科一样,有着平日的积淀教育论文,积累了一点一滴的成就感,考试才不会慌乱。
刚进初三的孩子,学业的压力已经逼近。新增的一门学科——化学——或多或少会给原本紧张的孩子造成不安。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要记住一个化学式(比如碱式碳酸铜),有的时候要比记一个相等长度的英语单词还要来得困难。因为孩子们对于这样一门还没有看清面貌的科目多少会心存恐惧,加之刚才所提到的学业压力,综合在一起,就难以心平气和地定下来记忆本不难背的“化学单词”。针对这样一个情况,我们一边用化学的有趣和实用去安抚学生焦躁不安的心灵;另一方面,我们根据孩子的记忆规律,进行“细水长流”式的训练。语文英语这两门文科有着顺理成章的早读课,“委屈”的化学很难名正言顺地争取到属于自己的早读课,怎么办?没有条件我们可以创造条件——我们每堂课都利用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一次默写。日积月累印象更为深刻学生觉得化学并不难学。当然我们老师要注意的:一是要及时,往往是上完新课的第二天我们就进行新内容的默写。“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及时的巩固可以减小遗忘的程度。二是要反复,有的时候,碰到一些记忆量比较大的章节,比如记离子符号的时候,学生一开始会有很多错误,于是我们会将已经默写过的内容稍加修改,反复地给学生默。这样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更新观念,积极投入
用现代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武装教师队伍,这是实施教育的前提.因此,三年来,我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先进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学习;同时能认真研读"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改进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根据标准和意见的要求来落实教学,并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将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内化和吸收,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比较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一系列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2008年8月调入教师进修学校,也正是新教材全面实施之时,利用在基层新教材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平时教学中碰到的困惑,我及时向全县初三教师做好"二期课改"新教材的培训,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新课程培训,以新课程标准解读为主题,以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改理念为主题,以落实课改理念,优化课题教学为主题,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提高教师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组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参与市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激发工作热情,提升了水平.三是组织学校优秀教研组长的评选,推行学校实施校本教研,促进学校的科研活动.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身为一名新教研员,认真履行教研员岗位职责,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向身边的教研员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教研工作的"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的基本职能,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层学校课改实验和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效指导,努力实现教研活动主题化,调研工作制度化,教师培训多样化.教研工作中我抓好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重点做好教学后反思,写进自己的教案中,并将其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
三,倾心教育,为人师表
在基层学校,身为教师,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在教学方面,我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也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尽量学得轻松一些.在教学中还能有机的结合教材渗透"两纲教育",适当穿插一些教学史,新科技,新成果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生和学校教师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所任班级学生的中考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担任教研员以来,首先根据新课程,新理念对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多次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题的研训活动,均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肯定.通过活动,引导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多研究"常态课""常规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总结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引导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其次,在切实抓好教学管理和教学调控工作的同时,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共同制订并实施各种教学计划,共同探讨各种教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实际情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在智优学生的培养上,要求学校教师调动教研组的群体力量,群策群力,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在课后,通过分工合作,作专题讲座,加强个别辅导,给智优学生于充分发展的机会.第三,教研与教学互相促进.从县提出联合体教研活动开始到至今(期间一直担任城北片化学组教研组长),积极参与各跨校联合体活动.每学期都要主持几次(至少3次)主题研讨活动,主题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两纲教育",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教学训练"等.每年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上,我都要作专题讲座,分析研究中考成绩,剖析中考试题特点,预测中考命题动向,提出中考复习策略,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蹲点学校(三乐学校)通过查看教案,选题训练,批改情况,示范研讨,加强复习指导的力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努力工作,完善自我
三年来,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善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课堂教学:教师要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必须从上"好课"开始.深入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实践指导,结合送教下乡,集中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广泛开展教学研究,研讨活动和实践训练活动,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1)2007年11月为闸北区,宝山区初三化学教师作"新教材第三章《走进溶液世界》的教材分析".
(2)2007年11月为闸北区,宝山区初三化学教师上研讨课《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3)2008年5月,作为上海市名师培训区县中心组化学研修班的一名学员,代表研修班拍摄录象课《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4)2008年11月,在大新中学为全县初中教龄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和新河片初三教师上研讨课《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
(5)2009年5月,在港西中学为庙镇片和城北片的初三化学教师上研讨课《实验装置的设计》.
(6)2010年5月,在蹲点学校(三乐学校)上了四堂体验课(主题:如何进行初三化学复习).
2,教学论文:2008年秋季初三化学已进入新教材全面实施阶段,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课堂教学肯定会有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所以本着从教师自身发展,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撰写工作心得.
(1)《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发表于《现代教学》(2008.3);并获第五届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8.12).
(2)与汤逸芳老师一起撰写《初三化学新教材全解》(由上海交通出版社出版).(2008.8)
(3)《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发表于《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
(2008.6总第四期)
(3)《初三化学新教材的分析解读》发表于《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2009.4总第七期).
(4)《以一堂初中化学观摩课看发挥群体智慧的价值》发表于《崇明教育》
(2009.6)
(5)《初中化学新教材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发表于《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2010.01,总第十期)
(7)《四种常见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发表于《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
(2010.04,总第十一期)
3,带教指导:为了帮助我县初中化学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内容,提高理解教材和课堂设计能力,多次对全县12位青年教师集中进行培训,并把大同中学马书蕊老师作为带教对象.
4,个人荣誉:
(1)2007年9月被评为县"化学学科带头人"
(2)2008年5月,在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课件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3)2008年11月,被评为化学学科全国课改优秀教师(上海共20人)
【中图分类号】G4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102―04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不仅为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多样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同时带来了“如何正确地选择适合学习需要的资源?如何系统地学习知识?”等问题,这更需要教师扮演助学者的角色,承担起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在这种需求下,积极开发网络型课件,丰富基于网络环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就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 网络型课件与复习课的特点
1 网络型课件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C),于2002年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标准,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网络型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与学活动而制作和组织的数字化材料。网络型课件具有以下特点:(1)可扩展性。网络型课件具有可扩展性,使得课件的提供都能非常便利地修改已有的课件组织结构,添加新的演示单元,或是删除更新相关的资源素材等;(2)交互性。用户很容易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控制课件的进度并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定课件演示部分的某些参数;(3)易浏览性。网络型课件组成单元的各相关部分可以相互连接引用,同时整个系统内部也能够提供良好的导航系统,以便于访问者在各个部分之间轻松自由的切换;(4)可移植性。为了扩大用户的范围,并考虑到现有因特网的异质性网络结构,课件的实现应该尽可能地独立于客户端计算机结构的平台和便于移植的技术。[1]
目前,网络上有很多可用的网络型课件,但是这些课件终究不是教师自己制作的东西,可能既不符合自己的教学思路,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教师还是需要开发属于自己的网络型课件。但现有的网络型课件对教师编程语言要求较高,由于中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并琐碎,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来重新学习复杂的程序语言。因此,需要为教师寻找一种易用的制作网络型课件的工具。为此,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一种可交互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MindPin,使用该工具制作网络型课件,只需要很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很适合教师的特点。
2 复习课
复习课是巩固知识的一种重要课型,进行了新知识的学习之后必须要经历的对知识的深化学习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同于新课的学习,开展复习课更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和随时随地的学习,学生是复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期望通过复习,进一步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以免给后继学习留下隐患,可以起到巩固已学知识,加深理解消化的作用,是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必要前提。因此,对于教师,复习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清晰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学生,能实现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能力。
基于上述复习课的要求,要达到学科知识复习教学目标,上好复习课,应该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方面需要教师能给出学科知识重点以及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结构连接关系;第二方面必须能提供给学生随时随地并且能自主复习的机会,以及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基础、针对自身薄弱知识点进行复习的要求。普通的网络型课件能满足第一方面的要求,第二方面的要求则需要MindPin实现了。
二 基于Mindpin制作网络型课件的可行性
MindPin,中文称“思维拼图”,是一个类似于思维导图一样的思维辅助工具与知识树建立工具,是在制作成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增加了在线交互共享的功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思维交流工具,具体是指用户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流程图固定在网站中供其他人参看、借鉴,借助思维导图的基本原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原则,采用Web交互技术与方法搭建起交互式思维平台,积累和展现人们的知识、思维,并进行充分、广泛的交互。[2] MindPin功能特点主要表现在:
1 MindPin的操作非常简单。MindPin的技术起点非常低,不会给用户带来技术掌握的负担,只要懂得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就能制作思维拼图,更方便的是,MindPin在制作时支持键盘直接操作,比如Insert,为当前节点新增子结点,Home,焦点转到该图首节点;End,焦点转到该图末节点等等。
2 MindPin有利于形成符合思维特点的知识体系。有利于个人开展反思,快速整理思路形成知识体系,有效积累知识。MindPin通过以图式的形式构建思维拼图,以思维发展形成分支的形式,逐层明晰思维过程及某一本书或者某一单元的知识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MindPin具有在线交互共享功能。MindPin与思维导图最大的区别在于MindPin能实现在线交互,是将思维导图的思维图式化优点与博客的在线交流共享、互评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使MindPin的用户不仅能看到其他用户的思维过程,还可以对他人的思维方法给予评价或建议。反之,用户也能接受来自其他用户的建议,使自身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不断改善直至最优化。也可以说通过浏览他人的思维拼图,可将他人的思路与知识脉络“轻松嫁接”到自己的思维拼图上,参考别人对于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一单元知识的看法,可以在分享、获取别人反馈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完善自身的拼图。
与博客的最大区别在于,博客是以叙事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他人获取用户的知识精髓,还需自己进行总结,而MindPin是以图式方法展示自身知识或思维过程,可以方便自己或其他用户方便地获取信息知识,这与建构主义中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相得益彰。[3]
4 MindPin可以链接多种资源。通过对各个结点的内容进行编辑,可以插入图片、flash、表格及源代码等多种媒体格式,也可以链接多个网址,把需要的资源进行链接,直接点击查看。也可以通过在节点中插入图片或符号标识,说明该节点代表知识的重要性程度。
5 MindPin支持导入和导出。导入指的是可将MindManager6.0制成的思维导图保存为.xml的格式直接导入到MindPin中,形成MindPin样式的思维图。导出指的是可以将生成的思维拼图到个人博客或者个人主页中,只需要添加一小段html代码。思维导图还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导入,将生成的思维导图保存为.jpg、.png格式后,可在“编辑节点内容”对话框中导入,这样既可有利于弥补MindPin相对于思维导图的不足,还可以形成思维拼图与思维拼图之间的相互嵌入。
通过以上对MindPin功能特点的总结,可以看出,与网络型课件的特点相比较,MindPin不仅具有网络型课件的各个特点,而且还超出了普通的网络型课件所能提供的功能,比如,在普通的网络型课件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需要借助课件之外的网络工具,如QQ、e-mail等进行交流,而基于MindPin建立的网络型课件,它实现了一个突破――将课件置于一个网络平台中,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不仅可以相互共享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进行深度交流。因此,基于MindPin制作网络型课件是非常可行的。
三 利用MindPin制作复习课网络型课件的优势
1 有利于教师的“教”。
首先,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联系。教师制作网络型课件可以使教学效果突出,但是让每一个教师都去制作课件是不现实的。因为不少教师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即使是会做课件的教师,也不可能有时间去做每一节课的教学课件。因此,网络型课件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共享,教师将课件做成思维拼图的形式,“公开”在个人主页上,教师将其他多个教师“拼友”加为好友,或者多个教师共同组成“拼友圈”,这样教师就能随时浏览其他教师的拼图更新,以决定引用或参考,达成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使用MindPin制作网络型课件不仅大大降低了技术难度,而且教师对于制作的网络型课件可以很方便地直接在思维拼图上修正,而不会发生因为需要改写程序语言而出现差错,直至迫使教师放弃。
其次,利用MindPin教师可有效地为学生组织每个知识点所对应的学习资源。教师利用MindPin节点编辑内容可链接多个教学资源网址,可载入教师利用网络收集的本学科实验仪器和实验装备的图片,可载入相关的flash实验课件,这些实验有些是不能在实验室进行的、通过课件来模拟实现的反应,也可以是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这些可加深学生对实验从仪器到现象的理解与巩固。
再次,思维拼图也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复习课教学。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可以借助自己或其他教师建立的思维拼图的知识节点展开顺序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掌握知识重点,也不会忽视对知识点的相关知识的扩散,通俗地讲,就是不会跑题。
2 支持学生的“学”。
学生将自己比较喜欢或者信任的老师或者是名师加为好友,可以随时查看老师的拼图更新,获得有效的以思维拼图呈现的复习课课件资源,课件资源是按一定的知识点层级顺序或知识点重要性程度构成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拼图的层级展开,达到自身思维的逐层深入发散,使得学生在复习课中能全面系统地获得知识体系,并且能细微至每一个小点,特别是以网络链接的形式将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资源系统地组织连接在每一个小的知识节点上。它对复习课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方面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起点。在进行复习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复习实验的内容,可以从思维拼图的某一个标题开始,这个标题是自己认为比较薄弱的环节,这样避免了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一味地从头讲到尾,忽视了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的状况,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能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
第二方面能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随时自学。教师通常在制作复习课课件时,是将某一章的知识要点按一定的逻辑结构组织联系起来的,特别用思维图的方式表示出来,更能表现出思维对于某一知识点的不断关联,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其他同学在平台中进行协商学习,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三方面能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交流。学生通过在MindPin中建立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拼友圈”,教师担任建立拼友圈“组长”的角色,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教师建立的关于复习课的拼图型课件进行评论,或者就“小组话题”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通过个人拼图的建立,总结自己所学某单元知识的逻辑关系及重点,以相互评论的方式和其他同学进行协商学习,以达到自我知识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
第四方面有利于学生随时复习。只要能上网,学生就可以随时点击拼图进行学习,能自由控制课件,重复学习有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 基于MindPin制作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的实例
为了使基于MindPin制作网络型课件的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笔者以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为例,具体说明基于MindPin的网络型课件的制作过程。
1 化学教师注册属于自己的MindPin个人主页
登陆MindPin(省略)的网络平台,点击Mindpin主页右上方的“注册”,填写用户信息,申请获得自己的个人主页。登陆个人主页界面,点击查看各个选项功能,也可以点击“帮助”查看拼图的各项功能,以及使用方法说明,初步熟悉MindPin的各项菜单操作。
2 新建拼图
点击个人主页上“新建拼图”,新建空白模板,进入“拼图信息”设置界面,对拼图的用途和目的进行描述,可将拼图设置为“公开”或“私有”,公开表示其他人都能看到你的拼图,私有代表只有你自己能看到,将各个选项填写完成后提交,开始拼图的绘制。
3 利用MindPin形成初三化学实验作为网络型课件的知识模块界面
化学教师罗列出初三化学实验课的知识点,利用MindPin绘制出关于知识点的知识框架,此框架基本囊括了初三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知识点。比如,常见的实验仪器,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化学实验装置及装置的正确连接和使用,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现象等等。各个知识点之间是按思维发散的顺序排列的,逐层展开,也就是说各个知识点之间是遵循一种排列方式的,比如根据知识讲授的先后顺序等。其中拼图的第一层知识节点可以作为网络型课件的主要知识模块界面,课件的所有相关内容都是围绕这几个点展开的。如下图所示。
化学教师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关于各个知识节点的资料,将资料与各个知识节点相互连接起来。具体做法是,编辑各个知识节点,点击鼠标右键,选择“编辑内容”,弹出对话框,可以在此对话框中插入文字、超链接、图片、图表以及flash等形成保存的网络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在复习时重现实验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的印象,以使学生在遇到有关实验操作或者实验现象方面的问题时,能有一个很直观的印象。注意在选择上传图片或者flash时,图片或Flash的路径名必须以英文形式表示。学生要查看这些资源时,只需双击各个知识节点即可。如下图所示。
5 修饰思维拼图,使整个课件看起来更生动
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图片”,此选项可以在各个节点中加入图片,这些图片可以在图库中选择,也可以加载自己搜集的图片上传到图库中,在上传时,图片的路径名也必须以英文形式表示。加入与知识节点相关的图片,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枯燥性,并且给以醒目的作用。以上是基于MindPin制作网络型课件的主要步骤,课件详细内容请登陆网址 省略/VBlog/modelViewer.aspx?model_id=2648查看。
参考文献
[1] 程海滨.使用网络型课件进行初中化学实验复习课教学设计[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2005.
[2] MindPin可交互式个人知识管理平台[DB/OL].
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 也是一个崇尚合作的社会。个性使合作成为必要和可能,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能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合作学习便诞生了。合作学习可以将一般的学习落到实处,它要求合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沟通和彼此帮助,形成团结和睦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学效果的最佳化。本文拟简要介绍分组式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引言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个人责任感,协调人际关系。而分组式合作学习则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的任务由组内成员共同分担,通过过组内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统一的结论,在思想上达到共鸣。在初中化学学习中采用分组式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且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 分组式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1、将所任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基本组,组的多少按学生具体情况和活动内容自行决定。原则上老师安排,也可学生自由组合(实践中发现自由主合活动开展情况较好,但必须保证有一名学优生)。
2、各小组内选出一名领导者(小组长),负责本组的活动安排。
3、课前将学习的材料分配给每个小组,让每个组内成员熟悉所分配材料并提出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
4、各小组长收集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先组织讨论。不能解决的,汇总专家组(学优生组成且每个小组至少一名成员,科任教师带队)讨论。
5、解散专家组,回复基本组,并由专家组成员进行组内交流。
6、课堂教学答疑并进行检测。
三、分组式合作学习的应用
1、研究对象和内容
选取初三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像,两班分别为58人。选取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作为研究内容。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而得出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总结归纳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学习的重点集中在电解水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上。
学习时间为一个课时。学习方式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及学生自学;实验班采用分组式合作学习。
2、 分组式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
将实验班分成8个组,每组8人,其中两组为9人。课前让学生自己先预习教材内容――水的组成,经过思考后提出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交到小组长处。
小组长汇总后进行初步整理并组织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处理。小组讨论问题举例:1、为什么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2、检验电解生成的气体时,为什么要控制玻璃管活塞的开启速度,使气体慢慢的放出?如果气体快速放出,对实验会有什么影响?3、为什么在点燃氢气前要进行验纯?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等等。
各小组长将组内所遇到的困难问题(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交到教师处,教师组织专家组进行讨论、交流。完成答疑后,解散专家组学生,使其重新回到基本组并负责解决组员的疑难问题。专家组讨论问题举例:1、如何知道氢气中混有一定里的空气或氧气?2、为什么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3、电解时,为什么是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等等。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并对学生所提之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测试学习结果。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班级的成绩较高于对照组班级的成绩。
两年前,作为北京市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成员,一直对化学非常感兴趣的刘雨鑫,获得了进入北京服装学院应用化学实验室学习、联合做实验的机会。一次,她不经意间拿起一支绿色的激光笔,照向一杯品红色溶胶时,惊讶地发现,透过玻璃杯并没有看到“光路”。
“为什么这瓶溶胶没有丁达尔现象?怎么和课本上说的不一样,不是说这是区别溶胶和液体的办法吗?”带着种种疑惑,刘雨鑫向实验室老师提出了问题。
让她遗憾的是,老师当时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你自己可以找到答案”。“幸亏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才让我有了发现创新的机会。”回想往事,刘雨鑫反而对老师当初的未解答抱有感激。
“自己找答案”,这句话激发了刘雨鑫的斗志。喜欢钻研的她,在大学老师支持下,找来了初三化学课本和高中物理光学教材等,开始在书海中探寻“丁达尔”消失背后的谜底。同时,还下载了大量专业论文研读,找来北大、化工大学等高校教材,着手研究怪现象与光线颜色的联系。
通过大量实验后,刘雨鑫细心观察后发现,丁达尔现象突然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互补色的光线通过溶胶时,在很大程度上被溶胶吸收了。那条光亮“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绿色正是红色的互补色,一旦光线被吸收,自然看不到光线散射的通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北城学校冯俊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将我的小课题实施方案面对面地向诸位前辈、同行作出汇报,也诚恳地邀请大家对我的开题报告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大方面对我的开题报告做出阐述和汇报。
第一,介绍小课题成员(略)
第二,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在很多公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只重视利用电化教具来组织活动,许多教师从而产生了误区,电化教具就比过去的教具要好,既省时又方便。其实不然,因为有的电化教具并不是太直观,它不能随手拿着来回在学生中间走动给学生一种科幻的感觉,上课就像看电视,容易走神。电化教具比起以往的教具,具有图声并茂、直观形象、操作灵活、感染力强等优点。存在着许多局限性,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电化教具,更不能滥用电化教具,应当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具,也可将多种手段配合使用,充分发挥各种教具的作用,以取得最佳的活动效果,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2、在我平时的教具准备中,我经常使用现成的挂图,或者根据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或者自己绘画图片、制作教具。学生感觉很兴奋,但这样的教学缺少系统性。因为我相信,只有适合的教具,没有规定的教具。
3、学生缺少创新精神
第三,从“我遇到的问题”提炼课题名称
我将研究的课题:自制教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第四,我们将具体研究哪些问题
研究规划的规划如下:
1、通过网上、书籍及其他途径,收集资料。
2、课题研究的范围拓展。
3、将初三化学科目中教师和学生做好的教具,学具进行汇总拍,评价及改进。
4、通过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自制教具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第五,我将采用“什么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1、行动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经验交流法
4、资料收集法
第六,我将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
1、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2、三篇研究论文(论文、教学叙事)。
3、优秀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word形式)。
4、自制教具汇总巡展。
成果形式:成果专辑与物化资料 。
本学期根据《教务处工作计划》要求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首要任务,深化教研工作,扎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节课。落实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创造出更好的教育教学成绩,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持续、稳步提升。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本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强化教学纪律;纪律是一切工作的保障。坚持坐班;教师应该提前到岗,必须准时进行课堂教学,不得中途离岗,课堂教学必须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上课不能接听手机,不准抽烟,不能酒后上课,切实注意教师个人形象及职业道德。
(二)规范教学行为,加强常规教学的落实,深化课堂教学模式。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互动,备课要与教学计划及实际上课进度相一致,杜绝无教案上课情况。
2、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明确工作重点,重视常规教学工作的落实。必须有课时教案,教研组长和年级组一月一检查,分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次,分数为85-89、90-94、95-99。评分结果与绩效考核严格挂钩。教务处随机抽查教师备课情况,若发现无教案上课将责令老师停课检查。
3、重点放在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要“向40分钟要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要统揽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认识规律,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重点、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第三、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对学生落实教学目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注重平时月考,提高出题质量。做好成绩记载,进行成绩分析,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救。
第五、同年级同课头的物、化教师以章节和月考题建立试题库。
三、重点工作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电子白板应用;组织教师参加网上教研活动;本学期每位教师在博客圈上至少发表教学反思或教学论文不得少于两篇。
2、听评本学斯新调入老师的汇报课。
3、同课研究时间安排:第十五周初三化学。
4、建立试题库,实现资源共享。
活动安排表如下表:
周别
日期
内 容
周别
内 容
1
8月31日
制定教研计划
12
写教学反思或教学在博客
2
9月7日
集中学习电子白板
13
网络教研总结
3
9月14日
听评方翔的汇报课
14
汇总知识问答题
4
9月21日
听评向丰英的汇报课
15
同课研究之彭万忠、张贤军、方翔课
5
9月28日
启动全区首届知识问答竞赛
16
总结同课研究-评课
6
10月5日
十一放假
17
知识问答竞赛
7
10月12日
网听新华李品军课
18
检查、统计教学反思或论文
8
10月19日
出各科知识问答题
19
命题
9
10月26日
网听阳日王军波课
20
复习备考 总结
10
期中考试
21
期末考试及分析
11
应佚伦年少好奇时,自发上过钢琴班、奥数、绘画和计算机课,但都没坚持。现在回想起来,应佚伦非常感谢她的父母,当时一直支持她去参加这些“非主流”、又不能考证加分的活动,“我记得,他们为了我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利用太空辐射获得具有超高捕蚊效率的猪笼草,几乎跑遍上海全部的花鸟市场寻找猪笼草。如果没有那么包容与理解的父母,我想我也不可能踏上科研的道路”。
应佚伦初中就读于一所普通中学――娄山中学。初一时,学校和长宁区少科站合作组织活动,应佚伦照例跑去尝鲜。培养植物组织、解剖小动物、做标本,那些玄奥的配方,色彩绚丽的菌类,请教高年级才知道的名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溶液,让尚未接触化学课的应佚伦大感兴趣。
兴趣之后是求知欲,很多实验需要借助学科知识,应佚伦用一个暑假自学了初三化学。“我发现自己对化学特别有天赋,再长再复杂的学习内容都能很快弄懂。”娄山中学当时有免考制度,这给了学有余力的应佚伦更多发展兴趣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她的首篇“论文”完成于初二,探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影响因素。
高考成绩出来后,当应佚伦把华东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时,老师和父母曾有疑惑,她为什么不冲一冲排名更靠前的名校。事实上,她最终的高考成绩超出该校30多分。应佚伦告诉师长,之所以不“随大流”选择大学与专业,是因为她查阅资料后发现,以化学化工为特色的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更适合她自己对未来的规划。
华东理工设有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课程,鼓励独立承担小课题的机制,这种提前接触,就像是一块关乎未来与专业选择的“敲门砖”,对她明确自己想从事的目标有很大的助益,“通过这些实验和课程,我发现分析化学是我喜欢的,在大三我明确了细分专业的一个目标,我想要读分析化学”。
2007年,龙亿涛教授自美国回国受聘华理,应佚伦与龙老师聊了两小时,脑洞大开。龙老师启发她必须思考化学的本质是什么,并建议她的科研方向是与生物、医学、环境相关,专注苦干去攻克科研难题。她从此开始跟随龙教授,从熟悉实验室开始,开发数据分析软件,展开自己的研究方向。
“对于我这样的不冒尖的普通学生,我想我们需要的是自由成长,发现兴趣,坚持选择,家人支持与名师提携。”应佚伦说,遇到这样一片土壤,是她最大的幸运。